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运营模式

2024-05-22

互联网运营模式(精选12篇)

互联网运营模式 第1篇

1969年互联网在美国出现后,经历了近50年的发展,目前已经从最初的技术革命演化成全球性的产业革命,并正在推动着各行各业的转型和升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5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显示,截止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7.9%。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1这预示着基于互联网做出消费购买决策将成为中国消费者的基本模式,互联网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重要基础技术平台。顺应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2015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首次将 “互联网+”2确定为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报告提出要 “制定 ‘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就报告文本而言,“互联网+”战略似乎不涉及到农业,但是就互联网推动世界产业革命和互联网正在引发农业发展方式转型来说, “互联网+”对农业领域的战略意义远比报告所指深远。

本文重点探讨 “互联网+”休闲农业运营模式的演化,试图回应农业中当前发展较快的休闲农业如何融入中国 “互联网+”战略这一重要问题,并通过本文对政府的休闲农业政策制定行为和企业的休闲农业项目投资行为提供理论参考。

二、文献综述

1.休闲农业运营模式研究的五个维度

通过中国知网(CNKI)文献检索,作者对学术界关于休闲农业运营模式的科学观察进行了归类总结,发现国内学者对休闲农业运营模式开展了五个维度的研究。一是区域维度的模式研究。该类研究主要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将具体的休闲农业项目模式提升为区域休闲农业运营模式,以区别于其他区域。比较重要的研究有杨锦绣等基于直接主体和间接主体的成都市休闲农业运营模式研究。〔1〕二是对比维度的模式研究。该类研究主要采用比较分析方法和案例研究方法,通过不同地区的休闲农业运营模式对比,寻求休闲农业发展启示。比较重要的研究有张晓东等基于日本模式、意大利模式、美国模式、台湾模式和中国大陆模式的海南省休闲农业运营模式研究。〔2〕三是解构维度的模式研究。该类研究主要采用要素分析方法与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具体休闲农业项目进行要素构成分析,总结休闲农业运营模式。比较重要的研究有邹统钎对北京“蟹岛”基于生态链的休闲农业运营模式解构研究。〔3〕四是建构维度的模式研究。该类研究主要采用系统分析方法,通过系统要素构成分析建构休闲农业运营模式。比较重要的研究有姬亚岚等基于系统论开展的休闲农业组织模式比较。〔4〕五是镶嵌维度的模式研究。该类研究主要采用社会学的嵌入分析方法并结合案例研究,通过分析休闲农业项目与其他事物的关系建构休闲农业运营模式。比较重要的研究有来璐等基于嵌入大都市的休闲农业运营模式研究。〔5〕

2.文献述评

通过对休闲农业运营模式研究文献的综合分析,可以发现存在三个有待深化的研究方向或者领域。一是休闲农业运营模式研究需要进入抽象研究阶段。现有的休闲农业运营模式研究基本处于基于描述的现象研究阶段,还没有进入基于概念的抽象研究阶段。二是休闲农业运营模式研究需要进入理论结构模型建构阶段。现有文献中呈现的休闲农业运营模式具象化描述较多,抽象化的模型建构不足。现有的休闲农业模型研究主要依赖于案例研究,侧重于将具体案例描述清楚,还没有形成休闲农业运营模式的理论结构模型。三是休闲农业运营模式研究需要进入模式变革研究阶段。现有文献将休闲农业视为传统农业的一种升级形态作为基本预设,并在此框架下基于案例研究总结休闲农业运营模式的具体形态,这是显著的面向历史的总结性研究而非面向未来的变革性研究。但是,1969年以后的互联网革命已经从早期的技术革命延伸到了产业革命,进而引发了全球性商业模式革命。这种革命性影响已经波及到了休闲农业领域,开展休闲农业运营模式的变革研究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领域。

三、休闲农业运营模式的理论结构模型

休闲农业项目作为一个客观存在和一个开放系统,不仅有其特定的系统结构和系统功能,同时还镶嵌于特定的环境之中。因此,一个标准的休闲农业运营模式应该包括休闲农业项目的运行结构和休闲农业项目的镶嵌结构两个部分,如图1所示。

1.休闲农业项目的运行结构

休闲农业项目本质上是一个为消费者提供农产品和休闲服务的地方性生产系统,也是一个典型的组织形态。该系统或者组织既包含内部的运行结构,也包含为系统提供收入来源的消费者和为系统提供资源输入的供应商。休闲农业项目的内部运行结构介于消费者与供应商之间,由运行主干和运行支持构成。运行主干由销售活动、营销活动、休闲服务提供活动、农产品生产活动和采购活动构成;运行支持由战略管理活动、会计与财务管理活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和行政管理活动构成。

2.休闲农业项目的镶嵌结构

每一个休闲农业项目都镶嵌于一个特定的区域环境中。该环境既可能支持休闲农业项目的运行,也可能限制休闲农业项目的运行。影响休闲农业项目运行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社会环境、技术/交通环境。本文重点探讨其他外部环境一定的条件下,由于互联网技术变化导致的休闲农业项目运行结构的局部或者全部变化。

三、消费者购买决策模式与休闲农业运营模式变革

1.互联网与消费者购买决策模式变化

(1)习惯传统购买决策模式的消费者数量快速减少。心理学研究表明,消费者是基于内部信息或者外部信息做出购买决策的。因此,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方式将显著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在传统社会中,消费者主要依靠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以及人际交往中的信息交换等方式获取信息,并做出购买决策。这类消费者购买决策可以称为传统购买决策模式。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正在逐步下降。例如,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显示,北京地区电视机开机率从三年前的70% 下降至30%。3这意味着北京地区通过电视获取信息的消费者数量在三年间下降了40%,同时也意味着电视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程度在三年间大幅度下降。北京的情况在全国各地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传统信息途径对消费者影响力的快速下降,直接的结果就是习惯于传统购买决策模式的消费者数量在快速减少。

(2)习惯互联网购买决策模式的消费者数量快速增加。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社会信息越来越多通过PC (个人电脑)端、平板电脑端和移动手机端等最新信息端呈现,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相对应,消费者获取外部信息的途径也越来越多地向上述三种信息端转移。例如,我国的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在今年第一季度达到295.3亿元,同比增长53.1%。4消费者基于互联网信息做出的消费购买决策可以称为互联网购买决策模式。

另外,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消费者对互联网信任的程度也在逐年上升。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有54.5%的网民表示对互联网信任,相比2007年的35.1%,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度有较大幅度提高。5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基于互联网获得的信息做出购买决策。

注:数据截止2014年12月;数据来源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网站:第35次CNNIC报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消费者购买决策模式与休闲农业运营模式变革

图1显示,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模式将决定休闲农业项目的运行结构是否最终有效。 随着消费者购买决策模式从传统购买决策模式向互联网购买决策模式转型, 休闲农业运营模式也将必然发生相应变革, 以适应消费者购买决策模式的变化。

根据休闲农业项目运营者面对消费者购买决策模式变化的反应程度,可以将休闲农业项目运营模式内部变革区分为三个逐步深化的演化阶段:销售/营销模式变革阶段、生产模式变革阶段、管理模式变革阶段。

四、基于互联网的休闲农业项目销售/营销模式变革

休闲农业项目运营者面对消费者购买决策模式的变化,做出的最浅层次变革是保持传统的农产品生产体系、休闲服务提供系统和其他内部管理体系不变,仅仅通过销售模式和营销模式的变革,来应对消费者从传统购买决策模式向互联网购买决策模式转型。该类休闲农业项目运营模式变革只引起销售活动和营销活动的变革,如图2阴影部分所示。表现在技术层面,休闲农业项目运营者会将建设营销网站、加大网络营销力度作为运营工作的重点。

1.销售模式变革

基于互联网的休闲农业项目销售模式变革,属于最浅层次的休闲农业项目运营模式变革,主要是在传统销售渠道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农产品和休闲服务的销售渠道,通过B2C6模式以扩大市场销售量。根据销售模式变革的深入程度,又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一是委托型的网络代理销售模式变革。 该模式是借助成熟的电子商务公司平台, 委托该平台公司在网络销售农产品和推广休闲服务。 休闲农业项目的销售部门只承担与电子商务公司之间的配送货、 货款结算业务。 二是自营型的网店销售模式变革。该模式是借助成熟的网络销售平台, 例如淘宝、天猫等知名电子商务平台网站, 开设专门网店销售自己的农产品和推广休闲服务。 网店的维护与运营往往由休闲农业项目的销售部门人员兼职负责, 并由内部兼职人员完成消费者订单响应和配发货服务。 三是自营型的网站销售模式变革。该模式是休闲农业项目通过自己建设和维护专门的电子商务网站, 销售农产品和推广休闲服务。

2.营销模式变革

基于互联网的休闲农业项目营销模式变革,是在销售模式变革基础上对品牌、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方面的全面扩展。在营销模式变革中,休闲农业项目运营者不仅仅通过互联网增加销售渠道,而是希望通过塑造网络品牌提升市场销售量。根据营销模式变革的深入程度,又可以分为三种模式变革类型。一是线上线下分离模式变革。该模式是在传统的线下营销模式运行的同时,根据网络消费者的特点和需要对农产品和休闲服务的价格、渠道和促销等进行专门营销组合设计。在这种模式下,往往是同一产品在线上和线下出现两个不同的价格体系、促销策略组合,最终甚至出现线上和线下的冲突。二是O2O7模式变革。该模式将实现线下商业机会与互联网结合, 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 在这种模式下, 休闲农业项目运行者将根据消费者的特点和需要统一线上和线下的产品、 价格、 渠道、 促销等营销组合,消费者既可以实现在休闲农业项目区先体验后在网络上完成农产品交易, 也可以先网络完成交易,然后再在休闲农业项目区完成农产品交易或者休闲服务消费。 三是网络品牌模式变革。该模式基本弱化传统营销模式, 休闲农业项目完全围绕网络消费者的特点通过产品、 价格、渠道和促销等营销组合树立网络品牌。 在该模式下,休闲农业项目的农产品交易和休闲服务推广基本通过网络完成, 顾客基本通过网络结算工具完成农产品和休闲服务交易。

五、基于互联网的休闲农业项目生产模式变革阶段

随着互联网推动休闲农业项目销售/营销模式的变革,网络消费者需求满足方式与传统生产体系的矛盾会逐步显现。比如,网络消费者与线下传统消费者在年龄、偏好、生活方式、支付能力等方面均具有较大差异,导致两个群体对农产品需求、休闲服务项目内容需求等方面会出现比较大的差异,因此传统生产体系很难满足通过销售/营销模式传导到休闲农业项目内部的网络消费者需求。这将推动休闲农业项目运营者调整生产体系,以适应消费者网络购买决策的需要,以及内部销售模式和营销模式变革的需要。由此,互联网推动休闲农业运营模式变革将进入到生产模式变革阶段,引发休闲服务提供活动、农产品生产活动、采购活动的变革,如图3阴影部分所示。表现在技术层面,休闲农业项目运营者将不会满足于一般营销网站的功能,会建设功能更加强大的网站或者手机APP,8通过内容更加丰富的网络交易或者合作项目既满足消费者需求,又推动内部结构的变革。

1.休闲服务提供模式变革

传统休闲农业项目的休闲服务活动按照“生产者预测消费者服务需求———生产者设计服务模式———生产者组织服务提供”逻辑建设。休闲服务活动成功与否同时取决于三个要素:生产者预测消费者服务需求的准确程度、生产者设计的服务模式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程度、生产者组织实施的休闲服务活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程度。在这三个要素中,消费者被生产者置于对象地位,处于被满足状态。因此,传统休闲农业项目的休闲服务活动能否成功满足消费者需求,本质上需要生产者在前两个环节准确预测消费者的未来需求,同时还需要在服务提供环节完全按照消费者预期实施服务提供。这种严格的假设在休闲农业项目投资中得以实现具有很大的难度。

