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

2024-07-12

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精选12篇)

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 第1篇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相结合的研究具有重大实际应用价值, 这方面虽日渐受到重视, 但也暴露出明显的不足。这种交叉学科的研究尚未形成合力, 还处在各自为政的局面, 不利于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其广度也会受到局限, 尤其是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等学科应加强相互间的渗透。研究中不能只进行单向研究, 还应以外国语及其所蕴藏的文化为参照系, 进行广泛的比较研究。围绕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有许多需要研究的课题, 目前对语篇结构的研究对比还不多, 英汉对比在我国还偏重于词语, 虽然有的学者的研究扩大到了句子, 但仍不够深入。如果能在文化和语篇的区别上面有所突破, 那么, 跨文化交际研究将会出现新的局面。英语中有哪些主要语用规则目前还没有人能够说清楚。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可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边摸索、边总结, 而不必急于寻求某种定论。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新兴学科, 人们对它的研究性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 在理论上仍处于不断探索之中。

不同国家之间进行交际时, 往往因文化、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而出现不理解、误解、曲解的现象, 而使交流受到障碍, 因此研究跨文化交际是文化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Intercultural强调“文化比较”, 而cross-cultural只是指“交往” (interaction) , 也就是说, 前者相当于“跨文化交际研究”, 而后者相当于“跨文化交际活动”。

在交流中, 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 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的推论, 从而产生冲突。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都不可能是孤立封闭的自我繁殖, 而总是要和其它国家的文化进行交流, 互相影响、补充、渗透, 不断借鉴、吸收、融合外来文化, 这种文化交流对各国的社会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概括说来, 专门研究跨文化交际中的矛盾与问题, 并探索如何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科就是跨文化交际学。“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s”或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偶尔还见有Tran cultural communication的说法。它有一种定义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言使用者之间的交际, 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 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诸语境因素。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在外语学习中, 由于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 一些简单的句子也常常使学生百思不得其解, 使得对文章的理解不透彻、不全面。跨文化交际是一门边缘学科, 从兴起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 它经历了巨大变化, 这些变化与其相临学科的发展有关。这些相临的学科有语言学、交际学、语用学、语言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文化学、哲学等。这些学科对跨文化交际理论的构建, 研究的范围、内容等提供了建设性的帮助, 为跨文化交际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打下了理论基础。每种语言都有广泛的文化作为背景, 不同的语言反映着各自不同的文化意识、文化形成过程以及文化价值体系。例如绅士风度、女士优先、鸡尾酒会、雅皮士、圣诞节, 这些小小的字眼都体现了西方某种文化。

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对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影响更为具体, 这一领域中关于语言和社会结构的关系、语言是社会行为的观点、社会语言相关论、语用规律、话语规则等方面的成果都为跨文化交际研究规划了具体的方向、范围和内容, 这一领域所采用的术语也基本成了跨文化交际研究领域的术语。

一、俚语的对比

对比法是跨文化交际语言教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 只有通过对比中英两种语言与文化异同才能加强学生的文化差异感。我们以常见的动物习语为例, “狗”在两种文化中是跟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动物之一, 中英两种语言中与之有关的词语也是俯拾皆是。大部分情况下, “狗”在英语语言中是中性词, 甚至很多时候还是褒义词, 如“big dog (大人物) ”, “top dog (当权派, 头儿) ”, “lucky dog (幸运儿) ”, “a gay dog (一个快乐的人) ”等。这些用法在英语中都不含任何贬损之嫌, 然而尽管中国人大多也都认为“狗”是人类的忠实朋友, 在汉语里含“狗”字的修辞用语却仍不乏贬义之意, 如“狗头军师”、“丧家之犬”“狗仗人势”、“狐朋狗友”、“狗急跳墙”、“鸡鸣狗盗”、“狼心狗肺”、“狗眼看人低”、“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等诸多常用语。再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喜鹊”是“喜庆”的象征, 如“喜鹊叫, 好事到”。民间传说故事中“喜鹊”是成人之美的瑞鸟, 提及“喜鹊”, 人们往往想到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 所以把为他人做媒称“搭鹊桥”。而在英美文化中, 一只喳喳叫的“magpie (喜鹊) ”用来比喻那些喋喋不休、碎嘴、饶舌、爱唠叨的“话匣子”。

以上例证说明, 审美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的差异使得同一动物词在汉英两种语言中褒贬意义截然不同, 传统文化差异使一些动物带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我们要教给学生在对两种语言进行翻译时, 一定要从它们的文化内涵中去分析、理解, 这样才能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尴尬和误会。

二、习俗、风俗差异

礼仪、风俗习惯的中西差异是我们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初学者学习外语, 必须学习目的语国家的生活礼节、风俗习惯。从称呼到见面礼、从起坐到餐桌摆放、从禁忌语到暗喻俚谚等, 都是一个学生应该了解的, 甚至于要掌握的。例如:美国人在正式场合, 握手致意, 非正式场合见面, 礼节比较随意。往往以点头或者简单的微笑为礼, 或者只是向对方“嗨”上一声。若非亲朋好友, 一般不会主动与对方亲吻、拥抱;而在澳大利亚, 人们见面时, 习惯于握手, 不过有些女子之间不握手, 女友相逢时常亲吻对方的脸。英国人见面常常以天气为谈话的开端等。

三、文学作品背景导入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英语文学作品, 如《希腊罗马神话》《圣经故事》《美国风情录》, 英美经典小说如《简·爱》《哈姆雷特》《傲慢与偏见》等让学生课后阅读。让学生多接触英文原版的一些资料, 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与文化现象有关的书籍、报刊、杂志, 使学生深入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学、教育、历史、地理、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各方面的文化知识。

四、宗教信仰影响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意识培养论文 第2篇

摘要: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跨文化研究的目的。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要了解大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意义以及路径,以培养出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与文化修养的外语人才,适应我国社会发展与国际交流对外语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大学英语;跨文化意识;路径

一、文化与跨文化交际内涵

文化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无处不在,包罗万象。自古至今,除了权力之外,文化在国与国、人与人之间扮演着一个地位突出、显而易见的角色,而对什么是文化,学者们也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各自不同的解读。尽管这些解读存在着许多细节上的分歧,但总的说来,文化可分为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以及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精神活动所创造的一切精神产品的总和。英文“culture(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它的意思是耕种、居住、练习、注意等等。法文的“Culture”,也是栽培、种植之意,但也引申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和品德的培养。这里的意思就包含了从人的物质生产到精神生产两个领域。所以,通常来讲,我们所讨论的西方“文化”即指广义的文化而非狭义的文化。目前,文化已体现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的生活的一切侧面,无不受文化的触动和改变。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层面,它与文化是一种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而同时语言又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该民族文化的内涵,即语言之中隐含文化,二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正如美国已故语言学家萨丕尔(EdwardSapir)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并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这就体现在了解文化必须理解语言,而同时理解语言也必须了解文化。《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主要内容是语言知识、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大学英语的指导思想是外语教学理论,同时辅以各种教学模式和各种教学手段于一体的教学体系。由于英语教育和文化教育二者密切相关,所以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应当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渗透。“跨文化交际”翻译成英文即是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他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可指所有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一种交际或一种互动。由于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环境、物质生活、社会及宗教等方面的原因,因而语言环境的不同就导致了语言习惯的不同。而这种不同体现在交流沟通中,就是人们总喜欢用自己民族的说话方式或思维模式来理解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导致对非本族语者的话语做出错误的推论,从而产生矛盾和冲突。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目的即是通过对交际者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从而达到交际者能够在跨文化这一活动当中自觉排除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困惑和困扰,并进而有效、顺利地完成跨文化交际活动[1]。当前,随着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大学国际化的需求,众多的英语教师开始意识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并对它开始产生兴趣,这一变化也充分体现了当前我们大学英语与时俱进的必要性。

