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方式范文

2024-06-04

加工方式范文(精选9篇)

加工方式 第1篇

1 实验目的和方法

使用薄板叠加的方式进行深拉伸加工的灵感, 来源于复合板的深拉伸加工。复合板加工的特征是, 比起将高强度板材放置在加工台一侧, 将低强度板材放置子啊加工台一侧, 拉伸比更大[2,3]。

因此, 本研究通过向放置在加工台一侧的薄板叠加不同材质、不同尺寸的薄板, 观察薄板的深拉伸性是否提高, 通过比较、总结, 得出最终结论。

2 加工工具

如图1所示, 深拉伸加工主要由冲压机冲头、加工台以及压边板三部分组成。通过将冲头压入工作台的孔洞中, 使放置在工作台上的薄板发生形变, 进而达到所需产品形状。加工过程中, 由于薄板的法兰部分受到半径方向的张力影响向圆心收缩, 褶皱非常容易发生。因此, 为了抑制褶皱的发生, 需要使用压边板对薄板的厚度方向, 施加适当的压力。

3 实验条件

3.1 实验材料

放置在工作台一侧实验材料为直径20mm、厚度0.3mm的铝合金 (A5052) 薄板。在铝合金薄板上 (冲头一侧) , 分别叠加直径20mm和15mm的铝合金 (A5052) , 以及直径20mm和15mm的黄铜 (C2801) , 共计四种薄板进行实验对比。将黄铜放置在上侧是为仿照复合板深拉伸加工时, 在冲头一侧应放置拉伸性较好材料的加工条件。表1为影响两种实验材料拉伸性的主要材料特性值。

3.2 润滑油

本实验使用粘度400mm2/s (40℃) 的PS-DX-5G润滑油。

3.3 进给速度

研究表明, 在低速拉伸过程中, 冲头进给速度对深拉伸性的影响很小[5]。本研究使用0.5~2mm/s进给速度, 进行对比实验。

3.4 拉伸温度

由于温度对材料的塑性流动应力影响较大, 因此本实验利用材料的成型界限, 随拉伸温度的增高而增大的特性, 对薄板进行深拉伸加工。具体做法是, 加热工作台, 使薄板法兰部的变形抗性下降, 并不断的冷却冲头, 以此增大冲头的挤压强度。通过上述方法, 薄板的成型界限将提高[6]。

4 实验设备

4.1 冲头直径和冲头顶部倒角半径

本实验选用直径10mm的圆柱形冲头。由于冲头顶部倒角半径过大, 薄板受冲头的双向拉伸变形增大, 厚度减少速度加快, 而冲头顶部倒角半径过小, 薄板会因弯曲变形, 厚度减少速度加快, 导致薄板断裂。所以, 冲头顶部倒角半径推荐选用板厚的3~10倍[7]。

本实验选用顶部倒角半径为1mm的冲头。但要注意的是, 工作台上的两块薄板是叠加之后进行深拉伸加工, 而加工对象是放置在工作台一侧, 所以冲头顶部倒角的实际半径应被认定为冲头部倒角半径1mm加上冲头一侧薄板半径0.3mm, 为1.3mm。冲头顶部的实际半径也在0.3mm薄板的推荐范围之内。

4.2 工作台形状、工作台孔洞直径及孔洞倒角半径

深拉伸加工过程中, 冲头与工作台孔洞内壁的间隙, 一般推荐为薄板厚度的1.1~1.3倍[8]。

本实验因选用直径为11.32mm的工作台孔洞, 所以冲头与工作台孔洞的间隙为0.66mm。又因叠加了一枚0.3mm的薄板进行加工, 所以认定冲头与孔洞的实际间隙为0.36mm。在间隙推荐范围之内。

薄板的极限拉伸比, 随孔洞倒角半径变化而变化。因为孔洞倒角半径越大, 薄板通过倒角时的阻力减小, 所以孔洞倒角半径越大, 薄板的极限拉伸比也越大。但是, 如果孔洞倒角半径过大, 会导致压边板与孔洞倒角之间的间隙过大, 在拉伸过程中, 薄板更容易出现褶皱现象。综上所述, 通常推荐将孔洞倒角半径设定在薄板厚度的5~10倍之内[9]。本实验中的孔洞倒角半径为2mm, 在推荐范围之内。

4.3 压边力

深拉伸加工过程中, 为了抑制褶皱的发生, 需对薄板的厚度方向施加适当的压边力。通过下面经验公式, 估算出本实验中材料最佳压边力为0.4k N。表2是各种材料的特性值, 图2实验装置图。

5 实验结果

5.1 冲头进给速度对深拉伸加工的影响

为了研究冲头进给速度对深拉伸加工的影响, 采用对1枚直径20mm的铝合金薄板进行深拉伸加工。实验结果由图3表示。

由图3得知, 在0.5~2mm/s的进给速度区间内, 进给速度对材料的最大成型深度, 没有任何影响。所以在其余的实验中, 冲头进给速度均设定在1mm/s。

5.2 加工条件对压边力影响

图4表示经验证后的各种叠加方式所需最小压边力。其中, 常温状态下实验结果, 在图4横轴的20℃坐标处, 用记号标出。

由图4得知, 直径不同的薄板叠加时, 所需压边力更大。同时, 实验表明拉伸温度对薄板成型几乎没有影响。但是相同直径的黄铜和铝合金薄板叠加时, 所需压边力相对较低。

图5表示在不同直径的薄板叠加进行深拉伸加工时, 压边板的形状。随着冲头的进给, 因为放置在冲头一侧的薄板直径变小, 所以放置在工作台一侧的薄板和压边板之间出现间隙。间隙的出现, 使得薄板在拉伸时更容易出现褶皱。为了弥补间隙的不良影响, 需要向薄板施加更大的压边力防止褶皱出现。

