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范文

2024-08-04

毕业季范文(精选10篇)

毕业季 第1篇

今天是一个非常隆重的日子, 我们文学院2010级370多名同学还有我们的老师和家长欢聚一堂, 在这里举行2014届本科毕业典礼。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文学院向同学们顺利完成学业表示祝贺, 同时向我们的老师和家长为我们的学生付出的一切表示由衷感谢!

人生有多个阶段, 大学是人生中最难忘最美好的阶段, 大学的毕业典礼是人生中最重要也是最难忘的一刻。在大家完成学业, 即将踏入新的征程的时刻, 我想跟大家谈谈心。面对你们这个年级, 我心情很复杂, 特别是临近毕业, 有很多不舍, 也有些内疚, 在大学的这四年, 有些事情我们应该做得更好一些, 所以借此机会希望得到同学们的谅解。

去年的这个时候, 我在2013届毕业典礼上讲了两个主题词, 一是青春, 二是爱。今天我想说另外两个主题短语, 一是对真理的追求, 二是对生活的热爱。这也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一.对真理的追求

独立思考是追求真理的前提, 一个缺乏独立意志、患得患失的人是很难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我现在一直想说的是, 我们大学培养学生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学以致用, 而且应该学而能思。民族的振兴和学术的创新呼唤有思想有境界的人。

在今后的道路上, 希望你们有超越老师的勇气。亚里士多德说, “吾爱吾师, 吾更爱真理!”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正是在不断修正和扬弃的过程中实现的, 陈陈相因是很难发展的。中国有一句话, 叫做“青出于蓝, 而胜于蓝”, 我觉得我们2010级有这个实力。哈佛的校训是“与真理为友”, 不断追求、不断反思正是创新的土壤。因此在毕业之际, 我送给大家一句话, 让独立思考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 一种美德。

二.对生活的热爱

生活既是一种客观存在, 又是一种主观营造。说是客观存在, 是因为生活中常常有很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情, 就像天要下雨一样;同时我又说生活是一种主观营造, 是因为每个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对待生活和感受生活, 从某种意义上说, 生活态度决定了生活质量。

这就需要回答一个问题, 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也许有人会说, 是钱, 有人会说, 是健康的身体, 有一个学者则说, 人生中最重要的是浪漫。这句话对我犹如醍醐灌顶, 的确, 金钱不一定能带来快乐, 这一点已经被很多事实证明;好的身体固然是快乐的基础, 但也需要心境。什么是浪漫, 每个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我理解的浪漫是一种情怀, 它来源于内心的平静和强大, 来源于对生活的爱!浪漫不仅仅限于爱情, 也不仅仅限于青春, 它将伴随我们每个人的一生。

当你们走出校门后, 我并不希望你们只是一个拥有一堆证书的人, 而是希望你们拥有一颗充满爱的心, 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去感受周围美的人、美的事物, 美的音乐、美的风景, 而更高的境界是传达美, 传递爱, 主动关心他人, 在帮助其他人的过程中感受快乐。当然, 未来的道路上不可能完全是坦途, 但只要我们拥有浪漫的情怀, 无论是风和日丽还是狂风暴雨, 无论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 无论面对是善良还是邪恶, 我们都能够坦然面对, 一路高歌前行。毕业之际, 我送给大家的第二句话, 希望我们的学生拥有一个浪漫的人生。

现在流行一首歌, 《时间都去哪儿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我真羡慕你们, 年轻真好, 青春真好!希望大家热爱生活, 感谢生活, 好好享受生活给我们带来的一切。

最后还必须说一句套话, 文学院永远是你们的家园, 是你们的后盾, 而你们永远是我们文学院的骄傲和自豪!

第二篇

今天, 文学院2014届毕业的研究生欢聚一堂, 举行2014届授予学位仪式。我谨代表文学院全体教职员工, 对同学们顺利完成学业并获得学位表示热烈祝贺!

毕业典礼是人生中最重要, 也是最难忘的一刻。我因工作原因在我女儿硕士毕业典礼时未到场祝贺, 至今仍深以为憾。在大家完成学业即将踏入新的征程之时, 我代表文学院向大家献上真诚的祝福。

这次我送给你们的是七个字:“广其学而坚其守”。这是北宋文人欧阳修在曾巩辞行时送给他的一段话中的一句, 我对这七个字有自己的理解。

所谓“广其学”, 就是尽可能地吸收人类的知识, 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倡导的。列宁说, 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 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文学所表现的领域本身就是一部社会的大百科全书, 而如今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已成为常态, 希望大家在走向工作岗位后仍能够用足够的自信去博览群书, “腹有诗书气自华”, 现代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国民。

“广其学”的第二个意思是在时间上, 当今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 不断有新事物出现, 千万不要压制我们自己的好奇心。我们要准备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新的东西, 接受新的事物。在这个意义上, 毕业只是一个新的起点。

所谓“坚其守”, 就是要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坚其守的关键在于修身, 用中国传统的说法, 就是要慎独。所谓慎, 就是一个竖着的心加一个真组成的。《礼记·中庸》开篇就讲:“君子慎其独也”, 讲人要懂得自律, 为人为学, 心存敬畏;同时为人要真诚, 遇事来不得半点虚假, 只有诚于中, 才能形于外。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里有这样一句话:“有两样东西越思考就越觉得震撼和敬畏, 那便是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我常常用这句话警示自己,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坚其守”的人是懂得感恩的。你们至少有三年光阴在文学院度过, 其中本硕连读则是七年, 有几个博士生则在文学院生活了十年。在学校的日子不可能事事如意, 就我个人而言, 有时候也有牢骚和不快, 但当我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 我就会想, 是华中师大特别是文学院, 把我从一个单纯的不谙世事的女孩培养成为一个学者, 一个教授, 能够在全国中文学科占据一席之地, 因此我心中总充满感激, 感谢华师, 感谢文学院, 感谢支持和帮助我的朋友们。同时也常感到愧对自己的父母, 因为昨天是父亲节, 所以我今天跟大家讲了感恩的话题, 希望你们珍惜。我觉得只有懂得感恩, 你才会快乐, 才不会遗憾, 才会赢得朋友和尊严。

毕业季 回家季 第2篇

2014年6月13日,工商管理系在行政楼202商务情景模拟实验室举办了以“毕业季·回家季”为主题的校友交流会。在这次交流会中,很荣幸的邀请到了2002级市场营销专业的校友李延旭先生。

交流会在李先生的自我介绍中拉开了帷幕。李先生现职于斯沃琪集团。在刚刚毕业找工作时也遇到很多困难。李先生向同学们详细的介绍了他的职场三级跳到底是如何完成的。他说,从国美电器到LG,再到现在的斯沃琪集团,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有过沮丧、有过迷茫,但是,只要自己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所努力,有所创新,为公司带来利益,你就是优秀的员工。特别提到“工作不能用吃不吃亏来衡量,重点在于你对自己的工作有明确的定位”。

在李先生分享了他的职场经历之后,在场的同学有很多问题向他虚心请教,包括职业生涯该如何定位?定位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什么样的勇气和决心让李先生更换工作?在校大学生应当侧重培养哪方面的能力,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等问题。李先生都耐心的回答了大家的问题,他还向同学们建议,步入职场之前,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一个明确的规划,只有这样,才能知道自己到底要应该怎样展开你的事业蓝图。

这次交流会,让同学们都有所收获,明白任何事情都要用充分的准备,专业知识要扎实,还要学会学习的方式。机会总在我们的身边,只有把握好这些,相信成功离我们不远。

创新工场毕业季 第3篇

“如果你的公司当初选择一个纯粹的天使投资人,现在会有什么不同?”

