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消费税范文

2024-07-17

日本消费税范文(精选7篇)

日本消费税 第1篇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今年决定重振日本经济, 安倍经济学已经为该国的出口贸易商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增长。他与日本银行新上任行长黑田东彦志趣相投, 后者致力于让中央银行缓解货币供给, 从而使经济再膨胀。目前, 日本股票市场已经恢复, 外国投资者们也回到这个一度经济滞缓的国家。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近期政府发布的数据进一步为日本经济复苏提供了证据, 5月的工业生产较上一个月增长了2%。而近期发布的独立数据显示, 5月份家庭开销较上年同期下跌了1.6%, 这让原本预计增长1.3%的经济学家们大为不解。同样让人惊讶的是日本5月消费者价格指数并未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 这在最近7个月以来属于首次。

随着6月和7月发放夏季津贴, 以及大众情绪改善, 国民又开始花钱买高档的生活用品。那些在股票上涨中获利的金融家、专业人士和其他富裕阶层消费活跃。

一些迹象显示, 在省吃俭用的几年过去后, 日本正在经历明显的消费增长。就现在而言, 这种增长正以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 从据日本汽车进口商协会提供的数据, 截至2013年7月, 日本法拉利汽车销售已经上升了20%。法拉利日本公司总经理赫伯特·艾普洛斯兴奋地说道:“过去几个月以来, 我们都看到信心在增加。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全世界最高的增长……”

日本消费税上调进退两难 第2篇

安倍在是否实施原有的消费税增税问题上可谓进退两难,日本学术界与舆论界的观点也一分为二。最近,日本政府召集了60名社会各界代表,关于是否应该增税进行了一场公开的听证会,与会代表中近七成表示赞同增税。但是,安倍经济智囊团的几位主要成员,却对现阶段提高消费税税率持慎重态度,担心此举有可能重挫日本经济好不容易出现的复苏势头。

从政府信誉的角度来看,安倍之前的野田内阁曾经提出了2015财年将日本基础财政收支的原始赤字占GDP的比率减半,到2020年实现盈余的政府财政收支改革的大方针。而且日本政府也不止一次地向G2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经合发组织保证,通过消费税增税来实现财政赤字改革的决心。如果现在日本放弃增税计划会严重损害政府的信誉。

从财政重建的角度来看,日本债台高筑、寅吃卯粮。日本确实需要新的财源来填补财政赤字。如果不能从财政收支的两个层面进行系统性的改革,日本的国家债务危机就无法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所以,上调消费税税率被视为日本财政收入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日本无法如期实施增税,继而失去政府的信誉,那么,相信日本国债的信用评级将有可能进一步下调。现在美国的穆迪和标准普尔对日本国债的评估分别为Aa3和AA-。根据日本财务省数据显示,2013年日本公债偿还额将高达近36万亿日元。如果国债的信用评级被下调,将意味着日本国债的偿还成本继续上升。

在安倍执政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虽然一部分经济数据确实有所改善,但日本经济复苏依然还处于起步状态。虽然物价有所上涨,但仔细看7月份0.7%的物价涨幅就可以发现,其中一半源自进口能源价格上涨导致的燃料、电力等价格上升,这与需求拉动的价格上升有本质区别。再看企业的设备投资,第二季度统计数据显示,民间企业设备投资同比不增反降,连续6个季度同比下降。日本财务省公布的第二季度法人企业统计数据显示,虽然全产业设备投资同比微增0.02%,但作为实体经济“中坚”的制造业企业的设备投资同比出现了高达9.1%的降幅。

现今,日本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消费税增税期待所带来的个人消费扩大和日元贬值推动的出口增加。正如桥本政权时期消费税从3%上调至5%时一样,在消费税税率上调之前个人消费极其旺盛,住宅、汽车等高档消费得到一定刺激,但消费税一旦上调,个人消费则会出现反弹。虽然税率上调2%,但是真正的税收却出现下滑。因此通过上调税率来实现税收增加目标并非板上钉钉。

