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2024-07-26

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精选9篇)

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第1篇

优化能源结构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途径。而随着“后京都时代”的到来,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承担起更大的减排责任。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政府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上庄重承诺,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40%~45%。因此,如何在确保经济稳定发展的能源消费前提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研究和探讨的焦点。

1 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现状

一次能源是指从自然界取得未经改变或转变而直接利用的能源,如原煤、原油、天然气、水能、风能、太阳能、海洋能、潮汐能、地热能、天然铀矿等。本文将一次能源划分为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四类。

1.1 能源消费总量增加迅猛

建国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总量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表明,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从1953年的0.54亿吨标准煤增加到1978年的5.71亿吨标准煤,继而增长到2010年的32.5亿吨标准煤。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费量也在不断上升,1953年,中国人均能源消费量为0.09吨标准煤,1978年人均能源消费量为0.59吨标准煤,到2010年中国人均能源消费量为2.42吨标准煤。

据BP最新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回顾2011》数据显示:

[收稿日期]2012-07-1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873079)(71173141)、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重点研究项目(供销函科字[2011]80号)和山西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晋教研[2010]7号)资助。[第一作者简介]赵国浩(1958-),汉族,浙江东阳市人,山西财经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能源资源管理。

201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201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24.32亿吨油当量,同比增长11.2%,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20.3%。美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22.86亿吨油当量,同比增长3.7%,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9.0%。中美这两个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消费的能源总量占世界消费总量的39.3%。

1.2 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

由于我国特有的资源禀赋,能源消费一直以煤为主,洁净能源供给和需求不足。《世界能源统计回顾2011》中表明,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0.45%、石油占17.62%、天然气占4.03%、可再生能源占7.9%,美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37.19%、石油占27.17%、天然气占22.95%、可再生能源占22.95%,世界平均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33.56%、石油占23.81%、天然气占29.63%、可再生能源占13%。我国目前能源结构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差别主要表现为煤炭占的比例过高,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占比较低。

2 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

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绝大部分。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虽有所上升,但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并没有从根本上削弱,尤其是煤炭消费比重长期高居不下,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挑战仍然十分严峻。

2.1 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生态环境压力巨大

能源资源在为世界经济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其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造成了日益严重的气候灾害,包括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资源为主,并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难以改变。煤炭消费所产生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如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硫化碳等严重污染了环境,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造成了极大威胁。

2.2 能源消费需求不断增长,资源约束日益加剧的问题

我国能源资源总量虽然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和能源利用效率较低,浪费现象严重,且当前我国正处于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造成了能源需求迅猛扩张,导致了不同时期及阶段的能源消费结构严重失衡,致使能源进口依赖度和风险不断加深加大,资源约束压力不断凸显。

2.3 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水平低下

近年来,国家积极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政策,以促进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调整。但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在技术、规模、水平和发展速度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技术绝大多数仍处于研发或示范阶段,核心技术落后,形成可再生能源成本高、市场小的恶性循环。同时,国家在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方面明显不足,投入的相应研发费用也严重匮乏。

3 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目标

能源犹如一把“双刃剑”,其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也是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根源。为了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十一五”时期,我国把能源消耗强度降低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确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中国政府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上庄重承诺,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40%~45%,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调整是节能减排实现的有效措施,其目标不仅仅是单一的经济增长,应把经济增长、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控制作为其优化调整的多重目标。因此,在确保经济稳定发展的能源消费前提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研究和探讨的焦点。

3.1 经济增长目标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较早的文献中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实现的增长。经济增长的核算通常依靠GDP、GNP等统计数据。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称作“人均GDP”,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也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因此,追求经济增长,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追求人均GDP值最大。

3.2 能源消耗目标

能源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同步指标,能够准确、直接地反映经济运行状况。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在保证经济平稳发展的前提下能源消费总量最小。能源强度是用于对比不同国家和地区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的最常用指标之一,体现了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益。能源强度最常用的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所需消耗的能源;另一种是单位产值所需消耗的能源。而后者所用的产值,随市场价格变化波动较大,若非特别注明,能源强度均指单位GDP能耗,最常用的单位为“吨标准煤/万元”。我国“十一五”、“十二五”时期提出的能源强度下降20%和16%,都是指单位GDP能耗。因此,能源消耗目标就是追求能源效益最优,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追求能源强度最小。

3.3 碳排放控制目标

碳排放强度是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该指标主要是用来衡量一国经济同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如果一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每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下降,那么说明该国就实现了低碳的发展模式。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承担起更大的减排责任,在2009年9月22日于美国纽约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宣布,中国将在2020年前大幅度降低碳排放强度。因此,在不影响国内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使用的情况下,寻求碳排放强度最小化,自然成为一个主要的目标。

4 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对策

能源消费结构系统本身在结构及功能上具有极强的复杂性,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影响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禀赋、能源价格、科技发展水平、能源环境、能源市场体系、能源政策、能源法规和经济增长方式等。因此,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调整,只有全面综合地考虑这些因素,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对策,具体从管理体制、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4.1 从管理体制方面对能源消费结构进行优化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方面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及时制定和实施科学的能源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各个市场,自给率低的能源要加强国际合作,拓展市场空间,通过积极开发利用其替代能源,降低对外依存度。加大能源勘探投入,建立必要的战略储备。建立并完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积极采取经济、法律、道德、行政等手段,运用科学有效的控制污染的方法,尽量减少CO2、SO2及其他污染物的排放,大力推广清洁、高效、多用途的能源;尤其要转变能源结构,加快发展天然气、核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强环境保护的监督、立法和执法工作。在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鼓励研发,注重能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

4.2 从技术创新方面对能源消费结构进行优化

大力开发、引进和完善水电、核电技术,发展水电、核电工程。积极开发和使用节能降耗技术,切实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加强开发和使用煤液化、煤气化等技术的力度,进一步降低煤炭资源消费对环境的污染。重点开发和使用天然气替代、天然气水合物替代等技术,提高天然气替代石油的比重,进一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加大开发和使用新能源、清洁能源技术,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其使用的经济性和可行性。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技术,是中国能源技术的长期战略重点和核心。从长期看,化石能源被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是一个必然趋势。

4.3 从政策支持方面对能源消费结构进行优化

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强化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利于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进一步完善与能源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尽快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为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提供法律支撑。实施多元的能源外交政策,进一步拓展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进口空间和渠道。优化投资环境,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先进的能源技术。加强政府公共政策对能源技术和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引导和支持。国家财政、税收等要向节能降耗、环境保护、能源技术创新、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可再生能源等方面倾斜,建立和完善奖惩、问责机制。加快市场体系建设,不仅应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多种经济成分进入能源领域,积极推动能源市场化改革,同时要全面完善煤炭市场体系,构建政企分开、开放有序、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能源市场体系,加快石油天然气流通体制改革,完善水电、核电等的投资、管理机制,逐步扩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市场份额,促进能源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能源价格改革,逐步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最后建立和完善“绿色GDP”统计、考评体系。通过加强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全社会每个人的节能降耗、技术创新、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推动能源、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研究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这一问题对中国的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分析了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经济、能源、排放等多角度对能源消费结构多目标优化进行了阐述,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能源消费结构,多目标优化,节能减排

参考文献

[1]邱立新,雷仲敏,周田君.中国能源结构优化的多目标决策[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3):49-54.

[2]王迪,聂锐,龙如银.能源消费结构的战略调整及其节能减排效应分析[C].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2010:3-12.

[3]赵柳榕,田立新.西部能源结构的Logistic模型及其预测[J].管理学报,2008,5(5):678-680.

[4]邢继俊,赵刚.中国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J].中国科技论坛,2007(10):87-92.

[5]李友华,王虹.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对策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3-6.

[6]罗斐,罗婉婉.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煤炭,2010(7):21-25.

