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质教育英语教学

2024-08-27

人文素质教育英语教学(精选12篇)

人文素质教育英语教学 第1篇

笔者以为, 当代中学生表现出普遍的人文精神缺失, 其中人文知识积累欠缺, 人文底蕴不够厚重是其重要原因。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必须要从丰厚人文底蕴着手。所以, 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做法, 效果不错。

一、介绍哲学家的轶闻趣事, 感受哲学家的人格魅力

在哲学教学中, 学生学完了哲学后, 连最有影响力的古今中外哲学家都闻所未闻, 那么哲学教育就是失败的, 更妄谈人文精神的提升和人格品质的塑造。所以, 要想引领学生走进哲学殿堂, 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地向学生介绍人文方面的知识, 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

我尽可能在教学中创造机会让哲学家的名字响彻课堂, 让天才人物栩栩如生的生活方式及其光辉思想走进课堂, 激起学生对智者的景仰, 对哲学的亲近, 深切感受到哲学家的人格魅力。让智者的智慧之光会跨越时间的长河, 照耀学生的心灵。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汲取人文知识, 在潜移默化中内化为人文素养, 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情感乃至行动。

二、让经典的哲理名言萦绕课堂

经典哲理名言蕴含着先哲贤达博识的智慧, 闪耀着理性的光辉, 体现出哲学之妙和文字之美, 是人类思想之瑰宝。笔者在教学中引用了大量的经典哲理名言, 如:在学习“意识的能动作用“时笔者引用了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的话:“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 是自然界中最脆弱的东西, 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让学生体会人之为人的尊严是什么?在讲解“真理是无限的”时, 引用了古希腊哲学家芝诺的“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 哲理名言高度概括, 内涵丰富, 对其内涵及产生背景详加诠释, 不仅扩展和丰富教材的内容, 让课堂增色生辉, 同时让学生沐浴在经典传承的智慧中, 领悟哲学思想, 体验哲学的境界, 激起学生对哲学的兴趣, 活跃了学生思维。哲理名言以最凝炼的方式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涵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行。

三、引导学生读点哲学书籍, 积累丰富的人文素养

学习哲学如果仅仅局限于教科书, 是永远不会理解哲学的。著名哲学家周国平先生在谈到中学生如何学哲学时说:“根据我的经验, 要真正领悟哲学是什么, 最好的办法就是读大哲学家的原著。”要让中学生真正喜欢哲学, 引领学生读点哲学书籍就显得非常必要, 这也是丰厚学生人文底蕴的最佳途径。由于中学生年龄小、阅历浅, 思维能力弱, 而且很多哲学原著晦涩难懂, 因此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起点较高而有趣的哲学入门读物, 如《苏菲的世界》、《哲学家讲的哲学故事》等, 让学生在阅读中领会哲学家们所面对的“问题”, 把握哲学发展的脉络。在具备初步的哲学知识和哲学思维之后, 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中外较有影响的哲学书籍。

四、撷取经典哲理故事, 感受生活智慧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可以帮助人们在变化无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把握基本的方向, 提供安身立命之根本。

在教学过程中, 巧妙地运用蕴含哲理的经典故事, 用故事为学生呈现一个认识世界、追求真理、思索人生的情境, 使哲学不再抽象、不再遥远, 还能有效启迪学生的心智, 懂得人生的真谛, 获得心灵的提升。例如在学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时, 笔者给学生讲了“苏格拉底与失恋者的对话”“柏拉图与苏格拉底的关于‘爱情、婚姻、幸福、外遇、生活’的对话”, 在学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时引用了中国古代“以天下之至柔, 驰骋天下之至坚”的处世哲学故事。

这些蕴含深刻人生哲理的故事, 是滋养学生的心灵鸡汤;融会在哲理中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还将成为他们建立人生信念的重要资源, 可以唤醒他们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自觉意识, 引导他们去感悟生命的奥秘、意义与价值, 养成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 这对于正处在人生道路转折点上的中学生尤为重要。

总之, 深厚的人文底蕴是中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不竭的精神动力。中职哲学教学没有了高考的牵绊, 可以更为灵活的方式拓宽课堂教学的维度, 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让学生汲取广博的人文知识, 使他们在未来的人生事业发展中受益。

参考文献

[1]《哲学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心灵》康建平, 《文教资料》2008第25期

[2]《成为一个人——中学哲学教学的价值追求》李勇斌中学政治教参2009年第3期

[3]《哲学经典名言》缘中源著新世界出版社2010年9月第2版

高职英语教学人文素质教育及评价 第2篇

1.高职学校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现象

“当前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存在着技术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一些高等职业院校单纯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片面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所需的实际知识和技能。”尤其,当前很多高职学校在技能大赛的主导下,部分学生甚至不惜长期停课集训,为了在技能大赛中摘金夺银,为校争光。

对于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健全心理以及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文素质教育则重视不够,对学生的人文知识教育、人文精神培养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人文素质教育有所不足。

由此,高职学校英语教学普遍存在评价机制单一和机械的问题,过分强调学生的知识体系,重结果、重成绩,忽略英语的人文性特点,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考查。

一般学期末考试以书本内容的死记硬背为主,高职学生同样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这种标准化的语言技能考试,无法测出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交际能力,不能反映出学生德行高低、心理健康程度等。

学生也只是为了考试而努力,在语言素养提高的同时,人文素养却日渐缺失。

2.英语学科“工具性”的特点

英语虽然被定义为交流工具。

然而,这只认识了语言的部分本质。

事实上,语言虽然是人们表达、交流、思维的工具,但这种工具不同于存在客观世界的其他工具,其他工具是身外之物,而语言却是人赖以生存的内在工具,是人生命的一部分。

语言的运用和思想的形成与表达是同步发生的,体现人性以及人的观点、情感、认知能力和做事能力。

从学科特点来看,英语是一门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

关注英语学科的人文性,在教学中就不会将全部注意力放在语言技能训练上,而是在发展语言技能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性的表述能力,使句子充满内涵和情感的思想表述,就不会只追求课堂上那表面上的“热闹”,而是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心灵交流、碰撞、质疑和探究,不会把往日的“满堂灌”翻版为今日的“满堂看”,即把讲稿做成PPT就是所谓的“教学手段的改革”。

3.“多元智能理论”的影响

美国学者加德纳将智能定义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或是在各个文化背景中创作该文化所重视的作品的能力”。

后来又将智能的定义简述为“人处理信息和制作产品的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由八个要素构成:(1)语言塞尔特语言能力;(2)逻辑―数学智能;(3)视觉―空间智能;(4)身体―运动智能;(5)音乐智能;(6)人际关系智能;(7)内省智能;(8)自然观察智能。

加德纳进一步指出:(1)这八种智能既独立存在又共同起作用;(2)各种智能都同等重要;(3)每一种的智能组合都不同于其他人;(4)如果承认个体智能差异,教育会更有成效。

由此我们认为,培训听、说、读、写、译技能的教学目标不能完全概括英语教育的内涵。

只机械地训练技能而不同时发展智能的教育教学是不到位的,也不能学会用英语思维以真正用所学语言进行深层次沟通。

二、如何评价高职英语教学的人文素质教育

1.对学生语言知识的评价

语言知识是形成思想、气质、修养的基础,英语知识的长期积累可以形成个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

评价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运用、语言内容、思想性等多方面。

评价学生语言知识要考查学生掌握、运用这些知识的情况及学习和分析、思考的能力。

同时,应重视考查学生学习过程中是否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对英语课程的态度,良好的学习风气可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2.对学生人文行为的评价

人文行为是学生人文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做人、做事、处世中通过言谈举止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和风格。

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同学的互动与交流中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沟通风格、生活态度、话语表达和行为等。

学生人文行为的评价包括学生的道德修养、行为修养和活动能力等三方面。

3.对学生人文精神的评价

人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英语教学人文素质教育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人文意识和人文精神,使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此,高职学校学生人文精神的评价应包括两方面,即人文思想和价值观。

人文思想评价要考查学生是否具有崇高的理想和进取精神,对价值观的评价观测注重学生是否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及是否可以做出符合社会的价值判断。

三、高职学校英语教学人文素质教育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1.结合学生课后的实际表现

学生日常行为表现往往更能准确体现个人的素质修养,特别是一些细微的事情,是衡量学生人文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结合学生课后的作业上交的时间、作业质量以及观察学生课后的言行。

