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肢体语言的魅力

2024-09-22

教师肢体语言的魅力(精选8篇)

教师肢体语言的魅力 第1篇

在日常声乐舞台上, 良好艺术魅力的体现需要声乐者的肢体表达与声音艺术的协调, 这样才能保证自身表演的感染力的提升, 让观众陶醉其中。在声乐舞台表演过程中, 肢体语言表达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眼睛是人的窗户, 肢体语言就是人的情感表达的门户, 这对于良好的声乐艺术感染力的营造是非常必要的。在声乐作品表演中, 通过对声乐者眼神、形体姿势、面部表情及其手势等环节的剖析, 来更好展现歌唱者的感情, 这是舞台肢体艺术与表演渲染力表达的重要部分。

在日常生活中, 声乐情感的表达, 比如离不开感情的投入, 也就是舞台表演与情感表达的融合。在现实舞台表演中, 有些声乐者具备良好的声音表达技巧, 但是由于其肢体表达艺术性的缺乏, 是难以呈现自身作品的良好艺术魅力的, 也就难以引起与群众的共鸣, 从而影响了歌曲的正常表达。再者有些歌唱者敢唱但是不敢演, 不敢表达自身的肢体语言, 这与声乐者的自身素质有着重要的关系。在现阶段的声乐舞台表演过程中, 通过对声音技术与肢体表达模式的协调, 可以确保与观众的艺术情感的共鸣。

二、声乐舞台肢体表达魅力的升华

1. 歌唱时的喜怒哀乐

在声乐舞台表演过程中, 歌唱者喜怒哀乐的表达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所要表达的作品的感情特色的分析, 进行歌唱者自身面部表情的配合, 从而实现艺术感染力的提升。一首好的声乐作品固然重要, 但是也不能忽略了作品表演过程中的面部表达, 也就是声乐者的自身歌声与肢体语言的协调。在表演过程中, 声乐者的肢体动作要配合作品的具体情节, 进行表演。比如在《月亮颂》这部作品中, 要注重对手势符号的表达, 来表达仙女对于爱情的向往。在歌唱者的表情配合过程中, 也要具备这种对于爱情向往观念的表达, 要塑造作品的立体感, 画面感, 使其更加形象、具体, 更加容易引起群众的共鸣。但是歌唱者在表达过程中也不能过分的进行动作表情的渲染, 要讲究含蓄、适当的原则。

2. 舞台魅力与歌唱姿势

声乐舞台魅力的实现与演唱者的歌唱姿势也是存很大的联系, 正确而科学的歌唱姿势, 有利于声乐者自身情感的表达, 有利于艺术作品魅力的宣扬。比如在《大森林的早晨》这部艺术作品中, 要注重对手势符号的应用, 来表现植物的欣欣向荣, 赋予鸟兽情感, 让观众深入其景。这需要歌唱者在日常训练过程中, 掌握好歌唱姿势与作品配合的基本功, 避免手势动作及其站立动作的生硬性。

3. 声乐表演过程中的“精”、“气”、“神”

在声乐表演过程中, 歌唱者要具备艺术作品表达所具备“精”、“气”、“神”, 这又涉及到歌唱者的形体动作表演的塑造, 歌唱者面部表情的刻画等, 从而确保舞台作品艺术表达的深刻性。我们所说的艺术情感表达的精气神, 就是声乐者在舞台表达过程中, 要神形具备, 要通过眼神将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反映出来。在艺术表达过程中, 歌唱者的眼睛是艺术表达的窗户, 也是艺术魅力传输的重要渠道。如果歌唱者表演时眼睛无神, 就不能确保艺术作品的有效表达了, 也就影响了声乐舞台魅力的提升。所谓的“气”不仅仅是歌唱者自身的气场, 这涉及到走上舞台时的台步、身段等环节, 因为这与声乐者艺术作品的表达是密切相关的, 观众可以从演唱者的开场白、开场表演中, 读出此时演唱者的歌唱情绪, 艺术作品所要表达的艺术内涵。所谓的“神”就是歌唱者的艺术魅力的眉目传情, 通过对面部表情的协调, 进行作品情感的表达。

在声乐舞台表演过程中, 演唱者要注意力集中, 进行眼神的集中, 从而实现作品艺术表演力与舞台步伐的协调。在作品表演过程中, 也要及时的把握观众此时的心理状态, 这更有利于进行演唱者与观众精神层次上的互动, 更有利于促进艺术作品的无声交流。当然在声乐表演过程中, 不同的作品所具备的眼神、情感等是不同的, 比如在《英雄赞》表演过程中, 演唱者就应该塑造坚强挺拔、刚强不屈等艺术形象, 眼神中要透出坚定高昂的气质, 这样有利于演唱者表演出鲜明形象的确立。

通过对肢体语言技巧的应用, 可以更好的代入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景, 与观众进行情感的共鸣。比如在《中国大舞台》这部作品中, 通过对肢体表达艺术的剖析, 可以进行形体表演模块的深入塑造, 在眼神应用过程中要赋予作品的气质, 确保作品之“气”的呈现。艺术作品的“气”对于作品内涵的表达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更好地表达艺术作品魅力, 演唱者要理解清楚演唱作品的创作背景, 再进行肢体语言环节的协调, 进行艺术化情绪与自身眼神、表情、形体等的协调, 确保良好的声乐舞台氛围的营造, 实现与群众的积极互动, 确保作品的自身情感的充分表达。

三、结语

肢体语言表达与声乐舞台魅力的展现是相辅相成的, 通过对演唱者肢体语言艺术表达的升华, 有助于提升声乐舞台魅力的更好表现, 让观众更好的、更加充分理解艺术作品所要留露和阐释的感情内涵。

