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游社交礼仪》

2024-09-19

高职《旅游社交礼仪》(精选12篇)

高职《旅游社交礼仪》 第1篇

旅游管理专业是近几年新兴的一个热门专业,由于市场对人才的大量需求,使得有相当多的学生选择这一专业,但是多数高职院校很少设置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礼仪教学,而是随其他专业一起当成一门公共科目进行教学。对学生而言,要想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旅游人员,除了在仪容、风度上有要求之外,还需要旅游服务人员有出色的人品及高尚的道德情操等诸多素质。所以礼仪教学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应该占有较大的比重,仅仅依靠每周几节的公共课教学是很难在短短的学习期间达到旅游服务人员要求的,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强化的礼仪教学:

一、将仪容仪表礼仪的学习与日常生活表现统一起来

旅游服务人员大部分是从事旅游服务接待工作的工作者,都要与旅游者面对面接触,在旅游者心目中,旅游一线接待人员往往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形象的代表,因此,注重仪容仪表是旅游服务人员必须遵守的一项个人礼仪要求。在教学中,这部分教学内容看似简单,却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很大的原因就是高职院校的学生没有工作经历,对仪容仪表美的认知停留在追求时髦潮流上,这就导致学生在日常的仪容仪表装扮上有很多与日后工作的仪容仪表有诸多差距。比如,旅游管理专业中对酒店服务员的仪容仪表要求是画淡妆,不留披肩发,前发不护额以及着装要求清洁、挺括、美观等等,学生往往很难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女生画浓妆,男生留长发,衣服追求时尚,穿奇装异服现象比比皆是。这就要求礼仪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强调礼仪课堂中的学习与练习,还要规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及时纠正不符合服务要求的行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审美,养成根据场合进行仪容仪表装扮的习惯,按照礼仪规范去做,并注意细节,不要一味追求潮流。

二、将仪态举止礼仪的学习与日常礼节结合起来

旅游服务人员要求经常与游客打交道,从生理的角度看,较好的体形、强健的体格、端庄整洁的仪表和潇洒飘逸的风度,会对游客产生天然的吸引力和首因效应,为进一步发展交往、增进友谊、开展工作打下相应的基础。为此在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礼仪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形体的训练以及仪态举止的强化练习。相对于其它专业比如计算机、机电等专业的学生,在仪态举止方面的学习,要求应更严格。但是仅仅在坐、立、走、蹲或者手势等姿势上一味强调或者练习,无疑是枯燥乏味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而如果将这些符合礼仪要求的举止结合在日常礼节的运用中,效果将事半功倍。比如上课时的师生互相问候,学生可以采用前腹式站姿,打招呼时远距离招手致意等等,都要求将仪态举止与礼节相结合才能给人以彬彬有礼的感觉。尤其学生在到景区、酒店等实践单位实习时,将课堂上学习的各种礼节运用到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接待中的站立,导游中的手势,沟通时的微笑,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发挥与锻炼。学生学习礼仪的过程,本身是一个养成教育的过程,而良好的风度的展现,是一个人良好仪态举止在日常生活中展现,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行使礼节时运用好仪态举止,是礼仪教学中一个很好的办法。

三、将语言沟通礼仪的学习与旅游服务结合起来

旅游服务离不开语言,服务语言离不开礼貌。旅游服务接待的过程,是从问候客人开始,到告别客人结束。在工作中使用礼貌语言,讲究语言艺术非常重要。旅游服务人员需要讲好普通话,语言要准,语调要好,词汇要丰富,表达要准确。在整个礼仪学习过程中,语言沟通礼仪是相对其他礼仪要求较难的一部分。旅游服务人员不仅要掌握常用的日常礼貌用语,还要擅于运用旅游相关专业的一些知识来对客人讲解,对语言沟通能力有相当高的要求。相当一部分学生知识面窄,词汇不丰富,很多时候处于无话可讲的状态,更谈不上用礼貌语言,尤其在没有任何情景假设的情况下,很多学生找不到话题,也就无法进行语言礼仪的实践。仅仅让学生凭借着日常生活中的对话来理解掌握语言礼仪,很明显与旅游管理专业相去甚远。要改变这一状态,结合模拟导游等专业课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将学生设定为旅游服务人员的角色,创造一个接团带团的旅游情景,将导游迎送礼仪、与游客的沟通协调礼仪、导游讲解礼仪等知识点融入到接团、接站、入住、讲解、送别等环境中,给学生提供既定话题,在模拟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又纠正了很多不良的说话习惯,并且提示学生在沟通中运用“请,谢谢,对不起,您……”等礼貌语言,达到旅游服务人员的语言沟通要求。

四、将微笑服务礼仪的学习同礼仪道德修养结合起来

微笑是指一个人微微含笑时的表情,微笑服务是情感服务,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调节情绪,消除隔阂,促进双方沟通。作为旅游服务人员来讲,微笑服务既是应具备的服务技能,也是一个人职业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大多数礼仪教学对微笑服务礼仪的培训都是从表情规范上入手,比如对着镜子练习,用某些英文字母、普通话某个字的发音矫正口型,或者咬筷子,咬苹果等等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找到微笑的基本感觉,但是真正运用的时候,仅仅是一种技能的体现。旅游服务人员面对的是复杂的劳动对象,必须满足多样的服务要求,如果不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仅凭技能展示微笑服务是很难坚持下去的。旅游服务人员只有选择积极、乐观、豁达的心态,才能从容应对职业活动中的各种问题,化解各种矛盾,表现在言行上就是态度和蔼,语言文明,礼貌待客,服务周到,体现在职业形象上就是热情好客,微笑阳光。如果在微笑服务礼仪的教学中,结合礼仪道德和职业道德的修养,对学生尽可能的进行心态方面的疏导,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让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所学的旅游管理专业,将使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微笑服务的真谛,充分认识旅游服务人员与客人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在工作岗位上排除一切心理障碍和工作以外的事,全身心地进入角色,以真诚的微笑与友善出现在客人面前。

礼节礼貌既是个人修养和内心情感世界的外露,也是优质服务的重要内涵。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是旅游服务人员,相对于其它专业的学生,有很明显的特点。旅游服务人员要有良好的风度,注重仪容仪表、行为举止方面的细节,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在旅游接待中,要使用敬语,要提倡微笑服务,要懂得接待中介绍、问候、握手或其他礼节的顺序及有关知识,要懂得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在接待习俗上的差异,还要讲究与游客交谈的语言艺术及表情、体态筹。这就要求针对这些特点加大加重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礼仪方面的训练和指导,注重课程教学和应用实践的结合,寻求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能马上适应工作要求的合格的旅游服务从业人员。

旅游社交礼仪 第2篇

2、握手的禁忌:握手时不能有气无力,也不能太过火,用五指头握者对方的手掌轻轻的握一两下,不要握得次数太多、时间过长。握手时不要将左手插在裤袋里,不要边握手边拍人家肩头,不要在握手时眼看着别人或与其他人打招呼,更不能低头哈腰,无特殊原因不用左手握手。多人在一起时避免交叉握手。

3、与年长者或身份高者握手:一般不用双手去握手,但如果对方是首次结识的一位比较年长或身份高者,可以用双手握着对方的手以示尊敬,不过想对方微微鞠躬将更好。

4、5、与女士握手:女士先把手伸出来后,男士再伸手去握。名片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称呼:西汉-东汉-刺、六朝-名、唐朝-月勃、宋朝-门状、明朝-名帖、清-名刺、改用纸后-名纸、现在叫-名片。

6、7、递送名片礼节:双手递送名片,并配以口头介绍。接受名片礼节:恭恭敬敬双手棒接,名片一定要看一看,不要马上装进口袋,不要在名片上压其他东西。

8、吻手礼节:欧洲和拉丁美洲一些国家保持着吻手礼,即男士亲吻女士的手背或手指,是男士向女士致敬的一种极为优雅的方式。

9、在日本有人做过统计,一个普通职员一天中平均每11分钟鞠躬1次,如果是服务行业的职员,每天大约鞠躬2000次。

10、仪表:合身、合时(符合时代、符合时令、符合时间)、合规。

11、旅游从业人员注重仪容仪表的意义:a、仪容仪表是树立良好公众形象的基础和前提。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众人的关注之下,一句话、一个手势或一次不规范的着装,都将直接影响其公众形象,进而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形象。公众可以从仪容仪表来评价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审美情趣和文明程度,同时一个员工的仪容仪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他所在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仪容仪表可以先声夺人,对个人、对企业起到积极的宣传作用,给合作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b、注重仪容仪表是旅游从业人员尊重宾客的需要。礼貌服务是尊重客人的合理需求,仪容仪表本身就是一种礼节形式,可以使宾客求尊敬、求重视的心理得到满足。c、良好的仪容仪表可尽快缩短旅游接待服务人员与客人之间的心理距离。“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良好的仪容仪表,会令宾客赏心悦目,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d、良好的仪容仪表是增强自信心的有效手段。优雅、得体的仪容仪表,不仅会使宾客赏心悦目,而且会令自己神采飞扬,心理滋生出一种自豪感与满足感。人的自信心一方面来自于外界的肯定、赞扬与积极评价,更重要的是来自于良好的自我感觉。好的仪容仪表会带给自己一份好心情,工作起来自然信心倍增,充满活力。P4912、男士仪容仪表尽量体现出一种整体的美感,显示出一种刚毅与果敢、机智与稳重的个人风采。男士的仪容注意的地方:a、面部整洁勤洗脸、勤剃须。b、合适的发型。c、勤洗澡、勤换内衣,避免烟味、酒味、汗酸味。d、不酗酒,不熬夜,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e、指甲常修常剪,皮鞋常亮常光,除手表和领带外,不戴多余饰品。

13、敬语:表示尊敬、恭敬的习惯用语。最大特点是请字开头,谢谢收尾,对不起常挂嘴边。请字包含对客人的尊敬与尊重,以及服务人员希望通过优质服务让客人满意的诚意。谢谢集中体现“客人至上”的待客服务原则上。对不起集中体现“退让一敬人”的待客服务礼仪的精髓。

14、谦语:表示谦恭和自谦的一种词语。在自我称呼、自我判断、自我评价、自我要求时,适于用谦语表达。

15、雅语:是一种比较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

16、回族:主要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信奉伊斯兰教,主食为蒸馍,回民喜欢喝茶。

17、维吾尔族:主要分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信奉伊斯兰教,在婉言拒绝不行时,要用双手接受,忌用单手接东西,主食为囊,奶油,饮料喜欢奶类和奶茶,喜欢手抓饭。

18、藏族:分布在西藏自治区的大部分和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的部分地区。礼仪:习惯伸出双手,掌心向上,弯腰躬身施礼,还有献哈达的习惯,献的哈达越宽越长,表示礼节越隆重。习惯:多信奉喇嘛教,大部分人饮酒和吸烟,有些藏民在进餐前先用手沾酒在桌上滴三滴,这表示敬佛,习惯用手抓着吃,对客人必以酥油茶招待。

