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骨折治疗范文

2024-09-09

颌骨骨折治疗范文(精选9篇)

颌骨骨折治疗 第1篇

近些年来随着交通事故发生率的增高, 颌骨骨折的患者也随之增多, 尤其是儿童颌面部外伤发生率更高, 且其颌骨骨折特点不同于成人,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 骨质柔而且富有弹性, 骨折后移位一般不是很大, 且多处于乳恒牙交替期, 乳牙牙冠短小, 恒牙未萌出或半萌出, 且乳牙根部部分吸收不牢固, 恒牙牙根未长成等因素, 很难做牙间或颌间结扎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又会遇到骨质薄, 且遍布未萌出的牙齿等因素, 鉴于上述种种原因, 儿童期颌骨骨折多采用保守治疗, 现将应用托槽做儿童颌骨骨折保守治疗的体会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使用材料

正畸用的方丝弓托槽、口腔粘接材料.钢丝、尖嘴钳、小橡皮圈、结扎丝等。

1.2 临床资料

近10年来共收治儿童下颌骨骨折病例30人, 其中男19例, 女11例, 骨折部位:多发骨折16例, 下颌前部8例, 颏孔区6例, 合并面部软组织损伤20例, 合并牙槽骨折及牙齿损伤10例。

1.3 方法

(1) X线或CT、彩超等辅助检查。排查颅脑内脏损伤情况。若有颅脑和脏器损伤应先行救治。 (2) 合并面部软组织损伤的给予清创缝合术。 (3) 局麻下或全麻下复位, 让患儿易于接受治疗。 (4) 清洁口腔使牙齿表面洁净。 (5) 安置开口器粘接托槽, 托槽粘到合适的牙齿及牙位上。 (6) 根据骨折情况选用不同直径的钢丝弯制成与牙弓一致的弓丝, 将其结扎固定在托槽的槽沟内, 根据骨折部位及错位程度选用橡皮圈置放在托槽的翼上, 进行不同方向的牵引, 使错位的骨折复位并固定。 (7) 定期拍X线片调整橡皮圈拉力, 使骨折达到最佳复位后给与固定。 (8) 简易头颌帽协助固定下颌部。

2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 12岁, 颏孔区斜向近中骨折, 伴下唇内侧挫裂伤, 其中右侧下第一磨牙对应部位为粉碎性骨折, 局麻下给予下唇内侧挫裂伤的清创缝合及骨折复位, 复位后拍X线片, 复位效果良好。咬关系正常, 给予托槽黏固其余的牙齿, 弯制合适的钢丝单颌结扎固定下颌部, 简易头托帽戴上协助固定下颌部, 在喝水和进流食时可把头托帽暂时取下, 其余时间在戴上, 于1周、2周及1个月后复诊检查拍X线, 检查对位情况及结扎情况等, 术后骨折愈合良好, 对位效果佳, 且位于骨折线上的牙齿未受到任何影响。面容也未受到任何影响。患者及其父母非常满意。

3 讨论

儿童颌骨骨折有其自身特点, 且处于生长发育期, 乳恒牙交替期, 美观要求高, 为了安全有效使骨折复位固定, 多样的保守治疗最为有效。能使其家长及本人对治疗方案易接受, 且好配合治疗, 对疗效满意。

3.1 此种保守治疗的优点

(1) 由于托槽比牙弓夹板小, 粘连的部位又远离牙龈缘不会造成牙周组织的损伤, 易于口腔清洁, 操作简单, 利于检查, 取下托槽更加方便。 (2) 该固定又属单颌固定, 给患儿带来很多方便。弹性头颌帽可起辅助固定作用, 进食时可摘下, 进食后再戴上。 (3) 采用保守治疗骨折线上的牙胚未受到任何影响, 最大限度的保护了牙胚。 (4) 用弓丝和结扎丝固定比传统的牙弓夹板对牙齿及牙周组织损伤小且易于操作。 (5) 颌面部不用做切开复位内固定, 减少面部瘢痕形成的概率, 美观性更高。 (6) 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可降低手术费用, 减轻患方的负担。

3.2 注意事项

(1) 儿童下颌骨骨折的急救及全身情况观察:颌面外伤常伴有较严重的全身其他部位的损伤, 在处理过程中应本着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进行。对于伴有颅脑及其他内脏损伤的患者及时会诊, 进行积极的救治, 待生命体征稳定后, 再进行颌骨骨折的处理, 若患者多为开放性骨折, 故均应给以破伤风抗毒素注射, 抗感染治疗一般持续7~10d或更长。 (2) 患儿处于乳恒牙交替期, 对托槽、弓丝、黏固位置及用力程度, 固定时间、复诊时间等均需注意, 且操作要轻柔到位, 托槽的角度要合适, 使牵引能达到效果。 (3) 鉴于儿童尚处于换牙期, 在恒牙萌出过程中还可自行重建咬关系, 对错位不明显者, 做单颌牙间结扎固定, 方便患儿进一定的食物, 有利于患儿对营养的吸收。更好的促进骨折的愈合及身体发育。 (4) 同时单颌结扎黏固后的情况预判更为重要, 复诊要求更高。要做详细的治疗方案来应对有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 (5) 儿童有好动的生理特点, 骨折固定后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 一般均需增加弹性头颌帽固定, 利用外力限制上下颌的活动, 以利于骨折的恢复。 (6) 辅助检查可选择多样来及时判断骨折复位的效果及愈合。如X线和CT的配合使用。 (7) 患儿较小需及时反复与其家属沟通取得配合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颌骨骨折治疗 第2篇

