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顺应性

2024-09-21

呼吸系统顺应性(精选11篇)

呼吸系统顺应性 第1篇

关键词:心脏手术,呼吸系统顺应性,肺功能

肺顺应性是指单位压力改变时所引起的肺容量的改变,是反映肺组织弹性的指标,有关研究已有很多报道。然而,心脏外科术后的患者肺顺应性的变化规律的报道甚少,关于气管插管下其正常值的参考范围及影响因素的报道则更少见。为此,本文收集了2008年我院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动态肺顺应性的相关资料,期望能在一定程度上解答这些临床问题。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择期行心脏外科手术的624例患者。其中,<18岁者440例,≥18岁者184人。左心室功能抑制、射血分数(EF)<50%、过度肥胖、胸廓畸形、腹内占位病变、吸烟史超过5年、伴基础肺疾病、体外循环时间超过3 h、主动脉阻断时间超过2 h、辅助呼吸时间超过24 h以及再次气管内插管者排除在本研究之外。

1.2 方法

在无痰和无自主呼吸的前提下,采用SIEMENS Servoi呼吸机,SIMV-PRVC模式,成人设定潮气量(VT)8 m L/kg,呼吸频率(RR)8~12 min/次,呼吸时间比为1∶1.5~2.0,儿童设定潮气量(VT)10m L/kg,呼吸频率(RR)15~25 min/次,记录不同时点(返ICU即刻、1 h、2 h和3 h)的动态肺顺应性(Cd)。同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

1.3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统计学方法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以|r|>0.8为强相关;|r|<0.3为弱相关,以P<0.01来检验两变量在样本来自的总体中是否存在和样本一样的相关性。

2 结果

2.1 年龄对肺顺应性的影响

不同年龄患者的肺顺应性结果不同,随年龄增长,肺顺应性逐渐增加,18~25岁达高峰,以后基本持续于该水平。在18岁前,两者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883(P=0.000),而在超过18岁以后,两者关系不大,相关系数为0.032(P=0.660),见图1和2。

2.2 其他影响肺顺应性因素

除年龄外,很多因素都与肺顺应性有关,具体见附表。由附表可以看出,肺顺应性尤其是18岁以下的肺顺应性,与身高、体重和体表面积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0.769、0.748和0.777,而与体重指数关系不大,相关系数仅0.243。

2.3 性别对肺顺应性的影响

整组观察对象的肺顺应性与性别有关,男女间肺顺应性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低于18岁者,P<0.05,超过18岁者,P<0.01。男性肺顺应性略高于女性,而男女之间在身高、体重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2.4 带管时间对肺顺应性的影响

以返室即刻为参照,各时点肺顺应性有显著差异(P<0.05),肺顺应性有逐渐改善趋势。

3 讨论

全身麻醉控制呼吸期间,肺顺应性的变化可以反映胸肺静态肺顺应性的变化[1]。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肺顺应性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麻醉、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手术体位、开胸操作、体外循环和温度等[2,3]。因监测仪、研究对象、观察者以及呼吸机管道系统的内在顺应性等因素,所测得的数据常会受到一定的影响[4]。动态P-V曲线和静态顺应性P-V曲线均有很好的相关性,完全可以用动态P-V曲线代替静态顺应性P-V曲线[5]。傅君等[6]认为,采用测量动态肺顺应性的方法不但能够减少人为因素对测量因素的影响,减轻患者的测量负担,而且测量的数据不用二次加工处理。机械通气的患者,测量和监测动态肺顺应性更为实际[7]。为此,笔者选择动态肺顺应性作为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的监测指标。

呼吸机的设置也影响顺应性。朱丽敏等[8]研究认为,全身麻醉控制呼吸期间呼吸模式等可引起肺顺应性的改变,压力调节容量控制模式较传统的压力控制方式对肺顺应性的影响小。鲁惠顺等[9]研究认为,成人8 m L/kg的VT通气时,顺应性值达到最大,同时气道阻力比较小。相反,MEDURI[10]研究发现,呼气末正压(PEEP)在-5~+5 cm H2O时,与动态肺顺应性无相关性。因此,笔者选择动态肺顺应性作为监测指标,采用SIMV-PRVC模式,潮气量儿童设定为10 m L/kg,成人为8 m L/kg,呼吸频率婴儿20~28次/min,儿童15~25次/min,成人8~12次/min,PEEP统一设定为5 cm H2O,吸呼时间比1∶1.5~2.0,压力上升时间20%。

因为自主呼吸时的肺顺应性高于被动呼吸时,所以笔者监测完全镇静状态下患者的动态肺顺应性,以期排除自主呼吸的影响。同时,还需要防止疼痛导致呼吸不规则,从而限制胸廓运动,尽管胸廓弹性阻力增大而使肺通气发生障碍的情况较为少见。

研究中笔者发现,动态肺顺应性在两性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在18岁以前,动态肺顺应性不但与年龄相关,也与身高、体重、体表面积、均高度相关,这可能与肺本身发育的成熟度有关。在18岁以后的成人则无此规律。肺顺应性受肺总量的影响,肺总量大的,其顺应性较大,这可以部分解释顺应性随年龄变化的原因,但是测算肺总量从而取得比顺应性资料在临床不可行,所以笔者仍然选择动态肺顺应性作为观察指标。笔者还发现,动态肺顺应性也和体重指数相关,但以18岁为分界点分别分析,则关系不大。

本研究还发现,动态肺顺应性随带机时间的延长有一定的改善,可能与患者尿量增加,抑或与术后炎性反应有一定改善,从而使血管外肺水逐渐减少有关。连续监测有助于发现麻醉期间机械通气时呼吸机气道漏气、气管导管管腔阻塞、扭曲以及支气管痉挛、分泌物滞留、肺水肿、胸腔积液、膈肌上抬等患者肺部异常情况[11]。动态顺应性作为一项有意义的自身对比指标,除可较早提示呼吸道炎症变化外,还可用于寻找最佳PEEP[2],用于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诊断[12,13],并可作为能否成功脱机的一个预测指标[14]。患者的年龄和体重是直接参数,不需计算。因此,以动态顺应性为监测指标,有助于大致定性判断患者肺功能情况,结合动态监测呼气末CO2和脉搏氧饱和度,可为患者节约费用,同时能及时发现异常,为临床提供有价值信息。

尽管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大,而且也获得了相应年龄段心外科术后、带气管插管患者动态肺顺应性的大致数值,但要得出其正常值的参考值范围,本组资料数据量还不够,尤其对于婴儿和成人患者而言。此外,对于婴儿来说,单纯肺顺应性指标还不够灵敏,期待通过今后的研究有新的更灵敏的参数出现。

让革新性扫盲顺应时代的发展 第2篇

沙坪镇课题组 肖川山 卢卫民

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是对尊重基本人权的很好阐释;是当前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是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人口素质、消除贫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国家历来重视农村、特别是我国落后地区的文盲扫除工作,通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离彻底扫除文盲、提高社会人口整体素质还有很多的路要走,扫盲过程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1、扫盲内容和形式单一

过去的扫盲多为文字扫盲,主要以班级集中形式教授扫盲教材,让扫盲学员达到“能认识1500个常用字、能解决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简单计算、能写生活常用条据等”的国家脱盲标准。

2、扫盲成果巩固待提高。

扫盲后的文盲缺追踪指导、帮扶,有重新成为文盲的;扫除已有文盲同时,又有新的文盲出现,有扫不完的文盲。

3、扫盲效率低、社会效益不显著。

国家和地方为扫盲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每年完成的扫盲人数字面可观,脱盲者在知识文化层面有提高,但他们的生产能力并没有因此有大的提升,为家庭和个人生活条件的改善带来的变化不明显。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经济迅猛发展,信息大爆炸时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无数新兴事物的出现、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以及人们对高水平生活的追求,注定了我们以提高读写算能力为主的革新性扫盲是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和现存文盲需求的,我们必须顺应社会发展需要,努力开拓扫盲领域,创新扫盲手段。

一、多形式、多渠道做好以提高文盲读写算能力为目标的基础性扫盲培训工作,努力让学员达到国家脱盲标准。

让学员具有基本的读写算能力,达到国家脱盲标准是我们革新性扫盲工作的核心、重心,我们不能有所偏离。这看似简单任务,对参训文盲却相当困难,据此,我们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本着方便学员,服务学员宗旨,采取多形式多渠道扫盲。

1、激发调动文盲参加脱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人为本”是我们开展工作应遵行的通理。成人教育与基础教育是相通的,要以文盲为主,充分发挥他们在扫盲文化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宣传动员,让文盲同志明确参加扫盲的重大意义和重要性,产生主动参加脱盲学习愿望,再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奖励机制激发脱盲学习积极性。解决了思想问题,把文盲组织起来进行扫盲学习就容易得多,也能保障扫盲效果。

2、采用班级授课学习与自学相结合扫盲学习形式进行扫盲培训 建立学习班,聘请有成人教育经验老师,依据重庆市扫盲教育统一教材制定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目标进行授课是主渠道。据多数学员情况定上课时间、地点、老师,集中培训语文、数学、公民生活三部分中的主要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扫清障碍,其他部分可以自学,遇困难随时联系电话向老师请教。扫盲形式的多样化,避免文化学习的单一枯燥和学员产生消极学习情绪。

3、建立扫盲帮扶机制

“三多一散”文盲现状决定了不是所有文盲都能走进学习班,即使走进学习班的文盲也不一定都能达到预期目标,让扫盲走入每个留守文盲,我们可建立 “文盲间互教”、“子女教父母”、“邻里帮教”的机制。层次较高文盲帮教一个较低层次文盲,有文化子女教文盲父母,邻里之间,有文化的定向帮教一个文盲,对帮教和学习有成效者都给予物质奖励。这样,提高扫盲面同时,让扫盲文化学习效果得到有力保障。

4、成立社区或村社扫盲监控指导站

学校与政府齐抓共管,让扫盲没有死角。以居委主任或村长挂帅,配备固定扫盲指导员,每个社区或村社成立一个扫盲监控指导站,监控掌握流动性文盲、新增文盲、复盲信息,采取补救措施,形成“一堵、二扫、三提高”的格局,力争彻底扫盲。

二、合理选择扫盲内容,创新扫盲手段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异较大,而我们的文盲多分部于中西部落后山区和贫穷少数民族地区,加之文盲群体的构成较为复杂,因此,我们的扫盲内容应合理选择,扫盲手段应该不断创新。1、以学定教,针对性选择扫盲内容。

文盲学员文化层次不同,个人兴趣爱好不好同,使之参加扫盲学习目的不同。有的想多学字,方便读书看报;有的想提高算帐能力,让自己更好做生意;有的想学一门技术,让自己有一份固定收入。在实现文盲达到国家脱盲的读写算能力标准的目标指引下,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不同需求选择扫盲主要方向。这要求我们采集文盲信息时,必须全面,姓名、民族、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组成、家庭经济状况、兴趣、爱好、特长、愿望、„„然后进行归类与适当调配相结合分组,确定扫盲教育的主方向。

2、创造性地使用扫盲教材,积极开发具自己特色的乡土教材。在国家脱盲标准指导下,全国各省市编定了自己的统一扫盲教材,这种教材是我们进行文化扫盲的重要依托,它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但各省市区县的风土人情,区域文化,文盲层次等都有差异,我们不能一味死搬硬套地教统一教材,可以把地方的文化遗产、特色产业、奇闻轶事、国际国内当前形势等有机融入教材,比如地方戏曲,地方名流伟人事迹等。