[7]赵国浩.煤炭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Vol.15,2007(11):563-567.

[8]赵国浩,卢晓庆.煤炭资源优化配置视角下的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10(6):4-8.

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第2篇

近年来四川经济之所以明显减速,既与全国经济整体减速有关,更是产业结构的内生矛盾使然。

一是市场需求变化。白酒和餐饮是四川传统的优势产业,四川白酒占据了全国五分之二的市场份额,高档白酒所占市场份额更高。住宿餐饮业占服务业的比重,四川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反铺张浪费,使依赖公款消费支撑的高档白酒和餐饮销售收入大幅下降。

二是环境容量约束。特有的盆地地形,使四川对大气污染格外敏感。每天消耗三十多万吨煤炭和近六万吨石油产生的废弃物,使四川盆地成为全国四大雾霾重灾区之一。面对严峻的环境压力,四川加大了淘汰煤炭、冶金、建材等行业落后产能的力度,也对短期经济增长和长远的经济发展产生明显影响。

以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带动产业结构升级

在现有产业结构矛盾日趋突出的同时,产业结构的调整也面临新的机遇。通过长期努力,四川水电开发取得显著成绩,水电不仅在总量上已经完全可以替代煤电,而且丰枯调节能力也明显增强。水电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严重的雾霾肆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选择。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血液,充裕和高效的电力能源,将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由于上网的标杆电价水电比煤电低三分之一左右,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也是提高四川产业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四川应以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为契机,全面带动产业结构升级。

一是扩大丰枯峰谷差价。充分利用价格杠杆,鼓励大型燃煤机组改为枯水期发电的季节性电源,鼓励有调节库容的水电站发挥调枯和调峰能力。引导高载能工业,充分利用丰水期的优惠电价组织季节性生产。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利用低谷时段的优惠电价组织错峰生产。

二是加大竞价上网力度。拆除水电和煤电之间的体制壁垒,实现平等竞争。通过充分发挥市场在电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在四川新建煤电机组丧失投资依据,加快淘汰30万千瓦以下的燃煤机组。

三是完善发电权交易。对现有发电机组均保留发电配额,在竞价上网的同时开展配额交易,使减少发电小时的大型煤电机组和被淘汰的中小型煤电机组得到必要的经济补偿。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和提高调节能力,使水电占电力消费的比重,由目前的70%左右尽快提高到90%以上。

四是扩大省际电力交流。依托特高压输电网,积极参与全国电力平衡,实现省内外水电与火电的余缺互济。

五是鼓励以电代煤。近年来,四川工业用煤增长较快,其中工业锅炉用煤占了较大比重。上海等东部沿海省市通过用电锅炉替代燃煤锅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凭借清洁低价的水电,四川更应积极采用电锅炉替代燃煤锅炉,实现以电代煤。

六是鼓励以电代油。铁路运价不到公路的三分之一,四川的干线铁路已基本实现电气化。努力提高铁路运输占陆地运输的比重,不仅可以大幅降低运输成本,而且能够以电代油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国内之所以对电动汽车的开发还存在争议,就是因为在采用煤电的前提下,电动汽车的间接污染将超过燃油车的直接污染。而四川可以凭借丰富的水电,扬长避短大力开发电动汽车。采用“车电分离,换电为主”的运营模式,努力加快电动汽车的开发和普及。不仅能够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而且可以加快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

七是鼓励以电代气。天然气尽管也是清洁能源,但毕竟属于化石能源,不仅仍然会产生一定的二氧化碳排放,而且资源不可再生。以电代气,不仅能够缓解天然气供求矛盾,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改善保护环境。通过提供以旧换新补贴和扩大平价电基数,鼓励居民使用电热水器、电饭煲、微波炉、电磁灶等家用电器。

在以水电替代煤电的同时,进一步推进以电代煤、以电代油和以电代气,努力使水电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由目前的30%左右逐步提高到40%左右,将有力地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使四川在全国率先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第3篇

一、基本模型设定

(一)基本假设

(1)资源是稀缺的,比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等一次能源是稀缺的;(2)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3)经济增长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一次能源投入中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等四种能源的多少以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4)不考虑新型能源技术进步对经济的影响等因素。

(二)变量选取

1.解释变量的选取。

能源消费总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全国物质生产部门、非物质生产部门和生活消费的能源的总和,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等四种能源在一定时期内全国物质生产部门、非物质生产部门和生活消费的总和,该指标是观察能源消费水平、构成和增长速度的总量指标。介于此,选用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等四种一次能源的消费量作为研究的解释变量,分别用COAL、OIL、GAS和 POWER表示。但样本中的能源消费总量仅包括原煤和原油及其制品、天然气、电力,不包括低热值燃料、生物质能和太阳能等的利用。

2.被解释变量的选取。

国内生产总值(GDP):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年内,在本国或本地区领土范围内生产的全部最终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其中既包括本国(地区)公民在本国(地区)领土上创造的价值,也包括外国(地区)公民在本国(地区)领土上创造的价值。

3.样本选取及模型建立。

主要以我国1978—2006年的一次能源对国内生产总值的产出贡献率为研究对象,对我国1978—2006年的煤炭(COAL)、石油(OIL)、天然气(GAS)和电力(POWER)等四种一次能源以及对应年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统计数据进行样本分析。采集的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根据投入-产出生产函数及以上假设,现设定如下回归方程:

GDPt=α+ β1COALt + β2OILt +β3GASt +β4POWERt +εt

式中,下标t指年份,被解释变量GDPt为第t年的国内生产总值;α为常数项;解释变量COALt、OILt、GASt和POWERt分别为第t年消费的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电力的数量,β1、β2、β3和β4分别为相应的弹性系数;εt为随机干扰项。对以上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来拟合回归方程。

资料来源:1978-1988年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0年有关数据计算所得,1989-2005年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年有关数据计算所得,2006年的数据根据2007年统计公报有关数据计算所得。

二、基本模型的实证检验和分析

通过对以上数据进行SPSS11.5回归分析,有如下结果:

(一)回归方程的实证检验及其解释

1.拟合优度

据表2数据可知,R2=0.996,调整后的R2为0.995,可知出方程具有较高的拟合优度。

2.F检验

根据计量经济学原理,分子、分母的自由度分别为4和24,查表可知F0.01(4,24)=4.22,据表3可知F=1473.972>F0.01(4,24)=4.22,所以F检验通过。

3.t检验以及弹性系数

由于自由度为(n-k-1)=24,查t分布表可知t0.025(24)=2.064,以上各统计量∣t∣值均大于2.064。所以t检验通过。

通过表4可知:截距α为-47067.934,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电力的弹性系数分别为β1=-0.282、β2=3.353、β3=3.807和β4=5.635。由以上结果可得方程:

GDPt=-47067.934- 0.282COALt+3.353OILt+3.807GASt+5.635POWERt+εt

由以上方程可知国内生产总值与所消费的石油、天然气和电力能源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而与所消费的煤炭能源量呈线性负相关关系。它表示在现行生产条件(产业结构、能源技术等为恒定条件)下,消费的石油、天然气和电力能源量越多国内生产总值就越大,而消费的煤炭能源量越多国内生产总值就越小。从常数项α为-47067.934看,其经济学意义是当四种一次能源的消费量为零时,当前的经济增长方式将对产出水平造成净损失47 067.934亿元,相当于我国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4,说明我国的资源严重高耗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从四种能源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弹性系数β1、β2、β3和β4来看,依次的大小顺序为β4>β3>β2>β1,这说明我国所消费的一次能源中,电力能源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最大(电力的边际产量MP最大)为5.635亿元/万吨标准煤,其次是天然气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为3.807亿元/万吨标准煤,再次是石油能源为3.353亿元/万吨标准煤,最后是煤炭为-0.282亿元/万吨标准煤,即MP4>MP3>MP2>MP1成立。