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验人生、感悟文化,培养人文情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提高人文素质。

2.多种评价互相补充

由于评价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难以预料和把握的影响,评价结果不一定全面、准确、真实。

因此,要结合学生自评与同学互评,避免单一的评价模式。

同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征求学生自身意见,达到沟通思想的效果。

体现评价是一种人文关怀,引导学生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进取精神。

3.评价指标避免僵化

评价指标是评价成功的关键,它不仅是评价的主要依据,也蕴含着教育的价值观,可对学生起引导和规范作用。

人文素质教育是动态、连续的过程,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努力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列入评价的对象和范围,使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兴趣、情绪、意志力等健康人格层面协调发展。

因此,评价过程中杜绝以静止的僵化的观点看问题,以学生一时一事的表现轻率地断定学生的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人文素质教育英语教学 第3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 情感态度 人文素质

国家教育部曾多次提出:“要把提高受教育者的人文素质作为21 世纪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探索,即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由此可见,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具有紧迫性和重大意义。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顺应时代的要求,在这方面作了根本的调整,在前言里就提出:“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外语素质的重要过程。它既要满足学生心智和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毕业生就业、升学和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 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学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具有多重的人文和社会意义。”新课标将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目标之中,从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建议到评价建议, 顺应当前外语教育教学的潮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自始至终强调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教育,充分体现了当前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最新精神和时代特征, 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含义及必要性

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内在品质, 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等。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多种形式传授给受教育者,并配合环境的熏陶, 使其通过自身的内化和发展,逐步形成一种稳定的内在品质和价值取向的教育。它强调的是一种基础, 一种素养, 一种做人和做学问的功底。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 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 以及如何使学生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素养得到提高。人文素质教育是现代教学论的特征之一, 是培养一种完善的人的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就是通过教育手段提高人的文化修养、伦理修养、道德修养,也就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人文是一种精神文化,人文具有一种力量,可以激发人的动机、热情、创造性和调动人的内在潜能, 可以对人和人的社会生活进行合理、有效的导向, 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 使民族凝聚, 使社会形成有力的整体。人文精神通过把人类积累的智慧精神、心性精华与阅历经验传授给下一代, 以期能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心灵,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易贲》说:“观乎天文,以察事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这里的“化”是教化,即教育的意思。可见,人文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中学教育作为基础阶段的教育,其使命不可小视,既要着眼于现在,还要体现于未来;不单是教书,更在于育人。按照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分级总体目标的要求,高中课程标准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和标准。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在高中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

如今,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只有人的现代化才能建设国家的现代化。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其核心是培养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围绕新课标,贯彻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而且要改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等, 以适应新课程提出的新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而且更要关注学生的人文情怀,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尤其应该从教学方式方面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二、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1. 采用任务型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 教师要能够根据学习内容, 设计出各种交际任务活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习得语言, 又学会用英语做事,并体验学习语言的过程。任务可以围绕教材和生活情景两方面来设计。围绕教材设计的任务要紧扣教材内容, 要设在教材内容的关键点上,把课本中的话语变成学生想说的话。围绕生活情景设计的任务, 可以是真实的或模拟的生活情景。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把教材内容活化为实际生活,把语言教学活化为语言交际, 使学生能够运用英语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即“学会做事”。设计的任务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任务中的问题要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即他们努力就能完成的地方,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 提高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 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的情感体验,感受到语言的多元价值。

2. 调整阅读策略, 使学生充分接受文化熏陶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新《标准》调整教学策略,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1) 应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教会学生从语篇角度出发,了解语篇体裁,分析语篇结构,从关键词中整合语篇的内容、主旨、观点、作者态度、作者意图等。(2) 教师应关注并介入学生的阅读过程,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等加以分析、指导和调控, 并教会学生各种阅读技巧(如略读、寻读、猜测词义等),来捕捉所需信息,提高阅读速度。(3) 教师应重视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扩充和渗透, 使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相结合,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环保教育﹑理想教育及团队精神教育等。如 :在阅读SEFC Book 1 Unit 7 Cultural Relics 这一单元的课文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查找故宫﹑长城、颐和园和圆明园等文化遗产的英文介绍,然后在班内进行交流;在 SEFC Book 1 Unit 8 Sports教学时,又可以结合2008北京奥运,与学生一起分享奥运知识。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学习英语,又能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感,唤起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及对历史的铭记。又如:在 SEFC Book 1 Unit 14 Festivals 中的 Reading 部分介绍了非洲的宽扎节,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感恩节、母亲节及中秋节﹑端午节等中外节日。同时布置作业——你为母亲做什么?不仅让学生了解中外节日风俗文化,还给学生上了感恩教育的生动一课。相信学生也会印象深刻,受益终身。还比如:SEFC Book 2 Unit 9 Saving the Earth 的中心话题是“拯救地球”,教师在运用任务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精心设计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球观”,关爱地球,关爱环境,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关爱地球,从我做起”的意识。(4)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知识水平等补充英语读物,让他们读一些简单的原著,也可以读一些简写本或双语本;鼓励学生订阅英文报刊,让他们阅读上面的新闻、故事,而不要只做同步练习题。 通过大量阅读这些语言地道、丰富内容的英文作品,学生可以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以及精神面貌等,形成跨文化意识,培养人文素养。

3. 用诗歌、音乐教学,陶冶审美情操

诗歌是语言的极致,英语诗有朗朗上口的韵律,有跳跃的词汇。在诵读时,你会感到抑扬顿挫,似在音韵中舞蹈,妙趣横生。在高中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背诵一些原版的英语诗, 并注意督促检查。这不仅可以增加英语语感,而且可以进一步感受语言的美感。同样,音乐可抒发感怀,舒缓心情,许多学生都喜欢听英文歌曲,教师可在课时前后几分钟里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歌曲,或经典歌曲,或流行歌曲等。歌曲旋律优美,悠扬动听, 很吸引学生。也可以在课堂上,教他们唱几首与课程内容有关的英文歌曲,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诗歌和音乐都是充满人文气息的元素,将这些内容引入英语教学,可使学生欣赏到语言的意境美、节奏美,同时,产生学英语的积极情感和态度,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人文修养,真可谓事半功倍。

4. 英语写作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

英语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动笔,记下自认为有意义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有时可能是课堂上讨论过的一个话题,有时可能是对所看过的英文作品或英文电影的体会、评论, 有时可能是对一次集体活动或任务完成的记录等。不受题材、体裁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写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文等,可以是诗歌、散文、短剧、故事等不同形式。然后,教师评出词汇最丰富、内容最充实、观点最新颖的文章, 供大家参考、欣赏。教师也要让学生经常写日记,用英文记下生命中的感动。这样,学生就能在自由的受尊重的关怀书写出丰富多彩的文章,从而完善他们发展的人格。

除教学方式方面外,教师还应在学生学习方法、评价模式方面,以及教师角色转变方面做出积极的转变。真正做到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由教学中的权威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减少对课堂的控制,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同时,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有效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和谐的人”。

总之,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实施人文素质教育, 是新课标的特色, 也是深化英语教学改革的根本。作为中学英语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挖掘语言中的文化内涵、情感因素等, 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高尚的品质、健全的人格、高品位的人文精神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这样,他们才能适应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 外语教学与文化 [M]. 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2. 教育部. 全日制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王蔷. 英语教师行动研究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4. 陈琳. 英语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阶段) [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人文素质教育英语教学 第4篇

关键词:人文选修课,理工院校,人文教育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知识更新的速度日新月异。在当前理工科院校教学中, 为了满足不同大学生日渐丰富的兴趣与爱好, 应该加大人文选修课程开设的广度和深度。对人文选修课的学习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 同时也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 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人文选修课能够深度挖掘大学生的潜能, 对他们未来迈入社会的工作和生活能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一、加强理工科院校人文选修课的必要性

随着当前经济的迅猛增长, 社会的快速变化, 创造了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的同时, 人们的精神和灵魂却开始出现了巨大的空白。一些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大家的重视, 在国内, 一些坏习惯也许可以互相容忍, 因为这些坏习惯我们已经习以为常。比如我们在很多公共场合都大声说话、光着膀子在大马路上吃宵夜、小孩子随地大小便 (甚至成人) 、乘车不排队、吃饭铺张浪费、各种炫富等, 这些行为我们在国内确实是随处可见, 并且见怪不怪了。但这些习惯在国际社会却引起了一轮又一轮小视中国人的浪潮, 小习惯带来了国际不良影响的大后果。如在德国因为浪费被起诉、在法国因为炫富被抢劫、在美国因为小孩随地撒尿被指责、在泰国因为在古迹上随意刻画被拘捕……