[关键词] 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钛板

[中图分类号] R782.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5-182-02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交通及意外事故逐年增多,加之上下颌骨解剖学位置突出,颌骨骨折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多[1]。手术治疗上颌骨骨折不同于其他部位骨折,由于颌骨体上存在一排弓形牙列,因此治疗上不能仅以将骨折部位固定作为治疗终点,而应以恢复上下牙齿的正常咬合关系和咀嚼功能作为判定颌骨骨折治疗的主要标准[2]。传统的颌骨骨折治疗多以切开复位辅以不锈钢丝结扎固定和颌间结扎固定,缺点在于较长时间限制了患者张口、进食等活动,易出现排异反应而导致结扎不牢靠,且不适用于损伤大、多发性和粉碎性骨折的治疗[3]。微型或小型钛板具有生物兼容性高、创伤小等特点,而坚固内固定技术可对骨断端进行解剖复位,并提供稳固的骨段间固定[4]。笔者所在医院2007~2010年对收治的颌骨骨折患者采取了微型和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7~2010年收治的颌骨骨折患者156例,其中男113例,女43例,年龄15~65岁,平均(34.4±7.8)岁,上颌骨骨折29例,颧骨上颌骨骨折36,下颌骨体部27例,下颌骨颏孔部骨折25例,下颌角部骨折30例,下颌骨升支骨折9例。骨折类型:粉碎性骨折118例,线性骨折38例。

1.2 材料

采用德国史赛克公司生产的微、小型钛板或者重建钛板,微型厚度为0.6 mm,钛钉直径1.5 mm;小型钛板厚度为1.0 mm,钛钉直径2 mm。

1.3 治疗方法

术前处理:患者手术治疗前对有出血、窒息、休克、颅脑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给予积极对症治疗,待症状缓解、生命体征平稳后,行术前X线片或CT三维重建以确定骨折部位和情况,开放性骨折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

手术切口选择:根据骨折的部位和性质选择适宜的切口,原则是首选内切口,患者为开放性骨折时可采用相应的口外切口。上颌骨骨折切口位置选择在上颌近前庭沟处,下颌骨体部、下颌角部骨折切口开于下颌近前庭沟处,切口需暴露充分,视野清楚。口外切口要求与皮纹一致,避免术后瘢痕过于明显影响美观。

手术方法: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切开骨折处皮肤或黏膜组织,分离各层至骨膜,充分暴露骨折断端,清除淤血和游离骨碎片、肉芽组织,复位骨折断端正常解剖学结构,选择适宜的钛板,从切口处置入微型或小型钛板,颌骨颏孔部骨折必要时选择重建钛板,其他部位放置1~2枚钛板。微调钛板形态,使其与骨面尽量贴合,并将钛板与骨折线保持垂直,以电钻钻孔,置入钛钉,拧紧固定。若术前诊断发现颌骨骨折存在明显移位,应先给予上、下颌夹板固定,手术时先恢复锁定咬合关系,术后咬合关系不理想者行颌间弹性牵引1~2周,术中、术后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

1.4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常规拍摄X线片或面部CT三维重建,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伤口愈合情况、颌面部外形恢复情况、咬合关系恢复情况、开口度和骨折愈合情况。伤口愈合标准[5]:Ⅰ期愈合:皮肤或黏膜切口无感染、裂开,正常愈合者;Ⅱ期愈合:皮肤或黏膜因感染、裂开或另手术导致延期愈合者。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156例患者术后伤口Ⅰ期愈合154例,Ⅰ期愈合率为98.7%,2例患者因术后部分钛钉暴露,伤口Ⅱ期愈合。X线结果显示骨折均愈合良好,骨折线消失平均时间为(6.3±0.6)周。

2.2 术后随访结果

156例患者共125例接受术后随访,随访率为80.1%,平均随访时间为(4.2±1.4)个月。122例患者面部恢复良好,咬合关系基本正常,张口度可达3.0~3.8 cm,3例患多发性骨折患者,有轻度咬合错乱,未见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所有钛板无移位或断裂,周围骨质无疏松、吸收现象。

3 讨论

颌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多为高能量暴力性损伤,由于其解剖学位置和结构与普通长骨不同,因此手术固定治疗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普通长骨多以固定恢复骨形态为原则,而颌骨骨折固定治疗上应以恢复上下牙齿的正常咬合关系、开口度和咀嚼功能作为判定颌骨骨折治疗的主要标准。