对于现在的安倍政权来说,按原计划上调消费税税率有可能重挫日本经济好不容易出现的复苏势头,但如果推迟或者取消上调消费税税率,日本又有可能面臨国债利率上涨风险。安倍可谓进退两难。(支点杂志2013年11月刊)

我国赴日本出境旅游消费分析 第3篇

一、我国赴日旅游消费人群结构分析

近年来, 我国居民赴日旅游呈现爆发式增长。据日本政府官方统计数据显示, 2015年日本共接待访日外国游客1973.74万人, 同比增长47.1%;其中访日中国游客499.38万人, 同比增长107.3%, 占访日外国游客总数的25.3%。2016年2月春节期间, 日本共接待外国游客189.14万人, 其中访日中国游客49.08万人, 同比增长38.9%, 占访日外国游客总数的26%。

根据日本国土交通省观光厅公布的调查报告, 2014年, 中国内地赴日游客约241万人, 同比增长83.3%, 占赴日外国游客整体的18%。

从性别结构来看, 2014年中国内地赴日游客中女性游客占比为50.5%, 略高于男性游客的49.5%。可见, 在赴日旅游中女性游客虽略多于男性游客, 但两者差距不大。

从年龄分布来看, 女性游客中2 0-2 9岁群体所占比重最高, 为15.5%;其次是30-39岁群体, 占14.7%。男性游客以30-39岁群体占比最高, 为18.0%;其次是20-29岁群体, 占12.9%。可见, 内地赴日游客主要集中在20-39岁, 无论男女占比均超过30%。

从赴日目的来看, 主要是观光休闲, 占比55.1%, 是内地游客赴日旅游的主要目的;其次是商务洽谈, 占12.9%;出于探亲、研修、留学等目的的分别占8.5%、5.9%和3.3%, 所占比重较小。

从旅游形态来看, 61.1%的内地赴日游客选择跟团的方式, 是赴日旅游的主要方式;其次是个人定制旅行, 占26.5%;选择个人背包旅行的约占12.4%。

二、我国赴日旅游人群消费特征分析

根据日本国土交通省观光厅的调查报告, 2014年, 内地游客赴日旅游消费共计5583亿日元 (约合人民币311亿元) , 占赴日境外游客旅游总消费的27.5%。人均旅游支出约23.2万日元 (约合人民币12908元) , 高于美国、韩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从赴日旅游次数来看, 半数以上的中国内地游客是首次赴日旅游, 占比55.8%;其次是赴日旅游2-5次, 占29.8%;6-9次, 10-19次和20次以上的分别占4.8%、4.6%和5.0%。

从旅游支出项目来看, 中国内地游客在购物方面约花费12.7万日元 (约合人民币7098元) , 占旅游支出总额的55%;其次是住宿约花费4.5万日元 (约合人民币2488元) , 占19.3%;餐饮约花费3.9万日元 (约合人民币2199元) , 占17%;交通、娱乐则分别花费1.6万日元 (约合人民币873元) 和0.28万日元 (约合人民币157元) , 占比6.8%和1.2%。可见, 在旅游总支出中购物所占比重超过了一半以上。

从购物场所来看, 机场免税店是内地游客的主要购物场所, 占比达到78.9%;其次是超市和购物中心, 占比74.2%;百货店排名第三, 占68.1%。

从商品购买率来看, 购买率较高的依次是点心类 (76.5%) 、化妆品和香水 (62.8%) 、其他食品饮料和烟酒 (54.9%) , 医药保健品和盥洗用品 (50.2%) , 以及服装 (除和服外) 和鞋靴 (44.5%) , 电气制品 (36.7%) , 相机、摄影机和手表 (26.1%) , 漫画和动漫等相关产品 (13.7%) 。其中, 内地游客在相机、摄影机和手表, 电气制品, 化妆品和香水等商品方面的购买率要高于韩国、台湾、香港、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赴日游客。

