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贫困地区范文

2024-05-20

新疆贫困地区范文(精选12篇)

新疆贫困地区 第1篇

一、绿色税收的基本理论

(一)国内关于绿色税收内涵的研究

据目前所能查阅到的文献来看,绿色税收词汇在我国的使用,最早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关于其内涵目前尚未有比较公认的、统一的认识。下面列举一些文献的观点来阐述这个问题。

第一种观点认为绿色税收是环境税收的一种形象说法。所谓环境税收是指以保护环境为目的而采取的各种税收措施或征收的各种税。

第二种观点认为绿色税收,又称“环境税收”,是旨在提高环境质量,通过税收制度来控制危害环境行为的一种税收。

第三种观点认为所谓绿色税收,就是为了保护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推进清洁生产,实现绿色消费而征收的税收。绿色税收政策的理论依据在于国际贸易中环境成本的内部化。

(二)国外关于绿色税收内涵的研究

第一种观点认为绿色税收是指对投资于防治污染或环境保护的纳税人给予的税收减免或对污染行业或污染物的使用所征收的税。

第二种观点认为绿色税收是为了保护环境而向有损环境的消费行为征收的一个新税种,税款由国家机构征收后再投入环境的改良。这并不是为了迫使公司提高商品的售价,其内在目的是为了消除无节制地追逐更低价格而造成的扭曲,并为买主揭示真正的成本。

第三种观点认为关于绿色税收,经济学家通常只是简单建议政治家们,必须对污染征收统一的税收。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污染的减少将不会以最低的成本发生。统一形式的绿色税收收入将像所得税一样,被用来减少经济扭曲,提高生产。用这种方式,绿色税收能够以最低成本改善生态,并且降低其他税收的扭曲性,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所谓绿色税收是指对投资于防治污染、环境保护或资源节约的纳税人给予的税收减免或对污染行业、污染物使用及资源使用所征收的税。绿色税收指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税收调控体系,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具有把资源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作为促进社会效率和公平目标得以实现的税收制度规定;另一方面是具有与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优化直接相关的适度的税收收入相对比例。

二、西方发达国家绿色税收的发展

(一)世界各国政府征收生态环境税的几种方法

世界各国政府对征收生态环境税所采取的方法各不相同,大致可分为几种类型。

1. 对污染排放物进行课税

利用税收限制或禁止某些经济活动,是政府直接干预环保的一项措施。对排放污物征税,主要指对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征税,主要税种有:二氧化碳税(英国、荷兰、挪威、美国、芬兰等国征收);二氧化硫税(美国、德国、日本、瑞典等国征收);水污染税(以德国为首,其水污染税制最为完善);固体废物税(美国、比利时、法国等国征收);垃圾税(荷兰、芬兰、英国等国征收)。

2. 对有污染环境后果和资源消耗较大的产品和行为征税

征收此类税的目的在于通过课税促进企业最大效率地利用能源、燃料和原料,并能回收循环使用,减少废物的遗弃与排放,以减轻环保压力,并能节约能源。主要税种有:润滑油税(德国、荷兰等国征收);旧轮胎税(美国、法国等国征收);饮料容器税(挪威、瑞典、加拿大等国征收),废弃物品翻新次数越多,利用率越高,则税负越低。

3. 对造成其他社会公害的行为征税

主要税种有:噪音税,针对飞机和工业交通所产生的噪音,根据噪声水平和噪声特征征税(美国、日本、法国、荷兰等国征收),目的在于控制噪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拥挤税,为减少城市交通压力,改善市区环境而开征此税(日本开征工业拥挤税,美国开征车辆拥挤税)。

(二)从生态税收领导国获得的经验

1. 对二氧化碳排放量征税已经变成了所有生态税收改革的共同关键因素

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发现,达到环境目标最有效的途径是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征税。但是由于很难精确地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税收被指定于排放这种气体产品的估计碳含量。因此,在实践中,这些税总是以产品税或以纯排放税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即使是在生态税收领导者国家之间,税率变化也很大,其中尤以挪威和瑞典的税率最高。

2. 绿色税收改革,通常都是在税收中性的背景下进行的

大部分情况下,这些改革能起到双重作用:既能改善环境条件,又能利用积累的资金,缓解由其他税收尤其是那些可能影响就业的税收引起不合理矛盾。

3. 生态税收的目标是消除和减少自身的税基

大部分生态税收的目标是消除和减少自身的税基,所以经常会产生环境保护部门和财政部门之间的目标冲突。举例来说,对含铅汽油征收的高额消费税引起了这种燃料在澳大利亚、丹麦、芬兰、挪威和瑞典市场上的消失,但也正如这个例子所示,生态税收可能通过给消费者使用清洁替代品以激励,来改变消费模式(在这里是改变的汽油消费量),与此同时,保持一个相当大并且比较稳定的税基不变。

当然,财政和环境目标的冲突仅仅在一定层次的税收水平上可能发生,因此不应被夸大。如,许多针对二氧化碳排放征收的税收,税基还是比较稳定的,甚至在一些使用这些税收的国家出现税基增长的情况。

三、绿色税收政策对新疆地区的启示

(一)新疆地区税收“绿化”的总体状况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将资源环境的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体现在税收政策上,通过税收政策加强环境保护,比如设立了资源税,在一些税种中规定了对能源消耗的课税对象和相应税率,在具体税目中对诸如“三废”等物资合理再利用的减免税政策等。可见,中国绿色税收的有关政策已经处于逐步完善阶段,但是,不可否认,尚没有形成明确的、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的绿色税收体系。对于新疆地区而言,税收政策对资源环境的调节作用趋于弱化,绿色税收的重要性持续下降。

1. 绿色税种缺位,相关政策不规范

现行税制缺少就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行为及产品征收的特定税种,一些有利于引导企业经营行为和促进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调控政策大多以征收费用的形式表现出来,或者在个别的税种条目中予以体现,尚没有形成规范的税收种类(税法中仅有资源税一个税种,且课税范围相对狭窄),绿色税收的政策调控缺位。

2. 基于资源环境保护而征收的税(费)收入比重趋减

自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虽然大幅度提高了原油、天然气、煤矿资源、盐业资源的征收范围,税率也不同程度的提高。自1994~2004年期间,全国资源税收入占小口径宏观税收负担的比重介于0.4%~0.9%之间,并且这个比例在此时期呈现持续下降趋势。新疆地区绿色税收收入绝对数有所提高,但是相对比例却出现下降趋势。与此同时,由于新疆在促进环境资源合理使用方面大多采用收费的方式进行,与国外相比较,资源的价格明显偏低。比如,水的价格仅相当于国外价格的1/10~1/3的水平,汽油价格还不到欧盟成员国价格的一半,而产能消耗却大大超过发达国家数倍。相比较而言,从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环境等方面筹集上来的收入无法弥补外部性带来的成本负担,并且这种缺口无论从制度层面还是从调控效果层面来看都是不断减弱的。

3. 税收“绿化”程度不够,政策调控与税收制度无法衔接

税收的政策性调控需要兼顾效率和公平,而现有税收体系缺少明确的促进资源环境合理利用的政策导向,税收制度引导资源合理使用、促进环境保护等纠正外部性的措施程度不够。绿色税收的课税范围狭窄,计税依据不尽合理,税率偏低,税率设计缺乏对价格的合理反馈等。税收制度无法发挥“相机选择”的作用,税制改革滞后于经济发展,在促进经济效率和分配公平中发挥的作用不明显,绿色税收政策从根本上达不到调控效果,对新疆地区振兴的激励作用也是较为有限的。

综上所述,新疆地区资源环境形势日趋严峻,而现行的资源环境保护政策措施还是主要以行政管理手段为主,以税收形式体现的“绿色”从广度和深度看都远远不足。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建立起一整套比较完整的绿色税收体系,加强和更多地运用税收手段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有效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显得十分紧迫。

(二)对新疆建立绿色税收的启示和政策建议

建立绿色税收制度,既符合新疆地区环境政策目标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又能通过征税为治理污染提供所需资金,并减少污染造成的损失,因此,以绿色税收制度为主要政策调控工具,在新疆地区振兴中发挥推动作用是十分必要的。建立有利于新疆地区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改善的绿色税收制度,需要关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建立并完善现有绿色税收政策,以基本国情、区情为出发点,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建立适合新疆地区发展的绿色税收政策体系。二是坚持公平与效率相协调原则合理设计税收制度,体现出“谁污染谁治理”、“谁消耗谁负责”的原则,对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征税;同时,借鉴西方国家的一些经验,灵活运用公共政策,以规制政策和税收政策等为主要工具,促进和引导生产和消费行为,合理规划和分配有限资源,更好地提高治理效率。三是坚持依法征收的原则,通过设立绿色税收体系,强化公共政策的强制性,屏蔽目前经常出现“人情税(费)”和地方保护主义干扰,体现对资源浪费和破坏环境的惩处效应。四是坚持成本—收益的原则,保证绿色税收收入以及过渡阶段的费用用于纠正资源浪费和改善环境的支出把税收收入用于政府承办的节能降耗的设施和重点工程上,加大科研投入,提高资源环境优化配置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苏建,孙立冰.构建和谐社会的税收政策选择[J].当代经济研究,2006(2).

