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学习法范文

2024-06-28

目标学习法范文(精选12篇)

目标学习法 第1篇

自主学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获得书本知识,发展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学生通过自学进行探索、研究。教师则通过提供自学提纲,提供一定的阅读材料和思考问题的线索,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强。可以让学生在自学中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法的步骤是:引导自学———教师点拨———变式训练——归纳提高。

一、引导自学

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和谐统一的过程,只有充分发挥双方的积极性,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教师必须改掉过去重“教”轻“学”的弊病。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首先由教师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然后出示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并寻找提纲答案。自学中可让学生讨论疑难问题。同时教师积极巡回指导,因材施教,帮助差生,使他们不掉队。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充分调动起来,讨论问题气氛活跃,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

二、教师点拨

在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点拨作用。在整个教学法活动中,教师要确实起到点睛之效。教师主要点拨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点拨教材中的重点、关键;点拨典型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样,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出。

三、变式训练

变式就是创新。变式训练应抓住思维训练这条主线,恰当的变更问题情境或改变思维角度,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多问、多思、多用、辨错等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独创性。训练包括巩固所学的基础训练和提高学生能力的训练。

四、归纳提高

数学学科所具有的结构上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学习数学也不能违背数学本身所具有的这种特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做到循序渐进,让学生搞懂每堂课所学的基本内容,又要做到及时归纳总结。每堂课中都要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所学知识,需注意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技能及从中提炼出的数学思想方法。这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有特殊意义,而且还有益于学生进一步获得、保持、应用知识。

总之,自主学习法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而且从单纯的灌输知识技能转向着重培养自学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逐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目标学习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第2篇

成都树德中学博瑞实验学校

杨 琴

***

成都市金牛区金立路9号西城首峻

【摘要】目标学习法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目标为主线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思考,不仅要研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并且通过及时的反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促使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关键词】目标学习教学 化学

苏东坡曾经说过:“书富如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这里的“一意求之”,就是指读书者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要围绕着自己所瞄准的问题去挑选书去读书。读书如此,学习更应如此,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课堂的时间也是宝贵的,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指示,那么课堂上老师的教可能只是完成任务,学生的学也只是敷衍了事,效果都会大打折扣的。

一、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去制定学习目标呢?

学习目标为学生确定了具体的学习任务,渗透于学习的整个过程,起着“导航灯”的作用。学生知道自学要达到何种目标,协作学习要达到何种目标,就会以积极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不断调节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使学习活动不偏离学习目标,保持正确的学习方向。

学习目标的制定,在一些老师眼中看来都是一个比较简单随意的事情,只需要罗列出几条和本课题有关的知识点即可,但这样的目标设定往往是“虚”、“大”、“空”,没有实质的促进作用,仅仅扮演了课件中的一个组成而已。比如:在学习气体装置的选择时,起初所列的学习目标是:

1、掌握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判断方法;

2、能根据题目选出合适的装置。这两个目标虽然是围绕着整节课的主要内容来设置的,但在最后的课堂小结,学生叙述本节课的目标达成时就显得有些杂乱,因为这一个目标里要包含的内容太多了,学生留下的印象是很空洞的。于是我就把学习目标拆分为:

1、能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条件判断两种不同的发生装置;

2、能根据气体的密度判断使用何种排空法;

3、能说出选择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应该具备的性质;

4、能说出排空法和排水法的利与弊,并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装置。把大目标拆分成小目标后,学生在每一个环节的针对性就更强了,怀着明确的目的性去吸取知识,随着每一个小目标的达成,学生体会到了完成任务的成就感,课堂上的学习目标也轻松达到,而且通过最后的目标达成检测还帮助学生构建了整个板块的知识框架。

可见,学习目标的制定,首先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所授内容在新课标中的地位、要求,将重点、难点、突破点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其次还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的课堂学习目标,不仅要目标明了,还要有可操作性。师生共同制定目标后,将其贯穿于整个课堂,自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实现学习目标的策略

1、将每节课的学习目标直观的呈现出来。

学习目标把学生推向了主体地位,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活化思维,提高运用知识的内聚力。因此每堂课制定好学习目标后,我都会将它呈现在课件上,在每节课正式上课之前,让学生先齐声朗读两遍,做到心中有数,明确所学内容的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学习溶液第一课题时,实验较多,其中有一个酒精和水互溶的实验,实验做了,学生也看了,填写实验表格的结论一栏时,很多学生都懵了,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它想说明什么呢?这时将课件中的学习目标重新投放出来,提醒学生从学习目标上面试着找答案,因为我们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必然是围绕着学习目标设计的,不会无意义的出现一个实验,很快学生结合着学习目标中的一项:通过实验知道溶质形态的多样性,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找到了想要的结论。因此,将学习目标先呈现出来是实现学习目标的第一步。

2、充分利用预习导读

学习目标是一条贯穿整堂课的主线,因此我会在课堂上先花3至5分钟,让学生结合着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想让学生通过预习先提炼一遍教材中的有用信息,但几次课下来,却发现很多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是用记号笔整段整段的勾画,把整篇都画的乱七八糟,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后来,为了让学习目标的“导航”作用更精准,我增加了一个预习导读来协助。所谓的预习导读,就是将学习目标拆解成一个个更小的问题,而且学生也能比较轻易的在书上找到答案,只需要勾画几个关键词就可以了。比如学习酸的化学性质时,有一个目标是需要学生掌握盐酸的物理性质,我在设计预习导读的时候就将它分解成了一系列小问题:盐酸是什么颜色什么状态的物质?打开瓶塞有什么现象?闻到了什么样的气味?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在书中找到答案,自然也能整理出盐酸的物理性质了。因此,预习导读是实现学习目标的捷径。

3、教师解读目标,剖析重、难点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到了所学内容的主要知识点,通过教材的例题,初步了解了解题的方法和策略,然后尝试完成“预习检测”中的相关题目,将一些简单、较易达成的目标就在自学中解决,接下来就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解析目标。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尚未理解的知识点、存疑惑之处、易错之处、容易混淆之处。通过教师的讲解,把所学内容的思路理清,使知识条理化;通过剖析重、难点,让学生理解记忆概念;通过讲解解题的一般思路,教会学生解题的步骤和方法,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所学知识得到升华。因此,解读学习目标,剖析重、难点是实现学习目标的核心环节。

4、通过多种途径,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

通过对学习目标的监控,特别是通过达标训练检查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可以反馈学生学习方法的恰当性,自我调控的有效性以及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质量,找出学习过程中的缺陷和知识、能力、非智力因素的不足,开展补偿、总结、提高等活动。课堂上,我至少会预留5至8分钟的时间用来检测当堂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通常是让学生先完成课件上围绕学习目标精心设计的一些练习题,练习题也分为基础部分和提升部分。基础部分是对学生较低要求的考核,主要是一些定义,概念的理解;提升部分是对学生较高要求的考核,主要是不同题型的变式练习。然后在课后布置一些与目标要求相匹配的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加以强化。通过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分析,以此来检测学生是否达到目标要求,以便进行查漏补缺。在练习过程中,学生随时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激起无数次成功的信念和力量,始终以良好的心境和高涨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学习,高效率地达成目标。除了练习的方式外,我还经常采用课前抽问,听写的方式检测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并且都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通过多种途径检测目标的达成是实现学习目标的有效手段。

