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口腔疱疹范文

2024-06-09

小儿口腔疱疹范文(精选10篇)

小儿口腔疱疹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8月就诊于我院儿科门诊的小儿疱疹性口腔炎患儿80例,均符合诸福棠第七版《实用儿科学》[2]小儿疱疹性口腔炎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发热、口腔疼痛、流涎、口腔黏膜疱疹。排除发热过高、病情过重、需住院的患儿。80例患儿中男46例,女34例,男女比例为1.4∶1;年龄为6个月~5岁,其中6~12月18例,1~2岁36例,>2岁26例。按就诊顺序将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儿均对症处理,鼓励多饮水、物理降温或者使用解热类药物退热,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抗菌药物治疗。治疗组用口腔炎喷雾剂(规格10ml/瓶,黑龙江天龙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44198)3ml加入生理盐水10ml超声雾化吸入,康复新液(规格100ml/瓶,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51021834)口服,5ml/次,每天3次,治疗3~5d;对照组用西瓜霜喷雾剂喷口腔,每次2~3喷,每天3次,治疗3~5d。

1.3 观察指标

5d后患儿于门诊复诊,比较2组临床疗效、患儿体温变化、口腔黏膜充血、水肿消除及疱疹消退时间。

1.4 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5d内体温恢复正常,口腔黏膜充血、水肿消除,溃疡消失;显效:5d内体温正常,口腔黏膜充血、水肿基本消除,溃疡缩小;好转:5d内症状体征有所减轻;无效:用药后病情无改善。总有效率=(痊愈+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症状、体征消失时间

治疗组患儿退热、黏膜水肿消除及溃疡痊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小儿疱疹性口腔炎发病无明显季节差异,病毒一般经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传染性较强,主要侵犯口腔黏膜、口唇周围的皮肤及中枢神经系统。患儿口腔疼痛剧烈,烦躁不安、哭闹,影响吞咽功能、咀嚼,表现为流涎、拒绝进食水加重病情;高热且持续时间较长,严重者有并发脑膜炎和严重全身感染的可能。患儿发病后饮食差,体质量下降,免疫力下降,部分患儿病程迁延或反复发作。以往的治疗是对症治疗,近年来,中药治疗口腔黏膜溃疡逐渐受到重视。中医认为疱疹性口腔炎多由外感风热乘脾、心脾积热上熏所致。外感风热之邪,由口鼻侵入,内乘于脾胃,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胃经络齿龈,风热毒邪熏灼口舌牙龈,故齿龈红肿、口腔黏膜破溃,形成口疮[3]。目前国内的治疗上可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治疗,我院通过口腔炎喷雾剂和康复新液两种中成药的联合作用取得了相当好的疗效,达到局部与全身相结合,内外治疗相协同,使患儿病情迅速缓解,减少了痛苦,缩短了病程。

康复新液是根据祖国医药“通利血脉”、“养阴生津”的理论配置的纯中药制剂,是从美洲大蠊干燥虫体提取有效药用成分精制而成,含有多元醇、肽类、黏糖氨酸、黏氨酸、多种氨基酸和多种促生长因子[4]。主要药理作用:(1)具有去腐生肌,促进细胞增殖和新生肉芽组织生长,促进血管再生,改善受损黏膜创面的血液循环,加速机体病损组织修复再生,加快坏死组织脱落,抑菌抗炎,消除水肿和增强机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5];(2)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黏糖氨酸有活化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增强巨噬细胞及多形核白细胞对病原体的直接吞噬作用,提高淋巴细胞及血清溶菌酶的活性.释放自由基杀灭微生物[6]。涂亚兰及吴华和均采用康复新治疗疱疹性口炎取得疗效[7,8]。康复新液可外用亦可内服,味甜,无刺激性。口服时可留一部分口腔黏膜上,有凉爽感,亦有局部治疗作用,避免引起患儿疼痛,增加患儿及家长的依从性。

口腔炎喷雾剂是以祖国传统医学理论为基础,由蒲公英、忍冬藤、蜂房、皂角刺以一定比例组方,经科学的提取方法精制而成的一种纯天然纯中药制剂。据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蒲公英具有抑菌、杀菌,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促进溃疡刨面愈合;忍冬藤具有抗炎(非特异性抗炎),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力,止咳、祛痰的作用;蜂房具有抗炎,抑制细菌生长促进溃疡创面愈合,镇痛的作用;皂角刺具有抑制细菌生长,杀灭真菌,祛痰的作用[9]。因此,口腔炎喷雾剂中含有高效杀菌因子,能有效破坏病菌在口腔内的黏附和聚集,防止细菌滋生,并且性质温和,对口腔黏膜无刺激,儿童也适用,同时含有天然修复成分,能快速修复口腔溃疡导致的黏膜破损促进病灶愈合,迅速解决溃疡所引起的疼痛问题[10]。该药剂型为喷雾剂,使用方便,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小,依从性较差的患儿,并且该药无特殊异味,容易为患儿所接受。因而,该药对小儿疱疹性口腔炎具有明显疗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文结果表明,口腔炎喷雾剂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将两种药物的抗炎、促进组织修复、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循环等作用发挥了出来,并起到了叠加效应,缩短疗程,未发现不良反应,疗效确切,较应用西瓜霜喷雾剂临床症状改善快,总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谦明.口腔粘膜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4.

[2] 诸福棠,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007.

[3] 朱洪辉,王如意.喜炎平雾化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疱疹性咽峡炎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6):43.

[4] 郑伟.康复新液治疗手足口病口腔溃疡疗效分析[J].临床荟萃,2009,24(19):1724.

[5] 陈新,王洪,张艳萍.康复新胡最新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08,9(17):89-96.

