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小水利范文

2024-07-21

农田小水利范文(精选12篇)

农田小水利 第1篇

1. 我国的农田水利环境

农田水利是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被称为农业的命脉。我国现在很多地方还是靠天吃饭, 农业基础脆弱, 缺乏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进入到新时期以后, 我国农业生产不仅受到市场和资源的双重约束, 自从加入WTO后, 我国农业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因此要加大以农田水利基础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这不仅是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需要, 也是推进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选择。

1.1 农田水利环境地位作用重要, 需要高度重视

农田水利是农业命脉, 说明农田水利在改善农民生活和发展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和关键地位。只有拥有完善的灌溉排水设施, 良种、耕作栽培、化肥等先进农业技术才能被很好的应用。农田水利作为基础设施, 需要的投入多, 但是管理难、见效慢, 自身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 主要表现为间接的社会效益, 因此在很多地方容易被忽视。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管理, 提高对农田水利重要地位作用的认识。

1.2 农田水利环境群众性强, 需要广大农民参与

农田水利遍布全国各地, 密切关系着所有农民的生活和生产活动, 是一项群众性事业, 我国几乎每年都要发动近亿劳动力进行对新水利工程的兴建、水毁工程修复和已经建成的水利工程进行清淤维护岁修。互助合作性和群众性是农田水利的重要特点之一。

1.3 农田水利环境公益性较强, 需要政府扶持

农田水利既有生活供水、水产养殖和农田灌溉等兴利功能, 也是防治地病、治碱、降渍、除涝、防洪等除害减灾功能;既可以为养鱼、果园、蔬菜、花卉等高附加值产业服务, 又承担着大田作物的灌溉排水, 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任务。

1.4 农田水利环境具有自然垄断性, 需要政府加强宏观管理

按照收益农户的多少区分, 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相对规模比较大的农户间共同使用的水利工程, 它具有农村公共工程性质的引水渠、水库和泵站等。另一类是农户自己使用的, 如浅井、水池和水窖等微型工程。由于受到水资源和地形的自然条件的限制, 多数公共工程具有天然垄断性, 不会像乡镇企业那样参与市场竞争。灌溉用的水资源属于集体和国家共同拥有的公共财产, 生活在当地的所用农户都有公平用水的权利, 用水权关系到农民的生存权, 公共设施和公共水源是为农民的生存条件服务的, 所以不适合让私人垄断。

2.水利灌溉技术

2.1 农业精确灌溉技术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了作物精确控制灌溉技术, 目前, 对精确灌溉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大部分人认为:精确灌溉以大田耕作为基础, 根据作物的生长要求, 利用现代化检测技术, 对环境要素及作物的每个生长发育状态过程实现智能化、网络化和数字化检测, 同时还要运用计算机及3S等先进技术实现对气候、土壤墒情和农作物等从微观到宏观的监测预测。根据检测的结果, 采用最精确的灌溉设备严格有效地对农作物进行施肥灌水, 确保农作物的生长需要, 从而实现高效、优质、高产和节水灌溉的技术。

农业精确灌溉技术是借助于全球定位系统 (GPS) 、地理信息系统 (GIS) 和3S技术遥感 (RS) 这一完整的体系, 对土壤墒情、生物性灾害、气候和农业生产状况和生产资源等进行有效的检测预报, 指导人们根据实际的各种变化情况适时、适地地采取相应的操作手段和灌溉方法。过去是凭经验进行农业操作, 现在可以实现智能化的科学管理, 从而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可控程度和稳定性。

2.2 负水头灌溉技术

通过将供水压控制为负水头对作物进行灌溉, 实现土壤含水率的持续和精确控制, 这就是负水头灌溉技术。灌溉供水的方式是基于供水压力为负水头进行的, 土壤的含水率为非饱和状态, 既可抑制地下渗漏导致的养分流失和无效灌溉, 也可抑制土表湿润导致的无效蒸发。由于土壤含水率和植物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 通过负水头灌溉技术对土壤含水率进行精确控制, 具有显著提高作物生产力的潜力。负水头灌溉技术不需要进行灌溉量和灌溉时间的决策, 它可以直接把土壤的含水率控制为目标含水率, 使用非常容易。尤其是在黏土、沙土和薄层土壤以及设施栽培中, 负水头灌溉技术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2.3 基于无线电传感器网络的节水灌溉技术

为了缓解水资源日趋紧张和提高灌溉用水利用率的矛盾, 采用了GPRS网络和基于Zig Bee技术的无线传感网络相结合的体系结构, 基于CC2530芯片设计无线节点, 开发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水灌溉控制系统。该系统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 由监控中心、无线网卡、无线路由节点和无线传感器四部分组成, 可以检测土壤温度变化, 根据作物用水规律和土壤墒情实施精确灌溉。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水灌溉控制系统具有低功耗, 低成本的优点, 并且属于无线技术, 避免了布线困难, 提高了节水灌溉控制系统的灵活性。另外, 该系统还支持远程控制和对有关参数的人工修改, 适用于多种作物, 可以降低灌溉成本, 提高灌溉质量, 增加农作物产量, 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如果配置的传感器不同, 该系统构成的监控网络的功能也不同。

3. 总结

农田水利计划 第2篇

2011年是“十一五”规划最后一年,对圆满完成十一五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十分关键的一年,按照《托里县农田水利综合规划》和《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要求,2011年我县水利项目总投资1.23亿(包括乌雪特水库2010年完成投资992万)。目前累计完成投资8716.6万。

前期工作

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乌雪特水库,乌雪特乡克孜勒亚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87万,目前累计完成投资61万。

2、水土保持,完成全县水土保持规划。

3、田间配套设施,乌雪特乡杜孜托浪格饲草料地、阿合别斗航落村渠首及渠道工程的项目前期工作。

4、饮水安全工程托里县阿和别斗乡航勒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71万,目前累计完成投资71万。

5、乌雪特乡克孜勒亚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87万,目前累计完成投资61万。

6、库甫乡胡塔勒牧民定居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165万,目前累计完成投资145万。

7、庙尔沟阿和开乃热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34万,目前累计完成投资24万。

铁厂沟水厂打井(安全饮水)工程总投资20.6万,已完工。

二,田间灌溉及引水设施建设

全力完成地区给我县下达的新建10公里防渗渠的建设任务。

继续积极争取国家资金的投入,采用受益区农牧民积极投工靠等措施,落实以国家资金为主,农牧民投入为辅的建设主题思想,主要完成阿合别斗乡航勒渠首及渠道工程、铁厂沟镇防渗渠道工程、库甫乡江布勒渠道等一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完成概算投资515万元,改善灌溉面积0.93万亩。

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国家要求2013年前解决完所有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对我们提出跟更高的要求,2011年计划建设。

1、玛依勒山牧业区饮水安全工程。

2、乌雪特乡克孜勒合亚村饮水安全工程。

3、乌雪特乡克孜勒亚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87万,目前累计完成投资61万。

4、库甫乡库甫等十个村饮水安全续建工程。

以上4各项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2.4完农牧区人口和30.1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完成概算投资1140.54万元。

四、高效节水灌溉建设

继续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建设,在完成2009年2.9万亩地表部分的基础长,主要完成吉德井灌区在内的高效节灌溉建设2万亩,完成概算投资1200万元。

五、库甫水库扩建工程

主要完成加高坝体1.9米,概算投资640万元。水库扩建完毕业后,库容增加100万立米,水库拦蓄能力增强,可使库甫水库水库下游灌区3万亩农田灌溉用水进一步得到保障。

六、水政水管工作

强化水政水管工作效率,水政能力化建设力争明年通过自治区的验收;进一步深化水管体制改革要求,水费征收计划完成不少于180万元。

七、防汛抗旱工作

加强防洪抗旱能力,完善个水库通讯,预警,电子自动欢测等运动、应急管理设施建设,在县财力允许下,完成霍克孙洪沟治理续建工作。依照区冬今春的降雪量来看,春季防洪形势十分严峻,在做好防洪物资筹备的同时,抓紧落实防洪预案和防洪应急分队的建设,牢固树立“防大洪、抗大灾”的意识,应对全年防洪抗旱工作。

托里县水利局

农田水利改革研究 第3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农业;改革

作为一项水利工程措施,农田水利以农业增产为目的,在利用兴建各种水利设施之后,为农田水利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进行调节和改善,在实现农作物增产的同时适当调整和改善生态环境。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科技的飞跃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体现,在这样的情况下, 农田水利也开始与现代科技接轨,在传统农田水利的基础上实现改革,发展。

一、农田水利改革的必要性

改革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对于农田水利来讲,自然环境、地理环境的改变使得水利工程要想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改革,适应环境才能促进农业发展。

1、当前农田水利的现状

在分析农田水利改革的必要性之前,必须清楚我国当前农田水利的现状,找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改革才能有方向,有针对性。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始终关乎国家发展的命脉,就当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农田水利的主要现状就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就是灌溉系统不够完善。灌溉是农田水利的核心内容,灌溉系统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农田水利的整体效果,或者可以认为,只有实现了灌溉,农田水利设施才算完成了使命;其次,灌溉水源不足。农田水利解决的就是农业生产中水的问题,而水源是整个问题的源头,没有水源,设施再完善,问题依然无法解决,这就要求农田水利建设中,充分考虑水源问题;再次,就是农田水利建设的造价偏高,过多的投入会使得农田水利建设举步维艰。