“肯定死了呗。”在中关村一间办公室里,面对记者的假设,点心科技创始人张磊毫不犹豫地回答。“即使不死,也要两到三年才能做到如今的规模,而如今却只用了一年。”

点心是创新工场送走的第一批毕业生之一。今年5月份,点心科技将办公室从创新工场第三极大厦那拥挤不堪的场地搬了出来,将新办公地点选择在中关村著名的IT卖场海龙大厦。在创新工场,搬迁出去是一个庄重的极具象征意味的仪式,它意味着被孵化的项目正式从创新工场的羽翼庇护下走出,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迎接炮火的洗礼。

作为当前风头最劲、曝光度最高的创业孵化器,创新工场已经走出了点心科技CEO张磊、点点网CEO许朝军、应用汇CEO罗川、行云CEO唐彬森等众多的优秀创业者。最近业界盛传著名微博女魔头“冰红酒蓝”和她的团队被创新工场估值1个亿,虽然随后被冰红酒蓝否定,但此事从侧面折射出李开复一直向外界传达的理念:创新工场能帮助创业者“低成本高估值”创办公司,已经得到了部分验证。

这不由得让人们感到好奇:创新工场在过去的两年间,究竟做了什么?

影响力溢价

关于创新工场的记忆,人们首先所能记起的,是它那高调的起点:两年前李开复从谷歌高调离职,在清华科技园谷歌大厦旁边的一座大楼里,召开了成立创新工场的发布会。不仅100多家媒体到场,更有富士康科技集团董事长郭台铭、美国中经合集团董事长刘宇环、联想控股董事局主席柳传志、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Youtube和paypal创始人陈士骏等诸多大佬为之助兴。

李开复的影响力,是创新工场的起点。不过,将李开复的个人影响力,转化为创新工场的品牌,却让它找到了另一个立足点。而这一切都是在不断的摸索和试错中达到的:从最初“吃力不讨好”的内部项目孵化,转而认准产业方向,外部寻找优质创业项目;当吸引到更多外部资金以后,就由以前大孵化、小投资的模式,转变为投资领跑的发展方向;从最初依靠李开复的个人号召力,去高校招聘没有经验的大学生,转而组建一支强大的HR团队,到腾讯、百度、谷歌等顶级大公司去寻求在技术、产品、管理上具有丰富经验的人才。

由于创新工场的光环效应,那些从创新工场出来的项目就好比被打上了“绿色食品”的标签,能够为获得后续融资加分。截至2011年11月,创新工场投资孵化了超过30个项目,,已经有10家获得了天使投资的超过千万美元的A轮融资。

对于那些优秀的创业者而言,创新工场的吸引力在哪里?

资源整合

在加入创新工场创办点心之前,张磊曾经在华为和百度担任过多年高管,为人低调而务实,兼具华为的狼性和百度的务实风格。而在这之前,他已经有过一次跟无线相关的创业经历。手机操作系统是张磊一直看好的创业方向,恰巧创新工场也在酝酿与手机操作系统相关的孵化项目。2010年,一次偶然机会,张磊与李开复、汪华相遇,发现彼此的创业方向一拍即合。带着自己之前的一些资源和团队,张磊随即加入了进来。

在创新工场的项目布局中,点心一直扮演着重量级的角色,也是被寄予期望最高的,因为这个公司做的是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中的控制点产品:手机OS。而在人们的观念中,手机OS是唯有谷歌这样的巨头才有实力涉足的领域:资金需求量大,技术难度高,涉及到的产业链环节非常复杂。但张磊认为,正因为如此,他才会选择创新工场而不是纯粹的天使投资人。相比后者,创新工场帮助他完成了一场“立体化的战争”。

当张磊下定决心做手机操作系统,加入创新工场之前,已经有许多纯粹的投资人找过他。但张磊最看重的并不是资金,而是由创新工场的品牌影响力所延伸而来的资源整合能力,这一切使得点心即使作为一个默默无闻的后进者,也能争取到产业链上下游合作者的信任,这在产业链条异常复杂的移动互联网领域,本身就是莫大的优势:点心与夏普的第一笔订单,正是来自于创新工场的牵头引线。而在取得了第一笔订单之后,点心与高通、展讯等其他厂商的陆续合作,就变得顺理成章。

创新工场的资源整合能力还体现在:以一种集中化办公的方式,将所有的创业项目聚集在一起,为创业公司提供招聘、法律、财务等一系列规范的服务。在很多创业者看来,创新工场所能提供的增值服务虽然不是致命的决胜因素,但能让创业公司比竞争对手跑得更快。

“点点”网创始人许朝军则认为,与创新工场的合作,让点点推出产品的速度快了4个月,而这4个月的先发优势对于竞争异常激烈的轻博客市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原因在于:在创新工场,只需要专心做好产品开发,而不用担心买服务器、租场地、招人等一系列有可能在创业前期干扰创业公司精力的事情。而张磊也认为,“这恰恰是我利用工场最多的资源。”为此他笑称自己是“脸皮最厚的,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而作为一个有经验的创业者,他非常善于利用这些增值服务配合自己的工作。

创新工场的资源整合能力还在于:旗下各个创业项目之间的群聚效应。随着前期一系列的投入,创新工场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投资布局也越来越清晰:通过自定义的 Android系统(点心OS)占领上游终端;推广自己的市场(应用汇)拿下移动互联网的咽喉;通过移动应用占领下游细分领域(魔图精灵、布丁、涂鸦、、豌豆荚、磊友)。当完善的布局形成之后,创新工场希望发挥出自己的纽带作用,帮助旗下项目之间构建一种良好的协作关系。

应用汇就是一个从中收获颇多的例子。这是一个由创新工场孵化的基于Android系统的本土化应用商店。事实上,应用汇在Android应用商店并没有先发优势,但通过与创新工场旗下的豌豆荚手机精灵、点心合作,在短时间内迅速积聚起大批用户,跻身于国内一线Android应用商店行列。“大家在进入移动互联网领域时是以一种“抱团”的姿态,相互间有所借鉴、扶持。因为作为工场项目先天上具有了这种集团优势,相比其他单打独斗的项目,无疑会跑得更快更稳。”应用汇CEO罗川说。

创新工场的未来

创立两年之际的创新工场,正在迎来它创办以来的最好时期。通过两年的积累,“滚雪球效应”已经显现:当越来越多的孵化项目得到了VC的投资,创新工场在资金规模上的造血能力也会不断得到加强。

在去年9月份,创新工场在上海的基地挂牌成立,在上海市政府、市发改委及杨浦区政府的支持下,募集到2亿元的创业引导投资基金,这意味着创新工场正将影响力往全国范围辐射。与此同时,创新工场的资金规模也在增强:一支由中经合集团、富士康、奇虎360、俄罗斯投资人尤里·米尔纳等共同参与的总额达1.8亿美元的美元基金已经成立,另一只由腾讯、巨人参与其中的7亿元规模的人民币基金也正在筹备中。

但如果就此判断,创新工场取得了成功,未免太过武断。目前的创新工场,也许仅仅走过了摸索期,找到了一点点感觉。相比去年,“创新工场究竟创了什么新,下了什么蛋”的质疑依然没有消退,有人将它称为“抄袭工场”,因为它所投资的诸多项目都能在美国硅谷找到原型;而另一方面,多重角色的重叠让创新工场目前的定位有些模糊:既做孵化,又投入大量资金做风险投资,同时它本身也是一家创业公司。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创业辅导机构已经在不断涌现,它们大多和创新工场一样,将投资目光集中在高科技领域,在模式上也或多或少都与创新工场有相似之处:凭借创始人在业界巨大的影响力和人脉资源,以及创始团队丰富的创业辅导经验,希望以一种规模化的手段,批量孵化出优质的公司。它们在未来也将或多或少地与创新工场展开项目的竞争。

