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技术管理

2024-05-21

建筑施工企业技术管理(精选12篇)

建筑施工企业技术管理 第1篇

1 注重技术管理

(1) 技术管理工作的好坏,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信誉乃至企业存亡的问题。今天的建筑工程施工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 而这些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需要企业的技术力量、技术管理水平支撑和实施。

(2) 建筑施工有其特殊性。众所周知, 建筑的类型、样式繁多, 规模要求各不相同, 施工作业受天气影响较大, 而复杂的多工种交叉施工、式项技术综合应用、工序搭接较多, 在这些生产过程中都需要我们加强技术管理, 进而去保证我们施工正常有序地进行, 以便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使用功能要求和降低建筑成本要求的目标。

(3)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 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不断地出现, 同时承担的新工程可能结构更复杂, 功能更特殊, 装修更新颖, 从而促使生产技术水平再提高, 技术装备再先进, 技术管理要求更高, 这也就使得施工技术管理显得更加重要。

近年来, 施工竞争日异激烈, 技术管理水平所反映出的竞争势力也较为突出。不少企业, 尽管拥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力量, 但由于技术管理的薄弱, 管理制度的不健全, 而在竞争中却处于被动的境地。如某大型国企投资500.6万元在老厂房旁新扩建新重型装配车间3 000 m2, 参与竞标的施工企业有七家, 最后有甲、乙二家以接近的标的胜出, 分别承担三标段主厂房的东、西侧72 m×20.83 m的连接施工 (其中桩基部分预算费用85万元) 。甲为抢进度, 地基开挖中自恃装备精良, 设备规格大, 着手就连夜开工, 一星期后数个桩打好, 扫着在靠近老厂房边的施工, 不料老厂房墙面倾斜, 地下水大量涌入, 排水后由于土体失稳, 墙面倾斜更大。原来, 此地乃填湖而成, 多巨石且疏松, 工程陷入困境。而乙先对原地质档案进行数个方案论证, 做好技术准备工作才开始下钻。结果半个月后, 乙开始浇捣圈梁顺利施工。而甲为处理墙倾斜, 施工停滞不前。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不重视工程技术管理所产生的严重后果, 足以说明技术管理在企业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管理作为永恒的话题, 是关系到企业成败兴衰的关键。要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提高经济效益, 必须抓“管理”这个关键。而技术管理则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技术管理, 才能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 才能使施工技术不断进步, 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降低工程成本, 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技术管理, 可以逐步改变施工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面貌, 改变施工企业的形象, 提高竞争能力。因此, 企业管理者必须对技术管理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

2 技术管理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

技术管理是企业进行一系列技术组织管理工作的总称。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 是指以系统论的观点, 对构成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和施工企业的各项技术活动, 运用科学方法, 进行计划与决策、组织与指挥、控制与调节。

众所周知, 建筑工程的施工是一种复杂的多工种协同操作、多项技术的交叉综合应用过程。由此决定着施工企业的技术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这里所指的“技术活动”, 包括了由熟悉与会审图样、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开始, 到施工过程中的商洽管理、质量检验、直至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工作。“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是指各项技术活动赖以进行的技术标准与规程、技术情报、技术装备、技术人才以及技术责任等等。

3 技术管理工作的任务与作用

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是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 去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 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技术政策、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技术工作的指标与决定, 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 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规范、规程, 符合技术规律的要求, 以达到高质量地全面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从而使技术与经济、质量与进度、生产与技术达到辨证的统一。

技术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保证施工中能按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发展规律要求, 确保正常施工程序进行。

(2) 通过技术管理, 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 从而能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 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3) 能充分发挥施工人员及材料、设备的潜力, 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 努力降低工程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4 如何做好技术管理工作

4.1 明确技术管理的职责, 注重技术水平的提升

(1) 以法治企, 强化落实。建立和健全各级技术管理机构和技术责任制, 明确各级人员的权、职、责。组织全体员工, 特别是技术干部学习现行规范。尤其是对施工及验收规范的学习, 明确施工中各个分项、分部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等要求, 并以此来组织施工、检查、评定和验收。

(2) 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 组织技术学习、技术培训、技术交流。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素质, 从而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 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3) 发扬技术民主, 鼓励技术革新、创造发明, 开展全员TQC活动, 通过PDCA循环, 解决技术瓶颈。

(4) 通过技术管理, 探索、研究与推广新技术的应用, 在行业中占据优势地位。

4.2 认真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

贯彻好各项技术管理制度是搞好技术管理工作的核心, 是科学地组织企业各项技术工作的保证。技术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有:①施工图的熟悉、阅读和会审制度;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场地总平面图;③施工图技术交底制度;④工程技术变更联系单管理制度;⑤施工质量管理制度;⑥材料及半成品试验、检验制度;⑦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制度;⑧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制度;⑨工程结构检查、验收与竣工验收制度;⑩工程技术档案与竣工图管理制度。

4.3 不断加强对技术工作的管理

技术管理工作需持之以恒, 因此, 要不断地加强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和技术责任制, 充分发挥好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的才干和作用。工作重点主要以下几点:

(1) 依据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各项规范、规程、标准和规定, 并针对企业特点, 适时地制订、修订和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 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补充。严格做到技术工作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2) 对技术管理工作建立定期检查制度, 按建制开展施工项目的总结评比, 达到肯定成绩, 以利再战的目的。

(3) 实行行政和经济手段相结合的方法, 大力培养和提拔技术业务人员, 充分调动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积极性。

(4) 注重人才, 培养人才是提高管理技术水平的基础。我们现在有些企业不注重人才培养, 导致管理水平的下降, 只有不断地发现人才, 挖掘人才, 同时不断地对现有人才的培训、学习, 提高他们的生活待遇, 才能使管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5 结束语

施工技术管理在建筑企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 建筑业在市场竞争中也显得愈来愈激烈, 因此, 要注重技术管理, 培养技术人才, 合理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 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我们必须坚定信心, 应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结合本企业的具体实际寻找一条技术管理与激励的路子来。大胆实践创新, 必将在建筑市场中产生良好的效果。 [ID:3795]

摘要:技术管理在建筑企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作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 对如何提高建筑施工企业技术管理水平的方法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建筑施工企业技术管理规章制度 第2篇

技术管理制度是施工企业技术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它的作用是把整修企业的技术工作科学地组织起来,保证技术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条理地开展,从而完成技术管理的任务。

1、图纸的熟悉、审查和管理制度

(1)施工图纸会审是施工前的一项重要技术准备工作。会审前要认真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对图中的疑难问题和差错,要分别作好记录,准备好会审意见,对于较复杂的大型工程,会审前由技术部组织各专业进行预审,将问题汇总,并提出初步处理意见;

(2)图纸会审工作一般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和施工单位参加。一般由公司工种部经理主持,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

(3)图纸会审时决定的问题,由现场项目技术负责人填写图纸会审记录和工程洽商单。图纸会审记录要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四方签字。会审记录填写要详细、准确,并注明参加会审的人员和时间。

(4)必须提高图纸会审工作质量,最大限度地发现图纸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图纸会审应着重解决的问题,掌握设计意图和建设单位的要求,了解设计方案、技术措施贯彻国家规范标准情况;设计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情况,有无改进方面;工程结构是否安全可靠,装饰装修施工有无困难;设计图纸内容有无错误,各专业之间有无矛盾等。

(5)图纸会审记录一式八份,分别如技术部、财务部、预算部等。

2、技术交底制度

(1)技术交底是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按技术管理程序,技术交底必须在图纸会审的基础上,单位工程或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进行;

(2)技术交底分工:凡由公司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工程,由公司经理主持,公司总工程师向有关项目经理部负责人进行交底。交底内容可以总工程师签发的会议纪要或其他文字材料下发执行,项目技术负责人,在施工前根据施工进度,按部位和操作项目,向各专业施工员及班组长进行交底。

(3)交底内容:总工程师的技术交底一般应包括:工程概况、施工部署、主要施工方法及关键性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施工注意事项;对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机具的要求;土建工程和安装工程的配合;技术安全措施,规范性和特殊要求的施工技术措施等。项目技术负责人可按总工程师技术交底的内容办理;项目技术负责人技术交底的内容包括:设计图纸(包括设计变更)的尺寸、标高、轴线、预留洞、预埋件等详细情况;施工方法、施工顺序、工序措接;质量标准、安全技术措施、成品保护措施、新用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要求;上级领导对某些技术问题的批示和技术决定;其他应说明的问题。

(4)技术交底主要以书面形式进行,填写统一的技术交底表格,并应由交底人、审核人及接受交底人签字。

(5)技术交底资料是施工技术资料的重要内容,各专业技术交底材料分别由单位工程专业技术负责人收集整理,并按日期先后编成册,妥为保管。

3、施工组织设计制度

每项工程开工前必须作出施工组织的设计以指导施工的全过程,处理好人、物、空间、时间、施工工艺、质量与数量、专业与协作等施工要素及其朴素间的关系,以获取好的经济效益。

(1)施工组织设计的分类及主要内容

施工组织设计按服务对象不同,大体可分为3类:施工组织总设计,单位工种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

1、施工组织总设计的大中型建设项目,群体工种复杂的重要工种为对象,是全局施工 1 活动的纲领性指导文件(略)

2、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单位工程为对象,是单位工程施工具体的指导性文件,内容包括:(略)

3、施工方案有两种形式:

(1)凡套用定型设计、采用

做法的建筑工程和工期较短的简单工程,可编制施工设计简要,着重对工期控制、施工质量保证和安全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设计。进而提高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程序;

(2)对于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难度较大,技术较为复杂的分项工程,以及特殊部位和特殊条件下的单项工程,均需编制施工方案,这种方案则是施工技术实施性专题设计,其内容必须包括:可行性和可靠性的分析、论证结果;材料、机具、设备、劳动力的投入

计划;作业

程序、条件、标准;经济技术指导的测算,质量等级和安全性能和预期评价,对不利影响因素的分析预测和相应的技术保证措施等。上述内容力求全面、详尽、具体,并同时提出施工管理的各种保证体系建制。

