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空间层次范文

2024-07-31

展示空间层次范文(精选5篇)

展示空间层次 第1篇

何谓展示空间?意即可以容纳和进行展示活动的场所空间。空间, 作为展示设计中一个最原始, 最基本的核心要点,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两者之间的的关系, 是展示设计中的一大难题, 也是做好设计的前提条件。事实上, 灵魂和情感是一个优秀的, 感人的设计作品的标志, 因此可以说展示空间的灵魂便是处理好空间。而展示照明设计作为一个重要实现条件和要求, 在展示空间蓬勃发展不断深化的今天备受瞩目。在展示空间上有一个基本要求, 是要把展品凸显出来, 更高一点的要求是要把展品的“原貌”呈现出来。展品维护也就顺理成章的聚焦了更多目光。

1、灵活的空间

最基本的实现途径便是赋予展示空间以灵活性和机动性, 并加以利用和拓展。有一种陈列结构, 是通过大的型活动的展板搭建起来的, 计算机提前存入大量的模板, 在实际的场地, 计算机可以生成具体的方案。但是, 这并不意味着效果都很好。因为, 这的确减少了人工成本, 但是却不一定能满足人们的审美。一切都从实际需求作为出发点, 设计者只需去实调查一些展览馆的实际的陈列案例, 记录并整理出若干“适用”的方案, 就再清楚明了不过了。如果这样, 便是“灵活无处不在”。人们需要的是展示系统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自动生成模板。

谈到空间的灵活性, 就不得不提及巴黎国立近代美术馆——一个以追求灵活的展示空间为目标的划时代的建筑。创新地以固定墙壁围合的空间来取代可移动的展示板, 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对空间的灵活性作出了全新的诠释。

2、白色立方体的含义

“白色立方体”的含义是:参观者目之所及, 包括四周墙壁、天花板、甚至不被注意的地板都是白色的, 木线彻底消失, 展示作品的空间甚至包括那些未装修的天花板。这在美术馆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必备要素。那些摒弃任何多余的无意义的色彩和装饰的“白色立方体”已然成为美术展览馆的标志。现今, 作为展览室的基础要素和原则, “白色立方体”已演变为一种特有形式。

自然采光是构筑白色立方体的基本要素, 也是我们进行展示设计的一大核心问题。然而, 对于将自然光引入展览室内, 依然存在众多反对声音。众所周知,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纬度是不同, 接收自然光的强度差异巨大, 这一环境因素对保存收藏品提出了不同要求。虽然这样, 大家仍然想实现自然光鉴赏, 因为人们认为自然光下我们才能还原设计者创作作品时实际的场景。

3、工作室的空间

另外, 也有对“白色立方体”的批判。美术品如何能在纯净的白色空间中得到展现?艺术的创作一旦跳出了生活将走向何方?艺术来源于生活, 必然要与生活中的美相结合, 而不是被“囚禁”在展室中。因为这些人觉得, 艺术作品是来源于生活的, 普通民众、文艺创作者生活在那个空间, 文艺创作者正是因为这种接触才产生了艺术灵感, 创作出高于生活的作品。这时, 展示空间, 有可能存在于一种世俗的环境中, 需要天时、地利。

4、发展中的遗址空间

随着时代的进步, 人们精神需求的不断提升, 遗址空间也在不断发展, 并形成了独有的体系。这类展示空间的主题是再现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 模型布景是主要的实现手法, 借此引导参观者产生联想和共鸣。另外, 更加具体和真实的实物展示也愈发受到关注, 成为一大趋势。在遗址上面搭建展示空间, 虽然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来讲难度大大增加, 需要提前进行周密的策划, 后期小心的施工, 搭建起一些遮挡物以达到保护的目的。但是从观赏者的角度来讲, 能够在遗址看到展览, 是具有非常大的诱惑的。同时, 这类遗址空间的展示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带来的极高的回访率也是其它展示空间所不能比拟的。

在环境保护方面看, 生态平衡的整体性越来越受到关注, 对某些生物的繁殖、存在、数量和影响大自然的清洁程度, 把这部分生态系统完完全全地展示, 展示出了自然界、生物博物馆的走向。

5、改进空间

作为城市文脉的重要体现, 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物的维护和再利用, 是现代建筑设计的一大难题。那些醒世的建筑作品被人们牢记, 里面承载了很多人长时期的记忆和情感。建筑物一旦具有博物馆和美术馆的特性, 不仅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更是城市的历史名片, 无异于在人们心中矗立起的方尖碑。有历史有故事的城市才更有魅力, 而建筑物则是人们过往记忆的载体, 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财富。