5、温故而知新,不断强化学习目标

把握好一节课的最后3分钟,结合着黑板上的笔记做一个简短的课堂小结,把当堂的主要内容做一个知识串联,形成一个当堂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记忆和消化。然后在课件上重新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先让学生自己判断一下本堂课的目标达成度,然后再找一位学生来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想,这样往往都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其他学生也在聆听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印象,强化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而通过对当天作业的批改,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有哪些已经都掌握了,哪些理解有误区,哪些知识在后面还要强调„„作业中都会有最直观的体现,然后在第二天的课堂中再去订正,加强,消除存在的薄弱知识。

除此以外,我们始终坚持做到每周周考,试题内容都是近一周所学的知识,但试卷不能使用练习册上的配套套卷,必须是教师根据课堂及作业的反馈,有针对性的去编织的试题,考后及时批改,并分析学生的成绩,找出学生可能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在评讲试卷时重点强调,再通过习题和周考再次呈现,反馈,以此反复,一些难度较大的题型就在这样的反复中被解决。因此,不断的强化学习目标是实现学习目标的有力保障。

6、不断反思,提升自我

一个好的学习目标其激励功能可贯穿于学习全过程。认定目标,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达标,调动学生参与;验标训练,强化学生参与;扣标整合,深化学生参与。因此,教师在课后还应不断的去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改进:今天的教学目标我达成了吗?教学内容、深度、难度是否合适?设定的学习目标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能否进行更恰当的改进?学生的课堂反馈是不是说明目标切实可行?通过这样的思考,再付诸于文字,对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也有利于学习目标更好的呈现。

三、结语

课堂,知识的海洋,为了到达成功的彼岸,每一个孩子都在摸索着自己的路径,付出着汗水和努力,而一个好的学习目标,就是混沌天际中的一盏指路灯,照亮着他们前行的道路。作为教师,应该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智慧让这盏指路灯更明亮,为每一个孩子保驾护航。我相信,只要肯努力,彼岸就在不远方!

【参考文献】

目标训练法 第3篇

目标

比食物更加中性的诱导物

当用食物引诱狗狗完成任务时,也可以进行训练。但是狗狗的注意力几乎全部集中在食物上,只有很少的精力会放在自己是完成了什么样的动作才得到这样的奖励,动作的准确性得不到保证。

目标训练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使用刺激没有那么强烈的,相对中性的诱导物,可以让狗狗把大部分精力集中在动作本身,它会很清晰地明白自己是动用了哪块肌肉才能完成这个动作。因此,使用目标训练法达到的效果会更加准确。

第1步 简单目标

让狗狗建立最初的感性认识

目标训练法的第一步,是要让狗狗对目标形成最简单的感性认识。方法是用棍子主动去碰触狗狗的鼻头。在碰到鼻头的同时按响响片,给狗狗食物。这对那些胆小的狗狗尤其有效,它们本来看到棍子靠近会有些害怕,但逐渐就会喜欢上被碰。

第2步 合成目标

让狗狗学会主动寻找目标

在这一步,要让狗狗主动去碰棍子。训练的方法是把棍子靠近狗狗的鼻头,但不要碰到鼻头。而是等待它主动用鼻头去碰棍子。在碰到棍子的同时按响片,奖励狗狗。

如果狗狗没有主动去碰棍子,可以轻轻晃动棍子吸引狗狗的注意,狗狗喜欢用鼻子去探索世界,这时候就可能主动去碰棍子。慢慢加大距离,狗狗看到棍子,就会主动伸鼻头去碰,这样我们就把目标合成到一起了。

在这1步中,我们希望狗狗主动寻找目标,因此,你可以向各个方向走动,让狗狗明白,棍子在哪儿就要跟随到哪儿。

第3步 跟随目标

让狗狗主动追逐目标

需要狗狗自己努力地跟着目标走,无论目标物在哪里,狗狗一旦发现目标物,就会主动走到目标物前,用鼻头碰到目标物。这时就按响响片,奖励给狗狗零食。

第4步 延长目标

让狗狗稳定地贴近目标

等到狗狗对前3步的训练执行得已经相当熟练后,我们就开始训练延时。目的是让狗狗看到目标物后,会主动用鼻头碰到目标物,并顶住目标物保持不动,能坚持2、3秒的时间。

逐渐推迟按响响片,奖励零食的时间,直到狗狗能稳定地坚持2、3秒。至此,目标在狗狗的心目中彻底被塑造起来。以后你就可以利用目标物让狗狗到达各种地点、完成多个动作。

鼻触法&手触法

在训练过程中,鼻触法比手触法要更难一些,因为我们很容易捕捉到狗狗用爪子碰触地面物体的动作,但是用鼻子碰到目标物却相对较难。你也可以根据我们的训练步骤,尝试一下,如何按照狗狗的逻辑来训练它用爪子找到目标物。

在这个训练时,每一次按响片给狗狗零食时,应该从离棍子最近的地方准确地奖励给它。这会让它更好地把食物和目标物结合起来。狗狗会明白,目标物在哪里,未来食物就会从哪里出现,这样它就会更喜欢追逐棍子。

目标学习法 第4篇

一、明确主体, 兴趣激发

在传统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中, 由教师充 当课堂主体, 教师教什么, 学生就学什么, 教师如何去教, 学生就怎样去学。整体来看, 这种教学模式不但具有很强的局限性和机械性, 而且难以激发初中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所以, 变革教学 模式势在 必行。在上 述背景下, 合理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 不但可以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同时还能让学生和教师间的角色发生质的变化, 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与教师进行交流。以《皇帝的新装》为例, 在实施任务驱动法的时候, 我事先为学生准备了有趣的探索性问题, 如为什么作者要借助一个孩子的口来揭示出这场骗局的真相呢?虽然这只是一则童话故事, 而且内容夸张, 人物和故事都不是生活中所能发生的, 但为何它 能令人信 服呢?它的魅力 在哪里?在探索的过程中, 学生充分开动自己的脑 筋, 畅所欲言, 提出了五花八门的想法和建议。而在他们说的同时, 其思考方向开始慢慢趋向本文主旨, 从而全面提高整体课堂质量。这类问题不但具有很鲜明的发散性和开放性, 而且还能快速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二、明确任务, 巧妙探索

经常有教师抱怨:“学生太笨了, 不论怎么给他们布置任务, 事后他们还是不会思考。”可见, 这类教师 在实施任务驱动法的时候必然是陷入了一个认知上的误区之中。笔者以为任务驱动法的意义在于激发学生思考, 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其中, 可以合理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这自然也包括在创新能力当中。但是, 多数教师在实施任务驱动法的时候都是主动向学生提问, 却不给学生自行提问的时间, 这样自然无法全面凸显任务驱动法的价值。所以, 在实施这一教学模式的时候, 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思考, 调动起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让他们可以自行提出任务, 并巧妙探索。以《范进中举》为例, 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间接为学生渗透我国科举制度和官位思想的知识, 然后鼓励学生思考, 自行发问。有 的学生提出探究任务:“作者描写范进中举的疯态及前后不同境遇, 这揭示了哪些社会现象呢?这样的现象在今天是不是还会出现呢?”也有的学生提出探究任务:“虽然范进中举了, 但是结局他却疯了, 这究竟是喜剧还是悲剧?喜在什么地方, 悲在什么地方?”学生在探索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时不但可以促进思维能力, 同时还能延伸他们的知识面, 从而让他们会问、能问、想问。

