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政策教育思想

2024-07-03

形势政策教育思想(精选12篇)

形势政策教育思想 第1篇

关键词:形式政策,重要保障,思想教育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机构, 坚持思想建设, 重视理论学习是保持事业不变质的重要法宝。无论是高校党政领导、师生员工还是在校大学生, 都需要重视理论学习, 把加强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这既是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求, 也是为学校发展和个人发展掌舵的重要方法。形势政策教育体现了我党在思想认识上与时俱进的特征, 以其特有的内容和形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形势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讲到形势政策教育时, 把它作为课堂教育的一部分, 并再次强调“形势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要建立大学生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 定期编写形势政策教育宣讲提纲, 建立形势政策教育资源库。国家机关和地方党政负责人要经常为大学生作形势报告。学校要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热点, 难点问题, 制定形势政策教育教学计划, 认真组织实施。”并在同年11月专门发布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 对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地位、作用、做法等提出了更加明确、更加系统、更加规范的意见。自1987年发布《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将形势政策课列入教学计划以来, 形势政策教育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由此可见, 形势政策教育并不是可有可无的, 它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此外, 形势政策教育也是强化高校党政领导、教职员工的思想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从中央到地方经常性的政策辅导报告、集中学习都是形势政策教育的重要体现。它是确保学校在复杂的内外环境中保持清醒头脑、坚定发展方向, 完成培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高质量建设者和接班人任务的重要保障。

二、形势政策教育是确保高校思想教育时效性的重要保证

形势政策教育的内容主要以当前我们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为背景, 结合国际国内热点、难点, 运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进行分析和解读, 体现了我党思想认识常抓不懈、理论学习与时俱进的特征, 较好地处理了理论深度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 拉近了政策方针与广大群众生活之间的距离。具有全局性、主题性、权威性、即时性和预见性等特点。所谓全局性, 指形势政策教育关注的内容为涉及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形势、方针、政策问题;所谓主题性, 即每一场形势政策教育都以某一个问题为切入点进行解读, 独立成篇;所谓权威性, 指形势政策教育所传递思想和内容并不简简单单是某个专家的一家之言和学术上的讨论, 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家的观点和态度, 是我们要遵循和把握的方向;所谓即时性, 指形势政策教育针对重大问题的反应速度较快;所谓预见性, 特别是针对重大形势问题, 与权威性相结合, 形势政策教育对未来的发展走向具有一定的预测和判断。从形势政策教育所具有的特征我们不难看出它有效地弥补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短板, 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一方面, 从学生角度, 形势政策教育为“两课”教学框架之外提供了更丰富、更及时的材料, 用具体的、生动的实例来说明抽象的理论和观点, 符合思维的习惯, 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性。另一方面, 对党政领导和广大教职工来说, 形势政策教育所关注的问题往往与人们的利益切实相关, 数据翔实, 内容生动, 激发了学习兴趣;网上学习、集体学习等等多种学习方法的灵活采用, 便于处理学习和工作之间的关系, 也使思想建设的效果大大提升。

三、形势政策教育是确保高校稳定, 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抓手

高校历来将稳定工作视为重中之中。尤其在当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和平演变日趋隐蔽、宗教渗透愈演愈烈、国际形势纷繁复杂的情况下, 稳定工作更需要常抓不懈。思想稳定是稳定工作的核心和关键, 形势政策教育以当前正在发生的难点、热点为题材, 及时解读当前问题、就误解给予快速澄清和反馈, 对于做好稳定工作具有特殊意义。适时开展好形势政策教育对于做好高校稳定工作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型, 富有激情, 容易冲动, 特别是在关系国家、民族、社会的重大问题上, 具有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 容易被煽动, 更容易以行动表示对国家的热爱和支持, 然而这些冲动下的行动往往被别有用心的人士利用, 起到负面作用, 多次的事实都证明这一点。因此, 适时开展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活动, 对于国家、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形势政策教育是确保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 再一次强调了教育要优先发展的地位, 并提出了在未来二十年要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 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高等教育要把教育质量问题放在了首位, 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高质量的人才除了要有良好的知识和技能本领外, 理想、信念和道德也是非常重要的, 它决定着人才的性质, 左右着人才的发展方向。“科学没有国界, 科学家必须有国界”。我国高校培养的学生必须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要求的人才。必须是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承担着培养人才的半壁江山的任务。是否是高质量人才, 是否是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直接相关。形势政策教育源于现实, 弥补了德育与实际脱节的弊端。其丰富的数据和权威的判断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判断依据。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 使大学生了解现实、了解现状、深入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大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 也有利于个人人生发展。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德育水平, 确保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新形势下加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第2篇

摘要:迄今,人民军队已经走过了83年的光辉战斗历程。83年来,人民军队从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改造和建设成为一支完全新型的强大人民军队;经受住各种严峻考验,始终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克服千难万险,战胜国内外强敌,不断从失败走向胜利,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军队中进行的理论武装和思想引导工作,是部队增强凝聚力、提高战斗力、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在新形势下,更应该加强我军的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新形势;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路径

Situation to strength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Armed Police Force

Abstract: So far, the ChinesePLA has gone through 83 years of glorious history of fighting.83 years, the ChinesePLA from as the main component of farmers armed forces, re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into a

completely new type of powerful armywithstand all kinds of rigorous tests, and always maintain a nature, character and style;overcoming of difficulties and and dangers to overcome domestic and foreign enemies, constantly going from failure to victor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can not be replaced.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hinese Communist armed forces carried out the

theoretical and ideological guidance, enhance the cohesion of forces, to improve combat effectiveness, the importance of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historical mission of our military guarantee.In the new situation, should strength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our military.Key words: new situa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necessity;path

我们知道,思想政治教育是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性、基础性工作,是加强军队各项建设、完成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增强部队凝聚力、提高战斗力的重要保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思想领先,是党的几代领导人的一贯思想。毛泽东从1929年古田会议提出“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要算是教育的问题。为了红军的健全与扩大,为了斗争任务之能够负荷,都要从党内教育做起。

[1]”到1945年党的七大会议又进一步提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邓小平更是说过“我们共产党有一条,就是要把工作做好,必须先从思想上解决问题”[2],江泽民同志也对加强思想教育尤为看重,在新形势下,胡主席对军队政治思想教育做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全军“紧密结合形势任务,深入开展我军历史使命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战斗精神教育和社会荣辱观教育。[3]”我党的三代领导人和胡主席都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予以深切关

注,产生于不同时代,却在精神上一脉相承,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军队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下面我们就新形势下武警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一、新形势下武警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官兵个体意识与利益观念逐渐萌发

当今新形势下,部队战士入伍前的职业五花八门,经历复杂,知识结构层次多、跨度大。入伍动机趋利性增强,带有明显个人功利色彩的人增多,少数人缺乏献身国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随着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和重组使得绝大多数必将面临二次择业的官兵都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感,普遍对“后路”和“前途”感到忧虑。不少官兵倾向于尽快退役“早打天下”、学习科学技术知识、掌握一技之长以寻找可靠出路,淡化了苦练精兵、扎根警营建功立业的信念。从社会意识形态形象来看,市场经济下遵循的平等竞争原则,促使官兵渴望社会对自己的理解和尊重,期望社会和警营能在最大范围内给自己创造民主、竞争、发展和成才的良好环境。官兵个体意识、利益观念的增强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相适应,引发了大量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十分严峻的问题。少数官兵对军队的地位产生疑虑,献身国防事业和军队建设的志向发生了动摇,战斗意识淡薄,爱军习武热情降低,久而久之,思想认识、价值观和人生追求发生了偏移,削弱了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在动力。

(二)不良环境与风气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带来官兵思想开放、民主、接受新事物快、涉猎信息多等特点,但这并没有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可供使用的资源,一些不良现象对教育的负面影响逐渐增大。

