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医院管理论文

2024-06-26

医疗质量医院管理论文(精选12篇)

医疗质量医院管理论文 第1篇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医院建设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疗设备被引进医院,不仅在技术、数量和质量上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而且在性能上也逐步向多功能、多参数、智能化方向发展。当前医疗设备是医院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和物质保障,是医院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影响医院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医疗设备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患者的人身安全,加强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提高医院医疗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结果的有效性,是医院工程技术人员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本文着重探讨设备质量控制的意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1 充分认识做好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意义

医疗设备作为一种医疗手段,在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医疗设备广泛应用于临床诊疗中的各个学科,在给医院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技术风险和安全隐患。医院医学工程科不仅要搞好设备的维修工作,而且需要做好设备从购进验收、使用、维护、计量到报废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工作,以保障设备的安全有效使用,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身体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生采用先进的智能化的诊断治疗设备服务于各类患者,可降低诊断难度,避免误诊发生。而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准确性就成为患者生命安全和疾病治疗、康复的重要保证,这也是目前各级医院非常重视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重要原因。各级主管部门通过加强对临床操作人员的培训,加大对医疗设备的计量检定和质控检测的力度来保证医疗设备的使用安全,防止因操作失误和设备安全隐患造成的医疗事故的发生。

2 认真找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医疗设备的数量快速增加和临床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因医疗设备质量问题引起的医疗事故也越来越多。有资料显示,欧美国家因医疗设备造成人身伤害的投诉占医疗投诉量的30%,我国医疗伤害中医疗设备问题占17%。2012年,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对全国6个省市的56家三级医院、43家二级医院的6种临床风险高的医疗设备进行质量评估,总不合格率>73%[1]。

造成医疗设备总体不合格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有:(1)我国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发展较晚,基础较薄弱,有关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标准、制度和法规不健全。尽管国家和军队有了一些医疗设备质量管理方面的条例,但缺少针对性的标准,有的还照搬国外现有经验开展质控管理,创新力度不够,导致管理制度不完善,缺少权威性、政策性和法规性的支持。(2)对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缺乏足够的认识。许多医院管理层只重视临床工作的门诊量、住院量和手术量,认为对医疗设备进行质量控制只要将形式做足,让人抓不住“把柄”就可以不投入,只做表面文章,使得医院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工作力度不大,相关人员质控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执行检测制度不坚决,造成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滞后。(3)缺乏负责质量控制的工程技术人员。虽然我国大中小型医院都设置了设备科(医学工程科)或药械科,但设备质量控制的管理工作发展不平衡,工程技术人员非常缺乏。有的医院没有专职的检测人员和质量控制经费,无法增加新的检测标准设备和扩大检测范围,致使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受到很大影响。

3 切实做好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管理工作

3.1 强化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意识

医学工程科由于自身基础薄弱,医院医护人员对设备质量控制认识不足[2],要做好医院设备质量控制的管理工作,就要从医院领导、设备科领导到工程技术人员和使用人员都要提高认识,强化意识,更新观念,转变模式,高度重视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环节和过程。要加强对医院各类人员的宣传培训工作,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搞好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这样设备科的职能也能从“医疗设备维修”为主,转变到“确保医疗设备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主上来[3]。

3.2 建立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管理机制

(1)成立医院质量控制管理部门,扩大质控队伍。(2)建立医院级质量控制机制和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标准,从医院设备采购、验收、启用、设备的质量检测周期,质量检测内容和质量检测者的资格到设备使用年限、设备报废标准和设备使用者的资格等必须做出相关的制度和规定。(3)要投入经费,购置质量控制相关的一些检测设备,建立和打造质控的硬件基础,充分利用军区和总后药检所的资源和技术力量,确保医院质量控制的有效发展。

3.3 加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人才建设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和检测的关键是人才的建设培养。由于受到体制和编制的影响,医院医学工程科的工程技术人员越来越少,而且很不稳定,导致技术经验得不到保存和积累,质量控制缺乏连贯性。要解决质量控制方面的人才培养问题,一是依托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增加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专业方向,对在校学生拓宽知识面,增加质控内容,为毕业学生上岗奠定良好的质控基础;二是聘任地方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员和退休人员,引进非现役文职人员,多渠道多途径解决人员问题;三是对在职人员加大培训力度,利用院校和上级药检所举办和参加各类质量控制培训班,加强同行之间的技术和学术交流,不断提高质控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

摘要:目的:探讨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在医院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通过分析医院质量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其原因,提出加强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结果:加强了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管理工作,提高了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水平。结论:质量控制是医疗设备安全有效使用的重要保障,应全力做好。

关键词: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医疗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恩科,武卓.医疗设备质量再评价的意义及方法[J].中国医学装备,2011,10(1):78-79.

[2]王卫东,曹德森,吴昊,等.医学工程科保障中的质量控制的研究[J].医疗设备信息,2007,22(3):5-8.

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安全总结 第2篇

XX年安全报告

为了不断加强医院安全管理,排查安全隐患,保障医疗质量管理、车辆安全、人员安全、防火、防盗、电梯安全,努力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和就医环境。现将我院开展医疗完全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医院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组织框架结构更加紧密,各委员会分工更明确,日常管理情况落实到位,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

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是医院管理的核心。今年我院在完善诊疗制度,规范服务流程的同时,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为核心,切实加强医院管理,加大医疗安全监管力度,突出抓好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严格规范医疗行为,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

(一)成立了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

我院结合年检、医疗安全专项检查等活动,狠抓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有了明显提高。成立了“院级质控领导小组—质控专家组—科室质控小组”三级医疗质控体系,以组织查房、抽查运行病历、监控危重病例、参与科主任查房,追踪查阅病程记录,开展病案质量展评等多种形式,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专人对核心制度的落实,运行病历、围手术期的管理等情况进行检查。完善了医疗管理制度,具有针对性、导向性、可操作性,落实岗位责任制,分工责任明确;医院岗位责任制的落实,保证了各项医疗活动的正常运行。

(二)成立了医院病案管理委员会、进一步规范医院病案管理工作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文件精神按照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了病历管理。建立考核机制,每月对门诊处方、住院病历进行一次抽查评议活动,提高医院病案书写质量,保证病历书写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充分体现医疗病案在疾病诊疗、医学教育、预防保健以及法律事务处理方面的作用。加强病历书写考核,提高甲级病历率,减少和杜绝丙级病历。

(三)持续强化了医院感染管理

规范和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和职责。

为使院感管理工作能够更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院感办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以及《二级医院评审标准》制定并修改了部分制度和工作流程,让各级各类医护人员在从事各项医疗活动中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认真开展各项监测工作,采用监控指标管理,控制并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四)加强临床药事管理,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积极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

一是建立和完善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组织,职责明确、制度健全、记录完整,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是定期对院内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和公示。认真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三是贯彻落实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规定,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开展合理用药培训及教育。四是建立有效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处理程序,认真、及时、准确做好数据的收集和上报工作。

(五)为进一步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成立了“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优化护理服务流程,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护理特色服务整体质量。着力建立有利于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护理事业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就必须激发广大护士爱岗敬业、争当先进的热情。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如优质护理服务成果展示竞赛、护理安全知识竞赛、护士职业礼仪竞赛、护理理论知识竞赛、护理操作竞赛等,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充分调动广大护理工作者的积极性。

(六)加强了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工作

我院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科室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全面加强了实验室生物安全、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制定并严格执行临床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和检验仪器的标准操作、维护规程,并能有效保证检测系统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对开展的临床检验项目进行了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

(七)加强医疗安全培训,强化医疗质量、服务和安全意识

开展全员医疗安全教育,提高了医疗安全意识。培训形式多样化、内容全面化。医务科将理论联系实际,抓好基础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操作程序,以“三基三严”、“临床专业技术”培训为中心内容,结合我院的特点、薄弱环节、上级要求等进行培训。重点是核心制度、医疗文书书写、医患沟通、心肺复苏、疾病诊断、知情告知、安全医疗、等级医院评审、传染病、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等培训并考核。

加强急救工作,开展了临床急救技能培训,进一步加强急救队伍建设,建

立了院前、院内急救体系;优化急救服务,加强院前、院内急救医疗服务的协调配合,确保急救医疗服务无缝衔接。

制定了重大医疗安全事件、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和处理程序。进一步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的组织领导、管理机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标准,明确人员配置要求,措施落实到位;对于重点部位、重点科室采取特殊管理和措施,保证全院的能够安全运转。

