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24-09-20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精选9篇)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1篇

1.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举例说明自然地理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教材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理科学最基本的原理之一, 为认识人类活动的合理性以及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打下基础。本节作为高三的复习课, 以课标和考纲为标准, 整合知识, 结合高考真题演练, 使学习达到课标和考纲要求。

3.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三年级的学生, 对自然地理各章节的整体性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认识肤浅, 不能真正理解整体性的含义, 完整的知识体系尚未建成, 知识的运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4.设计思路:高三复习课往往教师讲解过多, 学生单纯记忆, 难以做到知识的灵活运用。复习课也应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 提高学习主动性。通过对身边地理问题的探讨, 以及高考真题的演练, 体会答题思路和方法, 真正在学习中贯穿整体性思想。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举例说明某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能绘制地理环境整体性关系图, 能说出整体性的表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身边案例, 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及表现;通过高考试题的演练,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地理事物间普遍联系的观念,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通过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 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全局观。

4.重点难点: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及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过程

引入:一组自然地理要素图片, 导出本节复习内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展示课标, 引导学生理解课程标准

过程一:提问:自然地理环境由哪些要素构成?整体性含义是什么?用图表表现整体性。 (学生绘图, 教师巡视指导, 请一名同学上台板演)

(师生共同评价。学生修改自己的学案)

过程二:探究活动一:

问题:说说石家庄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各要素有什么联系? (自由结组, 讨论) (生) 地形:太行山的山麓冲积扇。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属于半湿润地区。河流:数量较少、水量少 (相对于南方) 。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土壤:棕壤为主。师生完善补充同学的回答, 老师给出石家庄自然地理要素的图片, 增强直观性。 针对学生对土壤的认知度较低, 教师对土壤的知识进行适度补充:降水少, 冬季气温低, 植被为落叶林, 在这样的气候、地形、植被影响下形成了棕壤, 它是从炎热多雨的南方发育的酸性、贫瘠的红壤到东北肥沃黑土的过渡性土壤类型。问题:石家庄会不会是常绿阔叶林, 土壤为红壤?师生共同总结:在一定的气候、地形条件下, 会形成对应的植被、土壤。这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 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 具有一致性, 具有统一演化的过程, 这正是整体性的一种表现。

过程三: (师用身边案例过渡并激趣) 人们常说,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许多知识的获得从旅行中得来, 双休日去不了远的地方, 家门口附近的景色也不错。 这是去年秋在封龙山的照片, 大家看看怎么样? (学生简单评价)

探究活动二:

问题:封龙山植被覆盖率将近达到90%, 这是多年植树造林的结果, 同学们能不能说说看, 植树造林对地理环境有什么有益影响? (填绘在学案上)

师生共同总结:地理环境某一个要素的变化, 使整个地理环境发生变化, 这体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即: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 也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过程四:引入热点问题:近期石家庄人最关注什么? (大气质量、雾霾严重) 。给出材料。

材料一:据新华社石家庄8月29日 (2014年) 电继北京、天津之后, 石家庄29日公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成果。石家庄环境空气PM2.5来源中, 一部分是区域污染传输贡献。材料二:根据研究结果, 石家庄市政府出台了《石家庄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 (2013年-2017年) 》等文件, 确定了“压煤、抑尘、控车、减排、 迁企、增绿”的方向, 科学施治。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落实, 今年石家庄市环境空气质量将有所改善。

师生共同分析总结:某一要素的变化 (材料里面的要素是“大气”) , 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 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练习反馈

1.近年来, 内蒙古、甘肃等地大量挖掘“发菜”、“甘草”, 导致环境恶化, 反映了 () 。

1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2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3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制约和影响4某一要素的改变必将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A.123 B.124 C.134 D.234

五、总结归纳

复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不仅是知识本身, 更重要的是学习体会一种思维方式, 运用整体性原理, 在生产、生活中因地制宜地处理好人地关系。作为未来国家的建设者, 有必要正确理解这一基本原理。就目前来说, 作为高中学生, 那就是在回答地理问题时, 全面分析, 整体把握, 能运用整体性原理正确分析原因, 区位评价。

六、拓展应用

例1: (2014全国I高考为例)

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列要求:

图中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 冬春季盛行西风, 年平均大风 (大于等于8级) 日数157天, 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 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 且主要为就地起沙, 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2) 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 (5分)

【答案】

(2) 冬春季气候干燥 (降水少) , 地表缺乏植被 (草) 的保护;大风多, 湖面较宽阔, 西风经湖面无阻挡, 沙源东部为河谷, 风力强劲。 (要求学生先在学案上写出答案, 对照课件订正答案) 问题:如何回答自然地理成因类问题? (结论:从自然环境几大要素入手) 布置作业:完成学案, 完成习题检测。

七、课后反思

地理课程主要强调对地理实际问题的解决。要求地理课要从身边实际案例出发, 从生活实际, 思考其中的地理问题, 并解决问题。高三复习, 往往老师讲解过多, 学生主要任务是听讲, 从构建知识结构来说, 效果很好, 知识体系完整;但是缺点也很明显, 学生深入思维少, 长期就会形成思维惰性, 而现在的高考试题灵活性, 需要学生现场组织答案, 平时锻炼少, 考试时就蒙了。探究式复习模式, 发挥学生主动性, 复习速度慢, 但是锻炼学生解题能力, 能适应高考。所以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复习主动性, 效果还不错。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反思 第2篇

1、导入新课时通过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使学生掌握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告诉学生学习中应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方可融会贯通。

2、通过读教材图3―3和3―4,引导学生分析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学生掌握了读图分析问题的方法。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学生掌握了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积极思考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

4、通过分析案例,得出“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环境的变化”的结论,使学生掌握归纳总结问题的方法。