19、蒙古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辽宁、吉林、新疆、甘肃、青海、宁夏、河北、河南等省区。蒙古人信奉藏传佛教。

20、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亚洲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21、日本:日本人的特点是勤劳、守信、尊时,工作和生活节奏快。初次见面时要鞠躬,交换名片,一般不握手。日本人不给他人敬烟,在以酒待客时,应由主人或侍者斟酒为妥,在斟酒时壶嘴不能碰杯口,客人右手持杯、左手托杯底接受斟酒礼。在进日本式房间时,要先脱鞋,鞋尖向着房间门的方向,这点尤其重要。礼品一般送奇数,奇数表示阳、吉。宗教信仰:日本人信奉神道教和佛教,少数人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节日:成人节(1月15日)、女孩节(3月3日)、男孩节(5月5日)、樱花节(3.15—4.15)。饮食习惯:喜欢喝茶,特别喜欢绿茶,在吃冷菜时,喜欢在装好盘子后的冷菜上撒一些芝麻菜末、生姜丝、白酱等,用来点缀和调味,同时也表示这盘菜没被人动过的标志。日本人喜欢吃清淡少油、味鲜带甜的菜,日本人喜欢喝日本青酒。禁忌:日本人忌讳绿色,认为是不祥的颜色。荷花有佛教的神圣含义,不可用作商品,忌9(苦)、4(死)等数字,梳子不能单独送,梳子和苦死是谐音。

22、韩国:韩国人性格刚强、勤劳勇敢、民族自尊心强。在与长辈握手时,还要以左手轻置于其右手之上,躬身相握,与长辈同坐

时,要保持姿势端庄、挺胸、绝不敢懒散,用餐时,不可先于长者动筷。爱吃辣,韩国人在用餐时很讲究礼节,用餐时不随便出声,不边吃边聊天,如不注意这些小节,往往会被别人看不起,引起反感。忌4这数字,认为不吉利。

23、新加坡:华裔占80%,语言、文字、习惯等方面都保留有中国习俗的气息。华裔人多信佛教,印度血统的人多数信奉印度教。新加坡人忌说恭喜发财,认为发财是横财,是不义之财,在新加坡嘴里叼香烟走路,以及随地吐痰、吐唾沫、扔垃圾等要罚款。

24、泰国:泰国人见面时,一般不握手,而是双手合十放在胸前,一般双手举得越高,对客人越表示尊重,但双手的高度不超过双眼。长者在坐时,他人应坐地或蹲跪,头的高度不超过长者,否则是极大的失礼。泰国人主食以大米为主,爱吃鱼类,不爱吃海参。禁忌:万不可踏对方门槛,认为门槛下住着神灵,不喜欢用红色写死人的姓氏,所以泰国人忌红色,泰国人十分重视头部。泰国人就坐时,最忌翘腿

25、英国:英国人比较矜持庄重,不少人追求绅士和淑女风度。他们时间观念很强,而且照章办事,女士优先在英国比其他国家都明显。4月1日为愚人节,英国人每天4餐,早餐、午餐、午后茶点和晚餐。英国人爱喝茶,早晨喜欢喝红茶,忌13和3,还忌用大象图案,认为大象是蠢笨的象征。忌送百合花,认为百合花意味死亡。

26、法国:法国人热情开朗,谈问题开门见山。法国的干鲜奶酪世

界闻名,有奶酪之国的美誉。法国的餐桌上都有葡萄酒。禁忌:忌黄色的花,认为不忠诚的表示。忌黑桃图案,忌墨绿色,因为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纳粹军服是墨绿色,忌送香水和化妆品给女士,被意味着求爱。

27、德国:德国人勤勉、矜持、有朝气、守纪律、好清洁、爱年音乐。德国人特别爱喝啤酒,一旦碰杯,一口气要将杯中酒喝光。禁忌:忌茶色、红色、深蓝色,忌用纳粹标志或类式符号。P15828、美国:美国人以不拘礼节著称于世,性格开朗,举止大方。节日:感恩节、母亲节、父亲节。美国人不喜欢吃奇型怪状的东西,不喜欢喝茶,喜欢喝冰水、矿泉水、可乐、啤酒。忌讳13和星期5,忌用蝙蝠做图案的商品。认为凶神的象征。

29、埃及:埃及人真正、爽朗、宽容、好客。这一特殊的个性通称为埃及风格。进入清真寺时,要脱鞋,穿超短裙、短裤不得进入,接送东西时要双手或右手,不能用左手。埃及人见面行握手礼,也有行亲吻礼,节日:开斋节(伊斯兰教历10月1日),守斋29日,次日即为开斋节。主食为面饼,忌食猪肉,忌饮酒,喜欢吃甜食,喝红茶和咖啡。禁忌:忌蓝色和黄色,认为蓝色是恶魔,黄色是不幸的象征,忌针。

30、现在礼仪的特点:

1、平等性

2、真诚性

3、实效性

4、兼容性

5、发展性。

31、旅游业的三大产业:旅行社、酒店、饭店32、1星安全、2星亲切、3星舒适、4星豪华、5星文化

33、一流的酒店是使客人享受礼节、礼貌,迅速的服务。

34、旅游接待人员的4个原则:

1、真诚原则

2、主动原则

3、一致原则

4、合宜原则。坚持因时、因地、因人的原则,在工作中你就有种成就感。

35、礼仪的重要意义:

1、礼仪形象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企业的形象。

2、礼仪修养是审美对象。

高职《旅游社交礼仪》 第3篇

关键词:旅游服务礼仪;项目导向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5-122-2

0 引言

目前,教育行业正面临着严峻的课程改革挑战,高职院校作为旅游专业的主要教学平台,也需要不断调整教学思路以适应逐年变化的市场需求。项目导向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重视并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得到了众多院校师生的认可。

1 项目导向式教学

项目导向式教学通过项目,引导学生在一个开放的教学氛围中积极参与学习。不同于传统课堂上教师说,学生记,项目导向教学中,学生们有更多的思考,能够主动前往与项目相关的行业实体进行考察,完成相关的调研总结报告。在配合协助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对教学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强化了友谊,更培养了团队精神。

此外,最为重要的是,学生在项目导向式教学中获得了学习的快乐,减少了单纯背诵、记忆知识点的枯燥,理论课堂直接延伸到现实情景中,这与旅游专业教学更强调知识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相适应。

项目导向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设计一个较完整的项目,以建立课程完成与之相应的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操作和实践学到新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项目导向式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可以更好地结合起来。

教师和学生模拟一个“项目”的实施,学生负责整体过程实施,包括提出想法、讨论可行性、构建模型、应用操作、修整改良等一系列流程,教师则负责指导和修正。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项目导向式教学以学生为本,在理论教学基础上,关注个体经营,具有详细的操作流程和多种评估方法等优势。这些优点使得它在很多高校,尤其是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高职院校中得到广泛应用。

2 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现状

我国旅游业发展飞速,各类旅游服务行业也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旅游行业急需众多专业基础扎实的人才,礼仪服务则是各类专业技能现实考核中举足轻重的基础性项目。但是目前很多学校的礼仪服务课程安排和教学模式仍不能够完全满足这个专业强应用性、强实践性的特点。

2.1 教学方法单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许多高校礼仪教学方法单一死板,完全执行本本主义,未考虑该专业课程的实际应用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教学应更多地引导学生分析工作实例,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创新型教学方法的实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选择能代表实际问题的情景,引导学生去思考。

2.2 教学与职业环境不符

照本宣科、教学环境单一、教学大纲脱离实际是目前许多旅游高校存在的教学与实际脱节的主要原因。因此,首先,学校的教学大纲应注重理论与训练结合,为学生提供模拟或真实的教学空间开展学习。若仅在教室里学习,缺乏互动,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也为其今后在工作环境中的职业提升造成一定的思路阻碍。

2.3 不当的考核方法

在当前众多院校的旅游专业课程考核中,只要死记硬背书中的重点知识,大多数学生都能通过考核,但这种考核方式只是针对学校课本上的礼仪基础知识要点,并没有根据礼仪课程的强应用性和强实践性特点来专门设置针对学生实际操作水平的考核。

一方面容易导致学生忽视对实际应用能力的自我培养,另一方面无法帮助学生客观了解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专业能力水平。甚至出现一些在校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仍然出现低级操作性错误的现象。

3 导向式课程改革

3.1 项目导向式教学设计

关于项目导向式课程的设计,教育界中有诸多观点。

学者菅阿丽认为可分为“设计项目阶段、项目准备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项目成果的提交与评价”这四个教学阶段。

学者刘晓萍、徐速则认为可仿照质量管理中的PDCA循环模式,分别为“项目设立、计划制定、分组实施和考核评定”四个方面。

学者牟珩认为可分为:“确定目标、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评价和项目应用”五个阶段。

综上各位学者研究成果,可将具体实施步骤设定为:

①项目设定。

教师根据教学知识点,结合行业工作需求确定教学计划和分阶段主题。按照教学主题依次分解各项教学任务,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确定具体项目内容。

②计划制定。

学生根据项目内容制定初步项目实施计划,教师提供指导意见,学生适当调整修改后最终确定教学分项目计划。

③项目准备。

学生按照计划进行准备,教师实时跟踪各小组动态,了解学生为项目准备的知识量是否充足,分析项目设计的流程是否合理,实施方案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协助学生进行方案调整,并准备好可能需要用到的情境道具等。

④项目实施。

学生负责具体方案的执行,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汇总和反馈,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知识讲授和操作指导。

⑤项目成果提交与评价。

学生按要求提交、展示项目成果,依次开展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考评。其中最重要的教师评价是在综合总结项目实施成果的基础上,对各小组实施项目过程的优点与不足进行逐项点评,为学生提供客观的指导意见。同时,通过奖励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3.2 仿真法环境设置

想要为学生营造身临工作环境的效果,首先得改变服务礼仪课程教学的教学环境。应安排专门的实习训练基地取代普通教室,最好提供空间宽敞的礼仪教室,同时要避免礼仪训练教学时桌椅对各类实操练习的影响,以方便的凳子取代桌椅,可以随时整理,在训练时快速腾出实训空间。

为了保障礼仪操作的标准,应在教室四周放置墙镜,帮助学生进行自我修正训练。结合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与教学电子设备进行演练式指导。高效利用电子设备的要点可选择、细节可放大、视频可重复回放等特点,方便为学生演示礼仪操作的规范化动作和细节标准。此外,教师应设计工作任务引导学生多进行实景模拟训练,根据旅游服务业的强操作性,采用“仿真法”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对于工作的兴趣,并学习妥善处理一些服务问题的思路和技能。

此外,一些在课堂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往往一走出学校,又暴露出不当的礼仪习惯。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更需要避免单纯的理论式传授,而应加大项目和实训练习的力度。帮助学生们用正确的思维和操作习惯去“替换”不正确的行为模式,让走出校园的学生更加自信地面对工作中的问题和挑战。

3.3 创建礼仪实践教学平台

旅游专业院校需要主动寻求与具有先进管理理念、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较好的旅游企业合作,及时更新旅游服务礼仪课程,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相结合,达到互惠互利的人才利用。

通过良性合作,既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我国高职旅游院校教学资源不足问题,还能利用行业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锻炼和就业机会。

一方面,学生可以带着项目任务进入旅游企业进行调研、提供服务。

不仅如此,可以请行业专家参与礼仪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同时,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能手走进课堂现场为学生介绍行业前景、提出行业热点、教授实际知识、以方便学生动态掌握行业的需求,客观评估自身条件和行业要求之间的差距。

通过紧密整合旅游高职教育的课程教学与行业发展要求,全面培养学生以服务礼仪为基础的综合职业素质。

4 结语

为旅游行业打造有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且具有较全面旅游知识和专业能力的一流人才是各高校旅游专业的教育意义所在。选择“项目导向式”教学进行旅游服务行业教育改革,旨在缩小院校课程与工作需求之间的差距,有效提升旅游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走上工作岗位打好扎实的基础;同时,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应用型大学的作用,为旅游行业培养切实可塑的应用型人才。

参 考 文 献

[1] 方荣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改革探析[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32-34.