3、努力创新扫盲手段。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一支笔一块黑板”时代渐渐远去,为提高扫盲效率,我们在运用好传统扫盲手段同时,更应努力创新。卡片――简单而实用的好助手:我们可把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汉字、公式,图文结合,制成卡片,随身携带,学用结合;实践操作――知训与能力形成的最佳手段:生活中的常识,生活的基本技能,生产的基本技术,采取学习中实践,实践学习,掌握快又牢;电视、录相影碟――最直观形像手段:对于比较抽象空洞、文盲比较陌生、不容易掌握的知识或技术,采用电视、录相影碟的播放,清楚明了,直观形象,易于掌握;电脑、互联网――信息的传送高速公路:国际国内形势、农业技术的新进展、生产生活的新动向等,在网络的支撑下,将会拓宽视野,开启学习的新时代,让扫盲对象真正与时俱进。

三、顺应社会发展需要,开拓扫盲领域,真正提高扫盲的社会效益。

扫盲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文盲们像和平常人一样健康、快乐、幸福地生活在现代社会。新形势下的扫盲是在提高扫盲对象知识文化水平基础上,让他们掌握适应现代生活必备的生活常识、生产技能,提高社会生产能力,提高家庭收入,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信心,增强生活幸福感。因此,纯粹的文化扫盲已跟不上时代步伐,我们必有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开拓扫盲领域,提高扫盲的社会效益,为的建设富强和谐的社会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1、在做好基础性扫盲同时,有选择性地进行“功能型文盲”。

所谓“功能型文盲”,不能识别现代社会符号(即地图、曲线图等常用图表)的,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的人进行扫盲。这类人虽然接受过基本的识字教育,但在现代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社会生活中存在相当大的困难,是现代社会的“功能型文盲”。我们对其进行现代社会符号:如常用天气图标、地图、统计图表、交通指示图标、曲线图等;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管理等知识的培训,让他们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

2、加强现代生活常识扫盲,增强现代社会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一般已具有现代生活的基本常识,而生活在边远贫困山区的文盲和文盲们是相当匮乏,他们甚至不知道饭前便后就洗手。我们对他们进行健康卫生知识(饭前便后洗手,勤洗头,勤换衣,勤剪指甲等,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定期给圈舍消毒,定期杀虫灭蚊,及时处理变质食品,有良好的环境卫生意识和习惯)、安全知识(安全用电、正确避雷、如何防火、如何应对灾害)、人际沟通知识、心理调节知识„„有了这些现代社会生活意识,他们能自信、自强、从容应对现代社会生活。

3、加强扫盲教育与社会生产技能培训的整合,提升社会生产力。通过扫盲教育,让文盲学一门技术,搞一个项目,发展一种产业,提高家庭收入,逐步富裕起来,是扫盲教育的社会效益的最高体现。扫盲教育与社会生产技能培训的有机整合,是将来很长一段时期内的扫盲教育主要走向。

⑴扫盲与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当前形势下,光靠传统的种地养家已不现实,必须得有一技之长。在文化扫盲时,把实用技术培训结合起来,教给他们一项技术,为他们谋生多提供一个手段。如建筑技能中的砌砖、刷墙、贴地板砖、室内装修;如种养植中的食用菌栽培、茶树种植、养猪养牛、养鸡养鸭等。农民需要技术,积极性较高,效果就会好起来。

⑵引导和扶持文盲搞种养植项目。

当部分文盲有创业积极,初步具备搞种养植条件时,我们成人学校、当地政府、社会会各界应积极引导,大力支持,持续扶助,提供政策,提供资金,提供技术,提供销售保障,培养种养植示范户,通过示范户辐射、带动,搞活一方经济。,⑶扫盲教育与社会生产技能培训的整合应紧跟国家政策、当地对农民扶助的相关项目。

扫盲教育与社会生产技能培训的整合在相关政策的引领下,能得最大限度的支持和保障,效果明显,成果更突出,文盲更得实惠。比如当前“阳光工程”、“万元增收工程”,如果我们能把扫盲对象纳入其中,有机整合,一方面能推动和加快两大工程建设,另一方面能大大促进扫盲工作,一举两得。

扫盲教育与社会生产技能培训的整合,应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不同区域、不同需求、不同追求、不同层次的文盲,我们选定最适合他们的社会生产技能培训或种养植项目,才能把效益最大化。

双关作为语用策略的顺应性探索 第3篇

关键词:双关;顺应理论;语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9)12-0104-4

Abstrac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puns used in the dialogues of Chinese drama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Verschueren’s adaptation theory. It is found that in verbal communication the addressers’ choice of puns as a pragmatic strategy is for the sake of adaptability to the contexts, namely, the addressers and addressees’ mental world, social world, physical world, etc.

Key words: puns, adaptation theory, pragmatic strategy

1. 引言

只要对日常使用的语言稍加观察,就可以发现人们在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经常会使用双关,即“有意识地使同一个词语、同一句话,在同一个上下文中,同时兼有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意思”(王希杰,2004:292)。近年来,学者们对双关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大多聚焦于小说、广告等体裁中的双关,对戏剧对白中的双关使用关注较少。事实上,戏剧是生活的舞台表现,戏剧对白可以很直观地反映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言语交际活动。因此,本文试图采用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动态地探讨双关作为语用策略在戏剧对白中的运用。

2. 言语交际中语境的动态性与顺应性

Verschueren(1999: 55-56)的语言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过程是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这种选择可能是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它由语言内部(即结构)或者语言外部的原因所驱动。语言使用者之所以能够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作出种种恰当的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三种特性:变异性、商讨性、顺应性。这三种特性互相联系不可分割,但顺应性是语言使用过程的核心。

顺应论中的语境关系顺应指语言使用过程中语言的选择必须与语境顺应。Verschueren (ibid.: F15)认为语境的生成是动态的,语境产生于交际双方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并且会随着交际过程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他把语境划分为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前者包括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这三者的关系为:心理世界是媒介,而交际是发生在物理世界和社交世界中的。语言的选择在考虑语言语境的同时必须与交际语境顺应。也就是说,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交际语境三个主要因素的综合情况作出适当的语言选择。

3. 戏剧对白中双关选择的语境顺应

言语交际不是规则主导的静态过程。因此,如果要在灵活多变的策略中选择双关作为策略,也要经历选择的商讨阶段。商讨过程的不确定性和动态性不仅受语言环境的制约,而且受非语言环境的影响。双关语言策略的使用必须顺应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以及交际双方会话的语言语境。

3.1 双关对心理世界的顺应

言语交际既是人与人之间语言的交流,也是心灵的交流。所以,言语交际中语言的选择会受到交际双方心理世界的影响。“心理世界”对交际言语是否得体起着关键的作用(王希杰,1996:317)。根据Verschuren(1999: F22-23)的观点,心理世界主要涉及交际者的性格、情感、信念、意图等心理因素,其中进入交际语境的心理因素主要有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两类。说话人选择语言的过程正是顺应自己和听话人的心理世界的一个动态过程。

(1)(愫方不觉望着笼里的鸽子。)

曾文清:(没有话说,凄凉地)这,这只鸽子还在家里。

愫方:(冷静地)因为它已经不会飞了!

曾文清:(一愣)我……(忽然明白,掩面抽咽)

愫方:文清。

(文清依然在抽泣。)

愫方:(皱着眉)不要这样,为什么要哭呢?

曾文清:(大恸,扑在沙发上)我为什么回来呀!我为什么回来呀!明明晓得绝不该回来的,我为什么又回来呀!

愫方:飞不动,就回来吧!

(田本相,1986:642)

曾文清原本是个善良聪颖的大少爷,但在封建礼教的长期毒害下,他逐渐变成了一个消极懒惰、徒有“生命空壳”的“多余人”。他喜欢表妹愫方,但却始终不敢保护她;他不满家里为他娶的妻子的骄横恣肆,但也只会逆来顺受;他最终决定离家出走,到外面干一番事业,但没过多久又颓唐地返回家门。面对落魄归来的曾文清,虽然愫方对他的懦弱无能感到非常失望,但是她毕竟深爱过这个男人,而且她深知此时的曾文清已经变得极度脆弱和消沉。所以,在这次尴尬的见面中,善良的愫方不想伤害曾文清的自尊,只好借助双关来含蓄地表达自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心理。“因为它已经不会飞了”和“飞不动,就回来吧”这两句话,表面上是愫方在和文清闲聊习惯关在笼子里的鸽子已经失去了飞翔的能力,实际上她是在婉转地告诉文清,既然没有意志和能力在外面独立生活,那么就在这个监牢般的家中苟且偷生吧。在这个言语交际中,说话人愫方对双关策略的选择正是考虑了曾文清和她本人的性格和情感而做出顺应的结果。

3.2 双关对社交世界的顺应

社交世界指社交场合、社会环境、规范交际者言语行为的原则和准则。这里的交际者不是抽象化和理想化的语言使用者,他们的言语行为受社会和文化的制约(Verschueren, 1999: F23)。语言选择与社交世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是特定场景、机构或者社区中的交际规范,这些规范是人们在语言使用中必须遵守的(ibid.: 91-92)。文化也是社交世界中的重要内容,在语用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曾瑞贞:(走了一半,忽然回头。一半希冀,一半担心)我想告诉你一件事。

曾霆:什么事?

曾瑞贞:(有些赧然)我,我最近身上不大舒服。

曾霆:(连忙)你为什么不早说?

曾瑞贞:我,我有点怕……

曾霆:(爽快地)怕什么。你怎么不舒服?

曾瑞贞:(嗫嚅)我常常想吐,我觉得……

曾霆:(懵懂)啊,就是吐啊,(立刻叫)妈!

曾瑞贞:(立刻止住他)你干什么?

曾霆:妈屋里有八卦丹,吃点就好。

曾瑞贞:(埋怨地)你!

曾霆:(莫名其妙)怎么,说吧,还有什么不舒服?

(田本相,1986:582-583)

十七岁的曾霆被迫娶了十八岁的瑞贞,他们的婚姻是由双方祖父缔定的,这就注定了他们婚后生活的不幸福。虽然曾霆已成家室,但他其实还只是个孩子,根本不懂得夫妻之道。怀孕是女人正常的生理现象,但由于它与“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儒家思想影响较大,儒家思想的基本核心之一是“礼”。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所以一些受封建思想束缚的人认为“怀孕”这种事情是不“雅”现象,不可以在公开场合直说。瑞贞想告诉小丈夫自己怀孕的事,但考虑到封建礼教的规约,考虑到曾霆是饱受曾家诗书教育的孙少爷,她又觉得羞于说出口,不得不选择双关的语言策略,表面上推说自己身体不舒服,实际上是向听话人暗示自己怀孕的信息。

3.3 双关对物理世界的顺应

物理世界是一种实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语境,包括特定的主体、对象、时间、空间(场景)、话题五个因素。物理世界五要素的任一变化都会使交际者产生特定心理,都会影响交际形式的选择和语言的选择(Verschueren, 1999: 95)。在很多情况下,交际双方在物理世界中所处的位置对决定选择什么语言表达方式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周萍:对了,我预备明天离开家里到矿上去。

周蘩漪:哦,(停)好得很……什么时候回来呢?