三、我国赴日旅游消费外流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 中国内地赴日旅游人数逐年增加, 由2010年的141万人快速增长至2015年的499万人, 增长超过250%。赴日旅游消费的火爆除日本经济发达、旅游资源丰富、中日文化相近、交通往来便捷等因素外, 高品质的商品、专业贴心的服务, 以及日元贬值、日本政府放宽签证和免税新政策也都是激发国人赴日旅游和购物热情的重要原因。

(一) 相近的文化和便捷的交通

中国人出境旅游目的地主要集中在日本、泰国、韩国、新加坡等国家, 其共同的原因就是交通费用相对较低且文化差异较小。尤其是日本, 其大多数文化都源于中国, 中日两国有着更为相近的文化渊源, 因此国人对日本人文景观的感知度也就相对较高。此外, 日本在自然美景、社会人文、商业文化各方面较欧美有过之而无不及, 特别是3小时的短程飞行便可以轻松来回, 时空和心理距离都比较近。

(二) 高品质的商品和人性化的服务

在内地游客赴日旅游的消费总支出中, 用于购物的花费超过了一半以上, “爆买”一词也入选为日本2015年度词汇。吸引中国游客到日本“爆买”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 “日本制造”在很多中国人眼里成为了“高品质”的代名词。日本的商品从生活用品、食品、药品到化妆品、家电产品、数码产品, 其精美的工艺、优良的品质、人性化的设计、合理的价格以及细分的种类, 让很多中国内地游客感觉物超所值。同时, 与高品质日本商品相对应的是人性化的日本服务, 日本商场大都提供代客泊车取车、行李寄存、礼品包装、酒店配送等细致贴心的免费服务, 部分东京的大商场还配备了中文总台服务员, 专门为中国游客提供帮助。从2015年6月起, 日本国家旅游局还推出面向外国游客的“空手旅游” (Hands-Free Travel) 项目, 在全国主要机场、车站、酒店和大型免税店共设立约100处快递服务点, 专门为外国游客提供行李快递服务, 这样方便游客不必携带大件行李或特产四处游玩。细致周到的“日本式服务”大大提升了中国游客的消费体验。

(三) 日元贬值以及日本放宽对华签证

日元自2012年以来对人民币下跌了超过30%, 对中国消费者而言, 去日本旅游和购物就相当于先打了七折, 大大提升了赴日旅游购物的性价比。此外, 2015年1月19日, 日本进一步放宽了对华签证条件, 具体包括:对商务目的及文化、知识类人士发放的多次签证, 不再要求提供赴日经历以及日本方面保证人的担保身份书;对首次申请从冲绳、东北三县 (岩手县、宫城县、福岛县) 入境的个人游客发放3年多次签证;新增对高收入的个人游客发放有效期5年多次签证, 每次停留时间为90日。并进一步放宽了申请人的经济条件, 从最初要求的家庭年收入30万元, 到现在几乎没有门槛。日元贬值加上日本放宽对华签证, 极大地吸引了中国游客赴日旅游和消费。

(四) 日本免税新政策

日本消费者有“新欢” 第4篇

根据日本百货店协会的数字,日本百货公司的营收已连续10年萎缩,从1997年的9.1876万亿日元,掉到2007年的7.7万亿日元。其中原因,除了长年不景气,消费者荷包紧缩之外,更主要的是百货公司差异性愈来愈不明显,逐渐失去吸引力。

然而,民众消费的需求仍在。根据日本政府的数字,2008年第四季,日本个人消费总额占GDP的比例高达55%,只比前一季微幅下滑0.4%。

那么,这些“消失的商机”到底流向何处?