毕业季,异乡行之未雨绸缪 第4篇

鲁迅先生曾说:去异地, 寻别样的人们。大学生们去异地, 多数也是寻别样的生活。客观的说, 人才的这种流动是必然的。有些专业, 只有在特定的城市才有更多的机会, 如轮机工程、电气自动化、旅游管理等;有些人, 尤其是相爱的恋人, 错过了可能不会再来, 于是愿结伴相随。理由没有高低贵贱, 只要那是你想要的。可是, 我还是想知道, 你们真的准备好了吗?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了吗?工作上的发展?生活环境的改善?为了感情笃厚的男 (女) 朋友?毕竟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生活, 不像过家家、垒积木, 错了可以推倒重来, 那是奠基一生的重要一步, 决定人一生的发展方向。

倘若真的决定了去外地发展, 那么还是多做一些准备, 中国人讲究未雨绸缪、知己知彼, 在背起行囊之前, 要多去了解将要去的城市、将要展开的全新生活。当然, 这些了解, 不再是试探性的, 而是改善性的、建设性的, 作为临行前的摸底调查。

首先是工作。有人说工作不重要, 哪不都是干活吗?可能对于体力劳动者这种差别会小一些, 而对于大学毕业生们, 离开家乡多数是希望事业有更好的发展。我本人也是当年从家乡来到外地, 我的切身感受是:工作问题解决了, 其他问题都迎刃而解;工作不顺心, 其他方面都对牛弹琴。对于工作, 我认为首先要考察这个行业在这座城市的分量或者说普及程度, 也就是行业前景。比如你从事的是软件业, 恰好又在一个软件城, 这样你的机会就会更多, 即使以后在这家单位工作不顺利, 你同样可以有别的出路;相反, 如果城市很大很美, 却没有与你相契合的专业或职业, 你总不能捧着那一点与你无关的城市自豪感吃一辈子咸菜吧?其次, 要了解自己对将要从事的工作的兴趣, 至少要不讨厌。这样的话即使开始的起点低, 也会慢慢赶上, 最终成功。抑或你就是没有“成功”, 生活也不会太痛苦, 这不也是人生一份难得的幸运吗?有的人是为了喜欢的工作来到机会较多的城市, 而有人却恰恰相反, 为了来到某个城市而放弃了比较心仪的工作, 到头来, 一天比一天疲惫, 常常后悔, 放不下自己的专业和兴趣。我的一个朋友在上海做销售, 自身所学并非这个专业, 也并不喜欢这个岗位, 他不断的跟自己说以后有资格了就可以转岗, 可现在却并不如他想得那样美好, 现在想转行很困难, 用人单位并不认可他在另一行业的工作经验。薪资也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收入是否能跑赢CPI?当地的房价水平如何?

另一个不能规避的问题是生活。生活这件事, 会者不难难者不会, 曾在网上看到有位年轻朋友说她想去外地工作但怕那边没有父母做的早餐。个人认为, 这样的话还是不要去了。如果去外地, 必须在心理上做好吃苦的准备, 本地——外地、学子——职员, 哪个转变也容不得你再继续娇气。有人说要找个有亲戚朋友在的城市生活才更方便一些, 这点我倒认为并非必须的。没有什么能代替自力更生的安全感, 亲戚朋友精力是有限的, 很多时候他们也无暇顾及, 更重要的是你应该对自己负责。

到一座新城市, 要先了解城市地理, 可以到路边买张地图, 了解下城市的交通情况, 顺便还可了解本地的旅游景点和城市特色, 尽快与城市打成一片。如果来了很长时间还哪里也找不到, 自己都会觉得自己是格格不入的外乡人。如果地图不能帮助你找到目的地, 不妨有礼貌地问路, 关键时刻比自己摸索更有效率。

另外, 快速有效的租到房子对稳定下来大有好处, 这个事情可以早早地在网上查看一番, 了解基本的价位和理想的地点。如果没有查也不用急, 限定在一个区域内, 目标明确, 通过中介或路边的小纸条3天之内应该能找到一个比较合适的房子, 租房毕竟不是买房。找什么样的房子根据个人的经济条件了, 有床位、一间室、两间室、两室中的一室, 租房时房主很可能要看你的身份证, 为了知己知彼, 你也可提出看看他的房屋所有权证、身份证等资料, 免得最后真正的房主找上门来。女生租房子最好能找到一个伴, 一般来讲, 两个人一人住一间租两室房比较合适, 既能互相照应又不至于两人挤在一间房而产生不必要的摩擦。另外, 房主的人品也很重要, 如果发现房主是心怀不轨或唯利是图的人还是避而远之为好。

在定好自己栖身之所后就要在附近寻找派出所、超市、医院、社区、银行等基本公共场所, 以免需要时找不到、来不及。当然, 出门在外, 更多的时候要依靠朋友。在他乡交朋友更要树立一个观念:广结善缘, 慢慢分辨。有人会害怕出门在外碰到坏人, 因此把自己裹得严严的, 但太过于自我保护往往使自己失去很多朋友。比较好的办法是先广泛培养, 再慢慢分辨。有些时候, 之所以觉得异乡人不好相处, 也因为对这个城市的人文性格不太熟悉, 或者是不认同。这种时候, 希望大家能够入乡随俗, 有的风俗你可能觉得不可思议, 有的方言你可能觉得难懂、甚至难听, 但是这就是承载这座城市的符号, 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如果你摘掉那副有色的眼镜, 也许更清亮的景色就在你眼前。

独自在外, 才看出了生活技能的重要性。十几年读书, 没有几个人把生活琐事放在眼里。做饭、钉扣、打扫卫生、洗衣服、统筹安排时间等等很多都不会。可是, 没关系, 这些事情还不是能影响到一个人决定去哪里发展的必然条件。关键在决心。这种事情, 只要有决心、只要勤劳, 任何人都可以办到。

在异乡, 拼事业、求发展, 谁都想成功。有一句话我不得不嘱咐大家:古人云“近乡情更怯”, 我们在归乡时往往会产生那么一丝复杂的感情, 仿佛只有混出个模样来才可以大摇大摆地回去, 不然的话就发怯。但实际上这真是不必要的。这样的心理, 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压力, 反而不利于成功, 心理学上有著名的倒U型曲线理论, 焦虑程度在适中的位置最容易取得成功, 焦虑太大, 适得其反。何况, 家乡还有你的亲人、年迈的父母, 拼搏之余, 别忘了, 常回家看看。

毕业季 第5篇

时间匆匆,一切太匆匆。相聚是因为缘分,离别却是为了飞得更高更远。届毕业生们即将启程,听听他们想对诚毅说什么呢?

这里有对社团组织的不舍

大学四年,除了学习还有课外生活,而社团活动便是其中的一部分,也是许多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来自物流1293的林子杨说,“感谢学生会让我成长和收获,希望毕业后大家都能找到一份好工作。”的确,在学习得到知识之余,社团工作也能使我们收获颇丰。社团活动有时也会十分忙碌,此时与之并肩作战的小伙伴就是自己的最佳拍档,轮机1292的叶欣表示,“最大的收获就是院团委文秘部,感谢我的伙伴们,今天我们毕业了,再见!”