5.3 加工条件对最大成型深度的影响

图6表示加工条件对最大成型深度的影响。

由图6得知, 在常温条件下, 将2枚薄板叠加后进行深拉伸加工, 最大成型深度少许提升, 但不论采用哪种叠加方法, 深拉伸性的提高效果几乎一样。随着拉伸温度的升高, 两枚直径相同的铝合金薄板叠加后, 进行深拉伸加工, 铝合金薄板的深拉伸性没有提高。但是, 无论采用哪种直径的黄铜将, 将铝合金和黄铜叠加进行深拉伸加工, 铝合金的最大成型深度都有约50%的提升。另一方面, 直径15mm和20mm的两枚铝合金叠加后, 铝合金的最大成型深度也有50%的提升。但是, 当拉伸温度达到180℃时, 将直径相同的铝合金和黄铜叠加进行深拉伸加工, 铝合金的深拉伸性明显下降[10]。

6 结论

以下结论, 可由本实验清楚得知。

1) 最小压边力虽然根据叠加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但在一定的拉伸温度范围内, 几乎没有变化。

2) 通过在成型较困难的铝合金薄板上叠加深拉伸性相对较好的材料, 进行深拉伸热加工, 铝合金薄板的深拉伸性显著提升。

3) 使用同种材料, 不同直径的两块薄板叠加, 也可达到相同的效果。

摘要:深拉伸是通过利用冲压机以及模具, 使板型材料从周边向中心收缩, 形成有侧壁的无缝中空立体形状的塑性加工方法, 在各行各业的生产过程中应用广泛。为使薄板的深拉伸性能提高, 本研究尝试将薄板叠加方式进行深拉伸加工。通过在不同的加工条件下针对铝合金 (A5052) 薄板进行反复实验, 结果表明通过叠加方式可以提高薄板50%深拉伸性能。本研究为深拉伸加工工艺的完善, 提出新思路。

关键词:深拉伸,塑性加工,加工性能,薄板,叠加法

参考文献

[1]日本塑性加工学会編;わかりやすいプレス日刊工業新聞社, 2000;pp83-91

[2]平岩正至・近藤一義;機論, 40-336, 1974;pp2398-2450

[3]平岩正至・近藤一義;機論, 42-360, 1976;pp2625-2632

[4]日野隆太郎・吉田総仁岡達夫;機論A, 64-621, 1998;pp267-272

[5]片岡征二;揮発性潤滑油をもちいたアルミニウム合金版の深絞り加工における速度効果;軽属, 1998;vol.48, no.1, pp25-29

[6]日本塑性加工学会編;わかりやすいプレス日刊工業新聞社, 2000;pp44-50

[7]山崎隆夫・早川権・小玉満・神雅彦;超音波を付加した深絞り工;塑性と加工, 2012-1;pp47-50

[8]日野隆太郎・岡田達夫吉総仁;機論A, 62-595, 1996;pp753-758

[9]木内学;機械工基礎コース塑性加丸善株式会社, 2007;pp106-108

浅谈铁艺加工企业的网络推广方式 第2篇

浅谈铁艺加工企业的网络推广方式

铁艺在80年代悄悄的国内盛行。越来越多的铁艺走进平常人家。铁艺也不再世西方专利,所以国内的铁艺企业越来越多。少则几个人多则几百上千号员工企业在国内多的数不胜数,给企业的利益带来了考验所以很多企业选择宣传,但是面对现在多如牛毛的宣传体系到底该怎么做呢,到底怎么样宣传有效果呢?简单的做一个网页 ?在报纸登几月的广告?去参加一两次展会?在国内不同行业网站上开一间普通店铺。这些就是宣传吗?显然不是,1,电视宣传;地方台电视广告费用是没有中央电视台的广告贵。但是电视广告区域太强。费用很高一般的铁艺企业是支付不了,而且宣传是长时间的事情。2报纸宣传;报纸也相对电视,区域和收费和电视非常相像。效果还不如电视的直接,有效,产生效益也不怎么好,所以铁艺企业选择还是比较不理想3展会宣传。国内外的铁艺展会一年的次数是可以算得到的,想靠展会宣传也是不理想的。

4网络宣传,这个无非是针对铁艺企业的理想选择。现在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是今非昔比。更多的人在网络上贸易,宣传。网络已经走进平常居民的家庭。在快捷,高效益的时代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相对铁艺企在网络上就更加适合。铁艺的发展在国内来说还是个新新产业。国内的各种类型的网站效果不是很明显,很多网络无暇顾及这块。所以应该找个相对的性质的门户网站,做到付出一分回报十分的效果,不过也要看专业网站性质,背后有没有实体企业的支撑,是纯粹的网络公司还是实体生产企业?有些实体企业这种性质的网络公司打个网络的幌子在给自己做宣传。

加工方式 第3篇

关键字:工厂化加工 现场拼装式施工 作业方式

中图分类号:TU7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4-3520(2014)-02-00202-02

当今的建筑装饰行业相比于多年以前取得了非常巨大的进步,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起建筑装饰的质量,该产业的市场容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扩展。但与此同时,建筑装饰行业的施工技术流程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改进,仍然沿用传统的施工方式,使得施工效率以及施工质量得不到很好的提升。对于这种情况,目前的主要解决方向是对施工作业方式的变革,从根本上入手,使施工作业流程更加具有科学性。

一、工厂化加工、现场拼装式施工的应用意义

目前,我国的建筑装饰行业已经具有了较为成熟的物质发展基础,许多装饰材料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外界的环境已经完全适应了施工作业流程的改进。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工厂化加工、现场拼接式施工作业改革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当今我国建筑装饰行业的综合分析,发现进行工厂化加工、现场拼接式施工的应用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前的建筑装饰行业施工形式具有改革必要性

在当前,我国的建筑装饰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一项装饰工程中,由大量的劳动力来完成工作。特别是在一些大型的工程中,其施工工作更是由多个项目部门共同完成,而每个部门中则依靠大量的劳动力来完成工作。通过现场施工人员的手工操作来完成施工,在当今的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潮流中必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需要通过对施工作业方式的改变来适应建筑装饰行业的施工特点。