摘要:在声乐舞台表达魅力提升过程中, 声乐演员仅仅依靠自身的声音技巧是不够的, 这需要配合声乐表演的肢体语言动作, 确保声乐舞台魅力的提升。这对歌唱演员的肢体语言表达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对声乐舞台与肢体表达模式的协调, 可以更好的渲染声乐舞台表演的环境, 引发与观众的情感共鸣。

关键词:肢体语言,声乐舞台,舞台魅力,总结分析

参考文献

[1]张胜环.歌唱中的形体表演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

[2]刘彦, 杨茂.谈声乐作品二度创作的基本要素[J].科技致富向导.2009 (12)

教师肢体语言的魅力 第2篇

浅谈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教师如何运用肢体语言

作者/曾红英

【摘要】后进生的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教师棘手又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是高中生中的后进生,因为他们处在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阶段,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在形成,但也是处于人生的判逆期,转化有一定的难度。本文试着从教师运用肢体语言的角度来分析对后进生的转化产生的积极意义,希望对后进生的转化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后进生转化 肢体语言 展示师爱 健康成长

在班级工作中发现,学生的学习情况、日常表现总是参差不齐的。对于后进生的教育一直以来都是老师棘手但又不可忽视的问题。这里笔者想强调的是后进生的教育问题。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阶段。说其重要是因为这是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我们知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此时的教育成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未来。说其特殊,是因为此时的学生既不同于可以用灌米汤或是小小的吓唬等方式就能听从老师的初中生、小学生,也有别于可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信任老师的大学生。高中后进生大多是活泼、自我表现力很强,但纪律性差,对学习不感兴趣,是非荣辱界限模糊的孩子,他们的一些表现让老师啼笑皆非,甚至忍无可忍的。但我们又不能抛弃他们。那么,怎么才能改变这些后进生呢?我认为正确的、恰到好处的利用肢体语言是转化后进生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别恩根据实验研究指出,情感表达=7%的言词+38%的声音+55%的表情动作,这说明一个人要向外界传达完整的信息,单纯的语言成分只占7%,声调占38%,另外55%的信息都需要由非语言的体态语言来传达。而“非语言的体态语言”就是通常说的肢体语言。肢体语言具有直观性、真实性、多样性、客观性、夸张性等特点。它会产生视觉、感觉和触觉等多种效果,让人处于一种积极地、兴奋地状态。下面笔者根据多年来转化后进生的经验来谈谈肢体语言对转化后进生的意义。

一、肢体语言的特点

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是指通过头、眼、颈、手、肘、臂、胯、足等人体部位的协调活动来传达人物的思想,形象地借以表情达意的一种沟通方式。广义言之,肢体语言也包括前述之面部表情在内;狭义言之,肢体语言只包括身体与四肢所表达的意义。

1.使用的广泛性

肢体语言的使用简便快捷、灵活自由。只要人们张口说话,都会有意或无意地运用肢体语言来传情达意,交流信息。有时肢体语言甚至先于自然有声语言在口才表达接受者的心目中形成第一视觉形象,直接影响自然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有时说话人在不开口的情况下,单纯运用肢体语言,也能传达一定的信息。在人类的交谈活动中,没有只运用自然有声语言而不运用肢体语言的。它总是与自然有声语言配合默契,协调一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表达的直观性

有声语言直接诉诸于人的听觉器官,不具有视觉的形象可感性;而肢体语言则不同,它以灵活多变的表情、动作、体姿构成一定的人体图像来表情达意,交流信息。直接诉诸于人的视觉器官,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如形容物体的大小,用手势来比划,对某二事物表示赞成或反对,采用点头或摇头的方式等,就具有鲜明的`形象直观性。

3.交谈中的对应性

肢体语言不但要与有声语言协调配合,而且交谈双方要协调配合,双向交流,才能达到交谈的目的。美国人类学家霍尔曾指出:一个人倾听别人说话时,总会望着对方的脸,尤其是他的眼睛;为了表示注意,听话者会轻轻地点头,或者说“嗯”是的,如果哪句话他深表赞同,点头就点得很深;如果感到怀疑,他就会扬起或皱起眉头来,或者嘴角向下拉;要是不想再听下去,就会将身子挪一挪,把腿伸一伸,或者移开视线,不再注视说话人等等。以上说的种种现象,正是对应性的表现。

4.对有声语言的依赖性

肢体语言对有声语言和具体言语环境的依存性决定了它表意的多义性。离开了自然有声语言和一定的语境,肢体语言在当时特定的含义就不明确,就难于辨析和领会。

二、肢体语言让后进生感受到教师的爱,构建和谐氛围

后进生就是素质发展的某一方面或所有方面相对滞后的学生。通常情况下最突出的表现在品行和学业成绩等方面相对滞后,按照素质教育的标准,不应局限于品行和学业成绩这两个方面来评判一个学生后进与否。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用素质教育的标准来看,后进生与非后进生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很多时候,我们一提到后进生,脸上表情或是漠视的或是气愤,因为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教学秩序和教学成绩,给自己的脸上抹黑,自然在对待后进生时,也不会有什么好脸色,这样老师不愿看他们,他们不喜欢老师,彼此关系疏远、紧张。在要和谐相处是很难的,如果我们能利用肢体语言,让老师的架子放低一点,脸阳光一点,笑容甜美一点,声音柔和一点,就可以改变这种局势,平时和学生打成一片,一起娱乐,一起学习、一起运动、一起游戏,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适当运用肢体语言,摸他们的头,刮他们的鼻子,拉他们的手,拍他们的肩膀,对他们做鬼脸,向他们适当的撒撒娇、受伤时或搀扶或跑腿等等,这些看似普通、微不足道的举动其实大有作用,在这些简单的接触中,学生可以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关心,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久而久之,他们就不会对你设防,愿意靠近你,和你交流,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你不是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老师,而是没有架子、和蔼可亲、和他们平起平坐的朋友,他们也可以像你一样的无所顾虑地看你,笑你,打闹你,在这样的一种轻松融洽的氛围里,这些学生能体会到来自老师的爱,这样师生之间感受到的不仅是彼此的温度、笑容、快乐,还有彼此心灵上的亲近、共鸣,心里距离缩短了,关系融洽了,在这样一种愉悦的、健康的环境里生活、学习,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这岂不是我们努力追求的一种新鲜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吗?由此看来肢体语言可以让后进生感受到老师真诚的爱和关心,改善以前师生间紧张的关系,制造融洽、愉悦的学习、生活环境。