在互联网条件下,上述休闲服务活动的建构逻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消费者需求预测不再主要由生产者的主观判断完成,而是基于大数据的趋势分析。其次,服务模式的设计也不再完全是生产者的责任,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参与服务模式的设计已经成为了可能。第三,在服务提供环节,传统的生产者组织服务体系并实施服务的模式已经被颠覆,更多的服务活动已经能够由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自助完成。

根据消费者参与休闲服务提供活动的深度,可以将休闲服务提供模式变革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休闲需求预测模式变革。在互联网时代,生产者已经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地基于大数据实现对消费者休闲需求的准确预测。常用到的大数据平台包括阿里云数据、百度数据等。第二类是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参与到服务模式设计的变革。基于互联网技术,生产者完全可以根据消费者在网络平台中提供的个性化服务要求建构个性化的服务项目。第三类是消费者参与服务提供的变革。在传统的休闲农业项目中,生产者本着“消费者是上帝”的理念,力图帮消费者完成一切服务。但是,在互联网技术条件下,很多的服务环节已经通过消费者的“自助”得以实现,消费者“自助”的程度还决定了该服务项目的服务质量。例如,消费者自助点餐、自助支付、自助游乐等,既是服务提供方式,更是消费者服务体验内容。

2.农产品生产模式变革

在传统生产方式中,农产品生产往往 “以产定销”,采取由休闲农业运营者根据自己的判断提前安排种养殖,待农产品生产完成之后再采取销售活动。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提前的 “判断”与当期的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可能出现某种农产品生产选择因为需求变化而完全无效。

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农产品生产完全有可能实现 “以需定产”,即在种养殖活动开展之前就通过互联网完成消费者购买的提前预定,甚至提前支付。根据农产品生产计划形成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生产模式变革。一是提前营销模式。该模式是在传统生产模式基础上的简单拓展,在农产品生产过程展开时或者之前即开始提前开展营销活动,向目标消费者提供产品、价格等农产品信息。待农产品达到交割条件时,即完成交易。二是网络预测生产模式。该模式中,休闲农业项目运营者基于大数据分析,通过网络调查实现对消费者农产品需求变化趋势的预测,并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特点安排农产品生产的品种、规格等。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即同步针对目标消费者开展持续的营销活动。待农产品成熟后,顺利完成农产品交易。在大数据背景下,生产者基于百度数据、淘宝数据等已经能够做到比较精准预测消费者需求。三是消费者定制生产方式。该模式中,休闲农业项目运营者通过提前营销活动和销售活动,基于网络平台和电子交易平台提前集合消费者的农产品订单;生产者完全按照订单组织农产品生产,实现完全 “以需定产”。例如,现在已经出现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众筹,9即消费者购买达到一定数量,生产者才组织农业种养殖生产,基本实现农业生产的零风险。

3.采购模式变革

与服务模式变革和生产模式变革相对应,传统休闲农业项目的采购模式也会发生根本性变革。一是休闲农业项目的供应商体系变革。传统的休闲农业项目的供应商主要分布在项目区周边,这也导致休闲农业项目的服务质量、农产品质量受制于周边供应商的产品或者服务提供质量水平。 但是, 在互联网技术条件下,休闲农业项目的供应商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筛选,最后通过全球比较, 选择确定质量、 交货期、价格、服务等方面最适合项目的供应商。 二是库存管理的变革。 为了规避生产风险或者服务提供风险, 传统的休闲农业项目一般必须准备必要的库存。 但是, 在互联网技术下, 由于存在上下游直接通畅的适时信息共享, 以及大致可以预测交货期的快速物流体系, 大多数情况下休闲农业项目只需要极少的库存即可以满足项目运行的需要。 三是采购结算方式变革。 传统的休闲农业项目在采购活动中需要借助于传统银行或者纸质现金实现采购结算, 不仅效率低、风险大, 而且管理难度高。 但是在互联网技术下,休闲农业项目基本可以实现电子结算,效率高、风险小、管理难度低。

六、基于互联网的休闲农业项目管理模式变革阶段

适应传统的销售、营销、休闲服务提供、生产和采购活动需要,休闲农业项目会建立起相对应的由战略管理、行政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构成的管理模式。但是,当休闲农业项目的销售模式、营销模式、休闲服务提供模式、生产模式和采购模式都相继发生基于互联网的变革之后,内部的管理系统也必然随之发生彻底的变革。由此,互联网推动休闲农业运营模式变革将进入到管理模式变革阶段,引发内部管理系统的彻底变革,如图4阴影部分所示。表现在技术层面,休闲农业项目的整个运行结构都将基于满足互联网购买决策模式的消费者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全新的企业系统。

1.战略管理模式变革

传统的战略管理始于企业家的使命、愿景和目标。企业通过选择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能力的总体战略、竞争战略、职能战略获取企业的成长,最终实现最初确定的使命、愿景和目标。这种基于企业家意愿的战略意图能否最终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正确的判断能力。因此,在传统的战略管理框架下,休闲农业项目成功与否的根本保障是是否拥有一位“英雄式”的企业家。在互联网模式中,休闲农业项目的战略选择取决于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消费者需求预测。休闲农业项目运营团队根据消费者的需求预测建构总体战略、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

2.会计与财务管理模式变革

传统的休闲农业项目中,会计系统主要处理传统业务形成的收入和支出活动。收入主要由纸币现金构成,而支出主要是银行转账构成。但是在 “互联网+”模式中,休闲农业项目收入和支出中来源于互联网电子支付的部分占据主流,纸币现金交易的重要性极大退化,因而整个会计结算系统和会计记账系统都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另一方面, “互联网+”休闲农业项目建设所需资金的筹措方式也与传统项目有较大差异。例如,“互联网+”条件下,休闲农业项目完全可以通过项目众筹方式在推出新项目之前就完成销售,或者通过股权众筹方式聚集资本和降低投资风险。

3.行政与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变革

在 “互联网+”模式中,休闲农业项目的行政管理可以完全进入信息化状态。在移动互联网覆盖的休闲农业项目中,行政管理甚至可以完全实现项目区无 “死角”,使信息传达到每一员工、每一个地点。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也出现与传统模式完全不同的特点,弹性工作制10和灵活就业成为可能。消费者基于互联网可以成为休闲农业项目的临时员工,现有员工也可以实现弹性工作制。

七、总结及建议

1.总结

“互联网+”休闲农业运营模式演化是一个变革过程。首先表现为最外层的销售模式和营销模式变革,然后引发内部生产模式、休闲服务提供模式和采购模式的变革,最后引发整个管理系统的变革。在 “互联网+”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传统休闲农业项目可以按照上述演化过程展开转型升级;对于新投资建设的休闲农业项目,则需要完全按照消费者互联网购买决策模式的要求,在销售模式、营销模式、生产模式、休闲服务提供模式、采购模式、战略管理模式、会计与财务管理模式、行政与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建设全新的 “互联网+”休闲农业运营模式,以适应互联网变革时代的要求。

2.政策建议

(1)引导休闲农业项目投资者的思想观念转变。消费者的互联网购买决策模式形成已经远远走到了休闲农业发展的前面,因而加快 “互联网+”休闲农业发展的重心在于推动休闲农业项目投资者转变思维方式和经营理念,在思想层面主动接受“互联网+”休闲农业运营模式,并明确 “互联网+”休闲农业的广阔发展前景。对此,需要政府发挥媒体的作用,宣传典型 “互联网+”休闲农业项目的经验和教训,推动休闲农业项目投资者转变观念。

(2)明确 “互联网+”休闲农业项目的鼓励政策。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传统产业利润率下滑的背景下,休闲农业项目已经成为了农业领域的最新投资热点。目前,来自房地产、金融、IT等领域的资本在大规模流向休闲农业领域。如果这些资本能够很好实现休闲农业与互联网的完美结合,那么我国的休闲农业转型升级将快速实现。因此,为了明确投资方向,减少投资失败,各级政府都需要明确 “互联网+”休闲农业项目的鼓励政策,对休闲农业项目的互联网投资进行补贴,降低或者消除休闲农业项目投资者在互联网上投资的风险。

车联网的四大运营模式 第2篇

现代大都市,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各种城市病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人们在出行时最关心的就是如何在城市密集的交通网络中高效快速地抵达目的地。限行、限号,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如何以智能方式实现城市交通零事故、无拥堵、汽车自动驾驶等,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生活。

作为物联网与智能化汽车两大领域的重要交集,车联网通过汽车收集、处理、共享道路与车辆信息,通过人与车、车与车、车与控制中心的多重互动,实现轮子上的智能生活。

一、车联网的市场价值

车联网行业的诞生并非炒作,其本身有实实在在的市场价值存在:

1、减少售后纠纷,一切用数据说话

车联网系统可以监控并保存车辆的运行数据,当车辆发生故障,并因此引起客户损失,可以用数据平息双方的争端,帮助客户避免重复不规范操作的错误,这点尤其是在客运行业非常有效。

2、在线跟踪,避免配件耗材销售机会的流失

通过对车辆运行数据的采集,同时也形成配件、耗材的使用情况报告,在需要更换以前,及时锁定配件、耗材及维修的销售机会。

3、故障预警,避免重大事故

一般车联网系统,都有一套管理平台,平台可以生成各种主题的历史数据分析报表,趋势报告,并通过页面、邮件、短信等方式报告异常情况,避免小故障带来大事故。

4、降低售后维护成本

掌握车辆运行数据,意味着可以分析判断故障原因。对于可以远程排除的故障,就降低人员出差成本。

5、形成制造+服务的商业模式,从单一的车辆生产商转变为服务提供商,形成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避免直接价格竞争

车辆生产商可以向客户附加销售远程管理系统,也可以通过提供可视化的管理服务,一方面可以自行或委托第三方收取服务费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多元化服务增加车辆卖点,来更好的“卖车”,避免残酷的直接价格竞争。

二、车联网运营模式

通过查阅资料与参考自己公司与其他公司的车联网运营模式,笔者觉得把车联网产业链划分为以下5个角色比较合适:车厂、车主、网络运营商、技术提供商(软硬件)、内容提供商。

车厂:作为车联网的主导角色,是整条产业链的价值利益枢纽,向技术提供商、内容提供商提出开发需求,向最终客户更好的卖车,从而获得利益,近而将这些利益转嫁给产业链中的其他角色。

车主: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所有费用,还是会由车主承担;承担方式由很多种,比较理想化的方式,由产业链中的某一角色站出来主导收取运营维护费,但是国内客户的消费心理,加上当前国内现阶段车联网技术并没有给客户非常良好的价值体验,如何收取运营维护费用成为一大难题。

所以,当前车联网系统的诞生,各大主机厂其主要目的应该是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增加车辆卖点,更好的卖车,避免残酷价格竞争。

虽然车联网的各项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车联网的实质是实现“车路一体化”的信息整合和实时管理,即集成车辆与道路交通的所有相关信息,您认为目前车联网发展到什么阶段?在实现信息整合这关键一环上,还有哪些技术或者政策上的困难?

