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思维训练范文

2024-05-07

模拟思维训练范文(精选6篇)

模拟思维训练 第1篇

一 语用训练

近年来英语高考试题注重知识的综合与交融,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上,通过微型语境设计试题,综合性强。

例如:Let Harry play with your toys as well,Clare,you must learn to_____.(NMET2000第12题)

A.support B.care C.spare D.share

该题考查动词辨析。四个词均可做不及物动词,support,支持、拥护、养活;care,关心、在乎;spare,抽出;share,分享。该语境提供了“Let Harry play with your toys as well”这一信息表明这里是让Clare学会与别人分享东西,故答案选D。

又如:—Do you mind if I open the window?—_____I feel a bit cold.(2004年高考广东卷)

A.Of course not.B.I’d rather you didn’t.

C.Go ahead.D.Why not?

该题考查情景交际用语。“Of course not.”表示“当然不”;“I’d rather you didn’t.”表示“我想最好你不要这么做”“Go ahead.”表示“行呀,你做吧”“Why not?”表示“为什么不呢?”题意是“我打开窗子你不会介意吧?”“我想你最好不要打开,我感觉有点冷。”如果选A,意思是“我当然不介意,你去开吧。”如果选C,意思是“行呀,你去开吧。”如果选D,意思是“为什么不能打开呢?”均与下文的I feel a bit cold相矛盾。根据题意可知只有B项符合语境,故答案为B。这说明做英语试题要像对对联一样,前后必须匹配,所以考前做模拟试题,必须注重语用训练。

二注重语篇阅读

高考试题85%的内容考查学生对语篇的理解和操作能力,这是高考对语言学习能力的导向,也是复习的主要方向。不可把精力集中到句子层次的语言能力的复习,因其仅占试卷的15%的分数,对语言能力的提高作用有限,费力效率低是必然结果。模拟阶段的语篇阅读,应让学生(不是靠教师的讲解)去体会语言、理解语言、感受语言,这是学好语言的重要途径,也是复习和语言训练的重点。

三 注重自我调节,减轻考试压力

素质教育要求的能力中,极其重要的一方面是竞争能力,这其中包括非智力因素、心理因素、抗挫能力等,故在模拟训练中,应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以减轻考试压力。(1)创造轻松的环境。告诉学生,要维持日常生活的习惯,不可过于用功,饭后可听听音乐,学习久了,也可以到户外散散步、打打球,使大脑得到休息,以充沛的精力、良好的心态,复习迎考。(2)启发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帮助学生树立必胜的信念,使学生始终保持自信而不自满,自尊而不自负的心态。

加强思维训练 发展思维能力 第2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 思维能力 训练方法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数学离不开思维,离开了思维,数学便失去了意义。所以,数学教学的中心任务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着重谈两点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

一、加强发散思维训练

没有发散思维就没有知识的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说,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创新思维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积极地鼓励学生在解题时找出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提出别具一格的解题思路。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方式最重要的莫过于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

1.一题多解。一题多解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地引导学生在剖析数量关系时,用不同的知识进行纵横沟通,以此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学生的思维,这样学生的解题思路就会更加开阔,思维就会更加活跃,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

比如,教学六年级的一道几何题:如下图,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分析1:由图我们可以得知此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它的两个锐角都是45°,所以用三角形的面积减去三个扇形的面积之和,就能得到阴影部分的面积。

解法1列式:

分析2:由图我们可以得知三个空白的扇形恰好拼成180°的扇形,所以用三角形的面积减去圆形角是180°的扇形面积,就可以得出阴影部分的面积。

解法2列式:

分析3:同分析2一样,圆形角是180°的扇形面积正好是半圆的面积,用三角形的面积减去半圆的面积,即得阴影部分的面积。

解法3列式:

(10×2)×(10×2)÷2-3.14×10×10÷2

比较以上三种解法,第二种解法优于第一种,第三种解法的思路最灵活,运算也最简便,所以这三种解法中第三种最好。

2.一题多变。一题多变是应用题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往往在练习课、复习课和思维训练课上使用,可以利用题目中条件和问题的改换,使知识向纵向与横向延伸,使基本题向深度与广度发展,从而让学生对复杂问题的来龙去脉更加清楚。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搏击于知识的大海中,创造性地提出问题,进而培养学生开拓和创新的精神。

比如,教学分数应用题,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两个条件:梨子25个,苹果20个。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几个些问题。大家一般会提出以下四个问题:①梨子是苹果的多少倍?②苹果是梨子的几分之几?③梨子比苹果多几分之几?④苹果比梨子少几分之几?

