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数据范文

2024-09-12

信息系统数据范文(精选11篇)

信息系统数据 第1篇

1 麻醉信息系统架构

麻醉信息系统通过科学抽象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等角色的工作流程和麻醉科、手术室部门的管理流程, 覆盖手术、麻醉相关的各个临床工作环节, 能够将麻醉科的日常工作标准化、流程化。另外, 通过连接各个厂家不同型号的监护仪、麻醉机、呼吸机等监护设备, 自动读取监护设备采集的信息, 实现麻醉师手术麻醉医疗文书形成的自动化, 极大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提高了整个麻醉工作的效率。图1是麻醉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图。

2 交互数据分析

麻醉信息系统要有效辅助麻醉医师从术前访视评估、术中麻醉单记录到术后工作管理, 要能帮助麻醉医生在麻醉信息系统中直接查看到病人各类临床医疗数据, 而不是要麻醉医师登陆若干信息系统分别查看, 再手工记录到麻醉系统中, 这样麻醉信息系统则需要与各种临床信息系统实现病人基本信息、手术申请单信息、检验系统信息、影像信息以及各种检查报告资料的共享。如果医院没有形成完整的信息集成平台, 或者说没有完善的电子病历系统, 则需要麻醉信息系统与各临床信息系统做接口, 实现数据交互。图2是麻醉信息系统数据关联示意图。

为了实现麻醉信息系统与医院其他临床信息系统如医生工作站、检验信息系统, 影像信息系统等进行数据对接, 需要进行接口交换的数据内容有:基础字典信息、病人信息、手术申请预约 (排班) 信息、检查信息、检验信息、医嘱信息、电子病历信息、麻醉单等医疗文书等。其中属于查阅类的信息有基础字典信息 (含科室、人员、药品、) 、检查信息、检验信息、医嘱信息已经电子病历信息;属于交互类的信息有:病人信息、手术申请和预约信息、手术安排情况、手术麻醉记录单等相关医疗文书。

3 数据交互接口技术

根据查询及交互数据不同类别的特点, 采用不同的接口方式。

对病历、检查报告采用的接口方式是Web-IE浏览方式, 电子病历EMR提供一个能够接收参数 (该参数能够查找到患者的电子病历记录) 的地址, 麻醉信息系统根据患者信息列表, 找到患者信息, 调用电子病历提供的Web地址并传入相关参数, 电子病历系统根据传入参数查找患者病历和影像报告并以网页形式呈现出来。

对手术申请单、医嘱信息、检验信息采用Web Service+XML的接口协议, 获取的信息可直接在手麻信息中展示。在接口中, 数据交互最重要的一环是获取病人的手术申请信息。手麻系统要进行手术排班, 必须获得完整和正确的手术申请信息, 手术申请填写完整是先决条件, 手术申请由医生在医院信息系统HIS的医生工作站中填写并提交, 麻醉信息系统通过接口获取并存储于本系统的信息表中, 麻醉医生完成麻醉记录单后上传, 对于麻醉记录单等关键医疗文书, 麻醉系统可采用PDF文件形式供HIS进行浏览, 病房医生可在医生工作站电子病历中调阅麻醉单。

由于Web Service是一个平台独立的, 低耦合的, 自包含的、基于可编程的Web的应用程序, 可使用开放的XML (标准通用标记语言下的一个子集) 标准来描述、发布、协调和配置这些应用程序, 用于开发分布式的互操作的应用程序。依据Web Service规范实施的应用之间, 无论它们所使用的语言、平台或内部协议是什么, 都可以相互交换数据。基于这些特点, 采用Web Service+XML的接口协议方式。

另外对数据同步方式, 采用两种方式。一是数据定时同步:定时扫描经过标记的HIS服务器, 同步患者基本信息、住院信息、手术申请预约信息、检查信息、检验信息、医嘱信息、病历等数据到麻醉服务器。此种方式主要解决正常住院病人, 非常适合择期手术。二是数据瞬时访问:根据病人门诊号 (唯一索引) 瞬时提取病人基本信息, 直接进行手术申请预约, 此种方式主要解决门急诊病人和手工随需同步。

数据库访问采用有效动态方式, 即用户真正需要进行数据库操作时, 信息接口自动与其他系统建立连接, 当用户数据操作完毕后立即断开, 不会长时间占用HIS、PACS、LIS等数据库资源, 使数据处理更加高效、安全。系统接口设计完全面向对象, 触发时创建对象, 结束时销毁对象, 最大程度降低系统资源消耗。

4 数据交互成果

通过接口实现数据交互后, 我们在麻醉信息系统中可以查阅临床信息系统中电子病历、医嘱信息, 检验报告的结果, 方便麻醉医生全面掌握患者信息, 辅助麻醉访视、术前评估顺利进行, 进一步保障患者安全;病房医生可以在医生工作站中查阅手术排班信息、手术进程信息、麻醉单的信息, 方便进行手术记录、术后小结的工作。

系统在上线后根据使用科室及管理部门的需求, 在提高系统的友好性和智能化方面增加了一些功能, 打造了具既有很强专业性又有本院特色的麻醉信息系统, 部分特色功能如下。

(1) 术前3天及术中抗菌药物直接从医生工作站获取, 麻醉医生记录术中用药时间, 在手术过程中使用的抗菌药物可以在统计查询中进行查阅, 帮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分析由繁琐的手工统计转为智能报表的形式。 (2) 根据医生工作站手术申请环节手术名称规范化及手术分级管理的规则, 实现麻醉系统的手术和麻醉分级管理。 (3) 主任工作站麻醉医师工作量的统计, 提供了计算每位麻醉医生的工作时长及总和时长的功能。 (4) 麻醉单上失血量超过设定值后提示功能。 (5) 体温单数据自动同步到麻醉记录单病人基本信息栏。

5 结语

麻醉信息系统的使用及其记录的数据涉及医院多个部门, 既有具体使用的手术室、麻醉科, 也有质量管理部门, 如医务部进行手术麻醉的分级管理、质量管理办公室进行医疗质量分析, 院感科进行围手术期的相关指标监控, 事关患者安全, 流程管理要求严格。为实现全流程管理, 需要不同信息系统之间进行信息共享, 其中与各类临床信息系统的数据交互是麻醉信息系统建设的最重要环节之一。

麻醉信息系统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实施过程经历了优化业务流程、不断补充完善数据交互内容等等一系列复杂工作, 计算机管理中心作为系统实施的主导部门, 需要反复协调医务部、麻醉科、手术室以及不同的信息系统厂商, 多部门协同工作, 确保了数据对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也在实施过程中对医院相关业务流程进行了规范和优化。在数据对接过程中也发现了关键信息不完整, 手术申请提交延误等问题, 为了完善手术申请信息, 规范医生填写及提交手术申请的时间, 医院发文对医生提交手术申请提出规范要求, 保障了工作流程的第一环顺利进行。

麻醉信息系统的使用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需要不断提高智能辅助及数据挖掘分析的功能, 还要进一步完善与病案信息的接口, 由系统自动完善病案首页有关手术麻醉的信息。

摘要:手术麻醉信息系统是方便手术室、麻醉科进行工作的信息系统, 为手术室提供排班管理功能, 为麻醉医生提供麻醉单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医疗事件记录等多种功能。为使麻醉医生能全面掌握手术病人的病历资料, 保障患者安全, 实现手术麻醉信息数据与电子病历、医生工作站、检验信息系统、影像信息系统等临床信息系统的数据交互是必需解决的问题。笔者分享了手术麻醉信息系统建设及其与医院临床信息系统数据交互、接口开发的经验。

第六章 信息系统与数据库 第2篇

一、选择题

1.以下列出了计算机信息系统抽象结构层次,其中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________。

A.属于业务逻辑层

B 属于资源管理层

C 属于应用表现层

D 不在以上所列层次中

2.以下列出了计算机信息系统抽象结构的4个层次,在系统中为实现相关业务功能(包括流程、规则、策略等)而编制的程序代码属于其中的________。A 基础设施层

B 业务逻辑层

C 资源管理层

D 应用表现层

3.以下列出了计算机信息系统抽象结构的4个层次,系统中的硬件、系统软件和网络属于其中的________。

A.基础设施层

B.业务逻辑层

C.资源管理层

D.应用表现层

4.以下列出了计算机信息系统抽象结构层次,在系统中可实现分类查询的表单和展示查询结果的表格窗口________。A属于业务逻辑层

B属于资源管理层

C属于应用表现层

D不在以上所列层次中

5.以下关于SQL语言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________ A.SQL的一个基本表就是一个数据库

B.SQL语言支持三级体系结构

C.一个基本表可以跨多个存储文件存放

D.SQL的一个二维表可以是基本表,也可以是视图

6.信息系统采用B/S模式时,其“查询SQL请求”和“查询结果”的“应答”发生在________之间。

A浏览器和Web服务器

B 浏览器和数据库服务器

C 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

D 任意两层

7.关系数据库的SQL查询操作由3个基本运算组合而成,其中不包括________。

A 连接

B 选择

C 投影

D 比较 8.信息系统采用的B/S模式,实质上是中间增加了________ 的C/S模式。A Web服务器

B 浏览器

C 数据库服务器

D 文件服务器

9.在信息系统的B/S模式中,ODBC/JDBC是 ________之间的标准接口。A Web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

B 浏览器与数据库服务器

C 浏览器与Web服务器

D 客户机与Web服务器

10.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B/S三层模式是指________。A 应用层、传输层、网络互链层

B 应用程序层、支持系统层、数据库层 C浏览器层、Web服务器层、DB服务器层

D 客户机层、HTTP网络层、网页层

11.ODBC是________,用户可以直接将SQL语句送给ODBC。A一组对数据库访问的标准

B数据库查询语言标准

C数据库应用开发工具标准

D数据库安全标准 12.所谓“数据库访问”,就是用户根据使用要求对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操作。它要求________。

A.用户与数据库可以不在同一计算机上而通过网络访问数据库;被查询的数据可以存储在多台计算机的多个不同数据库中

B.用户与数据库必须在同一计算机上;被查询的数据存储在计算机的多个不同数据库中

C.用户与数据库可以不在同一计算机上而通过网络访问数据库;但被查询的数据必须存储同一台计算机的多个不同数据库中

D.用户与数据库必须在同一计算机上;被查询的数据存储在同一台计算机的指定数据库中

13.ODBC是________,用户可以直接将SQL语句送给ODBC。A.一组对数据库访问的标准 B.数据库查询语言标准

C.数据库应用开发工具标准 D.数据库安全标准

14.SQL查询语句:SELECT SNANE,DEPART,CNAME,GRADE FROM S,C,SC WHERE S.SNO=SC.SNO AND SC.CNO=C.CNO AND S.SEX=‘男’;

涉及的S,C和SC三个表。S和SC表之间和C和SC表之间分别通过公共属性

________作连接操作。

A SNO,CNO

B CNO,SNO

C CNO,SEX

D SNO,SEX 15.在C/S模式的网络数据库体系结构中,应用程序都放在________上。A Web浏览器 B 数据库服务器 C Web服务器 D客户机

16.SQL语言提供了SELECT语句进行数据库查询,其查询结果总是一个________。A 记录 B 元组 C 属性 D关系

17.SQL语言的SELECT语句中,说明投影操作的子句是________。A SELECT B FROM C WHERE DGROUP BY 18.SQL语言的SELECT语句中,说明连接操作的子句是________。A SELECT B FROM C WHERE D GROUP BY 19.在信息系统的C/S模式数据库访问方式中,在客户机和数据库服务器之间的网络上传输的内容是________。A SQL查询命令和所操作的二维表 B SQL查询命令和所有二维表 C SQL查询命令和查询结果表 D 应用程序和所操作的二维表

20.在关系二维表STUD中查询所有年龄小于25岁的学生名(XM)及其年龄(SA)。正确的SQL语句为_______。

A.SELECT XM,SA

FROM STUD

FOR SA <25;B.SELECT XM,SA

FROM STUD

WHERE SA <25;C.SELECT XM,SA

ON STUD

FOR SA <25;D.SELECT XM,SA

ON STUD

WHERE SA <25;21.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B/S三层模式是指________。A应用层、传输层、网络互链层

B应用程序层、支持系统层、数据库层 C浏览器层、Web服务器层、DB服务器层 D客户机层、HTTP网络层、网页层

22.计算机信息系统是一类数据密集型的应用系统。下列关于其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__

