主观原因范文

2024-05-31

主观原因范文(精选7篇)

主观原因 第1篇

一、主要因素

1. 对概念或基本的数学事实缺乏准确理解

2. 忽视定理、公式、法则成立的条件

3. 忽视隐含条件

所谓隐含条件, 通常是指题目中含而不露、不易察觉的固有条件.由于它的存在, 致使不少学生解题失误或陷人困境.但若能引导学生细心反复读题审题, 挖掘隐含条件并充分加以利用, 常能拓展解题思路, 优化或简化解题过程, 减少解题错误.常见的隐含条件主要有四种:隐于题设, 隐于结论, 隐于特殊情况, 隐于解题方法中.例如, 当m取何值时, 关于x的方程mx2+2x+1=0有两个实根?学生易得判别式22-4m≥0, m≤1, 而忽略了m≠0这一前提条件.事实上, 当m=0时, 方程只有一个实数根.此题的隐含条件就是“m≠0”, 故m≤1且m≠0.

4. 心理定式对解题的影响

心理定式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它是指一个思维的惯性, 即人们长期形成的一种习惯思维方向.在数学教学中, 利用这个规律, 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来解题, 有时能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但有时也会产生消极影响, 妨碍思路打开, 直接影响思维的严密性.

二、克服对策

1. 改进学生假性理解

(1) 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学生对每一个新知识和方法都应深入理解, 切实掌握.就数学概念教学而言, 须注重由具体事实概括出新概念, 利用旧知识导出新概念.同时注意教学数学概念的完整一致性, 在概念教学中抓出关键, 不可追求单一的教学模式, 严防死记硬背, 但求真正理解.

(2) 加强变式训练.应用所学的基础知识来解答数学习题, 不但能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 培养技能, 而且也是培养学生严密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使学生准确地掌握知识, 在解答新的习题时应重视应用过程的经验, 在精心选择题目的基础上, 循序渐进, 采取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法多题、一图多变等方法来进行变式训练, 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深刻性、严密性.

(3) 让学生学会反思.解题后, 应引导学生回顾如何审题与联想, 用到哪些知识点及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对解题结果该检验的勿忘检验, 当然这里还需要学生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 至少应清楚哪些类型的数学题解题时需要检验.

2. 注重数学审题方法的指导

首先, “仔细”是审题的重要策略.数学语言的表述往往十分准确并具有特定意义.审题时, 就应认真仔细看清每个数字、符号、每一句话, 看清图形的线段、角之间的确切联系, 要咬文嚼字地弄清楚条件、结论和全部题意, 以便正确解题.另外, 在审题上, 除上述以外, 应指导学生善于挖掘条件, 学会分析, 不忘验证以及分类讨论等.

3. 克服思维定式, 注重观察转化

(1) 重视特例教学.根据中学生心理特点, 他们对于某一新知识和方法, 开始苦于掌握不了, 而一旦用熟后又会形成思维惯性, 有时乱套用.对于一些初看起来似乎适用的某一公式或方法, 但仔细分析又行不通的特例, 可让学生体会这一公式或方法的局限性, 以便今后解题用同样的方法时能制约思维定式, 从而会采取灵活的解题策略.故教师对这类题目应多强调, 重视其对培养严密思维能力的功效.

工程项目亏损的11个主观原因 第2篇

工程项目亏损的11个主观原因

所谓主观原因,是指项目部可以自行支配而没有任何外部影响就可以控制的成本支出因素。下面总结工程项目亏损的11大主观原因!快来检查你的项目有没有出现这些情况的迹象!

1.无成本控制目标或未执行

虽有但却没有严格执行,因而使项目部的成本处于失控状态。比如某企业的一个项目部,在某工程项目一个小桥的施工中,其设计水泥用量为800 多吨,而实际消耗了3000多吨,实际消耗比设计用量多2.5倍以上。

如果该项目部确定了成本控制目标,怎么能够出现如此大的误差?又如另一个企业的一个项目部,在某工程开工后企业曾派人到该工程进行成本预测,并确定了分项工程成本、分类成本和工程总成本目标;待工程竣工时,除固定费用(包括上交的管理费、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大修费)等项目未超出测算的成本外,人工、材料、燃料、配件和项目部间接费等可变费用全部出现超支,而其中最主要的是材料和配件的超支,其实际成本比测算成本高出50%以上;

即使考虑变更设计增加成本的因素,并将变更增加的预算费用全部计算为成本,其实际成本也比测算成本高出30%以上。为什么固定费用可以控制,而可变费用却得不到控制?其问题就在于没有严格执行成本控制的总目标,分项工程成本和分类成本的控制没有落实,从而导致总成本超支。

2.材料、构配件制度不全

在亏损的项目部中,购买材料、配件(以下简称为材料)无计划的现象比比皆是,如果是有经验的材料人员执行采购任务,则材料的采购数量还不至于超出太多,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失和浪费;但由于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许多项目部特别是亏损项目部的材料人员毫无经验可谈,采购材料非常随意,超定额购买习以为常,采购数量的多少全在于项目长甚至是材料员,其结果必然是材料的积压、超支。

在材料采购阶段,价格偏高和部分材料的质量达不到标准,是又一个因素。无论任何有经验的材料人员都难以掌握相对合理的价格信息,加上销售商利用回扣、好处费等吸引采购人员,从而使项目部难以购买到价格相对合理的材料,提高了工程项目的材料成本;如果个别采购人员有意舞弊,将材料价格故意提高从中牟利,则项目部的损失会更大。另外由于一些企业信用等级的降低和现金周转的需要,使得销售商十分在意是否以现金购买材料,从而使现金与非现金购买材料的价格相差较大,最高时竟相差10%以上;而项目部由于资金紧张,或者采购人员不会计算采购材料过程中的资金成本,最终购买了高价材料,从而增加了工程项目的成本。再者由于部分采购人员对材料的质量标准知之甚少,购买了一些达不到质量标准的材料,使得实际消耗的材料数量增加,造成成本超支。武汉江英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在材料验收、保管、出库阶段,根本没有收发制度,材料采购人员购买的材料无人验收,更无实物账,因而就谈不上保管和出库;或者是虽有收发制度,但验收不及时、不认真,保管形同虚设,账物不相符,谁拿谁用,最后一笔账列销;特别是砂石料、砖瓦等地材,自始至终没有专门的部门进行管理,以购代耗;严重的甚至用虚假的材料发票报销,而根本没有购买材料。

在材料消耗阶段,不按定额发料,施工人员要多少给多少,致使多发的材料不是被浪费扔在工地,就是被工地的人员偷偷卖掉,许多可以回收的废料更无人管理。如将工地剩余的钢材和钢模板擅自处理,并将收回的材料款私分。

3.承包措施不配套

①在承包方案中规定完成多少任务发多少工资,但对材料的消耗和设备的使用、维修没有明确要求,形成包工不包料、包盈不包亏,最后是任务完成了,但材料费超支了,设备的性能下降了,整个工程亏损了;

②虽然在承包方案中明确了单位工程量所包含的材料和机械费用,但所转的材料价格比承包方案中的材料价格高,员工不满意,从而导致承包流产;

③虽然承包方案合理,但计价不及时、或者不能按照承包方案进行兑现,使承包无法进行下去。

4.分包工程存在漏洞

①对劳务分包队伍,按照完成的工程任务计发工资,但没有实行严格的定额发料制度,从而导致劳务分包队伍随意使用材料,造成材料超支;

②对分包队伍施工的部分工序的工程数量存在重复计价现象,导致多拨工程款,最后形成亏损;

③对分包工程的价格非常随意,没有重新按照定额和预算标准进行计算,仅随便定一个提取管理费的比例,最终提取的管理费还不够补偿投标所开支的费用;

④甚至不考虑中标价格,把工程以高于中标价的价格分包出去(并不是中标价偏低的原因),形成巨额亏损;

⑤大量使用分包队伍,最多的达300多个,导致超拨款、分包队伍欠款等现象不断发生,最后形成损失;

⑥多个外部单位挂靠,仅象征性地向挂靠单位收取一点管理费,最后挂靠单位一走了之,而所有的善后费用全部由被挂靠的项目部承担,形成巨额损失。

5.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

亏损严重的项目部,几乎全部存在比较严重的质量问题,从而导致返工、修复、推倒重来等重复施工的现象发生,加大了工程成本。比如,在隧道施工中,大的存在开挖偏离主线、不按规范施工造成塌方、掉拱、边墙倒塌等现象,小的存在超挖、欠挖、边墙衬砌错台、砼强度不够、蜂窝麻面等现象;在桥梁施工中,大的存在基础下沉、桥墩歪斜等现

