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分数范文

2024-06-20

英语分数范文(精选11篇)

英语分数 第1篇

那中学生应该如何学习英语呢?这一直困扰着许多学生, 下面让我来和大家谈谈如何学习英语, 尤其是如何提高阅读理解方面的分数, 掌握英语学习的方法, 最终提高英语成绩。

众所周知, 英语阅读理解在英语考试中占据着重要的分数, 或许有的学生会说, 英语基本都是选择题, 不会做的时候随便选选就好了, 但是, 试问, 这样的随便选选可以拿高分吗?学习英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不断地练习, 不断地积累, 方可拿高分。

初中英语的学习至关重要, 有人觉得很吃力, 但是, 只要你找到办法并坚持下去, 英语学习也不成问题。

要想做好英语阅读理解, 有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 在看英语阅读理解文章前, 先要看问题, 把问题都读一遍。通过看问题, 你可以大致了解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内容, 你会知道这篇文章是记叙文, 是说明文, 还是议论文, 然后对于文章体裁在你脑子里有大致的印象。

其次, 你需要带着刚刚看过的问题阅读文章, 并随时进行勾画、标注自然段和疑难杂句, 并要把握文章核心内容, 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做了什么事情, 也就是“when、where、who、what”这几个方面, 除此之外, 你还要明白事情发展的原因、结果, 也就是“reason、result”。这样你才能从全文掌握。

再次, 在通读一遍的基础上, 你可以重新再看一遍文章, 这时基本可以做一道题目, 甚至可以做两道题目。然后, 在文章大体把握的基础上, 这时就需要精读文章了, 基本上每个选择题都是在每个自然段找答案的。比如, 第二自然段回答第二个问题, 那你就需要好好读第二自然段, 带着问题精读, 排除错误选项, 最终选择正确答案。有时候你会很轻松地排除两个选项, 然后在两个选项中进行难以选择, 这就需要你好好斟酌了, 如果难以选择的话, 那你可以再读一遍文章, 然后仔细思考, 最终选择最正确的选项。

最后, 在做完这篇文章以后, 如果还有时间, 你可以进行检查。有人或许会说, 英语做阅读理解还需要检查?答案是肯定的。无论是做什么, 都需要不断进行检查、验证,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准确率。在做完这篇文章以后, 你还需要再次读文章, 然后在当时比较难以抉择的选项中好好进行思考, 最终决定要不要进行修改。很多学生在时间富裕的情况下会不断地进行修改, 总觉得第一次好像选错了, 但是往往第一次是正确的, 所以这就更要求在进行修改时要好好斟酌考虑, 不要随便修改, 因为往往第一次都是正确的, 修改一次反而改错了。

初中英语学习至关重要, 因为从小学的简单接触突然升级为英语成为主科目, 这就更需要初中学习英语要打好基础。上了中学学生会普遍发现, 男生和女生之间对英语的爱好程度明显拉大, 普遍的是男生对英语提高不了兴趣, 导致英语成绩的差距越来越大, 所以培养对英语的兴趣和养成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在初中是非常必要的, 因为这关系到你以后高中、大学的英语学习。试想, 如果你现在就对英语产生不了兴趣爱好, 那以后学习高难度的英语是有多么困难呢?

除此之外, 我认为在做英语阅读理解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如:排除法, 就比如说你在进行选择一道题的时候, 可以先把不正确的选项先排除掉, 按着这样的方法把错误的一个一个排除掉, 最后剩下的那一个就是正确的选项了。还有一种方法叫整体把握法, 比如, 你在看了一个问题后, 能立马想到答案, 那你就可以在选项中进行选择最适合你刚刚选择的那个答案的意思, 也就是这道题的正确答案了。

英语的学习其实很简单, 首先是你要培养对英语的兴趣爱好, 掌握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 多阅读英语杂志、英语报纸, 这样对英语阅读理解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如何提高英语六级分数 第2篇

听力部分

放音之前

要有效利用题目选项进行预判断,包括推测题目内容和考查内容。在看选项时,要做到以下三点。

①竖看,确定相同之处。

②横看,确定不同之处。

③找出重复性高的词,这些词一般是与主题相关的词,具有路标的功能。

放音之时

我们在听的时候要注意一下顺序原则:注意题目和文章的考点有先后顺序对应的关系。所以我们可以边听边看选项,注意在相关选项后面作上笔记以供参考。

放音之后

放音结束之后要迅速做出判断,选定答案。如果不确定也不要太过纠结,应该放下这道题把精力转移到下一道题的解答上。

阅读部分

1.答案选项中有绝对语气词的一般不是正确选项。

这些语气词有:must,always, never, the most, all, only, have to, any, no, very, completely, none, hardly 等。

答案选项中含有不十分肯定的语气词一般是正确选项。

这些语气词有:can, could, may, should, usually, might, most,moreor less, relatively, be likely to, possible, whether or, not necessarily 等。

2.答案选项中照抄原文的一般不是正确选项,而同义转述的一般是正确选项。

3.较全面、有针对性地表达文章中心思想的,一般是正确选项。

4.选项中表达意义较具体的、肤浅的一般不是正确选项,而概括性的、抽象的、含义深刻的是正确选项。

作文

四六级作文永恒十大话题:

1.创业与创新;2.诚信与质量;3.友谊与礼节;4.坚持与成功;5.助人与成长;6.乐观与健康;7.环保与科技;8.网络与生活;9.文化与传统;10.申请信

英语六级考试技巧

快速阅读

首先的题为快速阅读,一般有用准确的方法为先读题勾关键再快速阅读课文勾关键得答案。

听短文

对于听短文,在播音员读题的时间看一下文章,读第一遍时先不答题,集中精力记住空应填的单词,读第二遍时再书写单词。对于听力写句子,一般是听第一遍时就填上你听到的,由于你去写第一个句子了,那第二个句子就放弃吧,然后直接写你听到的第三个句子(记住,即使你没有听完整,听到多少你就写多少,都有分的)。听力完后后迅速进入阅读理解,别再去想句子!没时间!后面的题做法和你高考一个样!只是速度快点!快刀斩乱麻!不然做不完。速战速决!