[6] 念辉,张红.康复新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09,15(12):146.

[7] 涂亚兰.康复新液佐治小儿疱疹性口炎疗效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9,16(4):42.

[8] 吴华和.康复新液联合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3,(13):64.

[9] 耿建洪.联合应用口腔炎喷雾剂和康复新液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0):2237-2238.

口腔疱疹的治疗方法 第2篇

中医理论认为,本病的病因为外感湿热疫毒。当湿热之邪伤及肺脾两脏时,造成肺卫失和或毒邪蕴积于脾,使脾主四肢及开窍于口的功能失调,出现上述的临床特征,同时可伴有发热、流涕、微咳等类似夏季感冒的症状或流涎、拒食、烦躁等症。中药治疗本病疗效颇佳,既能消除、缓解症状,又可缩短病程。在发病的早期和中期,一般多采用清热解毒、化湿凉血疗法,常用的药物有银花、连翘、黄芩、栀子、生苡仁、牛蒡子、蝉衣、紫草、芦根、竹叶、生石膏、黄连、灯芯草、六一散等;在发病的后期,若见手足心热、食少、烦躁不安等症,可以再加入生地、麦冬、白薇、玉竹等养阴清热之品。“口腔疱疹”是一种小儿常见的传染病,西医尚无理想的特效药物。以清热解毒、凉血去湿、调脾助运、养阴生津为治法,将长期行之有效的经验散剂加以比较、补充,最终筛选出三散联合应用。经临床余例患儿应用,达到了症状迅速减轻、病程明显缩短、治愈率高的可喜疗效。

小儿口腔疱疹是上世纪80年代新发现的一种发疹性传染病,年龄一般在5岁以下,尤以婴幼儿多见,夏秋季节易于大范围流行。此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溃疡。齐市中医院儿科现为国家级重点专科、黑龙江省儿科疾病诊疗中心。尽管小儿口腔疱疹历代中医典籍未曾记载,但根据辨证应将其列为温病的范畴,病机是风热病毒蕴于肺、心、脾、胃,蒸腾气营所致,病邪在卫气营之间。故治疗应以消热解毒、运脾养阴为总则。

口腔疱疹?不怕不怕! 第3篇

什么是疱疹性咽炎?

疱疹性咽炎的典型症状

1.初起时伴有高热、喉咙疼、明显厌食等症状。

2.起病两日后退热,口腔内出现黏膜,仔细观察会看见喉咙处有极小的疱疹,大点的孩子会说嘴巴疼。

3.在之后的24小时内疱疹破溃变为浅溃疡,直径一般在5mm以下,1~5日内愈合。

与其他口腔疾病的区别

与口腔溃疡的区别:口腔溃疡的创面比较明显,张开嘴巴一眼就可看到,多出现于舌侧黏膜、口腔底部或舌头部位,通常不会出现发热。而疱疹性咽炎的出疹部位多在咽喉处,疹子很小,如针尖样小水疱,要仔细查看才能发现。

与扁桃体炎区别:急性扁桃体炎的咽痛及全身症状比疱疹性咽炎严重得多,检查可见扁桃体红肿化脓,偶有发热。

与手足口病的区别:二者都伴有发烧,都会在口腔里出现疱疹,所以很多妈妈会把疱疹性咽炎误当做手足口病。但手足口病除了有咽部疱疹表现外,手、足、肛门周围均有红色皮疹,皮疹数目可多可少,少则只有隐蔽的几颗,多则为密集的小疱疹,疱疹周围有红晕。除此,手足口病传染性极强,一旦患得,需及时隔离,而疱疹性咽炎传染性微弱,不必恐慌。

与咽白喉的区别:咽白喉的咽部检查可见扁桃体肿大,表面覆有灰白色假膜,范围超出扁桃体之外,假膜多较厚,不易剥离,若强行剥离,会有出血创面,取分泌物检查可找到白喉杆菌。

疱疹性咽炎很好鉴别,但如果家长不能完全确认,建议去医院进行专业检测,如化验咽部疱液或大便,以便帮助确诊。

得了疱疹性咽炎的孩子,口腔疼痛,拒绝进食,这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做?

补充流食保证营养

口腔疱疹非常疼,孩子多数不愿进食,家长可准备一些果汁、蔬菜汁、稀粥、奶或绿豆汤等,以免孩子久不进食,营养流失。

冰凉的食物可减轻痛感

太热的食物会加重疼痛,可以准备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放凉一点或冰镇一下再吃。

转移注意力

孩子疼痛不愿进食的时候,可以给他讲故事、唱歌,或拿他喜欢的玩具,陪他做游戏,尽可能转移他的注意力,创造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

保证液体所需

如果孩子实在无法进食则不必勉强,一两天不吃饭,多数不会对孩子造成影响。若情况较为严重,可以通过静脉输液保证液体供给。

年龄小于3岁的孩子,由于病情容易变化,如果出现流口水、进食困难、高热不退等情况,建议及时就医。疱疹性咽炎属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及时去看医生的目的并不是采取什么措施让宝宝“快点好”,而在于发现是否有并发症并及时处理。

细心护理是关键

任何疾病都有个恢复的过程,加之孩子抵抗力远不如成人,所以家长更要耐心细致地护理。

降温

抗生素对此症效果不大。如果孩子体温较高、有明显不适时,可以口服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用药物来退热。