武汉江英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象,小的存在墩台衬砌错台、砼强度不够、蜂窝麻面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导致了无效的工程量增加,加大了人力、材料、设备的投入,最终增加了成本支出。

6.施工设备利用率不高

对所承担的工程心中无数,为保证施工不间断,盲目购置或从其他项目调入大量设备备用,甚至购入一些本项目不需要的设备,从而造成设备长期停用,既占用了宝贵的现金,使施工生产所急需的人、财、物不能及时到位或增大财务费用支出,又增加了折旧费和设备维修费支出,造成项目部的成本急剧增加。

7.施工安排不合理

比如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不能合理地配置人力、材料、设备等资源,导致窝工浪费;部分工序的施工安排不合理,能够一步完成的,实际进行了二次、三次才完成,从而造成返工;部分工序的施工顺序颠倒,增加了许多无效的人力、物资和资金投入,导致成本大幅度增加等等。

8.安全事故较多

多数项目部均发生过程度不同的安全事故,轻伤影响员工上班,增加人工费支出;重伤既影响员工上班,增加人工费支出,又需要开支医疗费,增加间接费支出,同时还可能使员工的体质和技能下降,降低劳动能力和劳动效率,最终增加人工费和间接费;死亡事故既增加了巨额抚恤费支出,直接增大成本支出,又可能影响员工情绪,降低生产效率,最终增加人工费和间接费。

9.间接费控制不力

其中最主要的是办公费、差旅费、交通工具费和业务招待费失控。有的项目部办公费开支无计划,谁想买什么就买什么,高档的办公用品随意买,手机费用惊人。有的项目部差旅费无标准,飞机随意坐,什么样的高档旅馆都敢住。有的项目部不顾项目部的实际,员工可以不发工资,欠外面的所有债务可以不还,但小汽车不能不坐,而且越来越高档,导致车辆折旧费、燃料费、维修费急剧增加。

10.财务管理混乱

具体体现在:一是没有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一些亏损项目部的所有收支业务由个别领导和财务、计划、物资等人员把持,这些人要怎么开支便怎么开支,而不是靠制度来决定开支,靠监督来约束开支,从而导致所有开支无计划,工程盈亏无人知。

二是货币资金管理混乱。一些项目部开设多个银行存款账号,但又不及时核对清理,银行收付凭证不及时入账,白条不入账而顶抵现金,其结果是材料不能及时入库,个人欠款不能及时清理,银行存款和现金账款不符,巨额成本隐匿在银行存款和现金余额里,从而造成工程前盈后亏或整个工程亏损。

三是债权债务的确认不准确,结算不及时。有的项目部对销货和分包单位,既在债权方记录预付的货款和工程款,又在债务方记录应付的货款和工程款,但在结算时由于记账

武汉江英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不及时或不认真核对,最后多付了货款和工程款,形成损失。有的项目部对应收款项不及时清理,后因欠款单位无款、破产或超过追索时效,导致应收款无法收回,形成损失。

四是收入、成本的计算不准确。有的项目部不知道如何计算工程结算收入,把合同金额计算为计价收入,然后计算盈亏,形成前盈后亏;把拨款当成计价收入,使项目部各期的盈亏不实,如果建设单位欠款数额较大,则项目部会形成虚假的亏损。有的项目部从来不在账簿上登记建设单位计价的收入,仅凭印象在报表中编制利润表,而实际情况与编制的利润表完全不同。有的项目部不知道如何计算成本,把应当计入成本的费用漏列,如应提未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和职工福利费、应上交的税金、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和上级管理费、已经使用但尚未支付的材料费、应发未发的职工工资等,从而导致成本不实、盈亏不准。

五是会计基础工作较差。有的项目部审核会计凭证不认真、不仔细,凭证的手续不完备,报销的依据不充分;有的项目部登记账簿不及时。

11.合同管理混乱

没有合同管理的意识,对购货、雇用人员、提供服务、分包工程、承包工程等合同知识知之甚少,不理解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基本要素,导致合同管理混乱,企业遭受巨大经济损失。如有的项目部与对方签订只有小写金额的合同,在对方篡改小写金额诉至法院时,因企业证据不足而败诉;有的项目部与对方签订只有数量没有单价、只有单价没有数量或只有数量、单价没有总价的合同,致使官司不断,严重影响了企业的信誉。

武汉江英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前身为武汉市江城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造价咨询部,1998年5月经湖北省建设厅批准成立,2001年4月根据建设部及湖北省建设厅脱钩改制,规范管理工作的要求,独立注册为现公司,是湖北省造价咨询协会会员单位。

公司拥有工程造价技术专业人员28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14人,具备全国注册造价工程师资格10人,造价员15人。专业涉及土建、安装、园林和市政工程,使用多套预算软件,实现了造价咨询全部电脑化。公司技术力量雄厚,专业配备齐全,管理先进,工作作风扎实,在武汉地区享有良好的声誉。

公司成立以来,承揽了编制工程标底、审核决算、工程造价鉴定等各类项目共计640余件,总建筑面积1400万平方米,工程造价135亿元,工程项目有高层公共建筑、大型住宅小区、民营工业园工程和市政、绿化工程等。

公司一贯信奉“诚信为本、质量第一”的宗旨,遵循独立、客观,公平、公正的执业原则,严守操作规程。在工程造价咨询业务中,落实相关规章制度,使用造价管理部门统一的合同文本,为了保证咨询业务成果的质量和效果符合现行法规和技术标准,防范职业风险,对每次咨询业务实行造价工程师、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的三级审核复核制,即必须经三级复核签字,方能作出终审结论,出具咨询审计成果报告。

公司主要业务范围:

1.编制工程标底 2.工程结算审核 3.工程造价鉴定 4.工程投资动态监控

高考政治原因类主观题答题思路简析 第3篇

【关键词】 政治 原因类主观题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7-014-01

0

高考政治试题每年都在变化和创新,主要体现在考试的内容、热点、题型、能力要求等方面,这对考生的应考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笔者仔细研读了2010至2015年新课标全国文综卷(含Ⅰ卷和Ⅱ卷)政治第38、39题,发现原因类试题总共占了18个小问(有的是问中套问),设问涵盖政治四个必修模块,以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居多,但细究其参考答案的逻辑结构,发现还是有很多共性的东西。本文将以2015年Ⅰ卷和Ⅱ卷的第38题为例,谈谈解答原因类主观题的基本方法。

一、2015年全国卷Ⅰ卷和Ⅱ卷中“原因类”试题回放

1.(2015年全国卷Ⅰ第38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年我国GDP增速为7.7%,2014年为7.4%。2015年我国GDP增长目标调低为7%。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做了加力增效的部署,其中,2015年财政预算拟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财政赤字率指财政赤字与GDP之比。国际上财政赤字率安全警戒线为3%。)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增加财政赤字的合理性,并说明应该如何用好财政资金。(14分)

2.(2015全国卷Ⅱ第38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落实“税收法定原则”,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明确“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规定。

材料二: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要“认真落实已经出台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税收优惠政策”,2015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出台十大措施确保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

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全国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的小微企业有216万户,受惠面在90%以上,减税51亿元;享受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有2700万户,减税189亿元。

(1)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坚持税收法定原则。(12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当前对小微企业实施税收优惠的理由。(14分)

通过观察这两道试题,可以发现除了全国卷“如何用好财政资金”是措施类设问之外,其余的都是原因类,具体是谁“为什么”要做某事。由此可见高考命题人对这一设问形式的青睐。

二、原因类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及解答方法

(一)命题特点

1.从选材看,所选材料都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中的重大问题。2015年试题所选材料主要是我国的财税体制改革中的具体措施,都涉及到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具体实施路径。Ⅰ卷侧重于“增支”角度和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调控,Ⅱ卷侧重于“减税”角度和对企业这一微观主体的调控,两者殊途同归,都旨在“稳增长、调结构”。

2.从立意看,试题都着重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能力,同时也体现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和改革、积极主动融入社会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3.从设问措辞看,常见的有:谁为什么要做某事、做某事的原因(或依据、根据、理由、合理性、必要性等),设问简洁明了,便于学生准确审题。