听力

接着是听力,先利用播音员读题的三分多钟看完题并快速勾出选择题关键再听得出答案。(切记听不懂也不要慌而狠心不听了,听不懂,就需要装懂,(稳重些,不要受到旁边人的影响,因为他们也没有听懂!!)选择你开始听到句子的反义的句子一般是对的,你还可以根据问题猜想对话的情景,猜想出题人怎样设置的“陷阱”比如:4:40,你听到的是four past forty但是答案却是twenty to five 。

阅读理解

对于阅读理解,方法就是:读题勾出关键→读文章勾题目提及的内容→再回到题目找你在文中对应勾画的关键→选择答案→搞定!

完型填空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第3篇

苏教版六年级小学数学上册第45~46页的例4、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九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讨论等探究活动,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乘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学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画图表示、推导、归纳等探索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题

谈话:我国古代著名哲学著作《庄子·天下》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你们想知道其中的道理吗?这其中的道理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数乘法还有一定的关系呢!

二、 探索新知

1.直观演示,建立猜想。

教师依次呈现例4的长方形图,引导学生观察提问:

出示长方形纸的涂色部分。问:涂色部分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出示斜线。再问:画斜线的部分各是的几分之几?

追问:的、的各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引导学生观察明确:的是 ,的是。

启发思考:求的是多少,可以列怎样的算式?求的呢?

学生回答后板书:

×= ×=

进一步明确: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提出要求:上面的两个分数乘分数的算式已经有了结果,如果把结果去掉,你还能把所有的结果说出来吗?你是怎样计算的?

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初步说出分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

×==

评析:通过直观的图形和具体的操作,让学生在图上体会数量关系和运算的含义,有利于学生完善有关分数乘法的概念,建立分数和分数相乘计算方法的初步猜想,感受“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力量,发展数学思维,提高数学素养。

2.猜想验证,归纳算法。

谈话:从一个例子推想出来的结论,是否适用于所有的例子呢?这时的结论只能看作是一个猜想。猜想需要验证,要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1)举例验证。

根据猜想:×= ×=

指名回答,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 ×=

追问: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呢?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画图验证:请大家先在两个长方形图中分别画斜线表示的和的,然后观察一下结果和你猜想的得数一样吗?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证实猜想是正确的。

(2)比较归纳。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例4、例5四道算式:

提出要求:在这些算式中,你发现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各有什么关系?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在交流中归纳总结方法: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用字母表示:×=(b≠0,c≠0)

谈话:用不同的实例来验证猜想是非常实用的方法。刚才我们的猜想是对的。在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还会学习如何证明猜想。

评析:计算方法的习得是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观察比较、概括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思维活动后得出的,教师在活动中适时引导,学生则主动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也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

3.方法推广,深化认识。

(1)请你试着算一算。

×==

×==

学生尝试计算,并指名板演。

评点学生的板演,相机明确: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算出结果。

(2)观察每一组的两个算式,想一想怎样计算。

×= ×= ×=

×3= ×7= 4×=

学生独立解答后,要求重点说说计算的思考过程。

比较:每组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你又知道了什么?在小组里交流。

归纳:整数都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同样适用于分数与整数相乘。分数乘法也可以像下面的这样计算,教师示范:

小结:今后计算分数乘法时,照上面的样子去做,而不必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比较简便。

评析:在前面探究的基础上,提供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再加以介绍点拨,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完善了分数乘法的认知结构。

四、 巩固提高

1.基本练习。

(1)独立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四名学生板演。

交流时选择部分题目,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并注意书写格式。

(2)指导完成“练习九”第1题。

让学生说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提出要求:你能先在图中画斜线表示计算结果,再列式计算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交流。使学生明白要求()小时耕地的公顷数,就是求公顷的()是多少。

(3)指导完成“练习九”第3题。

学生独立判断,分析错误原因,并进行订正。

(4)指导完成“练习九”第4题。

先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写出得数,再引导学生比较每组的两道题,说说计算的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通过比较左边两组题目,让学生明确:整数与分数相乘时,可以把整数与分数的分母先约分,再相乘。通过比较右边两组题目,让学生明确: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与分数加法不同,不能混淆。

评析:变式的情境和练习形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拓展思维和探索的空间,学生在自主迁移,强化巩固的过程中进一步完成了方法的建构,同时也培养思维品质。

2.拓展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分数。

( )×( )=

(2)唐僧分西瓜。

有一天,唐僧师徒四人得到了一个大西瓜,师傅说: “八戒你吃这个西瓜的,悟空吃剩下部分的,其余……”没等师傅说完,八戒急了:“>,猴哥分到的比我多,不公平!”同学们,你认为唐僧这样分公平吗?为什么?

评析:在巩固练习中,教师有意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乐意接受用数学思考破解数学难题。知识与方法在训练中凝练,收获与快乐在学习中共生。

四、 全课总结

1.引导: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计算。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你觉得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2.谈话:同学们,现在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理解一开始这句话的道理吗?

