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的学生管

2024-07-10

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精选12篇)

民办高校的学生管 第1篇

内部控制的发展始于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引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本次经济危机促使美国的众多企业开始了对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研究。后于1938年形成了最初的系统管理方法, 并在不断的实践中经历了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和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等多个不同的阶段最终发展至今。

所谓内部控制简单说, 就是单位为了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 通过制度、流程、措施等一系列具体的手段, 对单位经营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进行事前的防范与有效的管控。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是评判一个企业内控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 同时内部控制作为一种单位行为规范, 也是一种控制实施者对被控制者进行制约的管控过程。因此, 内部控制的双方主体都是人, 而内部控制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各类经济活动。

2012年我国财政部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试行) 》, 并于2014年1月1日起正式实行。该条例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高校内控管理的发展, 对于加强高校经费的监管, 完善高校内部的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化的高校管理制度都是十分必要的。同时, 在风险管控的角度看, 该规范的实施, 对高校涉外经济业务流程以及经营风险可以产生有效的控制作用, 并进一步形成内部的制约机制, 从而提升高校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优化风险管理策略。

我国的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领域的改革己经开展了很多年, 由国家统一拨款、招生、分配, 到自主管理、市场化经营以及多渠道筹资。但是管理体制的变革与制度的完善不能完全同步, 因此高校在内部的教学事务管理和对外资产运营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风险, 在完善自身内控管理层面上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

二、高校内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内控管理的负责人设置存在局限性。根据2008年政府相关部门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 单位内部控制负责人主要由董事、经理层以及其他员工来担任。随后2012年财政部发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试行) 》中规定, 内部控制负责人主要由单位负责人担任。这样使得内部控制主要负责人的选任范围比较狭窄, 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内控管理岗位设置的局限性, 内部牵头部门对自身任务不够明确, 对内部控制的缺陷了解的不够, 影响执行的效果。

(2) 制度建设流于形式, 认识与理解存在偏差制。目前很多高校的内控制度建设仅体现在文字层面上, 粗浅的将内控制度理解为是高校管理的各种制度的汇总, 内容条款与实际工作脱节, 甚至控制流程的节点设置都缺乏合理性或科学性, 从而造成流程繁琐执行困难, 最终只能流于形式不了了之。有些高校的内控制度只注重于条款的约束性, 而欠缺对于条款执行效果的控制;有些高校的内控制度欠缺必要的惩罚与激励机制, 在相关部门实际执行检查过程中又缺乏严谨性;有些高校仅仅是象征性的建立起内控制度, 但实际其在系统性和全面性上都存在严重不足, 甚至随着高校的发展和运营环境的变化都不做及时的修订或补充, 造成新情况的出现没有相应的制度管控与支持。

(3) 内部控制型人才缺乏。目前, 人才匮乏已经成为高校教学与管理的重要问题。高校虽然重视教学与日常管理, 但对各类经营风险缺乏系统认识与预见性, 没有站在发展与可持续性的角度来综合考虑高校的管理架构, 一方面仅靠少数的核心骨干教师来促进学校的发展;另一方面在日常管理层面却不够细化, 内控失衡, 管理混乱, 使高校错失发展机遇, 竞争力下降。在高校自身人才架构不完善的情况下, 多数高校只能依靠引进外部人才, 直接造成人力成本增加, 但内控人才缺乏的局面却没有改变, 从而形成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管理人员风险意识薄弱的局面。虽然, 许多高校具有内部审计机制, 但内部审计主体大多都会受制于被审计的客体, 导致内部审计工作有名无实, 内部审计原本具有的监督效果严重缺失。

(4) 法制体系不健全, 目标定位不准确。目前我国高校发展的有关法律体系仍不健全, 缺乏有效的法规和相关的管理制度已然成为当今高校发展的瓶颈。虽然我国正在逐渐实现高等教育的普及化, 但是很多高校普遍存在追求跨越式发展的情况。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多数高校基本都是以教学型教学科研型研究型的模式向前推进, 求快、求大、求全;重规模数量指标、轻教学科研指标;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等问题普遍存在, 这都不利于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因此, 由于高校的目标定位不准确, 缺乏有效的发展动力机制, 最终影响了高校自身的整体发展。

(5) 管理体制与机制不完善。目前我国高校多数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而西方大学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这两者在管理执行层面有着显著的区别。我国高校的日常教育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学生管理以及财务管理均是由学校的决策层来进行的, 即通常由校 (院) 长或者党委会商定有关的重要事宜。由于我国高校领导决策层的素质与水平参差不齐, 学校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往往存在缺陷, 导致高校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虽然随着我国高校的快速发展, 高校在教学与科研管理、财务管理以及教职员工与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内部控制机制逐步完善, 同时为了防范各种经营管理类风险的发生, 确保高校的资金安全, 避免高校资产流失, 国家也制订了一系列的相关法规及制度, 但是国家法律法规发展的滞后性与高校自身管理执行体系的局限性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校的发展。

(6) 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对于高校的内控制度体系建设而言, 强化绩效考核机制建设, 建立高素质的绩效考核工作团队是目前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现阶段, 我国公立高校的决策层主要领导基本是由上级组织部门任命, 造成决策层的人员素质及岗位设置缺乏具有市场竞争性的调节机制。同时, 由于高校领导的这种任命机制使得对其在校期间管理水平情况的绩效考评严重缺乏, 有关校级领导的工作责任难以具体落实。而且, 目前我国高校的各级领导层次之间缺乏有效的责任制约机制, 分工也不明确, 因此绩效考核制度难以被真正的、有效的执行与落实。由此可见, 绩效考核机制的关键在于责任制约机制, 所以应将绩效考核与高校的财务预算相结合, 为高校的内控管理提供具体有效的数据支持, 以完善相关岗位责任的绩效考核。

三、高校内部控制的管理理念分析

(1) 提高认识, 更新理念。高校提升自身内控管理水平的基础是要营造一个良好内控管理环境。首先, 校领导必须要对内部控制给予足够的重视, 要提高自身的内控管理意识。同时, 还要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 提高对内部控制制度作用的认识, 变被动为主动, 积极参与到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执行中来, 起好带头人、领路人的作用。其次, 要建立内部控制的全员意识。高校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是由领导层、管理层以及教职员工共同施行的, 在内控管理的参与方面是没有层级限制的, 任何教职人员都要参与到内控管理工作中来, 最终实现内部控制环节对高校教职人员的全覆盖。同时, 这种全员意识的内部控制, 还有利于明确每个控制环节上参与者的具体责任, 完善、明晰各个岗位部门的具体职责, 已达到控制或规避经营风险的管理作用。最后, 高校的领导要将内控管理融到高校的管理文化中来。内控管理体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 对于高校现有的管理体系而言, 内部控制更像是一个管理系统的整合者。因此, 只有将内部控制融入到高校的管理文化中去, 才能使内控管理的执行得以落地, 才能真正的帮助高校提升其综合管理水平, 优化办学效益。

(2) 推行人本管理模式, 推动管理理念升级。所谓人本管理, 是指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模式, 是强调以人为中心, 通过调动人的积极性来发挥出资源的最大效用, 是一种柔性化的管理。其不同于物本管理将人视同机器一样的管理模式, 人本管理的核心是人, 强调不局限于制度化的模式, 在内部控制过程中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为手段, 达到管理人性化的效果。高校在内部控制活动中, 应该以理解、尊重、培养教职人员为基调, 通过鼓励、调动教职人员的积极性, 来达到实现自身内控管理目标的目的。人本管理是新时代下社会对高校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是顺应知识经济时代需求的管理模式。人构成了任何企业单位的主体, 而任何企业单位的发展也都离不开人。因此, 高校应打造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氛围, 让教职人员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中来, 并进一步体现其自身的价值。

(3)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完善风险管控机制。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 高校的发展面临各种风险。由于高校自身体制方面等的历史原因, 财务管理人员普遍缺乏风险识别与管控的意识, 财务管理系统中也没有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 只能在问题出现后才进行处理, 无法实现事前防范的效果, 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所以, 高校应该积极建立风险管控机制, 树立良好的风险识别意识并培养及时有效处理风险的能力。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校往往以办学效益最大化的角度考虑而迅速扩大办学规模。这种趋势使得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面临更加复杂和多变的局面, 高校的财务部门应该对自身的财务运营状态高度重视, 由于高校内控风险管理的核心是财务安全, 所以财务工作是风险管理的核心。财务部门必须要完善自身的财务制度, 加强财务工作的过程管理, 建立起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充分发挥财务工作的职能作用, 运用有效的财务管控手段将高校的运营风险及时控制在事前阶段并给予处理。

