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病

2024-07-15

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病(精选4篇)

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病 第1篇

1 发病情况

某鸡场饲养2600羽84日龄的三黄鸡, 2009年5月20日禽主突然发现3只鸡死亡, 仔细观察有十几只鸡精神沉郁, 羽毛松乱, 不吃, 排黄绿色稀薄粪便。禽主以为是大肠杆菌病, 在饮水中添加恩诺沙星、维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病情得不到控制, 每天死亡5~8只。23日饮水中又改用强力霉素进行治疗, 24~25日病情加重, 每天死亡十几只, 26日前来就诊。此时, 鸡群黄绿色稀粪明显增多, 食欲下降, 冠白, 有10%左右的鸡精神不振, 羽毛松乱, 10只鸡瘫痪, 不能站立;死亡16只鸡中有3只嘴角带有血液。

2 临床症状

病鸡食欲下降, 精神沉郁, 步态不稳或有轻瘫, 下痢, 粪便呈青绿色, 鸡冠和肉垂苍白。部分鸡死亡前口带鲜血, 死亡鸡尸僵不全。

3 剖检变化

剖检病死鸡10只可见尸体消瘦, 肌肉苍白, 血液稀薄, 凝固不良 (10/10) 。全身皮下出血, 肌肉尤其是胸肌和腿肌有出血点或出血斑 (8/10) , 腹部脂肪、心外膜、肝脏、脾脏点状出血, 肠系膜弥漫性出血 (6/10) , 肝脏、胰脏、脾脏的表面均见有针尖至粟粒大、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界限的灰白色小结节 (6/10) , 腺胃粘膜、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出血 (2/10) , 鸡口腔内积有血液凝块 (3/10) 。

3 实验室诊断

3.1 细菌分离

无菌操作挑取病鸡肝、脾、心血做普通细菌分离培养, 37℃培养24小时, 未见细菌生长。

3.2 血液涂片镜检

从发病鸡翅静脉采血抹片, 经姬姆萨氏液染色后, 在显微镜下观察, 发现红细胞内有圆形或椭圆形的配子体。

4 诊断结果

根据流行病学、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 确诊为鸡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病。

5 治疗措施

紧急隔离病鸡、及时清理棚内鸡粪, 彻底清除鸡舍周围杂草、沟渠污物和积水, 并彻底清洗鸡地面和用具, 再用0.1%敌百虫和0.1%百毒杀分别喷洒, 连用2天, 消灭吸血昆虫, 切断传播途径。

全群鸡使用0.04%复方磺胺6-甲氧嘧啶 (含增效剂) 拌料, 连喂5天, 并用小苏打0.2%饮水。另外, 挑出症状明显的病鸡使用加倍量的复方磺胺嘧啶, 连喂5天, 并用小苏打0.2%饮水。病情得到控制后, 药量减半继续饲喂一个疗程。

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每100克加水250千克, 连用3天, 并适量添加维生素K、维生素C等, 以促进机体的康复。

发病鸡群经连续用药3天后, 病鸡停止死亡, 食欲逐渐恢复, 症状逐渐消失, 两个疗程后鸡群全部康复。

6 讨论与小结

容县在春夏之交, 气温高, 湿度大, 适宜库蠓的繁殖, 因而很容易导致该病的发生和流行。该场由于该病临床症状易与大肠杆菌病相混淆, 结果造成了该病的暴发, 导致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该病的感染、传播主要是通过库蠓的叮咬, 因此控制媒介昆虫库蠓, 是预防本病重要的环节。在本病流行季节在搞好环境卫生及清理杂草、杂物的同时, 要定期对鸡舍内外喷洒0.1%敌百虫溶液等杀虫药物, 以杀灭库蠓及病原体。