新兴通路一:

Outlet Mall——好买、更好玩

日本财经杂志《Trendy》评选“2008日本年度热门商品”,其中高居第四名的,就是抢食百货公司商机的头号杀手——Outlel Mall(名牌折扣商城)。

根据矢野经济研究所的数字,日本Outlet Mall整体市场规模连年成长,从2006年的4200亿日元,成长到去年的5200亿日元。

Outlet Mall是集结过季的名牌商品,让消费者以较低价钱买到高品质的东西。最早出现在美国,引进日本后,乘着“高品质、低价格”的消费趋势,大受欢迎。除了购物之外,Outlet Mall还很“好玩”,结合了游乐园、动物园、餐饮中心,形成假日休闲中心。

日本《经济学人》报道,Outlel Mall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每一年都有新店开张,甚至出现“连锁化”,例如规模最大的“三井Outlel Park”,在东京、大阪、横滨、仙台等城市就开了八家,居同业之冠。

以去年4月在琦玉县开幕的“三井Outlet Park人间店”为例,它拥有超过两百个品牌的商品,居日本所有Outlel Mall之冠,虽然开在市郊,却吸引大批东京首都圈的客人,开幕当日吸引3.7万人,三周就达到40亿日元的业绩,预计一年可做到275亿日元。

新兴通路二:

Select shop——灵活感应时尚的小

精灵

Select Shop是一种有别于百货公司的新兴经营概念。它以服饰为主,将不同品牌的商品集结在同一店面,强调各自的特色进行贩售。

跟百货公司比较起来,Select Shop像个灵活利落的小精灵,百货公司则像动作缓慢的大象。主要差异有二:

一、百货公司跟名牌长期签约,难以视实际销售情况而更动品牌。Select Shop则可随市场销售状况而灵活调整、汰换品牌,随时掌握消费者的时尚品味与流行趋势的变化。

二、名牌专卖店进驻百货公司,往往有许多关于店面设计的要求。Select Shop的店面规模不大,设计自由,较能自行掌握成本预算。

目前,日本Select Shop界有三大品牌:Nano Universe、United Arrows、Beams。

以Nano Universe为例,它创立于2002年,如今在日本已有33家店,包括东京一级战区的涩谷、新宿、池袋,以及大阪、名古屋、福冈等城市。它经营初期锁定男性时尚市场,包括服饰、鞋子、配件等,但不只是针对年轻人,也包括追求时尚的上班族。由于商品数量不多,不易与人撞衫,可穿出“自我感”,而且经常出现偶像明星在电视上穿过的小众品牌,大受消费者欢迎。

新兴通路三:

二手店——实体与虚拟同步崛起

百货公司售价较高,消费者开始转投二手货的怀抱,促使实体二手店与名牌出租网站同步崛起。

可别以为二手货只能在跳蚤市场或拥挤店面贩售,事实上,日本兴起二手店“百货公司化”的趋势,让消费者逛二手店也能拥有逛百货公司般的享受。

以“Book Off”为例,它创立于1991年,从旧书店起家,如今已成为资本额25亿日元、去年营收270亿日元、超过900家店面的二手市场王国。Book Off的成功关键,就是以百货公司的规格来经营二手店。商品种类从书籍、3C电玩到音乐CD都有,并且根据不同的商圈特性来调整重点商品。此外,虽是二手货,商品状况却很好,店面摆设宽敞又整齐,售价折扣从一折开始.最贵不超过五折。

在网络商店方面,锁定舍不得花大钱买名牌、又想享受名牌的质感与价值的消费者,日本兴起跟百货公司抢生意的新服务——名牌出租。

做法是,只要在网站上登录会员,选择自己想租用的名牌包包,业者会以宅配送到府,依照租用的天数付费。用完之后,再以宅配送还,如果喜欢,还可干脆以便宜价格买下来。

以名牌出租网站“Cariru”为例,它每个月都会公布出租率排行榜,以经常名列前茅的Hermes凯莉包来说,租用一星期为1.98万日元,月租5.58万日元。凯莉包原价58万日元,会员如果喜欢,可以38万日元的优惠价格买下,等于打六五折。

摘自台湾《天下》

日本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第5篇

日本, 在电子商务上的起步并不早——因为相对美国而言, 日本在较晚的时候才发现互联网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潜能。

