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英语写作范文

2024-06-05

高师英语写作范文(精选9篇)

高师英语写作 第1篇

写作是每一种综合英语测试中的必考项目, 小到各所学校的期中, 期末考试, 大到中考, 高考, 四六级, 雅思或托福考试, 写作能力测试部分所占比重都比较大, 一般达到15%。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能用常见的各种应用文体完成一般的写作任务, 能较好地描述个人经历、事件、观感、情感等;能就一定话题或提纲在半小时内写出120—150词的短文, 内容完整、用词恰当、语篇连贯, 表达意思清楚, 无重大语言错误, 并能使用恰当的写作技能。”可见写作在英语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写作是英语“听说读”三大技能融会贯通后的一种输出形式, 是英语学习者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技能, 但是写作课往往因为枯燥单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提不起兴趣来。英语老师, 应从学生英语写作的实际情况出发, 善于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搭建教学平台,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而思维导图正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手段。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 (Mind Mapping) 是英国学者东尼·博赞 (Tony Buzan) 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所创, 能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潜能, 开发个体与生俱来的放射性思考能力和多感官学习特性。东尼.博赞认为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号、线条、颜色、意象、音符等, 在思维导图中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 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分支, 每一个分支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联结, 而每一个联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 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分支, 这些分支的联结协助记忆、增进创造力, 让学习变得更轻松有趣。思维导图的出现给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利用思维导图开展写作教学是一种演绎性的激发大脑潜能的教学方法, 它运用了不同的图解对写作内容进行分解或归类, 让写作这个枯燥的活动变得简单而有趣。

二、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

(一) 图式理论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古德曼认为, 学习是构建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 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之中, 而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理解。进而言之,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解是利用图式从客观事物中抽取出其特点、本质或者基本的东西, 并构建起它们之间的联系。思维导图的应用就是利用图示借以分析、比较、综合, 使知识得以应用。

(二) “最近发展区”理论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 个体发展存在两种水平:现实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 现实的发展水平, 即个体独立活动所能达到的水平, 而潜在的发展水平则是指个体在成人或比他成熟的个体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活动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 即“最近发展区”。而思维导图就是借助于图示框架, 在学生原有知识和新知识间架起了桥梁, 创造出一个最邻近发展区, 让学生头脑中的认知图式的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得以重建, 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由一个水平发展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

三、思维导图的类型

(一) 层次型。一般是以蛛网图或树形图的形式呈现, 有时用于描述中心思想与从属概念间意义上的主次关系, 有时也用于分析结构, 分类阐述等。如下图:

(二) 归纳或比较型。主要通过设计图表对人物、地点、事件、观点、质量、描述或数据等进行重点归纳或比较。如下图:

(三) 循环型。用来表示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一种循环, 制作工艺流程, 自然界的某些循环往复, 人生的周而复始等都可以用循环型思维导图表达, 让看似复杂的循环过程变得一目了然。如下图:

(四) 顺序型。一般用链接图或鱼形图来体现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或表明原因、过程、结果的清晰顺序。如下图:

(五) 简笔画型。用简单地图形勾勒来描绘一件事或一件物品, 让事物变得更加形象有趣。

(六) 既定模板型。按照有些英语材料的固定格式和习惯用法利用思维导图设计编排模板, 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框架, 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如下图:应用文中常见的书信模板。

四、英语作文的类型及思维导图的作用

英语作文主要以四种文体为主, 记叙文 (narrative story) , 议论文 (argumentation) , 说明文 (exposition) 和应用文 (practical writing) 。

(一) 记叙文:用于记叙过去发生的事件或经历, 以写人、叙事为主要内容。它可以包括历史、游记、报道、回忆、故事、琐事等。这种文体的写作要抓住六要素:何时 (when) , 何地 (where) , 何人 (who) , 何事 (what) , 何如 (how) 和何因 (why) 。所以记叙文写作教学时可以采用思维导图中的蛛网图为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 然后设计清晰的归纳图重点归纳。

(二) 议论文:用来论述某个道理、阐述某种观点的一种文体。它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来表达作者的见解和主张。这种文章或从正面提出某种见解、主张, 或是驳斥别人的错误观点。文章一般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三部分, 即阐述观点, 论证观点和结论。议论文的教学可用思维导图中的树形图引导学生对某一论点的不同观点及支持的论据进行分组讨论和阐述, 清晰地罗列出议论文的框架, 让写作活动变得简单和轻松。

(三) 说明文: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性质、形态、特征、结构、功能、成因、结果或发生发展过程进行解释说明, 读者对事物的本质获得清晰、客观、准确、完整的认识和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结构是:导言—正文—结尾。观察一下, 我们不难发现前面所提过的思维导图中的链接图在说明文的写作教学中可以大展拳脚。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或以时间为顺序解说事物的变化, 或以主次轻重为顺序介绍事物的用途和特点, 另外, 有时简笔画的功能在说明文的写作教学中也不容忽视, 简单的几笔勾勒可能对开发学生的思维, 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 应用文: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为处理实际事物而写作, 有着实用性特点, 并形成惯用格式的文章。英语写作中涉及的有海报 (Poster) , 通知 (Announcement) , 留言 (Message) , 书信 (Letter) 等, 这些文体比较讲究格式, 但因为使用频率不高, 不容易记住, 所以既定思维导图模板的设计会给学生很大的帮助。

五、思维导图在英语写作中应用的实例

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 训练较多的文体为议论文或说明文, 下面是以思维导图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在写作教学中运用的一则简例。

写作内容:某国际性英语刊物有一个介绍各国风俗习惯的专栏, 请为该专栏写一篇短文, 简单介绍中国的农历新年 (春节) 。

教学设计:

首先, 教师通过蛛网状思维导图激发学生思考和春节相关联的信息, 学生的思维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一层层深入, 攫取大脑中大量相关于春节的知识和经验, 如时间、庆祝方式、重要传统食品、庆祝活动内容, 等等。

其次, 请学生对第一阶段讨论结果进行汇总, 然后对上述信息进行归纳和删减。

(1) 选择写作时重点描述的内容, 大致为:春节为重要传统节日, 除夕的庆祝, 初一拜年活动, 压岁钱及舞狮表演等。

(2) 选择写作时可能会使用的重点单词和词组:the lu-nar calendar, decoration, family reunion, New Year’s Eve, dumpling, firecracker, exchange...greetings, lucky money, lion dancing and others performances...

第三, 按照顺序对所选信息进行排列, 确定写作材料的顺序如下:

春节简介 (具体时间等) %%%春节前的准备工作%%%除夕的活动安排%%%大年初一拜年%%%小结

用思维导图表示如下:

最后, 从上述步骤中, 我们不难看出,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 只要把第二部分的内容很好地表述出来, 文章就成型了。这时简笔画就可大派用场了。教师可把学生分为三个小组, 分别根据所给简笔画进行联想并构思春节三个重要阶段的内容, 这种方式对学生来说比较新奇, 他们很容易接受, 所以能较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任务也就比较容易完成。

第一组:Before the Spring festival

第二组:On New Year’s Eve

第三组:On New Year’s Day

通过上述四个步骤的教学过程, 这篇文章的内容已经非常清晰而丰满, 只要选择一些确切的关联词把这些句子或段落连接在一起, 加上简单的开头和总结性的结尾, 这篇文章就顺利完成了。

我们面对的幼师学生性格活泼、思维敏捷, 成长在一个充满了五彩缤纷的漫画书和动画片的时代。他们习惯了读图, 也习惯了用图表达自己。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写作教学, 符合他们的思维习惯和认知规律, 能有效地搭建起学习者和教学材料之间的思维平台, 促进两者之间的有效沟通, 也帮助他们完成从单纯感性的形象思维飞跃到复杂理性的抽象思维的飞跃, 从而为英语写作教学开拓一条新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2][英]东尼.博赞著.李斯特译.思维导图[M].北京:作家出版社, 2000.

[3]东尼.博赞.提高语言智能的10种方法.思维导图丛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4]东尼.博赞著.张鼎昆, 徐克茹译.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5]张淳.英语阅读教学的思维导图分析[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5, 19 (1) .

[6]列夫.谢苗诺维奇.维果茨基著.李维译.思维与语言[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7.

