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糖尿病综合治疗

2024-06-02

小儿糖尿病综合治疗(精选11篇)

小儿糖尿病综合治疗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所选择的对象均为小儿糖尿病患儿, 共有70 例, 入院治疗时间2012 年12 月—2015 年7 月, 全部患儿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中心所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消渴病阴虚症候的诊断标准[4,5], 发病时间均为1 年内。 所有患儿家长均签署同意书。 以随机数字表法把70 例患儿划分成为两组, 即治疗组和对照组, 两组例数均为35 例。治疗组35 例患儿中有19 例为男性, 16 例为女性, 年龄1~12 岁, 平均年龄为 (7.36±3.01) 岁;对照组男性患儿有18 例, 女性患儿有17 例, 年龄1 ~11 岁, 平均年龄为 (7.33±3.03) 岁。 利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儿平均年龄、男女比例构成进行分析, 经比较检验,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 组之间可比性较强。

1.2 方法

对照组和治疗组患儿均用诺和灵和胰岛素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等, 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进餐, 根据患儿年龄、日常活动量、饭量以及体重, 综合考虑其生长发育, 以此明确每天热量的总摄入量;根据患儿喜好和身体情况选择相应的运动方式, 经过运动不断增强患儿体质;进行预防感染。 在此基础, 治疗组加用中医治疗, 根据患儿症状表现选用相应的中药。 对脉沉细数、口渴、腰酸乏力以及尿频的肾阴亏虚患儿应用六味地黄丸, 即10 g五味子、丹皮、茯苓、山萸肉以及泽泻, 5g砂仁和15 g熟地、生地;如患儿比较消瘦则另加人参以及黄芪进行治疗; 对于脉弱患儿则加菊花以及枸杞治疗, 1 剂/d, 分别于早晚服用, 3 周作为1 疗程。 对脉细数、多饮、舌边缘红以及口干患儿, 所用中药有5 g黄连、甘草与砂仁, 15 g金银花、石膏与生地, 10 g沙参、知母、麦冬、天花粉以及玉竹;若患儿出现便秘则另加大黄治疗, 1 剂/d, 分别于早晚服用, 3 周作为1 疗程, 两组患儿均治疗3 个月。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 应密切观察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血糖水平变化情况, 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对治疗方案实施调整, 以保证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与治疗效果判断标准

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2 h血糖水平, 并且进行对比分析。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该次研究治疗效果判断标准, 主要如下:①通过治疗, 患儿症状基本消失, 和治疗前相比, 血糖水平降低超过30%表示显效;②通过治疗, 患儿各项症状表现有所好转, 和治疗前比较, 患儿血糖水平降低范围在10%~30%表示有效; ③治疗前后患儿症状未发生明显变化, 同时血糖下降为达到上述指标表示无效[6]。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相加之和。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17.0 软件对实验数据实施统计学分析, 其中组间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 (%) 表示, 行 χ2检验, 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患儿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和治疗前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儿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有所降低, 同时治疗组患儿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降低情况明显比对照组好, 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治疗后,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3%,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 经比较分析, 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 (P<0.05) , 见表2。

注:和治疗前比较, *表示P<0.05;和治疗后对照组比较, &表示P<0.05。

注:和对照组相比, *表示P<0.05。

3 讨论

小儿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报道研究发现该病有先天遗传背景, 通过后天多种因素作用而使其发病。 常见病因有以下几种:①自身免疫反应:目前已有报道证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均和糖尿病有关, 初发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儿多数体内能测出胰岛细胞抗体, 同时部分患儿还可测出 β 细胞膜抗体以及胰岛素受体自身抗体;②遗传易感性:现已证实处在白细胞第6 号染色体短壁上的组织相容复合体是易感性基因;③环境因素:包含有三个方面, 即牛乳蛋白、药物与化学因素、病毒感染, 常见病毒有腮腺炎病毒、柯萨奇B组病毒以及EB病毒等[7]。

小儿糖尿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 其中比较多见的为5~7 岁与10~13 岁两个年龄段, 在患病率上男女没有性别差异。 小儿糖尿病起病急骤, 症状表现以三多一少为主, 即多尿、多餐、多饮以及体重降低。 有调查资料显示, 大约有半数的小儿糖尿病患儿首发表现为酮症酸中毒, 且年龄越小则酮症酸中毒症状也就越严重, 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神志模糊、腹痛、嗜睡等症状, 甚者还会陷入完全昏迷[8,9]。 若不及时诊断与正确治疗, 很容易使患儿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目前在小儿糖尿病临床治疗中多采取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 然而从大量临床实践结果来看, 长时间采用这种方式治疗, 不仅会加重患儿身心痛苦, 同时还会增加家庭经济负担, 甚者还会产生抗体, 影响治疗效果。 中西医综合治疗糖尿病, 除了能从根本上提高治疗效果外, 同时使还可有效控制患者症状, 改善其血糖水平, 有利于机体胰岛细胞功能恢复[10]。 目前国内外关于中西医综合治疗小儿糖尿病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 加强小儿糖尿病中西医综合治疗效果的研究可为小儿糖尿病有效治疗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该次研究抽取了70 例小儿糖尿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成病例数均相同的治疗组和对照组, 其中治疗组患者采用了饮食治疗、 运动治疗、 中药治疗、预防感染以及使用诺和灵、胰岛素治疗。 从研究结果来看, 治疗组患儿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改善情况均比对照组好, 同时治疗总有效率也明显比对照组高, 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 (P<0.05) 。

综上所述, 在小儿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 采取饮食治疗、西医治疗、运动治疗、中药治疗以及预防感染等综合治疗, 可有效改善患儿多食、舌红少津苔薄、口干、便秘、乏力以及尿频等症状, 减轻上述症状所带来的不适感, 有利于患儿血糖控制, 促进其尽快康复, 值得应用于临床和进一步推广。 此外, 由于该次研究所选择的样本量比较少, 小儿糖尿病患儿之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关于综合治疗互相之间可能产生的影响还需今后进一步加大样本量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杨淑盈, 张谦, 单岩, 等.蜂蜜治疗糖尿病创面及对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表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J].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3, 26 (6) :581-584.

[2]刘桂林, 刘丽莉, 吴晓, 等.胰岛素泵在治疗小儿糖尿病合并肺炎中的应用价值[J].糖尿病新世界, 2015, 35 (10) :36, 38.

[3]迟晓艳.64例小儿糖尿病诊疗体会与研究新进展[J].糖尿病新世界, 2015, 35 (11) :241-242.

[4]王芳林, 吕芳, 张艳琴, 等.辨证施护在33例糖尿病患儿中的临床应用体会[J].中国优生优育, 2013, 19 (3) :260-262.

[5]李东海, 邵忆, 李学颖, 等.浅谈小儿糖尿病的临床诊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3, 13 (12) :114-115.