日本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权益问题。早在1996年1月, 日本经济贸易工业部就建立了一个名为“日本电子商务促进委员会” (ECOM) 的组织, 用以监督日本的B2B和B2C业务。1998年3月, ECOM发布了一项“电子商务在私人业务中对个人数据相关保护的方针”。在对消费者权益的具体保护上, 2001年4月日本开始实施《消费者合同法案》。此法案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 并制定了详细的规章制度以方便判决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合同问题。在立该法案之前, 日本消费者的权益只是在多种一般法律的保护之下。

日本消费税 第6篇

截至上世纪80年代初期, 日本的消费信贷 (商品分期付款) 持续推动消费金融的扩大, 目前仍广泛应用于高额产品的购买。上世纪90年代以后, 信用卡和消费金融公司的小额贷款比重加大。日本约有三分之一的发卡主体为流通企业和制造业旗下的信用卡公司, 还有其他类型的公司, 包括航空公司、铁路公司、石油公司等。消费金融公司 (小贷公司) 数量繁多, 规模也各不相同。

流通企业与制造企业的消费金融业务特点

通过提供消费金融服务方便消费者, 不但流通企业在销售额和手续费方面的收入有所增加, 经分析顾客的购买信息也可促进营销战略的制定, 以此增加销售额。日本的世尊公司为流通企业中的典型案例。日本世尊公司前身是一家按月分期付款的百货店, 该公司从百货店的分期付款业务开始, 到发行仅限集团内部使用的信用卡 (House Card) , 于1988年更是与Visa合作发行了国际信用卡, 实现了流通和金融相结合的创新。其授信快, 基本上可以实现当天发卡;独立开发的审查模式, 可根据商品的购买情况设计信用额度, 并结合消费者的消费水准和风险控制;利用积分模式以促进循环消费, 种种特征令该模式流行之快, 也使世尊公司一跃成为流通系列中拥有日本最大的发卡数量的信用卡公司。

日本的制造企业则由厂商直接进行分期付款销售, 除了提高高额商品的销量之外, 可实现“购买商品客户的会员组织化”以及“延保、维修等售后服务的交叉销售”, 有效提高客户的忠诚度, 雅马哈则是日本制造企业发展消费金融产业的翘楚。雅马哈是成立于1887年的乐器厂商, 业务范围涉及了乐器、音响设备、电子零部件以及其他业务。根据其2013年财年报告, 雅马哈总体收入达4 103亿日元 (250亿人民币) , 其中大部分是乐器产生的收入, 而有三分之一的收入来源于音乐课这一部分。1959年, 为强化乐器销售能力, 雅马哈创办了分期付款销售公司, 创立初期实质是提供分期付款功能的租赁公司, 随着2013年日本国内变更销售组织体系, 分期付款服务也随之改变, 目前通过厂家直销直接提供分期付款服务。除乐器销售之外, 分期付款服务也扩展至对会员提供物品丢失、被窃以及火灾补偿保险等业务上, 强化了会员管理功能。目前, 在强化销售系统的基础之上如何与金融产业融合也是它们重点探讨的问题。

中国消费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介绍了流通企业和制造企业的典型案例后, 我将简单地与大家分享日本授信和回收方面的业务模式。我们认为, 消费金融基础设施最重要的就是征信管理系统, 其次是各个消费金融公司本身的业务系统。

在推动日本消费金融产业快速发展的道路上, 有3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功不可没:日本的征信中心、行业协会以及信息审查模式。

日本有3个大型征信中心, 其中, CIC是日本最大的征信中心, 之后是JIC和KSC。KSC相对比较小, 其会员主要是金融机构, 而CIC和JIC都是消费金融相关的征信中心。这些证信中心皆采用股份制, 比如作为日本最大的征信中心, CIC的股东构成非常多元化, 有消费金融公司、银行信用卡公司、流通企业的信用卡公司和百货公司, 这也正是流通企业在金融方面有很大参与性的表现。