高师英语写作 第2篇

关键词:英语专业课外听力自主学习

一、研究的背景:

随着大学新课程标准的变化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内容的改革,学生听能水平的提高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院校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目前的英语专业的学生听力水平普遍较低,这与学校对听力课时量的设置、教师对学生听力学习的指导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钟道隆教授(1997)指出:“由于听力是脱离阅读能力而独立存在的一种能力,对于任何汉语听力正常的人来说,英语听力差的原因只有一个——缺乏训练”。 有部分教师已经对学生课外听力自主练习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于红英(2006)指出,大学生的英语听能水平亟待提高。当前各级各类英语考试中都有听力测试,且所占比重在日益增加。由于很难找到合适的材料和缺乏必要的设备,学生在业余时间进行英语听力训练也存在一定的困难,效率也不高。杨春丽(2011)提出对学生进行后摄自主听力训练。她选取了两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学生的自主练习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不少学生没有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听力材料。常宝刚、李建宏(2011)对本校30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随机对部分学生做了面谈。分析结果后发现,学生课外听力训练时间极其有限,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对于听力材料的选择上,大部分学生愿意通过英文电影来提高听力水平,可见具有趣味性的听力材料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听力兴趣。俞惠(2012)对本校164名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自主学习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都有待提高。另外,教师的角色定位、自主学习的环境都有待改变和提高。

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听能水平的培养已经不能仅限于课堂,而应当积极的拓展到课外进行自主听力练习。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根据各种调查资料显示,学生课外听力自主练习出现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随意性大。学生在进行课外听力训练时,大多数没有明确的目标,“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每天没有固定的时间进行训练,也没有相对合适的材料,没有系统的规划和训练过程。2、对自主学习的认识有偏差。不少人认为课外自主学习就是把课堂上老师布置的课外练习完成就可以了。所以从本质上说,现行的自主学习仍然是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延续,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独立学习能力的作用非常有限。3、缺乏教师课后的正确指导。有些教师虽然也知道提醒学生课后要进行自主听力训练,但仅仅提供一些简单的听力网站、材料的来源等信息,没有指导学生该如何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系统的、有效的课外训练。4、学习设备不完善。不少学校虽设有语音室,但因为怕设备被损坏,维修困难,所以利用率不高。学生现在虽然可以用手机连上耳机听,但没有听的氛围,不能保证听力训练的时间。5、训练的效果没有及时的反馈记录。虽然有部分学生有自我训练的意识,但仅仅是听完就结束了,没有一套自我评价体系,往往看不到自己进步的过程。

三、探索适合高师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的途径:

1、引导学生端正自主学习的态度。很多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不强,只求考试过关,所以能够真正的进行课外训练的人不多。因此,教师还应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大学生学习英语听力的兴趣,发掘他们的内在学习动机。真正的自主学习者具有以下特点(Wenden,1998): 1) 自主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风格和策略有很好的了解;2)自主学习者对手头的学习任务采取积极的态度;3)自主学习者愿意冒险,即不惜一切代价用目标语进行交际;4)自主学习者既注意形式,又注意内容,即对准确性和贴切性予以同等的关注;5)自主学习者将目标语变成一种独立的参照系统,愿意对那些不适合的假设和规则进行修正,甚至摈弃;6)自主学习者对目标语持一种容忍的、友好的态度。自主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所以,想让学生真正的进行自主学习还需要有一个“内化”的过程。

2、帮助学生选取适合自己的听力材料。听力材料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选择。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以句型听力为主,如:《英语九百句》,《新概念英语》等。这些材料的编排比较科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关键词汇和句型反复出现,易于听懂并掌握。另外,可以辅以一些浅显易懂的英语小故事,让学生边听边记下关键词(note-taking),回答和故事有关的问题,或者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中年级的学生可以帮助他们选择BBC、VOA中的慢速英语新闻或者比较经典、流行的欧美原版电影让学生多看、多听。告诉学生不要指望每一个单词都能听懂,能抓住关键词和大意就可以。高年级的学生可以上网看各类英语节目,尤其是涉及到文化、生活、教育方面的专题讨论,不光练习了听,还加深了对英语国家的文化等方面的了解,增强跨文化意识。听,分为精听和泛听。如:广播、原版电影、英剧美剧等都属于泛听。即只求听着,不求详解;只求量的增加与积累,不求听懂每个词,每个句子。泛听不需要用整块的时间去听,戴上耳机随处可听。听的量增加了,有些语境和高频词就熟悉了,也就慢慢能听懂了。精听则是要静下心来有固定时间听。听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英美人发音中的各种语音现象,如:弱读、连读、音的同化现象等。其次,要听懂句子中的每一个单词,并能正确拼写出来;或者能够一词不落的复述出来。遇到不会的生词要查词典,并记录在一个专用的笔记本上。时间长了,可以积累大量的词汇和短语,并能总结出某一类文体的高频词和关键句型表达。

听力训练的同时不要忘记对自我的语音方面的训练,只有读的准,才能听的准。另外,还要加强阅读练习。很多人觉得提高听力只要大量的听,使劲听就可以了。殊不知阅读才是提高英语整体水平的最佳途径。通过阅读,能够迅速积累词汇和句型,加深语法概念,增强对不同体裁、题材的熟悉程度,可以对提高听力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总言之,听力材料的选择要多样化,全面化,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才能保证持久有效的训练结果。

3、加强教师的指导性地位。在课外自主听力练习中,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听力策略。如:“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两种听力方法等。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听力计划,及时对学生的听力活动进行监控和评估。教师要鼓励学生之间加强合作,互通有无,可以采取结对子的方式,让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成绩差的学生共同进步。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采用内省法和追溯法等记录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意识到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及其结果进行评估的必要性。Wenden,(1998)指出:“没有这样一种意识,学习者会陷于他们原有的信念和行为模式,从而永远都不能成为真正的自由学习者”。

4、解决师资问题,创设优良的自主学习环境。高师学生有除了学校安排的必修课以外,有大量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这为他们进行课外听力练习提供了时间保障。但是,由于学校班级多,教师的上课和辅导时间有限,再给教师增加辅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工作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正常的教学。但是,仅靠学生自己进行课外自主训练,难以保证其效果。关于这点,俞惠(2012)在她的文章中提到了英国华威大学的SAC(即自主学习中心)的建设和运行模式。这所大学的SAC配备有专职的辅导教师和技术管理人员。他们主要帮助和指导学生解答学习中的疑惑,指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并帮助他们提高独立学习能力。中心设有大量的、全面的学习资料,包括视听工作区、录像资料、报刊资料室等,存有大量自学软件包供学生自由选择。这样就极大的鼓舞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当然,由于情况不同,国内高师学校可以借鉴这种模式来逐渐完善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教师辅导机制。

四、结语:

鉴于目前我国高师英语听力教学的实际情况,培养并提高学生课外自主听力能力十分必要,仅靠教师课上的训练力度是远远不够的。师生双方都要付诸努力,学生要树立自信心,尽快的掌握和制定适合自己听力训练的方法和计划,并持之以恒。教师也应当积极介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让课外自主听力练习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

参考文献:

[1]Wenden.A.1998.Learner Strategies for Autonomy[M].London:Prentice Hall.

[2]钟道隆. 逆向法巧学英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3]何莲珍. 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

[4]于红英. 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课外听力训练情况调查与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

[5]唐卫红.大学英语一年级学生课外听力情况调查与后摄自主听力[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3).

[6]杨春丽. 英语专业学生第二课堂听力自主练习对策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

[7]杨春丽. 英语专业学生后摄自主听力训练实施方案研究[J].华人时刊(高等教育研究),2011.

[8]常宝刚,李建宏. 英语专业学生应强化课外听力练习[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1

高师英语写作 第3篇

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中规定,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其中“基础理论……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等都说明,音乐专业的学生同样需要较好的理论研究和写作水平.而论文写作与实践作为课程设置中的内容与重要实践环节,能够有效地达到这一培养目标,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习惯,促进学生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高。因此,作为未来的音乐教师,高师教育必须充分的重视论文写作在高师音乐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地位,这是时代的需要、教师教育的需要,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培养内容。

一、目前音乐专业学生在论文写作中的现状

在颁发学士学位的师范本科培养方案中,毕业论文的写作和答辩,是必须的实践环节,是要学生能够运用“官方”的语言(学术语言、正式语言)在一定层面上进行学术交流,并学会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和调查、实验等手段展开学术活动,锻炼学生运用各种概念进行理性思维的能力,形成较强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为今后的音乐教学教研工作和终身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这对于的本科生来说又是一项重要的、必备的基本技能,这一关能否把好,意义重大、责任重大。通过几年来对此问题的关注,音乐论文写作虽已引起各高校的普遍重视,但对于音乐专业的毕业生现状来看,尚存在着许多诸如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等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学生文学底子太差,不会组织句子和段落。通过几年的论文指导工作了解到,有相当多的学生不会写论文,甚至连一句完整的话都组织不好,有的讲了一大段,就是看不懂他要表达什么意思,可他自己硬不承认。虽然有的学生也很认真地去准备、去写作,可就是无法弄懂老师的意思和文章要求,很多时候搞得老师都是哭笑不得,更别说论文的质量了,等等,

2、对论文重视不够,不愿动脑筋、不愿下功夫。他们把别人的文章东抄西拼在一起,根本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自己却不知道,更别提文章的结构了。特别是作为素质的培养,并不像显性的技能,可以直接被用于产生社会价值,并不为年轻的学生所看重。

3、答辩中所问非所答等现象,普遍存在,口头表达能力很差, 语言的准确性、逻辑性不高。平常生活语言很厉害,一旦正式场合用学术的语言进行交流就不行,前后不合逻辑、无法展开讨论。