这类例子不胜枚举, 国内外有很多美术馆、展览馆都是由名人故居和古老宫殿改建而成的, 北京故宫便是一例。此外为了不破坏原有建筑空间环境, 营造和谐的城市景观, 工程的主体大都都扩建到地下, 并与历史建筑物直接取得联系。例如著名华裔建筑大师的经典之作——大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特托·现代和派美术馆 (伦敦) 也是由发电厂改建而成的, 这些都让人们记忆犹新。

变迁进程

1、王宫形态

大英博物馆

东京国立博物馆

在欧洲, 一些博物馆是由王宫和宫殿改建而成的, 这是近代才出现的一种形式, 而在日本, 也在博物馆的设计上加入了宫殿的元素, 这也是一种王宫形式的展现。

2、中庭形态

京都近代美术馆

林原美术馆

这是相对于过去王宫建筑的中庭开闭形式, 以寻求内外的连续感而开放的以中庭为中心的建筑形式。口字型的一边作为独立展览室, 将房屋之间用回游形式连接起来。

3、分棟形态

路易斯安那州立现代美术馆

长野市立博物馆

展览室既保持独立又相互联系, 使参观流线不至于混乱。让侧庭延伸到自然环境之中, 深入到休闲的外部空间的建筑形式。

4、分棟回游形态

大阪佐野市乡土博物馆

这是从中庭发展而来的形态。其最大特点是, 参观流线通过回游又重新回到起始位置。收藏品的进出搬运路线也易分开。

5、积层形态

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

美国惠特尼美术馆

蓬皮杜中心

为了满足城市型美术馆要求的密集的平面规划和复杂的功能结构, 只有分楼层展示。大型电梯的安全性、地下防水工程的可靠性等技术的保证支持着这一形式。

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

就展示陈列品的根本目的而言, 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是一样的。二者的权衡取舍的核心问题在于怎样能更好的保护和展示陈列品。关于自然采光对陈列品的老化影响, 霍赫美术馆馆长曾这样说:“陈列品须得置于与创作它的场所相同的环境中去欣赏。倘若此画是在有光线进入的美工室绘制, 便应该在相同光照条件下来欣赏。”值得注意的是, 设计者必须考虑世界各地环境条件的细微差异。自然光的品质受纬度的影响很大, 若是以收藏艺术品的环境要求为优先条件出发, 首先便是不能有自然光线的辐射。因此, 要想坚持利用自然光进行展示的前提, 就必须在如何引入自然光的问题上下功夫。

摘要:空间, 作为展览建筑中最根本的要素之一, 常被论及。在此, 本文尝试通过研究多种不同类型的展示空间并以之为切入点, 系统地展开了其历史变迁进程的初步研究, 对展示设计中所包含的空间问题进行了粗略地探讨。毫无疑问, 人们喜爱自然的光线, 传统的展示空间设计便着眼于利用自然光, 然而也有其不足之处。本文尝试通过对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在展览中的主要使用方法以及它们当中的不足进行讨论, 分析它们内含的对立统一关系。

关键词:展示空间的含义,白色立方体的含义,发展中的遗址空间,改进空间,历史变迁进程,自然采光,人工照明

参考文献

[1]日本建筑学会.建筑设计资料集成.日本.丸善株式会社.2003

[2]王川.现代装饰.深圳.深圳市建筑装饰有限公司.2013

展示空间设计要素 第2篇

展示中的照明、色彩与装饰绿化

(1)照明在展示中起着重要作用,一切美丽的形与色都依靠光线来传递,光线的强弱也直接影响着展台的整体效果。光线有自然光与人造光之分,但由于自然光较弱,又受自然因素的影响,现在展览都采用人工照明来烘托展览气氛。烟台展柜展示照明的要求有:第一,提供舒适的视觉环境,使展品有足够的亮度、观赏清晰度和合理的观赏角度;第二,确保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减少光线对展品的损坏和对参观者的损伤;第三,使照明方式和光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①基础照明的特点是光线分布比较均匀,使公共空间显得比较统一与和谐。②局部照明的目的在于突出展品,令其吸引参观者的注意力,并加深印象。适用于展示场地及展品尺寸不固定的情况,灵活性大、适应性强,并且对突出重点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③装饰照明的目的是烘托展示场地的气氛,丰富空间的色彩感和层次感,还可以装滤色片制造出不同的灯光效果,以使参观者产生好奇心并吸引其驻足参观。