第一,传媒的消极影响。大众传媒已经成为官兵获得信息、接受教育的主渠道,而消极的传媒内容较之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新鲜、离奇、刺激等特点,使一些官兵在好奇中不知不觉地受到侵袭。

第二,警营周边不良环境的影响。近些年来,不少部队的营区被歌舞厅、游戏厅、酒吧、发廊等包围。这不仅增加了管理上的难度,而且容易诱发官兵滋生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对正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排拒心理。

第三,敌对势力的心战渗透。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心战的步伐明显加快,其心战投资比重加大,重点更加集中突出,手段日益先进。敌对势力心战信息直接攻击官兵的心理和思想基础,使预存信念产生动摇。此外,党风、军风中的不良风气和腐败现象,也严重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教育观念相对滞后,方法陈旧

第一,教育观念陈旧、内容滞后。调查中发现,很多基层单位仍把“照本宣科”、“我讲你听”的“赶鸭式”灌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唯一的施教方式,这种教育观念太过陈旧。同时,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感,有的教育者不关注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不站在时代脉搏的前沿,不能用当今文化成果来武装自己,一讲就是过去的英雄人物,贴近时代的任务知之甚少;教学信息也只限于上级派发的材料,不擅于利用互联网搜寻资料,教育内容多年不变,枯燥乏味,不能适应当今新形势军人的求知、求新心里,不能与战士内心“共振”;有些教育者甚至不会制作使用多媒体课件,对现在教育器材的利用能力极低。

第二,教育对象不分层次。“一刀切”、“一锅煮”的问题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在教育内容上,一些部队的机关、基层、干部、战士,使用同一本教材。有

些应该在干部中进行的内容,却要让战士也去学;有些问题应该在领导机关中研究讨论,却要求基层学习理解。这种“一刀切”的简单做法,没有把求同与存异结合起来,不利于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教育过程流于形式。思想政治教育受形式主义影响,各级领导和政治机关以极大的精力盯人头、催时间、抓汇报、要经验、掀高潮、登报纸,对教育的实际效果,却不太关注。这还表现在重集中课堂教育,轻经常性随机教育;重教育试点,轻面上指导;重照抄照搬,轻结合实际抓落实;重求新,轻求实。

(四)教育主体自身素质与形势要求有差距

总政《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重视教育,会搞教育,是对政治干部的基本要求[4]。目前部队一些思想教育工作者理论水平、思想修养、施教能力以及表率作用,与要求还有差距,直接影响了思想教育作用的发挥。

二、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强化警营官兵阵地意识

武警部队具有点多、线长、面广、执勤任务繁重、执勤点多且较为分散的特点,有的执勤点之间相距数十公里。这将使机关对基层部队思想教育跟踪检查、指导帮带力不从心。要依据机关教育计划,结合各连官兵实际思想,确定开展一些具体活动,比如说教育战士注意一言一行,熔铸在一岗一哨里,落实在一职一位中。

(二)树立忠于党忠于军队的价值观

武警部队官兵潜在的思想问题还不少,(1)崇尚慕富意识日趋增强,爱军习武观念有所淡化。市场经济使军地的差距拉大,官兵崇商慕富的心理日益增强。军队的职能、军人的光荣感、自豪感逐渐淡化,价值取向发生了偏移,爱军习武的热情有所下降。(2)追求金钱意识增强,无私奉献意识有所淡化。目前警营官兵讲金钱重实惠的思想明显增强,价值观念出现功利化、金钱化倾向。(3)价值取向偏于自我,集体主义观念淡化。个人主义思想滋长蔓延。

因此要加强理论武装武警官兵的思想,熔铸不朽军魂,就是培育“忠诚于党”的当代革命军人价值观,必须铸牢官兵高举旗帜、听党指挥的坚定信念。忠诚于党,就是要自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党指挥。我们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我军是党缔造、领导和指挥的人民军队,历来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方向为方向。忠诚于党,是对革命军人的根本政治要求,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的灵魂。

(三)加强警营经常性思想工作

经常性思想工作是集中政治教育的继续和深入要防止重视集中的政治教育,轻视经常性思想工作,甚至用集中的政治教育代替经常性思想工作的倾向。

(四)重点解决当前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新形势下加强改进军队思想政治教育, 应当尽快适应新的时代要求, 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 密切关注社会实践的发展动态, 把握增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控能力[5]。

第一,要形成新认识, 切实用胡主席重要指示精神统一思想。胡主席站在时代和战略全局高度, 对加强和改进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做了一系列重要指示, 强调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官兵;要大力弘扬我军听

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要大力开展我军历史使命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战斗精神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积极创新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手段, 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要围绕军事斗争准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注重发挥军事训练的特殊教育功能;要贯彻以人为本理念, 把推动部队建设与促进官兵全面发展有机统一起来, 等等。

第二,以更新教育观念为突破口。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积极顺应新形势的发展,着眼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着眼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着眼于落实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和军事斗争准备工作,着眼于转变中的社会生活方式以及青年官兵思想活动的特点,充分发掘和利用教育资源,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密切关注相关行业甚至外军的一些思想教育的科学方法和成功经验,予以借鉴吸收,力求思想政治教育能取得实效。

第三,以深化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为基础。教育要紧紧围绕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根本问题展开,要紧贴官兵的思想实际,使官兵懂得立身做人的基本道理,树立崇高的理想、正确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念,培养自觉的牺牲奉献精神,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培养法制观念,教育官兵用法律与纪律规范个人言行,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保持纯洁的同志关系和战友情谊,认清训练价值,自觉爱军习武。

第四,以干部作为教育的重点。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干部是重点。组织实施教育时,政治教育要在区分层次与对象、设置教育课目、检查讲评环节上,都要把干部这个重点体现出来。

第五,以科学的考评手段,保障教育效果的巩固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考评,把官兵的思想觉悟、精神面貌与完成任务的情况相结合,把考核结果与个人进步相结合,闭卷考试与开卷考查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普遍考核与抽考相结合,集中考查与平时检查相结合,理论考核与行为考核相结合。

(五)提高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首先,从调查反映出的问题看,政治干部特别是教育工作者,最关注的是看其是不是“身正”。他们往往在工作中担任多重角色,既是政工干部又是军队主官;既是思想导师又是上级领导。然而在思想教育中,他们与官兵是平等关系,应一视同仁,时常换位思考,融入基层官兵中,深入了解官兵想法,切实维护好他们的利益。其次政治教育工作者,自己不信教育内容,就谈不到教育的效果和影响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增强教学信心,对待官兵要足够耐心,坚定做好本职工作,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责任,以教育者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干部,既是教育主体又是教育对象,肩负着上级领导与广大官兵衔接、传达、沟通、交流的枢纽作用。在当今新形势下,应大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应学习和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宣传学、传播学、民俗学等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近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能将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科学区分开来,会从心理疏导入手做好思想转化工作,对官兵心理上、思想上存在的问题能够做到“症疾明了,用药精当”。严格按照既定内容、任务完成政治教育这个重点,切实解决官兵可能潜在的思想疾患,坚决杜绝“走过场”的现象。

第三,要具备结合本单位实际开展政治教育的能力。调查中发现,搞教育的部分政治干部,传统的方法不愿用,现代的工具不会用,就连官兵普遍比较喜欢的时事与政策、法纪与道德等教育内容也搞得枯燥乏味。主要原因是部分政治干部没有把思想教育作为一个高尚的事业去对待,不喜欢政治教育工作,不愿做宣