4、对于如何做课题研究、问题调查等方面知之甚少,甚至不清楚何谓课题、何谓研究。学生们都很重视音乐技能的练习,而对于理性思维,唯恐躲之不及。

5、运用概念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差,对专业术语及大小概念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对概念、定义等抽象意识形态方面涉及较少,这也包括我们的老师,这对学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二、中学音乐教育活动与此有关的要求

1、用人单位所看中的人才标准近年来有所转变,越来越重视这些人:富于章法又脚踏实地的做事习惯,敏捷又富于逻辑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对问题的看法和处理问题具有良好的思维方式与习惯。

2、新课程方案的要求。新课标下的中学音乐教材包含了较多的内容,如相关文化内涵、音乐审美与体验、传承、创造等等;对教学评价体系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较高,这都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理解水平有了全面的高要求,传统习惯中的音乐教师标准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

3、国家提倡并实施的终身教育观的要求。今后的中学教育对新知识、新文化、新理念更新得更快,没有全面的知识和文化,仅仅会弹会唱是远远不够的,进一步深造已成为了必然。

4、音乐技能必须与相关文化、审美观、创造力等紧密结合,才能具备更多的艺术价值,才能满足中小学生的艺术需求。

事实说明,当前的高师音乐教育理念和内容、手段,都无法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培养的学生与实际的需要之间存在较大的距离。

三、导致此状况的原因分析

(一)观念层面的的误区

1、传统意识中重技能轻文化思想的延续。音乐作为技能教育的历史根源,是由于其传承中的独特性、排他性、封闭性所引起。但是作为文化的内容之一的音乐,其表现技能只是表达人们情感和精神、意志的手段,离不开文化的哺育、社会实践的体验;尤其是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音乐教师,要把音乐中积极和高尚的音乐艺术传达给孩子们,影响他们的生活感受和思想情感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具有较强的相关文化知识的理解力、整合力。许多同学、甚至有些专业老师都对论文的事很是不屑,他们的观点是写得再好,弹不好、唱不好等还是白搭,搞音乐就得要强技能、舞台上见。这种观念普遍存在,平时的时间全都用在专业技能练习上还嫌不够,让他们没日夜的练琴都同意,就是不要让他们写点东西,常挂口头的都是“艺无止境”之类,各项专业技能已经难以应付,更没时间去看书、写东西了。

2、对艺术认识层面的偏差:艺术是自由的,是抽象的,如同文学一样,它是人类各类情感和意志的有效表达方式。但艺术教育是科学的,他要符合于教育规律,教学规律是科学的,由此艺术与科学并不是相对立的观念,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曾说过:科学与艺术在山脚分手,在山顶汇合。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各个阶段中,科学与艺术都要不断地结合和相互影响,尤其是当今社会多元文化大交融的时代,音乐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精神、处世的科学态度和做学问的科学方法,而论文写作就是给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会用书面语言或学术语言在一定的文化高度上展开交流与讨论的实践课堂,帮助并引导学生把多年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体会在一定的理论层面进行梳理和总结,不断提炼和概括,培养学生充分而有效的运用所学专业术语和相关概念展开理性思维的方法,学会独立、科学地探索音乐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客观而科学的评价事物的办法。

3、艺术家与音乐教师的区别,表演人才与教育人才的差异。表演人才、大师级的人物同样需要丰厚的文化知识和高尚的精神境界,对人类文明中各种情感的深刻理解和体验。科学研究表明艺术人才的思维更倾向于感性思维、形象思维,思维的方式多以跳跃性为主,对于抽象的概念思维方式先天不足。

4、生源的基础原因,音乐专业的招生录取分数是专业和文化的分数是按照一定的比例相加,普遍的音乐考生的文化分数比普通考生录取分数要底一百多分,音乐学院的分数更底,这样的学生在文化课知识方面普遍较差,许多的学生是因为文化课学习成绩太差才考艺术专业的,根本不具备音乐天赋和艺术素养,这也是近年来的“扩招”所带来的后遗症。

5、教育模式的陈旧,教学改革步伐的缓慢等,都已经明显的摆在每所师范高校的面前,这也是导致学生、老师对科研论文不重视的重要原因之一,学校办学的主导地位、前瞻性等都没有和好的发挥出来,拼命的扩招、盲目的拔高自己的办学水平等,都成为又快又好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拦路石。

四、论文写作中的几个重要环节及作用

音乐论文的写作,并不仅仅是单纯的写文章,它有多个内容环节组成,如选题研究、开题、设计、答辩等等。在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理论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每一个环节都有其不同的作用。

(一)课题研究阶段的作用

文章不是空穴来风,不是无源之水,也不应该是简单的学习心得和个人经验总结,它必须依赖于对一个课题长期、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基础上。在这个课题所能容纳的范围内展开广泛、大量和全面地资料搜集和整理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有效的磨炼学生的科学意识,形成客观的的工作和认识问题的态度,在这个阶段中的各项工作都能够起到各自不同的作用。

1、研究课题的确立

音乐专业的学生通过多年的练习,在入校前都具备一定的专业特长,在经过四年的专业技能训练,对专业主项有着丰富而深刻的体验,在该范围内积淀的想法和经验较多,如果将其确立为理论研究的选题范围,就会使学生和快的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本科生的课题选择,就应该定位在这个范围,通过大量的阅读该方面的文献资料,使认识空间得到空前的丰富和拓广,认识的水平得到集中性的提高。

2、研究工作的开展

当学生确立了研究的课题方向后,就要有计划、有手段的去开展工作。首先,掌握基本的文献检索能力成为必要。这主要包括纸质文献、电子图书馆和网上数据库的检索,对所需内容多角度、多层次的检索,如“关键词、期刊名、文题、作者”等等。然后根据所需采取由粗到细的文献筛选工作,根据内容的相关、相近和内在的逻辑关系进行归类和总结,认真做好记录。在这个归类、总结的过程中,就会使学生形成一个清晰的思维线索,构成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知识库。这一过程,加强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能力。

3、研究的成果提炼

在整理资料和归类的过程中,对以往练习和思考中的问题,就会形成自动的诊断和评价,使问题得到进一步、甚至是本质性的解答,或者形成解决问题的好思路;同时,随着知识容量的增加和相关文化背景了解的丰富,对技巧或音乐理论的某个知识点会形成新的想法、见解和认识,这就是创造,就是成果的雏形,文章就是自己成果的文字表现形式,供大家交流和探讨研究的材料。

(二)论文开题报告的作用

1、文章题目的确立

有了一定的成果雏形或新的观点见解,根据资料和实验、调查的结果,要客观衡量自己所能触及的问题深度以及自己的文字表达水平,然后才能确定自己的写作范围,包括深度、范围、程度、内容等,这一客观衡量的语言表述就是开题报告。

2、文章结构的构思

文章的理论性不仅体现在内涵上,还体现在形式上,这就是文章的理论结构。研究成果内容的前后逻辑、相互的支撑以及所处的轻重关系,都要有一个清晰、客观和合理的设计,就如同类儿童积木一样,找到各部分之间的必然联系,这就是构思。

3、文献综述

对该类问题国内研究的状况,要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并要用文字综述出来,从而明确自己所要研究或表述的角度和范围,体现出自己独特的地方。这一客观评估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内容,这是为自己进行的客观定位。

(三)论文写作阶段的作用

在此阶段,学生要正确运用字、词、句、段等语言文法原则,严格遵守语法逻辑,准确定义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归属关系,形成正确的语义逻辑,把问题表达清楚。

(四)论文答辩的作用

学术风气中不健康的因素,在当今社会中不断泛滥,“剽窃”他人研究成果或抄袭别人文章的现象时有发生,能否公正评判学生论文是否是自己所谓,能否自圆其说,称为论文答辩的主要任务;同时,学生口头语言表达的能力,是作为未来教师必须的基本功,学生必须学会准备简短的发言提纲,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给出合理、条理清晰的回答,语言要准确、条理富有逻辑。

以上论文写作的几个阶段,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口头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述的逻辑性,丰富了知识结构、提高了理论水平,可见论文写作对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重要作用。

五、几点建议

为了更好的完成论文工作,对教学管理、教师和学生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1、科学态度、研究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应作为必修课来开设,这是学生获得学士学位、进入初级学术领域的踏脚石,是作为文化人必备多元修养中的一元。从此意义上来讲不仅是教育专业,表演专业也要对之有同样的要求。

2、招生分数中文化分所占的比重要进一步加大,或制定出更科学的考试办法。

3、提高高校音乐教师的人文素质、科研精神,对音乐艺术的本质要有更深层面的认识和体验。

4、督促每位高校师范专业的教师必须作为中学的兼职教员或特聘教研员,深刻了解中学音乐教育的本质内涵和形式,不断成为推广新课标的排头兵和领头雁。

5、师范生的几项基本技能中要增添:钢琴的弹唱和伴奏能力,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调查研究与科学评价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创设教育环境(网络和课堂)的能力,接受新理念、新教法和研究能力等。