这些问题的产生, 一方面是习惯没有改过来, 久在茅厕不知其臭;另一方面是由于教育不到位所致。直到国际社会对于一些中国人的种种不当行为进行处罚和传播, 我们才发现问题很严重。这些行为, 我们不能用一句“素质低”就能解释的。我们需要痛定思定, 借此检点我们的价值取向、社会习惯、教育体系, 去寻找产生这样问题的症结所在, 然后对症下药, 解决问题。我们的孩子们也因为没有受过这方面的教育, 在默默承受着无知所带来的苦果, 所以, 在各个阶段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而, 在大学开设人文选修课是开展相关教育的重要途径, 这个阵地必须开辟。

二、理工科院校人文选修课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

(一) 人文选修课程在设置过程中具有随意性, 缺乏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所开设的相应做法

很多教师在申请开设人文选修课时, 基本上都是以自己的知识储备、教育理念、兴趣特点、专业喜好为出发点, 很少顾及到理工科学生自身的需要, 容易出现因教师兴趣而设置课程的现象。

(二) 管理部门在审核人文选修课的开设上, 缺少针对性的论证

一般教师提出申请大多能受到批准, 而且以年轻教师居多。长此以往, 造成教学质量不高, 人文选修课各门课程之间难以达到整体融合。大多数学生虽然能够获取选修课学分, 但是从整体知识结构的补充上, 兴趣爱好的培养和视野的开阔等并未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没有充分实现人文选修课的开设目的。

(三) 管理不健全

理工科院校教学部门往往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在了必修课的管理上, 对人文选修课的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缺乏正确的态度和相应的经验。因此, 人文选修课的任课教师缺乏对选修课的重视, 对学生上课状况的管理不够严格。课堂出勤、课堂作业、课堂提问、考试等方面管理较松, 导致学生的重视程度较低。

三、理工科院校人文选修课改革的建议

(一) 加强选课指导, 可根据教师意愿控制课堂规模

在高校人文选修课的开设中, 不同学科的课程设置应有各自的侧重点, 而且要能够了解学生的特点, 他们通过对不同学科、不同知识领域课程的选修, 可以为其他学科知识进行补充, 良好习惯的养成也增加了人文知识储备, 为未来工作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高校选修课一般都采取网上选课, 但是学生缺少相应的信息平台来了解具体的课程信息, 因此很多学生在选课时对课程相关内容的了解不够, 造成选课的针对性不强, 甚至使学生选课有一定的盲目性。教学部门可以把人文选修课程的简介、开设目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和教师的基本信息等公布在学校的网站上, 让学生登录选课系统后就可了解课程的基本情况。高校应该正视人文选修课设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广泛利用网络化的教学资源, 优化课程配置, 使学生可以更加全面了解每门课程的基本情况, 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 选择喜欢的课程进行学习, 避免前期选课的盲目性, 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对于课堂教学学生规模, 一方面, 可以根据教师的意愿满足小班上课的要求, 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及爱好需求;另一方面, 控制大课堂人数, 提高教学质量。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特点, 采取大班上课和小班上课的方式。在选课形式上可以采取优先选择和补充选择相结合的办法, 尽可能确保学生能够选到自己喜欢的人文课程。

(二)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改进教学方法

人文选修课的课程授课对象都是不同年级、各个专业和不一样学科背景的大学生, 由于课程性质的特殊性, 人文选修课大多没有统一的教材, 鉴于这种特殊的授课对象, 教师一般采取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理工科不同学生的需求, 学校可以通过定期的教学活动开展广泛的交流, 甚至走出去学习更宝贵的经验, 以此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尤其是年轻教师, 保证教学质量。端正教师对人文选修课的治学态度, 鼓励教师积极探索适宜的教学方法, 提高人文选修课的教学水平。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的授课大赛, 通过参加评选活动, 集思广益, 博采众长, 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 逐步丰富教师讲课的内涵。同时, 要积极开展人文选修课教学研究活动, 鼓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科研能力的老教师发挥示范作用, 逐步促进人文选修课任课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提高。

(三) 完善监督机制, 提升教学效果

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应该完善人文选修课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并将其形成长效机制。加强对人文选修课程日常教学期初、期中的教学效果检查, 使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科学有序地进行。人文选修课管理部门要重点掌握人文选修课课堂的教学质量, 定期组织督导教师对课堂教学以听课、评课的方式进行检查, 教务处应该对教师批改的学生作业进行抽样检查, 鼓励教师参加授课大赛, 每学期根据综合考评, 评选出精品人文选修课, 以供其他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交流学习, 制定长期计划, 建设精品选修课课程库, 形成一个常态, 不断提高选修课的教学质量。

人文选修课在教学管理中应该树立“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充分尊重学生, 让大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程开设、授课教师评价等方面中来, 使他们的意愿能够被掌握和满足, 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使人文选修课真正发挥的作用。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状况的管理, 严格规范课堂出勤、作业、提问、考试等制度。特别是有的学生选修课课堂出勤率超过三次未到就要取消其考试资格, 严格考核体系标准, 提高学生的守纪意识, 增强师生对人文选修课的重视程度。人文选修课的质量评估需要从多角度展开, 除了学校督导组的考核之外, 还应该考虑学生的认可, 学生选课人数是主要参考指标之一。不断完善平时网上评教系统, 使学生对任课教师授课情况能够随时进行客观的评价, 督促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师的授课, 通过网上评教促进人文选修课教学质量提升。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 第5篇

本文通过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必要性,提出了在大学英语特别是高职英语教学中推进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职教育;大学英语;人文素质

韩愈在《师说》中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此处的“传道”不仅是指教师要传授学生为人处世的人生道理,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

大学英语作为高校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必修课,其在我国的大学教育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承载着太多的希望和责任。

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不仅要给语言学习者“授业”和“解惑”,更重要的是要深入了解和挖掘英语这门语言的文化和内涵,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给学习者“传道”,将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有机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去,以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人文的定义及其意义

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中国《辞海》中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我们知道,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

符号是文化的基础,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而规范,包括习惯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则是文化主要内容。

人文是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

而且,其核心是指先进的价值观,其主要内容则是指先进的规范,对于社会而言,尤其是先进的法律和制度规范,对于社会成员而言尤其是先进的道德和习惯规范,对于青少年来说,首先体现在养成良好的习惯规范。

概念上讲,可以这样认为,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

其集中体现是,以人为本,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和爱护人。

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

人文素质则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的品质, 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教学生“如何做人”,即人文素质教育是以传承人文精神为手段,以提升灵魂,塑造健全人格为目标的教育。

二、大学英语中的人文教育现状及必要性

1、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

由于当前开放的社会环境、应试教育占主流的教育体制、人文教育途径的欠缺等现状使得当前学生的人文精神在某些方面缺失。

首先,个人自觉的纪律修养不高。

有些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对纪律的严肃性缺乏应有认识,行为自由散漫,对校纪校规置若罔闻,上课迟到、旷课时有发生,上课吃东西、接手机似乎也不以为然。

其次,诚信缺失。

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平时不认真学习,经常以生病等原因缺课、逃课,作业抄袭,考试作弊,表现出严重的诚信缺失。

第三也是同样重要的,感恩意识缺乏。

有的学生认为见老师打不打招呼无所谓;更有甚者对父爱、母爱以及感恩节嗤之以鼻。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感恩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是一个人责任心、爱心和自尊心的综合体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

如果我们的学生不会识恩,不知感恩,不懂报恩,不愿施恩,我们怎么能期望他们对他人的宽容与友善,对生活的热爱与憧憬,对学习的勤奋与认真,对社会的回报与奉献呢?