定期召开质量管理例会,及时反馈,总结。每次检查后及时反馈科主任,病历检查及时反馈书写医师,每月检查的存在问题以季度书面总结报院长,在会上要求各位把科室存在问题提出大家讨论,提出整改方案,以持续改进。我院虽然在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与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二甲医院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将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多措并举,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二、人员安全、防火防盗

组织了固定安保队伍,每天固定时间进行安全检查,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帮助各科室立足规范化,突出责任制,对照消防安全要求。全面梳理、细致排查,全年无一例火情。

为充实安全工作队伍,对安保队伍进行了调整,同时对医院安全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加装监控探头10个,做到全院无死角。制定了全面的安保检查制度,从根源上解决不安全隐患。

三、电梯安全

规定了电梯作业人员职业行为规范,熟悉自己操作电梯的性能、原理、构

造,及时检查及报告电梯的事故隐患,出现故障问题及时关闭,避免病人使用。制定电梯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计划,并监督执行。全年无一例电梯运行制度。

四、车辆安全管理

驾驶员对所驾车辆做到日检三次(行驶前、行驶中、行驶后),严禁车辆带病出车,杜绝路上行驶时的安全隐患。制定了“车辆管理规定”,对驾驶员纪律提出了严格要求,要求驾驶员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及车辆技术操作规程,避免酒驾、私自驾车外出、不许私自外借车辆,停车后关好车门车窗,防止车辆出现失窃或破损。全年未发生一例交通事故。

完善部队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思考 第3篇

摘要:提高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完善医疗质量管理是提高医疗质量的保障。部队医院完善质量管理需要从普及管理知识,强化质量意识、健全组织制度,完善保证体系,监控整个过程,狠抓重点环节、密切人员沟通,激发参与意识等多方面着手。

关键词:医疗质量 管理制度 部队医院

拥有优良的医疗质量是医院得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根本。多年来,部队医院围绕提高医疗质量引入各种管理理念并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为保证和提高医疗质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就是以现有的管理体系为基础,以保证和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为目标,在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等不同环节对所有影响质量的因素进行管控,从而实现进一步提高医院医疗质量目标的过程。

一、普及管理知识,营造质管氛围

针对医院普遍存在的管理人员管理知识老化、管理技能匮乏、单一,医护人员重专业轻管理的现象,医院可以通过请管理专家进院开办讲座,或者派人外出去兄弟医院学习取经的办法,不断丰富、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及科室医务人员的现代管理理论和管理技能。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不同的方式,使他们在新的起点上切实认识医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现实意义,并把学到的管理知识融会贯通,应用到管理实践的第一线当中。

在掌握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开展质量管理培训。一是建立科室,主要领导管理培训制度,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法规及科室制定的医护操作规程。二是执行落实,促使各级管理和医护人员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护理操作程序,营造人人知晓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人人遵守质量管理制度的文化氛围。为吸引、鼓励人人参与质量管理活动,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如积极开展有科主任、护士长及各类医务管理人员积极参加的制度法规学习月等活动。还可以在不同科室举办质量制度培训班,学习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合格频发合格证书。同时,要把合格证书与医院的晋级、晋职、岗位竞聘等结合起来。

二、健全组织制度,完善保证体系

要确保医疗质量管理充分发挥实效,必须从组织的角度进一步完善质量调控、监督、考评体系,健全、完善院、处、科三级质量管理层次,并在顶层完善院级管理委员会。目前,各医院普遍设立了医疗质量管理、学术、感染管理、药事管理等顶层院级组织;科室层级建立了临床、医技、护理工作质量考核小组;结合当前需要,许多医院还设有医疗安全、医疗抢救、输血管理和病历质量小组等机构,从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等多方面共同参与医疗质量管理,形成了相互支撑互相协作的质量管理支撑体系。从进一步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的角度看,面临的紧迫任务,是进一步修订和严格执行已有的工作规程、职责、考核方案或实施办法。

除了医院自身的各种组织外,引入第三方参与医疗质量的评估与监督,是完善质量管理的有效举措。由于第三方与医院内部没有利益上的瓜葛,中立性强,因而能够有效监督和评价医疗质量。第三方评估与监督主体可以是部队患者、社会人士,也可以是第三方医院。吸收患者参与医院质量的评估与监督,可以获得患者对诊疗、手术、护理等专业服务的满意度。引入社会力量监督,其方式可以通过聘请社会义务监督员填写意见评价表、接听专门开设的投诉电话等方式进行。通过社会人士的意见反馈,对医护人员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并安排指定的部门定期收集社会监督员反馈的意见,交由相关部门针对问题提出并落实改进措施。邀请第三方医院进行评价,重点是组成医疗专家组从专业角度对医疗质量进行全面模拟评审,协助医院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三、监控整个过程,狠抓重点环节

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是医疗基础质量管理核心的重点,因此提高医疗质量最终有赖于各级医护人员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提高业务能力,一是狠抓医疗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的贯彻落实,督促严格按照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医疗护理文书规范等进行操作。二是要重点管控诊疗过程,具体来说就是要抓好诊断、治疗、护理工作,尤其要注意特殊病人的特殊环节。在诊治环节坚持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在护理恢复阶段重点抓好查房、病历、护理文书书写,病房管理等制度的落实;施行日有检查、周有讲评、月有奖罚的管理方法;实时动态管理,把定期检查与随时检查,全面检查与个别抽查,全院检查与科室自查结合起来。对各种考评指标实行逐级分解,层层落实的管理措施,做到任务到科,责任到人。三是抓好终端医疗质量。搞好终端医疗质量的核心是建立一个高效的质量管理考评体系, 要选取关健指标,把诊断的效率和质量作为重点测评因素,综合考虑床位使用率、诊疗时间的长短和诊治效果。

四、顺畅干群沟通,激发参与意识

理念、技能、组织和制度均是构成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元素,然而最根本的因素还是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当前,激发医护人员参与医疗质量管理的积极性有两个途径。一是构建个性特点显著的医院文化,通过多种潜移默化的活动和方式影响医护人员的思想和行为,大力增强医护人员的凝聚力。二是建立医院内部网站并在网站上开辟一个内部交流模块,使各级医护人员和管理层之间能够敞开心扉实现无隔膜的交流,从而有的放矢优化管理环节。三是可以利用院内其他媒体资源,以医护人员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医护人员认同医院价值取向,最大限度提升医护人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和积极主动性。四是充分尊重医护人员合理要求,设身处地关心医护人员的切身利益。除了创造应有的工作条件之外,医院管理层还要关心医护人员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家庭困难,为他们排忧解难,从而增加医院管理层的亲和力。

参考文献:

[1]陈伟宏,罗呜云,李一钢. 综合医院医疗质量控制探讨[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1995,2(4)

[2]王猛,叶春林,杨龙. 科学谋划多措并举全面提升医疗质量管理水平[J]. 西南军医,2010,12(6)

[3]吕坤正,王新生. 实施医院质量管理新策略[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6(8)

医疗质量医院管理论文 第4篇

关键词:医疗质量,零缺陷管理,缺陷医疗管理,提质量降错误

1 两种管理方法的概念研究

医疗质量“零缺陷”管理属于一种新生的且极为重要的医学管理执行准则, 其用象征法表现出“诚信”, 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把“诚信”放于重要的位置上, 一次成功完成所要做的事情, 不返工不拖工, 使质量标准在医务人员心中得到强化, 最终取得医疗质量无缺陷的目标。缺陷医疗管理同样也是一种医学管理执行标准, 其通过制定众多的医疗管理规章制度从而达到约束医疗活动的目的, 之后进行检查、督促, 缺陷被发现后, 则采取一定的奖励惩罚手段, 最终使医疗质量得到改善。