这里有对大学生活的感慨

四年前,他们怀揣着梦想而来,四年后的今天,他们摘下这成功的果实,也收获了最好的自己。

大学就像个锻炼综合素质的“小社会”,只要付出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就会有所收获。来自金融1293的卢捷说,“应该在该奋斗的年纪去努力拼搏,不要太安逸,要有成长的压力和紧迫感。”四年的时间,足够使一个人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与之相对应的,也足够一个人堕落到低谷。所以选择十分关键。

对于毕业感言,社体1291的叶家兴是这样说的,“谢谢诚毅给了我一个看清自己的空间,让我成长。”

这里有对身边人的感恩

成长不是一个人的事,在成长路上难免会遇到磕磕绊绊,这就需要身边人的指导与帮助。来自中文1292的洪荣滨说,“感谢遇见的每一个人,不管亲情友情爱情,都一样重要。”还有特别努力拼搏的同学,国贸1471的林诗婷表示在大学做了导助,后来又做了党政部书记,特别感谢老师的帮助和同学的配合。带不走的大学四年,带不走的校园,希望自己常回母校看看。

大学四年,与同在一个屋檐下的舍友能够建立起深厚的友谊乃至可以升华为亲情。对此,教技1291的王芳烨有话说,“特别不想离开,特别舍不得小高一208宿舍,有了她们,我的青春无悔!”青春的盛宴中爱情可谓是无法或缺的话题,计算1471的张丽容说出了对老师同学们经常帮助的感谢,还表示了来自她另一半的默默陪伴与支持的感谢。

感恩父母,这是一个经典永恒的话题。来自国贸1297的李鹏飞说,“特别感谢父母今天从家里赶过来,当到了大四穿上学士服的那一天,当父母第一眼看到自己穿学士服的欣慰,那一刻才真的.意识到自己毕业了,日后要学会承担更多的东西了。”

轮机1293的陈泽鹏表示,“感谢一路陪伴我们的父母同学老师!更要感谢努力拼搏四年的自己,为自己的大学生活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毕业季,去旅行 第6篇

《哪啊哪啊神去村》

导演: 矢口史靖

主演: 染谷将太 / 长泽雅美 / 伊藤英明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上映日期: 2014-05-10

片长: 116分钟

对进入毕业季的学生朋友们来说,也许这部电影将会带来某种启发:这部片子讲述的便是一个屌丝逆袭的励志故事,即便遇上挫折,只要心怀勇气,人生总会站上另一个成功的路口。

在剧中,因为考大学失败,刚刚告别高中时代的都市青年平野勇气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偶然被林业培训生宣传材料上的美丽女孩所吸引,于是脑瓜一热来到三重县一个连手机信号都没有的偏僻小山村“神去村”,接受为期一年的林业培训课程。一开始他吊儿郎当,毫无干劲儿,因此饱受前辈饭田与喜的斥责。

正当勇气准备逃离之际,与女主角石井直纪的不期而遇,让他鬼使神差地又回到宿舍。前期培训结束,勇气随着饭田前辈来到神去村,跟随师父开始实地修行与学习。严苛的环境打磨着这个都市青年的骄傲和浮躁,不知不觉中他已成长为足以独当一面的优秀伐木工。他转而慢慢受到这些与大自然和平共处、乐天知命的村民感染,喜欢上了“神去村”。

MOVIE2

《少年斯派维的奇异旅行》

导演: 让-皮埃尔·热内

主演: 凯尔·凯特莱特 / 海伦娜·伯翰·卡特

类型: 剧情 / 家庭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澳大利亚 / 加拿大

上映日期: 2013-10-16(法国)

片长: 105分钟

小小少年斯派维生于蒙大拿州一个偏远牧场,他有一颗聪明绝顶的大脑,酷爱制图学和科学图解,年仅十岁就发明了永动机。有一天,他接到一个来自史密森学院的电话,告知他被授予了世界科学大奖贝尔德奖,并邀请他到华盛顿演讲。于是,十岁的科学奇才斯派维,偷偷爬上了货运火车,独自踏上了穿越美国的奇异旅行。

BOOK1

《绘画是一个人的旅行》

作者: [日]安野光雅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译者: 罗亚星 / 果露怡

出版年: 2015-3

定价: 45.00元

安野光雅是备受世界瞩目的绘本大师,他的创作极富传奇性,设计的绘本在促进东西方艺术交流与相互了解方面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绘画是一个人的旅行》是他唯一的人生随笔。走过日本的昭和、平成两个时代,经历过战争的苦难和战后的艰辛,他依旧对生命充满感恩。他以温柔而不乏幽默的笔调书写了自己过往岁月的宝贵回忆,并亲自为每篇故事绘制插画。

BOOK2

《自在的旅行》

作者: [日]松浦弥太郎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译者: 黄碧君

出版年: 2015-2

定价: 48.00元

《自在的旅行》是日本生活美学大师松浦弥太郎代表作,他是特立独行的思想家,生活美学的先行者,被称为“全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书中记录了他与著名摄影师若木信吾在美国、法国、英国、日本、中国等地的行走见闻,用自己擅长的方式纪录下对未知地方的感受。松浦弥太郎说:“即使到了几乎一无所知的地方,那里也必定有耀眼之处,而自己要亲自将这些光芒一个个拾起、收集起来。希望读者能在本书中感受到这些小小的耀眼的美好。”

MUSIC1

《我不要别的历史》

表演者: 海朋森

流派: 摇滚

专辑类型: 摇滚

介质: CD

发行时间: 2015-04-20

海鹏森是一支来自成都的年轻乐队,乐队成员大多刚从学校毕业,但却呈现出了一张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这张作品中浓厚的艺术气息在女主唱独特的嗓音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先不要管其是不是后朋克、或是像不像pk-14,单从音乐性上来讨论,这支乐队都值得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

MUSIC2

《B-side》

表演者: 旅行团

流派: 摇滚

专辑类型: 摇滚

介质: CD

发行时间: 2015-05-15

毕业季 第7篇

1.1 高校毕业生人数与社会提供岗位供需失衡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一方面刺激了社会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 另一方面推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由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模式发展。高校自1999年扩招以来, 招生规模由1999年的160万人次发展到2008年的599万人次。据官方数据显示, 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达到610万人次, 2011年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增至660万, 2012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总人数达680万。在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上,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表示,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 比去年增加19万人, 再创历史新高。然而激增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和经济发展所提供的岗位数的缺口逐年加大。2006年413万大学毕业生中, 有110万人次没有成功就业, 2008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只达62%。据教育部网站消息称, 2013年近700万高校毕业生与归国留学生、中专、职高、高中等毕业生共同竞争约900万个就业岗位, 成为“史上最难就业季”。在广东暨南大学招聘会上, 120家企业进场提供2500个岗位, 到场毕业生多达15000多人。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就业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急速推进, 当代大学生正面临着“天之骄子”的陨落。

1.2 学科专业布局与市场需求的错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 自从政府确定把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方针后, 各地加快发展高等教育, 但诸多高校定位含糊, 偏离社会需求。许多高校不断升格, 或是由专科升为本科, 或是不断力争硕士点和博士点学科。然而高校专业结构调整滞后, 使得诸多高校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缺乏科学的预见性和盲目性, 使毕业生所学专业知识与市场需求出现错位。据来自《2013年度麦可思-大学生就业年度指标》的数据显示, 2013年本科毕业生中社会需求量最大的专业分别为会计和文秘, 显然大部分高校所设立的英语专业、法律专业等早已过时, 更别提许多高校所开设的音乐学、美术学等艺术类学科, 在大学生就业市场早已进入冷门领域。