传统手术治疗多采用不锈钢丝固定,需穿过内外两侧骨板,具有损伤大,难度大,固定稳定性差,且易出现排异反应等缺点。且固定期间极大程度上限制了患者张口、发音、饮食和下颌骨活动,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此外,研究表明传统不锈钢丝固定技术固定效果较差,常因结扎不牢,而导致脱落,且不适用于损伤大、多发性和粉碎性骨折的治疗。微小型钛板具有轻、薄、生物相容性好、耐腐蚀性高、无毒、不致敏、可长期置于体内,无需取出等特点,临床证明具有较好的固定效果[6]。此外,颌骨坚固内固定技术可对复位后的骨断端提供稳固的骨段间固定,已逐渐成为口腔颌面部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7]。本组研究术后伤口Ⅰ期愈合154例,Ⅰ期愈合率为98.7%,效果显著,与国内其他研究结果相似。

微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手术复位前应常规行X线或CT三维重建检查,以明确骨折线位置,术中也应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选择手术入路;(2)术中应彻底清除骨折断端内的血凝块或肉芽组织,防止错颌的发生;(3)选择口内手术入路时切口应尽量开于黏膜转折处,据牙龈5 mm以上,防止缝合困难及拆线时伤口裂开;(4)口内切口引流较差,可在颏下或颌下隐蔽处行微型引流切口;(5)钻孔时需以冷水降温,同时固定电钻,防止其摆动导致钛钉固位不牢。

总之,微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颌骨骨折临床效果良好,固定可靠,可显著改善颌部畸形,恢复正常咬合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益,孙永刚.颌骨坚固内固定[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28-29.

[2] 秦春梅,高岭,郅克谦,等.口内入路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体部骨折[J].中国美容医学,2009,18(5):635-636.

[3] Cawood JI.Small plate osteosymthesis of mandibular fractures[J].Br J Oral Maxillofac Surg,1985,23:77-91.

[4] 杜忠洪.颌骨骨折手术中坚固内固定技术的应用[J].健康必读杂志,2011,(8):277.

[5] 张大贵,郑锡忠.微小型钛板治疗颌骨骨折76例[J].陕西医学杂志,2009,38(2):202-203.

[6] 欧帮宾.微型钛板在颌骨骨折中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药,2010,21(8):1389.

[7] 汤炜,田卫东.口腔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技术应用与发展[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0,3(4):196-199.

36例颌骨骨折治疗的临床分析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6例发生颌骨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上、下牙弓夹板固定联合颌间牵引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小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其中16例女性,20例男性,年龄在19~58岁,平均年龄 (34±6.75) 岁,骨折类型包括:14例患者为上颌骨折,9例患者为单侧上颌骨折,5例患者为双侧上颌骨折,8例为下颌骨多处骨折,患者受伤的原因包括;9例由于打架斗殴致伤,9例为重物意外砸伤,10例为摔伤,8例为意外交通事故造成的伤害.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咬合错乱,同时也出现了面部畸形。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疾病、病情、性别、年龄等,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手术材料有小型钛板(浙江宁波慈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金属结扎丝等。

1.2.1 对照组

治疗方法是采用上、下牙弓夹板固定联合颌间牵引术,采用局部麻醉,在上下牙上选择合适的牙弓夹板,用金属结扎丝固定,同时根据骨折移动和错位的方向,将上、下牙弓夹板用乳胶橡皮圈套住,大概要经历4~6周的颌间牵引[2]。

1.2.2 研究组

患者在鼻插管全麻醉状态下应用小型钛板内固定术,选择内切口,将骨折的两段端充分暴露,以达到一种正常的咬合复位,固定使用牙弓夹板[3]。同时在合适的骨面位置放置钛板进行坚强内固定。若发生多处骨折,先将下颌骨切开,使其能够正常咬合,在将复位切开,将上颌骨固定,对于患者发生多发性或粉碎性骨折,需进行辅助颌间固定。

1.3 疗效标准

在术后1、3、6月时间内,分别进行术后的复查工作,对面部恢复及软组织愈合情况进行评价,效评价标准为:优:骨折线愈合状况经X线片检查良好,咬合关系良好,面部达到左右对称,软组织伤口已经恢复良好,达到Ⅰ期愈合。良:骨折线愈合状况经X线片检查基本正常,咬合关系逐渐恢复,颜面左右基本对称,软组织大部分达到解剖复位,达到Ⅰ期愈合状态。差:骨折线愈合状况经X线片检查不良,咬合关系不正常,颜面不对称,骨折复位差。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分析和处理采用SAS8.2统计软件,用标准差 (χ—±s) 表示计量资料,以率表示计数资料,检验采用fisher,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P值<0.01

利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fisher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较,疗效要显著提高。

3 讨论

目前,在颌骨骨折的治疗上,采用小型及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技术,在国内外非常流行,能实现骨折的三维稳定和正确复位,并因此改变了骨折区的力学环境[4]。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微型钛板不仅成型性好,还具有较高的粘合度,并保留了一定的生理动度,能使被固定的颌骨稳定性强,对成骨细胞的生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5]。它的组成材料是纯钛,这种元素不会产生致敏性,对人体不会造成炎症和毒性,表面形成的惰性氧化膜,具有极好的耐磨性,具有和生物机体相容性的特征,能在人体内存留较长时间[6]。

通过上述临床分析可以看出,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技术不仅有效、科学,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适用性,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普及和应用[7]。