二、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意义

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人们发现,文化错误比语言错误更为严重,因为语言错误顶多是表达不准确、不清楚而已,但文化错误则会导致两个人的误会甚至决裂。交际是我们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所以在外语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尽力增加学生接触异质文化的机会,使其在各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中获得解决文化冲突的能力,从而有助于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总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只有把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外语学习的目的。第一,能够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其实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是被动的。此外,客观上,本校的课程设置以及应试性的要求也让学生少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文学、宗教文化等经典名著,而这些则是语言学习过程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要结合课本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2]。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目的语文化的导入可以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从而达到主动学习英语的目的。第二,能够消除交际中的文化障碍,减少语用失误的比例,减少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矛盾和冲突,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成功的可能性,并继而推进文化融合。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这种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使之主动学习他国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三,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这不仅体现在学生对英语语言技能的掌握上,学生自身文化知识的丰富上,从长远观点看,它更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加强了学生对多元文明的理解,从而为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的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基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意识培养路径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途径是很多的,但最好的途径则是要让学生完全融入到目的语的文化氛围当中,因为语言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习惯,而恰巧我们的学生甚至教师很少或几乎没有机会到目的语国家去学习或生活,所以作为教师,应当根据现有的学习环境,并通过网络等教育资源手段,同时辅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一)提高英语教师的跨文化素养

我们知道,教学相长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原则。因为教师在教学当中起着一个主导作用,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方面的教育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不管是在课上还是在课后,他们的言行举止,他们的文化素养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所以,如果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那么作为教师,首要的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修养,或有必要参加一些跨文化教育培训[3]。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从而顺利地完成跨文化交际的教学任务。

(二)注重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教材中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让学生认识英语国家较为典型的主流文化现象,并能够适当地让学生赏析经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化素养。其次,利用学生对目的语文化产生的兴趣,教师要适时地有意识地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观察、对比,并进而评价文化以及思考文化差异现象所产生的原因。比如,中西方颜色文化的不同、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不同、中西方节日风俗文化的不同等等。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既了解了他国文化风俗的不同,又进一步深刻理解了本国的文化习俗,同时也增强了学生自身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了他们跨文化意识的敏感性和适应性[4]。再次,通过案例分析、情景会话和角色扮演操练,即模拟不同场景下的中西文化,对学生进行实地、实时、生动有效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主动了解他国文化的兴趣,也让学生在模拟交际中加深了对本国以及他国文化的理解,并进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改进教学方式,创造具有文化包容性的、教学环境

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教学工具及丰富的网络资源。比如,多媒体教室以及当前网络资源里面丰富的文化场景或事件,以之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以这种直观的观影方式来了解中西方文化在各个方面的不同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其次,教师可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有针对性地对当前所发生的时事政治文化事件或文化现象来让学生自己进行探讨,并陈述自己理性的文化理解以及文化判断。再次,教师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政策去进一步实现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目的。比如,教师可申请开设与文化有关的选修课程,或者申请与文化相关的拓展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设置,教师可自由且能充分地进行专业的文化教育教学。同时,学生也会有更多机会接触到中西文化差异并进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综上所述,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教师精心细致的规划以及长期的努力与坚持。教师要尽力在课堂上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要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爱上语言以及语言所带来的丰富的文化差异,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语言以及语言文化的兴趣。通过这种良性循环,教师则更容易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同时,也能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并帮助学生解决在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种种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提高外语教学质量以及最终达到语言的实用性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欣.从跨文化交际能力视角探索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课程设置[J].外语界,,(5).

[2]霍翠柳.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反思[J].中国成人教育,2012,(3).

[3]郝平.大学国际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72.

[4]陈岩.文化理解能力———21世纪外语教育的重要目标[J].外语与外语教学,,(2).

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问题研究 第3篇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跨文化教学 问题研究

随着世界多元化文化和一体化经济的迅猛发展,作为重要的通用语的英语已经逐步确立其在世界中的地位,这一信息对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必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然而,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是以语言知识为中心的体系,忽略了外国文化的教学和学习,只强调语言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尽如人意。这些情况造成的结果是:学生虽然经过十多年的英语学习,但是仍然不能使用英语做交流,跨文化交际更是遥不可及。为什么?

为了突破以上的困惑,回归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性,关于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首先要追溯其根源,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研究策略,进一步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应用能力进行提高,同时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通过对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等理论的综合研究分析,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跨文化教学做了实证研究。本文进一步明确了语言、文化与交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认为跨文化教学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途径。

本文通过教师访谈和学生问卷调查形式,研究了浙江商职院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分析了外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调查和访谈主要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进行调查了解,结果显示:在认知方面,一些学生几乎不了解外国文化,更谈不上跨文化交际能力。造成英语文化知识低下的原因是:老师和学生都不重视英语文化的学习、学生对于语言学习与外国文化学习之间的关系不清楚、学生的外国文化信息和英语课堂教学之间脱节、学生在外国文化和语言知识学习中时间分配不理想。当然,外国文化学习的主要障碍在于学生对语言和文化的看法和观点不正确。在教师跨文化教学方面的情况是,由于长期对语言知识教学的强调和重视,教师对跨文化教学的态度积极性不高,甚至教师本身跨文化学习的兴趣较低,并且教材中的跨文化的内容不多,跨文化教学的课时也极少,等等。

通过进一步研究分析发现,在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教师自身跨文化综合素养、教师对跨文化教学的认识与教学实践、教材文化内容呈现等方面,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存在严重问题。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存在学习目标不明、对文化学习看法模糊、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从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两个层面对问题的成因进行深入剖析,发现教学理念模糊、教学目标不明确、文化内容欠缺失衡、教学环境不足、应试教育影响,以及中西文化差异、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中西方价值观差异的影响等是引发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