A大多数数据需要长期保存

B计算机系统用内存保留这些数据

C数据为多个应用程序和多个用户所共享 D数据面向全局应用

23.在计算机信息处理领域,下面关于数据含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__。A.数据是对客观事实、概念等的一种表示 B.数据专指数值数据

C.数据可以是数值型数据和非数值型数据 D.数据可以是数字、文字、图画、声音、图像

24.电子商务是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商业交易的一种新型商业行为,下列关于电子商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__。

A.电子商务是指对整个贸易过程实现电子化 B.在因特网上购物也属于电子商务范畴

C.商品交易的全过程,包括商谈、订货、付款和商品的配送都在网上进行 D.无形商品和服务也是电子商务的一类商品

25.下列软件产品都属于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的是________。A.FoxPro、SQL Server、FORTRAN B.SQL Server、Access、Excel C.ORACLE、SQL Server、FoxPro D.UNIX、Access、SQL Server 26.在SQL数据库三级体系结构中,用户可以用SQL语言对____________进行查询。

A.基本表和存储文件 B.存储文件和视图 C.视图和存储文件 D.视图和基本表

27.下列关于数据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__。A.数据库减少了数据冗余 B.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共享 C.数据库避免了一切数据的重复 D.数据库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28.下列信息系统中,属于专家系统的是________。A.办公信息系统 B.信息检索系统 C.医疗诊断系统 D.电信计费系统

29.________是政府机构运用现代网络通讯与计算机技术实现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的一种方式。A.自动化办公系统 B.制造业信息系统 C.电子商务 D.电子政务

30.以下所列关系操作中,只以单个关系作为运算对象的是________。A.投影

B.并

C.差

D.交

31.根据信息处理的深度对信息系统分类,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属于________。

A.信息检索系统 B.信息分析系统 C.辅助技术系统 D.办公信息系统 32.由于数据文件之间缺乏联系,造成每个应用程序都有对应的数据文件,可能同样的数据重复存储在多个文件中,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A.数据的冗余性 B.数据的不完整性 C.数据的一致性 D.数据联系弱

33.关系运算中的并、差和交都是________运算。

A.一元

B.二元

C.多元

D.运算对象个数不限

34.Intranet是单位或企业内部采用TCP/IP技术,集LAN、Internet和数据服务为一体的一种网络,它也称为________。

A.局域网

B.广域网

C.企业内部网

D.万维网

35.已知关系模式:学生S(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院系),若从S中查询所有男学生的全部属性信息,则应使用____关系运算。

A.投影

B.选择

C.连接

D.插入 36.下面列出的特点中,_______不是数据库系统的特点。A.无数据冗余

B.采用一定的数据模型 C.数据共享

D.数据具有较高的独立性

37.以下所列内容中,________不是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特征。A.以提供信息服务为目的 B.数据密集型系统

C.人机交互的计算机系统 D.计算密集型系统

38.下列关于数字图书馆(D-Lib)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A.D-Lib是分布的、可以跨库检索的海量数字化信息资源 B.D-Lib拥有内容丰富的多媒体数字化信息资源 C.D-Lib的收藏对象是数字化信息

D.对图书馆的全部收藏实现数字化是建立D-Lib的最终目标

39.从信息处理的深度看,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A.信息处理系统分为管理业务系统、辅助技术系统和办公信息系统 B.管理业务系统有面向操作层和面向管理层二类 C.CAD、CAM属于辅助技术系统 D.信息检索系统属于信息分析系统

40.下列有关数据库技术主要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__。A.能实现数据的快速查询

B.可以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和控制 C.可以完全避免数据的冗余 D.可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41.下列关于数字图书馆的描述中,错误的是________。A.它是一种拥有多种媒体、内容丰富的数字化信息资源 B.它是一种能为读者方便、快捷地提供信息的服务机制

C.它支持数字化数据、信息和知识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全部活动 D.将现有图书馆的藏书全部数字化并加上各类信息处理工具就实现了数字图书馆

42.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查询、插入、修改和删除等操作,这种功能称为________。A.数据库控制功能 B.数据库管理功能 C.数据定义功能 D.数据操纵功能

43.一个典型的远程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________。

A.课程学习

B.远程考试

C.远程讨论

D.以上都是

44.下列关于信息系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A.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交互系统 B.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的 C.信息系统的核心是操作系统

D.应该使用DBMS提供的工具维护信息系统

45.在关系数据模型中必须满足:每一属性都是______。A.可以再分的组合项

B.不可再分的独立项(原子项)C.长度可变的字符项

D.类型不同的独立项(原子项)

4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是_______。

A.GPS

B.CAD

C.CAM

D.ERP 47.关系操作中的选择运算对应SELECT语句中的_______子句。

A.SELECT

B.FROM

C.WHERE

D.GROUP BY 48.决策支持系统是一种常见的__________系统。

A.信息分析

B.信息检索

C.辅助技术

D.办公信息

49.以下关于SQL视图的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A.视图是一个虚表,并不存储数据

B.视图同基本表一样以文件形式进行存储 C.视图只能从一个基本表导出

D.对视图的修改与基本表一样,没有限制

50.以下关于关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_______。A.关系是元组的集合,元组的个数可以为0 B.关系模式反映了二维表的静态结构,是相对稳定的 C.对关系操作的结果仍然是关系 D.关系模型的基本结构是二维数组

51.下列信息系统中,属于信息分析系统的是________。A.办公信息系统 B.决策支持系统 C.教学管理系统 D.电信计费系统

52.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一般由________两部分组成。A.专业信息系统和销售信息系统 B.技术信息系统和信息分析系统 C.技术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 D.决策支持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

53.计算机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图书借阅处理,属于________ 处理系统。

A.管理层业务

B.知识层业务

C.操作层业务

D.决策层业务

54.目前能全面支持制造业企业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是________。

A.MRP

B.MRPⅡ

C.ERP

D.CSRP 55.要求在学生表STUD中查询所有小于20岁的学生姓名(XM)及其年龄(SA)。可用的SQL语句是________。

A.SELECT XM,SA FROM STUD FOR SA<20 B.SELECT XM,SA FROM STUD WHERE SA<20 C.SELECT XM,SA ON STUD FOR SA<20 D.SELECT XM,SA ON STUD WHERE SA<20 56.业务处理系统是使用计算机进行日常业务处理的信息系统,下列不属于业务处理系统的是________。A.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B.财务管理系统 C.决策支持系统 D.办公自动化系统

57.常用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产品Microsoft SQL Server属于________模型。

A.关系

B.层次

C.网状

D.E-R 58.下列关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__。A.信息系统属于数据密集型应用,数据具有持久性 B.信息系统的数据可为多个应用程序所共享

C.信息系统是以提供信息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应用系统 D.信息系统涉及的数据量大,必须存放在内存中

59.SQL查询语句形式为“SELECT A FROM R WHERE F”,其中A,R,F分别对应于____。

A.列名,基本表或视图,条件表达式 B.视图属性,基本表,条件表达式 C.列名,基本表,关系运算

D.属性序列,表的存储文件,条件表达式

60.关系模型中把实体之间的联系用________来表示。

A.二维表

B.树

C.图

D.E-R图 61.以下所列各项中,________不是计算机信息系统所具有的特点。A, 涉及的数据量很大,有时甚至是海量的

B, 除去具有基本数据处理的功能,也可以进行分析和决策支持等服务 C, 系统中的数据为多个应用程序和多个用户所共享 D, 数据是临时的,随着运行程序结束而消失

62.在关系数据库中,SQL提供的SELECT查询语句基本形式为: SELECT A1,A2,„,An FROM

R1,R2,„,Rm [WHERE F]

其中SELECT、FROM和WHERE子句分别对应于二维表的________ 操作。A, 连接操作,选择操作,投影操作 B, 投影操作,连接操作,选择操作 C, 选择操作,投影操作,连接操作

D, 投影操作,选择操作,连接操作

63.SQL语言的SELECT语句中,说明选择操作的子句是_______。A.SELECT B.FROM C.WHERE D.GROUP BY 64.某信用卡客户管理系统中,有客户模式:credit-in(C-no客户号,C-name客户姓名,limit信用额度,Credit-balance累计消费额),该模式的________属性可以作为主键。A.C-no B.C-name C.Limit D.Credit-balance

二、填空题

[1].在信息系统开发中,除了软件工程技术外,最重要的技术是基于_______系统的设计技术。

[2].在关系数据模型中,二维表的列称为属性,二维表的行称为________。[3].网状、层次与关系数据模型的最大区别在于表示和实现实体之间的联系的方法不同,网状、层次数据模型是通过指针链,而关系数据模型是使用________。[4].信息系统从规划开始,经过分析、设计、实施直到投入运行,并在使用过程中随其生存环境的变化而不断修改,直到不再适应需要的时候被淘汰,这一时间过程称为信息系统的________。

[5].关系数据库设计的基本任务是按需求和系统支持环境,设计出________以及相应的应用程序。

[6].在关系模式D(DEPTNO,DEPT)中,关系名是____。

[7].在信息系统开发中,数据库系统设计分为三个阶段,依次为_____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结构设计。

[8].在关系模型中采用__________结构表示实体集以及实体集之间的联系。[9].关系模式XS(XH,XM,XB,NL,CSRQ)中,关系名为______。

[10].一个关系模式的主键是能够唯一标识该关系中元组的属性或___________。[11].信息系统软件生命周期分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_____、系统实施和系统维护5个阶段。

[12].英文缩写“DBMS”的中文含义是数据库管理系统,其基本功能有________、数据操作和数据库管理等。

[13].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独立性包括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和数据的________独立性两方面的内容。

[14].所谓“软件工程”,是指用_______的方法组织软件的开发。

[15].所谓数据独立性是指数据的逻辑和物理结构与____之间不存在相互依赖关系。

[16].在信息系统开发中,数据库系统设计分为三个阶段,依次为概念结构设计、_____结构设计和物理结构设计。

三、判断题

1.在关系数据库中,关系模式“主键”不允许由该模式中的所有属性组成。2.数据库一般的应用情况可能是:①用户与数据库不在同一计算机上,必须通过网络访问数据库。② 被查询的数据存储在多台计算机的多个不同数据库中。

3.在关系数据库中,关系模式“主键”的作用:是用它来唯一区分二维表中不同的属性(列)。

4.数据库是按一定的数据模式组织并长期存放在主储器的一组可共享数据的集合。

5.在关系数据库中,关系数据模式R仅说明关系结构的语法,但并不是每个符合语法的元组都能成为R的元组,它还要受到语义的限制。6.描述关系模型的三大要素是:关系结构,完整性和关系操作。

7.数据库系统的特点之一是可以减少数据冗余,但不可能做到数据“零冗余”。8.DBMS提供多种功能,可使多个应用程序和用户用不同的方法在同时或不同时刻建立,修改和查询数据库。

9.一个关系数据库由许多张二维表组成。二维表各自独立,其间不存在关联。10.应用程序对数据库进行数据查询必须要求:用户与数据库在同一计算机上;且被查询的数据存储同一个数据库中。11.描述关系模型的三大要素是:关系结构,完整性和关系操作。12.由于DBMS提供模式转换机制,可以做到应用程序与数据相互独立。当数据库中的数据结构发生变化时,不会影响应用程序。

13.关系数据库中的“连接操作”是一个二元操作。它基于共有属性把两个关系组合起来。时的

14.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15.DBMS一般都具有数据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和故障恢复功能,由此实现对于数据的统一管理和控制

16.为了方便用户进行数据库访问,关系型数据库系统一般都配置有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供用户使用

17.信息系统的规划和实现一般采用自底向上规划分析,自顶向下设计实现的方法。

18.数据字典是系统中各类数据定义和描述的集合。

19.需求分析的重点是“数据“和“处理“,通过调研和分析,应获得用户对数据库的基本要求,即:信息需求、处理需求、安全与完整性的要求。

20.数据库系统设计阶段中的概念结构设计先于逻辑结构设计。

21.系统分析阶段要回答的中心问题是:“系统必须做什么(即明确系统的功能)”。

22.由于数据流程图是采用“自顶向下”分层方式绘制的,低层数据流程图是高层数据流程图的详细说明。

23.数据库在物理设备上的存储结构与存取方法称为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它不依赖于选定的计算机系统。

24.对于软件开发者来说,管理信息系统运行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系统维护

25.数据库是按一定的数据模式组织并长期存放在主存储器的一组可共享数据的集合。

26.在数据库中降低数据存储冗余度,可以节省存储空间,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因此数据库的数据冗余度应该做到零冗余。