(二)我国建筑装饰行业的市场发展需要施工作业的改革

我国的建筑装饰行业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取得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与此相对,却出现了一系列的制约因素,影响着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取得进一步突破,该行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瓶颈。首先,当今的行业发展受到土地、矿产等有限资源的制约,要想取得发展,以往的粗放模式已经并不适用,需要找到一种更加高效的资源利用方式;其次,施工技术的落后制约着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当今科技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装饰企业中,技术的落后则意味着竞争力的低下;最后,社会发展的大方向也制约着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果不进行改革,则必然不会是社会发展中的重点产业。

(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要求施工作业方式有所改变

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数十年间,我国的经济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以往经济的飞速发展却是建立在粗放式的资源利用以及对环境的破坏之上的,这种方式得到的经济水平得不偿失。因此,在当今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提倡的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引领市场中多个行业的发展改革。在此背景之下,建筑装饰行业的施工作业方式也就相应地需要有所改变了。

二、工厂化加工、现场拼装式施工的主要内容及要点

在建筑装饰行业特点以及市场环境变化的多重因素影响下,行业内的项目施工作业方式发生了深层次上的改革。当今进行施工作业方式的改革,主要是从传统施工方式向工厂化加工、现场拼装式施工方向转变。经过施工作业的现场验证,发现这种施工方式具有相比于传统作业方式更加显著的优点,能够适用于当今的建筑装饰行业背景以及市场环境发展趋势。总体来说,工厂化加工、现场拼装式施工作业方式相比于传统施工方式在机械化、专业化、社会化、施工技术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提高。一般来说,工厂化加工、现场拼装式施工作业包括了一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施工作业的筹划设计

在工厂化加工、现场拼装式施工的过程中,筹划设计环节是最为核心的基础,影响着后续施工内容的有序进行,具有影响建筑装饰施工质量的重要作用。比如说对装饰部位的设计,对不同装饰部位的材料选择,装饰材料的色泽、规格等都是在筹划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的问题,并且后续施工的大多数步骤都是根据设计图纸进行,由此可见筹划设计在工厂化加工、现场拼装式施工过程中所占据的核心地位。由于在设计环节产生的失误比后续任何的施工质量问题所产生的影响都大,因此一般需要十分注意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美观性。特别是在一些较大型的建筑装饰工程中,许多装饰材料的规格不一定是相同的,需要加大设计师责任制的实施力度,加强对设计图纸的审核、校验、批准,严格把关,确保设计图纸能够很好地指导后续施工的进行。

(二)装饰材料的生产加工与运输

装饰材料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有许多要求,最为基本的要求包括了材料的安全性、稳定性、耐久性、美观性等等。首先,在选材上,所选用的装饰材料必须是安全无毒的,对人体不产生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其次,要尽量选用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以及耐久性的材料,特别是在酸雨现象非常严重的今天,选用耐腐蚀的装饰材料成为了保证建筑装饰的持久美观最为可靠的途径。最后,装饰材料的美观性是建筑装饰行业材料生产加工过程中特有的要求,随着人们对周围环境的审美需求的提高,装饰材料的美观性显得越来越重要。在一般情况下,如果设计图纸没有任何问题,那么装饰材料的生产加工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即可,及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加工工作。在当今,装饰材料的生产加工正在向工厂化转变,集中型的材料生产加工模式,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加工质量。一般进行材料加工的质量控制可以从原材料的把关以及精加工技术入手,选用优质的原材料,进行高质量的精加工,尽量不让加工出来的装饰材料出现较大的瑕疵。随着当今机械科技的不断发展,可以在加工过程中适当地应用机械,减少人工操作,从而提高加工效率。而在完成加工之后,还需要将装饰材料运输到施工现场,对于可存放的材料,可以提前运输到现场存放备用,对于不可存放的材料,则需要在施工时从加工地点运输到施工现场,运输难度要高许多。在运输过程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要对材料尽心保护包装,避免装饰材料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伤。

(三)现场的组装施工

现场的组装施工环节是进行建筑装饰施工的最后一步,也是作业内容最多的一步。进行现场拼装式施工,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根据设计图纸来执行,只要图纸中的设计合理,那么就可以严格按照图纸施工,并保证施工质量。经过对实际施工的总结发现,在施工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装饰材料的乱用,导致了装饰施工效果的不和谐,或者其他区域施工的无法进行。保证装饰材料的牢固、准确、美观拼装,是现场施工作业的首要目标。

三、结束语

通过科学的工厂化加工、现场拼装式施工作业方式,可以改变传统建筑装饰行业依靠大量劳动力与原材料的粗放式发展现象,让发展道路具有更强的可持续性,能夠保证行业在当今市场环境下的稳定发展。随着行业的发展以及相关学者研究的深入,工厂化加工、现场拼装式施工作业方式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黎规梅,李晨阳. 拼装式阳台栏杆施工技术[J]. 建筑施工,2010,06:545-546+552.

[2]但淑英. 长大公司建筑项目施工精细化管理的案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3]李道学,郑春. 关于室内装饰工程整体实现装配式施工的探讨[J]. 现代装饰(理论),2011,08:4-5+7.

点石成金——作文素材加工方式 第4篇

素材加工和运用的方法很多, 这里所说的“点石成金”就是从日常生活中提取材料或运用别人已写过的材料进行创作, 不照搬抄袭, 而能从中挖掘出更新、更深的意义, 化腐朽为神奇。提笔写作, 许多同学苦于没有事例, 眼睛只木然地注视文题, 把自己写过的或读过的好文章都忘了, 只一味求新求奇。当然, 事例能够选取与众不同、贴切实用的名人故事和历史典故固然很好, 但是不是旧材料就不能用呢?显然不是。有些文章本身就不要求在材料上出新, 比如写议论文, 为了说明观点, 材料虽然旧, 仍能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因此, 写作文的材料关键在于你善不善于选取材料, 善不善于巧妙转换或变通材料, 这就要讲一个“巧”字, 这个“巧”就是点石成金的诀窍。现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一、实事加工式