(4) 加强宣传培训, 提高企业人员素质。现阶段, 各高校应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试行) 》的相关规定为依据, 开展组织宣传与培训工作, 使高校的内部控制理念能够被教职员工所认知, 强化高校教职人员对内控管理制度的理解与运用。内控管理是一项非常具体的工作, 需要有明确的分工与系统的配套职责, 各环节要做到责任到人, 分工到位。同时应建立系统化的检查督促机制, 以检查内部控制机制运行过程中的是否存在问题并予以完善, 进而对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及时准确的发现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效解决, 最大限度的保障内控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高校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必须依靠在校教职员工, 而教职员工的综合素质也直接影响着高校内控制度的执行效率。因此, 高校要积极提高内控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对内部控制人员业务的培训。同时, 高校还要积极利用各种形式宣传有关的法律法规, 并针对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在规范高校运营、提高管理效率、提升办学效益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培训, 以提升高校教职员工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解和认识, 使得教职员工在工作中能够自觉地支持内控制度的执行。

(5) 健全内部沟通系统, 完善绩效考核机制。信息与沟通是内部控制活动能够在高校管理体系中得以顺利运转的重要条件。一个完善的信息共享平台可以使内部控制系统各个环节上的执行人员及时准确的取得他们在控制管理过程中所需要的重要信息。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不仅可以使相关人员在内控执行过程中明确职责, 还可以为高校内部各职能部门间的沟通提供有效的渠道。通过有效的沟通可以使高校教职员工了解各自岗位在教育教学、管理流程及制度法规层面上的责任。有效的信息沟通也是内部控制执行效果的保障, 相关人员在内控管理执行过程中应与相关部门及上级领导保持持续的沟通, 这样才可以及时纠正在执行过程中发现的偏差。同时, 高校还应建立奖惩分明的监管机制。对于执行过程中贡献突出的行为予以奖励, 而对于执行不力的行为要给予严惩, 以此达到激励和警示的作用, 从而提高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

(6) 重视管理文化建设, 建立良好的执行文化。校园文化是一所高校发展的核心动力, 而对于内部控制制度而言, 良好的管理文化又是保障其执行的基础。因此, 如果管理文化缺失, 即使再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只会变得形同虚设难以落实。管理文化是高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而形成的, 能够反映出高校基本的发展理念与核心的价值观, 同时还直接影响高校教职员工在工作中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对于内部控制的执行来说, 拥有良好管理文化的高校可以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各个环节上有效克服执行的局限性, 使内控管理工作得以高效的运转。目前我国的高校数量众多, 发展水平良莠不齐, 很多高校普遍都存在管理文化建设缺失的现象, 所以加大管理文化建设力度是我国高校发展的当务之急。良好的管理文化可以使教职员工的思维、观念、行为等方面与高校的核心价值观相统一, 最终使教职员工的个人利益与高校内控管理的目标达成一致, 从而有效的提升教职员工在内控管理过程中的执行力。

(7) 重视制度化建设, 推进高校规范化运营。加强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促进高校对内部控制的规范化。一方面, 可以通过识别影响高校的各类潜在风险或事项, 对可能发生风险的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 使相关环节的风险能够被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 在内控管理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 能够确保及时妥善处理, 避免因处理不及时或者处置不当, 使一些原本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甚至造成重大风险事故。因此, 基于完善制度下的高校内部控制, 是有利于维护高校教学秩序的稳定, 进而推动高校整体的健康均衡发展。

四、结束语

高校的主要职能是培育人才、科研创新、服务社会以及历史文化的传承。而高校发展的根本归根到底就是人才。在高校通过教学科研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的同时, 市场化进程对我国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非常重要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高校的财力逐渐增大, 高校间的竞争也日渐激烈, 这都为高校的管理制造了隐患, 同时也增大了经营的风险。因此, 分析高校内部控制发展的现状, 剖析其存在的问题, 并将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融入到高校的管理系统中来, 建立风险管控机制, 这些在提升高校自身管理水平, 优化办学效益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明亮.论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财务与金融, 2011 (01) .

[2] .彭程甸, 祝子丽.高校与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比较研究.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3 (04) .

[3] .王卓.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商业经济, 2010 (01) .

[4] .赵鸿雁.基于管理视角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科学社会主义, 2009 (06) .

高校宿管工作总结 第2篇

一、抓好宿舍安全管理,确保全年无事故

安全无小事,尤其是学生宿舍安全工作更是不能掉以轻心的大事。在具体工作中: 一是强化检查监督,严防私拉电线、使用明火和使用大功率电器的现象出现。在宿舍使用大功率电器是一件非常危险的行为,极易造成火灾及其他突出状况。根据领导安排对学生宿舍进行不间断、大范围、全覆盖的“拉网式”排查,严格按照学院相关要求,注重细节,发现有学生宿舍使用大功率电器的立即没收,消除安全隐患。

二是认真值班,抓好学生晚归、不归现象。严格遵守查房点名制度,做好查房记录,对晚归、不归的学生,及时联系班主任,查清去向,做好记录;对于请假的学生及时与班主任核实,确保请假信息真实可靠,防止发生意外。 通过对住宿同学的合理监督,规范了学生的安全住宿行为,确保了学生住宿的安全。

三是加强对宿舍秩序的管理。严格执行学院规章制度,对于违反秩序的同学及时进行督导,为广大住宿学生、老师营造良好的宿舍秩序和休息环境。

二、抓好宿舍服务管理,提高宿舍区域宜居环境

宿管工作是个比较繁锁的工作,水、电、门、窗、床、锁等等都是我们日常要报修为学生服务的工作。

一是做好宿舍卫生工作。寝室卫生是历年来的老大难,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为广大住宿学生营造文明的学习、生活和休息环境,我按照领导要求,不定期对各楼层寝室进行逐一检查,对脏、乱、差的寝室进行督促整改。通过长抓不懈,寝室卫生面貌有了较大的提升。

二是做好招待所部的卫生工作。根据住宿安排,按照领导要求,协助相关同事及时、认真打扫招待所卫生,做好招待所入住服务,确保入住人员及时入住、按时退房,为入住人员营造良好的居住氛围。

三是做好学生宿舍服务工作。严格考勤,不迟到早退,做好物品搬运、检修报备、修理维护等日常工作。

三、积极参加、配合学院工作,参加学院元旦晚会

高校“党管人才”制度建设研究 第3篇

关键词:高校;党管人才;制度建设

一、关于高校“党管人才”的最新内涵

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才工作研究专家吴江院长对于党管人才内涵的最新阐述,在新形势下高校党管人才的核心内涵可以推定为是高校人事工作制度的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政治特色,校党委承担集聚优秀人才的重要责任,要以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保证高校党管人才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高校党管人才工作要更加注重高校领导干部对人才的协调管理方面所进行的政策制定和人才战略规划方面的管理工作,具体包括制定党管人才的工作基本方针政策,从宏观上更新人才培养渠道,实现高校人才在不同素质水平和不同层级分布的战略结构调整。最终能够达到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加入干事创业人才工作,激发高校人才发挥创造力和智慧力量的最高水平,重创人才资源优势发展为科技创新优势的伟大历史性转变,高校党管人才也要注重工作方法上灵活性改革,近年来,越来越强调着重人文关怀,提高对高校人才的公共服务水平,多方位为人才提供最新政策上全面的支持体系,为他们实际生活排忧解难,让他们更好投身工作当中。

二、当前高校“党管人才”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部门对人才工作缺乏足够重视。多数高校组织部门往往重视对院校干部的领导工作,忽视对知名教授、大师、优秀青年教师的人才工作格局的创新。校党委缺乏对重要人才的统一领导,组织部门和人事部门缺乏对人才协调和战略规划。甚至一些校级领导不具备对科学人才发展观的深度了解和认识,其校务政绩观在人才工作思想上的认识存在误区,对于新形势下的人才在发挥强校兴校作用上认识不足,对人才的考核标准比较单一化,对人才工作的指导偏僵硬化,过于看重择人用人与学历职称挂钩。

(二)高校“党管人才”考核机制亟待改革。目前,多数高校关于党管人才的考核机制仍然是沿用很多年前的旧指标和旧标准,坚持苛刻的人才考核制度,不能满足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要求,一定程度上违背科学人才发展观的实际人本内涵,缺乏执行的灵活性,成为阻碍人才工作进行的重要因素。高校党管人才管理机制在任用分配制度相对滞后,用才标准单一,坚持论资排辈刻板原则,没有突破性进展,在对新形势下高层次人才的引进缺乏灵活性系统政策,导致无法形成优秀师资终身培养教育的机制,阻碍人才整体素质的进一步,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人才观的落实。