防止脱水

孩子由于进食、饮水少且发热,水分摄入不足可能导致脱水。要鼓励孩子少量多次地饮用凉水,既止痛又清洁口腔。

保持口腔清洁

每次吃完东西应用清水漱口,防止继发感染,也可以使用药物保护创面促进溃疡愈合。

注意饮食

少量多次地给孩子喂一些细软的饭菜,远离刺激性食品,如酸的、辣的,以及过烫的食物等,味重的零食也不宜食用。

保证休息

为了防止继发感染,要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孩子过度疲劳。孩子的起居室要多开窗通风,保证空气流通。

适量地使用药物

疱疹溃破严重者,可局部涂2%利多卡因止痛,也可喷涂西瓜霜喷雾。利巴韦林对此病毒无效,家长不要主动要求静脉输注抗病毒药。除非继发了细菌感染,否则病程中也不必使用抗菌素。

很多家长在孩子得了疱疹性咽炎后,都怀疑是不是得了手足口病,通常只要孩子的手心、脚心没有疱疹,一般不会是手足口病。而且疱疹性咽炎传染性校小,家长不要过分担心和恐慌,做好护理,一周即可自愈。

小儿口腔疱疹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病例均为2009年7月至2010年8月我院急诊就诊疱疹性口腔炎患儿54例。其中男32例,女22例,年龄6个月~3岁。发病时间1~2d。全部患儿口腔内均有多个疱疹,直径约2mm,周围有红晕,破溃后形成溃疡,分布在齿龈、唇内、舌、颊黏膜等各部位。表现为口腔疼痛、拒食、流涎、烦躁,均有不同程度发热,部分患儿颈部淋巴结肿大,有压痛。符合《儿科学》第7版疱疹性口腔炎诊断标准[1]。患儿病后均未用任何药物。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各24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抗感颗粒(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口服治疗,0.5袋/次,开水冲服,每日3次,体温高于39℃时给予常规退热对症治疗。治疗组用无菌棉签蘸取康复新液(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涂于口腔黏膜破损处,每日3次,同时口服康复新液,每次2~3ml,每日3次,于喂奶或饭后用药,并嘱用药后1 h禁食、禁饮。对照组给予1%碘甘油涂抹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处,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7天。

1.3 疗效评定标准和统计学处理

分别观察用药第3、5、7天的疗效。患儿无发热,皮损90%消退,疼痛消失,吞咽正常,无并发症为治愈。采用SPSS软件处理程序,计量资料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数据以χ—±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用药第3天,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P<0.05);用药第5天,治疗组治愈率仍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P<0.05);用药第7天,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P>0.05,见表1)。

2.2 两组口腔炎恢复情况的比较

治疗组患儿经治疗后,进食改善时间及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疱疹性口腔炎是病毒感染性疾病,当患儿的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病原体进入机体导致该病而出现症状。因此,在治疗设计方案上应进行抗病毒治疗和创面修复联合治疗。抗感颗粒是由金银花、赤芍、绵马贯众三味中药合理配伍组成复方制剂,经临床药理学证实,能够抑制病毒,缓解发热[2],且不良反应较小。从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综合考虑,采用抗感颗粒治疗疱疹性口腔炎优于其他化学抗病毒药。康复新液是从美洲大蠊中提取精制的纯中药制剂,有效成分为多元醇、肽类(EGF)、黏氨酸、黏糖氨酸、多种氨基酸和多种促生长因子[3],EGF可促进表皮细胞分裂增殖和肉芽组织生长,促进血管新生,改善局部微循环,消除炎性水肿,迅速修复损伤的皮肤黏膜,同时,提高免疫细胞增殖活性和分泌抗体,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黏糖氨酸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细胞起活化作用,能增强吞噬细胞和NK细胞的吞噬能力[4]。

研究表明,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治疗第3天、第5天,两组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同时,治疗组患儿进食改善时间及口腔溃疡愈合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康复新液与抗感颗粒联合使用,不仅增强抗病毒作用,还加快创面主动修复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使创面快速愈合,迅速缓解疼痛,缩短疗程。与单纯抗病毒化学药物相比,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不良反应少。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观察康复新液联合抗感颗粒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54例疱疹性口腔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A组)30例,对照组(B组)24例,两组均给予抗感颗粒及常规对症治疗。A组加康复新液涂抹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处,并口服康复新液;B照组给予1%碘甘油涂抹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处。结果 A组3 d治愈率为46.7%,B组20.8%;A组5 d治愈率为96.7%,B组70.8%;A组口腔炎愈合时间比B组明显缩短。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康复新液联合抗感颗粒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能加快创面愈合速率,迅速改善症状,缩短病程,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康复新液,抗感颗粒,疱疹性口腔炎

参考文献

[1]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33.

[2]王晓安,杨惠琴.抗感颗粒佐治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J].华西药学杂志,2006,21(4):405.

[3]郑伟.康复新液治疗手足口病口腔溃疡疗效分析[J].临床荟萃,2009,24(19):1724.

夏秋当心: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第5篇

疱疹性咽峡炎是小儿一种急性传染性、发热性疾病(有人称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感冒),是儿科中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主要由柯萨奇A组病毒(偶尔也有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其特点为疱疹性溃疡性黏膜损害。该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呈散发或流行(主要在托儿所、幼儿园),夏秋为高发季节,主要侵袭1~7岁婴幼儿,男孩发病率略高于女孩。通常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临床表现为:患儿起病急、突发高热(可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继而大一些的孩子会自诉口腔疼痛(吞咽时尤甚)或拒食,有时会说头痛、腹痛或肌痛;小一些的宝宝则出现烦躁、哭闹、流口水、不愿进食(婴儿不吃奶)、呕吐等,尿色黄短少,大便干燥成球。严重患儿影响吞咽功能,但多数不影响发声。检查时,可见患儿上腭、口腔黏膜、咽后壁、扁桃体等黏膜上有2~4毫米大小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大约在1~2天内疱疹破溃形成浅小黄色溃疡,不过很少波及口腔外部的皮肤。一般疱疹性咽峡炎往往都伴有牙龈一碰就出血,口腔内有臭味,部分患儿还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或压痛,严重的可以引起心肌的损伤。但多数患儿没有咳嗽、流鼻涕等症状。血常规检查大多是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略低。在感染后机体能产生持久的免疫,而柯萨奇A组中其他型病毒或其他肠道病毒也可能引起再次发病。由于其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因此很容易被家长误认为普通感冒而延误治疗。