拓展开来,教师将25个梨子用红笔圈起来作为问题,把苹果与上述提出的四个问题的答案作为条件,这样就能形成四个新的问题。如果再把20个苹果圈起来,将上述四题的结果与梨子作为条件,这样就再次形成四个新的问题。

通过一题多变,我们就将梨子与苹果两个基本条件先后组成了十二道基本应用题,这十二道应用题清楚地揭示了分数乘法与除法应用题的转化关系。假如我们再进一步把梨子与苹果的个数和作为标准量时,变化出来的题目就会更多。这些例子只是横向上的一题多变。如果我们在一道基本题的基础上,再附加些条件或者引申问题,那就会形成纵向上的一题多变。这种训练方法,无疑能防止学生思维呆板,使他们摆脱思维定势的羁绊,有利于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值得强调的是,运用一题多变有两点需要注意:(1)我们应该把一题多变当作促进学生灵活思维的手段,不能看作是目的,不要为了多变而多变,更不要变得越多越好,一定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训练,做到适可而止;(2)我们在训练学生一题多变时,弄清学生是否明确而清晰地掌握了基本数量关系和“量”与“率”的对应关系,因为这一点是一题多变的基础。如果这一点不能掌握,就匆忙起步,仓促地多变,就会适得其反——引起部分学生思维的混乱。

二、加强求异思维的训练

求异思维是指在思维中能够自觉地打破已有的思维定式、思维习惯或以往的思维成果,在事物的各种巨大差异之间建立一“中介”,进而突破经验思维束缚的一种思维方法。它不仅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揭露出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更主要的是能够在此基础上产生出新颖的、超出一般规律的思维成果。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最重要的是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并在多种结构比较中选择出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而又超乎寻常的新构思。

比如,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时,我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用12根火柴摆出相等的6个正方形,你有这个能力吗?”我先让小组长将准备好的火柴一一发给学生,让他们按照自己的习惯思路在桌面上摆弄,10分钟过后,我对学生的结果进行检查,结果无一人能达到题目要求。这时我引导学生进行联想:“你们学过正方体吗?它有什么特征?”学生齐声回答:“12条棱的长度相等,六个面的面积相等。”这一问,学生的思路打开了,问题解决了,大家异口同声地发出了“噢——”的感叹。

又如,十一册数学课本中有这样一道思考题:“甲、乙两人沿着400米的圆形跑道跑步,他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同向而行。甲每分钟跑280米,乙每分钟跑240米。经过多少分钟甲追上乙?”对这个问题,学生很难弄明白是什么意思。因为在以往的应用题中都是甲、乙双方,不在同一个起点出发的追击问题,突然出现了在同一起点出发,学生不知如何解答。这时,我就引导学生变换角度思考:甲追上乙,就是甲要比乙多跑一圈,即甲比乙多跑400米。因為改变了思维角度,学生就能轻松地解题了:400÷(280—240)。

如此的求异思维训练,摆脱了常规思维的支配,打破了常规思维的定势,引导学生从新的思维角度思考问题,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使学生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发展了学生多极化的思维方法;不仅防止了片面、孤立、静止看问题的“形而上”,而且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有所升华。

模拟训练在排球训练中的应用 第3篇

1、模拟训练概述

模拟训练即是针对真实比赛中出现的任何情况进行模拟。模拟训练的重点是训练那些对运动员造成心理压力和影响的比赛环节。通过模拟训练,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抗压能力,长时间的模拟训练能够消除运动员在赛前的紧张情绪。