2、农田水利改革的必要性

农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在新的世纪,我国仍然是农业大国,十三亿人口的基本生存离不开农业的支持,所以说,发展农业,始终是我国的重要任务。但是最近几年,农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新的问题,这使得自然条件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农业的支持力度开始降低,而随着人口增多而不断增加的人类的需求也在向农业生产提出新的要求,面对这样的背景,农田水利作为解决农业用水问题的重要项目,自然需要根据环境的改变做出改革,只有适应环境,适应社会发展,农田水利的效果才能表现出来。农田水利改革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为:

农田水利改革是将新技术引入农业生产的途径。科技进入各行各业,带动各行各业发展的同时,自然应该走进农业,为解决人类的基本生存问题作出应有的贡献,这就要求农田水利进行改革,更多依靠新技术。

农田水利改革是缓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的方式之一。传统的农田水利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水利问题,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对于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具有破坏性,如果不进行改革,会加剧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也不利于农业的长久发展,因此,农田水利改革变得十分重要。

二、农田水利改革的措施

具体来说,农田水利改革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组建专业农田水利改革人才队伍

对于农田水利改革而言,人才是必须的,只有具备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农田水利的建设才能更科学,改革才能更有价值。农田水利虽然不是新的技术,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农田水利设施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环境的需要,这就需要专业人才根据我国农业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农田水利改革策略,切实做好改革工作。为此,可以对现有的农田水利方面的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更多的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而充实农田水利改革人才队伍;也可以在高等教育中有针对性的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让这些人才带着新思想、新技术融入农田水利改革的人才队伍中。

2、引进新技术

新技术是农田水利改革的核心。我国农田水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几千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农田水利技术也在不断变化,可以说,农田水利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人们的智慧。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之下,农田水利面临的问题在不断的增多,新的挑战和困难让农田水利的发展举步维艰,在这种情况下,农田水利改革需要更多的新技术来解决遇到的问题。比如在机电排灌中,可以引入更先进的机电设施,在设备上为整个农田水利保驾护航,此外,也可以尝试国外在圩区水利围海造田等项目中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总之,从国外引进新技术,找到适合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的技术成果是当前农田水利改革的又一个可行措施。

3、在解决灌溉问题的基础上提高土壤质量,改善生态环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解决农业灌溉问题已经不再是农田水利的唯一任务,在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如何既保证农业生产正常进行,同时又不破坏生态环境,甚至改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农田水利中的又一问题,因此,在农田水利改革中也应注意,在解决灌溉问题的基础上提高土壤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土壤的酸碱度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而生态环境的好坏又直接关系整个人类的生存,在农田水利建设中,要注意对土壤状况的调研工作,尊重自然,特别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化学物质的使用要科学,防止不当物质对土壤的损害。当然,更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具体条件解决农田水利问题,保证良好的生态环境。

除此之外,农田水利改革的措施还有很多,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找到更多的合适的措施,是农田水利改革的应有之义。

结束语:

做好农田水利改革工作,不仅是对农业发展的支持,更是为我国其它行业的发展做好了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 翁贞林.小型农田水利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2(06).

[2] 韩俊,何宇鹏.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机制[J].改革,2011(08).

浅谈农田水利建设 第4篇

农田水利建设是指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基本任务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 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 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农田水利建设就是通过兴修为农田服务的水利设施, 包括灌溉、排水、除涝和防治盐、渍灾害等, 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定的基本农田。

二、主要内容

整修田间灌排渠系, 平整土地, 扩大田块, 改良低产土壤, 修筑道路和植树造林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任务, 是通过兴修各种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和采取其他各种措施, 调节和改良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 使之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 (1) 采取蓄水、引水、跨流域调水等措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为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和发展农业创造良好条件; (2) 采取灌溉、排水等措施调节农田水分状况, 满足农作物需水要求, 改良低产土壤, 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三、中国农田水利建设发展

中国有悠久的农田水利建设的历史。早在夏商时期, 人们就把土地规划成井田。井田即方块田, 把土地按相等的面积作整齐划分, 灌溉区道布置在各块耕地之间。五代两宋时期建设了太湖圩田。明清时期建设了江汉平原的垸田及珠江三角洲的基围等。这些小型农田水利形式在以后得到继承和发展。

四、目前存在的发展状况

20世纪50年代初期, 中国修建了许多近代灌溉工程, 干支级渠道比较顺直整齐, 但对田间渠系和田块没有及时进行建设和整修, 田间工程配套不全。旱作灌区, 土地不平整, 大畦漫灌, 水量浪费严重;水稻灌区串灌串排现象普遍存在, 不仅影响合理灌溉、排水晒田, 而且造成肥料流失、水量浪费。另一方面, 田块面积小, 形状不规则, 与农业机械化生产很不适应。

而近年来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庞大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5600多个大中型灌区, 5万多处大中型泵站, 2000万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但是由于洪水毁坏、工程老化、供排水渠道淤积、水源变化, 再加上其它建设占地, 每年要减少灌溉面积七八百万亩。因此, 每年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维护、检修, 对渠道进行清淤, 对部分设施进行配套完善, 恢复和提高其功能, 是保证工程处于完好状态、第二年农业生产能正常进行的必不可少的工作。

不仅如此, 我国仍有许多地方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基础依然很差, 水引不进、排不出、灌不上, 遇涝一片汪洋, 遇旱一片赤地, 完全是靠天吃饭。这种状况不改变, 难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难以改善农村面貌。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 近几年粮食供应出现相对过剩, 是结构性和阶段性的。随着人口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未来粮食需求总量还需不断增加, 质量也需不断提高。

粮食生产总量取决于耕地数量、播种面积单产、复种指数和粮经比, 而今后我国耕地面积和粮经比都将呈下降趋势, 复种指数提高的空间也十分有限, 增加粮食总量主要靠提高单产, 而提高单产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干旱缺水和洪涝灾害, 尤其是干旱缺水影响最大。

五、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进行水利工程建设

具体来说, 西部地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要以抗旱水源工程建设为重点, 全面推广节水措施, 把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作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 把恢复和改善草原生态作为牧区水利建设的重中之重, 同时要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中部粮食主产区, 要把推广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 加快以节水为重点的灌区改造, 大力发展节水高效农业。

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 要稳步推进水利现代化, 大力发展高科技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与土地整治、耕地质量建设结合起来, 与农业综合开发、粮棉油高产创建结合起来, 与村镇规划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要突出重点任务, 把握关键环节。要全力做好抗旱工作, 抓紧修复水毁灾毁水利工程, 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切实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积极推进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 大力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认真抓好中小河流和山洪灾害治理, 扎实实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要大力创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机制。农村实行税费改革, 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 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 有利于从根本上杜绝强行以资代劳, 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各地要坚决执行。但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并不是不让农民出工, 而是不能再用行政命令的手段让农民出工。要改变工作方式, 通过优惠政策、灵活机制、资金扶持、技术服务、流通服务、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来引导农民自愿兴修水利。

总之,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水利则是农业的命脉。半个多世纪以来, 我们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面下了很大力气, 也取得了很大成就, 农业的生产条件得到了很大改观。同时也应该看到, 农业生产条件仍很薄弱, 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本转变, 农田水利建设的任务依然艰巨。

摘要:我国人口多, 耕地少, 水资源紧缺, 自然灾害频繁, 农田水利工作历来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为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发展农业生产, 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 我们必须坚持不懈搞好农田水利建设。

农田水利学 第5篇

·农田水利学: 农田水利学是一门研究农田水分状况和有关地区水情变化规律及调节措施、消除水旱灾害和利用水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而服务的科学。

•凋萎系数:当土壤含水率降低至吸湿系数的1.5-2.0倍时,就会使植物发生永久性凋萎现象,这时的含水率称为凋萎系数。

•入渗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入水界面的水量

•灌溉制度:灌溉制度是指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栽秧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和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

•灌水定额:灌水定额是指一次灌水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水量。

•灌溉定额:各次灌水定额之和称为灌溉定额。

•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指在旱田进行灌溉时,计划调节控制土壤水分状况的土层深度。

•灌水率:是指灌区单位面积上所需灌溉的净流量又称灌溉模数。

•田间工程:田间工程通常指最末一级固定渠道(农渠)和固定沟道(农沟)之间的条田范围内的临时渠道、排水小沟、田间道路、稻田的格田和田埂、旱地的灌水畦和灌水沟、小型建筑物以及土地平整等农田建设工程。

•潜水:潜水是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的隔水层以上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又称浅层地下水。•承压水(有压层间水):在含水层完全满水,并在压力水头作用下,使上下隔水层都承受压力(对上隔水层为浮托力)的层间水,称有压层间水或简称承压水。

•灌溉设计保证率:灌溉设计保证率是指灌区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几率。一般以正常供水年数或供水不破坏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数表示。

•抗旱天数:是指灌溉设施在无降雨情况下能满足作物需水要求的天数,它反映了灌溉设施的抗旱能力,是灌溉设计标准的一种表达方式。

•地下水临界深度:在一定自然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条件下,为了保证土壤不产生盐碱化和作物不受盐害所要求保持的地下水最小埋藏深度。