(三)高校党管人才制度严重缺乏民主性。 高校党管人才在晋升和调动方面常常坚持“以票取人”原则或领导一次会议通过原则,忽视广大教职工的真实意愿,不注重群众公认度程度的高低,更加偏重个人资历情况,很少考虑教职工对这个人才的德才素质方面和日常工作的表现状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很难得到全面的人才评价。关于举荐人员范围选择往往缺乏适当调整可能性,难以保证民主推荐结果的可靠执行,在党管人才工作过程中不注重民主推荐原则,单方面采取人选原则,党管人才工作中,太注重坚持校党委的领导前提,对人才工作的民主缺乏广泛引导。

三、推进高校“党管人才”制度建设的对策

(一)校领导、党委组织部门要注重对人才工作的引导。高校领导应加大力度全面推进党管人才工作顺利进行,把党管人才工作放在和人才兴校强校相结合的战略高度,切实把这项工作放在加以重视,并落实在重要日程上,能够要亲自协调解决人才工作中的棘手和一些重大问题。党委组织部门要尽快行动,尽早开展党管人才工作,坚持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体制,做好高校党管人才组织动员上,重点做好培训者工作,充分调动各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在工作摆布上,坚持优秀人才作为重点,以点带面推进工作。

高校还要着重做好对人才的识才育才工作,抓好对人才的领导工作,也要切实抓好对高校师资队伍领导工作,敢于创新用人聚才方法,成立以校党委组织部门为核心,实现高校人才在不同素质水平和不同层级分布的战略结构调整,还要加强对人才的培训管理,最终能够达到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加入干事创业人才工作,激发高校人才发挥创造力和智慧力量的最高水平。

(二)继续完善新形势下高校党管人才考核工作的长效机制。校党委组织要注重把知识创新能力培训考核工作加入到高校党管人才考核中来,提高校建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加快创新型党管人才的发展,加强对高校人才的长期质量跟踪和考核活动,积极推进培训考核工作,使此项工作有良好开局,并不断取得重要进展。校党委组织部门要积极探索针对校建人才教育创新工作方法,结合新型的开放型和多维型教育形式,发展创新教育活动主题多元化,开展中小型党员座谈会、专题研讨会、开展思想报告等。

学校人事部应结合高校改革新情况进行人才继续培训考核小组组建工作,工作安排上要突出工作安排的重点,坚持牢牢把握把优秀大师、教授、辅导员、海外人才的创新教育培训工作,还要完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和创新能力考核管理系统,定期开展对人才的管理培训活动,不断推动更多人才参与培训工作。要切实做好人才统筹规划工作,坚持重点突破,以点不断辐射更广的面来推动工作全面开展,确保按时完成任务,不断加强考核组织管理水平,全面推进创新培训工作对人才发展的影响力,从全校创新事业工作方面的能力不断发展培训工作。

(三)提高高校“党管人才”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高校党建工作要深入校级领导班子以及师资力量建设,发展名师带人才团队发展模式。校级领导班子应具备深谙大学教育、制度规律,并具有良好管理能力和水平的优秀人才,良好品德和杰出才华,选拔以道德品质为先,提升领导班子管理、治理学校能力和威望;招聘综合素质高、党性觉悟高的师资队伍,对他们进行强化教育,及时把具备良好素质的优秀教师、杰出海外人才、优秀学生党员加入党的队伍中来中来。提升高校党管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应注重完成对人才培养的数量指标也要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管理培训教育工作必须落实到实处,针对校建人才队伍需要制定培训规划和计划,安排部署和推进培训工作。根据不同党员具体情况制定更细化标准,促进知识更新体系,推动校建人才的全面发展。

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增加广大群众对高校人才工作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权利是大学生党建工作实现科学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提高高校党管人才科学化工作的必然选择,贯彻群众路线具体体现是扩大民主制度,主要要求党委组织部门在人才的聘任和使用上,一方面要求党建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制度化发展,避免某些主观因素的阻碍,严格按照校规校纪开展党管人才工作,注重树立校领导的整体体良好形象,另一方面要求党委组织部和校领导坚持高校党管人才与高度宣扬民主相结合,在坚持学校党委和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实行由校领导参与和教职工会议讨论民主决定的原则。完善相关民主监督制度,推进优秀教师和辅导员阶段性考核评价结果的公示制度,使党管人才的权力在贯彻群众路线的民主制度中运行。高校还应注重处理党管人才制度与学术制度的对立统一问题,把学术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位,其他职能部门都应围绕服务学术发展的思想展开工作,保障党管人才制度和学术管理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舒珺.新时期高校健全党管人才工作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J].党的建设.2013(5)

高校信管专业创新课程体系探析 第4篇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信管专业规模显著, 其专业定位及发展方向也逐渐明确。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 就必须有与其呼应的课程体系。完善课程体系一直是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与难点, 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完善课程体系过程中, 要切实结合社会实际需求, 从充分体现科学性、合理性、层次性, 以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1 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部明确规定了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即培养具有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信息科学技术理论与能力, 掌握系统思想、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工商企业和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与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1]。该目标充分体现可信管专业的教学特色, 明确了本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水平。

2 信管专业自身特色

从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见, 作为一个多学科的融合专业, 具有如下显著的特点。

(1) 多学科融合:信管专业作为具有很强应用性的特色学科, 不仅要求具有管理相关知识, 还需掌握信息技术理论与技能, 在课程体系始终都在强调系统性、完整性。

(2) 与时俱进: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 信息时代对信管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见, 专业的发展充分呼应社会发展, 具有显著的时代性。

(3) 创新实践能力:信管专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需要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 在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创新性教育, 能够很好地于社会需求对接。

3 信管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 在不同办学背景下、不同教学侧重下, 不同院校信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也存在。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本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弊端。

3.1 交叉学科并未有效融合, 仅仅简单“拼盘”

目前, 信管专业并未具有自身的基础理论体系, 仅仅是由信息科学课程和经济管理课程简单拼凑而成, 课程之间不具备衔接性、体系性、完备性。现如今, 如何有效的进行信管专业教学体制改革, 是高校信管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3.2 课程设置模式单一, 未能关注个性发展

很多高校信管专业在进行课程设置时, 全篇一律的按照计划进行, 而且还存在着参考性、仿照性, 却未能结合所招学生自身特点进行教育, 导致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3.3 信管专业课程设置重理论, 轻实践

很多信管专业仅仅按照融合学科门类设置专业课程, 课程间关联性、衔接性不足。多在关注理论的讲解, 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未能形成自身的特色。而且, 信息科技发展迅速, 知识更替较快, 专业课程设置在推陈出新方面略显滞后。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信管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面对新时期新要求, 在人才培养上不仅要注重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深入掌握, 而且需要具有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因此, 创新信管专业课程体系具有明显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4 信管专业创新课程体系的建议

结合本专业自身特色, 进一步创新优化课程体系, 搭建提升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基础平台, 建议如下。

4.1 课程设置要呼应社会需求、结合学校办学特色

根据区域经济特点、高校办学特色有效进行课程设置, 确保专业人才培养不仅关注理论知识的讲授, 而且要注重专业学生竞争能力的培养。就我院信管专业课程设置而言, 充分结合对日外包的特点, 增设计算机辅助设计、日语等相关课程, 充分体现专业特色办学的理念。

4.2 课程设置要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具有信息管理能力的实用性创新型人才是当前社会对人才的明确需求, 因此, 课程设置要以此为要求不段提升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通过指导大学生科研立项、参加各类竞技比赛、加入导师项目组, 安排学生到企业实训等方式, 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同时,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打造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性实用型人才。

4.3 课程体系结构要打造专业特色

课程体系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逐渐形成专业自身特色。信管专业作为一个交叉性的融合学科, 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改革完善教学课程体系, 形成自己的特色专业课程。同时, 要组织专职教师结合专业特设课程编写专业特色教材。所编写的特色教材要体现前瞻性、时代性和全面性, 充分地反映本专业的实际特点与专业发展前沿动态。团队在编写专业教材的过程中, 要在自身知识结构基础上, 合理地融入区域经济特点及本校的办学特色, 打破原有固有的统一型教材的模式。

4.4 课程设置注重学生学习的阶段性

所谓学生学习的阶段性是结合大学四年学程的具体任务安排合理设置课程体系结构。结合当前社会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提前性, 在课程体系结构安排上要充分关注这一点。学生大一阶段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 打好基础。大二阶段注重专业课程学习, 旨在大一广度学习的基础上向纵深发展。大三上学期阶段注重特色能力培养, 有针对性的结合学生个人特点进行合理的引导与教育, 逐步强化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大三下至大四上学期注重学生个性能力提升, 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企业实训等阶段性的实习途径提前储备学生的“工作经验”, 为毕业做好准备。

5 结语

信管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融合学科, 本文通过对信管专业相关方面进行分析, 提出创新课程体系的系列建议。面对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 信管专业通过创新课程体系构建, 在课程设置上不断进行创新与完善, 以培养出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管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的实用性创新型人才, 充分实现学业与职业的直接对接, 不断加快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促进经济、科技社会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2]田世海, 张晓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创新课程体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2 (5) :248-250.