评析:回顾和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体验和收获,可以促进学生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共同完善,有利于自我梳理知识能力的培养,形成学习方法。

五、 课堂作业

向英语试卷讲评课要“分数” 第4篇

一、讲评前要潜心分析, 认真反思, 重点突出

第一, 将试卷完整的做一遍, 有目的的归纳知识体系。课前教师一定要把试卷认认真真做一遍。有些教师往往总是把参考答案直接抄下来, 或者拿着一份空白试卷就到班里讲评了。教师要改变盲目自信带着空白卷进教室或照抄参考答案的做法, 不妨以学生的试卷考自己一下。这样做既便于教师熟悉试题考查的内容、结构, 体会试卷的命题思路以及难易程度, 也有利于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第二, 做好试卷分析, 做到有选择的讲评。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 认真做好试卷分析, 找到共性的问题, 记录典型错误;分析错误形成原因, 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分析普遍性错误与典型性错误, 整理出错误性质, 反思测试中暴露出的教与学两个方面的问题。在分析学生错误原因时顺着学生思路, 分析出错原因, 反思自己教学上的遗漏与不足, 通过以上认真分析与反思, 再确定讲评的重点、难点和具体评讲方式。只有经过上面的准备工作, 教师对学生试卷上出现的问题, 对学生基础方面的知识与能力的不足才会心中有数, 评讲时就会做到有的放矢。

第三, 有重点的强化。易错易混的知识点、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解决问题的必备能力如思考问题的深度、解决问题的范式、过程中的表达能力, 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练习的安排, 存在问题的点和重点要做到一点一变式, 一点一强化。

4.依据问题汇总、精设点拨方案、精定拓展方向、精选变式测试题。

二、讲评中加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与合作, 优化讲评方式

第一, 小组讨论、解决基本问题。先“独学”, 自我矫正;再“对学”, 同学之间相互讨论, 将基础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搞清楚, 错误点用红色笔矫正;后“群学”, 解决能解决的问题, 梳理本小组存在的问题, 交学科代表转交老师或者安排小组间交流, 由小组代表说明, 重复的问题不说。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试卷中彼此出现的错误。教师要相信, 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 很多问题就能得到解决。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又使学生对错误加深了印象。学生在小组讨论时, 教师要注意在各组之间巡视, 到各小组中聆听, 必要时参加讨论或给学生作引导, 引导学生共同讨论, 各抒己见, 构成一种师生平等、互动的学习环境。这样比由教师一讲到底事半功倍。

第二, 教师点拨、解决共性问题。如果有30%以上的学生出现相同错误, 可以认定是共性问题, 值得教师当堂点拨。教师的讲解是有针对性、代表性的, 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10%以下的错误个别指导。照顾学困生。通过教师的主讲后, 或许还有些后进的学生还没有弄明白。这时, 教师要耐心地照顾到这些学生, 鼓励他们提出问题, 有些问题要单独对其耐心地解答;而有些问题则可以交给优生解答, 让优生当一回小老师。这样既照顾到了后进生, 又提高了优生的解题能力, 一举两得。

第三, 变式测试、解决运用问题。对于学生的困惑点和重点, 要准备变式测试题, 通过不同角度、不同方法、不同知识组合运用, 让学生熟练解决一类问题的基本途径和基本方法。

第四, 师生拓展、解决发展问题。以学科思想方法为指导, 高屋建瓴, 跳出问题看问题, 看知识点 (考点) 在知识结构中的地位、高考中出现的频率、题型、设问角度、与哪些考点连结等。

第五, 讲评、矫正形式要多样化。课堂是评讲试卷的主要过程, 教师要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就要改变单一的讲授模式, 使讲评形式多样化。师生通过各种课堂活动, 既要把出错频率高、难度系数大的问题解决掉, 也要给不具代表性的小问题, 临时冒出的新问题以满意的答复, 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成就感。多种矫正方法综合运用:▲再读教材, 加深记忆;▲回忆以前试卷中对某个知识点考查的角度;▲设置情景, 引导学生回忆知识产生的过程;▲总结一般的答题规律;▲同型测试;▲回忆知识体系, 比较知识的异同;▲强化专有名词中易错的字;▲列表比较同类知识的不同;▲变式训练;▲给学生反思、消化的时间;▲个别辅导等。

三、讲评后要及时跟进, 督促学生做好错题集

课后是试卷讲评课的适当延伸。学生要对试卷中暴露的问题进行反思、总结和拓展。笔者常做的方法是:1.根据学生试卷中的错题, 出些针对性的题目给学生练习, 要变化方式, 设计要新颖, 从而达到巩固的效果。2.指导学生做好错题集, 要求学生把做错的题目抄在错题集上, 写清自己做错的答案以及正确的答案, 还要写上出错的原因以及该题的正确解题思路与方法。这样一本错题集又可成为学生下次考试复习的好资料。

总之, 优化试卷的讲评课就必须构建一套以学生为主体, 讲究方法和技巧、注重互动的立体教学模式, 提高每堂试卷讲评课的效率, “练习不在多, 而在精;考试不在频, 而在评”。如果我们高三教师在迎考复习中, 能较好地处理考试和评讲之间的关系, 那么我们的试卷讲评课就会高效率、高质量。那么, 我们学生的学科能力和解题技能就一定会有较大度地提高, 高考也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摘要:试卷讲评课是教学中极为关键的环节。如何上好英语试卷将评课, 使试卷讲评课更有效呢?本文从讲评前、讲评中、讲评后三个时间段进行了阐述。

初中英语语法之分数表达 第5篇

分数表达:

二分之一: half a / an 或a half. 如:

half an hour = a half hour半小时 It’s half past seven.(省略冠词)

以下情况中,分子(基数词)若超过一,分母(序数词)需加s:

三分之一: a / one third 三分之二: two thirds

四分之一: a / one fourth 或a / one quarter

四分之三: three fourths或three quarters.

五分之一: a / one fifth 五分之二: two fifths 其它类推。

若分数所在of短语作主语,谓语依of后的名词而定:

A third of the boys have passed the test. A third of the work has been over.

Two fifths of the students are on time. Two fifths of the 初二 land is polluted.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复习建议 第6篇

一、知分率,懂结构

用分率表示数量关系,是学生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因此,复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条件说出各种相关量的对应分率和数量关系式。如采用边问边答的形式进行复习,同时用电脑逐步显示。(如下表)

通过这样的复习,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分率的意义,深化认知结构。

二、抓对比,明异同

在解题时,学生常因审题不清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在复习教学中应注重对比,引导学生区别异同,使他们对错例产生的原因有深刻的认识,以提高分析解题的能力。

1.“具体量”与“分率”的对比。

(1)一根铁丝长120米,用去3/5,还剩多少米?

(2)一根铁丝长120米,用去3/5米,还剩多少米?