新疆地区安全形势分析 第2篇

一.新疆外部安全形势

新疆地区边境线长5439公里,有33个边境县分布在三个自治州、七个地区,与八个国家接壤,是我国边境线最长的省份。边境形势比较复杂。笔者认为对新疆边境安全构成威胁的外部因素主要有:哈、吉、塔三国的政治局势、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三股恶势力的渗透和袭扰、国际走私、克什米尔冲突、中印两国边境问题、美国在中亚的军事存在。

中亚五国,即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其中哈、吉、塔三国直接与中国接壤。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前苏联解体、中亚各国独立,中亚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美国、俄罗斯和一些地区性大国围绕中亚进行了激烈争夺,特别是911以后美国借反恐之机驻军中亚,俄罗斯不甘落后,几乎与美国军事基地比邻而居建有自己的军事基地,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与安全格局可谓风云变换。而且中亚国家由于复杂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国内安全局势也十分复杂,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三股恶势力在此合流。各国国内政局也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中亚作为中国的邻国,无论从历史的角度或者从现实的角度考量,其安全形势的变化都会对中国西北边疆的安全利益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中亚与大国的关系非常微妙,中亚国家奉行的“平衡”外交使各大国在中亚处于一种均势,而这种均势在未来事态中会充满变数,均势一旦打破,则能对该地区乃至整个欧亚大陆的未来政治格局产生深刻影响。中亚国家所以选择“平衡”外交,也是出于对本国政治、经济、安全等利益最大化的考虑。中亚国家欢迎大国进入中亚以平衡大国力量,认为只有大国在该地区的力量平衡才是安全的,并能为国家带来更大的政治影响和经济利益。

中亚的民族、宗教关系复杂,又与历史上的民族、宗教争端相联系,同时内部和周边也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尖锐民族宗教矛盾。中亚国家内部存在复杂而尖锐的民族和宗教矛盾,而且与周边国家也存在这一矛盾。中亚与我国西北边疆在跨国少数民族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跨国民族有着共同的语言、文化和宗教信仰。民族分离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三股恶势力在这里有着容易找到发展的温床,因此,无论对于我国还是中亚及其周边国家而言,中亚的稳定与否直接关切本地区各国国家安全。这里是世界上各种思想、文化、宗教彼此交融、互相撞击的地方。中华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斯拉夫文明在此交汇,伊斯兰教、东正教、天主教、佛教等相互影响和渗透,各种意识形态和观念在这里都有体现。

长期以来,“东突”、车臣和“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等恐怖组织和团伙与本·拉登的“基地”组织狼狈为奸,在中亚和高加索地区肆虐为患。它们以分裂为目标,以暴力为手段,以宗教为外衣,是国际恐怖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俄罗斯和中亚各国的和平、安全与稳定构成严重威胁。随着阿富汗问题的解决,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三股势力”虽然失去了“基地”组织的支持,但它们本身并没有遭到决定性的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在这里很猖獗,仍影响着这里的和平与稳定。

中亚在国际安全方面具有特殊作用。中亚国家内部、国与国之间充满矛盾与冲突,其内部冲突一旦发生,很容易扩散并国际化,对临近国家和大国安全战略会产生直接的影响。911后的中亚在国际安全领域特别是打击跨国的国际恐怖主义领域的的作用更加明显。影响中亚国家安全的内部因素极为复杂,如民族问题、宗教问题、腐败问题、犯罪问题、贫困人口问题、环境问题等,目前,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在中亚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合流,使得中亚的国内安全环境极为复杂。而中亚各国之间也因为领土争端、民族问题、资源问题、地区合作上的结构矛盾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相互猜疑、相互排斥、相互争斗的局面。

中亚将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和国内安全局势;美国、俄罗斯等大国在中亚的争夺将以不同形式、不同强度继续进行,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矛盾可能激化,中亚的安全局势依然存在诸多变数;中国作为中亚的邻国在中亚有着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战略利益,中亚的任何安全形势的恶化都会威胁到中国西北部安全,损害中国的国家利益;中国必须继续积极参与中亚国际事务、扩大和深化与中亚在政治、经济、军事安全等领域的合作,增加中国对中亚的影响力,当中亚稳定局势受到威胁时中国应有更多的影响手段。

另外,中国与印度有历史遗留的边境问题还未彻底解决,总的态势是:中印东段,印度占有我国九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一方向为我国与印度边境斗争的主要方向;中印西段,主要为新疆战区方向的阿里地区,这一方向是配合东段斗争的重要方向。印度在中印边境一线驻扎有10万军队,我国则大约是5万多。目前在军事上,我国有两大战略方向,一个是以台湾为中心的东南沿海一线;另一个是以中印边境为中心的西南一线。中印边境方向的巩固对整个西北地区的稳定和战略后方的巩固都具有重大意义。而目前的中印边境方向,我方兵力在一线明显呈现出“弱”的特点,在二线,由于受地理、气候、交通条件的限制,呈现出“空”的特点,在我方三线,则呈现出“远”的特点。

所以,新疆外部安全环境异常复杂,不仅有着可能发生国家之间边境军事冲突这样的传统安全领域的威胁,并且面临着像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国际走私这样的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重大威胁。其中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三股势力为主的分裂活动威胁尤为突出和现实。

?/P> ?/P> 二.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对新疆稳定的影响

?/P> ?/P>

目前在境内外活动的新疆分裂组织共有41个,分布在中亚、西亚和西方国家。在中亚国家,有11个分裂组织在活动。其中实力较大的有“东土耳其斯坦革命民族统一战线”(又叫东土耳其斯坦解放组织)和“维吾尔跨国联盟”。这11个组织中,有4个从事恐怖暴力活动,并开始在境外筹建军队,向境内派遣恐怖分子,发展暴力组织,其余7个则以搜集我情报,进行政治、宗教渗透为主。

“东土耳其斯坦革命民族统一战线”是目前对我威胁最大的分裂组织。该组织总部设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主席玉素甫.莫合里索夫,此人极端仇视汉人和我国政府,崇尚暴力,境内的许多爆炸案,包括北京、乌鲁木齐爆炸案、偷运枪支案(4.6枪案)都与他有关。该组织号称有成员54万。1998年以来,该组织把袭击目标转向我军事设施及可用于军事的基础设施,把依靠暴力手段争取民族独立作为该组织的目标。

“世界无地位民族联盟”是对我威胁很大的分裂组织之一。主席是老牌分裂分子艾沙之子艾尔肯.艾沙,此人为美国中央情报局工作,频繁活动于中亚、西亚和美国等地,从事分裂活动。该组织几乎集中了世界各地从事新疆分裂活动的主要人物,并与**等人、美国中央情报局保持密切联系。在各分裂组织中的影响较大。

另外还有“东突厥斯坦青年学生联盟”、“艾沙集团”、“维吾尔民族联盟”、“东突厥斯坦独立战斗委员会”、“东突厥斯坦侨民基金协会”、“维吾尔组织联合会政治委员会”、“东突厥斯坦民族中心”、“东突厥斯坦爱国阵线”等新疆分裂组织。新疆境内分裂恐怖暴力活动主要集中在南疆地区,该地区是分裂分子在境内实施恐怖活动的主要基地,是他们进出境内外的主要通道,他们在这里建立训练基地、设置武器制造窝点、甚至开挖地道,制造和屯积枪支弹药、手雷、手榴弹,搞暗杀破坏、恐怖爆炸。这些分裂分子还借助宗教名义,以“穆斯林兄弟会”、“穆加依提”等形式,组织和发展力量,为骚乱闹事事件制造社会和群众基础。民族偏激情绪甚至成为分裂破坏活动的掩护。

以上分裂组织的活动目标都是将新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分裂出去,建立“维吾尔斯坦共和国”(东突厥斯坦共和国)。这些恐怖组织以分裂为目标、以暴力为手段、以宗教为外衣在中亚频繁活动,成为国际恐怖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对中国、俄罗斯、中亚各国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他们的活动策略是文武两手并举。“文”,一是利用民族和语言认同优势,加大对境内维吾尔族各阶层的宣传力度,他们通过建立广播电台、发放录象带、录音带等方式宣传分裂思想;二是打着“民族独立”、“宗教信仰自由”的旗帜,极力适应西方人权战略的需要,声言“要将我们民族的独立问题推向国际化”;所谓“武”,一是向境内派遣人员,偷运武器,二是对境内恐怖分子进行培训,三是联合或操纵境内分裂组织或反革命团伙在新疆进行暴力恐怖活动。武装斗争、暴力恐怖活动是这些分裂组织进行分裂活动的主要手段。事实证明,这些分裂组织是破坏新疆安全稳定的最大隐患和因素。

新疆农村贫困发生制约因素解构 第3篇

关键词:贫困;制约因素;新疆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08.021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使得经济增长与减贫效应之间的研究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关于消减贫困的研究中,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都可以概括为“经济增长-收入差距-贫困变动”三角的分析框架,换句话说,就是把不同时点上的贫困状况变动分解为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两个影响因素,并讨论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变动对于贫困变动所具有的不同效应。在新疆,减贫、扶贫、助贫工作,一直都被政府列为改善民生生活的重要内容。面对新疆农村突出复杂的特点,如何更好地缓解基层农村居民贫困发生率,从根本上解决新疆农村贫困问题,是未来一段时期内各级政府不得不面对的巨大考验,也给政府的减贫、扶贫、助贫的工作方式给予启发。