27.在关系数据库中,关系模式“主键”不允许由该模式中的所有属性组成。

28.数据库一般的应用情况可能是:①用户与数据库不在同一计算机上,必须通过网络访问数据库。② 被查询的数据存储在多台计算机的多个不同数据库中。

29.关系数据库中的“连接操作”是一个二元操作。它基于共有属性把两个关系组合起来。

30.应用程序对数据库进行数据查询必须要求:用户与数据库在同一计算机上;且被查询的数据存储同一个数据库中。

31.关系数据库采用二维表结构来表示各类实体及其间的联系,二维表由行和列组成。一个关系数据库由许多张二维表组成

32.DBMS一般都具有数据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和故障恢复功能,由此实现对于数据的统一管理和控制。

33.在关系数据库中,关系模式“主键”的作用:是用它来唯一区分二维表中不同的属性(列)。

一、选择题 1~5.BB/CA

6~10.CDAAA

11~15.A/A/D

16~20.ABCCB 21~25.BBBCC 36~40.ADDDC 41~45.DDDCB 56~60.CADAA 61~64.DBCA

二、填空题

1.数据库

2.元组

3.二维表

4.生命周期

5.数据模式 6.D

7.概念

8.二维表

9.XS

10.属性组 11.系统设计 12.分配存储单元 13.逻辑 14.工程化 15.应用程序 16.逻辑

三、判断题

1~5.N YYNY

6~10.YYYN N/Y 11~15.YYYYY

16~20.YNYYY 21~25.YYNYY

26~30.NNYYY 31~33.YYY

46~50.ACAAD

51~55.BCCCB

26~30.DCCDA

企业信息系统数据备份模式初探 第3篇

关键字:信息系统;数据备份;数据同步

中图分类号:TP30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9-0000-01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 Data Backup Mode

Ma Xingtao

(Automation Institute of Lanzhou Petrochemical Company,Lanzhou730060,China)

Abstract:At present,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 has been integrated into all aspects of production,which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systems applications,help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in the production,on the other hand to promote the business right trandition system reform.However,no matter which side of the promotion,the data stored in information systems,enterprise-wide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important,if the abnormal loss of data,then the impact on business is fatal.Based on the above issues,this article will start on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 data backup model some of the preliminary study.

Keywords:Information systems;Data backup;Data synchronization

一、概述

信息系統的部署架构一般有两大方式,一是集中部署,二是分布式部署。本文将重点对集中式部署的信息系统的数据备份模式做一些探讨。采用集中的部署架构,一般会建立两个数据环境,即生产环境和灾备环境。

二、数据备份

在主环境内,采取如下手段以提高系统可用性:数据库群集、Web应用负载均衡、SQL Server数据库备份及专业软件备份。

(一)数据库群集

通过使用SQL Server 2008 Cluster技术,可实现数据库的双机热备,即主数据库服务器出现问题时,备用数据库服务器可自动判断出主库的出错状态,并接管数据库以提供服务,这个过程仅持续几秒钟,用户基本感觉不到,是一个全自动的过程。对于数据库群集来说,共享存储故障将是该方案的唯一单点故障。

(二)Web应用负载均衡

通过负载均衡技术可带来两个方面的好处。

1.可分担服务器压力,提高应用程序性能。

2.可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当某台服务器发生故障时,可将所有访问自动均衡至其他服务器。可采用基于软件的负载均衡技术(Micorosft NLB)或基于硬件的负载均衡技术(负载均衡交换机)。

信息系统中通过负载均衡可提供的服务包括:定制开发的系统网站、MOSS网站、各类Web Services服务。

(三)专业软件定时备份

以上两种手段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缺陷,即:如果他们所依赖的统一存储设备出现重大故障,将导致提供冗余和热备的服务器同时失效,整个系统将不可避免的整体瘫痪,更严重的是,如果存储设备无法修复,则数据将彻底丢失,为企业带来重大损失。

因此采用专业备份软件(Data Protector 6.1),可实现将重要数据周期性备份至其他存储设备内。根据系统的特点,可灵活设计备份策略,这里只是一种通常的做法。

(四)SQL Server数据库备份

DP备份将数据备份到磁带上,可以保证数据在物理上的安全,但在系统发生异常,需要快速恢复数据的时候,DP由于需要从磁带上读取数据,导致恢复速度不能很快,因此一般采用DP+SQL的双备份模式,来完成数据的备份工作,以保证系统在异常情况下的数据安全和快速恢复。

三、数据同步(主备环境间)

针对主备环境,需要确保备用环境的数据、服务均与主环境保持一致,以便随时代替主环境对外提供服务。为保证两个环境的一致,设计从两个方面考虑:

1.业务数据、与部署环境无关的配置数据和定制开发的应用程序需在主备环境间进行同步。

2.与环境相关的数据和产品类应用程序需在备用环境中单独部署或生成。

(一)SQL Server数据库镜像

“数据库镜像”是用于提高数据库可用性的主要软件解决方案。数据库镜像维护一个数据库的两个副本,这两个副本必须驻留在不同的SQL Server数据库引擎服务器实例上。其中一个服务器实例使数据库服务于客户端(“主体服务器”),另一个服务器实例则根据镜像会话的配置和状态,充当热备用或温备用服务器(“镜像服务器”)。同步数据库镜像会话时,数据库镜像提供热备用服务器,可支持在已提交事务不丢失数据的情况下进行快速故障转移。

(二)定制开发的同步

主站点、各类Web服务和应用、各类自行开发的服务等,由于这些应用本身并未像数据库一样提供了自带的数据同步功能,因此需要自行开发数据同步服务,采取定时同步策略保证主备环境间的数据一致。

(三)独立部署

除需要进行同步的数据外,还有一些和环境相关的或无法进行同步的应用程序和数据,它们需要在备用环境中单独部署,具体包括:

1.应用程序:MOSS服务、索引/查询服务、报表服务、DP服务等。

2.数据库:索引数据库、MOSS配置数据库。

四、总结

数据的安全对企业信息系统而言是重中之重,但在实际工作中,难免有数据异常丢失的情况,那么科学的做好数据的备份,能及时恢复数据,就是信息系统的成败所在。希望以上一些浅显的分析,能给大家的实际工作一点点启示。

参考文献:

企业信息系统数据迁移探讨 第4篇

关键词:数据迁移,数据库

1 数据迁移背景和意义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系统的迅速发展, 应用系统需要更换平台或使用功能更强大的系统来替代原有系统, 此时原有的旧系统在使用期间往往存储了大量宝贵的历史数据, 这些历史数据是进行决策分析的重要依据, 由此必然面临一个数据迁移的问题。

数据迁移对系统切换乃至新系统的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数据迁移的质量是新系统成功上线的重要前提, 也是新系统今后稳定运行的有力保障。如果数据迁移失败, 新系统将不能正常启用;如果数据迁移的质量较差, 没能屏蔽全部的垃圾数据, 将对新系统造成很大的隐患。

2 数据迁移方案

2.1 直接拷贝方法

利用操作系统的一些命令可以实现磁盘数据的直接复制, 适合于脱机迁移的环境。从宏观上看, 数据复制将来自一个存储位置的数据拷贝到一个或更多的其它本地或远程存储系统。但是, 复制发生的位置是主要差别之一, 复制服务或软件可以运行在存储阵列、网络或服务器上, 如图1所示为存储阵列复制技术。

同步与异步复制, 复制可以同步发生, 数据同时写入到主和次级存储系统;或者可以异步执行, 数据经过延时后复制到复制目标。同步复制取决于充足的带宽和低延时, 相反, 异步复制首先将数据写入主阵列, 并且根据实现方法, 将数据复制到内存或基于硬盘的日志中。

2.2 逻辑卷数据镜像方法

对于服务器操作系统已经采用逻辑卷管理器LVM的系统, 可以利用逻辑卷管理器的管理功能完成原有数据到新存储的迁移, 逻辑盘卷管理LVM是对磁盘分区进行管理的一种机制, 镜像是在两个或多个磁盘或磁盘子系统上生成同一个数据的镜像视图的信息存储过程, 一个叫主镜像系统, 另一个叫从镜像系统。一旦灾难发生时, 分布在异地存储器上的数据备份并不会受到波及。

逻辑卷数据镜像方法的优点重要有:支持任意存储系统之间的迁移, 适合于主机存储的非经常性迁移。

2.3 存储虚拟化方法

利用VMware虚拟架构技术, 该技术具有虚拟机可动态在线从一台物理服务器迁移到另一台物理服务器上的特性等, 并且由VMware虚拟架构套件生产出来的虚拟机的封装文件都存放在统一存储上。

通过共享的SAN存储架构, 可以最大化的发挥虚拟架构的优势, 进行在线地迁移正在运行的虚拟机, 进行动态的资源管理, 而且为以后的容灾提供扩展性和打下基础。

2.4 数据库备份恢复方法

企业在信息系统数据迁移中面临的最大问题为数据库迁移, 因为数据库中存放了企业的大部分数据, 在数据迁移技术中对于数据库数据, 可使用数据库的自身工具, 如Oracle RMAN备份恢复技术, 以及自带同步复制工具Data Guard, 以及一些第三方的数据库复制工具。

Data Guard是传输日志到数据迁移目标端, 然后在数据迁移目标端解析成SQL语句执行, 网络上传输的是归档日志, 而以Golden Gate、Share Plex为代表的备份软件是在生产端解析日志, 通过网络把解析出的SQL语句传输到在线数据迁移目标端执行。

3 数据迁移中Oracle Golden Gate技术

Golden Gate一种基于日志的结构化数据复制软件, 它通过解析源数据库在线日志或归档日志获得数据的增删改变化, 再将这些变化应用到目标数据库, 实现源数据库与目标数据库同步。Golden Gate软件可以在异构的IT基础结构 (包括几乎所有常用操作系统平台和数据库平台) 之间实现大量数据亚秒一级的实时复制。

利用捕捉进程 (Capture Process) 在源系统端读取Online Redo Log或Archive Log, 然后进行解析, 只提取其中数据的变化如增、删、改操作, 并将相关信息转换为Golden Gate定义的中间格式存放在队列文件中。再利用传送进程将队列文件通过TCP/IP传送到目标系统。捕捉进程在每次读完log中的数据变化并在数据传送到目标系统后, 会写检查点, 记录当前完成捕捉的log位置, 检查点的存在可以使捕捉进程在中止并恢复后可从检查点位置继续复制;目标系统接受数据变化并缓存到Golden Gate列当中, 队列为一系列临时存储数据变化的文件, 等待投递进程读取数据;Golden Gate递进程从队列中读取数据变化并创建对应的SQL语句, 通过数据库的本地接口执行, 提交到数据库成功后更新自己的检查点, 记录已经完成复制的位置。

由此可见, Golden Gate是一种基于软件的数据复制方式, 它从数据库的日志解析数据的变化 (数据量只有日志的四分之一左右) 。Golden Gate将数据变化转化为自己的格式, 直接通过TCP/IP网络传输, 无需依赖于数据库自身的传递方式, 而且可以通过高达9:1的压缩率对数据进行压缩, 可以大大降低带宽需求。在目标端, Golden Gate以通过交易重组, 分批加载等技术手段大大加快数据投递的速度和效率, 降低目标系统的资源占用, 可以在亚秒级实现大量数据的复制, 并且目标端数据库是活动的Golden Gate提供了灵活的应用方案, 基于其先进、灵活的技术架构可以根据用户需求组成各种拓扑结构。

4 总结

数据迁移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它包括的过程不仅仅是将数据从一个存储设备取出然后再插入到另外一个存储设备上。为了能够保证顺利的将数据由一个存储系统迁移到另外一个存储系统, 必须首先理解的是如何迁移数据以及为了避免潜在的风险以及复杂性而采取的正确的步骤。

参考文献

[1]刘如九, 张振山, 柴天佑.一种通用的多数据库间数据抽取方法及应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08.