2、大学英语人文教育定位的缺失

多年以来,英语主要是作为一门与世界沟通的语言工具出现在教学中的,无论是在英语教育者或者学生的印象中,英语无非和日常的笔纸和车船一样是一种实用工具。

在教育部高教司10月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对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这一要求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将高职英语教学模式从本科压缩型英语教学的束缚中摆脱出来,然而相对大学英语“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的教学目标来说,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似乎把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要求去除掉了,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无论是大学英语还是高职高专英语的教学,当前的教学重心多数还是放在应试教育上,从大学英语的四六级到高职英语的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仍然是教师和学生心目中的主角。

这也难怪近年来对于英语在我国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也有很多人呼吁给英语热“降温”,取消英语等级考试等。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英语只是一门交流工具的思想在很多人的脑力还是根深蒂固的。

在《北大英语精读》的序言中编者写道,“英语专业应清楚地界定为大学的人文学科之一”。

也就是说, 英语教育应该是以启蒙为定位的, 英语不是一门实用学科, 不能作为一种工具。

“学生应该尽快接触到具有文化影响力的好文章”。

3、在大学英语教学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尤为必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制约着语言的发展。

大学英语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帮助学习这沟通中西方文化的重要桥梁。

单纯的工具式的语言训练或者是盲目的文化灌输都不利于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改善和提高。

因此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强化英语教学中人文精神的熏陶,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种途径

1、在文化导入中渗透人文教育

在英语教学中,合适的导入是课程成功的重要开端,成功的导入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很多英语教师的安排导入的内容的时候,往往根据授课内容,通过问题、背景知识等来进行。

因此,在文化背景导入的时候适时引导学生进行人文方面的探讨和教育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途径。

比如说笔者在讲授“We are family”这个单元的时候,就先用两个问题引入主题: “What is the meaning behind the word family?”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ouse, home and family?”

笔者在课堂上提出这两个问题的时候,学生感觉到很好奇,什么是家?家有什么含义?问题虽简单但是却是我们平时经常忽略的问题。

在学生讨论回答后笔者用几句话归纳了以上问题的答案:

“House: a build, a place to live”

“Home: home is where your heart is.”

“Family: 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

通过对以上三句话的内涵讲解,让学生了解到了家的深层次含义,然后进一步给学生讲解了中西方文化中人们不同的家庭观念。

通过这一导入的设计,不仅能够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更能激发和唤醒学生的爱。

2、在课文讲解中渗透人文教育

教师在课文讲解中,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中所反映的政治历史、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审美意识、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内容, 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传授相关人文知识。

特别是那些包含着深刻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优秀篇章, 更值得学生去思考, 引导他们从中感悟情感的世界, 人性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等; 体会客观世界的奥妙, 从而使科学的知识理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念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素质。

比如在讲解“LOHAS”这篇课文的时候,不仅要学生了解LOHAS是一种健康和环保的生活方式,还要引导学生探讨如何才能成为LOHAS一族,正如课文最后总结说的:”Try to be good to yourself, try to be good to others, try to be friendly to the environment, and then you will be LOHAS”爱自己、爱他人、爱环境是LOHAS一族的核心,同样也应该是我们现代社会倡导的一种良好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再如讲到名言名句中Hale, Nathan 的“I only regret that I have but one life to lose for my country”的时候,在面对现代社会诸多的诱惑、自私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当我们听到“我很遗憾我只有一次生命可以献给我的国家”这句坚定的话语的时候,作为我国未来接班人的大学生,我们是否也要有如此觉悟为这个国家的发展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呢?

3、通过教材建设渗透人文教育

在大学英语教学渗透人文教育,教材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

教材是人文素质教育的载体,英语教材的建设是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成败关键因素。

因此教材建设在合理安排语言知识和内容的基础上,还应该注意教材范文的选择。

首先,有着地道语言的英文原版文章对英语学习有很大帮助,但是我们在选择原版文章的时候,需要对涉及西方的腐朽思想、价值观或者具有悲观注意的内容进行过滤,吸纳西方国家中积极的、健康的观点,正所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第二,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在英语学习中不应该把本国的文化精髓割裂开来,对于我国古今的经典文化著作应该逐步引进到英文教材中来,在引入的时候还要注意其英文版本的准确性和可学性。

4、通过教师素质提高保障人文教育

教师是在英语教学中给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传播人和执行者,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人文素质教育有效开展的必要保障。

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不仅应该具备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还需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质。

所以教师要坚持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 善于将教材中提倡和教学中阐释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见诸行动, 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 为学生树好榜样, 当好示范。

教师在做好行为示范的同时, 还应引导学生学会鉴别真伪, 判断优劣, 学会自主学习, 自我管理。

四、结束语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 是适应时代要求的潮流, 也是深化英语教学改革的基点。

作为外语教学工作者, 要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实施科学人文素质教育, 尊重学生, 关爱学生, 挖掘语言中的文化内涵、情感因素等, 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高尚的品质、健全的人格、高品位的人文精神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等, 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 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兵,李刚.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咸宁学院学报,(07).

[2]李冬梅.高职高专应用英语教学法初探[J].考试周刊,(26).

[3]陆艳,顾卫华.高职英语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1).

[4]肖礼全.英语教学方法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6]赵一宇.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11).

人文教育和诗意教学 第6篇

【关 键 词】 高中语文;新课程;人文教育;诗意教学

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包括人类走向文明过程中的各种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思想等。人文教育的目的是传播人文知识,培养人文情感,培养学生对人类自身及对自然环境的关怀意识,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并帮助他们和谐相处,实现幸福的人生。

可以说,高中语文一刻也离不开人文教育的滋养。我们呼吁让每一节语文课都充满人文的阳光和真善美的诗情画意,在欢快和谐的氛围中既给予学生知识,又激发他们美好的性情。

一、让语文课回归人文和诗意

(一)语文课程更具人文特点

中学语文课承担着更多的文化教育的重任。新课标认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创造了文化并且靠文化的滋养而延续。而教育是文化传承的主要渠道,中学语文在全民文化素质培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它靠知识的传播来认识文明、启迪思维、培养感情、塑造民族灵魂。中学语文课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两者中间要把握住平衡和重点,切不可舍本求末。

(二)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优秀的人文教育资源

选入中学课本的文章都是文道统一、文质兼美的经典作品,它凝聚着民族文化的精髓。教材本身就具有震撼心灵的感染力量,那些生动的故事、典型的形象、优美的诗文、深刻的哲理足以照亮学生心灵的天空,唤醒他们的美好感情。

(三)语文教师丰厚的人文素养影响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思维习惯

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语文教师更多地接触了中外优秀的文艺作品,多年的阅读思考积淀了他们独有的文化气质以及诗人气质。他们往往都有较为深刻的思想,丰富细腻的感情,通达睿智的心态,能给学生以文化的熏陶和啟迪,帮助他们构建健康的精神家园。

(四)语文课堂教学灵活多样,形成了活泼生动的课堂文化气氛

在和谐快乐的氛围中阅读品味,欣赏讨论,反思感悟,酣畅淋漓地表达,无拘无束地追问,有助于情感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形成。加上语文老师往往有较丰富的思想和流畅的口才,他们循循而娓娓,有春风一般温暖的情怀,学生在爱和美的阳光下自然而然得到文化的滋养,形成乐观向善的个性。

二、如何把课文课变成诗意飞扬,温馨快乐的文化课

(一)教师要带着美的仪表和饱满的精神进课堂

教师每天早起几分钟,从容地享受美味早餐,干净优雅地打扮整齐,照一照镜子,调节好情绪,感受一下阳光晨风的美妙,想象一下教室里同学们期待的目光,然后挺胸收腹,带上自信的微笑,脚步轻盈地迈向教室。

(二)课堂上善于制造快乐、传递爱,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文化的探讨和心灵的交流

1. 语文教师的语言要像诗人一般优美,像大师一般幽默。教师的幽默传递着智慧和爱心,让忠言顺耳、良药爽口,把快乐播洒到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即使是批评也应带着香甜和温暖,当学生回答错误,可以笑咪咪地用一句“恭喜你,答错了!”来包容他们的稚嫩。

2. 语文课堂应当允许学生松散地议论,自由地表达,教师不作过多的评判。若把语文课上得太严谨,把每一个步骤精确到几分几秒,“戴着镣铐跳舞”放不开手脚,那便绝无美感可言,是很累人的。在不脱离基本方向的前提下,语文课不妨上得洒脱一些,飘逸一些,见机行事,灵活把握,让同学们尽兴尽情地或朗读或辩论或表演。