案例剖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3篇

[关键词]自然地理环境 整体性 表现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90109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共同组成的,整体性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特征。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实质就是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古人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这说明,全面正确认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特点,不仅有利于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而且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整体性是一切系统的本质特征,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气候、地形(地貌)、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相互渗透、制约、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大气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不断地进行能量交换与物质迁移,推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如下图所示。

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自然地理系统具有各单独组成部分不具备的统一的结构、功能和效应。一个自然带的整体特征,绝不是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土壤、生物等个别作用的累加,而是各要素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中形成的统一体。自然地理系统的整体性既不能把它简化为各个组成部分和要素,也不能离开组成部分和要素去谈论整体,而只能从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系统高度去认识它。自然地理环境既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又总是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而存在和发展。所以说,整体性是自然地理环境内部联系的实质。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

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总是作为整体的—部分发展变化着,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青藏高原的高寒,西北内陆的干旱,区域各自然要素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是自然环境整体特征的反映。因为各自然要素的性质和作用是隶属于整体的,同类要素在不同性质的整体中具有不同的性质和作用。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下面以黄土高原为例。据历史资料考证,黄土高原曾是塬面广阔、沟壑稀少、植被丰茂的地区。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人类活动的加剧,环境渐渐恶化。如我国古代文学名著《诗经》,收集了一首春秋时期魏国的民歌《伐檀》,诗中这样唱到:“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伐呀伐,到了唐代,“洛阳三月飞胡沙”“九曲黄河万里沙”等千古名句给我们展现了另一番景象:漫漫黄沙满天飞,黄河也不再“清且涟漪”了,成为“黄涛滚滚自天涯”。黄土高原的植被减少,气候变干,土壤遭到侵蚀。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是自然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黄土高原上沟壑纵横的自然景观正是在各要素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形成的,如下图所示。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自然环境中,由于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使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如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产生变化,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发生改变,即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另一重要表现。如陆地森林植被,特别是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具有平衡大气成分的作用,它一旦遭到破坏,将会引起全球气候的变化,并导致整个森林生态环境的功能失调。相反,植树种草,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改善水文状况,保持水土,促使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还能以全球变暖为例。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促使入射能量和逸散能量之间的平衡遭到破坏,造成地球表面的能量平衡发生变化,引起地球表面温度上升,发生所谓的“全球气候变暖”现象。这一现象对全球及我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1)对全球的影响。①造成海平面上升。②加剧洪涝、干旱和其他气象灾害。③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和气候变暖,可能使世界上一些地区更加适合农业耕作,同时也可能使许多地区的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而造成大范围的森林植被破坏和农业灾害。④影响人类健康。有可能增加罹患疾病的危险,增加传染病的防治难度,提高人类的死亡率。如下图所示。

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危害

(2)对我国的影响。总体上,我国的气候变暖趋势冬季强于夏季。主要影响是:北方和西部的温暖地区与沿海地区,降雨量将会增加;在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下游等地区,洪水暴发频率将会更高;东南沿海地区,台风和暴雨也将更为频繁。而在春季和初夏时节,许多地区的干旱将会加剧,干热风、生物灾害将逐渐上升。

3.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会引起周围区域环境状况的改变

地理环境整体性如此严密和具有如此的普遍性,以

致“牵一发动全身”,一旦某一环节发生变化,其他所有

环节必将随之发生变化,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即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会引起周围区域环境状况的改变。下面以青藏高原为例。

青藏高原由于整块隆起,重新塑造了海陆分布和亚欧大陆轮廓,对亚洲季风环流影响明显,使东亚和南亚成为全球最强盛的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的气候特点,使亚洲成为全球生物种类最丰富、生物产量最高、自然环境较优越的地区之一。同时,高原整块的抬升造成中亚和西亚地区成为“干旱核心”:沙漠和戈壁连绵,草原和黄土横亘外围,森林湿地只限于沿海地区。复杂的地域分异为生物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高原的隆起,成为西伯利亚气流南下的屏障,中亚、南亚干旱区的细小粉尘随东季风向东运输,逐渐沉积形成黄土高原。黄土土质松散,利于耕作,但极易受流水冲蚀。流经该区域的黄河,含沙量、输沙量均为世界之最。泥沙随水流动,渐渐淤积,导致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造成严重水患;更细的泥沙注入渤海,致使河口向海延伸。由此可见,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改变,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会引起周围区域环境状况的改变,进而改变地理环境。青藏高原的隆起是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而引起其他要素的改变,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如下图所示。

青藏高原隆起对其他地区的影响

由此可见,自然地理环境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地理整体性的理念处理事情,要用动态的、联系的、综合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资源开发和利用时,要树立综合利用、统筹兼顾的思想,在区域开发时要处理好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4篇

长沙, 湖南省省会, 全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教和商贸中心。全市土地总面积约1.1819万km2, 城区面积达556km2。其中包括芙蓉、天心、岳麓、开福、雨花、望城6区和长沙县、宁乡县、浏阳市3县 (市)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 为了追求经济发展, 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城市热岛效应、雾霾等城市污染病得以不断出现。近些年来, 政府和市民越来越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开始不断的从生态方面来进行城市建设。

根据《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3-2020) (2014年修订) 》中有关生态保护与园林绿地的规划, 到2020年, 长沙市可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地方将增加不少。“人均公共绿地12.1平方米”、“形成‘两带两圈五楔’的生态绿地空间结构”。到2020年, 长沙的规划区生态绿地系统将形成“两带两圈”的生态绿地空间结构。“两带”指的是浏阳河风光带和湘江风光带;“两圈”指的是原有的自然山水环境为基础的生态圈, 加上江边风光带、绿色通道、森林公园的建设构建的生态圈。