摘要:目的 对颌骨骨折治疗采用小型钛板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在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期间, 36例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颌骨骨折患者, 随机进行分配, 对照组18例患者采用下牙弓夹板固定联合颌间牵引术治疗, 研究组18例患者采用小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 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结束后, 评价两组治疗颌骨骨折的疗效, 治疗组优的患者为12例, 占66.7%, 良的患者为4例, 占22.2%, 差的患者为2例, 占11.1%;对照组优的患者为8例, 占44.4%, 良的患者为6例, 占22.2%, 差的患者为4例, 占11.1%,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较, 疗效要显著提高。结论 和金属丝骨间内固定及颌间牵引固定比较, 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技术具有优良、有效、安全和科学的特点,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颌骨骨折,疗效,比较

参考文献

[1]张善珏.坚固内固定与坚固内固定加颌间牵引治疗陈旧性下颌骨骨折的对比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 2008, 24 (1) :114-115.

[2]黄雄, 廖楚航, 梁高钰.颌间牵引金属丝骨间内固定与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对比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 7 (4) :13.

[3]李东, 魏萍, 谢贤毅.下颌骨骨折钛板内固定76例临床体会[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0, 20 (3) :195-196.

[4]卢利, 白晓峰.陈旧性下颌骨骨折的治疗[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0, 3 (4) :87-89.

[5]丁钰.170例外伤致多发性颌骨骨折诊治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 (9) :103-105.

[6]安义, 张怡, 张玉奎.颌骨骨折的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56例[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 8 (1) :57-60.

颌骨骨折治疗 第4篇

随着口腔材料学的发展, 使得颌骨骨折内固定的方法与材料日新月异。近年来, 坚固内固定术, 尤其是偏动力微型加压钛板及高分子生物降解材料板材的临床应用 (EDCP) [1], 更使颌骨骨折内固定术无论从疗程到疗效均有了质的飞跃。笔者参照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 结合自己十余年的临床实践工作, 使用不同方法及材料治疗颌骨骨折, 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临床资料:

自1992年10月-2002年4月间我院口腔科收治的48例各类颌骨骨折, 其中男45例, 女3例。年龄15~38岁, 上颌骨骨折7例, 下颌骨骨折41例;多发性骨折12例, 单纯性骨折36例;开放性骨折26例, 闭合性骨折22例 (因颧弓骨骨折患者均收入我院五官科, 故48例中无颧弓骨折) 。

1.1.2 材料:

48例患者分为A、B、C 3组, 所使用材料不同。A组:自制或成品钻制唇弓与橡皮圈、结扎丝、石膏帽等;B组:妇科“O”型节育环经淬火后编成麻花丝消毒液浸泡24h后, 高温、高压消毒后备用;C组:厦门产或美国产微型钛板与配套车针、骨皮质钉。

1.2 手术方法

患者入院后经X线检查确定诊断后, 单发线性骨折, 对位、对线较好, 关系紊乱不明显, 无复合开放性外伤者选用A组;多发性骨折, 对位、对线较差或复合开放性外伤者急诊行清创缝合术前行B、C 2种切开内固定。

1.3 疗效判断标准[2]

良好;术后2个月X线检查骨折对位、对线好, 骨折处见骨小梁类结构, 关系良好, 术后1年复查无明显骨折线, 功能运动良好。稍差:术后2个月X线检查对位、对线稍差, 术后1年查无明显骨折线, 关系未完全恢复正常, 功能运动尚可。失败:术后2个月X线检查对位、对线差, 1年后骨折处无骨小梁类结构形成, 关系差, 功能运动差。

2 结 果

48例患者治疗后随防1年结果见表1。

3 讨 论

经过对48例颌骨骨折的不同治疗方法分析获得如下体会: (1) 坚固内固定术尤其是偏动力微型加压钛板 (EDCP) 及高分子板材的临床应用使骨屏蔽作用降低生物相容性好, 甚至可以使骨折Ⅰ期愈合[3], 有较优良的临床实用效果, 但也有些缺点, 例如成本高, 有骨屏蔽作用, 有些需二次手术取出, 所以应从患者耐受程度、经济条件、临床适应证等多方面考虑, 严格掌握, 细致操作下采用颌间牵引固定及切开结扎丝内固定也能取得良好疗效。 (2) 综合来看:颌间结扎, 损伤小, 患者经济负担轻, 但颌间固定4周, 患者饮食亦受影响, 从营养多角度间接影响骨折愈合, 并且骨折断端不稳定, 易形成假关节, 愈合不良可能性较大。切开内固定术结扎丝固定法, 术中损坏较大, 操作较繁复, 但笔者选取节育环淬火后作结扎丝, 生物相容性好且术后不用取出, 价格低廉。微型钛板尤其是进口钛板价格昂贵, 如板材较宽, 可有骨屏蔽作用, 术中需用配套钛车针, 需用生理盐水冲洗以防摩擦机械产热超过50℃, 造成骨坏死, 从而影响骨折愈合。术后需取出固定钛板, 患者多惧怕二次手术, 笔者应用微型钛板8例手术中, 只有1例同意二次手术;其余6例虽可不取, 但冬天患者手术部位感觉不适。

虽然坚固内固定术 (微型钛板EDCP) 无论从临床到患者均有许多优点, 不失为骨折内固定的良好方法与材料, 但笔者认为, EDCP等仍不可取代其他2种方法。手法方法的选择除了结合临床外还需从患者经济条件、心理、生理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1]周树夏.手术学.全集.口腔颌面外科卷[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6.3.