传说服工作,应付差事。因此要努力提高具体组织实施教育的本领,学会运用科技含量高的新生载体,放活思路、集思广益。

(六)优化教育的内外环境

社会的迅猛发展必然带来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变化,相对于更强调传统优势的我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大于机遇。增强教育效果需要兴利除弊,设法优化教育环境。第一,大力弘扬时代主旋律,使广大官兵置身奋发图强、健康向上的氛围之中。第二,加强对单位内部环境的调控。部队单位小环境及其变化与干部战士的思想联系最为密切,对官兵思想的影响强度很大。第三,扩展视野,在比较认知中奠定思想基础。应努力防止和纠正过去那种“一味求纯”的教育模式,要扩展官兵的视野,让他们了解真实的社会,注意及时用正确的观点引导他们分析比较,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价值观。第四,坚持综合治理与调控。应树立系统观念,善于通盘考虑,坚持综合治理。

(七)警营文化工作,重视教育手段的更新

广泛开展一些文化体育活动,比如篮球、足球比赛、学学歌、开展晚会活动。使教育手段现代化,有利于增大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量,加快教育的节奏,提高教育的应变性和有效性。当前在这方面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是:第一,充分发挥政工部门现有音像器材的作用。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离不开充分运用已有的教育器材。要正确认识音像设备的作用,熟练掌握音像设备的性能,提高音像设备的使用效率与效果。第二,充分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应将多媒体教学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并加快政治工作信息网络的建设,达到资源共享。如利用信息网络进行教育,把思想教育融入网络,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充实内容,改进教育形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要注意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净化网络空间,清理网络垃圾,用主导意识形态占领网络阵地,创造一个绿色上网环境。第三,研制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与军人心理咨询专家系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专家系统,是为教育主客体共同提供咨询的“人——机”系统。通过研制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专家系统,为提高教育针对性,提供便捷的软件支持。及时对官兵进行心理调节的思想疏导,为避免心理疾患和精神苦恼的打下一剂预防针和强心剂。

(八)加强警营的物质生活建设

首先,切实解决好官兵战士的吃、穿、住、用及看病洗澡问题,部队物质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节奏同步进行。其次,物质激励是通过满足人的物质利益需要而激发人的行为动机,我军战士在当今价值多元化的新形势下,现行的“物质激励不够丰厚,精神激励不够风光”的问题日益明显,应适时建立相应的物质奖励机制,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功臣的氛围。

三、结语

总之,新形势下武警部队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官兵吸取精神营养的渠道越来越多,课堂越来越大,那种单一的、封闭的、隔离的教育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和官兵的需求。武警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努力开辟新天地,寻求新途径,探索新方式,向课堂以外拓展,向八小时以外延伸,借助各方面的优势,树立新的教育时空观,确立一种全新的,适合当今时代的教育环境。在新世纪新阶段,知识军事时代已迎面走来,新军事技术日新月异,新军事思维层出不穷,为全面履行党和人民赋予新世纪新阶段军队的历史使命,军队思想政治教育

必须在保持优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以适应新世纪新阶段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

[2] 邓小平·全党重视做统一战线工作·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 [3] 胡锦涛·《关于深入开展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的意见》 [4] 《人民日报》(2000年11月03日第四版)

[5] 刘志宏·基于人本理念的武警基层部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国防科技大学2009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第3篇

【关键词】政治思想;教学

1 思想品德教育对初中生的重要性和主体性

现如今的中学生思想比较活跃,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及表现欲望较强,渴望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因而教师教学思想品德时在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可以说,思想品德教育首先是一种行为、道德、伦理层面的教育,用于指导学生的行为,实现一种首要的德育教育。而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正确处理好自己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要么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讨论中师生之间可以对话,学生们之间也可以辩论,要么也可以由学生来充当教师进行思想品德的讲解,要么将富有启发性的题目采取小组抢答、点名回答等形式来完成。这样,教学课堂不仅成了施展才华的竞技场,也成了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学生也对思想品德课程更感兴趣。

2 要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教育是有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思想品德教育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变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兴趣,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及时地反思自我,进而找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进一步的完善自我。在老师传授知识创造良好的富有情境课堂教学气氛,从而激发学生们对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强调对兴趣的培养,提倡学生们通过努力学习和观察,不断的积累丰富的思想、政治、道德观念的认识,让学生在实践的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新,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有助于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们学习的主体性被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投入了课堂的思维活动之中。从而学生们就会对学习产生很大的兴趣。

3 要使学生对学习有成功感

我们以前的传统教学方法是把老师当作中心,结果是学生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如今时代的要求。现在我们必须把学生当成“主角”,课堂教学的老师要努力使学生尝到学习成功的甜头。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出来。老师的基础教育任务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传授知识老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并且正确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启迪学生应用思维,使学生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学习。如果学生在学习遇到困难的问题,老师要循循诱导,帮助学生排忧解难,这样,不懂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了。其次,老师再进行提问环节,对问题回答正确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学生就会产生优越的成功感。而且当学生对某一知识学习理解不全面不深刻,或者不很准确时,老师除了给以补充完善外,还要给学生适当的肯定和鼓励。甚至有时学生对某一知识的理解完全错误,但只要他学习努力,老师也要对这种精神加以肯定。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成功感。而且还可培养初中学生可持续的学习动机和终身学习的愿望。启发式提问、制造悬念等,引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创设学生争论的问题,给老师传授知识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最后,思想品德教育要讲究多样化的教学。教学中,老师要针对学生好说、好动、好参与的特点,做到讲解与讨论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以最大的热情,浓厚的求知欲完成教学任务。

4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当今教学是要不断变换教学形式和手法,老师在上课之前必须进行精心的准备。以此才能使学生对政治课始终充满新鲜感和希望,要是想要保持政治课长盛不衰生命力。具体而言,就是要备教案、备学生、备教材。备案例,通过出示案例加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把握,并且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观点辩论,通过合理设置论题,让学生收集资料进行准备并分小组进行辩论,也不失为一种教学的好方法,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备教材时要适当准备一些直观性、可读性强的插图、卡片、小视频和图像等资料,这些对中学生有较好的吸引力。备学生就是要对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个性差异尽可能多地了解,进而采取合适的方法,从而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共鸣。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良好的课堂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创设语言情境也很重要,有助于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进而唤起学生掌握知识的强烈愿望。良好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品德素质。

参考文献

[1]郭淑琴.思想品德教学中成功方法的应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

[2]王代华.从兴趣入手,提高政治课的生命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

[3]梁志军.情景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3).

作者简介

王美叶(1981-),女,山西省大同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山西大同十一中教师。

作者单位

形势政策教育思想 第4篇

做好形势政策教育,是我们党一贯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正确地认识形势和分析政策,对于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完成党和国家的各项任务是极为重要的。“任弼时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组织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1]作为一个“出色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家和组织家,党和人民军队的杰出领导人”,[2]任弼时同志非常重视形势政策教育,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形势政策教育思想,这些思想对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校形势政策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认真开展形势政策教育,“仅如此,在争斗时才能获得广大群众起来参加”。

任弼时同志在30年的革命生涯中,一直强调形势政策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在革命斗争时期,要通过开展形势政策教育,使群众了解当时的社会形势和党的基本政策,争取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在国民革命时期,他呼吁要重视对群众的教育,他认为,“中国国民革命成功的第一步,还是要注意民众的政治教育,取得民众之多数同情于革命,方才能使革命的实力发展。”[3]只有这样,才能使群众接受党的主张和政策,“这就是说,我们须努力宣传教育群众,使群众接受我们争斗的主张,尤须有党的独立宣传,向工人解释党的政策,使工人群众了解党”,“仅如此在争斗时才能获得广大群众起来参加”。[3]同时,也“要保证每个战士具备红军读本中的基本常识,并且了解目前形势和党的主张,坚决为苏维埃事业流血到底,这必须经过党的组织、政治机关、报纸、列宁室等,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工作,提高指战员的政治素养”,“使每个指战员不仅在战斗中成为英勇坚决的战士,而且还要他们懂得党的基本政策,使他们成为党的政策的宣传者和坚决执行者”。[5]