绿色通道指的是沿着城市里主要的铁路、公路、湖泊、河流等附近建设的带状绿化带。长沙市的绿色通道是长沙市城市绿地的主要组成部分, 也是其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沙市主要规划建设了湘江、浏阳河、捞刀河等9条江河风光带, 沿着河道两边各建设宽30m的绿化带, 总体规划面积将达到983.4hm2以上。同时, 对江河两岸100m范围内的自然风光带和绿色植被实行重点保护, 总体规划面积将达到3861hm2以上。与此同时长沙市重点对京珠高速公路、长永高速公路等通道进行绿化建设, 总体规划面积将达到549.17hm2以上。

在此基础上长沙市大力发展城郊森林, 根据市区附近一些基础比较好的山峰和水体, 规划建设了黑麋峰、谷山、天际岭、生态动物园、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等十几个森林公园, 总体面积达到11121.3hm2。同时规划了洋湖垸、苏托垸、解放垸等8个湿地公园, 总面积达到了8688hm2。洲岛资源是长沙重要的生态资源和景观资源, 湘江流经长沙境内81km, 形成了兴马洲、鹅洲、巴溪洲、柏家洲、柳叶洲、橘子洲等15个江心洲岛, 长沙将对15个湘江洲岛进行整体规划, 总体的绿化面积将达到1530.47hm2。

未来长沙市加大对各类公园和城市公共绿地的建设力度, 将规划建设各种不同类型的公园, 其中市级综合性公园3个、区级综合性公园10个、社区公园30个、带状公园21个、专类公园4个, 绿地总面积将达到623hm2, 长沙政府力争让长沙市民出门300m见绿、500m见园, 将长沙打造成“千园之城”。

根据《长沙市绿地规划》的目标设定, 长沙市造绿工程本着改变人居环境的原则实施, 力争在2020年绿地率达到42%, 绿化率达到47%、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4.87m2, 在2030年绿地率达到50%、绿化率达到55%、人均公园绿地达到20m2。

2 环境影响分析

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导致土地覆被变化, 从而导致土地下垫面的性质发生变化, 使地表反粗糙度、地表反射率以及植被的覆盖比例发生变化而引起温湿度、降水和风速的变化, 进而导致整个区域的气候和环境发生变化。绿化过程从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城市的绿地面积, 很多地方植被得以增加, 城市的土地利用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变更, 植物种类得以丰富, 土地覆被增加, 这样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城市的景观面貌, 带来了很大的生态效益, 增加了生物多样性, 这对整个城市的自然人居环境都有很大的益处, 尤其对于改善城市空气、噪声污染、热岛效益、人居环境等都是大有益处的。

2.1 对城区气候的影响

绿化行动对整个城市的气候产生了正面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类通过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 对整个区域的生态系统产生了强烈的影响。车辆增多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城市建设过程中修建各种道路、地铁、高楼等机械的运作产生大量的废气和粉尘使得整个城市的空气遭受严重的污染。之前经济粗放式增长过程中, 居民和企业使用大量的化石燃料, 这些燃料的燃烧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此外长沙是烟花之乡, 每周末橘子洲焰火燃放必定吸引万人观看, 每逢重大节假日或者有些人家红白喜事也会燃放焰火, 焰火燃放势必会释放出大量的废气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这样的人类工农业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导致雾霾、酸雨和热岛效应的出现。因此大家意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开始加大城市绿化建设。绿色植被能从一定程度上吸收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南方城市多雨水, 大量的绿地植物根系能够吸收大量的降水, 保持水土, 涵养水源, 防风固沙, 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减少城市发生洪水灾害的可能性。同时植被能降低温度增加湿度,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热岛效应, 有关热岛效应的研究表明, 植物通过叶面、树皮、根系等能够吸收一定的光和辐射, 特别是那种高大的树木可以直接阻挡大面积的阳光, 带来阴凉。所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光能, 还可以反射、折射大量的太阳光线, 从而使整个区域的温度下降很多, 加上植物的蒸腾作用, 还可以加大整个区域的空气湿度, 能够从很大程度上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而一定的水域和植被能够吸收一定的污染物,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雾霾和酸雨带来的危害。

2.2 对城区噪音和粉尘的影响

市区当中人口集中, 商业发达, 车辆繁多, 工厂林立, 声音嘈杂, 使人们时刻生活在噪音环境当中, 这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 妨碍睡眠, 还会使人焦躁不安, 听力减弱, 容易使人产生疲劳, 然而绿色植物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吸收降低噪音, 植物枝叶可以不定向反射声波, 粗糙的树叶和树皮表面的气孔能把大量的噪音过滤吸收掉。城区空气中时常携带大量的粉尘, 有的里面甚至含有很多不同类型的污染物, 生活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 呼吸着这样浑浊的空气, 不知不觉之中就会影响到大家的身体健康, 给大家带来严重的伤害。根据研究表明, 每燃烧1t的煤, 就要排放出11kg的粉尘和污染物。经过大量造绿后的城市, 绿色植物能够吸收空气中大量的粉尘和污染物, 使空气得以净化。绿色植物在很多方面都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一方面他们茂盛的枝干能起到降低风速的巨大作用, 风速一经降低, 空气中的污染物和粉尘微粒就会下降。另外, 树叶和树皮表面通常粗糙不平, 有很多的绒毛, 此外还通过分泌的一些特殊物质能够过滤或者吸附空气中的粉尘和污染物。因此, 城区造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噪音污染和空气污染。

2.3 对城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由于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 绿地面积和植被种类的增加, 这样间接地影响到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陆地生物群落等, 他们一起共同作用不断地影响着生物多样性。绿色植物能够吸收遮挡一定的阳光, 同时能够保持水土、调节气温, 这样就给生活在土壤中的各种微生物提供了一个可以生存的环境。在陆地生态系统中, 植物是生产者, 土壤微生物是分解者, 植物将光合产物以根系分泌物和植物残体形式释放到土壤, 供给土壤微生物碳源和能源, 微生物则将有机养分转化成无机养分, 以利于植物吸收利用。土壤微生物和植物共同作用在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两者一起吸收降解各种废气、重金属等污染物, 这对于整个城市的生态平衡的影响是及其重要的。除了绿色植物对其他生物的影响, 城区绿化过程中所种植的各种树木花草对于保持生物多样性也是及其重要的。城市绿化大量种植了各种各样的树木花草, 这同时也为各种飞行类昆虫、鸟类等动物提供了栖息的场所, 并为他们提供了食物来源。

