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学习范文

2024-05-26

幼儿的学习范文(精选12篇)

幼儿的学习 第1篇

一、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

1. 在自然环境中学古诗

每当带幼儿外出活动时, 我都会随时选择情境教幼儿学古诗。如在学院的池塘里观察荷花, 让幼儿观察后讲讲荷花、荷叶的颜色。结合王昌龄的《采莲曲》, 可以启发小朋友们:“请想象一下, 要是有小孩穿着与荷叶相同的衣服在这密密层层的荷叶间会是什么样?”然后朗读古诗:“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接着进行解释:这首古诗就是讲采莲姑娘身穿着和荷叶一样颜色的裙子, 姑娘红润的脸庞像盛开的两朵荷花, 采莲小船进入荷塘中, 哪是荷叶荷花, 哪是姑娘的身影, 分也分不清, 只听到姑娘们唱起了《采莲曲》才知道她们在里面。最后与幼儿一起学习《采莲曲》, 幼儿通过玩玩、看看、想想、念念, 学得较轻松愉快。

2. 在正规教学活动中学古诗

课堂活动是老师有目的地选择好古诗内容, 准备好教具, 精心设计好教学程序, 由表及里, 让幼儿在自觉状态中学会、学好。如中班学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先出示四幅画, 让幼儿观察画中人物形象的变化, 想象这是怎么回事?然后用故事解说古诗含义, 让幼儿理解。再出示有节奏的文字, 学会有节奏地朗诵。接着创编动作加深印象, 最后倾听配乐吟唱古诗, 体会它的意境,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 幼儿轻松愉快, 兴味盎然。

3. 在日常生活中学古诗

将古诗教学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幼儿通过学习, 受到教育。如每天吃饭时幼儿会将米粒洒到桌子上、地上, 无意中浪费了粮食。于是餐前我与幼儿一起学习古诗《悯农》, 让幼儿了解我们每天吃的米饭来之不易, 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换来的, 我们小朋友要懂得珍惜劳动果实。以后小朋友在吃饭时不小心把米粒掉在桌子上, 会情不自禁地说“粒粒皆辛苦”, 并将桌子上的米粒捡起来吃掉。

二、选择灵活多样的古诗教学方法

1. 画图学诗

此法与看图学诗法相同, 可使诗情画意交融渗入于幼儿语言、绘画教育中, 来巩固、加深幼儿对已学古诗的理解。如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诗:篱落疏疏一径深 (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幽深的小路) , 树头花落未成阴 (路边树上的花已经凋谢了, 树叶还没长大没有树阴可以蔽日) 。儿童急走追黄蝶 (孩子们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 , 飞入菜花无处寻 (蝴蝶飞进了黄色的菜花中找不到了) 。教师在教给幼儿这首诗后, 让幼儿自由想象画出图景来。当幼儿这样来作画后, 他们对这首诗也就会有更多的领会和喜爱了。

2. 观赏自然景物学诗

这可说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 在学习古诗时, 让幼儿去亲自体验, 不但会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还能在老师的启发讲解下掌握诗意, 学起来也就快了。如我在教贺知章的《咏柳》时, 带幼儿去春游, 我们先从远处观看春天柳树变成了什么颜色, 以及柳条在微风中飘荡的情景。问:那高高的柳树, 好像被什么东西打扮得这样美?从而授以一、二句: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再带幼儿来到树下, 就近观赏, 启发、询问:柳树细细长长的叶子多么整齐、多么漂亮呀!授以三、四句: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为加深幼儿对最后一句的理解, 可引申地问:二月春风还“裁”出了哪些美丽的景物?让幼儿观察周围景物回答。这样, 不仅使他们学了古诗, 而且也培养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3. 讲故事学诗

故事是幼儿百听不厌的, 我常把一些幼儿难以理解的古诗内容编成一个个易懂的小故事, 有感情地讲述, 让幼儿从故事中理解古诗内容。

4. 复习巩固法

巩固法就是将学过的古诗录在磁带上, 在幼儿自由活动时间轻轻播放, 让幼儿不断学习, 不断巩固。同时将学过的古诗文字图片贴在活动室的每个角落, 让幼儿随处可见, 随手可触。

通过以上多种方式, 培养了幼儿对古诗的兴趣, 幼儿在掌握一定量的古诗后, 才会进一步品味诗中之意、诗中之情, 才会得到情操的陶冶和升华, 才能摘取中国古代文学中这一璀璨的明珠。

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 第2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对学习很感兴趣的幼儿,与一个厌恶学习的幼儿对比,总是前者学得很好很轻松,后者总是学得很被动,很吃力。为了有助于幼儿的学习,我们作为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意义重大,从幼儿自身来说,幼儿从小热忠于学习对其一生带来深刻的影响,使幼儿获益匪浅,也能够促进幼儿认知、情感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发现具有科学潜能的幼儿并促进其早期发展。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服务,虽然不能直接培养具有高科技技术的人才,但可以从长远的计划来看问题,可培养未来的人才。本文阐述的是如何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方法与途径。

一、当前幼儿厌学主要原因

(一)是家长及教师对幼儿的教育方法不当。

(二)给幼儿上课时太单调无味

(三)给幼儿带来太多太大的压力

二、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方法与途径

(一)运用有趣新颖的教具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我们为幼儿提供的教具应该是能引发幼儿好奇心、难度不大,容易操作的。最好是根据幼儿发展水平来制作,给幼儿一点探索的空间,这样不至于让幼儿觉得太容易而不感兴趣。

(二)运用游戏的形式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幼儿是爱玩的,我们可以通过使幼儿在玩游戏中学到知识的方法来逐渐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我们知道幼儿天真可爱、喜欢玩,喜好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使幼儿轻松、愉快、缓解紧张、愤怒、厌烦等不良情绪,但是教师在组织幼儿游戏活动时要注意:

1、突出教学的内容,把重点放在教学目标上。

2、要使幼儿都有感受,都能发挥自主性。

3、不可伤害幼儿,包括自尊心等等。

(三)运用引出悬念的方法去挑动幼儿的好奇心而激发幼儿的兴趣。我们知道幼儿对新鲜的、未知的或者略知的事物有极大的探究兴趣,教师在幼儿玩游戏时,设计一些语言引诱幼儿把游戏玩到底。

归纳地说要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就要记住,合适的教具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利用好幼儿的好奇心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四)家园合作,让幼儿更好地发展,家长与幼儿园教师多多沟通,家长及时反馈

1幼儿的点点滴滴,让教师更容易了解幼儿,教师也要向家长说一说幼儿存在的问题,好让家长在家庭中教育幼儿。

(五)通过用别人作为榜样,让幼儿受到熏陶也爱学习。榜样是重要的,它的力量无穷,要知道幼儿的特点是:“爱模仿,好学榜样”。所以教师教学实践时注意,为孩子树立榜样,教师可以说,类似这样的话语:“你们要向XX小朋友学习,他最棒了!”

(六)表扬鼓励的方法可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表扬非常受幼儿的欢迎,其形式多种多样,有个别的、书面的、集体的,如:贴纸、掌声、送小红花、送五角星、奖励玩具等,如果教师把表扬运用得当可以使课堂氛围活跃,提高其积极性,使幼儿产生愉悦的 情绪。

(七)通过讲故事,看录像的方式来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去搜集一些精美的幼儿感兴趣的,关于名人、伟人爱学习的事故讲给、展现给幼儿听、看,也可收集一些关于努力学习的动画片,因为幼儿很喜欢看动画片,我们要抓住幼儿这一心理特点去教育幼儿。

(八)向幼儿说明热爱学习的益处,也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方法。我们可以说:“我们都要努力学习本领,这样才有足够的能力去做想做的事情„„”。

(九)利用节假日等休息时间,多带幼儿去走走转转,丰富他们的视野,从而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

三、幼儿的学习是多方面的,下面我想谈一谈,培养幼儿对语言、科学、艺术这方面学习兴趣的具体做法。

(一)培养幼儿爱学习语言的方法

1、指导家长与幼儿平等对话,让幼儿想说。

2、让环境联系到幼儿的生活中,培养幼儿有机会说话,我们知道世界充满着色彩,我们可激励幼儿去想、去说,不知不觉中得到美的熏陶,得到了锻炼。

3、教师与幼儿要平等说话,让幼儿敢说。

4、鼓励幼儿个体之间平等对话,让每个幼儿开口说话。

因为幼儿口语发展很关键,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提高幼儿语言能力是我们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所以我们要调动幼儿言语发展内部动机和必要条件,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因为它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前提)。教师在教育幼儿语言时要注意:第一,开拓幼儿视野,以加深其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幼儿思维发展,语言发展。第二,为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语言的学习不是一日之功夫,需要有耐心。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该纠正幼儿语言上所犯的语法错误,多多与幼儿沟通及时发现并纠正其错误,为了使幼儿爱学习语言,我们要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配合以便更好地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平时也要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父母要多与幼儿谈心,建立起和谐的互动关系,给幼儿讲些童话故事丰富他们的词