信息系统数据中心管理暂行办法 第5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行信息系统数据中心风险管理,保障数据中心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提高业务连续性水平,根据银监会《商业银行数据中心监管指引》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信息系统数据中心是指对全行业务、客户和管理等重要信息进行集中存储、处理和维护,具备专用场所,为业务运营及管理提供信息科技支撑服务的组织。

重要信息系统是指支撑重要业务,其信息安全和服务质量关系公民、法人和组织的权益,或关系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乃至国家安全的信息系统。包括面向客户、涉及账务处理且时效性要求较高的业务处理类、渠道类和涉及客户风险管理等业务的管理类信息系统,以及支撑系统运行的机房和网络等基础设施。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辖内各分支机构。

第二章 设立与变更

第四条 辖内各分支机构应于取得金融许可证后两年内,设立信息系统数据中心。

第五条 数据中心应配臵满足业务运营与管理要求的场地、基础设施、网络、信息系统和人员,并具备支持业务不间断服务的能力。

第六条 各分支机构应就数据中心设立,数据中心服务范围、服务职能和场所变更,以及其他对数据中心持续运行具有较大影响的重大变更事项及时向当地银监部门报告。

第六条 在数据中心规划筹建阶段,以及在数据中心正式运营前应提前20个工作日,向当地银监部门报告。

第七条 变更数据中心场所时应提前2个月,其他重大变更应提前10个工作日向当地银监部门报告。

第三章 风险管理

第八条 各级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部门应制定数据中心风险管理策略、风险识别和评估流程,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对风险进行分级管理,持续监督风险管理状况,及时预警,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

第九条 各级行信息科技部门应指导、监督和协调数据中心明确信息系统运营维护管理策略,建立运营维护管理制度、标准和流程,落实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措施。

第十条 各级行数据中心应建立健全各项管理与内控制度,从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实施风险控制措施。

第十一条 各级行数据中心应设立专门管理岗位,监督、检查数据中心各项规范、制度、标准和流程的执行情况以及风险管理状况。

第十二条 各级行应根据业务影响分析所识别出风险的可能性和损失程度,决定是否购买商业保险以应对不同类型的灾难,并定期检查其保险策略及范围。投保资产清单应保存于安全场所,以便索赔时使用。

第十三条 各级行内部审计部门应至少每三年进行一次数据中心内部审计。

第十四条 各级行在采取有效信息安全控制措施的前提下,可聘请合格的外部审计机构定期对数据中心进行审计。

第十五条 各级行数据中心应根据内、外部审计意见,及时制定整改计划并实施整改。

第四章 运行环境管理

第十六条 各级行进行数据中心选址时,应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综合考虑地理位臵、环境、设施等各种因素对数据中心安全运营的潜在影响,规避选址不当风险,避免数据中心选址过度集中。

第十七条 数据中心选址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一)生产中心与灾备中心的场所应保持合理距离,避免同时遭受同类风险。

(二)应选址于电力供给可靠,交通、通信便捷地区;远离水灾和火灾隐患区域;远离易燃、易爆场所等危险区域;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避开强电磁场干扰;应避免选址于地震、地质灾害高发区域。

第十八条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应以满足重要信息系统运行高可用性和高可靠性要求、保障业务连续性为目标,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一)建筑物结构,如层高、承重、抗震等,应满足专用机房建设要求。

(二)应根据使用要求划分功能区域,各功能区域原则上相对独立。

(三)应配备不间断电源、应急发电设施等以满足信息技术设备连续运行的要求。

(四)通信线路、供电、机房专用空调等基础设施应具备冗余能力,进行冗余配臵,消除单点隐患。

(五)机房区域应采用气体消防和自动消防预警系统,内部通道设臵、装饰材料等应满足消防要求,并通过消防验收。

(六)应采取防雷接地、防磁、防水、防盗、防鼠虫害等保护措施。

(七)应采用环保节能技术,降低能耗,提高效率。

第十九条 数据中心安防与基础设施保障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一)各功能区域应根据使用功能划分安全控制级别,不同级别区域采用独立的出入控制设备,并集中监控,各区域出入口及重要位臵应采用视频监控,监控记录保存时间应满足事件分析、监督审计的需要。

(二)应具备机房环境监控系统,对基础设施设备、机房环境状况、安防系统状况进行7x24小时实时监测,监测记录保存时间应满足故障诊断、事后审计的需要。

(三)每年至少开展一次针对基础设施的安全评估,对基础设施的可用性和可靠性、运维管理流程以及人员的安全意识等方面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落实整改。

第二十条 数据中心应来用两家或多家通信运营商线路互为备份。互为备份的通信线路不得经过同一路由节点。

第五章 运营维护管理

第二十一条 各级行应建立满足业务发展要求的数据中心运营维护管理体系,根据业务需求定义运营维护服务内容,制定服务标准和评价方法,建立运营维护管理持续改进机制。

第二十二条 数据中心应建立满足信息科技服务要求的运营管理组织架构。设立生产调度、信息安全、操作运行维护、质量合规管理等职能相关的部门或岗位,明确岗位和职责,配备专职人员,提供岗位专业技能培训,确保关键岗位职责分离,通过职责分工和岗位制约降低数据中心操作风险。

第二十三条 数据中心应建立信息科技运行维护服务管理流程,提高整体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包括:

(一)应建立事件和问题管理机制。明确事件管理流程,定义事件类别、事件分级响应要求和事件升级、上报规则,5 及时受理、响应、审批和交付服务请求,保障生产服务质量,尽可能降低对业务影响;建立服务台负责受理、跟踪、解答各类运营问题;建立问题根源分析及跟踪解决机制,查明运营事件产生的根本原因,避免事件再次发生。

(二)应建立变更管理流程,减少或防止变更对信息科技服务的影响。根据变更对业务影响大小进行变更分级,对变更影响、变更风险、资源需求和变更批准进行控制和管理;变更方案应包括应急及回退措施,并经过充分测试和验证;建立变更管理联动机制,当生产中心发生变更时,应同步分析灾备系统变更需求并进行相应的变更,评估灾备恢复的有效性;应尽量减少紧急变更。

(三)应建立配臵管理流程,统一管理、及时更新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配臵信息,支持变更风险评估、变更实施、故障事件排查、问题根源分析等服务管理流程。

(四)应对重要信息系统和通信网络的容量和性能需求进行前瞻性规划,分析、调整和优化容量和性能,满足业务发展要求。

(五)应统一调度各项运维任务,协调和解决各项运维任务冲突,妥善记录和保存运维任务调度过程。

(六)应制定验收交接标准及流程,规范重要信息系统投产验收管理。加强版本控制,防范因软件版本、操作文档等不一致产生的风险。

(七)应根据商业银行总体风险控制策略及应急管理要求,从基础设施、网络、信息系统等不同方面分别制定应急预案,并及时修订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保证其有效性。

(八)应集中监控重要信息系统和通信网络运行状态。采用监控管理工具,实时监控重要信息系统和通信网络的运行状况,通过监测、采集、分析和调优,提升生产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可用性。监控记录应满足故障定位、诊断及事后审计等要求。

第二十四条 数据中心应建立信息安全管理规范,保证重要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包括:

(一)应设立专门的信息安全管理部门或岗位,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实施计划,定期对信息安全策略、制度和流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报告。

(二)应建立和落实人员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信息安全管理职责;通过安全教育与培训,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建立重要岗位人员备份制度和监督制约机制。

(三)应加强信息资产管理,识别信息资产并建立责任制,根据信息资产重要性实施分类控制和分级保护,防范信息资产生成、使用和处臵过程中的风险。

(四)应建立和落实物理环境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区域、规范区域访问管理,减少未授权访问所造成的风险。

(五)应建立操作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操作规程文档,规范信息系统监控、日常维护和批处理操作等过程。

(六)应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数据的产生、获取、存储、传输、分发、备份、恢复和清理的管理,以及存储介质的台帐、转储、抽检、报废和销毁的管理,保证数据的保密、真实、完整和可用。

(七)应建立网络通信与访问安全策略,隔离不同网络功能区域,采取与其安全级别对应的预防、监测等控制措施,防范对网络的未授权访问,保证网络通信安全。

(八)应建立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的授权访问机制,制定访问控制流程,保留访问记录,防止未授权访问。

第六章 数据备份

第七章 灾难恢复管理

第二十五条 各级行应将灾难恢复管理纳入业务连续性管理框架,建立灾难恢复管理组织架构,明确灾难恢复管理机制和流程。

第二十六条 各级行应统筹规划灾难恢复工作,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业务影响分析,确定灾难恢复目标和恢复等级,明确灾难恢复策略、预案并及时更新。

第二十七条 各级行灾难恢复预案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灾难恢复指挥小组和工作小组人员组成及联系方式、汇报路线和沟通协调机制、灾难恢复资源分配、基础设施与信息系统的恢复优先次序、灾难恢复与回切流程及时效 8 性要求、对外沟通机制、最终用户操作指导及第三方技术支持和应急响应服务等内容。

第二十八条 各级行应为灾难恢复提供充分的资源保障,包括基础设施、网络通信、运维及技术支持人力资源、技术培训等。

第二十九条 各级行应建立与服务提供商、电力部门、公安部门、当地政府和新闻媒体等单位的外部协作机制,保证灾难恢复时能及时获取外部支持。

第三十条 各级行应建立灾难恢复有效性测试验证机制,测试验证应定期或在重大变更后进行,内容应包含业务功能的恢复验证。

第三十一条 各级行因灾难事件启动灾难恢复后,应及时向当地银监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灾难事件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和程度,事件起因、应急处臵措施、灾难恢复实施情况和结果等。

第八章 数据销毁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山东省分行信息科技处负责解释、修订。

浅议信息系统数据集中和系统集成 第6篇

金融机构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在于提高业务处理效率, 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进而服务于决策和带动业务创新, 实现此目的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数据集中。然而, 从信息化建设的目的、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以及信息化建设实践来看, 数据集中对解决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仍较为有限, 且可持续性较差。笔者认为, 较为理想的方法是采取一种开放且能够适应业务不断变化的体系架构, 持续性地进行系统集成。

一、数据集中与系统集成的关系

一般而言, 数据集中是指数据的集中存储和管理, 并进行相应软、硬件的整合, 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而整合又是指将2个或2个以上具有不同数据库结构、不同操作系统的信息系统进行无缝连接, 以达到数据的实时交换。系统集成则是指综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 将各种分离的设备、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的、统一和协调的系统之中, 使资源充分共享, 实现集中、高效、便利的管理。

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史上, 我们可以看到数据集中与系统集成的辩证关系。早期大型机的应用是硬件和数据走集中道路的典型例子。虽然大型机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性等优点, 但是缺少灵活性、实用性和经济性等缺点却为后来的PC和UNIX服务器带来了广泛的市场空间,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以及群集技术的应用, 业界把PC和UNIX服务器集成起来, 从而实现了大型机的功能, 出现了两者并存的局面, 这是技术层面上数据集中和系统集成两者之间辩证关系的例证。在应用层面, 要正视信息孤岛和业务流程断裂问题长期性存在的合理性, 仅依靠数据集中不能完全解决这2个问题, 最好的方法是通过系统集成去连接孤立的信息和断裂的业务流程。以人民银行为例, 不同司局的职能部门管辖着征信、账户、反洗钱等重要的信息资源, 各信息系统使用的软、硬件众多, 体系结构复杂, 各职能部门业务流程又相互独立, 在可预见的时期内, 要把上述信息资源及相关应用集中到统一的软、硬件平台, 不但不现实, 而且技术实现困难, 并且由此引起的业务流程及组织架构的改变短期内亦难于实现;即便人民银行系统内部实施了部分或者全部信息系统的数据集中, 但依照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 现时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把系统外部 (如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 的信息资源集中到自身的内部系统, 因而仍需要考虑采取系统集成的方法。

数据集中和系统集成作为解决信息化问题的2种不同方法, 在合适的时候采取数据集中可以解决信息化进程中的部分问题, 而系统集成则是信息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技术。从广义来看, 系统集成是一种思想, 一种哲理, 是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是信息化建设实施的方法和策略, 而数据集中则是规划时需要考虑的问题。信息技术体系离不开系统集成, 但并不是每一个信息技术体系都需要数据集中。

二、系统集成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信息系统集成可分为数据集成、业务集成和应用集成3个层面, 以下所提到的系统集成主要指应用集成。

首先, 要对系统集成有正确的认识, 它不是对分离系统和应用的简单连接。在早期的许多系统集成实践中, 由于采用不恰当的技术手段或者对系统集成认识偏差等原因, 当时许多系统集成项目达不到预期效果, 造成用户对系统集成产生怀疑。例如, 早期利用C/C++, SQL或脚本等编程方法硬性地在几个应用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实现数据共享, 这种集成方法往往只解决了当时的问题, 却为日后应用系统的维护、更新及扩展等带来更多的问题, 效果极其有限。