2 两种管理方法的特点分析

2.1“零缺陷”管理办法特点

零缺陷管理起源于制造业, 后来得到其他行业的借鉴, 依据克劳士比的质量原则, 我们可以得到四点标准, 即:质量定义为要求的符合;预防提高质量, 检验不可能强化质量;工作标准为零缺陷即没有错误的产生, 绝不是“差不多就行了”;用不符合要求的代价衡量质量使得主体永远是损失的承担着。“零缺陷”管理也完全可以应用到医疗质量管理实践中, 最先提出的人是朱少铭等人, 该管理要求做到医疗管理目标的“三合理”、“四优良”、“五最佳”, 管理原则则为质量放于第一位, 管理方式则采取人性化的管理。“零缺陷”管理方法要求第一次就做好事情, 可以采取弹性管理方法, 一定的失误或差错在所难免, 但是一旦达到一定的错误积累值处罚则需要进行下去, 目前已有很多医疗机构开始进行人性化服务, 有些医院甚至创新提出在护理工作要求简化规范化, 护士成为病人的真正人文关怀着。

2.2 缺陷医疗管理办法特点

医疗问题、缺点、差错和事故等活动的总称称为缺陷医疗, 医疗活动中的缺陷是方方面面的。在医疗工作进行过程中, 由于医疗系统本身的缺陷或管理上的失误等原因, 给病人造成了允许一定的范围以上的损害, 例如死亡等, 所进行的医疗行为都是缺陷医疗。检诊、抢救、用药、手术、护理等环节上是缺陷医疗的多发环节,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其质量的优劣程度直接影响着病人疾病的治愈情况。实际上, 更多的医疗机构目前仍采取的是医疗缺陷管理方法, 并把其作为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审核, 缺陷医疗的方法主要是:医院通过制定院、科两级医疗安全预警措施来避免医疗缺陷的发生, 如:医疗质量管理制度、首诊负责制、查房制度、医嘱制度、病例讨论制度等, 同时也有医疗安全教育制度、医德医风管理制度等。但是所有的这些制度并不能完全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而在这种情况下时, 患者就成为了直接受害者, 为了不断的完善医疗管理体系, 则引进了今天我们需要讨论的“零缺陷”管理制度。

3 两种管理方法的关系研究

3.1 相同点讨论

医疗质量“零缺陷”管理和缺陷医疗管理目的都是完全一致的, 两种管理方法都坚持质量第一, 加强质量管理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与就医环境的目标;绩效评价采取从医院的工作量、工作质量与效率状况、医院资产运营水平、医院后续发展能力等来衡量。所以医疗质量“零缺陷”管理和缺陷医疗管理都对医疗质量改进提升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3.2 二者区别性讨论

缺陷医疗的环节可以概括为:制定标准——统一检查——发现问题——进行更正, 这样的过程存在一定盲目性和滞后性。而零缺陷管理则重在预防, 认为检查不能提高质量, 预防却可以扩大效益, 该模式要求医疗人员从根本上思考如何做到“一切为病人服务”。

3.3 二者的综合性讨论

缺陷医疗强调的是医疗质量管理, 质量的好坏就衡量了医疗水平的高低。而零缺陷管理则是要求提高医疗人员的素质, 提高质量意识, 调动人的积极性, 使全体职工把质量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人的素质问题极大地影响着质量问题, 素质的高低又由医护人员的质量意识而控制, 所以, 需要医护人员自觉克服轻视或抵制质量管理的想法和行为。增强质量意识对于质量管理方案能否成功、高效地付诸实施是起着关键性作用的。“零缺陷”管理作为医疗质量管理办法是一种全新理念的付诸实践活动, 是一种创新的实施。

结束语

本文讨论了零缺陷医疗个管理方法和缺陷医疗管理方法的定义、特点、关系, 实践同时告诉我们需要把两者结合, 最重要的是找到二者的融洽结合点, 制定方法不是目的本身, 是方法高效运转达到我们的医疗目标才是最重要的。

好的管理方法是预测错误、避免损失、高效运转的, 而且在新时代好的管理方法必须是合理的、人文关怀的、适当的而绝不能是强制的、压迫的、不合时宜的。从这个角度来评判的话我们很容易发现零缺陷的管理方法确实更加符合要求, 但是存在就有其原由, 缺陷医疗管理制度在医学界存在的悠长历史告诉我们其对医疗缺陷的检测是具有可行性的, 我们不妨把两种管理办法做一个完美的结合——缺陷医疗管理方法的长久实施告诉了我们几乎所有的易错环节, 我们为什么不将其运用到零缺陷管理方法的预测和医护人员的素质培训环节呢?!除此之外, 我们需要增加的则是医护人员重要的人文关怀, 站在患者的角度想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程伟.浅论加强环节质量控制, 提高医疗工作质量[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9 (10) :23.

[2]赵宁志, 刘文华.医疗质量实时控制与医院管理[J].东南国防医药, 2007 (6) :19.

[3]袁乃波.我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几点做法[J].中国临床研究, 2008 (4) :20.

[4]陈妹芳.基层医院医疗质量监管的实践和体会[J].中国卫生资源, 2010 (3) :12.

[5]刘会芳, 刘维, 张秀英.医院的内涵建设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的保证[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5) :45.

医疗质量医院管理论文 第5篇

我科人员利用专家做诊时间,讲课时间,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利用病历讨论,主任查房积累临床经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人才队伍不断加强。

2.强化规章制度的落实

科内定期召开会议,每周一次,强调安全,质量,医生,护士职责执行情况;每月两次安全,质量检查,对不合格表现给以两彻底:(1)彻底整改。(2)彻底查办。

3.抓好“三个环节”的管理和监控

医疗质量医院管理论文 第6篇

【关键词】综合指数法;医疗质量;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83-01

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也是医院的生命线。如何评价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单一评价某一个指标有失偏差,只有综合评价多方面的指标,才能全面分析医院医疗质量。本文运用综合指数法对某院2006—2010年医疗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为医院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某院统计室2006—2010年医院工作统计报表,数据准确、可靠。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某医院2006—2010年综合质量评价指标

2. 方法与结果

2.1 确立指标体系:本文参考相关文献资料,根据指标的可比性、重要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原则,选取工作量、治疗质量、诊断质量、效率质量、费用等5大类10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分别为:工作量指标:①门诊人数( )、出院人数( )、住院手术人数( );②治疗质量指标:治愈好转率( )、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 );③诊断质量指标:入出院诊断符合率( );④效率质量指标:床位使用率( )、床位周转次数( )、出院者平均住院日( );⑤费用指标:住院者日均费用( )。

2.2相对化处理:综合评价要求对数据进行指标化处理,也就是对不同计量单位的数值进行同度量处理,以消除量纲的影响。基本原理:先对评价指标确定一个标准值,然后计算各指标值( )与标准值( )之比,用 表示,注意区别“正指标”与“负指标”。本文中,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者日均费用属于负指标,其余均为正指标。处理后的数值,正指标数值越大越好,负指标数值越小越好。“正指标”与“负指标”分别按以下方法处理:正指标: 负指标:

此例标准值( )为各年度平均值。处理后的结果见表2。

2.3 指数综合:对以上经过处理后5类指标值进行汇总,根据同类指数相乘,异类相加的原则,计算各年度的综合指数并排序。结果见表3。

3.分析与讨论

根据评价结果表3可以看出,医院综合指数一年好于一年。2010年的医疗质量完成的最好。2010年比2006年工作量指数增加了1.24。这与医院近年来坚持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放在突出位置,健全质量管理组织,完善院科两级质控网络,把质控网络真正落实到各项医疗工作之中有直接联系。

从2006年开始,医院针对管理中的不足,着重加强了“医院内涵”建设,从服务质量、诊疗技术和科研水平等方面加大了监管力度。使该院的医疗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全国统计专业考试用书委员会.统计工作实务【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173—177.