为什么婴幼儿容易发生疱疹性咽峡炎等急性呼吸道感染呢?儿科专家认为常见原因主要有这样几点:

呼吸道屏障功能不全。生长在鼻腔黏膜上的鼻毛,担负着阻拦灰尘、细菌随呼吸进入体内的使命。而婴幼儿鼻毛稀少或没有鼻毛(婴儿及小的孩子),无法阻挡空气中致病微生物的侵入,于是容易导致发病。

呼吸道黏膜娇嫩。婴幼儿呼吸道黏膜娇嫩脆弱,抵抗力和适应能力不强,容易受到各种刺激(寒冷、刺激性气体等)而发生充血、肿胀甚至炎症反应,致病菌易趁机进行“闹事”。

呼吸道免疫力较弱。婴幼儿呼吸道黏膜功能尚未健全,分泌出抵抗细菌、病毒的免疫物质相对不足,因而不能充分杀灭入侵的病原体,“漏网者”就会兴风作浪起来使人生病。此外,呼吸道表面有一种带无数纤毛的细胞,这些纤毛好像一把大扫除的刷子一样,不断将吸人并黏附在呼吸道上的小颗粒如粉尘、病菌等向外清扫,排到喉头咳出。但小儿呼吸道上的这种纤毛活动能力比较微弱,因此“自洁”防御功能也就相对较差。这样每天随吸气进入呼吸道的细菌、病毒、有害气体、粉尘等不能及时被排出,从而容易引发各种急性呼吸道感染。

小儿一旦患了疱疹性咽峡炎,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治疗。由于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抗细菌类药物对病毒又无效,故治疗以口服中药、抗病毒、对症处理为主。可用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西药抗病毒。疱疹性咽峡炎中医辨证属湿热喉痹,多为外感湿热、上攻咽峡所致,常用解毒利咽、化湿退热的治法,可辨证选用新加香薷饮、甘露消毒丹、银翘马勃散、退热合剂、双黄连、大青叶、板蓝根等。合并心肌损害者,应适当卧床休息,使用护心药物。还可以利用加压或超声雾化吸入抗病毒类药物、含化参龙丸、含漱利咽合剂、撒入锡类散、喷入金喉健等进行咽峡局部治疗。发热时可用羚羊角粉清火退热防惊风,也可用物理疗法降温,体温超过38.5℃时可以用托恩、美林等退热药;体温超过39.5℃、有呕吐、惊厥、影响饮食睡眠时,可以配合输液支持疗法及对症中枢性降温措施。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时提示合并细菌感染,可配合使用抗细菌类药物,否则不宣使用抗细菌,类药物。

治疗期间做好护理工作,对促进患儿康复大有帮助:在饮食上,一定要注意保持清淡,要让孩子多饮温开水(有利于排毒和降体温),吃有营养且容易消化的食物(特别是咽喉痛时不妨用绿豆稀饭、烂面条等,也可取绿豆100克、苦瓜50克、薏米150克、大米100克煮粥,放凉后适量给患儿食用),少吃多餐(吃奶的乳儿应减少奶量),要适当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等;尽可能少吃(或不吃)辛辣、甜腻或油炸的食品,忌食热(尤其是过热)、酸、甜、辣、成、硬等刺激性食物,以避免刺激口腔破溃部位引起疼痛等不适;发烧(特别是高烧)时要禁吃鸡蛋。在生活上,病孩要隔离2周,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以防造成传染;发烧时让孩子卧床休息,少盖被,以利身体散热;不宜剧烈活动,要保持睡眠充足;患儿用过的食具一定要进行沸水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还要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给孩子漱口,用10%硝酸银涂于溃疡面或用咽喉灵丹、冰硼散等吹撤咽部,以减轻咽喉疼痛等不适症状。

小儿口腔疱疹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月我科收住的体重在正常范围内的不伴有贫血及微量元素缺乏、符合诊断标准[3]的3岁以下该类疾病患儿20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及对照组100例。治疗组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6~12个月11例,13~24个月49例,25~36个月40例;对照组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6~12个月9例,13~24个月53例,25~36个月38例。两组患儿入院时均有发热,体温可达38~40℃,有烦躁、拒食、流涎,较大患儿可诉口腔疼痛,进食后加剧。在齿龈、颊黏膜、舌及上腭、咽部出现如米粒样大小黄白色小疱疹,周围有红晕,部分疱疹溃破为溃疡,上有淡黄色分泌物覆盖,部分融合成片状不规则大溃疡[4],齿龈红肿,触之易出血。两组患儿均伴有程度不同的颌下、颈部淋巴结肿大,有触痛。治疗组中白细胞(WBC)<4.0×109/L 13例,4.0~10.0×109/L75例,>10.0×109/L 12例,C反应蛋白(CRP)<8μg/m L91例,≥8μg/m L 9例;对照组中WBC<4.0×109/L 15例,4.0~10.0×109/L 77例,>10.0×109/L 8例,CRP<8μg/m L 89例,≥8μg/m L11例。两组患儿血液生化、肝功能、肾功能无明显异常。两组患儿各年龄组间例数、年龄、性别、、WBC及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于急性期给予对症处理:退热,保持口腔清洁,勤喂水,禁用刺激性药物和食物,给予微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减少刺激等一般治疗。两组患儿均静脉滴注能量合剂及穿琥宁作为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2%盐酸利多卡因胶浆适量,于进食前15 min用无菌棉签蘸取涂抹口腔,每日3次,疗程5 d。于每日第1次涂抹口腔前测血压、做心电图,以观察前一日用药后有无血压及心电图改变。盐酸利多卡因胶浆由邯郸康业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3021217,规格10 g:0.2 g。