三、明确方向, 善于自学

多数语文教师在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都是为 了应付上级, 其侧重点在于参加任务, 流于形式。此外, 也有些语文教师在实施的时候急于求成, 当一段时间后学生的能力并未得到明显的提高, 他们便会产生放弃的想法。笔者以为, 不论是哪一种教学模式, 都需要持 之以恒地实施和完善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任务驱动教学法亦是如此。所以, 教师要明确目标方向, 在实施这 一教学模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让他们养成自行探寻任务的习惯, 以此增强学生的发现能力、解决能力、思考能力。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 可以指导学生自行提出探索任务———续写课文;教学《背影》时, 可以对学生提出任务———探索朱自清的其他作品, 感受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和意境, 了解作品的中心思想和意图。上述任务模式不但趣味性、延伸性强, 而且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续写课文, 既能够锻炼学生的写作技能, 还能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延伸探索朱自清的其他文章, 可以间接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并让他们全面了解朱自清的生平, 把握散文的书写方式。

课内目标自学指导法 第5篇

课内目标自学指导法江西九江黄朝进等老师依照卢仲衡研究员在中学开展的自学辅导教学的七务教学原则和启(发)、阅(读)、练(习)、知(当时知道结果)、结(小结)相结合的课堂模式也即在教师指导、辅导下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等为理论依据,具体指导我们课内目标自学课堂教与学的实践而总结的,课内目标自学课堂教与学的结构我们称之为一个系统,主要由学法指导材料、课堂学法结构、评价考核三个子系统组成,下面分述之:1.学法指导材料的编写学法指导材料它以五年制统编教材新授课为对象。课时按“课时内容、学习目标、训练步骤(四步)”来划分。

下面就“学习目标”、“训练步骤”如何编写作一简介:(1)学习目标的编制。学习目标是学生自学的“纲”,有了这个“纲”,可使学生明确这节课要学习的任务。如知道什么,理解什么,要掌握哪些,学了有什么用等。可起到学习走向,引起学生的注意,增强学习的兴趣等作用。如“除数是小数的除数”新授课的学习目标是:记住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说出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为什么转化为除数为整数的除法来计算的道理,同时要弄清和掌握其计算方法,并且能正确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从而达到培养自己的逻辑推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上述学习目标的表述,通常是在知识点名称的前面,加上外显性特有的行为动词,如“记住、弄清、计算”等避免使用内隐性心理动词,如“体会”、“了解”等。(2)训练步骤——四类题组的内涵与编定。训练步骤为学生自学提供具体、详实的材料,这些材料以一个个的问题组成题组,围绕新课学习任务,从知识的发生、发展、结论等处提出来,组织学生自学,初获信息,然后在教师辅导和指导下进行激疑、释疑、解疑、使知识信息贯通。①准备题组。准备题组设计主要是设法在学生的旧知识与教材中的新知识之间,铺路搭桥,找准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经验与要学习的内容产生自然的.联系,相互沟通。它的功能是:“以旧识新、使新变旧。”准备题组编制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动手操作的题,这要在课前准备。

二是铺路搭桥的题。如学习“除数是小的除法”新授课,在以前学过的“商不变的性质”和“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设计出与旧知识有关的,采取如何“变”的方法,达到自然过渡,减缓坡度,与新知识进行衔接的题组而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②引读题组。没有问题,无从思维,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时,有意识地设置问题,有断向学生提出新问题,让学生自学,形成问题情境,可以造成一种心理紧张状态,从而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又使学生能存疑或质疑,造成一种“信息差”,学生急于解决这些疑问,形成学习意向,经过努力解决问题,数学知识的传输就能畅通,如此继续,不断调整,来实现教学全过程,

引读的要着重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要边读边思,结合课本,动脑思考问题;边读边练,运用自学符号,训练学生找(在课本中的哪里)、划(重点,即书中的结论等)“填(图、表和空格)、算(计算)等的能力;边读边疑,自己找不懂的地方或自己提出疑问,做好记号,等待教师作释疑、解疑的指导。③尝试题组。

在前面两个题组的作用下,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本课的学习目标,下一步的任务是:根据“定向”指出的重难点,设计一些题目进行尝试练习,教师进行尝试指导使学生获得牢固稳定的知识,并进一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形成基本技能,并会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本题组设计要以基本题为主,变式题为补充,可着重解决目标中“理解、掌握”层次要求,根据学生尝试练习情况,教师要及时做好反馈、矫正工作。④巩固题组。通过尝试练习后,绝大部分学生已掌握了新课内容,下面一步通过本题组进行技能训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部分学生再次强化训练,可使每个学生都达到教学大纲和学习目标的基本要求,圆满完成从学习新知到掌握运用新知的教学全过程,这也是本题组的功能所在。巩固题组分必作题、选作题和深化题三部分。必作题是基本要求,同时还应在课内完成,这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量的要求,还应做好当堂评价,当反馈与矫正。在有时间和程度好的学生做完了必作题后,选作题和深化题可以自由完成,不作课堂要求。

2.课堂学法结构课内目标自学是在课堂内落实的,其课堂学法结构分六步式:(1)准备题(组)引入(5分钟左右)。通过课前(准备学具、必要的预习)、课头(出示准备题组)几分钟的准备,检验与本课所必须预备的、基础的和相关性的知识与技能,目的在于诊断具体学情,以便抓住缺漏,及时补救,使全体学生都进入学习新课的最佳准备状态,确保新课的学习达成度。(2)导入新课亮目标(2分钟左右)。在学生已有了学习准备的时候,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增强求知欲望,通过简短的导入新课(启)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自学增加“催化”效应。在些基础上,把学习目标“亮”出来(亮目标有时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先后),使学生心中带目标而学。(3)引读题(组)导学新课(15 分钟左右)。这一环节是学生自学的中心环节,学生在引读题组的牵引下,初获知识信息,解决重点内容,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为学生在完成引读题组自学时,往往只能领会一些表象,教师的质疑、指导、画龙点睛是不可少的,从而确保学习目标真正落实。(4)尝试题(组)自检(10 分钟左右)。[page]

目标学习法 第6篇

遏制恐怖主义泛滥,稳定政局

四年来埃及“街头革命”并未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人们所期待的美好愿景。相反,政治动荡和社会失序带给埃及民众的是高失业率、高通胀率以及恐怖活动频仍的现状,这些不幸已让普通大众深感疲惫,对稳定的渴望成为埃及社会的普遍心声。与以往相比,该法为埃及社会注入一剂清凉剂,使被灼伤的社会出现些许难得的安宁。