•平均排除法:以排水面积上的设计净雨在规定的排水时间内排除的平均排涝流量或平均排涝模数作为设计排涝流量或排涝模数的方法。适用于水网圩区和抽水排水地区以及控制面积较小的排水沟。

•排渍模数:单位面积上的排涝流量称为设计地下水排水模数或排渍模数。

•计划用水:就是有计划地进行蓄水、取水(包括水库供水、引水和提水等)和配水。

•用水计划:是灌区(干渠)从水源取水并向各用水单位或各渠道配水的计划。包括取水计划和配水计划。

•灌溉渠道系统:指从水源取水、通过渠道及其附属建筑物向农田供水、经由田间工程进行农田灌水的工程系统。

简答

·α值法:以水面蒸发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简称α值法,适用于种植水稻地区。·K值法:以产量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简称为K值法,适用于旱田或北方地区。

·修正灌水率图的原则

a.要以不影响作物需水需求为原则;

B.平稳连续,避免短期停水;

C.灌水率qmin/qmax≥40%

·评价喷灌均匀度的指标

1.喷洒均匀系数。适用于整个喷灌系统。

2.水量分布图。喷洒范围内的等水量图,用这种图来衡量喷灌均匀度比较准确、直观,它和地形图一样标示出喷洒水量在整个喷洒面积内的分布情况。适用于单个喷头。

·田间渠系布置有两种基本形式:纵向布置和横向布置。

纵向布置:灌水方向垂直农渠,毛渠与灌水沟、畦平行布置,灌溉水流从毛渠流入其与垂直的输水垄沟,然后再进入灌水沟、畦。

横向布置:灌水方向和农渠平行,毛渠和灌水沟、畦垂直,灌溉水流从毛渠直接流入灌水沟、畦。

·灌溉取水方式,随水源类型、水位和水量情况而定。

地表的取水方式,无坝引水、有坝(坝堤)引水、抽水取水、水库取水等。

无坝引水:适用于灌区附近河流水位流量均能满足灌溉要求,进水闸、冲沙闸、导流堤。有坝引水:河流水源虽然较丰富,但水位较低时,拦河坝、进水闸、冲沙闸、防洪堤 抽水取水:河流水量比较丰富,但灌区位置比较高,修建其他自流引水工程困难或不经济。泵站

水库取水:河流的流量、水位均不能满足要求时,大坝、溢洪道、进水闸

·除涝设计标准,一般有三种表达方式:①以治理区发生一定重现期的暴雨,作物不受涝为标准。②以治理区作物不受涝的保证率为标准。③以某一定量暴雨或涝灾严重的典型年作为排涝设计标准。

·农作物对农田排水的要求

①农田对除涝排水的要求。在降雨量较大的地区,农田排水工程必须满足除涝要求,要能及时排出由于暴雨产生的田面积水,减少淹水时间和淹水深度,以保证农作物生长;

②农田对防渍排水的要求。在旱地中,如果地下水位过高,作物就会受到渍害而减产。因此,要满足控制和降低地下水位要求,为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必须使农田土壤具有适宜的含水率;

③防止土壤盐碱化和改良盐碱土对农田排水的要求。土壤中的盐分主要是随水分运动。在有蒸发的条件下,由于土壤的毛管作用,土壤盐分随水分而上升,水分自地表蒸发后,盐分则保留在土壤表层;在降雨火灌水时,入渗的水流携带表层的盐分向深层移动,是表层盐分逐渐降低。在某一季节内,土壤的积盐或脱盐主要取决于蒸发和入渗条件;

④农业耕作条件对农田排水的要求。为了适于农业耕作,需要使农田土壤保持在一定的含水率以下,一般根系吸水层的内含水率在田间持水率的60%~70%时较为适宜。

填空

•农田水分存在三种基本形式,即地面水、土壤水和地下水。

•为了防止土壤干旱,最低的要求就是使土壤水的渗透压力不小于根毛细胞液的渗透压力,凋萎系数便是这样的土壤含水率临界值。

•土壤水分运动的研究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毛管理论,一种是势能理论。

•灌溉渠道系统包括渠首工程,输配水工程和田间工程三大部分。

•灌溉渠系由各级灌溉渠道和退(泄)水渠道组成,灌溉渠道按其使用寿命分为固定渠道和临时渠道两种。

•干、支渠道的渠线规划大致可分为查勘,纸上定线和定线测量三个步骤。

•通常用设计流量,最小流量和加大流量三种特征流量覆盖流量变化的范围,代表在不同运行条件下的工作流量。

•反映水量损失情况的经验系数有渠道水利用系数,渠系水利用系数,田间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水利用系数。

•渠道的工作制度就是渠道的输水工作方式,分为续灌和轮灌两种。

•农田水利学研究对象: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

•土壤水按其形态不同分为:汽态水、吸着水、毛管水、重力学。

农田水利建设影响因素分析 第6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影响因素

引言

新形势下对农田水利的加强建设,其目的是加大农产品的供给和给国家的粮食提供安全保障。提高我国的水土资源的利用率,加强农业生产能力,给国家的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要尊重民生意愿,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坚持政府主导、民办公助。

一、影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因素

从建国以来,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的工作取得的效果还不错,为国家的粮食产量、农民收入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目前的农田水利建设已经基本形成体系,大、中、小企业可以完美的结合合作,同时也拥有相应的农田水利工程的体系,对抗旱、防洪、防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尽管如此但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资金供求矛盾突出和资金利用率不高现象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维护任务巨大。多年来,各级财政部门尽管做了许多努力,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支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但相对于巨大的资金需求量来说,依然是杯水车薪,僧多粥少,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目前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相应的监管部门和机构还不是很健全,资金在使用过程中,仍然有部分单位再利用管理上的漏洞,没有真正的把资金全部用到农田水利的建设当中去。

2、水资源污染源和浪费现象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地方为了发展经济,在招商引资和资源利用方面不计后果,狂开滥采,多年来在经济“高速发展”、资源日渐衰竭的同时,也严重污染了众多宝贵的水资源。此外,近年来,谋求经济发展以破坏环境、掏空资源为代价,饮鸩止渴,也使越来越少的优质水资源更加雪上加霜。有的地方虽有水源,但由于山高水远,办水成本太高而难以付诸实施。在大多数农村,农民的吃水问题虽然基本上都得到了解决,但靠天吃饭的问题却一直是心头之患。与此形成显明对比的是,一些有水灌溉的地方由于受资金紧张、缺乏相应水利设施等因素的影响,在灌溉方式上多采用漫灌,平均每亩地用水要比滴灌多10倍以上,极大程度地浪费了水资源。

3、程序不规范和管理部门疏于管理现象

由于个别工程项目审报程序不够严密,随意性较大,加之缺乏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在其项目的审报和确定上便出现了管理方面的漏洞,有的地方会把投资效益相对较低的水利项目确定下来;而有的地方投资效益相对较高的项目却难以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一些水利工程管理部门的管理体制没有得到及时调整,产权不明,机制不活,经费不足,经营入不敷支,加上多年来计划经济的影响,在农民与水利工程管理部门的观念中没有把水当作“商品”,水成本远远高于收取的费用,不仅影响了水利管理部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使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得不到根本保证。目前农村的情况看来,有清澈的河水流经的村落,水资源就相对比较的丰富了,本应该是坐拥着一笔巨大的财富。但是由于政府没有意识到,或者没有能力去管理,农民本身的力量更为有限,白白流失了大量的水资源财富。雨水资源是大自然的赠与,是巨大的宝贵财富。

4、农业效率低,农民负担重

我国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农民人均耕地少,同时,农业经营比较分散的情况,在相关的技术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而且,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比较差,导致农业生产成本较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更好的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得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农业生产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农业发展过程中群体优势没有得到体现,对农业的区域化种植以及规模化经营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要和农业科技成果相对应。

但是,很多的农业科技成果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经济社会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将农业用地转化为工业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的情况,这样就使得农民不得不从事二三产业,即使很多的农民选择在城市中生活,但是其身份一直无法摆脱。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农业水资源进行了利用,但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污染情况,导致了农业水资源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为了更好的进行农业经济建设,农民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效率低、农民收入以及农村经济一直没有处于良好的循环状态,导致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二、强化农田水利建设的措施

1、加快水安全工程建设

针对农业建设的水利问题,要根据全省农村高氟砷水区、苦咸水区、其他水质不达标区和严重缺水区的不同特点,落实相应的工程和技术措施,切实加快农业用水安全工程建设。

2、全面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要重点开展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抓好全省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二是抓紧完成旱田节水灌溉示范项目的组织实施;三是努力完成以小型灌区渠道、泵站和小型水源工程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民办公助”项目建设。

3、搞好水土资源整治和小流域综合治理

要继续开展三大流域黑土地保护,进行主要江河重点水土流失区治理,抓好主要供水水源地保护和监督管理;搞好江河湖泊各类水域水功能区划,增强水体自净功能;加强湿地治理和保护,加快水域自然生态保护区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水电。

4、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要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项目布局要合理、重点要突出,做出科学、正确的发展规划,进行针对性的发展。通过制定的规划,带动整个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来做到科学发展。

5、坚持多方筹资、加大投入

想要做到多方筹资,加大投入还需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国家方面,要尽可能的逐步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资金发放到各地政府,各地政府也要肩负起相应的责任;二要调动当地农民的积极性,向农民集资,日后对付出的农民在偿还其投入资金后还会进行一定的补偿,实现多筹多补政策,增加农民对建设的投入;三为向社会进行集资,在建设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农田水利的发展前景,吸引更多的投资方来进行投资,增加建设的资金。

6、坚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无论是国家还是各级政府部门都应把农田水利的建设工作放到主要位置上。积极推出落实各项政策,明确目标,政府加大统筹调动力度,完善奖惩制,把农田水利建设的完成度和各级政府人员的政绩考核挂钩,一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而奋斗。要把修复水毁工程作为灾后重建的一项重要任务,列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计划,优先安排资金,抓紧施工,尽早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同时,因地制宜地新建一批小型蓄水、引水、提水等抗旱水源工程,千方百计增加抗旱水源,提高抗旱能力。

结束语

我国开展的农田水利的基本建设,是建立在丰富的经验和广大农民欢迎的基础上的,人力资源也较为丰富,国家和地方政府也给与此工程巨大的支持和资金的投入。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既保证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改善了生态环境,同时也满足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需要。农民的收入增加了,劳作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加大农业的发展力度,平衡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对我国的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康国章.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水利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绿色科技.2010(07):89.