3. 老师要有正确的评价机制,少批评多表扬,宽容他们的失误,肯定他们的进步,激励他们异想天开地探究问题。这能在无形中给他们以锻炼的机会和创新的勇气。

(三)语文课堂上,老师要调动自身“文化人”的素养和潜能带领学生去享用文化的大餐

这里要求语文教师要有丰厚的文化见识,正确地解读文本,有独到深刻的见解。另外,老师要有独特的方法驾驭课堂,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导他们去感动,去关注人类命运,进行爱与真善美的渗透。在教师良好的启发下,语文课堂大象无形,大音稀声的文化思想教育的效果要大大超出政治课的说教。

(四)老师和学生平等协商,采用学生最喜爱的模式来开展语文教学活动

学学德国、美国的语文老师,像他们那样民主、放手,仅仅做一些“抛砖引玉”的指引工作,引导学生去关注和追问,学生从中具备了学习的自觉和文化的自觉意识。

人文教育是完善学生人格的教育,是优化学生心灵结构的教育,是为学生终生发展而进行的教育。当然,新课改的实施,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要富有才情,准确深刻地解读文本,浑身散发出文化的魅力;他是激情的诗人,善于艺术地把握课堂,制造快乐和美;他用美的形式、爱的语言去拨动学生的心弦,把民族文化中健康的元素化作养分浇灌那片沃土,诗意地播种,诗意地期待,快乐地收获。

【参考文献】

[1] 魏春来. 让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充满诗意美[J]. 时代教育[J]. 2012(16).

[2] 吴志樵. 人文素质教育读本[M]. 沈阳:辽海出版社,2011.

人文素质教育英语教学 第7篇

一、联系生活实际, 发掘人文资源

在学生学习中, 其价值观、情感态度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如经济文化、社会时代、家庭学校、父母师长等。所以, 在美术教学中, 教师应善于开发与利用美术教材, 发掘人文教育资源。同时, 要联系生活实际, 精设美术活动, 让学生通过艺术形式, 体验生活, 感受假恶丑, 体会真善美, 认识社会, 认识生活, 学会尊重生命, 关爱生活与他人, 保护环境, 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例如:教学“端午节”时, 教师先以“开心辞典”竞赛形式提问:①请问“端午节”是几月几日?②请问“端午节”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③列举端午节有哪些纪念活动?这不但考查了学生的文化知识, 还调动了学生的探究与学习热情。接着教师揭示课题, 简单介绍端午节的由来以及相关历史人物。同时, 向学生呈现一连串各色各样的布香袋 (有卡通、“五毒”、十二生肖等造型) 与彩色纸粽子, 欣赏端午节的各种活动图片, 如赛龙舟、悬钟馗像、挂艾叶等, “青蛇传”片段——饮雄黄酒。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多姿多彩, 唤起学生保护与继承传统文化之情。接着, 教师以相关漫画引入话题:近年来, 在商家炒作下, 愚人节、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日”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都市年轻人。与之相比, 中国传统节日, 如重阳、清明、端午等则显得冷落。那么, 在现代社会中, 我们该如何传承这一传统节日?初中生又能为文化传承做哪些事情?这样, 通过联系实际, 将生活与教学有机结合, 激发学生的文化保护与传承意识。最后, 让学生动手制作彩粽、画彩蛋, 画以“端午节”为主题的漫画, 让学生内化知识, 提高能力。

二、结合传统文化, 创造人文情境

由于美术与社会时代、创作者的生活阅历、各地民俗风情、民族阶级等紧密相联, 决定了美术往往具有民族性、社会性、时代性等特点, 并蕴涵着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 这是展开人文教育的重要教学资源。所以,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 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个人文情境, 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 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进而提高审美观念。同时, 教师还需发掘文本中的德育因素, 将审美创造与德育相结合, 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 保护文化, 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例如:教学“寻古探幽”时, 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查阅画像石与画像砖的相关资料。课堂上, 教师先播放展现历史故事的课件《靳轲刺秦王》画像石拓片, 并配上音乐, 营造出一种神秘、庄重、古朴的情境, 诠释古画像石内涵, 奠定文化氛围。然后寻古探幽:向学生展示不同题材的画像石 (砖) , 如体现社交生活与饮食的“迎宾宴饮”;体现地方饮食业兴旺, 有小吃风味的“宴饮·烤肉串”;体现生产劳动的“渔猎”;体现文化娱乐的“建鼓乐舞”;体现历史典故的“荆轲刺秦王”等。然后, 让学生交流讨论: 画像石 (砖) 形成与发展的年代、主要用途、主要分布地与现状等, 其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优秀传统艺术和文化遗产, 并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同时, 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综合运用比较鉴赏、速写画像、线描等方法, 归纳出画像石 (砖) 的艺术风格与内涵, 并以绘画形式将历史典故编成连环画。这样, 通过图片、录像, 为学生创设一定文化情境, 发掘出其蕴涵的文化资源, 使学生置身在古文化瑰宝中对话、探寻, 唤起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珍惜之情, 自觉投入到文化遗产保护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行动中。

三、趣味性教学, 闪耀“人性”光辉

在美术教学中, 教师不但要教授知识, 还需发展学生能力, 以多种趣味性手段, 如表演、游戏、猜谜等, 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实现课堂教学的个性化、生动化与多样化, 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使其感悟美术内容, 体会其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让学生进入发现美与创造美的深入学习层次, 学会鉴赏, 逐渐形成人文意识。

大学英语教学人文素质教育创新研究 第8篇

人文素养是人文知识化育而成的内在于主体的精神成果,它蕴含于人的内心世界,见之于人的行为动作及其结果。人文素养的获得必须经过人文知识的内化、整合而变成主体的意识、思想、情感等生命体验和善行。人文知识的获取主要凭借视听,可以从课堂上、媒体中获取。有了人文知识,就为人文素质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理性知识背景。新时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将人性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之中,使整个教育环境人性化;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是人文精神在教育中的渗透和体现,通过人类积累的智慧精神、心性精粹与阅历经验等广博人文知识的滋养,优秀文化传统的熏染,高雅文化氛围的陶冶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启迪人的生存智慧,深化人生价值的反省,整合一个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之知情意行。

外语是人文内涵最为丰富的学科之一,外语教材承载丰厚的人文信息,涉及内容广泛, 包括历史、文学、文化习俗、政治、经济、科技、医疗、教育、环境、社会、家庭、人际关系等等, 蕴含丰富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 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很好媒介。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内容概括为三种:语构文化、语义文化和语用文化, [1]其中语构文化指不同文化背景造成的语言结构差异;语义文化指语义系统所包含的文化内容和所体现的文化精神;语用文化指语言使用的文化规约,也就是把语言社会背景和人际关系相连接起来所应当遵循的规则,如称呼,问候,道谢,敬语和告别语等。大学英语课学时最多、学习时间跨度最长、教学层次较复杂,影响面较为广泛的一门课。在为数不多的人文学科课程中, 外语课程具有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得天独厚的优势。[2]而且紧密结合语言交际实践的文化教学,能够激发学习语言和文化两者的兴趣,产生较好的良性循环效应。

外语教学应突破传统的偏重语言知识传授模式,强化听说等语言技能、注重语言运用能力,并且转变传统的只重视语言形式的单向教学,融合语言形式与文化内容为一体的双向教学,即在对语言材料的内容进行语言知识讲授和言语技能训练的同时,参照教材主题思想的切入点, 结合学生思想动向, 采用主题讨论、思想引导、教材实例分析、教学实践感召等方式进行正面引导, [3]深入挖掘外语教材中的人文因素,适度地阐释其蕴含着的文化意义,通过分析、整理和提炼,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以促使学生从更深、更广的意义上全面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其综合文化素质,达到“起于知识,启迪精神,渗透美育,行为互动,营造氛围,以悟导悟,以人为本,止于境界”。[4]