(2)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分工审批权限

施工组织设计、专题设计型施工方案由公司总工程师主持,组织有关部、室、项目经理部参加,由公司工程部负责汇编,公司总工程师组织工程部有关人员进行审批。

(3)施工组织的编制时间要求

单位施工组织设计与接制到图纸后15天内提出;施工设计概要在接到图纸后7天内提出;编制的投标施工组织设计视具体情况按期提交,原则不影响送标时间。

(4)施工组织设计的实施管理

1、所有工程都必须施工设计或方案,否则不准开工;

2、未经审批或审批手续不全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视为无效;

3、工程开工前必须按编制分工逐级向下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交底,同时进行对有关部门和专业人员的横向交底,并应有相应的交底记录;

4、加强实施全过程控制,分别对基础施工、结构施工和装修3个阶段,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实施情况的中间检查,并且需做施工组织中间检查记录;

5、施工组织设计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实施过程中,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擅自改变,凡属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变更和调整,都必须编制“施组调整(或补充)方案”,报原审批人批准后方可执行。

6、工程完成时,必须及时原施工组织编制内容做出技术总结,并上报原审批人,做好施工组织设计评价和对编制人、实施单位考核的重要依据。

4、材料检验制度

材料检验制度是对施工用材料、构件、配件和设备等,必须由供应部门提出合格证明文件,并进行试验、检验,对不合格的产品不得使用,并注明去向。对有关设备进行调整和试运转,以便正确、合理地使用,保证工程质量。

5、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制度

质量检查和验收制度规定,必须按照有关质量标准逐项检查操作质量和产品质量,根据建筑安装工程的特点分别对隐蔽工程、分项工程和竣工工程进行检查验收,从而逐环节地保证工程质量,详见质量管理制度。

6、工程技术档案制度

工程技术档案是指反映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技术状况、质量状况等有关技术文件、图片、图纸、光盘等,这些都需要妥善保管,以备工种交付使用、维护管理,改建扩建时使用,2 并对工种历史资料进行保存和积累。

1、工程技术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由公司档案管理员负责;

2、各项目工程的档案资料必须按照单位工程技术资料规定的内容齐全,填写准确无误。

3、档案的收集整理严格按“档案管理办法”的标准执行。

4、工程竣工验收的统一交回公司存档。

7、技术责任制度

是各级技术领导、技术管理机构、技术干部及操作工人的技术分工和配合要求,建立这项制度有利于加强技术领导,明确职责,从而保证配合有力,功过分明,充分调动有关人员搞好技术管理工作的积极性。1)技术管理机构

公司经理

总工程师

工程部

项目经理

项目技术负责人

技术人员

专业施工员

工人班组

(2)

各级技术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

1、在各自负责的范围内,做好经常性的技术业务工作;

2、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为顺利进行施工创造条件;

3、向各级领导提供技术分析资料、技术情报、技术咨询、技术建议方案和技术措施,便于领导决策;

4、检查各级技术部门和技术人员贯彻有关技术规定、制度、规程的情况;

(3)

总工程师的主要职责

1、全面领导企业的技术工作和技术管理工作;

2、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政策、技术标准、技术规程、验收规范和技术管理制度;

3、组织编制:贯彻企业的技术措施纲要和4项费用计划,组织总结技术工作;

4、开展技术革新活动,审定重大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方案和全理化建议,组织编制和实施科技发展规划等;

5、对重点工程组织编制和参加审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技术交底,组织熟悉会审图纸,参加竣工验收;

6、参加公司范围内的定期和不定期的工程质量检查,对重大事故进行技术上的分析和处理,参与重点工程的投标决策,领导全面质量管理工作;

7、领导培训工作,审批技术培训计划;

8、领导进行技术总结;

9、对技术人员的工作安排、晋级、奖罚等方面提出意见;

10、对施工生产中的安全问题负技术上的责任。

(4)

项目技术负责人的主要职责

1、负责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公司技术决定,制度以及施工项目的技术管理制度;

2、开展经常性的技术工作,主要有:

(1)

组织有关人员熟悉图纸及招标文件等技术文件,对图纸中及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设计单位、建设单位以及监理部门协商解决,并及时办理文字洽商手续;

(2)参加施工组织审批;

(3)负责项目工种技术交底工作;

(4)根据项目部的技术计划,组织编制

度,保证质量、安全、节约的技术措施计划并贯彻执行;

(5)主持建筑物的位置、轴线、标高等预栓、组织隐蔽工程验收;

(6)组织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质量评定,设立预检,参加竣工验收;

(7)组织质量检查,负责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并及时上报;

(8)对施工生产中的安全问题负技术上的责任;

(9)协助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工作;

(10)

领导材料检验工作;

(11)

负责技术革新、环保计划的实施;

(12)

领导技术档案的整理、原始资料的积累,组织绘制竣工图,并定期移交和归档;

(13)

参加技术会议,组织技术业务学习和进行技术安全教育;

8、技术复核及审批制度

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 第3篇

【摘 要】建筑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是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的关键性环节。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是否能够达到国家规范的要求标准,在质量管理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针对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则充分体现着施工企业的效益。因此,管理因素在质量控制中举足轻重。我们只有加强质量管理,才能实现向管理要效益,向质量要效益,使企业走上质量效益的轨道。建筑产品的质量更是事关社会的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因此,作为建设工程的参与者,施工企业必须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增强质量责任意识,从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落实质量责任,确保建设工程的质量。

1.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质量管理体制不尽完善

我国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是在旧体制的基础上逐步改革完善形成的,或多或少还带有计划经济体制时代打上的烙印,还存在着政企不分、政出多门的状况。由此形成的局部封闭管理和内部监督体系,难以实行严格、公正的质量监督,不利于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一些政府部门执法不力,导致行业内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不能得到有效遏止,其结果往往保护了落后,使工程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

1.2施工企业法律意识薄弱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的颁布实施,既明确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明确了施工企业在工程技术、质量管理中的操作程序和规范。但一些施工企业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弱化,在施工活动中违反操作规程,不按图施工,不按顺序施工,技术措施不当,甚至偷工减料,由此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质量事故不断发生。

1.3市场准入把关不严

市场准入制度不仅有利于市场建设的有序的管理工作,而且针对参与建设各方是否能够从整体上予以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而一些地方和部门,市场准入制度管理疏漏,在施工企业中出现虚假的有资质无能力或高资质低能力的不正常现象或存在无证施工、借证卖照、超规定范围承包,或逃避市场管理搞私下交易等等,必然对建设工程质量构成严重威胁,从而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性。

1.4施工和管理问题

许多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大部分都是由施工或者是管理造成的,例如:不熟悉图纸,盲目施工,图纸未经会审,仓促施工;不按图施工。把铰接作成钢接,把简支梁作成连续梁等,不按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施工。

2.提高工程质量要严把六关

2.1严把市场准入关

政府要把好市场准入关。要严格审核施工企业是否具备必须的符合国家规定的注册资金、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等资质条件。必须具备与工程建设要求相应的资质等级和业绩具备足够的技术管理能力和装备水平,并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施工活动,杜绝无证、越级承揽工程。第三、严格工程材料的采购使用。工程材料是工程建设的物质条件,材料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因此,采购和使用的工程材料质量必须符合标准规定。要严格检验进场的材料和设备。进入现场的工程材料。

2.2工程图纸设计关

一项工程的建设首先是施工图纸设计,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一定要选拔资质相应的设计单位,同时还要把好设计经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激烈,当然也不能为减少一点设计经费聘请个体、或个人设计,以免造成设计中的质量问题,还要注意有些设计单位为了多收设计费故意增加材料用量而提高工程造价,并且必须把好施工图纸设计关,防止造成工程还没建,就从胎里带来质量问题。

2.3工程质量监督关

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督告知制度,提高监督执法的透明度,使工程质量监督真正成为“阳光监督”。建立预见性、服务性的质量监督模式,做到服务与执法有机结合。建立行为监督与实物监督并重的监督运行机制,实现从单一实物监督向工程建设各方质量行为监督的延伸。改变以日常监督为主的监督方式,将随机检查作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主要方式。为了保证政府监督的有效性和权威性,监督机构应不断提高监督队伍的素质和监督工作水平。应该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监督告知制度,建立“阳光监督”。减少和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2.4工程质量控制关

在施工过程中,工程进度的质量控制工作也是为了确保工程的总工期控制目标,必须实行分段控制和动态控制相结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仅要依据变化后的情况,在不影响总进度计划的前提下,对进度计划及时进行修正、调整。材料供应和支付工程进度款方面要及时,以确保工程质量。

树立质量意识是搞好工程质量管理的首要条件,它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要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思想,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大事,优良的工程有利于提高本企业的信誉和竞争能力。管理层是企业的核心,管理层的管理理念决定了企业文化。管理层的工程质量意识和工程质量重视程度,往往决定了整个企业对工程质量的意识和重视程度。因此,企业管理层应该树立质量意识,重视质量管理。

2.5质量控制严把材料质量关

材料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含环保标准)和设计要求,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确保主体结构质量。主体结构质量关系到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关系到每个职工生命安全,因此,必须确保主体结构质量。重视装饰质量。在施工装饰阶段,一定要克服质量通病,搞好细部处理,在装饰水准上要高人一筹,要有创新和特色。

2.6工程竣工验收关

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作为基础上建设的最后一道程序,是对工程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的最后的检查总结工作。在验收时,要严格执行国家、军队颁发的工程验收规范标准,逐项验收评定。工程质量验收具体可采取查看、实测的方法。查看,重点查看各项资料和原始记录资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验收标准;砂浆和混凝土试块、构件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室内外装修是否达到标准,有无屋面漏水、厕所、厨房渗水、阳台倒泛水,水管、卫生设施接头冒水,楼地面、屋面开裂等质量通病。实测,主要是现场实测,对基础工程、主体工程、结构有影响的部位和技术上特殊要求的进行实测。

对于重要部位以及具有特殊工艺施工工艺过程(下转第94页)(上接第80页)中,监理工程师必须全天候着,一经发现问题,立即解决。试块抽取以及制作是否符合要求的标准,亲自取样,并监督后台上料的计量,在施工过程中工人的操作是否符合标准,若是发现质量问题,及时通知施工队进行整改,消除质量隐患。现场管理人员通过现场巡视,实地测量结果和数据,来检查和判断工程质量,以所测数据来评定质量等级。