1 文献回顾

经济的增长和收入的初始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贫困发生率。在World Bank[1]的研究认为,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主体收入来自农业收入,区域农业发展的不平衡又影响各农村的贫困发生率。换句话说,农业发展越迅速,贫困发生率就越小。玛依拉·米吉提(2010)在其研究中也提出,新疆经济的增长对缓解农村贫困的具有一定作用,但由于初次收入分配的恶化,又会抵消经济增长的减贫效用。在经济增长的减贫研究中,尤其针对三产业的结构与减贫贡献的研究中,有学者提出不同的观点。刘修岩等[2]关于教育与消除农村贫困的研究中,认为不同的产业对农村减贫的作用是不同的。他认为第一产业对农村减贫的作用大于第二、三产业,第二、三产业的减贫效应差异不显著。在CSIS[3]、万广华[4]、章元等[5]等学者的研究,都有类似的研究结论。在对新疆的研究中,任婷[6]采用Shapley值法则来分析新疆三大产业贡献程度的路径依赖的问题,研究认为新疆第一产业的减贫效应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的减贫效应最小。黄国勇[7]在研究新疆农业增长与农村减贫之间关系时,也有相似结论。基于对学者们研究成果的学习,笔者在不区分新疆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来源前提下,选取人口素质、交通设施、劳动力素质、对外贸易、政府财政支出、城镇化等变量,构建研究新疆农村经济增长与农村贫困发生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2 模型构建及变量选择

2.1 模型设置

根据文献,笔者建立如下经济增长和贫困发生的基本模型:

(1)

其中,Pit表示第i个样本县在t年份中的贫困发生率,而表示第i个样本县在t年份中的经济增长率,具体用样本县的人均GDP增长率表示,αi表示没有观察到与特定样本有关的因素,εit表示各估计误差,β系数表示经济发展对农村贫困率影响的参数估计系数。

为了估计农村经济增长产业构成变化对贫困率的影响,把农村经济增长分解成不同产业构成的增长,即:

(2)

式(2)中,P、S、T表示第一、二、三大产业结构。从对贫困发生产生不同的作用,Ravallion和Datt(1996)研究表明在特定的时期和区域内,产业结构对贫困影响的大小还取决于产业间规模大小的相对衡量。根据Ravallion和Datt的研究方法引进产业规模大小的因素,把产业初期值引入到模型(2)中:

(3)

同时,令,这里K=P, S, T,那么式(3)就变成:

(4)

把上式(4)带入到式(1)中,建立产业结构变化时经济增长和贫困发生之间发生作用的模型:

(5)

对农村贫困发生起作用除了经济增长中产业结构变化内生变量外,笔者引进一系列外生控制变量X,最终建立如下模型:

(6)

2.2 数据来源及说明

笔者选择新疆17个边境重点贫困县市作为研究样本,数据来源新疆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以工代赈”横向课题2013年调研数据,主要研究新疆边境农村贫困县贫困的成因以及扶贫模式的创新,其余数据来自2007—2013年《新疆统计年鉴》《新疆调查年鉴》县市社会经济发展数据以及自治区政府扶贫办。使用扩展模型式(6)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选择固定效应等5种模型对新疆17个边境重点贫困县数据来进行参数估计。

2.3 变量选择

笔者选取的变量有人口素质变量(RKSZ),根据新疆农村的多民族聚居的现状分析,采取民族人口比重来衡量;交通设施变量(JTSS),根据样本县地理位置分析,用每平方公里的公路里程比重来衡量;劳动力素质变量(RLZB),依据新疆农村劳动力素质情况分析,采用参加技能培训劳动力占总人口比重变量更加能衡量劳动力素质的实际水平;对外贸易变量(DWMY),对外贸易对农村贫困的作用,综合考虑采用样本地区贸易总值与GDP的比值进行模型估计;政府财政支出变量(ZFZC),从新疆农村反贫困工作的经验分析,采用样本地区财政支出与当地GDP的比值,分析该变量对农村贫困减少的影响;城镇化变量(CZSP),从该变量以样本地区非农产业人口的比重,分析该变量对农村居民贫困减少的影响作用。

3 实证结果与分析

3.1 模型估计结果

模型一,是新疆农村贫困县贫困发生率与三大产业增长率之间联系和作用的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回归分析;模型二,是控制新疆农村贫困县自身发展特质变量的参数估计;模型三,是在模型二的基础上,控制对外贸易变量后,分析产业结构变化与自身特征、外部经济联系间作用对新疆农村贫困发生的影响;模型四,是控制外生变量财政支出比重,分析其对新疆农村贫困发生的影响;模型五,是控制城镇化水平变量,分析其对新疆农村贫困发生的影响。参数回归结果见表1。

3.2 结果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在模型一的回归结果中,第一、三产业增长对新疆农村贫困的减少有正向的显著影响,而第二产业的增长具有负向影响。在模型二中,考虑到农村和农民自身特质后,第二产业增长对新疆农村贫困的减少有负向显著影响,第一、三产业增长率以及人口素质、劳动力技能培训因素对农村贫困减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模型三中,考虑对外贸易因素后,从估计参数看,与模型二的结果相比变化不显著。在模型四中,考察政府财政支出变量后,政府财政支出比重对减少新疆农村贫困发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他结果与模型三相比变化不显著。在模型五中,农村城镇化变量对减少新疆农村贫困发生的作用影响显著。与模型四相比,第一产业增长率参数估计值下降,但对减少新疆农村贫困发生影响显著;第二产业增长变化率对农村的减贫效应不显著;第三产业增长率对农村贫困减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人口素质变量对农村贫困减少具有负向影响,人口素质变量在模型一中具有正向影响;劳动力技能的提高对农村贫困减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变量呈负向不显著影响,这可能是样本都是新疆边境贫困县市,农村基础设施薄弱造成。

4 结 论

从实证结果分析,第一产业增长率变化对减少新疆农村贫困发生的影响较为显著;第二产业增长率变化对减少新疆农村贫困发生的影响负向不显著,这一结论可能与样本区域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联系,工业发展对其他产业的渗透可能舒缓第二产业对减少新疆农村贫困发生的影响作用;第三产业增长率对减少新疆农村贫困发生的影响正向显著。

从社会、经济政策效应分析,农村自身特征因素中人口素质变化、劳动力生产技能的提高,对外贸易变量对减少新疆农村贫困发生的影响,从模型的参数估计上看,虽参数估计值逐渐增大,但整体表现出正向不显著;政府财政支出变量、城镇化变量在模型参数估计分析中,对减少新疆农村贫困发生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变量,在模型参数估计中呈负向较显著影响[8-13]。

参考文献:

[1] WCED(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Our Common Futur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

[2] 刘修岩,章元,贺小海.教育与消除农村贫困:基于上海市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7(10):61-68.

[3] CSIS. Specialization and produce diversit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2(82):392-398.

[4] 万广华,张茵.收入增长与不平等对我国贫困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6(6):112-123.

[5] 章元,许庆.农业增长对降低农村贫困真的更重要吗 ——对世界银行观点的反思[J].金融研究,2011(6):109-122.

[6] 任婷.经济发展视角下新疆农村贫困问题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09.

[7] 黄国勇,张敏.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贫困减少效应分析——以新疆为例[J].农业经济,2013(12):84-85.

[8] Jalan J,Ravallion M.Behavioral responses to risk in rural China [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1,66(5):23-49.

[9] 邢新宇,胡建,梁山,等. 环首都贫困县农产品品牌实施策略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4(5):112-115.

[10] 罗楚亮.农村贫困的动态变化[J].经济研究,2010(5):123-138.

[11] 雒佩丽. 河南省传统农区贫困问题调查与思考——以黄淮四市为例[J].河南农业科学,2010(6):143-145.

[12] 张辉,田建民,李长法,等. 河南省黄河滩区贫困问题成因与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10(2):110-112.

新疆农村贫困程度的测度 第4篇

关键词:贫困程度,Lorenz曲线,FGT贫困指数

引言

贫困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新疆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多语言共存的特殊地区, 包括有27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3个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问题俨然成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是推进跨越式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巨大障碍。因此, 解决新疆贫困问题, 直接关系到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目标的实现, 关系到富民固边战略的实施, 关系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通过对新疆农村贫困程度的测度, 探寻适合边疆地区农村贫困程度测度和分析的方法, 分析边疆地区农村真实的贫困程度, 为后续政策的提出奠定基础。

一、分析框架

(一) 贫困程度的测算指标——FGT贫困指数

FGT指标的公式为:

其中, x为人均收入水平, f (x) 为收入分布密度函数, z为贫困线, α为社会贫困厌恶指数。α分别取0, 1, 2, α的取值越大, 贫困指标对贫困人口不平等程度越敏感。

当α=0时, P0是贫困发生率, 它表明收入在某个贫困水平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用H表示。

当α=1时, P1是贫困距指数, 它通过每个贫困人口的纯收入与贫困线差距的总和与达到贫困线收入总和的比率计算获得, 用PG表示。贫困深度指数可以反映贫困线以下人口收入或消费的变化。

当α=2时, P2是平方贫困距指数, 用SPG表示。SPG与PG相比, 加权平均时赋予贫困人口更大的权数, 即越贫困则权数越重。

(二) 基本模型——Lorenz曲线

Lorenz曲线是最直观的表示收入差别的方法。它表示当收入水平由低到高排列时, 一定人口比例所对的收入比例。

其中, P为人口累积百分比, L为收入由低到高排列的累积人口百分比相对应的收入比例, π为待估计参数变量。

使用最广泛的Lorenz曲线估计方法为GQ模型和Beta模型, 分别为:

利用GQ模型计算FGT贫困指数的具体公式为:

其中表示累计收入比例, 表示累计人口比例, z为贫困线, u为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

利用Beta模型计算FGT贫困指数的具体公式为:

二、FGT指数、Lorenz曲线测算结果

(一) 数据选取

本文数据来源于《新疆统计年鉴》2000—2009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分组数据。数据是对新疆农户抽样调查得来的, 并按照农民收入情况划分为15个不同的收入分组, 每个分组包括该组农民的人均年纯收入和该组农民所占的人口比重两部分内容。贫困线标准采用国务院扶贫办每年公布的国家农村绝对贫困线标准。具体分组情况如表1所示。

数据来源:新疆统计年鉴

(二) 指标测算及数据拟合

测算的具体步骤如下:

1. 首先依据GQ模型和Beta模型对居民收入进行分组, 进而计算出收入由低到高排列后的人口累积百分比P以及相对应的收入比例L进行拟合;

2. 然后分别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估算出GQ模型和Beta模型中的参数a、b、c或θ、γ和δ, 确定各年的Lorenz曲线方程的表达式;

3. 根据各年数据与洛伦兹曲线的拟合情况, 比较两种模型参数的t值和调整后的可决系数, 对模型适用性进行检验, 最终经检验确定更为精准的模型。

以下选取主要年份的拟合数据, 如表2所示。

根据拟合结果可知, 2000—2004年采用GQ模型拟合更加精确, 2005—2009年采用Bate模型更加精确。然后利用FGT贫困指数计算公式, 计算出这几年的新疆农村的H、PG、SPG, 具体数据如表3所示。

三、数据分析与结论

表4显示出, 从2000年以来, 新疆农村的贫困发生率 (H) 、贫困距指数 (PG) 、平方贫困指数 (SPG) 都呈现出下降趋势。其中, H的下降幅度最大, 从2000—2009年下降了9.53%, 表明收入水平低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数量大幅度下降;PG下降幅度仅次之, 从2000—2009年下降了2.04%, 表明贫困居民纯收入与贫困线之间的差距也有所减少;SPG也下降了1.14%, 说明贫困人口之间的收入差距状况也有所缓解。

但是从2004—2009年的数据显示, PG和SPG出现了上下波动的趋势, 该变动表明贫困人口及其收入同贫困线之间的差距处于不稳定状态。这表明, 新疆农村的贫困状况仍然不容乐观, 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厉声, 马大正, 秦其名, 等.新疆贫困状况及扶贫开发[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2010.

[2]章泽武.基于分组数据测度中国农村贫困和不平等[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7, (3) :113-115.

[3]李翠锦.新疆农村贫困的测度及其变动原因[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11) :84-86.

新疆贫困地区 第5篇

新疆中小学教师可全面参评“正高级”职称。记者今天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了解到,新疆根据各地教师总数及教育教学整体情况分配推荐名额,评审推荐向基层一线倾斜、向艰苦地区倾斜、向南疆四地州倾斜。

据了解,今年新疆评审推荐名额总数384个,其中,南疆四地州186个、乌鲁木齐市31个,严格审核后,最终将评出73名“正高级”中小学教师。在中小学开评正高级教师职称,旨在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地位,鼓励和吸引更多优秀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据介绍,今后全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都有机会评上相当于“教授级”的正高级职称,并且可以打通中学和小学的职称体系,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较大幅度地调整中小学教师结构比例标准。

新疆地区汉语有效教学策略探析 第6篇

【关键词】少数民族 汉语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H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52-02

汉语教学在汉族学生学习区域并不是问题,但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区域就显得不是太顺利。职业学院大多是少数民族学生,其维吾尔语极为熟练,但对汉语的使用不甚理想,总体水平类似于边远地区的汉族学生学习英语的状态,基础普遍较差,加之语言环境、学习态度及学习习惯的欠缺,导致学生汉语水平差,给学院的汉语教学造成极大地困扰。笔者认为针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的基础与现状,在职业学院的汉语教学中必须从思想入手,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教法,提升学生的汉语水平,切实提升少数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汉语教学的有效性。

一、树立危机意识,端正学习态度

思想决定出路,态度决定一切。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命运。要让汉语底子薄的少数民族学生发自内心地认同汉语,对汉语学习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汉语基础知识、进行听力和口语等汉语活动,就必须我们汉语教师在教学中反复强调汉语的重要性,端正学生学习汉语的态度,树立他们对汉语学习的正确思想,从而确立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学习期满之后就要就业的职业学校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就业选择,更带领学生到社会上进行就业择业的“实战演习”,最终让学生发现一个“残酷”的现实,那就是就业中会“汉语”是最为基本的就业条件,不仅在新疆本地如此,到外地,特别是学生极其向往的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更是如此。就业必需的“汉语”要求与自己汉语水平较差的现实形成的明显反差,给学生一种强烈的就业危机意识,我借着学生的“危机”意识,因势利导,讲解汉语对就业择业的重要性,从而让这些汉语底子薄、不愿学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从进入学院的开始就重新认识汉语、认同汉语,端正起学习汉语的正确态度,在态度的引领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自己一生起重要作用的“汉语”,在思想的专注中提升汉语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课堂实效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职业院校汉语教学的主战场。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知识与技能主要是在汉语教学中课堂中学习并发展起来的,所以,汉语教师必须坚守课堂阵地,创新教学方法,以直观、情景、互动、评价等教学手段,有效激发学生的汉语兴趣,提升汉语课堂的教学实效。

1.让汉语教学在直观中增加趣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是决定职业院校汉语教学效率的关键。尽管汉语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汉语学习总体上是比较枯燥的,只有当院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学生对汉语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时,才会产生出强大的内驱力,激发学习汉语的主动性。

我们汉语教师要尽量在汉语教学中减少语言教学,多采用直观教学,让单纯的汉语通过直观的多媒体示或实物进行演示,汉语基础差的少数民族学生结合形象直观的实物或情景加深对汉语的识记,增强对汉语的理解,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比如在学习《北京申奥成功》的汉语教学中,我就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文字、图片、声音、动画集一体的独特优势,给学生展现出全国申奥成功后激动欢悦的情景,给学生塑造出情感的直观感、立体感、形象感,加深学生对课文汉字的情感理解,更增强了学生用汉语表达情感的技能,一时间课堂在多媒体的渲染下激情万丈、豪情四射。

2.让汉语学习在情景中酝酿成长

什么样的情形学习英语最有效?英语老师的解答是“处在英语交流的环境中”,于是“全英语”课堂教学诞生了。同理,什么样的情形让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最有效?那就是我们要是要创造“全汉语”课堂教学,让学生每时每刻都处在汉语交流的环境中,让少数民族的学生身临其境,拟化为自己就是汉族学生,每时每刻都体会汉语意境,用汉语交流,汉语水平自然而然就能得以提升。

为了让学生有效提高汉语水平,我从学生一开学就尝试“全汉语”教学,从学生的点名到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从汉语基础知识的讲解传授到指导学生进行的汉语口语表达,都采用全汉语为载体进行教学,并没有开展汉藏双语对照教学,尽管学生一时难以接受,学习较为吃力,但学习效果却比以前的双语教学更为明显,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明显比同期上届学生要流畅,对汉语词汇的掌握与理解更为广泛与深刻,学生不仅收获了学习汉语成就的喜悦,也增强了学习汉语、走出去就业的信心。正如一次公开课后,观摩的老师说“全汉语的情景教学无疑是汉语教学的一把利器,应该全校推广,形成特色。”

3.让汉语表达在互动中欢悦流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说过:“课堂上,教师要封住自己的嘴,让自己少说一点,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学生要真正理解汉语词汇的含义,弄清根据情景适用丰富的汉语词汇,表达中肯的情感,单靠教师的讲解远远不够,必须让学生用汉语进行口语表达、交流、解决问题,才能让学生对汉语词汇有切身的体会与理解,在加深对汉语词汇、句子的理解上科学运用,进行有效的汉语口语表达,从而提升汉语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汉语水平。

全汉语的汉语教学课堂仅仅靠教师的汉语讲解,并不能增强学生对汉语的体会,只有让学生时时刻刻用汉语交流才是最佳的全汉语学习。我在汉语教学的课堂中引进了先进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尽可能地把学习汉语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对新学的汉语词汇等知识进行自学、合作、探究,让学生用汉语在课堂上把自己的理解勇敢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充分利用汉语进行互动交流,构建出“以学生为中心、以互动为桥梁”的汉语教学模式,学生在小组内、在全班用汉语进行词语造句、归纳段意、朗诵文章、总述思想、辨析感情,逐渐把汉语打造成学生除母语——维吾尔语之外的第二语言,学生一年下来,已完全能独自看懂与专业有关的书籍,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4.让汉语技能在评价中竞争提升

积极的课堂评价对学生具有点拨导向、解惑释疑、激励表扬等功能,能有效激励学生学习的信心与积极性。莎士比亚说过:“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职业院校的汉语教学中适时用激励评价辅助教学,就能激发起学生学习汉语的竞争心理和获得老师赞赏、认可的满足、成就心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汉语课堂的学习活力,提高汉语教学的有效性。

在汉语教学中,我根据MHK汉语水平测试标准在班级实行“班级对照评价、组级竞争评价、学生成绩评价”三位一体的多层次评价机制,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汉语的荣辱感和集体责任感,成功地激发出学生学习汉语的竞争心理,调动起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主动性,让汉语教学的课堂充满汉语气息,让班级的汉语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总之,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不能固守常规,要开拓思维,积极创新,要内外相容,刚柔并济,多管齐下,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教师也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汉语水平,报自己打造成优秀的双语教师,才能在汉语教学中游刃有余,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语言冲突,有效提高汉语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买买提吐尔逊·阿布都拉. 新疆少数民族高中双语班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民族教育研究,2011,03:112-115.