[6]王兰英, 彭建霞, 杨慧, 等.胰岛素持续皮下输注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的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4, 22 (11) :997-999.

[7]王欣, 王乃香.72例小儿糖尿病的临床观察及综合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 2014 (9) :63.

[8]吴晓平, 李堂.对小儿糖尿病患者进行营养饮食治疗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 2015 (14) :234-235.

[9]魏雪梅, 付丹, 张琴, 等.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的小儿糖尿病32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 2013, 24 (8) :1189-1191.

糖尿病的综合治疗方案 第2篇

为响应联合国的号召,我国将于20xx年“联合国糖尿病日”期间开展宣传活动,宣传重点是儿童和青少年人群。

二、活动目的

(一)提高居民糖尿病防病意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宣传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和早期症状,提高糖尿病早期检出率,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

(三)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三、宣传活动安排

(一)主会场:

1、活动时间:20xx年11月14日(周六)上午9:00-10:30。

2、活动地点:选取xx区运河文化广场为主要活动地点,此处为xx区居民主要的文体活动场所之一,每天前来活动的人员较多。

3、参加人员:区卫生局防保科工作人员、区疾控中心健教科人员,中医院保健科人员及1名临床医生。

4、活动前的准备:

①制定全区糖尿病日活动方案,上报到市卫生局疾控处。

②制作糖尿病日主题活动使用的横幅。

③准备活动所用的宣传资料。

5、活动内容及形式:

①对所有前来参加活动的社区居民进行血糖测量及发放宣传材料,对于新发现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以便纳入社区糖尿病规范化管理。

②现场活动方式以义诊咨询的方式,除了测量血糖填写登记表外还设有咨询台,医师为中医院的内科医生。

③活动现场悬挂糖尿病日活动主题条幅,张贴宣传画,摆放有关糖尿病危害、饮食、运动及自我管理知识的`展板。

④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有效防治糖尿病。如:现场带领居民健康大步走。

⑤鼓励糖尿病高危个体或患者接受定期的健康指导和健康体检等。

⑥邀请xx区电视台、《xx时讯》记者前来参加。

6、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2日内撰写完信息及总结,并上报到市卫生局疾控处。

(二)分会场:

1、活动时间:20xx年11月14日(周六)上午9:00-10:30。

2、活动地点:各医院/社区中心选取一处辖区内居民聚集地为主要活动地点,该处为居民主要的文体活动场所之一,每天前来活动的人员较多。

3、参加人员:医院/社区中心保健科人员及1名临床医生。

4、活动前的准备:

①制定本辖区糖尿病日活动方案,10月25日前上报到区疾控中心慢病所和区卫生局防保科。

②制作糖尿病日主题活动使用的横幅。

③准备活动所用的宣传资料。

5、活动内容及形式:

①全区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选择一个社区开展糖尿病日主题活动,按照xx区卫生局下发的活动方案开展活动,活动结束后两日内将活动总结及登记的高血压人数等资料一起上报区疾控中心慢病科和区卫生局防保科。

②每个社区自行制作一定数量的关于糖尿病日的宣传材料。

③活动现场悬挂糖尿病日活动主题条幅,张贴宣传画;有条件的情况下摆放有关糖尿病危害、饮食、运动及自我管理知识的展板。

④对所有前来参加活动的社区居民进行血糖测量及发放宣传材料,对于新发现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以便纳入社区糖尿病规范化管理。

(1)利用腰围尺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对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的人群,进行采指尖末梢血的血糖测试,其中空腹血糖≥5.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的人群(上午十点开始进行)建议患者进行OGTT检查(区疾控中心准备材料为老百姓宣传)。

(2)对高危人群进行计数登记,填写筛查表格。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综合治疗 第3篇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儿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2个月~4岁;病程几个小时~1个月,以2~5天较多。临床表现:大便每天4~20余次,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便,含有少量黏液,可伴有呕吐,发热,食欲不振及轻、中、重度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大便为水样或蛋花汤样便,镜检无或偶见少量的白细胞。

治疗方法:⑴饮食治疗:母乳喂养的患儿继续哺乳,暂停辅食,人工喂养儿可喂以等量米汤或稀释的牛奶或其他代乳品,由米汤、粥、面条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有严重呕吐可暂时禁食4~6小时(不禁水),待好转后继续喂食,由多到少,由稀到稠。⑵液体疗法:①轻、中度脱水而无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可口服补液。轻度脱水补液量50~80ml/kg,中度脱水80~100ml/kg,于8~12小时将累积损失量补足。②中度以上脱水、吐泻严重或腹胀患儿采用静脉补液,输给溶液的成分、量和滴注的时间必须根据不同的脱水程度和性质决定。要注意个体化,结合年龄、营养情况、自身调节功能而灵活掌握。⑶药物治疗:①对新生儿,幼婴、衰弱患儿(免疫功能低下)和重症患儿可酌情选择抗生素治疗。②微生态疗法:微生态制剂又称微生态调节剂,是指在微生态学理论指导下,用有利于人体的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或生长促进物质制成的制剂[1]。微生态疗法有助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抑制病原菌定植和侵袭,控制腹泻。常用双歧杆菌、嗜乳酸杆菌、粪链球菌、需氧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制剂。③肠黏膜保护剂:能吸附病原体和毒素,维持肠细胞的吸收和分泌功能,与肠道黏液糖蛋白相互作用可增强其屏障功能,阻止病原微生物的攻击,如蒙脱石散。

护理:注意呕吐、排便和排尿的情况,按时喂水或口服补液用的含盐溶液,防止呕吐误吸,勤翻身、勤换尿布,大便后洗净臀部。

推拿疗法:摩腹5分钟,揉脐5分钟,揉足三里10次,推七节(向上)50次,捏脊3~5遍,擦脊柱以热为度,揉龟尾30次,推脾土、三关各300次,每天推拿1次。

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治疗4天后大便成形,次数减少至1~2次/日,饮食正常,精神好;②好转:治疗4天后大便减少至2~5次/日,饮食基本正常,精神可;③无效:治疗4天后,大便次数减少不明显,饮食情况及精神状态无改善。

结果

经过治疗,本组60例患者,痊愈46例,痊愈率76.7%,好转14例,好转率23.3%。

讨论

轮状病毒肠炎为2岁以下婴幼儿腹泻的常见原因,常发于秋、冬季,春夏可散发。该病的主要表现为泻水样便,5~10次/日,伴呕吐及发热,自然病程7~10天。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每年全世界HRV肠炎患儿多达14亿,到3岁时为止,世界上几乎每个小儿都感染过HRV[2]。目前,轮状病毒肠炎西药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但中药对腹泻的治疗有一定的优势。轮状病毒肠炎是我国北方秋、冬季小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故曾被称为秋季腹泻。经粪口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成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

微生态有以下功能:①影响吞噬功能:现代人过多接触的化学物质和药物似乎改变了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而益生菌细菌作用后产生的低分子量多肽可促进淋巴细胞增殖,而后者能恢复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②增强免疫应答:在黏膜表面的适应性免疫代表了机体的体液免疫,提供了抵抗异物尤其是致病微生物的免疫屏障。③非免疫防御。

近年报道,轮状病毒亦可侵犯多个脏器,可产生神经症状,如惊厥等;50%左右患儿血清心肌酶谱异常,提示心肌受累。临床治疗原则为: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脫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中医认为小儿体质娇嫩,内脏精气未充,易受外邪侵袭,运化失常则腹泻,按摩推拿穴位,能通过刺激经脉和穴位,加强经络气血运行,调和脾胃,摄纳有权,运化正常,达到治疗目的。此项治疗无痛苦,无不良反应,患儿易于接受。采用以上综合措施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72-276.