1.3 非“985”“211”工程院校毕业生就业举步维艰

随着大学生规模激增, 企业对人才素质需求越来越高, 自我国加入WTO后, 各企业面临巨大的商机与挑战, 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必须更新产品、增加科技含量、走“科技兴业”之路, 高学历的人才无疑将更有利于企业完成这一战略目标。重庆忠县2012年在教育卫生系统公开招聘事业单位人员中要求应聘人员均需为全日制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或者国家“211”和“985”工程高等院校毕业生。同样重庆主城小学老师高学历出现常态化, 重庆南岸区政府公众信息网公示了2012年教育系统面向重点大学公招拟聘用人员名单, 辖区内9所小学, 15位招聘人员中就有7位研究生。出现不少以学校名气和知名度来衡量学生素质高低的普遍现象, 很多时候企业并不是因为的确需要这些高学历人才, 而是在向别人展示自己很能吸纳人才, 也表明他们自己的单位层次高。企业青睐重点院校毕业生, 把非重点院校的学生拒之门外, 这对非重点院校的学生就业产生巨大影响。

1.4 性别歧视及地域差异

女性就业难于男性现象显而易见, 男性在生理上略胜一筹。据2012年教育部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 全国女大学生人数已连续4年超过男生。2012年, 全国大学普通本专科生一共有2391万余人, 其中女生人数超男生64.78万人, 占51.35%。在调查中发现有91.9%的被访女大学生感到用人单位存在性别偏见, 由于受生理条件和思想观念等影响, 绝大多数社会领域的工作岗位还是男生更加突出, 如中铁、中建等大型建设型公司对女性限制明显, 同样科研机构、行政单位用人均以男生为主, 女大学生人数上的“阴盛阳衰”直接导致了就业上“阳盛阴衰”。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建设加快发展, 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及部分中心城市需求人才基本饱和, 国家为了提高西部地区竞争力, 摆脱落后被动局面, 实现跨越式发展, 大力开发人力资源, 对人才需求量极大。然而西部地区由于经济落后, 条件艰苦, 不少岗位被毕业生不屑一顾, 出现“无人区”, 调查显示, 55%毕业生偏向大中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 35%选择到县城, 仅10%选择到农村和基层。由于工作环境恶劣, 大学生对地域的不当选择致使待业及滞留家中的毕业生屡见不鲜。

2 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剖析

目前,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日益成为社会聚焦的热点问题, 在当前形势下, 深入解剖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是社会、学校、个人认知和价值取向等各方面因素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

2.1 个人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与用人单位要求有差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知识经济的时代早已来临, 要想在汹涌的人群中和一轮一轮面试中脱颖而出, 不仅需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与众不同的技能, 还需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较好的综合素质, 其次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因素。一方面毕业生“心比天高”, 另一方面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无法跨越用人单位要求的沟壑。在当今激烈的竞争市场下, 文凭、品德、知识能力、业务绩效成为衡量人才的综合标准, 各种招聘会上, 拥有各种证书和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备受青睐。应届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普遍承认“缺乏充足的社会经验”是导致就业难的主要因素, 据大量学生反馈, 目前用人单位都设置了“社会经验”这一门槛, 有90%的学生认为在参加招聘会上因缺乏工作经验而被排除在外感到尴尬。用人单位已经高度重视大学毕业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对于某些待在“象牙塔”里读死书, 死读书而不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的学生, 这是他们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2.2 就业认知偏差及价值取向失衡

大学生在择业上呈现个人价值取向增强的现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社会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的要求, 许多大学生把追求经济效益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通过职业来实现买房买车似乎成为他们心里唯一目标。经济收入成为大学生择业时首要考虑的问题, 渴求获取高额收入, 把职业理想看作解决未来衣、食、住、行, 把职业理想和报酬多少及福利好坏紧紧联系在一起, 注重自身价值, 忽略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结合, 注重经济利益, 功利主义尤为突出。许多学生在地域及单位的选择上就业观显得比较陈旧, 他们会看重单位是“公”是“私”。他们追求的是安逸舒适的工作环境, 不愿走进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及贫困山区, 向往经济发达地区。在择业的时候, 大学生往往趋高拒低, 重点考虑国家机关、三资企业、国有企业而冷落了私营企业、集体企业。不但如此, 由于各个行业部门的发展情况、经济效益及其他情况在实际上与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常常呈现一定差距, 此起彼落的局面使大学生择业时漂浮不定, 跳槽频繁, 缺乏心灵的宁静。

2.3 学校缺乏对大学生长期有效的专业就业指导

20世纪90年代初, 国家教育部成立了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并要求相继在全国范围高校逐步开展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随着高校就业制度的改革, 许多高校纷纷建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一类的就业指导机构, 然而由于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存在诸多问题。高校指导理念不清晰, 仅满足于就业率的提高。大部分高校偏重就业安置, 以把学生“送出校门”为宗旨, 个别学校为了保证就业率, 还强迫学生签订“就业协议”, 注重学生的就业率而忽视了就业质量。基于就业安置的指导理念, 诸多高校都把就业指导安排在了大四, 由于指导时间的滞后, 导致刚入校的新生想参加却无机会, 大四能参加却忙于考研、考证、求职, 这样影响了就业指导工作的成效。内容空洞平淡, 说教较多, 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据市场调查数据发现, 25%的毕业生第一次工作未作职业生涯规划, 60%的毕业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含糊, 他们不清楚自己的个性特点和职业性向, 可以叫做“盲人骑瞎马”, 自然就业率偏低。形式单一, 缺乏针对性就业指导。许多高校邀请企业老总讲授面试经验之谈、举办各种专场讲座的传统形式, 显得格外单一。不同的毕业生面临着人生多重选择, 由于学生心理差异, 心灵承受着各种矛盾, 正如教育学强调因材施教, 他们需要学校就业指导教师结合个人实际情况量体裁衣, 而非集体号脉。目前大学生比较浮躁, 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难以实现人职匹配, 非专业有效的就业指导导致许多学生不断“跳槽”和尝试, 浪费了时间和经验, 对当下就业形势无疑造成巨大压力。

3 多方联动, 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

当前, 市场经济走向深入, 经济结构正在完成转型, 扩招压力继续增加, 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大学生就业问题比任何时候都变得复杂。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 还需要大学毕业生本身适应社会发展的时代趋势, 做出相应的调适。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刻不容缓, 多方联动, 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人才充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3.1 大学毕业生自身五部曲调适