本文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之上,针对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本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通过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的研究,逐步形成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体系。这一体系主要描述了在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方面,本土文化与英语文化、英语功用性与人文性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之间的关系必须处理好;并且帮助学生树立语言、文化平等观是消除学习障碍的基础,同时要树立跨文化自觉意识,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较好地解决跨文化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本文的研究还存在很多局限和不足,提出的观点还存在很大局限性,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可进行拓展和深化,尤其是在外语跨文化教学的评估与测试方面,要加大力度进行研究和探索。本文希望通过这些研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深入探索的平台,使更多学者加入到跨文化外语教学的发展研究中,研究跨文化外语教学和学习。今后的研究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引入更多的研究主题。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选取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学校进行调查,从而增强研究的普遍性和科学性。同时,增加访谈和调查问卷的样本数量,进行不同区域的差异性比较分析。

(2)引入交叉学科理论进行研究。探索从交叉学科特别是理工科引入相关理论和方法,用于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

(3)持续性地跟踪研究。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改革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这一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由于不同时期,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社会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会有所改变,因此,要在教学中尝试实施本教学策略,并通过跟踪调查的方法研究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的实施情况,确定实施的效果。本文会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数据进行跟踪、分析和比较,通过对大学生的语言能力水平及跨文化交际语境的转变情况等要素,进行不断调整,使其适应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从而使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日臻完善。

本文的研究整合了数量极少的跨文化教学实证研究,将零落、散乱为内容特点的跨文化教学实证研究作为研究的切入点,采用系统性和针对性的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研究的具体对象是众多中国高校的一个缩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中国高校跨文化外语教学状况。研究结论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可为进一步研究跨文化外语教学提供实践基础和理论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高一虹.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郭佳,包兰宇,王晓娟.大学英语体验式教学探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3):76-80.

[3]顾嘉祖.从文化结构看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点与难点[A].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8-9.

[4]贺子夜.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及跨文化交际深层障碍解析[J].科技信息,2011(11):246-247.

[5]贾磊磊.跨文化交流中的理解误差[J].学术探索, 2010,(1):57-61.

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 第4篇

一、翻转课堂概述

2000年J.Wesley Bake在第11届大学教学国际会议上提出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模型。2004年Salman Khan在网络上建立的Khan学院以及随后所做的多次讲座, 使得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Bill Tucker (2002) 认为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是翻转普通的教学方法, 即教师借助制作的视频和互动类课程把以往在课堂中讲授的教学内容放到课前, 让学生在家中自学完成;学生在课堂上则主要解决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参加合作学习。

翻转课堂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 将“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 将现行的以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换为以学生为本位、以学生自主探索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使师生互动更加便利, 教师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对学生的课前学习活动进行监督指导, 同时在课后对学生做出及时的反馈。这样可以增加师生在课堂上互动的时间, 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我国对于翻转课堂模式的研究起步较晚, 但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课堂时间的高效利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等特点在近年来得到了我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二、大学英语跨文化能力培养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 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各高校积极开展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 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不重视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

学生普遍偏重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 跨文化意识相对薄弱, 对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普遍重视不够。例如, 作为大学英语教学风向标的四六级考试, 其试题包括考查听、说、读、写、译五种语言技能的题型, 而跨文化知识几乎不涉及。这使得学生可以仅凭语言知识的学习通过四、六级考试, 从而使学生出现“高分低能”、语言认识趋于表层化、不能应用英语进行交际等情况。

(二) 不能有效掌握文化内涵

不同的文化习俗、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宗教礼仪以及非语言交际等都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但很多学生对文化知识的了解仅限于教师讲解课文时的“文化知识点”。这些知识点非常零散, 缺乏系统性, 涉及的知识领域也很有限。高永晨 (2006) 曾针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了评估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 在掌握相关跨文化交际知识方面, 参与调查的学生中有超过半数的学生没有读过相关书籍;在西方交际习俗方面, 有近一半被调查者表示不了解该方面的知识;在非语言知识方面, 有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表示对这方面知识了解较少。另外, 在学习文化知识时, 部分学习者对文化差异不敏感, 缺乏批判性思考。

(三) 缺乏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机会

交际能力既包括言语行为的语法正确性, 又包括言语行为的社交得体性。但是, 学生在实际交际过程中往往只关注语法的正确性, 而言语交际障碍、非言语行为交际障碍、母语负迁移等问题普遍存在。在高永晨的调查中, 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表示在初次接到外国人的电话时心理压力很大, 怕无法沟通。这不仅反映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 而且表现出学生普遍缺乏跨文化交际的机会, 对自己的交际能力缺乏信心。

究其原因, 除了目前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对跨文化重视程度不够外, 教师还受课时少、课程任务繁重的限制, 使得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心有余而力不足。另外, 学生很少有机会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 缺乏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真实语境。再加上传统教材的滞后性、大班教学学生的参与性差、缺乏个性化教学、课堂活动有限、学生学习途径单一等问题, 长期困扰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

三、翻转课堂在跨文化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中指出“以资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 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努力为每一位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和服务”。翻转课堂教学就是利用网络技术影响课堂教学的一种混合教学模式, 是信息化时代的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应用于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 多元化教学内容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平台系统性地学习不同国家的历史、地理、习俗、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等领域的文化知识, 而不再局限于课文中偶尔出现的“文化知识点”;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水平准备不同难度和不同层次的的学习材料, 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身情况的学习内容。除此之外, 教师提供各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源,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下载这些教学资源, 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在真实语境中学习和体验文化的机会, 使语言学习不再枯燥。

(二) 个性化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将所要讲授的跨文化知识点制作成视频, 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适当添加字幕, 并将其上传至网络学习平台, 供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这样, 学生不仅能够随时随地消化教学内容, 还可以根据自身的语言基础反复观看和复习学习内容, 从而有足够的时间消化所学知识。另外,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任何难点和疑点都可以通过在线网络平台与教师进行交流沟通。这种个性化教学能够帮助教师及时收到学生的学习反馈, 并根据每一位学生在跨文化交际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向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从而有效提高跨文化教学效果。除此之外, 大学英语教学面对的是不同专业的学生, 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应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和职业发展需求 (彭云鹏2012) 。学生可以在课下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爱好利用学校提供的网络学习平台, 如慕课、微课等学习与其具体专业相关的应用型英语文化课程, 更好地扩展与专业相关的行业知识、行业规范和交际惯例, 从而为以后走上职业岗位, 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打好基础。

(三) 多样化课堂组织方式

跨文化交际能力本质上是一种超越本族语和目的语, 适合不同文化环境的交际能力。换句话说,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是开放的心态和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学生在课前的自学使得课堂时间被大量释放, 能够更多地参与课堂活动。同时, 教师也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反馈和指导。在学生完成课前学习的前提下, 教师将原本“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传统课堂翻转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成果展示和交流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 学生就能够成为课堂活动的中心, 通过访谈、汇报展示、辩论、模仿等方式展示语言和文化知识, 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 多元化学习评估模式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 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平台, 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估。多元化评估模式把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结合起来, 不仅关注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得分, 而且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和效果。例如, 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聊天工具有效监控学生的课前在线学习情况;还可以对照学生提交的课前学习感受, 查看学生的课堂表现, 并结合课后作业进行打分和评价。另外, 教师还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软件丰富评估方式。很多高校已经应用了智能化在线教学软件, 这些软件可以辅助写作和口语训练, 也可以让学生就一定的跨文化主题进行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 并提交给教师, 这样使得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评估不再局限在书面语中, 在口语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评测。

结束语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 可以打破传统课堂的局限性。英语课堂上采用多样的教学内容、个性化的教学方法、灵活的课堂组织方式和评估方式, 有益于教师教学理念的升级, 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 进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高永晨.2006.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 (11) :27-28.