2 全建新,韩春茂.益生菌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前景[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2,14(6):371.

探讨综合治疗小儿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第4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来该院就诊的300例小儿糖尿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不同的治疗措施将其分成A组及B组各150例。其中A组采取综合治疗方式,B组采取常规治疗模式。其中A组的男性患者有76例,占该组的51.12%,女性患儿有74例,占该组的48.88%;患者最大年龄为10岁,最小年龄为3岁,平均(6.2±0.81)岁。伴随三多一少症状的患儿有38例,占该组患儿的25.3%;伴随手足麻木症状的患儿有62例,占该组患儿的40.2%;伴随皮肤瘙痒症状的患儿有24例,占该组患儿的16.2%;伴随视力下降症状的患儿有26例,占该组患儿的17.3%;B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各75例,患者最大年龄为9岁,最小年龄为2岁,平均(6.1±1.23)岁。伴随三多一少症状的患儿有39例,占该组患儿的26.1%;伴随手足麻木症状的患儿有60例,占该组患儿的39.7%;伴随皮肤瘙痒症状的患儿有27例,占该组患儿的17.6%;伴随视力下降症状的患儿有24例,占该组患儿的17.6%;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疾病症状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给予B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模式,动态监测小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A组基于常规治疗模式,还做到了如下几点:第一,通过胰岛素对患者进行相应治疗。结合小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实际给予其进行胰岛素的皮下注射,1 d注射的剂量需要高于0.5 U/kg,低于1.0 U/kg,1天进行3次注射,每次注射的时间为饭前30min,并且结合患者血糖的变化实际动态调整胰岛素的注射量。第二,对患儿采取合理的食疗措施。就糖尿病患儿而言,其正处于发育快速阶段,所以不用对其热量卡进行严格控制,一般而言,蛋白质需要占1/5,脂肪需要占1/3,糖类最少占一半,并且晚餐需要占1/3,中餐占1/4,早餐占1/4,睡前占1/10,而就餐间的点心而言,需要各占据1/20。结合这个比例,医护人员应该为糖尿病患者制定合理的食谱,帮助患儿形成较好的饮食习惯。第三,指导患者运动。根据患者病情来制定计划,取得家属配合。第四,心理护理。该疾病病程长,小儿很容易有负面情绪,对治疗产生影响,要积极的进行心理护理,引导患儿积极乐观的配合治疗。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结果

A组在治疗2 d后,患者的血糖水平为(13.12±1.36)mmol/L,在治疗7 d后,患者的血糖水平为(11.87±1.23)mmol/L,在治疗21 d后,患者的血糖水平为(6.98±1.32)mmol/L,B组在治疗2 d后,患者的血糖水平为(14.67±1.57)mmol/L,在治疗7 d后,患者的血糖水平为(12.5.7±1.61)mmol/L,在治疗21 d后,患者的血糖水平为(9.21±1.41)mmol/L。A组治疗后血糖降低情况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1.33%,B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82.00%,A组血糖降低情况比B组优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糖尿病是临床中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的疾病,小儿糖尿病患者的诱发因素比较多,自身免疫功能和病毒影响等,所以患者的生命健康受到了较大威胁[3],需要对该疾病的治疗引起重视。对于糖尿病的治疗,现在以口服降糖药物为主,结合胰岛素注射。患儿如果一直使用药物治疗,对其生长发育会产生影响[4],所以饮食疗法、运动疗法也非常重要,能够减少患儿受到的伤害。综合疗法因此而出现,除了关注药物治疗之外,还增加了营养、锻炼等治疗措施。结合患儿的心理状态特点,缓解焦虑和恐惧,提升治疗配合度。

对于该疾病的临床治疗,主要是通过口服给药,使用降糖药物来治疗,部分患者需要使用胰岛素注射治疗。就患儿来说,持续的使用药物治疗会对其身体发育带来较大的不良影响[4],所以,除了治疗之外,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也是诶吃重要的,可以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患儿的伤害。因而应该采取合理的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从而既能保证患儿的治疗疗效,又使得患儿的伤害降到最低。综合疗法因此而出现,除了关注药物治疗之外,还增加了营养、锻炼等治疗措施。结合患儿的心理状态特点,缓解焦虑和恐惧,提升治疗配合度。鼓励患儿,消除患儿及其家属的负面情绪,让患儿配合度提升,治疗过程能够顺利完成。该院近几年对于综合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研究,对小儿糖尿病患者接受的合理应用进行了分析,小儿糖尿病患者临床中接受药物治疗后,结合患者情况,提供了合理的食谱,对患儿进行了食物疗法,并且针对性的进行了锻炼指导,让患儿的临床抵抗力提升。患儿接受治疗时,可能会有焦虑情绪,我们对患儿进行了合理的心理疗法,鼓励和疏导,消除了患儿的恐惧和焦虑感,所以患儿能够配合我们的医护工作,整个治疗过程可以顺利的开展下去。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A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1.33%,B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82.00%,A组血糖降低情况比B组优秀(P<0.05)。说明综合疗法对于小儿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加突出,这是因为,通过综合疗法,使用了药物治疗,对血糖进行了控制,增加了饮食疗法,对患儿的饮食内容进行调整,既不会对患儿的病情产生负面影响,又能够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需求,对患儿的血糖控制也更加合理;合理的进行了运动疗法,糖胰岛素被激活,体内的葡萄糖更好的被分解,患儿的血糖消耗提升;心理疗法,可以有效提升临床的护理依从性,让患儿配合我们的医护工作,不对整体治疗进程产生影响。

综上,相比于常规治疗方式,综合治疗对小儿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有效率更高,治疗效果更加突出,所以在临床中我们希望能够开展更多更深入的相关研究,为临床护理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让该种护理方式得到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小儿糖尿病使用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该院的300例小儿糖尿病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分成AB两组,均为150例,A组使用综合治疗方式,B组使用常规治疗方式,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 A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1.33%,B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82.00%,A组血糖降低情况比B组优秀(P<0.05)。结论 综合治疗对小儿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方式,临床中的治疗有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关键词:综合治疗,小儿,糖尿病,分析

参考文献

[1]渠秀娟.小儿糖尿病的20例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24):150-151.