4.从答案的设置看,试题的答案设置都体现了精准、精炼、严谨等特点,2015年Ⅰ卷的答案字数为83,Ⅱ卷两问答案字数分别为66、98,都非常精炼。

(二)解答方法

1.全面准确把握设问范围、指向、分值。这是解答主观题的共同要求,在原因类试题中一般会限定为“结合所学××知识”,答题时必须“循规蹈矩”。同时要根据分值确定要点的多少。

2.明确了基本要求之后,还要掌握这类试题的具体要求。总结近年高考真题尤其是2015年试题,可以发现答案基本都是按照先讲理论必要性、再讲现实必要性、然后讲重要性、最后讲可行性的逻辑结构来生成的。其中,理论必要性和现实必要性的共同点在于说明“这件事非做不可”、但理论必要性要从教材找依据,现实必要性要从社会生活找依据。

3.现在我们看看Ⅰ卷的参考答案:财政赤字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具体手段(理论必要性,教材上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官方文件中一般称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经济下行压力下(现实必要性),增加财政赤字能够加大财政支出,刺激社会总需求(重要性);我国目前财政赤字率虽然在提高,但低于3%的警戒线,是适度的、安全的(可行性)。

可以看出,该答案“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部分语句就是对材料的提炼总结。语言组织也滴水不漏,堪称经典,值得我们好好借鉴。

再看看Ⅱ卷的参考答案:

第一问: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理论必要性)。有利于完善税收法律制度(重要性1);规范政府行为,防止随意增减税负(重要性2);保护纳税人权益(重要性3)。

第二问: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理论必要性),其健康发展能吸纳大量就业,促进经济发展(重要性1);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税负较重、融资难融资贵等困难(现实必要性);税收优惠可降低小微企业负担,有利于其生存发展(重要性2);引导和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要性3)。

我认为,第二问答案也应该考虑“可行性”角度,因为对小微企业实施税收优惠涉及到国家财力能否承受的问题,既然国家这样做了,就可以判断是在财力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故答案还应加上一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力提高,我国具备对小微企业实施税收优惠的物质条件,这样做不会对经济运行产生负面影响。

三、结束语

主观原因 第4篇

关键词:吸毒概况,主观原因,对策

一、青少年吸毒概述

我国现行《刑法》第357条第1款把毒品界定为:鸦片、海洛因、甲基本丙胺 (冰毒) 、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毒品因有三个固有物质属性, 即强烈的依赖性、戒断症状和毒害性, 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后果。

毒品泛滥与环境污染和青少年犯罪并列, 被视为当代世界三大公害。中国深受毒品之害, 国人曾因吸食鸦片被称为“东亚病夫”。新中国成立后, 曾将毒品一度赶出国门, 正因为如此, 我国当时也被国际社会誉为无毒国。到了20世纪80年代, 随着国门开放以及境外毒潮泛滥等多种原因, 我国的吸毒现象死灰复燃, 到了本世纪, 吸毒现象有愈演愈烈之趋势。1988年, 我国首次公布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者为5万人, 1991年为14.8万, 1997年为54万, 2000年为86万, 2004年则达到114.04万 (1) 。截至2009年底, 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最新数据是全国现有登记在册吸毒人员1335920人, 比2008年底增加209158人, 其中男性占84.6%, 女性占15.4%。从年龄情况看, 35岁以下人员占58.1%, 与往年相比继续呈下降趋势。按照一个显性吸毒者背后有4~7个隐性吸毒这来计算, 中国吸毒人口在600万以上。这个数据是相当恐怖的, 也可以得出禁毒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的结论。

毒品会危害吸毒者的身心健康、传染多种疾病、消耗巨额财富、引发大量刑事、治安案件、严重影响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 只要在制毒、贩毒、吸毒这三个主要环节任一环节予以击破的话, 将会遏制毒品的泛滥。然而, “贩卖毒品成风, 市面上毒品数量增加, 毒品的非法使用居高不下, 尽管在毒品流行种类上有一些变化, 但是毒品市场在严格的管制下几乎未受到任何影响, 更不用说崩溃了。” (2) 换言之, 在目前的环境下, 禁毒并不成功。笔者认为, 就禁毒而言, 难就难在吸毒容易戒毒难, 从调查数据也可以看出, 青少年 (3) 吸毒占了吸毒人员总数的3/5左右。因此, 禁毒必须防患于未吸, 为了减少吸毒的现象, 关键就在于预防青少年吸毒。本文即从北京市青少年吸毒主观原因着手, 积极寻找切实对策。

二、北京市青少年吸毒原因

吸毒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 对于每一个吸毒者个体而言, 其吸毒的原因不可能是单一的, 而是诸多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相互影响的结果, 且在特定情景下, 各个因素所起的作用有主次之分、先后之别。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北京市青少年吸毒主观原因进行了调查 (发放问卷200份, 收回有效问卷198份) , 发现主要是以下主观因素影响着吸毒行为的发生:

(一) 初次吸毒者的主观原因

1. 轻信、好奇等“无知心理”。

问卷调查中显示, 轻信、好奇等“无知心理”作为吸毒第一要位主观诱因的占31.5%, 第二要位主观诱因的占39.1%。

人们对任何新事物和陌生事物都具有探索和尝试的欲望, 尤其是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不够成熟的阶段, 各方面都不成熟, 自我受欲望与冲动的支配, 总是试图摆脱束缚, 这一时期青少年好奇心强, 求知欲盛, 总是试图寻求新奇刺激, 有着更加强烈的好奇心态。在吸毒方面, 面对着吸毒会获得强烈快感的渲染和诱惑, 好奇心强烈的人就有可能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去尝试吸毒而慢慢地滑入深渊。这一部分青少年吸毒者的文化程度较低, 他们认识不到人对毒品的严重依赖性, 毒品会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的损害。甚至有身材较胖的女青年认为冰毒是减肥良药而以身试毒, 而当染上毒瘾后已悔之晚矣。

2. 盲目的“从众心理”。

问卷调查中显示, 盲目的“从众心理”作为吸毒第一要位主观诱因的占27.6%, 第二要位主观诱因的占22.8%。

青少年在其社会化的过程中, 通过社会、学校或媒体的宣传教育等途径, 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一些关于毒品危害方面的知识, 形成了对毒品及吸毒行为的警觉意识和抵御潜能。然而, 随着青少年思维独立性迅速的发展, 依附心理却发生了变化, 他们一方面渴望脱离以往家庭和师长的约束, 另一方面由于依附心理依然存在又使他们必然以新的依附对象来代替原来的依附对象, 从而由对家庭及师长的依附逐渐转向了对于社会同辈群体的依附。并且, 青少年尚处于身心发展不够成熟的阶段, 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不稳定, 但又有较强的模仿性, 争强好胜, 好表现自己。在群体 (尤其是交往密切的群体) 环境的作用下, 由于熏染、从众、风险分担和转移等群体因素的刺激, 会导致青少年自主性弱化, 自控能力降低, 平时一个人不会或不愿去从事的行为, 在交往群体的无形压力下往往会表现出来。正是在与吸毒群体的交往过程中, 很多青少年完成了对毒品及吸毒行为由抑制排斥到逐渐认可并最终接受的态度转变。 (4)

3. 追求刺激的“时尚心理”。

问卷调查中显示, 追求刺激的“时尚心理”作为吸毒第一要位主观诱因的占20.3%, 第二要位主观诱因的占10.4%。

目前, 北京市吸毒青少年以“时尚心理”作为主观诱因, 与上个世纪相比较, 下降幅度较大。北京市40岁以上的吸毒型劳教人员大约80%都是以追求刺激的“时尚心理”作为最主要的主观诱因。这是因为随着改革开放, 在上个世纪80年代, 毒品流入北京市明显上升, 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 毒品流入北京市大幅增长。当时, 这批人正是改革开放弄潮儿, 用“圈里人”话说:就是有钱没有什么文化, 北京本地有钱人, 以吸毒为时尚的居多。

当然, 追求刺激的“时尚心理”现在也是青少年吸毒的主要诱因之一。在当今年代, 是一个多元时尚的生活方式蔓延和扩展的年代, 年轻人都有求刺激和赶时髦的倾向, 部分青少年认识层面上有偏差, 认为只要是非传统的、新奇的、刺激的都是可以追求的时尚目标, 通过各种途径得知娱乐圈、体育界等公共生活领域中的大量名人大腕吸毒, 认为“偶像们”吸毒是一种很时尚的行为后, 为了表现自己的时尚、寻求刺激而盲目吸毒。他们认为吸毒即“时尚”, 导致一大批涉世不深的青少年误入歧途, 千方百计地去尝试毒品, 尤其以吸食新型毒品居多, 造成了可悲的下场。