周萍:不一定,也许两年,也许三年。哦,这屋子怎么闷气得很。

周冲:窗户已经打开了……我想,大概是大雨要来了。

周蘩漪:(停一停)你在矿上做什么呢?

周冲:妈,你忘了,哥哥是专门学矿科的。

周蘩漪:这是理由么,萍?

周萍:(拿起报纸)说不出来,像是家里住得太久了,烦得很。

周蘩漪:(笑)我怕你是胆小吧?

周萍:怎么讲?

周蘩漪:这屋子曾经闹过鬼,你忘了。

周萍:没有忘。但是这儿我住厌了。

(田本相,1986:32-33)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偷情”、“通奸”、“乱伦”是一种社会文化禁忌,是违背社会道德的性行为。蘩漪是周萍的继母、周冲的生母,但她和继子周萍之间却有着不正当的乱伦关系。自私伪善的周萍想离开家庭,割断他和继母的罪恶关系,他的这种想法遭到了蘩漪的严重不满。但是,当着亲生儿子周冲的面,如果蘩漪直接说出她和继子周萍曾经在这屋子里偷过情,这不仅会使她和周萍都名誉扫地,甚至引来灭顶之灾,而且会让她的儿子周冲由于母亲和哥哥之间的丑闻而痛苦得无法自拔。所以,考虑到物理世界的诸多因素(比如场景、对象等),蘩漪选择使用“闹过鬼”这个双关语,一方面继续在周冲面前编织周家这个屋子里闹过鬼的谎言,另一方面提醒周萍别忘记他们的“恋情”以及他们在这屋子里曾经干过的丑事。显然,由于蘩漪和周萍彼此“互明”一些语境假设,所以周萍完全领会蘩漪所谓“这屋子曾经闹过鬼”的隐含意义。相反,由于周冲对母亲和哥哥的淫乱关系一无所知,所以对于“这屋子曾经闹过鬼”这样的话,他也只是理解了它的表层意义而已。

3.4 对语言语境的顺应

除了交际语境外,还有语言语境,即上下文,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篇内衔接、篇际制约、线性序列(Verschueren, 1999: F23)。语言使用过程中的语言选择必须与语境顺应,这也包括了与语言语境的顺应。也就是说,说话人在选择语言时,必须考虑语篇语义的衔接与连贯、语篇的主题和文体类型、语篇上下文的逻辑语义关系等。

(4)瑞珏:(忽然)明轩,你记得我第一天来的夜晚,杜鹃在湖边上叫么?

觉新:(泫然)记得,那时候是春天刚刚起首

瑞珏:(梦一般地迷惘)嗯,春天刚刚起首

觉新:(绝望袭进他的心,凝视着她,沉痛地)现在是冬天了

瑞珏:(声音低弱而沉重)不过冬天,也有尽了的时候!(逐渐闭上眼)

(曹禺,1985:269)

瑞珏临产正是高老太爷归天之时,陈姨太借故起纷争,编出所谓“血光之灾”的谎言,逼瑞珏迁出公馆生产。为了不让自己深爱的丈夫觉新为难痛苦,隐忍大气的瑞珏不顾自己有孕在身毅然搬出家中,在大雪纷飞的郊外破房子里生产。瑞珏在临终前和丈夫一起回想起当年他们在初春时节结婚的情景,而现在瑞珏却在寒冷的冬天里奄奄一息。面对善良的妻子,觉新感到无比沉痛和羞愧。然而,坚韧大度的瑞珏即使在等待自己生命最后一刻来临时,依然积极乐观地面对自己的生命和生活。她接着丈夫关于“现在是冬天了”的话题,一语双关地对觉新说“不过冬天,也有尽了的时候”,表面上她是在谈论季节的更迭,实际上她是在安慰和鼓励丈夫不要悲观消沉,要相信生活总会好起来的。在此,瑞珏所用的双关策略不仅实现了一石二鸟的目的,而且实现了语篇内部的衔接与连贯。

4. 结语

Verschueren从认知、社会和文化的角度对语言行为进行剖析,他提出的顺应论将重心放在说话者意义生成过程的动态性上,更多地强调说话者根据各种关系的顺应而作出语言选择的重要性。通过以上的实例分析,不难发现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双关策略的选择大多是出于语境顺应的考虑,即为了顺应说话人或听话人的交际语境(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和语言语境。必须指出的是,虽然本文分别阐述了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和语言语境对于双关策略选择的影响和制约,但是这并不说明某个单一的语境因素就可以完全制约和决定语言的选择。相反,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中的各种因素有时是共同发挥作用的,只是在不同的情况下,各种因素所起的主导作用不同而已。换言之,说话人在交际过程中是考虑到语言语境与交际语境的主要因素的综合情况对语言作出适当的选择;而且,这些语境因素不是在交际前事先给定的,而是交际双方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动态生成,并随着交际过程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参考文献

Verschueren, J.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F15,F22-23,55-56,91-92,95.

曹禺. 家[M]. 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5:142,269.

田本相. 曹禺代表作[C]. 郑州:黄河文艺出版社,1986:32-33,582-583,642.

王希杰. 修辞学通论[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317.

呼吸系统顺应性 第4篇

#自行式载重车是具有电液驱动、转向和升降一体的专用特种车辆,其额定载重量大,具有机动灵活、自行驶、高稳定性以及高通过性等特点[1]。悬架系统作为自行式载重车的重要支撑部分,不仅能够方便调整平台姿态,而且传递路面激励,其性能直接决定着车辆的操纵稳定性、行驶平顺性和行进速度[2,3]。自行式载重车辆广泛应用于路桥施工、船舶建造、大型设备运输等工程领域,工程实际中,要求该类车辆驶速度更快、机动性更好、平顺性更优,这对悬架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自行式载重车的悬架系统由悬臂、摆臂、车轴、车轮组和液压缸组成[4],为保证车辆在不同车速、不同负载和不同路况工况下的安全稳定性,所有悬架形成三组或四组独立的悬架组群共同承载车辆的负荷,构成三点或四点支撑形式,每组悬架组群由多个悬架组成,同组悬架组群内的液压缸并联连接,能够根据路况自动调整伸缩量,保证各轮胎接地比压相同,避免某一轮胎超载。根据自行式载重车载重量的不同,载重车的轴线数会相应增减,悬架组群含有的悬架数量也会相应改变。传统悬架系统利用液压缸预充油液的压缩性组成一个定刚度被动式的液压弹簧悬架,能够满足车辆较低车速的行驶要求,但对于空载和满载负荷相差较大、速度要求更高的工作场合,传统定刚度液压弹簧悬架系统在缓和路面冲击振动、减少颠簸、提高行驶过程中的平顺性、改善驾驶员操作舒适性等方面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本文在不改变自行式载重车原有悬架钢结构的基础上,针对悬架组群通过改进设计了一种新型悬架液压系统,使其可根据不同载荷实现刚度自适应,建立了自适应悬架组群系统数学模型,对改进前后两种悬架系统的顺应性进行仿真对比分析,对采用改进前后两种悬架系统的自行式载重车进行了现场试验。

1 悬架组群系统顺应性描述及顺应效果评价

1.1 顺应性描述

悬架组群系统顺应性是指系统应对突变载荷的能力,用给定液压系统在突变载荷作用下引起的单位压力相对变化所产生的广义容积相对变化来表征,是一个综合反映悬架组群液压系统柔性的动态指标,与液压系统和元件的结构特征参数直接相关,其中突变载荷是指能够使液压系统工作压力高于正常值并且导致系统安全阀开启产生溢流的载荷。根据定义,顺应性[5]可表示为

式中,$V为液压系统广义容积变化;$p为液压系统压力变化;pset为基准压力,即液压系统正常工作压力值;V为液压系统基准体积,即液压系统正常工作时封闭的流体体积;tc为顺应时间;$t为压力改变时间。

悬架组群系统对于突变载荷的顺应过程是一个能量转换的过程,当突变载荷使液压系统工作压力超过基准压力后,这一压力开始做功,促使系统发生容积改变,将突变载荷产生的瞬间能量释放出去。图1为悬架组群系统顺应性原理示意图,可知顺应性C值为两部分阴影面积之比[6]。

自行式载重车载荷大、行驶速度快,受到路面激励后将产生巨大的惯性冲击振动,这些都将直接作用在车辆的悬架系统上,进而传递到车身,而悬架系统的顺应性表征为其应对惯性冲击振动的能力,是传递到平台上惯性冲击振动能量的转移或损失。无顺应的悬架系统理论上承受惯性冲击对其做的全部功,表现为悬架产生大的加速度和车体的强烈振动,平顺性差。

1.2 顺应效果评价

悬架组群系统的顺应性可用其对惯性冲击振动能量的传递特性和衰减特性来衡量,系统遇到惯性冲击振动后液压缸开始传递力,在传递过程中,由于蓄能器气体体积的改变、油液的压缩、管路变形等原因,悬架组群系统实际受到的力要远小于惯性冲击振动力。为定量评价悬架组群液压系统对特定工况路况突变载荷的顺应效果,用其对突变载荷的传递特性和衰减特性来衡量,取单位输入载荷与其对应的输出作对比。假设惯性冲击振动力为$F,悬架组群系统液压缸的压力改变为$pL,其有效作用面积为A,用顺应系数来表征悬架组群系统的顺应效果,其数学表达式为

同样的路面激励下,对比不同悬架系统顺应系数Cs即可反映出该系统应对冲击振动的能力,Cs越大表征系统衰减冲击振动的能力越强,顺应性越好;反之,系统较容易传递冲击,顺应性较差。悬架系统顺应性越好,车辆平顺性效果越显著。

2 自适应悬架组群系统设计及数学模型的建立

2.1 自适应悬架组群结构与工作原理

自行式载重车载质量从10t到2000t不等,为保证车辆在复杂工况下高速、稳定、安全行驶,由三组或四组独立的悬架组群共同承载载货平台,各组群内包含1~16个数量不等的悬架,每个悬架由钢结构、车轴、轮胎和液压控制系统组成,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液压缸、液压马达和相应的控制阀组,同组悬架组群内各悬架并联连接,各液压缸并联联通。在偏载或颠簸路面工况下,可以保证组群大系统内各液压缸能自动调整伸缩量,使各轮胎接地比压相同、各悬架受力均衡,避免由于某一悬架偏载过大,出现钢结构损坏或爆胎现象等,造成严重事故。

图2为额定载荷6000kN的两纵列十轴线自行式载重车与悬架结构示意图。当车辆为4个悬架组群支撑形式时,各组群含有5个悬架,构成四点支撑,该形式能够很好地满足载重物质量大、体积大、结构不规则和路况差等要求;当车辆为3个悬架组群支撑形式时,其中2个组群各含有5个悬架,另一个组群含有10个悬架,构成三点支撑,该形式适用于载重物结构规则、路况较好等条件,能够较容易地实现载货平台的调平动作。