2、模拟训练在排球训练中的应用

2.1、比赛对手的模拟训练

运动员在模拟训练中应该尽可能加入“比赛对手”的模拟训练。那么何谓“比赛对手”的模拟训练呢?在日常训练中,将比赛中可能遇到的传统强队当作模拟训练的对手, 以此让球员们加强对传统球队的技战术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战术训练。例如世界传统女排强队古巴队,队中的主攻点主要集中在路易斯,在进行模拟训练时,就可以让男选手充当路易斯,并模拟路易斯的发球力度、路线、落点,等等,以此让运动员更多地了解路易斯。

2.2、比赛状态的模拟训练

球员们最担心的问题就是在比赛过程中没有发挥出自己的理想状态。在日常模拟训练中进行比赛状态的训练,一定要根据比赛的对手情况、实力、比赛时间、地点进行模拟训练,并调整现有的阵型,以此发挥运动员的最佳运动状态和竞技状态。例如:在进行模拟训练时,运动员要注意“整体性”的训练,特别是开赛前的最后一堂训练课,这才能帮助运动员找到自己的比赛状态。在训练过程中,教练还应该积极暗示运动员,通过如此真实的模拟训练,一定能取得好成绩。除此之外,运动员在训练中还应该注重“过程性”的训练,例如:通过半局比赛模拟训练,让运动员进入到极佳的比赛状态。

2.3、比赛地点的模拟训练

我国女排联赛有主场课客场作战之说。客场作战的运动员往往要赶往其他地区的比赛场地进行比赛,比赛地点变了,这会对运动员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教练在模拟训练中应该加强比赛地点的模拟训练。例如:教练可以带领自己的运动员到不同的比赛地点进行训练,或者在比赛进行之前,教练应该提前几天到达比赛地点安排球员进行训练,以此让运动员达到最佳的竞技水平,这样也有利于提高球队的战绩。

2.4、心理适应的模拟训练

运动员在比赛时,不仅仅是身体素质和技战术的较量,也是球员之间心理素质的较量。气候环境、天气状态、场地环境都会对排球运动员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因此,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应该安排心理适应的模拟训练,以此提高运动员的心理适应能力。例如在运动员进行训练时, 教练应该带领运动员到不同气候特点的城市、不同地点比赛场馆进行模拟训练;同时对训练时间的安排也应该分散一些,不能将训练时间集中在一天中的某一个时段,这样有利于让运动员保持最佳的竞技状态并能提高运动员的适应能力。

场地环境对运动员的心理影响是很大的,嘈杂的环境、观众的嘘声和掌声都会影响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在进行模拟训练时,教练应该有意加入嘈杂声等干扰运动员正常竞技的声音, 以此让运动员适应比赛。

3、“时差”的模拟训练

时差从很大程度上影响运动员的正常水平。例如:如果运动员要去时差在6小时以上的地点进行训练, 教练就不应该在四天内安排训练活动,保证运动员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调整。因此,球队在日常模拟训练过程中,也应该加强比赛地点的模拟训练。例如:教练可以安排球员到与比赛球馆时间相同的地点进行训练; 同时教练还可以在日常训练中加入“倒时差”的训练,以此让球员在平日里就能适应倒时差的生活状态。

4、打“领先球”的模拟训练

在比赛时,球队往往会遭遇领先和落后的两种情况,这也需要球队在日常进行训练。在球队领先时应该如何进行比赛?例如:在模拟训练时,教练可以把一方的比分以0:10的情况开局,创设这种环境以培养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在面对对手的猛烈攻击下,领先的运动员应该怎样稳住局面?经过长期的模拟训练,有利于培养运动员在领先时的控制情绪和掌控比赛的能力。

5、关键节点的模拟训练

比赛的关键节点的模拟训练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比赛领先节点的训练;二是比赛平局时刻的训练;三是比赛落后节点的训练。在领先节点模拟训练中,教练应该告知领先阵营的运动员应该稳住自己的心态,不能出现骄傲的情绪,同时面对追分阵营的奋起直追,领先阵营也不能出现畏惧的心理;在平局或者比分焦灼的模拟训练中,教练应该加强运动员争斗性的模拟训练,模拟训练既要提高运动员的竞技稳定性,还要提高运动员的求胜欲望;在进行落后结点的模拟训练中, 教练对于落后方的模拟训练应集中在心态的训练上,教练应该鼓励球员不能放弃,培养运动员坚忍不拔的斗士精神。