“五卅”惨案发生后,任弼时与恽代英联名签发团中央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中国人民掀起一个“大运动”的通告,通告要求各地团组织应立即与当地党的组织召开联席会议,“下全体动员令,组织游行演讲队,揭露日本帝国主义者在上海、武昌、山东及日本东京等地压迫中国人的事实”,[6]并因势利导,组织一些学生到工厂去演讲五卅惨案及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情形,协助这些工人组织工会。青年学生在对工人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过程中,本身也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对当时的形势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我们对于一般青年国民的希望,就是设法使这次上海屠杀的事实变成全国长期反对帝国主义的运动。平常我们向一般民众宣传,总难使他们明白反对帝国主义之必要,现在有了这次帝国主义残杀同胞的事实,当然容易唤起一般同胞的同情”。“我们对于这次运动的希望,就是使全国民众了解帝国主义的真正面目,同时使他们知道反对帝国主义应注意之点,简言之,就是注意民众中的宣传”。[3]通告发出后,一时群情激奋,被帝国主义统治八十多年的上海市民怒吼了,罢工、罢课、罢市,“造成中国这样一个反对帝国主义一段极光荣的历史”。[3]对于农民运动来说,“目前须极力注意在农民中作普泛的政治宣传”,“宣传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事实,使一般农民都能了解基督教与帝国主义之关系,借此以鼓吹农民之联合”,[3]形成与工人阶级稳固的联盟,形成反抗帝国主义的重要力量。

2.“按中国实际情形去解释我们的理论,庶可得到思想上的胜利”。

任弼时指出,在进行形势政策教育时,内容不要过于空泛,也不要过于艰深,要注意到日常生活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解释,要结合社会现实去做好形势政策教育,从实际出发,只有“按中国实际情形去解释我们的理论,庶可得到思想上的胜利”。[3]抗日战争时期,任弼时强调:“只有动员起全民族的力量,经过长期艰苦奋斗,才能获得最后胜利。”并指出:“日寇的进攻,特别是日军的残暴,是我们动员、组织群众最好的宣传资料。”“这种悲惨残酷的事实,是最能激发同胞的民族仇恨的。只要我们能够很好地抓住这种日本的‘王道’,加以‘宣扬’,是容易把群众发动起来的。”[3]我们应通过宣讲当时的社会形势,使群众认识到敌人的丑恶,激发民族责任感,形成民族聚合力,团结一心,共同抗日。

有些人感觉抗战中群众的动员工作是重要的,但总以为这非三个月半年之后不能见效,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任弼时同志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及时对群众进行当前形势政策教育,“我方虽在军事上受到一些失利———但决不是决定最后胜负的失败,然而却换得了中华民族从未有的团结,冲破了积弱传统与恐日思想”。[3]任弼时分析当前战争形势,指出:“摆在中华民族面前有两条相反的道路:一条接受日本的条件而投降屈服,一是继续抗战到底以争取最后的胜利。”“接受日本条件而投降屈服,只有黑暗悲惨的前途,是汉奸托派卖国贼之徒所走的道路,是一切不愿做亡国奴隶的人们所反对的。”“只有继续抗战到底,才是中华民族光明的大道,是一切黄帝子孙所应走的道路,是一切不愿做亡国奴隶的人们所拥护的政策。”[3]并号召:“要以周密的系统的宣传方法,把日寇灭亡整个中国的侵略阴谋,把敌军烧杀、奸淫、抢戮的残暴行为,把持久战能获得最后胜利的条件,把每个国民应负的责任,把群众参战的具体方法,进行最普遍的宣传鼓动与教育,鼓起群众炽烈的爱国热情,建立起坚固的胜利信心,积极起来参加各种抗战的实际斗争。”[3]事实证明,这对于引导群众的抗战意识,激发人们抗战必胜的信念,影响和团结各界各阶层人共同抗日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任弼时形势政策教育思想对高校形势政策教育教学的启示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其社会责任感。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形势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学校要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形势政策教育教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15]任弼时同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实践中形成的比较系统的形势政策教育思想,对于加强和改进当前高校形势政策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明确形势政策教育地位,重视形势政策教学。

任弼时同志十分重视开展形势政策教育,认为:“仅如此在争斗时才能获得广大群众起来参加。”这就是说,我们一定要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明确形势政策教育地位,重视形势政策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地分析国内外形势,正确地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将其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4年11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不断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中宣部、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进一步强调了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在通知指导下,各高校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在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形势政策教育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课程建设的现状与教育部的要求,与广大同学的期望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很多高校中,形势与政策教育课都不受重视。一些人认为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是高校的思想政治公共基础课程之一,与专业课程相比,总是处于次要地位,所以在课程建设方面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课程开设随意化,缺乏课程长远规划,教学方法、手段、渠道单一,等等,导致形势与政策教育流于形式,以致不少大学生形势与政策知识匮乏,对国家大事的认识很幼稚,与大学生素质要求极不适应。

只有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更好地实施形势政策教学。“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6]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始终注重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分析形势,要他们懂得党的基本政策,“使他们成为党的政策的宣传者和坚决执行者”,[17]真正理解、坚信、拥护、执行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具有对形势政策信息进行多维度分析和综合判断的能力,以及大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必备的大局观和思维能力。学校的有关领导部门应在党委的牵头下,对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给予应有的重视,要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更多的支持,形成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战略共识,建立健全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领导机制与工作机制。确立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应有的重要地位,充分认识到开好“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性,并把这种认识付诸实践,在形势与政策教育学科构建上,要真正将其作为一门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课加以建设,加强教学管理,强化师资力量,在发展中逐步奠定和夯实它的学科基础,指导学生通过不断地认知时事,认同政策,学会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头脑分析问题,最终树立起科学的形势政策观。

2. 理论联系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任弼时指出,在进行形势政策教育时要注意结合日常生活的各种实际问题,要结合社会现实去宣传。只有“按中国实际情形去解释我们的理论,庶可得到思想上的胜利”。[3]

高校形势政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把握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高校形势政策教育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联系当前的国内外大事,以及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等,使大学生从对现实政治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过程中明确立场,从而逐渐培养正确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

与其他教育相比,形势政策教育本身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教育。它既需要注重形势政策的宣传和教育,又应当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学生社会实践不仅是形势政策教育的需要,而且是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然而,大多数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程仅采用一种简单的上课形式,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仅限于课堂上的理论学习,缺乏与实际的联系,导致学生对一些政策和基本方针的理解度不够。因此,我们要紧密结合教育内容,将形势政策教育实践活动纳入大学生总体实践体系。社会实践对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感受国情,领悟政策,增强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形势与政策教育重要的补充。因此,组织并开展好社会实践工作是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实效性的有效途径。高校要把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要大力探索形势政策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加深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提升形势政策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纪念任弼时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http://cpc.people.com.cn/GB/69112/82103/.

[2]薄一波.怀念任弼时同志.党的文献, 2004, 3.

[3][3][4][7][8][9][10][11][12][13][14][18]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 1987:11, 59, 8, 6, 17-18, 3, 142-143, 150, 151, 157, 3.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任弼时研究文集.中共党史出版社, 1989:60-61.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任弼时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4:39.

[15]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2004]16号.

[16]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热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 (2004) 13号.