2.4 对城区景观面貌的影响

城市绿化工程对于改变城市景观面貌也是及其有意义的, 它从整体上提升了城市的形象, 改善了整个城市的面貌, 营造了每个城市独特的景观, 体现出了整个城市独有的魅力和特色。除此之外, 为市民的休闲活动增加了场所, 促进了社交活动, 改善了居民生活, 从某些层面上提高了居民的素质, 改变了城市的人文景观。城市绿化是每个城市形象工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 每个城市根据当地特有的气候融合当地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设计出特有的风格, 再种植当地适宜的特有的树木品种, 不仅能展现整个城市特有的景观功能, 而且还能造就富有当地特色的景观效果。绿化工程不仅美化了城市, 而且还提升了城市的品位和档次, 体现出城市的独特魅力。公共绿地也是城市的宣传场所, 是进行科普教育、文化宣传的重要场所, 可以提高整个城市居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绿地也是大家一起散步、健身、游戏的好地方, 使紧张工作后的人们能得到放松, 改善了居民的生活。

3 研究结论

随着市民素质的提高, 大家对城市绿地建设越来越重视, 对绿地的认识从过去把绿化当作单纯供游览观赏和作为城市景观的装饰和点缀, 向着改善人类和生态环境, 促进生态平衡的高度转化, 向城乡一体化, 大绿化建设方向转化。长沙市通过绿化工程将增加上万公顷的绿地, 这无疑将改变整个城市的生态格局, 对整个城市景观、空气、自然环境等都会产生全面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长沙市人民政府.长沙市行政区划[EB/OL].长沙市政府门户网站, 2016-05-27.

[2]长沙市人民政府.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3-2020) (2014年修订) [R].长沙市政府门户网站, 2014-08-10.

[3]刘玉先.2020年长沙将建成9条江河风光带8个湿地公园[EB/OL].红网, 2014-08-05.

[4]胡为.长沙整体规划15个湘江洲岛月亮岛成重点规划之一[EB/OL].长沙晚报, 2014-01-27.

[5]舒微.城市拥抱森林—让园林遍布城乡[EB/OL].长沙市政府门户网站, 2015-10-26.

[6]王茜.建设“绿色城市”2016年长沙“300米见绿500米见园”[EB/OL].湖南日报, 2014-05-21

[7]田月梅.园林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 2004 (3) :1-2.

[8]王家起.关于城市园林绿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作用分析的调研报告[M].百度文库, 2014-10-27.

[9]郭学军.微生物对土壤环境中重金属活性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2 (1) :105-110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评课稿 第5篇

在听了高一地理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公开课后,地理教师们进行了课题探讨,教学者也谈了自己的设计意图和教学效果方面的一些想法。通过听课和评课,感触颇深,提出来供同行们思考。

第一部分教学者说设计意图和教学效果

一、关于三维目标。从三个层面进行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和具体表现;

2.通过阅读教材和学习活动,能够解释和绘制地理过程示意图;

3.能结合具体例子,说明各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地理教学,结合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和生物循环示意图,培养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和生物循环示意图,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结合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根据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特点,确定本节的重难点。

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因分析;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其产生的.新功能。

三、教法与学法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体性,采用小组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教学。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采用小组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教学,完成以下课堂教学任务。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水循环

2.岩石圈物质循环

3.生物循环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

2.平衡功能

教学者自己认为的不足之处:

1.课堂容量有限,学生参与课题教学的积极性还不够;

2.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的氛围不够浓厚;

3.教师讲解太多,学生的主体性没全面的体现出来;

4.教态还不够自然大方,略显拘谨;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6篇

1. 对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中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 土壤条件 B. 气候条件

C. 生物条件 D. 地质条件

2. 图示反映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 )

A. 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B. 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C.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D.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 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壳上升 B. 植被遭毁

C. 气候恶化 D. 围湖造田

4. 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是哪一要素变化引起的( )

A. 水文 B. 地形

C. 气候 D. 植被

读漫画“把云留住”,完成5~6题。

5. 与该漫画主题最贴切的环境问题是( )

A. 土地盐碱化 B. 大气污染

C. 森林破坏 D. 温室效应

6. 此图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 )

A. 整体性 B. 差异性

C. 开放性 D. 同一性

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 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下图回答7~9题。

7. 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

①土壤水增多 ②库区蒸发量增大

③蒸腾加强 ④植被覆盖率增大

A. ①③②④ B. ②④①③

C. ①④②③ D. ①④③②

8. 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 整体性特征 B. 区域性特征

C. 差异性特征 D. 不稳定性特征

9. 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对尼罗河河口地带产生的负面影响有( )

①土壤肥力下降 ②产生土壤盐碱化

③洪涝灾害加剧 ④渔业产量下降

⑤三角洲面积扩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①②④

读“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及“植物景观照片”,回答10~11题。

10. 照片显示的植物常见于(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1. 与③自然景观类型一致的地区是( )

A. 山东丘陵 B. 东南丘陵

C. 德干高原 D. 巴西高原

12.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乙两幅区域图。

材料二 凌汛是冬季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冰凌对河水阻碍,使河水水位抬升而形成的水位上涨现象。

(1)试分析江汉平原湖泊面积缩小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

(2)试解释黄河在乙图所示河段易发生凌汛现象的原因。

(3)请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将乙图中贺兰山以西荒漠化自然因素(大气、水、岩石、土壤、生物等)之间的关系选择填入下列表格中。

A. 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

B. 地面变干燥

C. 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减少

13. 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植被①表示____________,这类植被分布地区出产优质葡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植被带的南北更替体现了自然环境________的分异规律。

(3)图中洋流对②地的自然环境有何影响?