[2] 唐晓丹.参与式教学在高职旅游服务礼仪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105-120.

高职《旅游社交礼仪》 第4篇

一、建立互动的教学模式,实施开放式教学

教育心理学认为互动双方的情感关系是学生最终取得学业成功、教师最终实现教学成功的关键。互动性的教学,要求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多多参与其中,亲自实践。旅游礼仪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使用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势必会使学生厌倦,更谈不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如果教师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互动性带入课堂,在教学内容、手段及整个过程中进行开放式教学,则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所谓教学内容的开放,就是结合不同的章节内容,做出相应的一些调整。如根据目前职业岗位的需求,增加一些求职礼仪的实训知识。还可以组织学生搜集一些自身感兴趣的、有利于个性培养的教学内容,从而增强教学的互动性。

在教学手段上,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进行多手段、多模式的教学。适时的插入一些相关的图片、声音、视频,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学生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多感官刺激作用,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如在讲授基本礼仪姿态的时候,可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然后再在形体室进行训练。又如化妆课的学习,可通过大量的过程学习视频,让学生边看边学,然后又反复重来进一步巩固知识,同时课后学生自己播放复习,这样记忆非常深刻。

通过教学内容和手段的开放融入,使整个教学过程打破一些课堂的常规,更贴切地进行师生无障碍的互动。

二、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突出实践教学特色

实践教学是指教学活动中,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和参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体验和学习。旅游礼仪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要坚持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实践教学特色。下面从实践内容、实践方式和考核体系的构建来分别阐述。

(一)实践内容

通过对旅游礼仪课程内容的整合,结合职业教育的“应用性”和“职业性”的特点,确定了教学内容,具体包括:

(二)常用实践方式

1. 演示教学法。

旅游礼仪课程的基本仪态训练,如站姿、坐姿、走姿、蹲姿等,可以利用形体训练室,教师进行讲授、示范和分组练习、考核。在进行各种训练的时候,可配上舒缓优美的音乐,以减轻疲劳,学生之间可以互相纠正、共同提高。具体步骤为:教师示范实训内容→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分组考核。

2. 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模拟式教学是采用的一种“仿真法”,在教学中创造生动、形象、具体的场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训练,掌握更好的礼仪规范。步骤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礼仪场景→学生分组训练准备,小组长维持纪律→每组推选代表上台表演→学生感受分享和经验交流→教师归纳总结。如分组使学生模拟旅游社、饭店的各种社交礼仪场景,练习见面、位次、接待等礼仪活动,增强学生身临其境的实际感受,使学生在模拟实践活动中得到培养和锻炼。又如让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同学相互扮演上下级,长辈、晚辈,主人客人等角色进行礼仪练习。

同时,也可以聘请饭店的部门经理,请他谈该饭店中具有代表性的员工对客服务中的礼仪经典案例,然后将企业的一些棘手服务案例告知学生,由他们对这些案例进行点评和仿真操作,最后,指导出妥善规范的礼仪服务。

3. 讨论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是一种常见、重要的教学手段。这一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教学互动,而且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具体步骤为:教师出题,学生课下查找资料→课堂上学生分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教师概括点评。如在讲授求职礼仪的时候,充分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学习和积累求职知识,在课堂上分组讨论,然后通过发言人告知大家求职礼仪的重难点。

(三)实践环节成绩考核体系的构建

为了使学生高效率地将所学知识运用恰当,对传统的笔试考试制度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制定一套完整的礼仪实践考试体系,使之具有评价、反馈和导向功能。这样,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直观地掌握教学效果,而学生也可以通过考核信息的反馈,更好地了解自己、认识不足并及时纠正。考核表如下:

三、构建校企联合的旅游服务礼仪实践教学平台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的本质特征,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途径。旅游专业应积极主动地通过与地方企业联合,进行资源互补,从而获得校企双赢。由于旅游专业对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很高,而校内各种教学资源条件又有限,因此,通过实践教学平台的合作可以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具体可以从二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周末或假期到旅行社、饭店、景区的各个岗位进行顶岗实习锻炼,把所学的礼仪服务知识更好地运用出来;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邀请一些有先进管理理念、企业绩效显著的知名企业作为共同建设旅游服务礼仪课程的共建伙伴。请他们参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教案的编写。同时,进一步请他们作为兼职教师、客座教授,直接参与教学过程。

四、结语

学习旅游礼仪课程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重塑整体形象、提高整体素质、强化职业道德,提高我国未来旅游业服务水平,缩短我国旅游业与国外先进旅游业之间的差距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旅游礼仪课程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从美化自己、完善自我开始,进而去美化生活、美化社会,帮助学生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走向社会。因此,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建立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实践方式和合理的成绩考核体系,同时利用好校企联合的实践平台。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创新探讨,才能完成历史所赋予我们的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的任务。

出国旅游的社交礼仪 第5篇

乘坐飞机的礼仪

1、出境旅游一般会坐飞机,而飞机上也一定要表现出良好的修养和礼仪。上机时不得违规携带有碍飞行安全的物品。通常规定:任何乘客均不得携带刀具以及其他武器,不得携带一切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物质等危险物品。

2、登机时应当认真配合例行的安全检查。在进行安全检查时,每位乘客都要通过安全门,而其随身携带的行李则需要通过监测器。如有必要,对乘客或行李使用探测仪进行检查,或手工检查。不应当拒绝合作,或无端进行指责。

3、准时登机,依次入座。上下飞机时,要注意依次而行。

4、飞机飞行时务必遵守有关安全乘机的各项规定。登机后主动关闭手机等无线电设备。

5、需要找乘务员时,可以按呼叫铃,不宜大声喊叫。接收乘务员服务应致谢。上下飞机时,对空中乘务员的迎送问候应有所回应。

6、在机上放置自己随身携带的.行李时,与其他乘客要互谅互让。飞机未停稳时不抢先打开行李舱取行李,以免行李摔落伤人。

7、在自己的座位上就座时,要维护自尊。不要当众脱鞋,尤其是不要把腿、脚乱伸乱放。如果是长途飞行,脱下鞋后应在外面再罩上护袜。

8、当自己休息时,不要使身体触及他人,或是将座椅调得过低,从而有碍于人。

9、与他人交谈时,不要影响他人休息,不要谈论令人不安的话题。

10、保持舱内整洁卫生,因晕机呕吐时,应使用机上专用呕吐袋。

11、机上读物阅后整齐放入面前插袋。

12、不乱动飞机上的安全用品及设施。飞机上的救生衣是飞机遇险,在海上迫降时供乘客逃生使用的,切勿随意打开或带下飞机。

入住酒店的礼仪

在国外旅行,住宿的安排是最重要的,和酒店服务人员的接触也是最多的,入住酒店需要注意礼仪礼节。

1、除了前台之外,停车场的服务人员、提行李、收拾房间、送餐的服务生都需要给小费。(下面会有小费礼仪的正确打开方式哦!)

2、要尊重服务人员,常常口头表述你的感激和称赞。

3、旅馆通常晚上10点后进入休息时间,要保持安静。

张敏|做旅游社交的先行者 第6篇

Rosabooks 会为了带给大家更多更好的独立出版物而努力,这也会是他们继续走下去的动力。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很少有人的梦想是和自己的本职工作有关,他们能够这样去做令人敬佩,希望这家独具一格的独立书店能被广泛传播,被更多的人了解发现。

“面包旅行”这个名字,来自格林童话里的故事,童话中的小女孩因为撒在回家路上的面包屑被小鸟吃了而找不到回家的路。面包旅行希望通过移动互联网让游客们的“面包屑”不会被“时间小鸟”吃掉,用一种软件来保存大家每次的旅行记忆。

我的生活,你的旅行

面包旅行很好地利用了手机的移动特性:手机上的GPS记录旅行的地理位置,用户把自己单反相机的照片通过网页同步后,照片拍摄的时间地点都能自动匹配出来,帮助用户快速记录旅行点滴、图文并茂实时分享旅行见闻。

张敏说,面包旅行的粉丝都是有想法、爱生活、爱分享的人,用户的品质与产品属性很契合,“城市猎人”这个产品可以说是自然衍生的。“城市猎人”是一个个性化生活方式分享圈子,面包旅行会与海外 100 多座城市的“旅行达人”建立联系,由后者分享当地最值得旅行的地方,主打“我的生活,你的旅行”的社交理念,用户可以将自己滑雪、钓鱼等兴趣爱好,转化成一个旅行体验产品,分享出来并提供体验服务。

通过移动互联网分享旅行的乐趣

在线旅游行业从业十几年的经历,让张敏对国内在线旅游行业存在的问题有更本质的认识。他说,目前的旅游行业,各家都在扎推做产品,差异化水平很低,没有锐意创新,用户痛点也没有抓得足够精准。

面包旅行是一个强调创新的公司,他们所做的是前人没有做过的。在张敏看来,创新的确需要与众不同,但也不是一些不着边际的东西,在移动互联网扎堆做旅游行业的时代,产品间同质化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面包旅行则开始尝试打造新的产品,来满足用户的痛点和需求,这就是面包旅行在同类旅游类APP中所做的创新之处。

旅游教师礼仪素养发展探析 第7篇

(一)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然要求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誉,万世师表孔子曾言,“不学礼,无以立”,可谓中国礼仪文化的渊源流长。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为了表达相互尊重而形成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教师礼仪则指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履行教育教学职责过程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要求,是教师品德素质修养的外在表现。教师职业承担教书育人的职责,是中华礼仪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其礼仪素养对学生甚至是整个社会皆起到榜样和示范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必须具备崇高的道德修养、广博精深的科学文化知识、精湛的教学能力和优雅得体的仪表仪态。