[2]万世丰.新疆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改革实践[J].语言与翻译,2007,01

新疆地区新农村建筑建设 第7篇

1 新疆新农村住宅建筑特点

1) 选定多层次、多元化的住宅标准。由于农村住户所从事的产业有所不同, 家庭经济条件也不同, 因此,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要求, 应选定多层次、多元化的住宅标准;2) 突破传统。为了提高居民的居住质量, 应提倡以楼房为主, 生活空间与从业空间相分离, 并选择较好的新型住宅结构;3) 注重住宅内部环境。日照、通风、卫生等基本要求必须给予满足;4) 特色建筑。根据当地地区和民族的地方特色建造房屋, 在确保新农村住宅与传统住宅的不同的基础上, 也要体现地方特色, 保留相同部分。

2 新疆新农村住宅建筑相关技术

2.1 地基施工

地基施工在住宅建筑中十分重要, 其直接主宰着上层建筑的牢固性。地基施工技术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特性:剪切特性、压缩特性、透水特性、动力特性以及特殊土不良地基的特性。有这些特性也可以看出, 地基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在具体施工过程中, 首先检查护壁是否漏水, 检查无误后, 将护壁混凝土强度等级设置成与桩基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通过人工挖孔桩或者钻孔桩来设计地基施工时混凝土的配合比, 一般而言, 从水下混凝土的坍落度来讲, 钻孔桩要大些。而混凝土的坍落度是必须满足的。仔细检查孔底, 确保无积水和沉渣时才能进行混凝土灌注。而在地基水下混凝土灌注时要精密计算每盘混凝土下料量和导管拔管高度, 如果没有计算准确, 很容易产生断基现象。

2.2 墙体砌筑施工

墙体砌筑直接关系着整个建筑整体质量。新农村住宅墙体砌筑施工重点:1) 首层墙体砌筑前的抄平。在基层表面每十米以及外墙四角抹灰饼, 并确保灰饼标高与设计标高一样。然后用防水砂浆将这些标高找平;2) 放线。在楼层放线时, 确保各楼层墙身轴线在同一铅垂面内, 并测量其间距, 核对正确后, 将轴线与墙边线显示出来;3) 摆样砖。一般而言, 顺砖摆放在房屋外纵墙方向, 而丁砖摆放在山墙方向;4) 立皮数杆。皮数杆长度要比一个楼层的高度大些, 其一般被立于房屋四角、楼梯间以及内外墙交接处, 能够有效控制砌体竖向尺寸和垂直度。在墙体砌筑施工时, 为了避免出现砖砌体组砌混乱, 墙体组砌形式主要依据受力性能和砖的尺寸误差来进行, 而且转柱的组砌方法主要依据砖柱断面尺寸来确定;为了避免砖缝砂浆填筑不饱满等现象出现, 应首先提高砂浆和易性, 严格控制铺浆长度, 杜绝干砖砌墙的使用。

2.3 混凝土浇筑

严格按照施工步骤进行混凝土浇筑, 对于不合格的混凝土, 要立即回搅。为了避免混凝土因接触空气而产生裂缝, 在浇筑新一层的混凝土时要完全覆盖上层混凝土。在混凝土的坡角、坡中间、坡顶都要进行振捣, 且振捣要将整个坡面都覆盖上。对于较为干硬的混凝土, 其可用于控制黄土的温度。控制好混凝土的温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将混合料加入到混凝土中, 一边搅拌一边加水, 通过散热的方式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另外, 在建筑时可能会由于某些因素导致不能连续施工, 并且停止时间要比混凝土初凝时间长, 此时需要留置施工缝。而且在施工缝上浇筑混凝土, 需要浇水冲洗混凝土表面的赃物。

2.4 防震建设

在进行房屋防震建设时, 将构造柱设置在房屋的外墙四角、大房间内外墙交界处、外纵墙交接处等位置;而圈梁则设置在楼盖和屋盖位置, 构造柱和圈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抗震性能, 因此, 必须注重二者的设置, 并且必须确保二者贯通。新疆地区农民生活水平并不是很高, 农民的经济能力有限, 因此, 在房屋建设时在确保性能的前提下选择成本较低的材料, 采取适合当地农民的建造工艺。新疆地区新农村建设为了满足标准抗震性能, 选择使用成本较低的石膏土坯结合材料。实践证明, 石膏土坯建造房屋是不仅符合新疆地域特色, 而且也满足其经济实用性。新型现浇石膏土坯墙房屋结构在满足抗震性能的基础上, 使房屋寿命提高到50年, 其不仅采用本土生态材料, 而且也符合国家节能减排要求。总而言之, 新型现浇石膏土坯墙房屋结构施工简便, 成本低, 而且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为新疆地区新农村房屋建设作出巨大贡献。

2.5 建筑节能

在新农村住宅建设时, 节能是一项基本要求。而其实现节能的手段主要包括减小建筑体型系统和减少外围护结构面积。因此, 采用联排式是新农村住宅建设的一个普遍方法, 将东西墙变成内墙, 同时尽量避免出现凹凸不平, 从而实现外墙面积得以减少的目的。实验证明, 正方体消耗体能相对较小。因此, 在单体建筑施工时, 应使建筑进深尽可能加大, 并要确保满足采光要求 (采光主要依靠自然采光) 。居民房屋空间布局尽量紧凑, 在南侧布置那些对舒适度要求高的空间, 而在北侧主要布置卫生间、厨房等。

3 结论

随着新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党中央的大力支持, 新农村建设不断扩大, 房屋建设工程越来越多, 为此, 在新疆地区房屋建设过程中, 一定要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施工, 确保施工技术的规范性, 从而确保房屋质量, 为居民提供安全住房, 进而推动新疆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摘要:农民住宅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子模块, 与农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 在施工过程中, 一定要把握好施工技术, 确保住宅的质量, 给农民构建一个安全和谐的家园。本文以新疆新农村住宅建设特点为依托, 谈新农村住宅建设的相关技术。

关键词:新疆,新农村,住宅

参考文献

[1]林旭.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研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13 (10) .

[2]江开洪.民用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探讨[J].河南科技, 2013 (2) .

[3]张广振, 李云钦.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 2011 (17) .

新疆贫困地区 第8篇

关键词:新疆南部,农用机井修复,机井流量

新疆南部多为山前冲积平原绿洲农业区, 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 四季分明, 光热丰富, 降水稀少, 多年平均气温为12.2℃, 全年日照时数为4 400 h, 日照率60%, 无霜期200 d以上, 多数居住区和农业区地处昆仑山北的扇骨冲积带, 地下水资源丰富, 机井在农业灌溉及居民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

自2008年开始, 南疆在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 利用地下水开发机电井建设补助资金7.53亿元, 完成新建机电井4 464眼、新建监测井273眼的建设任务。项目建设改善了南疆地区农牧业生产薄弱的基础设施, 促进了经济发展, 提高了农牧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对加强边疆地区的政治稳定、安定团结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 近几年通过对南疆五地州的调查, 机井在使用一定时期后, 出水量小、效益差、灌溉成本大、报废率高等成为制约农业灌溉用水的重要因素之一, 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及时灌溉和城乡人畜饮水需要[2]。

1 报废机井形成原因

南疆地下水多属盐碱水, 并且机井为季节性间歇使用。这就造成长期运行之后, 由于结水锈垢、生物垢以及泥沙堆积, 使过滤筛管堵塞, 逐渐丧失其原有的导水率, 降低其水位或出水量。通过对南疆报废机井的调查分析发现, 造成机井报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井管腐蚀破坏。机井季节性使用, 使井水滞留腐臭, 造成对井体的腐蚀, 破坏滤筛管的正常结构, 使滤水孔产生扭曲、变形、变薄, 造成水路通道容易被较大的颗粒阻塞。 (2) 井体淤塞破坏。水质的淤积使碳酸钙、氧化铁、锰与颗粒沉淀阻塞砾石圈与含水层, 造成原地下水流需要耗费更多的能量进入井体, 有效通水孔径减少, 水位回升变缓[3]。 (3) 水井涌砂破坏。机井涌砂不仅会造成井体和水泵等设备的磨损和破坏, 而且长期涌砂会使沉淀井段过早沉满, 堵塞筛管, 加速磨损腐蚀, 使通水断面积减少, 此破坏最为严重。

上述原因造成机井破坏比例达80%以上。因此, 洗井要想达到理想效果, 必须要注意3点:一是清除井体内现存具有腐蚀或淤塞的滞流水;二是清洗井壁、砾石圈与含水层的阻塞物, 以维持原先井体导水系数或井出水效率;三是移除长期沉积在沉积管的淤积物, 以防滤水层被淤积阻塞。

2 洗井方法及洗井效果分析

2.1 洗井方法

目前, 洗井方法主要有: (1) 用原钻井泵泵入清水, 也就是清水换浆后, 再继续循环洗井, 称清水洗井; (2) 停止清水循环, 用活塞在井管内连续上下提动, 造成压力激动, 破坏井壁泥皮, 同时疏通含水层孔隙, 称活塞洗井; (3) 使用离心泵或压缩空气机抽取地下水, 达到水清并稳定出水, 称为泵吸洗井和压缩空气洗井; (4) 此外, 还有用二氧化碳洗井、酸洗井、专业洗井设备洗井等[4,5]。