高师英语写作 第4篇

我国高师院校一般都开设了英美文学课,但因为这些文学文本都是选自著名作家的文本,往往主题过于深刻抽象、语言晦涩难懂、各种复杂的文学手段与技巧并用。这些文本对于英美本族语大学生来说都相当有难度,而对于语言能力有限的我国普通高师院校大学生来说,也只能“望文兴叹”,这些文本大多变成了“被搁浅的文本”。然而,儿童文学文本就不同了,优质的英语儿童文学主题相对比较浅显却不肤浅,文字难度相对较小却不幼稚,比较适合普通院校的英语专业师范生阅读、欣赏。一些英语儿童文学经典,从一开始就瞄准儿童与成人双重读者,这些作品幻想性及趣味性十足且寓意深刻,成人读者也能从中体会到很多独特的内涵。同时,它们浅显却又不失幽默的文字很能吸引读者,因而他们很容易被带入文学殿堂,细细品味,欲罢不能。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东北师范大学的杨贵生、杨玉洁两位老师就曾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上发文提出要将英语儿童文学引入我国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教学,他们把英语儿童文学称作“形象生动的儿童心理学”,指出儿童文学文本比经典的成人文学更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更契合师范生的特点、更有助于提高师范生的英语技能。[1]次年,美国教育专家托娃·梅尔策也发文响应,他从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与儿童文学的关系入手,分析了将儿童文学引入英语专业师范生培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2]然而这一倡议并未引起学界太多的关注。可是笔者通过实践调查发现,在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方面,一线教师都非常推崇将高质量的儿童文学文本引入课堂,据此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习活动,也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那么,同为语言学习的英语教学,是否也该进行这样的尝试呢? 部分中小学英语教师探讨了将英语儿童文学引入中小学英语课堂。苟旭琴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引入英语儿童文学作品作为辅助教学材料,取得了颇为显著的教学效果[3]。然而,还有学者( 刘春凤2013[4];郭金秀[5]) 发现,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较低、对英语儿童文学缺乏应有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是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因此,作为培养中小学英语教师的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课堂,理所应当承担起这个责任,致力于将英语儿童文学引入师资培养的课堂,从而从根本上改善这一问题。

二、英语儿童文学引入高师英语专业课堂的积极意义

首先,大量阅读英语儿童文学有助于提高师范生的语言基本功。因为是为孩子所作的文学,儿童文学文本较之于成人文学更注重其语言的规范性,这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尤其是将来要从事青少年英语语言教学的师范生来说,是十分有益的。通过阅读英语儿童文学作品,师范生能够感受纯正英语的魅力,受到地道表达方式的熏陶,可以培养英语语感,打下坚实的语言基本功,这是他们将来在教学中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其次,大量阅读英语儿童文学能增进师范生对其未来学生———儿童及青少年的了解,形成正确的儿童观,这些对于他们今后的教学活动都是大有裨益的。在中国这个历来以成人为本位的社会,儿童以及儿童文学均被迫处于边缘化地位。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儿童本位的儿童观才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该儿童观反映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就要求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选择教学材料,英语儿童文学作品无疑是最好的材料。好的儿童文学大多能立足于孩子的独特视角,去捕捉孩子的心理、观点、经验和好奇心。因此,通过阅读这些儿童文学作品,英语专业师范生们能从一个历史的角度或通过文化滤镜去更好地理解孩子和童年,这是他们今后的教学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前提。

再次,英语儿童文学能提高师范生的人文素养,唤起学生情感、审美和道德的反应,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因为是原版儿童文学,书中突出的历史或文化视角可以促进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同时,它们还可以充当一个跳板,帮助学生探索关于人类本性、童年、教育、教学和学习的普遍真理。一些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如《彼得潘》、《夏洛的网》等,都蕴藏着深刻的寓意,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学生们也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审视自我,甚至探索人性的基本意义。如若辅以适当的讨论、辩论、改写、续写故事等教学活动,教师还能以儿童文学文本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最后,英语儿童文学可以帮助提高师范生的文学素养,并培养他们日后将儿童文学引入自己的中小学英语课堂的意识。师范生们在大学课堂广泛地接触英美儿童文学,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他们将在潜意识中肯定儿童文学的积极意义。日后这些师范生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便能更好地将这些异国儿童文学经典引荐给自己的学生,这必将为中小学英语教学带来更多的活力。因为一切语言学习都立足于大量的阅读,汉语学习如此,英语学习亦如此,只有通过大量阅读原汁原味的英文文本,中小学生的英语水平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三、将英语儿童文学引入高师英语专业课堂的实践方案

首先,英语儿童文学可以作为泛读、泛听材料。英美儿童文学涵盖人文、地理、科幻、历史等各个领域的内容,大量阅读这些作品有助于拓宽师范生的视野,更好地了解西方的历史文化知识和风土人情。它们既能提供纯正地道、原汁原味的英文语言,又通俗易懂,因此对于普通高师的师范生来说,很容易上手,读起来也不是特别费力,所以特别适合用作泛读材料。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逐渐涉猎更深层次的文学经典。另外,很多网站都提供一些经典儿童文学的音频朗读文件,这些可以听的书亦可做为师范生的泛听材料。师范生泛读或泛听这些儿童文学作品之后可以进行概括,尝试写故事概要或是进行复述,以此来加深理解并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在阅读英语儿童文学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话题拓展,开展讨论与辩论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师范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近年来,以文秋芳为代表的学者们都非常强调对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6]文字浅显易懂却寓意深刻的儿童文学能让学生们在完全读懂的前提下,放松身心,在轻松的氛围下展开较为深入的讨论。学生还可以联系实际,结合自身的经历对故事中的人物进行点评。

依据英语儿童文学进行创意续写或表演可以增添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例如,在读完《灰姑娘》的英译版故事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续写童话故事的结局,激发学生思考灰姑娘和王子的一见钟情之后是否真的就能获得一个幸福的完美结局呢? 因为学生已经对所阅读的材料理解得非常透彻了,因而他们能在其中寻找出蛛丝马迹,在此基础上进行故事续写也就更具可行性了。

总之,以英语儿童文学作品为基础的英语专业师范生技能培养可以开展各种妙趣横生又颇具可操作性的教学活动,既能使师范生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又能培养师范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他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本文提出将英语儿童文学作品引入普通高师英语专业课堂是切实可行且大有裨益的,希望这能够引起研究者们以及教学大纲制定者们的注意。

参考文献

[1]杨贵生,杨玉洁.英美儿童文学——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应当填补的空白[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1991(3):76-77.

[2]托娃·梅尔策,杨贵生.高师英语教学大纲引进英美儿童文学课的必要性[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5):88-90.

[3]苟旭琴.儿童文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2011(4):52.

[4]刘春凤.中小学英语教育中开展儿童文学教学的意义[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34(5):106-109.

[5]郭金秀.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英语儿童文学鉴赏[J].基础教育研究,2011(8):41-42.

高师英语写作 第5篇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英语教学法课程在高师院校英语专业的开设由来已久,是高师院校师范生必修的课程之一,也是英语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与其他英语专业课相比,中学英语教学法课程则直接担负着培养未来合格英语教师的重任。教学法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英语教育人才的培养。2001年和2003年教育部陆续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这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育改革的发展,而且对高师院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特别是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从2001年新《课标》问世以来所发表的有关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的文章和2001年以后流行的英语教学法教材来看,同时涉及基础教育改革与新《课标》的文章较少,而且存在着对英语教法课程改革分析尚不全面的问题。根据中国知网,笔者查阅了2001年以来发表的有关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的相关文章,具体情况分析参见下表:

从表1可以看出,部分高师院校的英语教学法教师对英语基础教育界课程改革的认识尚不到位,未能将新课改与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有效地衔接起来,因此,文章中结合基础教育新课改的论述甚少也就不难理解。从表2可以看出,关于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最未得到关注的是课程评价问题(72%)。其次为课程建设、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等问题。由此可见,关于当前高师院校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改革存在封闭性,脱离基础英语教育改革;二是对教学法课程应改革的问题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

二、高师院校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

1. 教学观念。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英语教学法课的教学观念存在如下问题:首先,学校教学主管部门甚至教学法教师忽视该课程在师资培养方面的核心地位。英语教学法课程所占学时较少,一般情况下,教法课程在大部分师范院校开设一学期,约为专业课程总学时的2%左右,教学法课程的学时严重不足;其次,有些专业课教师也常常把教学法课与其他专业课割裂开来,未看到教学法课程与相关专业课在培养英语师资上的一致性,因而造成了英语教学法课程成为训练师范生教学技能“孤军奋战”的局面,其结果是捉襟见肘,不堪重负,效果不佳。目前,值得注意的是,《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课时少,开课时间短,讲、练等教学活动无法充分展开也就成为必然。[24]

2. 教材内容。

英语教学法教材是连接未来中小学英语师资培训与新课改的桥梁。然而面对新的基础英语教育改革形势,笔者通过已出版的10种英语教学法教材的比较发现,这些教材在新《课标》颁布实施以后,大多都未再次作出修订,很多实例、对中学英语教材的分析、对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分析等(张正东,1999;杭宝桐,2000),均不能更好地体现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思想、新要求。其次,对目前出现的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如任务型教学理论、探究式、合作式教学理论等尚未被编入教材。另外,教材内容理论偏多,而案例较少,未从师范生角度充分考虑教材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等。由此可见,当前英语教学法教材的内容与英语基础教育改革存在着脱节现象。教学法教材已无法更好地体现时代发展的需求,教学法教材改革已势在必行。

