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性初中语文教学

2024-09-05

有效性初中语文教学(精选12篇)

有效性初中语文教学 第1篇

一、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缺失的表现

1. 语文教学的模式相对单一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的模式相对单一, 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依然采取的是教师在课堂上讲, 学生在下面听的模式。虽然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传授知识的效用, 但是学生对知识的消化、理解和掌握的效率显然不高, 无法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

2. 教学语言缺乏有效性

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所采用的教学语言对于教学的有效性非常重要。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过于重复或罗嗦, 则会影响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起不到理想的效果, 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如果教师的语言过于死板僵硬, 则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效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的语言简洁、流畅, 声音高低适中, 具有幽默感, 能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教学。

3. 学生对语文教学的互动参与性不够

初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常常面临这样的情况, 就是教师虽然对教学内容精心准备, 在上课前设计了一系列互动环节, 但在真正上课时, 发现学生对这些互动的环节参与性不够, 结果语文教师既是这些互动环节的导演, 又是这些互动环节的演员, 没有起到互动教学的作用。

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 丰富语文教学模式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是要全面发展学生, 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 培养学生合作、探索的精神。与之相适应, 语文教学的一些课堂教学模式也必然要发生改变。传统的“解题、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分段分层、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一套强调教师的讲, 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了。新课改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老师们遇到了全新的挑战。

课堂教学的改革, 关键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课堂充满创造, 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我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尝试运用以下方式以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 运用情境教学法,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使之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以生活展现情境, 以实物演示情境, 以图画再现情境, 以音乐渲染情境, 以表演体会情境, 以语言描绘情境, 让学生在如诗如画的情境中学习、体会, 接受美的熏陶。这样的课堂定能吸引青少年儿童, 有利于他们的发展。 (2) 组织引导学生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 在活动中学习、体验和探究。讨论式是活动化教学和小组学习中的重要方式。讨论式与问答式不同。问答式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但问答式往往是回答老师预设的一连串问题, 指向老师预定的标准答案。而讨论式的核心在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3)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 加强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总之, 在课堂教学中, 应该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以适应现代教育改革形势的需要, 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 优化语文教学语言

语言, 是知识信息的载体, 是人际之间交流思想情感的主要工具。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语言对完成教学任务、履行教学职责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手段, 又是一种专业化的创造性艺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杰作《学记》中有“善教者, 使人继其声。善教者, 使人继其志。其言也, 约而达, 微而臧, 罕譬而喻, 可谓继志矣”之论, 明确提出了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及要求。所以, 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教学语言, 以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确概括, 同时由于初中生年龄较小, 比较抽象的语言不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因此教师语言要体现语文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

此外, 教师的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眼神目光等也属于教学语言的一部分, 合理运用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初中生的身心特点, 恰当地运用表情和肢体语言, 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高效掌握教学内容。

3. 创建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许多卓有成效的语文教师之所以取得教学的高效率, 其诀窍之一正是贯彻教学民主原则, 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因此, 语文教学过程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 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 无拘无束, 敢疑敢问, 敢说敢为。从某种意义上说, 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 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 课堂教学的效益也就越高。那么如何才能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呢?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1) 树立师生平等、民主的观念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过程中进行。”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 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形成良好的乐学氛围, 使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最大的发挥。因此, 教师在思想上要牢固树立师生平等、民主的观念, 使学生在没有负担的情况下能够愉快学习。

(2) 创建充满关爱和尊重的学习环境

要想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我想首先要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存在、自己被重视, 因此, 作为教师, 应该尊重学生,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积极地看待学生, 充分地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热情与期待, 让学生感到你值得信赖, 让学生相信你能帮助他们获得成功。

(3) 创设师生互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加强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 能够拉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 让学生感到从未有过的亲近, 这样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提高了, 能够畅所欲言, 课堂的氛围自然而然就活跃、和谐了。