以自己或自己周围发生的某些事情为素材, 适当加工, 同样是好例子。其好处不仅可以避免作文空发议论, 大而无当, 还可以使人读来感到亲切可信, 从而增强表达的效果。如高考作文《读“画”蛋有感》, 一位考生就以自己的实事来谈读后之感, 同样获得了高分。不过, 从自己生活中寻找事例, 不要所写事例过于琐屑, 应有广泛性和代表性。

二、变换角度式

选材应求新, 新有两个含义, 一是材料鲜活新颖, 另一个意思就是善于抓住常见熟例的不同角度, 从熟知材料中翻出新意, 或从生活的细微之处挖掘出深刻的含义。这样的事例用好了, 可以体现出作者运用知识、灵活变通的能力, 从而达到“陈材巧用”、“旧材翻新”的效果。如鲁迅弃医从文的经历是我们熟知的, 从鲁迅经过多次努力, 终于在文学上有建树, 可以证明“成功在于不懈的努力”, 从鲁迅学文, 志在改变国人的精神面貌, 可以证明“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从鲁迅学医到学文, 其结果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优势, 可以证明“人应正确认识自我”。这些熟知的材料, 一方面来源于语文课本, 一方面在备考中识记的名句、现代文阅读等, 都可以很好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三、抽筋拉骨式

不论写作者所依据的材料是何种形式, 也不管材料的长短多寡, 一旦进入议论文中, 就应该经过加工概述, 即将原始材料加以浓缩概括, 拎出其中精髓部分入文。例如:材料:十九世纪末的最后几个年头, 美国康奈尔大学做过一个有名的实验, 实验人员把一只青蛙冷不防丢进煮沸的油锅里, 这只青蛙在千钧一发之际, 奋力跃出锅外安然逃生!可半个小时后, 他们把这只死里逃生的青蛙丢进放慢冷水的大锅里, 并在锅底偷偷加热, 把青蛙置于温暖、舒适的“安乐窝”中, 青蛙开始还悠悠地享受“温暖”, 等到它意识到危险时, 却全身无力, 欲跃不能, 终于葬身锅底。运用为:一只青蛙被突然丢进滚沸的油锅中竟然能奋力跃出, 安然逃生;然而却在慢慢加热升温的水中葬身锅底。我们如果把滚沸的油锅看成“逆境”, 那么微温的水锅便是“顺境”。面对逆境, 青蛙奋力一跃, 化险为夷;身处顺境, 青蛙得意忘形, 终至丧命。两种不同的结果实在发人深省。

四、自找立意式

其实一件事情可以由多个角度去观照, 积累的素材可以去按照自己的立意去进行分析, 而不拘泥于原来作者的 (引用) 意图。例如:话题、变通材料、自然现象、火山。运用为:火山不懂交通, 为了自身情绪的释放, 自以为是颠覆一切, 毁灭一切, 于是平息后换来的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沉默, 陪伴的是无数遗体和狼藉的声名。

五、润色改写式

有些材料与所写作文的语言形式相差甚远, 引述入文就必须加以改写。例如:我要学会忍受, 学会把伤痛转移, 就像珍珠贝一样, 重塑自己的伤口, 在伤处磨练出一颗又大又亮的珍珠, 闪闪发光, 照耀自己的人生。运用为:一枚贝壳要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将无数的沙粒转化成一枚并不规则的珍珠, 雨后的彩虹绽放刹那的美丽要积聚无数的水汽。如果把这些都看成是一次又一次的挫折, 那么是挫折成就了光彩夺目的珍珠和美丽的彩虹。

中小型机加工企业采暖方式分析 第5篇

关键词:采暖,热风炉,横向热风幕,机加工车间

在北方城市中,因为规划、用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许多中小型机加工企业设在了远离城市的郊区,无市政热力系统可以使用,受到无热源的限制,另外这些企业中较多的机加工车间属于轻钢结构厂房,外墙薄,蓄热能力差,抵抗温度波动的能力差。厂房高大,由于热空气上升使热量大量消耗在建筑物上部,下部工作区难以获得足够的热量,有资料显示屋顶散热量占总的热负荷的70%左右[1],造成严重的能源浪费,同时在垂直方向上存在较大的温度梯度。另外如门窗关闭不严,再加上层高多在7 m以上,致使进风量加大,增加了采暖热负荷,冬季采暖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洛阳市某企业机加工车间,面积1440 m2,长60 m,宽24 m,高9 m。该厂地处市郊,无市政热力管网相通。要求车间内温度为15℃。

1 大空间供暖方案比较

1.1 拟订方案

根据车间的用途和建筑情况,拟定了3种方案:1)传统的散热器热水供暖;2)热风机热风采暖;3)热风炉横向热风幕采暖。

3种方案中方案1和方案2都需要提供热媒的热源设备,采用了常压锅炉作为热源设备。

1.2 散热器热水供暖

散热器热水供暖是使用最广泛的采暖系统,对于层高不高的房间较为适用,但对于高大厂房,由于浮力作用,热空气上升,形成了垂直方向上较大的温度梯度。造成了厂房上部温度偏高,下部工作区温度偏低,降低了采暖的舒适感,而且由于温度梯度较大,对于此类采暖系统,设计规范中指出,房间高度大于4 m时,每高出1 m,热负荷附加2%,则该车间热负荷需附加10%,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因此对于高大厂房散热器采暖显然不太适用。

1.3 热风机热风采暖

通过散热设备向房间内输送比室内温度高的空气,直接向房间供热,利用热空气向房间供热的系统,称为热风采暖系统。热风供暖是比较经济的供暖方式之一,对流散热几乎占100%,因而具有热惰性小,升温快的特点[2]。热风供暖能降低高大厂房内的温度梯度,但热风供暖一般是采用一台或多台暖风机直接将热风喷射向工作区,因此送风比较集中,造成室内温度分布不均匀,人体有较强的吹风感,而且由于热气流上升,仍然会有较多的热量从建筑物顶部散失。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可以采用横向热风幕采暖方式。