笔者对目前已出版且部分高师院校采用的10种英语教学法教材(李庭芗,1983;胡春洞,1990;应云天,1997;陈学斌,1999;张正东,1999;杭宝桐,2000;王蔷,2000;何光铿,2001;张庆宗,2004;王宝印,2008)[28,29,30,31,32,33,34,35,36,37]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教材部分内容陈旧,部分实例过时;2)课程资源匮乏,缺少配套资料,无法向教师提供参考;3)新《课标》出台后,教材未得到及时更新与修订,导致教材缺乏时代性,与基础英语教育改革脱节;4)缺乏充分详细的课例分析,对学生的指导不够;5)绝大部分教材的编写未完全体现素质教育和以学生为本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6)对新课改以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论述。因此,高师院校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的重点还应包括教材改革。

3. 课程与师资建设。

对英语教学法核心地位的忽视直接影响了这门课程建设。首先,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可供参考的教学法教学大纲,教法教师大多是“摸着石头过河”,凭自身的感觉进行教学。其次,缺乏相应的教学参考资料,教学的随意性很大。再次,教学法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很多教学法教师的理论水平十分有限,对教学法及其课程体系等不够熟悉。同时,部分院校的教学法教材缺乏应有的稳定性。再者,有些教学法教师长期置身于高校,与中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接触较少,导致教学中实践不足,理论有余;另一方面,有些教法教师受聘于中学,虽有较丰富的中学英语教学经验,但教学法理论素养欠缺。最后,高师院校间缺乏专供教学法教师沟通交流的平台,造成教法教师自我封闭严重。

4. 教学方法。

我国英语教育专家陈冠英教授指出:我国外语教师培养大多以“知识”为中心,教学方法和教学素质的培养相对滞后。[38]目前,高师院校英语教学法的教学大多局限于原有的单一教材和重于理论传授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学中的交流与互动,教师“一言堂”传授过多,教学活动形式单一,学生的主动思维受到限制,他们的学习兴趣、潜在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关注与培养,因此,导致了该课程“费时多,收效低”。“教法课在师范院校普遍不受学生欢迎已是不争的事实,致使很多学生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24]

5. 教学实践与技能训练。

实践是英语教学法课程的落脚点。实践环节组织不力,势必导致整个课程教学效果的降低。然而,目前虽然各高师院校均已确立了各自的见习、实习制度与基地,对师范生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校内试讲,但很多学生在上岗之后依然难以很快适应教学工作,综合技能不熟,教学基本功不扎实。究其原因,除了学生自身因素外,还存在着以下问题:首先,传统试讲与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并未有效地结合,没有形成优势互补。其次,由于高校扩招,原有的实习基地已不能容纳更多的实习生,因此,有些院校采用学生自行联系见习、实习的办法,但又缺乏严密科学的监管体系和实习质量检测体系,故而难以保证其教育实习的质量。再次,对师范生自始至终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缺乏统筹安排,以及相对科学又可供操作的量化管理体系。因此,师范生的各项教学技能的训练及其实践是否落到实处,就难以保证。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我国全面、广泛、深入地展开。在此背景下,如何改革高师院校的英语教学法课程,实现与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衔接,使在校的英语师范生具备系统全面的英语教学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教师职业技能,并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这已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尤其是英语教学法课程,因其特殊性更应走在改革的前列。

1. 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重视教法教师素质的提高。

首先,应树立以知识、能力、素质为标准的人才质量观,树立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和“两个课标”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并将其渗透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置于“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把学语言与用语言做事联系起来,既体现了语言的实践性,更体现了学生学习语言的主体性。因而,我们的英语教法课程更应为这一“教育理念的转型”做好前期铺垫工作,以便我们的师范生能以全新的理念武装自己去迎接新岗位的挑战。[39]高师院校应从培养合格人民教师的角度出发,充分认识教学法的核心地位和它在培养师资上的意义,在政策、经费等方面予以支持。同时,还应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使其认识到教法课的重要性和与其他专业课在培养教师职业技能上的统一性。此外,还需重视开发课程资源,多渠道、多途径地加大对学生信息的输入,打破单一、封闭的教学模式。

2. 与时俱进,更新教材内容,紧跟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

教材内容的革新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面对基础英语教育与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必须加大对教学法教材内容改革的力度。为此,首先,教学法教师需要“走出去”,向中学优秀英语教师“取经”,加强交流与合作,基于中学英语教学的实际,共同改编或重新编写符合基础教育改革的、符合地方教育实际的英语教学法教材。其次,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对材料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以便使教材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具有时代气息。“大量的研究证明,只有当学生所学语言内容与他们的知识。经验相关,与他们的需要和兴趣一致时,他们的语言学习才有意义,他们的学习动机才更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才更浓,他们的学习效果才最佳”。[40]作为教学法教师,我们要把两个《课标》作为重点内容给学生进行学习,还要紧跟形势,扩大该课程的信息量,及时向学生介绍和推荐有关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最新动态和最新文献,并鼓励学生提高认识,自觉地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可将中小学英语教学方面的重要期刊如《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等作为该课程的补充教材,拓展学生的间接经验,提高他们的英语教学法理论修养。另外,还可向学生介绍当前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具有可操作性的内容,如现行英语教材的分析、说课、评课的技巧与方法,英语素质教育新教案的写法等。

3. 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增强教学的系统性、计划性和完整性。

英语教学法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与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紧密相连。同时,“英语教学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胡春洞,1990)。英语教学实践需靠英语教学理论的指导,但理论应随实践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完善。当前,随着我国基础英语教育改革的不断展开,这必然对未来的中小学英语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一个正在发展中的理论学科,为了加强对中小学校英语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并使学习和研究本学科的人真正受到训练,英语教学法首先应当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除以教学法课为主之外,还应辅以相关的技能训练课,以实现教学的完整性。以往的做法是仅靠教学法课外试讲、见习、实习来训练师范生,使得教学法课不堪重负,且训练效果不佳。新课改对未来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师院校应高度重视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除了开设英语教学法课程之外,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在不同阶段开设与中小学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有关的实践课程,如英文板书与设计、教学简笔画、英文歌曲演唱、英语教师口语、英语课件制作、教具制作与电教设备使用、英语教师实用工作文体写作等,并且尽量将这些课程进行量化考核,成绩纳入毕业综合考评;另一方面,教法课应改变以往“单打独斗”的局面,加强与相关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联系,从师范新生入学起就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其进行训练,从而为他们搞好教育实习并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优化课堂教学形式。

英语教学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因此,教学法课程的教学应以实践为宗旨,以技能为核心,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单一课堂教学空间限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各抒己见,实现双边或多边教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培养师范生实践教法的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上大胆创新。在模拟课堂操练的过程中,我们可精选“全国中学英语优质课”、“全国英语特级教师经典观摩课”、“专家点评优质课”等符合新课程改革思路的课堂教学录像、光盘等有实际参考价值的经典课,从理性到感性、从理论到实践,为培训师范生教学基本功、为其科学地驾驭教材、教法架起一座座坚实的桥梁。新《课标》强调:“英语教师的教学行为要从面向部分学生向面向全体学生转变;从重传授向重学生主动学习转变;从重教师单向的信息输出向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多向信息交流转变。”“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强调整个教学过程都要以学生为中心(learner-centered)和学习为中心(learningcentered),重在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和主动发展。”[40]因此,教学法课应采用教师课内精讲理论、示范、演示、讨论、学生表演等形式,课外则通过课堂教学实录的观摩、第二课堂活动等形式来优化、丰富教学法的课堂教学。

5. 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技能训练,加强教学能力形成的量化管理,确保教学实践落到实处。

为了增强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教学法课程的相关辅助课程如板书与板书设计、教学简笔画、英文歌曲等应当从新生入校后分学期逐步完成,同时制定相关标准,采用过关、达标的形式对学生的教学技能进行量化管理。其次,选派有经验、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试讲指导老师,将传统试讲与微格教学训练紧密结合,形成二者的优势互补,严格把关,使试讲不走过场,以真正提高试讲的质量。再次,加大投入,拓宽教育实习基地,完善实习、见习的监管体系和学生返校后的实习质量检测体系,确保教育实习的质量。最后,“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与基层学校的联系,师范生除了搞好校内外学习外,还需走出课堂,深入中小学听一线英语教师讲课、说课、评课,同时也可就近邀请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开展有关中小学英语教学特点、难点、技巧、方法等方面的讲座,为在校师范生指点迷津,加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与提升。