三、肢体语言让后进生展示自己的才能,增强自信

作为学生,其主要任务是学习,这是毫无疑问的,而由于每个学生的禀赋天资、学习基础、用心程度等都不尽相同,他们平时的表现、学习态度、学业成绩也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但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些后进生也会有他们的优点和某一方面的特殊才能的,如果老师靠平时的观察分析,对每个后进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都了然于心,并且及时让他们展示,那效果就非同小可了,有时一次成功的鼓励可以成为后进生人生的一大转折点。因为作为学生都想得到老师的亲睐,认可,这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你仔细留意,会发现在课堂上,很多时候有些后进生不肯参与课堂学习讨论。有些虽参与了,但却是哗众取宠,引起老师和其他同学的注意。不参与的有的时候是他们的确不会,但很多时候却是不敢,原因是他们对自己没有信心,担心被其他学生嘲笑,从而伤害其尊严。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的、深思熟虑的、小心翼翼的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教育的核心在于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尊严,为此,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自己的、学生的肢体语言呵护学生敏感的心灵,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根据不同的课型,让学生借助于肢体语言将内容直观化,便于认知、理解、接受。对于学生的种种表现,老师一定要做适当的点评,尽量肯定、鼓励,或微笑,点头肯定,或用眼神鼓励,或是摇头,停下来做思考状,然后与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师生肢体语言的交流,一些后进生能够在众人面前得到老师的认可,那种高兴,自信会自然而然的洋溢在脸上。毋容置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后进生的一些肢体语言难免会引起同学的哄笑,此时老师要灵活地运用手势、眼神、语言等阻止其他同学,保护这些后进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让他们大胆的展示自我。

由此看来,师生间的肢体语言:简单的一举手、一投足,一眼神,一表情,一手势不仅展示了精彩的课堂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是让师生展示了自己,增强了自信,激发了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到做人的快乐从而明白做人的道理。

关心后进生,就要让他们在充满爱的、轻松的、平等的环境中健康快乐的成长,而教师如果能够正确运用师生的肢体语言促进教学,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过去让我们头疼的后进生就会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主动放下包袱,跟上班级学习的步伐,成为迎头赶上或者急起直追的好学生,而师生间的节奏就会逐渐一致,教师的教学水平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教学成绩将会更上一个台阶,人格魅力将会散发出更迷人的光辉。我们期待着这种双赢能时刻在高中教学的舞台上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张万祥主编:《给年轻班主任的建仪》,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3.

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1993.6.

肢体语言让英语课堂更有魅力 第3篇

【关键词】 教学应用 能力提高 局限性

肢体语言辅助教学能够提供一个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循环反复的练习中学会英语。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肢体活动让小孩子活泼、好动的特点得以充分发挥,使他们通过身体的动作反应来感受英语,从而加深对英语的记忆和理解。

一、肢体语言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用肢体动作表现课堂用语

基于设置英语教学环境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针对小学生要使用一定的肢体动作来表达课堂用语。例如: Stand up! Sit down! Say it with me.Louder,please! Come here! Go back! Look at the blackboard! Listen to the tape! Who wants to try? /Are you ready? Stand in a line/row! Very good./ Great.Come on.等等。

2、用肢体动作教授教学内容

针对小学生的特点,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因此,具体生动的,直观形象的事物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教师应适时的使用肢体语言表达,不时的调整方式方法,变换语气、语速、语调。比如在字母,单词,歌曲,歌谣以及篇幅较短以描述为主的篇章或情节简单的故事,趣味性强的短剧,都可用一些肢体语言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以及增强识记效果。例如:I’m flying.I played football yesterday.

We are going to go swimming.等等都可以形象的表现出来,而且降低了学生学习难度。

3、用肢体语言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能给小学生学习英语带来无限的乐趣,同时也能更好的巩固所学知识。在很多游戏活动中,我们都需要肢体语言来使其达到更好的效果。例如:Let’s listen and do.Let’s play.Let’s do and chant.等等

二、肢体语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1、肢体语言有助于提高学生听力

希腊哲学家埃皮克提图曾机敏的说过:“大自然给我们一条舌头两只耳朵,是要我们听是说的两倍。”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听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何等的重要。听懂别人是英语教学的最基本目标,因此,教师经常训练学生的听力。在此训练过程中,如能用上肢体语言,效果会更佳。在开始一节新课时,教师有时会用英语讲述故事的大致轮廓,(此时)肢体语言可能就派上用场了。比如,当老师在说:“She is in a very big room.” 时,可以夸张的慢慢的张开双臂;而说:“She is so beautiful”时,可以把双手张开放在下巴下,同时眨眨眼。如此,学生心中会产生这样的印象:她实在是很漂亮。在教学过程中能夠模仿动物的声音和动作的老师肯定能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2、肢体语言有助于提高说的能力