彭云鹏.2012.医学情景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D].上海外国语大学.

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 第5篇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本文通过探讨文化与语言的关系、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指出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更应该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并介绍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方法,提出了文化教学的四点原则.

作 者:黎青 LI Qing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外语系,青海,西宁,810008刊 名: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3)分类号:H319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视角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第6篇

关键词:跨文化视角;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分类号】G642;H319

一、引言

翻译从字面上理解是将一种语言的含义用另外一种语言表达出来,而在语言的背后则表达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因此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具有较好的跨文化意识,进而能够使得语言内容能够被较好的表达,减少误会的产生。但是目前来看,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充分的站在跨文化视角来进行语言教学,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英语专业学生实现就业的障碍。

二、跨文化意识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地位

从语言翻译角度来看,语言翻译工作不仅是简单的将一种语言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同时翻译工作更是两种不同文化个体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因此语言翻译要准确无误并且发挥其沟通的作用。随着近年来我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越来越频发,英语翻译者的翻译能力培养日益重要,而翻译能力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具有基本的跨文化意识,进而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能够加强沟通,促进合作,因此可以说,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当代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要内容。

三、跨文化视角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当前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进行研究发现,我国的英语翻译教学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尤其是在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上都无法满足当代社会对翻译人才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需求。

1.对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不够重视

虽然近年来我国各大企业在翻译人才招聘的过程中都会有意识的对其跨文化交流能力进行考察,但是整体来看,我国教育机构对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培养重点仍然停留在对学生英语听、说、读与写等基本语言的能力的培养,对于跨文化交流能力大部分学校及教育机构都认为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会逐渐积累,因此教学工作中并没有将跨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当做教学中的内容,这也是导致我国学生就业后翻译能力无法达标的根本原因。

2.教学方式过于死板

从教学方式来看,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方式主要是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为主,学生不仅要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的英语知识,同时很多语言翻译的演练题目也都是有固定的答案的,这种死板、僵化的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同时也使得英语翻译在学习过程中就磨灭了文化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跨文化交流能力自然低下。

3.教学内容过于单一

从教学内容来看,当前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主要是依照一定的教材的,虽然教材中的内容都会经过筛选的,但是通过对教材内容分析可以发现,英语教材中的内容主要是以针对学生基本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口语能力等基本能力的锻炼为主,严重缺乏有针对性的对不同文化之间差异性学习的内容,这也使得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没有机会去接触西方文化。

四、改善跨文化翻译教学问题的对策建议

1.提升对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视度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不仅需要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行积累,同样也需要教育机构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重视,尤其是大学学校应该有针对性的着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从而为培养具有一定翻译能力的英语人才。首先,教育机构应强调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其次,学校也应该将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作为基本的教学目标,进而督促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意识的提升学生的文化差异敏感性。

2.改进传统教学手段

第一,教师应该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将课堂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来了解学习内容,并在课堂上大量的进行提问、交流,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第二,大学英语教师应该灵活理解习题答案,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来进行英语翻译,从而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更加准确的掌握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3.丰富教學内容

文化差异的培养离不开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在教学内容中加入文化内容。首先,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尽量最大限度的延伸与其相关的西方文化,比如涉及到圣诞节、万圣节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解释,从而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课外多接触西方文化,比如鼓励学生多看与西方生活密切相关的电影、视频、电视剧等;最后,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巩固中国文化,从而促进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五、总结

综上所述,从跨文化角度来看,当前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不仅与当前我国的教育机制有直接关系,同时也与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能力有关,因此首先需要教育机制提升对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视度,之后教师再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从而保证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能够具备基本的文化差异翻译能力,为促进中西方交流与合作奠定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苗坤. 文化视角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研究[J].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1)

[2]闫咏梅,杨耀. 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J]. 科技资讯. 2014(35)

[3]张登峰.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探析[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11)

跨文化交际与大学英语教学 第7篇

一、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是指来自两个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流。跨文化交际包括国际间跨文化交际, 跨民族交际, 属于同一文化背景的不同群体之间的交际, 以及不同的年龄, 不同的职业, 不同的社会阶层, 不同的教育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从心理学的角度讲, 信息的编、译码是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进行的交际就是跨文化交际。胡文仲的定义更简洁: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在交流的工程中, 我们往往习惯于我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说话方式来理解对方的言行, 这往往给交流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甚至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渗透

1、词义中文化的渗透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而语言包括语音, 语法, 以及词汇等。其中与文化最息息相关的就是词义了。就拿red“红色”这个词来说, 众所周知, 红色在中过文化里是吉祥, 喜庆, 我国在节庆日, 尤其春节时, 都爱穿红色, 然而红色在西方文化里, 则意味着残酷、血腥, 这主要是受西班牙人斗牛文化的影响。再比如英语成语中:He is a green hand.Greed hand中文字面上理解是“绿手”, 但是在成语中的寓意却是“生手”。同样, yellow一词我们往往看做色彩词汇, 有句话:He is a yellow man.Yellow man中文字面上理解“黄色的人”, 但其实成语的寓意却是“胆小鬼”。

2、语用规则中文化的渗透

前面我们讲到语言包括语音, 语法, 以及词汇等, 而语言使用的过程中还包括语用规则, 也被称做讲话规则。其中包括称呼, 告别, 提出要求等等。就拿最基础的称谓来说, 在中国, 我们直接称呼对方姓氏, 是很平常的, 但是, 如果在西方直接称呼对方姓氏是很不礼貌的, 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之间往往有不同的语用规则。

3、翻译中文化的渗透

我们在进行中英翻译时, 有时候存在一种习惯性的说法, 其实也是一种文化差异, 比如说西方人在形容人多拥挤, 往往比喻为沙丁鱼罐头, It was packed like sardines.而中国人在形容人多时, 比容游泳池里, 往往比喻为如同下饺子, 所以在翻译的时候就要注意这种文化不同带来的翻译的不一致。再比如说英语中有A burnt child dreads the fire这一成语, 如果我们字面上翻译可以说“被烧伤的孩子怕火”, 但是结合我们中文的习语, 我们可以理解翻译为“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井绳”。还有种情况有时候往往大致意思翻译正确, 翻译者和阅读者能够读懂翻译的句子, 但是往往有种感觉就是, 总觉得此句子翻译的不地道, 特别是在读一些国内出版的英文期刊的时候, 总觉得没有原汁原味的英语文章地道, 因此教师应教导学生在翻译中也应该注重西方文化的渗入, 要避免中国式英语, 尽量符合西方语言文化习惯。