[2]崔美花.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建议[J].科技信息.2007(04):123.

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分析 第7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发展

农田水利建设在我国农业发展的进程中意义重大, 我们必须及时有效的分析农田水利发展的现状。即认真了解我国农田水利发展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同时积极面对在农田水利发展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争取合理有效的解决问题, 更好地服务于农田水利发展。

1 农田水利发展的重要性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农田水利建设不仅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 而且关系到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努力发展农田水利有利于减少旱灾、涝灾的发生, 有助于提高我们国家的农作物产量, 有利于增加农业收入, 从而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农田水利是农业的硬件条件, 是我国农作物产量的保证, 完善的农田水利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是现代化农业建设的必要条件。发展农田水利建设对于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 实现中国梦具有很大的作用。农业现代化一直在我国发展推进, 农业发展已经学会适应我国人口资源等基本国情.农田水利工程的科学化, 农作物产量优化、畜禽业的普及、和农产品加工技术提高的循环发展的农业之路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改革开放以来, 城镇化和工业化步伐不断加快为我国农田水利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多发的干旱灾害仍然困扰着中华民族, 洪涝灾害给城乡人民生产生活的重大问题, 滞后的农田水利建设工程为农业稳定发展和国民粮食安全的带来了巨大隐患, 破旧的水利设施一直以来是国家民生工程设施的严重不足。国家在农田水利建设工程投入的经费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 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此外仍然存在的现象还有建设进度明显滞后, 保障水平明显偏低等。近来全国各地的特大旱灾说明, 农田水利设施较好的地方具有较强的抗灾能力, 可以降低自然灾害的影响作用;农田水利设施欠缺的地方, 就没有足够的抗灾能力。农田水利建设的加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的提高, 有利于增强农村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2 现阶段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状况

2.1 农田水利建设所取得的成果

目前我们国家已经基本了相对比较完备的农田水利建设体系。可以基本满足农民灌溉、泄洪的需要, 基本避免了由于天气变化而带来农作物产量大幅度减少的问题, 间接的提高了我国的农作物产量。同时我国也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机制和宣传机制。相关部门及时监督建设进度, 跟踪工程进程, 使得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的熬了有效地控制。我们在宣传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注重对农田水利建设宣传引导、营造积极的氛围, 对水利建设的各方面都具有推动作用。各级相关政府有效利用广播、报纸、网络、电视、简报等各种宣传渠道, 着力宣传中央决策部署与会议精神、加强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量报道了各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进展情况和落实情况, 使得广大农民群众对兴修农田水利设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提高。

2.2 农田水利建设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现如今我国农田水利建设还存在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严重下降、投入经费严重不足, 水利设施蓄水工程相对较少、灌溉设施相对滞后、工程调节水资源能力较差等问题。尤其是在人口相对集中、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部分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3 农田水利发展进程

3.1 怎样解决当下农田水利建设中做面临的问题

水利工程老化失修问题, 要求我们设立多渠道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方案。农业基础设施之所以薄弱, 是因为农田水利建设存在太多的纰漏,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需要构建多渠道的投入机制。首先是加大公共财政投入频繁度。农田水利建设的加强, 就是要逐步建立稳定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增长机制。财政、发改、水利等部门要专门整合资金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各地方政府要负担起有关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责任, 承担有关农田水利建设的任务, 将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纳入投资和财政预算。再者完善村级筹资筹劳政策, 农田水利建设要花费大量物力、人力、财力, 这是小部分的农户无力担负的, 必须依靠群众的力量。在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中, 各级政府要在规划、技术指导服务、资金补助、宣传发动、扶持等方面多做努力, 善于引导各基层组织或农民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搞好农田水利建设, 充分调动各基层组织和农民投入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再次是引入激励机制和市场竞争机制, 积极营造全社会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氛围, 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建设, 使农田水利经营、建设、管理更具活力, 创造出最大的、持久的效益。进而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对于管理薄弱的问题。对于筹资难度较大的问题, 我们可以将农田水利的建设费用纳入到公共财政上来, 农村的水利建设是关乎农民集体利益的基础设施, 农田水利的建设对农民的收入来说是一种负担。因此, 我们应该让政府去承担农田水利建设费用, 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农民。对于农民对农田水利建设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我们可以将农田水利建设的事权明确化, 并进行一定的监督, 将农民明确为农田水利建设的责任主体, 才能提高农民建设农田水利的积极性, 使得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有效开展。

3.2 加强水利建设的措施

我们需要加大有关部门的领导力度, 科学、合理的规划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政府有关部门身处主导地位,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必须强化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 实行政府领导负责制度将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纳入到对领导政绩考核范围之中。加大农田水利科学研究力度, 政府有关部门需要重视排灌区工程的维护和建设, 切实做到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使农业得到真正的发展。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过去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投资方式过于单一化, 在加强农村水利建设过程中, 我们必须拓宽投资渠道, 提高农业土地开发的国有土地出让金, 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 作为农田水利建设的筹集资金。除此之外, 我们还可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采取个人资金换群众集资的办法, 使得农田水利工程市场化经营。

结束语

农田水利建设在农业发展中, 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关乎着国民生活。农田水利的兴衰直接影响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建设, 甚至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总体来说,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我们仍然还要清晰的认识到, 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仍然还有很大的不足与缺陷。因此我们要积极采取相应措施, 让我国农田水利建设长久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大力.谈如何建立农田水利建设[J].同江市水利局农田管理站, 2010.

分析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概况 第8篇

1 当代中国农田水利建设重要性

长期以来, 制约我国改革发展与建设推进的根本问题一直是“三农”问题。在我国农村地区, 可持续经济发展包含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的稳定增加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等具体要求。由于农业是我国的第一大产业, 我国农田水利遍及全国各地, 因此, 水利又是农业发展的命脉, 与我国所有的农民都息息相关, 与农民的生活已经分不开。同时, 农业的发展要依靠农田水利, 农田水利的大力发展已经转变为富民强国的重要手段之一。并且当前全社会已经达成共识, 经济的进步要求农田水利建设为基础工作, 社会的发展需要农田水利建设在加强基础性坚实的基础上发挥出重要的价值和功能。全国建设了8万多座大中型水库, 并且大多数都有配套的渠系工程。

2 当代中国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

当前, 虽然, 我国农田水利事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但是, 与当代新农村建设要达到的目标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我国很多的农村地区, 很多水利工程都具有较长的历史, 工程在施工的初期, 大都是靠农民进行手工劳动, 进行非常简单的修建。因此, 老工程年久失修的问题已经显现出来。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属于一次性投资工程, 其具有投资量非常大, 而且回收期很长, 具有较大公共使用的属性。在广大农村地区, 存在农田水利工程失修、水利设备报废等现象, 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 存在很多问题:水利工程建设的盲目性、随意性, 农田水利工程重复建设多、半拉子工程多以及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纠纷很多,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非常缓慢等等。这些实际问题就会导致农田水利出现难以为继的困难。

2.2 农田水利投入方面

目前, 我国的经济处于飞速发展阶段,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奠定了农业生产要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经济基础。在我国, 对农田水利的投入, 是长期以国家的经济拨款为主, 然而, 在很多经济不够发达的地区就会出现地方资金不足, 甚至出现挤占国家农田水利资金的现象。显而易见, 非常有限的财政拨款是导致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原因。同时, 很多地方政府只考虑到本地区的经济效益能够最大化, 总是把建设的重心放在了搞工业生产、搞房地产建设等方面, 严重忽视了农田水利的建设, 这样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地方政府部门的不重视和国家的财政拨款不到位会产生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标准十分低的现象, 这使得建成后管理也很难进行, 同样也会造成过早的失去其使用价值, 造成经济资产的大量流失。