3.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行业的发展是一个关系着国计民生的支柱性基础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型作用。现在我国正处于经济的飞速发展阶段,建筑业以其巨大的推动作用也起到了表率作用。建筑质量管理问题关系着人民生命安全。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关系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提高工程质量要从细部着手,警钟长鸣。 [科]

【参考文献】

建筑施工企业中的施工技术资料管理 第4篇

施工技术资料是城市建设及管理的依据之一。建筑施工单位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一定时期后, 由于施工中存在着质量隐患或养护措施不得力等原因, 工程相继出现各种质量缺陷, 为了保证施工质量, 延长工程使用寿命, 必须进行维修和补强。这就必须通过查阅该工程的技术资料档案, 以便采取合适、有效的措施。工程技术规划和设计人员必须详细的了解工程下面的各种工程管线走向, 以便作出正确的规划和设计, 这些资料可以通过查阅该工程的技术资料档案。

施工技术资料是工程质量的客观见证。质量就是“反映产品或服务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合”。就建筑工程而讲, 一项工程、一栋房屋、一条排水管道因满足建筑或者排放所需的功能和使用价值, 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和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工程的建设过程, 就是质量形成的过程, 工程质量在形成过程中因有相应的技术资料作为见证。

施工技术资料是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建筑单位施工技术管理资料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技术条件材料转化而来的, 它与完成工程主体有着同样的重要性, 是工程承包合同的一部分。施工技术资料做得好坏关系着该工程项目验收和结算, 它是全面反映、记载建筑单位主体及施工过程重要文件, 是建筑单位施工的直接成果之一, 对施工起着指导和依据的作用。它代表着施工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性。

2 建筑施工单位技术资料的基本要求

根据建筑施工单位的施工特点, 施工技术资料也应有其基本要求, 现归纳如下:

真实性是施工技术资料的生命, 否则施工技术资料的存档玖毫无意义。我们知道, 施工技术资料是工程质量评定验收备案的依据之一, 也是工程建设和管理依据, 尤其是建筑单位进行维修、管理、使用、改建和扩建的依据。一旦这些依据丧失了真实性, 就毫无使用价值。相反, 虚假的技术依据不仅给建筑施工单位质量的评价带来错误的结论, 而且也给工程的改建和扩建带来麻烦, 甚至灰造成难以想象的严重后果。施工技术资料应具有规范性。施工技术资料的规范性就是在填写、整理施工技术资料时, 应遵照有关的工程标准、规范和法规要求, 文件成果应达到规定的广度和深度。工程技术管理人员, 尤其是技术资料负责人、资料员应认真学习和实施国家、行业发布的技术法规, 认真、全面地整理、填写施工技术资料, 及时归档, 使施工技术资料标准化、规范化。

施工技术资料应具有信息化要求。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经管理组卷后应及时送交城市建设档案部门存档。它是在城市基本建设和基本施工基本设施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对建筑单位建设的真实记录和实际反映, 是具有实际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信息源。

3 建筑施工企业施工技术资料管理中的问题

整理填写工序质量评定表经常出现的质量缺陷。工序质量评定表中, 主要工程数量和检查项目栏内常见填写的缺陷是: (1) 检验频率不准, 因检点数确定错误。常出现因检点数确定的不准, 或多或少。检测频率范围的点数的规定与主要工程数量进行计算而得来, 应该是准确无误的。 (2) 检验频率不够, 实检点数少于规定。为数不少的竣工资料中, 工序资料评定表中均存在实检点数少于应检点数。 (3) 检验频率不够, 按实测点偏差值计数合格点不准确, 应检点数正确, 但计数实测点偏差值是否超过允许标准有误, 而导致合格点不正确, 直接影响了合格率的正确和评定质量的结果。另外, 也包括检查项目栏填写的检查内容不正规、不规范、不妥当。

砼强度评定中存在的问题。强度评定应按国标《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统计发和非统计法评定。进行的砼工程中, 其强度试验结果都应该按规定进行砼统计法和非统计法评定。在评定砼强度过程中工作中存在下列缺陷: (1) 不做任何评定。 (2) 将试验报告装订在质量保证资料中。 (3) 只用一个试验数据进行非统计评定。这里着重说明一点:9九组以内砼试件 (不包括一组) 是用非统计法进行砼强度评定, 而10组以上的砼试件可用统计法评定。

有些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现场签证单不准确、记录不真实、直接影响到下道工序资料评定和今后结算给施工企业造成一定困扰关于填写“单位工程名称”的缺陷。单位工程名称即设计图上所具有的单位工程名称。所以施工单位提出的任何一项施工资料, 包括施工合同、开竣工报告等所有适量保证资料和施工质量检评定资料, 凡涉及单位工程名称都应和设计图所具的工程名称一致。其中常见错误有设计图和施工合同等文件的单位工程名称不一致, 工序质量评定表中单位工程名称不规范、不正确。

4 做好建筑施工企业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建议

必须及时做好工程技术资料技术和收集。工程技术治疗是对建筑物质量情况的真实反映, 因此要求各种资料必须按建筑物施工的进度及时收集、管理。建筑工程所用钢材、水泥、机砖、防水材料、铝合金等一些重要原材料和构配件的质量一般是从检查出厂合格证以及材料取样试验情况加以认可, 但由于当前市场机制不完善, 许多材料、需要经过好几手转售, 使得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和原材料同步到位, 以往在其它工程上有发现, 由于施工人员没有及时收集资料, 待工程竣工时才发现缺少某种材料和合格证或试验报告。因此, 本人在承建工程开工之时, 就规定专人负责管理工程技术资料, 负责对质保资料逐项跟踪收集, 并及时做好分部分项质量规定等各种原始记录, 使资料的管理与工程形象进度同步, 做到内容连贯、交圈对口。

确保各种技术资料的真实性。真实性是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的灵魂。不真实的资料会把我们引入误区。必须坚决杜绝对原始材料进行“后补”造假的做法, 尤其是混凝土、砂浆强度是以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抽取试块检验评定的。取样的科学性和真实性非常重要, 绝对不允许对制作试块的样料“专门加工”, 否则, 一旦工程出了质量问题, 不仅不能做为技术资料使用, 反而造成工程技术资料混乱, 以至误判。同时, 也不能为了取得较高的工程质量等级而歪曲事实。资料的整理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准确。

5 准确性是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的核心

准确性是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的核心: (1) 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表的填写应规范化。保证项目内容填写应详细具体, 不能以“符合要求”、“满足规范要求”来概而论之。基本项目的每个子项的等级应按优良百分率确定, 并且要用文字说明, 不可随心所欲地以符号代替。基本项目中不允许出现不合格的点和处, 在资料上不应出现“×”符号;现场发现不合格点或处应及时返工。分项工程质量等级评定, 应在保证项目符合相应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前提下, 再根据基本项目和允许偏差项目的百分率确定。 (2) 应正确区分分项工程属于哪个分部工程。容易混淆的分项有:钢结构的油漆分项应属于主体分部, 不属于装饰分部;水磨石打蜡分项应属于装饰分部, 不属于楼地面分部;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应包括设计标高±0.00以下结构及防水分项工程, 模板分项工程不参与基础分部和主体分部工程的质量评定。 (3) 混凝土强度评定应明确验收批的概念, 区分不同的分部和施工段, 正确运用统计和非统计评定方法。同时, 在具体计算时, 混凝土强度的平均值取一位有效数字, 标准差取二位有效数字。

技术内业资料必须完整。不完整的技术内业资料将会导致片面性, 不能系统地、全面地了解单位工程的质量状况。技术资料中容易忽略的有:刚性防水屋面细石混凝土强度试块、楼地面基层混凝土强度试块、抗渗用混凝土试块、楼地面面层水泥砂浆试块。如果缺少这部分混凝土、砂浆试块强度, 不但使工程技术资料不完整, 而且给准确核定工程质量等级增加了难度。

完善质量记录、做好资料整理。工程项目有很大部分的内在质量和功能质量是不能系统测试和显示出来的, 这就要靠用一些质量检测记录材料来证明其质量好坏。

参考文献

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理论文 第5篇

1、引言

由于建设项目具有工期长、投资大、参与主体多、组织关系复杂、一次性等特点,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因而,建筑施工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多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并且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矛盾,这将给工程施工目标(成本、质量和工期)的实现带来困难,甚至造成重大的损失。

显然,通过恰当的分析和正确的预测来规避风险,从而保证项目能按预期的目标实现,减少或避免损失的发生对现代建筑施工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2、建筑施工企业风险概述

所谓风险管理,就是人们对潜在的以为损失进行辨识、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即在主观上尽可能有备无患或在无法避免时亦能寻求切实可行的补救措施,从而减少损失或进而风险为我所用。建筑施工企业常见的风险类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业主方风险

业主是工程的投资者,是施工企业最重要的合作者,业主方的情况对施工企业的工程实施和效益有着决定性影响。如果有的业主在工程中滥用权力,拖欠工程款;有的业主干扰工程施工秩序,又不给以补偿;也可能出现无力支付工程款使施工企收陷入经济上的恶性循环,承受巨大的经济风险等等现象。

2。2合同法律风险

当前建筑市场存在的许多问题,如工程质量问题、工程款拖欠问题、原材料价格问题等,都与合同履行不良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业主利用建筑施工企业急于揽到工程任务的迫切心理,在签订合同时附加某些不平等条款,致使施工企业在承接工程初期就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甚至隐入合同陷阱。合同是建筑施工企业一切风险的源头,如果合同“先人不足”,势必会造成工程项目实施中的被动。

2。3财务风险

则务风险是指在各项则务活动中,由于内外环境及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则务收益与预期目标发生偏离而形成的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包含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及收益分配风险等。

2。4施工企业自身风险

(1)职业责任的风险

施工人员特定的职业要求其承担重大的职业责任风险,这种职业责任风险主要体现在:

1)施工质量责任。施工人员不严格按设计图纸、有关标准和规范组织施工,随意性强,导致工程质量低劣或安全事故。一旦发生这种因施工质量而造成的风险损失,施工单位不仅要承担经济损失,甚至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2)施工过程中投资控制风险。根据施工承包合同,施工单位需按时完成任务即可。但某些施工单位由于管理不严、非生产性开支严重超标,造成资金失控。