另外, 消费金融服务的普及和发展, 行业协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在全行业共同着手建立通用制度和模式方面功不可没。日本行业协会的作用之大, 它们接受监管部门的委托, 针对顾客和行业内各个公司双方发挥公益性作用, 为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个关键因素是其完善的信息审查模式。在日本消费金融本身的金融系统是非常完善的, 特别是针对个人信息, 审查效率极高。因此, 部分银行甚至将该项业务外包给消费金融公司, 在授信和催收方面的经验相结合, 促使担保业务扩大。在客户来银行申请借款时, 由担保公司 (非银行机构) 对其授信, 并收取手续费;客户延期还款时, 由担保公司购买债权并开展催收业务。

日本消费电子厂商一季度业绩综述 第7篇

在第一季度中,东芝的数码产品是报表中的亮点,其他类产品几乎是一片的销售量下降或者是净收入减少。从整体来看,世界经济状况对东芝的影响相当大,在第一季度中,它的净销售收入为15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三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的盈利1亿9430万相比,今年则是净亏损1亿095万美元。(在东芝的报表中,汇率固定为1美元比106日元)

但在数码产品部分,尽管东芝撤出了HD DVD格式之争,其在电视和硬盘上的销售还是带来了15.5%的营业收入提升,达到1亿2450万美元。但是,因为移动电话的销售量下降,以及东芝的个人电脑和数字媒体网络产品的销售为单独计算,所以这个部分的销售额在报表上显示为下降了三个百分点,为60.8亿美元。

三菱电机的一季度报表显示其在家用电器领域获得了销售量和营业收入的提升。这个部分包括家用电器和消费电子产品,数字显示其销售达到23.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七个百分点。该部分的营业收入为2亿078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530万美元。该部分的提升主要应该归功于家电产品在日本本土和海外的销售增长,同时,数码音像制品和太阳能发电系统也有一定贡献。

整体来说,三菱电机的净销售额达到81.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提升一个百分点,净利润达到5亿121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

日本Victor公司是JVC品牌在美国市场的持有者,它的报表显示,JVC在美国市场的营业收入与净利润仍旧亏损。JVC的营业收入下降了120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4640万美元,同时,净亏损额比去年同期的6400万美元减少了一半。整个公司的销售在一季度下降了17%,销售额为12.3亿美元,但是在JVC的报告中,该公司则称与去年同期相比,公司各个部门的营业收入都有改善。

消费电子产品占公司整体销售的76%,“经过机构改革,营业收入已经转为黑字”,但是销售额却比去年下降了15.8%,仅为9.285亿美元。在报告中,JVC还表示,LCD电视和数码摄像机的销售在美元汇率下降的情况下表现良好,同时也归功于与建伍的整合步伐一切顺利,这一整合是4月份宣布的,将于10月1日正式实施。从第三季度开始,这两个品牌将联合发布财政报告。

夏普和先锋,这两家公司都没有在财报中提及各自现有或者即将推出的产品介绍。先锋表示自己在第一季度经受了销售收入的下降以及净利润的亏损,主要归罪于其汽车音响产品、DVD播放器产品以及等离子电视的销售下降。

该公司的营业收入下降11.9%,为15.1亿美元,同时报亏损7310万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则为净利润1亿。当然,去年一季度的盈利主要来源于其工厂和相关设施的转售。在家用电器方面,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17.4%,为5.41亿美元,主要问题在于等离子电视、DVD播放器和DVD刻录机销售的疲软。该方面造成了6980万美元的亏损,比去年同期的亏损额要增加不少。

夏普电子在整体情况上报6%的销售额下降,公司认为高昂的能源以及原材料价格以及美国经济放缓是主要原因。夏普各核心产品的表现不一,在音像产品以及通讯类产品上,销售额下降17.8%,为31亿美元,这部分的营业收入下降达到了创纪录的64.2%,为4220万美元。

在医疗和环境产品部门,包括家用电器,销售额下降10.2%,为5349万美元,营业收入增加56.7%,与去年同期相比,达到4200万美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日本消费税】相关文章:

日本医院05-21

日本出版06-03

日本茶道07-09

日本教育07-20

日本汉字07-21

日本作家07-26

日本经验08-13

日本遗孤08-18

日本俳句08-29

日本影响09-06

上一篇:以家庭为单位下一篇:苜蓿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