(2)色彩是光的反射,有光才能看到色,有色才能看到形,有形才能充分感觉空间的美妙。自然界色彩繁多,有750万到1000万种。人们经常使用的不过几十种到上百种。色彩不仅能表达感情,还能影响人们的情绪,在运用的过程中,可依靠不同的`色彩带给人的不同感受而进行分布使用。红色使人振奋,能促进交谈,增进食欲;橙色使人快乐;黄色明度最高,有如阳光般温暖;绿色冷静、清新、雅致,给人安全感和青春生命之感,代表大自然;蓝色冷静、智慧,使人想到水和蓝天的清洁和凉意…

对色彩的计划分布,要注意统一性,每个展台都要有一个主色调,在统一色调的前提下,各功能区的用色要有所区别,但这种区别应是协调的、有规律的。局部色彩的运用,是起辅助作用的,严禁“喧宾夺主”。使用色彩要大胆,色彩本身无优劣之分,要依靠色彩的配置原理,自由选择,和谐运用,争取达到“以雅为美”的韵致。特别是对无色彩系列---黑、白、灰色的运用,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因为当代生活节律过速,各种信息太多,客观环境变化太快,人们在内心深处滋生了对淡然静谧的追求,在黑白灰的环境里,一切有形有色的物体都会显得生动而富于活力。

(3)在展示环境中不能没有装饰与绿化,它们是展示空间整体创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装饰只为强调空间形态和展示功能,绿化既是装饰又体现生态意义。装饰不能漫无限制地使用,要有所节制,以达到完善展示系统和突出展示功能的目的。

5. 设计师的职责

好的展示展览设计无论其规模大小,都必须具有商业意识,能完善准确地传递参展企业与所展示商品的各项信息,因此设计者必须做到:

(1)明确展览会的内容及目的。设计者应与举办者共同研究并积极合作,以便在设计过程中明确创意。

(2)创意思维要引人入胜。在空间形象、空间联系及过渡上要新颖有变化、有个性,起伏明显,在色彩、装饰、照明的应用上要有助于烘托展品并表现出某种情调。

(3)掌握必要的信息和资料。要积极地去了解商品的特性、生产善及发展前景,这样才能使展览设计与企业精神相统一。

(4)发挥集体的智慧与创造性。一个好的展览设计不是个人的创造行为,更不能主观武断,固执已见,应该与展览举办者、制作人员通力合作,集思广义,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另处设计者还要具有空间思维、展览美学、图示表达和材料方面的基础知识。

6. 展示空间的作用 早在19世纪中后期,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就因举办世界性的展示活动而获得了极大的实惠,既增强了综合国力,又使经济、科技、工业和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发展。我国正式加入国际博览会公约组织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可以说时间很短,所以国内相当一部分企业还没有认识到办展览的最终目的及展览会的主要特征。展览会所能起到的作用主要有:

(1)提高知名度。烟台店面装修通过举办展览将商品直接介绍给消费者,使消费者能清晰地了解商品的特性,对商品或服务有更深层次的认知,提升企业的形象及品牌的知名度。

(2)增加信赖度。通过举办展览让社会大众了解企业的经营理念、规模和成果贡献,增进对企业的信赖与支持。

(3)取得认同感。通过展览将教育、娱乐及文化性的活动与企业相结合,让社会大众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对企业有更积极的肯定,产生认同感。

(4)产生偏好感。通过展览提前展示产品未来的发展趋势,针对消费群作充分的说明及演示,带动社会潮流,使社会大众在无形中接受商品的信息,产生偏好感

(5)整体广告效果。通过展览所表现出的鲜明个性,创造新闻与舆论的焦点,使各种媒体争相报道,并结合自身的宣传手段形成整体广告效果。

参展商通过成功的展示空间的构成和展台的设计能有效地宣传企业形象,促进企业间的交流,增强产品向社会渗透力。因此除了一些国内的展示会外,各企业还应多参加国际间的展示活动,以便加强自身形象的推广,但有一点应注意,那些已使用了两三次的展台设计方案就应更换,若多次重复使用,会给社会公众留下这个企业没有发展的印象,会直接影响其产品的销售情况。