口语是实现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我们应该尽量发展学生“说”的能力。实际上,通过教师的手势语,有助于学生的口语达到某个特定程度的目标。英语教学重心已逐渐落在了英语口语教学上了。小学生的英语很多都是以对话开始的,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根据对话特点来组织训练英语(口语),一般的讲,肢体语言能唤起和维持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兴趣,在英语课上,教师应该不但自己要使用肢体语言,还应该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形使用肢体语言。例如,在教授关于学生们第一次见面而彼此还不认识(这样的一个对话),教师可以先作自我介绍,在介绍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使用生词和句子,同时尽可能地配以生动的表情和手势。向学生问好时,面带笑容;说:“Nice to meet you.”时,和学生握手;将名字写在黑板上;模仿运球投篮、下棋、翻书的等动作来说明自己的爱好。介绍完后,教师可以创造一个环境供学生练习:“Merry和Jack是新同学,他们一起走在街上,(这时)他们遇见了Jack的一个老朋友――John,然后Jack把John和Merry彼此作了介绍”。练习之后,对话也就自然地从中得到了介绍。通常,在各种不同场合使用肢体语言,将使课堂教学颇具吸引力。

三、肢体语言存在的局限性

世界上最善于察言观色的是孩子,老师的肢体语言应用得当,可以使有声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得到提高,活化学生的感知细胞,有效辅助记忆,提高教学效果。然而,任何事物都不是那么绝对完美的,它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1、该法只适应于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使用,其动作及言语大都是具体而简单易于理解的活动,但当学习抽象词汇,语法,和具有议论说明性质的内容时,必须其他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

2.、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游戏活动、角色表演、小组竞赛时,能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这样的热烈课堂氛围中容易忽视课堂纪律,教师一定要有好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能在学生兴奋不能自已的时候控制课堂秩序,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3、单凭肢体动作达不到十分准确地体现所教授内容的意义,为了避免学生长生歧义,需要在教授重点教学内容时其他教辅资料。

肢体语言让地理课堂教学充满魅力 第4篇

一、肢体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魅力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学科的魅力, 从而极大地吸引学生, 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最终高效地实现各项教学目标。肢体语言的恰当运用能增加教师和学科的魅力。

1. 肢体语言的魅力在于课堂调控的高效。

课堂教学要有效甚至高效, 往往取决于教师调控课堂的能力, 而肢体语言的恰当运用能极大地增强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力。

其一, 肢体语言能有效防治学生开小差。在课堂上, 往往会有个别学生开小差, 或是做小动作, 讲小话, 或是看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书籍。有的教师看到后往往会直接指责学生。我认为这样做值得商榷, 因为这既会影响教学进度, 也容易导致师生对立。在课堂上, 我们可以选择离开讲台, 走入学生中, 在拉近距离的同时也减少了学生开小差的几率。当出现学生开小差时, 我们可以盯着他看, 用眼神和他交流, 如果不行, 可以走到他的身边, 停留一下, 学生都能读懂老师的意思, 自然会改正错误。

其二, 肢体语言可以及时得到教学反馈。课堂上, 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怎样, 不一定要等到检测时才知道, 我们只要通过观察学生的肢体语言就能及时了解到。比如当我们提一个问题时, 懂的学生往往会抬着头看你, 眼神中充满着被点名回答的期待, 不懂的学生往往选择低着脑袋, 眼神避开你。肢体语言的反馈还贵在及时, 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及时调节授课进程和对知识点讲授的时间安排。

2. 肢体语言的魅力在于学生兴趣的激发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产生了兴趣, 学生才会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才会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 积极思考, 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兴趣培养和激发有很多方法, 肢体语言的运用, 我觉得是其中很有效的一项。

其一, 肢体语言鼓励人心。在课堂设问的同时, 教师的面部显露出疑惑的表情, 有助于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当学生回答正确的时候, 教师报以欣赏的眼神和满意的微笑, 伸出大拇指以示赞许, 学生会很有成就感和荣誉感, 这有助于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其二, 肢体语言形象生动。教学上, 动画是形象生动的, 但是肢体语言因为是教师现场演示或者学生参与而更富有感染力, 也更形象生动。如讲授锋面知识的时候, 我会右手戴红手套 (表示暖气团) , 左手戴蓝手套 (表示冷气团) , 平伸双掌, 分开, 再按照冷锋、暖锋形成的原理进行手掌移动, 当手掌快接触的时候, 右手掌倾斜向上爬升, 左手掌在下, 用来表示冷暖气团相遇时的情景。它既可以演示锋的移动和冷锋、暖锋的区别, 也可以用来说明冷暖气团相遇时天气变化的原因。相对于冷冰冰的多媒体动画演示, 学生更喜欢“现场版的动画”。

其三, 肢体语言具有互动性。肢体语言运用的主体不能仅局限于教师。教师可以在自己用肢体语言演示过后, 让学生重复, 加深认识。比如教师在阐明用“左右手螺旋法则”来判断南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原理后, 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一下, 加深认识。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以游戏的方式, 来演示地理现象、事物、原理等, 比如让几个学生演示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又如让学生按照座位间隔一排站立作为高压, 相邻一排坐着, 作为低压, 然后, 让站着的同学伸直手臂, 作为风向, 根据南北半球不同进行偏转。通过互动,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会充分调动起来。

3. 肢体语言的魅力在于地理现象的“情景化”

地理课堂教学需要教学仪器, 但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很多时候我们的肢体本身就是一个简易的教学仪器。我们的肢体动作, 很能形象地表现地理现象, 加深学生的感性认知。如讲到昼夜产生和昼夜交替知识的时候, 我会站在门口, 让太阳光照到我。我对学生说:“把我当成地球, 你会发现我向着太阳的一面, 衣服要亮, 背着太阳的一面衣服要暗, 这是为什么?”接着, 我慢慢地原地转动, 让学生观察我衣服的亮暗变化, 并进一步提问, “为什么我的衣服会亮暗交替呢?”这种演示容易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学习了地球公转后, 学生会遇到“如果地球不自转只有公转, 会有昼夜交替吗?”这个问题, 解答它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 学生的这种能力比较缺乏, 他们一般都会认为没有昼夜交替了。我会叫一个学生站着不动, 当太阳, 另一个学生在不“自转”的情况下, 围绕着他“公转”, 经过演示, 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地球只有公转时也有昼夜交替, 而且周期是一年。