车联网技术本身只是计算机电子技术与的一种运用、一种信息整合方式,其瓶颈并不在技术,而在于信息整合到位程度、服务支撑到位程度。当前车联网行业已初具雏形,大部分车厂都有自己所谓的“车联网”系统,系统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就要看系统能否给客户带来充足、满意的信息服务。

车联网技术能否广泛运用,这个得分行业来讲。先讲商用车,商用车里面又可以分为货车和客车。客车的车联网系统,比较有名的是苏州金龙的G-BOS,G-BOS系统的理念:司机驾驶行为的好坏与车辆安全隐患、车辆油耗还有车辆使用寿命息息相关。就在上个月,G-BOS智慧运营系统被写入该系列之《物联网与智能交通》一书。

2011年至今,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标准,所有客车车辆必须前装GPS行驶记录仪,这无疑加速了客车车联网的发展。

货运车辆其本身是运输工具,对车主来说是盈利工具,要想推进货运车辆车联网,关键在于让车主能否更多赚到钱。如果车载终端能为客户提供详尽的货物信息,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环节中因资源整合不合理造成的浪费,简单的讲:就是让车主赚到钱,那么这款系统就能广泛推广。乘用车车联网系统的开发难题不在技术也不在政策,小轿车作为一款消费性工具,对于系统到底能提供哪些信息服务,对这些信息服务的刚性需求到底有多大,客户是否愿意承担这笔费用,产业链中谁来承担这个收费的角色,这些问题一直没有明确的答案。只有理清楚这些问题,产业链中各个角色就愿意“掏钱”来建设该系统,这样,才会形成比较扎实的车联网产业链。

互联网运营模式 第3篇

【关键词】“互联网+”;广播电台;运营模式;创新

广播电台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悠久,1923年我国第一座广播电台建设完毕,由外国人创办,而我国自主完成的广播电台始建于1940年,至今已有7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随着互联网及科学继续不断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加之手机、电脑、Pad、电视等电子设备的普及,使得广播电台的发展受造巨大冲击。“互联网+”概念提出,使得互联网及其他行业的联系更为紧密,通过二者间的取长补短,可以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互联网+”为广播电台的发展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如何把握“互聯网+”带给广播电台的发展机遇、完成电台运营模式的相关改革,成为各广播电台推动自身发展的首要任务。

一、“互联网+”模式及其特征概述

(一)“互联网+”模式简介

通俗理解“互联网+”就是“互联网+某传统行业”,但不仅仅是二者相加或联合使用那么简单,而是代表着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在“互联网+”模式下,传统行业通过互联网平台以及多种信息通信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充分发挥出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集成和优化作用,促进互联网先进创新成果在传统行业中的实际应用,加速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从而达到提升全社会生产力和创新力的目的。

“互联网+”的概念,于2012年被易观国际董事长于扬提出,随后在社会中引起激烈的讨论,并相应产生“互联网+”模式影响下的运营模式雏形。2014年李克强总理出席世界互联网大会时,将互联网比作中国经济提质增效的“引擎”,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工具。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为互联网与各行业领域的深入合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互联网+”模式的特征分析

1、跨界融合特征

“互联网+”的本质就是跨界合作,只有敢于跨界、勇于创新,才能促进互联网与更多产业的融合。而融合则是互联网和传统行业关系的体现,只有融合才能使研发至产业化的发展路径更加垂直,从体现“互联网+”的价值。

2、创新驱动特征

创新驱动发展是实现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传统的资源驱动增长的模式,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其局限性愈发明显,而“互联网+”模式,以其独特的互联网思维,恰好满足市场发展的创新驱动需求。

3、重塑结构特征

重塑结构也是“互联网+”模式的重要特征。随着互联网在各领域中的应用愈发广泛、深入,相应打破了原有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生产者、消费者及管理者间的关系也随时发生着变化。

4、人性化发展特征

人性化是一切服务的根本要求,也是促进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根本。“互联网+”模式之所以发展迅速,源自于其对人性的尊重、对用户体验和个人创造的重视。

5、开放生态特征

就“互联网+”模式而言,开放生态既是特征,也是要求。只有开放生态,才能打破原有环境对创新的束缚,从而达到由创新和人性化驱动市场的目的。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广播电台运营模式概述

(一)“互联网+”链式运营模式概述

产业链原理中指出,任何企业均是进行产品设计、生产、发送以及销售过程中实施各种活动的商业集合体,而企业进行的所有活动均可用一种价值链来表示。在互联网时代,广播逐渐完成由电波媒体到数字化媒体的转变,逐渐演变成内容提供商、声音数据库、以及服务应用平台的角色。“互联网+”链式运营模式,即是在传统广播运营模式的基础上,打造渠道与内容交融的新型产业链,从而实现经济价值的增长。这种运营模式在中央广播电台及各省市的广播电台中,应用相对成熟。在这种新型广播产业链中,电台以应用服务和内容创意作为产业纽带,在广播流程所包含的任意环节中增添新价值,从而形成并丰富其链状结构。

交通广播是收益最早的专业广播之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汽车已经渗透至国民生活的各个角落,与汽车相关或其活动相关的内容,均成为交通广播产业链上的增值环节。例如某地交通广播通过举办用户自驾境外旅游活动,依据活动吃、行、游、住、娱、购等项目,增添了信息发布、招募网友、目的地推荐、以及组织活动等环节,用户参与性强、粘度高,经济创收逐年增加。交通广播产业链并不局限于这一种形式,其本身围绕汽车即可形成系统的产业链结构,涵盖汽车销售、维修、保险、车辆改装、车内装饰以及车友交流俱乐部等。此外在制定广播产业链时,可借助互联网数据分析用户需求,使产业链更具特性、个性。

渠道价值链和内容价值链,是构成“互联网+”广播链式运营模式,的两大主要内容。在实际运营中,内容价值链作为传统频率的主要创收方式,从内容生产、广告创收、节目创意等环节入手,实现广播的价值增值;而渠道价值链作为新增内容,借助网络、Pad、收集等新型信息传播渠道,从个性化创意服务入手,通过加强与用户间的交流、互动,实现广播的价值增值。就“互联网+”链式运营模式而言,内容与渠道、节目与服务、广告与体验等,彼此渗透、交叉、转化,使受众变成用户,既是服务对象、信息传播对象,也是协作生产者、创意提供者。此外,在创建产业链过程中,电台领导应抛弃对内容为主或渠道为主的无谓的讨论,将工作重点放在二者的融合创新上,以满足用户实际需求。

(二)“互联网+”众包模式概述

众包模式是指,任意公司机构借助互联网平台,将原由企业员工完成的工作任务,外包给大型大众网络的模式,在此过程中秉持自由自愿的原则,且外包对象是不特定的。“互联网+”广播众包模式中,广播所用音频通过大规模协作产生,相对依赖于由个人自发形成的音频社区。在此模式下,用户是广播内容的生产者,用户自发地在网络社区中聚集,并相應的生产广播内容、互相分享生产成果。

某广播电台自2007年开播以来,就由网友提供节目相关话题和内容,随着电台不断发展,形成相对稳定的众包模式,培养拥有固定的会员社区和原创广播作品。传统广播中进行众包并不以增长经济效益为目的,但随着众包模式不断发展,新型电台通过一定的平台策略或粉丝经济,实现电台的经济盈利。

网络电台是众包模式的重要表现,为广大用户搭建了集制作、上传以及分享功能为一体的网络平台,从而产生了海量的音频节目,其中以豆瓣、喜马拉雅FM、荔枝等较为出名。网络电台的节目以PCG和UGG为主,其中PCG是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的缩写,多为各广播电视台或其他机构的专业媒体人进行制作的;UGG是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缩写,多为网友或电台发烧友自主制作完成并上传网络的。此外,对于拥有专业知识但欠缺一定电台经验的电台主持人,所制作的专业程度相对较高的电台节目,被称为PUGG。就网络电台内容而言,UGG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一般可占电台内容60.0%左右;PUGG次之,占总内容的25.0%左右;而PCG内容相对较少,仅占总内容的15.0%左右,针对不同的电台,其内容比重会有相应的调整。

移动电台和网络电台,作为规模较大的分工协作性平台,具备开放、自由、平等等特点,从而吸引大量网友,并激励网友参与其中。在此类电台中,用户成为生产内容的主要力量和内容的主导者,充分发挥着不同的个体价值,而平台会通过一系列运作将分散的个体价值,进行相应的整合和放大,电台参与的人数越多,则此平台所具备的价值越大。在此类自发性、大规模、去中心化的生产协作中,平台会创造多种关联市场和交易的机会,以满足多方用户的需求,从而形成具有市场活力的创意集市。

在“互联网+”众包运营模式中,由音频运营平台制定相关交易及管理规则;由任务发布者对音频提出具体需求;由多名音乐制作者以参与竞标的形式,完成双方间的交流;最终在任务发布者和音乐制作者间达成合作协议,并在完成任务后支付相应的报酬。总而言之,总包模式即是,通过合作紧密且沟通高效的团队,进行音频的研发和制作,辅助企业、个人及其他需求者解决音频需求方案,从而获得经济利益的运营模式。

“互联网+”众包模式具有广泛获取大众智慧、收集创意;成本低、无员工培养和管理费用;经营形态新颖、环节间联系紧密;可灵活选用平台策略、实现多边交易。

(三)“互联网+”体验模式概述

体验模式的概念在1999年被提出,其主要内容是指企业以用户为经营中心、以服务为经营舞台、以商品为经营道具,从而创造出具有吸引力,且值得用户回忆的经营活动,其本质是对用户需求变化的探索。“互联网+”广播体验模式是指,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以用户需求为经营准则,为用户推送其需求的服务,既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又使其享受消费带来的乐趣。

“互联网+”体验模式的雏形是数字广播终端,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自主进行点播、收藏等操作。随后在2011年上线的某电台,实现了直播、回放、自由定制等功能,更加丰富了用户体验操作,但均未达到体验经验的高度。2014年某电台推出电台智能手环产品,将收听、点播、互动、数据分析、健康监测、产品支付等功能集中于一体,初步实现了广播体验经营,随着智能语音交互技术不断发展,语音产业得到迅速发展,语音唤醒、语音操作、语音导航等功能,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以实现。在某电台经营过程中,选择与当地旅游业相结合,游客在进入景区前会由景区提供相应的广播终端,当游客进入景区,该终端会依据游客所在位置,推送景点介绍等内容,且游客可依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接受或关闭推送信息。在此广播经营过程中,将广播与GPS导航、虚拟现实、数字地图等技术相结合,从而达到提高用户体验,增加广播收益的目的。

国际上将体验细分为情感体验、行动体验、感觉体验、关联体验、以及思考体验五种体验形式。“互联网+”体验模式下的广播电台,应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围绕用户实际需求,进行广播内容及相关服务的设计,将用户引入特定声音场景中,并通过虚拟的用户体验,吸引用户注意力,加强用户对于服务的认识,从而实现广播互动营销,达到增长广播市场价值的目的。

良好的体验会使用户在精神层面获得满足,而围绕用户需求设计的、充满创意的广播内容及相关服务,会极大地刺激用户的购买欲望,从而广播的使用效率和用户满意度。“互联网+”体验模式与其他模式相比,仍处于发展阶段,电台应积极研发、设计用户体验产品及相关服务,从而开发出体验模式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推动“互联网+”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社会和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单一行业发展模式,已经逐渐不再满足时代发展需求,“互联网+”的经营模式逐渐取代传统的经营模式,成为各个行业经营发展的主要趋势。就我国广播电台而言,依据“互联网+”模式相关要求,结合自身行业特点,进行自身经营模式改革,是实现广播电台发展的重要机遇。因此,各广播电台应紧随国家号召,从自身广播特性出发,在链式模式、众包模式以及体验模式中,选取合适的经营模式,对原有经营模式进行相应调整,以更好满足用户实际需求,提高广播电台所具备的经济价值,从而促进我国广播电台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婧婧.浅析互联网时代传统广播电台的转型[J].中国广播,2015(07).