由于井体在地下, 又受管径小的影响, 洗井使用的设备及工艺变的相当复杂, 通常情况下对报废机井清洗采用上述方法交叉进行, 例如, 针对井管腐蚀破坏, 采用清水洗井和酸洗井;针对井体淤塞破坏, 采用清水洗井和泵吸洗井;针对水井涌砂破坏, 采用清水洗井和活塞洗井。

2.2 洗井效果

判断洗井效果是否理想, 最主要的依据是其洗井后增水率的变化。一般来说, 增水率接近或达到60%, 则说明洗井成功或者洗井效果良好;若增水率达到80%以上, 则表明该机井达到或恢复其初始状态。而流量恢复率是指洗井后机井流量与设计流量的比值, 它能更加直观地反映出洗井效果。选取喀什地区与和田地区的14眼报废机井进行分类, 统计了报废原因、洗井方法及洗井前后相关参数, 通过对比分析了解洗井效果, 洗井前后参数对比见表1。

可以看出:洗井成功率接近100%, 其中增水率在40%~60%之间的占43%;增水率在60%~80%的占36%;增水率>80%的占21%。增水率在60%以上的机井占到了调查总数的57%, 接近60%, 这说明洗井成功率较高, 已具备良好的修复能力。同时洗井后机井流量均恢复或超过设计流量。接近或达到设计流量 (90%~100%) 的占21%;超过设计流量 (≥100%) 的占79%, 其中洗井后流量为设计流量1.0~1.2倍的占58%, 1.2~1.5倍的占14%, 超过1.5倍的占7%。洗井后, 机井流量与设计流量相比, 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这说明机井增水效果显著。

2.3 运行1年后流量对比分析

机井正常运行1年后, 其流量值相比洗井初期存在一定的变化。通过对14眼机井回访调查发现, 运行1年后机井流量与洗井初期流量值相比变化不明显。由表1可以看出, 上述机井运行1年后的流量值与洗井后流量值相比变化率在10%左右 (新机电井流量变化率在10%以内) , 针对不同机井破坏成因, 采用不同方式交叉清洗, 流量稳定性均达到很好的效果。其中, 针对井管腐蚀破坏和井体淤塞破坏, 清洗后流量值最为稳定。

3 结论

通过对上述地区14眼报废机井进行洗井修复后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此次调查机电井, 洗井成功率接近100%, 增水率在60%以上的机井占到调查总数的57%, 已具备良好的修复能力;由于机井老化及报废成因不同, 采取针对性的洗井修复, 机井流量均恢复或超过设计流量, 机井增水效果显著[6];上述机井运行1年后的流量值与洗井后流量值相比变化不明显, 变化率在10%左右, 流量稳定性较高。

目前, 南疆地区报废可利用机电井数量较多, 若长期闲置将对南疆农业灌溉产生影响, 农用机电井修复方式多样, 市场涉及面广, 根据市场调查分析, 修复1眼机井过程为3~5 d, 投资仅为新建机电井的20%, 需5万元左右便可达到新井的使用效果。因此, 采用机井修复省时省工, 成本低廉, 且机井增水效果显著, 不仅可以节约国家投资, 减少耕地占用, 而且能够缓解南疆旱情, 增加农业灌溉用水, 对南疆地区的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席儒.新疆农用井群水源地的建设[J].灌溉排水, 1984, 3 (4) :18-21.

[2]刘俊龙.浅谈机井报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灌溉排水, 1990, 9 (2) :29-34.

[3]徐广伟.机井灌区老化问题的探讨[J].地下水, 1990, 12 (3) :157-161.

[4]张晓明, 崔立民.轮台县农用机井管理的探讨[J].新疆水利, 2004 (Z1) :62-64.

[5]魏瑞忠, 魏景春, 魏建华.博兴县井灌区机井修复增水综合技术应用分析[J].山东水利, 2006 (9) :42.

新疆农村贫困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第9篇

贫困问题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避免的社会经济现象。贫困是一种社会物质生活贫乏的现象, 是一种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综合现象, 其主要根源是物质生活条件缺乏与精神生活没有或缺乏出路。在农村, 由于人们的素质普遍比较低下, 贫困很容易引起事端, 产生不稳定因素, 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 所以, 中央和新疆自治区政府一直把缓解和消除贫困当成一项艰巨使命。当今, 在全世界整体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 全世界的贫困人口不但没有减少, 反而急剧增加, 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在新疆, 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 农村贫困问题是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也是关系到新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在扶贫工作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改革开放的初期, 约占中国人口80%以上的农村人口几乎都处于贫困的状态之中, 而且在这些农民中, 约有1/3左右的人口还处在贫困的极端状态。依据联合国统计数据显示, 中国农村人口的绝对贫困数已由1978年的2.5亿减少到2008年的1004万。自2001年颁布《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01-2010年) 》起, 十年以来, 我国扶贫开发的各项工作稳步地推动, 进展比较顺利。贫困人口数大幅度减少, 贫困发生率从10.2%降低到2.8%;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递增7.6%, 稍微高于全国农村的平均增长水平, 社会的基础设施事业全面进行, 县域经济发展较快。这些事实和数据, 都充分表明了中国在扶贫工作上取得的骄人的成绩, 中国贫困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 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农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升。我国现阶段的农村扶贫方式还是比较粗放型的, 贫困发生率的下降是我国政府付出了较大的经济代价所获得的, 如何使扶贫效果达到最优, 使用何种扶贫措施,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2 新疆农村的贫困现状

2.1 贫困的概念和贫困线

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的总称, 是由低收入造成的缺乏生活所需的基本物质和服务以及没有发展的机会和手段这样一种生活状况。根据贫困的程度, 可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绝对贫困是指基本生活都没有保证, 温饱得不到解决, 简单再生产不能再继续维持或很难维持。如果温饱能够基本解决, 简单再生产也能够得到维持, 但是低于社会大家都认为的基本生活水平, 缺乏扩大再生产的能力或能力很弱, 则属于相对贫困。绝对贫困可分为生存贫困和生活贫困两个方面, 生存贫困也就是特困, 是指最低生理需求都得不到满足、生存有困难, 它是生活中最低的一等。

贫困线, 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社会发展阶段下, 维持人们的最基本的生存所必需消费的物质和服务的最低费用, 贫困线即贫困标准。2000年之后, 中国的农村贫困的标准有两条, 一条是绝对贫困标准, 另一条是相对贫困标准。

绝对贫困标准制定于1986年, 是以每人每日2100大卡热量的最低营养需求为基准, 采用马丁法, 根据最低收入人群的消费结构来进行测定的。后来此标准随物价调整, 到2007年时为785元这一农村贫困标准, 为维持最低生存的“绝对贫困”标准。而绝对贫困线主要是依据农民人均纯收入来定制的。2008年, 我国政府根据十七大关于“逐步提高扶贫标准”的精神, 将绝对贫困标准和低收入标准合一, 统一使用低收入标准作为扶贫标准。以后随着消费价格指数等相关因素的变化, 2009年至2011年, 将贫困标准逐年上调至1196元、1274元、2300元。

2.2 新疆的贫困人口及状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 地处中国的西北边疆、亚洲和欧洲大陆的腹地, 整个自治区的面积约160多万平方千米, 占国土面积的1/6;与8个国家相接壤, 有长达约5700千米的边界线。由于新疆面积之广, 而人口分布不均, 导致农村贫困的现象十分严重, 尤其是少数民族聚集地, 贫困的现象尤为严重, 如下表1。

注:数据来源于《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

由以上的新疆贫困人口的趋势图可以看出从1999年到2004年新疆的贫困人口在逐年下降, 但是在2004年到2006年这两年的时间内贫困人口急剧上升, 从224万增加到311万, 增加了将近87万, 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咎其原因, 可能是2005年新疆发生了自然灾害。

3 新疆农村地区贫困原因的分析

3.1 新疆农村的自然环境条件恶劣, 自然灾害频繁

新疆处于我国的大西北, 是我国沙漠面积最大的省份, 约占新疆面积的1/4, 而戈壁滩的面积也占新疆总面积的1/4, 这使得新疆拥有1/2的面积不可以用于种植粮食作物, 同时, 也使新疆常年处于干旱缺水的状态。这不仅仅影响新疆农村农民的农业收入, 而且也影响到了新疆的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新疆的拥有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丰富的自然资源, 但是每次总是由于水的缺乏, 而无法将其开采利用。这些都使得新疆农村地区的农民长期处于贫困的状态。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繁, 棉花的虫害、冬天的暴雪常常影响到了农民的收入。

3.2 新疆的基础设施差,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

新疆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足是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新疆, 缺水现象十分严重, 这是制约新疆农村经济发展的很重要的因素。但是, 从总体上来看, 新疆的水资源并不缺乏, 主要是利用不合理, 浪费水和缺水的现象同时存在。最重要的原因是一些主要的河流长期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理, 在山区的水利枢纽设施还没有建设, 有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村骨干灌溉排水工程十分简陋, 由于新疆的气候十分的炎热, 使得地面水的蒸发量大, 水的利用率低下, 从而使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弱。由于缺水和水的不合理利用, 使新疆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很严重, 甚至危及到贫困地区人类地生存。

3.3 交通不畅、路线长、路况差、通讯设施落后

新疆幅员辽阔, 占全国总面积的1/6。新疆的农村分布不均, 交通设施和通讯设施十分的落后, 这是导致新疆农村贫困的又一个重要的原因, 新疆农村种植的水果十分甜美可口, 但是由于交通不便, 路线太长, 出现了有农产品运不出去的现象, 这导致农民自己种的蔬菜、水果的收入很少, 甚至没有。现在, 整个世界都处于网络的时代, 借助于网络来买卖东西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网络可以提供很多信息, 但是在贫困的农村有的地方甚至农民连手机都没有, 更不用说网络了, 这些通讯设施的差导致了农民即便是种植的收成很好, 也会由于找不到销售渠道而不能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