14. 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0年1月以来,新疆等地连续4次遭受强冷空气袭击,出现60年一遇的寒潮暴雪灾害,降雪持续时间之长、降雪量之大、积雪之厚、气温之低,历史罕见,给群众生活、交通运输、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影响。

材料二 下图为“北疆降雪分布图”。

(1)据图描述该地暴雪的空间分布特点,并说明该地多暴雪的原因。

(2)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考虑,分析暴雪融化后,大量融水可能带来的危害。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7篇

约翰·巴勒斯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最负盛名的自然主义作家, 被誉为“美国乡村的圣人”、“走向大自然的向导”[2]。他要求人类正视自然、尊重自然。当前国内对约翰·巴勒斯的研究, 多是对其生平和《清新的原野》、《醒来的森林》等自然散文的简略绍介, 而且很少将其作为生态文本进行研究。而事实上, 不对约翰·巴勒斯的《接受宇宙》、《自然之道》这些充满思索之美的著作进行整体的观照, 很难对他的自然散文形成整体、准确的认识。

厦门大学王诺教授认为, 生态整体主义的萌芽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出现, “赫拉克利特的‘万物是一’的思想可以看做是生态整体观最早的论述之一”[3]。我们当然可以认为哲学史中生命之链、生命之网、该亚假说等都蕴含有生态整体主义的思想, 不过直到约翰·巴勒斯所在的19世纪末, 生态整体主义思想仍然没有被明确地提出并阐述, 因此约翰·巴勒斯的生态整体思想只是部分地体现在他对自然的认识之中。

首先, 约翰·巴勒斯认为对于我们所处的宇宙——不止是地球——及其孕育的一切生命, 我们都应当“将其作为一个整体, 作为宇宙系统的发展看待”[4]。自然这个整体不只包含地球生态系统, 还包括太阳系甚至整个宇宙。这样庞大的范围是洛夫洛克将地球上的所有生物视为一个连续不断生命统一体的“该亚假说”也没有达到的, 或者说并不企图达到的。在今天, 环境美学关注的范围主要是人类所生存的居住环境, 生态美学多着眼于整个地球生态圈的持续改善, 环境美学和生态美学的兴起主要归因于当前愈演愈烈的生态危机, 这也限制了它们的视域停留在地球之内。约翰·巴勒斯的这个观点有一定的前瞻性。

其次, 约翰·巴勒斯的自然整体观是辩证的。他认为, 如果我们的哲学看不见所谓的好和所谓的坏都是同一棵树的果实, 那么它就是不全面的。自然本身是和谐与不和谐的统一, 稳定平衡是永远不可能达到的状态。“我们的生命就来自相互冲突的力量”[5]。当我们观照自然的时候, 也许会发现如沙漠、北极的雪原或者引发瘟疫的森林和热带丛林等这些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 单独看来, 它们是残酷的、严苛的, 是不美的, 和谐是自然的本心, 但这种不和谐在自然中也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并且它无损于 (甚至可以说也组成了) 自然整体的美感。因此, 约翰·巴勒斯说:“世界不都是美的, 除非把它看做一个整体;所有的不和谐都被调和在浑圆的球面上。”[6]一个完美的世界不会是一个传统意义上没有纷争、没有痛苦的和谐世界, 只有经过痛苦和斗争, 才能不断促进人类的发展。

再次, 自然这个整体的运行方式是随机的, 它的发展演变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朝向, 它“不设计, 不制造, 不管理, 不使用手段以达到目标, 如人造神之所为。所有的事物都是它的无限复杂性的一部分”[7]。这很容易使人联想起曾经在西方神学史和环境史中有着重要地位的“自然经济”说 (nature’s economy) 。17世纪, “自然经济”指的是自然朝某个既定的方向运动时, 会有一个最重要的意向和力量 (往往指的是上帝) 来进行一种无所不至的安排。而约翰·巴勒斯则认为, 单独的野生动物和植物固然有自己的经济管理和在世上的生活方式, 但是作为整个自然的整体显然是不经济的, 起码不是神学意义上的“经济”。他反复声称自然“不存在深思熟虑和周到体贴的行为”[8], 这样的自然是草率的, 是不在乎浪费、迟滞、痛苦、受难的, 它根本谈不上什么经济。它的运动方式就是“它射向所有方向。天空中到处充满了它的子弹”[9]。所有的子弹就构成了整体的自然。

在约翰·巴勒斯眼里, 自然就是这样一个整体——它是无限的, 也是辩证的、随意的。它没有什么目标, 如果人类一定要说自然有什么发展方向或者目标的话, 那也是人类强加于自然的。在这个整体中, 人类扮演了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色。约翰·巴勒斯毫不留情地说:“他 (指人类) 不过是一个事件, 而且也许是一个意外——一颗幸运掷出的骰子。”[10]人和万物一样, 同属于自然的一部分, 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自然对人和对待其他生命一样冷漠。“人类看来是多么偶然和无关紧要, ……生命在整个事物的构成中只是一个偶然事件”[11]。这样, 约翰·巴勒斯就以一种比较极端的方式否定了人类中心主义。

约翰·巴勒斯不无夸张地说:“在人类繁殖这项事物里, 有着怎样的偶然、意外和不假思索!多么奇特, 多么虚弱, 多么丑陋, 多么空虚的血管, 多么畸形的四肢, 多么有缺陷的头脑, 多么堕落的本能!”[12]这段话与歌颂人文精神的《哈姆雷特》中的名句之间有着深刻的互文性:“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13]王诺认为莎士比亚的这段话充分满足了人的自大和狂妄, 与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名言相互呼应。而约翰·巴勒斯则完全颠覆了它, 将对人的主体精神的高扬置换为对人在自然中渺小地位的揭示。