6、比赛结局的模拟训练

比赛结局的模拟训练对运动员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很多运动员在赢得比赛时都会忘乎所以,而在输掉比赛时就会垂头丧气,这都不利于运动员在以后的比赛中发挥出自己正常的运动水平。在模拟训练过程中, 教练应该安排运动员与强队和弱队进行对决训练,这样就可以让运动员体会到不同的比赛结果,也有利于球员适应比赛结局。

7、注意事项及建议

7.1、注意事项

运动员在进行模拟训练时,应该注意的事项主要有两点:一是在模拟训练中,扮演对手的一方一定要真实,并且贴近将要比赛对手的竞技实力; 二是运动员在进行排球模拟训练时应该按照比赛的强度进行训练,不能低于比赛强度,这样不利于运动员提高自己的竞技水平。

7.2、优点和缺点分析

模拟训练在排球训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虽然模拟训练能够模拟真实比赛的环境、对手情况,这能够提高运动员的心理抗压能力和竞技状态;但是模拟终究是模拟,一旦模拟强度和方法不符合标准,就不会给运动员带来好处,反而还会影响运动员的进一步发展。

7.3、建议与思考

在模拟训练中,教练应该加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增强运动员的抗压和抗干扰能力, 让运动员能够在激烈的比赛中还能够应付自如。但是模拟训练中还应该采用科学的模拟训练方法,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水平进行训练,不能过于急躁。

8、结语

铅球模拟训练器 第4篇

1 研究背景和思路

在体育教学和体育竞赛中,无论是滑步推铅球还是旋转推铅球,其技术核心都是原地推铅球,原地推铅球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项目,时间短,爆发强,动作技术复杂,学生的练习动作极不规范,在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中是较难掌握的一个项目。因此,笔者考虑几个问题:1)在铅球教学与训练中怎样能够让练习者快速掌握正确的推铅球技术;2)怎样能够进行专门的力量训练,提高专项成绩;3)怎样提高练习密度,增加负荷量;4)怎样能够测出从开始用力到动作结束的时间;5)怎样能够测出练习者的爆发力(瞬时最大值);6)在练习时,怎样保证运动员的安全性。

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笔者设计制作出了一种学习和训练两用的模拟铅球训练器,能够同时达到上面的效果。

1)铅球模拟训练器能让练习者在模拟原地推铅球的过程中体会用力顺序为“蹬”“转”“送”“挺”“推”“拨”,快速形成相对稳定的、合理的推铅球技术。

2)铅球模拟训练器能让练习者在模拟原地推铅球过程中进行力量训练:通过改变杠铃的片数来调节运动负荷,控制训练量,达到巩固、提高动作技术或增强力量的训练目的。

3)连续推铅球训练器,使训练更具有针对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练习密度,增加了负荷量,增强了训练效果。

4)气阀装置解决了安全问题,使铅球缓慢地回来,在练习的过程中没有危险性。

5)指针式推拉力计JKSKN—1(市场有成品)有峰值保持功能和连续荷重指示自由切换功能。能够测出练习者的爆发力(瞬时最大值)。

6)计时器:利用单片机定时器和两个感应开关,设计一个秒表,精度0.01 s。利用安装在连杆上的铅球前面的感应器,感应器起点在套管的下端的出手角度调节孔处,终点在铅球前面,感应器控制计时器,当铅球推到顶的时候,计时器能显示从开始用力到铅球出手完成整个动作的所用时间。时间越短,表示出手速度越快。

2 铅球模拟训练器结构(附图1)

移动杆顶端圆盘1、弹簧2、套管3、出手角度调节孔4、移动杆5、感应开关6、铅球7、固定滑轮8、移动滑轮9、推拉力计10、气筒11、重量块12、橡胶垫13、固定圆环14、气阀15、底座16、支架17、插梢18、弹簧19。