[2]丁鸿才.口腔颌面损伤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8.12.

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 第5篇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下颌骨骨折病例中, 男性30例, 女性26例, 年龄25~57岁, 平均42岁, 其中21例伴有两部位下颌骨骨折。

1.2 骨折部位

下颌正中部位骨折15例, 颏孔区骨折11例, 下颌角骨折13例, 髁状突骨折6例, 下颌正中部位骨折合并其他部位骨折11例。

1.3 治疗方法

手术尽量使下颌骨解剖复位。取仰卧位, 术前洁牙, 骨折线上的牙尽量保留, 先行下单颌钢丝结扎, 骨折线两侧牙齿不要栓结。在骨折处黏膜皱襞移行处黏膜方向设计切口[1], 以保证切口两侧有足够的软组织, 这样有利于手术切口的缝合和愈合。翻瓣, 外露骨折线, 去除碎屑和肉芽组织, 正确复位。视情选2-4孔钛板一枚, 钛板比试后在骨折处一侧牙根尖方向钻孔, 自攻钛钉顺利旋入。同样方法另一侧固位。检查骨折对位情况, 如对位不好, 可增加自攻钉数量。彻底固位后骨折线两侧牙齿用0.25mm钢丝互相栓结, 这样固位更可靠, 检查咬合关系。手术后不能解剖复位者, 颌间牵引2~3d, 次日流食, 1周后软食。两处以上骨折加颅颌弹性牵引2周, 不影响进食, 但勿大开口。植入的微型钛板除特殊情况无需两次手术取出[2]。

髁状突骨折如错位明显, 于耳屏前切口, 外露骨折线, 复位后置小钛板一枚, 口外颅颌弹性牵引, 注意勿损伤面神经分支。

2 结果

本组56例患者中, 采用该手术方法后, 切口均在7d拆线, 愈合良好, 恢复正常咬合关系。术后1月复查骨折线愈合良好, 未发生排异现象。达到满意临床效果, 单颌结扎于1个月后去除。

3 讨论

3.1 术前通过X线全颌曲面断层及三维CT片, 正确判断骨折部位、类型, 按下颌骨解剖形态选好钛板大小, 制定手术方案。

术前单颌结扎已初步复位骨折处, 手术时置入钛板固定即形成两道横行固位力, 此时咬合关系均能回到正确位置。

3.2 手术采用口内切口, 单皮质固定, 操作安全简便, 能准确暴露

牙根方向及神经血管部位, 对牙齿和神经损伤小, 很少出现感觉异常。且口外处不留切口, 不影响美观。

3.3 应用该项技术, 可尽快恢复咀嚼功能, 早期锻炼开口度, 有利于口腔清洁及下颌关节功能的恢复。

口服即可补充充分营养, 骨愈合过程中体质量丧失少[3]。

3.4 微型钛板生物相容性好, 很少发生排斥反应, 笔者采用微型钛板材料, 均未发生排斥反应的病例, 避免了2次手术痛苦。

3.5 对伴有颅脑、肺损伤等影响呼吸的创伤中采用该方法较颌间结扎有利于口内排痰及呼吸。

参考文献

[1]林野.下颌骨骨折的小型钛板内固定技术[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0, 35:87.

[2]Arosenborg, K.W.Grate, H..ailer.shouling is complete[J].Int J.Orai Macillofac Surg, 1993, 22:185-188.

颌骨骨折治疗 第6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9例, 男15例, 女4例;年龄16~57岁;下颌骨骨折12例, 上颌骨骨折4例, 上下颌骨同时骨折3例。

1.2 材料

应用苏州双羊医疗器械公司设计制成的钛质小型接骨板与螺钉, 板厚为1mm, 板孔直径为2mm, 选择直形3~8孔钛板, 螺钉直径为2mm, 长度4~15mm, 分为单皮质钉和双皮质钉。

1.3 方法

1.3.1 急救处理:

全身状况差者, 应先抢救患者生命, 待生命征稳定后, 再对颌面部创伤进行治疗。对于颌面部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患者, 先行清创缝合术并抗炎对症治疗。

1.3.2 骨折处理:

术前根据临床检查结合X线平片或者三维重建CT明确诊断, 确定术式。开放性骨折利用原软组织创口或适当延长创口手术。闭合性骨折对于下颌骨正中和颏孔区骨折采用口内相应区域前庭沟切口;下颌角或下颌升支骨折常用颌下及颌后区切口;上颌骨骨折采用上颌前庭沟切口加头皮冠状切口, 同时治疗颧骨颧弓骨折, 暴露骨折部位后, 去除骨折断端间纤维组织, 用手法或借助器械将骨折断端按解剖标志复位, 咬合关系紊乱者, 对好咬合关系并行颌间结扎固定保持咬合关系, 根据颌骨骨折理想固定线标出固定位置, 选择小型接骨板, 塑型使之与复位后的骨面完全贴合, 用电钻配以适宜直径的钻头在骨断端钻孔, 钻孔时尽量垂直于骨面顺时针低速一次完成, 并注水冷却, 用钛板钛钉固定, 一般在骨折线两侧各固定1~3个螺钉。固定完成后检查咬合关系, 拆除颌间固定, 最后分层缝合伤口。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 部分患者进行颅颌弹性绷带颌外固定, 术后7d撤除缝线。