(2)管理方面的风险

管理方面的风险指项目施工过程中因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项目经济、信誉上的损失。

1)项目领导班子配备不合理。领导素质参差不齐,工作责任心不强,不懂管理,不善外交等带来的工程准备不足,管理失控而导致工期滞后、质量控制不严的风险。

2)施工管理。质量与安全是建筑施工企业永恒的生命线,质量与安全管理是工程项目施工管理重要的管理内容,一旦发生质量与安全事故,将给企业带来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

3、建筑施工企业的风险规避对策

实践中的风险规避对策有许多种,各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及风险管理的总方针和特定目标,确定各种对策的最佳组合,达到以最小费用开支获得最大安全效果的目的。

首先,加强企业管理,设立风险管理部门。

在建筑施工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上进行适合本企业的创新,以提高公司的活力;同时,建立明晰和井然的工作秩序,使决策得以顺利、有效地实施。此外,组织形式应以矩阵式项目经理制为主体,设立相应的风险管理部门,在组织上建立以风险部门和风险经理为主体的监督机制。风险经理直接对企业负责,其工作可以延展到公司运营的整个过程。

其次,加强合同管理,注重合同谈判。

施工企业的合同谈判人员应善于在合同中限制和转移风险,对可以免除责任的条款应研究透彻,切忌盲目接受业主的某种免责条款,达到风险在双方中合理分配。对业主的风险责任条款一定要规定得具体明确,在合同谈判过程中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谈判也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合理转移风险,减少风险损失。

施工企业在承接工程任务后,及时与材料供应商签定材料供应合同,可以有效地防止材料涨价给施工企业带来的损失;选择有实力、有经验的分包商,也是转移风险的的有效办法;同时,进行建设工程一切险和第三者责任险保险,也可以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

最后,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是规避风险的关键所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尽管建筑施工企业的通用技术较多,但谁在科技创新上有优势,谁就能在发展上占主导地位。施工企业要结合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特点,开展技术创新,紧跟科技潮流,使企业的技术始终走在同行业的前列。

总之,风险管理是企业避免失败、赢得成功的重要手段,建筑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也已经成为一个永恒的话题。建筑施工企业应协调好与市场、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关系,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在各个层面上构筑起风险防御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与复杂多变的市场中,实现稳步、健康、安全的经营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永成。建筑企业风险与防范[J]。建筑经济。2004,4。

[2]洪锡熙。风险管理[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12。

论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 第6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 资金管理

资金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源泉,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资金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其完善与否对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来说意义重大,它不仅是衡量一个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

1 施工企业加强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1.1 增强资金使用效率,平衡企业各方面发展

在施工企业的施工过程中,大量的资金需求是必不可少的。加强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资金充足,不仅能够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减少并防止由于资金短缺造成的停工、误工等现象的发生,还能降低因资金不足而对外借贷产生的财务费用,降低施工成本,进而带来企业利润的增长。同时,增强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还能满足施工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对资金的需求,例如由于安全事故或者工程质量造成的劳资纠纷、损失赔偿等。

1.2 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施工企业往往具有分散性的特点,加强资金管理,有力于企业集团从整体上把握资金的运作情况,确保资金处于可控状态,加强对下属单位的控制力度。这样,当施工企业下属单位之间资金分部不均衡时,企业可以有效调动资金充足的一方向资金短缺的一方流动,不断提高资金的利用水平和周转能力,对企业集团内进行资金合理配置,协调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

2 施工企业资金管理问题分析

2.1 履约保证金返还期限过长

建筑施工企业在中标之后,按照中标通知书的要求应当交纳一定的履约保证金,一般为中标价的50%左右,在约定的时间内,如果施工单位不能及时的交纳,则会被业主视为主动放弃签订合同的权利。因此,建筑施工单位想尽办法也要按时将其交上,一时也不会拖延。但是履约保证金退还的条件相对非常严格,基本上都是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才能予以退还。但是众所周知,建筑施工企业的工期一般都比较长,短的有一年,长的甚至会有几年的时间,在工程顺利竣工后,业主又有可能迟迟不来验收。业主在没有正式验收工程前,不会退还履约保证金,再加上施工合同上一般只是规定验收合格后退还该保证金,但是对于何时验收并没有详细具体的规定,因此业主迟迟不退还履约保证金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的时候业主对于这笔资金根本就是没有着落,因此故意对工程不进行验收,此时建筑施工企业只能耐心等待,没有任何好的办法。

2.2 资金管理不集中,使用效率不高

建筑施工企业分支机构分布在国内外各个地方,施工项目分布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在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当中存在这样的问题:企业内部多级法人分散占有资金与企业资金的集中管理相矛盾,这样很容易会造成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部分下属公司进行多头开户,资金闲置、沉淀现象频有发生,一些项目有时会为筹集小额急用资金而为难,看到下属公司资金短缺的现象,总公司又拿不出钱来,因此银行贷款金额总是居高不下,并且财务费用有增无减。另外,在建筑施工企业有的总公司内部各个分公司之间往来款项拖欠严重,并且总公司清欠办很难及时进行清欠。再者,有些施工项目在自身经营状况好时,总是想摆脱公司的束缚、控制和监督,自行其是,但是当经营情况出现恶化时,又过度依赖公司总部的资金支持。

2.3 施工企业垫资金额过大

随着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市场竞争逐渐趋于白日化,再加上近期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企业多活少的形势更加严峻,这样使得部分建设单位对施工企业提出了一些不利的要求。在这其中,垫资成为最普遍的手段,成为考察施工队伍和签订施工合同的重要条件,有的施工项目垫资金额甚至高达50%左右。在建筑施工企业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工程价款,所有的资金开支基本都是依赖于它,因此工程价款的定期结算对施工企业来说意义非常重大。但是一些施工企业计价结算意识比较差,只是顾于施工生产,对工程款拖延并没有及时的催收,只是一味的让单位进行垫资,没有资金的时间价值观念。

3 施工企业加强资金管理的对策建议

3.1 抓好资金管理的基础工作

在建筑施工企业做好资金管理的基础工作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应当及时做好现金日记账和银行日记账,必须做到日清月结,定期或不定期的同银行进行对账,对在银行的近期收支和存款余额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其二是应当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人员的培养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思想觉悟,可以实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会计法》、《银行法》、《票据法》等财经法规的学习,并且可以不定期地组织一些资金效益和运筹的探讨活动,从而达到强化资金效益管理,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目的。其三是在建筑施工企业建立健全资金管理保障体系。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资金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需要所有人员共同参与,因为它涉及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施工管理的方方面面,只有各个部门共同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才能消除阻碍,实现生产经营的良性循环。因此,必须将施工企业的计划、生产、采购、施工进行有机的结合,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资金管理保障体系。

3.2 充分发挥资金集中管理的作用

首先需要积小钱办大事。建筑施工企业的下属单位或项目部,在成立之初基本上都在当地银行开了账户,在这些账户当中会有一部分余额,如果仅从单个账户来说,资金数目不会很多,但是当将这些都集中起来看,将会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可以满足较大的资金需求。其次,需要对资金进行统筹安排,按照需求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调节。由于施工企业进行生产的项目各不相同,面临的机遇和发展也各不相同,对资金的需求也有很大的差异。企业通过对资金进行统一的管理,可以让急需资金进行发展的项目获取资金支持,可以更好的把握住机遇。再者,在施工企业内部需要进行有效的融资,从而节约财务费用和融资成本。充分利用各分公司的闲置资金,并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融资机制,这样不仅可以节约银行利息,还有利于统借统还。

3.3 合理运用资金

合理运用资金是企业获取最佳效益的基础。例如在施工企业资金筹集过程中的汇率风险、贷款条件;在办理中标履约保函、信用证中应当尽量采用反担保方式;在施工企业生产经营中为了提高资金利用率将周转资金压缩到最低限度,为了减少资金占有量对采购的材料和设备进行延期付款;在结算之后及时对资金进行回收。对拖欠款进行及时的分析,实施奖罚机制,责权分明,奖罚及时,必要时可以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合法利益。总之,在建筑施工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对资金进行合理安排和运用,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使得企业资金形成良性循环。

4 结束语

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加强资金管理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迫在眉睫。只有让施工企业全员都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从各个角度完善资金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资金管理制度,才能够逐步提高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韩晓明,朱丽琴.我国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广场.2010(12):59~60.

浅析建筑施工企业效益管理 第7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效益,管理

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在管理上下功夫,走强化管理、效益一票否决的发展之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施工企业在任务取得、施工组织、施工方式、资产结构、资金运用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变化,给效益管理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事实上国有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的效益管理工作始终在进行,吸收先进的效益管理经验也使众多企业受益匪浅,但总体来看,国有大中型施工企业的效益管理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上。按照常规的成本管理模式难以适应,需要财务部门与经营开发、工程管理、预算考核等部门紧密配合,结合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抓住影响成本费用发生的各个环节,采取责任分解、目标控制、核算考核一系列措施,把效益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1 效益管理

1.1 经营开发工作的管理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施工企业经常处于找饭吃的紧张状态中,忙于找信息,忙于搞投标,忙于找关系。标价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效益的好坏,投标是一种激烈的竞争。由于建筑市场的不规范,施工企业为了有饭吃,把标价越压越低。近年来,中交隧道工程局中标公路、铁路、地铁、市政等项目,都在业主公布概算基础上降造很大。如此大降造,管理好的企业能盈利,管理稍一放松,则要发生亏损。因此,科学合理地计算投标价格,显得尤为重要。投标,要发生多种费用,包括标书费、差旅费、咨询费、办公费、招待费等。这部分费用如何核算,会计制度中没有明确规定。因此,提高中标率、节约投标费用开支,成为降低成本开支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提高投标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不能有标就投,而是要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有一定把握的才能够投。同时,对投标费用,要进行与标价相关联的总额控制,规范开支范围和数额,并落实到投标责任人进行管理。

1.2 项目责任成本的管理

对项目部本级开支的现场费用,应根据项目部的人员、车辆等情况按费用项目编制开支计划,特别是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通讯费等重点费用要核定标准,总额控制。