形势政策教育思想 第5篇

新形势下高职学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

国务院及教育部对高等职业教育进行了新的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必须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探讨学风建设方式方法,以学风建设为主要抓手和切入点,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 者:石雷 Shi Lei  作者单位: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浙江台州,318000 刊 名:中国电力教育 英文刊名:CHINA ELECTRIC POWER EDUC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71 关键词:高职   新形势   学风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  

形势政策教育思想 第6篇

关键词:形式与政策 高职 思想政治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深化“两课”教学的一个重要体现。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对职业人才的需求已近由数量需求逐渐变为质量层次的提升。职业人才不但要具备扎实的技术素养,同时还要求应当具备与时代发展同步的综合素质。高职学生必须过国家形式与政策有全面的把握。这不但有利于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对整个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

一、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形式与政策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引导,职业教育应当从国家形式和政策出发,配合国家产业和人才战略,惟其如此才能使得自身的教育更加合理有效,也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但是仅仅依靠院校层面对形式政策的了解和把握和远远不够。要想使这项工作得到学生的积极配合,必须确保他们能够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形式政策。这也是高职设置这门课程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1.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形式与政策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学生未来就业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形式与政策把握。例如当前我国正加紧实施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的步骤和具体行业的先后顺序不同导致对各种人才的需求程度不同[1]。这些影响因素应当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参考。到社会继续的行业中去,锻炼适应新形势的实践能力等等这些工作需要在把握形势与政策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实现。

2.形势与政策教育有益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这是形势与政策教学的核心作用。他有利于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建立与国家和社会相匹配的思想体系。为此学生首先应当了解国家形式和政策。当前我国职业人才需求不断升级是一个基本形式,其中包含对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需求发生了变化。这对他们的成长和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警示意义。为此在形式与政策教学中应当有机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实施。而且这些工作还要在师生都有比较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出更加有效的作用。

3.形式与政策教育有助于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提升。高职办学水平是一个综合体系,受多方因素影响。其中学生素质是一个重要方面,另外还包括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2]。这两个方面都要看高职院校师生对国家形式与政策把握。学生只有在了解形式政策基础上才能更好的、更有针对性和选择性的开启自己的职业道路。同时高职也只有确保学生职业生涯合理有效得情况下才能确保自身办学质量的提升。这对教育和教学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形势与政策教育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

形势与政策教育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具有深刻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政治觉悟,而提升政治觉悟又要先从了解国家形式与政策开始。另外,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还涉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素养等不同方面,这些都需要在深入把握形势与政策的基础上才能更加有效的开展和实施,具体而言影响机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层面:

1.形势与政策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政治素质。作为新时期的合格职业人才首先应当具备较强的政治素质,能够将自身的职业道路与国家的发展战略自觉的结合起来。这其实是一种更为有效的为国家贡献的形式。但前提是要了解国家政策和社会发展形势。学生政治素质的表现有很多方面,其中包括对国家战略的主动配合,对国家政策的深刻领会和认真履行。因此形式与政策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深度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升过程[3]。

2.形式与政策教育有助于学生心理综合素质提升。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综合性越来越明显,这对高职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和重要前提,这位高职院校的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和基本前提。以往那种简单的技术需求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形势。职业人才应当具有适合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心理素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树立新时期大学生应有的精神风貌,形成坚强的心理素质。学生应当学会正确的分析社会环境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以强大的心理素质克服这些难题。

3.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不高是当前高职教育的痼疾。实效性不高的一个表现之一就是不具体、不深入。例如思想政治课程中要求学生应当形成爱国意识、具备时代精神。而对于如何培养爱国意识和时代精神则没有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体现。因此开设形式与政策课程有效的延伸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弥补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最终对于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产生了强大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康明已.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模式构建途径浅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 2007(12)

[2]何军峰.增强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的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 2007(11)

形势政策教育思想 第7篇

一、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党的优良传统, 特别是在革命和建设的关键时期, 形势与政策教育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精辟论述和重要指示。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大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 始终非常重视形势与政策教育。毛泽东曾经发出指示:“不论是知识分子, 还是青年学生, 都应该努力学习。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 就等于没有灵魂。” (P226)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邓小平严肃告诫我们:“要加强各级学校的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思想教育, 包括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 (P369) 江泽民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 也曾一再强调:“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我们的奋斗目标, 需要更深入更广泛地宣传, 为群众所理解和掌握”, (P649) “各地区各部门的主要领导同志要经常同师生座谈, 作形势报告, 这要形成制度。” (P249) 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核心的关切下, 有了明确的方向。

2. 党和国家一直关注高校学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

1986年下半年, 原国家教委发文, 要求各地高校深入进行“形势政策”教育。1987年要求开设形势政策课。1993年原国家教委教政司下发了《关于<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座谈会纪要>的通知》。第二年秋季开学前,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由中共中央印发。党中央和原国家教委的这些重要发文, 都强有力地推进了高校学生的形势政策教育规范发展。

3. 新时期高校形势政策教育不断沿着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前进。

进入21世纪, 形势政策教育迫切需要制度化、规范化发展。2004年, 国务院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发[2004]16号) 。《意见》明确了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要求, 作出了具体部署。为深入贯彻《意见》精神,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又联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 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做了详细阐述。在新的形势下, 党和国家把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 促使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逐渐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加强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意义

1. 形势与政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成长为“四有”新人。

育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 亦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大学生“应当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爱祖国, 爱社会主义, 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应当热心于改革和开放, 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努力为人民服务, 为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献身”。正确的政治观在学生素质中处于突出的、举足轻重的地位。解决好学生的政治观问题是高校德育最基本的任务。正如邓小平所说, 学校应当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 (P104)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最终目的应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观, 从而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能够积极地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2. 加强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认清国际、国内形势, 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

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给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认识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现状及其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 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局, 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爱国热情, 对于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政府的支持和提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具有重要作用。

3. 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 促进其心智成熟, 在德育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大学生身处各种社会矛盾当中, 面临着许多矛盾和困惑, 来自学习、生活、就业、情感等诸多方面的压力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高校学生的内心, 表现为政治信仰动摇、理想信念缺失、价值取向走偏、社会责任感缺乏、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 可以从正面积极引导大学生科学认识和看待形势, 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高度科学正确地认识自己, 有助其开阔视野、扩大胸襟、奋斗不息, 促进大学生在德育方面积极发展。

三、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的主体作用, 社会大环境和校园微观环境的环体观念, 三者共同作用, 切实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效性

江泽民同志曾经提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 要完成上述任务, 我们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 要在增强时代感, 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 (P86) 形势与政策教育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的主体作用, 社会大环境和校园微观环境的环体观念, 三者共同作用。

1.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邓小平同志对教师在教育中发挥作用的观点是: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关键在教师。 (P108) 因此, 理论的传播者和学生的思想启迪者应为教师所应担当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努力: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 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创造独立思维的空间, 培养学生的独创性;给学生展示整体素质的机会, 让学生全面发展。此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倡导“地位对等”, 常与学生换位思考, 让学生提问题, 教师即席解答。在选择教学方法上, 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倡导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系统讲授与专题教学相结合, 辅以启发、讨论、案例和多媒体教学手段, 实现课程建设网络化、课堂讲授电教化、课外指导信息化。大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努力做到系统讲授与专题讲座、形势报告相结合, 学校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 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为实现教学目标, 既达到教学目标, 又切合学生需要, 教师在决定如何组织与呈现形势政策教育内容时, 应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热点问题, 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与此同时, 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对一些与教学目标直接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产生兴趣, 发挥青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才能更好地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为形成形势政策课教学团队, 一要建设一支精干的以学生管理工作者、辅导员为主体、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骨干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团队。二要重视形势政策教学研究。三是要建立健全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培训机制。最后, 加强师资资金保障建设。要考虑到这门课程每学期都是新课的特点, 适当提高专兼职教师的教薪。

2. 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教育理论的兴趣需要教师的激发, 这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就必须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因此, 学生要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使命。首先, 学生应正确认识形势与政策教育。第一要摒除功利主义。第二要去除抵触思想。其次, 学生要养成关心国家大事, 自觉培养主动参与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观念, 积极参与生动活泼的社会实际的习惯, 积极培养自己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能力, 投身到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中, 在了解社会的基础上培养理性思维的能力, 强化使命感和责任感。

3. 强化社会大环境和校园微观环境的环体作用。

所谓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环体即社会大环境和校园微观环境。大众传媒和网络是社会大环境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其作用的发挥体现了社会大环境对于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作用, 而校园宣传教育阵地作用的发挥和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则体现了校园内部环境对于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作用。首先, 大众传媒和网络的作用。环境的熏陶对于任何一种思想的形成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大众传媒和网络的作用在于教育面得到扩大, 保证了教育内容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渗透。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直观认识离不开大众传媒同现代网络媒体的丝丝渗透, 其作用还表现在:能够激发大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学生关心时事与政策,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积极把自己的发展和国家的未来连接在一起, 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其次, 校园宣传教育阵地的作用。高校的有线电视网络、校园广播站、阅报宣传栏、班级订阅的报纸期刊、图书馆报刊期刊室的资源都包含在校园宣传教育阵地之中, 它们的作用不容小觑。积极向上的校园宣传环境会有力地促进学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 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的一种有效方法, 即是把形势与政策教育植根于校园环境建设之中。最后, 校园文化活动的作用。校园文化活动亦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有效载体, 学校学生处、团委及各个二级学院应互相配合, 使大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受到启发。具体做法有: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传统节日、重要纪念日和社会活动进行教育。有效针对大学生的思想、身心特征, 结合重要纪念日、传统节日等开展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 可增强针对性, 突出主题, 收到实效。既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力、渗透力, 也可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在潜移默化中让青年学生学知识、受教育。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 (第7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9.