1.悬臂2.摆臂3.液压缸4.轮胎5.车轴6.液压马达

由于自行式载重车在空载和满载两种工况下载荷相差较大,故在不改变其原有悬架钢结构的基础上,对悬架组群液压系统进行改进设计,设置两个蓄能器,一个是低压蓄能器,另一个是高压蓄能器,根据载重量和路况进行气体预充,将定刚度的液压弹簧悬架系统改进为具有两种非线性可变刚度的油气悬架系统[7],可以实现车辆在不同载荷和不同路况下悬架组群系统刚度的合理变化,形成自适应悬架组群系统。改进后的自适应悬架组群系统原理如图3所示。图3中,M1n为悬架组群中液压缸的非簧载质量;m11,m12,…,m1n为悬架组群中各悬架车轴和轮胎的非簧载质量;pL为低压蓄能器气体动态压力;pH为高压蓄能器气体动态压力;z1为悬架组群车轴的位移;z10为某一悬架组群负载的位移。

1.电液比例阀2.液控单向阀3.液压缸4.低压蓄能器5.高压蓄能器

在空载工况下,组群系统中只有低压蓄能器工作;在满载工况下,组群系统中低压蓄能器和高压蓄能器同时工作,两级蓄能器之间自动实现悬架组群刚度的改变,无需额外的调节。车辆在两种工况下悬架组群系统的固有频率基本保持不变,具有很好的顺应性,满足车辆减振缓冲的需求,保证车辆具有较高的平顺性。

2.2 自适应悬架组群系统设计流程

为使自行式载重车在空载和满载工况下获得良好的行驶平顺性,应在设计系统刚度时保证簧载质量振动的固有频率基本不变,车辆理想固有频率范围为1~1.5Hz。在液压缸振动幅值范围内,要保证两级蓄能器最大工作压力不超过其最高使用压力35MPa,最小工作压力要使液压缸能够克服约2MPa的摩擦力。

在明确设计要求与约束条件的前提下,由自行式载重车的整体结构和升降高度的要求确定液压缸详细参数。根据车辆在空载与满载工况下的载荷,可以确定悬架处于静止平衡状态时低压蓄能器和高压蓄能器的气体压力pL1、pH1;根据选定的理想固有频率分别确定pL0vL0与pH0vH0的积,其中,pL0为低压蓄能器预充压力,vL0为低压蓄能器预充体积,pH0为高压蓄能器预充压力,vH0为高压蓄能器预充体积;再根据pL1、pH1确定两级蓄能器预充压力pL0、pH0的值,进而计算出vL0、vH0的值;最后校核车辆在两种工况下液压缸在最大行程范围内两级蓄能器的工作压力是否满足约束条件,如果不满足则调整参数pL0、pH0,直到满足约束条件为止。设计流程如图4所示。

2.3 数学模型的建立

2.3.1 九自由度车辆振动力学模型

由四组悬架组群支撑载货平台的自行式载重车,悬架与平台之间通过带旋转副的回转支撑连接,在平台的前后分别设置了驾驶室。悬架组群和轮胎都简化为弹簧阻尼系统[8],经过简化后的九自由度车辆振动力学模型如图5所示。

平台具有3个自由度,分别为沿Z轴的垂向振动,沿X轴的翻转运动(旋转角为θ),沿Y轴的颠簸运动(旋转角为φ);z1、z2、z3、z4分别为4个悬架组群的垂直自由度,z5、z6为车辆前后驾驶室人-椅系统垂直运动的2个自由度。车辆整备质量为m,m1、m2、m3、m4分别为车辆对称布置4个悬架组群摆臂、液压缸、车轴和轮胎的质量,即悬架组群的非簧载质量,m5、m6为人-椅系统的质量,kt1、kt2、kt3、kt4为4个悬架组群的等效刚度,ct1、ct2、ct3、ct4为4个悬架组群的等效阻尼,k1、k2、k3、k4为4个悬架组群的等效刚度,c1、c2、c3、c4为4个悬架组群的等效阻尼,k5、k6为人-椅系统的等效刚度,c5、c6为人-椅系统的等效阻尼,u1、u2、u3、u4为4个悬架组群的随机路面激励。a、r分别为左右侧悬架与驾驶室距X轴的距离,b、t分别为前后侧悬架与驾驶室距Y轴的距离。可得自行式载重车在4个悬架组群和路面随机激励下的耦合振动数学微分方程:

式中,Iθ为车辆绕X轴翻转运动的转动惯量;Iφ为车辆绕Y轴颠簸运动的转动惯量;P(t)为路面引起的激振力。

2.3.2 液压弹簧刚度

自行式载重车传统液压弹簧悬架的刚度是指液压缸无杆腔与液控单向阀形成完全封闭容腔内的油液在外负载的作用下,因油液压缩所形成的动态弹簧刚度。由于油液弹性模量远大于气体弹性模量,其可压缩性非常小,故在传统悬架系统中将液压弹簧刚度视为一个较小的定值[9,10]。悬架组群液压弹簧刚度可表示为

式中,v0为液压缸无杆腔封闭容腔的初始体积;E为油液弹性模量;A为液压缸活塞面积;N为每个悬架组群系统并联液压缸数量。

2.3.3 两级蓄能器空载自适应刚度

在空载和满载工况平衡状态时,悬架组群液压缸无杆腔压力相差较大。空载工况下低压蓄能器主要起缓冲减振作用,高压蓄能器预充压力较大,忽略其影响。蓄能器的工作过程经过三个状态,可分为两个工作阶段:第一阶段是充液平衡过程,蓄能器压力与悬架组群液压缸负载平衡,此阶段可认为是等温过程;第二阶段是受地面激励的冲击振动过程,此过程可认为是绝热过程[11]。

空载工况下,同一悬架组群的多个悬架同时向一个方向运动时,低压蓄能器气体状态方程为

式中,vL1为静止平衡状态时低压蓄能器气体体积;vL为低压蓄能器气体动态体积;n为气体多变指数。

空载静平衡时,悬架组群系统蓄能器内气体压力为

式中,M10为空载工况下一个悬架组群簧载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如图3所示,根据管道压力损失,从悬架组群某一液压缸无杆腔a处到低压蓄能器入口b处的压力关系式为

式中,pb为管道b处的压力,pb=pL;μ为油液动力黏度;lab为管路长度;d为管道内径。

联立式(5)~式(7)可求得在低压蓄能器作用下自适应悬架组群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可得液压缸的瞬时压力:

空载工况下,同一悬架组群的各轮胎向同一方向运动时,非线性自适应刚度方程为

2.3.4 两级蓄能器满载自适应刚度

满载工况状态下,同一悬架组群的多个悬架同时向一个方向运动时,两级蓄能器同时参与工作,蓄能器气体状态方程可表示为

式中,vH1为静止平衡状态时高压蓄能器体积。

满载静平衡时,悬架组群系统两级蓄能器内气体压力为

式中,M1为满载工况下一个悬架组群簧载质量。

由流体连续性方程可知,悬架组群系统两级蓄能器内气体体积为

两级蓄能器在工作过程中第二阶段的气体动态状态方程为

式中,vH为高压蓄能器气体的动态体积。

联立式(10)~式(13)可求得在两级蓄能器作用下自适应悬架组群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可得液压缸的瞬时压力:

满载工况下,同一悬架组群的各轮胎向同一方向运动时,非线性自适应刚度方程为

空载与满载工况下,由非线性自适应刚度kL、kH可求得自适应悬架组群系统振动固有频率:

式中,fL为空载工况下一个悬架组群系统振动固有频率;fH为满载工况下一个悬架组群系统振动固有频率。

2.3.5 管道阻尼

在自适应悬架组群系统中,两级蓄能器作为主要刚度元件,连接管路为阻尼元件,决定着系统的阻尼特性[12]。连接管路在压缩行程的阻尼压降见式(7)。因此,在管路中形成的阻尼力为

将阻尼力f对速度差求导,可求得管道的阻尼系数为

3 自适应悬架组群系统顺应性仿真分析

3.1 路面激励建模

为了更加真实地反映路面激励,采用滤波白噪声作为分析的路面输入模型。利用滤波白噪声法构建时间域的模拟路面具有物理意义清楚、计算方便的优点,可直接根据路面功率谱数值和行驶车速确定路面模型参数[13]。路面不平度微分方程为

式中,Sq(n0)为路面不平度系数,C级路面的不平度系数为256×10-6;n0为标准空间频率,n0=0.1m-1;w(t)为均值为零的高斯白噪声;v0为车辆行驶速度;nc为路面空间下截止频率,nc=0.01m-1。

车速为30km/h时,据式(19)可得路面时域信号,如图6所示。

3.2 与传统液压弹簧悬架顺应性仿真对比

以额定载荷3200kN的两纵列六轴线自行式载重车为例,根据建立的数学模型,在Simulink环境中建立一个含有3个悬架的自适应悬架组群系统在空载和满载工况下的振动仿真模型,对比传统液压弹簧悬架系统和改进后的自适应悬架组群系统的顺应性。将C级路面作为路面激励输入,满载工况下一个自适应悬架组群系统仿真模型如图7所示。

在增益为0.1的阶跃信号激励下,空载工况传统液压弹簧悬架系统顺应系数为1.33×1013,自适应悬架组群系统顺应系数为2.71×1013,系统顺应性提高了103.8%;满载工况传统液压弹簧悬架系统顺应系数为1.18×1013,自适应悬架组群系统顺应系数为1.83×1013,系统顺应性提高了55.1%,说明了改进后的自适应悬架系统对于衰减和吸收来自路面的冲击振动有非常好的效果。

通过仿真对比分析在空载工况下传统液压弹簧悬架系统与自适应悬架组群系统的顺应性,如图8所示。结果表明,自行式载重车在30km/h的车速下行驶时,改进后的自适应悬架组群系统受路面激励产生的惯性冲击经过系统的缓冲与衰减后液压缸输出力更加平缓,即平台将受到更小的振动冲击,与传统液压弹簧悬架系统相比具有更好的顺应性。同理,对比分析在满载工况下传统液压弹簧悬架系统与自适应悬架组群系统的顺应性,如图9所示。结果表明,车辆在15km/h的车速下行驶时,改进后的自适应悬架组群系统的顺应性亦明显优于传统液压弹簧悬架系统的顺应性,车辆行驶过程中具有更好的平顺性。

4 试验

某额定载荷为3200kN的两纵列六轴线自行式载重车在空载和满载工况下,对比分析传统液压弹簧悬架系统和自适应悬架组群系统液压缸压力脉动情况来反映悬架系统的顺应特性,图10所示为满载试验照片。

如图11所示,两纵列六轴线自行式载重车在空载行驶过程中,对应采集两种悬架系统液压缸的压力信号。在同等路面、相同行驶速度下,通过对比可以明显看出自适应悬架组群系统液压缸的压力脉动得到显著改善,更加趋于平缓,与之前的仿真分析一致,同时脉动幅值也明显降低。

如图12所示,在满载行驶过程中,对应采集两种悬架系统液压缸的压力信号。在相同情况下,自适应悬架组群系统液压缸压力脉动和幅值亦得到显著改善。充分说明了改进后的自适应悬架组群系统顺应性更好,能够很好地吸收来自路面的冲击振动,进而改善车辆的行驶平顺性。

5 结论

(1)本文在不改变自行式载重车传统悬架钢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了自适应悬架组群系统,通过对两级蓄能器参数的合理匹配,实现了悬架系统刚度的自动调节,满足了车辆在空载和满载工况下悬架簧载质量固有频率的基本一致性,建立了自适应悬架组群系统在随机路面激励下的耦合振动数学模型。