4. 肢体语言的魅力在于地理原理的“浅显化”

较深奥的地理原理以简单的肢体动作来呈现, 这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地理教学中, 根据图示判断南北气旋和反气旋是一个知识重点也是知识难点。从教学实践中我发现, 结合肢体语言讲授这一知识点效果非常好。在授课时, 我借鉴物理学中的“左右手螺旋法则”可以迅速、准确地判断出气流的运动方向及南北半球, 具体做法是:讲授北半球时, 先握紧右手;如果气流是上升的 (中心是低压) , 则用大拇指来表示气流的方向, 所以大拇指也向上, 那么四指的方向就表示气流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方向, 这样我们就可以直接判断气流水平运动是顺时针。如果气流是下沉的 (中心是高压) , 那么大拇指向下, 四指就可以判断出气流在水平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南半球就用左手。通过这样的手势演示, 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南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判断方法, 同时还能准确掌握气旋和反气旋中心空气的运动状态以及伴随的天气情况。

三、运用肢体语言应注意的问题

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是有利有弊的, 肢体语言的运用同样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1. 定位要准确

肢体语言对教学有很好的作用, 但这个作用只是辅助性的, 它只是教师对语言表达的一种补充。相对于课堂而言, 教学还是主要靠语言来表达, 肢体语言不能喧宾夺主。

2. 运用要得当

不是什么知识点都能运用肢体语言的, 如果运用不好, 往往起到“画蛇添足”的反作用。同时肢体语言运用时, 要追求自然, 不能单纯为了表现肢体语言而表现, 要紧密地突出所要表现的知识点或内容。

3. 准备要充分

肢体语言运用不能靠临时发挥, 而必须提前备课。要根据学生情况、教材内容、知识要求和教学实际来加以设计, 加以取舍。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教师的语言魅力 第5篇

提问在课堂中无时不有,但在实际教学中提问的方法应当因人而异。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应当多问“是什么”,例如:“你能告诉大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吗?”而对中等生应当多问“为什么”,例如:“为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也可以适用于长方形?”而对学习优秀的学生则应当多问“还能怎么想”。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还能怎么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让学生充分地活动起来,教学效果才会得到提高,也不必再为课堂纪律头疼。当然在提问的同时也要尽量注意语言艺术化、多样化,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灵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可以这样问学生:“你还有什么有趣的发现吗?”“可以把你的想法和我们一起交流吗?”其实只要我们教师多想想办法,让提问形式再多样一些,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使老师显得亲切随和,好像是在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勤于动脑,敏捷思维,积极配合,对知识更易于理解和吸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要注意多使用一些鼓励性、表扬性的语言,尽可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数学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千万不要用一些侮辱性、否定性的语言,不但伤害了学生自尊心,打击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根本于事无补。在课堂教学中多用一些如“真棒!”“不错!”“太好了!”“你真聪明!”这样的语言。我们班有这样一位学生,成绩起伏较大,但是很聪明。不了解情况的老师常向我这个班主任反映他上课不定神,喜欢做小动作,其实在我的课上我就发现只要他一回答对我的问题,得到了我赞许的目光,他总能很快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而且还总是对回答错问题感到特别的惋惜。更让我感到可喜的是,有的时候他下课后还和其他同学交流上课他回答错的问题。还有这样一名小女孩,因为多种原因,虽然现在已经上五年级了,但她的数学能力还只是二年级的水平。她在上课的时候经常会回答不完整或回答错误,虽然我心里有时会想怎么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出来,但我从不对她说“不对!”“真笨!”。而是鼓励她“很不错,虽然你说得不是很准确,但老师已经知道你在思考了。”“很好,虽然只说对了一半,下次再多思考一下,争取能说得完全准确”。在课堂上多用这样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可以让学生深受鼓舞,从而培养起学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与此同时整个课堂也显得轻松和谐起来了。

当然在平时的教学中也不可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表扬学生,教育有时也需要适当的批评。但我们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也应注意批评的艺术。在课堂上我通常将批评处理得幽默化了。这样既能提醒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又不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其实是一举两得。今年刚过完寒假,班上有些学生上课不太专心,课堂纪律不好,影响到了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我就说“怎么春节都过去这么久了,还有人在课堂上热热闹闹的拜年呢?”如此一说,课堂气氛马上就活跃了,短暂的笑声后,学生的注意力也都集中了。我达到了批评的目的,纠正了不好的课堂纪律,学生也没有反感,可谓两全其美。

教师肢体语言的魅力 第6篇

关键词:教师,肢体语言,对外汉语,教学

人们表达自我情感和传递信息通过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两种方式。肢体语言在交际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梅拉毕安曾提出这样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果=肢体语言55%+声音38%+内容7%。通过这一公式我们看出, 肢体语言在信息的传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甚至超过有声语言的作用。肢体语言 (body language) 又称身体语言, 是指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 从而代替语言而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狭义的肢体语言仅仅指人四肢及躯干的动作, 广义的肢体语言则包括眼神、表情等一系列可以表情达意、传递信息的动作。本文探讨的是广义上的肢体语言, 包括教师的表情、眼神及动作。