4. 赌气、仇视社会等“逆反心理”。

问卷调查中显示, 赌气、仇视社会等“逆反心理”作为吸毒第一要位主观诱因的占18.9%, 第二要位主观诱因的占27.3%。

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 他们的自我心态调整没有完全建立, 遇到违背自己需要的情况无法很好地自我调整, 于是就容易产生赌气等逆反心理。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吸毒者, 明知吸毒危害大, 但是有可能同青少年的自身体验或从其朋友那里了解到的“事实”不相吻合, 从而极大地强化了青少年的逆反情绪, 导致他们对毒品危害的宣传不太相信。这正是越是家长、学校和社会禁止他们做的, 他们就越要去做, 而吸毒就常常成为很多有强烈逆反心理青少年的选择。另外, 还有一部分人仇视社会, 觉得社会不公平导致贫富差距的拉大, 这部分人并不是很富有, 但就是要与“富人攀比”, “别人能抽, 我也抽”的仇视心理也害了很多青少年。

(二) 成瘾者与复吸者的主观原因

吸毒成瘾者和复吸者对毒品的主观心理态度相对复杂, 青少年吸毒者初期受到社会及个人心理因素影响比较大, 但是对毒品的依赖一旦形成, 维持吸毒的主要原因是生物学因素。当毒品的摄取量减少或中断后, 会出现难受、异常、极度痛苦以及强烈的毒品渴求等身体症状, 需要继续摄取毒品以应对并改善这种身体症状。

对于大部分青少年吸毒成瘾者与复吸者来说, 一方面是他们对毒品的危害作用已经深有体会, 由于吸毒而给自己带来的金钱、家庭问题和社会的歧视与抛弃, 都使他们对毒品产生厌恶和强烈切肤之痛的憎恨, 有戒毒除瘾的主观愿望;但是, 另一方面, 由于毒品固有的物质属性, 使他们的身体对毒品有着强大的依赖性, 需要通过毒品来获得快感或逃避痛苦, 正如西方学者在17世纪末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人对这种麻醉药的瘾头胜过任何信仰。” (5) 所以, 他们对待毒品是一种厌恶与需要交织的心理。

三、预防北京市青少年吸毒的对策

鉴于目前在戒毒康复方面还有很多难题尚未攻克, 那么, 仅就禁毒对策而言, 笔者认为, 关键就在于吸毒行为的预防, 正如古人所说:“同进忠有三术:一曰防, 二曰救, 三曰戒。先其未然谓之防, 发而止之谓之救, 行而责之谓之戒。防为上, 救次之, 戒为下。” (6) 由此可见, 预防为上策也。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北京市青少年吸毒预防的对策:

(一) 完善禁毒体制, 建立健全具有权威性的专门机构

我们的党和政府从来没有放松与毒品犯罪作斗争, 一直将禁毒工作作为重要政务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 (以下简称禁毒法) 第5条规定:“国务院设立国家禁毒委员会, 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国的禁毒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禁毒工作的需要, 可以设立禁毒委员会, 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禁毒工作。”

北京市禁毒委员会的成员包括北京市的公、检、法、司、海关、安全、卫生、工商、文教、宣传、综治办、工青妇等机关部门组织。由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担任市禁毒委主任, 禁毒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等职务由相关职能部门的副职领导兼任。北京市禁毒委员会承担着打击毒品犯罪, 严格执行禁毒法律法规、有关禁毒行政管理、禁毒宣传教育等职能。

但是, 国家禁毒委员会以及北京市禁毒委员会, 主要是由政府相关部门领导组成领导机构。这个机构是松散的, 非常设的机构, 领导的方式主要是会议形式。具体办事机构设在公安部门, 大量的禁毒工作实际上就落在了公安局的身上。

对此现状, 笔者做如下建议:

1.禁毒委员会为常设机构, 强化禁毒主管机关职能。笔者建议, 目前应将禁毒委员会升格为国务院的专门委员会, 正部级单位, 中央财政拨款。下辖三大业务部门, 一为缉毒公安局, 作为公安部的派出机关, 负责领导全国缉毒、打击毒品犯罪工作, 这项工作也要求边防、武警、海关、铁路、民航等部门的配合。缉毒公安局人员编制由禁毒委员会来确定, 业务由公安部统一管理, 警衔的评定分别由公安部审核, 工资由禁毒委员会负责。他们与森林、铁路、海关等公安一样, 同属于专业警察编制, 是人民警察的一个专门警种。二为禁毒局, 除缉毒外, 负责所有禁毒业务, 负责打击吸毒违法行为、预防毒品违法犯罪、禁毒宣传、统一戒毒机构设置与隶属、加强戒毒管理等工作, 承担着指挥、统筹、协调司法、科教文卫等职能部门在禁毒方面的工作职能。三为禁毒决策办公室, 负责制定禁毒对策和禁毒经费计划。明确三大业务部门职责, 减少交叉重叠, 就会在实践中既重视打击毒品犯罪, 又重视戒毒工作的展开。

那么针对北京市禁毒委员会来说, 机构设置就类比于国家禁毒委员的设置一样。北京市禁毒委员会隶属于北京市政府, 正厅局级单位, 下辖缉毒公安处、禁毒处和禁毒决策办公室这样的正处级业务部门。

2.在人员构成上, 我国禁毒委员会要远远弱于美国的中央禁毒机构。白宫禁毒政策办公室是直接对总统负责的宏观决策机构, 有工作人员210名, 美国缉毒署是联邦直属的缉毒执法机构, 有工作人员9035人。我国国家禁毒委员会是非常设的议事协调机构, 由公安部禁毒局代行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职能, 工作人员只有47名。 (7)

禁毒是复杂的系统性的工程, 目前, 北京市专业缉毒人员少, 而禁毒工作量大, 缉毒人员疲于奔命。因此, 笔者建议, 北京市禁毒委员会的人员构成上, 不宜再从其他单位抽调人员或身兼数职, 应有固定的人数较多的成员, 例如要增加缉毒民警的编制, 提高缉毒民警执法素质、年龄结构要合理。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与要求, 经过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决议, 通过北京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来确定禁毒委员会的组织机构设置、行政级别、人员构成及数量。

3.在禁毒经费划拨方面, 虽然《禁毒法》第6条已经规定了:“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禁毒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并将禁毒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但是, 我国中央禁毒经费的投入与美国相比十分悬殊。2002年, 美国联邦财政预算投入的禁毒经费为188.228亿美元;而我国中央禁毒经费的预算为1.2亿人民币, 折1500万美元。

北京市从禁毒经费来看, 虽然有一定的禁毒经费投入, 但对于禁毒工作所需经费而言, 只是“杯水车薪”, 甚至部分基层公安禁毒部门经费无法得到保障。因此, 北京市加大禁毒经费投入是当务之急。

(二) 制订、修改、完善配套的北京市禁毒工作地方性法规和相关制度——以完善举报毒品违法犯罪奖励制度为例

笔者认为, 依据《禁毒法》, 北京市禁毒委员会要积极主动地向北京市人大、市政府等部门建议, 结合北京禁毒工作实际情况, 研究制订、修改、完善配套的禁毒工作地方性法规和相关制度。

《禁毒法》第9条规定:“国家鼓励公民举报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对举报人予以保护, 对举报有功人员以及在禁毒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给予表彰和奖励。”根据本条规定, 笔者建议要设立禁毒奖励制度———这也是“群众路线”的表现形式。“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事业, 也是禁毒工作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毒品违法犯罪行为隐蔽性强, 且都是在毒品违法犯罪人员圈内进行, 侦察很难进行, 信息情报难以获取, 严重地影响了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禁毒举报奖励制度的设立, 也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规则, 重奖之下必有勇夫。一些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了这一措施, 如俄罗斯设立了吸毒举报办公室, 菲律宾制定了对提供情报人员给予现金报酬的制度。北京市虽然已经在2005年6月, 规定了吸毒举报线索一经查实, 举报者就将得到北京警方的奖励的规定, 并在2008年《北京市禁毒志愿者激励和表彰奖励办法》第7条也规定了:“禁毒志愿者参加毒情调查, 通过查访, 上报毒情信息, 经公安机关禁毒部门查证, 根据信息的价值, 对有功人员给予1000~10000元的奖励。”但是, 北京市的举报毒品违法犯罪奖励制度并不是很完善, 何谓有功, 怎样量化, 如何保护举报者等问题都未明确规定。限于篇幅, 在此不做展开。