但是, 约翰·巴勒斯总体上来看又很乐观。虽然他多次提到我们的安逸和幸福是没有保障的, 但他又认为“运气在我们这一边”。他说:“我们的福祉在事物的构成中是受到保护的。”[14]一个“不存在深思熟虑和周到体贴的行为”怎么会保护人类免受危险呢?这更像是约翰·巴勒斯对人类努力的有所偏私的嘉奖。

他肯定了非人类的存在也有其自身价值, 不过我们不能因此认为他赞成生态平等观, 因为约翰·巴勒斯所指的“自身价值”主要还是意味着在效用上的价值, 只是这种价值不只是对人的工具主义的价值而已。他说:“多数杂草有其自身价值;它们并非全是有害的。爱默生说, 杂草是我们尚未发现其益处的那些植物;但要说我们未发现的话, 野生动物可以发现其益处。”[15]这种基于效用的判断和罗尔斯顿所提出的自然界以其自身为尺度而具有的非工具主义的内在价值基本可以认为是两码事。约翰·巴勒斯认为在无限的自然面前, 人和其他生命都处于渺小的地位, 自然是人和一切生命之家, 它并不偏心于人, 这和当代呼吁人和其他生物甚至无机物具有伦理意义上的平等的生态平等观还是有差距的。约翰·巴勒斯一直将人称为“高级动物”, 而非人类的动物则为“低级动物”。虽然他只是从动物具有的心理智慧和人类具有的心理智慧的角度来区分, 但这似乎也违背了生态平等观所谓的一切生命体都处于平等地位的看法。

有学者批评约翰·巴勒斯, 认为他的早期散文包含一些他和朋友猎杀鸟兽的欣赏式描写, 认为这不符合生态主义的要求[16]。这种指责似乎过苛。约翰·巴勒斯认为痛苦、竞争都是自然的内涵之一。猫吃老鼠, 鹰吃小鸟, 人杀死并吃掉驯养的动物, 这种物种间的掠食是自然必有的事实。即使人类打猎, 那也是属于自然的抑制和平衡体系, 没有什么可非议的。生态主义者既然不仇视狮子的捕猎, 那么就应该允许人类自身的捕猎。他反对的是故意或有意给猎物造成痛苦, 并因此极端反对任何战争。他说“一切文明国家的征服战争都是邪恶战争”[17]。

如果要对约翰·巴勒斯的自然思想作出人类中心主义或生态整体主义的评判——这种“贴标签式”的评判往往是不准确的, 但它可以作为一个简要的概括——那么可以说, 他的观点总体上来看是生态整体主义的, 因为他的理论基础正是作为整体存在的自然。但是他也认可人类具有的地位, 没有放弃人类在整个自然中的优先级。当他说“自然法则和力量如此不可抵抗地站在我们一边”[18]的时候, 他也表现出自己顾及人类种系繁衍和人类意识发展的意愿。这虽然在现在很容易被指斥为具有人类中心主义色彩, 但是恰恰是他的理论中最具有人性闪光的一面。

国内的生态批评学者认为约翰·巴勒斯“所挚爱和描写的, 主要是他卡茨基尔山区的居所周边的乡村环境, 以及基本上没有猛兽出没的、面貌不太极端的山山水水。他钟爱的大自然, 实际上是人化程度较高的田园环境, 而不包括人化程度较低的原始荒野”[19], 并基于此认为约翰·巴勒斯违背生态主义理念。确实, 约翰·巴勒斯的自然散文主要以卡茨基尔山区为描写对象, 但是即使将森林、原野、山区一概归于“田园环境”, 我们也不能认为对田园环境的讴歌就是违背生态主义。

我们可以利用“生物区域主义” (bioregionalism) 来解释约翰·巴勒斯的这一做法。英国利物浦大学教授乔纳森·贝特这样解释生物区域:“生物区域以大河和山脉为界, 一个生物区域就是拥有自己独特的自然体系的地方。”[20]和约翰·巴勒斯基本同一时代的奥斯汀曾在1932年写了《美国小说中的区域主义》, 论述美国文学中普遍存在的以特定自然区域为描写对象的现象。她甚至认为, 优秀的作品就应该展示出本土特色。当时的美国自然文学作家们,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详细描述了林中的自然环境和自己的隐居生活, 约翰·缪尔以西部约塞米提山脉为写作背景, 特丽·坦皮斯特·威廉斯写盐湖, 玛丽·奥斯汀和爱德华·艾比写沙漠, 安妮·迪拉德写汀克溪, 难道那个时代的自然主义作家们都违背了生态主义理念吗?

再回顾约翰·巴勒斯对华兹华斯等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评价, 我们就会发现对约翰·巴勒斯只关注田园环境的指控有多么站不住脚。约翰·巴勒斯称华兹华斯为“可敬”的, 但也批评了他的自然观。他指出, 华兹华斯只崇拜具有美好的乡村风味的自然, 他的追随者称自然是主观秩序, 而这种秩序将有着野性、可怕和敌对面貌的自然丢出他们的视野。他说:“华兹华斯的自然从不背叛我们。”[21]约翰·巴勒斯对歌德的自然观也颇有微词, 认为他在讲到自然的时候总是带着他自己的人类的特征, 以艺术家和诗人的身份言说, 而失之科学的根据。他说, 这些诗人眼中的自然总是有意识地服侍我们, 是用被人类的思想重塑的结果。他最欣赏的诗人是惠特曼, 因为他选择自然题材不仅仅像维吉尔那样注重优雅美丽的形式, 写作描写田野自然景色、歌颂农村生活的牧歌。可见, 约翰·巴勒斯对华兹华斯、歌德等人的批评主要集中于这些诗人赋予自然人性或者深入自然只是为了理解自己, 使田园、自然成为自我精神表现的工具, 而忽视了野性自然。于是我们看见, 当代生态批评学者对约翰·巴勒斯的指控, 与约翰·巴勒斯对华兹华斯的指控如出一辙。那么, 这两个指控总有一个是不大准确的。