社会的转型不可避免的导致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重塑, 对大学毕业生而言, 有些学生在选择职业的时候以自我为中心, 不顾国家和社会的需要, 甚至有许多学生以经济利益为导向, 贪图享受生活, 追求奢华生活, 更不用说到贫困地区去, 对于大学生而言, 什么是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第一, 我们要鼓励个人奋斗与个人价值的满足, 强调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大学生需选择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多元选择中要明辨是非、理清方向, 对当前社会现象和生存发展目标有理性认识, 正确把握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国家利益的关系, 增强社会责任感, 避免个人主义。第二, 降低就业期望值在缓解大学生就业困难方面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大学毕业生择业时根据自己所学专业知识, 充分了解市场需求, 根据自己职业兴趣、性格特点和实际能力去选择合理的就业岗位, 基层及西部地区人才匮乏, 进步快, 上升空间大, 很适合大学毕业生去施展自己的才华。国家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 类似的企业定然需要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 这些地方对人才需求量大, 大学生到需要他们的地方去, 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技能, 有利于大学毕业生健康成长和自我提升, 更有利于城乡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第三, 树立自主创业观念。变就业为创业, 扩展就业空间不但可以减少自己的就业压力, 而且可以吸纳更多的人就业, 创业过程中高校毕业生要抛弃过去的“精英情结”, 杜绝“雷声大, 雨点小”的现象, 大学毕业生把自己置身于普通劳动者的身份, 吃苦耐劳, 坚忍不拔, 持之以恒促进优质高效创业。第四, 具备“先择业, 再就业”的流动就业观念。在就业市场总体供大于求的环境下, 大学毕业生要仔细分析自身所处环境, 寻找就业岗位的同时随时调整思路, 高校毕业生必须跟上时代的潮流, 更新自己的理念, 与时俱进, 学会在流动中谋求生存和发展。第五, 大学毕业生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目标, 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提升自身文化素质修养和专业文化知识是为今后打造全新的自我提供筹码和保障, 时刻提醒自己对专业技能的培训学习为将来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修正传统家庭教育观念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对学生就业无疑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所以修正不适应现代就业市场的家庭教育观念对大学生就业有不可或缺的意义。家庭含辛茹苦的培养子女, 对子女的教育经费和精力投入使得家长对毕业生有较高的就业期望值。家长对就业形势了解不够, 很多学生都背负着进国企, 进事业单位等类似好单位的重任, 家庭不切实际的要求学生出人头地, 振兴家业。家庭要通过各种社会渠道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 从而认识并修正对子女的就业期望值。家庭还要重视社会责任的家庭教育, 灌输孩子要重视集体利益, 国家利益, 为西部和基层建设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针对少数独生子女, 家长还需鼓励子女自强自立, 不干预他们找工作, 独立进入社会打拼, 让他们明白, 越是纷繁复杂越是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 越是要靠自己不断的努力才能衣食无忧, 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3 高校以毕业生就业为导向, 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和职业生涯规划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 各大高校应该时刻针对学生所学专业和如今用人单位招聘需求做调适, 加强技能培养, 使学生能力与招聘岗位与之匹配。学校应该积极建立健全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 将过去作为选修课的职业指导课调整为大学必修课程, 结合学生自身专业特点, 有针对性的展开培训指导, 使每个学生能有系统的接受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学习。高校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列入必修课, 一方面使学生从入学开始明白四年的奋斗方向, 及时掌握需要掌握的技能和发现自己的差距, 有针对性的提高自身, 另一方面使学生清晰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能清楚自己所处环境, 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有导向作用。高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注意结合课堂进行职业生涯指导, 分析当前就业形势政策, 对于个别学生需要对职业方向进行指导, 使其准确定位, 认识自我。对于部分在学校实习实训期间有困惑的学生, 专业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碰到的问题对其口头指导, 使其能够重新定位, 调适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高校还需加强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能力, 进行校企合作, 培养适应社会和企业的优秀人才, 符合高校所提倡的培养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3.4 用人单位转变选才标准

当下无论是公招考试还是事业单位招聘, 学历和资格证书成为了必备条件。学历说明不了什么, 名校也未必能证实他出色的实际能力, 如今研究生、博士生满街溜达的现象已经说明学历失去了昔日的光彩。用人单位追求高学历和成绩而忽视个人水平的表现是盲目的, 是不理智的, 是对人才资源的浪费。用人单位要在转变观念上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第一, 减少过多的就业歧视。用人单位过分挑剔, 过分歧视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要摒弃过去在学历、专业、性别、地域、经验上的歧视, 重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选录, 建立合理的选才标准, 广揽人才, 择优录取。第二, 建立良好的用人制度, 不光要招聘到人才, 还要建立内部选人、用人机制, 优化人才资源, 使员工满意, 工作有干劲, 使单位能吸纳人才, 留住人才。第三, 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大学毕业生刚进入社会, 经验有限, 用人单位要多给一些磨合空间, 使之能够挑选到真正适合单位发展的人才。第四, 增强人力资源储备。许多单位在金融危机的威胁下, 减少招聘指标和裁员, 这恰恰需要理性的眼光看待问题,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储备, 这正是储备人才, 挑选人才, 优化人才的大好时机, 企业增强人力资源储备有利于为国家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 负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

3.5 政府公共职能充分发挥“掌舵者”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化政府职能改革的阶段, 以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为契机, 提出有效行使政府职能的具体政策措施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政府职能的发挥依赖于具体的政策措施, 形势是多样化的, 不同形式产生不同的效果。政府以加强立法的方式规范就业行为, 营造有序、规范的就业环境是解决就业难问题的前提条件。比如, 制定严格的反就业性别歧视法规, 使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通过这样的法规得到保障。通过类似法规传递积极正向价值, 营造健康就业环境, 最终形成科学的求职观和选才观。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根源在于经济发展结构与人才结构脱节, 政府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是政府职能的第二步。大学毕业生是拥有知识较多的人力资源, 主要面向研发型和知识密集型企业的所需, 政府主导通过政策投入的方式扶持本土研发型企业壮大, 同时引进海外优秀研发型企业, 把我国打造成以研发为主的创新型国家。政府还可以出台鼓励大学毕业生进基层及中西部地区优抚政策, 使人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控制高校招生规模,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增强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是政府职能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又一有效手段。调整招生和培养结构, 在本科招生中坚决控制一批市场需求小的基础理论性学科招生数量, 同时也控制过热专业的招生数量, 不仅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手段, 还是提高高校培养质量的前提。另外, 政府主导通过招标的形式委托社会第三方机构建立长期有效的就业信息交流平台, 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的学生发布有效的就业信息, 实现竞聘学生与用人单位互动交流, 避免信息脱节, 避免鱼龙混杂, 避免欺诈性就业信息。除此之外, 由政府主导委托社会金融机构实施就业扶持贷款, 成立大学生创业基金, 建立盈利与非盈利的就业指导机构等项目也是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http://edu.qq.com/a/20130412/000025.htm.

[2]胡鞍钢.如何看待大学毕业生就业难[J].中国就业, 2009 (10) .

[3]黄友发.大学生择业行为的现状、特点及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5 (09) .

[4]康文, 张廷飞, 吴志强.大学毕业生择业心里的研究[A].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5]沈杰.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问题与前景//青年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5.

毕业季 第8篇

1 跨文化传播的鲜活化

“人物纪录片不一定要反映社会现实的重大主题,但应该通过该人物折射出影响人物命运的特定环境和时代的发展与变迁。”《非洲人在中国:阿木同学的毕业季》是中国的外宣影片,承载了跨文化传播的重任。随着中非关系不断升级,在2015年12月4日至5日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习主席提出把中非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经贸文化交流也在广州催生出中国最大的非洲人聚集区,而阿木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是国家对外文化传播整体战略的重要部分。”如何将这一大背景下发生的中非两国人民之间故事对外讲述好,考验着创作者是否能用国外受众,特别是西方主流受众愿意接受的方式排片布局。“中国的纪录片讲故事大都娓娓道来,叙事的节奏也相对缓慢,国外的纪录片叙事方法更加灵活,常常奇峰突现,不墨守成规。”“一直以来中国文化对外传播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跨越文化的差异而得到对方的理解。”《非洲人在中国:阿木同学的毕业季》在大背景下选取了小人物的小故事,主人公是来自北苏丹的90后青年穆罕默德,中文名阿木,是一名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的非洲留学生。“普通人”这类题材不像名人名家类线索清晰、重点突出,但这类题材搭配鲜活的叙事手法,很容易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阿木很有语言天赋,大学四年已经练就了一口标准的北方汉语腔。性格开朗幽默、情商高的他既深得中国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又在阿拉伯穆斯林国家留学生圈子里树立了汉语文化学习的榜样。在广州开设公司把中国建材产品销往中东的父亲希望阿木能子承父业,阿木却想成为一名翻译,到领事馆成为连接中国和阿拉伯世界的桥梁。阿木下定决心,在爱好相声的中国同学的帮助下,阿木苦练双簧相声与绕口令,力争毕业之际在国家汉办举办的“汉语桥”外国留学汉语大赛中胜出。