横向热风幕技术是沿高大厂房两侧墙布置送风管道,并设置下倾风口,喷出适度的加热空气,形成两侧对喷,使热气流覆盖整个工作区。由于适当密布风口,使喷出气流适当扩散后形成横向热风幕,能沿厂房高度方向分为3个区域(下部采暖区、中部风幕隔离区、上部非采暖区)[3]。由此能够隔断热气流上升,减少厂房顶部的耗热量,并且降低垂直方向上的温度梯度。由于轴流式热风机风速的限制,使其无法应用于横向热风幕技术中,若采用离心式热风机则需要增加风管的投资。

1.4 热风炉横向热风幕采暖

该系统采用了热风炉作为热源,直接提供了加热后的空气,采用横向热风幕分层采暖方案解决垂直温度梯度的问题,省去了暖风机的投资费用,且为“一次传热”,较暖风机这样“二次传热”的水暖系统,传热效率增加,从而节省了运行费用。但由于热风炉加热的空气温度较高,热射流自然上升的趋势较明显,会使房间下部加热不好,使得横向热风幕方案效果下降,为此可以通过增加送风量来降低送风温度,也可以调整送风射流下倾的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

2 经济性比较

2.1 采暖负荷

1)散热器采暖方式的负荷计算(温度梯度取0.9℃)见表1。

2)横向热风幕采暖方式的负荷计算(温度梯度取0.2℃)见表2。

通过上述负荷计算可以看出,横向热风幕热风采暖方式较传统的散热器采暖方式节约能源40%左右,由于没有相关资料提供热风机热风采暖方式的温度梯度,所以在此没有计算其热负荷。

2.2 各方案初投资与运行费用的计算

2.2.1 方案1

1)初投资。散热器:24000元。0.5 t常压热水锅炉:30000元。管材:7000元。合计(包括运输费和安装费):61000元。

2)运行费用。按采暖期为120 d,每天10 h供暖,0.5 t锅炉在正常运行中耗煤量为55 kg/h,煤价为500元/t,工业用电为1元/度。锅炉循环水泵功率为5 kW/h。锅炉年耗煤的费用:33000元。系统年耗电量:6000元。合计(包括检修费用和管道清洗费用):39000元。

2.2.2 方案2

1)初投资。暖风机20台:36000元。0.5 t常压热水锅炉:30000元。管材:7000元。合计(包括运输费和安装费):73000元。

2)运行费用。运行费用介于方案1和方案3之间。

2.2.3 方案3

1)初投资。25万kcal/h热风炉(包括烟囱,连接管路,安装费):29000元。5.5 kW通风机:2800元。镀锌板管路(包括配件及装费等):12960元。合计:44760元。

2)运行费用。热风炉正常运行中耗煤量:32kg/h。全年耗煤的费用:19200元。全年耗电费用:6600元。合计:25800元。

3 结语

由上述的经济性对比可以看出,无论是初投资还是运行费用,热风炉横向热风幕采暖较其他几种都比较经济。而且从技术性角度出发,该方案同样能够较好地解决高大厂房温度分层的现象,是较理想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李晓燕,张凤敏.某高大厂房复合供暖设计与应用[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2):25-26.

[2]贺平,孙刚.供热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11.

[3]刘宪华.浅析工业厂房的采暖与节能[J].机械管理开发,2003(8):103-104.

加工方式 第6篇

1.1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柔性加工的管理能力

1.1.1 强化保障机制,提升联营生产水平

吸收合作生产方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将联营企业的先进理念、做法和要求及时转化为制度标准,将产品形成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控制都作为产品稳定和提高质量的保障,通过联营厂家制度标准本地化,先后修订完善了《成品管理考核办法》《工艺质量管理考核办法》《工艺过程控制管理办法》《自检、互检和特殊时段质量检查管理办法》《在线评价管理考核办法》等多项管理文件,为企业的柔性加工提供了制度保障。

1.1.2 优化标准控制,提升精细质量管控水平

提高在线职工自主、持续将各项指标做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对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关键控制要素在标准范围内制定了“创优目标”“提升目标”和“基本目标”,并制定分阶段精细化、规范化激励措施;对在制过程中各工序设备工艺参数、质量状况进行了全面排查、分析和梳理,对关键工序20 余项加工参数和自检自控方法进行优化,提升精细质量管控能力。

1.2 强化过程精细化管理,提高柔性加工保障能力

1.2.1 建立预防评价机制,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第一,定期开展质量风险识别活动,减少在线质量隐患。为强化质量管控能力,在企业范围内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质量隐患排查和整改活动,共查出质量隐患180 余项,并制定相应的预防预控措施,明确质量标准、规范操作行为,提高生产质量管控效果。

第二,强化工艺保障六要素评审,及时改进过程控制方式。为提高质量过程控制精细化水平,质量预防关口前移,通过建立上下工序的联动考核机制,强化“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的服务意识,优化了5项不合理要素控制点,把“顾客零抱怨”的要求落到实处。

1.2.2建立质量信息传递介质,实施质量管控闭环式管理

提升信息化系统,部门之间质量信息传递的问题,企业结合质量管控实际需求,以工艺质量传递卡形式,建立全过程质量信息传递,生产车间对生产环节5 个关键工序和16 项重点参数、质量指标进行分批跟踪。查找异常,组织改进,建立在线生产、使用、反馈、响应、提升的闭环式质量管控模式,使产品合格率由实施前的88%提高到目前的99%。

1.2.3 工艺项目“课题制”,持续提升质量管控水平

强化质量管控,加强工艺试验和工艺研究,找准合作生产方的工艺标准与企业工艺流程、工艺环境的最佳结合点,最终达到产品输出方要求的工艺质量,消除各类质量隐患,提升精细化加工水平。以厂级专业委员会为平台,以解决生产瓶颈问题为重点,充分发挥工艺质量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工艺人员攻关项目“课题制”,开展专项课题的工艺研究项目30 余项、工艺质量持续改进项目20 余项,先后消化吸收行业先进技术成果3 项,为企业提质降耗、提高质量管控水平和开拓技术人员思路发挥了积极作用。