(二)旅游学科专业性质的需要

中华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催生了国内旅游业及旅游学科的蓬勃发展,旅游管理专业是服务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毕业生主要从事酒店、旅行社、景区等服务行业,他们对外承担着宣传中国名川大山和悠久文化的职责,对内承担着祖国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是城市的象征,礼仪大使和形象大使。他们直接和客人接触,言谈举止、气质形象等礼仪素养直接影响服务质量和水平,因此旅游专业的特殊性对旅游专业学生的礼仪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旅游院校毕业生的素质却不容乐观,礼仪素养缺失,经常因为礼仪问题、文化差异问题在接待中出现种种差错,引起了旅游业界和学界的不满。俗话说“百年教育,教师为本”,教师的礼仪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礼仪素养,即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想提高学生的素养,必须注重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教师应从职业形象、语言、内在修养各个方面做到表率的作用,在教学中潜默移化地感染学生,发挥隐性课程的强大作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因此提升旅游专业教师的礼仪素养势在必行。

二、旅游教师礼仪素养的现状调查

为探究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礼仪素养的现实情况,笔者于2012年9月至2013年1月对沈阳、鞍山、丹东等地十余所大学157名旅游专业任课教师就其礼仪素养问题进行问卷调研和深度访谈,调查样本中75%为女性教师,25%为男性教师,教龄1~3年,3~8年,8年以上的比例分别为15:27:58。通过对数据结果的统计分析,梳理出目前旅游专业教师的礼仪素养存在如下问题。

(一)旅游教师礼仪意识欠缺

调查发现,部分被试对礼仪素养的认识程度不够,认为教书是他们的主要职责,至于礼仪是无关紧要的,不了解自身的言谈举止、形象素质、人格特征与其职业的关系,更不能理解自身礼仪对旅游专业学生的深刻影响。高达68%的教师认为自身缺乏礼仪意识,其中以男教师和1~3年教龄低的教师最为缺失,教师礼仪素养意识的平均得分仅在5.6分。究其原因,旅游学科是新型学科,旅游专业教师大多由经济、历史、地理等学科嫁接而来,没有接受过正式的师范教育,从未接受过礼仪课程的学习,也没有系统参加过旅游实践,偏于对知识的教学,缺乏对旅游教师职业的全方位认识,礼仪意识浅薄。

(二)旅游教师礼仪素养整体偏低

通过访谈发现,当部分教师被问及教师礼仪应包括哪些方面时,多数被试表示对教师礼仪一知半解,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一些教师甚至将教师礼仪狭隘地理解为教师的形象礼仪,或是教师的课堂教学礼仪,致使导致自身礼仪整体缺失,仅有8%的教师能系统地回答出教师礼仪包括仪表礼仪、仪态礼仪、言语礼仪、师德礼仪等方面内容。经SPSS13.0及EXCEL统计分析,教师的言语礼仪分数整体最低,其次是课堂教学仪态礼仪,统计发现男教师的仪态礼仪分数明显低于女教师,形象礼仪方面女教师高于男教师,女教师形象礼仪平均得分在6.5分,而男教师的平均得分仅在5.5分,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发现,女教师服饰礼仪过于时尚,男教师和年长的女教师服饰过于俗旧,长期不更换,给学生带来视觉枯燥感。师德方面中老年教师明显高于青年教师,平均得分分别为8.2分和6.5分。

(三)旅游教师礼仪培训机制缺失

部分学校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讲授好课堂内容,对礼仪重视程度不够,从未组织过任何教师礼仪方面的培训。经调查发现,75%以上的教师都对教师礼仪培训充满热情和渴望,但由于自身教学压力和学校管理的原因,仅有18%的教师接受过教师礼仪培训,15%的教师通过相关书籍习得零散的礼仪知识。此外教育主管部门、旅游行政单位也鲜见对旅游教师礼仪素养的培训,调查样本涉及高职院校、二级本科、一级本科院校,通过对结果的交叉分析发现,随着院校级别的升高,对教师礼仪的培训和重视程度逐渐降低,一级本科院校教师自主学习礼仪知识和院校培训次数均为最少。

三、提升旅游教师礼仪素养的途径与策略分析

(一)树立教师礼仪素养意识,提高礼仪认识

树立教师礼仪素养意识,提高教师对礼仪素养的重视程度,是提升旅游专业教师礼仪素养的基础和前提。摒弃传统教书匠只教知识的观念,使其意识到自身礼仪素养的重要性,教师礼仪不仅是其自身素质的表现,而且对学生有很大影响,自身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间都潜默移化地影响着学生,直接关系到学生礼仪素养的形成,因此教师要树立备好旅游理论知识和备好自身礼仪素养的双备课理念,积极发挥自身主动性、自觉性,把礼仪内化为自身的品质结构,形成道德修养,渗透到旅游教学工作岗位中。各旅游院校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向教师宣传礼仪知识,强化教师礼仪意识。一是重视校园精神礼仪文化环境创设。在全校树立师生学礼仪、讲礼仪、用礼仪的校园礼仪文化氛围和校园舆论。二是营造室外物质礼仪文化环境,如利用校园广播、校报、宣传栏、校园展板等多维方式开展教师礼仪宣传活动,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礼仪氛围,使学生、教师在物质礼仪环境熏陶下自觉地提升自己。三是创设室内物质礼仪文化环境。教学楼大厅内立万圣师表孔子等圣贤塑像,在教学楼内设立礼仪文化走廊,教室内设置礼仪板报,同时重视教师办公室的礼仪文化环境营造,在职工办公室放置一块大镜子让教师随时审视自己的形象。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教师礼仪培训方案

合理的礼仪培训方案关键涉及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培训主体四个要素。通过对旅游专业教师礼仪素养现状的分析,建议培训内容主要设置《教师职业道德与修养》《教师礼仪》《旅游礼仪》《教育心理学》《美学》五门课程,其中《教师礼仪》是核心课程,包括教师仪表仪态礼仪、教师语言礼仪、教师办公室礼仪、教师与家长、学生交往礼仪,教师日常生活礼仪六个模块。各教师可根据自身的礼仪素养情况选修其中部分课程内容或模块,例如男教师可多选仪表仪态礼仪模块。《旅游礼仪》课程主要针对讲授旅游实践课程的教师。培训方式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请进来”即聘请礼仪专家做报告,并对旅游教师做现场指导。“走出去”即定期选派旅游专业课教师深入到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企业进行顶岗锻炼,亲身体验旅游行业礼仪, 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培训时间采取“集中、分散”相融合的策略。利用每周教师集中时间培训或共同学习,课余时间分散学习沟通、训练提升。培训主体可以是学校或旅游系自主培训,亦可联合各旅游院校教师组成旅游礼仪素养联合体集体培训,相互切磋,共同提高。此外要发挥旅游教育管理部门保障作用,组织旅游高校教师进行礼仪培训,革新对旅游教师的评估机制,增加对教师礼仪素养要素的评价,从制度上保障教师礼仪的提升。总之,使旅游校、系内部培训、旅游院系联合体培训和旅游教育主管部门培训有机结合,发挥合力的综合作用。

(三)开展灵活多样的礼仪实践活动

提升礼仪素养的关键在于实践,在于应用,教师教学仪态礼仪,行为礼仪需要通过实践训练活动进行培养和塑造,因此旅游院系应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礼仪实践活动,譬如组织教师礼仪辩论会、举办教师礼仪竞赛,开展礼仪标兵评选活动,树立榜样的示范作用。其次采用微格教学方法,举办观摩优秀教师教学视频活动,实行教师间礼仪互评,共同促进课堂教学礼仪的提升。此外加强旅游校际间的联合合作,组织本院系教师与兄弟院系教师间的联谊活动,加强沟通的同时开拓教师的视野和社交范围,在社交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礼仪素养。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旅游教师要时刻谨记以儒雅的举止风度,渊博的知识底蕴、崇尚的品德修养来武装自己,修炼自己,肩负起培养高素质、高层次旅游人才的重任。

参考文献

[1]申文缙.中职礼仪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职教通讯, 2011 (12) .

[2]包萍, 王煜.高等院校师范生教师职业礼仪教育的缺失与对策[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9 (3) .

[3]冯海龙.教师的礼仪素养与人格魅力太原[J].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1) .

开展礼仪教育提升旅游文明素质 第8篇

2006年8月, 为了提升中国公民的旅游文明素质, 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旅游局公开向社会征集“中国公民旅游不文明行为表现”和“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建议”。同年10月, 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联合颁布了《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与《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近年来在海内外一些旅游地发现, 中国游客的不文明现象仍屡见不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非一朝一夕。就此, 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旅游不文明行为的现象

一是公德缺失。如在公共场所不守秩序、喧哗吵闹、排队加塞等, 自认为习惯所为, 无伤大雅, 谁也管不着, 但这种不讲社会公德的行为, 唯我独尊, 置周边人于不顾, 有损自己, 也“伤”及他人。

二是违章违规。如随地吐痰、随意刻画、乱扔废弃物、攀折花木、越位游览、违章野炊露营、随意给动物喂食等。景区提示、导游提醒, 明明有禁令, 却置若罔闻, 我行我素。此种不文明行为当为突出, 影响较坏, 破坏较大。不少古物严禁拍照, 因照相机闪光灯会对文物表面造成损坏, 可一些游客仍然偷偷甚至明目张胆拍照留念。

三是“入乡不随俗”。游览中不尊重旅游地习俗、触犯宗教禁忌;出国后不了解境外文化, 甚至了解一些也不放在心上。如在中国, 看到可爱的小孩喜欢赞美几句甚至抚摸一下头部, 但在泰国, 除和尚外, 任何人不能抚摸他人头部, 也忌讳赞美自己的婴儿, 据说这会引起恶鬼对婴儿的注意。作为国际旅游, 这种“入乡不能随俗”的不文明旅游行为容易误导“他者”对客源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很容易使“他者”对客源国的形象作出消极、歪曲评价。我国公民在国外的不文明行为对我国国际形象的消极影响即源于此。

二、旅游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原因

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广泛存在, 既跟旅游活动自身的某些特性有关, 也跟现阶段我国旅游者素质普遍较低而旅游消费教育管理又长期滞后有关。具体来讲, 不文明行为现象复杂, 呈现多因, 旅游者、环境、管理方均有“责任”。

一是文明程度不够。旅游活动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 最明显的特征在于异地性和暂时性, 这一特征在旅游者行为上则表现为道德感弱化、责任约束松弛、占有意识外显等特点。“旅游者——无姓名——无责任”的结合, 容易形成“抛弃旅游耻辱”的倾向。旅游者随意丢弃废弃物、乱刻乱画、随意采摘等行为多源于此。旅游者文明程度不够, 认为可以不拘小节;外出旅游是休闲, 凡事不必认真;不懂得只有尊重别人, 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在这种“模糊”心理驱使下, 一旦空间置换, 便极易放松, 暴露自己。一些旅游者国内国外“判若两人”, 国内还能注意形象, 但走出国门, 便语言不美, 行为不雅, 甚至违法乱纪, 关键在于文明程度不够, 修养不到家, 不能做到“慎独”。