汇,同幼儿一起看书,并对其中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总之,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可采用多种游戏的方法,达到锻炼的目的,如:绕口令、儿歌等。

(二)培养幼儿学习科学兴趣的方法

1、精心设计活动,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在“做”中学到知识。“科学来自于实践”。所精心设计的活动,要让幼儿得到动手操作的机会。如让幼儿观察物体在水里的浮沉现象,拿实物让幼儿自己投放,知道什么是会浮起,什么是会下沉。这样亲自动手来操作能加深印象。

2、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废旧品、废纸我们都可以有效地利用,可用来做各式的玩具,这样丰富多彩的手工制作,既可让幼儿动手操作又开拓了其想象力,满足幼儿的好奇、好动的欲望。

3、同伴之间多交流,培养科学兴趣。

4、营造探究氛围,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

我们都晓得“科学来自于实践”。所精心设计的活动,要让幼儿得到动手操作的机会。如让幼儿观察物体在水里的浮沉现象,拿实物让幼儿自己投放,知道什么是会浮起,什么是会下沉。这样亲自动手来操作能加深印象。

废旧品、废纸我们都可以有效地利用,可用来做各式的玩具,这样丰富多彩的手工制作,既可让幼儿动手操作又开拓了其想象力,满足幼儿的好奇、好动的欲望。

同伴之间多多交流,可使幼儿获取不同的知识,每天都让幼儿在班上,向大家说一说自己的新发现,这样幼儿就很有兴致地听、想知道新发现,增强了探索兴趣。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利用这一自然环境我们可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如把幼儿带到大自然去,这样既可以让其心情放松同时又可提出问题,让幼儿思考。又如我们可以用游戏环境,去提高幼儿的兴趣,巩固知识,加深印象。

幼儿对周围的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我们要抓住这一特点去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例如我们可以放一些在发芽中的植物在教室,让幼儿主动问问题,教师再一一回答。幼儿在回答问题前会有许多猜想,许多探索,令幼儿兴趣甚浓!

(三)培养幼儿的观察事物兴趣的方法

1、接触新事物,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对观察产生兴趣,养成随时随地观察的好习惯。

2、用提问的方法来培养其观察能力。

3、带幼儿深入大自然去观察。大自然是绚丽多姿,神奇各异的,一切都是充满着诱惑和富有魅力,能吸引幼儿去观察,探究。多带幼儿深入大自然令幼儿观察力得到培养。

教师为了让幼儿对学习感兴趣,而培养其观察力,但是要注意方法要得当,观察有多种方法如:有比较的观察、按顺序观察、联系的观察等,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尤为重要,在观察中可以鼓励幼儿大胆提问。

(四)培养对艺术方面兴趣的方法

舞蹈属于艺术教育领域,但是教师要注意不要扼杀了幼儿的兴趣,因为一提起舞蹈我们许多教师就会去找女孩子去练习,去表演。但是却把男孩子给忽略了,如果男孩子也想表演我们可以让其自由发挥,男孩子也可以表演啊!他们可以创编自己喜爱的动作,最后上台表演,我们不能扼杀了幼儿的兴趣,要大胆地让他们去做事情。

在教育幼儿时我们应该把随机教育运用得上,将它与平时的那些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相结合,各自发挥所长,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因为随机教育对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探索精神的培养等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幼儿对感兴趣的事物关心,对不喜欢的角色,便会精力分散,十分马虎„„对这些情况我们教师要抓住教育的机遇,为了幼儿的兴趣得到培养,我们善于抓住契机,保护和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在开展随机教育应该注意:

一、教育要适度,教育时教师要把握适当时机,充分激发幼儿积极向上,愿意学习的欲望,适可而止,见好即收,给幼儿留下再次探索的余地。幼儿的教育要随机适时,这样对事物有更多的更好的记忆。

二、对幼儿多了解,多观察,我们要到幼儿中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以便更好地

开展随机教育。

三、教师要有爱心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幼儿才可能在一种无压抑感、充满激励的良好学习生活氛围中成生长,只有在这样的环境,幼儿才能自由自在,思维敏捷,好学好问,想象丰富。

四、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1、开展多渠道、多媒体的阅读活动,如图书阅读、观看录像、投影等。

2、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在班上为幼儿设立阅读角,为幼儿准备的书要色彩鲜艳,内容丰富有趣味,3、提供具有表意性质,图文并茂的阅读材料,这样幼儿就容易读懂、理解。不会因为太难而不感兴趣!

总之,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与途径去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对幼儿教育时,要运用正确、适当的方法。为了使幼儿在未来中几屹立于世界之林,我们共同努力,精心培养祖国的花朵。教师一定要意识到幼儿时期是学习的关键时期,绝不能忽略这一点。

让我们在教育幼儿时,注意幼儿的点点滴滴,挖掘幼儿的学习性,注意教育即生活,把握细节,提高幼儿素质,为培养出有高素质的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楼必生、屠美如:《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北京

幼儿的学习 第3篇

【关键词】幼儿 舞蹈教学 培养 兴趣

幼儿舞蹈教学是学前教育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幼儿的智力发展、道德养成、意志品质的培养、身体素质的提高、审美能力的培养等,具有课堂教育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幼儿舞蹈教学是幼儿感兴趣且易于接受的一种美育教育形式,是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任务的一部分。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幼儿对舞蹈有了兴趣,就能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爱美、善良、纯真无暇的幼儿插上理想的翅膀。作为一名幼儿舞蹈教师该如何针对幼儿年龄特点,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学习兴趣呢?

一、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来调动幼儿学习舞蹈的积极性

幼儿天性活泼、好动,舞蹈可以充分满足幼儿自身活泼、好动的天性。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强有力的动力之一,有了兴趣才能使幼儿乐意学。让幼儿欣赏教师完整的舞蹈表演,或者请能干的幼儿示范给其他小朋友看,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运用自己的体态语,亲切、柔和、舒展的表情近距离地接近幼儿,用缓慢、充满激情的语言和幼儿说话,让幼儿在放松的状态下引起学习的兴趣。教师要以自己的情绪感染幼儿。教师本人兴致勃勃,幼儿才能精神饱满,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发展能力,掌握一定的粗浅知识和技能后,感到快乐,提高兴趣,并在愉快的环境中,享受到音乐的美。

二、教学内容必须闪烁幼儿的心灵,充满童趣

幼儿舞蹈的内容应该是幼儿喜欢、熟悉的事和物,富有幼儿生活情趣,多观察幼儿的喜、怒、哀、乐及其表现方式。对于成人舞蹈,我们不能照搬,要学习、借鉴,更重要的是将幼儿特点结合进去,变成幼儿可理解可接受的东西,这样的舞蹈才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才能为孩子们所接受。只要我们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体验、研究他们美丽的内心世界,就可以在他们天真有趣、奇妙多彩的生活中寻找他们能理解、能掌握的舞蹈教学内容。如:《洗手绢》、《小露珠》、《春天到》、《数星星》等等这些舞蹈都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以及周围熟悉的环境,因此他们很容易理解接受。经常利用短小、生动形象、动作性强的舞蹈来吸引幼儿的兴趣,使他们感到亲切可信,易学易记易模仿,也为他们今后创作舞蹈动作打下基础。

三、教师必须有一套规范完善而又实用于幼儿的教学方法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如:讲解启发法、示范法、练习法、动作分解组合法、游戏法、个别教学法、模仿法等等。

示范法——要求教师要准确,形象,富有表情地表演舞蹈作品,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示范时要伴着语言讲解,面对学生做镜面示范.

语言讲解法——要求教师语言讲解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如做手腕转动,就要形象地比喻我们来到了果园摘苹果,想把苹果摘下来必须转动手腕拧一下就能把又大又红的大苹果摘下来了,这样让孩子既觉得有趣又很快地学会了动作.