约翰·巴勒斯的作品出现浓厚地域色彩的原因, 一方面因为它是当时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共有倾向。正如温德尔·贝里对生物区域主义的阐释, 他们认为对自然的爱是细致真实的, “附着于街上的一只只麻雀、田野里的一朵朵百合花”[22]。在约翰·巴勒斯的自然观里, 宇宙是浩瀚无垠的, 是充满神秘的, 人类有限的认知能力只能从有限的现象出发, 以密切观察的科学方法来认识自然。无论是荒野还是田园, 只要能够将诗歌的魅力与科学依据完美地结合, 就是有价值的。为什么一定要自然主义作家都去写猛兽出没、面貌极端的山山水水呢?

另一方面, 可以认为约翰·巴勒斯拥有依恋故土的浓厚“家园意识”。1837年4月3日, 约翰·巴勒斯出生在纽约州的卡茨基尔山区附近的农场。1880年, 他辞职并回归卡茨基尔山区, 在哈德逊河西岸购置了9英亩的果园。他称赞果园说, “实际上, 比起几乎所有其他东西来, 果园更倾向于使乡间变得柔和、更具有人性化, 给予它所属的地方以一种安定的、家园的外观”[23]。他悉心照料这一片熟悉的土地, 山区、河流、果园, 共同构成了约翰·巴特勒完整、稳定和美好的家园。

王诺说:“生物区域主义实际上是一种小规模的生态整体主义, 或者说是在一个局部、一个子系统里实现的生态整体主义。”[24]诚然, 生物区域主义也存在重大的缺陷, 比如它只重视局部不重视全局, 比如它孤立地而不是用联系的眼光看待生态, 但是在19世纪末期, 生物区域主义是有着很重大的积极意义的。我们应当承认生物区域主义在生态整体主义源流中的推动甚至奠基作用。

美国自然主义作家的作品是当代西方生态批评的重要文本, 在进行生态解读的时候, 我们应该整体、深入地研究作家的思想, 以避免发生误读。同时也应该注意, 生态整体主义有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 或者说, 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中, 它呈现出不同的状貌。以当前生态危机现实语境下产生并丰富的生态整体主义来观照约翰·巴勒斯的自然思想, 我们不能忽视约翰·巴勒斯所处的时代环境。

袁鼎生教授认为, “生态”的意义在不同的时代也是变动不居的。他曾将审美场的历史演进的主潮表述为古代依生之美的天态审美场、近代竞生之美的人态审美场、现代共生之美的整态审美场和当代整生之美的生态审美场。不同的审美场, 有不同的审美范式和审美理想, 也就有不同的审美活动。在特定时代的审美场中, 这些审美范式、审美理想、审美活动也就适应了当时的需要, 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有正确性的。每个社会历史时空都有相适应的生态理念。诚然, 今天再回顾它们, 也许会觉得具有重大缺陷——就像我们认为《哈姆雷特》中的那一段名言体现了人的自大和狂妄一样。但是在莎士比亚的时代, 正是这种自大狂妄的精神推动人类文明获得了巨大的成就。由盲目的理性的自负, 转而变成盲目的理性的自卑, 由张扬人的主体性, 到要求人在自然整体中与其他生命甚至无机物的地位绝对平等, 这其实同样是一种蒙昧。

摘要:约翰·巴勒斯是美国著名自然主义作家, 他在《接受宇宙》中较全面、深刻地论述了他的自然思想。他认为自然应当被作为整体的、运动的一个总体来看待, 它是无限的, 也是辩证的、随意的, 人类以自然为家, 却是自然这个整体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自然并不偏私于人。但他也认可人类具有的地位, 没有放弃人类在自然中的优先级。他在散文中保持对卡茨基尔山区的关注, 体现出当时美国文学中小规模的生态整体主义, 即生物区域主义的影响, 但这并不违背生态主义的理念。

关键词:约翰·巴勒斯,生态整体主义,自然观

注释

1[1][3][20][22][24]王诺.生态批评与生态思想.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3.141页, 141页, 187-188页, 188页, 190页

2[2]程虹.寻归荒野.北京:三联书店, 2001.158页

3[4][5][6][7][8][9][10][11][12][14][17][18][21][美]约翰·巴勒斯.接受宇宙.川美译.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2012.31页, 72页, 62页, 39页, 76页, 56页, 176页, 28页, 83页, 12页, 122页, 105页, 17页

4[13]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 (九) .朱生豪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49页

5[15][16][19]张建国.美国的陶渊明:生态批评视角中的巴勒斯散文.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2 (0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8篇

2015年高考文综(地理)卷有关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内容考查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选择题多考查自然带类型判断与主因素分析判断、某一要素变化导致的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情况判断。综合题多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

1.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地域分异规律

例1 (2015年广东文综卷)有文献表述: “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按此理解,下列景观变化属于地带性的是( )

A.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 草原—荒漠景观

B.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 草甸—寒漠景观

C.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 草原—荒漠景观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

【解题思路】题中的地带性是:“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因此指的是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即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的景观差异, 体现的是垂直分异规律;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景观差异,体现的是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即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景观为非地带性现象,属地方性分异规律。

【答案】A

例2 (2015年江苏地理卷)图1所示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

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2)客家人选择土楼这种独特房屋形态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安全防御B.节约耕地

C.防雨保温D.就地取材

【解题思路】(1)图示客家人南迁由华北平原至雷州半岛,由温带季风气候区至热带季风气候区,对应的自然景观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