信管专业学生的就业调查表 第5篇

问卷描述

首先感谢在您百忙之中抽空做这份问卷,为了进一步了解我院信管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的情况,以便帮助同学们毕业后的就业,我们组织了这项调查。请您在下面问题选项中选出一个您认为满意的答案。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您所在的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3.您对本专业最满意的是?

A就业前景

B师资力量

C办学环境

D知识结构

E能力培养,素质提高

4.您对本专业最不满意的是?

A就业前景

B师资力量

C办学环境

D知识结构

E能力培养,素质提高

5.您选择本专业的原因是?

A自己兴趣爱好

B社会热门专业

C家长老师推荐

D调剂

A非常清楚

B比较清楚

C不清楚

D没想过

7.您如果实习,您愿意做哪些工作?

A专业有关的,不适合就不做,有机会再说

B即使与专业无关,如发传真,复印,搞卫生的最基础工作也愿意做 C可以与专业无关,但不会做一些琐碎的工作

8.您清楚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吗?*

A很清楚

B比较清楚

C不太清楚

D不清楚

9.您清楚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吗?*

A很清楚

B比较清楚

C不太清楚

D不清楚

10.在大学期间,您认为应该培养哪些方面的能力素质(可多选)* A心理素质

B身体素质

C专业知识

D实践能力

E为人处事

F其他

11.请问您毕业后将从事哪方面的工作

A管理经济行业

B营销行业

C计算机行业

12.请问您是否了解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

A 很了解

B不太了解

C不了解

13.请问您对本专业的就业方向认识清楚的时间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14.请问您毕业后将从事哪方面的工作?

A管理经济行业

B营销行业

C计算机行业

D其他

15.在实习过程中,您认为所学专业给您带来

A非常大

B一般

C没什么帮助

16.你认为信管专业工作在大学期间需要考什证书?A英语四六级

B计算机二级

C会计从业资格证

D信息系统分析师

17.您对这个专业有什么看法或者对师弟师妹要说的话A这个专业学习的东西很难得到实际应用

B没有

C还可以吧,就是找不到重点!就业方向宽,其有利也有弊!D自己努力会有机会成功的E努力是必须的。

A计算机知识

B图书馆相关知识

C企业管理相关知识

D其他

19.您最希望的毕业去向是?

A就业

B考研

C出国

D自主创业

E其他

民办高校的学生管 第6篇

【关键词】信息管理 双语教学 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09)09-0014-03

经济的“全球化”导致了教育的“全球化”,推行英语与汉语并重的双语教学,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使学生达到娴熟掌握两种语言为目标的双语教育正是我国教育与国际教育接轨的举措。自教育部2001年颁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来,双语教学已在各高校推广和深入,对双语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的探讨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拟就进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目标、教学实施、教师要求及其相关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并给出一些教学实践中的切身体会。

1 双语教学的目标

所谓“双语教学”(bilingualeducation),是指在专业学科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国外原版教材(通常是英文教材),而授课中采用中(汉语)、外(英语)两种语言交叉进行,作业、实验、考试均采用外文(英语)的一种教学方法。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用英语来理解和表达专业理论的能力,引导学生去接触更多的英文文献和资料,加深学生对国外先进的知识体系、思考方法以及前言的学术理论的进一步了解,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着力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并为今后进入的专业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信息管理”作为信管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很多中文教材直接就是国外原版教材的翻译或介绍,非常适合并且也有必要采用双语教学,可以促使学生掌握更基础的学科知识点。因此,双语教学首先是的专业教学,获取学科知识是双语教学的核心和重点。

2 双语教学的实施及相关问题的探讨

2.1 双语教材的选用

要进行高质量的双语教学,必须选择恰当的双语教材,教师要兼顾教材内容和教材费用两个问题,但前者应该是教师选用教材的关键因素。对于教材的选用,一般有购买原版教材、自编教材、双语教材、改编教材等几种选择。对“信息管理”而言,其课程特点决定了选择原版教材为好,以对那些在管理学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的学术研究可以做更深入的了解,但本科生的教材要难度适中,不能让晦涩的语言成为大部分学生学习的障碍。也就是说,在保证教学体系完整合理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语言生动、示例清晰、逻辑性强的原版教材。双语教师要对选用的教材充分理解,并根据课程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调整与组合,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尤其要补充难度适中的阅读材料,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2.2 双语教学准备与实践

为有效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教师在双语教学实践中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2.2.1 充分准备教学资料,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在双语教学实践中,最佳的状态是学生课堂外自学,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讨论,由教师检验自学效果并解决重点疑难问题,提出系统的专业前沿理论知识。但实际过程中往往不能完全实现,因为原版教材往往阅读量很大,一些学生由于语言问题往往不能坚持自学,或者虽然课前阅读了课文和相关资料但不能把握要点,致使课前预习没有实际效果而最终放弃,学习效率较低。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双语教学前要合理评价授课水平与学生素质,明确双语教学的基本条件与学生的可接受性,并以此为基础充分准备教学资料,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这些教学资料应该包括全英文的教材、教学大纲、授课专题摘要、练习题、辅助阅读材料、自测题、小测试等,有些教学资料教材中已经提供,有些则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实践不断地积累完善,并根据授课计划进度及时提供给学生,指导学生适应双语教学的节奏,进行积极有效的课前预习,使一些基础的语言问题在课前得到解决,从而提高实际教学效果和效率。

2.2.2 详细讲解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自我学习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尽量用英文授课,但不必强求英文授课比例,可在必要时以中文辅助解释,主要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理解程度适当加以调整。教师一定要精心准备教案,在“信息管理”双语教学中,笔者一般以小的案例引出本专题主要内容,列出关键词并加以解释,通过例题讲解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根据时间提出一些小问题让学生解答,着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理解学科重点。这要求双语教师要提高英文表述水平,能够详细讲解重点与难点,在掌控教学进度的前提下,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过程的互动,引导学生自我学习。

2.2.3 恰当安排习题答疑,加强师生的沟通、交流

在双语教学中,很多学生反映看得懂、听得懂,但仍不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这些能力又不能仅依赖授课得到提高,问题长期积累下来,往往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教学的恶性循环。因此,要根据教学进度,灵活安排习题课和答疑课的时间。习题答疑不一定完全由教师讲解,可以请一些知识掌握的好的学生在充分准备后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形式也不一定拘泥于课堂,可以针对全班、部分同学或者个人,借助于班级公共邮箱或我院的网络教学系统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习题一定要保持英文形式,答疑也尽量以英文形式完成,避免某些学生对课堂教学不感兴趣,只是等着习题答疑,降低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

2.2.4 适时进行复习测试,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双语教学中往往出现学生学后忘前,即在学习后面专题的过程中发现对前面的几个专题已经没有印象,甚至有个别学生夸张地说等临近考试发现对以往的知识点遗忘大半,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差异,学习态度也不尽相同,尤其是有些学生由于语言障碍可能会对某些课程存在回避心理。为避免这种情况,需要双语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和授课内容进行复习测试,一则促进学生温故而知新,二则使学生及时总结学习经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复习测试不一定是书面形式,也不一定占用过多课堂时间,可以通过设专题分组讨论、案例设计与分析等形式进行,主要促进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引导学生对某一问题深入研究,最终形成研究性学习的氛围。

2.3 双语教学方法和手段

2.3.1 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双语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难以表述的理论或难度较大的课堂案例等采用动画、声音、视频等形式编制成计算机软件辅助讲解,使教学内容直观、趣味、多样。而且,将多媒体课件发给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进行自主的学习。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和校外的网络资源,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等学习提供便利的平台和工具。学生可以通过浏览各种专业网站,了解学科的最新动态,也可以随时通过电子邮件、MSN、博客等与教师或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等.