[2]邓小平文选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3]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上)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教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5]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EB/OL] (.2001-09-06) [2007-05-10].http://www.edu.cn/20010906/3000447.shtm1.

[6]邓小平文选 (第二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

[7]江泽民文选 (第三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新形势下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思考 第8篇

一、影响学生思想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首先, 是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父母离婚率逐年提高, 单亲家庭越来越多。以本班为例, 家长离婚的有26个学生 (全年级10个班, 皆在20人左右) 。同时, 学生家长在教育方式上多以娇生惯养和简单粗暴为主;因此, 多数学生出现性格暴躁、偏激、以自我为中心等思想问题。由于父母的关爱减少, 学生习惯较差, 多不爱做清洁、不爱帮助别人、早恋现象突出、对明星等偶像过于崇拜, 叛逆心里严重, 对社会、人生的是非概念十分模糊。

其次, 是社会因素。第一, 中国的社会教育早已由最初的精英式教育转向普及教育, 即全民教育。过去一直认为, 读高中的目的就是考大学, 考上大学后就是成龙、成凤。但旧式的大学教育已适应不了迅猛发展的经济形势。故而, 大学生就业率也随之降低, 人们对上大学的期望值降到了前所未有的低点, 这也直接影响了中学生的思想;“大学无用论”“大学恋爱天堂论”等等充斥着中学的校园, 使学生乃至家长产生迷惘和困惑。同时, 财富迅速积累的偶然性太大, 必然冲击人们 (当然也包括学生) 对财富积累捷径的极力探求;高中一年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 少则几千, 多则上万;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在生活中都会精打细算的;对比之下, 似乎几万块用来学技术比读书更实用, 更能为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 物质的高度繁荣与精神文化水平低的反差, 也必将引起学生对财富与品质谁轻谁重的思考;今天的中学生早已不是过去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诚然, 新时代的中学生, 应当关心时事、了解人生、熟悉网络、适当接触社会, 做一个全面的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中学生, 但社会文化环境的不成熟,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有可能对学生认识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时下, 学生校外沉迷网络, 与社会闲杂人等来往, 追求时髦、爱打扮, 为当学生干部求家长托关系等现象的出现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当然, 还有教育的环境、学生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多方面的因素。

二、面对不利因素, 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对策

面对社会、家庭出现了诸多对学生不利的因素, 作为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阵地──学校, 应当何去何从?是鼠目寸光, 随波逐流, 还是应时而变, 迎难而上?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灵魂塑造者的教师, 应当如何面对?是得过且过, 扎进物质充裕的海洋, 还是披荆斩棘, 缩放生命的光辉。答案当然是后者, 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1、以“心”换“心”, 加强情感教育。

最基本的, 也是最重要的方式是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试想一个智商极高而品德极坏的学生, 会对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那种只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学校和老师, 是对教育的扭曲认识, 没有真正体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对社会将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作为老师要有爱心、“狠心”、恒心、信心、细心, 用这五颗“心”去换取学生一颗感恩的心。爱心, 从小学到高中, 学生与老师接触的时间都比和家长接触的时间多, 老师是影响学生成长的关键人物, 因此要用爱心去温暖学生。在当代学生中, 多为独生子女, 不管是从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应当多关心, 多体贴。想学生之所想, 感学生之所感, 让他们明白人世间的真善美;不管学生犯多大的错, 都应明白学生终究是学生, 都应当得到情感上的原谅。要晓之以情, 动之以理。“狠心”, “严师出高徒”, “养不教, 父之过;教不严, 师之惰”。学生在犯错时, 在纪律上决不姑息, 一时的“仁慈”, 只会让学生提高“犯罪率”。犯错后, 学生的哀求, 哭诉, 要给予情感上的安慰与纪律上的惩处, 此所谓恩威并重。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既敬畏老师, 又喜欢老师。信心,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不管学生再差, 再坏, 都不能对他们失去信心, 相信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个善念, 只要唤醒他们心中的善念, 激发他们向上的激情, 那么不断改变自己的动力就会迸发出来;一定要相信青春的力量, 相信每个学生都会前途无量;即使学生不能在学业上取得巨大的成功, 也要相信他们在其他方面会成就事业。恒心, 我们对学生的要求要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要坚持, 坚持对学生的爱、对学生的信心、对学生有利的一切, 都需持之以恒;滴水石穿, 精诚所至, 方能金石为开。老师的坚持是学生前进动力中的一部分。信心, 关心学生的一举一动, 学生的每一个动作, 每一个表情, 都可能反应学生复杂的心里状态。每一个人都渴望被人了解, 渴望被人关心, 只有细心的观察, 才能了解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都感觉到有人在关心他、爱护他, 这样, 他就不再孤独, 不再寂寞。无论发生任何事情, 学生知道至少有一个人值得他信任, 有一个懂他、爱护他的老师。

2、意识决定行为, 教育学生要用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

最关键的也是最直接的, 要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明确自己作为学生在社会中充当的角色, 如何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把握住正确的方向。第一, 认识社会, 社会本是纷繁复杂、林林总总, 这是现实, 作为学生不必怨天尤人, 不必唉声叹气, 雄心壮志当放心中。作为中学生, 由于阅历、知识的局限, 不可能看透社会的人和事, 剖析与认识社会本就是一个切身体验, 而非字面上的问题。社会本是一个大舞台,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充当不同的角色, 现在只是上台前的训练。因此, 对于社会, 只能了解, 而非进入。高中乃至大学都是在为今后进入社会充当什么样的角色而努力。是凡人, 还是社会精英, 取决于进入社会前的准备和训练, 人生在于奋斗与拼搏。从立志开始, 少年壮志当拿云, 人生的意义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多少, 要让学生有远大的理想。然后, 树立坚强的信心, 我本年少轻狂、意气风发, 男儿当自强。大学是“好”是“坏”, 并不是关键, 其关键在于学生自己是否努力学习。“大学无用论”, 那只是考不上大学的人, 或考上大学, 却没有认真学习且找不到工作的人的一种无奈的说法;读书不是人生走向成功的唯一道路, 但绝对是改变人生, 走向成功的重要阶梯。最后是要付诸实际行动, 话语千言不如做一事, 不能做语言的巨人, 行动的矮子。从现在开始做一个一切都好的学生。

新形势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第9篇

1.1 在教育本质上具有一致性。

和谐社会理念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本质上具有一致性。探究和谐社会的本质意义可以了解到, 和谐社会的本质意义是从人、自然和社会三个方面综合出发的, 追求三者的矛盾统一。其中, 人自身的和谐发展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前提, 也是自然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和谐发展主要体现在其是否具备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三观, 即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 并且运用自身价值观念合理地处理自身与社会和自然的关系, 和谐地融入自然和社会中。回归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内容是培养当代高职生以自身理想为主要内容, 基于时代要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围绕爱国主义思想深入进行民族教育, 提高高职素质教育的质量, 因此从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及高职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来说, 两者有着一致的本质。