“跨文化美学研究以‘求同’为主体诉求,在充分承认和尊重各国家和民族美学的特殊性、差异性的基础上,通过沟通和对话使美学具备更强的普遍性和人类性。”在毕业之际,阿木最后一次以学生身份在校园散步,见到了他入校时就遇见的吹萨克斯风的老者;面对镜头,当阿木说到“毕业了,最舍不得就是自己的母校”时停顿的哽咽,以及眼角隐约的闪烁,没有人会怀疑这个非洲小哥对汉语文化、老师同学的热爱会有半分虚假。

一部承载跨文化交流的影片,外宣做得不留痕迹,待人们将这部饶有趣味的非洲小哥的故事看完,才恍然大悟。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大环境、高立意与低切入角度的合理搭配所产生的鲜活化学反应,使得该影片在2013年“广东日”南派纪录片颁奖活动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南派纪录片大奖(最佳影片)的殊荣。

2 纪录片叙事的喜剧化

“在电视荧屏中情景剧和栏目越来越趋向于休闲、轻松格调的背景下,对于纪录片来说,即便表现的是一个很严肃、很崇高的主题,在不破坏节目整体思想品格和不影响人物形象的前提下,让一些喜剧性的情节得以保留,或者通过电视的艺术表现手段创造一些喜剧性效果,纪录片的艺术感染力无疑会增添许多。”纪录片的喜剧化,这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现象级真人秀里尽得受众欢心的喜剧化元素是否能在纪录片中得以应用,笔者是持肯定态度的,但有两个前提,一是喜剧的元素必须基于真实,二是喜剧的元素要服务于人物的特性。

《非洲人在中国:阿木同学的毕业季》第二大亮点就是主人公阿木带来的喜剧化元素。阿木是一个较有表演欲的人物,长时间的跟拍也让他放下了戒备,神情流露非常自然。在跟拍记录阿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创作者得到来自被拍摄者及其家人和朋友的信任与允许,很多时候,摄像机处于持续拍摄记录的状态,包括阿木的刷牙洗脸、吃饭礼拜、紧张犯困等,从中筛选出真实的喜剧元素也就顺理成章。来源于生活的细节和阿木的幽默性格产生了化学反应,形成了一连串的笑点。纪录片叙事中的喜剧元素不能是摆拍,而要通过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捕捉和发现人物特有的行为细节,然后再从中加以提炼。

3 叙事方式的鲜活化

“面对同一事件,有的人讲得绘声绘色,引人入胜,有的人却讲得平淡无奇,令人昏昏欲睡,其关键在于叙事方法的不同。”该片为了突破传统“平铺直叙”的线形叙事模式,增加了人物访谈,以此作为衔接点及突破口,增加了叙事的支线,从而使叙事手法更加丰富。这种主线和支线相结合的叙事手法,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继承了线型模式逻辑明晰、段落清楚的优点;另一方面,支线的加入,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线型模式在叙事时空上的限制,并在完成表现主要人物中心任务的同时,自然地阐释其他内容。这种时空交错的叙事方式不需要拘泥于“单线性”与“顺序性”的限制,也给创作者留下了充分的创新空间。

3.1 叙事中纪实性的强化

人物纪录片往往采取长期跟踪拍摄的取材方式,以长镜头和同期声来表现拍摄对象在一段时间内相对完整的真实生活,这是电视片编导惯用的拍摄方式。基于人物纪录片“再现生活”的显著特点,好的创作者会记录一段或几段真实的生活,展现出人物的神情、心态、环境以及对应的心理氛围;另一方面,漫无目的的记录或者刻意记录人物生活中琐碎的情节,这样所显示出来的“真实”往往会“失真”。

编导选取了阿木论文答辩、阿木帮助父亲做生意以及参加汉语桥大赛等生活片段,依托主线想要展现的片段,穿插运用老师及同学的访谈,不仅自然地讲述了阿木来中国的背景及原因,而且真实地展现了他的留学生活。真实的人物、真实的环境、真实的活动、真实的语言,以上种种因素在提升人物形象厚重感的同时,也更容易打动受众。

3.2 叙事中人文关怀的渗透

从对象类型来分,人物纪录片主要可分为名人名家、普通百姓、特殊职业者或者特殊事件的当事人等几个类型。“人文关怀”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其所倡导的“原生态纪录”与人物纪录片所追求的“用生活中的真实说话”的精神相契合。尤其是对于“普通人”的人物纪录片,人文关怀的体现尤为重要。

阿木信仰伊斯兰教,刚到广州的时候非常不适应。创作者以阿木在论文答辩时所提到的自己的国家信仰为切入点,选取“清真饭店吃饭”“阿木做礼拜”“阿木的朋友在街边买臭豆腐”等片段,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他的宗教信仰。创作者并没有忽视,反而以上面的几个片段再结合阿木的访谈,从各个方面尽量做到真实体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文关怀”对人物尊重的体现。当然,“人文关怀”的含义非常广泛,不管是出于哪方面的体现,都是为了让我们从平凡的背后找到更多的真实,而重构出来的这种真实感加强了“生活味”,保证了纪录片的可看性。

3.3 叙事中故事性的强化

人物纪录片要想展现出一个“人”独有的特点,就需要靠故事性来加以提升。“名人”题材的纪录片,其对象有一定的名气,可吸引观众的注意,而“普通人”题材的纪录片,如何在基于纪实性的基础上体现故事性则显得尤其重要。其实不管是娱乐节目还是电视剧,都需要借助一些“戏剧冲突”来冲破平淡、制造悬念。在《阿木同学的毕业季》中,创作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其故事性。

生活片段方面,创作者选择了阿木论文答辩、阿木帮助父亲做生意以及参加“汉语桥”比赛等生活片段来“讲故事”,这些片段实际上也就是阿木留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阿木两次参加“汉语桥”比赛的事情作为本片的重要篇幅,详细地呈现了阿木第二次参加“汉语桥”比赛的全过程。虽然篇幅较重,但是通过对他第二次参加“汉语桥”比赛的详细记录,不仅体现了“故事性”,而且也让阿木这个形象更为丰满。

画面方面,纪录片可以通过故事情节或者故事片段等画面元素,用一个个小的故事推动叙事进程的发生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纪录片叙事的故事性。

最后,如果人物纪录片在进行后期编辑时只按素材的拍摄顺序一一排列,很容易让影片陷入沉闷。《阿木同学的毕业季》的后期比较注重运用蒙太奇手法,有缓有急,强化了该片的故事性。

“不管未来纪录片的发展方向如何多元化,在电视人物纪录片创作过程中,有一个原则始终不会改变,那就是:呈现好看的‘故事’。”挖掘出新的体裁、运用新的媒体强化纪录、突破传统的编辑手法及构思方法,这是我们需要继续努力的目标。一部好的人物纪录片需要精雕细琢及反复推敲。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人物纪录片创作的目的都应该是通过深入生活,从而深刻地纪录“真实”,表现生活。

摘要:人物纪录片因其独特的感染力以及不断创新的形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众,然而,随着电视节目百花齐放、推陈出新,观众的口味越来越挑剔,其对电视节目需求满意度的阀值不断提高,加上真人秀节目大行其道,纪录片与真人秀的错位交融日益明显,纪实与娱乐元素的合流对纪录片“原生态”式记录、平铺直叙模式的整体性构成了挑战。本文以外宣人物纪录片《非洲人在中国:阿木同学的毕业季》为例,浅谈纪录片创作中如何实现跨文化传播的鲜活化、纪录片叙事的喜剧化和叙事方式的鲜活化,并且让一部承载跨文化交流的影片,在外宣方面做得毫无痕迹。

关键词:纪录片,鲜活化,阿木同学的毕业季

参考文献

[1]王国平.人物纪录片表现什么[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6).