[2]黄仁建,凌岳怀,孙军湘,等.综合指数法在评价醫院医疗质量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统计,2009,16(2):154—155.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质量 第7篇

1 提高院领导及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重要性的认识

医院领导、管理者和医务人员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提高对其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和系统性的认识。要从根本上提高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监控管理上的整体素质, 使临床医务人员由“要我监控”向“我要监控”的认识观念和工作方式上转变, 由被动监测和回顾性调查的工作模式向前瞻性监控的工作模式转变。

2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三级管理网络, 职责明确

2.1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定期召开委员会会议, 研究、协调和解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 遇有紧急问题及时召开。

2.2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科, 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直接领导, 负责全院医院感染管理日常工作, 拟定医院感染控制规划和工作计划、医院感染质量评估、医院感染控制和消毒隔离制度、抗生素合理使用措施等, 并组织实施、监督和评价。

2.3 各临床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监控小组, 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 对医院感染病例、感染环节及环境进行监测, 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 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 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3 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 是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保证。要做好此项工作必须有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来制约, 使大家在工作中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4 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工作

4.1 开展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培训工作, 是我们培训的入手点。我们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 制定《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并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纳入医院感染常规监测目标, 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监测、登记、报告、控制制度。通过这些措施, 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关注和参与有了明显提高, 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4.2 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我院特别重视医院感染基础知识的培训工作, 对医务人员因人施教, 分级分批进行培训, 使各级各类人员都了解和掌握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 并能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4.3 开展岗前培训工作。对新调入、新分配的医务人员以及进修生、实习生进行岗前培训工作是我们长期坚持的一项制度, 使他们进入临床工作前能够掌握医院感染的一些基本知识, 通过培训提高了他们的无菌观念和自我防护意识。

5 开展医院感染各项监测工作

5.1 开展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其是医院感染管理科的工作重点之一, 要结合医院实际, 积极开展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 在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开展目标性监测, 目标性监测也称重点监测, 是医院感染监测的主流趋势[1]。开展医院感染高发部位原因的调查, 对医院感染的管理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我院是一所妇幼保健院, 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和手术部位感染多见, 以新生儿科、手术科室为多发科室, 重症患者、手术患者、新生儿是我院的主要易感对象, 因此我们对手术科室、新生儿室进行重点监测, 对重症患者、手术患者、新生儿采取了干预措施。及时对监测资料认真总结分析, 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给予解决。

5.2 开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消毒灭菌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漏洞, 都易导致医院感染的流行暴发。要严格把好消毒灭菌关, 尤其是要做好消毒剂的进货、储存、使用等环节的管理工作。完善压力蒸汽灭菌的质控监测系统, 保证消毒灭菌质量。

5.3 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

空气中微生物是以微小气溶胶形式散布在空气中, 浮游菌大量的存在, 是手术部位、IC U病房患者、新生儿肺部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3]。医院感染多为接触性感染, 主要通过侵入性检查和治疗, 以及患者或工作人员的手使细菌移位而导致感染, 医务人员手的卫生是控制感染的重要环节。因此, 我院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宣教工作, 加强对手术室、产房、母婴同室、新生儿室、供应室无菌间等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 有效控制感染。

6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

抗菌药物的滥用是目前大多数基层医院存在的通病, 我国每年因滥用抗菌药物造成经济损失达百亿元以上[4]。医院管理者不能只顾眼前利益, 听之任之, 必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配备专家或有经验的临床医生指导合理用药。我院制定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规章制度, 由医务科和感染科共同对临床科室进行考评, 监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 提出改进措施。

7 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现今临床上一次性医疗用品广泛使用, 如果处置不当, 将会对社会及人民健康造成潜在的巨大威胁[5]。医疗废物的处置需要多个部门的相互协作与沟通, 需要全员参与, 因此我院把综合规范管理医疗废物作为重点。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 我院制定了一些医疗废物管理方面的制度和措施, 并成立了医疗废物管理小组, 对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管理都做了明确规定, 使医疗废物的处置逐步进入规范化管理。

总之, 坚持以法规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为宗旨, 从组织落实、质量监控、严格管理三个环节入手, 逐步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软硬件, 使医院感染管理逐步步入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轨道, 从而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提高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任丽娟, 宋暖, 秦平, 等.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 (11) :1261-1263.

[2]吴影秋, 刘月秀, 吴旭琴.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与监测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5 (3) :315.

[3]朱士俊.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质量改进[J].中国医院, 2006, 10 (5) :1-4.

[4]李兰娟.感染微生态[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05, 4 (1) :1-3.

医疗质量医院管理论文 第8篇

1 医疗质量的内涵

1.1 医疗质量的概念

医疗质量主要可以划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方面解释医疗质量主要包括:安全性、及时性、有效性,另外涉及医疗服务的效率和效益。狭义的医疗质量主要包括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疾病的整体防治效果。所以经常说的医疗质量主要是在现有医学知识的前提下,由于医疗卫生服务的降低,患者不满意的程度以及满意的程度。

1.2 医疗质量的结构

三级构成质量主要包括:环节质量、基础质量、终末质量。这三级结构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基础质量作为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所在,主要包含的内容有:技术、规章制度、人员等。环境质量主要是指各个医疗环境,也可以称之为过程质量。由于区域卫生信息的逐步深化,现在医疗信息网络已经得到普及和应用,比如经常运用的医疗方式有远程医疗、双向转诊,改善患者的就医局限;另外,为让环境质量得到延伸,可以分为院内环境质量和院际环境质量。环节质量以及结构质量是终末质量的综合,其主要基础是数据,通过收集、总结、分析数据,评价整个理疗效果评定,并且反馈结果。

2 医疗管理的主要方法

2.1 医嘱闭环管理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方便医院管理,以往传统管理医生的很多住房都是需要忽视或者陪护人员记忆,由于工作中的疏忽,很容易遗忘,轻则减缓病情康复,重则会引发危害患者生命安全。当运用信息技术后,医生嘱咐记住的注意事项会通过医院的信息系统传到病区,护士在巡房的过程中可以一一检查和核算,发现问题马上改正,同时引入条形码技术和无线技术,下达医嘱、核准并且执行动态闭环管理。

2.2 临床用药管理

信息技术干预临床用药,提高用药的合理性。执行抗生素分级管理模式,根据职称控制抗生素,对于抗生素的使用要有明确的规定,避免越级使用,另外抗生素的使用量加大的情况,需要有特殊的说明。所有的使用要经过值班主任审核,才能开具使用药量。信息系统也要提供其相关的监督平台,要求职能科室在此进行检查,进一步监管手术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情况,并且详细标明医嘱规定的手术抗生素的使用量、间隔时间、品质,根据手术切口情况严格控制用药,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2.3 运用电子格式化单据

在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过程中,需要推行电子单据,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能够有效地降低流程差错率。取消手工化验单的填写,根据各个科室具体的工作情况,设置不同的电子申请单据。当医生开具化验单时,要根据申请单据填写适当的内容,字迹工整,避免字迹潦草辨认不清。检验科室需要建立相关的条形码,运用仪器自动地识别检验,报告可以直接进行网络传输,如果检测值出现异常,需要系统自动报警,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人工操作带来的误差。

2.4 严格的准入管理

运用医院管理系统,严格执行各项准入流程,这样才能从根源控制好管理医疗质量。准入管理的严格性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人员的严格准入管理,根据临床医生的职称情况,运用系统分配处方,病历的各项权限,严禁处方开具人越级。另外专项授权病理科、放疗室,严格的控制来院的实现研究生,对外聘请的专家,并且详细的填写进院时间以及离院日期,如果在规定权限没有离开,权限将会自动的注销,根据情况可以重新申请或者延期;实现学生的权限要与带教教师相关联,系统将会分配其书写病历的权利。第二,手术分级严格管理医院管理系统中需要建立比较明确的分级管理、要根据人员的具体资质进行不同级别的手术和授权。获得授权的手术人员开展手术之前需要申请、记录、安排手术操作,并且在强化过程中准入医疗技术。第三,资质的准入管理,进行系统设置的时候要求只有获得资质的临床医师,才能获得批准后有调整处方的权限。

2.5 理疗信息化管理的业务流程

医疗信息技术主要是连接门急诊和住院业务的重要纽带,把病人就医的全过程看我着眼点,充分利用先进的医疗信息系统,全程化的开展医疗质量管理,确保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3 医疗管理中各个主要环节

在现代医疗卫生服务系统中医疗信息技术是服务体系的主要支撑技术,其发展对实现医疗卫生管理的转变有着深远影响、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为我国的医疗事业构建提供信息化的保障措施,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3.1 面向医疗质量的信息技术

改技术主要解决医疗质量的正常运行,也是医院运作的物质基础以及必备条件,其中包含人员、技术、物质等问题,可以为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典型系统,比如医院的自动化系统、物质系统和设备管理系统等相关系统。

3.2 面向环节的质量系统

改项系统主要是解决医疗过程中的各个细节,将细节信息化,典型系统主要是解决医院协同医疗的远程系统,双向转诊系统和区域卫生信息网络的建设,主要是解决院内相关的医疗信息以及医生和护士工作站等相关问题。