(三) 北京市禁毒教育宣传应落到实处

英国毒品专家尼克拉斯多恩研究表明, 打击严厉化和刑罚化并不能消除毒品犯罪, 而只是使犯罪更狡猾、更残酷化。因而, 许多国家研究者提出治本的措施是教育、预防, 特别是青少年的教育、预防。美国联邦政府每年在禁毒、预防方面拨款10多亿美元, 资助各种教育、预防项目。各类学校, 从幼儿园到大学, 无不设有禁毒教育项目。新加坡教育部决定在各学校开展预防教育, 此外在政府的监督下, 以各种形式和手段组织各民间机构对市民开展反毒、防毒的预防教育活动, 不但上课, 还让学生参加社会、地区的各种反毒活动, 要求政府机关、非政府机关、社会各组织积极参加各种反毒教育活动, 编制宣传材料、参考书籍、图片发放到学生、教师和社会每个人的手中。 (8)

北京市禁毒委员会在禁毒宣传教育中开展了大量工作, 例如, 成立了北京禁毒教育基地, 创建了北京禁毒在线网站, 成立了北京市禁毒志愿者队伍;举办“和谐社会阳光生活”——北京市娱乐场所从业人员禁毒教育培训, 组织青少年赴“星光青少年法制与安全教育基地”——北京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参观, “国际禁毒日万人长走活动”等系列活动;还在2009年12月5日, 成立了首都高校禁毒志愿者队伍。可以说, 北京市在治本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也存在着宣传缺乏力度和深度, 受众面不够, 特别是对青少年缺乏直接教育的缺陷。

首先, 学校教育是预防吸毒最为重要的一环。笔者建议, 要与北京市教委做切实沟通, 强化对青少年、尤其是在校学生的禁毒宣传教育。将毒品预防教育作为所有学校德育和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 纳入学校日常教育工作之中, 编写与年龄智力相当的禁毒教材, 聘请专业师资队伍, 落实禁毒教育进课堂, 要有课时量, 要有考核测评机制。建议北京市政府应把对中小学生的禁毒预防教育作为禁毒工作的基础工程。

其次, 要广泛开展全民禁毒宣传教育, 这不只是政府的职责, 而且是全社会的任务。禁毒教育要进社区、进单位、进农村、流动人口聚居地、城市娱乐场所等区域, 要全方位地落实。

综上所述, 只有形成全社会禁毒的共识, 通过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 将禁毒工作如同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样纳入到各级党委的议事日程, 纳入到综合治理整体工作体系之中, 才能达到良好的禁毒效果。

四、结语

毒品泛滥祸国殃民, 危害极大。禁毒是长期、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关系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社会安定, 中国吸毒问题的严重化, 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青少年吸毒的严重化而体现出来的。对于青少年吸毒的关注, 进一步分析掌握青少年吸毒原因, 积极有效地开展预测预防, 仍是今后禁毒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魏平雄, 赵宝成, 王顺安.犯罪学教科书 (第二版) [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8

[2]高巍.贩卖毒品罪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7

[3]本文所称青少年吸毒中青少年的范围, 与传统犯罪学中青少年的范围不同, 其所指范围是10周岁以上, 35周岁以下, 在此做特别说明。

[4]唐斌.青少年吸毒的群体诱因及防治对策分析[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5 (14)

[5]jonathan spence.opium smoking in qing china, in Chinese round-about, essays in history and culture (new york, 1992)

[6]东汉, 荀悦著《申鉴.杂言》

[7]http://sjyyjd.songjiang.gov.cn/jindu/detail.asp ID=533.中国与美国、泰国毒品问题和禁毒工作的比较.2009

主观原因 第5篇

一、造成学生措施类主观题审题失误的原因

近年来,思想政治高考试题中主观题的比重在不断加大,并且向着信息量大、综合能力要求高等方向发展,尤其是其中的措施类题目更对学生的能力层次有着严格的要求,所以,学生在此类试题失分较多。当然,造成学生失分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审题失误是主要原因,在切题、入题和解题的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失误。但是归根结底,出现审题失误的原因无非有以下几种。

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

虽然措施类题目的主观性比较强,而且有着明显的时政性,但是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考试大纲和教材知识的运用上。思想政治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中,要注意知识点的迁移和要点的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措施类题目的时候组织相应的知识进行解答。很多学生在答题时,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无法有效地将题目转化为课本知识点,造成了答题方向的偏差和要点的遗漏。

2.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不高。

很多学生在解答措施类题目时,无法提炼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更无法有效切题,体现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不高。

3.解题技巧不熟练。

一般而言,措施类题目都会有着明确的命题特点,很多学生由于缺乏解题技巧,造成对题目的理解不够准确。此外,措施类题目虽然来自于材料,但是同样是措施类题目,但考查的方向有时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学生在解答时要明确问题要求,进行有效破题。当然,学生在解答时也要有明确的思路,将重要知识点前置。

二、解决学生措施类主观题审题失误的对策

学生在解答措施类主观题时要和课本知识点进行有效结合,同时加强自身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的训练,这样才能有效解答此类题目。

1.夯实基础。

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解决一切疑难的法宝。要想正确解答措施类题目,首先要夯实基础知识。夯实基础知识,不是指死记硬背知识点和课本,而是要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同时做好和当前热点的关联思索,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题目的时候能将问题与课本上的知识有效联系起来,进行有效答题。

2.加强能力。

思想政治学科本身就是一门锻炼学生个人能力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解题能力的培养。解答措施类主观题目,首先要“看”问题,要从“看”中找出问题的点,看出考查的范围和角度;然后到材料中去“找”重点,找出材料的关键词和中心点;接着就要“懂”命题者的考查点;紧接着就要“连”到相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热点中,列出相应的知识点提纲;最后,根据提纲来思考答题的具体思路。从这六个步骤来进行解答,本身就是对政治学习能力的加强和锻炼。

3.提升技巧。

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 第6篇

主观性 (subjectivity) , 是指语言的这样一种特性, 即在话语中或多或少总是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即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 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主观化” (subjectivisation) , 则是指语言为表现这种主观性而采用相应的结构形式或经历相应的演变过程。按照这个定义, “主观化”既是一个“共时”的概念, 即一个时期的说话人采用什么样的结构或形式来表现主观性, 又是一个“历时”的概念, 即表现主观性的结构或形式是如何经历不同的时期通过其他结构或形式演变而来的。

二研究历史回顾

语言具有主观性,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但语言的主观性研究在语言学界取得应有的地位, 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1. 前结构主义阶段

从时间上看, 是结构主义以前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学者们对语言主观性的论述, 比较零散不成系统。如《诗经》的“诗言志”, 《马氏文通》的“传信传疑”, 古希腊“惯例派”的一些观点, 此外, 还有德国学者洪堡特和丹麦学者叶斯柏森。叶斯柏森的观点比较具有代表性:“语言是一种表达方式, 语言的形式表达说话人的思想和感情。”

2. 结构主义阶段

从时间上看, 是在结构主义诞生以后, 结构主义的观点严格区分语言和言语, 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确定在语言, 而非言语。在只研究语言的形式的大背景下, 语言的“主观性”一直没有得到重视。但这时期的“主观性”研究并非没有, 主要存在西方文学分析中。日语因为有着丰富的粘着形式, 所以日本学者在研究日语时很早就注意到语言形式与言语主体主观性之间的关联。

3. 功能主义阶段

在功能主义语言学兴起以后, 语言学家开始从多角度揭示语言的本质。在人文主义和认知语言学的背景下, “主观性”逐步得到重视。其中的标志性事件是1992年在剑桥大学召开的有关语言主观性和主观化的国际研讨会。

三主观性的内容

主观性, 是指说话人作为主体言语时留下的自我印记。这些印记归纳起来, 大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 说话人的视角 (perspective) ; (2) 说话人的情感 (affect) ; (3) 说话人的认识 (epistemic modality) 。

1. 说话人的视角

视角是说话人对客观情状的观察角度, 或是对客观情状加以叙说的出发点。这种视角主观性经常以隐晦的方式在语句中体现出来。言语时说话人往往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把自己看成交际的中心。