教师可以根据舞蹈内容的需要来选择教学法,也可以将各种教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要一味灌输,机械地学、枯燥地练,要注意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要以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兴趣为首要前提进行舞蹈教学。

四、运用舞蹈游戏促进幼儿学舞兴趣,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舞蹈,使他们忘记训练的疲劳和痛苦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而舞蹈本身就是与游戏有着重要联系。幼儿园的许多音乐游戏、表演游戏也与舞蹈有则密切联系。如果在幼儿舞蹈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激发和调动他们的兴趣,他们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原本非常自然的表现力也会随之消失。而老师如果把所学动作渗透到游戏中,让孩子在愉快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会动作。通过游戏与联想,使幼儿身临其境,从中猎取情趣和美感。

五、尊重幼儿,树立幼儿自信心,也是培养幼儿学习舞蹈兴趣的重要途径

对幼儿的点滴进步,只要教师用点赞许的眼光或口吻进行鼓励。如点头、微笑、拍手、伸拇指等,对幼儿都能起到极大的鼓励作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大大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

幼儿舞蹈犹如春风细雨,潜移默化地陶冶儿童的心灵,作为一名舞蹈教育工作者,要仔细洞察孩子美丽的童心世界,了解孩子的质朴情感。广泛收集、提炼他们天真、形象的动作,吸收为幼儿舞蹈的基本素材。创作出幼儿喜欢和接受的舞蹈,幼儿舞蹈教学才能推陈出新,不断完善。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舞蹈水平编排相适应的舞蹈组合,在教学上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手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只有这样,既能保持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又让他们不会因太简单而感到乏味,也不会因太复杂而感到缩头缩脚。

幼儿的学习 第4篇

一、科学活动中材料提供的有效性

首先, 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多样的、可操作的活动材料, 才能给幼儿充足的观察、尝试时间和空间, 引导他们去探索、去发现。例如:在科学活动《蛋宝宝站起来了》中, 教师给幼儿提供了海绵、沙子、瓶盖、纸、雪花片、橡皮泥等材料, 让幼儿自己自由的摆弄, 去寻找让蛋宝宝站起来的方法。有的小朋友用双面胶把蛋粘在桌面上;有的小朋友用瓶盖做底座, 蛋宝宝可以稳稳的站在上面;有的小朋友把蛋宝宝插在橡皮泥里, 蛋宝宝也站起来了;雪花片不能直接使用, 要搭成一定的形状才能使用;积木等可以用来把蛋倚靠住……原来材料的使用方法也很有学问呢。

其次, 材料的准备要注意层次性。材料的准备要体现多个层次, 让不同水平的幼儿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提高, 能力强的先走一步, 能力弱的慢走一步, 允许他们多次实验和尝试, 尽可能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例如在“沉浮实验”中, 为幼儿准备高、中、低三个不同水平的操作材料, 能力弱的幼儿直接用泡沫、积木、石头、封口瓶子等让幼儿清楚到底什么东西可以浮在水面上, 什么东西会沉到水底;为中等水平的幼儿准备各种没盖的瓶子, 逐渐加水, 看着它慢慢向下沉, 感知浮力、重量之间的关系;能力强的幼儿对沉浮有了一定的认知以后, 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 让他们想办法让沉到水底的物品浮上来, 让浮在水面上的物品沉下去。不同能力的幼儿通过自己的尝试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兴趣。

材料是幼儿进行科学活动的物质支柱, 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 可获得多种经验。因此, 在每个科学活动前我们都要充分考虑材料的可操作性、安全性、层次性、适量性等问题, 支持和引发幼儿积极主动的与材料相互作用。材料投放的好, 投放的巧, 那么我们的科学活动一定会让幼儿感到更精彩。

二、科学活动中教师的引导策略

我们开展科学活动的目的不是让幼儿掌握已有的经验和现成的结论。而是要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让幼儿在动手、动脑的实际操作中感知科学、学习科学。幼儿自发的探究活动往往具有盲目性, 要让探究真正成为幼儿学习和发展的过程, 教师的引领作用是尤为重要的。

1.教师多样参与, 引导幼儿探索

科学活动中不用老师直接讲解, 是以幼儿动手操作为主, 所以老师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老师只是简单的肯定、否定幼儿的答案, 或急于把答案告诉幼儿, 就会无形中终止幼儿的思考。因此, 教师一定要将重点放在观察幼儿的活动上, 在观察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指导, 促使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如在科学活动《向下落的物体》中, 有一环节是让幼儿想办法让落得快的东西落得慢些, 让落得慢的东西落得快些, 刚开始的时候小朋友肯定一下子想不出办法, 如果老师急于示范或者说出答案, 那就剥夺了幼儿思考的机会。如果教师这样指导“:小朋友想一想, 什么样的东西落得慢?”幼儿回答“轻的。“”我们能不能想办法让轻的东西变得重些呢?”这样的引导使幼儿的思想具体化、更具针对性, 同时又给幼儿思考留有一定的空间, 有的幼儿会把羽毛绑在石头上, 有的幼儿会把夹子夹在纸上等各种办法, 这样促进幼儿进一步的思考, 给幼儿的探索指引了方向。

2.借助各种图示, 助推探究过程

在科学活动中, 有很多原理或者很多操作程序用语言来表达比较的书面话, 不易被幼儿理解, 而且也很难表达清楚。图示也是一个很好的老师, 可以帮助幼儿理解科学原理和操作步骤, 比如在我组织的科学活动“自制天平”中, 制作天平的方法如果全部是教师讲解, 那么幼儿探索的机会就没有了, 如果全部让幼儿去探索, 还是有很大困难的, 我就利用图示的方法, 让幼儿看图示自己进行制作天平, 根据图示大部分幼儿都能制作好天平的底座, 当然也有幼儿螺帽放错地方不能成功的。其实看图示也是一个探索过程, 能够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图示法在科学活动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和价值, 运用的前提是图示的设计和制作, 需要老师深入钻研、巧妙设计, 才能充分发挥导向作用, 成为幼儿科学学习的助推器。

3.鼓励尝试记录, 整理探索过程

伴随着幼儿的探索过程, 幼儿会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和发现, 让幼儿通过绘画的形式记录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是帮助幼儿整理自己的思维, 加深实验印象的过程。而且, 也是一种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 例如在活动“水和油做朋友”中, 老师要求幼儿想办法让水和油做朋友, 并要求边实验边进行记录, 有的孩子用“筷花齐放”:有的用“点”表示水;有的用“线”表示筷子、勺子;还有的在杯子旁边画个手表示摇晃杯子等等, 孩子们用简单的点、线、图形将他们的操作过程生动的记录下来, 而且每个人的记录都是富有个性的记录。这一活动中的记录是快乐的, 它伴随着孩子探究和思考的过程, 孩子天生就是科学家, 孩子的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我们应该提供给幼儿大胆表现和创作的机会。

幼儿学习舞蹈的好处 第5篇

幼儿舞蹈教学是学前教育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情操的陶冶和智力的开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通过形体运动,表达人的情感的一门视觉艺术(既是空间与时间紧密结合的一门动的视觉艺术)。舞蹈起源于劳动,于文学、音乐相伴而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作为意识形态,舞蹈总是鲜明地反映出人们不同的思想、信仰,生活理想和审美要求,它既是供人欣赏和娱乐的艺术形式,也具有宣传教育的社会作用。作为教育手段,舞蹈活动不仅仅可以培养教育对象具有健美的身体姿态,动作的协调、灵活,富有节奏感、表现力,而且可以丰富、抒发、表达情感,起到良好的健身、健心作用。舞蹈对人们(表演者、欣赏者)的心态、生理、情感、品德等多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对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民族的文化素养所具有的深远的社会意义,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

在形象、生动、优美的音乐启迪伴奏下,通过科学系统的舞步教学训练,将有助于幼儿音乐、动作、节奏感等多方面的发展。它对幼儿走、跑、跳基本动作的协调、灵活和动作的美感起良好的促进作用。它可以增强幼儿学习、感受音乐和舞蹈的兴趣,提高对音乐和舞蹈的想象和表现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丰富幼儿的情绪体验、陶冶活泼、热情、开朗的性格。动作是舞蹈的灵魂,因为音乐的本质,他的内涵都需要通过舞者的动作来表现。动作的创编 幼儿舞蹈的动作应从幼儿心理、生理及年龄特点出发,不应过于繁琐,过于复杂,应适合孩子们的接受能力。

(1)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加工、美化动作。如:《一分钱》和《擦玻璃》中的动作全取之于孩子们的日常动作。象你一下,我一下炫耀以及品尝到又酸又甜的滋味而发自内心的表情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

(2)从民族、民间舞中提取动作。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其丰富的舞蹈艺术宝库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舞蹈《财童献宝》《我爱泥娃娃》则选择综合了汉族——我们泉州具有民间特色的一些动作。如“傀儡丑”“火鼎公婆”