引导学生分析:上面(1)、(2)两题只有一字之差,(1)题中的“3/5”是分率,它表示量与分率的关系;(2)题中的“3/5米”是具体量,它表示与120米之间的相差关系。显然,这两题的解法截然不同:(1)120×(1-3/5);(2)120-3/5。

2.“简单”与“复杂”的对比。

(1)一种半导体收音机,现在售价60元.是原价的75%,这种收音机

(2)一种半导体收音机,现在售价60元,比原价降低了25%,这种收音机的原价是多少元?

列式后提问: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相同之处:现价都是原价的75%,用现价除以75%求得原价,这两道题的解题思路是一致的。不同之处:第(1)题直接告诉“现价是原价的75%”,而第(2)题“现价比原价降低了25%”,是间接告诉,所以解答第(2)题时应先算出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再求原价。

三、多形式,促巩固

复习时安排形式多样的练习,能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他们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多形式补充。

例如:工地上有水泥150吨,(),黄沙有多少吨?

可补充为:(1)水泥是黄沙的2/3;(2)黄沙比水泥多2/3;(3)黄沙是水泥的2/3;(4)水泥比黄沙多2/3;(5)黄沙比水泥少2/3;(6)水泥比黄沙少2/3……

2.多形式变问。

例如:根据条件“有一根钢材长10米,第一次用去全长的20%,第二次用去全长的25%”,改变问句。

(1)第一次用去多少米?

10×20%=2(米)

(2)第二次用去多少米?

10×25%=2.5(米)

(3)还剩多少米?

10×(1-20%-25%)=5.5(米)

(4)两次共用去多少米?

10×(20%+25%)=4.5(米)

(5)第一次比第二次少用去多少米?

10×(25%-20%)=O.5(米)

接着,把条件改为“有一根钢材,第一次用去全长的20%,第二次用去全长的25%,还剩5.5米”,改变问句。

(1)这根钢材全长多少米?

5.5÷(1-20%-25%)=10(米)

(2)第一次用去多少米?

5.5÷(1-20%-25%)×20%=2(米)

(3)第二次用去多少米?

5.5÷(1-20%-25%)×25%=2.5(米)

再把条件改为“有一根钢材长10米,第一次用去2米,第二次用去2.5米”,改变问句。

(1)第一次用去全长的百分之几?

2÷10=20%

(2)第二次用去全长的百分之几?

2.5÷10=25%

(3)两次共用去全长的百分之几?

(2+2-5)÷10=45%

(4)第一次比第二次少用去百分之几?

(2.5-2)÷10=5%

(5)还剩百分之几?

(10-2-2.5)÷10=55%

3.多形式串通。

(1)两人同时从相距6600米的两地相向出发。一人骑摩托车每分钟行850米,一人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50米,经过几分钟两人可以相遇?(相遇问题)

(2)一项工程,由甲队做,需10天,由乙队做,需15天,两队合做需几天完成?(工程问题)

(3)有一水池,单开甲管需10分钟可以注满,单开乙管需15分钟可以注满。甲乙两管同时开,需几小时才能注满水池?(水池问题)

四、寻多解,促发展

复习时,不能只满足于学生会做题和做对题,更应注意解题方法的合理性、灵活性,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例如:光明玻璃厂十月份生产玻璃550箱,比九月份多生产25%,比九月份多生产多少箱?

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以九月份的产量为单位“1”。

解1:550-550÷(1+25%)

解2:550÷(1+25%)×25%

以十月份的产量为单位“1”。

解3:550-550×[1÷(1+25%)]

解4:550×[1÷(1+25%)]×25%

用方程解。

解5:设十月份比九月份多生产x箱。

x÷25%=550-x

解6:设九月份生产玻璃x箱。

如何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及高考分数 第7篇

高考英语试卷中的写作部分, 是衡量同学们运用英语技巧的综合性尺度。创作英语作文的过程, 能够检验出高中生在语法掌握、单词积累、构造篇目格局等层面的运用能力, 并检测学生的英语知识深度和输出语言技能。目前, 不少高中生的英文写作属于薄弱科目:有的同学所构造的语句缺乏通顺性;有的同学创作内容不具备深度, 反复性的语言贯穿整篇作文;有的同学表述水平有限, 词汇无法传达主题。因此, 高中生有必要明晰写作问题, 了解常用的英文作文技巧。

一、常见的英文作文误区

不少高中生的英文作文分数不高, 这部分学生也不清楚作文分数难以提升的根源。这种现象的主要成因包括:同学们平日的阅读量不大, 语感没能形成, 句子的精准程度差;单词量的累积还不够, 在实际创作时感到用词贫乏;没能掌握英文写作的有关技巧, 写出的作文比较空洞。具体而言, 常见的作文误区, 包含了如下层面:

(一) 忽视单词累积

学好高中英语的根本要求, 就是累积英文单词, 保证自己有足够的词语来描绘思想。累积的单词量越多, 同学们在作文时可以写的范围就越大, 作文的核心含义也能被正确描述。相反, 如果高中生头脑中的英语单词匮乏, 那么即便学生的口语很好, 也无法将思想落实到作文中。高中的英语大纲包含的单词有限, 而教师又不注重拓展学生的词汇, 导致高中生找不到可以运用的精确单词。

(二) 错用造句规则

遵循语法的根本规则来写作文, 是保证作文流畅通顺的前提。然而, 许多高中生没能了解正确的造句规则, 语法的基本常识没有过关, 写不出语序正常的作文。具体而言, 常见的造句规则误用, 包含了词性错误、时态混淆、单数和复数名词混用、词语的指称不确定等。

例如:有的同学在表达“我们会比他们收获更多”的含义时, 造出了“We should achiev much than their”这样的句子, 犯了明显的造句规则错误。如果同学的作文中频繁出现这类句子, 那么这篇作文就无法获得好的分数。