(2)在阶跃信号作用下,改进后的自适应悬架组群系统在空载和满载工况下顺应系数分别提高了103.8%与55.1%。在Simulink环境中仿真分析了一个含有三个悬架的自适应悬架组群系统在C级路面的顺应性,经过其对惯性冲击振动缓冲和衰减后,液压缸输出力更加平缓,与传统液压弹簧悬架系统相比具有更好的顺应性。

(3)对比现场两种悬架系统在行驶过程中采集液压缸压力的脉动情况,与仿真分析结果一致,充分证明了自适应悬架组群系统在提高自行式载重车行驶过程中的抗冲击振动能力、改善车辆平顺性和稳定性方面效果显著。

摘要:对自行式载重车悬架组群系统进行了顺应性描述和顺应效果评价,针对目前传统的液压弹簧悬架系统,设计改进了一种自适应悬架组群系统,建立了整车和自适应悬架组群系统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在额定载荷为3200kN的两纵列六轴线自行式载重车的基础上,以随机路面激励为输入,在空载和满载工况下建立了液压弹簧悬架系统和自适应悬架组群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分析和现场试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自适应悬架组群系统在空载和满载工况下顺应系数分别提高了103.8%与55.1%,系统液压缸输出力更加平缓,具有更好的顺应性,采用改进后的自适应悬架组群系统的自行式载重车在行驶过程中的抗冲击振动能力和改善车辆平顺性方面效果显著。

英语脱口秀节目中礼貌原则的顺应性 第5篇

【关键词】吉米法伦秀 礼貌原则 顺应性

一、引言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脱口秀节目迅速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股文化浪潮。这种节目对主持人的话语功力要求较高,它通过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的对话,来展现嘉宾的人生经历,对世界、人生或某件事件的看法,使观众了解情况或事实真相,因此也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因此,主持人要合理地组织自己的语言,运用各种话语策略,获取有用的信息。

二、理论基础

1.礼貌原则。礼貌,作为人类活动的一种社会制约,规定人们在交际中应时刻照顾他人的感受。1983年,Leech提出了六条礼貌原则: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扬准则、谦虚准则、赞同准则和同情准则。

2.顺应性。顺应性是指“能够让语言使用者从可供选择的项目中作灵活的变通,从而满足交际需要”的特性。Verschueren将语境关系分为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交际语境包括交际双方和其心理世界、社交世界以及物理世界。心理世界主要涉及交际双方的性格、情感、信念等心理因素;社交世界指社交场合、社交环境和文化氛围等;物理世界主要包括时间和空间的指示关系。

三、脱口秀中主持人礼貌原则的顺应性分析

1.心理世界。在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的会话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主持人言语的选择也会相应变化,推动整个会话的进程。

(1)顺应自我保护。“Would you tell me whats in the email? Thats all we want to know. What were thinking is probably much worse.”主持人问希拉里关于邮件丑闻的真相,选用would显得更礼貌,而we的使用则表明吉米代表的不止是他自己,还有广大观众,其实这也是给嘉宾一个很好的澄清事实的机会。吉米选择了得体原则做到了自我保护,同时也获取了信息。

(2)顺应维护对方面子。“Are you just typing in all caps? Is it like my mom where everything is in the subject line and nothing in the body?”吉米问及希拉里关于写邮件时是否把所有内容都大写是否会显得过时,他把自己的母亲搬出来做为例子,照顾到了嘉宾的面子,为了缓和气氛,尽量使别人的亏损最小,以达到打探消息的目的。

(3)顺应和对方合作。“You were a senator, you were a first lady, Secretary of State. Is it possible that you have too much experience to become the President of United States”吉米先是把希拉里的头衔说了一遍,使用的赞扬原则,之后才引出自己的问题,显得自然、亲和。然后,希拉里以豁达的方式说任何人都可以做总统,吉米表示赞同与肯定,说“We could make it all work”,这符合赞同原则,通过和嘉宾站在同一阵营,产生了合作的效果。

2.社交世界。最为社会的一员,人的行为受社会影响,社会环境也影响着人的言语行为。通过吉米对希拉里的采访,我们也可以看出主持人的提问是顺应社交世界,符合礼貌原则的。

“When you were first lady at the white house. Its fascinating to me”吉米在开场的时候就不停赞扬希拉里,以赞扬打破隔阂,让嘉宾在愉快的氛围中继续提供信息,这其实是为以后的提问做铺垫,符合赞扬准则,顺应了社交世界。

3.物理世界。物理世界是一种实在的、看的见、摸得着的语境,包括特定的主体、对象、时间、空间、话题等要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时间和空间的指称关系。时间包括有事件的时间、说话的时间和指称的时间。空间的指称包括绝对的空间关系、说话人的空间、指称空间以及交际双方在物理世界中所处的位置。

“Lets talk about...Can I just talk about the e-mail scandal?”吉米说这句的时候,并没有使用Can you tell me,而是用了Lets talk about,意思是不光只有你讲,而是以一种互动聊天的方式进行,回忆过去发生的事件,做到了让希拉里少受损,事实上是符合得体准则,顺应了物理世界。

四、结语

本文将礼貌原则运用到顺应论中,把吉米法伦采访希拉里为语言材料进行分析和讨论,阐释了主持人在提问嘉宾时所体现的顺应性以及礼貌原则的使用。通过讨论发现,脱口秀主持人在获取信息时时刻顾及着嘉宾的面子,避免造成威胁,同时缓和了现场的气氛,达到打探消息的目的,会根据语境的不同来适当的选择不同的话语策略,遵守了礼貌原则,推动对话的进程,深入开展话题,以实现最大程度上的交际需要。

参考文献:

[1]孙芳琴.语用与文化比较[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

呼吸系统顺应性 第6篇

重复是汉语中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塔内 (1989:54) 说:重复是一个基本的、普遍的和无限的语言策略。以往对汉语重复的研究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目的,这些研究主要分类如下:心理语言学的方法,修辞方法和话语分析的方法。

根据杰夫维索尔伦的理论,语言的使用是人类从众多语言可能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语言选择,以满足人类长远生存的交际需要 (Verschueren, 2000:61) 。本文试着从杰夫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理论的角度分析它的语用,以探讨它的生成机制。

二、重复对交际语境的顺应

这部分我们试着通过分析语言实例来探讨交际者选择重复形式的原因。

1.重复以顺应说话者的表达

在交流中,说话者不应被视为他们说出的有意义话语的无误来源,语言的使用并非如此简单。也就是说,在交际中,信息的来源决定了说话者的表达,说话者应该尽量顺应信息的来源。在汉语中,说话人有时不得不因为某些原因而重复所说的内容,例如:

(1) 甲:你吃什么?

乙:蛋炒饭。

甲:好的。老板,一个蛋炒饭,一个牛肉粉。

老板:好!一个蛋炒饭,一个牛肉粉!

2.重复以顺应听者

据Vershueren,在交谈中,可能有许多类别的听者:收件人、侧参与者、旁观者、无意中听到的人和窃听,所有这些类别可能会影响到说话人的选择。有时,说话人从大量的语言可能范围内选择重复的语言形式,以适应不同类别的听者。

(2) “我要吃蛋糕。”“猫”说。

“我也要吃蛋糕。”莉莉说。

这里的第二位说话者重复第一个人说过的话,是为了让旁边听的人了解他们想吃蛋糕的的强烈意愿,重复这一语言形式将直接引发拿蛋糕来的行为。

3.重复以顺应精神世界

Vershueren (2000:87) 指出,语言的互动毫无疑问是心理的交流,心理在这里是指社会环境下的心理。因此,语言的使用不仅需要顺应说话人的心理世界,还需要自觉或不自觉地顺应说话人对听话人心理世界的估计,这些心理世界包括他们各自的个性,情绪,信仰,愿望和意志,动机,意图。

第一,顺应说话人的意图。

在汉语重复的语言形式可能与说话者的意图有关。意图不仅决定说话者说什么,还决定这些信息如何被表达。比如:

A.强调。通过重复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个句子,发言者强调了他的态度或情感强度。在下面例子中,说话者通过重复来强调所说的。例如:

(3) “别挤!别挤!”

“懵懂”被推了一个跟头……紧跟着后面几个人都摔倒了。

B.阻止。谈话中发言者总被假定为遵守一定的规则并且是合作的。但是,如果谈话中的一个参与者打破了规则,一次又一次重复某点信息,他/她这么做就是有意的,可能是为了阻止话题。

(4) “又是她又是她!”

“我是在说音乐。”

“又是她又是她!”她的剪刀直冲着他的腮帮子。

在这个例子里,女孩试图阻止男孩讨论另外某个女孩,她重复四次来表示自己的不满和对话题的阻止。

C.讽刺。有时在交谈中,第二个谈话者可以挑选出上述谈话有趣的或不能接受的进行重复,为了达到讽刺第一个说话者的目的。例如:

(5) 周蘩漪:怎么说,你到底是你父亲的儿子。父亲的儿子?父亲的儿子,哼,都是些没用,胆小怕事,不值得人为他牺牲的东西!

第二,顺应说话人的动机。

说话人的基本动机是为了说出语言并使它更好更容易地被理解。信息如何被呈现在一定程度上也由他们说话的方式决定。

(6) 周冲:妈,您看,您的神气又好像说我不应该似的。

周蘩漪:不,不,你这句话叫我想起来……哦,不,不,不,你说吧这个女孩子是谁?

在谈话中,周意识到自己的表情让儿子不安,为了从他那获得更多信息,她重复了五次来确保让儿子放松,从而从他那获得更多的信息。

第三,顺应说话人的个性。

很显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性特征,这可能会影响到说话人的语言选择。

(7) 周萍:哦,爸!

周朴园:跪下!叫你跪下!

周蘩漪:好, 我喝, 我现在喝!

在这一例中, 父亲两次命令他的儿子跪下, 完全符合他的虚伪冷酷和专制的个性。

第四,顺应说话人的情绪。

说话人的情感:快乐、愤怒、悲伤或喜悦等都可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到说话人的语言选择,说什么和怎么说。重复似乎是不自然的,因为它违反了简洁的原则。不过,心理学家认为这是一个正常现象,因为“人们有时不恰当的言行正式为了顺应自己的情绪反应 (Gleitman, 1991:307) 。例如:

(8) 仆人:四凤碰着那条走电的电线。二少爷不知道,赶紧拉了一把,两个人一块儿中电死了。

周朴园:这不会。这,这———这不能够,不能够!

在这个对话中,一个封建家庭中严厉,冷漠,强势并有主见的父亲被痛苦命运击败的了,他两次重复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绝望和无法接受。

第五,顺应听者的情感。

众所周知,语言的使用不仅会顺应说话人的很多因素,同时也要顺应听者。听者的情感,一定程度上也能影响说话人的内容和方式。比如说,听者在情绪低落的时候,说话人为了合作,会尽量使听者振作起来。例如:

(9) “别哭,别哭。”这使他陡然想起在乐队里他也是用这种口气对大提琴手说:“Piano, Piano!”那时大提琴手就会心领神会地使演奏弱下来……“别哭,别哭,别哭,别哭。”

男孩用温和语调的重复,是为了安慰女孩并帮助她平静下来,很明显重复有时是用来适应听众的意图。

第六,适应听者的愿望。

交谈中,如果一个参与者有明显或强烈的愿望,另一方应该设法使他的话语满足这一愿望和需要,从而保持和对方的和谐关系。

(10) 鲁四凤:那您叫我打开吧。哦,妈!顶针,银顶针!爸,您看,您看!