2.3 农田水利的管理体系方面

目前, 我国很多地区的农田水利设施都是建于计划经济时代。政府体系拥有所有的水资源管理权, 而且直接管理所有的供水设施, 却几乎不考虑水利投资的回报率, 更不太关心水价问题、不需要对水权问题做出明确规定。这使得一些地区农田水利管理, 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体系, 这造成了农田水利管理责任不能及时有效地落实的现象, 为此也带来了很多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运行上的困难重重。由于我国农田水利管理体系存在很严重的问题, 这其中是由于某些人员组织采用了不科学的方法来推行农田水利建设的大幅度改革, 一些不科学的方法非但不会对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工作起到促进和弥补缺陷的作用, 反而会引发更多更棘手的问题。

3 加强当代中国农田水利建设的措施

3.1 重视农田水利工程的科学性

农田水利的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 水利是发展农业的重要因素。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科学性的重视程度, 还应当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大力的宣传科学水利的重要性, 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意识以及对农田水利工程的保护意识。各级政府部门要明确一项重要职责, 那就是搞好农田水利的基础建设是关乎民生的。具体的措施是可以通过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科学研究, 来加快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通过培养具备高素质的农田水利建设人才来促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更好更快的发展起来。这样就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3.2 加大农田水利的经济投入力度

大力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只是我国谋求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其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来保障人民对粮食的最基本需求。为农民提供投资数量, 水利基础建设投资, 占农业基础建设投资比重或财政支农资金的相应比重, 反映了国家对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相关政府部门要协调好各部门、各单位的关系, 扩大政府预算中针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维护的专项投资。同时, 相关部门在水利建设改革方案的实践中, 要建立完善的投资机制, 同时各地各级政府还应当用足用好财政的投入政策, 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并扩大政府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补贴的规模和范围, 调动投资积极性。通过制定有效的政策、完善相关政策, 积极吸引来自社会的资金, 投入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上来。最终, 达到协调使用各种资金的目的, 形成合力促进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

3.3 健全完善农田水利的各种政策法规

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在受到农业大环境和水主题变迁的影响同时, 最主要受到的影响来自于外部的各类政策。想要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关键在组织领导和农田水利政策法规健全和完善。从相关的制度层面上来讲, 要加以完善各种政策和法规, 通过对水利产权的改革, 来明晰产权的主体, 最终确立各方的权责关系。从管理体制层面上来讲, 要想加快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体制的改革, 就要建立农民用水户的协会, 以各种形式和机制的创新来加速农田水利管理机制的改革。

结束语

进入到21世纪, 我国的农业发展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农田水利建设的基础性地位也有了更为深刻地体现, 因此,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十分有必要的。在以后的工作中, 应高度重视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 总结有利于有效措施, 从而更好地造福国家, 造福社会, 为人民服务。

摘要:建国以来, 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 在新形势下, 水利已经成为农业的最重要部分, 同时也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重中之重。本文阐述了我国农田水利的重要性, 探讨了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加强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关磬祝.新时期我国农田水利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 2013, 36:204.

[2]孟娜.浅谈新时期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 2013, 12:211.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机制探讨 第9篇

一、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1.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

农业关系着农民的切身利益, 也关乎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 如何改善农业的发展状况, 提高农业的发展质量, 应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建立和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 首先就需要得到政府相应的资金投入[2]。而又因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公益性特点, 决定了以政府资金投入为主, 以农民劳力投入为辅的状况。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 成立专项的资助资金, 切实维护好农民的切身利益, 保证农业的健康发展。

2. 政府应该加强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引导作用

农村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需要政府的资金投入, 更需要政府在具体事项中的有力引导。农民对水利建设工程的专业化知识了解较少, 如果只是单纯依靠农民自己家进行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 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例如意见不统一、建设随心化、建设混乱化等问题, 政府的积极参与和引导则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首先, 政府应该制定合理的规划进行引导。县政府应该成立专门的项目小组, 对各村中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情况、所出现的问题、设施设备的详细情况等进行详细的了解和记录, 然后针对相应的问题, 找出解决的办法, 对设施设备进行维修和补全。在解决完当前的问题以后, 政府应制定出详细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 包括具体的建设目标、内容和任务等。其次, 政府应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相关程序作出明确规定[3]。例如,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申报和资格审查、专项资金的申报和审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后的维护程式与资金使用等等, 所有的相关规定必须明文下发至农民手中, 使其充分了解规定的详细内容, 从而在政府的引导下, 有序地进行小型农田水利的建设;政府应该加大在农村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宣传程度, 使农民充分了解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益处, 充分激发出农民对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热情, 从而投身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去。在这个方面, 政府可以通过对比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前后农业作物的收成情况, 使农民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优点得到充分的认识, 从而使农民在心里真正接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除此之外, 政府还应该制定有关的扶持政策, 例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奖励条例、补助条例等等, 从政策中吸引农民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去。

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需要农民的正确参与

1.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需要农民的参与

农民是农业的主力军, 是对农田直接的操作者, 也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的直接使用者。政府在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规划时应该让农民充分参与进来, 使他们了解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的基本状况, 例如施工中的具体事宜、资金使用事宜、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方式等都应该使农民参与并充分了解其中的具体情况[4]。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规划完成后, 向上级递交工程建设申请前, 应先交给村委会组织或其他的农民相关组织进行复核, 如果农民审查后, 一致认为存在较大问题, 则政府部门应充分征求和倾听农民的意见进行修改, 经村委会一致认同后, 再向上级部门进行递交申请。

2.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过程需要农民的参与

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规划通过审核以后, 其建设的全过程也应该让农民积极参与进来, 只有农民真正地参与到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全过程中, 才能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得到切实充分的了解, 对其之后的操作和使用也能起到很大的帮助。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中一些专业技术含量较低的施工项目, 可以由农民进行有偿承担, 对于一些专业技术要求高的项目, 可以由农民自己选择他们心中的优秀专业团队进行建设[5]。只有这样, 才能让农民充分投身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去, 使他们充分了解工程建设中的质量问题、周期问题、技术问题、资金使用情况等问题, 对建设完成后工程的使用和维护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用水情况需要农民的参与

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关系最密切的问题就是工程的用水问题, 除了要完善农村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 还应该对农民较关心的工程用水问题对农民进行透明化。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用水的价格制定上, 需要农民的参与, 农民可以在水利部门的指导下, 根据国家有关水费的管理情况对水费制定的合理性进行充分地了解。除此之外, 还应该让农民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的用水管理, 使其了解用水的来源, 以及引水的设备和工程状况, 方便其在以后的操作使用中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进行全程的维护和维修管理。

结束语:综上所述, 加大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的建设至关重要, 但是如果想要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的建设, 首先就应该建立健全完善的相关机制, 加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机制建设, 创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机制研究"课题组, 韩俊, 何宇鹏, 王宾.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机制:一个政策框架[J].改革, 2011, 08:5-9.

[2胡学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需要四种机制创新[J].中国水利, 2008, 22:51-53.

[3]顾斌杰, 严家适, 罗建华.建立与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若干问题[J].中国水利, 2008, 01:37-40.

[4]吴加宁, 吕天伟.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主体及相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8, 09:5-7.

农田水利的改造建设探讨 第10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改造

1农田水利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1.1资金缺乏

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粮食的产量, 也影响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在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中, 存在着老化、技术落后等问题, 急需对其进行改造。但是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对于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来说, 没有资金来完成这项改造。而政府对农田水利改造的拨款是一定量的, 再加之我国农田水利工程较多, 一时也无法完成大量、大范围的拨款补助。对于一些富裕的地区来说, 也存在老化工程未改造的现象, 主要是因为当地政府负责人忽略了水利工程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或是过分重视其他经济发展形式, 忽略了对农业发展的整治。

1.2工程设计存在缺陷

通过研究发现, 一些水利工程之所以老化, 是因为工程在最初设计时就存在缺陷, 这不仅导致原有工程快速老化, 也给工程的改造带来一定的影响。由于原有工程的使用时间过长, 且对工程资料保管不完善, 使原有的设计方案丢失, 无法具体分析设计缺陷, 给改造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这种情况下不得不进行彻底重新建设, 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一些工程设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较低, 在工程改造时没有进行实地考察, 在工程设计时容易忽略一些细节问题, 给工程建设带来很大的困扰。

1.3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目前, 我国农田水利工程改造中还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配套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将重点放在了水利工程改造上, 而忽略了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 治标不治本, 尤其是干旱地区, 灌溉工程的建设主要是为了保障农作物在生产期间拥有充足的水源, 但是因为配套设施不健全的原因, 灌溉工程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 这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十分不利。灌溉技术不能得到具体落实, 使水利工程得不到更高的利用率, 部分地区拥有配套设施, 但设施的质量也有待强化。

2对农田灌溉工程的改造分析

2.1完善水库建设

在农田灌溉工程中, 水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不仅可以调节水资源的存储, 还能为农田灌溉提供基础的水源, 为农业发展奠定基础。因此, 完善水库建设是农田灌溉工程改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水库的建设周期长、工程量大, 所以在工程施工中, 容易出现一些质量问题。我们应加强对水库施工的质量控制, 在具体建设中引入先进的技术。要根据当地的具体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水库工程方案设计, 以此作为施工的标准, 选用具有专业素质的人员进行施工, 在具体的施工中加强监督和管理, 保证水库的质量。