展示的空间尺度 第3篇

展示的环境规划设计是整个展示的基础,展示的空间设计是在建筑和室内环境下进行的,建筑环境对展示空间设计有直接的影响和限制。因此,对建筑环境进行合理的规划,获取可发展的空间元素。一个展示的成功与否,直接与规划设计有关,好的规划通过主题、分类、导向等综合设计来体现。

合理的布局,把展区分为几大类,可以方便参观者选择需要的目标,也使得人群分流,不会出现拥挤的场面。通过同类集中、动静结台、大小组合等形式,使得展区充满生动活泼、热烈的气氛。通过建立独特的展示形象,以求获得更大的商业利润,在合适的地点、时间和价格上,造成具有吸引力和诱导性的展示。

在平面设计中,空间是一种尤为生动的设计元素,能够吸引人们的目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我们常常将设计师画出来的形状命名为“正形”,而周围空白的部分称之为“负形”。许多图形都证明了正负形两者同样重要,因此,展示空间也有创意设计的方面,它可以向人们传达一种空间感。展示空间与绘画的平面形态不同,它不是设计师有意创造或刻意使用的元素,所有的事物都有自己存在的空间,对于展示酾十师来说,如何合理利用空间才是最重要的,它不仅承载设计作品的形式与形态,还决定了设计的美感。对空间尺度的把握,体现了设计师对展示空间的感受。

展示空间也体现了时间与活动的特征。在展示设计中,时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欣赏的过程中运动也成了关键的组成部分,人们必须围绕着展区缓步行走,慢慢感受整个空间,体会流动和节奏的美感。来看中国的建筑代表苏州园林,那些迂回曲折的道路,不断变化的视点,到空间的转换,正负空间的对比,层次的递进,以及尺度的微妙变化,无一不给我们以启迪与借鉴。

展示设计师不仅要依赖于环境设施条件进行设计创作,而且也依赖于正确处理好“人、产品、环境”之间的关系。展示谢十是以人为中心的设计,人是衡量尺度的标准,要保证人有必要的活动自由度,要符合人体工程学,心理学的要求。设计师要注意人体对尺度关系的感知和适应能力,以及人们的心理、生理承受能力,当展示空间的尺度关系处理的不恰当,就会产生问题,例如造成人们的不舒适或不愿意观看。

在展示设计中,对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是设计师确定各项设计形式、制定各项标准的依据,因此,了解人们在展示环境中的行为运动状态和适应程度,是确定各种展示空间数值的基础。在展示活动中,人的基本活动行为是行走和观看,我们在研究展示空间设计中各种物体的尺度,也都围绕人的观展行为而展开。

从展示活动的特点来看,与尺度有关的行为主要是人的行为。人的空间尺度问题是人机工程学中最基本的内容,也是最早开始研究的内容。对人体的测量,包括人体的高度、宽度以及行为动作时的空间尺度进行科学测量运用数理统计分析,从中总结出的尺度分布规律。通过这些测量和数理统计的数值,就是我们确定展示设计有关空间尺度的依据。

在展示空间中,与尺度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可容性空间,即指展示的场地、通道和其他人们活动的空间,设计师应该具备一定的预见性,全面掌握参展单位、展示主题以及产品的属性等情况,权衡各种设计要素,从而获得对展示空间和尺度的准确信息,尽可能地满足人们活动的需要。设计的手段与风格是多样的,建筑的结构有时的确限制了展示酗十的空间发展,对展示设计师来说,在原有的空间环境中,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来改变空间次序与相互关系,同样可以实现自己的设计构思。

空间尺度还与展示产品的密度相关。密度是指展示对象所占展示区域空间的百分比,设计得当的产品展示密度,不仅可提高展示的效率,也能使人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观赏展示对象。对密度的把握,影响到展示的整个效果。过于密集的展示,容易出现难以控制的拥挤场面,而密度过低,也显得展示效果的平庸,空旷。展示的密度还与展区的空间跨度、净高有直接关系,同时受到展示产品的可视距离、展示高度、展示产品的大小、展示的形式以及不同的消费人群等因素的影响。展示设计一方面掌握人体空间尺度的活动范围,另一方面,还要注意人体的视觉尺度,根据人的视觉范围限定,注意处理好视角与视距的问题。一般来说,能使人们看到产品全貌的正常竖向视角为26度,正常横向视角为45度。观看的视距是由竖向与横向的视角决定的。垂直与水平的视角相当,视距也就会合理。这说明视角与视距是相互依赖的因果关系。视距应该是展品高度的1.5至2倍,展品的尺度与视觉尺度成正比关系。此外,利用人视角的局限性,合理安排展区的人流线路,通过展品分布的远中近,使人们在参观中建立对整体与局部有机的完整形象。