1.3 观察项目及疗效标准

观察患儿治疗后体温变化、疱疹及溃疡愈合情况、用药后心电图、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疗效判断标准为显效:2 d内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好转,疱疹缩小,无溃疡形成;有效:3 d内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好转,疱疹缩小并逐渐消失,无溃疡形成;无效:治疗4 d以上体温仍不能恢复正常,疱疹不愈,溃疡形成且融合。以显效例数+有效例数计算为总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及有效率表示,经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无效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所有病例未观察到血压、心电图异常改变,未见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未发现皮疹,肝、肾功能异常,支气管痉挛、烦躁、抽搐、贫血、粒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疱疹性口炎是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引起的急性口腔黏膜感染,多见于1~3岁小儿,而Sealander等[5]报道2~4岁的儿童最易感染单纯疱疹病毒,跟国内发病年龄较为接近。发病无明显季节差异,目前尚缺乏特异性治疗。疱疹性口炎虽然是自限性疾病,如病程迁移不愈,可引起疱疹性脑炎等严重并发症[6,7,8],严重威胁小儿生命安全。目前国内外尚未研制出对某一病毒具有特异杀灭作用的药物,当然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所引起的疱疹性口炎也不例外。虽然疱疹性口炎目前尚缺乏特异性治疗,是自限性疾病,但对症治疗非常重要,对症治疗可以明显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利多卡因胶浆治疗疱疹性口炎目前尚无相关报道,利多卡因注射液涂抹口腔治疗疱疹性口炎[9]临床一直在延用,但因其黏附性差,容易流失,在治疗疱疹性口炎方面疗效一般。2%盐酸利多卡因胶浆为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对组织无刺激,无局部血管扩张作用。用于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有表面麻醉、润滑作用。局部用药的毒性试验证明,对黏膜无刺激性。

利多卡因胶浆为黏稠胶性液体,专为黏膜表面麻醉所研制,具有很强的黏附性。本研究将利多卡因胶浆于进食前15 min涂抹溃疡,使其能够牢固地黏附于溃疡表面,使溃疡表面形成一层厚厚的保护膜,既有利于溃疡愈合,又因盐酸利多卡胶浆本身所具有的黏膜表面麻醉作用,使患儿在进食时不致被食物刺激溃疡表面而引起疼痛,患儿能在无疼或疼痛减轻条件下顺利进食。在临床观察中笔者发现患儿于口腔涂抹利多卡因胶浆后,在进食时不再哭闹,进食顺利。由于患儿能顺利进食,所以保证了营养的摄入,确保了内环境的稳定,使溃疡能迅速愈合,疱疹迅速缩小,体温得以下降,病情迅速好转,临床疗效显著。

本文应用利多卡因胶浆治疗疱疹性口炎,结果表明,治疗组在退热、食欲好转、疱疹缩小及溃疡愈合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显效率为82%,总有效率为92%;而对照组显效率为51%,总有效率为74%,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由于利多卡因胶浆涂抹量很小,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利多卡因胶浆涂抹口腔治疗小儿疱疹性口炎,方法简单实用,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石四箴.儿童口腔医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9-142.

[2]杨昭宇,丁路.儿童单纯疱疹性口炎发病情况调查[J].江苏医药,1998,24(9):694-695.

[3]许积德.小儿内科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22.

[4]沈小明,王卫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32.

[5]Sealander JY,Kerr CP.Herpes simplex of the nipple:Infant-to-mouth-er transmission[J].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1989,39(3):111-113.

[6]李秉琦.口腔黏膜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6.

[7]路崇峰,李中亮,薛前进.中西医结合治疗疱疹性口炎40例疗效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06,12(5):55-57.

[8]吴婧暐,韩燕.康复新液治疗疱疹性龈口炎临床观察[J].医学综述,2011,17(11):1750-1751.

小儿口腔疱疹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疱疹性口腔炎患儿75例, 其中男39例, 女36例;年龄10个月~5岁, 中位年龄 (2±1.7) 岁。所有患儿均符合临床医学专业教材第7版《儿科学》的诊断标准确诊为疱疹性口腔炎症[1], 入院时, 患儿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发热、流涎和拒食等症状, 在齿龈、舌、口唇和颊轴膜等处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 有的甚至已溃疡。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 排除疱疹性咽峡炎可能性。将75例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 2组性别、年龄和病症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5~10mg/kg加入0.9%氯化钠或5%葡萄糖注射液50~100ml静脉滴注, 每天1次。对照组予10~15mg/kg利巴韦林加入50~100ml静脉滴注, 每天1次。2组患儿静脉滴注速度控制在1~2滴/kg·min, 疗程为3~6d。2组均给予相同的对症处理, 对于年龄偏小患儿加入适量的维生素或氨基酸等辅助治疗, 对于部分高热患儿给予适当退热类药物治疗。观察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1.3 疗效判定标准[1]

显效:患儿体温和食欲完全恢复正常, 无反复, 临床不良症状明显消失;有效:患儿体温和食欲基本恢复正常, 但有所反复, 临床不良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患儿高烧不退, 且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70.2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2.2 症状消失时间