1.4 疗效评价标准

优:咬合关系恢复良好, 张口度正常≥35mm, 面部无畸形。良:咬合关系基本正常, 张口轻度受限, 面部轻微畸形。差:咬合关系错乱, 张口中度受限, 面部畸形明显。

2结果

患者均痊愈出院。大部分患者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线对位良好。治疗效果优16例, 良3例。

3讨论

颌骨骨折复位固定的标准是恢复咬合关系和面部形态[1]。钢丝结扎内固定术创伤大, 易损伤下齿槽神经, 稳定性差, 易出现软骨成骨现象;颌间固定虽然创伤小, 但限制颞下颌关节运动4~6周, 影响讲话及进食, 口腔卫生差, 营养不良致体质量下降, 降低机体抗病能力, 影响骨折愈合, 并可引起颞下颌关节粘连及关节病的发生[2]。

坚强内固定术是通过外科手术在直视下使骨折段解剖复位, 利用钛板良好的柔韧性及可塑性, 使之与复位的颌骨骨面紧密贴合, 拧紧螺钉后产生的骨间压力防止骨折段移动, 导致直接骨愈合, 术中不需要剥离舌侧黏膜瓣, 不损伤牙根及牙槽神经, 创伤小。准确的解剖复位避免了术后的颌间固定, 患者恢复口腔功能的时间可缩短, 合并的髁突损伤可及时恢复,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3]。坚强内固定完全符合骨折治疗的一般原则及治愈标准, 已成为治疗颌骨骨折的主流技术, 为骨折段和植骨块的固定提供了可靠保障[4]。

本资料中, 下颌骨正中、体部骨折采用口内前庭沟黏膜切口, 避免皮肤瘢痕, 利于美观, 对于开放性骨折, 手术入路尽量从原颜面部软组织创口或稍加延长。下颌骨其他部位骨折采用口外颌下切口, 优点是术野清晰, 容易复位固定。上颌骨骨折采用坚强内固定, 基本采用口内前庭沟切口加冠状切口, 可以将骨折断端良好复位, 使患者能早日进食, 有利于患者骨折的愈合及机体功能的恢复。无论是冠状切口、口内切口还是口外切口, 均以能充分暴露骨折区, 有利骨折准确复位和固定为前提。

对多处骨折、复杂骨折或上下颌骨联合骨折等患者, 出现咬合关系恢复不理想, 可通过术后颅颌弹性绷带颌外固定1周, 本组7例患者均达到了较好的咬合关系, 早期恢复口腔咀嚼功能和张口训练。

钛板体积小, 对人体无毒, 不致炎, 不致敏,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耐腐蚀性, 可长期存于体内。虽然钛板有较好生物相容性, 但本组术后出现排异反应3例, 术区红肿, 感染, 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后, 患者感染区愈合良好。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临床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118.

[2]张益, 孙勇刚.颌骨坚固内固定术[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3:166-167.

[3]何冬梅译, 张益校.下颌骨骨折的固定处理[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7, 42 (5) :257-260.

颌骨骨折治疗 第7篇

关键词:颌骨骨折,微型钛板,疗效分析

颌骨骨折包括上颌骨骨折和下颌骨骨折, 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35例颌骨骨折的临床资料, 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35例, 最小2岁, 最大14岁。骨折位于颏部16例, 体部13例, 下颌角4例, 2例左侧下颌角伴右侧体部骨折。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 颈部垫高, 根据X线片明确颌骨骨折的部位和类型, 确定手术方式。采用振兴齿科器材厂生产的钛板, 厚度为0B126mm (用于上颌骨) 和1B120mm (用于下颌骨) , 螺钉直径为2B120mm, 长度为3~7mm。选择合适的钛板, 并给予适当弯曲以与骨面贴合, 在生理盐水冷却下钻孔并旋紧螺钉固定骨折断端。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 对多发骨折及粉碎骨折, 术后需配合牙弓夹板结扎及颌间弹性牵引以恢复患者的咬合关系。

2 结果

35例中痊愈32例, 骨折愈合及咬合关系良好。术后6个月X线摄片复查, 均骨折愈合良好, 效果满意。

3 讨论

颌骨骨折的治疗原则是尽早复位和固定, 恢复正常咬合和面形的对称和匀称, 同时使用防止感染、镇痛、合理营养、增强全身抵抗力等方法, 为骨折的愈合创造良好条件。必须密切注意有无全身其他部位合并症的发生, 一定要在全身情况稳定后再进行局部处理[1]。