2.3.2 有效实施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在双语教学中根据授课进度恰当实施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对某一特定学科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指点、引导、启发思维,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并在探索中解决问题。尤其“信息管理”是一种方法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案例教学可以成为连接知识点与业务实践的桥梁,使知识的传递更加主动、迅速、高效。这对双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当具有相当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运用知识,根据案例的背景资料和个案所处的环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也可以通过小组作业、小组发言和讨论,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外出调研等方式,将课程学习与其学年论文甚至毕业论文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促进双语教学改进发展的思考

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素质是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学校要有专门的双语师资选拔原则与方法,为教师参加教研和培训提供支持。可以通过出国研修、聘请国外专家来校讲学等在职培训提高双语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有计划地组织骨干教师的外语培训与进修。同时,建立有效的教研激励机制,定期奖励教学研究成果,充分激发、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高质量的双语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学科和英语功底,还要肯下工夫、肯付出。因此必须尊重和保护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和鼓励教师上有自己特色的课。

由于双语教学的特殊性,其教学评价机制应有别于一般的教学评价机制,要建立一个全程监控的测评体系,对结果与过程测评并重,可以实施多指标评估体系,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态度与能力、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有关部门在双语教学实施中的作用与效果。双语教学成绩的考核根据课程内容形式要多样化,要从教学的角度理性地认识东西方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成绩考核的差异性,选择贴近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的考核方式,将平时与期末成绩并重、书面与口头表达相结合,从而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实现双语教学真正的意义和目标。

双语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处于探索和不断推进的阶段,有待进一步提高和逐步完善,教学经验有待积累和丰富,教学质量有待检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大力开展教学的研讨与交流,及时分析存在的问题,总结和推广教学经验。学校要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可以定期组织跨专业的双语教学教研活动,促进双语教学经验的交流与传递,加强不同阶段、不同专业间双语教学的沟通,使学校的双语教学更加系统、合理。同时,在双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就将一些问题加以解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对同类课程的学习兴趣,避免教师重复无效的工作,加强双语教学不同阶段教师之间的配合与协作,最终提高学校双语教学的总体质量,有效实现双语教学目标。

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双方都会产生较大影响。对于学生,它可在人文素养培养上、思维方式训练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教师,也是一种思想文化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过程。双语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还需要教学双方共同的努力、学校对双语教学的合理安排以及双语课程之间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 王守仁.进一步推进和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修订[J]. 中国外语,2008,(1)

2 蔡冬呜,任南琪.工科专业概论类课程双语教学的原则和实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8).

3 杨劲松,雷光和.关于构建双语课程“学•教”评价体系的思考.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5,(6)

4 秦平,张旭东,李德生.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与双语教师专业化素质培养[J].林区教学,2008(3)

民办高校的学生管 第7篇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课程,教学,问题,对策

根据刘高勇 (2006) 的研究, 中南、华中、华北片区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以下简称信管专业) 的一次性就业率分别为69%、63%、71%, 华北地区名校信管专业的一次性就业率也只有71%。根据麦可思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就业蓝皮书) 研究报告,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被列为黄牌专业 (考虑失业量、薪酬、就业率等指标) 。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 信息化是现代化的先决条件之一, 需要大量信息化专门人才, 作为培养信息化人才专业之一的信管专业, 就业率和认可度不高, 信管专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本文试图从信管专业课程教学方面找原因。

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简介

1、概况

从1999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正式招生至今, 我国开设此专业的高校已有500多所, 从统计数据看, 该专业规模发展很快, 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 以及对信息化人才的渴求。如前文所述, 近年来信管专业的就业和社会认可程度并不理想。

2、培养目标

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指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 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信管专业要求学生有扎实的数学基础 (线性代数、管理统计学、运筹学、计量经济学) ;宽广的现代管理知识 (经济学、战略管理、运营、营销、财务) ;信息系统应用 (MIS、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ERP、SCM、CRM、EC等) ;熟练的计算机技能 (软硬件、数据库、网络) 。

3、课程体系和核心课程

根据CISC2005课题组的研究, 从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方向 (信息系统设计、开发的技术人才、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人才) 出发, 借鉴美国IS2002课程体系的设计思想, 同时考虑到我国社会对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需求, 设计了我国信管专业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 主要课程11门:计算机文化基础、管理信息系统概论、企业资源计划初步、电子商务、战略结构与设计、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与实践、系统分析、设计与开发方法、数据库设计与管理、程序设计基础与数据结构、计算机硬件与系统软件、网络技术及应用。蒋理把信管专业的课程体系分为5大模块, 分别为公共基础课程、经济与管理课程、计算机课程、跨学科课程和企业实践课程, 并认为信管专业的主干课程应该包含如下15门课程:管理学、经济学、运筹学、管理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管理、大学信息技术基础、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系统分析与设计、企业资源计划、电子商务、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监理。笔者以为, 这些结论都很有意义, 但核心课程多了就不叫核心课程了, 信管专业的核心课程应该是其他专业不具有的或者选修的, 本专业必不可少的课程有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管理学、管理统计学、ERP、系统开发实践 (可具体为某一种工具) 。

4、特色培养模式

不同的学校可以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学科开设特色课程。

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特点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主要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 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说得简单点, 培养管理现代化的人才。管理现代化必须管理信息化, 管理现代化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一是懂得管理的人才, 懂企业业务流程、理解经济政策;二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营、维护。这两个方面同时具有的人才在没有信管专业之前没有某个专业可以单独培养, 局面就是懂管理的不懂信息技术, 懂技术的不懂管理, 双方的沟通存在问题, 这是上世纪60—70年代出现“软件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信管专业应该能担当起推动信息化前进的责任。

三、信息管理与信息专业课程问题

1、课程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

由于本专业开设的课程涉及管理、经济、计算机三个大的方向。同样一门课程, 不同老师的讲法和内容可能相差较大, 教管理的与教经济的、教计算机的老师强调的重点肯定不同, 在上课时举例可能都彼此不太相关, 信管专业的学生怎么能找到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比如统计学在抽样与假设检验会用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相关章节知识, 很多情况是在讲统计的时候学生说没有学好假设检验, 更不知道在统计中如何应用了;在讲信息管理学的时候用到的数据分析方法很多本应该其他课程里面作为重点讲但没有讲或者学生没有学会。

2、课程的深度不够

信管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 很多课程都是理论讲了很多, 学生不知道怎么应用, 主要原因是课程的深度不够。应用理论时考虑的因素比讲理论的时候要复杂得多, 比如Java程序设计, 花费大量的时间讲语法, 最后一点时间讲如何做一个系统, 学完了学生还是不会运用Java来开发。再如统计学或者计量经济学里面的模型讲完后, 学生应该会运用这些模型分析经济现象, 为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然而现实很少信管毕业生能够做到这些。

3、实践性课程少而不到位

信管专业前三年开设的大多是理论课程, 大四学年部分课程为实践课, 主要表现为课程设计 (一般为简易软件) 和实习。学以致用是本专业的主要目的之一, 调查发现本专业的实践课程过少, 讲授不到位 (没有很好地结合实践讲授) 。比如ERP课程的开设应该理论寓于实践之中, 结合具体软件讲;统计学实践部分结合SPSS等软件讲解;计量经济学应用结合EViews等软件讲解, 这些课程要应该安排实验课程, 这些并不是所有开设信管专业的学校都做到了。

四、对策

1、课程培养计划制定要合作

在制定专业培养计划时, 应该通力合作, 细化到每一门课程应该包括什么内容, 具体到章节, 而不是仅仅列出课程名称, 避免不同的教师教授课程的内容相差太多。

2、专业课程一定要专

专业课程一定要往深处挖掘, 要向应用方向靠, 开设这一课程才有意义, 老师讲起来才有吸引力。要专就要有基础做铺垫, 有应用做示范, 避免浅井现象, 否则就是专才不专, 通才不通。避免什么都学了什么都没有学会, 和计算机与经管类专业相比没有比较优势。

3、开设案例课程, 结合企业实例

企业信息化案例、实施ERP的案例的讲解对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非常重要。学校的教师一般理论知识比较深厚, 应用方面比较欠缺, 而本专业注重应用, 如果能聘请企业界的信息管理专家讲授案例课程, 他们丰富的实战经验一定会使这些课程有相当的吸引力, 没有条件的学校应该让教师深入了解企业最新的信息化产品后再讲解。

4、在合适的时候分方向

在四年的时间学非常多的知识, 每一个方面都学的非常好是不太容易的, 每个人的学习能力有限, 应该在大四上学期或者稍早的时候引导学生分方向。围绕管理信息化可以分为软件运营与维护, 软件开发和商务智能, 软件营运与维护应该是信管专业的主攻方向。

5、大力提高师资水平

以上四个方面总结起来可以说是师资的问题, 只有师资水平提高了, 教师对自己教授的课程的理论、应用、与其他课程的关系都搞清楚了,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能够才能够实现。

五、结论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是现阶段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弥补了计算机专业和经济管理专业的各种不足, 信管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与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信息化的水平、效果。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的一方, 有责任思考如何改变目前信管专业面临的现状, 抓紧对信管专业的课程体系等培养细节问题进行研究,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让更多的信管学生早日成才, 为实现管理现代化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刘高勇: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差距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12) .