2.2完善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是指利用专门设备将有压水送到灌溉地段, 并喷射到空中散成细小的水滴, 如同天然降雨一样灌溉。这种方法灌溉均匀, 比较节水, 是一种小型的农田灌溉方法, 但是在具体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比如, 对技术操作有一定的要求, 而且喷灌受风的影响较大, 在喷灌设备上也存在质量差, 生产标准不统一。现有的喷灌设备缺少中低压喷头, 缺少与农村耕地一家一户种植模式相适应的小型喷灌机组。因此, 我们要加大科研力度, 完善喷灌技术, 使这项技术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 研制开发新型小型多功能喷灌机组, 使喷灌的各种参数可以得到控制, 更加人性化。在喷灌技术中综合利用新能源, 使风能、太阳能为我们所用。

3强化农田水利改造的措施

3.1加大资金投入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粮食产量逐年上升, 农业经济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撑。为了促进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应重视发展农业, 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资。当然, 农田水利改造工程所需的资金不能完全依靠国家拨款资助, 工程建设方应加大宣传力度, 积极宣传水利工程的发展前景, 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加大资金的投入。要通过强化工程建设, 提高工程的质量和利用率, 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加入, 由此形成强化工程质量和加大工程投资的良性循环。

3.2完善工程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无论是水利工程的初始建造还是后期改造, 在工程设计前, 一定要对施工地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进行实地考察, 因地制宜, 结合当地的环境特点, 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工程方案, 避免因设计缺陷导致工程加速老化。在工程建设中, 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这些都是农田水利工程改造中的基础, 只有将这些方面都进行强化, 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水利工程的质量。

3.3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我国幅员辽阔, 每个地区有不同的地质特点, 在具体的灌溉措施选择上也就各有不同。所以, 加强配套设施的建设就成为了农田水利工程改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此项资金的投入上, 也应该注意偏向性。对于长期干旱的地区, 可以有偏向性地加大资金的投入, 加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的建设, 这样有利于资金的合理分配, 也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 提高利用的高效性。

3.4加强节水技术的应用

水是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因素, 但同时淡水资源又是需要我们加以保护的重要自然资源, 因此在农田水利工程改造中, 注重节水技术的使用是必要的。我们应加大对污染水的处理, 使其成为农业灌溉的可用水, 也可以加大对雨水的集中收集, 从根本上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要加强节水技术的应用, 促进配套设备的合理应用, 使农田水利工程真正高效运作、持续发展。

4结语

农田水利工程是对农业灌溉有很大促进作用的基础性工程,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水利工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我们应及时对老化的、技术落后的水利工程进行改造, 加大资金投入, 完善设计方案,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水利工程的发展, 进而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严小利, 郭智旭, 严小龙.加强农田水利灌溉质量的有效对策探讨[J].河南科技, 2014, (10) :142-144.

[2]孙经磊.浅谈农田水利的改造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 (05) :260.

[3]刘丽.对农田水利建设综合措施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 2012, (32) :344.

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效果评估 第11篇

关键词:宁夏;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效果;有序Probit模型

中图分类号: F323.2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6-0419-04

收稿日期:2013-12-1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7127321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编号:2013RWZD01)。

作者简介:李景景(1988—),女,陕西渭南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E-mail:laraljj@163.com。

通信作者:朱玉春,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区域经济、公共经济及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数量经济与投资经济研究。E-mail:zhuyuchun321@126.com。农田水利设施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保障,是保证农业生产稳定进行的重要条件,也是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物质基础,已有研究证明全世界1/3的粮食丰收归功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1],而提高粮食产量的优先选择在于改善灌溉工程质量[2]。国内学者发现,水利投资与国民经济尤其是农业部门的发展关系密切,一方面水利投资能够促进粮食产出,另一方面水利投资与农业经济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3-5]。而投资带来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农田水利设施供给与管理状况,可见农田水利设施供给与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进而影响整个农村的稳定发展。但是,我国农田水利设施普遍存在建设滞后、资金投入不足及老化失修等诸多问题[6],这些问题不仅涉及农田水利设施的基本供给状况,更与其建后管理水平密切相关。近年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供给已不能满足农户需求,如何在建后对其管理,真正做到公平公正是农户更为重视的。因此,本研究主要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供给效果(简称供给效果)和建后管理效果两方面入手,为提高农田水利设施总体供给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农田水利设施作为农村公共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供给效果评价可借鉴已有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果评价的理论及方法。李燕凌认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果既包括物质性效果,也包括农户对公共品的感觉效果,目前对农户感觉效果评价多依据满意度理论[7]。满意度理论较早应用于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评价领域以及政府绩效测评考核中,近年开始逐渐被用于农村公共品领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8-10],同时部分学者将Probit、Logit等计量模型运用到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农民满意度及需求意愿中进行评价,研究农民满意度及投资意愿的影响因素[11-12]。朱玉春等认为,不同的农户对公共产品的供给效果有不同的感受和评价,因此,体现农户真实的想法、衡量政府提供的农村公共品是否达到预设目标,最直接可行的办法就是立足农户视角[13]。而已有对农田水利设施的研究,一方面将其作为农村公共产品的一部分,分析其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果的影响作用;另一方面多数学者的分析局限在农户对农田水利设施需求偏好及建设投资意愿等方面[14-15],很少有学者对其供给与管理效果进行分析,虽有学者对农田水利的建设和管理进行了分析,但未能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因此,本研究以满意度理论为基础,立足农户视角,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供给效果及管理效果,并探索农田水利设施供给与管理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提高农田水利设施总体供给效果提供建议。

1模型设定、数据说明与变量选取

1.1计量模型设定

由于农户对农田水利设施供给与管理效果评价的数据是有序多分类的,且自变量多以离散型为主,因此选用有序Probit模型作为本研究的实证模型,其基本形式如下:

y*i=Xiβ+εi(i=1,2,…,n)。

农户对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效果不同评价结果分为5个等级,设v1

yi=1y*i≤vi

2v1

3v2

4v3

5y*i>v4。

若εi正态分布的累积概率函数为Φ(x),那么y=1,2,3,4,5的概率分别为:

P(y=1|xi)=Φ(v1-xiβ);

P(y=2|xi)=Φ(v2-xiβ)-Φ(v1-xiβ);

P(y=3|xi)=Φ(v3-xiβ)-Φ(v2-xiβ);

P(y=4|xi)=Φ(v4-xiβ)-Φ(v3-xiβ);

P(y=5|xi)=1-Φ(v4-xiβ)。

其中:y*i為不可观测的因变量,表示农户对农田水利设施供给评价; yi是可观测的变量,表示在{1,2,…,n}上取值的有效响应;xi为实际观测的自变量; β为待估的参数向量; εi为相互独立且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即εi~N(0,σ2)。

1.2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

所用数据来源于2013年4月的实地问卷调查,该调查主要针对农户对农田水利设施需求意愿及满意度情况而进行,实地调查范围涉及宁夏回族自治区3个县(市)9个乡(镇)16个村庄共360户农户,调查对象为年满18岁、没有交流困难并积极配合调查的农民。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60份,根据研究需要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筛选,最终获得有效问卷341份,占全部问卷总数的94.72%。

由表1可知调查对象具有以下特征:男女比例较接近,但女性所占比例略高于男性,年齡结构层中,45岁以上者达6627%,35岁及以下者不足10%,可能是由于宁夏气候导致农耕主要从5月开始,而笔者调研的时间为4月,多数中青年人在这个时间段选择外出务工;以小学及以下、初中文化程度为主,分别占49.56%、43.11%,高中及以上的仅占6.54%;多数以3~5人的中小型家庭为主,占62.17%;有50.44%的家庭中有子女上学;仅有1.18%是村干部,4.69%为党员;94.13%当前在务农。

1.3变量选取

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农户对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效果和管理效果的评价结果,并结合实际调查情况,笔者在研究过程中选取了四大类共14个自变量,即农户基本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耕地面积和耕地块数;运营状况包括农户对灌溉便利性评价、农田水利设施维护状况、农田水

农户基本特征

统计类型指标数量(人)比例(%)性别男15946.63女18253.37年龄18~25岁51.4726~35岁236.7436~45岁8725.5146~55岁11232.8456~70岁11433.43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16949.56初中14743.11高中226.45大专及以上30.09家庭规模1~2人3510.263~5人21262.176~8人8324.34>8人113.24子女上学是17250.44否16949.56务农是32194.13否205.87村干部是41.18否33798.82党员是164.69否32595.31

利设施在建设及管理等方面的权责明晰度、农户对水价评价及对水费收缴管理的评价;相关比较主要是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包括农田水利设施近5年变化情况及与邻村比较的情况;水利设施管理者则主要包括农田水利管理者产生是否民主、是否重视农户需求2个方面。因变量分别为农户对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效果的评价结果及农户对农田水利设施建后管理效果的评价结果,变量定义、统计性描述及预期方向见表2。表2变量说明和统计性描述

变量类型变量变量定义均值标准差预期因变量

农户对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效果的评价结果(y1)很不好=1,不好=2,一般=3,较好=4,很好=5

3.584

0.838

农户对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效果的评价结果(y2)很不好=1,不好=2,一般=3,较好=4,很好=5