三、跨文化交际培养的准则

1、以兴趣发展为准则

青年人思维活跃, 对新鲜事物感兴趣, 教师所选取的文化素材应能让学生感兴趣, 实用, 新颖, 集趣味性与知识性为一体, 与书本所学的语言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 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感受学习文化, 这样才能在教学及学生的学习中取得最好效果, 学以致用。

2、由浅到深的准则

语言和文化不是独立的, 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 实际领悟接受能力, 由浅到深, 循序渐进的介入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 逐渐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教师同时要注意的是不要一味的灌输文化知识, 脱离相应的语言知识, 要以语言知识为主, 文化知识为辅, 文化知识的导入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言知识, 而不是本末倒置, 过多的文化知识导入也会加重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

四、大学英语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方法

1、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传统的英语语言教学注重课文语言点的阐述, 语法知识以及词汇的掌握, 往往忽略了文化知识的传输。英语老师可以从最基本的美国节日开始, 给学生们讲述在不同月份一些重要的节日的起源, 形式, 人们如何欢庆节日, 这往往会引起学生们对于异国文化的兴趣。其次, 教师可以从一些基本的语言习惯开始让学生了解英汉文化不同导致的差异。就比如说见面打招呼, 中国人习惯于见面问对方吃了没有啊, 去哪里了啊, 而对于西方人来说, 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似乎太过直接, 涉及到了个人隐私, 在西方文化里, 婚姻, 年龄, 工资等都涉及到了个人隐私, 所以很多西方人在见面时往往谈论到天气, 或是简单打招呼, 而不涉及到一些具体实际隐私的问题。从这些日常习惯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导致的行为的一些区别, 让学生了解到对于英语文化掌握的必要性, 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必要性。

2、介绍文化背景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在讲述课文知识的同时, 联系课文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通过实例对比中西文化的异同, 比如在讲述课文the last leaf, 就可以给学生讲述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 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 资本主义的逐步垄断, 贫富分化, 社会矛盾日益突出。作者欧.亨利是处于社会下层的人物, 他的文章中常常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反映下层广大劳苦大众的生活。有关于文章文化背景的介绍也有益于学生读懂领悟课文。

除了文化背景, 对于课文中的词汇、谚语、成语习语等涉及的文化知识也进行介绍, 对比, 不仅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言点, 同时对与异国文化的介绍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积极性。英语成语有4000多条, 大部分常用的英语成语来源于《圣经》的典故和一些经典文学作品, 如莎士比亚, 古希腊罗马神话、寓言故事等。每一个成语背后, 就和中文成语一样, 都有着其深刻的文化底蕴, 比如成语A grain of mustard seed.Mustard seed字面上理解是芥菜籽, 芥菜种子, 然在这句成语来自于《圣经》, 他隐含的寓意是指某种事物虽然很微小, 但很快能发展壮大。

3、情景会话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置类似情景会话, 角色扮演之类的活动, 创造环境,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比如在讲述课文father knows better, 就可以让学生分演不同的角色, 特别是在英语口语, 听力课堂上, 口语听力书有很多情景对话, 从最基础的问候, 电话, 道歉, 致谢, 开始到比较复杂的角色扮演, 学生可以模拟这些情节, 学生在扮演中也就在假设的情景中进行各种跨问话交际行动, 不仅对学生口语有帮助, 还可以让学生体验并融入于目的语文化, 提高了语言能力, 培养了跨文化交际意识, 提高了跨文化交际水平。

4、加强课外阅读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 仅凭课内时间是远远不够,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加大课外阅读, 从英文简易本开始, 到阅读英文原著, 鼓励学生通过英文书刊杂志积累文化知识, 扩大知识面,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网络, 多媒体播放更多英语文化素材, 比如电影, 纪录片等, 采取互动的方式让学生能够身临奇景的感受英美文化, 更地道的运用英语, 培养学生的文化适应能力。

结束语

语言与文化, 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除了英语语言教学, 跨文化交际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促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流,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全面地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素质的全面性人才是英语教学面临的重大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1]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年。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年。

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 第8篇

一、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由于我国大学英语受到等级考试的影响,很多高校在进行英语教学过程中,都将精力投入到应对考试以及语言形式等各方面,强调语言以及词汇等语言技能教学,片面的教授阅读、词汇以及听力等考试技巧。忽视对英语文化背景的教授,不注重英语知识的运用,导致学生虽然可以通过英语等级考试,但是却缺乏英语知识的实际应用。在与人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语病以及误解,学生不具备英语文化知识,在交流以及阅读中都存在障碍。在阅读英语文章的时候,无法真正理解作者意图和观点,翻译断章取义,虽然词汇储备量比较丰富,但是单纯的词意累积会对学生的英语应用造成严重影响。

二、中西文化的几点差异

1. 日常用语差异。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五千年的文化传承,我国深受道家以及儒家的文化影响,强调仁爱廉政、以人为本。我国人民与人见面后,通常会用回来了、去哪了以及吃饭没等用语作为问候语,拉近两人之间的距离,让人们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随意和亲切。但是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会以兴趣、体育、运动、交通、服饰、明星以及天气等作为问候语。上述生活风俗的差异,也直接体现了语言上。

2. 传统文化差异。

我国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例如表达爱情的七夕节、祭奠故人的清明节、纪念伟大爱国人士屈原的端午节、家庭团圆的中秋节等,这些节日都体现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但是在英语国家中,更加重视愚人节、万圣节、复活节以及圣诞节等,这对其宗教信仰以及国家文化有关,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历史、不同的信仰,文化也各不相同,各具优势。因此,教师要科学的引导学生,积极吸收英语国家的优秀文化,但是也要注意不能存在崇洋媚外的心理。

3. 思想观念差异。

英语国家虽然在思想方面比我国更加开放,但是却忌讳别人询问自己的收入以及年龄等隐私问题。在英语国家中,人们将年龄视为个人最重要的隐私,而收入也是在人际交流中要避免讨论的话题,特别针对女士,更加忌讳询问自己的年龄。在我国,人们如果看见老人过马路,会主动进行搀扶,表示对老人的一种尊重,但是在英语国家,如果扶老人过马路会被视为一种藐视。同时,在英语国家晚辈可以直呼长辈姓名,但是在我国要讲究辈分长幼,不同的人称呼也不相同。

三、培养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几点措施

1. 加强文化阅读。

了解西方文化对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具有积极影响,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合理选择一些英语文化的著作以及代表作进行阅读。同时,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扩宽教学资源,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讲述英语文化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

2. 教学与文化统一。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教学与文化的统一,提高学生作文、翻译、句法、语法以及词汇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引导学生开展英语知识和文化的学习,加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实现学生文化水平和人格修养全面提高。

3. 创新教学理念。

英语教学要做到与时俱进,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重视学生英语文化知识,摆脱母语的思想束缚。学生要对英语国家文化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索,从中国式英语中解脱出来。当前,大学英语不仅要满足研究学习以及应付考试的需要,同时还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并且将其运用到生活中,满足学生生活以及工作需要,进而为国家输送可以满足时代需要的英语专业人才。