众所周知,埃及是一个饱受国内恐怖主义泛滥之苦的国家。自1981年10月萨达特总统被伊斯兰极端分子刺杀身亡起,埃及恐怖主义活动进入活跃期。后经穆巴拉克政府将近十年的努力,埃及社会方有一段短暂的安宁时光。1997年11月,卢克索惨案将埃及拉回到恐怖活动频仍的时代。埃及政治稳定进入新一轮的挑战期。2011年3月,穆巴拉克政权垮台后埃及政局陷于动荡。“基地”组织分支在埃活动频繁、“伊斯兰国”崛起对埃渗透加速以及穆兄会被定性为恐怖组织后的反政府活动此起彼伏等,使埃及恐怖活动出现历史高峰。据不完全统计,从2013年12月到2015年8月,埃及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多达12起,涉及西奈半岛、开罗、亚历山大、曼苏拉等地,可谓遍地开花,高达数百人死伤,受袭对象有平民、警察以及埃及总检查长这样的高官。而最为猖獗的是,原“耶路撒冷支持者”将名称改为“西奈省”,公开宣示效忠“伊斯兰国”,并于2015年7月公然袭击埃及军队。这种正面挑战触及了塞西政权的底线,也使新政府感到来自恐怖主义前所未有的压力。2015年9月,埃及依据新法在西奈半岛等地区采取的军事行动取得良好效果,不仅对震慑恐怖分子、稳定西奈半岛局势及树立军方威信产生重要影响,而且暴恐活动的次数和造成的伤亡数明显下降。

完成良性社会互动,促进政治民主化进程

从社会层面看,新法是对埃及社会期待稳定的一次及时回应,塞西政权与埃及社会之间实现了一次良性互动。事实上,新法得以顺利出台实施是埃及政府和社会之间的频繁互动的结果。该法第35条就是政府和新闻联合会磋商的结果,之后得到高级法官理事会修正,从而确保了公众自由和国家安全之间的恰当平衡。另外,新法获得各在野党的支持。自由埃及人党发言人瓦吉赫·谢哈布(Wagih Shehab)认为,反恐法的颁布及时,有助于遏制加沙或利比亚恐怖分子对埃及的渗透,对将要举行的议会选举有保护作用。埃及改革与发展党主席萨达特(Anwar Al-Sadat)有着类似看法,认为鉴于埃及和中东的特殊环境,有必要出台严厉反恐法,同时认为根据宪法规定,新反恐法实施时出现偏差,议会可以修正纠错的。

完善刑事司法的制度,加快政治制度化建设

从制度建设层面看,长期以来埃及反恐怖主义法存在制度缺位,新反恐法的出台实施填补了这一空白。可以说,新反恐法是埃及司法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成果。众所周知,多年来埃及并没有专门的反恐怖主义法,以往对恐怖主义的打击与惩处主要依据:一是宪法第79条及其修正案,即“允许总统将有恐怖主义倾向的嫌疑人移交军事和任何其他特别法庭。”这一规定历来备受诟病,被认为穆巴拉克政权打击政治对手的终极武器。二是1958年紧急状态法。萨达特被刺杀后,自1981年穆巴拉克政府长期依据该法打击恐怖分子。2006年在紧急状态结束前,埃及内阁决定再延长2年,而在2008年5月再次延长两年直到2010年5月结束紧急状态法。穆巴拉克政权使用该法主要是为了填补反恐怖主义法的缺位以及应对埃及恐怖主义泛滥的现实。三是1992年采用的刑罚第86条有关对恐怖主义的定义和打击措施。但因该条中对恐怖主义的定义模糊和歧义较多,屡遭批评。

由于反恐专门法的长期缺位,埃及政府在现实涉恐案件的处理过程中,往往牵涉部门多而杂,加之各原来法条对恐怖主义界定模糊,使在处理相关案件不够迅捷准确。因此,在2010年5月穆巴拉克政府就以宪法第79条为基础,启动反恐怖主义法的起草工作,而对反恐法的制定并未因埃及政局动荡而终止。不管是穆尔西政权还是曼苏尔临时政权,制定反恐怖主义法的议题一直在政府的议事日程中,但由于各方难达共识,而迟迟未能完成。2015年7月初,埃及内阁决议通过第一版法律草案。8月塞西总统签署生效实施。埃及第一部完整的反恐怖主义法诞生。所以,从制度建设来说,新恐怖主义法对完善整个埃及司法体系是一个重要的制度建设成果。

综上所述,从目前结果来看,埃及新恐怖主义法的出台实施,对于政治稳定、推进政治民主化及司法制度化建设等三重政治目标均有所实现。当然,从长远来看,该法与其说是一项立法,不如说是一项临时的刑事政策。特别对于埃及刑事司法制度来说,该法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倒退?是否还有其他政治目的?是一种应对恐怖主义的权宜之计,还是将其融入真正的法治精神?等等问题,可能还要等时间来证明。

基于背景建模法的运动目标检测 第7篇

关键词:目标检测,背景差分法,混合高斯建模

背景差分算法实现简单,计算量比较小,它能够提取出比较完整的目标。在背景差分法的应用中,在静态背景下,背景差分法对单目标的检测的效果是很好的,但是涉及场景中出现多个目标的情况,简单的背景差分还不能够满足目标检测的需要,假如没有合适的背景模型的话,场景的改变就可能影响目标检测。由于之前也提出的背景的复杂程度以及各种干扰因素的存在,如光照突变、背景抖动等。假如忽略背景的渐变性,差分结果很难达到理想检测结果[1]。所以,在运动目标检测过程中,背景模型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在检测中就需要建立恰当的背景模型。

对以上情况的考虑,本文在背景差分法的基础之下,提出背景建模法来完成多目标的检测。背景建模法的基本思想就是通过对背景建立模型,在新一帧图像出现时,与背景模型进行一定条件的匹配,然后得出前景目标。在背景差分法中最常见的方法就是高斯背景建模,所以,在本系统的设计中利用高斯背景建模法来完成多目标检测的任务。

1单高斯背景模型

单高斯背景建模的基本思想:帧序列中每一个像素点的色彩值用一种随机的过程X来表示,如果这个点中的像素值出现的几率符合高斯分布[2]。用I(x,y,t) 来代替像素点(x,y,t)在t这个时间点的像素值:

其中,每个模型中,在t时刻,μt为数学期望,σt为偏差。

2混合高斯背景建模

混合高斯背景建模对背景的要求很高,背景中很多的因素都有可能会导致背景的变化,从而会影响目标的检测效果。下面,主要分析一下背景变化的原因和混合高斯背景建模的具体实现。

2.1 背景变化的原因

检测目标的过程中,存在许多外在条件的影响。无论在室内还是室外,会有许多外在条件引起背景的变化,因此在目标检测过程中,需要及时更新需要被比较的背景模型,以适应背景的变化。造成背景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类:光照条件的改变;背景扰动;背景的改变;目标遮挡问题。

以上因素给目标检测带来很大的影响,会使背景建模及背景更新变难。研究者们也在不断地探索如何避免这些因素的干扰。

2.2 混合高斯背景建模与更新

混合高斯背景模型是单高斯模型的改进算法。单高斯模型把一个高斯分布当做相应某一像素值的概率密度分布。本文所用到的混合高斯模型是在单高斯模型的基础上,用许多个高斯概率密度函数,把它们的加权平均计算出来,并用其表示不同形态的概率密度分布。

在了解高斯建模之前,要区分背景和前景的概念,背景其实就是事态发生的某一特定的环境,而前景是指假设背景静止的情况下,环境中出现的任何有意义的运动物体[19]。混合高斯背景建模的主要任务就是前景检测。本文混合高斯背景建模设计的主要思想就是建立背景模型,进行背景差分运算,并且不断地更新背景模型,实现背景拟合。主要是想让背景模型更加符合当前帧的背景,以便把提取出前景模型。