3.405

0.771

农户基本特征性别(x1)男=1,女=00.4660.500?年龄(x2)18~25岁=1,26~35岁=2,36~45岁=3,46~55岁=4,56~70岁=53.900.922-受教育程度(x3)小学及以下=1,初中=2,高中=3,大专及以上=41.5870.652?耕地面积(x4)按实际的耕地面积计9.41610.039?耕地块数(x5)按实际的耕地块数计5.8375.435-运营状况灌溉便利性(x6)很便利=5,较便利=4,一般=3,不便利=2,很不便利=14.2960.925+水利设施维护(x7)很好=5,较好=4,一般=3,不好=2,很不好=13.6480.707+权责明晰度(x8)权责很明晰=5,权责较明晰=4,权责不明晰=3,权责很不明晰=23.9710.774+水价评价(x9)水价很高=5,水价较高=4,水价合适=3,水价偏低=2,水价很低=13.7510.686-水费收缴管理(x10)很好=5,较好=4,一般=3,不好=2,很不好=13.2930.673+相关比较变化情况(x11)明显变化=5,变得较好=4,一般=3,变得不好=2,变得很不好=13.6210.728+邻村比较(x12)

远比邻村好=5,比邻村较好=4,差不多=3,不及邻村=2,比邻村差得远=13.088

0.667

+

水利管理者产生是否民主(x13)很民主=5,较民主=4,一般=3,不民主=2,很不民主=13.2430.692+重视农户需求(x14)很重视=2,一般=1,不重视=01.1880.715+注:“+”表示自变量对因变量有正向影响,“-”表示自变量对因变量有负向影响,“?”表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方向不确定。

2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2.1农户对农田水利设施供给与管理效果评价

调查结果(表3)显示,9.97%的农户认为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效果很好,50.73%的农户认为较好,27.57%的农户处于中间状态,认为供给效果不好或很不好的农户占11.73%,可见农田水利设施供给的效果比较理想。农户认为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很好或较好的农户只有45.46%,不足一半;43.70%的农户处于中间状态;10.84%的农户认为不好或很不好。总体来看,认为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效果和管理效果一般、不好或很不好的农户仍有较大部分,这一方面说明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供给和管理不满意的农户仍占较大比例,而这会影响农田水利设施的总体供给效果;另一方面说明农田水利设施供给与管理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

农田水利设施供给评价和管理评价(%)

评价内容所占比例(%)认为很好

的农户认为较好

的农户认为一般

的农户认为不好

的农户认为很不

好的农户供给评价9.9750.7327.5711.140.59管理评价6.1639.3043.7010.550.29

2.2估计结果及分析

本研究利用Stata 12.0统计软件对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效果评价和管理效果评价分别作有序Probit回归处理,回归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2组模型的对数似然比均小于-257,LR统计量均超过200,对数似然比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均为0000,说明这2组模型的整体拟合效果较理想,解释变量的作用方向基本符合预期。表4供给效果与管理效果评价影响因素的有序Probit回归处理结果

变量类型变量名称y1y2系数Z值系数Z值农户基本特征性別(x1)0.1671.200.1280.97年龄(x2)-0.064-0.85-0.108-1.50受教育程度(x3)-0.096-0.830.1221.12耕地面积(x4)0.022**2.230.0020.25耕地块数(x5)-0.014-0.77-0.012-0.74运营状况灌溉便利性(x6)0.211***2.700.0410.55水利设施维护(x7)0.847***5.630.560***3.92权责明晰度(x8)0.187*1.930.474***5.07水价评价(x9)-0.090-0.83-0.049-0.47水费收缴管理(x10)0.205*1.690.256*1.87相关比较变化情况(x11)0.849***5.700.1190.87邻村比较(x12)0.0730.610.312***2.76水利管理者产生是否民主(x13)0.213*1.850.367***3.31重视农户需求(x14)0.262**2.550.220**2.26注:y1、y2对数似然比分别为-257.415、-293.620;其伪判决系数分别为0.373、0.255;其LRχ2(14)分别为306.31、200.42。***、**、*分别表示在0.01、0.05、0.10水平显著。

2.2.1农户基本特征从模型估计的结果来看,农户基本特征中仅耕地面积在0.05水平上对农户评价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效果产生了重要的正向影响,其系数为0.022。可能是因为近年政府加大了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被调查地区农田水利设施基本建设完成,除小部分地区外,已有的供给能够覆盖几乎所有的耕地,能很好地满足农业生产的基本需求,所以农户对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比较满意;耕地面积对管理效果的估计结果不显著,可能是因为管理主要涉及人的行为,即管理的好坏,人起决定性作用,其他客观因素多是通过影响人的行为来影响管理的最终结果。此外,性别和受教育程度2个变量在模型中的估计结果都不显著,说明农户年龄对农户评价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效果没有直接影响;而受教育程度的系数在2个模型中一负一正,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农户对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有了更高的需求,希望农田水利设施的供给能进一步提升,如进行节水灌溉等。年龄与耕地块数的估计结果不显著,但与预测结果一致,系数都为负,一方面年龄大的农户由于身体原因,对农田水利设施的供给有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在使用的过程中能更加省事省力,同时年龄大的农户种地时间长,经验丰富,对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情况容易产生不满意的情绪;另一方面,耕地块数较多的农户灌溉较不方便,加之常常耗时耗力,导致其不满意。

2.2.2运营状况从表4中可以看出,除水价评价外,其余4个运营状况变量对农户评价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效果有显著影响;水价评价、灌溉便利性均未对管理效果的评价产生显著影响。2个模型中水价评价的影响虽与预测结果一致,但影响不显著。回归结果中,水价评价的系数为负,说明水价越高,农户对农田水利设施供给越不满意,因为较高的水价增加了农户的生产成本。水价评价不显著的可能原因是调查区域的水费是按1年每667 m2收取的,相对于化肥投入、农药投入等,灌溉投入占农业总投入的比例较低,所以水价对农户的评价并未产生显著影响。水利设施维护对2个模型中的因变量均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影响,维护是建后对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的重要方面,因为维护不仅涉及人力、财力及物力的投入,更涉及对投入资源的配置。因此,农田水利设施维护状况越好,说明对资源的投入及配置做得越好,即管理得越好。同时,良好的维护能在满足农业生产需求的基础上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因此农户对农田水利供给评价较高。与此同时,水费收缴管理在2个模型中的估计结果都通过了0.10的显著性检验。实际调查中农户反映,水费收缴有固定的时间(一般1年收取1次),并且新建及维护农田水利设施也并未向农户强制收取费用,体现了相关管理制度的公正原则,因此农户对供给及管理都比较满意。而权责明晰度分别在0.10和0.01水平上对评价供给效果和管理效果产生重要的正向影响。权责是否明晰,首先要求在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方面,对相关主体的权责进行分配。由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因此明确各主体的权利责任对农田水利设施稳定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对于建后的管理工作更需要明确管理主体的权责,避免发生纠纷与矛盾。灌溉便利性则对供给评价在0.01水平上产生重要的正向影响,即现有水利设施越便利,越能在使用的过程中为农户节省人力与物力,因此农户对供给评价很高;该变量未对管理评价产生显著影响,可能更多的是因为灌溉是否方便是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要求,即建设越完备,就越方便,而与管理得好坏关系不大。

2.2.3相关比较变化情况在0.01水平上对农户评价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效果产生了重要的正向影响,由于近5年新修农田水利设施较多,很好地满足了农业生产需要,提高了农民收益,因此,农户满意度高;对管理效果的影响虽与预期结果一致,但是不显著,可能是因为新修农田水利设施增多的同时,水利设施的管理也得到了一定提升,但对管理的需求未得到满足。而与邻村相比在0.01水平上对农户评价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效果具有重要的正向影响,说明农户具有较强的攀比心理,尤其是管理涉及很多无形方面,包括农户的心理感知,因此本村与邻村相比成为农户衡量管理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与邻村相比,本村在管理方面做得越好,农户对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效果的评价越高,该变量未对供给评价产生显著影响,可能是因为在评价供给效果时能否满足农业灌溉需求是主要的衡量标准。

2.2.4水利管理者水利管理者的产生是否民主在2个模型中对因变量在0.10、0.01水平上都有显著影响,可见其对管理效果的影响更为显著。说明通过民主方式选择农田水利管理者,能提高农户对供给效果和管理效果的评价结果。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具有主导地位,对管理效果的好坏有直接影响。农户认为,水利管理者应由农户自己选择,因为只有农户自己选择的管理者才能切实代表农户的利益。此外,水利管理者是否重视农户需求是评价供给效果和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均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影响方向与预期一致。作为农田水利设施的直接消费者,农户的需求是农田水利设施供给的重要依据,水利管理者重视农户需求,将农户的需求及意愿传递给农田水利设施的供给者,这有利于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供给效果,提高农户满意度。

3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研究根据对宁夏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对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效果与管理效果进行评价,得到的结论主要包括:(1)有5个因素共同影响农户评价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效果和管理效果,但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提高农田水利总体供给效果可以重点从这5个因素入手;(2)有4个变量对两者产生了不同影响,其中耕地面积、灌溉便利性及近5年农田水利设施变化情况对农户评价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效果有显著的影响,而与邻村相比则对农户评价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效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的政策启示有:一是继续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维护的投入,尤其是对渠系末端水利设施的维护,改善老化失修及渗漏淤积的现象,提高灌溉的便利性,使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并且降低农户的灌溉成本;二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机制,包括水利管理者的选举制度、权责分配制度及水费收缴管理制度,并确保制度实施的公平性与公正性;三是鼓励农户参与,作为农田水利设施最直接的消费者,农户对其供给效果的好坏、是否满足农业生产需求最有发言权,农户越能通过参与表达意愿及意见,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效果得到的评价就会越高。

参考文献:

[1] Mabry J B. Canals and communities:small-scale irrigation systems[M]. Tucson:University of Arizona Press,1996.