四、结语

《跨文化大学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一书详细以及系统的在跨文化背景下,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并且将实践和理论充分结合,提出相关改进对策,其是一本具有研究价值、指导意义以及综合性强的教学著作。

参考文献

[1]蔡亮.中国外语教学环境下的服务型英语学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2]陈桂琴.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 第9篇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 其本质就是一种“符号文化”,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又通过语言来传达。大学英语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在英语课堂上除了要学习语言知识外, 还应该了解语言所传达的或所蕴含的文化。这样才能在实际的交流中排除文化差异的障碍, 实现有效的交流的目的。因此跨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英语教学需要把语言作为跨文化交际的工具来传授。

二、大学英语教师在跨文化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 一些大学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教学意识淡薄, 跨文化教学的形式单一, 又加上自身的文化素质不高, 这些问题在跨文化教学中亟待解决。

1.教师自身文化素质亟待提高。有学者认为, 教师的文化素养应该包括三个领域:教师的任务是传播文化, 因此教师必须具备建立在渊博普通文化知识基础上的基本文化素养;教师应该是所教学科的学者, 因此教师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 并具备能驾驭本学科教学的学科文化素养;教师从事的是一种培养人的专业工作, 因此教师必须通晓必须的教育科学知识, 并树立体现在自身教育态度和理念中的教育文化素养。但是, 由于缺少英语学习的大环境, 教师作为非母语学习者, 自身掌握的跨文化知识比较零散不成体系, 另外由于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 没有很多时间和精力进行跨文化教学研究。鉴于大学英语作为一门传授异国文化与语言的特殊性学科, 努力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文化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2.教师对跨文化教学的意识亟待加强。教师的专业是教师胜任日常教学的基本保障, 作为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主要实施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作用。但由于受经济、传统教育方法、内容的影响, 当前一些大学英语教师跨文化教学的意识薄弱, 依旧局限于一些表面的知识介绍, 在教学过程中, 没有有意识地进行文化教学, 不会探究其文化意蕴, 更没有向学生渗透足够多的文化意识。

3.教师对跨文化教学的形式亟待增加。对于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胡文仲曾指出:“不了解英美文化, 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反过来说, 越深刻细致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至生活细节, 就越能正确地理解和准确地使用这一语言。但是, 文化因素在教学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教师教学方法还比较落后、方法单一枯燥, 只重视英语语言表现形式的正确性, 很少涉及得体运用语言, 也很少涉及跨文化信息的输入。

三、大学英语教师在跨文化教学中角色定位的实现

随着时代的发展, 大学英语教育的不断改革,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 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也有了新的变化, 英语教师是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文化知识的重要源泉, 教师的自身的文化储备、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等直接决定跨文化教学的成功与否, 因此, 实现大学英语教师在跨文化教学中角色的定位, 对大学英语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不断地提高自身跨文化交往和研究能力。大学英语教师在跨文化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摈弃传统的教学观念, 一方面, 教师要与时俱进, 融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树立跨文化意识。另一方面, 教师要努力学习, 平时多阅读一些西方的文化名著等,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 深入了解中西文化的异同, 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给学生, 最后, 教师也要积极地参加一些培训活动, 创造机会进行学术进修, 使自身素质提高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同步发展。

2.加强对跨文化教学的认识。在教学中, 教师在抓好语言知识教学的同时, 也要不断提高自己对跨文化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正确处理好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之间的关系, 把文化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将文化信息有效的渗透在教学中, 逐步引导学生自觉养成了解异域文化的习惯, 努力培养学生对异域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3.有效地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改变比较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 可以使教学内容由静态的教师灌输变为图文并茂的动态传播。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参与到跨文化教学中来。例如通过丰富多样的影视材料培养学生理解西方文化的能力, 可以采取欣赏和研讨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把英语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而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并掌握英语, 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随着时代的继续发展, 教育的不断改革, 新的教学模式下对大学英语教师角色的合理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正确对待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 不断增强自身跨文化综合素质, 努力增加跨文化教学的形式以实现教师的新角色。

参考文献

[1]赵爱国, 姜雅明.应用语言文化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2]吴云助.提升高校教师文化素养仁[N].光明日报, 2008 (8) .

跨文化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第10篇

一、对英语教学改革研究的必要性

(一) 英语教学环境

影响外语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的因素通常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 适宜社会发展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环境;第二, 外语教学学科和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之间的联系。前者主要是指构成外语教学的外部环境, 后者则是指与外语教学相关的理论基础。受到行为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影响, 我国的英语教学模式偏向于形式化, 实际交际教育占的比重相对较小。分析外部环境对其的影响时, 会发现英语教学存在挑战和机遇共存的时代背景:一方面, 中华文化全球化发展的愿望给中国的英语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另一方面, 在高等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大学英语一定要着重对语言的应用。目前的英语教学必须遵守合理科学的探索文化规则, 也就是合理的“输出”和“输入”。

(二) 英语跨文化系列课程教学

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 跨文化课程前景也越来越好。但从课程性质上来分析, 该系列课程不单单是英语类课程, 还是扩宽学生自身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若是从学生成才计划来讲, 这些课程非常适宜于学生人才发展的目标, 是帮助学生职业发展的最佳工具。但是, 这些课程的运行方法和社会需求之间仍然存在着差距:微观分析, 一些学生受到真实语境的影响, 无法经常接触到外来文化, 同时课程与国际的接轨也没有完全实现;宏观分析, 这些课程受到学科来源的影响, 根本没有统一的规范要求可以遵循。目前, 我国的英语跨文化系列课程最大的缺陷是所有的教学模式都趋向于语言工具性, 实践教学经验比较欠缺、人文素质较低、中西交流不足。

二、新形势下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理论依据

(一) 语言与文化

美国曾经有位语言学家说过:文化可以理解为是社会所想和所做的, 但思想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语言。爱尔伍德立足于文化人类学, 指出语言不仅是“心理模式”传播的媒介, 同时也是其他文化的传播媒介。文化之所以会产生, 主要是由于人类具备语言能力, 由此可知, 语言对于文化非常重要。欧洲的一些文化学家、语言学家也曾发表过相关文章, 比如著名的马林诺夫斯基、洪堡特、赫尔德等人。因此, 促进文化形成的关键因素就是语言, 它是体现文化的主要符号。但是文化在创造语言的同时也阻碍了语言的发展。

(二) 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

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直接决定了外语教学和文化之间的关系。较为传统的语言教学通常以主体性为主导, 重点强调语言的工具和对象, 自动隐蔽了语言和生命的自觉性。因此, 语言与文化教学需要利用外语教学让文化慢慢移入, 解决影响跨文化发展的干扰因素, 实现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目的。另外, 它所关注的个体在语言发展中起着双向建构作用, 解决了文化在生活世界的放逐。但对于大多数外语学习者来讲, 外语只是一种交际语言, 和他们的文化本身毫无关系。外语教学是一种文化适应, 其教学主要取决于语言学科知识和身份构件关系, 外语教学以此来实现由知识课程到生命课程之间的转换。