如英语中的come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以说话人为中心的例子。离开说话人, 就无法对come的意义进行正确的描述, 要说明come的意义必须先确定说话人的方位。这与move有所不同, move是对运动做客观的描写, 说话人用move就是要客观地报告某人某物从A地以某一种方式移动到B地。而come和go都是英语中最基本的词汇之一, 这一事实表明, 语言无法回避说话人, 无法回避主观性。Langacker就把come和go都叫做主观动词, 因为其空间指示功能是以说话人为中心的。我们再来看汉语的例子:

例1:小明家去过英国。 (现在不在英国)

例2:小明家去了英国。 (现在还在英国)

“去过”只是客观地述说曾经发生过的一件事情和一次经历, 而“去了”则表示说话人从现在的角度、现在所处的时空环境主观地述说一件事发生了, 而且一般会与现时的此情此境有一定的联系。如:

例3:小明家去了英国, 现在家里面没人。

例4:小明家去过英国, 现在家里面没人。

2. 说话人的情感

情感 (affect) 作宽泛的理解时, 包括感情、情绪、意向、态度等。曾有学者对语言的各种表情功能和表情方式做了比较全面的研究。语言中的韵律变化、词缀、语气词、副词、代词、情态动词、重复、词序等手段都可以用来表达情感, 涉及语音、构词、语法、篇章等各个方面。如汉语、泰语、日语等语言的被动式都附带“不如意”的主观感觉。

副词常常是情感的表达。汉语中主观性和主观化对副词研究最多。对情感的研究比较深入的是常说的“移情” (empathy) 现象。移情即情感渗透, 就是指个体能运用自己的情感体验去理解他人的心理活动。语言学中的移情是指在言语交际中, 对于不同的人, 同一说话人有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或情感, 产生不同的移情程度。如:

例5:李某责骂了张某。

例6:李某责骂了他的太太。

例7:张某的丈夫责骂了她。

例8:张某被李某责骂了。

例9:张某被她的丈夫责骂了。

同样是丈夫 (李某) 责骂老婆 (张某) 这一事件, 说话人的移情 (同情) 对象可以是张某, 也可以是李某。以上例5是纯客观的陈述和报道, 以下的例子则是说话人的移情焦点逐渐从张某移向李某。用“他的太太”来称呼“张某”是同情“李某”, 用“张某的丈夫”或“她的丈夫”来称呼“李某”是同情“张某”。这说明指称形式的选择和句式的变换都跟“移情”有关。

3. 说话人的认识

说话人的认识是指说话人对客观事件的“认识”, 也就是对某一客观事件已有的主观知识。“认识”主要跟情态动词和情态副词有关。如:

例10:She must be married. (她必须结婚了。)

例11:She must be married. (她必定结婚了。)

英语情态动词must表示“必须”时属于行动情态或道义情态 (deontic modality) , 如例10是表示客观上她有采取某项行动 (结婚) 的必要;而表示“必定”时属于认识情态 (epistemic modality) , 如例11是说话人主观上对命题“她结婚了”是否真实所做出的判断。换一个角度说, 例10的she是“句子主语”或“语法主语”, 例11除了这个语法主语, 还隐含一个高层次的“言者主语”, 是说话人认定“她结婚了”。

例12:他回家了。

例13:他必须回家了。

例14:他必定回家了。

以上三句话分别涉及三种情态 (David crystal, 1997) :真势情态 (alethic modality) 、义务情态 (deontic modality) 和认识情态 (epistemic modality) 。而认识情态则正是说话人根据自己的知识对客观事情“他回家”所做的主观推测, 即主观认识。

四主观化和语法化

E.C.Traugott是研究语法化的专家, 其从历时的角度来看待主观化, 认为主观化是一种语义—语用的演变, 即“意义变得越来越依赖于说话人对命题内容的主观信念和态度”。语言中用来表达主观性可识别的语法成分是如何通过非语法成分的演变而逐步形成的, 这就是“语法化中的主观化”问题。

Traugott认为, 主观化和语法化一样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强调局部的上下文在引发这种变化中所起的作用, 强调说话人的语用推理 (pragmatic inference) 过程。语用推理的反复运用和最终的凝固化, 结果就形成主观性表达成分。而语用推理的产生是由于说话人在会话时总想用有限的词语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 当然也包括说话人的情感和态度。

Traugott认为, 很可能所有的语法化都涉及主观化。主观化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说话人要达到交流的目的, 总要借助一些表达实在意义或用作客观描述的词语, 加上自己对客观情形的主观“识解” (construal) , 从而把说话的目的和动机也传递给对方 (识解, 是指说话人或听话人对一个客观情景加以认识而形成的概念, 主观的识解包括视角和意象等) 。

五主观化和认知语法

R.W.Langacker是认知语法的开创者, 与历史语言学家Traugott的侧重点不同, 他从共时的角度来看待“主观化”。他关心的不是语言中的主观性成分形成的历史过程, 而是从认知出发来观察日常语言的使用, 看说话人如何由于表达的需要, 从一定的角度出发来“识解”一个客观的情境。

所谓主观化, 就是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从客观轴 (objective axis) 调整到主观轴 (subjective axis) 。语言中有些词义变化就是通过这种调整而得以实现的。如:

例15:Jack jumped across the table.

例16:Jack was sitting across the table.

Langacker的主观化理论这样解释across所含的不同意义:例15表现的是主体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从某一起点跨越某物到达某一终点的运动轨迹, 这一轨迹是客观的, 不以说话人为参照, 也不受说话人的思维控制;例16表现的运动轨迹则是主观的, 因为客观上Jack并未移位, 而只是说话人的一种心理扫描, 运动轨迹是受说话人自己控制的心理轨迹, 是主观的。如:

例17:插头插入插座。

例18:高楼直插云霄。

Langacker还认为, 主观化是一个客观意义不断稀释 (bleaching) 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渐进的。

例19:Jane is Standing across the table from Jack. (简对着杰克站在桌子那面。)

例20:Jane is Standing across the table from me. (简对着我站在桌子那面。)

例21:Jane is Standing across the table. (简站在桌子对面。)

这种共时平面上主观性的差异, 有时其实就是历时主观化在共时平面的反映。目前, 采取历时研究的研究者要多于共时研究的, 这或许是因为历时研究更容易从语言现象的语义—语用变化对比中发现语言意义的变化、差异, 更易于实证;而共时研究, 如Langacker的思路, 尽管不无道理, 但有时颇为费解, 所以研究者相对较少。

六交互主观性

交互主观性, 指的是说话人/作者用明确的语言形式表达对听话人/读者“自我”的关注, 这种关注可以体现在认识意义上, 即关注听话人/读者对命题内容的态度;但更多的是体现在社会意义上, 即关注听话人/读者的“面子”或“形象需要”。交互主观化与主观化这两种机制的区别是:主观化, 意义变得更强烈地聚焦于说话者;交互主观化, 意义变得更强烈地聚焦于受话人。交互主观化总是蕴涵着主观化, 不可能存在没有某种主观化程度的交互主观化。如“是不是”的语法化过程就存在着交互主观性。

1. 是不是+VP

命题疑问, 要求对方针对命题内成分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他是不是已经离开了?

——没有啊。/说不好。/好像是。/离开就离开吧, 谁也不求着他。

2. VP+是不是

交际疑问, 仍然具备疑问功能。但不要求对方针对命题内成分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而是要求对方就命题内容表示某种态度。“是不是”不构成独立的语调单位。

——他已经离开了是不是? (我就知道这种人做不久。)

——?没有啊。/说不好。/好像是。/离开就离开吧, 谁也不求着他。

3. VP, 是不是

非疑问形式, 不具备疑问功能, 属于话语标记。“是不是”自成独立的语调单位, 但不构成独立的话轮 (turn) 。在话轮转换机制 (turn-taking) 中行使话轮组织功能, 表示本次话轮就此结束, 邀请下一个的话轮开始。

——他已经离开了, 是不是。我就知道这种人做不久。

——以后招人是得慎重点。

4. 是不是-

非疑问形式, 不具备疑问功能, 属于话语标记。自成独立的语调单位, 并且独立构成一个话轮。一般出现在听话人的话轮里, 表示认同 (同意对方的观点、与对方有同感等) , 或者仅仅表示听话人在听取对方的谈话, 作为对话当中听话人对说话人的回应信号。

——这人一向爱做小动作, 我还不了解他!