[2]童云."互联网+"时代广播电台运营模式探析[J].现代传播,2016(02).

互联网新业务发展与运营模式 第4篇

产业链界线淡化业务交叉

进入3G时代以来, 互联网新技术和新应用不断出现, 传统通信业务正逐渐被蚕食, 运营商的业务壁垒逐渐被互联网企业打破, 运营商管道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传统的市场和商业价值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一、互联网行业触角深入传统通信行业, 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之争就是用户入口之争, 谁抢占了用户入口谁就在未来的竞争中占得了先机。传统互联网存在多个用户入口, 如以腾讯QQ为代表的IM软件、以百度为代表的搜索引擎、以360为代表的杀毒软件、以谷歌Chrome为代表的浏览器、以搜狗为代表的输入法、以优酷土豆为代表的视频服务等等, 互联网巨头们分别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领跑业界。但是在近年来移动互联网风生水起的大背景下, 传统互联网巨头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一方面需要继续稳固在传统互联网的优势地位, 一方面要让既有的PC用户平稳过渡为手机用户。移动终端的蓬勃发展带动了用户新的业务需求, 用户入口也逐渐从传统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转移, 产业链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巨头新贵都想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新的赢家, 移动互联网入口之争已经爆发。

在诸多移动互联网入口中手机无疑是最基础、最直接的一个, 互联网企业纷纷试水手机市场,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小米手机。随着小米手机在营销上的爆炸式增长, 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跟进手机市场。除去此前就已有布局的阿里巴巴、盛大、百度等, 近日360公司也高调宣布进军手机领域, 目标直指小米手机。互联网企业大举进军手机市场抢占入口, 他们最看重的就是手机的渠道价值, 掌控了手机入口就可以把既有应用嵌入手机, 最大程度的迁移PC用户、发展手机用户。多业务在手机的汇聚可以带来明显优势, 以腾讯、360为例, 他们多项业务之间交叉营销, 互相导入流量效果显著。

互联网业务正逐步替代传统电信业务, 运营商面临“哑管道”风险。微信、米聊等应用正迅速蔓延, 他们试图建立一种新的人与人沟通的方式, 运营商传统的短信、语音通话业务遭遇严峻挑战。微信于2011年1月发布, 2012年3月即已突破1亿用户, 在推出类短信和彩信业务后, 2012年7月19日, 微信i OS推出了4.2版, 其中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增加了视频/语音通话功能, 运营商的传统阵地被进一步蚕食。

二、运营商发力互联网新业务

一方面, 在互联网巨头向传统通信领域进军的同时, 运营商也在积极追赶移动互联网潮流。为应对互联网企业的竞争压力、避免哑管道趋势, 中国电信此前陆续在全国布局成立天翼阅读、协同通信、物联网、爱游戏、爱音乐、天翼视讯、天翼空间和动漫等八大基地;中国移动联合搜狐、UC、新浪共同发布了全新的搜狗输入法飞信版、UC浏览器冲浪版和新浪微博G3版;中国联通也通过统一的电子渠道平台, 取得了互联网营销优势。三大运营商都在积极通过基地建设布局自己的移动互联网发展, 力图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有所突破。

同时, 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给运营商也带来了新的重大机遇, 随着云计算成为行业的焦点, 电信运营商纷纷追逐云平台及云计算领域。中国电信从2009年开始宣布启动翼云计划, 2010年开展内部实验, 内部IT系统进行应用实验, 2011年正式为客户提供服务。今年专门成立中国电信天翼云公司, 专业化在全集团运营云业务。云公司将会成为面向开发提供应用托管、数据存储等基础云计算资源的有力保障。

面对互联网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 运营商应该敏锐捕捉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在机遇与挑战面前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 依托现有用户和渠道优势不断创新, 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 引领互联网发展潮流。

运营模式改革产业合作共赢

近年来, 运营商加快在移动互联网的布局步伐。针对移动互联时代的需求, 运营商纷纷推出基地模式运营移动互联网产品, 但是现有的基地模式依然靠运营商总部的运营费用支撑, 基地自身无法造血, 面对互联网企业的竞争压力, 运营商纷纷加快基地的公司化运作。

以中国电信为例, 近半年来中国电信八大基地公司化进程不断加快, 力求最终实现分批上市, 未来这些基地的命运和前途将完全交由市场决定。近日, 中国电信八大基地之一的天翼视讯已完成3.8亿元首轮融资, 招商中国基金成为天翼视讯的主要投资人。据招商中国基金6月4日发布的公告, 其全资附属公司广东深圳市天正投资有限公司将向天翼视讯注入1.02亿元现金, 持有天翼视讯经扩大股本后约5.37%的股权。此次成功融资的天翼视讯悄悄脱离了“基地”模式, 已成为独立的公司。继天翼视讯后, 爱游戏、天翼阅读相继正式步入公司化运作, 分别成立炫彩互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和天翼阅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面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激烈竞争, 中国电信正大刀阔斧地进行着一场包括业务、机制等在内的全方位改革, 以市场化运作适应新业态、新规律。

面对日趋复杂的产业链格局, 运营商也逐渐以开放、合作、共赢的态度与互联网行业进行合作。中国电信联合24家产业链企业共同发起了移动互联网开放合作联盟, 联盟将以开放、合作、创新为宗旨, 引入优秀移动互联网企业, 培育扶持具有发展潜力的创新业务, 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充分发挥各企业的平台, 客户和渠道的优势, 增加相互之间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用户数, 有效扩大用户覆盖, 最终实现产业链各方的优势互补和互利互赢。

与此同时, 中国电信打造了天翼能力开放平台, 致力于更好地为移动互联网的开发者提供服务。天翼开放平台旨在整合中国电信合作资源, 为广大互联网合作伙伴提供一站式、标准化、规模化的开放能力服务。为满足开发者快速开发合作应用, 降低合作成本的需求, 天翼开放平台将陆续提供四大类别、160余种开放能力, 同时还将为之提供一站式的合作服务, 开发者通过统一门户注册统一的ID, 便可使用天翼开放平台所提供的全部开放能力。2012年3月27日, 天翼开放平台正式发布上线, 天翼开放平台运营至今, 目前已上线四大类共168个API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目前这些API由20余家内外部的提供方提供, 开发者累计API调用次数超过1400万次。未来天翼开放平台将重点在优质能力引入和能力优化方面开展一系列举措, 以期为开发者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开放服务。平台合作开发者数量增长迅速, 目前已有500余名个人和企业开发者成为平台用户。合作伙伴中既有百度、腾讯、人人网这样的大型互联网公司, 也有鲜果联播、沪江日语、比价游等中小型开发者, 他们利用天翼开放平台的优质能力极大地提升了产品价值和用户体验。

为响应国家的创新型国家口号, 中国电信成立了天翼创投公司, 在上海成立了创新孵化基地, 未来还会延伸到北京和广州。中国电信通过提供基础创新孵化服务及专业孵化环境, 引入民企的股权和人才激励机制, 开放社会资本参与渠道, 采用“专业孵化+创业导师+天使投资”模式打造国内领先的创业服务及投融资平台。

互联网运营特征论文 第5篇

构建ICT云计算服务模式

电信运营商在进入信息时代以后,必须有效定位成运算服务的提供商,同时运营商也有很重要的机会在这其中贡献其对客户需求的了解、对运营的了解,以及对各种资源的优化能力。

构建“设备+网络+应用+专线+托管+维护”的ICT云计算服务模式。

IT与CT的融合是产业融合的主题,而互联网层出不穷的新商业模式、个性化需求和新业务,使得通信行业“应接不暇”,通信的交换能力通过新技术还能“勉强维持”,但通信的控制能力和监控能力犹如“瞎子摸象”,对交换的内容一无所知,对信息的控制“无所适从”,管道不能体现出其应有的商业价值。因此,要在商业模式上重塑ICT,构建“设备+网络+应用+专线+托管+维护”的ICT云计算服务模式,构筑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广阔空间。

传统的服务器托管通常是按月向用户收取固定费用;而云计算服务是根据计算的时间、信息存储量、计算量等向用户收费。云计算带来的新商业模式还处在实践和探索之中,新商业模式犹如曙光,开始显露生机。云管端的支撑要素――业务IT化、网络IP化意味着运维体系发生巨大变化,基于网元的运维向基于业务的端到端运维转变。运维合作模式逐步向网络运营外包转变,为此,运营商的.运维平台必须与设备商的运维平台有效对接、联合运作,双方的运维能力都逐步向集中化、可视化发展。此外,在构建ICT云计算服务模式的同时,加快政企OA拓展,顺势带动综V、专线、网站建设等业务拓展,构筑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广阔空间。

加快一卡通业务推广

移动电子商务是无线城市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应用,这项应用随着我国电子商务大环境的改善、终端的完善、消费习惯的养成,正在迅速推广。

通过移动电子商务与无线城市的结合,可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的融合,在便利市民生活的同时,也将极大促进移动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和繁荣。

无线城市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一卡通电子商务运营平台的相结合,将发挥协同效益,促进移动互联网平台间的融合与协同。借助无线城市大平台,实现只要为手机更换一种新型手机卡,绑定一个金融交易账户,就能轻松实现地铁、公交、连锁超市、加油站等各类付费功能。同时,基于无线城市的手机支付平台,可以构建全新电子商务模式,打造“无线商城”,推动本地贸易、物流、零售业的发展。

加快一卡通业务推广,促进移动互联网平台间的融合。根据中国移动一卡通业务的特征,我们的目标客户主要分为校园市场(细分可以为:大学、职业院校、中小学)、中小企业、商业楼宇、政府机关、楼盘社区等。

在校园市场,一卡通可降低后勤运营工作量及成本,实现秩序化智能管理;提升校园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学校打造数字化校园;还可培养一大批可持续使用中国移动业务的粘性用户,同时抢占新增用户市场,达到强力策反用户目的,利用产品优势,将专线、MAS、信息机等捆绑收费项目带入校园,形成业务捆绑。

在中小企业市场,由于中小企业项目成本较低,用户需求普遍较简单,项目周期短,有助于迅速抢占市场,可快速形成标配产品及中小企业一卡通标准方案的整合推广,有利于迅速形成用户规模。我们可以建立快速支撑业务发展的支撑队伍,减化业务办理流程,为中小企业制定专门的换机、换号以及套餐支撑服务。在楼宇商圈市场,主要是针对商业楼宇从提升物业管理配套设施服务建设的角度切入,为使用者提供一个便捷、高效的门禁、考勤、内部消费等管理手段。在政府市场,主要是通过政府工程打造标杆推广项目,提高政府部门对移动一卡通的政策支持力度,以运营商投入的模式为主,获取政府对于此项目业务的开展推广。

强化信息化应用体验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特点,移动互联创新的主要方向是发挥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整合优势在平台层面,移动互联网要更多继承互联网的特点,注重用户体验,建设开放性的平台;在应用层面,创新主要基于用户身份、用户位置、用户高度参与。在移动互联网亟待创新的巨大产业中,必须以用户体验为中心,进行积极有效的合作才能挖掘产业潜力,为自身以及客户带来价值。