1.3 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柔性加工综合协调能力

1.3.1 建立问题快速协调机制

提高企业柔性加工综合协调能力,提升解决问题效率,利用每周效能会制度,及时解决生产过程的难点和突出问题,做到小问题不过夜,大问题不隔天,严格督察,疑难问题组队攻关,限期整改落实。

1.3.2 制定工艺巡查制度

以督查办为核心组建巡查小组,拓宽质量监督范围,强化质量监督力度,不定期对原料、材料、生产过程、工艺保障等方面内容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各工序自检自控效果和操作规程、质量制度等执行情况,对检查出的各类质量隐患督促整改,防止各类质量问题发生。

1.3.3 建立质量责任传导机制

进一步深化质量责任意识,制定《质量责任传导机制实施方案》和《质量问责管理制度》,以质量责任和工作质量为导体层层分解,级级传导,使每位职工都明晰自己与质量的关系,形成各个部门有指标、人人肩上有担子、质量责任全员担的“大质量”工作格局。

1.3.4 固化生产运作流程

满足合作加工需要,强化合作加工保障机制,专门制定《产品许可生产管理办法》,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对生产作业流程作严格规范。

产品生产运作流程如图1 所示。

1.4 强化全员质量意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为柔性加工提供人才保障

1.4.1 持续开展质量教育提升活动,持续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进一步提高大质量观责任意识,促进质量行为标准、规范,提升质量风险防控水平,开展全企业质量教育专题活动,针对长期生产中的惯性思维和质量意识薄弱的现状,明确提出把“牢固树立‘大质量’观念”作为企业质量管理工作重点,开展质量教育活动,通过专题会议、生产效能会、质量大讲堂、部门例会、每日晨会、班组会等形式,利用厂局域网、内部广播、宣传展报等媒介资源,持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全面将全员质量意识渗透到每名职工的内心深处。

1.4.2开展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工艺质量人员的业务技能

与行业技术权威机构建立长期技术合作协议,邀请专家定期到企业开展专题学术讲坛,先后开展《生产工艺改进探讨》《工艺保障要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等专题讲座,邀请专业协会专家等开展质量管理知识培训,提高质量队伍的素质能力和技术水平。

1.4.3 开展技术经验交流,提高人员业务能力

针对合作生产企业驻厂人员、工艺质检人员、机台操作人员在标准把握程度上存在的差异,先后组织开展技术交流活动,通过与合作方驻厂组人员比对判断标准,提高一线员工产品标准控制一致性;先后分批派人到合作生产企业进行学习,提高机电、维修、设备管理、工艺改进、质量检验等专业人员的业务技能,提升现场工艺质量管理、在线质量把控、设备维修能力。

2 精细质量管控模式的实践

2.1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精细质量管控方式的形成,实现了生产成本的过程控制和管理,有效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原料消耗量和辅料消耗量逐月降低,多规格柔性加工能力的提高,有效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和作业时间,设备有效作业率和能源消耗指标也有较明显提升,成效逐步显现,A,B,C 3 个规格产品原料消耗分别比生产初期降低了5.76% ,4.53% ,5.39% ; 辅料消耗分别降低1.38%,2.41%,1.24%;全年原辅料消耗节约430 万元。

2.2同质化加工评价体系不断完善,柔性加工能力得到提升

各工序质量优质率累计99.12%,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100%,同比提高0.11%;公司生产管理部质量飞检,抽检A规格产品和B规格产品,得分分别为100 分、99.8 分。集团公司季度质量抽检,质量得分位居4 家同规格产品加工企业首位,实现了产品在线生产的稳定可控。

2.3 形成质量闭环管控模式,过程精细化水平得到提升

随着质量闭环管控模式逐步完善和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质量理念深入人心,过程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关键环节各工序CPK由原来的平均不足1.0 达到目前的1.33 以上,产品质量波动显著降低。

2.4 质量队伍得到锻炼,人员素质得以提升

企业强化职工培训教育、课题带动、技术经验交流等活动的开展,锻炼了队伍,提升了人员持续做优的积极性。企业工艺质量人员中有35 人通过了高级工鉴定取得高级工资格,3 人通过了集团评审取得了工程师任职资格。

3 结语

以适应柔性加工为导向的提升“三能力一保障”的“3+1”精细质量管控方式的建立,是企业贯彻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践行公司管理上水平的重要举措,是满足订单式卷烟加工需求变化,提高快速适应能力的决定性基础,更为加快公司深化改革,转型升级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杨忠文.卷烟制丝柔性加工生产中的在线存储[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8(10):84-88.

[2]陈昱彬,郑季良.卷烟生产环节的柔性化改进[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22-26.

[3]叶逊,吴爱红,邓来红,等.及时生产即时供应[J].企业管理特刊,2009(4):60-66.

[4]潘双华.精细化管理在工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工程质量,2010(28):6-8.

加工方式 第7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种植品种为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农业科研所育成的第三积温带下限、第四积温带上限插秧高产粳稻品种三江1号和源自日本,由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从吉林农科院引进并选育而成且在第二三积温带已有大面积种植的高产粳稻品种空育131。试验采用裂区设计,共2个主处理,3次重复。

1.2 地点

试验地点选在建三江分局农业科学研究所水稻田,属于第三积温带下限,气候类型为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试验地为多年老稻田地,秋翻春整地,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从2009年9月20日开始,每隔2 d收获1次,依次为9月23、26、29日、10月2、5日。选取无病虫害长势相对一致的水稻品种三江1号和空育131,每处理小区面积为1 m2,1 m2内没有空穴,漏穴。在同一个小区内取样,每3 d为1个梯度,分别进行直收与割晒,直收后取饱满籽粒直接脱粒,风干至恒重;割后不脱粒直接晒干至恒重。用JLGJ4.5型检验砻谷机磨糙米,JNMJ3型检验碾米机磨精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标准NY147-88米测定方法测定糙米率、精米率、垩白粒率指标。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收获时间直收与割晒对水稻加工品质的影响