4 理疗信息技术在医疗管理中的应用要点

4.1技术应用的主要优势

1)全程实时观测

医疗信息技术让医疗服务实现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对患者和医疗活动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查询。信息技术的建立不断能够控制医疗质量模式,让质量控制的重点呈现具体化特征,这样就能有效的解决质量操控等技术方面的问题,完善医疗质量。

比如,医疗系统的整个业务流程中根据调查显示,如果运用信息技术管理医院,其整个的管理效率将会加大,整个流程将会节约部分时间,比如以医疗质量的OLAP分析,由于部分分析内容都不是事先制定的,所以在实际业务开展过程中要根据查询系统进行分析,就是OALP(on line analytical proccessing,联机分析处理)这样的处理方式更为灵活,并且在病例数据库的支持下正常运行,能提供多维视图的动态分析报表,这些功能和office的透视功能表格相类似。如图1所示。

使用过程中要让系统自定义分配好字段(维度)和汇总的字段(度量以及相关的各类统计指标)然后根据实际查询情况分析要进行拖拽的字段、列字段等。其中分析出的维度包括:医疗单位、医疗科室、医生、病例分析等,需要分析的度量包括:病危率、优良率等统计分析指标。

2) 多方控制保障信息的透明

质量控制需要在多方控制的前提下,确保整个诊疗过程的公开和透明化,这将在很大程度上突破医疗质量化规医院自己的限制条件,将有利于卫生监管部门以及患者监督医院服务系统,更有利于医疗质量以及指导相应的医疗活动,有效地进行全程的质量控制,在保障医疗质量的前提下,达成患者的满意。

4.2 管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 监控信息安全问题,信息安全问题的时时监控,能够保障医疗活动中信息流产生的准确无误,但是在质量化管理全面推进的过程中,不但要重视操作人员的素质,更要对其应用的系统开展相应的规范,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避免信息泄露的情况产生。

2) 多方质量参与机制

由于信息技术医疗质量管理参与平台较多,所以要构建共同的质量控制机制,在改善和完善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建立多方参与机制,可以让质量控制参与主体在平台上开展相关的质量控制,相互的监督,这样能够方便医疗质量的稳步提升。

3) 构建与质量信息相关的信息化指标,由于信息技术在医疗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对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调控,所以质量管理信息化标准十分重要。信息化体系的建立不但能够增强医疗服务质量的整体预警控制系统,更能推动医疗质量的完善,因而在工作中不要忽略相关质量信息化管理指标的构建。

5 结束语

国内医疗事业的发展,带动医院信息化的发展,现在我国的国内各类医院正在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财务信息化管理,第二阶段是患者医疗信息化管理,第三阶段是临床信息共享信息化管理。不同的三个发展阶段,让医院积累较多的数据和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和数据的运用,让相关管理人员总结有价值的信息,为医院的智能化监管提供数据基础支持。

摘要:医疗质量管理不但能够提升医院的竞争了,更能保障患者的利益,在医院中处于核心地位,该文主要从医疗质量的具体内涵出发,介绍医疗管理的主要措施和要点,提升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监控环节,以期为医疗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医疗信息,技术,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吴信东,叶明全,胡东辉,等.普适医疗信息管理与服务的关键技术与挑战[J].计算机学报,2012(5):23-24.

[2]车永茂,吴丽娟,徐道亮,等.基于信息技术的医疗质量管理路径探索[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4(2):21-22.

[3]卢荣斌,许耀良,张连强.基于信息技术基础的医疗设备高效管理模式[J].中国医学装备,2013(5):31-32.

[4]干振华,汪春晖,李永昌,等.以信息技术创新驱动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J].中国医疗设备,2012(11):36-38.

医疗质量医院管理论文 第9篇

1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 制定明确的监控制度, 使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 形成管理体系和监控系统是现代医院管理的主要环节, 也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保证。我院建立了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 委员会主任为医院一把手, 副主任为各主管副院长, 成员为重点科室的科主任、护士长及后勤部门的科长等, 医院成立了感染管理科, 科长一名, 由副主任医师担任, 7名专职人员, 医生三名, 护士四名, 分别负责消毒隔离、医院内环境监测、病例监测、传染病报告、死亡病例报告、抗生素使用管理、医疗废物管理、消杀器械验证管理等工作, 制定了工作计划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措施。各科室设有兼职的医院感染监控人员, 科室感染领导小组, 组长都是由科室的主任和护士长担任, 各级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位, 由于三级网络的建立使全院形成了完整的医院感染监控管理体系, 齐抓共管, 即见成效, 目前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已走上规范化管理轨道[2]。

2加强医院感染教育, 提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

针对目前医护人员对控制院内感染工作的重要性不足, 我们在全院开展了多层次教育, 努力提高全员素质, 激发医护人员参与医院感染管理的自觉性。具体措施为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教育计划”, 定期组织监控人员培训、讲座, 并把控制院内感染的教育列入新人员入院的岗前教育内容, 每年还要请省级、国家级等知名人士来我院讲座二次, 为加强院内感染管理人员的水平, 我院对各科兼职人员进行了重点培训, 并在院内举办了院内感染管理讲座, 定期和不定期考试, 考试成绩发表在院内感染简报上, 感染管理科的专职人员经常到外地学习, 把学来的知识基本都能应用到实际中, 有力地推动了我院院内感染工作的开展。医院感染培训工作, 促动了广大医院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意识, 人人增加了危机感, 国内外医院感染事件的惨痛教训教育大家, 更提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 人人重视感染, 人人参与控制感染。

3抓好消毒隔离, 控制院内感染

抓好消毒隔离, 是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为此, 我院认真制定了一系列消毒隔离制度和实施措施, 督促各科严格执行, 还对重点科室 (ICU、新生儿室、母婴室、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血液透析病房、手术室、产房、导管室等) 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保洁措施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操作规程落实情况, 不合格的给予相应的处罚, 并给予通报批评, 医院感染管理科与医务科、护理部一起定期到各科检查消毒隔离及无菌技术操作等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对已发生的院内感染, 迅速究其原因, 立刻采取有效措施, 以防暴发流行。为防止医用一次性用品使用后再次流入社会, 引起污染, 我们还制定了“关于使用一次性医疗器具及用品使用后的管理理规定”, 对病房和供应室加强管理。由于医院领导的重视医院修建了布局合理, 设备现代化标准的消毒供应中心, 同时承担全市消毒、灭菌工作任务, 消洗、消毒、灭菌完全符合卫生部2009WS标准, 从而保证了医院临床消毒、灭菌的供应工作, 保证了医疗安全。另外医院还建立了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制度及手卫生制度, 并不断对患者和陪护人员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 我院在今年的5月9日到6月9日为手卫生宣传月, 通过电视屏幕、横幅、宣传板、宣传单等宣传工具宣传手卫生的重要性, 4月份检查了205名医护人员手卫生及时率为68.8%, 5月份通过手卫生的宣传, 检查了153名医护人员手卫生及时率为98.7%, 6月份检查了151名医护人员手卫生及时率为100%, 通过手卫生宣传大大增强全体医护人员的感控意识, 医护人员不及时洗手的恶习逐步减少。医院形成了控制感染, 人人有责的良性循环[3,4,5]。

总之, 在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 我们深深体会到要想做好此项工作, 必须认真落实以下五个方面:①领导重视;只有领导重视才能保证人力、物力、财力到位, 从而使医院感染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我院领导非常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有关医院感染新举措、新方法首先都能够得到领导的大力支持, 医院还不惜一切代价派出专职人员及重点科室人员参加全国各类医院感染培训, 让医院职工学习和掌握医院感染最前沿的知识, 使得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稳步向前发展。我院感染管理工作目前处于我市乃至我省领先地位, 全省各家医院都到我院进行感染管理方面的学习和交流。②管理人员、监测人员事业心强;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及责任心, 如果管理人员不爱本职工作, 那么此项工作将无法开展。同时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还要不断学习和专研有关医院感染的知识和业务, 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才能正确指导临床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③全院医护人员共同参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 它需要全体医护人员及各职能科室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 医务科、护理部、质控办、检验科、药学部、采购中心、总务科等等这项科室应相互沟通及相互协调才能共同推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开展。④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措施:要想完成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是不行的,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要想规范医院感染, 就要建章建制, 奖罚分明。 (5) 定期督促检查并与奖惩制度挂钩:检查能够及时发现问题, 发现疏漏, 以便工作持续改进, 奖罚制度更能促进大家重视此项工作。从而, 使院内感染率控制在最低水平[6,7]。

参考文献

[1]陈翠敏, 赵先柱, 府伟灵, 等.医院感染管理队伍专业构成的思考与体会.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6 (20) :1574-1575.