对自己队伍施工的工程,要按分部分项工程按工、料、机编制成本开支计划,按月核算检查。这部分成本控制,关键抓好两点:1)材料费用,包括主材和地材,不仅要有金额控制计划,而且还要有数量、价格控制计划,防止超耗和损失。2)机械使用费,要充分发挥自有施工机械、车辆的作用,首先在任务安排时要考虑这一因素,防止靠外包队伍完成任务而自有机械闲置情况发生。在施工中如发生闲置,可采用对协作队伍出租等方式提高利用率。防止机械车辆因固定费用高而利用率低发生亏损。

对分包工程,除了严格对分包队伍的资格审查外,还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分包工程价格。要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条件,用甲方对待施工单位的一系列管理办法来对待分包队伍,包括合同的签订、预付款和工程款的支付、保函质保金的扣留等。严格分包队伍代办材料、出租机械等费用的扣还手续,防止分包队伍工程款超付和质量、进度不合要求等问题发生。目前,分包工程比例越来越大,管理不好,容易发生问题。

1.3 加强责任成本管理的过程监控

责任成本管理的关键是抓好成本形成过程的控制。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和监督各项成本支出,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使成本支出始终置于受控状态,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

1.3.1 人工费控制

实行责任成本人工费与成本节超相结合的双控办法,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成本节约增加人工费,成本超支扣减人工费,实施成本否决。建立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激励机制,激发职工学习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增强劳动技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1.3.2 材料费控制

材料费一般占工程直接费的60%,是项目责任成本控制的关键,必须加强材料的计划、采购、验收、领用、消耗等各环节的管理。1)深入了解市场行情,掌握市场动态,货比多家,比质量、比价格、比服务,依据施工计划,制订最佳采购计划。2)对用量大、规格单一的大宗物资实行招标采购,集中供应。3)对砂、石等材料实行限价限量采购,由项目部和施工队共同控制。4)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就地开采,自行组织生产,降低材料成本。5)实行限额发料、配比领料制度。6)加强对分包工程材料的管理,严禁只供不管,监督供应分包单位材料的使用,避免材料倒买倒卖,以次充优,造成质量事故。7)加强材料核算,定期清查盘点,真实反映材料的采购、验收、发出、消耗和库存情况。

1.3.3 机械使用费的控制

1)严格控制新购设备。机械化程度的高低是施工企业实力的标志,但也不能盲目投入,避免企业陷入“不购设备等死,购置设备找死”的境地。坚持采取内部调剂、外部租赁、集资购置、民工自带等多种形式解决设备不足的问题,对价格高、利用率低、专用性强的设备,坚决采取租赁的办法。2)对现有设备勤维护、勤保养,提高设备的出勤率、完好率和利用率。3)实行单机单车核算,将台班产量、耗用台班量、台班耗费和司机工资挂钩,降低油料费和维修费。4)对大中修设备进行技术评估监控,控制修理费用开支。5)定期检查折旧费计提情况,防止不提或少提折旧,造成虚盈实亏。

1.3.4 间接费控制

组建精干高效的项目部,严格定编、定岗、定员,减少管理服务人员费用开支;对办公费、通讯费、差旅费等实行指标控制,无法进行指标控制的费用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

1.4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任何工程在实际施工中,都会遇到设计变更、工程量增减、合同差异等问题,项目管理人如何充分利用合同条款,这些事项一旦发生,及时与现场监理办理签认手续,取得索赔,是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直接关系到项目效益的好坏。加强工程进度和质量管理,争创精品工程,争取获得甲方大额补差奖励奖金和工程优质奖,也是增加项目收入的重要途径。

1.5 施工中期的成本检查的管理

中标后的责任成本分解,只是明确了成本管理的目标和标准,执行的好坏,不能等到完工算账后再说明,施工中必须加强检查和分析,及时与目标比较差异,采取措施,保证责任成本目标的实现。具体从两方面做好工作:1)要求项目部定期报送财务报表,除按正常的会计报表格式报送有关报表外,还要按照责任成本分解要求报送执行情况报表,并对发生差异的原因作出分析和说明;2)上级财务部门要定期(至少半年一次)对项目部责任成本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1.6 完工后的成本考核

项目完工后,应对项目责任成本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实际工作中往往有这种情况发生,前一个项目尚未完工,一部分人员、机械转入另一个项目。完工后,在账目不清、遗留问题不清、责任不清的情况下,人员机械转入新项目,财务账目也转入新项目,几个项目下来,遗留问题一大堆,甚至发生大数额亏损。因此,必须落实项目责任,做到完工一个、清理一个、考核一个、奖惩一个。

2 结语

效益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始终,只有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业务部门密切配合,全员积极参与,齐抓共管,持之以恒,才能不断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持续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桑培东.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2]陈建和.切实抓好建筑市场管理保障建筑业农民工的合法权益[J].建设经纬,2003(9):9-11.

浅析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 第8篇

1 资金管理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意义

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是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处理好各方面财务关系,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1.1 增强施工企业对下属单位的财务控制

为了使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可以得到有效的管理, 企业效益得到较大的提高, 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对下属单位的财务控制。集团公司若是通过其资金纽带加大对下属单位的财务控制力度, 加大对资金的集中控制和管理, 公司就可以获得资金的知情权。这样, 集团公司对下属单位经营活动的动态就可以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掌握其正在做什么, 从而可以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性。

1.2 发挥集团公司资源配置优势

提高资金的有效管理不仅能加大对下属单位的财务控制, 还可以使集团公司资源配置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集团公司管理层从整体上把握动态资金的运作情况、筹融资能力和投资能力情况, 使企业资金处于可控的状态, 使得施工企业的资金得到有效的管理。同时集团公司通过进行资金的合理调配, 降低财务费用, 可以实现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协调企业发展, 增强资金利用率。

2 建筑施工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虽然建筑施工企业已经对资金管理给予了一定的重视, 但在资金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还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

2.1 存在工程垫资、工程拖欠款

近年来, 建筑施工企业增长迅速, 竞争日趋激烈, 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为了能够得到施工的机会, 能在建筑市场中抢占一席之地, 施工企业争相垫资, 有的工程项目中施工企业的垫资资金甚至超过50%, 这对施工企业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企业一旦为某项工程垫资, 可能会丧失先期垫资应获取的收益。如果没有工程款, 就不得不垫资继续施工。但这样的垫资工程, 完工后垫资款则可能转变成拖欠款, 拖欠款的压力会阻碍一个公司的正常运转和长远的发展。

2.2 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

很多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建立健全的资金预算管理制度, 或者即使建立了预算制度, 但是在企业的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中, 预算可能也只是摆设, 对工程项目资金管理缺乏统一的控制, 随意更改, 使用混乱。

2.3 资金高度分散

建筑施工企业点多面广的特点决定了施工企业的下属经营单位众多且分散, 因而大部分施工企业资金管理高度分散, 使用效率低下。有些下属公司为筹集小额资金而为难;有些下属公司拥有大量资金闲置, 资金分配不均;有些下属公司之间往来款项拖欠严重;有些下属公司经营状况恶化时, 总是寻求公司总部资金的支持, 过度依赖总公司。

2.4 资金管理水平低

施工企业虽然大多数都制订了相应的资金管理和各项费用开支计划, 但是, 很多的施工企业都没有做到按照计划控制、管理资金, 使得计划与实际严重脱节, 最终只是成为一个摆设。企业盲目的对资金进行管理, 严重影响了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受外部市场经济的影响, 或是施工企业单位领导及管理人员没有切实的抓好资金的计划控制这一关键环节。

2.5 监控力度不严

大多数施工企业管理松散, 监控起来比较困难。很多建筑施工单位采取资金分散管理模式, 各子公司自己支配资金, 致使集团整体资金成本过高, 对下属公司监督失控。集团企业的资金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集成系统, 各子 (分) 公司、各种业务对资金流动影响的相关信息缺乏完整性、相关性, 使资金管理风险加大, 监管困难。

3 加强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建议

针对上述建筑施工企业在资金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 本文对加强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推行资金集中管理

从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面临的问题来看, 管理不善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财权分散造成的, 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对对整个企业的资金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配、统一监控。各施工项目外营及自揽工程的结算资金、预收款及借款, 应该通过企业银行账户转入内部银行账户, 各个项目需要使用的资金, 统一由内部银行根据实际生产经营的需要给以拨付。内部银行或资金结算中心根据施工企业生产经营计划及资金缺口情况, 应该对外采取多渠道融通资金, 对内实行全局资金统一调度和内部短期拆借。在保证各项目生产正常进行的前提下, 将资金重点放在效益好、影响大的项目上。

3.2 资金管理信息化

施工企业的部分财务信息若是不能很好的传递和收集, 在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等方面就会存在很大的缺陷, 施工企业集团总部在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下, 也就很难对下属单位实施有效的及时的管理, 所以施工企业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持来完善管理, 提升资金管理能力, 采取资金管理信息化。针对当前资金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在采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管理资金时, 应该采用统一的财务软件, 这样可以使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迎刃而解, 从而改善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业务流程, 减少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些不规范做法, 提高施工企业资金管理能力。

3.3 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建立资金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实现资金的有效管理是当今施工企业的必经之路。施工企业应该对施工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进行预算编制、执行、考核, 严格限制一些没有预算的支出, 通过对企业内部资金周转全过程的监控, 从而可以达到降低资金使用的压力, 满足施工生产需要的目的。对编入预算的资金收支项目需要进行认真的分析, 资金收入项目要保证落实。实行预算内责任人审批制度, 对限额以上的重大开支由集体开会审议通过, 实现对资金的有效管理。

3.4 做好工程清欠工作,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工程款拖欠在当今施工企业中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因此, 加强清欠工作是解决施工企业资金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措施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一是企业对内和对外拖欠的各项款项要建立台账, 记录好每项拖欠款发生的时间、金额以及债务人, 随时进行跟踪更新, 这样可以做到确保资金安全可靠;二是企业对各项拖欠款的清理和催收工作, 应该落实到人, 实行责任制管理;三是如果遇到个别拖欠时间较长、情况比较复杂的应收账款, 在上诉理由充分的条件下和法律受理有效期内, 企业应该努力通过法律手段来追回企业的欠款。