混合高斯建模通过K(K ≥ 2) 个高斯模型描述每个像素点的性质,模型建立好后,当出现新的一帧图像时,要更新背景模型,然后用当前图像中的像素点与所建立的模型进行匹配,直到找到能与该像素匹配的模型,如果匹配成功,则该像素属于背景,如果不成功,则该像素属于前景[3]。

混合高斯背景建模的实现步骤:

(1) 对当前K个模型下每个新的像素值Rk按式(5-9)进行比较,通过不断比较,找到能够与新像素值匹配的高斯分布模型,主要就是像素值与模型的均值偏差要在2.5σ内[4]。

(2) 假如匹配结果符合背景要求,那么判断该像素是属于背景,否则的话,该像素属于前景。

(3) 将每个模式的权值按式(3)进行更新,fk代表学习速率,对于匹配的模式Mk,t= 1 ,否则Mk,t= 0 ,然后各模式的权重进行归一化。

(4) 没有匹配模式的均值和标准差保持不变,按公式(4)~ (6)对匹配模式的各个参数进行更新:

(5) 假如在步骤(1)中没有任何模式与之相匹配,那么把权重最小的模式替换掉。

(6) 每一个像素的K个高斯分量,按照w/σ 的值对它们进行降序排列,把标准差小、权重大的模式往前排。

(7) 若前B个高斯分布符合式(5-14),把它们当做是背景模型,T是背景模型占有该高斯分布的最小比例,T太小则会变成单高斯,T较大就实现混合高斯背景建模,从而可以描述复杂情况下的动态背景,T一般为0.7。

2.3 静态背景下运动目标检测

本文实现的目标检测是在摄像头固定,背景静止的情况下实现的,利用混合高斯背景建模法将图像分为背景和前景,利用2.2 节背景建模方法对背景进行建模,然后把当前帧图像和构建的背景参考模型逐点进行差分运算,得到目标前景。

混合高斯背景建模的具体分析:

(1) 首先,初始化高斯模型参数,将每个模型的均值、方差、权值设为0。

(2) 获取理想的背景图像。对于每个视频中的前N帧,进行背景建模。在建模过程中,要对第一个像素的参数值进行初始化设定,一般情况下,将方差的值设置的大一些,权值设置的小一些。方差设置的大一些可以把尽可能多的像素包含在一个模型里,以便获得更可靠的背景模型。

(3) 模型匹配,把当前的像素与背景模型相匹配,区分前景和背景。在检测完以后,若该像素被认为是前景,对前景结果二值化,得出运动目标[21],并对结果进行形态学去噪处理。

(4) 不断更新背景帧,即把前一帧当做是背景帧,才能实现动态背景条件下运动目标的检测。

背景建模实现流程如下图1所示。

3结束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单高斯背景模型的基本原理与建模过程,通过对原理的分析来了解单目标检测的具体实现方法。并且对混合高斯背景建模法的原理及其建模的步骤做了详细的分析。

参考文献

[1]王春涛.基于背景差分法和光流法的视频动态目标检测与跟踪[J].软件导刊,2011(6):145-147.

[2]Stauffer C,Grimson W.Adaptive background mixture modelsfor real-time tracking[C].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1999:246-252.

[3]孙吉花.背景减除的算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

目标学习法 第8篇

目标合同评价法综合了这两者的优势, 一方面要求教师根据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教师岗位条例》制定目标合同, 把教师发展目标纳入学校总团体发展目标之中, 另一方面发挥教师的自主性、自觉性、积极性和独创性, 自行履行目标合同, 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一、目标合同的格式

目标合同通常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书面形式, 另一种是口头形式。目标合同评价法通常采用书面形式。目标合同的基本格式无统一规定, 但通常包括三部分。

1. 开头部分

主要包括目标合同的名称、内容、起讫时间等。

2. 基本部分

主要包括:

●目标合同的范围, 如读书计划、进修计划、发表论文的计划、提高学生成绩的计划等。

●自我评价, 如基本现状、主要优点、存在的问题等。

●总体评价, 即三年后实现的目标。

●阶段评价, 即每一年实现的目标。

●行动计划。主要包括实现目标合同可能遇到的困难, 本人的具体措施和行动策略, 学校提供的相关条件, 如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

●评价。主要包括阶段目标和总体目标是否实现的评价, 以及评价的时间、程序、方法和要求。

3. 结尾部分

主要包括评价双方的签名、签署目标合同的时间。

二、实施目标合同评价法的前期准备

1. 建立教师评价领导小组

在实施目标合同评价法之前, 应该通过协商, 建立由学校领导、教研组和年级组的中层领导、教师代表组成的领导小组, 并让教师了解教师评价小组的成员。

教师评价小组的职责包括:

●确定目标合同评价法的内容, 如读书计划、进修计划、发表论文的计划、提高学生成绩的计划等。

●制定实施目标合同评价法的相关条例。

●解除教师参与目标合同评价法的顾虑。

●加强和协调目标合同评价法的组织工作。

●开展培训, 让评价双方了解目标合同评价法的目的、意义、程序、方法和要求。

●确保实施目标合同评价法的时间和资源。

2. 制定《教师岗位条例》

它依据学校发展总体目标、课程标准、学生需求、教师发展等, 规定了每个教师岗位的任务、职责和要求。《教师岗位条例》是教师制定目标合同的依据和基础, 其内容和文字必须具体明了, 笼统宽泛的《教师岗位条例》必然模棱两可, 难以操作。

在制定《教师岗位条例》时, 必须充分体现本校在办学思想、办学目标、教师状况、课程设置、硬性条件等方面的特点, 否则, 所制定的《教师岗位条例》将不具备有效性、针对性和可行性。

三、目标合同评价法的操作步骤

目标合同评价法大致包括自我评价、起草目标合同、商定目标合同、实现目标合同、评价五个操作步骤。

1. 教师开展自我评价

作为评价对象, 教师首先应该依据学校发展总体目标, 客观、全面、公正地对自己的工作现状开展自我评价, 肯定自己的优点, 发现自己的缺点。

2. 教师起草目标合同

在开展自我评价的基础上, 由教师本人起草相应的目标合同。为了确保目标合同的客观性和现实性, 教师可以邀请同事共同起草目标合同。目标合同包括教师本人预期达到的目标。为了避免过于宽泛或分散, 目标合同列列举的目标通常限制在三项以内。在起草目标合同的过程中, 教师务必考虑下列问题:

●实现目标合同所需的时间。

●实现目标合同所需的资源。

●实现目标合同与促进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实现目标合同与实现教研组发展目标的关系。

●实现目标合同与实现年级组发展目标的关系。

●实现目标合同与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关系。

●实现目标合同可能遇到的困难。

●希望教研组、年级组、学校领导、同事提供的帮助。

3. 教师与学校领导共同商定目标合同

教师本人起草目标合同以后, 应与学校领导共同商定目标合同, 目的是确保目标合同的针对性、客观性、现实性和可行性。双方的商谈必须是开诚布公、相互信任和富有建设性的。