发展移动互联网离不开政府和大型国企的支持和配合,重点拓展政府、重点行业龙头企业等单位,强化信息化应用体验,树立标杆,借势推广,可增强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示范效益。就大型企业对湛江移动的移动互联网产品而言,其意义在于抢占行业龙头位置,形成标杆效应,有助于推移动产品品牌形象,树立行业样板,客户的试点效果更具有市场说服力。在不同行业选择客户进行试点,将起到良好的行业示范宣传效果。此外,抢占行业优质资源客户,为移动互联网产品项目在市场上树立了良好品牌效益,并能迅速扩大行业影响力。

互联网运营模式 第6篇

【关键词】物联网;物流信息平台;运营模式;协同运营

1.引论

随着物流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快速发展以现代计算机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对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目前我国物流业低位运行,发展不均衡,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信息共享不到位,如自动识别等技术的应用范围有限,不能满足物流信息对数据的采集、传输及处理的要求,导致无法通过信息集成技术在物流行业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持续增长的物流业信息化发展需求使得应用物联网技术构建一体化综合物流信息平台成为必然选择。怎样有效运营这样一个大型综合信息集成系统,把相对离散的物流信息资源以规范标准的格式完成多源异构数据的对接、储存、分类、传递、共享等功能,面向物流企业提供信息应用级服务就成为了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

2.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运营模式比较分析

物联网环境下的物流信息处理具有牵涉范围广、跨行业和部门的特点,其平台建设和运营是一项繁复的系统工程。明确的运营机制、建设项目实施初明确投资和运营主体、平台组织、维护协调的关系等方面都会对平台建设成败产生深刻影响。所以寻求一个契合物流信息化发展的运营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作为一种门户类公共服务平台,不特别限定服务区域和对象,开放性程度较高,这类平台的建设规划主要依据其运营机制、投资主体和运行方式的差别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模式由政府主导,由政府相关部门直接负责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容易取得政府资源是政府主导模式的显著优势,而区域性的政策环境又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政府资源的获取,所以有利的政策环境就成为平台运营的重要,并能很大程度的整合平台运营所需各项资源,以支持平台的建设与运行。政府主导的平台运营模式适用于具有良好的政策性引导机制的情况,如政府资金充裕、领导层对物联网事业发展高度重视、各部门有推动信息平台建設发展的决心等。从相反方面看,政府主导不利于调动运营主体的积极性,管理水平不高并形成物流信息平台无法在市场化竞争环境中有序发展的困境。

第二种由企业主导,即完全由企业自己负责信息平台的投资、建设及运营,企业设立分公司或独立法人来自主运作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由企业主导比其他模式受所受制约较少,关联利益相对单纯,组织管理和运营机制都比较灵活,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社会服务体系,保持行业竞争力,充分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平台快速良好发展。因为对运营企业的技术、资金等资源有较高要求,因此只有那些拥有具有精良的运营团队、能给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提供充裕技术、资金保障、实力雄厚并具备丰富的现代管理经验的企业才适合于企业主导模式。

第三种是第三方模式,即由政府或企业出资建设但把运营管理的部分或全部委托给第三方企业以提供更优质运营服务。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的第三方运营模式的着眼合作谋求共赢,一方面运营方可以利用投资方的资金优势提升自身行业经验价值,共享平台运营创造的利润;另一方面,投资方在由第三方参与而缓解资金压力的同时利用运营方运营管理经验优势可以降低投资风险。这种合作关系的维持会使投资方对第三方运营企业产生依赖,因为涉及到双方利益关系的此消彼长,如何调度运营所涉资源、如何识别合作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取得合作主导权、如何分成利润等问题需要认真协调。所以第三方运营模式适合于那些前期资金技术等资源优势不够明显、需要整合其他企业相关资源的企业实施。

3.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模式选择及实施

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新生事物,因此具有物联网技术支撑独特属性,国内外对其研究都处在探索阶段。根据我国物联网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单纯以政府或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建设和运营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无论从管理水平、技术整合以及融资实现来看都不太现实,完全委托第三方模式因为国内外还没有任何企业有成熟的运作经验因此也不具备应用价值。

根据针对各种平台运营模式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况的分析,结合我国物联网技术和物流信息公共平台的建设发展的现状,笔者认为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应采用企业主导、协同运营的模式,以“需求导向,协同建设;政府引导,企业运作”为运营指导思想,即以企业应用的市场化需求为导向,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建设,政府引导实施过程,实际运作交由企业负责。这种模式整合了政府主导和企业主导两种模式的优势,同时规避了两者不足。这种折中策略的实施过程需要注意一下两个方面:

第一,需求导向,协同建设。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应结合项目资金等各项资源实际状况,分阶段、分步骤的建设实施。建议采用“自下而上”的协同模式首先由市场形成主动的需求,根据需求由企业发起整合资源的倡议并逐步整合各物流信息系统的资源,在整体物流行业内构建全面的感知体系,完成各子系统中物联网感知技术手段的应用;政府作为引航者负责规划和提供各项支持,并负担起整个系统平台网络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整合,目的是构建起物联网内的大规模数据同步传输的功能,以满足不同需求者对物联网感知信息的传输需求,实现信息协同和智能物流的应用,提高平台的使用效率。

第二,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协同运营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平台“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运作方式,由政府部门承担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的软环境(包括相关政策法规、业务流程、技术标准的配套实施,以及对信息服务价格进行指导)和硬环境(如底层通信网络和基站)建设,从宏观上对平台资源的管理进行综合协调;物流企业作为平台的运营主体通过不断完善平台运营模式,契合政府相关的政策和行业协会制度的制约,引入行业准入机制和会员管理方式,对加入信息平台的会员企业可通过收取会费、用户服务费、租赁费、广告费等方式进行市场化运作的,综合提升平台运营效益。

4.结束语

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选择企业主导型的协同运营模式具有很强的市场操作特性,虽然带有明显的赢利性质,但这种运作模式符合我国目前物流行业对信息资源需求的发展现状,有利于推动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示范性应用。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建立三位一体的管理运行机制,整合物流企业信息资源,优化智能物流运作模式,共同努力推动物联网产业化发展,从而实现物联网在社会物流系统中应用整体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孔卓.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运营模式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03期

[2]张朝霞,史高文.物流信息平台运营模式综述[J].中国科技博览,2013.18期

[3]王喜富.物联网与物流信息化[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7

作者简介

胡进(1976_),男,南京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南京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基金项目

互联网运营模式 第7篇

关键词:互联网+,触点营销,营销中心

一、背景

1.1 互联网+

3 月5 日消息,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李克强总理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 利用信息通信技术, 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 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

“互联网+”:是对传统产业不是颠覆, 而是换代升级。在通信领域, 互联网+ 通信有了即时通信, 现在几乎人人都在用即时通信App进行语音、文字甚至视频交流。然而传统运营商在面对微信这类即时通信App诞生时简直如临大敌, 因为语音和短信收入大幅下滑, 但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来自数据流量业务的收入已经大大超过语音收入的下滑, 可以看出, 互联网的出现并没有彻底颠覆通信行业, 反而是促进了运营商进行相关业务的变革升级。

1.2 现状与挑战

所谓营销, 是指运营商在合适的时机、向合适的对象、通过合适的渠道推送合适的产品或服务, 以期达到企业利益最大化 (收入、客户保有、客户结构最优等) 。

具体到运营商来说, 营销目的不外乎分为3种:

1、客户保有量

常见的比如现网2G/3G用户想4G转换

2、终端营销

常见的比如预存话费换手机、2 年手机套餐合约

3、增量营销

常见比如用户专网, 流量包营销, 加油包营销。

1.3思变

通过构建基于用户行为分析全触点营销中心, 营销系统实现统一化、精准化、实时化、智能化的营销能力。成为各个运营商目前需要考虑的问题。

基于以上背景所述, 总结分析目前仍需提升三个方面如下:

1、需对目前现有营销支撑系统的架构进行重新设计与建设, 满足互联网化、实时性的营销场景需求。

营销中心建设的重点之一是对系统的技术架构进行重新设计与部署, 包括分布式、去IOE、开源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只有按照互联网业务模式搭建营销中心, 才可能承载更丰富的互联网化的营销场景, 同时, 营销的实时触发也要求系统的技术架构按照基于消息的方式进行搭建。

2、需要整合电信运营商各个营销角色的团队力量, 共同形成从营销策划、营销配置、营销推荐、营销执行到营销评估等全流程闭环的管理系统。

通过工作台的方式, 对系统能力按照角色进行分类整合, 从营销生命周期上贯穿全部的环节, 从营销支撑角色上覆盖全部的相关人员。

3、需要疏通全部的自有、第三方、线上、线下渠道。

通过营销中心的建设, 达到一点总控、全渠道协同发展的支撑目标, 确保客户跨渠道体验的一致性, 同时达到企业营销统一管控的目标。

二、全新的营销模式

2.1 什么是营销触点

营销触点是指消费者体验商家所提供服务所必须有的体验媒介。商家为了给消费者留下美好的印象, 从消费者体验上成功的塑造品牌, 最大限度的将其产品转化为商品。每个商家必然在每个触点上竭尽全力。 营销触点大致可以分为七个类型。

1、 沟通。广告、公司外部与内部沟通、品牌化的公共关系活动等。其中, 广告最常被企业所运用。

2、视觉与口头的识别。一般是指可以使用与创造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及关联等体验的品牌。

3、产品呈现。一般是包括产品外观设计、包装设计以及品牌的标志物或是吉祥物。

4、共同建立品牌。包括对一些重大事件的参与或赞助、联盟与合作、授权使用以及其他的一些合作活动等形式。

5、空间环境。体验必须在相应的环境中才能展开, 社会群体可以营造暗示、感染等各类社会心理状态。

2.2 新营销模式特点

事件驱动基于用户行为分析全触点营销模式, 基于大数据分析为基础, 采集用户的触点行为, 根据预定的规则, 实时对消费者进行营销活动。该营销模式的特点如下:

1. 精准性通过分析用户消费历史记录、实时消费行为、搜索消费倾向, 精确提供个人VIP式的营销推荐; 精准度高, 依赖对用户消费数据的掌握、预判及实时分析能力。

2. 实时性。实时接收触发信息, 流式处理业务信息, 采用最新大数据处理技术, 准实时反馈业务处理信息。实时向用户进行营销推送。

3. 统一性。建立统一平台, 实现各个营销角色扁平化的工作组织方式。向下统一接收各类数据源:BOSS、CRM、经分、大数据平台等。平行统一分发订单:订单系统、商城等。向上统一对接各个渠道:网厅、商城、自有APP、超级APP等。

三、业务支撑系统实现

3.1 总体思路

在新的互联网+ 大环境下, 电信运营商的营销支撑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 通过上面的业务场景梳理, 营销支撑系统应该具备以下核心能力:

电信运营商CRM系统营销中心共分五个模块:触点模块、策划模块、推荐模块、交易模块、运营模块。目标是搭建从营销策划、营销配置、营销推荐、营销执行、营销评估全流程的运营平台, 实现流量经营时代的大数据、微营销能力平台, 掌握最佳时机, 提高营销成功率。

触点模块:触点中心采集用户的各类行为数据、业务数据、属性数据、位置数据等信息, 并通过深度挖掘技术, 形成各类客户标签, 方便营销策划是圈定目标客户, 同时, 为了提升营销的精准性和实时性, 此中心提供了基于用户各类信息数据的智能化推荐功能, 以辅助人工决策;

策划模块:按照营销全生命周期的闭环管理要求, 策划模块支撑从制定营销的战略目标、营销配置、营销审批、营销发布、营销下线/ 暂停等全部的管理功能;

推荐模块:在线接受客户的触点数据, 并通过分布式、高并发的流式计算框架, 生成并向客户推送营销信息;