3.5 广泛开展开源节流

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做到支出要有计划, 开支要有标准, 成本要有控制, 尽量压缩各种可压缩的费用支出。各级管理者和财务人员要加强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财务管理体制, 真正做到节支降耗, 杜绝浪费。

3.4 积极开展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工作

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是安全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即对一个单位安全基础的现状和水平进行正确的评价, 并对各方面危险因素的多少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以明确反事故斗争的重点和需要采取的措施, 实现超前控制, 减少和消灭事故。

3.5 提高人员素质, 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工作

员工的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 目前, 为了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它不仅仅是企业整体发展的需要, 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在培训工作方面, 我们要具体做好各项工作, 包括培训的内容、对象、效果、形式等各个环节的具体实施, 它对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具有积极的意义, 我们要有步骤、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全员安全培训工作。把员工的培训工作同日常激励机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在培训工作中, 不仅提高他的工作能力, 还将培训考核成绩同日常业绩挂钩, 这样做可以有效地促进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在员工中树立“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信念, 将安全生产工作深入人心。加强企业宣教培训工作, 从基地、教材、教师队伍三项建设入手, 把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主题内容之一, 纳入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布局, 使企业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分析判断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 同时达到较高的工作水平。

4 结束语

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 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实力, 适应市场竞争。资金管理是一项长期且漫长的工作, 必须不断努力, 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完善机制, 合理有效的使用资金, 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才能使建筑施工企业持续、健康、稳健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赵志刚.论施工企业如何加强资金管理[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1 (04) .

[2]陈光谦.当前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企业文化 (理论版) , 2009 (4) .

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分析 第9篇

一、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活动的必要性

建设施工企业面临的是巨额的资金需求, 资金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果企业资金链断裂, 会导致企业不能够及时的支付贷款, 不能够及时支付工作人员的工资, 不能按时支付工程所需的原材料价款, 这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造成有形或者无形的损失。因此, 加强施工企业资金管理, 能够降低施工企业的营业成本, 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在面临突如其来的变化时, 能够化险为夷。

(一) 加强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

建筑施工企业离不开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其中最重要的又属财务管理活动中的资金管理。我们可以认为资金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必不可少的一环, 较好的实施资金管理活动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准, 提高企业的价值。另一个角度来讲, 企业的价值一方面可以分为物质流, 另一方面可以分为资金流, 加强资金流的控制能够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能力, 加强物质流的管理能力能够控制也能够提高企业的价值, 以便建筑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 加强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能够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建筑企业施工面临巨额资金, 需要非常强大的资金管理系统。企业不能够偿付到期的需要支付的资金时, 将面临巨大的打击, 引起企业的财务风险。资金作为每一个企业的血液, 在企业中不断地更新, 一旦断流, 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 影响企业的信用, 对企业以后的经营活动也将产生消极影响。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不能按期支付的风险, 从而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增强企业现金流的稳定性。

(三) 加强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营运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是企业重要的机制基础。根据资金管理的随机模型, 当企业的资金余额达到一个上限之后就去购买短期金融产品, 达到资金管理模型的下限时就卖出金融产品。这个随机模型对施工企业来说就能够达到管理好资金的目的。由于资金在资产中的盈利性最差, 施工企业又需要面对巨大的资金流, 充分利用随机模型能够提高资金的盈利能力, 最终提高企业总资产的盈利能力。从逻辑上来讲, 提高总资产的盈利能力就能在恶劣的环境中, 提高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 对施工企业来说, 对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 能够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二、建筑施工企业在应用资金管理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欠缺

资金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是我国大多数企业的通病, 对于很多的上市公司来说都是如此。目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 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不能够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 没有统一的资金管理制度, 没有形成高度集中的资金管理理念。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混乱, 没有统一的制度依据, 在项目经理那边资金管理所依据的制度不统一, 对整个建筑施工企业是一个消极的影响。对整个企业来说, 这种分权制度的实施, 导致两者没有统一的依据, 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增加了管理成本。

(二) 资金不集中、应用资金能力差

建筑施工企业面临众多的项目、投资资金量大并且项目期间长。由于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建立统一高效的资金管理系统, 没有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 从而使得项目施工企业的资金较为分散, 不能在统一的一个高度来进行资金管理。再者, 企业没有健全的不相容岗位进行相互分析的制度安排, 资金管理权责没有落实到个人。种种原因使得资金管理的效率低下, 应用资金能力差, 从而不能够合理的利用闲置资金, 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 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价值。

(三) 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监督力度不够

建筑施工企业在利用资金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管, 我们应当在资金的使用的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控制。但是, 目前的建筑施工企业在利用资金的过程中忽视了对资金管理的监督与控制, 资金管理人员安排上也不能达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由于存在一些临时的资金支付, 在某些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坐支的现象, 没有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来安排资金的收取和支付, 这也加大了资金管理的风险, 进而可能产生严重的财务风险。

(四) 资金管理方式和方法陈旧

资金管理方法的落后存在于大多数的建筑施工企业, 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的领导层没有先进科学的资金管理理论基础, 因此在资金管理上也就不能对资金实施主动管理。目前, 在大多数的建筑施工企业中, 资金还是分散管理, 不能够实现集中管理的优势, 不能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资金的内部审计制度落后, 资金出现不入账式的收入与支出, 没能对资金进行统一动态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资金使用的效率大打折扣。

三、加强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活动的主要政策建议

(一) 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全面预算制度能够对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活动提供有效的制度支撑, 在企业中实施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应该遵循至少三个基本原则。首先, 建筑施工企业在编制预算计划时, 应该自下而上稳步进行, 把预算指标进行详细的分析计算。其次, 预算编制好了之后会涉及到预算制度审批环节, 审批制度也应该是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 通过各个层级逐级向上报批。最后, 预算审批之后就应该严格按照预算指标进行执行、监督与考核, 在没有遇到特殊的情况下不能够对预算指标进行临时调整, 原则上来讲, 预算的调整至少应该是每半年调整一次, 从而可以有效地使企业编制的财务预算得到有效实施, 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能力, 最终提升企业的价值。

(二) 在建筑施工企业中设立高度统一的资金管理部门

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建立高度统一的资金管理部门应当依据企业自身的组织结构设计以及项目的需要来进行。在该部门中, 应该设置完善的资金管理机制, 比如风险预警机制、资金预算机制、资金监督机制等。通过高度统一的资金管理部门, 建筑施工企业能够对项目资金的应用管理发挥有效的作用, 能够全面了解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 进而能够对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行评价, 发现不对的地方能够及时进行调整, 使得资金应用最佳。同时, 资金管理部门的建立还有助于资金管理的实施, 根据资金管理随机模型, 最大限度地发挥货币资金的盈利能力, 从整个企业的角度出发来统筹规划, 降低企业偿债风险。

(三) 投资项目时强化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建筑施工企业的投资项目面临的是巨额的资金需求, 如果在投资前没有充分的可行性分析, 将导致项目进度无法按照合同规定的要求完成, 设备投资难以收回, 进而将导致企业陷入财务风险。因此, 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项目投资时, 应该充分考虑自身的财务能力, 详细评估将实施项目的可行性, 防止出现停工现象, 在施工过程中, 加强对配套资金的划拨和审查, 及时发现问题后, 必须及时进行解决, 尽量消除拍脑袋行为, 减少盲目进行项目投资, 增强项目的成功率。

(四) 加强资金的周转环节的控制性

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进行分析, 重视企业资产的流动性风险和支付风险, 加强企业的现金流活动各个环节的管理, 形成一种理念, 就是钱到哪里就监管到哪里, 严格把关现金流量的收入和支出, 对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筹资活动等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督管理。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应该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 资金回笼方面;第二, 资金支付方面。

总之,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 经济发展模型也在进行相应的改革, 建筑施工行业将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格局。为了保证整个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 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有效性, 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加强资金管理能力。因此, 建筑施工企业应该从建立全面预算出发, 增强资金管理力度, 建立高度统一的资金管理部门, 从根本上杜绝拍脑袋行为, 进一步加强资金周转环节的管理, 提升项目的可行性程度, 从而最终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晨曦.试论建筑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J].中国总会计师, 2009 (1) .

浅析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 第10篇

一、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特点及其困难

与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相比, 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有其特殊性, 具体表现为:

(一) 营运资金需求量大

建筑施工企业的产品都是定向销售的施工项目, 产品单一、施工周期长。项目投标时, 要向发包方交投标保证金;项目施工前, 要向发包方交履约保证金;项目施工中, 要先垫资材料款、人工费等;项目完工后, 又有总价值的5%~10%质保金在1~2年后才能结算。而发包方资金结算是分阶段的, 只有在合同约定的节点, 施工进度及质量达到要求时, 才能获得发包方该阶段的资金支持。这样, 就造成建筑施工企业营运资金占用金额大、占用时间长、周转缓慢、流动资金需求量增大。

(二) 营运资金分散严重

建筑施工项目分布范围广、流动性强, 每个项目开工, 都需在现场开立账户, 以满足现场零星材料采购和支付人工住宿等生活必须之用。项目越多, 这种分散的账户资金余额就越大。

(三) 资金监管难度大

建筑施工项目分布地域广, 远距离、跨地区施工很普遍。因受成本制约, 现场工作人员往往身兼几职, 如采购兼出纳、保管兼采购现象比比皆是, 这种不相容职务未相互分离的状况为舞弊发生埋下了祸根, 然而项目分布的广泛性及成本与效益的矛盾给总部监管带了很大的难度。

近几年, 随着国家对房地产行业调控成效日渐显现, 整个建筑施工市场的竞争更趋激烈, 资金状况越趋严峻, 资金管理的困难也日益明显。

二、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我国建筑施工市场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买方市场, 随着建筑市场施工队伍的急剧膨胀, 加上经济的全球化, 僧多粥少的局面日趋严峻, 企业为了生存, 为了中标, 竞相压价, 低价中标, 利润的空间越来越小。而且工程价款结算方式、结算比例也任由发包方设定。工程垫资量庞大, 拖欠工程款居高不下, 资金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 资金管理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 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弱化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目前,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 资金预算管理缺乏刚性