近年来,外语教学理论研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这一趋势固然纠正了传统的外语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语言创造能力的倾向,但是如果因此而低估甚至忽略了外语教师在整个外语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那就又走上了一条通向极端和危险的歧路,有碍外语教育质量的真正提高。外语学习不仅是另一种知识体系的学习,重要的是对另一种文化体系的适应。与母语教学相比,外语教学具有其特殊性。母语教学是在学生已具备母语交际能力的情况下进行,其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已有母语知识的意识程度,扩大语言知识范围,提高整体语言交际能力。而外语教学一般是在学习者对外语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开始的,又缺少真实的外语环境,大部分语言输入依靠外语课堂,外语教师不仅是学生外语输入的重要提供者,而且是外语输入质量的控制者,在外语教学活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5]认知学派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论析认为语言发展与认知发展同步,语言发展过程即是人的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有两个任务:一是使个体知道社会和群体对他的期望;二是使个体具备实现这些期望的能力。[6]语言交际能力是学生整体社会能力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加快学生社会化(人性化)进程的一种方法。因此外语教师具有较高的人品修养和令人愉快的个人性格,如谦虚、好学、慷慨大方、幽默、耐心、宽容等,对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及学习态度无不具有深远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师是关键。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对学生、事业以及自己的态度在其言行中的反映。它体现于渊博的知识,灵动的智慧,堪为人师的高尚品德,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和人文素质修养。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信任、尊重和热爱学生,能让其尊重、理解、关怀、信任如阳光一样照耀在每一位学生的身上,使学生倍感亲切和温暖,从而产生心灵的和谐共振。教师的人文素质高低决定着教师师德水平的高低。一个教师的人文修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能否具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和品格,影响他能否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另一方面,人文素质修养的高低还决定着教师学识水平的高低。教师的学识水平, 不仅包括他在本专业学习研究中的深度与广度,还包括教师对本民族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对民族历史文化的熟练掌握。较高的人文修养有利于教师把握社会发展趋势,使他们勇于接受新事物;有利于教师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拥有取之不竭的教育资源。拥有较高的人文修养的教师,不仅能在教学中使学生获得某种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的规律性知识,而且还可以给学生以人文方面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教师的影响就能更多地渗透到学生生活的一切领域。孔子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1) 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教师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能使学生自觉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反省,促使学生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内化为一种自觉行动,一种行为习惯,使学生健康、自由、快乐地发展。因此,加强外语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修养。只有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在外语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理念才能成为现实。

大学教育的根本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当今的素质教育提倡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以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高等教育要培养有人文素质、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就必须注重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大学英语是人文教育的一部好教材,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的专业技术人才的最好途径之一。因此,外语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母语和目的语文化的理解能力,准确表达本民族文化的能力,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外语国家文化知识,有效地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外语课堂的教学中,更好地启发、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精神空间,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提高,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光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 (3) :19-30

[2]陈帆, 郑勇.大学英语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J].中国成人教育.2008 (3) :183-184

[3]徐亚辉.大学英语人文教育创新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 (2) :162-163

[4]刘献君.科学与人文的相融—论结合专业教学进行人文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2 (3) :1-6

[5]束定芳, 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171

人文素质教育英语教学 第9篇

1 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1.1 医患纠纷的预防

人文素质是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外在表现, 涉及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理念、情感、意志等社会属性方面的问题, 是通过观念意识、品德情操、心理性格、价值取向和文化修养的外现而展示出的个人特征。当前中国社会, 医患纠纷经常见诸报端, 据统计在大部分医患纠纷都是由于医患之间交流、沟通不足造成的, 而医生的业务水平并非主要原因。现行教育体制下造就的医生多数只把病人视为有病的生物体, 而漠视了病人作为人的尊严, 在医疗过程中患者缺少人文关怀, 最终影响了医患关系的和谐。那么提高医生人文素质、就成为有效预防医患纠纷的一个重要途径。而高职高专医学生也是基层医生的后备力量, 他们正处青少年期, 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行成。加强他们的人文素质教育, 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 也就是提高将来基层医生的人文素质, 也为将来改善医患关系打下坚实基础。

1.2 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医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仅包括医疗业务素质, 还有身体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等的全面的发展。医学从来就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而是一门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有机结合的一门科学。医学人才的全面发展, 除了身体素质外, 就是指既要有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人文精神。只有这样, 在他们成为医生时, 才会在关注患者疾病的同时, 会更加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 才会给予病人更多的人文关怀, 维护病人的利益和社会公益。因此, 作为将来基层医生的主力军——高职高专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愈发显得重要。

2 人文素质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英语, 作为一门语言, 本身就具有鲜明的人文性。“人类各民族的语言都不仅是一个符号体系或交际工具, 而且是该民族认识、阐释世界的一个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因而语言具有民族性、人文性、……。目前高校中使用的英语教材内容多数来自于英美文学或英美报刊杂志中, 并经过特别筛选的。课文阅读材料涉及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学、艺术、音乐等方方面面。这不仅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在思想内容上也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开阔学生视野, 拓展学生知识空间。学习英语不仅仅是学习英语语言听说读写等技巧, 更是一种文化的学习。所以说, 英语教学和人文素质培养并不冲突, 而是相辅相成的。那么, 在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中,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也是英语教学的内在要求之一。正如著名英语教育家许国璋先生曾说过:"我教学生, 从来不以教会几句英语或教会一种本事为目标, 而是要教会怎样做人。英语教育是用英语来学习文化, 认识世界, 培养心智, 而不是英语教学。"

3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高职高专医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

3.1 挖掘英语教材中的人文知识点

目前, 我校普专学生使用的教材是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当时选中此教材正是看中其文章主要偏向人文方面。

笔者就此教材的1-4册 (共32单元) 内容做了统计, 具体如下:

通过上表, 我们可以看出在四册的《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中, 有10个单元的文章是以情感为主题的, 占了近三分之一。有关成功之道主题的文章紧跟其后, 达到9个单元。正如前文所提及的, 任何一门语言都必须要有承载它的载体, 学习语言与语言所承载的人文知识是密不可分的。对于培养具有人文关怀的医学专业学生来说, 有关情感 (包括友情、亲情和爱情) 主题的文章应该是很好的教育材料。如第二册中的Billy一文, 文章讲述了一位麦当劳员工到医院探望病人, 给病人带去快乐。但当他遇到一位不久将离开人世的5岁小男孩时, 他冒着失去工作的危险, 违反了公司的几项规章制度, 满足了小男孩拥抱的要求。当然主人公也经历了激烈的心理斗争, 由漠然到关心到感情深化。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临终病人更需要的是人文关怀。这也是我们医学生未来必定要面对的, 而对于临终病人人文关怀的精神正是我们的高职高专医学生缺少的, 这样类型的文章对于我们医学专业的学生很具有教育启发意义。对于成功之道主题的文章, 无论是关于对待工作生活需持的积极态度, 还是关于日后可以在实际工作生活中有所帮助的实用技巧, 都是医学生应该学习掌握的, 并且内化为自身的实际能力。如飞人迈克尔﹒乔丹写的I Can’t Accept Not Trying, 在文中乔丹与我们分享了他的成功之道——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短期目标, 并朝自己的终极目标进发。失败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不去努力。巧合的是, 乔丹拿成为医生的例子与他的切身经验做了类比, 这样对我们的医学生更具有说服力。

从分析《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的文章类型来看, 课文中包含的人文知识是相当丰富的。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不能仅仅只看重课文里的语言点, 更重要的是对教材所含的人文内容要进行必要的挖掘, 并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情操, 提高其人文素质。

3.2 大力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

英语第二课堂是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的, 具体是指学校在英语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 是课堂教学大纲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英语教师, 我们在深挖课堂潜力的同时, 还要注重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目前在我校开展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主要包括英语角、人文系列讲座、英语主题演讲、英语话剧表演、电影赏析、学生模拟教学等。在我校, 英语角和电影赏析比较受学生欢迎。就英语角而言, 通常英语教师在每次英语角活动之前会给学生提出某个主题并加以指导, 或提前给出一些关键词与常用表达法, 让学生们来英语角之前有所准备。如我校为医学专科学校, 主题经常与健康状况、当前的流行疾病、医患关系等有关, 这些非常符合我校学生的需求, 能够调动大家积极性。一般而言, 大学生在课余都比较喜欢观看电影或电视, 但我们的电影赏析是有选择的、有目的的、有组织的一种第二课堂活动。正如前文所说, 我们是医学院校, 通常我们会选择一些反映医护人员日常工作及生活的影视片, 如《急诊室的故事》、《豪斯医生》等。教师会适当的介绍一下故事的大致内容, 帮助学生理解, 防止学生只欣赏画面而忽略语言学习。通过对影视作品的赏与析, 学生拓宽了文化视野, 体会了文化的魅力, 并且对医生的仁心仁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我校通过以上举措, 逐步形成了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中心的第二课堂课程建设教学理念, 让医学生了解医学的人道主义, 明白患者也应享受平等的人道主义待遇, 启发学生思考以后如何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实现医生自身的人生价值。

3.3 提高英语教师个人人文素养

要提高高职高专医学生的人文素养, 当务之急是先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 并使之走在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前面。作为英语教师, 我们自身需转变意识, 要树立在英语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的观念, 将“做人”的教育贯穿在“做事”的教育之中, 让医学生日后能成为既具有“仁心”, 又具有“仁术”的合格医生。此外, 英语教师还必须要加强自身学习, 只有通过学习, 我们才能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 增长自己的文化修养。教师职业的性质决定了教师要摒弃肤浅的功利主义, 要做到“活到老, 学到老”, 不断地学习、积累人文知识, 丰富人文底蕴和精神素质, 并且把自己的体会逐渐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去, 在教学中检验、丰富自己的认识, 并更好地提高自身人文修养。

4 结论

总之, 高职高专医学生是将来基层医生的主力军, 要解决当前医疗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必须加强他们的人文素质教育。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并具有可行性。当然, 除了上述途径外, 还有很多方式可采用, 如打造校园文化环境等, 这里就不再一一详述了。我们相信, 只要高度重视并积极付诸实践, 英语教育必将为高职高专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Pennycook A.The concept of method, interested knowledge, and the politics of language teaching[J].Tesol Quarterly, 1989, 23:589-618.