交易模块:接受客户参与营销的请求, 完成营销订单的拆解、落地等实质性的工作;

运营模块:管理各类营销素材和渠道及运营位, 同时对整个企业的营销开展情况实时跟踪监控与预警, 并且对每个营销做事中、事后的分析与评估, 保证营销的成功率。

3.2 系统内部交互

营销触点模块提供客户标签或营销目标客户群, 供营销策划时选择使用;

营销策划模块完成营销目标定义、营销活动配置、营销发布等管理工作, 并将配置完成的营销推荐实例和营销交易实例推送给营销推荐模块与营销交易模块, 实现从管理到生产的传递;

营销推荐模块接受各个渠道发起的客户接触请求信息, 并通过智能推荐引擎及营销推荐实例, 实时向各渠道推送营销推荐信息;

营销交易模块介绍各渠道或营销推荐模块发起的营销交易请求, 完成营销订单的生成、分解, 并根据营销内容完成与后端CRM、BOSS等支撑系统的交互;

营销运营模块:对整个营销过程实时监控分析, 包括状态分析、并发量分析、成本管控等。

四、主要创新点

4.1 全流程端到端的营销运营管理流程

基于互联网+ 的营销中心提供了从用户管理、内容管理、营销策划、推荐、到营销交易、营销监控评估分析等全流程、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与系统能力, 从逻辑上划分为五大模块:

1) 营销触点模块:采集用户的各类行为数据、业务数据、属性数据、位置数据等信息, 并通过深度挖掘技术, 形成各类客户标签, 方便营销策划是圈定目标客户, 同时, 为了提升营销的精准性和实时性, 此模块提供了基于用户各类信息数据的智能化推荐功能, 以辅助人工决策。

2) 营销策划模块:制定营销的战略目标, 配置某一次具体的营销过程实例;

3) 营销推荐模块:在线接受客户的触点数据, 并通过分布式、高并发的流式计算框架, 生成并向客户推送营销信息;

4.2 分布式、高容错的开放式技术架构

1) 基于互联网+ 的营销中心采取全云化分布式部署的架构, 能够支持互联网渠道的高并发营销模式, 如团购、秒杀等场景。

2) 对核心系统的保障:由于营销中心是独立分布式部署, 所以在高并发的场景下, 通过自带的流量控制器, 严格控制与CRM、BOSS等核心系统的交互频次, 避免对核心系统造成挤压或宕机, 另一方面, 通过引入分布式缓冲技术、分布式非结构化数据库产品等手段, 将一些常用的信息做同步, 避免高频次的与核心系统进行交互。

4.3 多角色的工作台

面向电信运营商的各个部室、各个层次的人员提供不同的系统视角, 通过角色、权限的组合, 形成面向四大角色的OP (工作台) :

1) 市场策划人员:战略目标策划视角, 通过该系统, 市场策划人员能够定义出湖北移动短期、长期的经营目标, 及各类经营行为的成本数额, 如市场策划人员可以拟定2015年的营销目标为存量经营、提升客户的数据业务APRU值, 该目标的全年成本为1 个亿, 同时可以策划一次具体的营销活动案例。

2) 营销配置人员:根据策划人员定义的营销活动目标、资源、规则等要素, 使用图形化的工具转换成系统可识别的“语言”, 即完成营销活动实例的系统化配置工作。

五、结束语

本文通过梳理互联网+ 营销中心的特点, 提出了基于用户行为分析的全触点营销模式, 并对营销支撑系统提出了建设建议。

通过建设基于用户行为分析的全触点营销系统, 可以达到以下目标:1. 目标用户形成方面, 利用数据挖掘方法, 形成精准的营销用户群;2. 推荐功能的智能化, 基于协同过滤、基于内容、基于分类的智能化推荐引擎; 3. 丰富的营销商品, 构建数据业务内容、终端、号卡等营销内容, 并将营销内容打标分类; 4. 丰富的营销渠道:接入网厅、掌厅、客户端、短厅、客服、自助终端、实体厅、第三方渠道等, 建立丰富的营销渠道, 并实现各渠道之间的协同; 5. 推送方式的改变:在接入渠道后, 整个推送方式也会发生变化, 会加大视频、图片、网页、文字的实时推送, 让用户实时触摸营销内容。

参考文献

[1]杨仕荣, 王新印.《基于大数据和客户时间的全触点实时营销管理》.

互联网运营模式 第8篇

一、网络广播APP的分类

第一类为电台节目集成类APP。第二类是UGC(用户生产内容)为主的网络广播APP,如荔枝FM让用户从单纯的接受者变成节目的生产者。第三类为PGC(专业生产内容)为主的网络广播APP,其典型代表是考拉FM。考拉FM有两方面强大的节目制作团队——互联网和广播电台,而且拥有获得多家广播电台授权的节目和有声读物数据库。第四类是PGC与UGC混合并重的网络广播APP,其中做得比较好的是喜马拉雅电台。喜马拉雅FM努力挖掘有潜力的草根主播并进行专门化的培训,使他们尽快成长为适应移动互联网要求的音频自媒体人,使他们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推动喜马拉雅FM音频生态的繁荣。

二、现今广播APP盈利模式的优劣势

(一)广播APP的优势

1. 收听时间的多样选择性。

手机广播APP弥补了传统广播稍纵即逝和有线性传播的不足。在APP上,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时间段的广播。他们既可以收听实时播出的节目,也可以提前收听即将播出的节目,还可以收听播出过的节目。

2. 社交功能。

在用手机APP听节目时,用户可以留言或发表自己的评论,也可以与节目主播进行线上互动,关注节目的最新动态。另外,广播APP具有分享功能,用户可以将自己比较喜欢的广播分享给别人,实现社交互动。

3. 实现海量化内容的资源整合。

广播APP依托网络平台,不再受到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可以及时整理海量资源,并通过网络化的编辑方式,打破传统广播以时间为逻辑的内容形态,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的特征,为用户提供真正多种类型和全面覆盖的收听选择,带来非凡的用户体验。

4. 分众服务功能。

如今,大众传媒进入分众化时代,单一的节目不能满足听众的需求。广播APP为不同受众定制个性化的节目,以满足不同需求;用户也可以把自己制作的节目上传到平台上,供大家收听。

(二)广播APP的劣势

传统广播APP依然用传统广播的思维经营互联网业务,将节目原封不动地搬上广播网站,把互联网作为传统广播的延伸和补充,广播网站和网络电台只是传统广播新的传播渠道。网络广播APP,如UGC的代表荔枝FM,用户多样化的需求虽然可以得到满足,但是门槛过低,内容质量良莠不齐,娱乐化、低俗化趋势明显。

三、移动互联网下的广播APP盈利模式

(一)植入广告

植入广告是广播APP最常见的盈利模式之一。它盈利的方法:其一,搭建广告平台,向广告主和广告代理商租售广告位,以收取一定的费用。这个模式中,广告主们可选择占用广告位的位置(一般分首页广告画面、活动板块等)和租赁广告位的时长,来缴纳费用。当用户在移动互联网中打开广播APP时,首页广告会第一时间出现,随后,APP其他页面的页脚或页眉处也会出现活动板块的广告。如果用户有感兴趣的内容,即可点开浏览,从而达到为广告主广告的目的。其二,植入商品信息的软性广告,获得盈利。这种在节目中植入广告的方法比较常见,它是指在广播APP的精品节目中,广播员口播或者直接插入广播广告。这种方法虽然容易引起用户的情绪,但却是广告的好时机,深受广告主们的青睐,广播APP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向广告商们收取费用。

(二)出版、社群粉丝经济

这也是传统广播APP中比较常见的盈利模式。它盈利的方法:其一,出版书籍。传统广播APP因前身都是历史悠久的传统电台,所以有自己的受众群,这些粉丝可能对传统电台的某些精品节目或者某些主持人比较喜欢。而广播APP为了迎合受众的需求,出版一些精品节目的集锦或者知名主持人的自传,来吸引受众购买,获得盈利。其二,通过用户收听节目、评论、点击论坛等一系列流量行为来收取费用。广播APP与移动互联网约定了一定比例获取提成。当用户在广播APP中产生收听节目、评论等行为时,就会产生流量消耗,广播APP通过用户流量消耗的总量,按照约定的比例获取提成。

(三)虚拟货币模式

虚拟货币模式经常出现在综合网络电台APP中。它盈利的方法:其一,直接在APP中设置卖场,如喜马拉雅FM就在自己的APP中开设了商城,这种商城的商品大都与“听”有关,如3D耳机、音箱等,当然也有些其他类型的商品。而这些商品吸引用户的地方就在于商品的正版性,且在APP中购买会产生积分,进而可以兑换奖品。其二,购买精品节目或打赏主播需用虚拟货币。综合网络广播APP中有一些设置了主播功能,不管是知名主播还是草根主播,只要内容精彩,用户就有可能打赏,用户在收听一些精品节目时也可能要收费,此时就会用到虚拟货币。

四、根据现有模式创新

与移动互联网商品联系在一起,收取广告费。例如,在用户收听广播节目时出现弹窗或二维码,以便用户选购商品。在节目的开始或者快结束的时候,弹出弹窗或二维码,通过震动来提醒用户。弹窗和二维码可以出现在手机屏幕的正中间,大小皆为页面比例的40%,用户通过点击或者扫描二维码,可以选购自己感兴趣的商品,广播APP则可以从中收取广告费用。

五、结语

互联网运营模式 第9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电信运营商,商业模式,转型

1引言

伴随着智能终端的快速增长以及移动网络的宽带化,移动互联网深刻影响通信行业的发展。据艾瑞咨询预测,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超4000亿,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超7亿户[1],其庞大市场规模给传统电信业务增长疲软的运营商带来了崭新的机遇;另一方面由于移动互联网价值链参与主体多元化,生产过程复杂化,给电信运营商的价值链管理和整合能力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面对新的形势,如何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转型成为摆在电信运营商面前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尝试运用商业模式理论以及部分营销理论,结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行业特征,重新构建电信运营商的商业模式分析模型,研究分析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商业模式构成的关键要素,并提出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商业时代实现商业模式转型的创新策略。

2电信运营商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分析模型构建

2.1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征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继承了移动随时随地随身和互联网分享、开放、互动的优势,是整合二者优势的“升级版本”。它的发展成为电信业转型的重要催化剂之一,其中对电信运营商影响较大的主要特征有以下三点:

(1)网络要求高。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巨大的网络流量,对运营商的核心网、接入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AT&T公司的数据显示,随着Iphone等智能手机热卖,移动网络的数据流量每年高速增长,迫使AT&T的网络不断进行升级以应付频繁出现的网络拥塞,同时,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出现,越来越多的网络资源被消耗在信令交互方面[2]。因此,未来电信运营商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网络升级及优化的压力。

(2)参与主体多。移动互联网时代是融合的时代, 产业链上不仅有传统的电信运营商,而且还包括以内容提供商、终端提供商、互联网企业等为代表的众多参与主体。为了把握住移动互联网发展机遇,参与主体都积极深入开展企业转型,拓展新的业务领域,跃跃欲试抢夺产业链的主导权。随之而来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也逐渐开始渗透传统的通信业务领域。比如苹果公司基于IOS系统推出Facetime业务,使普通用户可以无偿使用可视通话业务; QQ、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能够让用户使用较少的数据流量发送短信甚至彩信,这些业务的出现,对电信运营商SMS、短彩信等业务都造成了冲击。