现在, 多数施工企业都在讲预算, 但真正实行到位的廖廖无几。预算只是停留在编制过程中, 将年度预算简单地分解为月度预算, 没有以工程施工项目为单元细化建造成本测算, 也没有将预算作为资金支付的刚性依据, 更没有将预算执行情况纳入考核评价体系, 预算成为一种时髦的摆设。

(二) 资金分散, 使用效率低下

建筑施工企业因工程项目分布点多、面广、线长, 流动性强的特点, 为充分调动和提高项目负责人的积极性, 有效落实执行招投标制度, 实行了项目经理责任制, 同时在项目当地开立了银行账户。据有关资料统计, 大中型施工企业开立的银行账户平均有四五十个, 有的多到上百个, 甚至在同一地区的几个施工项目也分别独立开户。这种粗放的分散的资金管理模式, 导致资金的分流沉淀, 大大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

(三) 管理方式和手段落后

不少施工企业内部各分公司目前尚沿用传统的纸质财务报表和口头汇报的简单方式来反映资金状况, 由于核算原则不清晰、核算方法不统一, 导致反馈信息失真。特别是还有相当部分的施工企业尚未建立必要的电子计算机财务信息传递、核算、查询和监控系统, 总公司很难及时了解掌握下属公司的财务动态, 信息滞后、效率低下。

三、影响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效果的因素分析

(一) 资金管理理念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行为受市场、业主、工程质量、施工工期和施工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较大, 内部管理难以协调。即全面预算管理有效实施的控制环境较差, 因此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者们普遍误认为:没有合适的土壤, 全面预算管理这粒优质的种子也不会发芽。预算管理理念缺乏, 资金管理仅维持在传统的事后统计核算的模式上。

理念决定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没有科学的先进的资金管理理念作方向性指引, 资金管理就只能停留在落后的简单的统计核算状态, 根本谈不上管理, 更谈不上效果;而树立了预算管理的先进理念, 资金管理才会有正确的方向、有明确的思路, 资金管理效果才能计日可待。

(二) 资金管理制度

目前, 一些企业将资金管理制度与财务管理制度相互混淆;一些企业虽制定了资金管理制度, 但制度内容不合理、不切实际, 制度与现实成为“二张皮”, 使得资金管理变得盲目、随意;还有一些企业建立了比较严格的资金使用和管理制度, 但实施过程中并没有落实到位, 从而造成有规不依、有章不循的现象。

“10人管理靠魅力、100人管理靠制度”, 可见制度对管理的重要性。资金管理也一样, 若没有明确的可操作的制度来统一规范人的行为, 大家随心所欲, 管理的目标将难以达成;相反, 若能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并符合实际的资金管理制度, 明确办事规程和规则, 通过宣传或培训等方式让全体员工了解且认可, 并有相应配套的考核机制来促使大家共同遵守, 则资金管理的效果必定能如期达成。

(三) 管理人员和财会人员的素质及技能

项目管理人员不熟悉财务, 财务会计人员不懂管理, 知识面普遍狭窄, 缺少资金时间价值观和现金流量观, 缺乏资金使用计划和财务分析方法, 无法及时准确地向决策者提供有效的资金信息, 这种现象在建筑施工企业相当普遍。

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是企业管理的“中流砥柱”。他们的素质和技能高低,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高低。一个企业, 若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素质和技能较低, 且不能及时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则无法理解、掌握并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 无法及时准确地捕捉到有效的信息以提供给决策者, 无法起到其应有的作用。相反, 若企业的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较高, 有先进的资金管理理念, 能掌握并运用科学的预测营运资金的方法, 合理地筹划资金, 高效地使用资金, 资金管理效果将会大大提升。

(四) 内控监督

目前, 多数建筑施工企业都在片面追求产值, 财务和审计对分公司和项目部的资金运作监控不力, 对工程项目的资金使用无严谨系统的分析, 资金流向与控制脱节, 财务状况不清, 经营成果不明, 按领导意图来处理帐务, 造成“资金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会计核算跟着领导意志走”的怪现象, 有的潜藏着巨大亏损, 问题非常严重。

内控监督是实现资金管理效果的保证。审计监控缺少或审计监控不到位, 如收款环节不能严格按合同条款约定时间及额度结算, 付款环节经常出现资金挪用现象, 资金使用效率将会大大降低。相反, 财务和审计若能认真分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潜在风险, 针对资金运营各个风险节点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并定期监督其措施的执行情况, 将能有力促进资金的高效运作。

四、改善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建议

(一) 建立现代企业资金管理机制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机制, 是集有效规划、控制、评价于一体的系统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要针对自身经营产品的特点, 围绕着资金这个核心, 从项目投标、项目施工到项目竣工全过程, 做好资金预算, 将资金筹措和使用的责权利下放到分公司或项目部, 项目部编制预算时, 采用责任预算编制方法, 即根据工程实际特点, 如, 结算方式、结算条件、应收账款回款期等自行测算工程预算收入流入量, 根据收入成本配比原则、材料人工付款方式、付款账期确定预算支出流出量。

投标前, 要根据建设单位资金实力、资质等级、信誉程度、结算方式、垫资资金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统筹规划、科学测算, 合理评估垫资风险, 保守确定可以承受的最低标价。

施工中, 要建立和完善预算编制、监督和考核的全面预算控制体系, 对施工过程材料采购、人工、设备购置和其它直接费用支出的各个环节进行预算管理和定额考核, 其中可控部分进行节奖超罚措施, 不可控部分用预算约束支出, 用制度控制行为。

项目竣工, 要根据合同要求及时向业主提供结算资料, 确保工程按时决算, 并将工程款的按时足额回收与项目经理个人业绩挂钩, 激励与约束并存, 实行重奖重罚, 以提高项目经理催收工程款的积极性。

(二) 强化资金的监督与控制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树立一种观念“钱流到哪儿、管控就到哪儿”, 严把现金流入流出关口, 对筹资活动、投资活动以及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产生的现金流量都进行严格管控。资金流入方面, 要密切关注进度款及结算款等应收款项是否缓收或应收未收、投标及履约保证金等其它应收款是否按期收回、处置资产是否按程序报批及处置收入是否收回等;资金流出方面, 要密切关注大额资金的审批支付是否合规、应付款项是否存在支付风险、资金支付预算是否有效执行及差异原因分析等

(三) 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立足于资金高度分散的现实, 借鉴银行管理经验, 将信贷、结算、资产负债率、利润率等经济杠杆手段移植到企业, 成立内部资金结算中心, 统一风险预警机制、统一资金预算机制、统一资金使用监督机制、统一资金划拨审批机制。并根据不同金融产品 (货币、承兑汇票、保函等) 的特点, 在项目投标、中标、施工各阶段合理分配调剂。通过实施资金集中管理, 全面了解和掌握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 从整体上综合评价资金的使用效率, 降低资金成本、规避资金风险。

(四) 推行ERP, 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率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广泛运用, 及时掌握真实、准确的信息就成为资金管控的重要因素。建筑施工企业要基于项目点分散的现状, 推行ERP, 建立科学的内部信息传递机制, 根据分公司或项目部反馈的资金使用和需求信息, 按项目特点进行分类分析, 统筹安排, 将有限的资金转换成有效的资金。

五、结论

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最重要的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 而经济效益提高的核心内容是资金高效运作。如何合理调配资金、加速资金周转, 就成为建筑施工企业提升获利能力、增强市场竟争力、规避财务风险的关键。本文立足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现状, 考虑其资金管理特点, 针对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一进行原因剖析, 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我们认为:建筑施工企业要不断更新观念, 与时俱进, 将资金管理作为财务管理和企业管理的中心任务来抓, 始终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 由事后分析转变为事前预测、事中控制, 真正做到“高度集中、科学预测、高效运转、严密监控”, 确保企业血液流畅、活力充沛, 在市场经济的洗礼中永驻常青。

摘要:资金是企业正常运转的“血液”, 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前提。对建筑施工这个资金密集型行业来说, 尤其重要。因此, 如何有效地管好用好资金就成为了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永恒的主题。文章阐述了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特点、资金管理现状及资金管控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了影响资金管理效果的主要因素, 提出了改善资金管理状况的建议。我们认为, 如何按照资金运动规律, 合理组织资金、高效使用资金, 确保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是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建议

参考文献

[1]熊健.建筑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与预算, 2014 (07) .

[2]孟杏花.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问题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2 (03) .

[3]董玮.建筑施工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策略探讨[J].企业研究, 2012 (20) .

[4]刘兆阳.浅析如何加强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J].金融经济, 2013 (04) .

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危机管理 第11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危机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03-0081-02

企业危机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当企业遇到各种危机时,采用不同的危机处理方式会给企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外国一些大公司设有专门的危机管理机构,一旦发生危机事件,企业能够迅速应变,反映了企业危机文化的卓越成效。成功的危机处理能成功地将企业所面临的危机化解,增加外界对企业的了解,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化危机为商机。

1危机管理的涵义

危机管理是针对危机情景所作出的管理措施。为减轻危机所带来的严重威胁,而所从事的长期规划及不断学习、适应的动态过程。通过管理促进组织决策科学,实现资源配置、效益的最优化。建筑施工企业对企业危机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质量、安全事故的表面,而没有认识到非产品质量引发的危机。

对法律诉讼、技术性人才流失、施工现场环境等问题出现时,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企业出现危机事件后,应及时深入公众,了解危机事件的各个方面,收集危机事件的综合信息,形成调查报告,为处理危机提供基本依据。在寻找危机发生的信息时,管理者要多听取公司中各种人的看法,并与自己的看法相互验证。

2对企业危机管理的认识

2.1缺少危机处理的策略

有些建筑企业在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后,往往不面对事实,总是一味地躲避媒体,致使事态更加恶化,无益于危机解决;有些企业抱着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既不配合社会各界进行有效的沟通,又不愿意多作解释说明的工作,企图隐瞒事实真相,不仅继续受到危机影响,而且还会出现诚信危机,损失巨大。有些企业在媒体都不知晓事件原委的情况下,采取互相推诿的作法,认为反正无人知晓,得过且过,最后导致殃及池鱼。无论事情发生在哪个阶段,采取必要的策略进行危机过关,显然是有必要的。