研究组退热时间和疱疹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不良反应

研究组患儿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对照组有2例患儿出现恶心的状况, 经治疗后不影响治疗。

3 讨论

小儿疱疹性口腔炎是一种由单纯疱疹I型病毒 (HIS-I) 感染所导致的疾病。人是该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 多寄生在患者、恢复者或带菌者的水疱液、唾液或粪便中, 主要通过疱疹液、唾液及飞沫等直接接触传播[2]。小儿口腔疱疹发病后, 开始看不到任何病变, 2~3d后, 牙龈、颊部和上腭黏膜出现红肿和成簇透明水泡, 水泡破裂后出现口腔溃疡, 伴随有高热、流涎和拒食等, 病程1~2周。

往常临床上该病主要采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 严重感染患者可适当加入抗生素辅助治疗。利巴韦林是一种合成的广谱抗病毒药, 属合成核苷类药, 在细胞内被腺苷激酶酸化, 形成单磷酸, 干扰肌苷酸脱氢酶活性, 影响鸟苷酸合成, 从而阻断DNA病毒复制[3]。但该药物易产生胃肠道不适、免疫抑制、骨髓白细胞生成抑制等不良反应, 对消化、免疫和血液等多个系统造成一定程度损伤, 导致其临床效果不佳且应用较少。单磷酸阿糖腺苷是一种嘧啶拮抗剂, 通过多种动物实验证明, 中、小剂量的单磷酸阿糖腺苷对机体无毒副作用。本结果示,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研究组退热时间和疱疹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 研究组患儿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对照组出现恶心等不良反应2例。

综上所述, 单磷酸阿糖腺苷可有效治疗患儿的疮疹性口腔炎, 且起效快、疗效好且无不良反应,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分析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5例疱疹性口腔炎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研究组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 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退热时间和疱疹消退时间。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70.27%, 退热时间和疱疹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结论 单磷酸阿糖腺苷对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治疗效果显著, 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治疗。

关键词:单磷酸阿糖腺苷,利巴韦林,口腔炎, 疮疹性,小儿

参考文献

[1] 陈谦明.口腔轴膜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4.

[2] 宇文婷, 程慧琳, 梁衍灿.利巴韦林喷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口炎的疗效观察[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3, 18 (4) :297-298.

小儿口腔疱疹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7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48例疱疹性口腔炎, 男80例, 女68例, 年龄5个月~5岁, 其中5个月~1岁33例, 1~2岁63例, 2~5岁52例。患儿就诊时病程均在3 d内, 有颊黏膜、齿龈、舌、唇内、唇红部及邻近口周皮肤等3~6个部位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 同时出现多个溃疡灶。伴有胃纳差、流涎、疼痛、哭闹等症状, 伴有发热116例。血常规WBC<4×109/L者44例, (4~10) ×109/L者75例, >10×109/L者29例, 其中行单纯疱疹病毒ⅠIg M检测128例, 均为阳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6例和治疗组82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退热、支持治疗, 合并有细菌感染的加用抗菌素。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口服,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 (湖北襄阳隆中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国药准字Z20050716) 由柴胡、桂枝、葛根、浮萍、黄芩、白芍、蝉蜕组成, 1岁以内给予2.5 g, 1~3岁给予5 g, 4~6岁给予7.5 g, 同时予聚肌胞注射液治疗, 1 mg/次, 隔日一次, 连用2~3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发热、胃纳差、流涎、疼痛、咽痛、疱疹消失、溃疡愈合等临床症状。

1.4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治疗1~3 d疱疹消失、溃疡愈合, 全身反应症状 (发热、胃纳差、流涎、疼痛、哭闹等) 完全消失, 疼痛感明显减轻;有效:治疗3~5 d疱疹消失、溃疡愈合, 全身反应症状基本消失, 疼痛感减轻;无效:疱疹、溃疡无好转或增加, 全身反应症状未消失, 疼痛感无减轻。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 高于对照组的75.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例 (%)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腹泻1例, 对照组2例。治疗组皮疹2例, 对照组2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

3 讨论

疱疹性口腔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 (HSV) 感染所引起的一种疾病。人是单纯疱疹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 此病毒存在于患者、恢复者或者是健康带菌者的水疱液、唾液及粪便中, 传播方式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染, 亦可通过被唾液污染的餐具而间接传染。人类单纯疱疹病毒分为两型, 即单纯疱疹病毒Ⅰ型 (HSV-Ⅰ) 和单纯疱疹病毒Ⅱ型 (HSV-Ⅱ) 。Ⅰ型主要引起生殖器以外的皮肤、黏膜 (口腔黏膜) 和器官 (脑) 的感染[1]。疱疹性口腔炎为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所致, 早期在齿龈、唇内、舌、颊等部位口腔黏膜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 覆以黄白色伪膜, 膜脱落后形成溃疡, 有时累及上腭和咽部。主要表现为口痛、流涎、拒食、发热等全身症状, 有时还伴有高热惊厥, 所属淋巴结肿大等。而目前, 西医对该病的治疗尚无特异性的药物, 多进行抗病毒、有合并感染时应用抗菌素、退热、支持治疗等对症处理, 达不到理想的效果[3]。中医学认为脾开窍于口, 心开窍于舌。若外感风热之邪, 引动心脾两经内热, 循经上炎, 蒸于口舌黏膜, 则可出现开舌黏膜的疱疹、红肿糜烂等症[4]。而小儿柴桂退热颗粒为纯中药制剂, 其主要成分柴胡、桂枝、葛根、浮萍、黄芩、白芍、蝉蜕。柴胡清虚热, 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桂枝发汗解肌, 温经通脉, 散寒止痛;葛根解表退热, 生津, 升阳止泻;浮萍祛风, 行水, 清热, 解毒;蝉蜕散风除热, 利咽, 透疹[5]。具有发汗解表, 清里退热。广谱抗病毒, 消炎退热之功效;可干扰病毒复制过程中蛋白质的合成, 使病毒不能正常复制, 最终达到抑制和杀灭病毒的效果, 而且克服了传统抗病毒中药一味苦寒清热的短见, 在清热解毒中加用疏散退热, 升阳舒肝之品, 具有寒热并用、表里双解的功效[6]。