3.4 贫困地区的人口增长过快而且素质低, 严重影响农民收入的提高

新疆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 中央一直对少数民族采取优惠照顾的政策, 当然, 在计划生育方面也有这样特殊的政策,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 新疆农村才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 这比全国整整晚了十年。新疆的人口增长过快, 增长率过高, 但是这些增长主要是发生在了农村, 农村人口的增长往往要超出城市很多倍, 本来农村的收入水平增加就不高, 这远远超出了自然和农村经济的承受能力和负荷度。例如, 2003年, 全新疆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78%, 克孜勒苏州、喀什、和田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1.171%、0.936%和1.16%, 分别位于全新疆人口增长的第一、第七和第二位。在偏远贫困的农村的教育水平也很低, 以新疆的和田为例, 中小学的辍学率很高, 农村小学的入学率为98.7%, 而到了初中其入学率下降为64.7%, 这些地区由于比较偏远、教育设施落后、经济水平很低, 导致教师的严重缺乏, 这是教育水平的落后, 从而导致了贫困地区的人口的素质低下。落后的经济影响了教育的发展, 同时, 教育的匮乏也制约着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 贫困农民的收入。

3.5 新疆贫困地区科技水平不高, 干部的素质低下

在新疆的贫困地区的科技水平和落后, 种植农作物的水平十分有限, 好多农作物, 其实引进新的品种或是实施科学的种植, 常常会极大的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水平, 但是由于缺乏科技人员, 科技水平低下, 影响了农民农村收入。在全国, 都存在着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的现象, 许多中央领导给出的农村扶贫上的帮助, 但是真正的落实到了贫困的农民的手里会有多少呢?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尤其是在新疆, 国家每年对新疆的扶植力度很大, 政策上的帮助往往高于其他的省份, 但是那些资助的资金得到的效果却很少。官员干部素质的低下也是导致贫困地区收入水平低下的很重要的原因。

4 改善新疆农村贫困的政策建议

4.1 加强基础建设, 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基础建设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最直接, 最为有效的方法。由于新疆水资源分布不均匀, 必须大力建设大型的水库来调节水资源, 以保证农田在干旱的季节可以得到充分的灌溉。公路的基础建设必须加紧, 只有保持拥有畅通舒适的公路, 才能是农民自己和外界的中心城市相互交流, 相互贯通, 这样才可以保证农民的农产品运出去, 提高农民的收入, 使得农民摆脱贫困。

4.2 提高人口素质, 发展教育水平

人口素质水平极大地制约着贫困地区的经济的发展。只有拥有良好的素质才可以很好的与别人交流, 才容易接受更加新鲜的事物, 才能很容易并且愿意学习和掌握新的高科技。因此当前, 我们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学校的教育水平, 引进更好的教师, 来充实农村教育的不足。提高全民的文化水平素质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和更好地使农村快速城市化。

4.3 引进外资高科技企业, 提高当地官员的素质

招资引商是提高当地农民收入的另一个有效的方法。在比较贫困的地区, 人口的急剧膨胀, 导致剩余劳动力的出现, 就业压力相当大, 招商引资, 在当地引进企业可以提高当地的就业水平, 促进了当地的经济的发展, 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 使贫困的农民尽快的脱贫。此外, 当地官员干部的素质也是亟待提高, 好多干部官员贪污腐败现象十分严重, 很多时候, 把政府资助农民发展农业的钱卷入自己的口袋, 而只剩很少一部分做做样子工程, 这种现象十分可恶。因此, 加强干部的思想建设尤为重要, 同时也要加强农民的监督管理。

摘要:新疆农村的贫困一直是新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央及新疆自治区政府一直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新疆农村贫困的问题依然存在。首先对新疆农村贫困的现状做了简单的概述, 然后找出新疆农村贫困的原因并对其做出了分析, 在对新疆农村贫困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个人对贫困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贫困,贫困现状,新疆,贫困对策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农调队.2001—2004年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4.

[2]姜德华等.中国的贫困地区类型及开发[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89.

[3]朱智文, 雷兴长.西部开发中的“三农”问题研究[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3, (1) .

新疆沙漠地区道路施工实践方案研究 第10篇

对于新疆沙漠地区道路而言, 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其气候决定了其道路地貌多以风沙地貌为主, 局部地区有时为凭证的小丘陵地带。此外, 从新疆沙漠地区道路的总体来看, 其地势一般为由北向南倾斜, 但地形相差不是很大。若在新疆沙漠地区对道路进行施工, 施工路线可能会进过以下地貌。一是在道路施工过程中有可能会通过稀疏的沙丘地带, 虽然沙丘高度并不会很高, 但沙丘中常有粗壮的胡杨树根分布, 不利于道路施工的开展。此外, 在该路段内还容易遇到经过风蚀后残余的洼地, 容易造成不同形状沙丘的交替分布现象, 因过大起伏的地势而阻碍了地区道路的施工;三是在新疆沙漠地区道路施工过程中, 其道路质量均是以风积沙或是粉尘土质沙为主, 其厚度较厚, 又离河田较近, 造成了其地下水水位较高、埋藏较深的特点, 也为在新疆地区道路施工造成困难。

2 新疆沙漠地区道路施工实践方案研究

众所周知, 在对新疆沙漠地区道路施工过程中, 其施工对象多为风积沙路面。但由于风积沙并不像我们城市中的土质路面, 其土质更为松散并称颗粒状, 雨水不易凝固。因此, 若是在施工过程中未能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案, 则会严重影响其道路质量, 最终不利于新疆沙漠地区道路施工的进行。因此, 下文根据该特殊地质提出了相关的施工解决方案。

在对新疆风积沙地区路面施工过程中, 应注意一下几点:

1) 应准确对其进行施工测量。其方式应选用在较为平坦的地势进行桩基的交设以及水准点的增设。当然, 该测量区还应保证观测方便以及不易被风沙掩埋等。此外, 因为新疆沙漠地区风沙较大, 所以在对其道路施工过程中还应注意避免其标志不被风沙挂倒或是掩埋。接下来, 在实施样本路基测试时, 应注意记录沙石挖填高度并在样本周围标志。而在对于路堤样本测试时, 还应考虑路堤的加沉落度这一数值, 确保样本的可行性, 以保证道路施工的顺利进行。

2) 进行完道路施工测量一环节后则可着手对其基地的施工。但是, 首先要注意的是在施工道路基地的填筑前应先将其路基表面及周围的杂草、树根等垃圾进行清除并将路基填鸭平整。其次, 若是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复杂沙丘地貌时, 应着力于保护路基的强稳性。对此, 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采取分段保护措施来完成。当然, 若是在施工过程中除了遇到复杂沙丘地貌外, 还遇到高度较低的流动型沙丘地貌时, 则不宜采用复杂沙丘地貌的施工方式, 而是应采取先将流动型沙丘推平再根据相关环节施工的方式进行施工。

3) 在该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当遇到不同地貌的施工条件时, 不应在测量完后直接施工, 而是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试验。在试验路面根据测试结果进行施工, 再观察测试结果, 加以修正和完善, 最终运用于道路的整体施工中。

4) 在以上3个环节都顺利完成后则应进行道路的填筑施工环节。对于新疆沙漠地区的风积沙地质而言, 其特点是性质松散, 虽稳压性好但容易出现下限现象。因此, 在对该地质进行道路填筑的过程时, 应采用每层压实厚度均小于500mm的水平分层填筑压实法来进行施工。显而易见, 该施工方法即是根据风积沙横断面的水平层进行由低到高的分层填筑。当然, 在该施工过程中主要仍依靠推土机的完成, 其填筑厚度也是以试验阶段的休整数据为依据。此外在推土机进行天涯作业的同时, 仍不能忽略填筑层的平实、碾压范围的精准、压实次数的保证以及推土机轮迹宽度的标准等。力求实现在填筑施工过程中的无漏压、无死角的标准。

5) 新疆沙漠地区道路施工过程中在处理完道路填筑过程后, 还有一个不容忽略的过程就是对填挖结合部分的妥善处理。在对挖填部分处理过程中, 应注意挖填填料质量的相对提高, 并相应提到压实度, 同样采用从底层向上的逐层填筑方式。当然, 与填筑过程不同的是, 在进行填挖结合部处理过程时, 填挖范围应根据每层不同的填方量来确定, 并尽量采取通过移挖的方式来进行填取。

最后, 在以上施工工序均完成的基础上, 施工对还可根据新疆沙漠地区的特殊条件对施工道路进行检查、修缮等工作, 确保修筑的公路确实适应新疆沙漠地区的地理条件。

3 结论

众所周知, 新疆沙漠地区因为其特殊的气候及地理条件而造成了对其公路施工条件的困难, 同时也证实了多年来我国公路为修到新疆沙漠地区的原因。然而,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逐步加快, 以及我国各种生产技术条件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我国将道路修筑到新疆沙漠地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证。为此, 我国可根据新疆沙漠地区的特殊地理条件研制适合沙漠地区的道路修筑方法, 保证在因地制宜的地理环境中修筑高质量的沙漠地区的道路, 方便新疆地区与外界的沟通交流, 最终促进我国交通业乃至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摘要:对于在新疆沙漠地区的道路施工而言, 正是因为其地势、地貌、气候等一切特殊的地理条件, 决定了对其施工不能像在普通城市一般施工, 而是要根据其特殊的地理条件针对其特殊的地质条件制定特殊的施工方法, 以保证在充分利用当地地势地貌的基础上铸造高质量的沙漠地区道路。据此, 本文首先分析了新疆沙漠地区道路施工中的特殊方面, 并提出相关施工实践方案研究。

关键词:沙漠地区,道路施工,地质条件

参考文献

[1]孟庆营, 韩森, 华锋, 陈忠明, 王新明, 彭帝.风积砂路基回弹模量研究[D].天津市市政 (公路) 工程研究院院庆五十五周年论文选集 (1950~2005) 上册, 2005.