观看VCD“财童献宝”

(3)借鉴中国古典舞或其他与舞蹈艺术有共同之处门类的一些动作。在舞蹈《中国娃》中,对于古代娃们,我借鉴了中国古老戏剧中的圆场步及一些手位、脚位及眼神来亮相;近代娃则以京剧中踱方步为基本动作;现代娃主要运用了一些艺术体操动作,整个舞蹈以武术操来贯穿。

幼儿舞蹈动作的特点

幼儿身心特点决定了幼儿舞蹈更具天真、单纯、活泼、形象、夸张和拟人化等特点,所以幼儿舞蹈的创编要了解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注意观察幼儿的生活,反映幼儿的情趣,达到感染幼儿与教育幼儿的目的,这样创作出来的舞蹈才能更好地为孩子们所接受,要克服和避免幼儿舞蹈创作中的“成人化”,“专业化”的倾向,从而创作出使幼儿感到亲切,易学,好玩,愿意接受的大量优秀的幼儿舞蹈。要做到:

A、了解幼儿生理、心理特点。所以为幼儿设计舞蹈动作时,一定要从幼儿生理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幼儿身体发展的自然素质,探索幼儿舞蹈动作的发展规律。(循序渐进、与成人舞蹈相对而言相对简单富有童趣那么成人对成人的要求就相对提高,比如一些技能、技巧上的变化)

B、注意观察生活提高自身素质,要认真观察、了解幼儿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动作特点。积累起来加以提炼,成为反映幼儿生活的舞蹈。如 今年在排练六一节目时,有一同学扑捉到了小朋友因裤带太松舞蹈课中裤子掉了的可爱表情,编排的舞蹈加入这一个动作,一下子小朋友就觉得哇、、、很好笑,这时他们的笑容也是发自内心的。深受家长和小朋友的喜爱。

观看VCD“我爱泥娃娃”

C、面向全体,寓教于乐。幼儿舞蹈的表现内容要力求简练、单纯、主题思想明确。比如:“快乐的小交警”“脸谱”等等(男孩女孩的动作上要有区别。在教学中,老师们通常会用学小鸟飞的样子来做小碎步的训练,用小花朵开花来训练手腕和手臂,用学小白兔赛跑来训练小腿等等。但男孩和女孩不同,他们不喜欢花儿、鸟儿、小猫、小白兔,他们认为那些动物都是女孩子玩的。这时该怎样激发男孩子的热情呢?他们更喜欢小狗、大象、狮子、老虎。所以我在上男孩班的时候就会用他们喜欢的形象去吸引他们,比如:我会用老鼠偷油的故事让他们学演老鼠。我先用简单有趣的情节来吸引他们的注意,见他们有很高的热情,我就用小碎步教他们老鼠是怎样走路的。)

服装与道具 服装道具的选择对于整个舞蹈来说是非常关键包括,在一些舞蹈比赛中,服装的分数占了很大的比例。包括(服饰、头饰、化妆、整体的协调性以及演员的面部表情、还有他在舞蹈中所贯穿的韵味、气息等等。

看图片 看VCD“七彩娃”

在服装与道具上应有新颖的艺术处理,体现舞蹈的特点。还如舞蹈《中国娃》,我是这样处理的:古代娃身着斜襟束腰束袖长袍,手持马鞭威风凛凛驰骋于疆场,当马鞭展开,却成了一面面写有“赵”、“钱”、“孙”、“李”等百家姓的古代战旗;近代娃则身穿马褂,头戴有长辫的瓜皮帽,手持写有“儒”、“道”、“法”、“墨”等各学派名的纸扇踱步而出,儒雅书生气十足;现代娃着轻便练武短装,赤手空拳一跃而上,整个场面令人耳目一新。还有一个问题:在舞蹈的编排上,怎样才能使它在视觉上给人一种生动活泼、造型新颖,看上去很舒服的感觉?

主要是作为舞蹈的编排者需要对要编排的舞蹈内容和形式有很深入的了解,所有造型都需要建立在舞蹈内容的表现上.要针对舞蹈的体裁和表现内容来的哦!

不过这些都要建立在自己对民族素材和美的感觉的了解上的了.自己要多加强美感的学习,多观看美的作品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这个美的作品不只是舞蹈作品了,绘画,雕塑等等的造型艺术以及文化内涵!

其实:幼儿舞蹈的创编离不开孩子们的生活,更离不开编舞者的细心研究和耐心探索。很多没有理论基础,文化水平不高的教师(特别是有些农村的幼儿教师)创编出非常优秀的幼儿舞蹈,就说明了这个问题。不推陈则不会出新,在幼儿舞蹈这片沃土上,只要有“几度春秋勤耕耘”的努力,才会有“月月岁岁绽新花”的收获和喜悦!

最后,再谈一下舞蹈服饰、道具和化妆。首先,舞蹈的服装、道具和化妆必须适合舞蹈自身的特点,舞蹈内容不同,所需的服装面料、款式、色彩特点有很大的区别。化妆也是一样,不要今年这样化妆,明年还是这样化,形成固定的模式。要根据舞蹈内容不同,化出不同风格的妆,或油彩妆,或粉彩妆,或浓或淡,形象或清丽脱俗,或夸张动人。其次,舞蹈服装的面料、款式、色彩也要注意流行趋势,不要太保守,要敢于创新。

幼儿的学习 第6篇

【关键词】幼小衔接;大班幼儿教育;学习习惯;培养

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非一朝一夕能够养成,这需要在教师和家长的齐心协力。面对大班的幼儿马上升入小学,督促和培养大班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重要。结合笔者工作经验,下面和大家一起探讨“幼小衔接下幼儿的学习习惯”的相关问题。

一、幼小衔接中幼儿学习习惯的现状及问题

(一)自身学习习惯上

因为幼儿园的学生都很年幼稚嫩,各方面的发育都不尽完善,所以从现状来看,幼儿在学习习惯上普遍存在许多的问题。虽然大多数幼儿想象力很丰富,但其注意力难以集中,自制力薄弱,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很少有孩子能针对性地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并正确回答;对一些常见的活动或学习行为掌握不充分,如部分幼儿的课桌和书包看起来很凌乱,整洁能力较差;看书写字时,坐姿不端正,握笔的姿势错误;有些幼儿在遇到困难时过于依赖老师或家长,自己不能坚持完成活动任务;对电子产品较为痴迷,没有培养出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倾听的习惯,很多幼儿不懂得去倾听他人的想法,缺乏互相交流讨论。

(二)园内教师指导上

对于幼儿衔接视角下的大班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很多的幼儿园在授课内容设置上、日常行为习惯培养上都强调采取与小学式教育接轨的教学方式,这样一来就陡然增大了幼儿的学习难度和压力,忽视了幼儿天性的培养。究其原因是很多教师都没有明白,幼儿衔接工作主要是培养幼儿的入学适应性而非提前将教学方式小学化。

(三)家庭教育指导上

在一些家长看来,将孩子送去幼儿园学习,既为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工作忙没时间照顾孩子的现象。所以这部分家长一方面把幼儿成才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只注重幼儿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另一方面觉得幼儿年龄太小,给予幼儿生活和学习上过多的照顾,导致幼儿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总之以上所说的家庭教育对于幼儿学习习惯养成的指导是很不够的。

二、幼儿衔接视角下的大班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

结合上文对“幼小衔接中幼儿学习习惯的现状及问题”的简要阐述,幼小衔接教育须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及特点,制定适合大班幼儿学习习惯培养的计划和策略。在幼儿衔接视角下,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策略,帮助大班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对幼儿教学过程中学习习惯的养成给予重视

1.引导幼儿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

教师要纠正部分幼儿坐姿不端正、握笔姿势不正确的情况。幼儿园老师可以编有趣的《坐姿歌》、《课堂纪律歌》、《写字姿势歌》等,帮助幼儿牢记正确的动作,引导幼儿遵守课堂纪律,上课时不随意离开座位,集中注意力,不随意讲话,不开小差。对于表现优秀的同学,老师要提出表扬,鼓励更多的幼儿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2.教师需要提醒幼儿关注教学内容

在课堂上,部分幼儿由于注意力容易分散或开小差,常常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而显得心不在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通常采用一些肢体语言,如摸一摸孩子的头、轻轻敲桌子或书本,来提醒幼儿关注教学内容。有的幼儿因为胆小害羞,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上课时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还有的幼儿是因为不愿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对这样的问题,老师要对同学进行选择性提问,多给胆小怯懦的幼儿一些锻炼胆量的机会,答错了也不要批评,鼓励他们多回答问题,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通过学习过程中的提问,让那些缺乏主动学习意识的幼儿能够多动脑,积极思考问题并解答。