鲁贵:好!好!

鲁贵这里只是单纯的表示赞同和好评,其实他并不关心四风说的内容。他甚至没有看,重复只是为了表达一种参与使四风满意。

三、结论

在本文中,我们采用顺应论来分析汉语中的重复,主要从顺应语言使用者精神世界的角度来研究重复。我们将继续从顺应物理和社会因素的角度来研究汉语重复,同时也希望上述的研究结果可以对理解这个特定的语言现象提供更全面和系统的信息。

参考文献

[1]Vershueren, 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London, New York, Sydney and Auckland:Edward Arnold Publishers Ltd.2000.

[2]Mey, J.L.Pragmatics:An Introduction[M].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 Ltd.2001.

[3]冯广艺.语境适应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

论新闻标题翻译的顺应性 第7篇

一、顺应论

Jef·Verschueren认为语言的使用过程就是人类对语言不断进行选择的过程。人类之所以能够进行交际, 对语言进行不断地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变异性赋予语言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可能性;商讨性是指语言选择是在高度灵活的语言原则和语用策略的基础上来完成的, 而不是按照一尘不变的固定模式来进行的;顺应性是指语言使用者为了满足交际需求, 在可供选择的语言范围内进行灵活的选择。当然这种语言的选择离不开语境, 因此, 语言使用过程中语言选择必须与语境顺应, 即语言使用者在选择和理解语言时做出的选择应注意各种语境, 最大限度地满足语境需要, 从而完成交际的目的。

二、翻译与顺应论

Verschueren的顺应论强调语言的使用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最大程度的顺应交际需求所做的一个连续选择的过程。翻译就是一个不断动态选择、不断动态顺应的过程。翻译活动是一种双语间的语码转换活动, 是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之间意义的转换, 其本质就是用一种语言文字把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翻译这种双语间的语码转换过程使这种选择变得更为复杂。新闻标题翻译是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是译者向目的语读者传递原语信息的一种重要交流手段, 新闻标题经过语码转换之后的再次传播, 引发目的语读者的兴趣, 了解新闻概要, 目的是使读者继续阅读新闻内容。

三、新闻标题翻译的顺应性

根据Verschueren的观点, 交际语境包括语言使用者、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语言的使用者在交际语境中处于中心位置, 物理、社交和心理世界中的各个语境成分要靠语言使用者来激活才能使语言的交际功能得以发挥。语言选择的过程就是运用语言时在这三个世界中的语境都要达到彼此相互顺应, 否则就会造成信息传递的偏差, 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 物理世界的顺应

物理世界指的是和语言选择相关的物理环境, 最基本的作用就是对语言使用双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界定, 包括时间指示关系、空间指示关系。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语言选择和语言的理解。

英语新闻标题多用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和一般将来时, 很少用过去时, 时态标志明显。因为现在时可以突出已发事件的现实感和新鲜感, 使读者认为他们看的是最新的消息。一般现在时在英文新闻标题中几乎可以代替所有的时态。汉语常用现在时、进行时、将来时和过去时。汉语标题常借用助词或是语义暗示来代替英语中的时态。汉语中过去时常借助助词“了”或“过”, 或副词“已”“已经”等来表明, 但在新闻标题中, 这些词却常常省去。例如:

1.George W.Bush Writes Book about Father (China Daily 2014-8-1)

小布什为老布什写 (了) 传记。 (一般现在时代替一般过去时)

2.Who, What, Why:How do You Get Your Face on The Dollar? (China Daily 2014-8-7)

新元将出现女性头像。 (一般现在时代替一般将来时)

空间指示关系作为物理世界的一方面, 对于语言的选择、理解也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明确的空间指示关系可以帮助交际双方更好、更有效地交流, 满足交际需要。例如:

3.Michelle Obama Says The“Blood of Africa”Runs through Her Veins (China Daily 2014-8-1)

米歇尔:我的祖先身披枷锁来到美国。

例子3这篇新闻报道了2014年7月30日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对非洲青年领袖发表的演讲, 阐明她与非洲“血脉相连”。两天前米歇尔的丈夫,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华盛顿与500名非洲才俊的对话中对自己的非洲血统避而不谈, 而米歇尔却大方承认自己对非洲的“特殊感情”, 让她在民众中大受欢迎。米歇尔是在为三个月后的国会中期选举为自己的丈夫拉选票。这则标题的译文里添加了“美国”一词, 从空间顺应关系来看, 表明米歇尔现处的环境, 对于中文读者来说更容易明白她要表达的涵义。经过这样的增删处理之后, 对新闻有了更深的认识, 起到了新闻标题的功效, 标题拉近了读者与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距离。

(二) 社交世界

社交世界是指语言使用者在进行语言选择时必须遵守的对语言行为进行规范的社交场合及社会环境。翻译活动必须注意顺应社交世界。在社交世界的所有因素中, 文化作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常常对话语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同一事物, 不同的文化往往有着不同的理解, 即便是同一个词语在不同文化中也有着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含义。在翻译实践中, 应注意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化上存在的巨大差异, 某些在英语母语读者看来内容明确的新闻标题, 也许对于中文读者来说理解上存在着很大的障碍。因此, 在翻译过程中, 为了准确传递原新闻标题的信息, 要顺应文化需求。

4.Clues for the Clueless (China Daily, 2014-3-20)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例句4这篇报道讲的是美国一件刑事案件几个月来毫无头绪, 弄得警察焦头烂额, 但最近, 案件忽然出现转机, 让本来对警察灰心丧气的民众看到了曙光, 甚是振奋人心。在具体翻译中如果采用字面意思直译成“毫无线索的线索”, 就会让中文读者感到困惑, 不知所云, 显然, 这种不符合中文表达习惯的翻译没能达到翻译所要表达的目的, 没能起到新闻标题应起的效果。因此根据新闻内容, 译者将其意译, 引用中国诗人陆游的著名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来表达这一内容, 这句耳熟能详的诗句让中文读者一看就对内容一目了然。这种顺应汉语文化的翻译不仅把原文内容清楚地表达出来, 还使中文读者体会到了一种意境美, 起到了新闻标题的美感功能。

(三) 心理世界

心理世界体现在言语交际上就是心灵与心灵的交际。翻译中语言的选择过程就是顺应译者与读者心理世界的动态过程。要想翻译成功, 译者和读者的心理世界就要相互顺应。因此在翻译过程中, 为了满足顺应的需求, 译者对语言做出选择时, 总要对读者的心理做出判断。读者的性格、情绪、信仰、愿望或目的等都会影响译者对语言做出的选择。例如:Sino-US Relations翻译成汉语的时候我们通常都译为“中美关系”, 而不是“美中关系”, 这顺应了汉语读者的这种心理民族意识。

5.Uncomfortable Secrets (Newsweek, 2014-4-16)

慰安妇痛苦的秘密

例句5中的新闻报道的是现存的二战期间慰安妇要求日本政府对其道歉和赔偿, 但日本政府拒不受理。二战期间日本军官主义曾迫使大批中、日、韩三国妇女成为慰安妇, 给她们的身心带来了巨大伤害, 而且现存的慰安妇人数在逐年减少, 她们就是指证日本侵略罪行的活化石。如果把其直译为“随军妓女痛苦的秘密”, 则伤害到二战期间受到日本侵略的这些国家的民族感情。作为饱受日本侵略迫害的国家之一的中国, 我们的民众对于这些人应该是持同情保护的态度, 因此, 顺应中文读者的心理, 翻译成“慰安妇”是比较科学合理的。

四、结束语

顺应论作为一种新兴的语用学理论, 为翻译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新闻标题翻译并非一件易事, 翻译过程中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影响, 了解翻译的顺应性, 掌握顺应论, 对于今后新闻标题翻译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Jef·Verschueren:Understanding Pragmatis[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2000.

[2]宋志平.翻译:选择与顺应语用顺应论视角下的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 2004 (25) :19-23.

[3]刘其中.新闻翻译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62.

[4]何利民.论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 (2) :120.

英语品牌名称汉译的顺应性分析 第8篇

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日益加快, 在国际市场上, 拥有恰当悦耳品牌名称的商品将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品牌名称的翻译不仅涉及语言学因素, 而且涉及了产品, 目标消费者以及目标市场等多方面的因素, 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 只有经过全面的斟酌, 才能确定一个最恰当的品牌译名。

二.理论综述

回顾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 无论是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论, 功能主义方法, 还是交际翻译理论, 都对指导品牌名称翻译具有指导意义。功能主义学派强调, 译名的终极目的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翻译品牌名称时需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另外, 交际翻译理论认为, 品牌名称翻译须将其最终需求作为翻译的起始点, 然后进行回溯, 在得到最终的翻译译文前, 须考虑所有的语言内因素和语言外因素。

语用学与翻译联系紧密。语用翻译是从语用学角度对翻译进行探讨, 它将语用学理论用于解决翻译中出现的问题, 尤其解决了译者如何更好的理解和再现原文本等诸多问题。由维索尔伦 (1999) 提出的顺应理论/语言的顺应理论是语用学的最新发展。他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连续的选择过程, 语言的使用者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选择主要是因为语言具有三种特征:即可变性, 商讨性以及顺应性。维索尔伦提出的顺应理论包含了四个重要的因素:语境, 结构, 动态性以及意识程度。维索尔伦对语用学的全新研究, 也表明了可以将这些在语言使用中蕴藏的选择特征应用于翻译研究。在翻译过程中, 从对源文本的选择, 到对词语, 表达方式以及句子的选择, 都蕴含着多种选择。由于顺应, 选择以及做出选择三者贯穿在整个翻译过程中, 如果有一种方法能将它们三者包含其中, 且呈动态性, 将使翻译实践效果更优且更具有意识性。在翻译中, 语境的顺应至关重要, 它包含了对读者心理世界的顺应, 对社交世界的顺应, 以及对物理世界的顺应。顺应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选择过程, 在此过程中译者的意识程度影响顺应程度。

三.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基于对品牌名称翻译和顺应理论的理解基础之上, 本研究试图从语用学和营销学的角度, 对本研究中收集到的真实语料进行一个尝试性的分析。因此, 提出了三个研究问题:

1.顺应论在英语品牌名称汉译时是否可以作为有效的策略?

2.如果可以的话, 在英语品牌名称汉译中, 需要注意哪些顺应?

3.对于不同种类的产品英语品牌名汉译, 哪种顺应的运用更加频繁, 为什么?