[2]何苏六,李智,毕苏羽.中国题材纪录片的国际化传播现状及发展策略[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5).

[3]陈晓夏.跨文化美学视域下中国纪录片的文化自觉[J].新闻战线,2012(2).

[4]余辉.纪录片中的喜剧性创造[J].当代电视,2006(5).

[5]李劲松,周敏.浅谈电视纪录片叙事方法的创新[J].中国电视,2009(11).

毕业季 第9篇

“就业服务季”由北京市教委主办,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会、北京地区各高校承办, 计划在2014年10月至12月期间 (毕业生求职高峰期) 推出一系列促进北京地区201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服务活动, 服务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求职。

一、百余场现场双选会, 招聘求职面对面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北京地区各高校校园, 将集中举办140场以上面向201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的中等规模的供需见面活动, 预计参会单位1万家次以上, 提供毕业生就业工作岗位10万个以上。毕业生可登录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www.bjbys.net.cn) 查询具体场次安排及部分场次参会单位信息。用人单位可直接拨打服务热线010-68981788, 报名参加服务季的所有招聘活动。

二、毕业生生源信息发布, 搭建信息对接渠道

服务季期间,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将重点加强校企毕业生人才信息供需对接工作。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www.bjbys.net.cn) 开通“北京地区2015届高校毕业生生源信息查询系统”, 免费发放《北京地区2015届高校毕业生生源信息专刊》, 组织高校进入招聘北京高校毕业生相对集中的企业集团进行供需对接等举措, 将为用人单位招聘北京高校毕业生提供全面的人才信息资源, 满足用人单位多样化的岗位招聘需求, 促进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

三、就业指导活动集中开展, 助力毕业生提升就业技能

服务季期间, 北京地区各高校利用本校就业服务资源或邀请资深人力资源专家, 在举办各类就业供需见面活动的基础上, 积极为2015届高校毕业生提供内容丰富的各类就业指导主题活动。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100余场面向家庭经济困难或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培训也将持续进行。

四、新媒体服务方式齐上阵, 各类求职信息及时掌握

毕业季花式表白 第10篇

下面这些表白姿势都很奇葩,然而收到的成效却出乎意料的好。这说明要想妹子把得好,脑洞YY不能少。仅供参考,呵呵。

教室“抢亲”,楼道“拜堂”

一个毕业季的下午,湖北经济学院人文艺术楼里突然闯进来一个西装笔挺的“黑衣人”。只见“黑衣人”中的一人冲进一间教室,瞄准一位年轻貌美的女生,上前就一个“公主抱”,把女生“抢”了出来。

就在同学们都以为眼前上演了一出“大圣抢亲”戏码的时候,“黑衣人”却霸气地朝老师走去了。难道抢了亲还要劫财不成?惊讶时,却见“黑衣人”脸上盛满了笑容,跟老师问好、道歉、说明情况。

原来,“抢亲人”是艺术学院工艺造型专业的大四学生张超,而被“抢”走的女生则是他的女朋友武同学。张超把女朋友“抢”出来,其实是为了向她求婚的。大概女生都喜欢星爷《大圣抢亲》里的那一套,“我的意中人是一位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身披金甲圣衣、驾着七彩祥云来娶我”,所以武同学开开心心地就答应了张超的求婚。

还有另两对同是工业造型专业的情侣,正好在人文艺术楼偶遇了班主任,趁热打铁请了班主任做见证人,两对情侣就在班主任的主持下当场“拜堂成亲”。别说,磕头作揖还挺像模像样。套路倒是挺好的,但这浓浓的古言风是怎么回事……

这个电影院,已经被我承包了

桂林一所大学的小江和男友孟飞走进电影院的时候,还以为自己要看的是一部傻白甜的爱情电影,没想道影片放完,屏幕上却忽然播起了另一部影片,而影片的主人公,正是她自己。

在甜蜜的情侣照旁空白处,有一大段一大段的动人告白:“我想谈一场永不分手的恋爱,我最大的梦想是以我之姓冠你之名……”结尾的时候,男友孟飞出现在大屏幕上,眼神真挚:“我有信心担负对你、对家的责任,我在等你回来。”

看到这部意料之外的电影,小江呆了。前不久两人刚为前途问题吵过架,差点闹到了“毕业分手”的地步,没想到就在她以为两人的感情将走到尽头的时候,男友用这样的方式试图挽回他们的爱情。

在脑中纠结了半分钟之后,面对着手捧红玫瑰的孟飞,以及留在电影院里跟着一道把告白短片看完了的围观群众的热烈掌声,小江终于把手交付在了孟飞手中。全场的热心观众也终于忍不住大声叫好:这剧情,比电影好看多了。

其实孟飞包场电影院也是破釜沉舟之举。为了“承包”这个影厅,他拿出了所有的积蓄800元,还订购了玫瑰。为了制作这部告白短片,他熬了4个通宵,找遍了他们大学4年的所有回忆。为了不让小江发现这个“局”,他还邀请了几十位QQ网友当托,扮演求爱时的“神助攻”。不得不说,看他们起哄起得那么嗨,说明这帮队友还是挺给力的。

师兄们滚粗!壕要求婚了

接下来的这场毕业表白,可能会让上文的孟同学哭晕在厕所了。在广州大学城里,惊现多辆豪车。这些豪车一边高调地用按喇叭的方式奏出《婚礼进行曲》,难度系数高达 9.99;一边调整队列,渐渐围成了一个心形,难度系数 999.99(倒桩渣请不要尝试这种求爱方式)。

原来,这些豪车都是一个已经辍学创业,并且小有所成的90后为女友准备的惊喜。据说,男主角听说自己的妹子在学校人气颇高,非常担心被“挖墙角”,于是决定提前求婚,既宣扬了“名花有主”,也炫了一把富,告诉别人“墙角不是你想挖,想挖就能挖”。

专一、有钱、任性,这不正是韩剧男主角必备三要素吗?如果不是现场还拉起了横幅,上书几行大字——“师兄们滚粗!这是我女人!”“婷婷,你这辈子是我的人!”其实这种表白方式还挺有韩剧即视感的。

为你点亮一座楼

相比“壕”们破费又复杂的求爱方式,杭州计量学院的这位男生的办法性价比就高得多。在学院女生宿舍9号楼的南楼,这位男生用给每个宿舍4位同学一人一罐可乐外加一包糖的“贿赂”,成功地让全楼的人都听他统一指挥调配,在晚上用窗口灯光拼出了“I LOVE YOU”的字形。所有可乐和糖加起来只花了700元,欧耶。

战斗民族小伙儿伪装车祸,“死”前告白

俄罗斯这哥们儿也真是脑洞清奇。为了自己的表白出口就没有被回绝的机会,他决定学一会韩剧里的生死恋:伪装一起交通事故,假装被车给撞得半死,浑身鲜血地跟女友求婚。正常人都不会在别人要死的时候拒绝吧?

为了让现场逼真可信,小伙子还特意请来了专业编剧、导演、演员、化妆师和摄影师,“车祸现场”还真的摆了一台染着熊熊烈火的道具车,假扮的医务人员也按真实的情景,开着救护车,乌拉乌拉地到了现场。

上一篇:创造性心理下一篇:高中政治问题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