二是跟客观环境有关。有些不文明行为是旅游者“自愿”, 如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 完全是个文明程度不够所致。但类似于过马路不走斑马线, 不看红绿灯, 这些行为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客观环境造成的, 此时稍微缺乏自觉性, 便很容易促成不文明行为的出现。如国内交通人多车多, 尤其是上下班拥堵高峰期, 许多人担心影响上班不得不“明知故犯”, 一次“侥幸”成功, 助长了更多次数“侥幸”的发生, 结果养成了习惯。如果交通便利, 秩序井然, 恐怕就不会有人担心误点而产生毫无意义的“闯红灯”想法。

三是管理不善造成。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尚不成熟, 景区管理尚需完善, 行业运作尚需规范。入境、国内、出境三大旅游市场中, 出境游起步晚、发展猛, 政府、业界对这一与我国经济发展并不协调的“火热”现象准备不足, 被动适应, 不能及时出台有关规章, 管理缺乏针对性、有效性。景区设施不足, 服务不周, 导致旅游者“非自愿”违规, 如垃圾桶间隔较远, 厕所指向不明, 卫生打扫不及时, 容易使旅游者产生“不合作”心理, 做出不文明行为。加之诚信机制缺乏, 旅游者处处提防导游人员“欺客”、“宰客”, 无暇顾及不良习惯;领队劳动强度太大, 未能尽到提醒告知的义务。这些因管理服务不到位都容易在旅游者身上体现出来。

四是文化习俗差异。有些不懂礼仪、违章违规、破坏习俗、触犯禁忌等不文明行为, 固然与游客缺乏文化涵养、旅游常识及旅游规范意识等因素相关, 但很大程度是由于地域、国度文化习俗的差异造成的。云南、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 常见山坡、路边或城市中建有许多石头砌的“马王堆”, 用于指示方向或象征吉庆, 有的游客便感觉不伦不类, 有失环境自然, 类似这种行为当地是很忌讳的。外国人对中国人询问年龄、收入、婚否颇为反感, 其实对中国人来说则是一种客气;请人吃饭不停劝吃, 本是国人的热情, 却让外国人受不了。文化习俗不同, 旅行知识缺乏, 入乡不能随俗也就在所难免。

三、文明旅游呼唤礼仪教育

细读这张旅游不文明行为的清单, 笔者发现, 其中很少是在旅游这种特殊情境下的偶然失态, 绝大部分是一些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性常态表现。因此, 根治旅游不文明行为的最好办法, 是从观念到行为修正一些国人的不良习惯, 让他们的常态表现符合文明规范, 这就需要借助于我们阔别已久的礼仪教育。

礼仪是在一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基础上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 “礼仪之邦”的美誉并非浪得虚名,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不管朝代如何更替, 礼仪教育始终占据着突出和重要的位置。孔子说:“不学礼, 无以立。”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 事无礼则不成, 国无礼则不宁。”把礼仪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古代教育在儿童启蒙阶段就要“教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 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围绕礼仪的著述更是汗牛充栋, 形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庞大的理论体系。可惜的是, 一段时期以来, 特别是十年动乱期间, 传统文化被全盘否定, 文明礼仪被作为封、资、修的流毒予以扫除, 致使全社会的礼仪失范, 道德水准大幅度下降。旅游中的种种不文明行为, 说到底是我们长期缺失礼仪教育收获的部分苦果。

当然, 重新开展礼仪教育, 并不是要求全部照搬过去时代的礼仪内容, 而是应该在仁爱、中和、诚信、礼让、敬老、知耻、节制、勤俭等价值核心的基础上, 继承传统礼仪中一些符合人性基本需要的礼仪要求, 同时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从科学精神、民主思想和现实生活实际出发, 赋予礼仪以新的内容, 以新颖、实用、简单、灵活的形式, 体现高效率、快节奏的时代特点, 展现我国应有的社会风貌,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礼仪教育绝不仅仅是一般的礼貌教育, 而是一种道德修养的教育, 健全人格的教育。每一位旅游者必须有良好的礼貌修养, 在旅游教育中必须把礼貌修养作为必修内容, 每一位旅游者都应学习并实践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对礼貌的认识, 包括文明礼貌是社会公德, 文明礼貌的实质, 中华民族文明礼貌的传统, 文明礼貌在旅游活动中的重要性, 走出“礼貌无用”、“礼貌是小事”等误区。其次是在旅游活动中一般性的礼节礼貌, 包括遵守时间、尊重老人、妇女和残疾人, 尊重各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交往时的风度、举止、仪表、服饰、语言和称呼等。还有是在交往活动中, 具体的礼节礼貌, 包括见面、介绍、谈话、宴会、晚会和舞会的礼节礼貌。

总之, 我国公民的旅游行为文明与否, 是我国国情和公民综合素质的反映, 提升我国公民旅游行为的文明水平, 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必须全面提升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水平, 同时认真执行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旅游局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的建议及相关文件, 做到标本兼治, 我国公民旅游行为的文明程度一定会大大提高。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腾飞, 我国旅游也蓬勃发展起来。然而, 我国游客不文明问题与我国旅游蓬勃发展极不协调, 特别是当我国的游客走出国门, 这个问题就更加明显了。文章分析了我国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认为根治旅游不文明行为的最好办法, 是借助于礼仪教育从观念到行为修正一些国人的不良习惯。文章还阐述了开展礼仪教育的意义和内容。

关键词:礼仪教育,旅游,文明素质,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国胜:提升旅游文明素质需多管齐下狠抓养成.中国旅游网, 2007-1-4

旅游礼仪在旅游服务中的重要性研究 第9篇

一、礼仪在旅游中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近年来旅游企业的不断完善, 旅游设施等硬件设备已经趋于完美。所以现阶段旅游国家基本都是在旅游服务与质量等方面进行激烈的竞争。而旅游礼仪是旅游服务的灵魂, 好的礼仪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旅游国家的精神风貌。著名的希尔顿饭店就是靠微笑服务的礼仪管理让客户感受到上帝式的待遇。由此可见旅游人员的礼仪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要素之一。

1. 旅游服务者的礼仪形象可以反映旅游国家形象。

旅游业的兴衰与旅游国家是分不开的, 旅游业是国家的窗口行业。旅游者大部分来自五湖四海, 都是短期的了解某一地区, 所以对于此国家地区的印象基本上是从旅游服务者的礼仪形象进行评判。由此可见旅游服务这的礼仪形象可以反映旅游国家形象, 不注意旅游服务者的礼仪修养的培训往往会对旅游国家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2. 成功的礼仪形象会给旅游者带来美的享受。

旅游在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欣赏美的活动。所以旅游不能离开审美活动, 旅游涉及到审美的所有领域, 一切的形态。旅游者就是想通过旅游探寻各种事物的美感, 从而达到精神上的愉悦。而旅游者不但将自然景观作为审美客体, 也将旅游礼仪作为审美的一部分。相对于旅游景观来说, 旅游礼仪可以通过旅游工作者的行为举止当中动态的体现。旅游服务人员具有礼仪的微笑、风度、打扮、语言的运用不仅仅能够带动起游客对自然的赞叹, 也可以唤醒游客内心深处的情感力量, 进入更高层次的审美意境。由此可见, 旅游礼仪能够达到强化旅游者的审美感受, 是旅游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

3. 旅游礼仪的好坏决定旅游服务纠纷是否能够有效解决。

由于旅游涉及到了游客的衣食住行, 让所有的游客都达到满意是不可能的, 所以旅游服务的纠纷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处理好旅游服务的纠纷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不论旅游纠纷的原因, 在处理纠纷的过程中如果保持礼仪大国的形象, 有理有据, 不予任何旅游者争吵是必要的。如果旅游纠纷责任在于我方, 必须要求旅游服务人员进行认真的道歉, 做好处理问题的姿态。如果责任在于游客, 应当保持应有的大方得体, 做到耐心倾听游客的诉求, 礼貌的作出必要的解释说明。和蔼与风度永远会打动游客。无谓的争吵只能是的旅游矛盾激化, 违背了旅游服务之上的宗旨。礼仪修养可以有效的弥补。

二、基于礼仪的旅游服务特点研究

1. 基于礼仪的旅游服务具有物质性。

这里的物质性值得实在旅游服务过程中的各种硬件设备。物质是旅游礼仪的基础, 是让客户满意的最基本的要素, 有了良好的物质保证才能发挥出礼仪的优势。旅游的物质包括了在旅游安排中的产品质量与数量、规格与程序。所以基于礼仪的旅游服务也要有过硬的物质保障, 业务知识与服务技巧等多方面的支持。

2. 基于礼仪的旅游服务更具有精神性。

礼仪是旅游服务的软实力, 是旅游服务的灵魂所在。服务质量主要靠的是礼仪修养的体现。旅游中的礼仪包括了服务客户的意识、处理事务的态度、效率、服务人员的言行举止等多种方面。

3. 基于礼仪的旅游服务具有直接性。

旅游服务直接面对的就是旅客, 在服务的过程中旅游工作人员的礼仪姿态、行动修养等都是直接的展现在服务对象面前的。旅游者能够凭借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多种渠道感受到, 有时是决定游客对本次旅游的基本认识。如果没有适当的言行举止, 礼仪不周、言行过失等就会为旅客带来不良的印象。

4. 基于礼仪的旅游服务具有感受性。

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都会具有审美、扩展眼界等需求。所以旅游服务中不仅仅要向游客提供完善的物质需求, 还要给游客更高的精神层次的需求。实际上游客在接受旅游服务的过程中, 对于精神层面的感受比较强烈, 要让游客获得满意。旅游服务人员的礼仪修养、语言等方面都是必备的。

5. 生产、消费的不可分性。

旅游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服务产品, 生产与消费的过程是一体的。所以在旅游服务的过程中不能出过多的差错, 否则很难给游客好的印象。礼仪则是生产消费过程中的润滑剂, 不管在何种情形下, 好的礼仪形象、恰当的语言都可以促进旅游生产与消费的发展。

三、旅游礼仪在旅游服务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根据以上对礼仪文化在旅游中的重要性分析, 可以看到礼仪是旅游业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 总结出以下几点旅游礼仪在旅游服务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1. 真诚原则。

旅游者来自五湖四海, 兴趣爱好各有不一。而礼仪是最有效的情感表达方式。真诚待人的服务宗旨, 会打动每一位游客。利用旅游服务者的微笑与得体的举止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旅游环境。任何虚情假意, 矫揉造作都会影响游客的兴致, 使得对旅游地区甚至国家产生厌恶。旅游公司在违背了礼仪美学的同时, 也失去了稳定的客源。