该病的防治原则是防重于治, 根据当地的发病史, 掌握其发生规律与流行季节, 在该病即将发生或流行初期, 进行药物预防。以下药物可用作预防和治疗:0.02~0.04%复方磺胺6-甲氧嘧啶、0.2%复方敌菌净粉、0.02%氯羟吡啶和增效剂、0.005~0.01%磺胺二甲氧嘧啶。

为了保证药物预防效果和治疗效果, 还要注意药物的定期轮换使用。此外, 在投放上述药物时, 为了减少上述药物对肾的毒副作用, 还要使用0.2%小苏打粉饮水。

发病早期治疗效果较好, 发病后期治疗效果较差。同时发病后期除注意加大药量外, 应连续治疗两个疗程, 防止复发。

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病 第2篇

1 临床症状

临床多以成年鸡发生且症状比较明显, 病鸡精神萎顿、垂头缩颈、双翅下垂、嗜睡、消瘦、食欲不振或废绝、下痢、拉淡黄色或绿色、黄绿色粪便;有的鸡倒冠、鸡冠苍白, 面部皮肤呈暗蓝色, 贫血;有的病鸡临死前鸡冠萎缩呈暗黑色;有的病鸡发生呼吸困难, 倒提时从口腔中流出淡绿色液体食糜;有的病鸡伏地不起, 似瘫痪状。病程长短不等, 有的在1~2天死亡, 有的10天左右才出现死亡。偶见病鸡临死前口流鲜血, 常见水槽和料槽边有病鸡咯出的鲜血。畸形蛋、沙皮蛋、软蛋增多, 产蛋下降30%左右。

2 剖检变化

剖检病鸡和病死鸡, 发现有的口腔充满带血的黏液;肌肉及各脏器广泛出血, 肌肉、肝脏、脾脏等有裂殖体白色小结节;骨髓变黄无包膜;有的肝脏表面有多个黄色或黄绿色的局限性, 如指头大的环形坏死灶, 有的坏死灶成好看的菊花状, 有的中央为凹陷的暗黑色出血区;有的病鸡肝脏肿大2~3倍, 表面有出血点或出血斑, 且实质中散有灰白色坏死灶;有的盲肠异常肿大, 内充满不洁的干酪样渗出性坏死物或坏死物质形成的大肠蕊, 盲肠壁变薄, 触摸沙粒样感觉;肾脏肿大、出血, 大部分或全部被血块覆盖;脾脏肿大, 肺充血、出血;腺胃和肌胃出血、积血;有的心脏有白色结节, 部分鸡腹内积满血水。

3 实验室检查

3.1 采血涂成薄片, 经甲醇固定、姬姆萨氏法染色镜检, 发现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第Ⅰ、Ⅱ期裂殖子。

3.2 采取新鲜盲肠内容物, 用生理盐水稀释后, 做成悬滴片镜检。发现活动明显, 呈钟摆式运动, 呈现梨子形的原虫, 确定为组织滴虫。

4 防治措施

4.1 加强饲养管理

保证鸡场内外环境卫生、干燥;清除鸡场周围杂草, 注意随时随地清除病鸡粪便, 堆积泥封发酵处理;注意定期消毒、驱虫, 使用伊维菌素驱除鸡体内异刺线虫。有条件的鸡场可安装纱窗, 或者在鸡舍附近喷洒杀虫剂, 每隔5天, 在鸡舍外用0.01%溴氰菊酯或戊酸氰醚酯等杀虫剂喷洒, 以减少昆虫的侵袭;对感染鸡群, 应每天喷雾一次。夏季可在鸡饲料中添加蝇蛆净, 可有效减少鸡粪中蝇蛆和鸡场苍蝇的数量。

4.2 药物治疗

4.2.1 杀灭病原, 磺胺6-甲氧嘧啶, 按0.1%拌料, 连用4~5天;用甲硝哒唑按0.06%~0.08%比例混饲连喂5~7天。

4.2.2 控制出血, 使用VK3, 5毫克/千克饲料, 拌入饲料中喂服。

4.2.3 修复肠道损伤, 多能钙每袋l00克溶于500千克饮水中;连用3~5天。增加营养复合维生素B可溶性粉 (其主要成分: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 饮水每升水0.5~3.5克, 自由饮水, 连用5天;增加饲料中维生素A和K的含量, 适量加入四环素等防止肠道梭菌混合感染。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防治 第3篇