在商定过程中, 学校领导必须放下架子, 尊重教师, 鼓励教师畅所欲言, 提出不同的看法, 充分理解教师的想法。需要商定的内容如下。

●目标合同的内容, 譬如目标合同是否有针对性、现实性和可行性。

●实现目标合同的时间和步骤。

●学校可以提供的帮助, 譬如, 可以提供的时间、资源、进修机会等。

●评价时间、方法和程序。

4. 实现目标合同

在教师实现目标的过程中, 学校领导可以通过正规的和非正规的观察监控教师的进步。在实施正规的观察之后, 评价双方应举行面谈, 并形成书面报告, 供日后评价时参考。通常, 应该实施多次正规的观察, 评价双方每年至少举行两三次面谈。在非正规观察之后, 评价双方可以依据实际需要, 随时举行面谈, 但未必形成书面报告。面谈过程中, 评价者应对教师的努力和进步予以祝贺和鼓励。

5. 评价教师的进步

通常, 每年都要进行阶段性评价, 每三年进行总结性评价。评价目标合同的实现程度也就是评价教师的进步程度和取得的进步, 它是目标合同评价法的重要环节。评价者与教师双方举行面谈, 对照目标合同, 确认教师是否已经实现目标合同或实现目标合同的程度。面谈依据目标合同中确认的评价方法和评价程序进行, 学校领导与教师可以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应该鼓励教师进行自我评价, 如果目标合同中的某项条款尚未实现, 则可以作为教师今后继续努力的基础;如果目标合同的所有条款已全部实现, 则将作为下一个周期的起点。然而, 无论目标合同是否实现, 教师努力和进步都应该得到肯定和表扬。

实践表明, 在一轮目标合同评价结束后, 应该总结经验, 巩固成绩, 然后要求教师制定下一轮的目标合同, 使教师评价过程周而复始, 循环往复。

参考文献

[1]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35.

[2]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1, (1) .

目标学习法 第9篇

目标激励旨在确定适当目标, 诱发人的动机行为, 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目标作为一种诱引, 具有引发、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中职学生存在学习状态不乐观, 学习没有动力、没有兴趣, 没有学习目标的现实状况, 需要财会教师正面引导和激励。

二、目标激励法的运用

1. 分数目标

初次授课时, 应充分了解学生对学习财会的心理。可逐一和学生进行沟通, 摸清学生学习财会专业的真实想法, 例如:有些学生认为财会和数学练习紧密, 自己数学底子薄, 害怕学不会;还有的学生认为自己不想学, 可家长让来, 所以就想拿个毕业证;还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没毅力, 三分钟热度, 学也学不会;无论是想学还是有畏难心理, 教师都应该认真倾听, 分析其中影响学习的关键问题, 给以耐心解答。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和布卢姆掌握学习的试验都表明, 学生学习的目标只有划分成每节课的目标和单元目标后, 才对学生有激励作用。设置学生的个人目标, 必须要求学生本人参与, 参与的程度越深, 义务感越强, 目标对学生激励作用越强。让学生本人设定自己的每学期期中和期末的期望分数目标, 教师新课讲授时要分层次要求学生, 把新课讲授内容的基本点、重点、难点分为必须掌握的、理解的和了解的, 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和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区别对待。

设定目标要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互相监督和督促, 随时关注和实现目标的差距, 调整状态, 让学生自己设定的分数目标再经过努力之后可以实现, 增强学习动力, 改善学习态度。

2. 学习品质目标

中职学生将来面对的社会是丰富多彩的, 职业的变化、人才的流动会更为普遍、更为频繁、更为复杂。社会发展及其人才需求必然发生多样性和多变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生存。在未来多变的社会里, 只有具备应变能力的人才能生存。所以在财会学习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好最基本的文化知识和社会常识, 以不变应万变。在锻炼应变能力的同时, 财会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和正视学习和生活中的矛盾, 不要怕冲突。学会运用心理学的知识, 对各种人际关系进行心理调节, 努力培养积极向上的状态, 这样才能在将来更好地完成财会工作。

3. 财会职业判断能力目标

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在会计法规、企业会计准则、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的范围内, 根据企业的经营特点, 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 对会计事项处理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对于财务会计人员来说如何提高会计职业判断是一次全新的挑战。而中职学校在平时的会计教学中不注重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财会教师要有意加强对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 让他们随时发现企业运用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地方。

4. 财会职业道德目标

职业教育应该培养的是国家需要的大批有技术的动手能力强的技工, 中职生在实习或毕业工作后, 对财会职业所需要的付出、对工作的辛苦和压力缺乏思想准备, 缺乏应有的心理承受力。财会专业毕业生除了具备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 更应该重视财会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财会教师把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如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客观公正、提高技能、强化服务等) 渗透在讲授和实习的过程中, 让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自己、锻炼自己、完善自己, 为毕业之后的就业奠定职业基础。

目标学习法 第10篇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九州职业技术学院09级羽毛球选项班中随意抽取两个班共90人, 其中一个班为45人作为试验班, 另一个班作为对照班。教学研究前, 笔者就试验方法、试验结果的检测方式、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以及有关羽毛球手法教学知识等问题, 请教了有关专家, 并得到可行性支持。

2.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阅读有关羽毛球方面的教材4本及教学方面的期刊30篇。

(2) 实验法。试验教学从2009年3月到7月, 共计16次课, 每次课90min。笔者在试验前对两个班分别进行了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的测试, 要求指定一人固定发高远球, 被测者站在双打后发球线上将球击过距被测者10m远, 高8m支起的横线后, 球的落点在测试的区域内。被测者每人击球10次, 求平均分。统计结果显示并无显著性差异, 说明两个班学生的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技术处于同一层次, 无明显差别。

(3) 数理统计法。采用SPSS12.0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二、实验设计与实施

1. 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1) 教师先示范——讲解——再示范——动作技术分解 (侧身引拍、转身垂拍、转腕击球、随挥) 。 (2) 无球练习:集体练习徒手挥拍技术动作, 先分解练习再完整练习, 教师巡回检查并纠正错误。 (3) 有球练习:两人一组对击高远球。

2. 试验班采用目标练习法。

(1) 在有悬挂目标球的教学区域, 教师先完整示范高远球击球的技术动作——动作技术分解。侧身引拍——侧身的同时要想着前上方有目标球;转身垂拍——此分解动作不能省略;转腕击球——击打目标球时是否是正拍面;随挥——随挥动作不能省略, 保证击球时发力的流畅性。

3.“目标练习法”的实施要求。

试验班按学生的能力差异采用好差搭配的形式分组, 组内学生一起练习高远球动作, 并要相互监督、指正。教师根据技术动作的结构, 先解决影响动作的主要因素, 再解决次要因素的原理进行教学。

三、结果与分析

1.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正手击高远球技术成绩和落点达标成绩比较。

教学实验前, 指定一名老师对两个班的学生轮流进行发球, 让其进行正手击后场高远球测试。要求用被测者站在双打后发球线上, 击过距被测者10m、高8m支起的横线, 测试者的击球成绩必须超过此高度才视为有效, 每人击10个球, 每球最高分10分 (技术评定、落点评定) , 总分为100分。

为了检验实验效应指标的有效性, 确保实验结果的可比性, 教学实验前对两班学生进行了高远球测试, 并经统计检验, 结果表明:实验班与对照班的高远球成绩没有差异 (P>0.05) , 样本都来源于同一总体, 且是合理有效的 (表1) 。

2.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正手发球技术成绩测试结果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 正手击场高远球成绩, 无论是技术评定成绩还是落点达标成绩, 实验班都明显高于对照班, P<0.05, 说明差异性显著。这说明正手击场高远球教学中采用“目标练习法”可以提高学生掌握新技术动作的速度, 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3.“目标练习法”的优点。