展示的空间设计实际上是一个人为的环境创造,是在人与物之间创造出一个彼此交流的媒介,是为展示活动提供合理的空间环境,现代展示是信息社会中参展单位传达信息的有效途径,在有限的展示范围内,希望吸纳尽可能多的人们前来,因此可以说展区的每一平米都是非常重要的。尺度是我们衡量空间的一个重要元素,由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导致与各个物体之间的距离时刻在发生变化,并引起相应的心理变化。导致人们相应的感受,如舒适、拥挤、宽敞等。在展示设计中,应当灵活应用这种距离的尺度关系,既可以有效地缩短人与人、人与展品之间的距离,产生一种比较亲密的关系,又可以有意疏远^与人、人与展品之间的距离,给人以远离、空旷的感觉,而有时可以起到有效分离人群,避免人群过于集中产生的拥挤。

展示空间层次 第4篇

朱光潜先生在《谈文学》一书里说:“在战争中我常注意用兵,觉得它和作文的诀窍完全相同。善将兵的人都知道兵在精而不在多。精兵一人可以抵得许多人用,疲癃残疾的和没有训练、没有纪律的兵愈多愈不容易调动,反而成为累赘或障碍。”朱先生这里所说的“精”,体现出写作时选择和加工材料的原则———典型性,也就是要选择有代表性的、能够反映事物本质、表现人物精神的材料,来表现人物、展示事件、突出主题。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作家魏巍在自己的一篇战地通讯里用了10多个事例来表现志愿军战士的伟大,可是反响却一般。后来作者大刀阔斧地对原作做了修改,把材料删减成三个,即松骨峰战斗、马玉祥抢救朝鲜儿童、战士谈吃雪,分别表现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爱国主义情怀,这就是著名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因为文中的三则材料均具有典型性,所以作品的主题得以很好的凸显。“最可爱的人”也迅速成为志愿军的代称。

在审题并无多大障碍的情况下,同学们常常感觉写出来的文章肤浅、无力,其原因往往就在于材料不够典型,从而欠缺表现力。比如下面这篇以“改变心情”为话题的文章,最初就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原文呈现

天好黑啊,台风肆虐,我在风中踉踉跄跄,背后传来阵阵恐怖的笑声。我害怕地抱着头,嘴里不停地呼喊着“爸爸……”,可是,他没有回答。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突然,我掉进了无底的深渊……

点出“台风”,虚写,为引出写实———现实中的“噩梦”做铺垫。

“啊———”我猛然坐起,擦去额头上那层汗水,原来是个梦,我不禁叹了一口气。下午的情景又出现在眼前:讲台前,英语老师阴沉着脸,同学们一个个把属于自己的卷子领回座位。我瞥了一眼卷子上鲜红的分数,它是那样的刺眼:82!我感觉老师的目光追踪着我的背影,热辣辣的。老师终于还是没有忍住,咕哝着:“还科代表?90分也没有考到!”声音虽然不大,对我却不啻一声霹雳!

似乎缺少必要的铺垫,这里的“不啻一声霹雳”有些突兀。

下课时,班里的“调皮猴子”汪小波踱到我身边,他一脸的皮笑肉不笑,眼光在我桌子上逡巡。我看他那幸灾乐祸的样子就恼火,赶紧把卷子上的分数就势用胳膊遮住。他却不依不饶,涎着脸说:“看一眼,就看一眼,好有个榜样可以追赶啊。”我装着没有听到他的挖苦,趴在桌上,默不作声。谁让我考砸了呢!