郭云[7]、王国义等[8]研究聚肌胞治疗疱疹性口腔炎的疗效确切。而聚肌胞为一种合成的双链RNA, 高效干扰素诱导剂, 有广谱抗病毒作用, 增强免疫和抗肿瘤作用。聚肌胞是一种有效的干扰素诱导剂, 当它进入机体后作用于正常细胞, 使正常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 (AVF) 。产生的AVF并不直接作用于病毒, 而是在未感染的细胞表面与特殊的受体结合, 使细胞产生20余种糖蛋白, 这些蛋白可有效抑制病毒增殖的各个环节;另一方面由正常细胞所产生的干扰素可直接作用于机体免疫系统,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产生免疫反应调节作用[9]。

本文通过应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口服和聚肌胞注射液注射联合治疗疱疹性口腔炎, 达到广谱抗病毒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在疱疹消失、溃疡愈合, 临床症状 (发热、胃纳差、流涎、疼痛、哭闹等) 恢复时间上有较明显的差异, 在控制病情、缩短疗程上明显优于对照组, 而且其副作用少, 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联合聚肌胞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48例疱疹性口腔炎,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6例和治疗组82例, 对照组常规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退热、支持治疗、合并感染给予抗菌素,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联合聚肌胞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 高于对照组的75.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联合聚肌胞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 临床疗效确切,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聚肌胞,疱疹性口腔炎,单纯疱疹病毒

参考文献

[1]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744-746.

[2]王卫平.儿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239.

[3]蔡子华, 吴建谷.桂林西瓜霜喷剂联合思密达治疗疱疹性口腔炎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6) :131.

[4]江育仁, 张奇文.实用中医儿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803.

[5]钟东岳, 张福隆.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 2011, 18 (4) :543.

[6]赵瑞青.小儿柴桂退热颗粒与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比较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27 (14) :174.

[7]郭云.聚肌胞注射液治疗口腔黏膜溃疡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 2010, 11 (36) :95.

[8]王国义, 闫俊新, 姜圣洋.聚肌胞治疗疱疹性口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1, 10 (7) :630.

小儿口腔疱疹 第9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7月我院儿科收治的疱疹性口腔炎患儿80例, 年龄8个月~5岁, 均符合疱疹性口腔炎的诊断标准[1]。发病时间1~2d。所有患儿疱疹见于口角、唇、舌、牙龈、颊黏膜及软腭、咽喉等部位, 糜烂面积大, 充血、疼痛明显, 并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拒食、流延、颌下淋巴结肿大、因疼痛而哭闹不安等临床表现。所有入选患儿治疗前均未使用其他药物治疗, 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将80例疱疹性口腔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中男16例, 女24例;对照组中男20例, 女20例。2组患儿性别、年龄、发病时间、临床表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保持口腔清洁、对症等常规综合治疗, 对照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予阿昔洛韦10mg/kg加入0.9%生理盐水至100ml静脉滴注, 每天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核黄素磷酸钠5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 每天1次。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儿疼痛、拒食、流涎明显缓解, 哭闹重者用药后即停止哭闹, 可进食;有效:患儿疼痛减轻能进食, 疱疹明显减少, 病程3~5d;无效:患儿疼痛不止, 拒食、哭闹、流涎、疱疹继续发展, 病程7~12d。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不良反应

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3讨论

疱疹性口腔炎是小儿常见的口腔感染性疾病, 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阿昔洛韦作为广谱核苷类抗病毒药物, 对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所致的各种感染效果均较显著。药物进入机体后可与脱氧核苷竞争病毒胸苷激酶或细胞激酶, 干扰病毒DNA多聚酶的复制, 还可在DNA多聚酶作用下与增长的DNA链结合导致DNA链无法继续延伸, 从而达到抗病毒的作用[2]。

核黄素为参与体内生物氧化作用的重要营养物质, 缺乏时可使机体的代谢发生障碍, 其病变多表现为口、眼、外生殖器部位的炎性反应。动物实验显示, 用核黄素预防化疗后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出现时间晚、程度轻, 大鼠摄食量及体质量恢复快[3]。

本结果显示,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总之, 核黄素磷酸钠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效果优于单纯应用阿昔洛韦,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核黄素磷酸钠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疱疹性口腔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予阿昔洛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核黄素磷酸钠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且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核黄素磷酸钠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疗效肯定,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口腔炎, 疱疹性,核黄素磷酸钠,阿昔洛韦

参考文献

[1]胡亚美, 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410.

[2]胡蕾蕾, 腾聿峰, 于在湖.银黄颗粒联合阿昔洛韦治疗疱疹性口腔炎86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7) :228-229.