一、肢体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 由于师生双方受到语言的限制, 教师很难下达有效的教学指令, 学生也很难领会老师传达的意思, 影响反馈的效果。教师的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发出指令, 展示和讲解教学内容都大量使用体态语言。这种体态语言是有声语言的补充, 给学生提供辅助信息。在对外汉语课堂中, 教师的语言输出通常大于输入, 学生则相反。克拉申提出的输入假说认为, 第二语言习得有赖于为学习者提供“可理解输入”。当学习者进行富有意义的交际时, 第二语言习得便自动产生。由于各自母语的不同, 学生的可理解性输入变得有限。此时, 教师肢体语言的介入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可理解性输入。

二、肢体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 语音教学

汉语的语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重点也是难点。对于许多外国留学生来说, 汉语语音是他们很难掌握的一个语言项目。汉语声调多、组合多变、变调等情况比比皆是。有些留学生在汉语发音时往往受到自身母语发音的影响和干扰, 造成学习中的负迁移。在进行语音教学时加入适当的肢体语言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声调练习。

汉语有四个声调, 对于一些母语为非声调语言的学生来说, 汉语的声调是他们学习的一大难点。以母语为英语的欧美国家的学生为例, 汉语的第三声发音是他们很难掌握的。声调的“先降后升”不符合他们的发音习惯。老师在教授发音时, 可以先用“五度表音法”在黑板上画出汉语四个声调的调值, 再进行领读。领读的过程中伴随着手势, 用手划出声调的起伏变化和趋势。目前有许多对外汉语教师都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声调教学, 但是要注意自身的站位方向。如果面向学生做手势, 同学们看到的是反方向, 教师需要根据课堂的情况适当的调整自己的站位, 以免造成学生理解上的错误。

2. 元音发音练习。

在元音发音练习时, 元音“ü”的发音对于大多留学生来说非常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可以用手来模仿人在发音时的口型。用手开合的大小来表示嘴张开的大小, 这样同学们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发音时嘴型的变化, 掌握发音的要领。

3. 辅音发音练习。

辅音发音时除了口型的不同外, 其中一个重大的区别就是送气与不送气之分。送气与不送气是很难用视觉观察到的, 所以需要用肢体语言来进行辅助。以“b”和“p”两个辅音为例, “b”是不送气音, “p”是送气音。在发这两个音时老师可以将手放在嘴前, 让手感受送气与不送气的区别。如果个别同学还是无法感受到, 可以将一张薄纸放在嘴前, 送气音会使薄纸振, 不送气音则不会。此方法也适用于其他辅音送气与不送气的区分。

在语音教学中, 很多地方都可以运用到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的有效运用可以提高语音学习的效率。通过教师的手势和动作, 学生在发音时可以避免错误的发生。

(二) 词汇教学

词汇是组成语言的重要材料, 语言框架的搭建离不开词汇。学生在刚刚接触目的语的时候, 都希望可以提高自己的口语的能力。而能说多少, 会说多少往往由词汇量来决定。汉语词汇繁多, 复杂难懂, 在受到语言输入限制的时候, 加入适当的手势和演示对于汉语的词汇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1. 名词教学。

在汉语词汇当中, 名词是一个开放性的词类。在大部分汉语教材的生词表中, 名词占到了50%以上。名词的积累可以大大增加汉语学习者的语言素材, 有时几个并不连贯的名词组合在一起也可以让听话者理解说话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名词数量很多, 在名词教学时老师通常会使用实物来进行辅助。但是有些实物体积庞大, 受到空间的限制不方便携带和展示。这时老师可以用肢体语言来引导学生看周围的实物。老师可以用手来指一些实物, 边指边说。例如, 老师可以用手指着教室的墙领读, 学生会很快理解“墙”的意思。

2. 动词教学。

许多动词解释起来非常困难, 但是用动作示范很容易。在讲“走、跑、跳、拿、扔、丢、投、开、关、笑、哭”等一系列动词时, 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动词做相应的动作, 利用肢体语言的配合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以“扔”为例, 老师可以拿一截粉笔扔在地上, 让同学直观地了解“扔”的含义。通过开门和关门两个动作让学生理解“开”和“关”的意思。老师也可以让学生跟自己一起做动作, 通过肢体语言的传递来强化学生对动词的记忆。教师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可以充分运用教室中的设施, 达到教学目的。

3. 形容词教学。

形容词主要表示的是事物的形状、性质和状态。有些形容词较为抽象, 很难理解。以“高、矮、胖、瘦”四个词为例。在讲“高”和“矮”时, 老师可以将手臂水平伸出, 抬高手臂表示“高”, 降低手臂表示“矮”。在讲“胖”和“瘦”时, 可以将双手放在腰部两侧, 手远离腰部, 表示“胖”, 贴近腰部表示“瘦”。在讲“快”和“慢”时, 老师可以通过快走和慢走两个动作来解释“快”和“慢”两个词的意思。肢体语言的使用在形容词教学中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肢体语言在词汇教学中的使用可以省去翻译的步骤, 让同学们直观形象地感受到汉语词语的意义, 培养同学们的汉语思维。通过词汇教学的探索, 可以将肢体语言教学逐渐延伸到短语教学和语法教学当中。词汇的肢体语言教学可操作性强, 可以对学生产生多方位的刺激, 避免有声语言的单一刺激。

(三) 课堂游戏教学

语言教学本身是非常枯燥的。一些语音和语法的反复练习会让学习者感到乏味无趣, 所以游戏教学的介入变得尤为重要。在游戏教学的过程当中, 教师需要传达正确的指令和游戏示范, 让学生理解游戏的流程和目的。在传达复杂的指令和示范时, 由于师生之间语言沟通的障碍, 老师需要用有效的肢体语言进行辅助解释。在进行游戏的教学时通常需要将学生进行分组, 老师可以用手势根据学生的座位划分组别, 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手势明白游戏的组别是怎样划分的。在向学生解释游戏规则时, 也需要肢体语言的辅助。可以用伸出大拇指来表示获胜, 用摇头来表示犯规, 用双手下压来表示游戏时间结束等。