四、结语

高师英语写作 第6篇

关键词:预科段学生,英语阅读能力,阅读模式阅读技巧

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 是人类活动的基本方式之一。它是获取知识, 认识客观事物, 发展智力和情感的重要途径。当今社会, 国际交往频繁,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知识更新极其迅速, 人们常需要用英语阅读书刊、杂志、信函、电传、电报、报告、使用说明书及广告等。并且, 计算机网络使人们获取信息和交往的方式和速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而英语是国际互联网上使用最多的语言。所以, 只有具备用英语获取信息的人, 尤其是善于阅读的人, 才有可能获得更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更多的终身受教育机会。

本文就如何提高高师预科段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这一问题, 从英语阅读模式、高师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和改进高师英语阅读教学的途径几个方面探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与学之间的关系, 旨在研究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并运用阅读策略, 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一.英语阅读模式

英语阅读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上而下”的模式 (top-downmodel) 。阅读教学理论认为, 阅读过程是一个主动的、有目的的、有创造性的心理过程。读者在阅读中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 不断对视觉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读者应该具有必要的语言能力, 同时也对读者的认知能力和语篇分析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阅读的另一种模式是“自下而上”的模式 (bottom-upmodel) 。在这种模式中, 读者获取信息是从辨认最基本的语言符号开始, 即从字母到单词、短语, 然后从短语到句子、段落, 最后从短语到篇章、再到对作者意图的把握。

随着对阅读心理过程研究的不断深入, 阅读的“相互模式” (interactivemodel) 逐渐形成并趋于成熟。这种阅读模式认为, 在实际阅读过程中,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这两种模式会交替或同时出现, 它取决于文章的类型、读者已有的背景知识和语言能力等因素。在实际阅读中, 读者无论采用哪种阅读模式都会用到许多阅读技能。而阅读技能又可以被分解成许多阅读微技能。例如, 猜词、略读和排序等。教师只要学习并掌握英语阅读理论, 了解英语阅读模式及英语阅读微技能的基本知识, 才能从理论高度审视和调整教学方法, 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二.高师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选择和采用的各种措施, 它既包括学习者的心理过程, 又包括其具体行为。学习策略种类繁多。英语阅读策略是指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调控阅读环节的操作过程, 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灵活运用一系列阅读方法或技能的学习过程。在高师预科段, 虽然阅读教学一直受教师的重视, 但教学效果却不太理想。目前影响学生英语阅读效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阅读兴趣

目前在学生中普遍存在一种不良现象, 他们缺乏阅读兴趣, 缺乏阅读的主动性。绝大多数情况下, 学生的阅读都是消极的、被动的, 在老师的监督之下进行的, 这无疑使英语阅读成了他们的一种负担, 更谈不上好读、乐读。

2、词汇量不足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石”。很多学生词汇量不够, 或有的学生虽然记住了大量的单词和短语, 但在一定的文章中不能理解词的隐含意义, 所以无法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以至于阅读不能顺利进行, 更不能准确地理解文章, 最终导致阅读效率低下。

3、阅读材料单一

由于受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学生的阅读材料, 主要以课本和与课本配套的辅导资料为主, 有的同学虽然订了一些英语周报或者英语双语报, 但平时根本没有时间去读, 这样他们获取新知识的渠道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接受新知识的范围同样受到了限制, 从而阅读效率无法提高。

4、缺乏一定的判断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有学生这样反映, 文章逐句逐段读完了, 也读懂了文章在讲什么, 但不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 对后面的习题不能做出正确的回答, 即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竟停留在字面上, 未达到深层次的理解。这是由于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力未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5、阅读技巧贫乏

绝大多数学生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 张开嘴巴在小声地念, 用笔或者手指指着单词, 习惯逐字逐句的阅读, 碰到一个生词查一次词典, 不会联系上下文去猜测词义, 碰到一个长句难句就思考一会儿, 不根据整篇文章去思考句子的意思, 这些行为都会使阅读思维活动中断, 阅读速度下降, 阅读效率降低。

三.如何改进高师预科段英语阅读教学

1.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

很多学生不明确学英语的宗旨和目的, 好象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 甚至把课外阅读看成是浪费时间, 得不偿失, 不愿花时间。有的学生在阅读的时候, 喜欢用手和笔指着读, 有的则咬文嚼字, 边读边对一词一句进行分析, 等别人早已读完, 他还不知文章所云。要彻底改掉这些不良习惯并非易事, 有的学生是下了一番苦功。为此, 要求学生每天读一篇短文、可以少读, 但要天天读。平时时间紧, 少读点, 假期多读点。总之要培养一个好的阅读习惯, 这样久而久之, 便可积少成多。不但能增加所学词汇的复现率, 而且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用英语直接思维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因人而异地给予阅读指点, 提出不同要求,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逐步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 选好材料。

教师一方面教给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泛读、略读、跳读、细读) , 一方面在扩大学生阅读量, 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 着重提高阅读效率, 反复训练理解技巧。例如:要弄清所给材料“写什么”, 把握其基本内容。第二步理清文章段落层次, 摸准作者的行文思路。如何理解和阐述支持中心思想的事实和细节, 如何从字里行间去读出作者的言外之意, 如何进行梳理归纳, 如何进行逻辑推断, 如何理解人物性格, 如何辨认图形。学生只有熟悉这种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辨析, 才能真正提高有效阅读率。学生的英语词汇有限, 许多学生之所以不愿意阅读, 缺乏阅读兴趣, 主要就是所选文章词汇量大, 生词多, 影响阅读速度, 学生不感兴趣, 结果就坚持不下去。应根据所学词汇, 选读一些英美文学作品的简单本或其它一些简易读物。如以童话、寓言和小说开头, 名人传记、报刊杂志上的文章, 《新概念英语》中的小短文适当选一些。材料选定后教师可适当改写, 加添必要注释, 以适应学生的需要。由于学生各自兴趣爱好不同, 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分别有针对性予以指导, 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能很快扩大词汇量, 提高阅读水平。

3、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

(1) 按意群阅读

培养学生在阅读中从词组到词组, 句子到句子, 意群到意群的阅读, 不仅可以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意念, 而且还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与逐字逐句的阅读方式相比, 阅读速度会有很大的提高。

(2) 学会猜测词义

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和自己的常识来判断一些生词的词意。例如:The paint on the cottage had peeled in a few places, otherwise they looked well kept.句中的“peel”可从“otherwise”后面对比猜出是“脱落”之意。

(3) 学会寻找主题句

英语不同汉语的一个方面就在于英语非常强调主题句, 一般来说较长的段落, 尤其是说明文和议论文的每一段落都应有主题句。因此, 为了迅速抓住每一段落的主要内容, 正确的找出段落主题句是非常关键的, 因为该段的中心意思是通过这个主题句体现出来的, 其它句子都是对主题句的阐述、补充和发挥。需要说明的是:主题句可能出现在该段的开头, 也可能在结尾或段落中间。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 要学会寻找主题句, 以提高阅读效率。

总之,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英语阅读理解涉及到了语言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运用, 高师预科段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易事, 需要教师的教育和引导, 更离不开他们自身的努力。了解英语阅读的目的,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掌握科学的阅读技巧, 并将他们运用到的大量的阅读训练中, 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将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英语阅读理论与课堂教学的整合》[J]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 07

[2]丁弈祝《阅读训练中的“问题”探讨》[N]英语辅导报教师版200504

[3]胡春洞《英语阅读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4]刘良善《顶尖英语阅读强化训练》哈尔滨出版社2001 07

高师英语写作 第7篇

英语作为高师类学生的必修课,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这一点,在学生追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尤为显现,因为这在很大程度上会与他们将来找工作有关。正如人们所说的,英语是21世纪的三大技能之一(电脑操作、开车)。但问题是如何才能把英语学好呢?现在国内的大部分学生除了课堂上的40或45分钟之外,几乎没有机会说英语、听英语,甚至是感受英语氛围的机会。依据科学的理论,如果学不能够以致用,知识就会被我们遗忘得很快,语言更是如此。学习的过程不连贯,学生的动机也将会被削弱。作为英语教师,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为学生创设尽可能多的英语语言环境,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英语语言环境的创设

(一)课堂语言环境的创设

正如前面所说,学生接触英语的唯一时间就是英语课上的40或45分钟,所以如何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以便提高他们的英语听说能力。

1. 场景的设定

教师要为学生设定真实的或者类似的情境以便于他们的理解,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图片、实物等。例如,课堂上听课文会比现实生活中的听力难得多,因为缺少语境,所以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背景知识来激发学生的感知能力,这样,他们就会对所听的内容做好心理准备。在学习新话题时,如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对这一话题的认识。不管如何,提供尽可能真实的场景对于学生英语口语的提高大有好处。

2. 多给学生听说的机会

希腊哲学家爱比克·泰德曾如此慧言:“大自然赋予每个人一个舌头两只耳朵,这使得人们只要说一次,却可以实现两次听力。”从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听力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对于成年人来说,45%的时间是用在听他人说话、听广播和音乐。在语言学上,让学生多听不但可以扩大他们词汇量,而且可以提高其听力水平。