(二)模型的实证分析

经济学的生产者理论告诉我们:在一次能源稀缺性的预算约束下,要提升利用率,最大限度地降低单位GDP能耗,应该使得MPcoal=MPoil=MPgas=MPpower① 。而从1978-2006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和对应年份GDP的实证关系中可看出,现实远偏离了生产的帕雷托最优。

先分析一次能源对经济增长的产出贡献率②。从回归的数据看,在现行的能源消费条件下,MPcoal=-0.282亿元/万吨标准煤表明每再消费一万吨标准煤的煤炭,GDP就会减少0.282亿元; MPoil =3.353亿元/万吨标准煤表明每再消费一万吨标准煤的原油,GDP就增加3.353亿元;MPgas=3.807亿元/万吨标准煤表明每再消费一万吨标准煤的天然气,GDP就增加3.807亿元;MPpower=5.635亿元/万吨标准煤表明每再消费一万吨标准煤的电力,GDP就增加5.635亿元。针对原油、天然气和电力的产出贡献率为正数、煤炭的产出贡献率为负数的现象,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的消费比重过高,我国煤炭的平均消费比率在70%左右,有些年份甚至超过76%。

再分析一次能源的万元GDP能耗。从表5可知,根据各种能源的产出贡献率计算出了对应能源的万元GDP能耗,原油、天然气和电力的万元GDP能耗分别为0.298、0.263、0.178吨标准煤;即增加对应量的能源消费能增加一万元的GDP;而煤炭的万元GDP能耗为-3.546吨标准煤,其意义是只有减少3.546吨标准煤的煤炭,才能增加一万元的GDP。有研究表明:大气中90%以上的一氧化硫、82%的酸雨是由燃煤引起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及整体技术装备落后等原因造成煤烟型污染,使得煤炭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可见煤炭消费的比重过高是造成煤炭的万元GDP能耗过高的最直接原因。

因此,笔者认为一次能源利用率低、万元GDP能耗过高以及未能完成年初目标的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次能源中煤炭消费的比重过高,而煤炭消费的比重高归根到底是由以下几方面造成的:首先,环保制度不健全。自1972年我国参加人类环境大会以来,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法规,但是环境立法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且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较为突出;其次,环保技术落后,其中生产技术落后是导致环境恶化、煤炭等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再次,社会公众作为消费者和环境保护的维权者,环保意识不强以及对环保的监督力度不够等。

三、初步结论及建议

综上,一次能源产出贡献率不高、万元GDP能耗高企不下的原因在于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合理,即煤炭消费比重过高;而煤炭消费过高的根本原因归结为公共环保制度不健全、企业环保技术不先进以及公众环保意识不强等三方面原因。对此,要提高我国一次能源的产出贡献率,确实降低万元GDP能耗,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重点在于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 制度创新:建立健全公共环境保护制度

首先,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加强监督和监察工作。我国涉及环境保护的法律大约有30多部,但规定的具体内容却比较笼统和分散,且各项法律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和整合,所以要有步骤、有组织地做好有关环境保护公约立法的配套工作,加快环境保护标志产品、绿色产品和环境管理体系等有关标准的制定工作。其次,规范准入标准,积极鼓励多种所有制企业进入环保产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建立起适应环保产业自我发展的内在机制,就必须使“看不见的手”成为引导环保产业发展的主导因素。因此,政府应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引导社会公众参与环境质量建设,鼓励多种所有制的企业进入到环保产业中,进行环境保护的投资和经营,还要积极引导国外资本进入环保领域,尤其是要大力吸纳在环保污染治理方面具有先进技术和经验的境外直接投资,以规范和带动整个环保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二)技术创新:构建完善的环境保护研发机制和技术体系

首先,以环保技术进步为中心提高环保技术水平。一是要积极支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技术和产品,如在环保产业急需突破的重点技术领域,可进行产学研联合攻关,加快环保产业技术经济一体化步伐;二是积极鉴借国际先进环保技术,加强环保技术设备的消化和吸收,以缩短我国环保技术与世界的差距;三是加快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建立健全环保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和技术转让机制;四是针对我国环保产业的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以及市场竞争无序化的现状,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培育拥有国际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核心能力强的跨国企业。其次,积极倡导循环经济模式。在资源的生产、消费及废弃处理过程中,努力把企业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流程。因此建议企业制定科学的工业技术发展战略,建立有效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和现代化的生产经营体系。

(三)理念创新:提高企业和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有学者发现, 在公众对环境保护意识状况方面,高年龄人口和低学历人口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弱,另外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水平还与在公德与私德、律人与律己、观念与行动等方面的取舍有关。因此要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水平,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教育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制约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环境保护不仅是门专业,更是种理念,宣传这种理念需要无私的奉献精神,更需要有效的手段,在强化公众的环保意识的同时,更要针对政府领导干部、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普通消费者等不同群体开展环保教育,建立宣传教育、激励、评价等配套机制,根据多元化主体的不同属性,进行各有侧重点的环境保护教育,以提高企业和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李子奈.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李军萍.浅谈市场经济下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J].中国科技信息,2005(12).

[4]梁利辉.企业自主开展环保工作的动因及方法探析[J].经营与管理,2007(1).

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第4篇

(一)我国产业结构变化带来了对能源需求的大量增加

从能源消费总量看,2000年我国能源消费开始摆脱负增长,之后一直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1999—2004年,能源消费总量一直都超过了能源生产量,能源供应都出现了缺口。从增长率来看,2002年能源消费增长率超过GDP增长率,2004年能源消费增长率开始超过能源生产率,快了2.24个百分点。

从能源消费内部结构看,工业部门是能源消费大户,其能源消费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一直保持在70%左右。特别是最近几年,一些重化工业消费能源的比重逐步提高,2003年重化工业能源消费量达到80398.58万吨标准煤,占当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50%。其中,1990—2003年,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的能源消费量占整个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分别上升6.4%、9.5%和0.5%,化工、造纸的能耗比重则分别下降2.4%和0.8%,以上几个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占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1990年的66.9%上升到2003年的79.7%,重化工业特征在能源消费方面表现非常明显。

(二)在我国产业结构在进行调整时,单位能源消耗偏高,产出效率偏低,能源效率损失比较大,更加大了对能源的需求

从纵向比较看,虽然产业结构变化是朝着能源消耗强度和污染强度更轻的方向发展,但是从目前整体来看,我国仍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由此决定了能源消耗强度还比较高。2002年以来,我国的能源消耗增长速度快于GDP的增长速度,能源消耗弹性系数出现反弹。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计算,2002年、2003年、2004年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分别为1.21、1.42和1.39,远高于2000年、2001年的0.02和0.48。与世界其他各国横向比较,我国的能源产出效率也偏低。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01年我国单位产出耗能比主要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高出2倍以上;比新兴发达国家如韩国、巴西等高出近60%;比人均GDP与我国相当的国家单位产出能耗也要高。

(三)在能源需求急剧增加和能源效率损失较大的双重作用下,我国产业结构变化不仅面临着能源供给的“流量约束”,还面临着“存量约束”的威胁,而且目前从“流量约束”向“存量约束”的趋势正在加快

在经济学的视野里,能源约束所导致的稀缺能源最优配置问题无处不在,但在绝大多数场合中,能源约束是以“流量约束”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其主要特征是能源受到技术经济条件的制约,无法全面地由潜在能源向现实能源转化,主要表现在一定时期内能源的供给满足不了能源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担心的是能源获取的速度,而不是能源存不存在。相应地,当能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能源存量接近枯竭的时候,能源约束就转化成另一种约束形式——“存量约束”,于是,就不得不开始考虑能源供给的可持续性问题。相比而言,能源的流量约束要温和得多,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制度改进等手段使能源约束逐渐弱化,而能源的存量约束要严厉得多,经济发展通常要受到比较大的制约。