三、肢体语言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肢体语言在教学中是一把双刃剑, 它可以丰富课堂教学, 但是教师把握和使用不当也会产生负面效果。由于学生主体可能来自不同国家, 课堂环境较为复杂, 突发的情况也难以预料, 所以教师在使用肢体语言时要恰到好处。

(一) 使用肢体语言要真实自然

肢体语言是人际交往时一个重要的工具。通过肢体语言传递信息的效率有时比语言传递还要高, 甚至效果还要好。在对外汉语课堂中, 教师在使用肢体语言时不要刻意而为之, 要自然大方。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和心理状态做出不同的动作和表情, 不要生搬硬套, 矫揉造作, 使肢体语言与教学内容有一个较好的契合。例如, 在表现悲伤心情时, 人们一般喜欢将肢体缩紧, 双臂放在胸前, 形成一种应急的防御机制。如果老师在这时是将双臂打开, 那么授课效果会大打折扣。

(二) 避免使用消极和不美观的肢体语言

人做出的肢体动作有一部分与微表情相似, 是人们自身防御机制的一种应急反应, 是不可控制的, 常常无意识的做出一些动作。但是还有一部分肢体动作是人们有意识地动作, 是人为可以控制的。有些不美观的动作和一些消极的动作要在课堂中尽量避免。例如, 在课堂上, 老师眼睛不能只关注那些学习效果较好的学生。在发音练习时, 当学生发音反复出现错误时, 老师不能出现皱眉和急躁等不耐烦的表情。

1. 使用肢体语言时要适度、适量。

肢体语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教学效率。同时, 肢体语言也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过多的肢体语言容易让学生们抓不到学习的重点, 有时也会因为教师较多的肢体语言而走神。所以, 对外汉语教师在使用肢体语言时要适度、适量。在一些不适用肢体语言的教学环节中要避免使用肢体语言。

2. 注意肢体语言的民族性, 避免文化冲突。

体态语具有共性, 同时具有民族性。同一个意思在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同一个动作在不同民族中所传达的信息有时也不相同。例如, 在一些伊斯兰教国家在待人接物时不喜欢使用左手, 他们认为左手不干净, 使用左手是不礼貌的。在中国, 左右手的使用所表现的精神层面的区别较小。老师在教这些来自信奉伊斯兰教国家的学生时要避免使用左手递接物品, 或者用左手进行肢体示范, 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冲突。又如, 有一些国家摇头表示同意, 点头表示不同意, 这与中国人的习惯有很大的区别。因此, 在针对这些国家的同学进行汉语教学时要注意肢体表达的差异, 不要让他们错误地领会老师的意思。再如, 泰国人忌讳其他人摸自己的头部, 但是在中国, 摸学生的头部表示一种喜爱。所以, 在对泰国学生的教学中要避免不恰当的鼓励动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 肢体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语音、词汇等教学模块中, 肢体语言的使用可以大大提升教学的效果。教师在使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其合理性, 因时因地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调整, 灵活运用。

同时, 在对外汉语教师培训中可以加入肢体语言的培训。由于个人性格及授课风格等原因的影响, 许多对外汉语教师善于使用肢体语言。一些习惯使用肢体语言的教师有时也会使用不当。针对这一部分对外汉语教师, 在进行相关培训时可以适当加入肢体语言的培训。

总之, 教师要学会并善于利用肢体语言, 变换和丰富课堂教学的模式, 活跃课堂沉闷的气氛, 提高汉语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德荣.肢体语言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导刊 (上旬刊) , 2013 (1) .

[2]黄渊明.肢体语言:解读人性的密码[J].职业, 2009 (22) .

教师肢体语言的魅力 第7篇

关键词:肢体语言,课堂教学,调控功能

在一项针对美国13个州的小学进行教师肢体语言的抽样调查中发现:教师运用丰富、明确的肢体语言进行教学, 让少儿的视觉与听觉相结合, 能够调节学生情绪和课堂氛围, 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那么, 什么是肢体语言呢?简单说来, 肢体语言就是指通过身体各部分能为人所见的活动来进行表达和交流, 它是教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手势、眼神、动作姿态等。

研究显示,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55%的记忆内容由教师语态和体态引发, 38%的记忆内容由授课内容本身决定, 比如学生的兴趣爱好、熟悉程度;剩下7%的内容则处于混乱或流失中。

笔者综合多年教学经验, 发现教师肢体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主要得益于以下两个调控功能:

(一) 可以激发学习激情, 增强学生信心

老师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当天的授课质量, 从而决定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吸收情况。试想一个呆若木鸡、言语寡淡的老师和一个表情丰富、热情激昂的老师, 哪个更能感染学生?当然是后者!

因为单调枯燥的讲课容易使人疲劳, 使人分散注意力。相反, 如果教师在讲课时适当辅以手势、表情, 就能够带动气氛, 保持课堂的活泼生动。

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往往能够通过眼神、举止将自己美好的感情和内心的想法传递给学生, 从而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人类最本质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尊重被赏识, 这对孩子来说也不例外。笔者发现在课堂上给表现积极的学生一个赞美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 一次热烈的掌声, 竖起一根大拇指, 或用亲切的动作———拍拍肩膀, 点点头, 这些都能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使学生信心倍增, 学习兴趣更浓厚。

过去, 我们为了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严感, 常常板起面孔说教, 夸张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不被接受, 因为这会被贴上不稳重不成熟的标签。素质教育实施后, 我们不禁反思, 其实教师的威严并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之上, 因为这只会让学生感到压抑、紧张, 并不利于教学的开展。