其次, 要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发展, 已经使得系统集成效果得到初步显现。过去十几年采用的企业级应用集成 (EAI) 技术, 主要针对企业或政府行业级别的集成, 初步体现了系统集成为其带来好处。EAI将业务流程、应用软件、硬件和各种标准联合起来, 在2个或多个应用系统之间实现无缝连接, 使得它们像一个整体一样进行业务处理和信息共享。例如, 企业或政府部门后端应用系统和Web的集成, 构建能充分利用多个业务系统资源的电子商务 (政务) 网站, 系统集成效果得到初步显现。然而, 这一时期的系统集成基本采用J2EE或.NET的体系结构, 这2种体系结构之间未能直接交互 (如组件之间的交互) 。如果从更大范围来考察系统集成, 这2种异构体系之间相互集成仍会遇到不少困难。

最后, 要充分认识到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SOA (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 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 技术对系统集成带来的深远影响。SOA是一种基于标准化的技术手段, 它以服务为基本元素来构建或整合不同的信息系统, 实现行业内、外部不同信息系统的集成。SOA的目的是提高信息系统的开发效率、充分整合和复用原有的信息资源, 并使得信息系统能够灵活快速地响应业务需求的变化。与EAI集成技术相比, EAI解决集成问题往往是事后的, 即遇到了需要集成的问题, 才想办法通过EAI来解决;而SOA解决集成问题是事先的, 即在构建SOA体系架构时, 就已经考虑到系统集成的问题。因而, SOA是未来较长时期里能够引领信息系统建设走出信息孤岛, 实现全局范畴信息资源共享的最佳实践。

三、SOA在系统集成中的应用前景

以企业 (或单位、金融机构等) 为例, 不同企业的信息系统经过多年的建设, 投入使用的各种信息系统越来越多, 但至今仍没有完成建设的迹象,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应用软件。应用软件不仅仅是代码, 其实质是企业业务的体现, 同时又是企业文化的反映, 企业的业务和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作为企业业务和文化现实反映的载体, 势必要适时地反映这种变化, 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然而, 在传统的软件开发中, 应用软件要响应业务需求的变化常需要通过不断修改软件代码来完成, 且不同的应用系统及同一系统中的不同模块之间接口的依赖性比较强、耦合度高, 当企业应用软件从部门级单一的功能发展到企业全局的应用时, 这种强依赖性、高耦合度往往会造成应用软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不良局面。因而, 我们迫切需要一种体系、方法和工具, 能够把所有应用软件的接口通过统一的、松耦合、易替换的标准来描述, 这种标准与软件实现技术、平台、地点无关的软件服务体系, 正是SOA的倡导的理念。

SOA通过以下几项核心技术来实现上述软件服务体系。一是服务即服务构件架构SCA (Service Component Architecture) , 它是一种与实现语言无关的服务构件编程模型, 可以很好地处理服务网络的建构;二是数据即服务数据对象SDO (Service Data Object) , 它以对象为中心, 采用层次树型数据模型, 是一种最贴近业务表现的方式, 使用SDO可以统一数据访问和处理模式, 即使数据来源于以后的数据源如关系数据库、XML数据、Web服务等;三是编排即服务编排和流程, 它将已有的服务组装起来定义真正的业务流程, 同时提供相应的事务管理、流程状态管理、出错处理等支持功能。BPEL (Business Process Execution Language) 是服务编排的核心技术, 也是具体业务流程的表现。

中国电子化标准研究所在SOA核心技术的基础上, 对SOA的基本概念、软件开发、产品互操作、工程项目实施、质量与产品测评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明确和体系化的标准规划, 于2009年6月24日发布了《中国SOA标准体系研究报告 (征求意见稿) 》。这是我国SOA标准化工作的里程碑, 奠定了SOA标准与产业、应用融合的基础, 将有力推进我国信息化借力SOA思想和技术向纵深发展。

信息系统数据 第7篇

医疗信息化是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的重点方向之一,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 医院打造以病人为中心的数字化医院信息系统建设, 改变传统手工的诊疗模式, 全面构建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电子报告单、数字医院影像等系统。医院信息化程度越高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也越大, 尤其是三甲医院, 其内部业务数据的安全直接影响业务的正常发展, 海量的医疗信息业务数据的安全和保密也关系到医院的信誉。医院24小时工作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医院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性。所以, 确保信息系统数据安全和稳定持续地运行是医院信息管理人员面临的首要问题。而建立良好的安全管理制度, 构建信息系统容灾备份并制定相关应急方案是实现信息系统数据安全和连续运作的重要保证。

1 信息系统与数据出现灾难的原因

根据多年的运行维护经验分析, 医院信息系统在运行中主要会出现以下问题导致信息系统和数据发生灾难:

(1) 系统硬件设备故障:主要是中心机房的核心设备硬件故障, 如服务器、存储、交换机、电源设备故障。 (2) 人为操作故障:人为误操作导致硬件故障, 设备宕机, 软件系统崩溃, 数据库损坏等。 (3) 系统软件设计不足:因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应用系统设计缺陷在特定环境下导致的系统崩溃或数据损坏。 (4) 层出不穷的病毒:因病毒导致的系统服务崩溃, 网络不稳定或数据破坏。 (5) 人为或自然灾害:火灾、雷击、漏水、空调故障等导致的硬件设备损坏。

2 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当前医院信息化发展速度很快, 但是政府包括院方自生对信息化的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在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重应用, 轻基础, 重建设, 轻管理”的现象。尤其是信息安全方面普遍缺乏重视, 信息防护工作不到位, 信息系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所以, 医院信息系统安全建设首先要落实建立合理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方面主要应该加强以下两方面的建设:

(1) 树立全员安全意识, 医院各级领导带头重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制度制订和落实需要自上而下的贯彻进行, 领导必须起到带头作用, 要建立安全领导小组, 并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 培养和提高医院全员的认识水平, 加强责任意识, 安全意识, 防护意识。要认识到保护信息网络安全就是在保护医院本身, 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此同时, 加强全体员工的培训工作, 因为网络安全问题是一个典型的人机关系问题。比如, 要对医院所有操作局域网内计算机的医院务人员就应该定期进行安全法律教育和安全技术教育。

(2) 完善各级安全管理制度, 涵盖了机房安全管理制度, 加密设备管理制度, 密钥管理制度, 涉密人员的轮换制度等等。医院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需要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保障, 要针对相对开放的信息硬件系统, 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医院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医院信息系统管理条例, 以约束不规范的计算机操作行为。值得重点一提的是, 要加强监控的力度, 设立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 对那些重点区域和人员进行重点的管理和监督。此外, 针对目前应用层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现象, 要规范医务人员的工作站的使用管理制度, 谨慎使用共享软件, 医务人员的工作站上应该减少应用软件的安装, 甚至不装。

3 构建数据备份和容灾系统

根据医院信息化规模和实际需求, 首先考虑建设最紧急最关键的高可靠存储系统, 然后再逐步完善备份恢复系统、容灾系统等方面的建设, 逐步建成高效可靠、高质量的数字化医院[1]。目前备份和容灾技术主要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1) 利用数据库备份系统实现本地和异地备份:可以利用数据自带的备份功能, 在本地存储和异地存储上通过预设时间点或备份间隔等方式对数据进行备份。当数据遭到破坏时可以还原备份确保系统能继续运行。

(2) 双机热备技术确保系统持续运行:双机热备可以解决因服务器软硬件故障所导致的信息系统瘫痪问题, 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系统的运行, 维护了医院的就医秩序[2]。

(3) 构建信息系统容灾方案确保核心数据快速恢复:通过容灾系统, 一旦主数据中心出现意外灾难, 系统可以通过手动或者自动切换到备份数据中心, 在保持连续运行的基础上, 快速恢复主数据中心的业务数据。

医院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用以上一种或多种方式保障医院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一些对连续运行要求不高, 相对不太重要的系统, 比如电子图书、PASS等系统就可以采用数据库备份的方式, 而一些连续运行性较高的系统如HIS、LIS、PACS等系统就可以采用双机热备、异地容灾的方式。

4 制定数据安全应急预案

(1) 应急预案的制定原则:预案的制定要遵循完整性、易用性、明确性、有效性和兼容性的原则。完整性是指预案应包含系统和数据恢复的整个过程, 以及所需的尽可能全面的数据; 易用性是指预案应运用易于理解语言和图表, 并适合在紧急情况下使用;明确性是指预案应采用清晰的结构, 对资源进行清楚的描述, 工作内容和步骤应具体, 每项工作应有明确的责任人;有效性是指预案应尽可能满足灾难发生时进行恢复的实际需要, 并保持与实际系统和人员组织的同步更新;兼容性是指数据安全应急预案应与其他应急预案体系有机结合。

(2) 应急预案的制定流程:预案的制定过程主要包括五步: ①初稿的制订:按风险分析和业务影响撰写出应急预案的初稿。②初稿的评审:单位应对预案初稿的全面性、易用性、明确性、有效性和兼容性进行严格的评审。③初稿的修订:根据评审结果, 对预案进行修订, 纠正在初稿评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缺陷, 形成预案的修订稿。④预案的测试:测试应包含基本单元测试、关联测试和整体测试。测试的整个过程应有详细的记录, 并形成测试报告。⑤预案的审核和批准:根据测试的记录和报告, 对预案的修订稿进一步完善, 形成预案的报批稿, 并由医院信息化领导小组审核和批准, 确定为预案的执行稿。

(3) 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

医院应组织应急预案的教育、培训和演练。在预案规划的初期就应开始信息系统数据灾难应急恢复观念的宣传教育工作。确定培训的频次和范围, 事后保留培训的记录。预先制订演练计划, 在计划中说明演练的场景。演练的整个过程应有详细的记录, 并形成报告。应急预案演练应保证至少每年一次。

(4) 应急预案的启动和运行流程

当影响业务连续运行的灾难发生时, 如果能够通过主数据中心系统内部的冗余架构和本地的恢复手段来消除, 则优先采用本地恢复;如果无法本地恢复, 必须采用灾备系统的设备或设施以实现应用接管或者需要从灾备中心恢复数据时, 则进入灾难恢复流程。为能尽早、尽快恢复应用系统的运行, 各责任工作组必须按灾难应对计划进行应用系统的恢复。灾备中心完成接管后, 系统存在无灾备保障的风险, 因此应尽快恢复主数据中心运行环境, 将业务由灾备中心回切到主数据中心, 或将恢复后的主数据中心作为当前系统的灾备中心, 使得应用系统回复到有灾备保障的正常状态。

5 我院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安全系统的构建

我院信息化系统已经覆盖了我院日常工作的大部分业务, 全面实施了HIS、LIS、PACS等系统。各种电子报告文档以及电子处方、电子病历、自动化办公等数字化系统取代了原有的纸质的手工的工作模式。所以信息化系统的数据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一开始我们采用的数据库自动本地备份和移动介质定期 备份已经不能满足信息系统连续业务运行的需求。后来我们将核心的HIS、LIS、PACS等重要的应用系统采用双机热备的方式, 确保了核心业务的稳定连续运行。同时进行了机房的升级改造, 机房采用双电源供电, 空调也采用双机模式。并且在异地确定了容灾机房, 下一步将构建异地容灾系统。同时, 在院领导的指导下, 信息科制定了详细可行的数据安全应急方案, 确保无论出现何种系统故障或数据灾难, 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恢复信息系统的运行。

摘要:数据安全系统建设是每个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得以稳定连续运行的保证。本文分析了信息系统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出发, 阐述了如何建立医院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数据备份和容灾系统的构建思路, 以及应该如何制定数据安全应急预案。

关键词:数据备份,容灾系统,应急预案

参考文献

[1]张荣帜, 关宇扬.数字化医院信息数据系统整体规划[J].大科技·科技天地, 2010 (9)

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分类 第8篇

一个银行信息系统面对不同的应用,其数据库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联机交易数据库

联机交易数据库是典型的面向事务处理的操作型的数据库,包含了所有对外服务需要实时变化的数据,如客户的资产、负债账户类数据、客户相关信息和其他各类动态数据,以及为了满足银行日常生产管理使用的各种管理、控制数据的需求,如权限、资金、头寸、限额控制数据等。联机交易数据库的特点包括面向应用、联机更新和生命周期3个。

(一)面向应用

面向应用的数据库,是根据不同业务、不同应用而组织的。这种数据库通常封装在对应的应用(子系统)里,基本只为对应的应用服务,各应用子系统数据库之间相对分离独立,其服务对象面向生产。