[2]俞曙星.胰岛素注射治疗45例小儿糖尿病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1):82-83.

[3]胡志清.32例小儿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护理要点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5):171.

耳穴埋压磁珠治疗小儿瞬目综合征 第5篇

关键词 小儿瞬目综合征 耳穴埋压 磁珠

小儿瞬目综合征为无明显诱因出现的双眼频繁眨动,每分钟可达到15次以上,是小儿眼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的患儿还伴有面部异常抽动。由于受到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的影响患儿逐年增多。笔者在10多年的工作中用耳穴埋压磁珠的方法治疗小儿瞬目综合征患儿675例,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资料与方法

2010年2月~2012年8月收治小儿瞬目综合征患儿675例,男323例(47.9%),女352例(52.1%),男女之比0.92:1;年龄3~14岁,平均8.6岁;病程3天~1年,平均9.3个月,病程7天~1年为多。就诊患儿都以双眼频繁眨动为主要症状,发病突然或偶然发现,多数患儿多在长时间看电脑或电视机后发病。部分患儿因家长训斥或注意力集中症状加重。极少数患儿有挤眉、努嘴等面部动作,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症状。病因:三叉神经核的翼外神经部分与支配提上睑肌的动眼神经核区域之间存在着某些联系,或由于三叉神经与动眼神经之间在周围发生运动支的联系所致。

治疗方法:取耳穴:交感、神门、肝、脑点、皮质下、眼、伴有面部抽动的加鼻、口、面颊。操作:双侧耳部用酒精棉球消毒,用探穴棒探穴,以局部感到酸痛為最佳。取磁珠放置于7mm×7mm的方形胶布中央,贴于相应耳穴位置。左右耳交替埋压。嘱家长每天给患儿按压穴位,3~5次/日,每次10分钟。3~5天换1次药,换药前1天晚把磁珠摘掉,清洗耳部。按压耳穴时力量不宜过大,既能达到刺激耳穴的目的,还要注意不要引起局部皮肤的破损。少数有皮肤过敏的患儿磁珠埋压的时间不宜过长。

结 果

疗效观察:痊愈469例(69.5%),好转137例(20.3%),无效69例(10.2%),总有效率89.8%。病程短的患儿经过5~7次换药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病程长的患儿需要10次或更长的时间。大多数患儿都有很好的疗效。

讨 论

近年来瞬目综合征的儿童越来越多,尤以学龄儿童为多见,经常得不到家长及医生的重视,常误诊为单纯结膜炎或屈光不正,随着少年儿童精神医学的发展及对抽动障碍研究的深入,提示本病是一种儿童神经精神障碍,系遗传因素、神经生理、生化代谢、环境因素等在发育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结果,而抽动障碍的表现还常以频繁瞬目引发前期症状,而后期可鼻嘴抽动、肢体抽动、发声抽动,随程度加重可影响到儿童的认知功能和发育,影响适应社会能力。小儿瞬目综合征的病因并不是十分明确,可能跟现在的生活环境,空气污染、室内装修污染有一定关系。还有饮食习惯,如一些快餐食品,膨化食品,碳酸饮料等。还有患儿长时间看电脑玩游戏也有一定关系。在治疗上耳穴磁珠埋压相对于一些药物、针刺等其他一些治疗办法上,因安全、没有创伤、没有副作用,并且起到持续刺激的作用,容易被患儿接受。

参考文献

1 陈素梅.儿童异常瞬目87例临床分析[J].眼视光学杂志,2005,3.

2 葛坚,赵家良,崔浩.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59.

小儿糖尿病综合治疗 第6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30例IDDM患儿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13例, 女17例;年龄5~12岁, 平均 (7.8±1.2) 岁;入组者均明确诊断为IDDM, 诊断标准:均有典型三多一少症状, 空腹血糖≥7.0mmol/L,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糖值≥11.1 m m o l/L或随机血糖>1 1.1 m m o l/L。其中2例 (6.7%) 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表现为:30例均表现为多饮、多尿 (2000~6000ml/d) 、多食、体重减轻、身体消瘦, 其中3例 (10.0%) 有夜尿增多表现;发病诱因为感染和饮食不当。12例 (40.0%) 患儿酮症酸中毒, 伴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实验室检查结果:30例尿糖均为阳性, 其中16例 (53.3%) (+++) , 14例 (46.7%) (++++) ;16例 (53.3%) 尿酮体阳性 (+~++++) , 3例 (10.0%) 尿蛋白 (+~++) ;空腹血糖8.2~2 3.0 m m o l/L, 平均 (18.6±2.8) mmol/L;尿素氮轻度升高5例 (16.7%) , 在纠正脱水性酸中毒后恢复正常。

1.2 治疗方法

给予胰岛素、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心理治疗等, 及时根据病情发展及血糖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1) 胰岛素应用方案:IDDM在确诊后需终生接受胰岛素支持治疗, 起始剂量为0.5~1U/ (kg·d) , 分3次在进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或使用胰岛素泵微量注射。之后根据血糖与尿糖水平变化调整剂量, 间隔6h皮下重复注射0.3U/kg, 直至患儿可以进食后改为糖尿病常规治疗方案。在强化治疗期间每次进餐前监测餐前及餐后2h血糖, 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酮症酸中毒患儿同时给予纠正脱水和调整电解质治疗、给予补液, 静脉滴注20ml/ (kg·h) 生理盐水持续2h, 之后根据血钠水平及脱水程度合理调整, 进食后停止补液, 补液和胰岛素使用后要及时补充钾。 (2)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 定时定量进餐, 建议食物中糖类占50%、脂肪占30%、蛋白质占20%。全天食物热量分配为早餐和中餐各25%, 晚餐30%, 睡前10%, 点心10%。 (3) 糖尿病患儿血糖控制在11.1mmol/L以下后开始运动治疗, 运动的种类和激烈的程度因年龄和能力及兴趣不同, 患有视网膜病变患儿要避免头部的剧烈运动, 腿部感觉功能减低时应注意防止碰伤, 以徒步运动为好。 (4) 心理治疗, 对患儿及其家长的紧张、忧虑、恐惧等情绪进行针对性解释和安慰, 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告知其糖尿病基础知识和胰岛素注射方法, 使他们能够尽量配合治疗。

1.3 观察指标

分析小儿IDDM病因;观察患儿治疗前后血糖变化、酮酸症恢复或复发情况。

2 结果

2.1 发病原因

(1) 14例 (46.7%) 因环境因素诱发, 其中3例 (10.0%) 因Coxsackie B组病毒、2例 (6.7%) 因EB病毒、1例 (3.3%) 因腮腺炎病毒感染, 8例 (26.7%) 因过早、过多摄入牛乳制品, 酪蛋白作为抗原触发糖尿病发生。 (2) 16例 (53.3%) 因自身抗原诱发, 包括谷氨酸脱羧酶 (GAD) 、胰岛素、胰岛细胞抗原, 患儿产生相应的自身抗体, 导致IDDM发生。