(三) 翻译次序不当

在高中生创作的许多英文作文中, 通常会出现类似汉语的英文句子。这是因为高中生受到汉语作文的影响过大, 在头脑中形成有关汉语句子构成、语词意义和句法的牢固印象。在将确定的意思翻译为英文时, 忽视了两种语言的表达差别, 从而造成应用上的误差。

二、获取作文高分的对策

(一) 记忆更多词汇

高中生应当多留意能够用于作文的英文单词, 搜集这部分单词, 并运用在英语考试中。要注意辨别单词所适宜运用的语言环境、词组的构成规则、近似单词的差异等。在记忆更多的单词时, 需要将它们回归到句子或词组中, 避免自己运用的时候出现误差。为了防止反复用同样的语句来填充作文, 高中生应当累积可以代表同一种意思的不同英文单词;同时, 要关注惯常选择的表达模式, 增添作文的亮点, 以便赢得较理想的分数。

例如:单词“person”属于十分常见的一类词汇, 如果同学在作文中多次选择这个词, 就会显得语句贫乏, 缺少新颖性。因此, 同学可以用“individual”等同义的单词来代替这个词, 这样就提高了作文的丰富性, 容易赢得老师的好感。

英文单词可以分成书面性和口语性的两类单词。在创作英文作文的时候, 需要运用的是书面性的词语, 因为高考的英文作文通常应当规范。在比较正式的一些场合, 选择书面性的单词, 可以避免口语造成的不规范感。例如:同学在表达“测试”的含义时, 可以选用“examination”来代替“exam”;在表达“实验室”的含义时, 可以选用“laboratory”来代替“lab”。多采用书面性的单词, 有助于增强用语的搭配性, 让作文看起来十分和谐。在学习英文作文用到的单词时, 还需要明晰类似单词的不同词性。在英语中, 常常出现一个单词具有多个词性的问题, 有时也会遇到几个单词来源于同一个词根的现象。这些单词的内涵差别较小, 但是不同词性的各个单词却不应当被混用。例如:有的同学在表达“死亡”的语义时, 造出了这样的句子“My pet dog dead for a year.”这位同学就在需要运用动词的情况下运用了名词, 因此出现了词汇方面的误差。

(二) 频繁练习作文

高中生要重视每一堂英文作文课, 认真记录课堂上捕捉到的关键点, 作为考试时写作的指引。在课后, 应当及时巩固难点性内容, 反复练习一个英文作文题目, 并用老师讲到的亮点词组等来造句。同学们也可以写英语日记, 把平日学到的优美词句落实到日记中。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高中生巩固作文的要领, 避免反复犯句式或固定性用语方法上的错误。

例如:如果学生难以明晰“see”、“look”和“read”等近似单词的划分, 可以分别练习关于“看电影”、“阅读书籍”等方面的作文, 以便分清这些单词在生活中的搭配方法。如果学生只是背诵了这些单词在原理上的差别, 就可能仍然难以在实际创作中划分它们。

高中生要快速提升英语作文的成绩, 还应当用背诵作文篇目的方式来助力创作。教师可以依据同学们的作文水准, 让他们背诵一些惯用的句子和搭配模式, 预备作文时采用。同学们应当重视熟练阅读和领会英文课文, 并选取精彩的篇章片段来背诵。经过长期的累积, 学生就可以培养准确的语感, 在作文时产生灵感。同时, 教师要鼓励高中生大胆表达英语。如果同学可以做到畅快地表达, 用口语来促进写作, 那么创作作文的能力也将提升。

(三) 拓展阅读领域

多读优美的英文篇目, 不仅可以迅速加快阅读的速度, 还会对英文写作起到帮助。如果高中生所阅读的篇目累积到一定的数量, 学生就能具备准确的语感, 并获得英文写作时的灵感。因此, 除了仔细阅读课本中要求的那些篇目外, 同学还可以选取一部分感兴趣的报纸、英语小说、英文小品等, 供自己在课余时间阅读, 以便积累写作文的语感。

拓展阅读领域, 还可以帮助高中生接受英语的惯用性思维。在掌握英语的时候, 学生通常在头脑中把语句翻译为中文, 然后再用英语句式来表达。因此, 许多同学并没有真正接受正常的英语用法。要改造自己的翻译方法, 就需要多借鉴正常的语言顺序;学生在阅读的同时, 也会在潜意识里模仿正确的造句顺序, 从而降低写作文时出现搭配错误的概率。

在英语高考题目中, 经常要求高中生谈论一个给定的话题, 表达出有关的见解。因此, 同学们可以在课余时间里, 多读那些议论性的小短文, 借鉴正确的作文模式。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第8篇

苏教版六年级小学数学上册第45~46页的例4、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 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九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讨论等探究活动,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乘法, 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学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 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画图表示、推导、归纳等探索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 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谈话:我国古代著名哲学著作《庄子·天下》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尺之捶, 日取其半, 万世不竭。”你们想知道其中的道理吗?这其中的道理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数乘法还有一定的关系呢!

二、探索新知

1. 直观演示, 建立猜想。

教师依次呈现例4的长方形图, 引导学生观察提问:

出示长方形纸的涂色部分。问:涂色部分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出示斜线。再问:画斜线的部分各是的几分之几?

追问:各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引导学生观察明确:

启发思考:求是多少, 可以列怎样的算式?求呢?

学生回答后板书:

进一步明确: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提出要求:上面的两个分数乘分数的算式已经有了结果, 如果把结果去掉, 你还能把所有的结果说出来吗?你是怎样计算的?

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初步说出分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评析:通过直观的图形和具体的操作, 让学生在图上体会数量关系和运算的含义, 有利于学生完善有关分数乘法的概念, 建立分数和分数相乘计算方法的初步猜想, 感受“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力量, 发展数学思维, 提高数学素养。

2. 猜想验证, 归纳算法。

谈话:从一个例子推想出来的结论, 是否适用于所有的例子呢?这时的结论只能看作是一个猜想。猜想需要验证, 要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1) 举例验证。

根据猜想:

指名回答, 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追问: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呢?先独立思考, 然后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画图验证:请大家先在两个长方形图中分别画斜线表示然后观察一下结果和你猜想的得数一样吗?