(二)联机更新

联机交易数据库存放了所有联机交易需要更新的数据,所以该数据库的更新基本来自联机交易,并实时更新。

(三)生命周期

联机数据库一方面反映了联机交易数据最新时点的状态,另一方面保留了近期的历史数据。

二、批量数据库

在银行计算机应用系统发展的初期,计算机的处理方式主要有联机处理与批量处理两种。

传统的银行信息系统日终批量对应的业务处理通常有几大任务:一是进行一些日终账务处理,如资金清算、头寸划拨,以及各种内部与外部的约定处理,如利息计算与处理、约定的账务处理、客户信息处理等;二是产生各种银行的日终报表,包括各种处理流水清单、对账清单,和各种内部账务报表,如各核算层级的日计表、资金清算表及一些统计报表等;三是定期对一些历史数据进行整理与清理等。批量数据库基本是对应这类处理所需要更新的数据库。

在银行信息系统发展的早期,由于联机与批量的处理时间不一样,批量通常在联机关闭后才开始,两种处理方式对应使用的数据库没有严格区分。

随着应用系统的发展,联机对外服务时间越来越长,批量窗口受到挤压,联机与批量不得不并行运行。人们发现,在联机与批量并行运行时,如果两种处理的数据库有交叉,会引起很多共享与排他的问题。

为了解决联机与批量两种处理对应数据库交叉的问题,系统设计人员开始严格定义联机与批量两种数据库。其规则是:联机数据库只能由联机更新,批量只能对其进行参照(只读)处理;批量数据库只能在批量更新,联机只能对其进行参照(只读)处理,见表1所列。

随着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ODS(Operational Data Store)的概念,批量数据库可以纳入到ODS的范畴。

(一)面向交易系统

该类ODS数据库的数据从粒度、组织内容等各个方面都与交易系统比较接近,例如,可以把此前的批量数据库纳入到ODS中。这类数据库的特点及功能部分与原来批量数据库类似,部分有更广泛的应用。其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1. 其数据通常通过日终批量进行T+1时点的更新、加载。

2. 完全静态的历史数据,可以转移到ODS,减少交易系统数据库的规模。

3. 原来由交易系统批量直接产生的报表、历史数据的查询,部分可以通过ODS中进行,从而减轻交易系统的处理压力。

(二)面向联机分析系统

另一类ODS数据库在交易系统和信息分析系统之间形成一个中间层,这类ODS数据库的数据结构可以面向主题。这类数据库的特点是:

1. 其数据来自交易系统的集成,又提供给一或多个分析系统的数据仓库、数据集市。有了这中间层,更便于把联机交易系统面向应用的数据提取、转换和加载(ETL)为信息分析系统面向主题的数据库。

2. 可以通过O D S进行一些简单、高效的联机分析。

三、ODS

随着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发展,银行应用系统从原来偏重事务处理走向全面的信息应用。数据仓库、数据集市应用得以迅速发展。这时,交易处理与信息分析分别对应两大类的数据库:一是交易系统面向应用的为各交易子系统专用的联机交易数据库;二是信息分析面向主题、信息共享的数据库和数据仓库。信息分析数据库的数据主要来自各交易子系统,如图1所示。

ODS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在近十年才逐步形成共识的一个概念。ODS所指的操作型数据库,是相对分析型数据库而言。ODS并不属于特定的子系统,数据结构按需要而定,偏向操作(operational)层面的用途。其动态数据通常有较频繁的更新以及较短的历史。ODS成为交易系统数据库与分析系统数据库之间的一类过渡的数据库系统。

ODS按其内容与功能大致可以分为面向交易系统和面向联机分析系统两大类。

四、数据仓库

数据仓库的结构化数据环境,为联机分析应用(OLAP)和决策支持系统(DSS)提供数据源。数据仓库的特征在于面向主题并具有集成性、稳定性和时变性。

数据仓库的主要功能是把交易系统联机交易处理(OLTP)所累积的大量信息,通过系统地分析不早不晚,利用数据仓库特有的数据存储架构,提供各联机分析处理(OLAP)、数据挖掘(Data Mining)使用,并进而支持如决策支持系统(DSS)、高管信息系统(EIS)的建立。帮助决策者快速有效地从大量资料中分析出有价值的信息,以利于对外在环境的变化进行快速回应与决策,帮助建构商业智能(BI)。数据仓库的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一)面向主题

数据仓库的数据是按照一定的主题域进行组织的。主题是指用户使用数据仓库进行决策时所关心的重点方面。

主题是与传统数据库的面向应用相对应的,是在较高层次上将企业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综合、归类并分析利用的抽象表现。一个主题通常与多个操作型信息系统相关,每一个主题对应一个宏观的分析领域。数据仓库排除对决策无用的数据,提供特定主题的简明视图。

(二)集成

数据仓库的数据有来自于分散的操作型数据,将所需数据从原来的数据中抽取出来,通过加工、清洗、集成、归纳处理后才进入数据仓库。在数据抽取、清洗过程中,必须消除源数据的不一致性,以保证数据仓库内的信息是关于整个企业的、一致的全局信息。

(三)相对稳定

数据仓库的数据主要供企业决策分析之用,所涉及的数据操作主要是数据查询。一旦某个数据进入数据仓库以后,一般情况下将被长期保留。也就是数据仓库中一般有大量的查询操作,但修改和删除操作很少,通常只需要定期的加载、刷新。

(四)随时间变化并反映历史

数据仓库内的信息并不只是反映企业当前的状态,通常还包含了大量历史数据。这些数据系统地记录了企业从过去某一时点(如开始应用数据仓库的时点)到目前的各个阶段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对企业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做出定量分析和预测。

广义的说,基于数据仓库的信息分析系统由3个部件组成:数据仓库技术、联机分析处理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其中数据仓库技术是系统的核心。

五、数据集市

数据集市是企业级数据仓库的一个子集,它主要面向部门级业务,并且只面向某个特定的主题。为了解决灵活性与性能之间的矛盾,数据集市是数据仓库体系结构中增加的一种小型的部门或工作组级别的数据仓库。数据集市存储为特定用户预先计算好的数据,从而满足用户对性能的需求。数据集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访问数据仓库的瓶颈。

(一)数据集市的特征

1. 规模相对数据仓库小;

2. 面向部门,有特定的应用;

3. 数据架构通常是星型、雪花型,或两者组合;

4. 数据来源于O D S,或数据仓库;

5. 提供更详细的、预先存在的数据仓库的摘要子集;

6. 通常比数据仓库有更高的效率,更多用于联机分析处理。

(二)数据集市的类型

数据集市通常有两种类型:独立型数据集市和从属型数据集市。独立型数据集市直接从操作型环境获取数据,从属型数据集市从企业级数据仓库获取数据,带有从属型数据集市的体系结构。

形成这两种不同的数据集市的原因与企业信息分析系统的发展路径有关。企业如果先有数据集市,后发展数据仓库,数据集市通常会采取独立型。反之,如果企业先有数据仓库,后发展数据集市,数据集市通常会采取从属型。

通常认为,如果企业最终想建设一个全企业统一的数据仓库,并以整个企业的视图分析数据,最好不要选择建立独立型数据集市,这是由数据集市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数据集市为各个部门或工作组所用,各个集市之间存在不一致性是难免的。因为脱离数据仓库的缘故,当多个独立型数据集市增长到一定规模之后,由于没有统一的数据仓库协调,只会给企业又增加一些信息孤岛。

从长远的角度看,从属型数据集市在体系结构上比独立型数据集市更稳定,可以说是数据集市未来建设的主要方向。一些企业打算先独立地构建数据集市,当数据集市达到一定的规模后再直接转换为数据仓库,这种发展方式是不合适的。

有关数据仓库与数据集市的论述文章非常多,更详细的表述可以参照这类文章。

表2是上述几类数据库的特点与区别。

六、联机日志

从本质上分析,联机日志应该归类为信息系统联机数据库,但由于其在信息系统的特殊定位,所以将其单独进行分析。

(一)联机日志的定义

联机日志是联机交易系统在发生每一笔客户交易时,记录下来的交易情况。如果对于同一个独立核算的子系统,一个交易包含几个异步处理(例如作为收单行),那么每一个非同步的处理可以认为是一个子交易,均要记载单独的日志。但这些异步处理的日志应该有一个相关联的标志。

(二)联机日志的种类

通常,联机日志可以有渠道日志、处理子系统日志、业务日志几种。渠道日志由联机的交易发起渠道记录,而处理子系统日志由完成整个交易业务功能的各个独立核算子系统分别记载,业务日志是针对一笔完整的客户业务记录的日志。

(三)联机日志的内容

一个设计良好的日志,应该包含所有与交易相关的信息。

1. 渠道日志记载的主要内容有:从交易界面上接收到的输入信息、时间、场景;从渠道往处理系统上送的信息;交易修改的所有渠道数据库信息,及修改后的状态;接收到的从处理系统返回的信息;送回交易界面的信息。

2. 处理子系统日志记载的主要内容有:从交易调度处接收到的输入信息、时间;处理系统修改的所有处理系统数据库信息,及修改后的状态;处理系统返回交易调度的输出信息、时间;最终交易完成情况,如果是非正常结算,记录错误代码;及其他需要记载的内容。

1.正常情况下的功能有:

(1)产生交易流水,并将其作为历史档案。

(2)日志是联机与批量的桥梁。在日终批量时,通过联机日志进行当天的相关批量处理。

(3)一个设计良好的日志,应该能完全承担起事务处理系统与信息分析系统的桥梁。通过日志,把来自联机系统的各种新信息ETL(Extraction-Transformation-Loading)到信息分析系统的各数据库,包括ODS、数据仓库、数据集市。

2.故障对策:

(1)万一交易出现数据不同步,日志有助于找出问题所在;万一客户、交易相关方面对交易结果有异议,日志有利于澄清事实。

3. 如果交易系统建立了企业级服务总线,那么,服务总线可以记载业务日志,其主要内容有:从渠道层接收到的输入信息、时间;按调用顺序记录输往每一个处理子系统的信息、时间,处理子系统的返回信息、时间;服务总线修改的所有总线数据库信息,及修改后的状态;返回渠道层的输出信息、时间。

(四)联机日志的作用

由于联机日志记载了交易所有的输入、输出、处理信息,所以,日志具备以下功能。

(2)日志一旦生成,通常不会修改。也有一些系统,对需要几个异步交易才能完成的客户交易,在生成这些相关的异步交易日志后,再记录这些日志的关联标志与交易最终状态。

对于24小时运转的联机交易系统,日终批量已经没有独立的窗口,必须与第二天的联机并行运转。为此,系统通常配置两面交易日志数据库。在日切时点,把当前在用并记载了昨天日志的数据库切换到另一面空白的数据库,以记载当天的日志。昨天日志数据库用于相关批量处理与ETL,备份后清空,为记载下一天的日志做好准备。

七、各种数据库的定位

各种数据库与信息系统里各处理系统的关系如图2所示。

从图2可见,各种数据库与信息系统里各处理系统的关系包括以下几种。

(一)联机交易

对于银行的联机交易系统,涉及的数据库有联机数据库、日志数据库,还会参照部分相对静态的ODS。

(二)日终批量

日终批量一些传统的处理,如日终账务处理、报表处理等,主要涉及日志数据库、ODS、联机数据库。可以通过扫描日志,去引导并完成上述的各种处理。

随着银行信息分析应用的发展,日终批量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把当天从联机当中获取的新信息、更新信息从联机系统通过筛选、转换和加载(ETL)到ODS、数据仓库和数据集市中。由于联机所获取的新信息,已全部记载在日志里,所以,同样可以通过扫描日志引导ETL的各种处理,把联机新信息从日志ETL到ODS、数据仓库、数据集市。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日志在整个信息系统中起了重要的信息传递作用。它连接了联机与批量,连接了交易处理系统与信息分析系统。

(三)联机分析

联机分析处理(OLAP)主要涉及ODS与数据集市。

(四)数据挖掘

人才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 第9篇

关键词:需求分析,逻辑设计,存储过程,E-R图,关系模型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式的严峻化,及时地了解当今的人才需求,人才结构,人才分布,人才基本信息成为单位、个人、人才服务机构的当务之急。对人才信息的研究与探索能够使就业走向一个良好的趋势,使人才资源得到最快最合理的配置。于是,人才信息系统便应运而生。

人才信息系统数据库可作为人才数据收集系统和人才数据统计系统的后台数据库。人才信息系统将使得人才调查工作从手工操作转为自动化操作,提高了收集信息的效率。利用信息化系统的特点,统计分析工作将更加方便。

2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系统设计的起点,为以后的具体设计做准备。通过对用户及用户行为的分析及本系统的业务流程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系统应实现的功能。