目标练习法, 使学习在练习每个分解技术动作时都能有目标地进行练习, 同时通过此练习法, 学生在目标球固定的情况下能按规定动作击中目标球,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并能很快进入学习的角色。

(1) “目标练习法”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乐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学过程中, 通常采用教师示范、讲解, 学生模仿练习, 教师纠正错误, 分散练习的教学方式,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由于同伴的发球质量不高, 或回球不到位, 教师布置的任务无法按规定要求进行练习, 导致一些学生失去学习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技术的兴趣, 而采用“目标练习法”, 可以使学生在第一阶段先通过目标球练习自己的高远球技术分解动作, 不断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然后第二阶段加强整体挥拍练习的连贯性及挥拍过程中的发力点, 第三阶段由教师指定进行分组练习, 掌握比较快的同学帮助组内稍微差一点的同学, 使整组同学水平逐步提高。这样, 学生的高远球击球技术得到肯定后, 以此为基础, 互相帮助, 互相提高, 激发学生对羽毛球运动技术的学习欲望。

(2) “目标练习法”有助于学生对击球点的判断。正手击高远球的击球点最好在击球者右肩正上方。但是, 通过教学观察, 学生一般会出现击球点偏低和击球点偏后的现象。总结原因, 主要有以下4点:第一, 同伴发球质量不高, 练习者无法在高点做高远球击球动作, 只能屈臂击球。第二, 准备动作不充分, 击球时机晚, 蹬转用力准备击球时, 大臂没有以肩为轴向前上方转, 形成肘高于肩的用力姿势, 而且肘关节直接向前, 低于肩部, 小臂向上击球, 形成屈臂击球。第三, 练习过程中, 同伴不能将球发在练习者所在的区域内, 练习者只能在移动中击球, 导致技术动作的变形。第四, 练习者判断不及时, 启动、移动都比较慢, 导致击球时球在人的后面, 击球点偏后。而“目标练习法”使学生在学习初期就能建立一个固定的挥拍表象动作, 同时固定的目标球, 可以使学生快速判断击球点的位置。

(3) “目标练习法”有助于学生击球时拍面的控制。正手击高远球要求, 在即将击球瞬间, 拍面由稍后仰在闪腕动作下成“立”拍面 (即手腕打直) , 且拍面正对球托方向。而初学者在击球时通常会出现:第一, 击球点偏前时, 击出的球向下飞, 似扣球, 主要原因在于手腕动作过大, 将拍面带成前倾下压式。第二, 拍面没有正对前方, 侧着拍面斜打, 用球拍切球托, 由于力量分解, 球的飞行速度、远度、方向都受到影响。采用“目标练习法”可以使学生在初期练习挥拍时检查自己的拍面角度是否正确, 一旦发现, 可以立即改正, 同时在短时间内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挥拍便可以固定自己的拍型。

(4) “目标练习法”有助于学生体会闪腕击球及“鞭打”击球的技术要领。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将完整的正手击高远球技术动作分解为4个环节, 即侧身引拍、转身垂拍、转腕击球、随挥, 转身垂拍和转腕击球两个分解动作中间是连贯性的, 不允许出现脱节。而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提前垂拍现象, 导致闪腕击球及“鞭打”击球技术受到限制。而“目标练习法”使学生在球固定的前提下, 注重体会闪腕击球的力量及击球时手臂的鞭打力量。

四、结论与建议

1. 教师在进行羽毛球正手击后场高远球教学时, 建议运用“目标练习法”, 能很快提高学生的球性、球拍拍面的控制以及手感等感知觉。这种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并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探索;同时运用这种教学法, 能提高羽毛球的利用率, 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负担, 有助于学生养成节俭的习惯。因此, 运用“目标练习法”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目的。

2. 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运用“目标练习法”教学与传统教学法相比, 可有效提高击球质量。

3. 在“反序教学法”教学中, 学生通过互学、互帮的过程, 既锻炼了自己也帮助了他人, 利于个人品德的修养。

4. 运用“目标练习法”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 学习效果明显, 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摘要:本文, 笔者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羽毛球正手击后场高远球进行实验教学研究, 结果表明:正手击后场高远球教学过程中采用“目标练习法”, 可以使学生快速掌握整个技术动作的要点,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羽毛球,高远球教学,目标练习法

参考文献

[1]龚亮华, 周志辉, 于作军, 黄慧.羽毛球正手高远球“反序教学法”实验研究[M].竞技论坛, 2008, 16 (7) :43-44.

[2]尚瑞花, 武东海, 仇亚宾.初学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技术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M].体育教学与研究, 2009, 36 (下卷) :149-150.

[3]张勇.羽毛球——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教材[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5:28-30.

浅议主活动任务课的目标任务设计法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活动;任务

我们“初中英语主活动任务分层教学法教学实践研究”课题小组,在研究如何设计“主活动任务课”活动任务的过程中,总结出了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的方法——“主活动任务课的目标任务设计法”。下面我就这一方法做简单介绍,供大家参考。

一、主活动任务课的目标任务设计法的含义

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要实现英语课程的这一总体目标,首先就要求每位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每一节课制订出明确的、可度量的“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所制订的“教学目标”,为每节课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用英语做事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并在执行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而且,教师根据所制订的课时目标,依据教材内容,先设计出能评价课时目标达成的评价性活动,然后逆向设计促成课时目标达成的任务活动链,最后设计出与教学内容一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入活动,这种方法叫“目标任务设计法”。根据课时目标,为主活动任务课设计教学方案的方法叫“主活动任务课的目标任务设计法”。

二、主活动任务课目标任务设计法实施的步骤

1.确定各课的分层教学目标备课时,教师要深入并超越教材,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形象记忆性内容设为第一梯级,保证C层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容为第二个阶梯,使B层学生“吃得好”;知识扩展性内容为第三个梯级,满足A层学生“吃得饱”。

2.以教学目标为航标,选择能度量教学目标的主活动类型。如,打电话、调查、问路、采访等。

3.将选择好的主活动类型与教材的评价性内容整合,设计出一个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与学习伙伴合作、协商才能完成的评价性任务。

4.根据设计好的评价性任务,将教材中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活动重新整合,设计出一个适合学习内容的、为评价性任务服务的、小组成员共同参与的、能运用本课目标语言、达到技能目标、激发学生兴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有意义、分层次的任务链,即主活动任务。

5.根据主活动任务,将教材中知识呈现和任务准备的活动重新整合,设计出一个为完成主活动任务做语言和情感准备的趣味性活动,即准备性任务。

6.最后按“趣味导入,示范引导—小组合作,交流探讨—集体评价,巩固提高”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这些“任务设计”做合理性的补充、调整和修改,形成一个操作性强、梯级推进、学生喜欢并能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学方案。

三、实施主活动任务课的目标任务设计法的要求

1.保证有适当的信息输入量,确保信息的质。

2.任务设计目的要明确。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要能用上所学的的知识和技能,避免教师为了表现任务而去设计任务。设计任务一定要有助于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发展基本技能,培养应用能力,发展学习能力。

3.任务设计要有区分度。任务设计有难有易,学生的认知程度也有所差别,所以完成任务的程度也有好有坏,对能力要求较高的任务,可以要求集体完成。对能力要求一般的任务,可以要求学生单独完成。

4.任务设计要有意义,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动内容就要围绕语意、语境、语用而展开,学生在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提高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

5.任务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要考虑到课堂这一呈现的载体,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既不能过于简单,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不能过于复杂,让学生难以完成。任务的设计要贴近学生实际,有层次,有梯度,要使学生时时体验到成功,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调查,观察、发现、思考、实践、讨论、分析、探究,并与他人分享成果。比如,Unit10(1)人才招聘会。在招聘应聘的交流过程中,学生必定使用本单元的目标语言Can you...?