2.2缺乏缜密的体系

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不可避免要发生一些不可预料的危机。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企业缺乏危机意识,总是到危机出现后才去寻求解决方法。 企业内部决策都将影响企业内部管理效率。针对不同条件,采取相应的防患措施,形成一个环环相扣、规划缜密的体系,做到防微杜渐。

3危机处理程序

3.1全面客观地了解情况

危机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十分突然而且来势汹汹的,作为企业领导者,必须保持冷静。因此,当危机事件发生时,企业领导者首要的事,便是召集企业高层听取关于危机事件的报告。报告要有亲身经历事件的人来做,力求准确、全面、详尽和客观。在听完汇报之后,领导者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危机事件的发展趋势、对公司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后果、公司能够采取的应对措施,以及对危机事件的处理方针,人员、资源保障等重大事情做出初步的评估和决策。

3.2成立危机处理小组

当企业最高负责人对危机事件,作出了初步的评估和决策之后,应该成立相应的危机处理领导小组,危机出现时作出快速的反应,尽可能把企业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3.3充分利用企业的危机

对于危机来说,它同样存在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它在不同程度上,会导致产品销售额下降、产品市场份额减少、企业品牌形象受损,甚至企业亏损、倒闭、破产等不良后果;它的存在可被企业借势的有利因素,危机就是“危险”和“机会”的统一体。这里所说的“可利用的危机”,并非仅限于企业本身的危机,还包括各类外部危机。

4危机管理的应对措施

4.1进行常规的危机调查

任何繁荣的背后,都可能隐藏着深刻的危机,而比危机更可怕的,则是企业领导人根本意识不到危机的存在。危机意识是企业管理层是否具备领导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4.2成立危机处理领导机构

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能沉溺于眼前的成功之中。带兵打仗没有永远的“常胜将军”,企业经营也不会有永久的成功。“胜败乃兵家常事”,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越是成功的企业家越注重对危机的监测和控制,出色的企业管理人员之所以能在同行中出类拔萃,他们领导的企业之所以能获得长远的发展,就在于他们能够时刻保持必要的危机意识,加强自身的监控力度,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危机的发生,即使不可避免的危机来临,也能及时有效地加以解决。爱因斯坦说:“上帝总是把成功赋予那些有准备的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机遇和风险同时摆在了中国企业家的面前,这种经济形势要求我国的企业家,必须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完善风险防范体系,最大限度地避免危机的侵袭,抓住发展机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多数企业的失败往往在于他们的监控机制不完善,企业的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危机意识。没有足够的危机意识,就不能对潜在危机及时预控,危机一旦爆发,企业往往失去招架之力,最终受到严重的打击,保持必要的危机意识是企业渡过难关的保证。

4.3营造克服危机的环境氛围

企业环境氛围是指企业通过直观的外显的环境,所反映出来的风格和情调。它通过企业的厂区、车间和办公室的环境布置、装饰效果、宣传栏、标语口号以及员工的服饰、生活设施、文化设施等表现出来,精神因素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指企业从企业家到普通员工所表现出来的整体精神风貌、理想追求、价值取向,包括员工对待日常工作的基本态度,员工之间进行交流的方式,企业对员工的满意度,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等。企业精神氛围是企业文化氛围的重要组成因素。企业制度氛围是企业文化强制性的集中体现,它是指企业各项政策、规章制度及贯彻执行方式,它虽然体现了一定的强制性,但在企业文化的管理过程中,其强制程度随着员工价值理念的逐步强化而减弱。企业环境氛围、企业精神氛围、企业制度氛围是企业文化氛围的三要素,在这三要素之中精神氛围占主导地位。

4.4综合考虑,留有余地

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着各种不可预测的风险和危机。在处理危机时,围绕危机事件所作的一切管理决策都应以本身、受众、危机波及者作为决策的参考基础,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和筹谋,不应该顾此失彼。在危机处理中要考虑对品牌因素的影响,要照顾到它的形象、宣传、标识、文化理念等各个方面。在这个非常时期所考验的和彰显的都是企业决策者、危机管理者的战略能力、大局意识。在危机来袭时,谁都希望能够尽快化解各种“噪音”、平息事态,但是现实通常不一定如人所愿,因此各方面因素都应考虑周详,在此基础上进行部署管理过程、确定管理方式。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到对事件的说明和处理要适当留有余地,因为事件具有不可预测性,有时候事情的真相,也并非在短时间即可以水落石出,如果不留回旋余地,可能当事件又出现变化的时候,造成尴尬的局面。也就是说需要对外留有“缓冲”的余地。

企业在市场中有两种状态:即常态和危机。企业的危机管理是完全不同于常态的。一个有竞争力的企业,可能在遇到危机时惊慌失措;反之,也有的企业在危机突然来临时,以优秀的企业文化应对企业危机,能够变坏事为好事。

Discussed the Construction Business Crisis Manages

Li Xianqi

Abstract: The business management is through to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financial control, mobilizes the enterprise available character strength, makes the most suitable assignment the resources, causes the income maximization, guarantees the competition superiority, finally achieves raises the market share and the profit rate. Relative, in the crisis management aspect's investment, appears especially weak.

谈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管理 第12篇

1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项目施工现场管理的核心是在施工全过程中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实现进度、质量和成本三大控制,切忌只抓进度和质量而不计成本和安全。

事故发生的原因归结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管理缺陷。但归结起来看,基本上是现场缺乏控制,组织工作失误,管理出现漏洞造成的。在施工现场,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落实安全管理决策和目标,以降低风险,避免事故伤害,减少事故损失,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点。

建筑施工的特点决定了建筑业是高危险、事故多发行业。施工现场是个动态的多工种立体作业场所,生产设施的临时性、作业环境的多变性、劳动者素质相对较低,违章操作普遍存在,安全防护设施落后于施工过程等,导致安全隐患的大量存在。所以,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网络体系,建立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其次,确保安全投入和文明施工。第三,加强教育培训。“三级教育培训制度”必须落实,绝不能走过场。第四,完善安全防护技术措施,随时对照检查、排查事故隐患,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

2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质量控制是重中之重,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最主要的是应控制其施工建造过程,因为这一环节受现场管理影响较大,最容易产生质量问题。

质量的优劣,通常是由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意识来决定的。质量意识高,有利于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管理,有利于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充分发挥人在现场管理的主体作用,重视现场管理人员和生产工人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的提高,施工企业完备的自我监督管理机制,能够对自己的施工过程进行有效控制,才能较好的发挥创优质工程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创造更好的工程质量。

从技术的角度来讲:首先,必须熟悉施工图纸,了解设计者的意图,认真合理地做好施工组织计划,尽最大限度去优化每一道工序,每一分项或分部工程,确保每一分项工程能纳入受控范围之中。其次,针对工程特点,除了合理地施工组织计划外,还必须在具体的施工工艺上做好技术准备,特别是高新技术要求的施工工艺,应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计划。第三,施工质量是否达到相关的设计要求和有关规范标准要求,仅仅从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做出严格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坚持“三检”制度。即每道工序完后,首先由作业班组提出自检,再由项目经理组织有关施工人员、质检员、技术员进行互检和交接检,经现场质量专职检查人员相结合的方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从而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对于质量的处理,绝不允许心慈手软。

3 施工现场成本管理

建筑工程的直接费用构成中,人工费支出占建筑产品成本的15%~20%,机械费的支出占建筑产品成本的8%~10%,材料费支出占建筑产品成本的60%~70%。因而搞好现场材料控制管理,对工程成本控制很重要。从建筑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到施工结束清理现场为止的全过程所进行的材料管理,均为现场施工材料管理,其内容包括:开工准备、物资供方评价、材料采购、材料进场验收、材料的储存与保管、材料的领发、监督材料的使用和材料的回收。首先开工前,应集中做好材料供应的准备工作,了解材料的来源、交通运输条件等,项目部应对物资供应方进行全面评价,按照货比三家的原则进行采购。其次应该根据图纸要求,确定该工程所用材料的品种、材质、规格,精心测算所需材料的数量,组织材料商供货。面对品种繁多的材料采购单,必须将数量、品种、规格、尺寸等一一核对,以免材料定购与图纸要求不符,影响施工进度(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复试,复试合格后方可入库),对进场材料应及时的进行进场验收,抽样检验,并报验于甲方及监理。经检验合格的材料,应该做好进场登记。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进度情况,合理安排材料的堆放地点,并建立工程物资供应台账,在材料发放时,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凭材料出库单发放使用。材料管理人员对于材料的库存量及时盘点。材料应分类堆放,易燃品、防潮品均需采取相应的材料保护措施。

总之材料管理是一项繁杂的工作,加强材料过程控制,项目成本才能得到有效控制。

4 施工现场进度管理

进度控制的目的:就是要按照承包合同规定的工期要求完成施工任务;同时,在同样的时段内完成尽可能多的工程量,为进一步获得合理的利润打下基础。

施工进度计划是按照合同工期要求为依据来编制的,在项目施工中,采用不同的施工组织方案,工程的进度和成本是不相同的,通常项目部优先采用那些增加费用不多而缩短工期效果显著的方法来优化施工进度。

进度控制是指做好各项动态控制工作,协调各工作间的关系,调配人力、材料设备供应和资金确保到位,及时检查和发现影响进度的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技术和组织措施,必要时修订和更新进度计划,保证实际施工进度达到计划施工进度的要求。

5 施工现场人员管理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人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以及吃苦耐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这样才能使工程项目的投资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 结语

施工现场管理涉及方方面面,还有施工现场合同管理、施工现场信息管理等等,不管哪一方面的管理,作为施工企业只有科学地组织施工现场管理,加强过程控制,才能满足工程项目的要求,真正做到干一项工程,树一块丰碑,交一批朋友,为企业的发展创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摘要:分别阐述了建筑施工企业施工现场安全、质量、进度、人员、成本五方面的管理要点,指出项目施工现场管理的核心是在施工全过程中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实现进度、质量和成本三大控制,以期达到预定的目标。

关键词:建筑企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上一篇:控制及驱动下一篇:兽医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