有效性初中语文教学 第2篇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优化课堂教学,让45分钟的课堂时间能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我们老师不懈追求的目标。纵观所听的观摩课、研讨课乃至平时的随堂听课,很高兴地看到学生学习方式的明显变化,如以往的填鸭式变成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的师生互动气氛活跃了,学生的个性也得到的张扬,这一转变确实令人欣喜。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折射出一些形式与低效,那么,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我谈谈我个人的想法。

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驱使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直接动力。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愿望、热情和习惯的培养,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老师要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在实验中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如:上好第一节绪言课。演示一些有趣的实验:如做一些“汽水的制做”、“水变牛奶”等实验,让学生感知这些神奇的变化,从而达到调动、激发兴趣的目的,兴趣一旦形成,化学教学工作将会由难转向易,学生就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不断地获得新知识,而且不感觉这门课抽象难懂、枯燥乏味。二.课堂上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人们经常说“人的思想是从疑问开始的”,好的提问,可以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从而能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学习状态处于顶峰,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可见,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问一些“对与否”、“是与不是”等不带思考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提出后并不能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还会使学生产生反感压抑,最终影响探究学习效果。因此一堂课里要有几个亮点问题提出,难易适度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才是我们认为的有效课堂提问。

因此,在化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应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深刻性,提升他们感悟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讲实验室制氧气时,先提问他们由简单到复杂几个的问题。在讨论前请大家一起来思考以下题目:

(1)实验中需要哪些药品?

(2)实验中需要哪些仪器?

(3)通过你所选的仪器,需要哪些步骤来完成制取O2。学生讨论4-5分钟,每小组有小组长,记录员。讨论后根据大家讨论而后制取氧气。这样可以将学生置身一个实际的情境中,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可以说对学生是一种全方位的素质提高。

三.尝试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是关键

“请你不要告诉我,让我试一试”的尝试理论教学,我们自己进行了一套模式:化学课前老师布置适量难度的作业,让学生完成作业,师生点

评,重难点讲解,当堂训练,老师总评。这样老师在课后忙,学生课堂忙只要忙得值得老师学生都开心.《化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化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在目前的化学教学中,教师上课都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精心设计化学活动。如我在上制氧气时,根据学生自己认为的实验步骤组织归纳,而后让学生自己上台演示操作,其他学生观察指出不足地方。让学生动手操作给学生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动手操作中发现知识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到学习化学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所以,为了确保化学活动的有效性,开展化学活动时一定要让学生带着具体的学习任务去开展活动,而教师则应该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化学活动中去,并随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活动结束后还要和学生一起对活动开展的情况进行总结评价,把 “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的理念真正落实到实处。四.进行有效的评价

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能正确的认识自我、建立对学习化学的自信心,也能有助于我们教师在不断的改进教学。但是,我在平时听课中也看到不管学生回答的问题是对的还是不全面的,都能听到老师对学生的表扬。但我们也要反思一下:过多、无度的鼓励表扬有意义吗?我认为,评价应该是在客观公正的基础上,加以鼓励,那样才是一个有价值的评价。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尽量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然后才能作出相应的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

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 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

新课标要求在教育教学重要坚持以人为本,将学生放在教学的重要地位,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学习中不断地反思与思考,引导学生掌握好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一、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原则

为了突破传统的教育教学,突破无效教学的现状,需要打造初中语文的有效课堂。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需要遵循以下的原则;一是自主性原则。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重视尊重学生的思想,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我感受、自我发现、自主的探究与合作,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例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孔乙己》的时候,教师要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进行自主的阅读,并且让学生说说自己内心对孔乙己这个人物的看法,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与互动,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改变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发展学生的思维。二是因材施教原则。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每个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角度都是不同的,对课程内容的认识程度也是不同的,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综合学生的特点,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极其优势,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进行分层次的教学。第三,要坚持联系性的原则。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挖掘学生内心丰富的情感体验。最后,开放性的原则,以往的教学是封闭的,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在提升语文教学有效的时候,要坚持开放性的原则,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打破单一的学习思维,提升语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的影响因素,这种影响在学习效率与学习成果上有重要的表现。因此,提升语文教育教学的有效,就要建设宽松的、自由的、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语文学习之中,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与而坐学习,改变过去传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宽松的、和谐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提出自己内心独特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同时,教师在学习中应该善于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听学生诉说他们内心的声音,引导学生整体学习方向是正确的,有了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有了师生之间的共同努力,才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会逐渐的得到提升。