(二)课外语言环境的创设方法

1. 听英语广播节目

毫无疑问,对于高师类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结构,但要完全听懂英语广播节目还是很难的。学生各有自己不同的听力习惯。有些学生总是力求听懂每一个词、句。所以这类学生如果一遇到生词,就会觉得听力很难;也有些学生总是在心里把听到的英语默默地翻译为汉语,认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听懂句子。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呢?多听很重要。

每天,学生可以抽出20到30分钟的时间来听新闻、故事或文章。我校的广播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当然,因为节目时间的限制,还有很大一部分要靠学生自己课后搜集资料听。要讲究精听和泛听的结合,选择一些难度适当的材料,而且题材不要太生僻的,以增强信心,以后可以逐渐增加难度。听的时候,可以适当做记录笔记,试着回顾听到的大概内容。

2. 英语角

英语角这一形式已存在于校园好多年了。它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进来,大胆地说英语。如果学生能够经常性地参加英语角,他们的英语水平一定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我校英语角是在每周三的下午举行,活动丰富多样,有演讲、英文歌曲比赛、猜谜语;有竞赛、话剧表演;有读书活动、英文原声电影欣赏,等等。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平台,所以很多学生都很愿意加入英语角。

3. 歌曲与电影

(1) 英语歌曲

在英语角中,我们经常让学生观看英文电影并教他们英文歌曲。因为寓教于乐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也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方法。通过看电影、听歌曲可以听到标准的英语发音,对训练学生的语音语调很有帮助。

多数人都喜欢音乐,旋律优美,朗朗上口,易于记住。所以,在教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穿插相关的英文歌曲。如教friend这个话题时,可以教“Seasons in the Sun”,“Big Big World”;在教en鄄vironment这个话题时,可以学唱“Earth Song”等。

(2)英语电影

英语电影很多,很有趣也很有用。或许学生并不是每个句子都能听懂,但是我只要求他们认真听,没有必要每个词都听懂,只要能听懂我们在课堂上学过的就可以了。

比如,有一篇课文中提到《鲁滨逊漂流记》,我就让他们看电影《荒岛余生》。在看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至少写出十句话。这可以刺激他们更认真地听。学生基本上都可以完成,使得他们信心大增。当然,电影的选择也很重要,要选择一些适合于他们这个年龄段的电影,不能太暴力,要有教育意义,适当的时候,卡通片也是不错的选择。

4. 组织各种形式的竞赛

学英语的目的就是要用英语。所以,我们必须给予学生机会去展示他们的英语水平。竞赛就是一种很好的办法。我们可以举行一些诸如书法、写作、演讲、讲故事、英语短剧类的竞赛。对于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竞赛的形式可以多变通,难度也可以略有不同。通过这些竞赛的举行,学生的信心能得到增强,学英语的兴趣也会更加浓厚,英语各方面的能力自然也会得到提高。

三、结语

我们知道,母语学习和英语学习最大的区别在于环境的不同。但是,对于英语来说,学生只能在课堂上或某些场合听到,否则,很难有机会接触它。所以,我们要为学生多创设语言环境。上面已经列举了很多的方法,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一定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

摘要:本文从课堂语言环境的创设和课外语言环境的创设两方面阐述了高师英语教学中语言环境的创设方法。

关键词:高师英语教学,语言环境,创设方法

参考文献

[1]Lott Bernard.A Course in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Edward Arnold, 1989.

[2]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7.

[3]胡文仲.外语教学与文化.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0.3.

高师英语写作 第8篇

一、调查概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英语老师在语法教学实践中发现当前中国英语语法教学普遍存在问题,无论是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当前中国学生的语法水平有待提高,一些英语专业的学生出现了语法知识缺乏的现象,英语学习整体水平出现下跌。

其次,教师在教授英语语法的教学理念存在偏差,从过度重视语法教学到忽视语法教学,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极端化思想。

最后,教师教授语法知识缺乏技巧,语法教学能力较为薄弱。基于种种语法学习现状,笔者决定对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探索高师英语免费师范生语法学习现状。

二、调查对象、方法及步骤

本次课题的调查对象是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2012级、2013级以及2014級的全部学生,其中2012级130人,2013级101人,2014级140人,共371名同学。这些同学来自不同的省、市及自治区的城市或农村地区,高中就读于重点或普通中学,因此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数据也可信任。

本调查主要采取了测试卷、问卷及访谈的方法,获取了第一手研究资料,全面了解免费师范生的语法学习情况及相应可行性措施。问卷和访谈主要围绕语法学习兴趣、学习情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教材等问题进行。

语法测试卷按年级进行,对所有学生进行了随堂测试。笔者前期与学院专业老师取得联系,得到专业老师的大力支持,语法测试卷由专业老师利用上课时间以小测的形式发放,考试时间为60分钟。调查问卷由调查小组发放至各年级免费师范班并回收。以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测试卷基本涵盖语法项目表中的各个语法点,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改错题及翻译题,主要是要了解学生的语法基础。调查问卷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英语免费师范生的语法学习情况以及语法学习中面临的挑战和要求。同时,对部分语法老师进行了访谈,了解大学生学习语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他们教授语法的方法。通过对以上这些研究数据的分析,得出本课题的研究结论。

三、调查结果分析

按照先前计划,对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的2012级、2013级、2014级学生进行了语法测试,测试题型为单选、填空、改错以及翻译,测试内容基本上包括大学基础阶段所学语法知识。综合考查了被动语态、情态动词、非谓语动词、虚拟语气、倒装、同位语从句、定语从句、独立主格、祈使句、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现在完成进行时、连词、代词等语法知识。

1.语法自测题结果的分析。

时态平均分总分值得分率

一般现在时3.010213.586.01%

一般过去时3.16225.557.49%

现在完成时3.950233579.00%

过去完成时2.293667457.34%

现在完成进行时0.676733167.67%

一般将来时1.770867288.54%

表1

时态2014级得分率2013级得分率2012级得分率

一般

现在时2.853181.52%3.116389.04%3.061287.46%

一般

过去时3.081256.02%3.283059.69%3.122456.77%

现在

完成时3.929878.60%4.125082.50%3.795975.92%

过去

完成时1.807045.18%2.625065.63%2.449061.23%

现在完成

进行时0.618461.84%0.677167.71%0.734773.47%

一般

将来时1.684284.21%1.791789.59%1.836791.84%

表2

虚拟语气得分总分值得分率

20147.3462 13.0000 56.51%

20139.2273 13.0000 70.98%

20128.4286 13.0000 64.84%

表3

2012级、2013级以及2014级的语法自测题的平均分分别为77.54分,78.22分和69.3分,均未达到优秀水平。其中,我们重点选取时态和虚拟语气作为进行分析。由上表1、2可知,虽然某些时态如一般现在时和一般将来时的习得情况较为乐观,但大部分时态的得分率在80%,一般过去时和过去完成时的得分率尤为偏低。由表3可知,虚拟语气的得分情况也不容乐观,三个年级的得分率均在80%以下,大一年级甚至低至56.52%。由此可见,英语免费师范生的语法习得整体情况不佳,基本语法知识的掌握不够充分。

2.问卷结果分析。在中学语法学习板块,9.59%的人对语法学习非常感兴趣;44.75%的人认为语法学习非常重要;9.13%的人认为自己在中学时语法学习情况很好;67.12%的人认为语法学习对于高考有很大的帮助;10.05%的人认为中学语法学习有趣;68.49%的人认为中学英语老师对语法教学非常重视; 79.91%的人认为中学老师在讲授语法知识时喜欢先阐述语法规则,然后加以举例。

从这些数据中不难发现虽然被调查者认识到语法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大多数同学对语法学习并不感兴趣,认为中学语法学习无趣。虽然英语教师对于语法教学十分重视,但是教学方法单一、枯燥。

在大学语法学习板块,3.11%的同学对语法学习非常感兴趣;29.19%的同学认为大学英语语法学习很重要;78.88%的同学认为英语师范专业必须开“语法课”;70.5%的同学认为大学语法课对将来的工作很有帮助; 10.87%的同学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语法教学与语境结合的很好;7.76%的同学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法教学与语篇的结合效果很好;44.41%的同学认为大学语法课对现在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2.17%的同学认为这学期自己的语法知识水平有较大的提高;2.8%的同学认为这学期语法学习能力有较大提高。

由上述数据可知,尽管大多数英语免费师范生认识到了语法学习在专业学习以及今后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但是受访者对英语语法学习的兴趣并不高,认为英语学习中老师的语法教学与语篇、语境的结合不够理想,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大学语法课对他们的学习帮助不大,语法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也没有得到较大提高,说明当下的大学语法教学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四、调查结果总结