用“调皮猴子”的幸灾乐祸来反衬“我”内心的郁闷与无奈。

晚上到了家,妈妈早就做好了香喷喷的饭菜在等我了。如果是往日,母女俩不知怎么亲热呢。可今天,仿佛是配合着我心情的沉重,妈妈也是一声不吭。不用说,老师一定把我考砸的消息电话通知她了。倒是爸爸还跟往常一样给我夹菜,还不时看看我,似乎要说什么,却没有说。

妈妈的“一声不吭”加重了“我”内心的愁闷。爸爸欲言又止的神态为下文张目。

唉!别想了,继续睡吧!明天还得早起。我想着。忽然门开了,灯亮了,爸爸高大的身影出现在我的床头。“乖丫头,睡不着吧?”爸爸语气很轻松。“没有啊,你怎么知道?”我有些语无伦次。“你叫爸爸叫那么大声,我和你妈都听到呢!孩子,要不我给你讲个故事吧?”“太晚了,明天讲好吗?”我有些抗拒,因为从小到大,爸爸好像就是这么一招,真的太老套了。

父女对话表现了爸爸的关爱,也是为引出下面的讲故事。

可是爸爸却好像没有听到我的话,他自顾自地开始了他的故事:“从前,有个读书人……”听着听着,我困了,睡着了。

讲故事,确实有些老套。而且这里的题材缺少开拓,“我”的心情如何得以改变,给读者心里埋下了一个难以释然的问号。第二部分材料零散且没有代表性,欠缺力量,且只字未提“台风”,扣题也没有做到。

第二天,爸爸送我去学校。天好蓝,太阳好大好圆。到校门口的时候,爸爸笑着朝我挥挥手,我也笑着朝爸爸挥挥手。我知道,没有台风,没有暴雨,又是一个晴朗的日子。

结尾写心情改变,以天气来表现内心,含蓄生动,但是缺少主体部分典型材料的依托。

总评

本文文笔较好,对环境、人物、事件均有较生动的描述。多处运用的衬托手法,把人物内心世界表现得较充分且有层次感。但文章题为“台风”,只是在首尾部分点了一下“台风”,且属于虚写,这就使得整个文章扣题不够,点题苍白。文章围绕“改变心情”这一话题,写了多个材料,这些材料都显得蜻蜓点水,未能真实自然地展示出如何改变的关键过程,而且这多个材料均因为未能深刻揭示师生、同学、父女关系本质的方面,所以显得不够典型,表现力欠缺,主题达成得不够理想。

升格指津

以自然界的台风为背景,写内心冲突,最后达成心情的改变,一切雨过天晴。这样一个创意原本是很好的,可惜的是,原文在这方面表现得严重不足。文中写老师发试卷时的表情、语言,写同学课间的调侃,这些虽然生动,也能衬托“我”心情的糟糕,但是,对于“改变心情”这一话题来说,显然不是重点。因此,需要对文中采用的材料做出很大的调整,才能让文章围绕题目展开,让主题得到深化。与台风相关的内容,无论是自然界的台风还是心里的台风都得充分地表现,而“我”被老师责怪、被同学嘲讽的内容则应该大大地缩减。这样,才能确保文章有合适的篇幅来表现激烈的内心冲突。再就是文章的重点应在于如何让心情得以改变。原文中写父亲讲了一个故事,“我”听着听着就睡着了,一切便烟消云散了,这样一个简单化的题材处理,显然不能很好地表现主题。前面的文字用蓄势把“我”的内心世界写得那么纠结,这里倒轻轻放过,仿佛“我”心情的改变轻而易举,这样的情节如何经得住推敲,如何具有代表性,文章的力量从何显示?因此,父亲帮“我”解开心结的过程其实是本文的重点,需要认真思考,巧妙构思。这里的关键是选择怎样的材料来加以表现,如何对已有材料进行认真的加工,使之以一当十,更具代表性和表现力。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小作者想到了有一次她随父亲放烟火时内心的震撼,于是,认真运思,巧妙加工,写成了下面的文章。

“台风红色警报,今明两天,十号台风登陆我市,请各位市民做好防范……”“砰”的一声,我用力关上房间门,将电视里嘈杂的声音拒之门外。空气中游离着的莫名的愤怒因子,小小的,密密的,侵入我的每一寸皮肤,刺痛我的每一根神经。心中的失落,满满地,凉凉的,将我淹没。我觉得自己游走在崩溃的边缘……

起,借天气预报开篇点题,且将自然界与内心世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游离”“侵入”“刺痛”“游走”和一些叠词的运用也见得语言的功力。

暮色低垂,窗外那抹浓重的黑色却掩不住狂风的呼啸,仿佛有人吹着长长的口哨,拼命地撞击着窗户,撞击着我的耳膜,撞击着我的内心!台风真的要来了吧,可我心里的台风又从何时开始?考试卷上刺眼的分数,老师轻轻叹息的声音,父母异常凝重的神情,一切都让我无从承载。每一个眼神,像针,刺进我心里最柔软的地方;每一句话,像冰,冰封了最后一丝温度。又一阵寒意,我低下头,默默沉思。