铅球7固定在移动杆5的下端,移动杆5顶端圆盘1与固定在底座16上的气筒11外的重量块12的铁杆通过钢丝绳连接,铁杆与钢丝绳之间连接推拉力计10,移动杆5在套管3内移动,套管3与支架17固定在一起,且两者相交成50°,支架17与固定在底座16上有相对应的梢孔,通过插梢18调节铅球训练器的高度,来适应不同高度的练习者使用;改变重量块12来调节重量,来适应不同练习者的练习。移动杆顶端圆盘1与套管3之间有一缓冲弹簧2。通过气筒11底部的气阀15,形成一个活塞结构,当活塞向上运动时,吸气;当活塞向下运动时,控制气阀出气口,从一小孔出气,控制活塞下降速度,使铅球7能够平稳、缓慢地回来,完全没有危险性。练习者在练习时,推拉力计10有峰值保持功能和连续荷重指示自由切换功能。安装在连杆5上铅球7前面的是感应开关6的终点,起点在套管3的下端的出手角度调节孔4处,当铅球7推到顶的时候,计时器能显示从开始用力到铅球出手,完成整个动作的所用时间。利用单片机定时器和行程开关,设计的一个秒表,精度0.01 s。秒表能计时:0.00~9.99 s。时间越短,表示出手速度越快。

3 练习方法

在训练过程中,可在投掷圈内,根据每一个学生的身高特点,调节铅球模拟训练器的高度,标出左右脚的具体位置。让练习者左右脚分别踏在标志点上。然后将重心移至右腿上,屈膝下降重心,上体向右转体约90°,并且稍向前屈,微低头含胸,左臂屈肘紧扣在体前。要求:左膝适当外展,右膝稍向内扣。上体、右臂和左臂的前臂适当放松,两眼看右脚的正右侧方约0.5米的位置。身体重心向右移动到能轻轻抬起左脚为宜,背部要放松。

完成“蹬、转、送、抬、挺、撑、推、拨”的练习,让学生体会下肢的用力顺序。完成蹬地转右腿,推送右髋向投掷方向推送的练习。 要求:右脚蹬地有力,右脚、右腿、右髋转动迅速,并且每次方向都要转正,在转动的同时髋部积极向前上顶送。要求:在练习过程中,要由易到难,上体和上肢要适当放松,把注意力集中到脚和髋的快速转动与顶送上,重点体会用力顺序和下肢力量的传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练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最后用力技术。

进行专门的力量训练,在动作技术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加大负荷进行专项力量训练。1)在练习过程中,通过推拉力器和计时器控制负荷,在不改变负荷的基础上,提高出手速度。2)在不改变出手速度的基础上增加重量。3)通过数据比赛、预测距离和实际距离进行比较,提高练习兴趣。

4 运用铅球训练器练习时要注意

持球的正确动作是五指自然分开,将球放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根处。拇指和小拇指贴在球的两侧。在持球预备阶段投掷臂应尽可能多的外展,肘部微微上抬,上臂与躯干保持约90°, 躯干与头部保持正直。

“左臂牵引”是在最后用力过程中,躯干形成“侧弓”并即将向投掷方向“反振”的瞬间,左臂领先于躯干向投掷方向迅速牵引挥摆。当胸部转到投掷方向的瞬间左臂制动。

正确的蹬转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本没有先蹬后转或先转后蹬的区分,动作是由跪蹬连续完成的,所谓跪蹬就是膝关节在保持一定夹角的情况下,右脚提踵转向,膝关节在转向的过程中运动轨迹是稍稍上斜的直线。转向后完成身体重心的提升和右脚的充分蹬伸。

铅球的正确放位是在锁骨内端上方,紧贴颈部。身体重心应置于右脚上方,形成良好的最后用力姿势。

推铅球的完整技术是一种有美感的连续性动作,只有整个动作合理,协调、连贯的完成才会取得理想成绩。如果练习者能正确运用铅球模拟训练器练习,就会解决用力不当、用力脱节等技术问题,成绩也将会得到提高。

(实用新型专利号:ZL 2010 2 0136828.7)