1 发病症状

病鸡最明显的症状是贫血, 鸡冠苍白, 体温升高, 食欲大振, 精神萎顿, 下痢, 生长发育受阻, 羽毛松乱, 运动失调, 呼吸困难, 有的鸡倒提时口流暗红色血水, 鸡发病有一定的品种差异, 白色鸡种比红色或裼色鸡种发病率高, 一般病程1~3d, 重者死亡。

2 病理变化

剖检病鸡可见肌肉苍白, 血液稀薄, 肝、脾肿大出血, 肝上有粟粒大的白色结节。消化道充血, 腹腔有血水, 有肺炎症状, 腿肌与胸肌有针尖大小的点状出血。

3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 病理解剖, 及取病鸡血液做涂片, 用姬姆萨染色液染色高倍镜检即可确诊。

4 预防措施

4.1 扑灭传播者, 在鸡舍内外用杀手, 每隔6~7d喷洒一次, 以减少蚊虫的侵袭。

4.2 在流行季节, 饲料中添加乙胺嘧啶或磺胺喹林 (按说明书使用) , 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5 治疗

5.1 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拌料 (150~100mg/kg) 并

配合Vk3饮水, 连用3~5d, 间隔3d后, 药量减半, 再用5~10d即可。

5.2 盐酸二喹宁, 每只鸡胸肌注射1/4mL (0.

一例蛋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诊治 第4篇

1 发病情况

2014年6月, 笔者发现湖南益阳一蛋鸡养殖户饲养的6 000只蛋鸡220日龄左右时发病, 初期鸡群陆续出现破壳蛋、软壳蛋增多的现象, 随后出现产蛋率下降、鸡群采食量减少, 养殖户以为是病毒性疾病所致, 投服抗病毒药及氧氟沙星抗菌药4 d, 产蛋率却持续下降 (由原来的95%降至80%) , 每天死亡率达到0.5%。

2 临床症状

进入鸡舍观察发现:病鸡体温升高, 食欲不振, 精神沉郁, 冠髯发白, 排黄绿色稀便。病鸡死亡后, 部分可见口角流血症状, 行走、呼吸困难。

3 剖检情况

选择部分病鸡进行剖检, 见血液稀薄、凝固不良;全身肌肉苍白, 胸肌、腿肌、腹部脂肪见出血囊;肝、脾肿大, 肝表面有出血点, 脾呈现典型的花斑脾;肾脏出血, 腹腔有粉红色血水;个别鸡的胰脏、肠管浆膜、肠系膜及输卵管内膜有出血囊。

4 实验室检查

取几只病鸡回实验室进行血液涂片后进行瑞-姬氏染色, 然后进行显微镜检查。见部分血细胞内含有住白细胞原虫的配子体。

5 治疗措施

根据发病季节、临诊症状、剖检情况及结合实验室检查情况, 初步诊断为住白细胞原虫感染, 及时采取了相应的治防措施。选用了磺胺间甲氧嘧啶类的药物饮水, 首次用量加倍, 连用5 d;为缓解疾病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和磺胺药物对鸡的副作用, 在饲料中还添加肝肾解毒散和碳酸氢钠, 一周后鸡群恢复正常。

为了切断传播途径, 降低发病率, 在治疗发病鸡群的同时, 我们建议养殖户在鸡场各鸡舍周围喷洒菊酯类杀虫剂以杀灭库蠓、蚊子等, 鸡舍内晚上点蚊香, 关闭门窗, 开启风机。

6 小结

上一篇:木纤维复合材料下一篇:合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