近几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能源流量与经济总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可以说,我国的能源约束已经从流量约束状态向存量约束状态逼近。

目前,我国的能源约束问题既有流量约束,也有存量约束,但总体说来,在未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内,我国的能源约束问题将越来越绝对化,存量约束将成为问题的主要方面,这是对我国现阶段能源约束问题的基本判断,也是进行产业变化的现实出发点。

二、产业结构变化与能源消费内部结构的协整性分析

(一)经济增长、第二产业比重与能源消费总量,石油和天然气消费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即具有长期共同趋势。说明我国工业化阶段对能源消费增长有更高的依赖性。而目前以重化工业为主拉动工业增长,是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需求弹性明显增高的重要因素。

(二)高速的经济增长,第二产业比重的提高促使能源消费量增加,能源价格全面上扬,这意味着我国作为世界工厂的成本优势正在逐步丧失。

(三)目的在于提高经济效率的经济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节省能源。

(四)煤炭消费量的增加直接导致了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我国在经济和能源安全供应方面远没有大量利用石油而抛弃煤炭的客观条件,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格局近期难以改变。

三、未来产业结构变化与能源供给、消费协调发展的建议

(一)从长远和宏观上考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是最大的能源节约,除了建设节约型社会外,建立节约型产业结构,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必然选择

1.从经济发展阶段和趋势看,我国不能跨越能源消耗量大的工业化发展阶段,因此,结合能源等条件的约束,我国应摈弃先行国家在此阶段的消耗大、污染大的发展老路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此,必须树立新的产业结构变化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最终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必须将技术进步贯穿于产业结构变化当中去,依靠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调整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3.进行产业结构变化必须更多地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基础,避免低水平简单重复建设,特别是要运用价格杠杆的作用,促进能源的节约高效利用,改变人为压低能源价格、造成严重浪费和低效的现象。

(二)采取多种配套措施,舒缓目前能源供给“流量约束”,提高因产业结构变化所带来的能源需求的保障程度,促进两者协调发展

1.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寻找替代能源,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实现能源供给多元化、多样化和清洁化。

2.开拓利用国际能源市场,建立规模化、多元化的海外能源供应体系,构建能源全球化战略框架。

3.采用经济手段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出口,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减少不合理的能源消费。

4.推进能源产业和能源管理的市场化改革,深化能源的价税改革,建立合理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通过市场化机制来解决能源的效率损失和体现能源的市场价值。

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第5篇

中国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能源对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高度依赖能源推动的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相悖的,同时,大量的能源消费已造成了众多资源枯竭城市,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我国能源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也出现减弱的趋势,最新数据显示,中国能源消费量在2011年已达到348002万吨标准煤。目前,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同时能源消费弹性在2008年以后逐年放大,表明经济增长过程中能源边际贡献率不断下降。

针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文章将从能源消费品种结构和能源消费产业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从能源消费产业结构看,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的总量为348002万吨标准煤,其中农、林、牧、渔、水利业6759万吨标准煤,占消费总量的1.94%,工业246441万吨标准煤,占消费总量的70.82%,建筑业5872万吨标准煤,占消费总量的1.6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8536万吨标准煤,占消费总量的8.2%,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7795万吨标准煤,占消费总量的2.24%,其他第三产业能源消费占消费总量的4.36%,生活能源消费占消费总量的10.75%。整体上看,我国的工业部门是我国能耗最大的产业部门。

从能源消费品种结构上看,我国一次能源品种结构长期不合理,资源禀赋的原因,使煤炭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重过大,近年来,随着石油、天然气利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我国能源消费中煤炭占比逐渐下降,但这并不能改变以煤为主的消费结构。我国能源消费中煤炭所占的比重已从建国初期的95%左右下降到2011年的68%,但仍大大高于29.3%的世界平均水平。石油能源方面,随着石油消费的井喷式的增长,石油供需缺口也日益增大。目前我国能源消费以7%的速度增长,快速的能源消费增长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首先我国能源消费品种中,煤炭比重很大,巨大的煤炭消费对环境污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与所倡导的绿色GDP理念相悖,这就要求从提高能源效率和优化能源结构两方面解决当前的问题。目前国家推出一系列节能减排,控制碳排放,大力倡导绿色能源的政策,但这些政策到底能有多大效果,能否会影响经济的增长需要进一步辨析,所以探析能源结构与经济增长间的量化关系就更为重要,为制定相应政策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具有很高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1 构造灰色关联模型

灰色系统理论是由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邓聚龙创立的,是一种研究样本数据少、对信息了解不充分、解决不确定性问题的一种新方法。灰色系统理论实质是一种数学方法,是对两序列变化发展趋势有无关联提供一种量化的度量,适合动态时间序列的分析,该理论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母序列和子序列曲线的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别母序列与子序列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密切。通过两序列之间曲线走势的相似程度反应序列之间的关联度大小相反,相似程度与关联度之间成正比关系。

目前国内学者在研究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时,采用的实证方法往往是经典回归分析方法。但回归分析法运用过程中,限定条件较多,往往要求有连续的数据、要求样本服从典型的概率分布,这些要求往往难以满足,如果强行直接进行回归分析可能出现伪回归,导致模型运算结果失去意义,也不能很好地解释宏观现象。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则可以不用考虑这些因素,通过关联系数的思维方式来量化变量之间的关系,关联度系数越大,关联程度越大。

考虑参考序列为多指标时间域的集合X0(k)={X01,X02,X03,……,X0m}。记Xi(k)是待评价指标集合,Xi(k)={Xi1,Xi2,Xi3,……,Xin}。时间对X0(k)对指标Xi(k)的指标值记为xij(i=1,2,……,n;j=1,2,……,m)。则称X=(xij)(m+1)*n为参考序列X0(k)对指标集Xi(k)的决策矩阵。

接下来要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解决各因素序列由于单位不同而不可公度的问题,通过对参考序列X0(k)={X01,X02,X03,……,X0n}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序列变为:

评价指标集则规范为:

这样决策矩阵X规范为 :

关联系数ξ(Xi)计算公式如下:

关联系数并不是唯一的,关联系数数量与序列包含的指标数量相等,由于计算出的关联系数众多且分散,不便于数据分析,有必要通过算数平均数的方式进行处理,将数列间的关联系数整合成灰色关联度,关联度ri公式如下:

ζ为分辨系数,0<ζ<1,一般取值0.5。

2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产业结构灰色关联分析

本部分选取了2001~2011年10年间的GDP数据和能源消费量数据,重点研究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参考序列为GDP,单位为亿元,比较序列为6类行业,单位为万吨标准煤,X1为农、林、牧、渔、水利业能源消费量,X2为工业能源消费量,X3为建筑业能源消费量,X4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能源消费量,X5为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能源消费量,X6为生活能源消费能源消费量。

2.1 相关经济数据选取

本文的数据整理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以2001~2011年10年间国内生产总值数据,能源消费数据为基础,建立模型,探寻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产业结构之间的关联程度,根据前面的说明,上述所选因素的灰色关联度是相对而言的,最后计算出的关联系数及关联度分别是6类行业能源消费总量与GDP的关联系数与关联度。

各行业能源消费量用Xi表示,以标准煤计,单位为万吨,国内生产总值用GDP表示,单位为亿元,具体数据见表1。

2.2 原始数据无量纲化

以2011年数据为参考序列将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将各数据标准化成介于0~1之间的数据。经过处理后的数据如表2。

2.3 关联系数及关联度计算

计算关联系数前,需要先求出各序列与GDP序列之间的差数序列ΔXi=X0(k)-Xi(k),具体结果如下:

从以上数据中,比较这些绝对差,不难发现最大值为0.51,最小值为0,取ρ=0.5,代入公式:

分别计算其关联系数与关联度,其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的第13列,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各产业能源消费和生活用能消费中,农、林、牧、渔、水利业能源消费量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最小为0.49,属于关联度不显著。其余四大行业和生活用能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均大于0.5,均属于关联度显著,其中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能源消费量与对经济增长的关联度最大0.71,其次是建筑业,再次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而工业生产活动的能源消费和生活用能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显著性是最弱的。在图4中可以看出,批、零、住、餐业能源消费量并不大,但其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很大,说明服务性为主的第三产业,具有耗能低、效益高的特点,在未来的经济规划中,应大力推动和鼓励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反,而工业能源的消费比重高达到70%多,但其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不高仅为0.59,从消费量说明了中国的产业消费结构还不合理。

3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品种结构灰色关联分析

本部分是研究能源品种结构中,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水核风电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参考序列为GDP,单位为亿元,比较序列为4类能源品种,单位为万吨标准煤,X1为煤炭消费量,X2为石油消费量,X3天然气消费量,X4为水电、核电、风电消费量。

以2011年数据为参考序列将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并求出各序列与GDP序列之间的差数序列 ,具体结果如下:

从以上数据中,比较这些绝对差,不难发现最大值为0.32,最小值为0,取ρ=0.5,代入公式:

分别计算其关联系数与关联度,其结果如表5所示。

从表5的第13列可以看出能源消费种类中关联度大小排序为:天然气0.87>水电核能风能0.58>煤炭0.5>石油0.49。天然气之所以成为与经济增长关联度最大的能源品种,主要原因是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燃烧充分,热值高,与煤炭、石油相比使用安全,几乎不产生硫、粉尘等有害物质,能够很好地缓解空气污染,目前,国家大力推动天然气的发展,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也出台了多部文件,大力提倡,使得天然气产业蓬勃发展,广泛应用在工艺生产、化工工业、城市燃气、汽车能源等领域,从整体上看,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潜力大。

煤炭和石油的消费量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小,但是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煤炭和石油在我国消费比重很大,占能源总消费量的87%以上,其中煤炭消费量占到能源总消费量的68%,表明煤炭依然是中国能源消费的最重要品种,消耗大但是关联度小,说明煤炭石油的使用效率低下,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高耗能的发展模式将不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水电、核电、风电与经济增长关联度相对较强,一方面因为中国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点,使阶梯交界处的水能丰富,随着三峡大坝的建设,中国水电实地大幅提高;另一方面中国大力提倡发展绿色清洁能源,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了水电风电核能产业的发展。

4 对策建议

根据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品种结构以及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提出如下建议。

4.1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调控高耗能产业

通过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产业结构灰色关联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各产业能源消费结构中,工业对能源的消费量最大,但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度却很低,因此加大对能源消费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服务类第三产业,逐渐引导产业朝高效低能的方向转变;适当控制高耗能产业发展,坚决淘汰高耗低效重污染的工业;同时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能源消耗量少,但其对经济的关联度大,所以要大力发展批发零售贸易餐饮等新兴的生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提高他们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4.2 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统计分析 第6篇

根据《科学技术百科全书》对能源的定义描述,能源作为一种从其获得热、光和动力之类的能量的资源。其分类方式有很多,比如,根据能源的来源划分为地球内和地球外的能源,前者有原子核能,后者有太阳能、潮汐能等;根据能源的性质划分为燃料型和非燃料型能源,前者如天然气,后者如太阳能等;根据能源消耗划分为污染型和清洁型能源;根据能源的使用类型划分为常规能源(如石油)和新型能源(风能、地热能)。特别是21 世纪之后,世界各国相继大力投资开发新型能源,以此减缓常规能源逐日耗尽和环境污染严重的压力。当然,我国也不例外,比如“低碳生活”就是一种有影响力的行动。

据专家勘测,我国的能源储备总量丰富,特别是石化能源资源储备丰富,2006 年我国煤炭的保有资源量就高达1 万亿吨,其他很多的非常规能源的储备量也居世界前列。不过随着能源增长的同时,能源消耗也是相当惊人的。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获悉,2013 年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为41.6913 亿吨标准煤(本段单位同)。其中煤炭消费总量为24.75,石油消费总量为6.9,天然气消费总量为2.175,水电、核电、风电消费总量为3.675 等,各指标都较往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比如,2014 年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为42.6,而2012 年为40.2138,较之2006 年和2005 年的28.6467和26.1369,增长幅度是相当大的。同时,从国家统计局官网公布的能源进口消费数据中也发现了同样的增长态势。

因此,能源生产总量和能源消费总量都表现出增长的态势,当然,这很大程度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导致的,根据有关学者对我国能源的相关研究发现,我国有几个非常重要的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的适应期,不止一次出现过中国的经济以高耗能来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不良现象。能源的消耗的迅速加快,若是不能重视和合理处理环境污染,则必将严重迫害生态环境,甚至是不可治愈的。因此,对能源消费结构的探讨,分析这种结构对环境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否合理有着深刻的研究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统计分析和存在问题

1、我国能源结构的统计指标分析

(1)能源比例分析

能源包含的种类非常多,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水电、核电、风电这4 类。根据国家统计局公示数据获悉,在我国,就2005—2013 年的数据看,这4 类能源所占总能源的比例每年的排名基本稳定,煤炭一直都是我国主要的能源,最低占了59.37%(2013 年),最高达64.23%(2009 年);石油消费次之,比例最低为16.33%(2009 年),最高为18.88%(2005 年);水电等电力消费最高为8.81%(2013 年),最低为6.12%(2005 年);天然气居第四,最低为2.35%(2005 年),最高为5.21%(2013 年)。另外,这几类能源中表现出这样的一个特征:随着中国石油天然气工业和水电事业的发展,煤炭消费比例有所下降。

(2)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指标分析

类似于前文,以下探讨了能源总量和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水电、核电、风电这4 类能源的增长速度变化。从2005—2013 年这8 年来看,能源消费总量增长速度态势有增有减,表现出“两高两低”,比如2005 和2006 年增长速度比较大,超过8%;2007 和2008 年同样是正增长,但是增长速度降低了,分别为2.86%和4.61%;2009 和2010 年增长速度又高了,分别为6.8%和2.85%;到2011 和2012年,增长速度又降下来,为3.7%和3.5%;就2005—2013 年的数据看,前文所提4 类能源也体现出增长的趋势,但是增长速度也不太稳定,高低接替。煤炭虽然作为我国的主导能源,但是其增长速度整体变小,最低为1.2%(2011 年),最高为9.2%(2005 年);而石油的消费增长率最低为1.1%(2007 年),最高为11.1%(2009 年);天然气的消费增长率最低为7.5%(2011 年),最高为18.9%(2005 年);第四类能源的消费增长率最低为-0.3%(2009 年),最高为18.1%(2011 年)。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在这些年度,对电力能源和天然气的消耗是非常大的。

(3)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式数据可以知道,从2000—2014 年近15 年的数据来看,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 的年份有3个,分别在2003、2004 和2005 年,而2002 年的数据为0.99,说明在这些年份我国的能源消耗是非常低的,所反映的问题也非常多,比如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说明了能源消费增长速度要快于工业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从侧面反映了某些方面比如技术装备、管理水平、生产工艺、能源利用效率、科学技术水平等指标水平处于较低状态。此外,数据还显示,这15 年的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中仅有4 个年份小于1 的,即2014 年的0.51、2012 年的0.77、2009 年的0.78 和2008 年的0.58,其余的11 个年份电力消费弹性系数都大于1,说明我国电力消耗是非常不稳定的,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电力能源是比较敏感的。