2.2 疗效

4例 (13.3%) 血糖在2 4 h内空腹及随机血糖恢复至正常水平, 20例 (66.7%) 血糖在1周内空腹及随机血糖均恢复正常。所有患儿治疗3周后空腹及随机血糖均恢复正常。所有酮症酸中毒患儿均得到纠正。

3 讨论

IDDM患儿90%的胰岛细胞被破坏时会出现糖尿病临床症状, 多数起病急骤, 可表现为明显多尿、多饮, 每天饮水量和尿量可达几升, 胃纳增加但体重下降[3]。年幼者常以遗尿、消瘦而引起家长注意。糖尿病的预后取决于血糖控制良好与否。血糖水平长期高于治疗的理想范围者易发生各种慢性并发症, 微血管病变是儿童时期糖尿病患儿成年后发展成严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最常见是视网膜病和糖尿病肾病[4]。小儿糖尿病具体病因尚不完全清楚, 临床研究表明其发病诱因与成年糖尿病患者不同, 常由于感染、饮食不当等发病[5]。淋巴细胞抗原相关研究表明, 组织相容性抗原 (HLA) 系统在小儿IDDM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HLA易感型人群容易因病毒感染及自身免疫反应而损坏正常胰岛功能, 诱发IDDM[6]。

本研究中, 有46.7%的IDDM患儿由环境因素诱发, 其中20.0%因Coxsackie B组病毒、EB病毒、腮腺炎病毒等病毒感染引起, 26.7%因过早、过多的摄入牛乳制品, 酪蛋白作为抗原触发糖尿病发生;而53.3%的患儿则因自身抗原有谷氨酸脱羧酶 (GAD) 、胰岛素、胰岛细胞抗原, 产生相应的自身抗体。再次印证了上述理论。文献还报道IDDM患儿体内胰升血糖素高于正常人, 而胰升血糖素能促进脂肪的分解代谢, 增加酮体生成, 继而诱发酮症酸中毒[7]。约有50%以上的糖尿病患儿有酮症酸中毒表现, 且年龄越小患儿酮症酸中毒症状越严重, 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神志模糊、昏迷, 酸中毒严重者还会出现呼吸节律不正、带有酮味[8]。

小儿IDDM一经确诊就要长期依赖胰岛素治疗, 临床医生不仅要合理使用胰岛素, 还要注意指导患儿合理饮食、合理运动、保持心情愉快[8]。本组30例患儿在综合治疗后血糖均得到良好控制, 预后较好, 能与正常儿童一样生活与学习。

综上所述, 小儿IDDM可由病毒感染、饮食不当及自身抗原等原因引起, 糖尿病患儿在持续接受胰岛素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心理治疗等综合治疗后, 血糖可以得到良好控制, 预后较好, 结论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马秀花, 吴富红.3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的抢救及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14 (9) :3430.

[2]Riddell MC, Iscoe KE.Physical activity, sport, and pediatric diabetes[J].Pediatric diabetes, 2006, 7 (1) :60.

[3]李东海, 邵忆, 李学颖, 等.浅谈小儿糖尿病的临床诊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电子版) , 2013, 13 (12) :114.

[4]罗惠云, 万忆春.小儿糖尿病34例诊治分析及随访[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 25 (23) :2907.

[5]Soltesz G, Patterson CC, Dahlquist G.Worldwide childhood type 1 diabetes incidence what can we learn from epidemiology?[J].Pediatric Diabetes, 2007, 8 (s6) :6.

[6]徐宝岚.小儿糖尿病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J].河北医药, 2002, 24 (6) :513.

[7]魏雪梅, 付丹, 张琴, 等.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的小儿糖尿病32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 2013, 24 (8) :1189.

小儿糖尿病综合治疗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72例小儿糖尿病患者行对照研究, 按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每组各36例。对照组, 男24例, 女12例;年龄3~12岁, 平均 (7.82±2.35) 岁, 其中, 11例伴酮症酸中毒。观察组, 男26例, 女10例;年龄3~12岁, 平均 (7.73±2.46) 岁, 其中, 10例伴酮症酸中毒。患儿均以消瘦、多尿及口渴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1.2 护理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儿接受综合护理, 具体如下。1细致化基础护理[2,3]。确保病房干净、整洁、无异味、温度湿度适宜;每天用 (0.2~0.4) %过氧乙酸喷洒地面, 定期进行紫外线消毒;加强患儿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严格无菌操作;以增进患儿生理舒适度, 预防感染。2针对性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详细了解患儿饮食习惯、饮食偏好, 根据患儿性别、年龄、运动量及偏好, 合理制定饮食计划, 以满足患儿生长发育需求。3持续性心理护理。根据患儿理解能力及年龄,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或者方式, 详细介绍医院情况, 生活制度及疾病情况, 以缓解患儿焦虑感及不适感。护士还应向患儿家长了解患儿性格、生活习惯等, 以便进行针对性心理支持。此外, 护士应注意与患儿的沟通及交流, 可通过游戏、图画等方式, 增进患儿信赖感。4系统化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告知患儿及家属合理运动、严格控制血糖的重要性;指导家属如何正确使用胰岛素, 独立检测尿糖及血糖;嘱患儿及家属定期复诊等。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及护理前后, FBG、2hPBG水平改善情况。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学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数据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

2 结果

治疗前, 两组FBG、2hPBG水平对比,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 观察组FBG、2hPB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 (±s) , mmol/L]

3 讨论

小儿糖尿病属终身性疾病, 患儿需终身进行饮食管理、用药及行为干预, 给患儿及家长带来巨大精神负担[2]。系统化护理干预、科学化护理指导、耐心细致的心理咨询, 对缓解患儿及家长心理负担, 平稳患儿血糖, 确保患者长期规律生活、规律治疗具有重要意义[3]。

细致化基础护理, 可有效增进患儿舒适度, 有效预防感染;针对性饮食护理, 对控制血糖具有重要意义;持续性心理护理, 可有效缓解患儿焦虑心理, 减少患儿退缩行为及自卑感, 促进患儿心理健康;系统化健康教育, 可有效促进患儿形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及运动习惯。

该研究中,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儿接受综合护理, 即细致化基础护理、针对性饮食护理、持续性心理护理及系统化健康教育等。治疗后,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FBG及2hPBG水平更低 (P<0.05) 。由此可见, 综合护理可有效促进患儿规律生活、规律治疗, 稳定患儿血糖。然而,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护理人员应为患儿提供持续性、延续性的护理干预, 患者出院后, 可通过定期回访、电话随访、微信随访等方式, 增进与患儿及家属的交流及沟通, 持续为其提供糖尿病健康知识, 以增进患儿及家属自我健康促进意识及能力。

综上所述, 综合护理对控制糖尿病患儿血糖水平, 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罗永萍.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 2014, 7 (1C) :136-137.