学生操作, 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 证实猜想是正确的。

(2) 比较归纳。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例4、例5四道算式:

提出要求:在这些算式中, 你发现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各有什么关系?先独立思考, 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在交流中归纳总结方法:分数和分数相乘, 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 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用字母表示:

谈话:用不同的实例来验证猜想是非常实用的方法。刚才我们的猜想是对的。在以后的学习中, 同学们还会学习如何证明猜想。

评析:计算方法的习得是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观察比较、概括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思维活动后得出的, 教师在活动中适时引导, 学生则主动建构,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 也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

3. 方法推广, 深化认识。

(1) 请你试着算一算。

学生尝试计算, 并指名板演。

评点学生的板演, 相机明确:计算过程中, 能约分的, 可以先约分, 再算出结果。

(2) 观察每一组的两个算式, 想一想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解答后, 要求重点说说计算的思考过程。

比较:每组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你又知道了什么?在小组里交流。

归纳:整数都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同样适用于分数与整数相乘。分数乘法也可以像下面的这样计算, 教师示范:

小结:今后计算分数乘法时, 照上面的样子去做, 而不必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 这样比较简便。

评析:在前面探究的基础上, 提供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 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再加以介绍点拨, 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 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完善了分数乘法的认知结构。

四、巩固提高

1. 基本练习。

(1) 独立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 四名学生板演。

交流时选择部分题目, 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并注意书写格式。

(2) 指导完成“练习九”第1题。

让学生说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提出要求:你能先在图中画斜线表示计算结果, 再列式计算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 组织交流。使学生明白要求小时耕地的公顷数, 就是求公顷的是多少。

(3) 指导完成“练习九”第3题。

学生独立判断, 分析错误原因, 并进行订正。

(4) 指导完成“练习九”第4题。

先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写出得数, 再引导学生比较每组的两道题, 说说计算的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通过比较左边两组题目, 让学生明确:整数与分数相乘时, 可以把整数与分数的分母先约分, 再相乘。通过比较右边两组题目, 让学生明确: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与分数加法不同, 不能混淆。

评析:变式的情境和练习形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拓展思维和探索的空间, 学生在自主迁移, 强化巩固的过程中进一步完成了方法的建构, 同时也培养思维品质。

2. 拓展练习。

(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分数。

(2) 唐僧分西瓜。

有一天, 唐僧师徒四人得到了一个大西瓜, 师傅说:“八戒你吃这个西瓜的悟空吃剩下部分的其余……”没等师傅说完, 八戒急了:“猴哥分到的比我多, 不公平!”同学们, 你认为唐僧这样分公平吗?为什么?

评析:在巩固练习中, 教师有意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乐意接受用数学思考破解数学难题。知识与方法在训练中凝练, 收获与快乐在学习中共生。

四、全课总结

1.引导: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 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也可以用乘法计算。通过今天的学习, 我们又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你觉得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2.谈话:同学们, 现在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理解一开始这句话的道理吗?

评析:回顾和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体验和收获, 可以促进学生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 共同完善, 有利于自我梳理知识能力的培养, 形成学习方法。

五、课堂作业

英语分数 第9篇

一、情境, 激发兴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版) 》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由于情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所以创设情境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对于中低年级学生, 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表演、演示等方法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学生, 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情境, 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

二、问题, 引领思考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科学上的实验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 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 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 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 更能引领学生思考。那么, 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呢?一是教师的提问中发现数学问题;二是学生的解答中发现数学问题;三是数学的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中的“分数教学”结束后, 教师亦可抛出如下问题引领学生思考:

1. 一定要是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吗?比如, EF是△ABC的中位线 (E和F分别是AB和AC的中点) , 它将△ABC分成不相等的两部分, △AEF的面积能用分数来表示吗?

2. 单位“1”是什么?

我国的小学数学教材曾长期采用这样的分数定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 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作分数。此定义出来后, 就引起了单位“1”是什么的长期争论。有的认为单位“1”就是自然数“1”, 有的认为不是。引起争论的原因, 首先是因为单位“1”的说法本身就不妥, 意义不清;其次是对分数概念认识不透彻。

从对分数概念的分析可清楚地看到, 分数是由平分单位产生的。因此, “单位‘1’”应为“单位”。2009年版《辞海》把“分数”定义为:“把一个单位分成若干等份, 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称为‘分数’”, 强调的是“一个单位”。

华罗庚先生说:“数起源于数, 量起源于量。”数和量都离不开单位。“分数的意义”教学中, 通过研究, 发现“单位”非常重要。如下图:要求学生在括号中写出阴影部分所表示的数。

“平均分”并不是分数概念的关键, “单位”才是分数概念的关键。恰当地选择单位是解答应用题的好方法。不仅如此, 分数的加减运算也是建立在“分数单位”的基础上的, 分母相同就是分数单位相同。单位相同就可以直接相加, 这与量的加法一样, 学生很容易理解。

……

三、比较, 感悟本质

“分数的意义”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非常抽象, 怎样让学生在一次次分的过程中感悟分数的本质?可以采用“比较法”, 比较法是一种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比较亦是一种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下面图中涂色部分的五角星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

自己先独立思考, 有困难的同学可以与同桌讨论, 最后全班展示交流。

师:还有不同的分数吗?

师:这一回, 单位“1”一样吗? (生:一样) 涂色部分的五角星个数呢? (生:也一样) 为什么表示的分数却各不相同呢?