3.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

父母是幼儿的启蒙老师,家长的行为对幼儿有很大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常常会模仿父母和老师的言语和动作,因此父母老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学习上和生活中,我们都要积极发挥榜样作用,首先要对幼儿的正确优秀的行为做正面的肯定,鼓励他们再接再厉;树立学习的榜样,可以是老师家长或身边的同学等等,让大家向学习习惯较好的幼儿学习,有了学习的目标和动力,更有助于幼儿纠正错误的行为习惯,能够培养幼儿“见贤思齐”的优秀学习习惯。

(二)通过操作活动和阅读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1.操作活动

遵循幼儿好动的特点,大班幼儿的课程开设有许多的实践活动,例如书写练习活动、手工实践活动等,帮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养成良好书写姿势和正确的书写方法,增加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动手能力的锻炼。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活动,在活动中的切身体会,有助于幼儿的整理能力的提高,增强对做事的顺序性和逻辑性,利于大脑的开发和优秀学习习惯的养成。

2.培养幼儿阅读能力

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有更多的学习任务,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可以帮助幼兒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阅读能给孩子带来很多的益处。家长和老师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开设阅读课程,在家中进行“亲子阅读”活动等,通过一些寓教于乐的游戏让幼儿觉得阅读是一件有趣的事,让幼儿爱上阅读。要为幼儿选择适宜的书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阅读习惯的养成,能拓宽孩子的思维和眼见,增加知识的积累。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让他们感受阅读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三、结束语

培养幼儿学习习惯时,要遵循基本的原则,教师和家长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在幼儿园,老师,家长的共同努力下,采取适宜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重视幼儿学习能力和内在本质的培养,要保护好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有耐心地指导幼儿逐步养成良好学习的品质,加强和反复练习,培养坚持良好学习习惯。帮助大班幼儿缩短小学适应期,实现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顺利过渡。

参考文献:

[1]石宁宁.幼小衔接视角下大班幼儿学习习惯的调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

[2]朱丽彬.大班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策略[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11).

[3]黄芳.幼小衔接,把握重点——谈大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3,(18).

激发小班幼儿学习的兴趣 第7篇

小班的孩子对什么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 但他们对事物的好奇和兴趣都较为短暂, 加上小班幼儿受年龄所限, 又从没进行过有意识的学习, 其在日常的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虎头蛇尾、漫不经心的现象。如何针对这些特点, 有效地激发小班幼儿的学习兴趣, 理当成为教师们应特别关注的问题。

一、精心选材

教师应从幼儿的特点出发, 重视幼儿的认知发展特征, 并注重选择充满童趣的教材内容, 使之更贴近于他们的生活实质。运用这样的策略, 便能使幼儿较好地理解教育活动, 并能尽快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另外, 在精心选材的过程中, 教师还应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多种价值。如故事《小猪变干净了》, 故事中的“小动物”就可吸引幼儿的注意, 除此之外, 教师还可借助故事的可表演性, 让幼儿通过模仿、想象来进行角色体验。诸如此类的选材, 应能激发起幼儿学习的学习积极性, 并激发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二、尽心准备

教材的选择是第一步, 而活动的准备正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其中, 教师应首先考虑物质方面的准备。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其一, 小班的孩子比较感性, 在身临期境的环境中, 他们更易对事物发生好奇心。其二就是教具, 在活动中为孩子提供一些形象可人、色彩鲜艳活动教具, 并在活动中有计划地出示这些教具, 更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并使之喜欢。如教授儿歌《卖蔬菜》时, 为孩子提供一些蔬菜玩具, 并通过语言的构建勾起孩子对日常生活的回忆, 在具体的师生对话及表演等互动中, 幼儿就不会觉得枯燥, 就会充满了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其三就是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法。小班幼儿天真可爱、活泼好动, 却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针对这现象, 适当方法的采用就显得极为重要。如能很好地注意这一点, 并为之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那一定有利于孩子们乐学、主动学。

三、耐心引导

幼儿的具体活动, 需要教师加以积极地参与和耐心地引导。这一是因为幼儿的知识、经验、能力以及整个发展水平都非常有限。二是因为活动的材料、性质等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选择, 这实际上也制约着孩子的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教师可扮演多种角色: (1) 榜样。这是为了树立老师的威信, 只有在幼儿面前表现出你比他聪明能干, 幼儿才能信服你并且认真地接受你的意见。 (2) 玩伴。即可以与幼儿合作完成任务的人, 这个角色表面上是跟幼儿共同探索活动, 实质上是暗中给予帮助。 (3) 游戏人物。这是最吸引幼儿的角色, 老师扮演大灰狼, 幼儿扮演小兔, 或是大家一起扮演黑猫警长去抓小偷等, 老师和幼儿融入到同一个情境中, 幼儿会很自然地向你表达自己的情感。

除此之外, 教师还要保护好幼儿的好奇心, 让幼儿自己去观察, 去触摸, 去操作, 从而达到学习的目标。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效果重要又并不重要, 真正重要的是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快乐。针对幼儿教育的这一特点, 教师应把教育活动的目标细化为过程, 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 从而使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同时也要利用游戏活动来激发幼儿的兴趣。游戏是幼儿基本的活动, 幼儿喜爱游戏, 会在游戏中表现出各种兴趣和学习的需要。在游戏中, 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 并及时了解和发现幼儿的兴趣及学习需要, 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帮助者、咨询者。由单纯的策划、准备大量的材料, 变为孩子需要什么, 教师就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机会应该留给孩子, 让他们在反复操作中获得发展, 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四、悉心总结

教师不仅仅是孩子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 也是孩子兴趣的观察者、反馈者、推动者, 需要不断地实践、反思与总结。教师要尊重幼儿, 尊重他们按意愿去选择喜欢的活动方式, 不能限制幼儿。在观察到了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及兴趣趋向时, 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给孩子更多的知识经验, 及时地满足孩子的兴趣需求, 更好地提高孩子探索学习的欲望和学习能力。同时, 教师要参与到幼儿的游戏和活动中去, 细心观察幼儿的表现, 分析研究幼儿, 善于从幼儿好奇、求知的小小萌芽中发现具有教育内涵的兴趣与学习需要。还需与家长相互交流、合作, 充分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这些经验的积累, 其实就是当老师的教育技能存款。兴趣是幼儿学习的首要前提。让幼儿在有趣的活动中实现幼儿教学的目标, 这是我们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总之, 只有让幼儿在充满童趣的、和谐的、平等自由的活动中, 才能让幼儿乐于展示自己, 并从中体会到快乐。教师要尊重、保护并善于激发幼儿的兴趣, 使幼儿产生求知、探索的情感态度, 促使幼儿主动地学和全面地发展,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摘要:兴趣能培养幼儿在各方面的学习, 通过精心选材、尽心准备、耐心引导、悉心总结的方式方法,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使幼儿产生求知、探索的情感态度, 促使幼儿主动地学和全面地发展。

谈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 第8篇

一、从幼儿兴趣入手, 导入乐趣, 提高到志趣

幼儿从家庭走向学校, 接触到幼儿教师, 接触到新的环境, 新颖对象都有所变化, 从而对新的地点发生兴趣, 这种直观虽短暂, 但具有直观性、盲目性和广泛性, 这种低水平的有趣阶段需要幼儿教师通过直观引导幼儿不能盲目附和, 无观点地学习。

把有趣的阶段引向更高水平就是乐趣。让幼儿通过某种活动, 如, 手工活动或数的分解组成等, 对知识产生持久稳定的兴趣。人的兴趣越浓时, 接受能力最强, 记忆力最佳。然而志趣的培养, 则需通过以上两方面的引导教育。使幼儿的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相联系, 教育幼儿要有坚强的意志, 而坚强的意志必须经过实践和锻炼发展而来。

二、培养幼儿求团结的兴趣

当今独生子女多, 在家庭都是小皇帝小公主, 上受祖父、祖母的爱, 中受父母疼, 在宗族圈里也被高看一眼, 初到集体中, 唯我独尊, 碰我不行, 逆我不可, 这种情况教师应有目的地把幼儿向团结力量大方向引导, 通过多人合作的竞赛和竞争, 如:组织接力、抬担架游戏等, 激励儿童团结求和, 使幼儿受到团结就是力量的教育, 培养正确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培养幼儿求知的兴趣