2.设计良好的导入环节,为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开端。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导入环节是最重要的,良好的导入,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大量的教育实践表明,良好的课堂导入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教师在课堂导入的环节,可以采取的形式是多样化的,教师应该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从自己的教学特点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当的导入方式与方法,选择最合适的导入方法。例如,悬念导入法的运用,悬念导入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I篇课文的死后,先让学生了解一年实际的不同特点,再让学生对自己家乡的冬天进行描述。在这之后,让学生自己思考,冬天的美在哪里?由此一点点进入到老舍笔下的冬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除了悬念导入法,比较常见的导入法还有直观导入、故事导入、情感导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有针对性的导入方法,实现有效的教学活动。

3.转变评价观念、采取科学合理的评价模式。教师的评价观念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要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从评价观念的转变入手。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大部分的时候目光仅仅是放在学生学习成绩上,教师不是教学的引导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裁判。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关注人的全面发展,重视评价的功能,成为学习获得的促进者。因此,教师需要抓彼岸自身的评价观念,采取科学合理的评价模式。教师对学生的评级不该过于客观、理性,像裁判者那样高高在上的给与分数,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关心学生内心的想法,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教师在评价的时候,应该以鼓励与表扬为主的。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现有的知识水平与能力,从当前的知识水平出发,了解其未来发展的潜力与进步的空间。语文教师要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己任,建立保护学生成长的氛围,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持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方向去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在发展中的个性差异,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的认知特点,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最重要的是,教师还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学生的分数,重视学习结果,忽视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将学生看做是独立的个体,是有独立思想的人,他们对问题有自己的思考方式,教师要用教学手段去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与激情,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师的鼓励可能会激励学生坚持学习下去,学生自己有成功的喜悦。

4.采取有效的课堂提问。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是非常关键的因素。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与学生的学习有密切的关系,问题的提出要具有针对性。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氛围难易程度,遵循学生学习层次的不同,提出不同的问题,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让学生的学会获得更好地激烈。教师要引导学生努力的思考,以更好地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在学生思考问题思维时候,教师需要给学生的学习留下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还要注重学生思考问题的独立性。设计的问题应该包括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增强师生之间的对话,增强学生内心对语文知识的理解程度,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初中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总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师要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转变教学理念,采取有效的手段,提升语文教育 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徐师品,徐一波.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索[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22).

[2]魏哲伟. 如何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J]. 新课程(教师),2010,(11).

[3]沈刚.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初探[J]. 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0,(09).

初中语文有效性教学初探 第4篇

一、明确课堂教学的方向

语文课程有自己的语文教育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 且语文科目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为一体。曾经有人说过:“语文教学的效率问题表现在教学上, 而根本往往在对语文的准确、深入的理解上。”真正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必须建立在科学的角度上, 遵照新课改的倡导, 具有鲜明的教学立场。在教学之前, 我们必须深研教材, 根据文章的内容特点, 来选择使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严格按照新课标的学段教学特点, 哪些内容学生更容易接受,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 他们对哪些内容更感兴趣等。我们的教学只有做到真正为学生获取知识服务的时候, 才是有效果的。

二、突出学生为教学的主体, 但也不能放任自流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是注重知识生成的过程, 换句话说, 在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 还要让他们明白知识产生的过程, 就像古人所说的,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新课改的教学前提下, 我们要尽可能地体现以学为教的原则, 因需施教, 增加教学的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对整个课堂教学起到统筹优化的目的, 负责课堂学习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为学生创造更多自由学习的时间和机会。