[2]刘振声, 金大鹏, 陈增辉, 等.医院感染管理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0:5-7.

[3]袁斌.加强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 (7) :996-997.

[4]任丽娟, 宋暖, 秦平, 等.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 (11) :1261-1263.

[5]吴明, 靳桂明, 魏华.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强化职能作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17 (11) :1408-1410.

[6]李双英.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护理研究, 2009, 23 (suppl.2) :121-122.

医疗机构医疗器械应用质量管理概述 第10篇

1医疗器械的应用质量管理和控制

医疗器械的应用质量是医疗领域的一个有别于产品质量的新概念。产品质量是指产品保有其固有特性的程度,而应用质量则是指在应用环节中的产品质量。

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持续改进使其实现的全部活动。质量管理的基本特征是可测量性。不论开展哪一种质量管理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均是可测量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了解、监测及改善产品或服务的品质[1]。

2医疗器械应用质量管理的内容

医疗器械应用质量管理除包含产品质量,还与产品上市后应用过程中的安全调试、操作培训、临床使用、质量检测、维修维护、应用环境等内容密切相关。在医院管理中, 医疗器械质量控制工作是应用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是遵循标准与规范,运用管理和医学工程技术手段,以确保患者安全为目的,实施的确保医疗器械应用质量的系统工程。

实施医疗器械的应用质量管理,医院必须从医疗器械的准入环节、临床使用环节和保障环节入手,进行医疗器械的全面质量管理。

2.1准入环节

医疗器械准入环节的质量管理包括:1严格执行国家、 行业和医院各项法规、制度,严把入口质量关;2建立合格供方名录和质量跟踪评价制度,做好临床需求评估、计划制定、选型论证、招标采购;3科学管控物流,完善采购记录和档案管理,做到出入口统一,台账、标识、配送、 计价、成本核算管理科学,操作严密,信息记录完整,具有可追溯性。

2.2临床使用环节

医疗器械使用环节的质量管理涉及人员、制度和规范、 标准等问题,应以设备操作规范、指南或手册为依据,对医疗器械进行合理使用管理;将器械使用纳入医疗护理操作常规,开展岗前培训和操作上岗证制度,开展使用评价、 使用分析,帮助医务人员使用医疗器械,做到合理、有效、 经济、恰当。

2.3保障环节

医疗器械保障环节的质量管理应包括医学工程技术管理层面的所有保障工作,为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的应用质量提供技术保障;应按规范进行大型设备机房场地工程规划、 设备安装验收管理、维修保修、维护保养、巡查工作;定期开展质量检测,保证器械性能、量值、安全的可靠性; 建立设备、设施保障记录和质量档案等。

3医疗器械应用质量管理的方法

管理学常用的质量管理方法有全面质量管理、品管圈、 六西格玛管理、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和国际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JCI)的追踪方法学等, 其中后两种是近年来医疗质量管理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推荐将其用于医疗器械应用质量管理。

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中全面利用了PDCA和持续改进理念,管理过程中关注人、机、料、法、环五种管理要素,强调过程质量管理,环节间有效衔接,各项制度、 规划及流程落实到位,通过质量管理计划的制订及组织实现的过程,实现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持续改进。

追踪方法学是2004年由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JCAHO)全新设计的现场调查方法之一,2006年开始应用于JCI评价。追踪评价方法学就是对患者在整个医疗过程中获得诊疗护理及后勤支持等服务的经历进行追踪。该方法可以让评价者从患者视角“看”医疗服务,并进行分析, 提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追踪的重点在于质量和安全,核心是“以病人为中心”,强调患者安全及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2]。

4国内外医疗器械应用质量管理现状

4.1国外概况

从20世纪70年代起,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开始重视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质量保证以及与患者安全之间的联系,并由此发展出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一整套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理论与实践方法。同期,人们开始探索医疗设备的检测方法与检测手段。在此背景下,诞生了一批专业生产医疗设备质量检测装置的企业,如美国的DNI公司(后被福禄克公司收购)、瑞典的METRON公司、德国的PTW公司、美国的福禄克公司等,生产的产品涉及呼吸机测试仪、通用电气安全测试仪、X射线剂量测试仪等,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新兴的产业。该产业的兴起,满足了医疗行业发展的最新需求,客观上促进了医疗质量的提高[2]。

据国外统计资料,通过实施严格的安全与质量控制, 医院因设备质量问题引起的医疗事故与纠纷下降了约85%。 国外医院医学工程部门质量管理工作比例逐年加大,目前已达到总体工作量的45%,同时规模大、技术能力强的医院还承担周边中、小医疗机构的设备质量检测任务,并签订检修合作协议。

4.2国内概况

医疗安全问题在国内也逐渐引起重视,医疗器械的应用质量管理也从几方面得到发展。

4.2.1质量检测

20世纪90年代,以宣武医院为首的国内医疗机构开始最初的质量检测探索,其在影像设备方面的研究成为后期国家技术监督局对大型设备质量检测工作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2005年以后,以解放军总医院为首的军队系统率先开展了急救设备的质量检测研究,其研究成果在军队计量系统乃至全国各级计量系统中推广应用。2009年医院管理研究所下设的临床医学工程研究基地组织了《在用医疗设备应用质量检测和风险评估》课题研究,该研究优化了急救设备质量检测流程,并对国内近400家医疗机构的急救设备进行质量检测和数据分析,有力地推动了国内医疗机构全面开展质量检测工作。

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进行的《医疗机构医学装备管理现状调查》中,283家医疗机构中有204家医院能够定期进行各项性能、量值检测与校正,占样本总量的72%。 所有的检测项目中,开展检测比例最高的为电气安全检测(约占59%),其余开展检测比例较高的设备依次是除颤、 输液泵、呼吸机、电刀等急救设备,但能够开展检测的医院比例均不超过50%。

4.2.2计量检定

计量是对量的定性分析和定量确认的过程,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3]。计量器具是能以直接或间接测出被测对象量值的装置、仪器仪表、量具和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质,计量检定是评定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 确定其是否合格所进行的全部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国家计量局于1987年7月10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 型式批准部分)》,其中共收入60个项目117个品种的计量器具,与医学有直接关系、医院最常用的需强检计量器具约有40项76种[4]。

目前,地方医院医学计量的实施单位是各级技术监督局下的计量测试院,军队医院自身有三级医学计量实验室量传体系。开展计量检测的部门都必须通过国家认可的计量认证,开展计量活动有计量检定标准,计量检测人员有计量人员资质。

4.2.3医疗设备管理质控中心

医疗器械管理质量控制中心(简称质控中心)是区别于学术团体的一种半技术半行政化的机构,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挂靠在医院,隶属于各级卫生部门,有一定的行政能力。前卫生部印发的《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 试行)》,提出质控中心应定期对医疗机构进行专业质量考核, 省级质控中心出具的质控结论可以作为本辖区辅助检查结果互认的依据。质控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制定质控标准,开展质控培训,实施质控检查,开展专项质控调研。

浙江省医疗设备管理质控中心是全国最早成立医疗器械质控中心。成立于1989年,目前建立了省、市、县三级质控网络,在省卫生厅医政医管处和医疗质量控制与评价办公室统筹管理下,统一指挥、协调配合开展工作。目前, 全国已经有9个省、市先后成立医疗器械管理质控中心, 包括上海、内蒙古、山西、福建等地。2014年8月在浙江杭州联合举办了以质控中心为主题的 “第一届全国医疗器械使用管理与质量控制高峰论坛”,旨在利用质控中心的行政优势,发挥质控中心在制定质量标准、质控培训、质管督查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医疗器械应用质量。

4.3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建议

4.3.1医疗器械应用质量管理需进行体系化建设

近年来,国家对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非常关注,《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也提出了医疗设备须计(剂) 量准确、安全防护、性能指标合格方可使用,对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但是应用质量管理的组织管理体系、实施方法和相关细则却一直没有出台[6]。部分医疗机构根据各自情况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检测工作,以及与质量控制相关的管理制度或条例,但内容因为缺乏统一的尺度及检测标准,相互间差异很大,加之缺乏有效监督管理,实施效果不够理想。相比较临床医学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各级质量指标体系、各种评估等内容,医疗器械应用质量管理还只停留在一些点面问题,未形成体系。