1.2 强化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加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和谐社会建设的最终目的是综合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中存在的所有矛盾, 营造一个充满创造力的社会, 充分调动各行各业人员的创造力, 而创造力需要一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 和谐社会中各方面的利益都得到均衡的发展, 达到这种效果不仅需要强有力的法律约束, 还需要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辅助完成。

1.3 加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是和谐社会时代背景的客观要求。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经济各方面全方位快速发展的时期, 同时也是社会各个元素矛盾最凸显的时期, 高职的思想政治观念受社会中不良因素的影响越来越严重, 加之利益分配方式种类的增多, 社会利益关系日趋复杂,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我们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最大限度地消除社会矛盾。高职生是社会中思想多变的知识群体, 并且当今高职生承载了更多的压力, 比如就业、学业等, 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因此, 基于和谐社会理念下强化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时代背景的客观需求。

2. 和谐社会理念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

2.1 坚持和谐教育的思想观念。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学校教育要围绕学生展开, 和谐的人是通过和谐的方法培养出来的, 这是当前在和谐社会理念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一大转变。目前,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在客观环境中进行的, 换句话说, 就是必须强化受教育者所处的客观环境的教育能力, 比如学校及社会等, 这就为高职所处的学校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代大学首先要更新教学理念, 明确教学目标, 结合学校内部环境及周边环境制定内部管理规范, 实现校园管理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再者, 学校的硬件建设与软件管理也要实现统一和谐, 教育手段要实现现代与传统和谐, 为学生创造和谐统一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2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当代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基于科学发展观构建。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和谐社会理念中的核心思想就是以人为本, 结合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明确以高职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创造师生平等交流、彼此尊重的教学环境, 并注意积极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关注的热点, 热心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及学习中的难题。只有创设了和谐统一的师生关系, 才能有效提高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效率, 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及自我学习。

3. 和谐社会理念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3.1 完善学校规章制度, 确保学校和谐管理。

完善学生规章制度, 保障科学和谐管理, 要求学校依法治校, 进行科学管理。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当代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科学有效的管理能够帮助高职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促进校园建设与高职自身素质建设和谐统一地发展。过去学校在学生管理方面, 过于强调其应该履行的义务, 没有注意到高职学生的主体地位, 忽略高职学生应该享有的权利。基于经济利益方面的考虑, 学生在缴纳一定的学习费用后, 学校与学生其实已经建立一种合同关系, 随着学生法制观念及维权意识的增加, 学生对自身权利维护的意识逐渐增强。所以学校要转变管理思想, 强化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尊重, 提高法制办校的理念, 在日常管理学生的过程中, 注意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 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具体情况, 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 充分考虑学生的权利及义务, 实现和谐发展。

3.2 发挥主课堂的渠道作用。

校园课堂是学生主要的受教育环境, 是高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地点。所以要注意加大学生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 充分发挥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注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课堂效率, 安排足够的课时进行系统完整的马克思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另外, 在哲学思想课上, 要注意结合目前我国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强化学生脑海中的科学理论, 让学生在积极的文化中接受思想的熏陶。再者, 就是注意深挖其他非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思想政治内容, 整合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将高职思想政治思想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的各个方面, 教师要以身作则, 不仅要做优秀的教师, 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 在生活和学习上帮助与关心学生。

3.3 开展情境性的体验学习活动。

所谓的情境性教学体验学习活动就是利用生动形象的场景, 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 侧重学生的情感教学与认知教学。情景教学的开展方式比较多, 可以围绕教师为主体展开, 也就是开展教师主导型的情境教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以教师为主导, 情境的素材及问题的设置都由教师完成, 课程的进度把握及问题的分析都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教师主导型的情境教学对教师能力的考验较大, 需要教师在课前认真分析课堂内容, 精心设计符合课程教学内容的问题。另外, 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情境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的情境教学应用比较广泛。情境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创设情境, 通过文本、图片及视频等影像资料实现情境教学的目标。还可以通过创设角色扮演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有效改变单纯的理论教学方式, 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能力, 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4. 结语

当代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动态发展的工程, 关乎我国社会未来发展的态势和质量, 我们要基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 给予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足够的重视, 承担学校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多的责任, 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56.

[2]唐钰成.人本背景下大学生不良心理倾向与思想政治教育干预[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 (5) .

[3]陈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应注重学生主体需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 (1) :45-46.

[4]郑永廷, 朱孔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反思与时代课题[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 (5) :8-11.

形势政策教育思想 第10篇

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是其治国理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讲话分别从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前进动力、根本保障和外部环境五个方面论述了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所面临的基本情况,构成了治国理政的理论体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是其系列讲话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问题所提出的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针对性的纲领性文献,对于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动指南,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高校历来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各种文化和思潮在这里汇聚碰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

(一)明确回答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明确回答了高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要坚持不懈地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培养有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以及能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素质人才。

(二)明确回答了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实践依据

1. 要加强党组织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领导

各级党委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掌握工作主导权,要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不断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才能使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蔚然成风,保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后继有人、活力充沛。

2. 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必须利用好思政课这个主渠道。重视在其他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协同效应。充分利用高校大学生各种活动载体,以校园活动承载政治宣讲任务,传播党的声音,歌颂先进典型,普及理论知识,唱响主旋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3. 要利用好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近年来,新媒体迅速发展,在改变大学生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同时,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新载体、新平台的出现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有效利用就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4. 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队伍

各高校要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三、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解决了当代中国所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和困惑,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这块意识形态的高地如果我们不去坚守,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就会乘虚而入,各种思想杂草就会丛生。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让人眼前一亮,心中温暖,感觉到了希望,也给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把“尚方宝剑”。笔者相信,在讲话精神感召下,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能够取得新的突破,创造新的辉煌。

摘要: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为基础,围绕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充分结合工作实际,对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探析。

关键词:习近平,新形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闻竞.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的理论体系与基本特质[J].清江论坛,2016(1).

[2]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江西日报,2016-12-09.

[3]葛慧君.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N].人民日报,2016-01-25.

形势政策教育思想 第11篇

关键词:新形势;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对策

一、新形势下加强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的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就企业内部而言,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保障,更是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的有力保证。

新形势下加强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对企业职工有着深远意义。对企业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了解职工思想上的困惑和焦虑,并认真分析原因,积极创新思想观念,以此影响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企业职工对企业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感,对于提升职工个人的思想境界、培养健全人格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此外,职工的思想水平提高了,对于职工的工作、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新形势下加强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对企业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人是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对企业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人与物的科学结合,才能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促进企业未来发展。

新形势下加强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进步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企业就是一个小社会,企业职工的思想水平代表的是本企业的思想水平,如果千万个企业的思想水平都提高了,那么全社会的思想水平也就整体提高了,社会也就进步了。

二、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门管理科学,尤其是在当前日益复杂的新形势下,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着重从职工的实际问题出发,深入了解职工所思、所想、所盼,解决企业职工的实际问题,切切实实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水平。

(一)创新思政教育的内容,注重企业职工的实际困惑。长期以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一个很大误区,就是“我说你听,我讲你记”,而思想内容则是千篇一律的高论调。长期重复性的思政内容,使得很多职工都可以倒背如流了,传统的“课堂式”、“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已经很难奏效,企业职工思政内容有待及时更新。为了进一步增强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思政教育内容就应积极与时俱进,结合最新的政府政策和号召,及时补充和更新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新鲜内容,尤其是要将思政大政方针与企业职工的实际困惑相结合,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導,切切实实为职工解决好实际困难,从而达到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有效性。