(二) 可以有效控制学生课堂行为, 维护课堂秩序

传统的一张黑板一张嘴的教学方式太死板, 难以长久维持学生注意力。在学生注意力出小差, 发生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后, 我们通常也是毫不客气的批评指正。

新时期课改倡导教师角色定位由课堂活动的领导者转变为组织者、管理者, 这就要求我们不能随意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即使对于最调皮捣蛋的学生, 我们也不能企图依靠铁的纪律和挥动的教鞭来控制其课堂行为。

这时候, 教师肢体语言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如对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学生, 教师可放慢语速、提高声调或暂停讲课, 并用目光震慑的方式来达到暗示效果。在眼神警告不奏效的情况下, 教师再走到学生跟前, 进一步明示, 从而控制学生课堂行为, 确保教学目的的顺利实现。

对于有出小差苗头的学生, 教师时不时投去柔和的目光, 用眼神进行积极暗示, 告诉他老师时刻关注他, 期待他认真听讲, 期待他积极发言, 也能够“稳定军心”, 将其游离的思维拉回课堂中。

肢体语言是教师情绪的外在表现。教师要树立肢体语言意识重视肢体语言的自我修养, 充分得体地运用手势、表情、神态等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暗示, 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 调节学生情绪, 控制学生课堂行为,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参考文献

[1]让·皮亚杰.皮亚杰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5.8.

[2]彼得·卡雷特.体态秘语:肢体语言手册[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7.

做具有语言魅力的教师 第8篇

一位好教师,他的教学语言一定是充满魅力的,一定是如灯塔般指引学生前行的。那么教师的语言,如何才能充满魅力,如何吸引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趣”字当头

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上课听讲容易走神,保持注意力的时间不会太长,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感兴趣了,学习上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时,教师语言的趣味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中的儿童诗《海水》一课时,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这首诗的兴趣,我一上课就讲了一个小故事:“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好朋友,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呀?(出示大海图片)大海还给老师讲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你们想不想听?(想)有一天,天气特别好,大海正躺在地上晒太阳呢!天蓝蓝,海蓝蓝,人们都被大海的美丽陶醉了,有的在海边拣贝壳,有的在海边堆沙子,有的在欣赏大海的美景……可是有一个小姑娘,她静静地走到大海边,她想干什么呢?原来她要向大海提问呢!她要向大海提什么问题,大海又是怎么回答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和小女孩走近大海吧。”简短的故事,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为学生学习文本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导”贯始终

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不仅仅是在文本中通过教师的慧眼挖掘和提取的,它更是我们教师在学生一次次的回答问题、交流讨论中点拨和指导中领悟的。记得在听北师大版二年级《火红的枫叶》一课时,一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段对话让我印象很深:

老师从书里拿出了一片提前准备好的淡红色枫叶。

师:同学们,你看看这是什么?

生兴奋地说:枫叶。

师:谁来说说这是一片什么样的枫叶?

生:它是一片红色的枫叶。

师:噢,它是一片红色的枫叶,现在还没到深秋,再过一段时间,这片枫叶的颜色就会是火红火红的。谁还想说,这是一片什么样的枫叶?

生:他像一个爪子。(当时想笑,忍住了,因为巩老师拿的那片枫叶五个叶片完全分开,确实像个爪子。孩子的观察力相当敏锐。)

师:你是想说它像一个手掌,是不是?

(哈哈,还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老师总有办法把孩子一些奇奇怪怪的答案轻轻地屏蔽掉,不留痕迹,还挺机灵,不过为什么爪子就觉得不对劲呢?爪子基本上都是三个或四个指头,所以它更像手掌。)

这个教学环节,印象比较深刻,当时我就在想,观察一个物体,除了作为进入新课的导课环节,还可以赋予它更多的内涵吗?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我可能会这样处理:

老师从书里拿出一片提前准备好的淡红色枫叶,然后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看看这是什么?

生兴奋地说:枫叶。

师:谁来说说这是一片什么样的枫叶?

生:它是一片红色的枫叶。

师:你真棒!你一下子就抓住了枫叶的颜色,而且说了一句完整的话。

生:它像一个爪子。

师:你的想象力很丰富!可是它看起来更像什么?再想想!

生:它更像我们的手掌。

师:你真厉害,抓住了枫叶的形状。

伸出我们的手掌,有五个指头,和枫叶多像呀!再看看,它更像老師的手掌还是你们的手掌呢?

生:我们的手掌。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我们的手掌小,枫叶也小。

师:你抓住了枫叶的大小,真棒。

小结:孩子们,就是这样一片小小的,像我们的手掌一样的红色枫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

(这样的评价和引入,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了孩子一个信息:观察枫叶,可以通过颜色、形状和大小三个方面进行观察。这样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方法,举一反三的训练,学生自然会熟练掌握。)

三、“情”意浓浓

小学语文教材中,大量的美文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欣赏,共同陶醉,共同陶冶情操的佳作。这一类文章,只有教师讲得动容,学生才能动情。特别是一些离学生生活实际比较远的文章,更需要教师语言的感染力,将学生带入到文本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例如,人教版《长江之歌》,学生对于长江只闻其名,对它的认识并不太多。在教学中,当学习完“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这个小节时,我配上音乐激情澎湃地说:“长江,以它甘甜的乳汁,滋润着两岸的每一寸土地,哺育着两岸的每一个儿女,以其磅礴的力量,促进了一个一个大中城市的崛起和发展,就像一位慈祥而伟大的母亲,激励着我们奋发图强,共同推动时代的进步。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母亲河的依恋之情。再来读一读这个小节吧!”话音刚落,学生伴着音乐,无比深情地朗读了这个小节。教师语言的感染力,对学生理解文本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做有魅力的教师,从有魅力的语言开始。

参考文献:

上一篇:新闻记者道德修养下一篇:养老居住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