2、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

(1)能源消耗与能源生产缺口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示数据可以发现,从2008 年到2012年我国的能源生产总量逐年增加,能源消耗总量也呈现同样的趋势,但生产总量却不能够适应和满足有着同样趋势的能源消耗,比如,2008 年至2012 年近5 年我国的能源生产总量分别为27.7419、28.6092、31.2124、34.0177、35.104亿吨标准煤,而这5 年的消耗总量分别32.0611、33.6126、36.0648、38.7043、40.2138 亿吨标准煤,能源消耗量与生产量的差值为4.3191、5.0033、4.8523、4.6865、5.1097 亿吨标准煤,由此看得出缺口还是非常大的,凸显了能源生产与消费存在生产的增长跟不上消费增长的矛盾,而2012 年的缺口是最大的。通过数据比较还发现,天然气、煤炭、电气缺口所占总缺口的比例也是非常大的。

(2)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不科学性

纵观我国的经济发展史,我国经济发展是相当快的,但这是一种粗放型的增长模式,能源浪费现象非常突出,能源消耗的总量不断攀升,使得能源的需求扩大,所以能源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长期以来,我国的发展重点都包括了以高耗能为特点的制造业和重工业来带动经济的发展,使得天然气、石油、煤炭等有限的常规能源更加紧缺,必须依赖进口才能缓解重压,同时也使得相关能源的价格不稳定,增加了价格的敏感度。据学者研究,2001 年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是29.1%,而2006 年大幅涨至47.3%,而今早已超过了50%。对进口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大,长此以往,毫无疑问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如运输成本加快。正是因为消费结构的不合理、消费和生产不协调,导致了这种进口不平衡的状态。

(3)能源消费过程中引发了环境问题

能源在消费的过程中,引发了很多环境问题。比如化石燃料(天然气、煤、石油)的过度使用,能够造成能源危机和浪费,还会污染环境,带来酸雨、温室效应、PM2.5 增加等严重后果。近年来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的雾霾天气,很大原因就是常年积累的化石能源的使用引起的。再比如制造业的工厂尾气排放与工业用水的直接排放等,都会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三、加快和促进我国能源持续发展的措施

1、加大新型能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倡导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的主流,全世界人民都应该积极加入到“低碳生活”的行列,每天问一下自己:“今天,你低碳了么?”比如,出行尽量减少私家车,多用自行车和步行;选择混动型的私家车购买,减少尾气排放量,缓解大气污染;减少塑料口袋的使用和丢弃。同时,国家应该从能源的开发着手,加大对新型能源的开采和研发,比如开发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核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因为很多常规性能源比如石油、煤炭都是不可再生的,总有用完的一天,能源危机是随着能源消耗的增长而激化的,所以说,开发新型能源、寻找他们的替代能源才是化解能源危机的根本性途径。

2、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浪费

能源的浪费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对于很多高耗能产品、行业尤甚,因此应该引起国家和民众的关注和重视。国家应该出台某些约束企业或者单位使用能源、生产产品的法律规章,比如,可以通过提高电价来减少电量的消耗,节约电能。同时,要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要使能源的产出率达到最大,这需要企业或者单位通过自身的努力才可以做到,比如,更新生产技术、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专业人才等。

3、改革和优化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

以自然、环境和人类的和谐发展为宗旨,以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为标杆,改革和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当前,世界的格局是慢慢地减轻对煤炭的依赖程度,而我国目前的主导能源依然是煤炭,所以说要调整各种能源的消费结构,加大对对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比如,可以提高煤炭的出口量,适当地提高原油或者石油的进口量等。

四、结语

自步入21 世纪发展之轨,我国跃升为能源生产国和消耗国的世界老二,充足的能源供应是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但是必须要处理好能源消耗引发的各类问题,特别是环境问题。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是人类谋求幸福生活的保障,因此,我们必须应对和克服能源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大步向前,与自然和谐共处,与世界共享繁荣。

摘要:不可置否,能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影响子孙万代幸福的世界话题。因此,文章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为探讨对象,分析我国的消费情况,进而总结了当前我国能源消费存在的不足,从而提出促进我国能源持续发展的措施,希望为能源的开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关键词:能源,消费结构,统计分析

参考文献

论吉林省能源消费结构优化 第7篇

关键词:吉林省,能源结构,环境污染,低碳社会

吉林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既是工业、农业大省,同时也是能源消耗大省。吉林省一次能源数量严重不足,火力发电比例过高,重工业所占比重等致使吉林省存在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一、吉林省经济发展与工业结构

作为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主要的商品粮生产大省,2010年吉林省GDP总量达8 577.06亿元,十年间增长304.51%,高于全国GDP增长率,其中第二产业GDP占比0.515,增长401.5%,高于总量增长的96.99个百分点;人口达2 739.55万,人均GDP 31 306元,十年间增长309.76%。如此快速增长的经济必然会对能源产生巨大的需求。

二、吉林省能源消费情况

吉林省能源消费总量从1978年的1 661.4万吨上升到2009年7 553.4万吨,年平均增长11.08%。

从吉林省能源供给结构看,清洁能源天然气、水电所占比重极低,2009年能源消费量仅占到总量的4.2%,能源消费过多依赖煤炭、石油这些传统能源,其中2009年煤炭消费量占到总量的78.7%,新能源的消费量在总量结构中处于忽略不计的地位(见图1)。

从能源的供应情况来看,吉林省是严重的能源不能自给自足省份,每年消费的能源近半需要从外省调入(见下页表1)。

三、能源消费引发的环境问题

作为能源消费的主要力量,2009年吉林省第二产业能源消费量为5 306.11万吨,占全省消费总量的71.17%,是第一产业能源消费量的42倍,第三产业能源消费量的4.8倍。

由于工业发展,且能源过于依赖煤炭,吉林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引发的矛盾近十年来越发突出,尽管在政府加大投资治理下,废气治理设施处理能力从2005年的7 178.35万标立方米上升到2009年的11 091.46万标立方米,增长54.51%;但是,吉林省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也从2005年的4 939.34亿标立方米上升到2009年的9 618.62亿标立方米,增长94.73%。

在这些直接污染物排放危害环境之外,进入21世纪,另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进入人们视野,那就是工业化带来的温室气体效应。对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统计,目前尚未纳入到国家各类统计年鉴中,依据《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采取用各种能源消费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通过估算加和得到。由此计算出吉林省从1980—2009年的CO2排放量(见表2)。

单位:万吨标准煤

吉林省单位CO2排放GDP产出从1980年的198元/吨到1994年的1 178元/吨,再到2009年3 666元/吨,实现三个阶段的跳跃,能源消耗创造的经济财富在不断增长,但是,随着社会富裕程度的提高,人们的生活习惯与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均CO2排放量从1980年的2.24吨/人到1987年3.17吨/人,再到2009年的7.25吨/人,在2005年以后更是出现加速增长趋势,增长速度超过了单位CO2排放GDP产出速度,传统能源的使用已经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

四、能源结构优化策略

吉林省需要多途并举采取综合手段降低碳排放,引导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在消费领域倡导节能减排的新观念,发展非机动车出行,构建便捷自行车和步行城市交通体系;新建建筑物普遍实施节能65%和75%的节能建筑标准,逐年提高建筑节能标准。

发展清洁能源是吉林省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必然选择。在布局上应因地制宜,日照强的地区应尽量使用太阳能,风力资源充沛的地区应充分运用风力发电,地热资源储量丰富的地区要很好利用这种绿色能源,农村要充分使用生物能发电满足生活与生产,将全省各城市与农村的不同区域依照各自的能源优势划分成能源供应单元,满足各自区域内的电力消费,再通过坚强网架与智能控制高度融合的智能电网系统的建设,充分利用其间歇式电源并网技术、智能输变电技术和智能配用电技术,将这些单元联成整体,大幅度提高电网安全性,节能增效。在投资上,除要发挥政府与国家能源公司主导优势地位之外,要设立新能源产业基金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新能源开发领域,共同推动吉林省能源结构升级,降低GDP的能源强度与碳强度,促进吉林省国际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五、结论

受制于国内资源保障和环境容量的瓶颈性制约,吉林省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是符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只有将气候变化与国内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吉林省经济才能实现保护全球气候与国内可持续发展双赢目标。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年鉴[K].