[2]杨群, 曹宝华, 王玲, 等.护理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西北医学教育, 2010, 18 (1) :72-74.

[3]杨小鹃.人文素质型大学英语教育要更上一层楼[J].中国市场, 2006 (36) :78-79.

[4]罗会兰.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 2007 (5) :72.

[5]陈丕.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与英语第二课堂课程建设[J].西北医学教育, 2011 (8) :738-739.

[6]徐亚辉.大学英语人文教育创新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 (2) :162-163.

[7]朱小蔓.情感德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214.

浅析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第10篇

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在我国发展迅速。从办学规模上来看,高校扩招以来,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在不断增加。据统计,近十年来,我国高职教育为国家培养了1100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院校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其总数占普通高校总数的61%,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高职教育主动适应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对教育教学不断进行改革和探索。修订教学计划;注重实习实训,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增加选修课;降低个别课程的难度,如高等数学。经过一系列的努力,高职教育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涌现出一些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宣称其办学思路即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纷纷提出要工学结合,彰显其职业技能培养。

二、高职教育强调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无形中削弱了人文教育,高职生人文、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大力提倡实行素质教育,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对高职院校而言,结合其教育的特点,它的素质教育不仅仅是职业技能培养,更应该包括人文素质教育。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人文素质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具备人文知识,主要是指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②理解人文思想,它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③掌握人文方法。④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教育即通过人文知识传授和环境熏陶,使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及其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审美情感和思维方式等内化为受教育者的相对稳定的品格、气质和修养。

不可否认,高职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专门人才,但是人文教育的削弱导致高职生人文素质不高亦已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不少高职学生行为不文明,社会公德意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对民族历史、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了解甚少。

网上对高职生人文素质的调查中,列举了10位中外名人,抽样调查结果如下:A.般了解占39%;B.不太了解占42%;C.不了解占19%;D.能够阐述占0%。

三、高职英语教学应当蕴含丰富的人文教育

当今社会生活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使英语这种全球通用语言的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在高职院校中,大学英语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语言本身的学习和实践,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过程,更是了解英语国家风土人情和文化背景、陶冶情操、扩展视野、提高人文素质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认为:单纯的语言教学不是教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包含了丰富的民族知识和价值取向。因此高职大学英语的教学让学生在掌握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它所包含的人文思想的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修养、人文素质,是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

高职教育是专科层次的学历教育,不是职业培训。它关注学生长远发展的诉求,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开展创造性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大部分高职生一毕业就要走向社会,开始找工作。而很多单位是要求英语面试的。即使不是在外企工作,或者找的不是英语专业对口工作,可是谁又能保证在日常工作中或者特殊场合不会用到英语呢?如果英语用得恰到好处,那当然锦上添花,用不好就会出笑话。例如:客人问:“Where is the restroom?”你就不能把客人领到休息室(restroom是指“厕所”)。

四、高职英语教学中增强人文素质教育的策略

1. 课堂教学中,除了讲授英语语言技能外,还应该多向学生传授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文化背景和底蕴。语言学习只有渗透到该语言文化中去,才会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让一切变得生动、活泼。同时,学习者的兴趣才能被激发出来,表达和运用才能自如。

2. 在日常高职英语教学中,应该不断对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进行总结归纳和同类对比,这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将起到积极作用。将这种学习方法介绍给学生,将使他们终身受益,同时,对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也会有很大帮助。

3. 开展系列英语活动,丰富课余文化,增强人文素质。我院每年定期举办“大学生英语文化艺术节”,组织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各种文化艺术实践活动,包括英文话剧、英语演讲比赛、辩论赛、英文歌曲大赛等活动,丰富高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增进大学生对艺术的认识及对美的追求,在活动中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发展迅速,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与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不符的是,高职生人文素质不高。高职英语教学应该让学生在掌握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它所包含的人文思想的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修养、人文素质。增加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要向学生传授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使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丰富英语学习活动。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养,人文素质,语言文化

参考文献

[1]冯晓光.高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 2002,(9).

[2]刘玉清.职业技术院校实施人文教育的策略[J].职业与教育, 2000,(5).

中职英语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 第11篇

关键词:中职英语;英语教学;人文素质

一、前言

在最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速度的不断加快,英语成为了现代人社交与工作的一项重要技能,并且开始被列为了职业教育中的一门主要课程。然而,在以往的中职英语教学课堂中,教育者会将绝大多数的精力都投放在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上,从而忽略掉了对学生实践水平与人文素质的提高,长此以往就会让学生出现道德观偏离以及人生观扭曲的情况,十分不利于中职学生的未来发展与职业规划。基于此,在日后的中职英语课堂中,教育者需要给予人文素质教育以更多的重视,结合当前的行业发展现状与学生的学习能力来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教学体系,尽可能多的为社会培养出一些优秀的全能型人才。

二、人文素质概念

简单一些解释,人文素质就是人类在社会当中的价值基础,它包括了社会公民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与积极乐观的完美人格等。在很多时候,社会公民的行为活动、情感动态以及思维观念等均代表着他的人文素质,这些需要得到众多人文学科知识的支持才能够被建立起来。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人文素质绝非是单纯性的学科知识积累,它是各个学科知识在相互汇聚和融合之后所出现的升华结果。在笔者看来,人文素养是一个包含了艺术、美学、道德以及科学等多项元素的综合体,它就是一个人对真善美所表现出的追求与向往。

三、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

如果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中职英语课程中其实蕴含着很多人文内容,教育者如果能够稍加利用,那么就会带来很多不一样的教学效果。首先,中职英语教育者除去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的英语知识教学以外,同时还应当向学生介绍一下所学单词和语法的来历与文化内涵。尤其是在针对课程语句和文章的内容展开评价和总结时,教育者还要尽可能的向学生多传授一些有关于宽容、平等以及友爱的思想理念,让学生可以用一个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学习、感受生活;其次,英语教育者在设置教学问题时,应当选择一些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知识内容,让他们可以将课堂中所学习到的知识活学活用,长此以往,学生不仅会对英语课程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还会更加主动的参与到由教育者所创设的各类问题情境中;最后,英语教育者还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要将每位学生都看成是自己的孩子与弟弟妹妹,关心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类困难,人认真聆听并尊重学生的想法和建议,帮助他们在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中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念与价值观念。

四、中职英语教学现状

(一)过于重视应试训练

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虽然不必承受来自于高考的巨大压力,但是却需要渡过英语考级关。在中职学生刚刚入学以来,英语教育者就要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确保他们能够顺利通过PET1的考试。在此种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育者不得不拿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投放到课程复习与听力训练上,绝大多数的课堂时间都用于基础的知识巩固与智力训练,完全忽略掉了对学生态度、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教学。据不完全统计,有超过七成以上的中职学生表示,自己除了在课堂中得到了口语能力的提升以外,基本没有得到其他的收获,并且在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中,对于英语课程产生出了比较严重的畏难情绪。长此以往,中职院校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将会变得越来越差,十分不利于他们日后的升学和就业。