立足思维训练,提升思维品质 第5篇

一、着眼细小之处,发展学生有序思维

对于小学生来说,面对问题的时候容易思路混乱,摸不到重点。为什么会这样?主要在于学生缺乏有序思维。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需要从小处着眼,教给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带领学生从最基本的小问题入手,层层分析,对大问题展开有序思考,从而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比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让学生在两个不同的位置上画出圆。一个位置在黑板上,另一个位置在纸上,然后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两个同样都是圆,在画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经过动手画圆的操作,发现画一个圆的关键点:先是要确定一个圆心,也就是中心,并且要围绕这个中心点旋转360度,也就是画一圈。在从中心点到这个圆圈之间,需要隔开一段距离,这个距离也就是半径。通过这个细节的引导,学生对圆的本质属性有了初步认知。

又如,教学《倍数和因数》时,我让学生先写出2的倍数,结果学生写出了一长串:2,4,6,8,10,12,14,16…122…,就这样,学生从2开始写到两位数,3位数,追问下去,学生还会写出4位数、5位数,甚至更多。这个时候我追问学生:你能写完2的倍数吗?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想要表示2的倍数,是根本写不完的。针对这样的情况,该如何用数学术语表达出来呢?学生认为,可以用无限个、无数个来表示。既然是无限个,那么2的倍数有最小的和最大的吗?学生分析讨论后认为,2的倍数数量上是无限的。最小的这个倍数是它本身,因为是无限个,所以最大的不存在。

以上教学,教师巧妙抓住问题的核心,从小处着眼,通过有效的思维训练,帮助学生理清了数学概念,逐步建构了有序思维的模式,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实效。

二、着眼分层引导,发展学生深刻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主体地位,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思维培养,不能面面俱到,强求“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条件入手,分层引导,层层深入,带领学生从感性的表象,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深刻思维中来。

比如,教学《分数的认识》时,我先给学生出示了一个数学情境:如果有一个大胡萝卜,平均分给两只兔子。每只兔子分得多少?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常识,认为每只兔子可以分到一半。一半用什么来表示呢?学生根据自己对分数的初步认知,认为一半就是分数1/2。那么这个1/2怎么来理解呢?学生根据这个例子,认识到就是将一个胡萝卜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这个时候,学生并不能真正地深入理解分数。为此我又深入设计了一个问题:将一个长方形的纸对折,怎样才能够折出其中的1/4呢?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认为可以将一张纸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张纸的1/4。如果要在这张纸上涂抹出3/4怎么办?学生根据自己对分数的理解,认为可以将长方形等分成四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3/4。

以上教学环节,教师着眼分层引导,借助3个层次的引领,带领学生深入探究平均分的概念,并依据平均分,将注意的要点聚焦在其中的份数上面,从而建构了分数的意义,理解了数学概念的本质,思维获得了提升和发展。

三、立足经验引领,发展学生系统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材编排的知识内容具有系统性。虽然有些问题看起来相似,实际上却深入了一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关注知识的系统性,深入探究知识体系,深入浅出,辩证对待学生的负迁移,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入手,进行知识的总结和运用,发展学生的系统性思维。

比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个内容的时候,笔者先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动手折,动手画,学生画出如下图形: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图形当中的对称轴,看看有几条,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认为,三角形有3条,正方形有4条,正五边形有5条,正六边形则有6条。从这个直观的图形当中,学生发现了一个规律:有几条边就有几条对称轴。为了验证这一规律,我让学生举例。学生画出了正八边形,认为正八边形就有8条对称轴。学生还举出了圆这个图形,发现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以上环节,教师立足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透过表象深入思考,针对表象规律进行验证,从而有了深刻的认知。

模拟思维训练 第6篇

一、让学生动手操作,充分使用学具。

儿童的思维必须以一定具体事物支持,强调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参加实践,从而获得知识。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根据他们好奇、爱动、求胜的心理特征,通过摆学具、数实物,让学生从动作具体思维训练到语言的思维,进而促进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更重要的是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摆一摆、看一看、想一想、算一算、说一说、比一比,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把操作作为启智的桥梁,从而丰富感性材料,扩大经验,为抽象概括创造条件,为思维的发展提供基础与机会。

如在学习8的分解时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请学生自己试着分一分,摆一摆,可以分成几组。这样学生就会纷纷动手,七嘴八舌,自由地说出分的办法,最后由老师总结,从而让学生掌握8的分解。