[2]韩智勇,魏一鸣,焦建玲,等.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分析[J].系统工程,2004,(12).

[3]王中英,王礼茂.中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5).

[4]Huntington H.G.US Carbon Emissions,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Economic Growth since 1870[J].International.

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结构的关系 第8篇

理论分析

1.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方法

在国内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中, 根据实证的方法可分为3类。

(1)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研究。李影 (2010) 根据灰色关联度理论, 对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等常规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联程度进行了量化研究。结果显示, 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体是煤炭, 其次是石油、水电、风电、核电及天然气。这意味着我国能源利用的主要矛盾不是能源总量的束缚, 而是能源的结构性约束。

(2) 基于C—D生产函数的研究。刘悦 (2011) 将能源作为一种变量, 引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建立了向量自回归模型。得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 并指出经济增长依赖高能耗产业是导致能源消费迅速增加的原因。

(3) 基于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的研究。杨宜勇和池振河 (2009) 利用多变量协整检验和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因果关系检验, 证明了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指出没有能源消费的增长, 经济增长也必然陷入停滞。

但是, 国内外研究文献中缺乏同时考虑多种不同能源对于经济增长的研究。笔者将结合林柏强 (2003) 等提出的相关研究方法, 同时考虑多重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不同贡献。

2.多重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不同贡献

近28年来, 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GDP快速增长, 能源消费也同步快速增长。实际GDP总量从1985年的9016.04亿元, 增长至2012年的519470.10亿元。同时, 能源消费需求也大幅度上升, 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在1985年的消费分别为58276.56、13146.82、1691.40万吨标准煤, 到2009年的消费分别增长为216100.72、54091、11973.15万吨标准煤。

(1) 实际GDP增长率与煤炭消费增长率的关系

从图1可看出, 1986~1996年期间, 煤炭增长率与GDP增长率增长趋势基本保持一致, GDP增长率波动幅度比煤炭消费增长率波动幅度略大, 而在1996~1998年期间, 煤炭消费增长率下降幅度明显大于GDP增长率的下降幅度。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 可能来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经济发展过热, 出现通货膨胀现象, 同时政府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 减少基础设施建设, 使煤炭的消费量大幅度减少, 并在1997年还出现了负增长。1998~2007年, GDP增长率呈向上起伏增长趋势, 之后的两年, GDP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这与国家收紧银根的政策有关。煤炭的消费增长率在2003年达到18.86%。2003年以后, 煤炭消费增长率持续下降, 这可能是出于我国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 以及各级政府、企业环保意识增强所致。

(2) 实际GDP增长率与石油消费增长率的关系

从图2可看出, 1986~1993年, 实际GDP增长率与石油消费增长率的趋势保持大致相同。在经历了1993年、1994年石油消费量的基本零增长后, 1995年石油消费增长率达到21%。这与1995年煤炭消费增长率和天然气消费量增长率大幅度下降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在2001年, 水电、核电消费增长率大幅度上升, 使得石油消费增长率明显下降。2004年以后, 石油消费的增长率也跟煤炭一样出现明显的下降。

(3) 实际GDP增长率与天然气消费增长率关系

总的来说, 天然气消费增长率与实际GDP增长率在2007年前基本保持相同步调, 除了1995年石油消费量的暴涨取代了部分天然气的消费量, 但是在2008年天然气消费增长率大幅下降, 又在2009年出现大幅上升, 呈现“V”字形状。

3.研究假设

根据以上分析, 笔者提出假设:实际GDP的增长率, 与煤炭、石油、天然气这3种能源消费的增长率存在一定的关系;能源消费增长率的大小, 与实际GDP增长率存在因果关系。

因此, 将实际GDP增长率看作因变量, 将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消费增长率看做自变量。为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 构建以下方程:

其中:GGR代表实际GDP增长率, MGR代表煤炭消费增长率, YGR代表石油消费增长率, QGR代表天然气增长率。

实证分析

1.数据平稳性检验

为了对实际GDP增长率和煤炭、石油、天然气消费增长率之间进行计量分析, 在此之前, 先进行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即采用ADF单位根检验。单位根检验, 是指检验序列中是否存在单位根。如果存在单位根就是非平稳时间序列了, 而数据检验结果若是同阶平稳序列, 就可以进行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的检验结果看, GGR序列、MGR序列、YGR序列、QGR序列均非平稳序列, 而其序列的一阶差分检验结果均为平稳序列。所以, 可以对它们之间可进行下一步分析。

2.协整检验

协整分析, 是根据现实数据对经济理论上存在长期稳定关系的变量进行实证检验。由于该模型具有多个变量, 所以主要对之前建立的VAR模型 (GGR=α×MGR+β·×YGR+γ·×QGR) 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对GGR、MGR、YGR、QGR进行的协整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在原假设None下, 结果表示至少存在1个协整关系。在假设At most 1下, 结果表明最少存在2个协整关系。在假设At most 2和At most 3下, 都表示最少存在3个协整关系。因此, 通过检验可判断GGR、MGR、YGR、QGR4个变量存在3个协整关系。

表3显示了对数似然值最大的协整关系式, 该关系式也是VAR中回归的协整关系式。调整系数, 是指在模型中变量之间动态关系偏离协整关系后的调整速度。若该调整系数为负数, 说明偏离非均衡误差将会得到修正;若该调整系数为正数, 说明非均衡误差不仅得不到修正, 而且误差会更大。计算的调整系数多个估值中至少有一个为负值, 如果全部为正值, 说明该协整关系无效。D (GGR) 、D (MGR) 、D (YGR) 的调整系数分别为-0.102873、-0.100887、-0.400428, 说明协整关系有效。协整方程为:

从表2的迹统计量判定看, 在以我国实际GDP增长率为应变量的假设前提下, 与以煤炭、石油、天然气3种能源消费增长率为自变量的关系式中存在3个协整关系。也就是说, 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一定的因果关系。通过表3的对数似然值最大的协整关系检验, 笔者进一步得出了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如以上方程所示:煤炭消费增长率每上涨1%, 实际GDP增长率会上涨0.3022%;石油消费增长率每上升1%, 实际GDP增长率会上升0.1770%;而天然气消费增长率每上升1%, 实际GDP增长率会上升0.0848%。这说明, 我国为经济增长提供能源消费支持的主要是煤炭, 其次是石油, 最后是天然气。

从上述分析结果看, 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能源消费还是以煤炭为主, 而在我国, 煤炭主要是通过直接燃烧来作为能源使用的, 这表明我国经济发展的高能耗问题还很突出, 我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做好节能减排。

政策建议

1.优化能源结构, 图谋长远发展

在我国能源已探明的储量中, 煤炭占90%以上, 远远超过了石油和天然气之和, 这种“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特点, 使得我国难以改变能源生产与消费以煤为主的格局。由于我国存在有煤炭能源的依赖度过高、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天然气能源普及率低等能源结构问题, 所以, 优化能源结构势在必行。

2.协调配置国内外资源

未来我国国内能源供应潜力依然很大, 还是主要依靠国内供给来满足能源需求。煤炭资源仍将是我国的基础能源, 政府应全力支持发展清洁利用和煤炭液化等相关技术, 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石油的依赖。虽然这样难以完全满足国内能源的需求, 但只要能保证能源的供应主体, 就可极大地提高我国能源的安全性。

3.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 不仅能源供应的增长相对有限, 而且代价昂贵, 仅仅依靠能源供应的增加, 很难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因此, 节约使用能源、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是缓解资源束缚的现实选择, 也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李影.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基于能源结构约束的视角[J].技术经济, 2010 (3) :95-99.