这方面的培养, 以表扬鼓励为主, 批评为辅的手段进行。教师适当开展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智力竞赛或非智力竞赛, 题目不宜过多, 不易过难, 使幼儿在竞赛中既获得知识, 又树立上进心、自尊心、求知心, 特别是成功的学习竞赛, 使幼儿体会成功的喜悦, 激发幼儿渴望下一次再胜利的求知欲。

四、培养幼儿求上进的兴趣

适当开展能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的学习与活动, 既要学英雄人物, 讲故事进行或编成小节目来宣传, 又要学习身边的好人好事, 对身边发生的事让幼儿发表议论, 从中把握语言上进的词语及时表扬, 这样做既能培养幼儿会说连贯话能力, 又能区分真善美, 不能轻易让幼儿模仿学习, 培养幼儿积极向上, 把握人生奋斗的方向。

总而言之, 兴趣的培养关键在老师, 老师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幼儿, 教师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幼儿, 对幼儿关心, 献出爱心, 这样幼儿才能对教师尊重。有好的兴趣, 一切信服你, 只有这样教师的心, 幼儿的心, 心心相连, 心心相印, 心心相通。从有趣到产生乐趣, 才能扎下志趣, 必将取得更大成绩, 必将达到理想的彼岸。

今后设想:社会、家庭、学校都要在语言、行动上引导幼儿产生兴趣, 让幼儿从心中生出乐趣, 培养出为二十一世纪做贡献的志趣。一切从趣引出, 加深趣味的回味, 用趣开路, 去寻求趣的内涵和外延。

摘要:主要讲了对幼儿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以及具体措施。

关键词:学习兴趣,素质教育,幼儿

参考文献

[1]罗敏.浅谈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1 (05) .

幼儿英语学习对小学英语学习的影响 第9篇

在“幼儿英语热”的推动下,英语启蒙教育日益受到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注与重视。之前的研究成果发现,不少研究集中于中小学英语学习的衔接,或把外部条件作为主要参考因素。因此,本研究针对幼小英语衔接,从英语学习的兴趣、态度、方法和效果四个维度出发,同时也将综合外部因素加以考虑。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新源里第四小学、清华大学附属小学3所小学的学生共250人。

(二)调查方法

该研究采用文献法、问卷法和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三)数据分析方法

本课题两次调查问卷均用统计专业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和数据分析。

三、分析和讨论

(一)学习方法的影响

英语学习的方法差异对成绩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问卷、访谈调查和两个独立样本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在幼儿园学习过英语的学生在小学阶段使用的英语学习方法明显优于在幼儿园阶段没有学习过英语的学生,且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见,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学习英语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方法。该调查同时还发现,由于教学手段不同,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英语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二)学习兴趣的影响

通过调查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使用英语情况这两方面及差异显著性分析发现,在幼儿园阶段是否学习过英语对小学阶段英语学习兴趣的影响并不显著,两类人群对英语都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结合关于学习兴趣的回归分析,我们得知幼儿园阶段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小学阶段的学习兴趣呈现正相关,即幼儿与小学生在学习兴趣方面基本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

(三)学习态度的影响

学习态度对英语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调查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途径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及差异显著性分析发现,在幼儿园阶段是否学习过英语对小学阶段英语态度的影响并不显著。同时,从等级表的分级结果看,在幼儿园没有学过英语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要好于在幼儿园阶段学过英语的学生。

总体上讲,绝大部分的学生对英语学习都有着很端正的学习态度,但有部分学生只是消极地接受知识,并不能树立一种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态度。这依然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及帮助。

(四)学习效果的影响

学习成绩是反映学习效果的手段之一。分析学生成绩得出,总体上两类群体的英语学习效果差别不是太大,但幼儿园阶段学习过英语的学生比幼儿园阶段未学过英语的学生稍有优势。通过访谈,了解到优势主要集中在幼儿园学过的单词在小学的教材中再次出现。但也有学生反映,幼儿与小学阶段的学习衔接不够紧密,或所学知识有所遗忘。

四、研究结论及思考

(一)培养适合的学习方法

学生应当在学习的过程中摸索适合自己的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吸取别人学习方法的精髓,总结出自己的方法;同时教师的引导作用也非常重要,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

(二)树立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自主学习

学生必须树立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而不是一味地等待着教师填鸭式的讲解;做到主动地学习,有选择地学习。只有自主学习的学生,才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有灵敏的知识嗅觉;学生也只有学会学习,才能真正学好英语。

(三)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下的幼儿探究学习 第10篇

一、幼儿探究学习的实质

首先, 罗杰斯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无意义学习两种, 认为无意义学习是一种抹杀了个人特性的学习, 只涉及心智训练的学习。而有意义学习即指对个人产生重要意义与价值的学习。罗杰斯强调的是学习内容与学习者两者之间关系, 有较强的情感色彩, 即强调了学习与个人特点、兴趣之间的关系。大多数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 这时动作被内化为具体形象思维, 幼儿直接作用于环境而获得的经验是思维发展的关键。[2]因此, 只有在真实的问题、具体的情境中, 幼儿才能实现有意义学习, 才更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使他们更投入地从事探究学习活动, 并产生较持久的学习效果。

另外, 在教学评价这一关键性环节中, 罗杰斯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 而不是学习的具体内容和结果。而幼儿的探究学习的评价, 则强调评价应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评价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实现这一目标和意义的最好评价方式便是自我评价。所以在评价时应采取多角度、多层次的方法进行, 真正做到在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同时又关注到孩子们的“一百种语言”。

最后, 人本主义学习观由于强调学生天赋、潜能的作用, 过于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所以在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的同时也就忽视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也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教学的效率。所以在幼儿探究学习中, 为了弥补由于探究性学习所造成的缺陷, 应将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 视教学内容的具体性质来定到底使用哪一种教学方法, 以接受性学习作为探究性学习的补充。

二、幼儿在探究学习中的地位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非常关注儿童的学习潜能和情感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人本主义学者指出, 学习的目的是让儿童更好地感受自己、接纳自己。首先,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将每个儿童都看作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并且都是有价值、有能力的个体;同时,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也尊重每个儿童的不同情感和看法, 并相信他们都具有巨大的学习潜能。这两个观点均说明幼儿应当得到成年人的尊重, 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体。

另外, 人本主义强调主体意识的实现。主体意识是指人对自己的正确认识特别是正面和积极的态度, 包括自信、自主和自我肯定。[3]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 人的自我实现也置于最高一层。幼儿在探究活动中, 虽然暂无法体会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但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 他们也逐渐发掘了自己的潜能, 也学会了对自己做出正面、积极的评价, 使自己小小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 自信心得到了提升。这与人本主义教学法中的体验成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幼儿探究学习中教师的角色

人本主义的非指导性教学是指教师与儿童形成平等对话的关系, 教师不是权威者、评判者, 儿童也不是被动、消极的接受者、被控制者。在幼儿的探究学习过程中, 教师在不同的阶段要担负起不同的任务。在探究活动开始前, 教师需要对活动的目标、过程进行总的预订, 并做出充分准备。在探究活动进行的过程中, 教师一方面要作为活动进程的促进者, 确保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促进幼儿主动进行探究、思考, 并协助幼儿解决各环节的障碍。另一方面又要作为参与者, 设身处地地从幼儿的个人能力及情感出发, 对幼儿个人或小组的探究过程进行指导。在活动结束时, 教师还要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评价, 对不同幼儿做出不同的积极评价, 以确保幼儿真正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后, 在课下, 教师需要作为一个反思者, 反思本次活动的进程以及出现问题, 有必要时便于其他教师讨论, 从而为以后的其他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四、幼儿探究学习中的环境创设

幼儿探究学习中的环境可大致分为软件和硬件两种。其中软件的环境是指幼儿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与教师、同伴的相处, 以及自身的情绪体验;硬件的环境主要是指幼儿教育机构以及幼儿班级、课堂上的环境布置等。

就软件的环境来说, 幼儿在探究学习中的两个重要伙伴分别是幼儿教师和幼儿的同伴。对于幼儿教师来说, 应该为幼儿创设民主、安全、温馨、相互理解、支持的探究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 幼儿才较少感受到压力, 可以减少紧张, 从而能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究中, 取得更大的进步。除了关注环境氛围的创设外, 教师还应关注自己的一言一行对于幼儿产生的影响, 因为教师的眼神、评价都对幼儿产生着非常大的影响。