生1:因为它们平均分的份数不同。

生2:而且表示的份数也不同。

师:这样看来, 要准确表示一个分数, 既要关注单位“1”是什么, 还要关注单位“1”被平均分成了几份, 表示这样的几份。

通过这两题的比较, 让学生对分数的本质含义有了更深的认识。

欲深刻感悟分数的本质, 必须对分数的定义做全面的了解。分数该如何定义?一般地, 有以下四种:1.份数定义:分数是把一个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之后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教学中, 教师要强调“平均分”是必要的。同时, 也要注意平均分只是各个部分的地位相同, 外观不一定相同。例如, 12辆汽车中, 8辆是卡车, 4辆是轿车, 问轿车是全部汽车的几分之几?12粒糖中, 巧克力有4粒, 问巧克力占多少?这里平均分的是汽车、糖, 而不在乎具体内容。2.商定义:分数是两个整数相除 (除数不为0) 的商。目前的小学数学教材大多回避这一定义, 只是用“分数和除法的关系, 分数是分子除以分母”这样简单说明。3.比定义:分数是整数q与整数p (p≠0) 之比。中学数学和高等数学常常这样说。但是, 小学数学课程的安排是先学分数, 再学比。因此, 不可能一开始就采用比作为分数的定义。4.公理化定义:有序的整数对 (p, q) , 其中p≠0。比的定义和商的定义相近, 值相同, 表达的方式不同。在教学处理上, 第一阶段的分数教学, 先出“份数”的分数定义, 然后过渡到“商”定义。“份数”定义显示过程, “商”定义表示结果。到了六年级, 自然而然地用比来加深对分数的理解;到了中学再过渡到比的公理化定义。只有对分数的四种定义有所“比较”, 才能真正深刻地领会分数的本质。

“分数和百分数解决问题”复习建议 第10篇

为了更有效地使学生掌握和巩固这一知识, 在进行“分数和百分数解决问题”期末复习教学时, 不宜只是单纯地将旧知简单再现, 而应指导对已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创新。因此, 在引导复习时, 把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结合起来, 梳理重“联”, 练习重“变”。系统梳理时, 让学生自主构建、经历知识的整理过程, 弄清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及内在联系与区别, 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和知识网络。同时结合实例, 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让学生在变化多端的练习中, 运用对应、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与方法, 理清用分数和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结构特征、数量关系及解题规律, 系统地掌握一些基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体验和领悟数学知识的连贯性和思维方法的一致性,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比较、判断和交流等能力, 从而使学生在“联”与“变”的过程中, 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综合解决问题, 养成独立思考和善于质疑的习惯, 形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培养勇于实践与创新精神和能力。

一、回顾交流, 掌握学情

期末复习不仅要回顾、巩固已学知识, 还要对相关知识进行联系、沟通, 使知识点形成体系, 逐渐完善认知结构。因此, “回顾交流”就是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习的内容, 并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说一说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 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掌握学情”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交流情况调整自己课前的复习预案, 使复习更具有针对性, 更有实效。如在复习用分数和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时, 先让学生根据复习内容进行梳理:1.用分数和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 你学过哪些知识, 这些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2.你能提一些问题考考同学吗?你还有哪些困惑和问题希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从而了解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掌握情况,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自主梳理, 引导建构

复习课要注意知识再现时, 及时启发学生将知识点进行梳理, 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识网络体系。准确理解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 用分数表示数量关系, 是学好分数和百分数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 复习时, 教师应在学生按提纲梳理并思考的前提下,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引导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说出各种相关量的对应“分数和数量关系”, 如边讨论、边点拨、边归纳、边用课件显示。如下表:

通过生生互动, 师生交流, 课件板书呈现用分数和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知识脉络图表,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形成相应的认知结构, 这样有利于学生把分数和百分数的各个知识点串点成线, 连线成面, 独立建构, 激发思考, 张扬个性, 从而建构用分数和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知识体系, 不仅使学生学会学习与创新, 而且又学会选择与分享。

三、精选练习, 提高能力

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 精心选择具有一定基础性、典型性、启发性、综合性、发展性的练习, 为精讲精练打下坚实的基础。复习题的设计要给学生一个全新的信息, 做到数量少, 容量大, 覆盖面广, 启迪性强, 从而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比较辨析, 融会贯通。

在练习中, 对易混淆的知识通过辨析比较, 进一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 弄清具体数量与“对应分率”的关系, 灵活选择解答方法, 这样学生在同中见异, 异中见同, 提高辨析比较能力, 并对知识融会贯通。并将复习的重点放在分析数量关系上, 剖析思维过程, 根据反馈信息, 发现缺漏, 组织学生纠偏, 及时了解学生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方案进行纠正, 对典型错例, 集体“会诊”, 从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中完善思维过程, 拓宽解题思路和方法,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课件出示:六 (1) 班有男生25人, 女生20人,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重点的用课件显示) :

(1) 女生有20人, 女生人数比男生少, 男生有多少人?

(2) 女生有20人, 男生人数比女生多, 男生有多少人?

(3) 女生有20人, 占全班人数的, 全班有多少人?

(4) 男生有25人, 女生人数比男生少20%, 女生有多少人?

(5) 男生有25人, 比女生人数多25%, 女生有多少人?

(6) 男生有25人, 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全班有多少人?

……

列式后提问: (1) (2) 为什么列式不同? (因为单位“1”不同) 。 (2) (4) 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1) (3) (5) (6) 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使学生理解分数解决问题与百分数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一样)

这样的辨析比较, 使学生思维更加开放, 通过解答后的提问使学生反思各种问题之间的联系, 延伸拓展了知识, 加深了对各数量关系的理解, 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延伸拓展, 提高技能。

复习时安排形式多样的对比练习, 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利于巩固知识, 形成技能技巧,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

(1) 水果店运来60筐苹果, 上午卖出, 下午卖出20%。

(1) 一共卖出多少筐?

(2) 上午比下午多卖出多少筐?

(3) 还剩多少筐?

(2) 水果店运来一批苹果, 上午卖出, 下午卖出20%。

(1) 还剩下12筐, 这批苹果一共有多少筐?

(2) 上午比下午多卖出24筐, 这批苹果一共有多少筐?

(3) 上午和下午共卖出48筐, 这批苹果一共有多少筐?

学生独立完成后提问:第 (1) 题中的3个小问题不同, 结果各异, 为什么都用“60乘几分之几”呢?而第 (2) 题中的3个小问题又有什么异同点?