(二)存在比较明显的功利主义

中职院校的教学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一些劳动性人才,因此导致了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也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功利主义。在此影响之下,很多学生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认为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应付考级考试,让自己可以在日后的就业中得到更多的“筹码”。此外,中职英语的教育者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日后的面试时可以展示出更好的口语水平,会在日常的教学中时不时的让学生死记硬背几篇英文简历或应聘范文。此种功利性教学主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学生的真实口语能力非但没有提高,而且在这种满堂灌式教学方法的影响之下还会变得惰性越来越强,丝毫感觉不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三)教学手段形式主义严重

毋容置疑的是,在当前的信息时代中,多媒体课件的大量出现不仅能够让英语课堂的教学氛围变得更加轻松有趣,而且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教育者如果把握不好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度,那么就会让这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产生负面的教学效果。目前,很多中职英语教学者都存在着这样的误区,认为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所意味的就是针对在传统的教学内容中搭配一些图片、视频。事实上,如果单纯性的罗列很多花哨的图片与其他元素,反而会让学生觉得眼花缭乱而抓不准学习重点。长此以往,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次数会变得越来越少,而且还会影响到教育者对学生展开的人文关怀,十分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五、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

(一)向学生进行英语教材的背景知识介绍

通过上文中的介绍可知,中职英语的教学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实用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对于外国文化与英语的语言背景产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基于此,教育者需要针对英语国家的人文知识展开详细的介绍,其中包括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民族的饮食特色、当地的建筑风格等等,同时还要将英语国家的文化与我国的文化进行简要的对比,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到中外之间所存在的文化差异,从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中职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在中职英语教材中存在着很多有关于国外特色文化的内容介绍,教育者在正式开始授课之前可以向学生先介绍一下课文内容之外的背景知识。例如在教授夏威夷风光的课文时,教育者可以首先向学生普及一下夏威夷同美国之间的关系以及它的发展历史,同时与我国的三亚进行对比,让学生可以对夏威夷产生一个直观的理解,在增强他们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达到提高人文素质的教学目的。

(二)对英语教学内容进行情感化处理

首先,教育者要深入挖掘出存在于英语教材中的人文素材,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与价值观念。由于中职学生多数为15-18岁的青少年,他们的生活经验较少,经常会出现自私叛逆等不良的个性,教育者在日后的英语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向学生传授一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根本上激发出学生的爱国情怀;其次,英语教育者还要有效利用教材中的情感资源,让学生可以真正的喜欢英语,继而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授“Disaster”这篇英语课文时候,教育者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向学生分别展示一下地震、海啸、火山爆发时的震撼情景,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自然知识。此外,教育者还要结合我国已经发生过的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等真实事件,让学生对神秘的大自然产生探索欲望,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积极倡导合作式学习,提高学生之间的互动频率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中,教育者总是会将发言机会交给那些敢于表达自己的学生,对于那些性格腼腆且不善言谈的学生却非常的忽视,久而久之,这类学生的表达能力会变得越来越差,从而在面对学习困难时也不敢向老师和同学提出帮助。基于此,英语教育者可以尝试在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一个独立存在的小团队中更加轻松的交流思想与共享知识,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

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趣味性较高且内容丰富的英语课外活动是他们非常喜爱的。例如在教授好“My first job”这篇课文以后,教育者就可以为学生组织一次以“Is it good for student to have part-jobs”为主题的辩论活动,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选择正方或反方,在相互交流与辩论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更多的理解和感悟。除此之外,教育者还可以组织学生来到当地的福利院或敬老院等场所来举办一场小型的英语表演活动,让学生编排一些英文歌曲、情境短剧以及小品等节目,在全面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真正意识到知识所能够产生的巨大能量。

参考文献:

[1]陈晓兰,冯丽萍.中专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与学习策略的调查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09):101-104.

[2]余丽霞,赖启秀.英语教学与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324-325.

[3]苏淑兰.中职卫校英语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探析[J].广西教育,2014(30):114-115.

人文素质教育英语教学 第12篇

人文素质是指人自身正确做人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 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他人的关系, 以及人自身富有高尚的思想意识、理想情操、心理性格、价值观念和文化修养。人文素质是道德理想与知识智慧的统一, 也是理智和情感的统一, 更是理念和行为的统一。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不仅表现在理念方面, 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现在行为方面, 应能够从具体的行为中体现出素质的提高。

任何学习过程是学生人格化的过程, 不但能获得知识和技能, 也能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所以, 教学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某方面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对社会、人生道路的思考, 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进而做到把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教育渗透到我们的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学有其自身的特色, 具有一定的目的性 (比如过四六级、各类口语考试等) , 但是其也具备人文性质内涵。所以在素质教育中应把理念和行为两方面结合起来, 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培养, 人文素质得到提高, 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一、实施大学英语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 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到来, 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格的人才除了要求具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较强的运用知识的能力之外, 还要求具有优良的品质。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求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译的训练, 而且要培养学生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 英语教学既要体现其工具性, 又要体现其超越于工具的人文性, 必须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它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或把人文素质教育内容寓于情景和活动中, 使教育具体化、情景化, 并且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将语言学和人文素质教育融合在一起, 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更是持久的, 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人格的塑造。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跨文化意识。单纯的语言教学是枯燥乏味的, 长此下去学生必然失去学习兴趣, 如果没有充分的文化引导和传授, 也难以拥有英语语感及产生跨文化意识。仅把语言视为工具的教学势必会遮蔽语言教育的真正含义, 即人文素质的提升和思想情感的熏陶。这种仅把语言视为工具的教学是缺乏灵魂的教学。学生只有在学习各类文化知识的背景中才能逐步扩大语言表达范围, 丰富语言表达的内容, 提高语言表达的水平, 增强语言表达的功能。因而加强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将人文教育融于语言教学之中, 这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 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发其潜能,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增强人文素养的目的。

二、如何有效的在英语教学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

所谓“言之易, 行之难”, 在当前的英语教学环境中如何有效的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则是问题的关键。

1. 教师要逐步培养人文教育理念

“欲正人, 先正己”, 作为教育的主导者, 教师首先要自己不断提高人文涵养, 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 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精神;开发教师自身的创造性, 发掘出自己最大的潜力, 将知识和情感融入到教学中素质教育正是大学英语教育的最终目的。素质教育一方面给英语教育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使得我国英语教育能够逐渐从“哑巴英语”向听说读写的全面技能培养转变, 另一方面也给英语教育, 特别是英语教师, 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教师们必须紧跟时代要求, 在提高学生语言素质的同时, 了解学生心理、根据学生需求, 适时改变教学内容、方法, 加强英语课堂中的文化素质教育和道德教育。

2. 选用适当方法进行人文教育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明确目的之后, 最终实施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取的方法。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 对于不同的人文知识, 应该选择适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人文知识拓展法是指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对语言信息和文化背景知识有选择的加以介绍和扩充, 通过这些介绍和扩充, 学生可以更好的感受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 同时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 提高跨文化意识。除了补充相关背景知识, 教师们还可以通过分析文章中的不同人物的性格, 从侧面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帮助学生领会文字背后所蕴含的人文思想内涵。通过对正反各种人物的性格剖析,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大学英语教材中选用的文章内容广泛, 涉及经济、政治、文学、环境、科技、人物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因此教师应该充分的利用教材, 挖掘教材的文化底蕴,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社会责任感。

另外, 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影视作品鉴赏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 越来越多的高校配备了计算机多媒体甚至是网络教室。此类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英语教学的效果, 而教学手段的改进及其对教学的良好影响, 也同时为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条件。教师在发挥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 结合灵活运用多媒体现代技术, 将会使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再者, 多媒体教学中学生能听到优雅的课文朗诵, 美妙的英文歌曲, 欣赏到精美的课文配图, 因而易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3. 课后继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能够有效的辅助课堂教学,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所以, 教师们应该积极以英语为媒介, 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例如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鼓励学生组织以英语国家文化等为主题的学习小组, 开展英语短剧比赛, “英语角”活动等等, 使学生在课外全方位提升个人英语水平, 并从多方面感受人文环境的熏陶。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外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本,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人文性, 并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优化课堂教学, 使英语教学为培养综合素质人才提供保障。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人文素质教育策略

参考文献

[1]汪国学.谈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文化和人文素质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6) .

[2]薛勤.人文教育:“大学英语”教学如何有所为[J].江苏高教, 2006 (6) .

[3]徐亚辉.大学英语人文教育创新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 (2) .

上一篇:企业财务风险问题下一篇:外贸及相关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