在小学低年级通过学具的操作引导学生自己从中去发现规律,去思索、去领悟,化抽象为为具体,并且学生在实际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协调各种感觉的功能,促进其协调发展,逐渐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与习惯。

二、强化概念教学

加强数学基础知识教学就要加强数学概念的教学,只有在扎实的概念教学基础上,学生才会领会其实质,建立空间立体观念,才会形成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中低年级概念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和例证,归纳形成概念。

利用直观,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和例证,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概念的好方法。教师就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实例、熟悉的事物、当场出示实物、模型等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观察、动手、归纳的机会,在动眼、动手的过程中形成表象,再在表象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出新概念。

如在教学三角形认识时,首先让学生用三根小棒摆一摆,然后让学生画一画三角形,老师再出示各种类型的三角形图形、实物和不是三角形的图形与实物,让学生比较,最后引导学生概括出什么是三角形,并依据上述的图形归纳出三角形的特征、分类。

2. 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的概念。

数学知识逻辑性、系统性很强,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密切联系,从旧知识入手,适时渗透,及时迁移,从而较快地掌握概念。

如在“平行四边形”这个概念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自摆一摆有关图形,就必须与学生自己认知结构中的“四边形”知识联系起来,又必须与原有的有关概念如梯形、三角形加以区别,精确分化,最后还需要与一般四边形、梯形等有关概念分化,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平行四边形”概念。

3. 注意比较,突出概念的特征。

比较是在脑中确定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异同点的思维过程。比较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使概念的特征更加清晰,从而让学生牢固掌握,理清关系,发展其思维能力。如在“三角形”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就出示各类三角形,让学生分类、比较,找出同类的三角形的共同特征。在学生主动发现、比较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归纳总结出三角形按边分可分为:任意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按角分可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

三、在“说”中训练学生思维

小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性质的理解必须借助语言,在教学过程中,要留出时间,提供机会让学生“说”,让学生有机会“说”,说概念、说公式、说性质、说关系、说思路、说区别、说联系等。在说的同时使思维得以展开,使数学语言得到丰富和发展,使思维更加严密,使表达更加清楚。

1. 在说概念中训练学生表达的严密性和科学性。

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基础,其语言表达是否严密可以反映出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在学生“说”的过程中不断纠正,使学生思维不断发展,更加精确,更具有逻辑性与严密性。

如在前面所提到的三角形的认识的教学中,在学生画、摆、比较的基础上,学生就可能说出“由三根小棒组成的图形就是三角形”,教师此时画一个任意图形(三边不搭口),引导问学生:这是三角形吗?怎样表达更加准确?最后学生逐渐归纳到“围成”这个词,在此基础上定义三角形学生就易理解,从而使思维得到发展。

2. 在说公式、法则、性质中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小学阶段的公式、法则、性质比较多,并且都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其连贯性、逻辑性较强,在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引用旧知识,开动脑筋之上,让学生说出其公式、法则、性质,从而提示实质、主题,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的法则时,总是在一位数乘法、整十数乘法的基础上通过实例,让学生推出两位数乘法的法则。

3. 在说“解决问题”解题思路中,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手段之一。它涉及的面广,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所以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在实际的教学中,就应让学生大胆地说出其分析解题思路,找出等量关系等。一般来说,先要说出这道题是一件什么事,提供了哪些信息,这些信息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也可用线段图来表示题意,让学生(下转第56页)(上接第57页)通过图形轻松地理解,培训学生使正确、流利地说出其解题思路。

四、创设思维的情景,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

小学生其身心特点是好奇、自尊、好动,很有想象性。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具有创意的环境氛围,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发挥,鼓励、赞许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欲望。

如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之后,可以让学生在钉子板上任找几点分别连接,看可连几个正方形,几个长方形。

在学习了线段之后,可设计这样一道思考题:有6棵小树,每3棵一行,可以栽4行。若是9棵树种成9行,每行也要有3棵,你将怎样栽?

同时对一题有多种方法解答时,尽可能地让学生发挥想象,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上一篇: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下一篇:节目收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