2.1 用户和用户行为分析

人才信息数据库系统,不同于面向普通公众的信息系统,它是面向特定的客户群体,提供人才信息的系统功能,主要用户群体包括有用人单位、求职者、以及人才市场等各类人才机构。

用人单位:他们需要通过此类数据库及时地了解当前的人才结构、人才分布、人才市场的走势,快速地搜索需要的合适的人选,及时地发布和更新招聘信息。另外通过要了解当前人才对各个单位的看法、意见以及需求,以便在政策上做出相应的调整,让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

求职者:对于个人来说,主要的需求就是发布求职信息,了解招聘信息及其招聘单位的信息,了解单位在招聘时候所考虑的因素,以利于求职.另外通过此系统也能清楚地发现当今人才的供求状况,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能做出很好的规划与选择。

人才市场等机构:对人才市场的人流量,对人才中心所提供的服务内容/方式是否得到社会肯定,对单位/个人的各方面信息进行调查统计,从而更好的拓展工作范围,调整工作重点,更好得为社会服务。

2.2 用户对人才信息系统数据库的要求

1)信息更新速度快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产业分工细致,就业人员基数大,人才供求还是红红火火,人才信息的更新速度非常快,每天都有新的招聘信息,新的求职信息,而先掌握这些信息就意味着抢到竞争的先机。这就要求数据库可以快速的更新数据。

2)查询方式多

要能从各个角度去查询数据,从人才的学历、人才的月薪要求、人才的工作经验;从招聘公司的所在地,招聘公司的性质,招聘公司提供的待遇等各种条件去查找合适的对象。

3)检索速度快

检索系统操作简单,使用人性化。

3 业务流程分析

人才信息系统数据库主要的研究目标和内容为:从调查问卷中采集数据,通过分析整理成规范化数据表,根据用户的需求设置属性,最终设计并提供给人才信息收集与统计系统一个完整的数据库。

基本的业务流程如图1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根据需求分析来设计有针对性的问卷。问卷主要内容是对单位与个人的基本信息、单位的招聘信息以及个人的应聘信息等。

第二部分:对问卷上的问题及其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消除噪声。这一步骤对数据库设计而言及其关键。首先必须根据用户的需求对问卷上的问题进行抽象,抽象出实体,关系,属性,这都将影响到整个数据库的结构。

第三部分:进行数据库设计与实现。对数据库进行概念、逻辑、物理结构上的设计,得出E-R图,然后再用SQL语言进行定义。

第四部分:对数据库进行调式与维护。在SQL Server 2000等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上调式运行数据库。用户与系统设计人员进行沟通,对数据库进行评价,并制定一定的维护与安全策略。

4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4.1 概念结构分析

本人才信息系统数据库概念设计的表达工具采用E-R模型,基本过程如下:

1)确定局部应用范围,主要分为七大模块

单位招聘管理:对单位基本信息及其招聘信息进行管理;

单位调查管理:对单位基本信息及其单位调查信息进行管理;

个人求职管理:对个人基本信息及其应聘信息进行管理;

个人调查管理:对个人基本信息及其个人调查信息进行管理;

单位与招聘途径:对单位与其主要招聘途径进行调查;

个人与求职途径:对个人与其主要求职途径进行调查;

单位个人与互动信息七大模块:对单位与个人发布的留言进行管理。

2)确定实体集

在单位招聘管理中实体集合有:单位,招聘信息,行业,性质等实体集。

在单位调查管理中实体集合有:单位,单位调查信息,培训方式,培训内容等。

在个人求职管理中实体集合有:个人,应聘信息,行业,学历,职称,户口所在地,专业,职称,工作经验,婚姻状况1,月薪,选单位条件,工作地点等。

在个人调查管理中实体集合有:个人,个人调查信息等。

在单位招聘途径中实体集合有:单位,招聘途径等。

在个人求职途径中实体集合有:个人,求职途径。

在单位个人与互动信息中实体集合有:单位,个人,互动信息。

另外还有人才收藏,新闻,用户实体集等。

3)确定实体集之间的联系

分析不同实体之间的联系,便于设计数据库完整性约束。

4)确认实体和联系的属性

根据功能要求,合理设置各实体和联系的属性。

5)画出局部E-R图

分别画出单位和个人的局部E-R图,如图2和图3所示。

6)集成局部E-R模型,形成全局初步E-R模型

全局E-R图4所示(箭头表示实体间存在联系,联系名如局部E-R图中所示)。

4.2 逻辑结构设计

1)实体与联系转化为表

E-R模型向关系模型转化主要是利用范式理论,将实体和联系转化为表,将其属性转化为表中的属性,一般使用SQL建表语言描述表名、属性名、属性的数据类型等。

2)实现数据库完整性约束

使用SQL语言完成上述表格之间的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约束和用户自定义完整性约束。

3)数据库优化

使用SQL语言建立索引、基于存储过程方式优化查询功能和基于视图的优化查询功能。下面给出部分存储过程的代码:

5 结束语

数据库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质量决定信息系统是否具备健壮性、可扩展性,是系统成败的一个标志。本设计方案做了认真的需求分析,为后续人才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了良好的数据处理层,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郭盈发,张红娟.数据库原理[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社,2003.

信息系统数据 第10篇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培养模式 ;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1-4

“大数据”作为时下最火热的IT行业的词汇,随之而来的数据仓库、数据安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围绕大数据的技术逐渐成为专业人士争相研究的焦点。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特定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目前我国政府尚未直接以专有名词对“大数据”给予政策支持。但是在2011年12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物联网“十二五”规划上提出的四项关键技术创新工程(信息处理技术、信息感知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中,信息处理技术包括了海量数据存储、数据挖掘、图像视频智能分析等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另外3项也都与“大数据”密切相关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但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加,同时也对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山东理工大学信息管理专业结合大数据时代背景,从培养标准、课程设置等进行了全新的改革,以期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一、大数据的概念和特征

从某种程度上说,大数据是数据分析的前沿技术。大数据可分成大数据技术、大数据工程、大数据科学等领域。大数据技术是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大数据工程指大数据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的系统工程;大数据科学关注大数据网络发展和运营过程中发现和验证大数据的规律及其与自然和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

对于大数据时代,目前通常认为有下述四大特征,称为“四V”特征:第一,数据体量巨大(Volume Big):数据量级已从TB(1TB=210GB)发展至PB(1PB=210TB)乃至ZB(1ZB=220PB),可称海量、巨量乃至超量;第二,数据类型繁多:越来越多的为视频、位置信息、图像与图片等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信息;第三,价值密度低,商业价值高:以视频为例,连续不间断监控过程中有价值的数据可能仅为一两秒的数据流;第四,处理速度快,处理工具演进快:数据流往往为高速实时數据流,而且往往需要快速、持续的实时处理。

二、大数据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2013年3月,IDC数字宇宙报告《大数据,更大的数字身影,最大增长在远东》预计到2020年数字宇宙规模将达到40ZB。这意味着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技术对如此庞大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管理。在此情况下,对于大数据环境下新型人才的培养问题在近年逐渐受到重视。未来对具有大数据管理和分析能力的人才需求将快速增长,这些人员除了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管理能力、社交能力、系统分析和开发的能力外,还需要具备深度分析数据的能力。同时,一些和大数据相关的职位也会应运而生,例如数据分析师、数据架构师等。

2011年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给出的一份报告预测,美国到2018年对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经理人才的需求量大约在150万人,此外,还需要14万~19万数据分析方面的资深专家。在我国,互联网企业、电子商务、金融机构、医疗卫生、零售、保险等行业及政府数据中心对大数据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都很大。

三、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育现状

1 教材单一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在不同的专业应该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对于信管专业的学生,重点是让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有清醒认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管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功能作用和完善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方法。对于信息管理类的学生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实际操作能力上,让学生掌握开发简单的信息管理系统的能力。因为不同的专业对于教学要求和侧重点的不同,有些教材虽然将适用专业标注在了教材封面上,但是教材的内容都是一样的。特别是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他们具有计算机基础薄弱的特点,很多学生认为这是门讲授软件开发的课程,与本专业关系不大,从而难以调动其学生兴趣。

2 理论教学没有结合实践操作

在教学方式上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仍停留在教师讲授的传统模式上,课堂中很少引入案例讲解和实践操作活动,同时应用到整个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流程的完整的案例很少,这样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知识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使管理信息系统理论知识成了“空中楼阁”。

3 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单一

多数管理信息系统教师是从院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具有非常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实际应用知识和实践能力匮乏。即便是参加过培训或者具备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在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和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也很难将专业知识掌握到前沿水平,在教授学生的时候就存在局限性,影响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效果。

4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改革措施

(1)针对信息管理类专业和工商管理类两个不同的专业,在进行教材设置的时候要有所侧重。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培养目标是了解和理解管理信息系统,对于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方法和流程,管理计划的制订和实施过程能够很好地掌握。所以,在进行教材编写的时候要做到有所侧重,有详有略,同时做到不破坏整个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的完整体系。

(2)教材编写要考虑专业特色,特别是对于案例选择上,应该针对学生专业所涉及的业务流程进行案例的选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5 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操作

管理信息系统学科融合了管理学、运筹学和信息学等很多学科,其理论知识具有涉及面广,难度系数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学好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基础是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管理系信息系统的学习也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在打好理论基础的同时要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只有理论知识结合实践操作,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成果。

6 转变教学模式,注重能力培养

(1) 启发式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对教材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过程告别“灌输式”教学模式,在对教材知识的讲解时要先引入实际生产问题,和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研究问题解决方法的过程中讲解分析问题,引入教材解决方案,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2) 案例讨论法

在实际教学中引入案例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对案例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过程中,模拟日后工作中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应选择具有代表性、全面性以及启发型的案例。经过学生、老师之间的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在信息管理方面的实际能力。

(3) 多媒体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方式明显优于传统的讲授模式,多媒体的引入可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效率,提高学生掌握信息的水平。尤其是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可以形象清晰地对案例进行分析,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讨论的热情和积极性。

对管理信息系统教育进行改革,要有针对性地编写出能够反映专业特点的课程教材,同时增加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阶段所占的比重,将案例教学方法以及课堂讨论的方式结合起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促进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

四、信管专业数据库类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高校信管专业的课程设置给人拼盘教学的感觉,没有自己的核心课程,没有课程主线,就数据库类课程而言存在课程少,没有系统性、完整性和发展性。大多数院校的信管专业都只设置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选择的课本也大多是简单介绍数据库的基础和一些基本应用。学习这门课程之后学生可能连数据库使用、SQL语句书写都不熟练,更谈不上能够设计应用系统的数据库。

另外,尽管多数高校认识到数据库类课程要理论知识和实验相结合,但是如何让两者互相配合达到良好的效果确实是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实验及实习效果不好,学生的动手能力差;数据库课程教学中缺少完整的实例,虽然教程及实验指导书中都围绕教学管理系统举了很多实例,但是缺乏一个涉及整个应用系统开发全过程的完整的案例,因而很多同学学完该门课程之后不知道自己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干些什么,和自己的专业有怎样的联系;缺乏必要的教学手段保证教学质量。

五、信管專业数据库类课程体系建设基本思想

针对以上分析的信管专业存在的问题以及数据库在信管专业的重要地位,高校应重点建设数据库类课程体系,本着科学、合理、可行的原则,突出专业特色。增加数据库类课程,加强实验和实习环节,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数据库类课程的按照由浅到深、由基础到专业、由必修到选修的原则设置,既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又能照顾学生的兴趣,形成一个课程类体系,培养有扎实的数据库知识理论和较强应用能力,能够在信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开发、管理和维护方面从事研究和工作的优秀毕业生。

六、信管专业数据库类课程体系结构

数据库课程体系应包括数据库系统、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挖掘和数据库仓库、信息系统设计开发等。其中数据库系统可以选用(美)埃尔姆斯里等著的数据库系统基础初级篇,该书的数据库知识比较系统完整,分两个学期教学。在教学中要选取一个完整的教学实例,依托常用的数据库应用系统SQL Server 平台开展教学和实践,使学生体验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将抽象的数据库原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对利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上半学期重点是SQL语言的讲解和训练,SQL语句的掌握要靠大量的训练,目前,学生对SQL掌握的不够熟练主要原因是操作的太少,要熟练掌握SQL语句,就必须多加练习,如果一个学生一学期写上上千条的SQL语句,那么对SQL语句的掌握必然能达到熟练于心的地步。针对此情况高校要增加上机实验,且实验要有针对性、系统性,比如可以使用一个成熟完整的项目案例,让学生针对实际的需求写SQL语句或是做报表,可以强化学生对数据库的掌握程度。下半学期重点是数据库设计,可以以做项目的形式学习这门课程。模拟实际开发项目的流程,教师把书本上的知识融到项目当中,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项目当中,进而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授课与考核方法设计