在研究中, 作者收集到168个知名的英语知名品牌名称, 通过因特网确认了其官方确认的汉语译名, 并对这些译名进行定性的分析, 并辅以定量统计。在顺利理论的框架下, 本文从四个角度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分析, 即对汉语语言特点的顺应, 对产品特点的顺应, 对目标消费者以及对目标市场社会的顺应。

四.研究分析

对收集到的语料进行的分析和综合统计表明:第一, 168个品牌名称中, 155个品牌名称的汉译使用了顺应策略, 占总数的92.26%。这表明顺应论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翻译策略, 指导英语品牌名称汉译的翻译实践。第二, 统计显示, 本研究中收集的语料中的英语品牌名称的汉译主要顺应了四个因素, 其中43个顺应了汉语的语言特点, 21个顺应了产品特点, 35个顺应了目标消费者, 56个顺应了目标市场的社会。这四个因素都包含在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内, 且都是顺应理论的理论框架的一部分。第三, 对本研究所收集到的英语品牌名称的汉译从四个角度进行的顺应分析和统计表明, 不同类型产品的品牌名汉译具有不同的顺应趋势。在这些语料中, 当日用品厂商在中国树立品牌时, 其英语品牌名称的汉译对于汉语语言特点的顺应, 对产品特点的顺应, 对目标消费者的顺应以及对社会的顺应几乎都获得了同等程度的关注。对选购物品来说, 消费者会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产品的质量, 价格, 以及产品的实用性上, 所以这些产品品牌的汉语译名更倾向于使用顾客喜闻乐见的词语, 这些词汇都富有较好的隐含意义和联想意义, 因而顺应了消费者的情感世界或者身份背景。另外, 在选购物品的品牌名称翻译中, 对社会的顺应比较显著。在本研究中所收集的语料中, 专卖品主要是高档服装, 箱包, 和轿车, 由于这些产品设计独特, 价格高昂, 享有盛名, 他们的汉语译名更注重对社会的顺应, 因此使用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字来吸引消费者。

分析和统计表明, 几乎所有的顺应最终都归结于消费者。目标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国籍并处于不同的空间位置, 而且他们都处于一个动态的状态, 因此, 在品牌名称翻译时, 须把与以下六种因素———年龄, 性别, 收入以及信念, 时代以及空间, 相对应的消费者心理变化考虑在内。

在此认识基础之上, 对本研究中的每一个英语品牌名称汉译的具体顺应方式作了进一步分析, 总结了每一个品牌名称汉译的顺应方式。研究结果发现在155个汉译时运用了顺应策略的品牌名称中, 92个顺应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因素。这充分证明了品牌名称翻译是一个复杂过程, 此过程要考虑多种语言内部和外部因素。所以这个发现也有力证明了在英语品牌的汉译中, 顺应理论可作为一个有效的策略进行使用。

五.结论

本文基于对语料的分析, 得出结论:作为一种语言使用方式, 英语品牌名汉译也是一个连续的语言选择过程, 是一个实现语言内部顺应和语言外部顺应的动态过程, 这些顺应包含了对汉语语言特点的顺应, 对产品的顺应, 对目标消费者的顺应以及对市场的顺应。在英语品牌名称汉译中有效利用顺应策略, 能够实现品牌名称在市场上的商业价值和品牌作用。不同类型的产品, 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顺应策略。

参考文献

[1]Verschueren, Jef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贺川生, 2000。国际品牌命名案例及品牌战略[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

论英语写作中的顺应性 第9篇

对语义的理解问题,克鲁斯(Cruse:1986)提出了动态意义建构论,根据动态建构论,词语既不与具体词义相联系,也不与具体的概念范畴相联系,而是与不同语境中允许意义建构变项的概念内容结构体相联系。比如:John is always chasing skirts.(张克定:207)其中skirts虽然本义是女孩子常穿的“裙子”,但应该和语境结合起来。因为女孩子常穿“裙子”是读者产生联想,可以推知skirts其实指的就是girls.这样skirts所传递的不仅仅是语义,更多的是借助语境来传递一种语用含义。这种含义只存在于语境中,离开了语境就会消失。动态意义建构论还认为,相同的语言符号放在不同的语境中衍生出不同的新义。(张克定:206)

(1)John pigged at the table.(伍铁平,1993:121)其中pig是名词转为动词,根据pig吃东西是大口大口吞咽食物衍生出一种新义“贪婪地打吃大嚼”。(2)They pigged together in mean huts.(陆谷孙,1991:pig词条),读者把pig睡觉时的典型动作和一些人的类似行为联系起来,于是得出另一种涵义:肮脏地挤住在一起。可见,衍生义的产生于语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以上文字正说明了维索尔伦关于语言使用的特征之一——变异性(variability)维索尔伦认为,语言还有另外两个特征——商讨性(negotiability)和顺应性(adaptability)。(维索尔伦1999:59-63)商讨性指的是人们不是机械地选择语言,选择语言的背后实际上隐藏着语言使用者的目的和动机,所有的选择都是在高度灵活的原则和策略的指导下做出的。也就是说,语言使用者在意识程度不同的情况下做出不同语言运用策略。至于他们为什么运用这些策略,那是顺应性的问题了。就此而言,维索尔伦提出,顺应性是一个认知过程,是语言使用的机制,而变异性和磋商性质是顺应性的具体内容。三者在逻辑上有严格的顺序,确认了语言的变异性,可商讨性,才能够谈得上所谓的“顺应性”。(鲁苓2004:137)

2 顺应论及其在写作中的运用

顺应论是维索尔伦语用学理论的两大重要内容之一。(鲁苓2004:148)那么什么叫顺应呢?顺应这个词在维索尔伦(Jef Verschueren)的《语用学新解》里有提到。维索尔伦(1999)认为,顺应论的渊源为达尔文的进化论。(曾文雄2007:62)顺应论认为,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选择的过程,选择具有变异性,商讨性,顺应性。(维索尔伦:1999)三者在逻辑上有严格的顺序,确认了语言的变异性,可商讨性,才能够谈得上所谓的“顺应性”。(鲁苓2004:137)

顺应论运用在写作中,作者一旦进行写作,就进入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曾文雄2007:62)对英语为自己外语的学生来说,英语写作要策略地进行选择,并顺应和读者进行交际的目的。在英语写作中顺应关系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语言要顺应语境因素,顺应英语的语言结构成分,顺应写作的动态过程。(曾文雄2007:228)

2.1 顺应语境因素

关于语境顺应关系提到的“语境”二字,上一节已经告诉了我们,语言的运用是离不开语境的,语言的使用要顺应语境。语境研究的成果表明,不会引起多大异议的观点是语义的最恰当的理解必须依赖语境。(鲁苓2004:93)

语境的作用对对称结构的表达运用也具有制约作用,语言顺应语境。

A:贡米长得像张柏芝。

B:张柏芝长得像贡米。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B的说法通常是不成立的,因为张柏芝是著名的影视明星,其知名度要远远高于贡米。一般来讲,人们往往会以“张柏芝”为参照物来判断末一个个体的长相是否与其相像,往往选用A,但是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说,B之所以这么写是完全成立的。B表明了自己的语用意图,即张柏芝的长相要以贡米为参照来加以判断。这两句话表明了不同的观察视角和不同的语用意图,同时也说明了语境在确定对称结构的可接受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这种作用取决于作者对两个实体关系的观察角度以及作者所强调突出的对象,即作者的语用目的。

语言活动总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一定的语言环境要求被动语态。

(1)Her father was killed in the Boer war.

(2)Hundreds of people are killed on the road every year.

例(2)句如用主动句表示很难说出动作执行者:(?)kill hundreds of people on the road every year.动作发出者泛指一般的人,说话人对此无兴趣,根本不必提及,由于着重事实和客观情景的表达以及人们的说话习惯,此时使用被动语态是最佳选择。

当我们只要简单描述建筑工地上工人们忙碌地建房子时,我们一般会写道a house is being built.习惯上人们不会说someone is building a house.因为这样可能会引起读者不必要的注意。人们关注的是建房子这一事实,而不是谁在建房子。

2.2 顺应语言结构

顺应英语原语的语言结构体现在文体、词汇、语篇、内容等层面获得与英语最贴近的效果,并使读者易于接受,由于反映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等方面的不同,英语写作时要选择合适的语言结构,如汉语中经常出现反复使用名词的现象,而英语则较多的用代词,短语或省略来表达。例如:为了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国需要进一步了解美国,美国也要进一步了解中国。

译文1: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US relations,China needs to know the US better and the US also needs to know China better.

译文2 To promote China-US relation-ships,China needs to know the US better and vice versa.(曾文雄2007:229)

译文1较显累赘,而译文2则叫符合英语语言结构和表达习惯,顺应英语的问题,语篇等语言结构。

写作中我们要学会运用汉英相同或相近的成语和习语,使读者获得相关的认知图式,例如:

坐而待不如起而行。If the mountain will not go to Muhammed,then Muhammed must go to the mountain.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No great loss without some small gain.

择妻看平时,不宜重衣着。Choose a wife on a Saturday rather than a Sunday.

2.3 顺应写作的动态过程

意义的生成总是动态的,而且是互动的。语言使用的顺应过程是意义的动态生成过程。

(曾文雄:178)其实顺应性具有交互性:一方面语言结构,成分的选择顺应语境因素,同时语境的选择也顺应语言结构,成分的取向。(鲁苓2004:137)也就是说,一个语言结构的选择需要根据当时的语境进行安排,当出现新的语境时需要选择新的语言结构,而语言结构的变化又产生新的语境。意义就在语言结构和语境的相互作用下形成。以下内容摘自王守仁主编的《新篇英语泛读教程第二册》,该文作者是Alfred Lubrando。

(1)Despite the myth of mobility in America,the true rule,experts say,is rags to rags,riches to riches.

(2)According to Bucknell University economists and author Charles Sackrey,maybe10 percent climb from the working to the professional class.

(3)My father has had a tough time accepting my decision to become a mere newspaper reporter,a field that pays just a little more than construction does.

(4)He wonders why I haven't taken a profitable job like a lawyer.

(5)After bricklaying for thirty years,my father promised himself I would take a better job and earn more money with an education.

(6)He didn't want his son to break bluecollar rule No.1:Make as much money as you can,to pay for as good a life as you can get.

(7)He'd tell me about it when I was nineteen:"You better make a lot of money.(王守仁:2004:33)

上面语段总共7句话。句(1)指出了该篇的主人公是I,叙述使用第一人称口吻,突然顺应了拉近与读者的心理距离的要求,运用了Despite和句(5)中的after和and,这些连接词汇(conjunctive markers)对联系语篇语义逻辑起着重要的功能。如果没有语篇衔接手段,读者可能很难解读。句(3)第一次提到my father。当再一次提到时,作者用he指代my father。指称衔接是重要的语法衔接手段,读者能够认识到“he”的指代意义。句(4)这句话为读者设置了悬念,也为下文情节的展开铺垫,形成了与下文的连贯性。句(6)中提到No.1,根据语言顺应理论,No.1,这样的词语属于“语境化提示”,正是顺应语境,语篇具有动态性,读者可以推测在下文我们可以看到rule No.2等等。这样整篇文章的连贯确立起来,新的意义在连贯中动态生成出来。句(7)中的说话内容如果按照语法词汇的规则,应该是“You had better make a lot of money.”但因为是口语形式,而且这是发生在父亲和儿子之间的对话,省略had符合语言的得体。以上例子既顺应语言结构,又顺应语境性;文章的衔接促成新的语境,推动语篇的动态发展。

结语

这里从对语言文本的语义理解出发引用了动态建构理论,指出对语言的理解需要与语言使用的语境结合起来。接着引用了维的顺应理论,并将这一理论运用在写作方面,用事例详细说明在英语写作中顺应关系的三个方面:即语言要顺应语境因素,顺应英语的语言结构成分,顺应写作的动态过程。将顺应理论运用在英语写作中,是想提醒以英语作为外语的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时,不要把英语当作知识,而应该从语用学的视角进行英语写作,从而避免不该出现的语用错误。因为版面有限,这里只引用了维索尔伦在语用学新解中提出的顺应关系在写作中的体现,其实语用学知识非常丰富,希望在英语写作课堂上老师能帮助学生提高对语用学的意识。

参考文献

[1]Cruse,D.A.Lexical Seman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2]Jef Verschueren.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Edward Arnold(Publishers)Limited,2000.