2. 一致性原则。

对于旅游企业来说, 应当本着接待礼仪一致性的原则。对于所有的游客都能够一视同仁。礼宾的所有过程都能够保持同样的优质水准。无论是接待内宾或者外宾, 游客的身份有何种差异, 旅游服务这都要保持满腔的热情, 带着平常心接待每一位客人。不能凭借游客的着装等因素分别的对待, 本着游客是上帝的服务理念, 真诚的有礼貌的对待每一位游客。保持较高的服务水准, 不能够出现前松后紧的错误做法。应当以周到的礼节让游客乘兴而来, 尽兴而走。

3. 主动性原则。

在旅游接待客户的过程中, 礼仪行为应当积极主动面带微笑, 接待过程中展现我国独特的利益风采。旅游服务人员要做到以下四点。即眼勤:要对游客的需求与困难及时的发觉, 眼观六路。对客户的言行举止、表情神态等准确的判断客户是否满意服务。对于合理的要求应当及时的满足;嘴勤:要对游客的各种问题进行回答, 及时的询问游客的需求。在景点主动地介绍历史文明, 对于游客的询问应当耐心的讲解;手勤、腿勤:指的是旅游工作人员应当利用实际行动帮助客人所遇到的问题。

4. 合宜性原则。

礼仪规范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社会风俗, 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相处习惯的抽象与总结。在实际的人际交往过程中, 礼仪的合宜性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旅游活动中, 游客与服务人员交流比较多, 所以礼仪行为的合宜性在旅游中更加的重要。要坚持因地制宜、在不同的场合进行合适的礼仪行为, 表现出服务人员的友好。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 旅游业成为我国的朝阳产业。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 到2020年, 我国年接待国际旅客的数目将会赶超世界发达国家, 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大国。我国地大物博, 风景秀丽为我国旅游业创造了天然的财富, 但是要促进我国旅游业发展, 还要在旅游服务中重视旅游礼仪, 从而提高我国旅游服务的水平。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物质文化的不断发展, 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文章通过对礼仪文化在旅游中的重要性进行系统的分析, 结合基于礼仪的旅游服务的特点研究, 总结出了以真诚、一致性、主动性、合宜性为主要内容的旅游礼仪在旅游服务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礼仪形象,物质性,感受性,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蒋景萍.现代礼仪[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2].王丽华, 吕欣.旅游服务礼仪[M].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9.

论旅游专业学生社交平台的架构 第10篇

职业学校的旅游专业着重培养旅游行业的后备军, 大多数学生将来要从事旅游行业的工作。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 必须具有前瞻性和长远性, 不仅要注重对学生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更要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出发, 重视学生思想素质、为人处事的养成教育, 全方位地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因此, 在旅游专业教育教学中, 增强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 全力构件学生良好的社交平台凸显其重要性。

一、导游职业语言的概念和特征

(一) 导游职业语言的概念

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 很多导游专业的学生, 甚至从事多年导游工作的导游员对导游职业语言的概念都感到很模糊, 有的认为普通话就是导游职业语言, 有的认为导游职业语言就是导游讲解语言, 这些都是非常片面的。要弄清导游职业语言先要了解“导游”和“语言”两个概念。导游, 顾名思义, 就是引导游客游览。它是以旅游者为工作对象, 以指导游客欣赏景点, 与游客沟通思想为基本方式, 以安排游客吃、住、行、游、购、娱为主要任务, 以增进互相了解和友谊, 赢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语言, 是人类沟通信息、表达和交流思想感情以达到相互了解的一种交际工具。国家导游员资格考试, 特设面试 (口试) 环节, 这一环节面试不及格者, 同样也拿不到从业资格证。各行各业都会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职业语言, 导游员所使用的语言与普通人的说话和其他行业工作人员的工作语言也有所不同, 我们通常称之为导游职业语言。

导游职业语言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导游语言是指导游员与游客交流思想、指导游览、进行讲解、传播文化知识、与旅游活动密切相关而具有丰富表达能力的生动形象的一种口头语言。广义的导游职业语言是指导游员在导游过程中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的具有一定意义并能引起互动的符号系统的总和。所谓“符号系统的总和”, 是指在导游工作中只要能够运用的符号系统都属于导游语言的范畴, 不仅仅是口头的说话, 它还包括书面语言、态势语言、物化语言 (图片、音像资料等) 、副语言 (有声而无固定语义, 如重音、语调、笑声、掌声) 等。

所谓“具有一定意义”是指符号系统所传递的信息内容。这个信息内容可以是知识、也可以是态度, 还可以是情感。导游员对景点的讲解主要传递的是知识, 如指导游客欣赏景点的美, 这景点美在何处。导游员与游客谈论时事或历史时主要传递的是态度, 而导游员面带亲切微笑迎接游客时传递的就是情感。

所谓“引起互动”, 就是指信息接受者 (游客) 在一定的感受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反应。导游职业语言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双边互动过程。如, 导游员微笑着搀扶一位老年游客上下车, 这种态势语言就会引起游客的互动:老人向导游说声“谢谢”和周围游客的投来的“赞许目光”就是一种互动。

(二) 导游职业语言的特征

丰富的知识是导游讲解的素材, 但并不等于说有了丰富的知识就能做好导游工作。实践证明, 导游员良好的语言功底, 对创造和谐的旅游气氛、促进旅游者的消费行为, 以及购买后的满足感, 均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文明礼貌、真挚和善的语言能引起游客发自内心的赞叹, 明确简洁、适当中肯的语言能增强游客的信任感, 适应对象、灵活多样的语言, 能给游客以亲切感, 使游客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导游职业语言概括起来具有准确性、缜密性、生动性、美感性和现场性等特征。

1. 准确性是指导游员的语言表达必须实事求是符合而不是违背客观事实。

在遣词造句、叙事上要以事实为基础, 准确的反映客观事实。无论是谈古论今, 议人还是叙事、讲故事还是讲笑话, 都要做到以实论虚, 合情合理, 切不可空穴来风或夸大其词。

2. 缜密性是指导游员的语言表达要符合逻辑思维的规律。

语言既要保持连贯性又要有秩序性。导游员应根据思维逻辑将要讲的内容分成前后秩序, 使之层层递进、条理清楚、脉络清晰。导游员讲解思路清晰, 游客对景点的印象就会加深。

3. 生动性是指导游员在导游过程中的语言表达必须生动形象、幽默诙谐。

生动性的导游语言给游客带来轻松、愉快和美的享受。语言的生动性不仅要求导游员考虑讲话的内容, 也要考虑表达的方式, 还要力求与神态表情、手势动作以及声调等和谐一致。生动, 就是导游员运用具有活力的语言去打动人心, 引起游客的共鸣。“看景不如听景”, 说的就是导游员语言生动对景点的升华作用。导游员的语言表达若平淡无奇, 和尚念经似的单调、呆板, 或者十分生硬, 面无表情, 游客会兴趣索然, 甚至产生厌恶情绪。

4. 美感性是指导游的语言还应具有使游客从中得到美的陶冶和享受的特质。

旅游过程实际上是一种追求美、享受美、陶冶于美的过程, 这种特征, 必然会对导游语言提出更高的审美要求, 导游语言这种美感性表现在描绘性语言的藻丽美、叙述性语言的流畅美、置疑性方式的得体美、缩距技巧的熨帖美、点化技巧的升华美等多个方面。

5. 现场性, 导游职业语言最集中发挥的场合就是景点的实讲阶段, 现场性是导游职业语言的一个显著特征。

这一特征是依靠一系列表达手段来实现的。主要有表现现场性的词汇 (如现场时间名词、时间副词和近指代词等) 、现场引语 (引导或提示游客的一些用语) 、现场操作提示语 (附在导游词中对导游员具有指示作用或指导作用) 、提出疑问 (根据游客的思路设问或直接向游客提问) 。

二、全力架构旅游专业学生社交平台的必要性分析

(一) 是旅游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综合能力之一

个人职业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要素整合的状态。这三者之中的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 要注重学会为人、学会处世, 以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职业学校的旅游专业着力为社会培养服务型人才。服务意识、服务技能和处事技巧是旅游服务业工作蒸蒸日上的法宝。就旅游饭店行业来讲, 消费群体对服务质量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已远远超过对食品质量的要求。因此, 饭店要求员工必须不断改善服务质量, 掌握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处世方法和技巧。旅游服务专业的学生是未来饭店行业的生力军, 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将来旅游业未来的服务走向。在教育教学中, 教师必须结合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以便学生更好地胜任未来的工作要求。

(二) 是培养学生推销意识的重要途径

职业学校的学生今后首先要面对的课题就是用人单位的招聘面试。如何在面试中介绍自己, 更好地推销自己, 最终获得成功, 成为摆在广大青年学生面前的严峻课题。这在旅游专业的各门专业课中, 对学生如何同客人打交道、如何推销饭店产品、如何注意自身的形象及言谈举止等内容都有要求。通过学习这些内容, 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社交能力。在学校每年毕业生的供需洽谈会上, 旅游专业的学生在面试时通常较其它专业学生的表现更为落落大方, 从站立姿态、礼节礼貌等方面都给用人单位留下了较好的印象, 这正是将平常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结果。

(三) 是学生完善自身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

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每一个当他呱呱落地时就必须要形成家庭关系、邻里关系、师生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 就必然要在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中与各种各样的人打资交道, 建立各种各样的关系。”旅游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学习各种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外, 还要学会建立融洽的社会关系, 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 这是人在社会上生存、发展的基本需要。

随着教育改革方案的出台, 对职业教育的目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的改革目标和职业教育的自身特色都要求培养出与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具备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能和管理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社交能力的措施

(一) 掌握必备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养成学生良好的社交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教学中常发现这样一种怪现象, 不少职业学校的学生忽视对文化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 迫不及待地想尽早走上社会, 找到工作。事实上当这部分学生一旦踏上社会就会发现, 由于他们没有必备的知识, 也很少懂得社交的技巧, 势必造成流于世俗或处处碰壁。因此, 社交的基础是建立在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基础之上的。

(二) 学会运用处事原则和方法是形成良好社会能力的必要条件

掌握一些文化知识、专业技能, 需要掌握有关的交往原则和方法。人际交往是一门艺术, 需要根据不同的对象, 灵活运用各种基本原则和方法。运用恰当的原则、方法能形成好的人际关系;反之, 则会造成人情淡薄, 关系疏远。人际关系相处总的原则归纳起来可用八个字来形容:“平等、守信、互利、相容”。教学中提出服务行业对待客人要做到一视同仁、热情真诚等要求, 这与人际交往的准则是相一致的。人际关系的交往还需要懂得一些方法。如:平等交往法、真诚交往法、信任法、将心比心法等, 并根据不同的对象切实掌握不同的尺度, 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方法。就拿“将心比心”法来说, 大家都知道“顾客是上帝”这句话, 它是酒店要求员工微笑服务的关键所在。要想做到这一点, 首先要让学生学会理解、体谅别人、懂得生活, 才能真正懂得“顾客永远是对的”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三) 走出课堂,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养成良好社交能力的关键和归宿

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再回到实践中去, 才能实现认识的两次飞跃。学生社交能力的养成教育, 也必须经过这样的认识过程。旅游专业的学生在培养社交能力中首先要在课堂学习中掌握相关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及社交方法、技巧。此外, 在这些知识积累的过程中必须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旅游专业的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的优势, 采取课堂模拟表演、交流提问等方式, 使学生得到充分锻炼, 敢于讲话, 乐于交往, 形成和谐、统一、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 最终利用第二课堂、学生实习等机会, 让学生走出课堂, 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 勇于探索, 大胆创新, 在实践中刻苦磨练自己, 塑造自己, 努力培养成面向世纪的有用人才。

摘要:全力架构学生良好的社交平台, 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交能力, 是旅游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综合能力之一;是培养学生推销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这个平台要发挥以下作用:培养学生掌握必备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具有良好地导游语言的表达能力。这是从事旅游工作要具有的良好社交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传授学生学会运用处事原则和方法, 这是形成良好社会能力的必要条件;提供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这是养成良好社交能力的关键和归宿。

关键词:社会交往,困难,社交能力,社交平台,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01.