[2]蒋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 (6) .

与时俱进做好高校退管服务工作 第8篇

近年来, 高等院校经过整合、发展, 教职员工总人数不断增长, 其中退休教职工所占比例也在不断增大, 退休和在职教职工比例已经接近1:1。就目前的社会形势来看, 退休教职工完全的社会化管理还不可能实现, 因此, 退休教职工的服务管理工作越来越成为学校整体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退休教职工的服务管理工作对于学校的稳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继续完善退管工作两级管理模式

实践证明, 由专职工作部门———离退休工作处负责全校退管工作的协调、指导和推动, 由各学院、各单位直接面对各自的退休职工的两级管理模式是适应实际需要的。第一, 老同志为学校、为学院辛辛苦苦工作了一辈子, 当他快要退休时, 心理上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应, 比较敏感, 许多老同志往往不愿意被提到马上就要退休了, 在职的同志也是小心翼翼, 生怕做了什么事会伤到老同志, 老同志虽然嘴上不说, 但是失落感明显增加, 他们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离开自己的组织。各学院、各单位这时就应当更加关心他们, 退休文件下达后, 院领导、单位负责同志就就应当叮嘱负责退管工作人员经常与老同志联系, 问候并关心他们的心理状况、生活状况, 定期开展走访慰问, 邀请退休同志参加组织活动, 帮助他们尽快走出退休后失落、空虚的心理状态, 不能不闻不问, 对他们要更加热情、更加关心, 不能出现“人走茶凉”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 让老同志感到自己虽然退休了, 单位的在职同志不认识了, 也愿意经常回到自己工作过的岗位来看看, 让他们有“回家”的感觉, 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院、学校的发展献计出力。要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由基层单位亲自管理服务本部门退休的老教师、老职工。第二, 专职部门———离退休工作处要做好全校退管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监督保障工作。随着退休教职工人数的激增, 只由一个部门来管理, 做到对每位老同志的个人实际情况心中有数不太现实, 这样的服务管理工作, 不会得到老同志的认可, 会导致老同志的不满与失望, 甚至有“被抛弃”的想法。因此, 建立健全完善的工作机制, 明确职责, 继续完善退管工作的两级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三、提升高校退管服务工作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 抓组织情结, 加强退休党员支部建设。

加强退休党员支部建设一是加强班子建设, 及时调整、选配班子成员, 把党性强、威信高、身体素质好并且乐于奉献的老党员吸收到班子中来, 带领退休党员开展各项组织活动。同时, 配备一名在职党务干部担任支部副书记, 这样既增添了退休党支部的活力, 又能促进退管服务各项政策更好地落实到位。二是要常抓不懈, 建设学习型党支部, 增强退休党员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通过学习体会、交流思想, 达到共同提高。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退休, 是人生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是继续为党工作的一个新起点, 从此身来讲, 要想与时俱进, 思想上常新, 始终跟党走, 就必须不断学习新思想、新政策、新精神,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并指导自己的行动, 过有意义的生活。而且, 通过组织退休教职工党员参加教育学习活动也会使他们感受到组织的牵挂, 感受到“娘家”的温暖。退休生活开始后, 单位党组织的关心、关爱已经成为老同志晚年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通过加强退休党支部建设, 让这种深深的“组织情结”有所依、有所属、有所感、有所发, 使党支部真正成为组织老同志之身、教育老同志之心、凝聚老同志之精神、提高老同志素质的坚强堡垒。

(二) 搭建平台, 激发退休教职工老有所为。

高校作为人才聚集地, 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不乏知识层次高、研究能力强、社会影响力大的离退休人员, 重视发挥他们的专长对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着量力自愿、发挥专长的原则, 可以引导身体健康的老专家、老教授、知名学者和相关专业老同志发挥经验优势和专业优势, 通过座谈、咨询、专业指导等方式积极为青年教师和青年大学生成长做出自己的贡献。一方面, 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后劲所在, 青年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老教师的传、帮、带, 聘请优秀退休教师、干部组成督导组深入一线, 关注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还可以与青年教师座谈, 谈理想、谈生活, 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 帮助青年教师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 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 注重发挥老同志在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上的导向作用, 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 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因此, 给老同志创造机会、搭建平台发挥作用, 也是在职同志的职责所在。老同志发挥作用既可以实现他们老有所为的心理满足感, 也可以丰富晚年生活、缓解孤单落寞的情绪, 更可以为他们继续丰富、提高自我提供动力, 主动适应新形势。

(三) 创造条件, 促进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坚持办好老年人大学, 加强退休教职工活动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老年人大学是老年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学习阵地, 老年大学课程设置要根据老年人的特点、需求选定, 让老年人大学成为老有所学的重要场所。退休教职工活动中心是丰富老同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 依托中心成立不同的老年文体兴趣小组, 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使之成为琳琅满目的精神文化超市。这就需要在职相关部门领导积极争取校党委的支持, 加大投入力度, 办好老年人大学, 建设好退休教职工活动室, 努力使老同志学习活动阵地建设与广大退休教职工的需求相适应。

(四) 创新思维, 加强退管工作队伍的建设。

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作风过硬的稳定的退管工作队伍, 是推进退休工作取得新进步的重要保证。一方面, 退管工作人员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这项工作, 做到爱岗敬业、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加强服务于老同志的自觉性, 就要在思想上尊重老同志, 感情上贴近老同志, 以真诚的态度走进退休老同志。要准确把握老同志的思想状况, 退管工作人员就要和他们交朋友、结对子, 以真实作风了解退休老同志, 对他们的情况要做到如数家珍, 以真心举动取信于老同志。在工作上虚心请教老同志, 经常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主动关心老同志的疾苦, 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把老同志反映的问题和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站在老同志立场上看问题, 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如:积极探索困难教职工的帮扶机制, 及时给予适当照顾, 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医疗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办好退休教职工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站等。另一方面, 学校领导要重视退管工作, 关心从事退管工作的在职同志的学习、生活、职务职称评定等情况, 理解他们在老同志那里所受的委屈, 对他们的辛苦工作的认同是他们从事离退工作的动力。保持退管工作队伍稳定, 定期对退管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学习党和国家以及学校关于退休工作的政策、文件。积极探索、改革创新, 采取互动式、研讨式、体验式、情景模拟式等学习形式, 运用调查研究、在线学习、专题学习、集中宣讲、走出去、请进来等方法开展理论学习, 努力提高学习成效、提高认知能力、服务管理能力、政策执行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协调能力。

四、结语

总之, 只有坚持不懈抓好退管工作队伍的自身建设, 进一步完善退管工作制度、改进管理服务措施, 退管工作才能迈上新台阶, 才能更好地为建设和谐校园作出应有贡献。

摘要:高等院校经过整合、发展, 退休教职工所占比例增大, 与在职教职工比例已经接近1:1。做好退休教职工的服务管理工作, 是学校和谐、稳健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继续完善校院两级管理模式, 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势在必行。

民办高校的学生管 第9篇

关键词:党管人才,高校,人才工作

党管人才原则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 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 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加强队伍建设、优化人才配置、激发人才活力, 是适应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 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高校作为集聚人才的主要基地, 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不断创新工作机制, 把吸引、培养和造就高层次人才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切实地抓紧抓好。

一、高校党管人才原则的基本内涵

党管人才, 是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 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 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 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力量,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突出抓好人才工作, 大力开发人才资源, 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具体来说, 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协调、管政策、管服务。“四管”体现了党管人才的深刻内涵。就高校而言, 管宏观就是根据高校发展对人才数量和质量的要求, 用战略思维和发展观点确定人才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指导思想;管政策就是要在深入调研、全面掌握现状的基础上, 制定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等配套政策, 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作用;管协调就是强化领导, 明确职责, 加强协调, 形成合力, 为人才工作系统的高效运转提供动力;抓服务就是要为人才的成长和干事创业营造更加优良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二、高校党管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对党管人才的认识水平参差不齐, 有些高校领导对党管人才工作认识尚不到位, 认为高校人才工作是人事部门的事, 组织部门主要是做好干部工作, 对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和人事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认识模糊;某些领导科学的发展观、人才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在思想上确立的还不够好, 对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对人才的认识、衡量人才的标准把握的比较僵化, 盲目追求高学历、高职称。