[3]Talmy,Leonard.Towards a Cognitive Seman-tics,Vol.1,Concept Structuring Systems,Cam-bridge,Massachusetts:The MIT Press,2000

[4]刘景霞.语篇衔接的顺应性解释——元语用视角[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5]陆谷孙.英汉大词典[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

[6]鲁苓.语言言语交往[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7]王守仁.新篇英语泛读教程第二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8]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9]阳小华.语言·意义·生活[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10]曾丽苏.论述被动语态的功能及其使用的语境[J].外语教学,1994(21).

[11]曾文雄.语用学翻译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委婉语的顺应性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第10篇

【关键词】委婉语 顺应性 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9-0167-01

委婉语作为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在人们交际时被普遍应用。它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恰当的运用,可以避免尴尬和不开心,增强和谐愉快的气氛,避免直接冲突和矛盾。英语课堂作为活动场所,主要起到语言学习的目的。在课堂上运用委婉语进行批评和教育,不仅可以更好地维护学生的自尊,而且能更好地起到教育和劝导的作用,拉近师生的距离,不会引起学生对于英语教学和英语教师的反感,产生抵触情绪,有利于创建和谐轻松有效的学习氛围。

一、委婉语的含义

委婉语英译过来是Euphemism,它来源于希腊语,翻译过来是“好听的话”。关于委婉语的定义很多,总结起来就是:“用一种含糊的、能使人愉快的温和的说法,代替不够尊敬、具有令人不悦的含义的表达方法”。

从含义上讲,委婉语是语言使用者考虑听者的心理因素,为了避免直接表达对听者造成伤害,运用一个礼貌的表达方法来代替一个直接的、甚至可能粗俗的说法,是一种结合心理因素的艺术性的表达方式。委婉语是礼貌的、含蓄的、中听的、使人心情愉快的,使用委婉语不仅是一种礼貌习惯,而且是日常交际中必备的一种交际技能。

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委婉语具有以下功能:

(一)委婉语的避讳表达功能

委婉语的避讳表达功能涉及面非常广,其中包含生老病死的委婉表达,因为场合的不同,死亡的人的身份不同,对死亡就有了不同的委婉性的说法。比如“逝世”、“牺牲”、“为国捐躯”、“去西方极乐了”等说法,都是表达了对死亡的避讳性说法,表达了同情以及安慰之情。而英语中同样存在着相应的委婉表达语来代替“death”,如go west,leave this world等。

(二)委婉语的模糊色彩

委婉语的广泛应用的另一原因是委婉语具有模糊色彩。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界同样在委婉语上进行了很大的运用。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这些模糊词不会引起歧义,只是代替了禁忌语进行委婉表达。委婉语的掩饰模糊功能由此体现。在对学生的评价和批评需要使用恰当的措辞,用好听、鼓励的词汇代替粗俗的、消极的词汇。

(三)褒奖功能

褒奖作用是委婉语的另一个功能体现,即使用中性的或者褒义的词语或者句子,不使用含有贬义色彩的词语或者句子进行语言表达。实际上,委婉语的这种褒奖功能体现了说话人对听话者的一种“抬举”。对那些从事低微工作的服务人员,口头上对他们的职业进行称赞,也能让对方感到非常开心,这就是社交中委婉语的礼貌功能。

二、语言的属性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现象的一种学科,它通过语言使用的特征和过程进行研究。语言的使用就是不断的做选择,说话人不止选择说话的内容,还要选择说话的形式。语言使用者根据语言的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在使用过程中进行恰当的选择。语言的变异性是指语言具有多种形式可供选择;语言的商讨性是指语言选择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语言的顺应性则要求语言使用者在交流过程中做出灵活的变通来满足交际需要。

三、委婉语的顺应性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顺应学生的心理世界

语言互动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语言选择会受到说话人的个性、情感、信念、愿望等心理世界的影响。所以,说话人作出的语言选择要以顺应听话人的心理世界为前提,包括听话人的个性特点、感情历程等。因此,说话人使用委婉语的动机就是顾及听话者的心理情感,它的运用顺应了双方的心理需要。

如,我们在课堂做听写练习的时候,有些同学因为担心自己的成绩不好,不敢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甚至会有一些作弊的小行为出现。这时候如果老师直接进行批评,用类似“cheat”的话,既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又会让学生对于老师产生抵触。所以我们利用委婉语以劝说性的方式来进行批评。比如“you are a good student,you can make it by yourself。”这样委婉的表达不仅维护了学生的尊严,起到了教育的作用,而且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二)顺应学生和老师的社交世界

在特定场景下特有的交际规范是语言选择与社交世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现象,这些场景中的规范必须遵守。课堂教学活动就是师生建立和维持社交关系的重要场所,对于师生之间出现的问题和冲突,我们需要进行恰当的处理,老师需要努力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因此,对语言的选择就应该更为慎重。有些容易引起矛盾和冲突的事实不能直接的指出,应利用含蓄的、委婉的话语来表达。

如,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委婉语,达到教学目的。在这种情形中,我们可以说:“yes,you are right,But i think this from other perspective”,先肯定学生想法再表达自身意见的说法会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四、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委婉语的顺应性在英语课教学中的使用,并对委婉语的顺应性讲述了个人理解。委婉语的使用不仅照顾到学生的尊严,创建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而且有利于老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课堂活动具有复杂性,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会使得课堂语言使用更加多种多样,教师需要运用委婉语的顺应性改善英语课堂教学,完成英语课堂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宁峰.英语教学中委婉语的顺应性研究[J].高教探索,2015(5):126-128.

[2]冯冬琳.礼貌委婉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体现[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0(2):101-102.

结核病化疗顺应性探讨及护理 第11篇

1所在地区及临床资料

1.1 所在地区介绍

我县地处偏远边疆, 少数民族地区, 经济、文化、交通相对落后。患者在患病早期得不到重视, 误以为是其他疾病, 自行到药店买药或者食用采集的草药, 更有甚者进行封建迷信活动, 从而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1.2 临床资料

1998年1月-2000年1月我科收治的肺结核患者61例, 其中男45例, 女16例;<15岁2例, 15~25岁29例, 26~35岁21例, 45~55岁7例, 56~65岁1例, 66~75岁1例, 以15~35岁为高发年龄段;61例由于各种原因分别在用药后1~4个月自行停药, 除6例无法追踪调查外, 55例在停药0.5~1年, 均有症状加重或复发。2000年2月-2008年12月收治肺结核患者191例, 男121例, 女70例;<15岁4例, 15~25岁52例, 26~35岁86例, 45~55岁29例, 56~65岁12例, 66~75岁6例, >75岁2例。2000年2月以来我院开展整体护理, 对这组患者实行“归口管理”, 采取直接督导短程化疗原则, 治愈182例, 治疗效果不明显3例, 无法追踪疗效6例, 治愈率达91%。

2原因分析

2.1 缺乏疾病知识

对患者及家属宣教力度不够, 或缺乏因人施教、因病施治的宣教方法。肺结核化疗服药顺应性受文化程度影响[2], 而医务人员却未能有针对性地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层次进行宣教, 致使其缺乏相关疾病知识, 对肺结核认识不足及对抗结核药物治疗疗程的重要性重视不够;患者自我保健意识不强, 误认为无症状, 特别是经短期治疗症状迅速缓解或消失者, 便以为疾病已愈, 对化疗顺应性下降尤为突出。不遵医嘱用药, 甚至对长期服药具有抵触情绪, 有的患者则抱有侥幸心理, 不听从医护人员劝告, 擅自停药, 不定期复查。部分患者还因工作忙、生活变化而改变服药剂量、用法, 导致治疗不彻底。

2.2 经济困难与交通不便

本组调查患者大多生活在高寒山区的小山村, 经济较为困难, 加之文化程度较低, 对疾病的认识十分有限。患者所在地区交通不便, 信息相对闭塞, 也给患者的就诊和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3 药物不良反应

因药物不良反应引起肝功能损害, 严重胃肠道反应、皮疹而不能耐受者占一定的比例。大部分抗结核药物对肝脏具有一定毒性作用, 一旦出现肝功能异常, 常引起患者恐惧, 甚至中断治疗。

3护理对策

3.1 加强宣教力度, 改进宣教方法

进一步建立、完善各级医疗网络, 确保抗结核药物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应用[3]。开展各种形式宣教, 并以个体化、渐进性为原则。对文化程度低者, 采用简单、重复的宣教方法, 与图文、电视、个别讲解相结合, 讲明肺结核的特点, 以及不遵医嘱治疗对个人、家庭、社会带来的不良后果, 并交待清楚用药时间、方法、剂量及注意事项;传授判断疾病预后的主要指标, 说明症状减轻或消失不是治愈的客观标准, 门诊胸片检查定点、定时就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 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

3.2 加强用药督导

合理使用短程化疗, 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提高患者顺应性, 还可以采用全程督导治疗方法, 即未按时用药者, 在24h内采取补服措施, 使患者尽可能完成疗程。

3.3 加强督导管理

建立与患者联络卡, 记录其电话号码、通讯地址, 并登记入册, 详细介绍就医途径, 经常保持与患者联系, 加强沟通, 并在生活、健康保健方面予以指导。动员家庭和社会支持、关心患者, 激励和支持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以赢得患者的信任。

3.4 加强患者自我护理意识

在坚持规律服药的同时, 指导患者做好家庭消毒隔离, 定期开窗通风, 被服暴晒>2h, 可杀灭结核杆菌, 减少空气中细菌密度[4]。气候变化时注意保暖, 防止着凉, 减少呼吸道感染机会, 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促进病灶愈合。根据病情酌情开展户外活动, 通过锻炼以增强体质[5]。给予饮食指导, 讲明结核病属消耗性疾病, 故应强调饮食合理搭配, 以满足机体需要。

4讨论

肺结核化疗患者顺应性问题包括主观因素、客观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归纳发现问题有助于变被动为主动, 加强肺结核抗结核治疗的管理, 消除一切不利因素, 提高患者化疗顺应性, 确保药物按标准化疗方案使用。对提高药物疗效, 减少结核病复发率, 控制传染病流行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云娇, 张秀玲.1999-2004年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检出结果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06, 5 (1) :56-59.

[2]周建华, 赵子文, 钟维农, 等.综合性医院对老年结核病的诊断意识 (附29例临床分析) [J].广州医药, 2002, 33 (6) :10-13.

[3]韩锟, 王志翔, 张振民.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与肺结核的鉴别诊断及治疗[J].航空军医, 2003, 31 (5) :30-32.

[4]王成勇, 李益荣.3479例肺结核病人痰标本抗酸杆菌检查结果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 2004, 9 (6) :12-14.

上一篇:项目沙盘下一篇:教育奥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