高职《旅游社交礼仪》 第11篇

摘 要:本文从旅游饭店业进行礼仪培训的必要性出发,结合旅游饭店业的发展现状,总结归纳出了旅游饭店业服务礼仪培训的几个特点,同时也查找出了旅游饭店业服务礼仪培训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随后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旅游饭店业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促进旅游饭店服务礼仪培训科学有序发展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旅游饭店;员工;培训;问题;对策

近年来,国内旅游业发展较为迅速,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收入逐年递增,占地方DGP的比重也在逐年增加,旅游业的发展也为当地劳动力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对旅游饭店进行服务礼仪培训,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的旅游饭店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越来越多的旅游饭店拿出更多的资金和时间对旅游饭店进行服务礼仪培训,当前旅游饭店从业人员的服务礼仪培训乱象丛生,培训内容和项目不尽相同,培训质量和效果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旅游饭店的服务礼仪培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对策和措施,来帮助旅游饭店业服务礼仪培训工作取得实质效果。

一、旅游饭店服务礼仪培训

(一)旅游饭店服务礼仪培训的主要内容。当前,国内旅游饭店尤其是一些大中型旅游饭店对旅游饭店进行服务礼仪培训时,选取的培训内容大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举止仪态培训。这方面的旅游饭店从业人员服务礼仪培训,一些星级酒店特别重视,常年组织一些旅游饭店从业人员参加服务礼仪培训,培养旅游饭店工作人员尤其是为消费者直接服务的工作人员,培训仪态礼仪,可以培养和塑造旅游饭店从业人员的气质和良好心态。二是称呼培训。这方面的旅游饭店从业人员培训侧重于对消费者、对上级领导、对同事和对下属的规范称呼培训,通过称呼来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提高消费者对旅游饭店从业人员服务的满意度。三是致意培训。这方面的旅游饭店从业人员服务礼仪培训主要包括注目礼和点头礼两方面内容,什么时候行使注目礼,什么时候行使点头礼,怎样行使注目礼,如何行使点头礼以及眼光的角度和点头的幅度和方向都至关重要。四是应答培训。这方面的旅游饭店从业人员服务礼仪培训主要侧重于旅游饭店从业人员与消费者间的应答礼仪,也就是在服务过程中如何与消费者进行有效沟通的问题。

(二)对旅游饭店进行服务礼仪培训的必要性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对旅游饭店进行服务礼仪培训是提高旅游饭店从业人员素质的有效手段。二是对旅游饭店进行服务礼仪培训有利于打造旅游饭店企业的团队文化,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旅游饭店服务礼仪培训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旅游饭店业,大多数都在不同程度的开展着旅游饭店从业人员服务礼仪培训,这些培训课程中,旅游饭店组织了全体员工或者绝大多数员工进行培训,有些条件较好的旅游饭店,会选择一些较为宽敞、相对较为安静的场所,对员工进行培训,但是绝大多数旅游饭店受自身条件限制,只能被动的选择在旅游饭店大厅内或者旅游饭店门口列队进行培训,这种培训环境受外界因素影响,难以达到旅游饭店从业人员服务礼仪培训的预期目标。

二、旅游饭店服务礼仪培训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

(一)旅游饭店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当前,我国的旅游饭店业从业人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绝大多数县城、乡镇的旅游饭店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集中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很多旅游饭店服务员还没有读完初中,或仅仅接受了小学教育。省会城市和一些大中型旅游饭店的从业人员文化水平集中分布在高中和初中、中专等文化程度,只有一些大型旅游饭店的管理人员接受过高等教育,掌握了一定的旅游饭店管理经验,了解旅游饭店管理的一些基本知识,熟悉旅游饭店业基本情况。

(二)旅游饭店从业人员对服务礼仪的认识存在偏差。我国旅游饭店业尤其是一些小型旅游饭店的员工对于旅游饭店服务礼仪的认识存在偏差,他们大多数都片面的认为旅游饭店服务礼仪没有什么作用,客人需要的是能在最短时间内品尝到自己购买的美食,而不是观赏旅游饭店从业人员的站姿、坐姿、走姿和其他仪表仪态。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片面的。此外,部分旅游饭店负责人也片面的认为对旅游饭店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浪费财力物力,而且拿出一定的时间培训旅游饭店从业人员的礼仪,就会占用营业时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营业收入,得不偿失。甚至有些小旅游饭店的负责人反对旅游饭店从业人员参加培训。这种片面认识和错误做法,是我国旅游饭店业员工培训严重滞后的重要原因所在。

(三)旅游饭店服务礼仪培训师资水平有限。旅游饭店业的培训,每天重复着简单的培训内容,没有因地制宜的设置合理的培训课程,没有一个系统的有计划地培训规划,再加上我国旅游饭店业尤其是小旅游饭店从业人员流动性较高,很多旅游饭店从业人员接受培训,不久就离开旅游饭店另谋出路,这种人员的不稳定性也导致培训的持续性较差,效果不明显。此外大中型旅游饭店聘请的培训机构对旅游饭店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也收效甚微,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些旅游饭店从业人员培训讲师,自身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旅游饭店从业人员培训讲师,没有过旅游饭店从业经验,不了解旅游饭店业的行业特点,因此讲授的旅游饭店从业人员礼仪除了基本礼仪之外,大多数都是脱离实际,不能够很好的指导旅游饭店从业人员进行礼仪训练,提高旅游饭店服务质量。

三、解决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旅游饭店从业人员的准入门槛。针对当前我国旅游饭店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影响了旅游饭店从业人员培训质量的现状。建议有实力的大中型旅游饭店,在不影响旅游饭店正常营业的前提下,在招聘旅游饭店从业人员的时候,尽可能的提高旅游饭店从业人员的准入门槛,尽量招聘一些文化程度较高,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可塑性较高的年轻人到旅游饭店工作,来为旅游饭店注入新鲜血液,提高旅游饭店业的整体对外形象。同时通过高素质人才的示范、引导效应来促使全体旅游饭店从业人员重视礼仪,参加培训,在旅游饭店服务时自觉做到礼貌有加,举止得体。在与消费者沟通交流时谈吐得体,时时刻刻都能够将旅游饭店服务礼仪运用到自身工作中去。

(二)提高旅游饭店从业人员对服务礼仪的认知水平。旅游饭店业行业协会应当高度重视旅游饭店业员工的服务问题,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各种方法来挖掘报道服务周到热情、卫生干净整洁、菜品质量较好、旅游饭店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高、旅游饭店服务用语文明等旅游饭店,来向社会大众推荐消费。这样就能够让其他旅游饭店争相效仿,为了经济利益,重视旅游饭店服务礼仪,拿出资金或者组织旅游饭店从业人员开展培训,提高旅游饭店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质量,进而提高旅游饭店的整体形象,给旅游饭店带来潜在收益。旅游饭店应当加强旅游饭店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让旅游饭店从业人员热爱旅游饭店,维护旅游饭店荣誉。

(三)增强旅游饭店服务礼仪培训的针对性,强化师资力

量。建议旅游饭店业行业协会建立旅游饭店从业人员培训机构,将旅游饭店从业人员培训纳入培训内容,对旅游饭店业从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集中培训,来提高旅游饭店从业人员尤其是旅游饭店负责人对旅游饭店从业人员服务礼仪的认知水平,同时对旅游饭店业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旅游饭店服务礼仪培训事关旅游饭店的对外形象,事关旅游饭店的潜在收益。旅游饭店应当积极开展服务礼仪培训,提高旅游饭店的软实力。本文在分析旅游饭店服务礼仪培训主要内容、旅游饭店开展服务礼仪培训的必要性、当前旅游饭店服务礼仪培训现状的基础上,查找到了旅游饭店服务礼仪培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深入挖掘出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四方面原因,并从这些问题原因入手,结合旅游饭店服务礼仪培训实际情况,提出了四方面的应对措施和建议,帮助旅游饭店业提高服务礼仪培训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曲军.关于对旅游饭店从业人员进行礼仪素质培训的思考.旅游学刊,2011,(6)5-7

高职院校礼仪教师礼仪素养调查报告 第12篇

关键词:高职,礼仪教师,礼仪素养,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目的

2001年10月, 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纲要》指出, 今后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根据这一文件精神, 许多高校开始重视礼仪课的设置和教学, 特别是高职院校, 其学生毕业后从事一线工作的居多, 提高其礼仪修养是高职生综合素质向一个更高层次提升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礼仪教师的礼仪素养如何, 直接影响学生的礼仪养成。另外, 目前许多研究主要着眼于加强或重视教师的礼仪提升等方面, 但在学院礼仪倡导的主体——礼仪教师礼仪素养方面的实践性研究几乎没有。基于此, 本项目拟对本省部分高职院校的礼仪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方式进行调查, 以此来大体反映我省高职院校礼仪教师礼仪素养的现状, 并就此提出提高和完善高职礼仪教师礼仪素养的思路。

二、调查的实施

(一) 调查内容

“教师素养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素质的总和。”礼仪教师的礼仪素养就是礼仪教师要有深厚的礼仪知识并具备钻研的精神, 起到言传身教、传播礼仪的作用。反映礼仪教师礼仪素养的角度很多, 由于主客观原因, 本调查对礼仪教师和礼仪课学生进行了调查, 并做出各方面的综合评价。具体包括:

1. 高职院校礼仪教师素养调查 (教学态度、知识储备、教学方法、服务社会等情况) , 通过本部分的调查, 可对我省高职院校礼仪教师的综合素质做一定的了解。

2. 高职学生对礼仪教师的评价 (对礼仪教师形象的评价、对礼仪重要性的认识、礼仪学习的积极性等) , 通过本部分的调查, 可了解学生对礼仪教师的认可度,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礼仪教育的成果。

(二) 调查对象与方式

省内共有47所高职院校。本次调查采用分层抽样法, 将其按类别分类, 共划分为综合类、理工类、艺术类、专科类四类院校, 再在各类院校中随机抽取2所院校进行调查。调查采用问卷形式, 共发放问卷176份 (教师16份, 学生160份) , 收回176份, 其中有效调查问卷151份 (教师13份, 学生138份) 。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高职礼仪教师礼仪素养现状

1. 礼仪教师对礼仪教学的基本态度。

把握礼仪教师对礼仪教学的基本态度是评价他们礼仪素养的前提。调查结果显示, 85%的教师愿意从事大学礼仪教学工作, 但在后面的有关教师对其职业的看法的问题中, 仅有62%的教师对礼仪教学有较浓厚的兴趣, 期望成为优秀的礼仪教师, 甚至专家。有40%的教师认为礼仪教学是其教学的辅课, 他们对礼仪教学既不热爱也不排斥, 他们能完成其规定范围内的教学工作, 但和主课相比, 不会投入太多的精力去研究和实践。另外, 调查中还有7%的教师把礼仪教学看做无奈之举。

2. 礼仪教师的基本业务素质。

(1) 礼仪教师的礼仪知识来源。礼仪知识的储备有三个途径: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和向专人学习。受调查的礼仪教师本科专业为人际交往较为明显的学科, 如主持与播音、旅游管理、文秘、公关策划专业。这些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都有一学期的礼仪课, 因而相当一部分礼仪教师没有受过专门的礼仪系统教育和训练, 只是因为受过礼仪方面的教育而承接了学校的礼仪教学。在调查中, 92%的教师以自学为主, 利用网络、图书、电视补充礼仪知识, 有46%的老师自主参加国际礼仪师、礼仪培训师的培训, 获取了相关资格证书。

(2) 礼仪教师的礼仪知识结构。礼仪是一门专门研究人的交际行为规范的科学, 但它又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尤其与民俗学、传播学、美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管理学的关系更为密切。也就是说, 一个优秀的礼仪教师除掌握核心的礼仪规范外, 还应掌握和了解各国家、各民族习俗、茶艺花艺、餐饮文化、形象设计、文史经典、企业文化、管理常识等知识。调查中我们看到, 41%的教师对各民族习俗、餐饮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31%的教师对企业文化、管理常识有认知, 这两者均与教师的本科专业有关。69%的教师表示对茶艺花艺、餐饮文化、形象设计等稍有涉猎, 文史经典掌握较少。

(3)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高职教学的特点是强调有用性和实践性, 礼仪本身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调查中, 认为“在课堂教学上应理论够用为原则, 以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为主”的教师占总数的92%, 这说明绝大部分教师对高职礼仪教学模式有正确的认识。但在具体问题的回答中, 他们则显得有些自相矛盾, 54%的教师讲解知识点所占时间最多, 讲授法为最主要的教学方法, 其次是演示法。但在演示法中, 78%的学生反映, 教师基本采用图片、影像的演示, 教师本人展示很少, 课堂上几乎没有实物教具。但在教学手段上, 所有的教师都采用多媒体授课。

(4) 礼仪实践方面。77%的礼仪教师承认自己的礼仪教学仅限于课堂教学, 对在校内师生中推广学礼仪、知礼、践礼方面所做的努力较少。46%的教师参与过学院相关活动中的礼仪指导工作, 如校礼仪队培训、组织礼仪大赛、参与系院级的接待指导, 在礼仪实训室、学院礼仪制度等的建设上鲜有教师参与。

而在社会服务方面, 31%的教师能经常参加各行业的礼仪培训工作, 平均每年4次以上, 其中15%的教师认为自己在本地区的礼仪培训方面有一定的知名度, 69%的教师偶尔承接社会礼仪服务工作。调查显示, 近70%的教师非常期望有社会服务的机会, 但只有38%的教师有自我推销的意识。

(5) 科研能力与水平。在大学任教必须具备研究能力, 任教者应该为教学搞科研, 或为科研搞教学。科研工作是大学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 也是教师素质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我们对被调查的礼仪教师近五年 (2008~2012) 的科研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 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过1篇以上论文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0%, 受调查教师全都在省级及以上期刊发表过文章, 论文数达到78篇, 五年内参编、著的人数达到50%。在纵向题课方面, 所有的教师都有各类各级课题, 平均2.3个。在横向课题方面, 40%的教师共有13个礼仪类项目。由此说明, 高职礼仪教师的科研意识是比较强烈的, 同时, 我们也注意到, 调查中显示, 能够主动思考如何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或以科研为目的进行教学的教师只占被调查人数的38%, 而为完成科研任务、评职称为最主要目的的占了50%。这说明我们的科研被动性、任务式性质比较明显。

(二) 学生对礼仪教师的评价

有近90%的学生认为礼仪老师表情亲切、笑容持久、用语妥帖、手势动作符合礼仪规范, 同时82%的学生希望礼仪教师的气质与其他教师有所区别, 但只有62%的学生认为礼仪老师在外在表象上与其他老师没有不同。在与人交往之前, 进行适当的化妆是必要的, 这既是自尊的表示, 也意味着对交往对象较为重视, 女教师的妆面以淡妆为宜。据调查, 近70%的学生很少看到礼仪老师化妆, 教师的职业特征与礼仪课的学科特点决定了礼仪教师的衣着必须端庄大方, 但有52%的学生认为教师着装比较休闲随意, 不符合TPO原则。

在知识讲授上, 85%的学生渴望拥有文化底蕴浓厚、具有综合文化知识的礼仪教师, 在课堂上能经常向学生介绍相关学科知识、推荐学生必看书目的占55%, 在课堂效果上, 65%的学生认为礼仪课比较重要, 而三年级已实训完毕的学生中认为所学礼仪知识用处较大的占到了77%。60%的学生认为礼仪课理论简单易懂, 但上课积极性较高的只占53%, 究其原因, 在于和专业技能课相比, 课堂实践机会较少, 老师引发思考的时机较少。上了礼仪课后, 只有35%的学生在校期间就对行为有所改正, 25%的同学有进一步学习礼仪知识。据调查, 是因为69%的学生认为缺少礼仪环境, 周边都是认识的同学, 无用武之地, 53%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特定的礼仪场合可以实践和参与, 45%的学生认为礼仪老师传递相对数量的礼仪实践信息没有权威性, 35%的学生认为课后学习和表现不会纳入考核体系。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次调查, 我们对高职礼仪教师礼仪素养有了一定的认识。总体上讲, 我省高职礼仪教师课堂教学态度端正, 积极汲取各类礼仪知识, 学生对礼仪课基本认可, 对礼仪教师评价较高。同时, 我们也发现了高职礼仪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高职礼仪教师总体上接受的礼仪系统教育和培训较少, 知识扩展范围不广。2.教学方法上缺少创新, 对学院的礼仪氛围营造努力不足。3.教师社会实践较少, 对自我礼仪形象塑建和推广方面不很重视。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 多种途径调动高职院校礼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一个人的态度决定其思维方式、工作方法、效率和结果, 对礼仪教学不是很热爱, 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质量。因而要提高礼仪教师的礼仪素养, 首先是应通过多种方式来调动礼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调查中我们看到, 65%的老师认为影响其积极性的最主要因素为高职院校相对重技能重成绩, 而礼仪课非专业主干课, 学校不是特别重视, 课时少;另外, 院级以上的比赛较少, 成果体现不是很明显;还有53%的老师认为礼仪教学在学院里基本属于孤军作战, 无教学团队, 专业交流和研究较少。因而在学院层面上体现出对学生礼仪素养教育的重视, 对调动礼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显得非常重要, 而注重学生的礼仪素养教育, 首先就应注重对礼仪教师的培养, 如给礼仪教师较多的学习机会, 提供教师校内外专业交流的途径。在调查中, 礼仪教师对进一步深造和进修表现出强烈的渴望, 有63%希望有和专业教师一样多的机会接受更系统的教育。

(二) 勤奋钻研礼仪知识, 躬身践行礼仪

在我国高校的专业体系中, 把礼仪作为专业的很少。礼仪易学, 是因为其理论易懂;礼仪不易学精, 是因为这些简单的理论所形成的规则, 是由历史、文化、民俗、社会、心理、美学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力量所形成的结果。简简单单一个“仪表”问题, 就可能涉及到形体、美容、色彩、服装等诸多知识, 当礼仪应用于各行各业具体到各个岗位时, 又会有特异性。讲礼仪容易, 把礼仪讲好并不容易, 要广涉猎、深钻研, 作为礼仪教师, 要积极涉猎相关学科, 完善自己的礼仪知识结构图。

勤奋学习之外, 还要身体力行。礼仪教师在给学生讲“形象”、讲“礼仪”时, 所讲的每一个“规范”, 学生都会立刻拿老师做“模特”进行评判或验证。“教育者必先强已, 育人者必先律已”, 作为一名礼仪教师, 在任何场合都应自觉地保持良好的礼仪修养, 从外在到内在, 从着装到待人接物, 皆要得体, 体现自重和尊重, 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社会的尊重。

(三) 创新教学方法, 积极参与各类礼仪培训和服务, 重视自身形象的品牌塑建和推广

西方礼仪专家埃米莉·汉斯特在其巨著《西方礼仪集萃》讲到:“礼仪……其根本目的却在于使世界成为一个充满生活乐趣的地方, 使人变得平易近人……可使生活变得和谐而美好。”因而, 礼仪教师的礼仪教学成果或者说其礼仪素养体现的最大价值在于能够培养和影响尽可能多的受众共同来学礼、知礼和行礼。礼仪教师在校内外积极尝试新的合适的教学手段, 提高自己的教学和培训技能, 有利于增强学生和社会人士对礼仪的认识和学习礼仪的兴趣。同时, 礼仪教师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类礼仪活动、培训和服务, 一方面能增加礼仪实践经验, 另一方面更有利于自身礼仪形象的品牌塑建和推广, 而这种塑建和推广对将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林崇德等.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小学教师培训 (中学版) , 1998 (1) :10-14.[1]林崇德等.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小学教师培训 (中学版) , 1998 (1) :10-14.

[2]张晔.高校教师的礼仪素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 (9) :50-53.[2]张晔.高校教师的礼仪素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 (9) :50-53.

[3]郭晓云.基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高校教师礼仪修养研究[J].大众商务, 2010 (8) :199.[3]郭晓云.基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高校教师礼仪修养研究[J].大众商务, 2010 (8) :199.

[4]金正昆.社交礼仪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年12月.[4]金正昆.社交礼仪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年12月.

上一篇:民办高职院校大学宿舍下一篇:民间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