2.1.1 对糙米率的影响

分析图1可知,提前收获(9月26日以前)割晒能提高水稻品种三江1号的糙米率,9月20日收获时,割晒与直收的糙米率差异最大。水稻基本成熟后,直收与割晒对三江1号糙米率的影响差异不明显。由图2可得,2种不同收获方式在不同的收获时间对空育131糙米率的影响较小,这与空育131籽粒成熟较早有关。

2.1.2 对精米率的影响

分析不同收获时间直收与割晒对水稻精米率的影响(见图3,图4)可知,9月29日前三江1号割晒相比直收来说可获得较高的精米率,说明9月29日前三江1号籽粒并未完全成熟,直收使加工品质下降,若此时收获采取割晒方式较优而对于空育来说月日前直收精米率好于割晒。9月26日以后收获直收与割晒对空育131精米率影响不明显。

2.2 不同收获时间直收与割晒对水稻外观品质的影响

垩白性状是外观品质好坏的重要因素。垩白是稻米胚乳中不透明部分的总称,是由于胚乳中淀粉和蛋白质颗粒填塞疏松充气而形成光散射所致[1]。从不同收获时间直收与割晒对水稻垩白粒率的影响(见图5,图6)可以看出,9月26日前收获三江1号直收的垩白粒率较高,而割晒的垩白粒率相对较低,空育131在9月20日收获时直收的垩白粒率较高,以后差异不明显,说明较早收获时,采取割晒收获方式能够降低水稻的垩白粒率,进而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

3 结论与讨论

以往的研究表明,稻米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是稻米在商品流通中的重要指标,稻米品质是品种遗传特性、环境以及栽培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遗传因素,但生态环境因子及栽培条件也有较明显的影响[2,3,4,5,6,7]。糙米含量的多少是直接影响种子净度、降低播种质量和种子使用价值的主要因素[8]。该试验结果表明,提前收获(9月26日前),割晒能改善三江1号的加工品质及外观品质,对于空育131来说可以改善其外观品质,对加工品质的效果不明显。由于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决定了市场稻米的价格,所以该研究的结论为,提前收获时采取割晒收获方式能够提高稻米的商品指标,保证稻米的商品价值,进而增加稻米的经济收益。

摘要:以粳型水稻品种三江1号和空育131为试材,研究不同收获时间及收获方式(直收与割晒)对第三积温带水稻品种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前收获(9月26日以前)割晒能提高三江1号的加工品质及外观品质,能够改善空育131的外观品质;后期收获,直收与割晒对水稻品种的外观品质及加工品质的规律不明显。

关键词:收获时间,直收,割晒,加工品质,外观品质

参考文献

[1]中国水稻所.稻米品质及其理化分析[M].杭州:中国水稻所,1985.

[2]陈跃进.籼稻优质米新品种选育的研究[J].湖北农学院学报,1995,15(4):253-257.

[3]黄发松,罗玉坤,庞乾林.我国优质稻米的生产现状和发展对策[J].中国稻米,1998(6):3-6.

[4]朱美静.环境因子对宁夏水稻品质性状的影响[J].宁夏农林科技,2002(2):17-19.

[5]孟亚利,周治国.结实期温度与稻米品质的关系[J].中国水稻科学,1997,11(1):51-54.

[6]程方民,钟连进.不同气候生态条件下稻米品质性状的变异及主要影响因子分析[J].中国水稻科学,2001,15(3):187-191.

[7]沈波,陈能.温度对早籼稻米垩白发生与胚乳形成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1997,11(3):183-186.

加工方式 第8篇

摘要:本研究利用眼动技术揭示了两位数大小比较过程中的眼动行为, 并据此探讨了两位数的加工方式, 结果显示: (1) 两位数上的平均注视点的个位十位一致性主效应显著; (2) 个位十位一致性对下面两位数中十位数的注视点数影响显著, 但对个位数的注视点数影响不显著, 这些结果表明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是以分解的方式加工的。

关键词:两位数,十位个位一致性,注视点,加工方武

参考文献

加工方式 第9篇

大型立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是在数控立式车削中心上发展起来的高精度、高效率、高速复合机床, 可在一次装夹中完成对回转体类工件的全部或者大部分车削、铣削、镗削、钻削和攻丝等工序加工, 大型立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在风电、船舶、矿山、军工、航空航天等行业中的精度高、工序多、形状复杂的大型盘类、轴类工件的加工中应用十分广泛。应用该类机床不但可以减少工艺装备、缩短生产准备周期, 而且能够保证工件加工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

2 立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的工作台

立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的工作台是机床的工件主轴, 其驱动具有特殊的要求, 即车削时 (此时是车削主轴) 转速要高、扭矩要大, 需要带动工件高速回转进行大扭矩车削;联动铣削时 (此时是C轴) 要求低转速, 没有反向间隙, 定位精度高, 参与联动加工。所以, 工作台是立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的核心部件之一。

C轴, 即绕工件主轴回转的伺服轴, 是具有分度定位和联动功能的工件回转轴。根据工作台的车削功能与C轴联动功能的驱动方式, 可以将立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的C轴分为两种类型, 一类是车削功能与C轴联动功能的驱动是同一电机的, 称为Cs轴 (s即spindle) ;另一类是车削功能与C轴联动功能的驱动不是同一电机的, 称为Cf轴 (f即feed) 。

3 大型立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工作台的驱动方式

目前, 立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工作台的驱动方式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应用力矩电机直接驱动, 即工作台的车削功能和C轴联动功能是同一驱动电机;第二类是应用两个电机驱动工作台的车削功能和C轴联动功能。

应用力矩电机直接驱动工作台, 不仅可以消除传动间隙, 而且具有结构紧凑、无磨损、精度高和动态特性好等优点, 且在中、小规格的立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上已有成功应用。由于大型立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工作台 (工作台直径在2m以上) 的驱动扭矩至少几万牛米, 而当前力矩电机的最大额定扭矩是5000Nm (峰值扭矩可高出额定值的80%) [1], 所以应用力矩电机直接驱动工作台在大型立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上几乎还没有成功应用, 故大型立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工作台的驱动还主要应用第二类驱动方式。