(二)多种教育方法相结合,切实提高职工思想政治水平。思以下是常用的职工思政教育的方法:一是以理服人。思政问题主要涉及到职工的思想问题,用事实和道理说服人、教育人,或者采用民主讨论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可以在思想上以理服人。二是以情动人。新形势下加强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采用人文关怀方法,主动关心职工、体贴职工、尊重职工、信任职工,以情感人,从职工的实际困惑入手,解决好职工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引导职工向党靠拢。三是内外结合。一方面,我们要引导企业职工加强自我教育,提高自我修养,引导职工自觉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三严三实”等先进思想,自觉克服错误的思想倾向,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企业思政宣传部门可以通过企业宣传栏、企业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积极宣传先进的思政内容。

(三)突出企业工会的作用,做好党群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工会在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应积极突出工会的职能,把维护职工利益作为工作重点,强调职工为本,真正把工会发展成为“职工之家”,进而通过工会积极影响职工的思想,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争取达到劳动关系双方互利共赢、利益共享的目标。

工会也要做好党群关系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制定培训计划,建立职工思政教育目标,明确教育措施,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交流活动,增强职工的工作素质,提高职工的工作能力,解决职工在生活和工作上的难题,更好的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结束语

总之,新形势下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来越复杂化,我们要进一步创新思政教育内容和方式,突出企业工会的纽带作用,用发展的眼光对待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职工的思想素质,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春廷.浅析新时期下企业青年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才智,2015(05)

形势政策教育思想 第12篇

一、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目前, 我国在校中职学生已达到2000多万人, 他们是我国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 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未来建设者的素质, 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当前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存在道德观念薄弱的问题, 相当一部分学生难以做到知行统一, 他们在公开场合是一种表现, 而在单独行动或小范围内活动时又是一种表现;他们在学校抓得紧、管得严的时候是一种表现, 而在一旦管理松时又是一种表现;他们在个人情绪较好时是一种表现, 情绪低落时又是一种表现。

现在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这种变革对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力, 并促其深刻变化。一方面, 对外开放的环境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使他们更多地了解了世界, 增长了新的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使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了许多前人没有也不可能有的新思想、新观念。另一方面, 国外敌对势力加紧利用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文化的渗透和腐蚀, 某些不好的生活方式对学生有很大的腐蚀作用;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 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黄赌毒等社会邪恶现象沉渣泛起, 都危及学生健康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念发生扭曲,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 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 也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 使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面临一系列的新课题。

二、加深理解, 促进思想道德教育的升华和发展

中职学生正处于成长中的可塑性最强的时期, 既是容易接受正确教育而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时期, 又是最易受到不良影响而被腐蚀和扭曲的时期。“一张白纸”, 既能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 也可能染上肮脏的颜色。一个人在成年之前所塑造的道德素质, 对其一生的成长, 有着重要的影响。“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是人立身处世的根本, 有了一定的道德素质, 就能自觉遵守社会的法律法规, 有利于社会道德风尚的改善,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对于当前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中职学校要提高认识, 加深理解, 在指导思想上重视德育的地位, 切实改变重智轻德的思想。只有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才能在行动上采取有效的措施, 逐步解决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2009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委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中指出, 当前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指导思想是, 坚持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主体, 遵循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增强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 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新中职德育课程改革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等内容纳入了德育课教学内容, 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在新时期的新要求。新课改在课程设置上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 加重了职业生涯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 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特点, 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

新课程要求德育要有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性, 这就要求教学方式要不断创新, 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新课程也将心理健康纳入了德育课程体系。这就要求教师, 特别是德育课教师, 要深刻领会思想道德教育的新理念、新内容、新特点和教学大纲要求的新的教学方法, 要全面把握好、实施好, 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质量目标。

三、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近几年来, 我国经济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职业教育有了新的发展, 党和国家对职业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 特别是德育课教师领会这些新要求, 适应中职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变化, 更多地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现场教学、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方式, 并通过开展技能竞赛、仪式庆典、文化艺术等活动, 把德育与职业活动、学生活动相结合,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改变“重理论传授, 轻学生实践”的教学方式, 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

1. 加强中职学生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首先,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师是学校专职从事德育课教学的专业人员, 是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专门力量。德育课教师除应具备国家法定的教师资格外, 还应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 较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和从事思想道德工作的能力。“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立人先立德, 育人先正己。一个品德高尚、作风优秀的好教师, 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将成为学生优良品德形成的表率和楷模。德育课教师不能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 要具有高尚的品德, 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陶冶学生;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 改变教育教学方法, 让思想道德教育贴近学生, 贴近生活, 贴近实际。

其次, 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是处于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前沿的教育者和组织者, 对班集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一个好的班主任就是一个教育基地, 就是一个动力源。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灵魂, 一个好的班主任, 能够培养出一个好的班集体, 能够培养出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因此, 中职学校要重视班主任队伍的建设, 选聘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身心健康的教师担任班主任。此外, 还要加强其他学科教师队伍、学校中管理和服务人员队伍建设, 因为他们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网络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

2. 构建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课堂, 要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 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并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社区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一头连着学校, 一头连着家庭。中职学校要整合各种资源, 精心搭建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活动平台, 使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家庭教育相互衔接。

3. 尊重学生的主人地位。

在德育工作中,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给学生足够的尊重和信任。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要顾及学生的真实想法, 考虑学生的兴趣、能力和个体差异, 用不同的方法对待不同的学生。用平等的心与学生进行交流, 不能简单地说服教育, 而要从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行为, 理解学生的行为, 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老师是在帮助他, 想与他成为真正的朋友。

要尊重学生, 教师就要相信他们的能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挫折, 会犯一些错误。但教师要相信他们能够改正这些错误, 相信他们是好学生, 相信他们会成为品德高尚的人。“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 青少年在生长发育期, 会有很多叛逆行为或看起来不太合理的举动, 但教师要理解他们、尊重他们、相信他们。

要尊重学生, 教师还要让他们参与进来。在德育教育中, 教师不能说教, 不能使自己成为主动者, 使学生成为被动者。师生都是思想教育的主动参与者。教师应让学生在参与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让学生懂得自己要求自己, 自己监督自己, 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控制, 并让学生相互进行教育、管理, 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 最终在感受中升华道德情感, 形成道德认识。

4. 突出体验教育。

一般来说, 道德的发展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方面。道德体验是由道德观念到道德行为的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 既是对道德观念的验证和强化, 使之由理论而发展成为自主意识, 又是对道德行为的铺垫和示范, 使之与道德观念相统一。以往的道德工作往往使学生获得许多德育知识而缺乏道德情感的体验, 学生到了生活中、社会上会发现许多东西与老师讲的不完全一致, 因而无所适从。因此, 教师除了传授传统的美德知识外, 还要突出体验教育, 注意学生的生活体验, 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道德实践和行为训练, 在行为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善行、孝心、守信、忠诚等优良品德。

在体验教育方面,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尤为提倡在实践体验中培养习惯。他说:“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行动是老子, 知识是儿子, 创造是孙子。有行动之勇敢, 才是真知的收获。”“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 生活所自营, 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 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 我们说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 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 亦即教育之场所。”

因此, 中职学校要充分发挥实践教育的优势, 既重视课堂教育, 又重视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和养成教育, 引导学生自觉实践、自主参与, 让知在行中得到验证和强化, 让行丰富知的内涵和深广度, 在知行统一中获得健康良好的道德体验, 增强自主的道德感。

加强中职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因素广泛, 必定要通过多途径、多层面的积极努力才能取得效果。这就要求中职学校教师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放在首位, 不断探索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学策.再说德育[M].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0.

[2]范树成.德育过程论[D].东北师范大学, 2004.

[3]刘应庭.德育实践须关注每一个细节[J].江苏教育, 2004.

[4]龙清华.论公民道德建设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J].贵州教育, 2004.

[5]鲁洁, 王逢贤.德育新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8.

上一篇:交通灯下一篇:急性脑干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