(三) 文化间性主义

在英语文化的快速发展中, 文化间性主义不仅对寻求世间事物共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且还可以促进世界文化的共同发展, 对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具有关键性作用。与多元文化主义比较可知, 其主要是强调文化发展共赢, 受到其影响的中国英语教育更有利于文化之间对话活动的开展。新形势的英语培训模式主要是关注学生的跨文化能力, 不仅要帮助学生明确英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还有了解汉文化在实际文化主流中的身份需求, 以缓解英语文化冲击为前提, 提高中国文化在国际中的影响力, 给世界多元一体的价值构建提供最有利的资源。

三、以跨文化视域的英语教学模式为主进行探索

(一) 全面贯彻文化间性主义的教育观点

英语和其他专业不一样, 英语专业教师的综合能力主要是以英语学习策略、情感态度、语言知识技能、文化意识为发展前提。而从阐释学的角度来分析, 理解语言的水平和思维是语言交际过程的基础平台。若是没有合适的语言平台, 所有对语言的应用方式都是有问题的, 只有当英语教师继承了文化间性主义的基本理念后, 才可能主动关注英汉结合文化的发展趋势, 并由此来开展相关的英语教学工作, 并对其进行创新。

其次, 英语学习与中国母语学习在语言环境上有着很大的差异, 并且中国英语教学的特殊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学习潜能、知识理解能力等。文化间性主义的教育理念主要是为体现语言媒介上的沟通和共性理解, 成为了当前提高学生实际英语应用能力的主要教育理念。这样的教育理念可以帮助学生适应“英语霸权”主义, 提高他们在跨文化学习过程中的对话交流能力, 也可以促进英语教师对英语教学方式的研究, 使他们可以立足于自己的本土文化, 通过具体的研究活动来创造适合我国英语教学环境的教学模式。

(二) 制定语言与文化并重的教学课程

从上世纪开始, 我国外语教学界展开了以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关系为主的课题研究, 并取得了有效的成果。但是, 从目前状况来讲, 外语教学仍然没有超越传统教学理念中的主体性, 也没有将与客体相对立的主体转化成主体交往的对象, 如今, 语言与文化教学的先驱课程便是跨文化课程, 可见其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当前, 该课程的主体间性性质鼓励了英语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同时也改变了当前英语教学模式, 提高了新形势下英语教学模式的发展水平。

对跨文化系列课程来讲, 文化不仅仅是英语学习的手段, 更是学习者学习英语的目的。受到新形势的影响, 它改变了当前“主体—客体”的认知观, 显现出了以语言为中介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可以让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加入到英语课程的学习中去, 在课程文化当中进行“你我”交流活动, 并在此前提下, 全面解释对自己人生、社会、历史的社会价值。在教学策略上, 一方面, 需要准确解读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根据跨文化交际的基本原理和实践体验来增强学生的全球化意识;另一方面, 英语跨文化系列课程要将外语听说法、情景法、认知法、影视赏析法等结合在一起,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外语交流能力。在教学内容上, 这些课程在教会学生认识不同文化的同时, 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化特性的理解程度。另外, 需要适当地加入汉文化知识与跨文化背景知识。最后, 有目的性地结合行业文化, 让学生学有所成。专业英语教师在课程设计时, 必须将英语作为主要载体, 让学生在了解世界主流文化的同时, 重视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重要性, 提高跨文化认知的转变进程。

(三) 落实以应用为目的的文化实践活动

网络的发展, 让人类的文化传播没有了空间的限制, 英语也从文化角度加入到了全球经济资源的竞争中去。在中国文化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中, 世界主流文化与自身发展需求极大地影响了本土文化的实体性。我们现在培养的英语人才不只是指定文化的接受者, 也包括未来文化的创造者。

接触多元的目标文化对于很多中国学生来讲是不可能的。分析整个教学活动, 英语课程体验主要以实践应用为主体, 将就业方向作为导向内容, 实现中西融合的文化交流模式, 这样一来, 文化实践需要坚持平等价值观精神, 开展不同的跨文化体验模式来促进学生实现认知到行动的转换。但是这些体验活动的设计不能只追求创造性, 还要将跨文化理论作为主要依据,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转化能力。为了防止文化“失语症”情况的出现, 英语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明确中国文化对应表达方式, 并以此开展以应用能力为主的文化实践活动。另外, 需要将英语实践与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相结合, 立足于学生就业角度上, 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具体实践中体会到保留和传承中国优秀文化、尊重异国文化对他们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 目前的英语教学模式主要是解决或者缓解英语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以课程规划与学生成长的结合、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的结合为主, 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英语人才。它以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为主, 尽力开展有关跨文化发展的活动, 增强大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外语知识素养, 为今后的英语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学生在接受大学英语教育的过程中, 不但要尊重和接纳他国的优秀文化, 还要保存和传承本国的本土文化。基于此理念, 大学英语教育应该重点培养学生实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促进英语素质教育的发展。本文结合目前大学英语的实际教学情况, 重点考虑教学、文化、语言三者之间的关系, 加深对跨文化教育理念的理解, 设计出语言与文化同时存在的课程内容, 实现以应用为主要目的的新时代教学模式。

关键词:跨文化,大学,英语教学,理念,模式

参考文献

[1]陈白颖.跨文化视域下的英语课程群模式探索[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5 (2) .

[2]苏岩.通识教育视域下构建文化特色大学英语教学[J].赤子, 2015 (19) .

[3]朱亚辉.《大学英语》双文化教学探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 (9) .

[4]吴学忠.跨文化交流背景下音乐融入外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1.

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教学 第11篇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教学

一、跨文化交际教学综述

由于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国际间在众多方面的交流更加密切,全球性的交往正在形成。然而,文化上的差异会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相互理解与和睦相处带来极大的障碍。因此,近年来,跨文化交际已成为我国教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作为一名英语语言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是无法回避跨文化交际教学的。那么,什么是跨文化交际教学呢?所谓跨文化交际教学,是指在进行非母语的目的语语言知识教学的同时,也进行目的语文化知识的教学,意在拓宽学习者的视野。

二、跨文化交际教学导入的意义

我国语言学家吕必松先生说,人们的交际能力至少由语言内容、语言技能、交际技能和文化背景这几方面的因素构成。由此可见,文化知识和文化适应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交际能力实际上又是获得进一步文化知识的必要前提和手段。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教学,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可满足学生调整自身知识结构的需要,为其今后的文化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三、跨文化交际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导入的原则

1.实用性原则。从学习掌握外语,进行有效得体交际的目的出发,凡是不讲就直接影响语言信息准确传递的文化知识,都应在相应的语言知识传授的同时教授给学生。

2.阶段性原则。阶段性原则要求文化内容的导入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实际的语言水平,确定文化教学的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层次、教材内容、教学时数等多方面的因素,以保证阶段性原则得以合理地实施。