第二类驱动方式又可以分为两种方式:方式一是应用一个电机通过减速装置驱动工作台旋转实现车削功能, 而C轴联动功能另有电机驱动, 且C轴需要有机械消隙机构, 比如双导程蜗轮蜗杆消隙机构、各种经典齿轮消隙结构。车削功能和C轴联动功能之间的转换通过离合器实现。方式二是应用两个同一规格的主电机通过两套相同减速装置同时驱动工作台实现车削功能和C轴联动功能, 且C轴应用双电机电气预紧消隙。双电机电气预紧消隙即两个电机分别作为正向驱动和反向驱动的动力电机, 正向电机在反转时保持输出一个足以消除传动间隙的正向转矩, 反向电机在正转时保持输出一个足以消除传动间隙的反向转矩。在这个方案中, 任意时刻都有一个电机处于反向出力状态, 所以要求每个电机的功率都大于系统实际所需功率。

此两种装置各有利弊。方式一采用了机械消隙, 对电机的要求比较低, 占用空间较小, 装配和间隙调整较难, 预紧力不能自动可调, 而且由于是机械消隙, 磨损后需重新调整, 否则磨损将大大降低机床C轴的转位精度。方式二采用了双电机电气预紧消隙装置, 调整和装配都很简单, 抵消了机械磨损带来的误差, 提高了机床C轴的转位精度, 但由于需要采用相同定比减速装置, 所以对电机要求比较高, 需要选用大功率宽频调速电机, 且结构所占空间较大。

4 不同功率电机驱动的大型立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工作台

我厂在实际应用中设计了一种大型立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工作台的驱动装置, 即采用不同功率电机驱动工作台实现车削功能和C轴联动, 该装置既能降低对电机要求, 又能提高机床C轴转位精度。

4.1 结构

两个不同功率电机驱动的大型立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工作台的整体结构见图1。工作台台面把合在机床底座上, 大齿圈把合在工作台台面的外周下沿上, 而车削双速减速装置和铣削减速装置分别固定在机床底座的左侧和右侧。

车削双速减速装置的具体结构见图2。一个大功率的主轴电机通过一个具有高、低两档减速比的减速机把合到固定于车削减速箱体上的电机支架上。两档减速机通过键与齿轮轴A连接, 并通过轴承和压盖A将齿轮轴A安装在车削减速箱体相应的孔中。分别与齿轮轴上齿轮、齿轮B相啮合的齿轮A通过轴承与轴B连接, 而齿轮B通过内孔的渐开线花键与齿轮轴B连接在一起, 并通过轴承、上端盖B和下端盖C将齿轮B和齿轮轴B固定于车削减速箱体相应的孔中。通过轴承、隔套A和B将与齿轮轴B相啮合的小齿轮同轴C连接在一起, 并通过固定块与车削减速箱体固定在一起。小齿轮与大齿圈相啮合。

1.铣削减速装置2.车削双速减速装置3.工作台台面4.机床底座5.大齿圈

1.车削减速箱体2.隔套B 3.大齿圈4.小齿轮5.隔套A 6.轴C 7.固定块8.齿轮B 9.下端盖C 10.齿轮轴B 11.上端盖B12.齿轮A 13.轴B 14.齿轮轴A 15.压盖A 16.电机支架17.减速机18.大功率的主轴电机

当工作台需要高速车削时, 两档减速机处于低速比档位, 实现工作台高速旋转, 以达到高速加工目的。当工作台需要大扭矩车削时, 两档减速机处于高减速比档位, 实现工作台大扭矩输出旋转, 以达到重切削加工目的。

1.机床底座2.铣削减速箱体3.隔套B 4.大齿圈5.小齿轮6.隔套A 7.轴C 8.固定块9.齿轮B 10.下端盖C 11.齿轮轴B 12.上端盖B 13.齿轮A 14.轴B 15.小功率的主轴电机16.电机支架17.压盖A 18.齿轮轴A

铣削消隙减速装置具体结构见图3。采用一个小功率的主轴电机通过电机支架把合在铣削减速箱体上。铣削消隙减速装置的其余结构与车削双速减速装置完全一样。通过铣削消隙减速装置对工作台施加反向预紧力, 实现C轴的高刚性及精确定位。

4.2 工作原理

1.工作台台面2.车削双速减速装置3.铣削减速装置

车削时见图4, 通过车削双减速装置驱动工作台, 此时铣削消隙减速装置中小功率主轴电机处于断电状态, 不参与驱动。车削双速减速装置作为工作台的主驱动机构。

铣削时见图5, 通过车削双速减速装置高减速比档位驱动工作台, 铣削消隙减速装置对工作台施加反向预紧力铣削消隙。减速装置只作为工作台的反向消隙装置。

1.工作台台面2.车削双速减速装置3.铣削减速装置

4.3 优点

由于车削时只采用了一个大功率主轴电机驱动工作台, 因此可以降低对电机的要求, 实现双速减速功能, 满足大扭矩及高转速切削的要求。而铣削时采用一个大功率主电机作为主驱动, 另一个小功率主电机作为消隙预紧, 实现电气消隙C轴功能, 且预紧力可根据系统参数设定自动可调, 不存在机械磨损, 能够实现C轴高刚性、精确定位。同时, 车削双速减速装置和铣削消隙减速装置除去电机支架和减速箱体略有不同之外, 其余的结构完全一样, 提高了自制件的通用性, 降低了机床成本。

5 结语

作为向力矩电机驱动工作台回转直驱技术的过渡技术——应用不同功率电机驱动工作台回转技术, 在国外的大型立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上已经是成熟应用, 而在国内机床厂家应用尚不普遍, 个别已经应用此技术的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我们应该尽快积累经验, 完善此项技术, 把它应用到其他大型机床中去。

参考文献

上一篇:岩土勘察下一篇:汉语方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