1.树立正确的语法观。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语法观,不应总纠结于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上,不应拘泥于阐述语法规则,然后举例说明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具体措施如下:首先,教师应引导學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语法学习应确保学生真正理解相应的语法点,而不是死记硬背各种规律技巧。例如,在平常的学习中,很多学生会在记忆分词和动名词的用法时,机械的认为分词可以作定语、状语、补语、表语;动名词可作定语、主语、宾语、表语。这种方法虽然记忆的很清楚,但容易混淆。其实分词就相当于形容词。形容词能充当的成分分词基本都能充当;动名词可被看作名词,名词能充当的成分动名词基本都能充当。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有助于促进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相关知识。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归纳,总结对比语法规则。例如,名词的格,当表示无生命的名词,一般要与 of 一起构成所有格,但也有加 s 构成所有格的。在归纳的基础上,可得出口诀“时间距离和重量,货币单位及太阳,习语城镇国家名,船只地球和月亮。”最后,要注意语法在交际中的使用。很多时候语法表达在口语上和书面中是不一样的,这点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例如,我们日常见面时打招呼都会用“Hello!”“How are you?”陌生人首次见面会说“How do you do?”但如果采取很正式的方式问一句“How are you recently?”则会显得僵硬且呆板。

2.改革语法教学手段。

(1)因材施教,与时俱进。由于高师免费师范生都来自不同的省份,教学内容不同、基础和水平也不同。因此,老师在讲授语法课前可进行模拟测试,掌握学生的语法水平,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教学内容太难易打击学生,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而太简单又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学内容应适合绝大多数学生的发展需要。同时,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作为语言组织规律的语法也在发展。教师的教学应与时俱进,适应现代英语语法的教学要求,吸收先进的英语语法教育理念。鉴于英语免费师范生这一专业的特殊性,教师在教授语法的过程中也要把先进的英语语法教育理念传授给师范生,让这些未来的人民教师接触到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将有利于改进中小学英语教学。

(2)在语境中进行语法教学。教师在教授语法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语境和上下文进行语法教学。语境即言语环境,语法教学不能脱离语境,必须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篇不离用,准确把握语言项目的运用形态,只有在语境中学习、练习并运用语法才能在教学中取得好的效果。例如,wait和await都有等待的意思,很多同学难以区分这两个词,但是通过具体的语境,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细微的差别。“How long have you been waiting for me?”“She was at the door awaiting him.”从这两个句子中,我们不难发现wait为不及物动词,常与for连用;await为及物动词,后接受词。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语法教学。诚然,语法本身存在的枯燥与乏味使得语法教学对多数人而言很无趣。在调查问卷中也显示出了极少的同学对语法学习非常感兴趣。要改变学生的这种认知就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与进步,语法教学可以在多媒体的大环境下变得有趣。将语法教学内容和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刺激学生感官,那么原本枯燥单调的课程内容将变得精彩有趣。学生的兴趣将得到激发和增强。

英语语法是英语免费师范生专业学习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法学习的状况将影响英语学习的整体情况,又考虑到师范专业的特殊性,免费师范生的学习情况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今后中小学的英语教学,所以尤为重要。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语法观,因材施教、与时俱进,灵活使用教材,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语法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探索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笔者希望所有的英语教师都能重视语法教学,真正发挥语法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贺学贵.高师英语专业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个案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2]王欣.21世纪的英语专业语法教学回顾与展望[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6):141-144.

高师英语写作 第9篇

“任务式语言测试”在是交际语言测试学的基础上产生演变和流行的。著名语言学教授Brindley给任务式语言测试写的定义指出任务式语言测试是根据一套明确规定的标准来评估学习者的交际行为表现的过程, 这些交际行为是有目标导向的、关注意义的语言使用, 是需要结合技能和知识的运用。而“语言行为测试”则是人们在对传统的以多项选择题为主的标准化测试日趋不满的情况下提出的。它以交际语言能力和任务式语言教学法为理论基础, 利用灵活多样的测试方法, 学习过程测试和学习结果测试并重, 知识测试和能力测试并重, 对语言教学产生了良好的反拨效应。因此,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标准化测试的不足, 成为当今语言测试的研究热点。

对于交际语言测试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1990年, L.F.Bachman在《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一书中提出的交际能力模型, 是迄今为止最具有影响力的里程碑式的交际语言能力模型 (Skehan, 1991) , 是交际英语测试设计的理论基础;Weir (1990) 详细阐述了交际语言测试 (CLT,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sting) 的理论原则, 同时介绍了交际语言测试题目类型;英国的IELTS较好地体现了CLT的原则。交际语言测试的主要特征是: (1) 重点是意义; (2) 语境化 (contextualized) ; (3) 语言活动带有可接受的目的性 (purposive) ; (4) 有实际意义的语言; (5) 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 (authentic material) ; (6) 文本处理有真实性; (7) 反应结果不可预见性 (unpredictable) ; (8) 以互动为基础 (interaction-based) ; (9) 考生在真实心理状态下展示语言能力; (10) 根据实际交际结果判定成绩 (Weir, 1993;武尊民, 2002) 。

语言测试在语言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 因为它可以反映语言教学的效果, 并对语言教学起着引导和评价的作用。在交际英语教学法被世界诸多国家包括中国所认同的同时, 在我国教育改革, 提倡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 交际语言测试也近乎成为语言测试的主流之一。然而, 在高师院校综合英语教学中, 想要真正应用交际语言测试来评估教学效果, 还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本文将论述交际语言测试在高师综合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在运用过程中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将对交际语言测试在高师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各方面的应用方法进行研究, 为培养更符合现今国家教育改革要求的教师发挥其重要作用。

除了人们对理论进行研究以外, 我国有一些英语教学或测试工作者对交际语言测试在不同领域内的应用做了研究。例如:湖北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张毓彪2008年9月发表文章“交际语言测试在成人高考英语中的运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学院李小萌发表文章“试析交际语言测试模式在入学分班测试中的应用”;宁波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朱莉老师在2009年5月发表文章“从交际语言测试理论看英语听力测试中的真实性问题”。诸多人在不同的英语教学领域对交际语言测试的应用做了论述。由于高师院校的综合英语教学为我国特有的师范类英语教学课程, 因此, 交际语言测试在该领域的应用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 但是人们对交际语言测试的研究已经为该研究方向奠定了基础。目前, 我国的高师综合英语教学中并没有贯穿语言测试, 该项目研究后, 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将会是一种新的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交际语言教学法, 学生交际的能力随时都被评估, 教师的教学效果随时都被监督。在我国高师院校的综合英语教学中应用交际语言测试来指导教学的前景还是令人充满信心的。因为高师院校综合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师范类课程, 教师本身就是语言传输的载体, 教学的过程就是交际的过程) 、具体性 (综合英语, 包括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此项目的研究具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 不仅是对高校英语教学的促进, 同时对我国基础英语教育人才培养起到推动作用。

交际语言测试在高师综合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交际语言测试理论在中国英语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高师综合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交际语言测试在高师综合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同时在高师院校综合英语教学中应用交际语言测试理论可能面临的问题主要来自五个方面, 一是教师方面的问题:高校教师来源:老教师 (凭经验授课, 靠传统测试理论对学生进行测试) , 本科师范类毕业的教师 (学过教学法, 但是针对初高中学生的教育理论) , 本科非师范类毕业的 (没有学过教学法, 跟老教师学习授课或凭自身的学习经验进行授课) , 研究生毕业的语言学、文学类教师 (没有教学法理论, 凭自身的语言知识及学习经验) , 英语教育类研究生 (学习过相关教学理论及测试知识) , 其他教师来源 (需要进行调查统计) 。二是学生方面的问题:高考压力, 重知识, 轻能力;学生在大学学习英语的目的:只为能毕业就行、能拿到英语等级证书、不注重培养自身英语交际能力。三是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沿用已久的教材, 教材内容及形式不适合培养示范生的交际能力 (举例说明) 。四是教学方法方面的问题:教师的教学理论, 采取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选用的语言测试方法。根据黑龙江省阿城市第一中学的结果分析, 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占现在教学模式的主体。五是社会方面的问题:择业看证, 少交际测试;测试应用的不连贯性, 根据前期工作的结果, 研究交际语言测试在综合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各方面技能培养过程中应用的具体方法。通过对交际语言测试在教学各环节中的应用, 为培养具有良好交际能力的师范生工作指引方向, 集师范生教育目的和测试方法于一体的研究理念。

难点为社会调研和方法应用实践。由于涉及到教育结构调研、课程设置调研、教材选择调研等可能对某领域工作者有冲击, 在研究方法的同时, 实施该方法便显得尤为重要且困难, 因为不仅要有理论做指导, 同时有要研究其针对不同学生实施的合理性。

摘要:论述交际语言测试在高师综合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针对运用过程中将面临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将对交际语言测试在高师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各方面的应用方法进行研究, 为培养更符合现今国家教育改革要求的教师发挥其重要作用。

关键词:交际语言测试,高师综合英语,应用方法

参考文献

[1]Alderson, 杨惠中.语言测试的设计与评估[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2]Heaton, 韩宝成.英语测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3]王振亚.现代语言测试模型[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9.

[4]邹申, 戴炜栋.语言测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5]Henning, 杨慧中.语言测试指南:发展评估与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6]刘润清, 韩宝成, 胡壮麟.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 (修订版)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7]邹申.英语语言测试:理论与操作[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 998.

[8]巴克曼.语言测试要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上一篇:企业财务造假的方式下一篇:运动训练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