(3)盈利模式多样化。与传统电信的建网收费模式相比,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广告盈利、网络流量、交易佣金、渠道盈利(包括游戏、虚拟物品销售等)。例如日本运营商NTT DOCOMO针对i- mode业务创造了新的电信服务赢利模式,即代内容提供商收取信息费,与内容提供商进行利润分成,收取信息费中的9%将作为手续费[3]。合理的收费模式使内容提供商获得了一定的收入,促进了信息源的发展,同时也降低了内容提供商的运营风险。

2.2商业模式分析模型构建

现有文献对商业模式的概念和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界定,但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盈利论、价值创造论、体系论三类。

(1)盈利论。盈利论认为商业模式就是企业的运营模式、盈利模式,代表观点如Afuah和Tucci[4]2003年提出的商业模式是企业获取并使用资源,为顾客创造比竞争对手更多的价值以获取利润的方法,其构成要素具体如表1所示:

价值创造论。价值创造论认为商业模式就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模式,代表观点如Linder和Cantrell[4]于2000年提出的商业模式是由企业这个组织用来创造价值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构成要素具体如图1所示:

体系论。体系论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由很多因素组成的系统,是一个整体或是集合,代表观点如Weill和Vitale[4]于2001年提出的商业模式是对公司的消费者、客户、同盟以及供应商角色与关系的描述,其构成要素如表2所示:

通过对三类商业模式理论的构成要素进行整合分析,可以发现价值主张、盈利模式、合作模式、资源能力等要素有两类或两类以上的商业模式类型所涉及,运用归纳演绎法,我们可认为以上要素是构成商业模式的关键要素。此外,我们还认为产业定位也是商业模式的关键要素,而且是核心要素,其他关键要素都应围绕企业在产业链的定位而展开。因为任何企业都处于某个产业链中,企业只能在有限的资源条件及能力下,确定其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定位,通过进行商业活动实现企业价值。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由产业链定位、价值主张、盈利模式、合作模式、资源能力等要素构成,这5个关键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实现客户价值的同时也实现企业价值。具体如图2所示:

2.2电信运营商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分析模型构建

根据构建的商业模式分析模型,国内电信运营商可结合自身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优势及劣势,明确其商业模式关键要素的具体内涵。

第一,在产业定位上,国内运营商不仅要保障网络接入能力,而且还要注重平台运营及信息化推进。要打造精品网络并提供精确化服务,做智能管道的提供者; 要构建基础平台,推动产业合作,做平台运营的领导者;要探索价值蓝海,在概念、技术、行动等方面做移动信息化的引领者; 第二,在价值主张上,运营商除向用户提供传统的语音业务外,更要顺应移动互联网的要求,注重个性化、智能化数据应用的开发;第三,在资源能力上,国内三大运营商相较于一般互联网企业,具有用户规模、资金及品牌影响力等方面的优势;第四,在合作模式上,应在应用服务、渠道拓展等方面与产业链其他成员展开广泛的产业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第五,在盈利模式上,语音、数据应用及后向收费等构成电信运营商主要的收入,网络维护和营销是成本的主要来源。因此,电信运营商具体的商业模式如图3所示:

3国内电信运营商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构建建议

3.1产业定位建议

(1)充分利用核心地位,合理定位,成为产业价值链的协调者。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成功不是只靠运营商就可以保障的,需要多个价值链参与者共同完成,电信运营商继续一家独大统治整个产业链的想法不太现实。如沃达丰就一改过去独立经营局面,搭建开放平台“betavine”,吸引合作伙伴、开发商、客户一起进行业务开发与互动,同时相继与雅虎、GOOGLE、Ebay等第三方开展合作,共同努力让移动互联网价值变得无限大[5]。因此国内电信运营商应充分利用网络、渠道、行业影响力等优势,及时转变角色,由市场主导者转变为协调者。此外,国内运营商还应注重加大与成熟内容提供商和终端厂商的合作力度, 并采取正向引导与激励策略,根据合作伙伴的资质及能力的差异,采取差异化分成比例,最大限度的提高对合作伙伴的吸引力。

(2)加大终端定制的力度,确立在未来终端产业的主导地位。国内运营商应加强与终端厂商联盟合作,融入更多运营商元素、提升终端定制程度,改变目前终端定制停留在外观、Logo级定制及软件定制的“表面化”局面。运营商可运用庞大的用户数据库优势,协助手机厂商设计出更加符合用户需求的定制手机。另一方面,可向日韩运用商学习,不断丰富定制机的种类,鼓励推出特色互联网手机,注重年轻化设计、提升硬件配置与软件优化, 带给用户更好的移动互联网体验。此外,还可拓展手机以外的终端,推出面向MP4、掌上电脑、汽车等移动终端的移动互联网服务,抢占市场先机。

3.2价值主张建议

(1)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根据市场发展状况及用户的实际需求,国外运营商均有较为明确的业务侧重点及目标市场,均有其他运营商难以超越的王牌业务,如KDDI的移动音乐服务、NTTDoCoMo的移动支付服务均在日本市场首屈一指,在行业资源整合、服务特色等方面形成了较高的竞争门槛。国内的移动互联网市场空间很大,用户类型与需求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这给运营商实施差异化的竞争提供了很好的空间。但目前国内运营商提供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内容及模式基本类似,且业务的开发无法贴近用户需求,用户黏性低。因此,结束粗放运营转向精细内容运营,对国内运营商来说很有必要。国内运营商应对自己庞大的客户资料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并结合利用在线商业智能 ,准确分析把握各类客户的行为模式和需求,并量身打造相关应用,开展精确营销,打开市场,并增强客户粘性。

(2)探索价值蓝海,争当移动信息化的引领者。把握信息化才能把握未来,国内运营商必须下大力气从信息化中找到业务发展的蓝海,争当移动信息化引领者。引领移动信息化发展,主要包含概念引领、技术引领、行动引领三个方面[6]。在概念引领方面,运营商有必要对智慧城市等未来的重点移动信息化应用进行概念的策划推动,通过打造移动信息化示范工程带动重点应用推进;在技术引领方面,运营商要联合产业链各方,加大对云计算、手机传感等前瞻新技术的研究,要大力推进技术集成创新,掌握好新技术的引入节奏;在行动引领方面,运营商要积极推动医疗、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移动信息化,要大力发展农村移动信息化,要为金融、物流等重点行业提供定制化的整体解决方案等。

3.4合作模式建议

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采取不同的产业价值链模式和合作模式。从全球来看,移动互联网的合作模式不尽相同,主要有管道模式、封闭模式、半封闭渠道模式及半开放渠道模式(具体如表3所示)[7]。结合国外运营商的经验并从运营商的利益角度出发,我们认为管道模式及封闭模式并非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链的理想模式,而半封闭及半开放模式虽各有利弊,但都是可行模式。运营商可以尝试将这两种模式结合起来,根据用户在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过程中对于网络资源的依赖度和内容资源的依赖度两个维度来确定不同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所采取的产业价值链模式和合作模式(具体如表4所示)。

3.5盈利模式建议

互联网运营模式 第10篇

关键词:互联网媒体,内容运营,广告营销,新模式

在互联网实现商业化运作后,媒体的信息传播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媒体也对其内容运营模式进行了不断创新,从而满足互联网络的发展需要。与此同时,信息传播模式的变化也引起了广告营销的变革,从而使互联网开创了多种营销手段并存的时代。因此,有必要对互联网媒体的内容运营和广告营销新模式展开研究,从而更好的促进互联网媒体的发展。

一、互联网媒体的内容运营新模式的解析

(一)盘剥和压榨传媒内容模式

一直以来,传统媒体都是以内容为资源优势。通过合作、采购和自制等方式,传统媒体获得了大量丰富媒体内容。而互联网媒体在一开始运营阶段,采取的就是盘剥和压榨传媒内容的模式。通过对传统媒体积累数十年的内容进行盘剥和压榨,互联网通过“标题党”的形式实现了对这些内容的创新编排和策划,从而使这些内容符合互联网用户的需求。但是,采取该种模式不仅无法给予内容生产者足够的补偿,同时也将导致内容生产枯竭,并且最终影响到互联网的发展。

(二)数据库内容运营模式

在内容创新压力下,互联网开始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库的构建。而利用数据库进行内容的运营,可以使原本没有关联的信息组合在一起,并且从中提取出人们需要的信息。采取该种运营模式,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但是却能够获得较大的内容运营能力。但实际上,采取该种运营模式并非是对内容本身进行创新,而只是在内容运营中加入互动使用内容和开放采集内容的新思维。因此,采取该种内容运营模式虽然能够在短时间满足人们的需要,但是仍然不利于互联网的可持续发展。

(三)用户参建内容运营模式

2003年,发动用户参与互联网媒体内容构建的思想在互联网上得到了实现,从而使互联网出现了用户参建内容运营模式。通过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普通市民可以在网络上进行自身真实想法的分享,并且提供其自身新闻。而随着网络性能和用户终端功能的提升,用户可以进一步在互联网上参与内容的创作。通过发动更多人的参与到内容创作中,则使互联网在内容运营上实现了创新发展,继而使其技术发展和业务模式得到了不断扩大。就目前来看,互联网媒体已经开始进行一些推动原创的激励机制的设置,从而通过用户参建模式获得更多的内容。

二、互联网媒体的广告营销新模式的解析

(一)广播营销模式

在广告营销方面,互联网媒体采取了广播营销新模式。而所谓的广播营销模式,其实就是就是将与广告宣传有关的主产品和服务信息得到尽快传播,从而使用户尽快得知这些信息。在过去,传统媒体通常会采取该种模式进行广告传播。但不同于传统媒体,互联网媒体可以在热点位置和内容中进行这些信息的发布,从而使信息较快且广泛的引起关注。就目前来看,互联网媒体主要采取品牌展示广告和直接的视频广告进行广播营销,其形式与传统媒体广告营销大致相同。

(二)互动营销模式

通过实现信息的互动传播,互联网媒体采取了互动营销模式为广告主和用户提供了直接交流的机会,并且使有关广告产品和服务的信息得以在用户和用户之间传播,继而使有关广告主的信息在互联网用户中广泛、自主的传播。采取该种广告营销模式,互联网媒体需要在广告内容设计上体现互动式的运营特征。就目前来看,视频病毒营销、社区营销、微博营销和口碑营销都属于互联网媒体采取的互动式营销模式,并且在营销效果方面具有良好的表现。

(三)数据库营销模式

在航空和汽车等多个行业,数据库营销模式都得到了应用。利用该模式,汽车厂商可以根据航空公司提供的头等舱乘客数据库进行豪华轿车的销售。而互联网媒体也对该种营销模式进行了借鉴,从而为广告主提供了“精准”的目标消费群。所谓的数据库营销,其实就是通过分析数据进行精准传播的营销方式。利用互联网的受众透明化和终端联网化特征,可以精准、便捷的完成网络数据的搜集和处理,从而为广告主制定广告营销策略提供可靠的依据。而在传统广告营销中,用户使用习惯、用户基础数据、用户交易行为数据和用户信息浏览数据都是难以获得的数据。因此,使用数据库营销模式,使得互联网获得了较好的广告营销效果。

(四)活动营销模式

所谓的活动营销模式,其实就是借助营销活动提高广告主的产品品牌影响力的营销模式。通过使用该种营销模式,可以使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距离得到拉近,并且加强消费者对品牌的情感,所以能够促进销售。而互联网媒体借助与用户的互动传播关系开展线下营销活动,则为广告主提供了较强的广告销售支持,继而使广告主获得了预期的广告营销效果。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媒体的内容运营和广告营销模式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而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运营模式,才使得互联网媒体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因此,相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其也将不断产生新的内容运营和广告营销模式。