颌骨骨折后主要是复位与固定。颌骨骨折复位的重要标志是恢复上下颌牙齿的正常咬合关系, 即牙齿的广泛接触关系。否则将影响骨折愈合后咀嚼功能的恢复。颌骨骨折的正确复位是固定的前提。上颌骨血供丰富, 骨折愈合快, 骨折的复位固定应争取在2周内进行, 下颌骨应争取在3周内复位固定。否则易发生错位愈合, 影响疗效[2]。手术复位和内固定是在骨折线区切开组织、显露骨折断端, 然后复位并固定骨折的方法, 手术复位内固定由于快捷准确, 效果可靠, 是目前临床使用最广泛的技术[3]。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的坚强内固定技术, 主要目的是为解决伤员早期开口功能训练和克服颌间固定给伤员带来的诸多不便。由于采用金属接骨板和螺钉, 对骨折固定的更牢固、有效, 但亦对术中骨折复位的精确度要求更高, 否则容易发生术后干扰。为达此目的, 一般多在术前或术中施行颌间弹性牵引以确立最佳咬合关系, 术中作骨折的解剖复位固定, 术后数天内即可拆除颌间牵引装置, 避免了以往由于长期颌间结扎的弊病。

由于对颌骨骨折固定生物力学的深入研究, 器材设备的不断改进, 应用技术更为简化和方便, 目前绝大多数线形下颌骨骨折均可通过口内切口显露与固定, 对面中部的复杂骨折则可通过头皮冠状切口显露和直接复位固定, 同时不增加面部的瘢痕[4]。颌骨骨折复位后的固定是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单颌牙弓夹板固定法、颌间固定法、颌间结扎固定法、小钢板 (miniplate) 或微型钢板 (microplate) 固定法、颅颌固定法, 其他方法还有颌周固定法、加压钢板固定法等。在手法切开复位的基础上, 将适当长度和适合形态小钢板或微型钢板跨置于骨折两断端的骨面上, 用特制的螺钉穿骨皮质固定钢板, 达到固定骨折的目的。小钢板一般用于下颌骨, 微型钢板适用于上颌骨[5]。

微型钛板系纯钛制成, 纯钛对人体无毒, 不致炎, 不致敏, 其表面形成惰性的氧化膜, 有良好的耐腐蚀性, 且能与机体形成稳定的生物相溶关系, 使用纯钛夹板对颌骨骨折复位内固定后, 如无特殊情况, 无需再次手术取出, 可长期保留体内, 免了患者再次手术的痛苦, 减轻了患者的负担。本组B5例中痊愈32例, 骨折愈合及咬合关系良好。术后6个月X线摄片复查, 均骨折愈合良好, 效果满意。

综上所述, 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疗效可靠, 下颌功能恢复好,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郑麟蕃, 张振康.实用口腔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364~366.

[2]李文友, 宋丽芳, 刘志美, 等.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体会[J].实用医学杂志, 2005, 21 (14) :1509.

[3]林野.下颌骨骨折的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0, 35 (2) :85~87.

[4]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479.

[5]杨晨, 何黎升, 赵晋龙.下颌骨骨折1741例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 2006, 15 (3) :287~289.

颌骨骨折治疗 第8篇

关键词:上颌骨鼻前棘骨折;鉴定标准;分析

一、案例资料

张某,男,62岁,2015年2月14日被他人打伤,当天入院摄鼻部CT示右侧鼻骨线性骨折,为进一步明确骨折形态,建议被鉴定人行鼻部薄层CT扫描,2月16日、2月21日检查示右侧鼻骨线性骨折合并上颌骨鼻前棘骨折。

二、分析讨论

根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第5.2.4t条“颌骨骨折”能否评定为轻伤呢?首先,从解剖学角度来看,鼻腔下壁前2/3为上颌骨腭突,后1/3为腭骨水平部,其前方由上颌骨形成鼻前棘,较上颌骨额突,解剖结构更为微小,骨质菲薄,易骨折;其次,鼻骨与上颌骨额突、鼻前棘(或梨状孔侧缘周围区域)等在解剖上紧密毗邻,上述位置发生骨折的受伤机制、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预后和鼻骨骨折相同或相似,并常伴有鼻部软组织伤,通常这些骨折造成鼻背部塌陷畸形的发生率并不高,大多也无需复位等特殊处理,单纯填塞即可,故依据此条规定评定为轻伤不符合鉴定标准的原则。

其次,根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第5.2.4o条中“鼻骨骨折合并上颌骨额突骨折”的规定评定为轻伤二级,参考案例,被鉴定人张某上颌骨鼻前棘合并右侧鼻骨线性骨折,显然,不符合该条标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5.2.4t条“颌骨骨折”已明确指出牙槽突骨折及一侧上颌骨额突骨折除外,而上颌骨鼻前棘骨折无论是从解剖结构上,还是临床处理及预后上,对人体损伤的程度都无限接近此标准,最终,该案例未予评定轻伤。