对不同层次学生要求不同,这种不同既体现在知识点的要求上,又直接体现在任务的难易性程度上,这都需要教师在课程设计时充分考虑不同要求情况下的不同的授课方式,并使学生清楚自己需要掌握的程度。对于高级算法和实现部分,通常可以选择一到两章内容采用专题探讨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指在教师启发和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选择某个基本教学单元为专题,学生自主研究作为知识传递的基本形式,将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综合运用到教学环节的教学方法。根据信管专业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以及对学生调研的情况,实践环节比较适合选择成熟的商务智能工具进行数据的整合和多维数据建模,也就是直接使用现成的;或者使用数据挖掘软件进行数据建模,完善数据挖掘算法。可以针对学生管理基础课与IT基础课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合适的工具为学生设计综合性实验。实验中给出部分操作步骤,并在实验后期仅给出数据与工具,让学生自己设计数据仓库、进行数据挖掘、并对挖掘结果进行多种形式的展示。

八、大数据时代下信管专业培养模式

1.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

在大数据环境下,重新定位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标准,以适应“大数据”对专业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是信管专业建设的首要议题。我校信管专业突破国内高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三种主要模式(一是强调 IT技术,弱化了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二是强调管理又过于弱化了IT 技术;三是 IT技术与管理相融合,但实际效果不理想),强调学生不但要掌握现代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和运维等方面的方法与技术,更要具有现代管理科学思想和较强的信息系统开发利用以及数据分析处理能力。

我校信管专业还制定了全新的培养标准矩阵(如表1所示),从五大方面28个小方面更为详实地阐述了信管专业学生需具备的技能和能力,并为课程的设置提供了依据。

2.课程设置体系

为了满足大数据时代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我校信管专业课程设置围绕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不仅设置了国内高校信管专业常设的管理学、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Java程序设计、电子商务等课程外,还设置了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商务智能与人工智能等相关课程,使学生在理解新兴数据处理模式的同时,智能化数据分析处理及决策支持能力得到训练。与此同时,还设置了基于移动终端的APP开发、企业信息系统构建与仿真、电子商务平台架构设计等课程,使信管专业的学生成为拥有合理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

大数据时代下新型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培养既要高度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我校信管专业还设置了工程实训、软件实习等实践项目,以及为期10周的IM&IS应用实践环节,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拓宽实践渠道。

九、基于模块化方法的课程内容分析

模块化教学模式是按照程序模块化的构想和原则来设计教学内容的一整套教学体系,它是在既定的培养目标指导下,将全部教学内容按照一定标准或规则进行分解,使其成为多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块,且各教学模块之间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有选择性的重新组合。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取向在不同模块之间进行选择和搭配,从而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要求。模块化教学本质上是以知识点与实践的细化为出发点研究的。商务智能方法本身非常丰富,实践应用也是课程的主要特点之一,因此十分适合使用模块化的知识分解方式。本课程的知识点模块管理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从宏观角度设计课程的基础内容模块和高级主题模块;二是从微观角度针对较为复杂的教学内容进行的知识点划分。

1.课程主要内容模块化分析。目前该课程包括十章理论内容,分别为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的基本知识、数据仓库的OLAP技术、数据预处理、数据挖掘系统的结构、概念描述:特征化与比较、挖掘大型数据库中的关联规则、分类与预测、聚类分析、复杂类型数据挖掘和序列模式挖掘。根据模块化管理的宏观角度分类,课程内容的第一至五章属于基础理论部分和简单数据挖掘技术的介绍,可以作为基础内容模块;第六至八章为数据挖掘的核心算法,其中既有基础理论与技术方法,又可深入到较难的方法和复杂的应用,因此介于基础内容与高级主题之间;第九、十章可以算做课程的高级主题模块;另外,课程的实践模块既包含数据仓库的建设又包含数据挖掘算法的应用,难度也介于基础内容与高级主题之间。

2.复杂知识点的模块化管理。从微观角度对知识点进行设计主要针对的是上述的高级主题、以及难度介于基础内容与高级主题之间的章节,由于这些章节知识点在难度上有一定层次,讲授内容弹性比较大,因此需要在课程设计中明确一定课时量所要达到的难度。以商务智能技术中的分类算法为例:首先一般的入门课程都会介绍分类算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接着开始介绍分类算法的基础算法――决策树,而决策树算法中又包含ID3等多种算法,并且除了决策树外,还有其他更高级的分类算法;在真正使用分类法进行预测时,还要分析预测准确度;最终要将所学知识加以应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结构清晰、难度循序渐进的知识点模块的层次关系。在宏观角度、微观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的前提下进行相应的授课方法与考查方法的研究,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当前流行的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有Oracle、Sybase、SQL Server、DB2等。选择其中一种数据库系统(一般是Oracle),通过学习一个完整的大型数据库系统的特点、安装配置、备份与恢复、安全性以及事物管理等,让学生系统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知识和内部实现机制,既能巩固之前所学的数据库基础知识,又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在这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和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的就业增加了筹码。这是很重要的一门课程也是目前高校教学中缺少的课程环节。

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门技术,专业性比较强,也是数据库的发展方向之一,可以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和就业方向作为选修课学习,不做过多的要求。

信息系统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课程,是综合了管理、财务、计算机技术多方面知识的课程,要以实验课为主,以学生做的课程设计为该课程的评分依据,让学生独立做一个完整的系统,锻炼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这几门课程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学科,孤立的学习各门课程无法使学生达到综合应用的能力要求,所以要把这个课程体系综合、系统起来学习。

十、数据库类课程教学方法

以实例为依托:数据库系统、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这两门理论课要依托具体的DBMS和一个完整实例,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有个清楚明了的认识,而不是灌输一些抽象的理论。

开展启发式教学:在教学中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 把学生思维引到矛盾的焦点上,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本身就有很重要的规律,可以说每一种新技术的诞生都是需求在推动,即都是为了解决当时的某种问题, 这就给启发式教学方法一个很好的发挥空间。

教学严格:限于大多数学生的判断力和自控能力,在教学中,对学生应严格要求,在理论知识的学习阶段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课后习题是必须要做的;实验阶段不能采用“放羊式”的方式,每次实验课都要有目标和实验要求;课程设计和项目演练阶段,每个人要有明确的分工和任务,且要严格监督抄袭已有的设计的系统充数。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成果要制定相应评断标准以及奖罚方法。

十一、总结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跨管理学、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理统计学等学科的专业,具有适应范围广、发展变化快等特点。大数据时代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提出了新挑战和发展机遇,信管专业能否灵活应对、转变发展思路、积极创新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参考文献:

[1] 维克托·迈尔-舍尔维恩,肯尼斯·库克耶. 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 孙金凤. 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3):27.

[3] 陈如明. 大数据时代的挑战、价值与应对策略[J].移动通信2012,(17):14-15.

[4] 闫娜. 大数据视角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11):9-11.

[5]赵志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2(14):183-184.

[6]李守伟.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12(25):28-29.

[7]胡晶,何泽恒,耿文莉.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无边界教学改革探索[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4,2(26):157-160.

[8]肖海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数据库类课程群体系研究,2011.

[9]张艳.财经类院校“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福建电脑,2010,(1).

[10]陈晓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J].课程教学探讨,2007,(6).

作者信息

信息系统数据自动备份技术研究 第11篇

1数据自动备份系统设计

1.1系统设计原则

数据自动备份系统主要实现,在人工干预下,或者系统自动进行数据的备份,以及在数据丢失时,在人工干预下采用备份数据进行信息管理系统中数据的恢复。数据自动备份系统的设计需要满足如下三个原则。

1)实用性原则

数据自动备份系统的界面、接口等设计都需要充分考虑用户应用习惯,和数据备份功能的特点,做到操作尽可能简单,界面尽可能美观大方。

2)安全性原则

保障数据安全是数据备份系统最为主要对的目的,因此保证系统的安全也是数据备份系统设计的重中之重。

3)可扩展性和可移植性

数据备份系统的设计应该采用模块化构造,从而通过各个模块的增删,或修改来达到不同信息管理系统、不同用户的需求。

1.2系统架构设计

数据自动备份系统采用如图1所示的C/S/S(Client/Server/Storage,客户端/服务器/存储器)模式。

如图1所示,数据自动柜员机备份系统主要由如下三个部分所组成:

1)备份代理

备份代理主要运行在用户端(信息管理系统服务器端)主要实现用户与数据自动备份系统的交互,用户端为用户提供各种用户操作界面,让客户想服务器发送数据备份或者数据恢复请求,并且为客户屏蔽掉各种数据自动备份内部逻辑流程。

2)管理服务器

管理服务器主要实现数据自动备份各种业务逻辑,负责客户端与存储段两者之间的通信,实现信息系统中数据的自动备份,与恢复。

3)存储设备端

存储设备端,主要是实现对备份数据的管理。存储设备端一般多会安装磁带机、RAID等大容量存储设备。

1.3业务流程设计

数据自动备份系统的业务流程如图2所示。

1)数据备份业务流程描述如下所示:

1用户在客户端上启动数据备份代理,并且选择数据备份的相关参数,实现数据备份初始化;或者系统根据用户的设定,在某个时间点上进行数据备份初始化;

2服务器根据用户的选择或者设置,维护一个动态更新的数据备份列表;

③根据用选择或者用户的设置,将数据完全备份或者差分备份到本地磁盘上;

④在完成本地备份之后,想服务器发送远程备份请求,并且等待服务器的响应;

⑤在接收到服务器的远程应道之后,通过认证后,建立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数据传输通道;

⑥对在网络中进行传输的备份数据进行加密,从而保证备份数据在网络中的安全性;

⑦服务器对传输的数据一致性进行检查,并且对备份数据进行统一管理。

2)数据恢复业务流程描述如下:

1用户启动数据备份操作,并且进行恢复日期等参数的设置;

2检查系统是否具有足够的磁盘空间等内容,判断系统是否具备数据恢复的条件;

3通过备份代理服务器想数据备份管理服务器发送数据恢复请求,并且等待数据备份管理服务器的响应;

4寻找最近时间节点的全备份数据,和差分备份数据,将两者进行合成后,将数据恢复到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本地磁盘内;

2数据备份系统实现

信息系统中数据的备份管理主要分成数据完全备份、数据差分备份、备份管理和备份数据传输等四个模块,数据备份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设计和实现如下所示。

2.1数据完全备份模块

数据完全备份是指对信息系统中的所有数据进行完全备份,信息系统数据完全备份模块的详细说明如表1所示。

完全备份将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完全备份到一个以时间为名字的文件夹下,如果数据完全备份有将数据备份到远端服务器上的需求,那么则将数据上传到数据备份存储服务器,完全备份的工作流程如图3所示。

数据完全备份实现的关键函数设计如表下所示:

2.2数据差分备份模块

与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完全备份功能类似,数据差分备份只是将上一次信息系统备份后,到差分备份时间节点之间信息管理系统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备份。信息系统差分备份功能模块的详细说明如表3所示。

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差分备份流程如图4所示。

2.3备份数据传输模块

信息系统数据备份传输模块主要包括从客户端向服务器端的数据发送功能,和从客户端读取服务器端数据的功能。以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备份文件数据的流程为例,备份数据传输功能实现流程如图5所示。

如图5所示,当客户端产生了新的信息系统数据备份文件,且用户有将备份文件传输到备份数据存储服务器上的需求时,客户端与服务器段建立连接,并且在连接成功之后,开始等待管理服务器的调度命令,然后建立双向数据连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需要对传输在网络中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

2.4系统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模块主要是对信息管理系统自动备份系统相关参数的管理和备份数据的管理两个功能。

1) 参数管理功能

备份参数管理主要是对系统自动备份系统相关参数的设置和修改,参数管理功能的详细说明如表4所示。

参数管理功能流程如下:用户在客户端的用户代理程序上,进入到系统参数管理界面,修改需要修改的参数,并且点击确定保存后,实现参数的修改。

2) 备份数据删除

在存储服务器上保存了大量的数据备份信息,为了减少数据存储服务器上的磁盘存储空间,需要对冗余的备份文件进行管理和删除,备份数据删除功能的详细介绍如表5所示。

数据备份文件删除流程如图6所示。

3结束语

上一篇:油田采出水处理分析下一篇:音乐的营销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