[2]Berbel J,Gómez-Limón G. The impact of water-pricing policy in Spain:an analysis of three irrigated areas[J].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2000,43(2):219-238.

[3]唐文進,徐晓伟,许桂华. 大规模水利投资对中国经济的拉动效应——基于水利社会核算矩阵的分析[J]. 当代财经,2011(11):20-29.

[4]郭卫东,穆月英. 我国水利投资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12(4):78-82.

[5]吴丽萍,陈宝峰,张旺. 中国水利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 技术经济,2012,31(10):76-81.

[6]王仁强,李智勇,岳书铭.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研究——基于山东省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的分析[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2):60-64.

[7]李燕凌. 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实证研究[J]. 公共管理学报,2008,5(2):14-23.

[8]赵宇,姜海臣. 基于农民视角的主要农村公共品供给情况——以山东省11个县(市)的32个行政村为例[J]. 中国农村经济,2007(5):52-62.

[9]李燕凌,曾福生. 农村公共品供给农民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25(8):3-18.

[10]朱玉春,乔文,王芳. 农民对农村公共品供给满意度实证分析——基于陕西省32个乡镇的调查数据[J]. 农业经济问题,2010(1):59-66.

[11]马林靖,张林秀. 农户对灌溉设施投资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2008(1):34-39.

[12]樊丽明,骆永民. 农民对农村基础设施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670份调查问卷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09(9):51-59,111.

[13]朱玉春,唐娟莉,罗丹. 农村公共品供给效果评估:来自农户收入差距的响应[J]. 管理世界,2011(9):74-80.

[14]孔祥智,涂圣伟. 新农村建设中农户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偏好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农田水利设施为例[J]. 农业经济问题,2006,27(10):10-16.

分析农田水利节水技术措施 第12篇

节约用水在我国被大力提倡。农田的灌溉离不开水, 因此, 如何用有限的水资源使农田得到合理的灌溉是一个重要问题。随着科学的发展, 农田水利节水技术逐渐成为我国在农业发展上的一项重大研究。在中国, 农民人数庞大, 农田占地面积巨大, 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生活也离不开农业。随着社会和人民对农业作物的需求量增大, 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迫在眉睫。

1.1农田水利节水概述

节约用水是农田水利节水的中心思想。如何在提高用水利用率的情况下使农业产量效益得到提高是一个重要问题。合理的使用人工灌溉和天然降水是在保证节约用水的前提下, 使农田得到有效灌溉和农作物产量提高的方法。农田水利节水技术包括:减少灌溉时水源地到农田之间管道水量的蒸发, 减少水分的地表流失, 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减少作物的蒸腾消耗。这四个方面是农田节水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

1.2农业节水水平与效率

在农业灌溉中, 降雨量、蒸发量和作物种类是影响农田节水的因素。在中国, 传统的灌溉方式粗放浪费, 而现有的节水技术水平是以节水灌溉率来体现的。在获得高产量作物的前提下使水的灌溉效率有所提高。农业发展和农田节水技术的互相促进作用, 使我国农业产量稳定增长, 进而缩短了城乡差距。

2农田水利节水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 水资源南多北少, 大部分偏远地区水资源匮乏、土地贫瘠导致发展落后, 经济水平差距过大。在水资源稀缺的地区, 若想保证作物产量就要合理利用节水技术。针对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水资源相对不足的现状, 我国各地的农田水利建设中做出各种不同的尝试和改进, 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农田水利管理混乱, 农田水利节水技术的应用各自为营, 对公共设施的管理责任归属不明确

一方面, 没有统一的农田水利管理制度, 管理混乱, 农户各自为战。我国多数地区的农田水利设施属公用设施, 而对其管理则没有明确的规定, 和责任归属, 或者即便有相关规定, 却难以落实。农户对农田水利设施的利用不能很好维护, 出现问题无人问津, 使农田水利设施荒废或难以得到有效利用, 从而影响水利节水技术的推广和利用。此外, 多数农户对水资源的利用各自为营, 农田水利技术难以形成规模利用, 造成资源的浪费及使用成本增加, 同样不利于先进农田水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和发展。

另一方面, 农田水利部门没有统一的管理人员, 对农田水利设施后期管理、维护工作缺失, 对于出现的问题无人负责, 浪费社会资源, 阻碍农田水利技术的发展。

2.2政府对农田水利节水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投入不足, 造成节水技术的研发后劲不足

农田在我国所占面积巨大, 农业技术的发展不能有效的得到大范围的运用。在我国偏远的地区, 交通信息不发达, 农田节水技术不能得到有效的传播, 导致人们进行农田灌溉依旧用传统的方式。因此, 我国农田水利技术不能通过广泛的应用来进行完善。在无法得知农田水利技术适用范围的情况下, 农业技术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农田水利技术的研究由于技术的发展得不到推广, 导致研究陷入困境。

2.3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 无法从根源上上保证农田水利技术的落实和推广

在我国, 农田分布地区范围广, 偏远地区交通不发达导致农业技术相对落后。随着科技的发展, 利用农业设备进行农业操作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偏远地区的农业技术设备较我国主要农业发展区相比, 呈落后状态。旧的农田水利设施在得不到维修和养护的情况下, 对农田水利节水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相比农田水利节水设施更新快、发展好的农田区, 在地域上有局限的地区在农田节水上技术落后, 设备陈旧, 不能从根本上做到节水。在对农田水利技术的大力发展中起到了阻碍作用。

2.4农田水利节水技术的推广广度和深度不够

不能因地制宜的采用与当地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技术措施, 盲目效仿, 造成节水难以推广或不适用。一方面, 广度上, 我国多数地区对先进水利节水技术采用试点应用的办法, 广度上的推广滞后, 甚至难以实现, 最后只落得“面子工程”, 而没有从根本上促进节水技术的良好利用;另一方面, 对节水技术的推广在大面积宣传推广的过程中, 不能真正掌握技术要领,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加以改进利用, 只是盲目的表面模仿, 不能真正应用到切实的生产当中去, 进而浪费了人力、财力, 得不偿失。

3农田水利节水的具体措施

农田水利节水在我国农业发展中需要加快进行, 节水不仅是个人问题也是现在全球人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在资源如此匮乏的时代, 任何资源的节约都可以为我们以后的生活带来好处。节约用水既是为子孙后代造福, 也是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贡献。针对以上对我国农田水利节水技术的重要意义、现状及问题分析, 可见我国农田水利技术仍待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 以下从管理、投入、工程设施建设及宣传推广几个方面提出具体改进措施:

3.1建立统一的农田水利管理制度, 从工程建设、平时维护、问题归责等各个环节实施综合管理。首先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的统一管理, 明确责任归属, 同时对大规模的农田灌溉实施统一管理, 加强农户间的统一管理, 避免因各自为营造成节水技术难以推广和进一步发展。

3.2加大对节水技术的研发力度, 在保证研发人员的专业和资金充足的情况下, 使技术研发有充足的后劲。为了使我国的农田节水技术不断发展, 应结合我国农田的自身情况, 用因地制宜的方法对各地的农田实行相对合理的节水技术。同时, 对外国的节水技术进行分析, 与我国技术相结合, 研究出更加完善稳定的节水技术。

3.3为了使我国的农业发展更加迅速, 水利工程必须要进行大力的建设。农田灌溉时, 在引水和输送过程中利用现代技术运用管道减少水的蒸发。对蓄水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 从根本上是水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

3.4通过宣传, 大力提倡节约用水, 在降低水价的同时, 对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技术进行有效的推广。对节约水资源的农民进行奖励, 使节水技术得到广泛的利用。在偏远地区, 交通不发达, 信息闭塞, 国家需加大宣传力度, 在增加人员推广的同时, 分派技术人员实地考察, 以便做好因地制宜, 使农田水利节水技术得到更好的利用。

结束语

水是生命之源, 节约用水不仅要体现在农业上, 也要合理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农田水利节水技术的研发, 不仅为中国农业进步提供了动力, 也为我国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农业大国, 我国在农业发展上还需要继续前进, 农田水利节水技术的合理运用, 不仅使我国农作物的产量增加, 也是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摘要:农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项目之一。在全球水资源匮乏的今天, 节约用水是我们所需要关注的焦点。作为国民经济进步的基石,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田水利节水技术。为了促进我国农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必须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农田水利节水技术的实施, 能够节省水资源, 促进农业进步, 使农民的收入增加, 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增加动力。

关键词:农田水利,节水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1]冯海花.农田水利节水技术与措施分析[J].中国水运, 2013 (10) .

上一篇:边疆区域经济学研究下一篇:质量管理与患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