医疗器械应用质量管理是以医疗器械质量检测为核心的一系列工作,涵盖器械准入、临床使用、技术保障的各个环节。行业学会应牵头进行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实施细则的研究与统一,建立各级质量管理工作的质量目标、指标体系、检测方法等内容,使医疗器械应用质量管理能落地、 可测量、有标准、统一规范的运行。医院工程技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临床医疗器械应用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宣教,使医务工作者切实了解医疗器械质量问题对医疗质量产生的影响与危害,才能使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真正纳入到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中。

4.3.2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需进一步落实

2010年颁布的《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是目前医疗器械使用安全管理的主要依据。虽然从规范的实施以来收到一些成效,但经几次专家组督查,仍发现诸多问题。规范的进一步落实需制造商、医疗机构和政府监管部门多方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制造商是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主体和医疗器械风险最小化的实施者。加强医疗器械风险管理,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是制造商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制造商应加强产品上市后风险信息的监测和再评价,应在产品销售后向医疗机构提供充分的风险管理文件和相关资料,帮助医疗机构培养风险管理人员如何对其设备进行安全管理。

医疗机构的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医疗器械使用安全,将医疗器械安全作为医疗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器械使用安全管理委员会发挥其应有职责,审定、发布、监管各类安全风险事件。医务人员是使用医疗器械和上市后风险监测及报告的主体,是风险管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熟练掌握医疗器械的使用环境、程序、方法,知悉医疗器械的使用事项,是对医疗器械使用人员的基本要求。工程技术人员是医院风险管理最重要的环节,是医院中最了解医疗器械各种知识的群体。他们需要了解医疗器械监管法规, 指导医务人员正确使用医疗器械,严格监测医疗器械使用安全,协助医疗器械企业和监管部门,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调查工作,以及组织实施各种危害报告、意外事件调查等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活动。

政府监管部门需制订并颁布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相关制度与风险管理标准,监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执行风险管理状况,肩负医疗器械上市前风险评估的系统评价和上市后的再评价职责,并向社会发布医疗器械风险信息等。

4.3.3质量检测与计量检定工作边界需进一步明确

医疗器械质量检测内容除量值检测外,还有外观检测、 性能检测及安全性检测;医院所有在用医疗设备均有质量检测的需求,只是根据风险级别不同,进行质量检测的频次有所不同。可以预见,质量检测的应用范围会随着检测技术的逐步成熟越来越广,这就需要医院自身培养工程技术人员随时随地服务,才能保证质量检测的实时性。

计量检定的核心是量值传递,是高级量值对低级量值的校准。计量测试院的工作重心应为医院强检设备进行量值检定,为医院的检测设备提供溯源服务,也可为医院质量检测人员提供量值检测知识培训或能力认证。

此外,医疗设备质量检测也可借鉴国外经验,引入第三方质量检测机构。一方面,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可通过国际通用的ISO17025实验室认可标准来保证,另一方面第三方作为服务单位进行检测,会化解技术监督部门目前既是监管者又是服务者的难题。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确定和颁布标准,医院和第三方检测机构按照标准要求开展质量检测,第三方机构侧重帮助没有人力和技术资源的医院进行检测,三方面分工明确、相互配合,才能使医院在用医疗设备的质量和安全得到真正的保障[7]。

4.3.4建立与完善医疗器械质量检测标准

医疗器械质量检测标准是开展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的技术支撑,也是医院、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质量检测工作的基础。该质量检测标准不同于上市前医疗器械质量检测标准,因为前者的“质量”为应用质量。医疗器械应用质量检测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患者安全,对上市后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再评价。

医疗质量医院管理论文 第11篇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创业与建设,特别是近几年的跨越式发展,胡集卫生院在基础设施、基本功能、医疗环境、服务质量、人才建设和综合效益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胡集卫生院立足“勤俭立业”的理念,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先后投资了1500多万元,陆续购进和更新了德国西门子螺旋CT、日本产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德国产电视腹腔镜、经颅多普勒、彩色多普勒、500毫安X光机及CR成像系统等一批先进设备。医院视质量为生命,不断拓展业务项目。现能开展颅内血肿清除术、脑肿瘤切除术、腹腔镜胆囊摘除术、肝叶切除术、胆肠吻合术、胃大部切除术、胃癌根治术、乳腺癌根治术、甲状腺手术、子宫切除术、卵巢癌盆腔清扫术等多种技术项目。

1996年被国家卫生部授予“二级乙等医院”;1999年被国家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联名授予“爱婴医院”;2000年被指定为“医保定点医院”;2003年被荆门市卫生局、人事局授予“全市卫生系统先进集体”;2004年被确定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2005年3月被荆门市消费者协会及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授予“药品质量信得过单位”;2005年4月被湖北省卫生厅确定为“艾滋病预防咨询点”;2006年6月被荆门市人事局确定为“荆门市高校学生就业实(见)习基地”;2007年被确定为“医疗救助定点医院” ;2008年被荆门市人民政府授予“最佳文明单位”称号;2009年被钟祥市卫生局授予“平安和谐医院”,同年获得“卫生宏观管理目标责任制”结账一等奖,全市卫生系统“先进单位”;2010年被省卫生厅授予“省示范乡镇卫生院”,同年获得钟祥市“最佳文明单位”称号,被钟祥市卫生局授予“平安和谐医院”。2011年获得“市卫生综合目标考核一等奖”,被卫生局评为“市平安和谐医院”和“公共卫生服务先进单位”。

如何在卫生建设中践行科学发展观,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更好地为群众服好务、做好事,是每个医院管理者必须解答的课题。作为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钟祥市第二人民医院,遵循发展规律,确立发展思路,找准发展重心,脚踏实地推动卫生医疗事业的科学发展。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钟祥市第二人民医院以深化医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目标, 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农村的医疗、预防、保健积极开展工作,加强内部管理,狠抓医德医风建设,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医患和谐,全面推进医院科学发展。钟祥市第二人民医院坚持岗位聘任,深化改革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认真实施科技兴院战略,加大人才培养和招聘有学历已注册的大中专毕业生相结合,已经发展成为集医疗 , 妇幼保健 , 预防为一体的综合乡镇卫生院。

建章立制、科学管理、狠抓落实、练好内功

几年来,钟祥市第二人民医院相继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各类领导小组。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全院 24 小时值班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请休假制度、卫生管理制度、出诊会诊制度、会议制度、医院用电管理制度、外出学习制度、职工工资核算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制度的制订与落实,使医院职工的学习风气、集体意识、集体观念得到进一步提高和确立,使医院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内功逐渐增强,医院再发展的基石得到奠定。真抓实干,强化科技兴院。医疗技术是促进医院发展的关键因素,有了先进的医疗技术就有了优质的服务,才能更好地为医院发展助推。钟祥市第二人民医院制定出一套科技兴院的措施、方法和制度,加快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培养学科带头人,扩大业务范围。科学定位,走专科发展的路子,带动其它科室的建设,形成整体互动。并加大对医疗设备的投入和环境建设,改善就医条件。同时,注重医疗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创建“学习型、平安型、节约型、和谐型”医院为切入点,开展思想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强化责任心和医疗安全意识,重塑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提高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营造出良好的发展氛围。

加大投入、提高科技、深化服务、外树形象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服务水平带来的挑战随之提高。面对医疗技术的发展,钟祥市第二人民医院加强了在职职工业务培训学习,医务科、护理部,等职能科室结合医院业务实际,先后组织院内业务讲课30多次,内容主要有各种新知识培训,如血液净化疗法、心肺复苏强化训练、新《处方管理办法》、各种核心制度及各级护理人员职责、急性冠脉综合征诊疗新进展及护理、医疗纠纷防范措施、医院感染管理等。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优质服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钟祥市第二人民医院以“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平安医院创建活动相结合、与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相结合、与医院管理年活动相结合、与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相结合,做到学习、评议、整改、效果“四实”。在实际工作中,不论是出台医院基础建设的长效机制,还是调整新一轮医改的工作思路,全院上下齐心,围绕医院发展“创新与实效”的主题,力求出成果、出亮点、出特色。