3.适度性原则。所谓适度,主要指在文化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上的适度。跨文化交际教学内容应考虑到文化项目的代表性、历时性和共时性问题,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某些文化习俗和传统的来龙去脉,加深学生对外族文化的理解和掌握。

4.兼容性原则。所谓兼容性原则,就是指应该用一种平等的观点、求同存异的态度看待西方文化。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有其优缺点,因此,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应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重视各民族文化间的差异,客观地比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使不同文化之间相互辉映,共筑世界文化之文明与繁荣。

5.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跨文化交际教学的生命线,对文化传播的总体来说,起着统帅作用。它既是上述阶段性、适度性之和,也囊括了系统性、准确性、针对性等其他内容。科学性还包括文化体系构筑和文化导入方法是否得当,在文化传授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

四、跨文化交际教学导入的内容

1.习俗文化。习俗文化是贯穿在日常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由风俗习惯而形成且人们应该遵循的一定规则。诸如在社会交往中问候、告别、谦恭、隐私等用语的规约。这是在人类社会的各种交往中慢慢形成的,其中贯穿着该民族待人处事的基本原则。

2.思维文化。中国人凡事习惯从整体到具体或局部,从大到小,先全面考虑,后缩小思路,考虑具体细节。而西方人则从具体或局部到整体,这是一种线式的思维方式,一种由点到线,以线式为主体的思维方式。

3.心态文化。心态文化是指民族心理和社会意识渗透于文化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表达。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深层的部分,它是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获得的,是人们行为的规则、思维的方式、评价事物的规范、道德的标准等等。中国人和西方人的价值观念有所不同。

4.历史文化。历史文化是指文化的历史发展和建立的积累。如果学习外族语言,不了解西方发展史,不了解伊索寓言、莎士比亚戏剧等等,又怎能知道诸如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 Rain cats and dogs. Ones pound of flesh. 等习语的真正含义呢?

5.体态文化。体态文化是由人体发出的具有表情达意功能的一套图像性符号,是人类重要的交际手段之一。我们同别人谈话时,我们的表情、手势、身体其他部分的动作都在向周围的人传递信息。不同语言文化中,体态语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了解英语国家的体态语所表达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达到交际的目的。

五、跨文化交际教学导入的方法

1.直接阐释法。对英语教材中涉及文化背景内容的短语或文章加以注释,进行解说,指明其文化意义和运用的文化规约。这种方法灵活、简便,适用于各种语言材料各个阶段对某一语言现象的突出表现。

2.交互融合法。交互融合法是指将文化内容与语言材料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方法,如语言材料本身就是介绍目的语的文化习俗、词语典故、历史事实等。在教学中要善于发掘、抓住它们。

3.异同比较法。异同比较法是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通过对比分析,揭示差异,从而使学生获得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能够从事有效的交际活动。

4.交际实践法。交际实践法是指通过在课堂内设置一定的社会文化氛围,让学生扮演角色,或到现实生活中去实践,从而得以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5.阅读文学作品。文学是社会生活的集中和反映。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对比中西文化的异同,增加知识、丰富思想、扩大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

文化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文化是语言所负载的内容,又是语言特色产生的根源。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教学时,要注意通过培养“文化的吸收者”、“文化的包容者”和“文化的串集者”来训练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真正体现文化因素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实用性、阶段性、适度性、兼容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杜春英.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2]郭安国.试论文化导入与外语教学的相互关系

[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

[4]汪静珍.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及教学对策

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 第12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跨文化,效率

跨文化交际能力一般由四个方面组成: (1) 语言和非语言行为能力; (2) 文化能力; (3) 相互交往能力; (4) 认知能力。有效的交际能力包括认知能力、情感能力、行为能力、语用能力和情节能力。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至少由基本交际系统、情感和关系能力系统、情节能力系统和交际方略能力系统组成。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侧重教学以课本学习为主, 脱离语言运用的环境, 重复课型, 重复教学内容。脱离具体语言环境的枯燥式词句学习, 以单纯的汉语思维方式进行英语交流, 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差, 传统的应试教育过度强调语法、词汇及语音的教学, 忽略了英语语言学习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实际的英语交际活动中, 用词不准确, 或使用语言不得体, 最终导致“中式思维”“中式英文”的教育失误。从根源上来讲都是因为缺乏跨文化的理论知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如何提高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效率, 首先应该从交际教学的方法上入手, 可以采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积极进行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有效尝试, 总结科学有效的理论方法。

一、教师自身教学素养层面

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代替教师的讲解,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电影、动画等生动的语音资料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在贴近生活的具体语境中进行语言习得, 教师要从旁指引、辅导和解疑。让学生跟录音学, 跟录像学, 跟英国、美国人学, 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仅理解语言材料、掌握实际的语言运用, 理解异国的文化背景, 领悟非语言材料的运用。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 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英语沟通, 逐渐掌握异国的文化知识, 完善学生的学习方法, 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教师自身语言素养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无疑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教师应积极学习英美文化, 提高自身跨文化交际素养, 从而可以在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素养。通过参阅相关的专业书籍, 与其他院校教师进行交流, 撰写论文等形式加强对异国文化的深入理解。可以通过参加语言交流研讨会与阅读英语报刊杂志等来更深刻地了解英美历史文化与生活习俗, 有条件的可以出国学习, 身临其境地感受异国语言文化氛围。

二、学生学习效果层面

科学的教学旨在努力使我们庞杂纷乱的感觉经验形成一个符合逻辑的统一。因此, 如何在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系统全面的跨文化知识是英语学习的关键。毋庸置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 如何提高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学习的效率?采取有效措施与科学合理的方法是教师的不二法则。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发现学生的兴趣点, 把其结合在教学实践中, 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戏剧表演、演唱会、演讲比赛、模仿秀等多种生动的教学互动形式, 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潜移默化地学习异国历史文化等知识, 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 在学习过程中不断鼓励和认可学生的表现。为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鼓励学生阅读欧美经典书籍和欣赏欧美影片, 通过写读后感的形式加深对异国文化的理解。也可以利用西方的传统节日文化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舞台剧表演, 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 从而提高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学习的效率。

三、课堂教学的层面

课堂教学无疑是教师与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学习的直接平台。如何打造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氛围, 使学生在规定的课堂时间进行有效的语言学习是教师的首要任务。课堂教学的宗旨一定是以学生为中心,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师向学生传授合理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的科学合理设置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所在。可以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进行讲解, 这样不断变化的教学模式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交际情境, 比如设定学生感兴趣的英美影片的具体生活情境, 让学生以此情境为模板, 进行自主对话, 在实践中提高对外国文化的理解能力。指导学生进行中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对比学习, 从而加深他们对异族文化的理解力, 同时培养对母语文化的自豪感。为国家培养实用型英语人才。

四、结语

英语教学应该转向英语教育, 教师的任务不仅是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人才的外语素质, 而且培养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提高综合素质, 使学生能使用外语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胡春洞.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12.

[2]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上一篇:适应性设计策略下一篇:不同注射速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