3.联系实际, 增强实用。

在复习中, 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 更要关注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设计如下的问题:

(1) (1) 一种服装原价120元, 现在降价20%, 现在售价是多少?

(2) 一种服装降价20%后, 售价96元, 这种服装比原价便宜了多少元?

(3) 一种服装进价120元, 提高10%零售, 元旦又降价10%促销, 这个服装店老板是赚了, 还是赔了?赚 (或赔) 了多少?

(2) (1) 工程队修一条路, 甲队修了20千米, 占全长的25%, 乙队修了全长的, 乙队修了多少千米?

(2) 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修一条路, 甲队修了全长的25%, 完工时甲队比乙队少修了20千米, 这条路全长多少千米?

(3) 工程队修一条路, 计划按5∶7分给甲乙两队, 完工时甲队修了60千米, 超过原分配任务的20%, 实际两队所修路程的比是多少?

4.寻求多解, 促进发展。

复习时,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注重培养学生解题方法的合理性、灵活性, 实现数学的再发现与再创造。

例如:学校图书室有故事书650本, 比连环画多25%, 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

启发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以连环画的本数为单位“1”。

(3) 解:设故事书比连环画多x本, x÷25%=650-x;

(4) 解:设连环画有x本, x+x×25%=650, 再求故事书比连环画多的本数。

英语分数 第11篇

一、抓量与量之间的比较和内在联系

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判断题中谁是单位“1”的量, 谁是比较量。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求甲数是乙数的几倍, 是甲数对乙数而言, 是把乙数看作单位“1”, 而甲数是来跟乙数比较的量, 是比较量。

举例:粮店运来大米15吨, 运来面粉20吨, 大米是面粉的几分之几?

分析:教学时先启发学生找出题中关键词句及两个量, 在比较量的下面画“~~~”线, 在单位“1”的量下面画“———”线, 把表示它们关系的词句用符号连接。

板书:大米的重量是面粉的几分之几?

比较量单位“1”

15吨20吨

这样, 学生就很清楚这题是已知比较量和单位“1”的量, 求分率。根据求甲数是乙数的几倍, 用甲数÷乙数, 即用比较量÷单位“1”的量=分率。若把问题改成面粉比大米多几分之几?教学时同样启发学生找出题中的两个量, 引导学生思考因为是用面粉比大米多的数来跟大米比, 所以把问题转化成:

面粉比大米多的吨数是大米的几分之几?

比较量单位“1”

(20-15) 吨15吨

这种判断单位“1”、比较量的方法, 对学生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有极大的辅助作用。求甲数是乙数量的几倍, 是把乙数看作单位“1”, 甲数是跟乙数比较的量是比较量, 用甲数÷乙数也就是比较量÷单位“1”的量=分率, 使学生既弄清了题中的数量关系, 又掌握了量与量间的内在联系, 为学生解分数应用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把简单应用题转换为较复杂的应用题, 强化找对应分率和对应量

举例: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 吃了, 吃了多少千克? (口答)

举例: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 吃了, 还剩多少千克?

举例: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 吃了, 还剩15千克, 买来大米多少千克?

原题变型: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 第一天吃了, 第二天吃了6千克, 这时这袋大米还剩下, 这袋大米有多少千克?

分析:题中一袋大米的重量是单位“1” (未知) , 题中已知量是第二天吃去的千克数 (比较量) , 要求单位“1”的量。必须先求出和比较量6千克对应的分率, 列式

通过分析对比, 使学生清楚了解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关键, 是先求出比较量的对应分率, 然后根据量之间的关系正确列式解答。

三、把顺序叙述和逆向叙述的题结合起来, 掌握解题规律

举例:五年级有学生160人, 已达《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儿童组) 的占75%, 问未达标准的有多少人?

分析:题中160人是单位“1”的量, 75%是体育达标人数对应分率, 本题所求的是未达标人数, 所以必须先求出 (比较量) 未达标人数对应分率 (1-75%) , 然后根据单位“1”的量×对应分率=比较量, 列式为160× (1-75%) 。

举例:五年级未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儿童组) 的学生占五年级人数的25%, 已达标人数是120人, 五年级有多少人?

分析:题中五年级人数是单位“1”的量 (未知) , 已知分率25%是未达标人数的对应分率, 要求五年级有多少人, 必须先求出已知达标人数 (即比较量120人) 的对应分率1-25%, 然后根据比较量÷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 列式120÷ (1-25%) 。

四、找出解题关键, 培养创造能力

分数复合应用题是由简单分数应用题合并而成。因此, 对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学可以这样进行:首先让学生做几道简单分数应用题, 然后再将几道简单应用题复合成一道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使学生对解题关键有初步认识, 在此基础上再应用一题多变的方法, 让学生理解条件和问题的变化会导致数量关系的变化, 进而使学生掌握解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先求与比较量直接有关的中间问题。

举例:

(1) 乐武村去年种玉米400公倾, 是小麦的131倍, 种小麦多少公倾?

(2) 乐武村去年种小麦300公倾, 水稻面积是小麦的, 种水稻多少公倾?

(3) 乐武村去年种玉米400公倾, 是小麦的倍, 水稻面积是小麦的, 种水稻多少公倾?

(4) 乐武村去年种玉米400公倾, 比小麦多倍, 水稻面积比小麦少, 种水稻多少公倾?

分析:

第一步提问:第 (3) 题与第 (1) (2) 题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明确第 (3) 题是由第 (1) (2) 题合成的。

第二步提问:要解第 (3) 题的所求问题需要几个条件?小麦公倾数 (未知) 、水稻是小麦的几分之几 (已知) 。

第三步: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第 (4) 题是在第 (3) 题的基础上变型出来的。

解题关键:求出小麦是玉米的几分之几;求出小麦的公倾数;求出水稻是小麦的几分之几。

小结:求出与比较量直接有关的未知条件, 是解分数应用题的关键, 找出关键, 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上一篇:工艺介绍下一篇:音乐对幼儿成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