(二) 人才工作体制的制约

高校人才管理体制改革滞后。用人制度、分配制度、评价考核制度未能从根本上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 引才优柔寡断, 审批程序繁琐, 用才论资排辈, 利益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还未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特别是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 缺乏突破性、系统化的政策措施, 没有形成一个对高层次人才有强大吸引力的优良环境。不少高校只重视人才的使用, 忽视人才的培养, 没有形成终身教育的机制, 影响了人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三、完善高校党管人才工作的措施

(一) 提高认识, 进一步理解党管人才的重大意义

当前, 国际间竞争最重要的是人才的竞争, 党只有吸引凝聚人才、培养造就人才, 才能为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抓住了人才, 就抓住了根本;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也是高校的历史使命所在, 我国正在从人才资源大国向人才资源强国转变, 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在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必须坚持“人才强校”战略, 认真研究贯彻实施“党管人才”工作的办法措施,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推动高校事业的发展。

(二) 发挥组织部门作用, 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

党管人才就是党爱人才、党兴人才、党聚人才。高校领导干部要有识才的慧眼、育才的本领、用才的气魄、聚才的方法, 做到率先垂范。高校应成立由党委书记挂帅、校长和其他校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的专门人才领导小组, 强化对人才工作的领导, 完善协调落实体系, 由组织部门牵头, 人事、财务、教务、科研、后勤等部门各司其职, 分工有序, 密切配合, 目标一致, 责任明确, 形成合力。

高校既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基地, 又是集聚人才的战略高地,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加强党管人才工作,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使人才在高校改革发展中大展拳脚, 施展抱负, 进一步开创高校党管人才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N].人民日报, 2003—12—31.

[2]高秀芬.关于高校党管人才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29 (2) :148—154.

[3]李少兰.略论高校党管人才的实现途径及工作创新[J].河南社会科学:2008, 16 (5) :161—163.

民办高校的学生管 第10篇

一、地方高校信管专业实践教学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地方高校的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的出发点是实践技能能力的培养, 落脚点是技能应用型人才, 因此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实践教学档案管理是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通过对档案的格式、内容等详尽要求, 可促使实践教学的程序性、规范性和科学性, 对保证教学质量将起到关键作用。

1. 教学档案是教学过程的有效载体和客观记录。

地方高校信管专业的实践教学包含实验、课程实践、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综合素质拓展等多项内容, 教学的形式既有教师的讲解、辅导、答疑等, 又有学生的调研、交流探讨、自主探究等。如何保质保量地将这些实践教学完成, 并且客观公正地对实践教学环节给出成绩评定, 这就要借助实践教学档案这一重要的载体, 通过档案的真实客观记录, 反映实践教学的全过程, 从而给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成绩评定。

2. 教学档案将促使实践教学规范化、科学化。

由于实践教学的内容繁多, 组织形式多样, 要使教学程序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保证教学质量也非易事。但从实践教学档案管理作为突破口, 这一难题便可迎刃而解。由于教学档案伴随实践教学全过程, 并且如实记录, 教学管理人员只要规范实践教学档案的格式、内容, 并且及时查阅教学档案, 就可以发现正在进行的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促使实践教学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如在毕业论文阶段, 通过指导教师和学生提交的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表、论文预审情况表、答辩情况表等教学档案资料, 可实时监控毕业论文实践教学开展的情况, 发现存在的问题, 提出改进的措施, 从而保证实践教学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3. 实践教学档案为教学改革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实践教学档案不单是教学过程的真实记录, 而且还可以积累经验, 为实践教学的改革提供第一手资料, 为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提供技术支撑。如专业计划调整时, 可通过调阅课程实践教学档案, 分析现行教学计划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缺失, 从而为完善教学计划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4. 实践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激活档案潜能的重要手段。

实践教学档案的电子化、数字化、信息化管理, 配合先进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能够极大地发掘档案的自身潜在价值, 提高实践教学档案的使用效率, 凸显档案的固有价值。实践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也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符合当今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 实践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也是“数字校园”建设中重要的一环。

二、地方高校信管专业实践教学档案管理的现状及特点分析

地方性高校由于院校定位、基础设施建设、师资、管理水平等条件制约, 导致包括信管专业在内的许多专业的实践教学档案管理模式不科学, 档案收集整理不系统, 档案利用效率低下。

1. 重视程度不够, 投入力度不足。

由于地方院校的人力、财力、物力均有限, 在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定向思维的作用下, 导致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投入力度不足。在这种情况下, 实践教学档案管理更是长期被忽视, 多年来的人力、经费投入寥寥无几。许多院系领导和老师认为实践教学的档案只需要简单收集存放即可, 不必要投入过多的精力。在这种认识下, 导致实践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无法真正的开展, 多停留在疲于应付的被动状态。

2. 以传统方式管理实践教学档案, 效率低下, 档案固有价值难以发挥。

由于重视程度不够, 资金、人力投入有限, 导致许多地方院校实践教学档案管理只能采取最简单原始的批量收集、纸质存放等传统的管理模式。这种不系统、不科学的档案管理模式导致档案的固有价值难以发挥。比如为期8周的信管专业实习, 如果采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 在实习结束后收集整理实习档案, 这就很难监控实习的实时动态, 不能及时发现实习中的问题, 对实践教学难以起到规范推动作用。

3. 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不高, 业务素质急需加强。

由于地方院校缺乏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 院系的教学档案管理一般由教务管理人员兼任。由于这些人不是档案专业科班出身, 对档案管理业务认识不全面, 导致实践教学档案管理的业务水准不高。

4. 实践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起步较晚, 起点不高。

由于身处信息化社会的大潮中, 不少地方院校的领导管理者已经意识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迫在眉睫, 包括实践教学档案管理在内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必须推进。相比教育部直属重点院校的档案信息化管理起步晚了不少, 同时由于财力有限, 地方院校的实践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起点一般也不高。往往为了节约投资, 实践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会被整合到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中, 作为教务管理的子模块。但毕竟是教务管理系统, 和专门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仍有不小的差距, 同时实践教学档案的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又有限, 最终导致地方院校的实践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起点不高, 业务水平有限。

三、提升地方高校信管专业实践教学档案管理水平的建议

1. 加大宣传力度, 扭转学校管理层、教师甚至学生对实践教学档案的淡薄认识。

要通过会议、探讨、宣讲等多种形式向院校领导、教师甚至相关专业学生宣传实践教学档案的价值, 从认知层面彻底扭转以往对教学档案的淡薄认识。扭转了传统的认知局面, 院校管理层可能会加大对实践教学档案管理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教师可能会转变工作态度, 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档案的各项工作, 为档案价值的发挥创造条件;相关专业学生可能会认真规范地执行实践教学档案的各项具体要求, 规范实践教学过程, 保证实践教学质量。也只有改变了这种错误的认识, 实践教学档案管理才有可能走出目前的窘境, 档案的固有价值才有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

2. 积极变更信管专业实践教学档案载体, 为档案信息化管理创造条件。

传统的实践教学档案大多是纸质材料, 这种载体不便于档案的高效利用, 也不能满足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信管专业可以借助专业特点, 将实验、课程实践、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中产生的教学档案数字化、信息化处理, 将这些海量的数据同教务信息管理系统、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对接, 为实践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创造条件。如进行毕业论文教学期间, 可根据进度要求, 及时要求指导老师和学生通过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或者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提交电子版的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预审等教学档案, 为实践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提供数据材料支撑。

3. 依照“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 着力提升档案管理者的业务水准。

如果地方院校无法配备具有专业背景的档案管理人员, 那么提升兼职人员的档案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对兼职的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提升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 即定期派相关人员赴国内著名大学或者科研院所参加档案管理业务学习班;不定期地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到校讲学授课, 为档案工作者输送最新鲜最前沿的档案管理知识。

4. 努力提升实践教学档案的利用效率, 凸显档案的固有价值。

地方高校信管专业实践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向数字化、信息化方向迈进的同时, 为档案的高效利用创造了条件。通过教务管理系统或者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可以极其方便地调阅查询以往档案数据资料, 为指导信管专业下一步的实践教学与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同时实践教学档案的高效利用也是凸显档案的固有价值的外在表现。

5. 运用档案指导规范信管专业实践教学的全过程。

由于地方高校信管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监控要比理论教学困难得多, 而实践教学档案就可以突破这一难题。通过实践教学档案的规范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可以极大地推动实践教学有序高效地开展, 教学档案不单起到了实践教学全过程“记录仪”的作用, 同时也要做实践教学的“驱动器”。通过实践教学档案记录和驱动地方高校信管专业实践教学高起点高质量的完成, 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持。

尽管地方院校信管专业实践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目前还存在着种种困难, 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 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 就一定会开创实践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实践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也一定会助力地方院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摘要:本文从分析地方高校信管实践教学档案的重要性入手, 结合地方高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着重分析了地方高校信管专业实践教学档案管理的现状及特点, 最后给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提升地方高校信管专业实践教学档案管理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地方高校,信管专业,实践教学,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1]贺月华.普通地方高校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2 (12) .