[2]李志农, 金昌宁.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路基路面结构及施工技术研究[D].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公路设计与施工卷, 2002.

新疆北疆地区梯形渠道防渗施工技术 第11篇

关键词:渠道;防渗;施工

中图分类号: TV54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4.040

北疆地区是指天山以北的区域,北疆四季分明,属于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对农业生产有着严重的制约。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更加显得珍贵,特别是近年来,节水节能型农业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合理调配水资源,北疆地区近年来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项目,防汛抗旱以保农业生产。不断扩大灌溉面积,采取一些有效的节水措施,比如梯型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滴灌自动化控制等,大大促进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了灌溉效益,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益的增加。

1混凝土梯形防渗渠道的优缺点分析

在农业灌溉的各个环节中,从水源到灌区之间水量输送过程中,水资源浪费是相对比较严重的,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及经济发展水平,可以采取渠道送水及管道输水等不同方式,在北疆地区采用较多的是混凝土梯形防渗渠道的方式,这种方式具有许多优点。一是防渗效果理想,能把渗漏降低到最小程度;二是使用寿命长,最长可以达到50年以上;三是渠道内面光滑,减少水的损失且能提供大的流速,在施工方面减少土方量,工程造价相对较低,而且施工上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有较广泛的适应性;四是强度较高,坚固耐用,有效防止各种外力破坏,便于养护管理。虽然梯型渠道有以上的优点,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变形能力差,如遇到地基塌陷时,混凝土浇筑板就会产生空鼓以至断裂现象导致漏水。再有一旦遇到破坏,返修成本较高,如果所在地区缺乏砂石等建材,则工程造价会偏高。另外如果水源夹杂泥沙时,会导致渠道内泥砂淤积,不便于清理。

2 梯形渠道防渗施工技术

2.1基础的处理

混凝土梯型渠道是在事先处理好的基础之上修建的,工程的稳定与否与质量有关,更主要的是与基础的稳固性有直接关系。所以在修筑前要先进行基础的处理。如果是在土渠基上进行浇筑,要先对渠基进行夯实,然后洒水浸润;如果是在岩石渠基上浇筑,要对岩石渠基事先进行凿毛、刷干净,然后在上面铺上厚为2厘米左右的砂浆;根据工程设计,有的还需要铺设防渗膜。

2.2立模

模板的支立是渠道浇筑的重要环节,根据不同的浇筑情况支模情况有所不同。浇底板时,对于单数块,则要求四面都要立侧板,且要用木桩固定好;对于双数块,则在纵向侧面立板,横向侧面要紧贴浇完的混凝土块,中间加立缝子板。渠坡在浇单数块时,按浇筑块的长度先立两边的侧挡,后立中部的压梁,下端均用脚蹬钩固定,中部及上部用固定钎固定;浇双数块时,先立两边的缝子板,后立中间的压梁。缝子板要先用水浸泡,这样在拆时方便,在混凝土接触的模板表面要进行涂油或贴上防粘膜,避免粘连现象。

2.3合理振捣

在浇筑环节,一定要注意进行合理的振捣,确保浆液与骨料分布均匀,一般装至一块仓板的2/3便可进行振捣,振捣不能过度也不能不足,振捣时要注意出浆情况,第一块出浆了,马上停止振捣,继续安设第二块仓板,使板缝严合,固定好后,再继续入仓振捣,以此类推,直至浇筑完成。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每块混凝土板的浇筑速度越快越好,否则,混凝土整平和收面工作不易保证质量。浇筑整块混凝土要一气呵成,不能中途无故停顿,如因某些原因不得不暂停浇筑时,其间歇时间一般在常温下不得超过90分钟,否则应按接缝处理。即将表面凿毛,用清水冲洗干净,并用胶水拌制、铺设砂浆后,再进行浇筑,以便结合牢固。

2.4收面

梯型渠道采用仓板浇筑完后,就可以把压梁和仓板拆去,进行收面工作,如果不用仓板浇筑,振捣完即可收面。先用长木抹粗抹,平整表面,再用小铁抹进行细抹,然后待水分蒸发后进行压抹,使渠道表面光滑、平整、密实。基本要求是达到表面平整光滑、无石子外露、无蜂窝麻面,要用原浆收面。

2.5拆模和养护

梯型渠道浇完后即可以拆去压梁和仓板,但不要急于拆掉侧挡,要待混凝土初凝后再拆,而缝子板需要过2~3天后再撤去。在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应小心拆卸,这样能尽可能保护混凝土结构不被扰动,特别是缝子板,一定要使其一头先松动然后稍稍撬起,再用木榔头沿板背轻轻敲打,待全部松动,再撬起另一头,然后取出,这样利于板子和缝壁完整。拆模后要对模板进行清理,去掉附着物,整齐摆放保管,留作备用。正常温度下,浇筑完后12小时,就要进行保养,保养的主要工作是保温保水,使混凝土表面处于润湿状态,避免干缩裂缝的产生。不同的水泥品种及气候条件决定了养护周期的不同,普通硅酸盐水泥一般要养护两周左右,而矿渣水泥或有掺合料的水泥则要适当延长养护周期,应在三周左右。

3结语

近年来,新疆北疆地区的梯型渠道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节水调水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梯型渠道的建设,虽然一次性投入的成本较高,但在防渗效果方面是比较突出的,水的流速快、利用率高,而且容易施工,寿命长,经济效益十分突出,是一项节水利农的惠民工程。

参考文献

[1]吕侠勇.梯形渠道防渗施工分析探讨[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7,(08):20.

[2]王立新.混凝土梯形渠道防渗措施分析[J].今日科苑,2008,(03):23.

新疆地区哮喘患病影响因素分析 第1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一2014年10月新疆地区收治的哮喘病人1000例,均排除患有重症心脑血管疾病、重症肝肾功能障碍和严重精神系统疾病。

1.2 方法

1.2.1 患者资料调查方法

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结果均符合哮喘的诊断标准,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诊断标准(2003年)[2]。对患者的资料进行自制的问卷调查统计。其中,将年龄分为<12岁、≥12岁、<60岁、≥60岁四个组别,将文化水平分为初中及初中以下、高中及大专、本科以上三个组别,将地域分为常年风沙地区、季节风沙地区、无风沙地区三个组别,将遗传因素分为存在直系亲属哮喘史、无直系亲属哮喘病史两个组别,将过敏因素分为存在过敏史、无过敏史两个组别。

1.2.2 统计方法

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11.0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病因素

1000例患者,在年龄因素、文化知识水平、地域因素、遗传因素、过敏因素五方面,每方面的各组别进行比较后结果均有差异,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本文中对新疆地区收治的1000例哮喘患者,进行患病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因素、文化知识水平、地域因素、遗传因素、过敏因素都是患病影响因素,因为每一种因素的各个组别进行组间比较后,均有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发病比例最高的为过敏、遗传因素。本研究中存在过敏史患者的发病比例(80.10%)显著高于无过敏史患者(19.90%)。相关文献和实践显示,过敏是哮喘发病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3]。在新疆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影响,大风和沙尘天气较为普遍,同时由于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等,对患者的呼吸系统均存在一定的刺激和损伤,尤其大风和扬尘天气给人们的呼吸道造成严重损伤,导致哮喘发生,尤其是年龄较小,呼吸系统抵御能力较差的幼儿患者和高龄老年患者,哮喘的发病比例更高[4]。遗传病史和文化水平也影响到哮喘的发病情况,主要是患者存在哮喘遗传病史,导致患者呼吸系统存在高敏感性。并且文化水平较低患者对于哮喘疾病知识的预防和治疗意识薄弱,导致患者不能够对哮喘疾病重视,因此对于哮喘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不够系统化。导致哮喘发病和发病次数的显著增加[5]。

综上所述,在新疆地区,年龄因素、文化知识水平、地域因素、遗传因素、过敏因素、均为影响哮喘患病、发病的主要因素,采用综合性治疗能够获得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对哮喘患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对新疆地区哮喘患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4年10月新疆地区收治的哮喘病人1000例,对患者资料使用自制的问卷调查,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年龄因素、文化知识水平、地域因素、遗传因素、过敏因素五方面,每方面的各组进行比较后结果均有差异,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疆地区年龄因素、文化知识水平、地域因素、遗传因素、过敏因素、治疗依从性均为影响哮喘患病、发病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新疆地区,哮喘,发病,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于碧磬,朱佳,王勇,等.新疆地区150例不明原因咳嗽临床病因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10,08(27):539-541.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132-138.

[3]赵芝焕,郑荣,杨丽芬,等.云南省支气管哮喘流行病学调查[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8,29(3):66-70.

[4]柏娟,赵京,申昆玲,等.北京、重庆、广州三城市儿童哮喘患病情况调查[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0,4(4):280-285

上一篇:云端下一篇:生态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