认真做好新农合工作,为农民朋友提供优质服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大力加强农村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农民水平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减轻农民负担,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均有重大的意义。钟祥市第二人民医院积极配合县委、县人民政府,认真做好“新农合”各项工作,特别是制定了参合农民就医免挂号费、住院病床费减免3等“八大优惠”措施,得到了农民群众的好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启动以来, 钟祥市第二人民医院全心全意为参合农民朋友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和便利的报帐手续,使参合农民得到一定的实惠,有效的缓解了部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强管理,实现乡村一体化。农村基层卫生建设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新医改政策的成与败,国家继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后推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但农村基层卫生底子薄、人员队伍不健全、医疗设备简陋,都是不争的事实。在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过程中,卫生院按医疗职能分工,实现双向转诊制度,控制费用增长,降低单病种医疗费用,保证了新农合资金正常运转。

医疗质量医院管理论文 第12篇

1 强化组织领导

一是制定工作方案。结合实际, 依据法律法规, 制定了《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办法》, 明确管理内容、管理措施和考核标准, 行文下发;二是召开会议部署。分别召开中层以上干部会议、医师会议和护理人员会议, 明确责任和任务, 一级抓一级, 层层抓落实;三是严格督办检查。采取定时考核与不定期考核相结合的办法, 考核结果通报, 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2 健全管理体系

一是完善组织领导体系。要求医院明确一名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副院长分管医疗业务, 乡镇卫生院等一级医院与二级医院同样, 规范设立医务科和护理部, 配备专职医务科长和护理部主任, 医务科长和护理部主任不允许兼职;二是加强科室内部建设。每个医院都要安排办公室用于医务科和护理部办公, 配齐桌椅、电脑和文件柜等办公用品;三是强化质量管理职能。医疗业务院长、医务科长和护理部主任主要职责是制定医疗业务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加强医疗和护理业务管理, 组织开展医疗质量与安全监督检查, 组织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和业务技能培训, 协调、指导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治疗, 组织开展文明优质服务和医德医风建设。

3 强化资格管理

严格执行《执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依法执业。医师和护士必须具备执业资格, 严禁不具备执业资格人员从事医疗、护理工作, 严禁聘用非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临床业务工作;加强医师执业管理。医生必须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和执业医师《执业证书》方可单独执业。市级医疗机构执业助理医师不得单独执业;乡镇卫生院执业助理医师必须在执业医师指导下从事一般诊疗活动, 不得单独从事疑、难、危、重及较大脏器疾病患者诊治, 不得单独从事体表手术以外的手术。从事放射、心电图、超声波岗位人员必须具备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执业助理医师出具报告须经执业医师审核签字;加强护士执业管理。所有从事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岗位人员, 必须取得护士执业证书。

4 强化准入管理

医院按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上核定诊疗科目开展临床医疗业务活动。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任何医院不得开展《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定诊疗科目以外医疗工作, 限定一级医院手术范围。根据基层医疗机构技术水平现状, 为确保手术安全, 防范医疗事故, 乡镇卫生院和其它一级医院不得开展上腹部手术, 只能开展下腹部手术、体表手术及四肢远端手术。确定有能力开展其它手术的, 必须申请市卫生局评估, 符合技术准入要求, 市卫生局批准后方可开展。加强孕产妇保健管理。凡入院孕产妇, 医院必须按照标准先进行高危孕产妇评分, 凡评分在30分及以上者, 乡镇卫生院和其它一级医院不得为其开展接生和剖腹产业务, 必须及时转往上级医院就诊。严格麻醉及手术医生资格管理。麻醉医生必须具备执业医师资格, 执业助理医师不得单独开展麻醉工作;严禁医院安排没有执业医师资格人员从事麻醉工作。必须严格执行手术审批制度, 不得超范围、超医院设备条件、超医生技术水平开展手术。乡镇卫生院和其它一级医院开展体表手术以外的手术时, 必须由手术医生申请、科室主任组织开展讨论, 报业务院长审批后进行;开展妇产科剖宫产手术的, 必须由业务院长组织开展讨论, 报院长审批后进行。

5 加强急救工作

一是规范院前急救。要配备救护车并加强管理, 不得雇请非救护车以医院名义接送患者。接送急、危、重症患者和孕产妇时, 必须由医护人员随行, 抢救设施、药品随车, 急救措施到位。二是加强院内急救。建立规范的急诊抢救室, 配齐急诊抢救设备、药品, 完善抢救工作流程, 制定并严格执行急诊工作制度和操作规范。有条件的医院建立急诊科;建立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救专班, 加强急救培训。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时, 当班医生必须及时报告, 业务院长或医务科长及高年资医生必须及时到场组织、参与抢救。三是加强会诊管理。医院对接诊属于本院诊疗科目范围内的疑难患者, 经组织本院会诊讨论仍没有明确诊断或治疗效果不佳的, 及时申请上级医院医师会诊。规范合法会诊, 严格执行卫生部《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 上级医院有责任、有义务支持、指导和组织开展医师会诊工作, 对基层医院会诊申请要及时安排, 紧急会诊要立即安排到位。对超出基层医院诊疗科目和业务范围、尤其是超出基层医院手术范围的会诊, 基层医院不得申请, 上级医院应拒绝会诊申请。严禁私自会诊, 严禁上级医院医生私自外出会诊, 凡因私自会诊而造成医疗纠纷或事故者, 依法依规从重处理相关医院和会诊医生。四是做好转诊管理。急、危、重症患者入院后, 医院及时会诊和组织抢救, 对患者病情有可能反复或加重者、超出本医院抢救水平与能力者、三天内没有明确诊断者、治疗一周病情无好转者、患者家属要求转院者, 要及时向上级医院转诊。

6 强化核心制度

根据医院管理和医疗业务技术规范要求, 修定、完善首诊负责制度、院长查房制度、二 (三) 级医师查房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会诊制度、疑难 (死亡) 病例讨论制度、病情告知制度、分级手术与术前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疗文书书写与管理制度等医疗核心制度。要加强医疗核心制度监督检查, 要将医疗核心制度汇编成册, 组织职工学习, 狠抓落实, 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7 加强护理管理

一是改革护理工作模式。病房实施责任制护理, 每名责任护士负责一定数量患者, 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等全面、全程、连续护理服务。二是全面落实护理职责。责任护士要全面履行护理职责, 除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外, 还要协助医师实施诊疗计划,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及时与医师和患者沟通, 开展健康教育、康复指导, 提供心理护理。三是开展分级护理。根据《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要求, 结合实际, 细化分级护理标准、服务内涵和服务项目, 确保患者护理级别与患者病情、自理能力相符。分级护理标准要在醒目位置公示, 接受监督。四是调动护士积极性。进一步贯彻落实《护士条例》, 充实临床护士数量, 努力达到床护比规定要求。

8 加强督查管理

建立医疗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制度。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全面医疗质量与安全检查, 检查结果通报, 对存在问题分解到科室、到人员, 限期整改;建立医疗安全日制度。确定每月25日为医疗安全日, 当天由业务院长组织开展全院性医疗质量检查与医疗安全隐患排查,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建立科室周安全检查制度。每周五医院以科室为单位, 由科主任组织开展医疗质量与安全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建立医疗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对各医院发生的每一例较大的医疗纠纷进行讨论分析, 对医务人员医德严重缺失、服务严重缺位、诊疗严重缺范造成医疗事故或纠纷的, 从严处理。对发生的医疗事故或纠纷, 按照“原因不查清楚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经验教训不吸取不放过、对直接责任人不处理不放过”原则处理, 责任追究。

摘要:我市根据卫生法律法规, 制定了《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办法》并行文下发, 经过三年试行, 成效显著。一是医生护士质量意识提高了;二是医疗质量提高了;三是服务行为规范了;四是医疗纠纷减少了;五是患者满意度提高了。

关键词:医疗质量,护理,医院管理,服务行为

参考文献

[1]邹俐爱.规范收费行为提高医疗质量[C].2004年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4.

[2]周晓月.加强医院基础管理提高医疗质量[J].中外健康文摘, 2011 (01)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医疗质量医院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医疗质量管理体会05-11

新医疗质量管理05-20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07-19

内科医疗质量管理07-24

医疗护理质量管理08-10

医疗安全质量管理08-10

医疗质量管理自查08-11

医疗质量管理汇报08-11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08-11

医疗质量管理规划08-11

上一篇:报表生成下一篇:山区低等级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