承,由自然界的台风自然地切入内心的台风,蒙太奇式的场景转换,简洁而真实地写出了因考试失败带来的心情上的极度郁愤。

窗外传来些异样的声响,我抬起头,看见了天空中一闪而逝的烟花,璀璨的烟花在这样一个夜晚绽放,不算美丽,不算特别,却给了我恰到好处的温暖。我快步走近窗子,看见了楼下朝我招手的爸爸,他在示意我下楼。我打开门,循着光亮,来到爸爸身旁。

“点几支烟火棒吧。”

转,爸爸借助放烟火棒,巧妙地释去了“我”内心的郁闷。这里写女儿内在的抗拒与挣扎,对父亲的好意本能地拒绝,以及性格沉稳的父亲不动声色地坚持,都很符合人物的特征,很真实,也很有代表性,所以这里更多的是场景自然的显现和感情真实的流露,材料非常典型。

“嗯。”

“这一根是压力,让我们点燃它。这一根是误会,我们也点……”

“爸,不要这样。”我兀自打断他,可他仿佛没有听见,继续说着。

“这根烟火棒是你将面对的烦恼,通通点燃它们,让它们化作烟火消失。最后换个心情,换个姿态去生活。”

“咝”,爸爸为我点燃了手中的烟火棒,在漆黑的夜空里,烟火先是闪着微弱的光芒,继而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呼啸升腾,直上九霄。就在这刹那间,我的心里猛然淌过一道暖流,那温暖流遍全身。

风更大了,吹起了我额前的头发,吹起了爸爸阔大的衣服。爸爸轻轻拉起我:“台风要来了呢,回去吧。”我闭上眼,回味着心中的感动,默默念着:“心中的台风过去了呢!”

合,心中的台风过去了,“改变心情”的主题很自然地得到突出。

总评

生活中难免有挫折与失落,我们回避不了这样的事实,可是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心境,调整自己的行为,来影响我们人生的走向,彰显自己生命的价值。本文描写了一个特定时刻(考试失利、台风将至)和特定场景(漆黑夜间)里发生的平常小事———父亲为“我”点燃烟火棒,传递给读者的却是如何战胜自身心理弱点、从容面对困难与挫折的积极向上的意蕴。文笔舒缓优美,场景真切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心理变化自然。尤其是关于台风和放烟花棒的笔墨,极富时代气息与表现上的张力,意味深长,发人深省。这就是一篇较为完美的习作。

小试牛刀

生命里,有一些东西,需要我们放弃;有一些东西,需要我们坚守。比如守住底线,守住快乐,守住阳光……现在如果让你以“守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体裁不限,你准备写什么?你觉得选择和加工怎样的材料才算有代表性,才算得上以一当十?

交互展示空间的“感官交错” 第5篇

关键词:交互展示空间,感官交错,虚拟空间,观念艺术,虚拟现实

展示活动做为一种综合的艺术设计形式, 它的发展同人类文明的历史紧密相连。自从有了信息传递的需要, 展示活动便相伴而生。人们把某种物品、事物、想法和欲望, 通过一定的形式, 向其他人表达, 就产生了展示行为, 它使艺术在空间中与实际陈列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展示艺术不仅使展品在观者的空间里得到了展现, 并且也使展示艺术具备了对空间思维方面的分析与研究的功能。综观展示活动的发展历程, 从陈列宗教偶像的山洞、庙宇等向公众博物馆的发展;从市集向固定经营的商场和交易型展销会的演进;从原来以经济和贸易为目的的首届世界博览会到当今以国际化交流、展示技术进步、促进世界共同繁荣为宗旨的世界博览会。人类展示活动已经从早期的简单形式、自发形式, 发展到当代多学科综合运用的一种有明确目标、有组织的传播活动并且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交互式展厅设计是一种新的、面向信息时代的展厅展示模式, 颠覆传统展厅展示的风格, 具有象征性, 采用装饰、媒体与现有环境融合的特征。它是展览从传统的粗放型单纯图片摆放向高品质化的转变, 它开始了解“人”本身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同时, 还包括了解各种有效的交互方式, 并对它们进行增强和扩充。通过对陈列展品的巧妙组合和观者参与的感官体验, 让展品和它的参观者之间建立一种有机关系, 从而可以有效达到观者心灵触动的目标, 这就是交互展示设计的目的。交互展示设计对观者的感官反馈使信息交流和意见反馈变的更加直接。展示展品, 不是策划展会的唯一目的, 一次展览所面对的观展者是有限的, 但展览提供的新型理念为更多人参与其中提供了机会。