——是不是呀?看来真的不能光看表面。

命题疑问>交际疑问>话语标记 (邀请信号>回应信号)

七汉语的相关研究

汉语学界有关主观性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1. 有关主观性理论的研究

李宇明在其出版的《汉语量范畴研究》中关于主观量的问题有专章介绍。李宇明的研究重点主要是分析词汇和语法格式中表示主观性和主观量的手段。他将这些语言手段分为四个类型: (1) 数量标:表示主观量的数量词语, 包括修饰性的和重叠性的; (2) 副词标:充当状语的副词; (3) 句末标:包括“而已”、“罢了”等句末语气词; (4) 框架标:由两个部分构成的固定格式, 如“刚……就……”等。

沈家煊在《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一文中, 对当时国外有关语言“主观性”和“主观化”的研究情况做了介绍, 并对说话人的视角、情感、认识三个方面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此外, 对“主观化”研究中历时和共时的两种倾向也做了说明。

李善熙对表达主观性的语音手段、词汇手段、语序手段一一进行了分析, 并总结出不同词类、不同句子成分和不同语体在表现主观性程度方面都是有差异的, 其将这些差异概括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介词/代词<叹词, 主宾语<谓语<定语<状语, 叙述<场景描写<心理描写/对话, 科学论文<小说。

2. 针对个案进行的主观性方面的研究

张谊生认为, “竟”及意义相近的“偏”等, 是表达说话人“出乎意料或略感惊讶的情态”, “幸而”等副词表达说话人对避免了不如意之事而有庆幸、欣喜、感激的情态, 将它们合称为“评注性副词”。

沈家煊对副词“还”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与副词“还”有关的两个句式, 说明其中的“还”具有“主观”和“元语”的性质, 说话人用它表明自己对一个已知命题的态度。

八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文的梳理, 可以发现现在学界关于语言“主观性”和“主观化”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 理论系统性不强。相关研究比较零散, 系统性不强, 理论的总结和提炼不够。 (2) 臆断性成分太多。实证性研究中的主观性、臆断性成分太多, 推理的过程不够缜密。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是有关语言形式和言语的语义及语用当中重要的研究课题, 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值得拓展。

参考文献

[1]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 (4)

[2]沈家煊.如何处置“处置式”?——论把字句的主观性[J].中国语文, 2002 (5)

[3]冯光武.语言的主观性及其相关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 2006 (5)

[4]曾立英.“我看”与“你看”的主观化[J].汉语学习, 2005 (2)

[5]陈前瑞.“来着”的发展与主观化[J].中国语文, 2005 (4)

主观原因 第7篇

“V个NP”结构是现代汉语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结构, 它有三个基本构件:V, 个, NP。其中“个”是结构中的不变项, 是整个结构的骨架, 明显地代表了这种结构的特点。作为一种具有浓重口语色彩的语言格式, “V个NP”结构多见于日常生活交际之中, 在小说、戏剧等文艺语体中也有较为广泛的使用。“V个NP”结构在语法上是一个整体, 内部有结构关系, 外部有语法功能。该结构中的可变项, 无论是“V”还是“X”, 都是相当宽泛的集合, 另外, 该结构中的常量“个”本身也有做量词与非量词用法之分, 有时是做典型的量词, 有时表现出半虚化的非典型量词用法, 而有时则表现出完全虚化的非量词用法。

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格式, 前人对“V个NP”已有过较为深入和细致的探讨。分析其内部语义关系, 一般均将其看成述宾结构, 同时对“NP”的分类也较为一致。刘永华 (2006) 认为“NP”可以是具体名词、抽象名词、专有名词、时间名词、地点名词等, 同时在离合词中间插入“个”所构成的语言格式也应该纳入“V个NP”中, 如“破个例”、“请个假”等。对“个”的性质和功能的探讨一直是“V个NP”结构研究中的重要部分, 其主要分歧仍在于“V个NP”结构中的“个”到底是不是量词, 或者说是典型量词还是非典型量词, 抑或是完全不表量的语气助词。鉴于该结构中“个”的特殊性, 周明强 (2002) 将“V个NP”结构中的“个”分为量词和非量词两种情况, 其中量词中又包括尚未虚化和半虚化两种情况, 并以此为标准将“个”分为三个小类:未虚化的量词“个1”, 如“削个苹果”;半虚化的量词“个2”, 如“打个电话”;完全虚化的非量词“个3”, 如“买个煤”。周明强对“个”的这一分类方式对笔者有较大的启发, 笔者在探讨整个结构的主观性时, 亦将“个”限定为完全虚化的非量词用法。另外, 当“V个NP”中的“个”已不完全表量, 为半虚化或完全虚化状态时, 对整个结构所体现出来的特殊的语用附加意义, 也成为前人探讨研究的对象。就笔者所搜集到的研究成果, 多数学者, 如王会琴 (2005) 、张欣 (1999) 等均认为不表实际量的“个”可以给整个“V个NP”结构增添轻松、随便、漫不经心等语意。

总结以上前人研究, 笔者从语言主观性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一结构, 探讨该结构中所隐含的主观性及其主观量特征。笔者认为, 当该结构中的不变项“个”为非量词用法, 且近至完全虚化时, 整个“V个NP”结构伴有明显的主观感情色彩, 具有较强的主观性。笔者从词汇、句法、篇章等多个层面考察“V个NP”结构的主观性,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该结构的主观量特征, 希望可以通过对这类“V个NP”结构的主观性研究, 进一步挖掘现代汉语中这一常见而又特殊的表达形式, 以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能够对这一结构的研究作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2.“V个NP”结构的主观性考察

近年来, 随着语言学“人文主义”的复苏, 特别是功能语言学、语用学和认知语法的兴起, 语言的“主观性”问题开始受到语言学者们的关注和重视。“主观性” (subjectivity) 是指语言的一种特性, 即在话语中多多少少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 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也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主观化” (subjectivisation) 是指语言为表现这种主观性而采用相应的结构形式或经历相应的演变过程 (沈家煊, 2001) 。

语言必然带有自我表现的印记, 这一点已经比较明确, 可语言中的这种主观性印记是如何表现并被理解的呢?笔者认为, 使“V个NP”结构具有主观性的原因亦有主次之分。最为重要且最为根本的原因在于其核心构件“个”的特性, 与此同时该结构在其他句法、篇章层面上的某些特点也可以帮助我们从侧面进一步证实由“个”所维系的这一动词性结构所体现出来的主观性。笔者对“V个NP”结构主观性的考察也主要是从这两方面入手。

2.1 核心构件“个”为主观性标记。

“个”是现代汉语中最为重要的通用量词, 使用频率极高, 在现代汉语中有着十分复杂的分布环境。尽管各家在对“个”的性质和划分上存在着颇多的争议, 但大家还是一致认为:汉语中的“个”在量词的基础上, 意义已经开始渐渐虚化, 朝着非量词 (甚而是助词) 的方向发展。而语言单位的语法化过程通常都伴随着主观化的发生, “个”在语法化的历程中也同时发生了主观化, 激活或进一步增强了其所维系的整个语言结构的主观意义。

“个”作为整个“V个NP”结构中唯一的不变项, 也是该结构的核心构件。在笔者所要考察的“V个NP”结构中, “个”不再是一个典型的量词, 不具有实际的表量功能, 而是接近完全虚化、作非量词用法的“个3”。“个”的这一由实到虚的演化过程其实也就是它的语法化历程。典型的语法化现象是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语或结构式变成无实在意义、仅表语法功能的语法成分, 或者一个不太虚的语法成分变成更虚的语法成分 (吴福祥, 2006) 。在语言成分语法化的同时往往伴有主观化的发生, E.C.Traugott最早将主观化纳入语法化的研究框架, 并强调主观化是语法化的一个重要机制, 这其实是从历时的角度来考察一个主观性的结构或形式是如何演变而来的。Traugott从历时的角度来看待主观化, 认为主观化是一种从语义到语用的演变, 语言中用来表达主观性的可识别的语法成分是如何通过非语法成分的演变而逐步形成的, 这就是“语法化中的主观化”问题 (Traugott, 1995;转引自沈家煊, 2001) 。

笔者认为, “个”在经历语法化的同时, 其主观性也随之得到激活或增强, 而由其所维系的动词性结构“V个NP”也经历了一段主观性日渐增强的过程。“个”是整个“V个NP”结构体现主观性的关键, 它不仅是这一结构的核心构件, 而且是整个结构的主观性标记。

2.2 其他句法、篇章层面上的考察。

为了全面考察“V个NP”结构所带有的明显的主观性倾向, 笔者认为还应该着眼于该结构在其他句法、篇章层面上的某些特点:

2.2.1“V个NP”结构中的“V”多由单音节的自主动词充当, 如“砌个墙、作个诗、照个镜子、扎个针”等。我们认为, 整个结构中的动词“V”由自主动词来充当是与整个结构所具有的主观性不无联系的。自主动词从语义上说是能够表示有意识的或有心的动作行为, 所谓有意识的动作行为指的是能够由动作发出者做主, 主观决定, 自由支配的动作行为 (马庆株, 1988) 。自主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动作发出者有意识进行的动作, 能够反映出动作主体极强的主动性和意愿性, 自主动词的这一特征与整个结构所具有的主观性是一致的。

2.2.2 整个结构一般不接受“不”或“没”的否定。比如“V个NP”在一般陈述句中不能被否定:

他不上学*他不上个学*他没上个学

他不吃饭*他不吃个饭*他没吃个饭

笔者认为, “V个NP”结构一般不能用于否定正说明了其语义内容不具备较强的客观基础, 不具有可调性, 而是更强调说话者的主观态度, 体现出较高的主观性。

2.2.3 就汉语而言, 句末的语气词常能用来表达各种情感, 带有较明显的主观感情意味。从篇章层面上来看, “V个NP”结构常与这些句末语气词共现, 伴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例如:

(1) 赵先生, 黄小姐, 你们好, 请签个名吧!

(2) 力壮的时候是把精神血汗挥洒在公家的差事上, 冲着这点, 难道还不留个情面吗?

另外, 笔者还发现当“V个NP”充当主语时, 其后的谓语往往是评议性的, 带有很强的主观批评意味, 多用来表示不满的情绪, 例如:

(3) 倒个水, 都得来麻烦我。

(4) 出个国有什么了不起的, 瞧他那神气的样子。

3.“V个NP”结构的主观量特征

在人们的认知世界当中, 事件、性状等都含有“量”的因素。将这些“量”的因素集合起来便形成了语言世界当中的量范畴。语言的主观性表现在量范畴上, 便又形成了“主观量”这一概念, 与此相对的是“客观量”。陈小荷 (1994) 算是国内较早提出主观量问题的一位学者, 在其文章开头便给主观量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主观量是含有主观评价意义的量, 与“客观量”相对立。李宇明 (1997) 也指出语言中的量, 有些含有说话人的主观评价因素, 而有些则不含有主观评价因素, 前者称为“主观量”, 后者称为“客观量”。对客观量的主观评价, 无非是“言多”和“言少”两种情况, 前者称为“主观大量”, 后者称为“主观小量”。

对主观量的研究集中表现在对能够表达主观量的语言表达手段上。李宇明在《汉语量范畴研究》 (2000) 一书当中将表示主观量的手段划分为四类: (1) 数量词语, 包括带有修饰成分的数量词语, 简称“数量标”; (2) 放在句末的标记词, 简称“句末标”, 如“而已”、“罢了”等句末语气词; (3) “副词标”是指充当状语的副词; (4) “框架标”是指由两个部分构成的固定格式, 如“刚……就……”等。

在对“V个NP”结构主观性考察的基础上, 笔者进一步分析其所蕴含的主观量, 并从上述的多种表达手段上考察该结构的主观量特征。在这里, 笔者认定“V个NP”结构体现出来的是一种主观小量。

3.1“V个NP”结构多有将事情往“小”里说的意味, 也

就是说话人在主观上有意贬低某一事件或行为的价值, 在情感上故意降低对某种行为或事件的重视程度, 有意将其看“轻”。换句话说, 当说话人使用这个结构时, 是有意往“小”里评价某个事件, 体现的是一种主观小量。笔者以“结婚”为例, “结婚”本是一种较为中性的表达, 而一旦中间插入“个”字, 则是说话人有意将“男女结合成为夫妻”这一事件往“小”里说, 主观上认定这一事件其实也不是那么重要, 要完成它不需要很大的精力或是克服多大的困难, 这件事情并不难做。例如:

(5) 我们结个婚怎么就这么难!

(6) 今天去了婚庆公司, 突然发现结个婚要这么麻烦!

例 (5) 和例 (6) 中, 说话人使用“结个婚”这一表达在主观上认定该事件只是一件平常的小事情, 这一主观上的认定与例句后面的“难”、“麻烦”形成鲜明对比, 从而生动刻画出说话人复杂、矛盾、烦躁的内心状况。除了“结个婚”以外, 其他的“V个NP”结构也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 例如:

(7) 做个饭都做不好, 真是没什么用!

(8) 不要挤, 不要挤, 吃个饭, 像抢孝帽子!

例 (7) 中从“做个饭”可以看出说话人主观上认为“做饭”只是一件小事, 不应该做不好, 因此当出现“做不好饭”这一状况时, 说话人表现出强烈不满的情绪。例 (8) 中说话人认为“吃饭”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 不应当出现为了吃饭而相互拥挤这一状况, 因此在表达时采用“吃个饭”这一形式, 与“抢孝帽子”形成对照, 含有埋怨的口气。

3.2“而已”、“罢了”、“就是了”、“呗”等是常用来表示主观小量的句末语气词, “只 (只是) ”、“仅 (仅) ”、“单 (单) ”、“就”等都是常见的用来限制范围的表主观小量的典型副词标记。对于这些副词、语气词所暗含的特殊意味, 前人也早有发现。《现代汉语八百词》 (增订本) 中指出:“而已”用在陈述句末尾, 有把事情往小里说的意味;“罢了”用在陈述句末尾, 表示“如此而已”, 有把事情往小里说的意味, 常跟“不过、只是、无非”等词前后呼应。

笔者发现, “V个NP”结构与表达主观小量的词语有着很高的共现率。李炜 (1992) 也指出“V个NP”通常会出现在这样的语境当中:动词前常会出现“只不过、也就是、不过是、无非是、只、就、也就”, 句末常有“而已、罢了”等词照应。例如:

(9) 人们也都是这样做的, 在这里笔者只不过给青年朋友提个醒。

(10) 你看见了就知道这不过是握个手而已。

3.3 主观量的表达还与句型有关。祈使句是要求对方

做或不做某事的句子, 直接表达说话人的意愿。值得注意的是, 在祈使句中经常会出现表小量的词语, 许多学者注意到了这一现象, 并分析了在祈使句中如此频繁使用小量词语的语用原因。在一般情况下, 当说话人要求听话人做或不做某件事情时, 往往不会使用强烈的语势来要求对方, 特别是当听话人和说话人的地位相当时, 为了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说话人往往会有意降低自己要求的难度和强度, 以避免引起听话人的反感或抵触。因此, 为了能够恰如其分地传达出主观小量的意味, 说话人会尽量采用表达主观小量的语言形式。例如:

(11) 今天天气不错, 一起出去钓个鱼吧!

(12) 家里没粮了, 要不你下午出去买个米吧!

说话人通过采用“钓个鱼”、“买个米”这样的说法有意将“钓鱼”、“买米”这些动作行为往小里说, 在主观上有意降低这些动作行为的难度和强度, 从而让对方更容易接受, 以达到其语用目的。“V个NP”所蕴含的主观小量特征恰好为祈使句的这一特殊语用目的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4. 结语

对于“V个NP”结构的研究, 前贤已取得了较多的成果, 但对于其中“个”表非量词用法的研究则较少, 且研究角度也较为单一。笔者从语言主观性的角度重新探讨由非量词“个”所维系的“V个NP”结构, 通过对实际语料的搜集和分析, 考察该结构的主观性及其主观量特征, 并得出结论:“V个NP”结构带有较强的主观性, 且主要用来体现出主观小量。笔者希望通过这一研究和考察, 能对“V个NP”结构的研究作一些有益的补充和完善。

摘要:“V个NP”结构是现代汉语中较为常见、口语性较强的一种语言格式。当其中的“个”不表示任何实际量时, 整个结构体现出较强的主观性。本文作者从词汇、句法、篇章等多个层面考察“V个NP”结构的主观性, 进一步分析该结构的主观量特征, 并得出结论:“V个NP”表主观小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主观原因】相关文章:

主观色彩07-10

主观机制08-06

主观方面09-04

主观主义05-27

主观题类型08-02

主观题评分08-12

发展主观题05-14

主观性选择05-16

学生主观能动性06-09

主观Bayes方法08-08

上一篇:马铃薯常见病害下一篇:指导纲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