(2)图示客家人的土楼进出只有一个通道,四周高墙环绕,且有瞭望和射击口,房顶有宽檐,判断其目的应为安全防御。

【答案】(1)C (2)A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例3 (2015年北京文综卷)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往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 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 (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 海拔3767米)。据此,回答(1)~(2)题。

(1)太白山( )

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

C.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

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

(2)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

1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2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3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4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A.12 B.23

C.34 D.14

【解题思路】第(1)题重在山地的垂直分异现象考查,第(2)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太白山的北坡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其山麓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向上出现针叶林带;而山腰树木茂密,说明降水较多;树木大稀大矮为高山灌木。

(2)过度猎狼,会使植食动物增多,导致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会使狼数量减少,甚至灭绝,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而生物资源的破坏,会减少环境承载力;对人们的消费观念则影响不大。

【答案】(1)C (2)D

二、解题准备

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如破坏森林与植树种草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以及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在河流上中游地区滥伐森林,不但会导致上中游水土流失,还会对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4)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将会导致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特征的改变;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

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分析思路。

(2)垂直分异规律分析思路。

(3)山地垂直自然带的相关判读。

(4)雪线相关结论。

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为年降雪量与融雪量的平衡地带,即降雪量与融雪量正好相等的地带。雪线高度的纬度变化与山体所在纬度及坡向有关系。

三、命题预测

地球表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而不同地区之间特征的不同即是其差异性表现。本专题内容包括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及其表现;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含义;地域分异规律及影响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从考查内容和形式上看,多以区域图、关联图、地理环境模式图为背景,综合考查自然地理要素间的关系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结合某区域生态问题的产生,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以区域图或自然带分布图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形成原因,特别是特殊地区自然带的形成等,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从考查能力看,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读图能力、 综合判断能力、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合考查形式和考查内容,预测2016年高考考查重点: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五大自然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中的作用;以读图题的形式,考查自然带、 自然景观的分布特点及成因;以选择题或综合题的形式,考查地理环境三大地域分异规律及迁移应用。

该部分内容相对较少,但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是高考经常出现的问题。在复习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1理解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2重点把握地域分异规律,与气候类型图对比理解、记忆有规律性分布的自然带,同时突出非地带性现象成因分析;3充分利用所给信息,分析所给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

四、能力测试

(改编)2014年12月13日,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在北京发布《中国第二次冰川编目》。研究显示,相比第一次冰川编目数据,自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西部冰川总体呈现萎缩态势,面积缩小了18%左右。据此回答1~2题。

1.依据材料可知,我国西部地区气候与雪线的变化情况为( )

A.气温升高,雪线降低

B.降水增多,雪线降低

C.降水增多,雪线升高

D.气温升高,雪线升高

2.从短期效应看,材料所述现象对我国西部地区河流沿岸产生的影响有( )

1农作物大幅度减产2生态环境有所改善3洪灾发生概率加大4水资源面临短缺

A.14 B.23

C.13 D.24

(改编)图3所示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 回答3~4题。

3.植被带界线西南部的自然带类型是( )

A.热带草原带

B.热带荒漠带

C.热带雨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4.植被带界线东北部自然带的成因( )

A.地处信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

B.地处西风的背风坡,降水贫乏

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

D.地处高原内陆,受海洋水汽影响小

5.(改编)黄土高原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交错,自然环境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读图4,回答问题。

(1)阐述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分析黄土高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对该区域水土流失的影响。

【参考答案及解析】

1.D 2.B

3.A 4.A

东北部为热带雨林带;西南部为热带草原带;东北部地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 西南部位于东北信风的背风坡,地处高原内陆, 受海洋水汽影响小,降水较少。

5.(1)地处我国中西部地区,地理位置从沿海向内陆过渡,气候类型自东向西由温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降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处于半湿润向半干旱地区过渡,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黄土高原地处太行山脉以西, 为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地区,地表沟壑纵横; 黄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持水性好,富含矿物。 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具有明显的过渡性。

整体的自然疗法永远的健康项目 第9篇

目前,经济危机给各行业都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使就业压力加大,生意竞争激烈,效益指数普遍下滑,但健康行业受到的冲击却是微乎其微,不管世事如何变化,健康对人来说星永恒的主题,为人治病疗疾的健康产业是一个付出善心、受到人人尊重且一劳永逸、永远不会萧条的行业!

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不管城市还是乡村,人人都需要保健康复。社会经济越发展,健康对人就越重要,其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就越大。医者在过去是七十二行之首,目前西方国家个人收入排名前十位的都属于医生的范围。绝技在手终生无忧,走遍全国都有自己的事业和饭碗。如果开一家健康调理养生保健服务中心,投资除加盟费外,只需房租和理疗床即可,甚至可在家中从业经营,既无流动资金和管理之忧,也无原料设备和销路之愁,更免除了风吹日晒、出外劳顿之苦和操心费脑之累。任何人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都能够掌握这些特效疗法,既可使自己和家人随时得到理疗,又能为他人治病疗疾。送给别人健康,带给自己财富,可说是一次性投资,终生受益!

济南成功创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推出的健康项目共有十八项特色特效自然疗法,医术之全面,疗法之新颖,疗效之显著,同行业中独树一帜。这些疗法既有传统医术,也有祖传绝技,还有最新潮最前沿的特效疗法,均不打针不吃药,既排除了吃药的毒副作用,又无针械的痛苦感觉。各种疗法均以实用实效为主,互为补充,可针对不同的疾病施以不同的调理方法。既能从经络穴位进行保健理疗,又可使独特技法直达病灶;既可以祛除肌体类疾病,又能调理精神心理类疾病;既能治疗颈肩腰腿痛,又对五脏六腑的疾病有较好的调理;既能治疗普通病和常见多发病,又能治疗疑难杂症。是目前真正能系统地整体地全面地对人的身心健康进行调理的绿色自然疗法,可对人的身心300种病症进行有效地调理,不但治标更治本。

上一篇:产品设计研究下一篇:伪彩色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