[2]王乐鹏.地方高校信息管理专业应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 2011 (23) .

[3]邢欣欣.信息化视野下我国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探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 (12) .

[4]万波.基于知识管理视角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研究[J].兰台世界, 2012 (3) .

[5]李娟娟.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 2013 (6) .

“学生管老师”不宜提倡 第11篇

学生的权益是一定要保护的,学生的人格也是一定要尊重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切听从学生的意见。我们要尊重的是学生的人格,而不是要教师服从学生的管理。学校的管理者,毫无疑问还是教师。在这里,概念被人为地偷换了,尊重的内容也就自然错位了。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也不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能听之任之,随波逐流。大家都不会忘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革”吧,那时就是盛行学生管教师,甚至批斗老师。折腾了近十年,几乎把我们的教育事业给葬送了。

现在这一代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受父母的宠爱,到学校还要继续被捧起来,许多人已经被捧得人格错位、缺乏理性了。他们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尊重师长、孝敬父母,动不动就以“出走”、“自杀”相威胁。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的教师、校长不主动管理他们,反而还要鼓励他们来管教师,这可不是一般的常识性错误,而是一个方向性的、原则性的错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今天不履行教育学生的责任,而是任其发展,这不仅会毁了他们,而且我们自己也将会饱尝苦果,甚至欲哭无泪。

前一段时间,笔者还看到这样一则报道,有一所重点中学在宣传自己的办学理念时说,“每个学生都是天才”,“每个学生都能名垂千古”等,而对教师的评价却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不会教的教师肯定是有的,可教不好的学生有没有呢?像这样片面吹捧学生的现象,似乎在许多地方已经形成了“共识”。至于学生是不是个个都是天才,是不是个个都能名垂千古,不能光看城市的重点学校(重点学校也未必如此),也要看到广大农村的薄弱学校的实际情况,去发展滞后的农村学校了解一下那里的辍学比例,就不会有这么片面的认识了。

爱学生不等于宠学生,尊重学生也不等于放任学生。应该说,在人格尊严的问题上,教师与学生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高低之分,也不存在尊卑之别,学生该尊重,教师也该尊重。而在教育与管理上,教师应该是管理者和教育者,学生应该是被管理者和被教育者,尤其是中小学校更是如此。

那么,学生管教师究竟会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些什么呢?

其一,学生管教师,容易使学生变得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凡是主张或实行“学生管教师”的学校,都会出现一种共同现象,那就是夸大学生的管理能力,无限地抬高学生的地位,赋予他们很大的管理权限。这样做的后果是使得不少学生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了不起,从此狂妄自大,目中无人。认为老师有什么了不起的,他们是属于自己管的,我要嘲笑就嘲笑,我要不想学习就不学习,我要捣乱就捣乱,看他敢怎么样?有的学生还与老师称兄道弟,把敢同老师作对视为“勇敢”。他们看不起老师,看不起知识,也不知道天高地厚。不正常的风气使得他们的心理变态、人格扭曲、学业荒废、厌学情绪蔓延。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是培养人的地方,学生管教师,只能适得其反。

其二,学生管教师,容易束缚教师的手脚,更伤害教师的尊严。凡是大力提倡学生管教师的学校,那里也总是出现一些不正常现象。如,对于学生的违规行为,教师们缩手缩脚不敢管,生怕得罪学生,遭到学生报复;多数教师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做个老好人算了,明明看到学生犯错误,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熟视无睹,或是视而不见。如果教师认真去管了,很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遭到学生的打击报复,这对教师个人来说毫无好处,况且教师也没有威信,管不好这些事,反而自讨没趣。像这样好心不得好报,还不如不管为好。学校的教师不管学生,学校也就不能称为学校了。

另外,教师遭到学生的打击报复,受到人身伤害,很难得到应有的同情和支持。一般情况下,教师与学生发生磨擦,社会舆论往往会一边倒地指责教师的过错,而袒护学生。即使责任完全在学生的身上,也会有人怀疑教师的教育和管理行为是否得当等等。某地一教师因批评了一位不交作业的学生,结果在校外被该生纠集的流氓团伙痛打了一顿,竟然无处申诉,一些同行甚至还怀疑这位教师对学生的批评肯定过火。学校领导也这样认为:你没有过错,学生怎么会打你?他为什么不打我而打你?这位教师即使浑身长嘴也说不清。有的学校还规定,如果教师与学生发生争执,不论情况怎样,一律记教师的差错事故。更何况还有“工资报酬”与“下岗”问题捏在学生的手里,谁还敢得罪“上帝”?怪不得不少教师改变了生存策略,不论学生做得对不对都说“好”、“很好”、“你很聪明”、“你想得很全面”、“你做得很出色”、“你就比老师强”……公然讨好学生,甚至低三下四地请学生在“评教”时高抬贵手,以保住自己的饭碗。这样的教师不要说尊严了,几乎连起码的人格都已丧失殆尽。为师者在尊重学生的同时也要尊重自己。

人是有惰性的,尤其是青少年,他们非常需要有知识的成年人来督促与约束他们,作为人民教师具有义不容辞的职责。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都有责任支持教师做好教育与管理好学生的工作,以身作则教育好下一代。学校领导应该鼓励与支持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与管理,而不应该鼓动学生管理教师。

树木的生长需要培土施肥,但也少不了修剪枝条。一个好的园丁会毫不留情地剪去苗木上多余的枝桠,因为不这样,树木就成不了有用之材。教育学生也是如此,教师不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与习惯,就培养不出社会的有用之才。从这层意义上说,教师确是园丁,爱护每一个学生,教育每一个学生,管理每一个学生是人民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好学生都是管出来的 第12篇

百度这样解释“体罚”:体罚是指通过对人身体的责罚,特别是造成疼痛,来进行惩罚或教育的行为。成年人(如父母或教师)对小孩身体使用的惩罚,其严厉性从打手心到打屁股不等。2006年12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行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教职员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情节严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不能打骂学生了,这些“成器”的好学生又该怎样造就呢?

一个当教师的朋友对我说:“甭管那些,学生不听话还是得打!”他说了这么一件事:一晚自习,某男生背着守自习的老师在课桌下玩手机,正好被巡视的班主任看到。此班主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一米五高的窗台翻进教室,以蜻蜓点水之身姿踏着学生课桌而过,又以说时迟那时快的手法扇了该学生几个耳光,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叹为观止。从此该班主任名声大噪,学生闻其脚步声都一惊三颤的。从此该班主任潇洒地来潇洒地去,学生再也不敢乱,他教的班级成绩全县最好,他的班级工作最好做。年底,不少家长千方百计托关系把孩子往他班上送……

当然,老师打骂学生始终是不对的。但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最朴素的道理——没有天生的坏学生,也没有天生的好学生,坏学生都是老师惯出来的,好学生都是老师管出来的。

我是带着叛逆的性格升入初中的。那时学校实行全封闭式军事化管理,制订了诸多的条条框框。班主任是一个中年发福的男老师,眼睛小得看不到眼珠,但他管理极其严格,甚至苛刻:迟到罚、早退罚、上课交头接耳罚、下课大吵大闹罚、完不成作业罚、卫生不整洁罚……那时,我感觉班主任就是“周扒皮”再世、“黄世仁”重生。大家既怕罚又怕打,我曾经就因为考试故意考59分而被他“赏”了一耳光:你以为是给我学习呢,还故意考59分来气我。我拿着你的分数有什么用,能吃还是能喝?在他的唠唠叨叨中就挨了一巴掌。三年初中就这样诚惶诚恐地过去了,没有自由、没有个性,唯有学习。但是当全班大多数同学拿到一张重点高中录取通知单时,想想:三年时光也很快呀,班主任就是严格了点,爱打骂人,其他的还好。

上一篇:信息集成教学设计论文下一篇:实施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