6.任务设计要富有挑战性。在充满变化的主活动任务课上,学生都处于积极、活跃、变化的活动中。教师设计的活动内容越接近学生水平,学生可理解性信息的输入越多,语言习得就越多。分层次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争论往往会使学生闪现出富有独到见解的、与众不同的思维火花。

7.实施分层教学。根据备课要求,授课着眼于B层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堂辅导兼顾A、C优差两头,努力为差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做到对A类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技能技巧;对B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C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时进度以A、B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要遵循“低起点,小步走,常巩固,多鼓励”的原则。同时,授课过程中还要把握好课堂提问与反馈的分类。

目标学习法 第12篇

关键词:一维PM粗糙海面,二维导体舰船,矩量法,复合散射系数

近年来, 鉴于实际海面与目标复合电磁散射研究在目标隐身技术、海洋遥感和雷达探测中的重要意义, 相关问题的研究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当随机粗糙面上方或下方有潜游目标、漂浮物及低飞目标存在时, 电磁散射包含了随机粗糙面与这些特定目标之间复杂的电磁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在粗糙面及目标上产生了额外的感应电流, 从而在目标识别和雷达检测的过程中出现漏警或虚警情况, 同时也给目标的制导与跟踪带来较大困难[1]。因此, 开展地、海等粗糙背景以及其目标复合电磁散射特性的研究, 通过建模建库和特征提取, 建立多干扰环境下目标的复合散射模型, 为目标回波特性的特征提取、精确制导、控制和识别、数据采集、仿真以及隐身与反隐身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实用模型。

粗糙面和目标的复合散射建模一般难以简单地采用解析近似解的方式。因为起初, 对于目标和经典粗糙面的复合电磁散射研究, 人们一般将目标和粗糙面的散射特性进行分开研究[2]。实际上, 应当将粗糙背景和目标作为一个完全的整体看待, 既要考虑他们直接的相互耦合作用, 又要考虑粗糙面和目标各自独立的电磁散射。

该研究只是属于起步阶段, 目前除了物理光学近似和几何绕射理论等近似方法外, 基于各种微分/积分方程的电磁场数值方法, 诸如Mo M, FEM/BEM, EFIE、MFIE、CFIE, FDTD, 以及基于这些算法的改进算法, 如基于有限元法的区域分解法、多集子方法和基于这些数值算法的改进算法等, 也被应用到目标符合及其求解粗糙面背景复合散射中, 并能够得到较精确的数值解[3]。本文以Mo M为算法, 将Mo M和互异性原理相结合, 研究了一维PM粗糙面与其上方二维导体舰船目标复合电磁散射。

1 积分方程的建立

图1为一维PM粗糙海面及其上方二维导体舰船目标复合电磁散射示意图。海面为PM粗糙海面, 海面上方风速为U19.5, 海面的相对介电常数为ε1。考虑入射波为垂直极化锥形波, 海面上方空间总磁场为Ψ0 (r) , 海面下方空间总磁场为Ψ1 (r) [4]。可以建立如下积分方程[5]

其中, Soa和Sob为舰船目标露出海面的部分和淹没于海水的部分[6]。Sr代表粗糙海面轮廓, S0代表目标表面轮廓。Ψi (r) 表示入射场, 目标的几何中心点为 (0, H) , 入射角和散射角分别为θi和θs。G0 (r, r') 和G1 (r, r') 分别为上、下半空间的二维空间格林函数。考虑边界条件[1]

其中, ρ=ε1。

2 矩阵方程的建立

粗糙海面沿x方向剖分了Nr段, 舰船露出海水的部分沿其表面轮廓剖分了Noa段, 舰船在海水下方部分沿表面轮廓剖分了Nob段。与上节相同, 结合边界条件式 (5) 和式 (6) , 利用矩量法对上面4个耦合的标量积分方程进行离散, 可以得到以下矩阵方程

在求解矩阵方程式 (3) 后, 海水上方空间的远区散射场可以按式 (24) 计算[7]

其中

即可得到复合散射系数。

3 数值计算及结果分析

舰船模型的具体电尺寸如图2所示, 其中入射电磁波频率为1 GHz, 粗糙海面长度为140λ, 锥形波因子g=λ/4, 所得结果均是基于100个粗糙海面样本。

图4给出了不同风速下, 一维PM谱海面及其与上方舰船目标的复合电磁散射系数的对比, 通过与图3中单纯海面电磁散射系数的对比可以发现, 粗糙海面与舰船目标的复合散射系数比单纯粗糙海面稍大, 尤其在镜向方向附近。并且复合散射系数曲线比单纯海面的散射曲线振荡剧烈, 同时可以发现复合模型的散射系数对于海况变化不敏感。

图5给出了入射角和船的吃水深度对于海面及舰船目标复合散射系数的影响。显然, 舰船的吃水深度d的变化对于散射系数的改变也不明显, 这主要由于海水是高导电体, 电磁波透射到海水中的能量几乎全部被海水吸收, 所以该复合模型的复合散射系数主要依靠海面以及舰船目标在海上的部分。另外, 随着入射角的增加, 复合散射系数的镜向方向分量减小, 但散射系数后向附近散射分量增强。因此对于单站雷达在捕获海面上方舰船目标时, 照射角越大, 船体越容易被探测到。

4 结束语

本文应用矩量法计算了一维PM粗糙海面及其上方二维导体舰船目标复合电磁散射特性。并建立了积分方程, 保证了结果的准确性。计算了不同风速、不同入射角和舰船吃水深度的电磁散射特性。但是并没有计算不同频率、不同目标形状、大小及高度等情况下的复合散射场, 还需更一步考虑和计算。当然本方法还局限在用矩量法应用在一维PM粗糙面及其上方二维导体舰船的复合散射中, 关于大尺度粗糙面和更为实际的介质粗糙海面上方目标电磁散射还未进行研究, 有关计算结果和理论还需要实验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王蕊, 郭立新, 王运华.海面与其上方二维目标的复合电磁散射[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4 (6) :958-963.

[2]JOHNSON J T, TOPORKOV J V, BROWN G S.A numerical study of backscattering from time-evolving sea surfaces:Comparison of hydrodynamic models[J].IEEE Transaction on Geosci Remote Sensing, 2001, 39 (11) :2411-2420.

[3]郭立新, 王运华, 吴振森.二维导体微粗糙面与其上方金属平板的复合电磁散射研究[J].物理学报, 2005, 54 (11) :5130-5139.

[4]焦培南, 张忠治.雷达环境与电波传播特性[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5]WANG X, WANG C F, GAN Y B.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from a circular target above or below rough surface[J].Progress in Electromagnetics Research, 2003, 40 (6) :207-227.

[6]郭立新, 王蕊, 吴振森.随机粗糙面散射的基本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上一篇:检验评定技术下一篇:结合劳务 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