小儿口腔疱疹 第10篇

关键词:单磷酸阿糖腺苷,蒲地蓝口服液,疱疹性口腔炎,疗效

疱疹性口腔炎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常给患儿造成的极大的病痛, 其病程长, 目前临床暂无特效性治疗方案;我院儿科使用静脉点滴单磷酸阿糖腺苷结合口服蒲地蓝液进行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4年8月~2012年1月我院住院部及门诊输液室收治的疱疹性口腔炎患儿172例, 依据第七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1], 全部病例符合疱疹性口腔炎的诊断标准:患者常伴有发热病史, 其口周、舌部、唇部、齿龈、颊粘膜处查体可见有数量不等的小疱疹, 疱疹周围可伴红晕, 部分疱疹溃破后形成溃疡面, 表面覆盖黄白色纤维素样分泌物。依据疱疹性咽峡炎疱疹不累积齿龈和颊粘膜的特点, 所选172病例均可排除疱疹性咽峡炎可能性。将患儿依据收治顺序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治疗组86例, 男44例, 女42例, 年龄9个月~6岁5个月, 平均 (14.2±3.6) 个月。对照组86例, 男45例, 女41例;年龄8个月~7岁1个月, 平均 (13.9±3.5) 个月。经统计学计算, 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血常规计数、CRP值、体温等各方面指标均无显著差异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相同的对症处理:控制体温、清淡饮食, 不使用刺激性的食物和药物;并鼓励其多饮清水, 进乳、进食后使用口泰洗液清洁口腔, 如因剧烈疼痛不能进食, 酌情给予静脉补液维持生理需要的液量、能量和电解质。在此基础上, 治疗组86例给予静脉点滴单磷酸阿糖腺苷结合口服蒲地蓝液进行治疗, 使用方法:单磷酸阿糖腺苷针5~10 mg/kg·次, 加入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 1次/日;蒲地蓝口服液口服:1日3次。0.5~1岁每次1/3支;1~2岁每次1/2支;2~4岁每次2/3支;4~6岁每次1支。对照组86例给予静脉点滴利巴韦林结合口服抗病毒口服液进行治疗, 使用方法:利巴韦林针剂5~7.5mg/kg/次, 加5%葡萄糖针中静脉滴注, 2次/d;抗病毒口服液口服:1d3次, <3岁, 每次1/2支;>3岁, 每次1支。如血常规或CRP等指标提示合并细菌性感染, 则加用抗生素治疗。

1.3 疗效标准

通过经以上临床处理, 将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 进行统计学计算, 比较其临床疗效。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2.5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使用检验, P<0.05表示具有显著差异性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 有显著性差异。 (表1) 。

3 讨论

疱疹性口腔炎是儿科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流行病学无明显地域性差异。可由患儿的唾液、皮肤病变及大小便中分离出单纯性疱疹病毒I型 (DNA病毒) 而确诊。临床诊断要点为1~3岁年龄段多发, 主要症状表现为高热、拒食、流涎、烦躁、哭闹, 查体可见口腔内散在的疱疹出现, 所属淋巴结肿大和压痛, 病程持续2~3周[2]。本病除对患儿造成严重病痛外, 其高热、哭闹、拒乳、拒食等症状亦会对患儿家长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临床研究表明, 如能早期有效的抗病毒治疗, 可以减少病毒的复制, 就可以减轻症状, 缩短病程。目前临床广泛应用于的的利巴韦林针疗效欠佳[3], 因此治疗本病的关键为寻找一种效果确切可靠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单磷酸阿糖腺苷为嘧啶拮抗剂, 多数学者认为其对DNA病毒有抑制作用, 对RNA病毒无效, 国内从1987年开始将其应用于临床[4]。其药理作用为单磷酸阿糖腺苷进入人体内后转化为二磷酸阿糖腺苷和三磷酸阿糖腺苷, 其中二磷酸阿糖腺苷可抑制病毒DNA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 使DNA合成终止;而三磷酸阿糖腺苷通过抑制病毒核苷酸还原酶和DNA多聚酶, 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效果, 故单磷酸阿糖腺苷即是病毒DNA-P活性的抑制剂, 又是病毒DNA合成的终止剂, 通过以上双重抑制病毒的复制, 故能有效地达到抗病毒作用[5]。多种动物实验已经证明:中、小剂量的单磷酸阿糖腺苷对人体没有毒副作用和致畸胎作用[6], 故其使用安全。蒲地蓝口服液的主要成分是蒲公英、苦地丁、板蓝根和黄芩[7]。其中蒲公英和板蓝根有很强的抗病毒和抗菌作用, 苦地丁有消炎镇痛作用, 黄芩有抗炎抗过敏解热作用, 四药合一清热解毒、抗炎消肿, 有利于口腔内炎症的消除。经过本次研究, 使用静脉点滴单磷酸阿糖腺苷结合口服蒲地蓝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 其方法简便, 疗效确切、费用低廉、无明显不良副作用产生, 是值得推广的临床经验。

参考文献

[1]诸福棠, 胡亚美, 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107.

[2]陈谦明.口腔黏膜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4.

[3]棘振华, 汪俊兰, 刘玮.穿琥宁静脉滴注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200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8, 17 (4) :21.

[4]奥多姆, 徐世正, 译.安德鲁斯临床皮肤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472-478.

[5]崔振宇, 仉洪田.第二次全国单磷酸阿糖腺苷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纪要[J].中华内科杂志, 1995, 34 (9) :630.

[6]李铸岩.阿糖腺苷及其单磷酸酯的抗病毒作用[J].新医学, 2011, 22 (5) :26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小儿口腔疱疹】相关文章:

口腔疱疹06-04

2种口腔护理液对口腔疱疹的疗效观察10-03

干扰素不同用药途径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09-13

小儿推拿06-02

小儿烫伤06-24

小儿烧伤07-07

小儿便秘08-09

小儿胸腺08-18

小儿骨科09-10

小儿秋季腹泻05-21

上一篇:幼儿美术教育目标研究下一篇:儿童及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