三、笔者体会

颌骨骨折治疗 第9篇

下颌骨骨折以往多采用单颌结扎及颌间结扎固定, 切开不锈钢丝内固定等治疗方法, 均收到满意的效果, 但也存在着固定时间长, 进食受限, 口腔卫生差, 固定稳定性差, 需二次手术取出固定装置等缺点。我科近几年来收治的38例下颌骨骨折采用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2011年我科收治单纯下颌骨骨折患者38例, 男30例, 女8例, 平均年龄30岁。其中车祸致伤24例, 工伤10例, 其他意外创伤4例;单发性骨折28例, 多发性骨折10例。全部病例均于住院消肿后施行小型钛板骨折线坚强内固定术。

1.2 固定材料

采用创生医疗器械厂生产的小型钛板及单皮质固定螺钉, 钛板厚0.6 mm~1.0 mm, 螺钉5 mm~7 mm, 形状有3~6孔直形、L形、Y形, 还有配套钻头、紧固器、骨膜分离器等。

1.3 方法

术前行下颌骨正侧位片及下颌骨CT三维重建, 明确骨折线部位和性质, 在受伤早期行上下颌牙弓夹板固定。术中根据下颌骨骨折的不同部位选择不同手术进路, 下颌骨颏部、体部骨折可行口内切口, 下颌角部骨折多采用口外切口。下颌体部骨折选择局部麻醉后, 在下颌前庭沟黏膜处做切口, 向下剥离至下颌骨下缘, 暴露骨折断端, 清理碎骨片及血凝块后, 使用骨折复位钳使咬关系恢复并维持正常。选择合适的3~6孔的钛板塑形, 再用电钻钻孔配套螺钉旋入固定, 固定时应使接骨板与骨面贴附防止翘棱、下颌骨舌侧面出现间隙等, 以免固定后产生不良应力, 发生颌干扰。术中注意避开牙根及下颌管, 术后半流质饮食2周, 勤漱口, 保持口腔卫生干净。

2 结果

38例下颌骨骨折患者, 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 术后6个月X线片示骨折线对位良好, 骨生长良好, 张口度>3.5 cm, 咬关系正常, 钛板无松脱。

3 讨论

3.1 下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

近年来, 坚强内固定技术应用于颌骨骨折日趋成熟, 钛板型号和规格也越来越多。骨折部位不同, 选择的钛板及放置的位置也有差异;骨块附丽肌肉的强度不同, 用于抵抗和防止骨片或骨段移位的钛板也有区别。颏正中骨折一般选用直线型螺钉, 长5 mm, 位置在根尖能使骨结构足够坚固, 防止骨折片移动并直接作用于骨的固定形式称之为坚强内固定。这种固定都是通过外科手术暴露, 开放复位和安装固定装置实现的, 缩短了患者的手术时间、创伤小, 操作方便, 效果可靠。骨折断端暴露充分, 解剖复位正确, 固定后可行早期张口活动, 且钛板及螺钉的三维稳定性可使骨折端得以稳定固位, 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3.2 下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术的不足

小型钛板内固定系统, 其材料性能要求严格, 形状规格要求较高, 而且需要特殊的配套器械, 费用较高。另外, 儿童下颌骨骨折与成人差别很大, 不仅治疗标准有差异, 而且下颌骨处在发育之中存在损伤牙胚的危险, 故采用坚强内固定治疗儿童下颌骨骨折时应慎重。

3.3 手术进路的选择

口腔颌面部解剖结构复杂, 血管神经分布广泛, 同时美学要求高, 所以手术切口因需减少创伤, 避免损伤面神经和避免在面部形成瘢痕而选择隐蔽处[2]。笔者体会下颌骨正中体部及颏部骨折可行口内黏膜切口, 术中可同时观察咬关系, 但口内切口常因颏神经的阻挡而暴露较差, 此时可将颏神经游离约1 cm长, 必须保护其前面的神经分支, 以防永久性的下唇麻木, 对其向后走行的神经纤维即使损伤, 也因有颊神经支配, 而不致颊部麻木[3]。下颌角部骨折可视患者年龄选择口外切口, 降低手术难度。若有开放性伤口则可由伤口处进路即可, 以能充分暴露骨折区, 利于骨折复位和固定为宜。口内切口最好位于距附着龈5 mm以上的活动黏膜上, 以利于切口缝合及避免术后切口裂开。

3.4 操作技巧

(1) 下颌骨正中联合部骨折应放置2块接骨板, 间隔5 mm; (2) 接骨板塑形时不要在同一位置反复折弯, 以免造成接骨板疲劳, 术后发生折断[1]; (3) 螺钉的作用是提供把持力, 因此制备钉洞时应注意与骨面垂直, 以免术后螺钉松动而导致失败。

3.5 骨折线上牙齿的保留问题

目前, 学者对骨折线上牙齿的保留问题尚有争议, 我们认为应该尽量保留, 除非骨折线上的牙齿已松动、龋坏、折断或有炎症, 才给予拔除, 但下颌骨骨折时下颌第三磨牙一般都应拔除, 以防止骨折感染或并发骨髓炎。

参考文献

[1]邱蔚六, 张震康.口腔颌面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91-195.

[2]周树夏, 顾晓明.现代颌面创伤救治的基本原则[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1, 36 (2) :85-87.

上一篇:基坑井点降水施工论文下一篇:视频软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