参考文献

[1]喻国明.镶嵌、创意、内容:移动互联广告的三个关键词——以原生广告的操作路线为例[J].新闻与写作,2014,03:48-52

[2]谢翊.互联网病毒营销的特点与策略探析[N].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5,02:142-145

互联网创业企业如何降低运营成本 第11篇

1.小企业想要控制成本,最重要的是公司的总经理有成本控制的意识。

2.最好的管理者最多能够有效管理的人大概是6.7个人,能够全面控制和了解这6.7个人的工作进度以及内容、效率等。小企业人不多,总经理很容易将自己的成本控制思想渗透到每个层面。但大企业想要降低运营成本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企业规模庞大,总经理降低成本的思想有时难以100%被各个下属执行到最终的六人管理层。

3.小企业的部分方法在大企业并不适用,因为大企业受的公众关注多,特别是上市公司,受到的监督层面很多。

4.好的财务能为企业合理避税。这一点非常重要。

5.互联网产品最好是一款适合口碑相传的产品。

办公场所:人不多,找个民居即可,不要高档社区。

网络:以个人名义办理ADSL带宽

计算机:去中关村组装

软件:装WINDOWS 2000,不要用XP,因为XP对硬件要求高,而且防盗版机制教强。

人力成本可能是创业公司的最大支出。合理搭配人力资源非常最重要。

初期:互联网创业公司在初期的大部分工作都是产品研发。因此可按以下人员搭配研发:

技术总负责人:1人全职

技术顾问:依靠技术总负责人的人脉找到若干兼职的技术高手做为顾问,用来解决技术难题。

产品开发:根据实际需求招聘若干刚大学毕业会编程的程序员,薪水可以压的很低。这些程序员的工作由技术总负责人布置,技术顾问进行辅导。

美工:1个兼职或者全职足以,具体根据工作量。

也许有人认为,现在开源的或者现成的互联网产品非常多,但是如果你想未来公司发展的更顺利,是一个踏踏实实的创业者,还是建议老老实实的根据自己需求开发。而且有时候改程序并不比研发程序困难。

初期对员工的培训非常重要,主要是对其进行以下方面的培训:

1.职业修养和工作习惯的培训;

2.了解公司的未来前景并充满信心;

3.技术培训。

服务器和网络带宽

这部分也是网络产品很大的一块支出。服务器初期可以选择自己DIY的,而带宽不要选择网通或者电信。铁通等非主流运营商是不错的选择。并且服务器托管不要在大城市,可以选择距离公司比较近的小城市托管,将能节省很大一笔费用。

利用技术手段对程序和服务器系统进行优化,将能节省很多服务器硬件支出。

推广:充分利用搜索引擎,这就要求在程序设计初期就必须考虑到对搜索引擎的优化,例如按照W3C标准设计互联网产品。

不要小看搜索引擎,如果你能保证自己的产品相关关键字都能在第一页出现,那你的网络流量很快就能上去。

初期,利用技术手段降低成本将非常行之有效。例如搜索引擎排名,服务器的效率。同时合理安排研发人手也是非常重要的。许多原来需要人力完成的工作,如果能够用计算机代替人完成的尽量用计算机完成。

需要注意的是,高手只需要一个,这里的高并不是指写代码的技术有多么高明,而是研发管理和产品设计高明。并且有广泛的人脉,有许多写代码非常高明的朋友。

不给员工福利待遇,不给加班费这是惯用的降低管理成本的办法。可以理解不给员工福利待遇,但是加班费不能节省,当然只是每个月100、200即可。

这些初期和你创业的兄弟们未来将是公司下步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前期的产品开发,技术人员们已经逐渐成熟。因此你必须承诺得到风险投资后给予他们应该得到的东西。包括福利待遇、期权等。

创业型公司,仁治是最重要的,管理者必须有无人能及的个人魅力,大家一条心,保持团队稳定,手下的人都服你。而人员的招聘,技术水平并不是重要的,人品必须在第一位。

做人要厚道,也许有人不太同意我的这种降低成本的办法,但没有办法,资本的原始积累是残酷的。目前的法律和监督机制尚不健全。

移动运营商的车联网发展模式研究 第12篇

关键词:车联网,业务定位,商业模式

1 研究背景

1.1 车联网是战略新兴产业的重点, 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车联网行业符合国务院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方针, 也是物联网的重要应用;它是移动运营商开拓新领域和探索新模式的具体实践, 它的发展将提高移动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业务的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 为其在移动信息服务市场获得战略性的发展机遇和成长空间。通过对车联网业务的深度开发和内容聚合, 将推动TD-LTE网络和云计算的建设和发展;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迅速, 到2010年底中国汽车接近1亿辆。因此, 车联网产业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前景。

车联网产业能够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我国车联网行业的发展, 不但可以提高我国交通管理、道路管理和运输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还可以带动现代服务业、运输服务、汽车制造、汽车服务、金融保险和通信信息服务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1.2 湖北省具备车联网的产业基础, 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湖北被誉有九省通衢, 物流业发展势头强劲, 现已由起步阶段向快速发展阶段过渡, 逐步成为服务业的重要支柱, 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湖北省政府制定《湖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目标, 将湖北建设成立足湖北、面向全国、连接国际的中部物流核心区域。

“十二五”期间, 湖北省建成了现代物流、汽车制造等车联网相关产业园。以湖北长江经济带为依托, 湖北建成了武汉、宜昌、荆州、黄石、鄂黄、咸宁六个特色物流枢纽基地。依托武汉—随州—襄樊—十堰汽车产业带, 以整车生产为龙头, 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 建设城市圈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 着力完善汽车自主研发体系, 重点发展发动机、变速箱、机电一体化等关键零部件, 形成中西部最大汽车产业基地。

国外车联网企业纷纷在湖北建立车联网基地。2012年5月美国休斯车联网有限公司、武汉经开投资有限公司和中国东方智能车载咨询集团协商决定, 拟在武汉开发区合资成立“休斯车联网服务 (中国) 有限公司”, 在武汉设立车联网总部通过统一的运营管理平台和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 以呼叫中心、网站及客户端等多种方式, 为国内外著名汽车厂商、专业车队、保险公司等行业用户和广大的个人用户提供全程一站式出行服务和保障。2012年6月德国电信在光谷未来科技城设立研发中心, 主要的研发方向就是车联网和智慧交通。

1.3 车联网是移动运营商向ICT战略转型的重点业务, 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物联网将成为ICT业务发展的重点领域, 物联网以传感技术为代表, 为产业提供了潜力无穷的发展机会。从ICT产业链融合趋势来看, 开放、协作、共享、优势互补, 已成为产业蓬勃发展的基础, ICT产业需要电信移动运营商, 系统集成服务商、增值服务商、内容供应商和设备制造商等, 各个环节的充分整合, 互通有无, 才能不断提高新技术, 新产品的研发能力, 形成一个良性的产业循环, 最终实现产业的共赢。

车联网业务是移动移动运营商开拓新领域和探索新模式的具体实践, 它的发展将提高移动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业务的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 为移动运营商在移动信息服务市场获得战略性的发展机遇和成长空间, 通过对车联网业务的深度开发和内容聚合, 将推动移动移动运营商TD-LTE网络和云计算的建设和发展。移动运营商结合地方经济特色, 可为车联网相关行业提供差异化的有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 探索移动运营商行业信息化服务专业化运营之路。

2 移动运营商发展物联网优劣势分析及业务发展定位

2.1 发展车联网面临的优势和挑战

车联网产业链中, 移动运营商的作用主要是将用户的请求传递给导航平台、信息平台、联网监控平台等, 以及将移动运营商平台的反馈结果传递给用户。它提供的是车载终端与移动运营商平台之间信息传递的通道。移动运营商最大的优势就是良好的无线网络及用户资源, 这将对车联网发展形成一个很重要的基础资源。LTE强大的无线通信能力可实现云端动态导航功能, 远程服务器根据实时路况信息不断规划最佳路线, 并通过LTE网络将行使路线和地图持续下载到汽车上进行导航。

虽然车联网在湖北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并且前景非常广阔, 但是移动运营商在发展车联网业务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国车联网产业环境、竞争机制和法律制度不完善, 导致中国的车联网产业的发展水平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同时, 车联网产业如果存在技术门槛较低、无需政策支持、较易获得用户喜爱的业务, 许多创新型的中小公司就会捷足先登了。因此, 移动运营商在车联网的发展上还须依赖自身不可替代的能力和政策支持获得发展机会。在发展车联网的业务时, 要建立与中小公司共赢的合作模式, 一方面通过合作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一方面为创新型的中小公司创新和开发车联网业务创造一切必要的条件, 降低开发的难度和门槛, 并使其盈利, 然后移动运营商从其收入中获得分成。

2.2 发展车联网的业务定位

传统的车联网产业链, 如车厂、信息服务商和商用车队主导的车联网产业链, 都是垂直集成的产业模式, 它由于缺少行业间的互动机制, 是封闭的, 容易形成信息孤岛, 不可持续发展。水平能力开放模式就是对外提供水平业务能力, 它为车联网相关行业间协同创新和持续发展提供了条件, 日本政府主导的智能交通就是这种模式的成功应用。水平能力开放是车联网产业的发展方向, 湖北移动的车联网业务定位就是在水平能力开放的基础上重构垂直应用生态环境, 以“平台+产品+服务”的模式开展车联网业务。

3 移动运营商发展车联网的可能运营模式

发展车联网产业重点在于商业模式, 要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模式创新不只是局限于技术层面, 还应包括技术与人的行为模式结合的商业模式创新。建立一个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是车联网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要素, 是推动车联网长远有效发展的核心。要实现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 需要考虑使车联网真正成为一种商业驱动力, 而不是一种行政强制力, 让产业链内参与车联网建设与运营的各个环节都能从中获益, 获取相应的商业回报, 才能够使车联网得以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让车联网用户切实受益。物联网、车联网其实质是一个信息整合过程, 谁能将更多有用的信息整合到位, 给最终客户及产业链中的其他角色带来效益, 谁才是有核心竞争力的车联网。

移动运营商在车联网的运营体系搭建上, 有四种模式可以选择。

3.1 成立独立专业化子公司

移动运营商可以成立相对独立的ICT技术研发子公司, 从公司抽调或者重新招聘技术人员从事IT服务研究, 用来研究先进的IT服务技术和电信融合技术。对国内移动运营商来说, 如果想在ICT行业有所突破, 必须加强自身的研发实力, 设置独立的研发部门, 积极培育和引进研发人才, 加强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 拓展ICT服务运营的新模式。

3.2 成立与IT服务公司成立合资公司

移动运营商可以选择与技术实力强的大型IT服务公司共同出资, 成立合资子公司。这种形式会面临收入和成本的分配结算问题, 需要建立透明的成本形成机制和公平合理的成本结算机制。

3.3 与物流企业公司合作分成

移动运营商根据本省相关车联网企业的发展情况, 可以选择与当地知名的物流企业合作, 为其运输车辆提供道路交通解决方案。移动运营商与物流企业合作可实现的业务:建立智能配送的可视化管理网络, 这是基于GPS卫星导航定位, 对物流车辆配送进行实时的、可视化的在线调度与管理的系统, 很多先进的物流公司都建立与配备了这一网络系统, 以实现物流作业的透明化、可视化管理;基于移动计算等各项先进技术, 建立全自动化的物流配送中心, 实现局域内的物流作业的智能控制、自动化操作的网络。

3.4 通过资本运作收购

上一篇:购物价值下一篇:少年企业之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