[2]刘桂芳.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 (22) :1-3.

胰岛素治疗小儿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 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小儿糖尿病患者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实验组患者中男17例,女12例;年龄3~10岁,平均(5.42±2.73)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05±1.26)年;对照组患者中男15例,女14例;年龄2~9岁,平均(4.92±2.14)岁,病程2~5年,平均病程(2.86±2.04)年。

1.2 方 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先进行常规的抗凝、降血脂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采用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疗程3个月。在此期间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 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配合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查指标及低血糖情况。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改善情况以及出现低血糖人数。

1.4 统 计方法

应用SPSS18.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 , 计数资料采 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 组患者的 检 查 指标 情况

治疗组患者的空腹血糖 (6.25±0.78)mmol/L, 餐后2 h血糖(7.36±1.27)mmol/L, 糖化血红 蛋白 (6.25±1.58)% , 甘油三酯(1.45±0.48),胆固醇 (4.69±0.63)mmol/L。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7.29±0.91)mmol/L, 餐后2 h血糖 (9.31±1.19)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8.02±1.49)%,甘油三酯 (1.96±0.51)mmol/L,胆固醇 (5.87±1.33)mmol/L。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χ2=9.546,P<0.05)。

2.2 两 组患者的 低血 糖发 生 率

治疗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低血糖发生率为0, 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低血糖发生4例,发生率为13.79%。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小儿糖尿病综合治疗 第9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38例小儿糖尿病腹泻患儿并按照家属意愿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 患儿均是该院在2013年3月—2014年3月接收治疗的 , 其中男性患儿18例 , 女性患儿20例 , 年龄在4个月~ 6岁之间 , 平均年龄 (1.8±0.9) 岁;体重在4.12kg至23.45 kg之间 , 平均体重 (14.28±1.23)kg;腹泻的时 间在24 h ~ 1个月之间。

1.2治疗方法

对患儿的发病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 , 结合临床的检查设备对患儿的血糖、尿液进行化验 , 化验后由专家对患儿进行综合诊断 , 经明确的诊断之后再对患儿实施治疗 , 在治疗期间应详细的对患儿的各项化验指标、病情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记录和观察。实验组采取的中医治疗的药方为:党参15 g、白术15 g、肉豆蔻15 g、五味子10 g、补骨脂10 g、吴茱萸10 g、干姜6 g、炙甘草6 g, 此方即为理中汤合四神丸。对照组的19例患儿给予胰岛素的注射同时配合妈咪爱进行治疗。

1.3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经治疗后糖尿病患儿的腹泻症状基本消失 , 大便的次数和状况恢复正常;有效:经治疗后糖尿病患儿的腹泻症状得到效果较为显著的改善 , 大便的次数和状况发生明显的好转;无效:经治疗后糖尿病患儿的发泄和大便症状均没有发生好转 , 甚至变得更加严重[3]。

1.4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中涉及到的统计数据全部利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 计量数据以 (±s) 的形式表示 , 进行t检验;计数数据以 (n,%) 的形式表示 , 进行卡方检验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使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对38例糖尿病腹泻的患儿诊治之后 , 实验组的治疗效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 , 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 两组患儿在进行治疗时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

注:两组之间比较,P<0.05。

3讨论

糖尿病作为儿科比较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疾病 , 发病快 , 病情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 会给患儿的身体和心理都造成较大的伤害 , 严重时则可危害患儿的生命安全。根据患儿糖尿病的发病原因的不同 , 可以将小儿的糖尿病分成原发性糖尿及继发性糖尿病两种;原发性糖尿病可以分成:胰岛素依赖糖尿病IDDM也叫I型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糖尿病NIDDM又叫2型糖尿病 ,由于儿童的身体各部分机能还没发展完全 , 患有糖尿病之后的治疗难度甚至高于成年人 , 胃肠功能又比较弱 , 在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并发症 , 腹泻就是一个典型的并发症 , 对小儿的健康成长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 患病儿童在健康生长发育的前提下必须进行合理有效的治疗 , 将患儿的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 同时使患儿每天的尿糖量低于5 g, 才能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

小儿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是胰岛素的绝对或者相对供应不足引起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如蛋白质和糖等的紊乱 , 因此目前儿童所患有的糖尿病多是胰岛素依赖型的糖尿病IDDM, 从而引起高血糖或尿糖 , 也容易出现酮症酸的中毒 , 在发病后期也常常会伴有血管的病变 , 严重时会波及到肾脏[4]。目前普遍认为小儿糖尿病的发病与基因或者外界因素的刺激有关 , 患儿会因为感染、情绪不稳定或者饮食不适当等原因患有此病 , 并且由于儿童的身体机能发展不完全 , 病情会成人严重 , 在患病早期很难引起注意 , 主要表现有患儿饮食增多、尿量增多、食量增多却变得消瘦 , 治疗不及时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 如腹泻便秘等症状 ,严重者有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的现象 , 对儿童的健康成长造成很大影响[5]。糖尿病所带来的腹泻症状与糖尿病的其他并发症相比较 , 在临床上是比较少见的 , 但是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 糖尿病腹泻症状多发于糖尿病病情较久的患儿 , 大多数患儿都是间歇性腹泻 , 很少出现持续腹泻的症状 , 腹泻频繁发生于饮食后[6,7]。由于患病儿童的年龄小 , 患病时不易被察觉 , 儿童家属应时刻保持警惕 , 密切关注儿童身体的各方面变化 , 争取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临床对小儿糖尿病患儿的治疗上一般采用胰岛素注射与妈咪爱结合 , 除此之外 , 还有中医疗法。

近些年来 , 我国医疗水平有所提升 , 在糖尿病的治疗上有了较高的提升 , 不仅可以有效的预防还能延缓糖尿病带来的并发症 , 但是胰岛素这种治疗方式对于年龄较少的儿童产生太大刺激 , 副作用过于强烈 , 虽然可以治疗治病 , 但是会对健康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8]。采用中药治疗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减少副作用 ,糖尿病腹泻 , 病机的根本是脾气虚弱 , 腹泻只是其表。治疗时应治其根本 , 不易过分强调腹泻 , 因此以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为基本药方 , 其中党参可以补气健脾、白术补肾化湿、甘草中和健脾等共同调和药效 , 切忌过量使用 , 否则效果适得其反。该研究通过对38例患儿的观察 , 中医治疗方法的疗效很显著 , 同时也不伴有其他的不良反应 , 并且从治疗的有效率来看 , 中医治疗的有效率也远远高于胰岛素注射结合妈咪爱治疗的有效率。