对于幼儿在探究过程中与同伴的相处, 罗杰斯提出了交朋友小组的学习原则, 这也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在交朋友小组中进行探究学习活动, 幼儿可以解除各种压力以及戒备心理, 与小组其他成员和睦相处、交流合作, 共同为本组的学习目标努力。在这一过程的进行中, 幼儿体会到了彼此间的信任与尊重, 小组的合作在一种温馨、友爱、和谐的氛围中顺利进行。

就硬件的环境创设来说, 首先, 要使幼儿的安全需要得到满足, 这里主要是指生理上的安全。例如教师环境创设的安全性, 教具、玩具的安全性等等, 这些是幼儿进行探究的最基础保障。其次, 要使硬件环境的布置有利于满足其他高层次的需要, 突显环境的隐性价值。即要利用环境给幼儿的探究“引路”, 在探究开始前作铺垫, 在探究进行中给幼儿留下思考余地, 给幼儿表现机会, 在探究活动结束小结时使幼儿的成就感得到满足, 并使幼儿对为开展的探究学习充满兴趣。最后, 学习环境的创设最好由幼儿自发设计, 教师辅助指导, 这样更能激发幼儿的主动参与意识以及对后续探究过程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8, 第363页

[2]张宪冰.幼儿探究性活动特质的三维视界.学前教育研究, 2003 (2)

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第11篇

【关键词】兴趣;幼儿园;幼儿发展;

【分类号】G612

兴趣是幼儿接触自然,发现自然现象、探索事物奥妙的第一步:兴趣是幼儿探索求知欲的动力,幼儿对某一活动产生了兴趣,才能充分调动积极性,快乐地投入的活动中去。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崇拜他,尊重他,他说:“我只是顺着兴趣做了一点科学探索而已。”所以在各个领域中广泛培养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幼儿对某一活动感兴趣,在活动中能认真倾听老师的话,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项教学活动。兴趣能点燃思维的火花,吸取知识,培养能力,有利于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应遵循“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在确定幼儿的学习内容时最好选择幼儿认知范围内的、能理解和接受的知识经验。

在工作中我们虽然制定了教学目标,选定了孩子学习的知识内容,却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原因是孩子对所学的内容不感兴趣。成年人尚且喜欢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更何况是孩子呢!因此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刚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扶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以尊重、关心、接纳的态度与孩子们交流,要站在孩子的世界去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他们的探索活动。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做出引导性工作。

广泛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我做了一下几点尝试:

一、培养幼儿的兴趣关键在于激发兴趣,使幼儿乐于投入活动之中,怎样激发孩子的兴趣,并使之产生求知欲呢?经验告诉我,幼儿对感兴趣的故事,童话、好的音乐、美好的画面欣赏时,多数孩子注视的时间比较长,因此我尽力做到以下几点:

1、挑选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材,激发幼儿兴趣。

我选择一些适合孩子年龄、认知特点、情节有趣、意境优美、语言浅显易懂的作品让幼儿欣赏,如散文诗《小蝌蚪找妈妈》《春雨的色彩》《小马过河》等,这些作品都富有童趣,孩子们很感兴趣,即使重复的讲他们也爱听,并能从中学到许多知识,懂得一些浅显的道理,有时还会提出一些简单的有趣的问题呢!这样即培养了孩子倾听的兴趣,又培养了孩子们的探索学习兴趣。

2、丰富幼儿知识经验,促进幼儿学习兴趣的发展。教师和家长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动脑动手的学习习惯。平时注意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在日常生活中留心孩子的興趣爱好,及时鼓励,表扬孩子的学习兴趣,如:自然角的动植物,有的孩子发生了兴趣,不断向我报告“出来小苗了,小花长出了新的叶子,有的孩子还把家里养的花,小动物带到了班里,我就利用这一机会,支持鼓励孩子进行观察,指导孩子做记录,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浓、积极性高。“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多用赞扬,点头,微笑对待每一位孩子,给他们以自信、自尊,帮助孩子培养学习兴趣。

生活中有很多隐藏的可供幼儿学习的机会,如:在日常中渗透性教育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如在吃苹果时,让孩子点数多少个苹果(或者是糖块等);整理衣物时,让孩子认识厚薄、颜色;上下楼梯引导孩子顺数和倒数;上超市买东西时,可有意识地教孩子简单的钱币的运用等,这些都潜移默化地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在教学实践中常用的以下几种方法激发、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1、创设情境,吸引幼儿注意力,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在课前利用导入法,如:用谜语、故事、儿歌等形式吸引孩子,使之产生学习的兴趣。

2、为幼儿创设体验的机会

“言教不如身教”,老师用自己的言行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一次带孩子到室外活动,看见一只翅膀受伤的小鸟,飞不起来了,我便小心翼翼的把它带回教室,给它包扎好,精心喂养了些日子,孩子们对这只小鸟也非常感兴趣,不停地问这问那,于是我便给孩子准备了一堂故事课:《受伤的小鸟》,通过这次活动课,孩子们懂得了鸟类的生活习性,知道了我们要爱护鸟类的道理。

(1)为幼儿提供可以探索,并能发生兴趣的环境条件。如:主题活动认识《海底世界》,该怎样激发幼儿对活动“海底世界”的兴趣,并了解有关“海底世界”的知识呢?我搜寻了许多各式各样的“海底世界”图片,把它们集中放在一起,又带领孩子亲自观看海底的秘密,孩子们看见了引发了强烈的好奇心,不停的询问有关“海底世界”的许多问题,对“海底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对这一活动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

(2)教师可根据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或急于解决的问题,支持鼓励幼儿,帮助幼儿了解有关的知识。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对新奇的事物,孩子的兴趣会很强烈。比如:我班孩子在室外玩游戏,突然听到一个孩子惊奇地叫了起来,“快看,蝴蝶!蝴蝶”,原来一只美丽的蝴蝶落在草地上,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孩子们的注意力转向了蝴蝶,只听到:孩子你一言我一语的问有关蝴蝶的一些问题。“它有几条腿,”“它的眼睛在哪啊”“翅膀上还有花纹呢”,我没有制止他们,只好停下原来的活动,组织孩子一同观察“蝴蝶”,并给他们讲有关“蝴蝶”的知识,之后回到室内又组织孩子画蝴蝶,用纸折蝴蝶,玩“我是小蝴蝶”的游戏。孩子们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3)灵活设计游戏,培养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

游戏在幼儿认知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利用游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好奇好动贪玩,所以利用游戏可以使幼儿在玩中自主学习,快乐成长, 游戏对幼儿有着无法估量的魔力。因此,在幼儿的学习活动采用多种形式的游戏方式,因势利导,寓教于乐,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取知识,在玩中快乐学习,这样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幼儿的学习 第12篇

“体验式学习”又称“经验式学习”, 是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进行学习的过程。幼儿的学习是与一日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一日生活就是幼儿学习的内容, 也是幼儿学习的过程。由于学习的方式需要调动多种感官参与, 因此, 幼儿的学习与亲身体验是分不开的。我们不仅要关心幼儿是否学到了知识, 而且要关注他们是否获得了体验, 以及如何感觉、表达自己的体验。体验式学习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目前虽然有对幼儿学习习惯的研究, 但研究基本是零散的, 没有系统理论的支撑, 为此, 我们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实践经验等, 提出了“通过体验式学习培养幼儿学习习惯”这一课题。课题以主题教学活动为切入点, 研究并形成了幼儿“学习习惯养成四步法” (树立正确教育观念———家园共育;情感入手激发愿望———情感激励;强化规则意识培养———指导练习;建立自信身心和谐——快乐养成) , 为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了基础。

二、实践过程

1.创设良好氛围, 利用家园共育, 让幼儿在积极的情绪体验中理解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良好的集体氛围和精神环境是幼儿健康生活的保障。我们在开学前对班里的幼儿一一进行了家访, 了解幼儿生活学习特点, 了解家长需求, 进行了多方面的沟通, 同时将本学期即将开展的各项关于学习习惯培养的活动以及本学期活动内容进行了介绍。在开学初的家长会上, 我将“什么是良好的学习品质?”这一问题拿出来和家长们一起探讨, 分析得出“知识的学习固然对升入小学有一定的帮助, 但是对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用不大”, 因此, 在入学前更应该对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进行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包括:“学习兴趣浓厚, 学习态度端正, 学习方法科学, 学习能力优异, 学习习惯良好”。学习兴趣浓厚, 动力十足;学习态度端正, 方向正确;学习方法科学, 工具先进;学习能力优异, 自我激励;学习习惯良好, 持续发展。这样, 便构成了一个良性发展的学习能力循环圈。提前学习的知识早晚都会消耗殆尽, 而良好的学习品质 (能力) 一经形成, 对幼儿来说是受益终生的。