[2]马宏伟, 刘思峰, 王效华.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协整性分析[J].江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3) :366-372.

[3]刘海莺, 赵莹.能源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 2011 (3) :128-129.

[4]胡斌, 章宗琰.能源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0.

[5]陶爱元.中国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程度分析[J].统计与决策, 2007 (2) :68-69.

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第9篇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召开, 为全世界人民带来了一个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时代, 发展“低碳经济”已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一、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2010年, 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29.6亿吨标准煤, 其中, 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电、水电、其他可再生能源分别占74.7%、11.3%、5.0%、1.0%、7.5%和0.5%。“十一五”期间, 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一。

同时,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 我国煤炭消费量增长5.3%, 原油消费量增长12.9%, 天然气消费量增长18.2%, 电力消费量增长13.1%。进口原油2.39亿吨, 同比增长17%, 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上升3个百分点, 超过55%, 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和消费国。

但是,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由于历史的原因, 人口多, 底子薄, 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对不足。石油探明可采储量只占世界的2.4%, 天然气占1.2%;而煤炭却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4%左右。“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 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仍以煤为主。

二、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问题

能源生产总量以及消费总量的增长和经济发展是相互作用的, 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能源消费从而带动能源生产;另一方面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增加必将推动经济加速发展。但就在这种看似和谐的相互关系下, 一系列问题也随之显现。

(一) 市场经济由政府主导, 调整有名无实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 解放了久为落后制度所束缚的生产力, 促使中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实现了持续的高速增长。然而, 由于这个概念在1992年邓小平到深圳南巡时才确立, 至今还不完善, 主要表现为政府主导, 对市场干预大于市场自身调节, 因此也为社会留下了诟病。

一方面, 这种政府强势控制的体制造成了我国长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 导致能源利用率低下, 制约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 地方政府对资源配置权利的日益强化和对经济活动的不断干预, 导致腐败滋生蔓延, 贫富差距扩大。尤其是政府在能源行业的垄断经营, 使得能源结构调整进程缓慢, 甚至是有名无实。

(二) 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煤炭比例过大

发达国家的能源结构一般以石油为主, 大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40%;煤炭居第二位, 约占26%;天然气的比重已由10%上升至24%, 居第三;核能、水能和其它可再生能源约占10%。而我国能源总体上是富煤少气缺油, 这导致了我国长期以来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能源结构的不合理,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总体发展, 也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对于发展低碳经济是极其不利的。

(三) 单位GDP能耗较高, 能源浪费严重

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统计, 我国的综合能源效率为33.4%, 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 比美国、欧盟、日本、印度分别高2.5倍、4.9倍、8.7倍和43%;在我国石化、电力等8个行业中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燃煤工业锅炉平均运行效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5%—20%;机动车每100千米油耗比欧洲高25%, 比日本高20%。有关研究表明, 按单位产品能耗和终端用能设备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 目前我国已经浪费了约为3亿吨标准煤。

(四) 能源开采技术落后, 潜力尚未挖掘

目前, 中国三次采油技术中化学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但中国的石油开采普遍采用注水技术, 平均原油采收率只有约32%, 在已开发的油藏中还有大量原油滞留地下。尽管中国石油开采技术经过50多年发展已经取得很大发展, 但是同西方先进国家相比, 总体上应该还有5—10年的差距。而且从具体的技术上看, 完全属于中国原始创新的技术比较少, 一部分具有中国知识产权的国际先进技术, 如聚合物驱、化学复合驱技术等, 最早也是在模仿学习国外理论和方法上发展起来的。

以煤层气为例, 中国是继俄罗斯、加拿大之后的第三大煤层气储量国, 总量约为36.8万亿立方米, 可采资源量4.87万亿立方米, 与陆上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相当。截至2009年底, 累计查明煤层气资源储量1852亿立方米, 产能17.5亿立方米, 年产量10亿立方米, 大大低于同期美国的700亿立方米的产量。由此可见, 我国的能源生产潜力还很巨大。

(五) 能耗强度差距大, 制约平衡发展

由于我国东西部发展水平以及科技水平差距大, 导致西部能源丰富地区走上了粗放式生产道路, 能源消耗居高不下, 这不仅严重制约了其经济发展, 还恶化了生态环境。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 1995年以来能耗强度最高的5个省区都分布在中西部地区, 分别是宁夏、贵州、山西、青海、甘肃, 单位GDP能耗均超过5吨标准煤。能耗强度最低的5个省区都分布在东部地区, 分别是广东、福建、海南、浙江、江苏, 单位GDP能耗在2吨标准煤以下。

(六) 新能源开发不够, 影响结构优化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 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我国具有丰富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据统计, 太阳能年辐照总量大于502万千焦/平方米、年日照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的地区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 具有良好的开发条件和应用价值。风能资源理论储量为32.26亿千瓦, 而可开发的风能资源储量为2.53亿千瓦。地热资源的储存条件也较好, 其远景储量相当于2000亿吨标准煤以上。生物质能资源也十分丰富, 农作物秸秆产量每年约7亿吨, 可用作能源的资源量约为2.8亿—3.5亿吨。但是, 我国对这些新能源的开发力度还不够, 能源转化还有很大的空间。

三、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建议

从上文论述可知, 虽然我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 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但是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 能源消费总量也高居世界第二, 压力之下, 能源结构问题也层出不穷。下文将就上述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 大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能源结构的调整, 最关键就在于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经济体制虽然解放了生产力, 为中国带来了经济的腾飞, 但其“政府主导”的中国特色又将会使其事倍功半。所以, 调整能源结构, 应首先解决体制问题, 使其从“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向更加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转变, 让诸如“价格双轨制”的诟病彻底消失。

(二) 控制国内煤炭生产的增长速度, 降低煤炭所占百分比

为了实现一次能源结构的优化, 必须降低煤炭在三大能源中所占百分比。

首先对煤炭生产总量设定上限。年生产总量不得突破上限, 对大型煤炭企业实施煤炭生产配额管理, 控制其增长幅度。

其次控制煤矿数量。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大力推进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坚持一个矿区原则上一个开发主体, 加大资源整合力度, 加快推进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建设。

(三) 增加能源方面的科技投入, 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上文已经论述我国能源消费中存在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的问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必须适度增加在能源消费方面的科技投入,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减少浪费。

首先, 鼓励高耗能企业自主创新, 奖励年度节能先进企业。创新一直是经济增长的转折点, 企业只有不断研发新的节能设备, 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 才能减少能耗, 增加收益。

其次,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帮扶力度, 尤其是西部能耗强度较高的企业, 推进企业向集约型转型。中小企业由于资金能力有限, 对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力度不够, 大多为粗放型生产, 能源利用率低, 浪费严重。国家可以建立相应的帮扶政策, 为他们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缩小企业与企业、西部与中部的差距。

最后, 加大节约降耗的宣传力度, 大力提倡绿色消费和生态文明理念。从各级政府机构带头, 到全民素质的提高, 倡导“适度的物质消费、丰富的精神追求”的生活方式, 把建设“两型社会”落到实处。

(四) 加快开采技术的革新, 积极发展新能源

中国地大物博, 能源蕴藏量也相当丰富, 但由于技术的限制, 至今未探明的资源还大量存在。要调整能源结构, 就必须加快开采技术的革新, 并积极发展新能源。

第一, 虽然近几年我国在能源勘探技术方面进步明显, 但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至少还有10年的差距。因此, 我们应该在自主研发的同时, 积极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生产经验和技术, 提高开采效率。

上一篇:大学品位下一篇:仓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