4结语

综上所述 , 中医的治疗方法更有助于小儿糖尿病腹泻症状的好转 , 具有临床价值和广泛推广的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糖尿病腹泻的中医诊治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儿科在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38例患有糖尿病腹泻的儿童患者,争取儿童家长同意之后将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既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9例,实验组采用中医对患儿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的是注射胰岛素结合妈咪爱进行治疗,在患儿的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儿的患病症状,并做好详细地观察和记录,对比两种诊治方法的有效率。结果 根据对患儿的跟进治疗与观察,和对患儿身体各项指标的不断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患儿病情的好转情况要好于对照组的病情好转情况,根据统计的数据显示,实验组的19例患儿结束中医治疗后,显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其总有效率为89.48%,远远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3.16%,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一旦患有小儿糖尿病应及时接受治疗,考虑到儿童的自身内部器官如肠胃功能比较弱,在患有糖尿病之后非常容易产生腹泻现象,因此在对小儿糖尿病进行诊治时,应寻求一种更有效更缓和的治疗方法 ,治其根本,同时使副作用较小,中医的治疗方法可以满足这一点,所以在治疗小儿糖尿病时,采用中医的治疗方法更有效,也有助于患儿的身体健康,值得更广泛的应用。

小儿糖尿病综合治疗 第10篇

【摘 要】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作为儿科疑难病症,复发率高,治疗效果不理想。本文对成老妙用经方风引汤治疗本病之经验予以介绍,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思路。

【关键词】 抽动-秽语综合征;小儿;成肇仁;临床经验

【中图分类号】R272.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1-0036-01

抽动-秽语综合征又称多发性抽搐症,其临床特征为慢性、波动性、多发性肌肉快速抽动,并伴有不自主发声和语言障碍[1]。可归属于中医慢惊风、抽搐的范畴。成肇仁教授从医四十余年,精究方术,博采众长。笔者有幸随诊于旁,受益匪浅。今将成老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之经验整理于下,以飧同道。

1 病因病机

本病的西医病理机制尚未阐明,基底节环路和多巴胺系统的功能异常可能与其相关[2-3],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因素[4]也可能导致发病。而中医对本病的认识由来已久,《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诸风掉旋,皆属于肝”,成师认为,本病病位在心肝,病机关乎五脏。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心肝常有余,肺脾常不足。素体阴液不足,则心肝阳气失于潜藏而妄动,乖逆化热,又因稚阴稚阳之体易受外邪,外风引动内风,风火相煽,内外合邪而发病。肝藏血舍魂,肝风内动则魂魄失归,易出现冲动、自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本病阳亢为标,阴虚为本;心肝有余为标,肺脾两虚为本,故常兼见腹胀、消瘦、自汗、易感冒等肺脾两虚之象。

2 辨治思路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作为一种身心疾病,此类患儿抑郁、交往不良、社交退缩、抑郁退缩等因子[5-6]检出率明显增高,西医也越来越重视行为医疗,已将综合行为干预[7]引入本病的治疗。本病复发率高,成老认为西医所用镇静药物等只能控制症状,并不能减少复发,且副作用较为明显,如嗜睡、反应迟钝等。中医药在治疗本病上优势突出,可通过中药、针灸等多种手段身心同调[8-10]。成老治疗本病善用汤药,取“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之意。立法当以调肝为本,根据病情发展不同阶段选择镇肝、柔肝、疏肝之品,具体来说,急则当镇,可选用代赭石、龙骨、牡蛎等降逆潜阳、镇肝熄风;缓则当柔,龟板、鳖甲、玄参、天冬、白芍性质柔润,可滋阴以制亢阳;此外,见肝之病当先实脾,可配合白术、茯苓、太子参、党参、谷芽、麦芽等健脾消食以助运化,如此脾土健旺,气血生化有源,肝体得润,虚风自除。

3 典型病案

患者张某,男,4岁。2010年6月18日初诊。患儿爷爷诉其不自主歪头已两月,伴眨眼、挖鼻、好动。诊时见其歪头阵作,频率3~5分钟1次,发作时头偏向右侧,右眼眨动,嘴角抽搐,颈部胸锁乳突肌抖动。患儿情绪不稳,烦躁喜动,口中骂骂咧咧,但语而无声。问诊示其怕热多汗,大便偏干,喜食异物、指甲。查舌尖边红苔薄白,脉弦细。辨证属真阴不足,肾阴亏虚则水不涵木,肝火挟风痰妄动,症见头摆肌搐。阴虚则火旺,木火刑金,肺阴受损,金鸣异常故喉发异声。予《金匮》风引汤重镇熄风、清热安神,方药如下:寒水石20g,生石膏20g,滑石18g,紫石英15g,大黄10g,干姜10g,桂枝10g,天麻10g,钩藤20g,蝉衣6g,僵蚕15g,炙甘草6g。众药研末,日取20g,十四剂,煎水分两次服。义取苦寒之品直折心肝胃之伏火,介石之类重镇潜阳,共奏清热止痉安神之效。其后患儿每1~2周就诊1次,根据病情变化微调处方,共服用1月余。

2010年8月11日复诊,患儿头抽动幅度降低,但频率增加,仍心烦易怒,查舌红苔薄黄,脉弦细。予大定风珠合温胆汤加减,方药如下:白芍30g,生地12g,麦冬10g,阿胶10g,龟板15g,牡蛎15g, 鳖甲15g,天麻10g,钩藤20g,蝉衣10g,全虫3g,僵蚕10g,胆南星10g,炙甘草6g,法夏10g,茯苓15g,陈皮10g。研末,日取10g,十四剂,煎水分两次服。大队滋阴养液药中配以介类潜阳之品,寓熄风于滋养之中,辅以温胆汤清热化痰,虫类祛风解痉,真阴得复,浮阳得潜,则虚风自熄。其后患儿每1~2周就诊1次,根据病情变化微调处方,共服用3月余。

2010年12月15日复诊,摇头减轻,但仍有眨眼、挖鼻、好动、精神不集中,烦躁易怒,舌尖红苔薄白,脉弦滑。因肝主筋、脾主眼胞,考虑与肝热脾虚、食积虫扰有关,予三甲散加减清肝健脾,杀虫消积:生晒参10g,鳖甲10g,鸡内金10g,炮甲6g,砂仁6g,焦三仙各15g,榧子6g,槟榔片6g,芦荟10g,全虫6g,蝉衣6g,钩藤10g。研末,日取10g,十四剂,煎水分两次服。其后患儿每1~2周就诊1次,根据病情变化微调处方,共服用1月余。

2011年2月25日复诊,除进食时头部偶有抽动外,已无明显不适,舌偏红苔薄白,脉弦滑。予香砂六君子加减健脾和中善后,方药如下: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5g,陈皮10g,砂仁6g,钩藤15g, 蝉衣6g,白芍15g,鸡内金10g,广木香6g,炙甘草6g。十四剂,水煎服。其后患儿每1~2周就诊1次,根据病情变化微调处方,共服用近6月。