开学第一天, 我们开展了“自我介绍”活动, 给幼儿创设温馨的氛围, 幼儿不仅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 还要说一说自己的兴趣爱好, 并引导在座的幼儿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小朋友是谁, 说出理由, 还采用了“好朋友手拉手”的形式, 让初来大班的幼儿更好地融入集体。在积极情绪的感染下, 幼儿之间很快形成了默契, 结下了亲密的友情。

我们根据大班幼儿已具备初步的阅读能力及求知欲较强这一特点, 鼓励他们每人带一些内容健康向上的书籍到班里与大家分享。幼儿在分享阅读的同时尝试共同解决问题, 智慧的火花在积极的思考中迸射出来, 幼儿共同体验收获的惊喜, 激发了通过阅读进行学习的动力。另外, 还鼓励幼儿在家多看书, 请家长带孩子到图书馆、书店等地方感受阅读的氛围, 让孩子慢慢地体验从书中找答案的乐趣。

2.情感入手, 激发愿望, 利用升班契机,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升入大班以后, 我们开展了“大带小”活动, 让大班幼儿走进小班, 手拉手带领小班的弟弟妹妹们熟悉幼儿园的环境, 介绍幼儿园生活的流程, 给小班幼儿讲故事, 教他们玩玩具, 安慰想家的小班幼儿等。在与小班幼儿的互动中, 大班幼儿体验到了当哥哥姐姐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我们抓住契机, 请大班幼儿当小老师, 教小班幼儿如何认真听老师讲、怎样有始有终地完成任务等, 并教学有关学习习惯的儿歌, 如《倾听歌》《站队歌》《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等, 他们在讲解与示范的同时, 也是对自身行为习惯的规范与再次的梳理。

每周四, 我们组织幼儿开展“才艺大比拼”活动, 给幼儿一个展示自身优长的舞台。最初, 在这个活动中, 很多幼儿都是展示唱歌、朗诵、讲故事等才艺, 经过一个学期的练兵, 很多幼儿的表现能力有了飞速的发展, 不仅能绘声绘色地讲述动听的故事, 而且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学期末, 我们延伸开展了“最棒的我”活动,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有哪些优点, 让他们在表达的同时提高了自信。

围绕课题创设了“我要上小学了”主题墙饰, 通过“我心中的小学”“小学生活初体验”“怎样做合格小学生”“再见了幼儿园”等四个板块, 让幼儿从不同的角度体验和感知即将成为小学生的心情。

我们结合参观小学的活动, 让大班幼儿身临其境地参与小学课堂教学活动, 感受到小学浓厚的学习氛围, 激发了幼儿向小学生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愿望。活动结束后, 我们不仅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大胆地与同伴交流分享, 还邀请家长帮助幼儿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并且和幼儿一起制定生活作息时间表, 指导幼儿按照上面的作息时间来学习、生活和游戏, 将良好的学习习惯纳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另外, 我们在班里开展了“我心中的小学”主题绘画活动、“我会整理小书包”生活活动、培养阅读习惯的“绘本分享”活动和培养前书写能力的“细描细画”活动等, 幼儿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 不仅萌发了想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强烈愿望, 还从中体会到了耐心倾听、认真思考、大胆表达、动手动脑等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为今后的小学生活做好了积极的准备。

3.强化规则意识培养, 渗透规则理念, 体验学习的快乐。

进入大班以后, 我给幼儿充分的自主权, 面对班里出现的新问题, 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协商解决, 如少数服从多数的投票方式、“石头剪刀布”“黑白黑”的游戏胜出方式、按顺序轮换的协商方式等。幼儿通过实践学会了利用积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同时也学到了共同协商的规则。我还经常把幼儿生活中发生的问题拿出来与他们一起讨论, 共商解决的办法, 幼儿在分析的过程中, 也在不断地规范着自身。

同时, 我们创设了主题墙饰“规则你我他”, 让幼儿从日常生活、社会行为、幼儿园生活和游戏等多个方面来寻找规则所在, 同时开展规则大讨论, 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规则和不喜欢的规则, 并说出理由, 经过大家共同的分析, 幼儿感受到规则存在的必要性。针对大班幼儿自主性强的年龄特点, 鼓励他们一起讨论制订班集体常规和奖惩措施, 在这一过程中对不合理的规则进行调整完善, 让幼儿真正参与班集体管理, 体会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

鼓励幼儿间的合作行为, 培养合作中的规则意识。合作中的规则意识可以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理解规则并自觉地遵守规则, 形成好的习惯。首先, 给幼儿提供合作的机会, 有意识地安排情景, 创设必须有多人参与、分工合作的游戏。如:大型的搭建活动需要幼儿共同协商搭建主题, 制定搭建计划, 分工合作。户外集体游戏中, 在前期的讨论阶段, 引导幼儿自己制定游戏规则, 分工明确并自觉地遵守。让幼儿懂得:共同完成一个目标, 必须相互尊重、相互讨论、相互帮助、共同努力。另外, 还教给幼儿一些必要的合作方法, 如协商、轮流、分工、共享等, 让幼儿在实践中尝试运用, 体验成功。

我们还将各个活动区规则的制定, 让幼儿通过集体协商来完成, 大家共同制定, 共同遵守, 共同监督。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 是一个人走入社会所必须具备的, 从小开始, 让幼儿从心理上建立认识, 为幼儿将来顺利步入小学, 甚至步入社会打下基础。

4.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养成认真对待任务、完成任务的良好习惯。

任务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完成的任务及其要求的察觉与认识, 培养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是幼小衔接的一个重要方面, 包括对任务的理解、对任务的态度及完成任务的责任感等。结合幼儿年龄特点、身心发展及教育规律, 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 帮助幼儿树立任务意识, 是十分必要的, 将为幼儿今后的学习、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口头作业, 体现由易到难的原则, 选取幼儿能做到的和感兴趣的事情, 不全是书面作业, 还包括各种形式的任务, 如周一来园时带一个纸杯, 带一张和爸爸妈妈合作完成的画儿, 写一段周末游玩的感受等。任务意识是一种习惯的养成, 需要幼儿长时间地不断坚持, 也需要家庭的协助与努力。我们同时也鼓励家长在家中选择幼儿力所能及的家务, 鼓励幼儿完成, 增强幼儿的任务意识。

另外, 我们还建立了一份“幼儿完成任务统计表”, 这是教师和家长进一步了解和肯定幼儿进步的重要手段。教师将幼儿点点滴滴的进步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 定期进行口头表扬。对于没有完成任务的幼儿, 教师做到心中有数, 平时更加关注这些幼儿完成任务的情况, 并在每次布置任务后特别加以提醒, 这样更有利于强化幼儿的任务意识, 使其树立完成任务的自信心。

5.开展各项指标的定期测评, 让幼儿体验自身成长变化, 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学期, 我们结合园里的测评, 为每一个幼儿制定了成长档案, 在这里, 幼儿能发现自己的变化与成长, 感受自身纵向发展的喜悦, 如专注倾听时间长短的记录、良好坐姿的记录、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记录、完成任务的记录等。以跳绳记录来说, 这是一项对幼儿学习的兴趣性和坚持性的一个记录, 幼儿通过学习跳绳的技巧和方法, 坚持锻炼, 不断提高, 看到自己跳绳的个数越来越多, 幼儿内心的自信、坚持和毅力得到了正面的强化。

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日之功, 这其中有坚持、有反复、有突破、有暂停, 因此, 我们在鼓励幼儿全面发展的同时也注意方法的多样性。本学年, 我班开展了多项活动, 如“故事小问号”活动, 一方面鼓励幼儿大胆自信地给小朋友们讲故事, 另一方面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提问, 可以是质疑式的提问, 也可以是考察式的提问。质疑式的提问, 是听故事的幼儿向讲述的幼儿提出故事中没有听明白的地方, 讲故事的幼儿加以详细的解释, 这种形式可以促进幼儿倾听、思考, 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语言;考察式的提问, 是讲述的幼儿针对故事总的情节提出问题, 请其他幼儿回答, 这种形式可以激发幼儿认真听, 并回忆故事情节, 快速作出反应。通过上述活动, 我班幼儿不仅讲故事的水平不断提高, 倾听能力、质疑能力和思考能力等都获得了发展。另外, 我们还在班里开展了“头脑风暴”“你问我猜”“词语接龙”“地名开火车”等活动, 促进幼儿形成了积极思考的态度, 提高了幼儿的思维能力。

上一篇:伦理中心下一篇:国庆60周年有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