说到感官体验, 感官就是感受外界刺激的器官。一个健康人对世界的直观认识是通过五大感官: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 和所谓的第六感。假设你丧失了某一种能力, 比方说视力, 你就必须用耳朵去“看”, 用触摸去“看”;如果丧失味觉, 在炒菜时必须通过目测来“尝”菜的味道。这种以感觉替代, 以一种感觉理解另一种感觉的方法, 是开拓想象力中极为有效的感官交错法, 在交互展示设计中, 感官相互贯通的体验, 可以达到感官交错的交互方式。动态作品以其多媒体结合的优势, 成为最能表现人类感官经历的艺术形式。

在大自然中, 空间是无限的, 在周围生活中, 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在用各种手段取得适合于特定需要的空间, 人们对空间的感受是借助实体而得到的, 通常是用围和或者分隔的方法, 取得自己需要的空间, 即取得“围和”这个“外壳”所包容的那个“空的部分”。空间又可以分为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实体空间界限清晰, 范围明确, 有较强的私密性。而虚拟空间范围含蓄, 是实体空间界定下的空间, 被成为“空间里的空间”, 虚拟空间出于实体空间内, 与实体空间相互贯通, 但它有相对的独立性, 能够让人们感觉到, 故又称为“心里空间”。在空间中利用交互媒体、隔断、展具、设备等手段, 使人在空间中, 达到从二维到三维的思维转换。是一种最直接的“感官交错”。

和展示空间具有私密性的封闭式的生活空间不同的是, 除了必要的围和隔离外, 交互展示要做的重点就是打破传统展示封闭的模式, 使形式和内容融入在开放的环境空间中, 以满足公众获取信息的欲求。在展品陈列上, 为了满足观者的感官过滤, 要有意向不到的质感融入, 在设计师的眼里, 万物皆不废, 创意的灵感与实现, 往往来自于小物体、旧物体的有心组合。“废物不废”关键在于建立一种不同肌理、材质, 把普通的物质赋予新的审美意识, 著名艺术大师“马塞尔·杜尚”即使不能被称作观念艺术的鼻祖, 至少也是观念艺术的重要思想源泉。《泉》创作于1917年。纽约独立艺术家协会举办的展览上, 杜尚化名“R.mutt”送去了一个公共厕所中随处可见的男用小便器, 现成品艺术成为杜尚最重要的艺术观念, 这在当时颇有争议。时至今日, 杜尚的作品已经被人们接受, 并在艺术史上奠定了重要的地位。可见时间是衡量变化的尺子, 而展示空间是三度空间与时间集合的多维空间, 观众的情绪随着空间的变化而受到影响和感染, 观众在动态的欣赏中体验着不同的形态的变换, 感受着多维空间的节奏与旋律。

今年夏天, 融合了3D制作、全息影像、语音识别等技术的“科技艺术互动展“以风靡世界的影响力席卷中国。诸多世界名画中的主人公借着科技的手段穿越时空“复活”:《吹笛少年》手舞足蹈的向游客讲述着他的故事;《最后的晚餐》在游客的眼前紧张上演;蒙娜丽莎用迷人的微笑向游客打招呼。看名画变成了“玩”名画, 参观者的热情不言而喻。与艺术家们的积极作为一样, 如今的科学家们不甘身居幕后, 许多经典作品蕴藏着不少悬而未决的科学谜题, 让他们忍不住一探究竟。

诚如芝加哥大学艺术系教授琼安所说:“实用的技术成就艺术, 而出于理论阶段的奇思妙想为艺术的想象提供灵感, 开辟全新的空间, 增添趣味。”只有存在的形象大于思维的特征, 艺术形象才在距离中产生美的价值。在不久的将来, 参观者利用交互展示进行信息交互行为, 已经演变成为一种人与展示展品的双向交流体验, 这种体验不仅仅限制于感官交错的刺激, 更是人类精神层面乃至心灵的悸动。新形势的交互展示空间将会带给人们带来更多丰富而生动的新奇体验。

参考文献

[1].《TRADE FAIR DESIGN》卡琳·舒尔特著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社

[2].《现代展览设计》张明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上一篇:电子商务制约因素论文下一篇:现代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