2011年冬,患儿爷爷代诉患儿头部已无明显抽动,眨眼、挖鼻、好动等症均消失。2012年夏,予电话随访,患儿爷爷诉未有复发。

4 小结

《医学正传》云:“夫小儿八岁以前曰纯阳,盖其真水未旺,心火已炎。”病中或热疾日久伤阴或肝郁化火及肾,终成阴虚阳亢之证。又小儿心气未充,思维及行为约束能力较差,加之肝气未实,经筋刚柔未济,受热燔灼或津亏失养则易发为好动、惊惕、抽风等症。法当清热滋阴、镇静安神,故以风引汤主方,效用如汪绂所言“重以镇之(滑石、石膏、寒水石、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寒以荡之(滑石、石膏、大黄),辛以补之(干姜、桂枝、石膏),酸以敛之(龙骨、牡蛎),甘以和之(缺如,以为甘草)。”诸石重镇熄风,辅以大黄、滑石通利二便,荡涤邪热,干姜、桂枝通行血脉并抑制诸石寒凉之性,甘草调和药性,兼顾脾胃。熄风与理血并施,清热与温通齐行,相互牵制,使重镇而无碍胃之虞,行血而无动血之弊,实为疗热风之良方。本方为《金匮》附方,后人多恐其药石太过伤人害人而甚少涉足,以致仲景良方被湮没。但实践证明本方在治疗热盛风动上确有奇效,早在《外台秘要》中就有记载:“永嘉二年,大人小儿频行风痫之病......张思惟合此散(风引汤),所疗皆愈。”故成老建议辨证明确时可大胆使用。小儿脏气轻灵,随拨随应,在施治过程中也应循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方药:初诊急予风引汤清热熄风、平肝定掣,顿挫热风燎原之病势。重镇沉降之品苦寒碍胃,中病当止,二诊易大定风珠之柔润,实顾小儿生生之气。三诊终行三甲散搜邪杀毒,拔除病根。末以香砂六君子收功,养胃固本。如此步步为营,抽丝剥茧,方可收到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刘智胜.小儿多发性抽动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

[2]董生,庄平,张晓华,等.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治疗与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1,27(12):1290-1292.

[3]程宇航,郑毅,王力芳,等.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多巴胺D4受体基因多态性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1):40-41.

[4]马才惠.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中免疫紊乱的新证据[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5,42(1):11-13.

[5]何任,王雅芹.抽动秽语综合征儿童行为问题及家庭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4):244-245.

[6]张运波,何任,朱友德.抽动秽语综合征儿童行为问题及精神运动功能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2):177-178.

[7]Jeremy Stern.抽动秽语综合征的进展[J].内科理论与实践,2010,5(5):383-389.

[8]张莹莹,白晓玲,许波,等.抽动秽语综合征从肝论治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2):1690,1724.

[9]杨丽霞,吴俊,周贤刚.以针刺为主的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5):457-459.

[10]肖丽,陈元武,杜元灏,等.针灸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5):1199-1202.

中医综合治疗小儿腹泻临床研究 第1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7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儿均出现水样便、蛋花样便, 每天排便次数超过6次, 部分患儿还出现呕吐、口渴等症状。将100例患儿随机分配为中药组和西药组, 各50例。其中, 中医组男29例, 女21例, 年龄为3个月至3.6岁, 平均年龄为2.7岁, 病程为2~7天;轻度脱水患儿37例, 中度脱水患儿13例。西医组男27例, 女23例, 年龄为4个月至3.5岁, 平均年龄为2.6岁, 病程为2~7天;轻度脱水患儿34例, 中度脱水患儿16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根据医嘱严格控制食量, 并以米汤、糖水代替患儿主食, 可减轻患儿胃肠道负担。对于出现严重脱水患儿, 要在最短时间内给予静脉注射, 防止患儿出现进一步的电解质紊乱。

1.2.1 西药组

给予患儿抗生素、肠道黏膜保护剂和缓解胃痉挛药物治疗, 疗程为5天。

1.2.2 中药组

根据患儿不同病症给予辨证内服中药和推拿治疗。湿热泻型:治疗处方为葛根15g, 黄连、黄芩、甘草各6g及山楂3g;辅以清小肠、大肠、脾经、推六腑、揉天枢、揉鱼尾、摩腹等推拿方法。风寒泻型:给予藿香正气水5~10mL, 口服, 每天2次;具体推拿方法为补脾经、推三关、补大肠、揉外劳、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鱼尾、推攒竹。伤食泻型:给予保和丸, 口服, 每天3次;推拿方法为运板门、运内八卦、补脾经、清大肠、揉天枢、摩腹、揉鱼尾。脾虚泻型:药方组成为白术、茯苓、山药、白扁豆、肉豆蔻各12g, 党参、甘草、莲子、砂仁、加益智仁、石榴皮各6g, 薏苡仁、桔梗各3g;推拿方法为补脾经、大肠、推三关、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鱼尾、捏脊、重按脾俞、胃俞。治疗5天为1个疗程, 水煎服, 分早晚2次服用。推拿一般以滑石粉、姜葱汁为润滑剂, 每天1次即可。

1.3 疗效标准

将临床效果分为治愈、好转和无效3个等级:治愈:患儿临床症状彻底消失, 大便出现具体形状, 排便次数恢复到正常水平;好转:患儿临床症状基本上消失, 排便次数及便中水分也有明显降低, 大便偶然会出现脂肪球或白细胞;无效:未能达到以上临床效果。

总有效率= (治愈+有效) 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中药组患儿治愈19例, 好转10例, 无效10例, 总有效率为80.0%;西药组患儿治愈11例, 好转17例, 无效22例, 总有效率为56.0%。中药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n (%)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小儿腹泻常发于半岁到3岁幼儿, 尤以夏季发病率最高。我国医学认为, 引起小儿腹泻主要原因为小儿脏腑没有充分发育, 肠胃功能发育不成熟, 小儿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侵袭而引起腹泻, 或由于饮食不当造成饮食内伤及患儿自身的脾胃虚弱所致。小儿腹泻发病位置在其脾胃处, 脾胃升降又是引起患儿胃动力失常的关键性因素[2]。因此, 临床治疗小儿腹泻以健脾化湿为基本治疗原则, 实证以祛邪为主, 虚证则以扶正益气、温阳健脾为主, 从而实现止泻的目的。中药药物辅以推拿刺激患儿穴位, 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根据患儿具体症状进行推拿, 改善患儿内部阴阳失调病理状态, 加速阴阳恢复速度。本研究中, 中药治疗能明显提高小儿腹泻总有效率, 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3]。

综上所述, 中医综合治疗小儿腹泻能明显提高患儿治愈率, 药物性质比较温和, 且操作简单, 副作用较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伟雄.中医综合治疗小儿腹泻84例临床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 2012, 4 (4) :57-58.

[2]李虹, 张亚平.中医综合治疗小儿腹泻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 2013 (2) :85-86.

上一篇: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下一篇: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