同时, 我们还应当注意一点, 体现学生作为主体教学并不是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 要杜绝本末倒置的情况发生。笔者曾经看到过, 有的教师为了“顺应新课改的倡导”, 把课堂所有的时间都交给学生, 而自己很少讲课, 这显然是错误的做法。和小学阶段相比, 虽然初中生具备一定的理性认识, 但是毕竟还是相当有限的, 对于新课的理解和知识的学习如果完全靠学生自己, 他们显然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而且完全让学生自学更是教师不负责任的表现。笔者以为, 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好, 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学习也好, 都是建立在学生完成了一定的课程学习之后展开的。教师在授完课之后, 比如每节课抽出十五分钟到二十分钟的时间来给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 或者让学生分组讨论, 这才是正常的体现主体地位教学的表现。所以, 语文教师一定要明确教学的主次地位, 切不可对学生放任自流。

三、加强探究学习的实施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要想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我们不仅要明确课堂教学的方向,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地对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创新和改进。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 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 灵活地对教材进行教学处理, 巧妙设计教学环节, 通过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全面的语文实践。

四、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

语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树立服务意识,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在课堂学习交流的过程中, 要鼓励学生把内心的想法和看法大胆地说出来, 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 语文教师一定要放下平时的死板面孔, 和学生多沟通, 多交流, 努力同他们做知心朋友。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建立起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 学生在课堂教学的时候, 也才会表现出更高的热情和强烈的参与意识。

五、使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现在的中学生接触到的各种事物的机会比之前要多很多, 网络的发展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很多平时接触不到的人和事, 极大地开阔了他们的眼界。所以, 如果教师还是按照以前那样, 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 显然不适合今天学生的口味。所以语文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进行创新和改革, 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 推出更多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 尊重学生的个性, 同时也要允许在一个班级内出现个体差异。只有这样, 语文教师才有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有的放矢。

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比如多媒体教学。近些年多媒体教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了各个学科中来, 初中语文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地将呆板的没有生命的知识变成形象、富有动感的视频。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学,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真实情感,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值得注意的是, 多媒体教学虽然是一种比较先进、科技含量较高的教学方式, 但充其量也只是教学手段的一种, 它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当然也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时间较长, 如果遇到意外停电或者个别教师对电脑操作不熟练会给教学带来的一些突发情况。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不能完全摒弃传统教学, 也不能肆意夸大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只有做到两者完美结合, 才能发挥它们的最大功效, 取得最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具有极强的艺术性, 在实际教学中, 影响课堂教学有效的因素也有很多。要想提高课堂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要对课堂教学的无效低效行为表现进行审视和纠正, 采取有针对性的纠正措施, 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来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本文从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出发, 就在新课改前提下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谈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索 第5篇

语文教学一直纠结着:语文教师备课可谓最辛苦的,查资料,品文本,预设情境,资源链接……学生学习听语文课也许是最有趣的,可在复习考试时最茫然;社会各界对语文教学期望甚高,然失望就最甚,各种指责甚至骂声不绝于耳。可以说语文教学是最受折腾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几乎占了八成,在重庆中考试卷中,阅读分值占55分(文言文15分,现代文40分)。可以说,阅读教学几乎霸占了语文课堂。可结果如何呢?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

一、科学确定目标,才能让语文教学有效。

阅读课学生需要什么?老师想学生知道什么?二者的统一就是教学目标。语文教学长期以来争议大,分歧多,其实就是一个目标的认同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它不如理科的学习目标那么明确。在一次语文优质课教学大赛上,听一位年轻老师上七年级语文上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安排在第一单元的第二课。这位教师教学的环节是:了解字词,理清课文情节(抓住记叙的要素)、找出最打动你的地方、练习说话(旨在让学生体会课文表现的道理)拓展、出示一首诗(也在让学生理解道理)最后让学生写出你遇到的困难。《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这个工具性与人文性如何体现,谁是第一位的?也常听一些语文同行说,语文课总是不能按照规定的课时完成任务,我也有同感。于是思考这一症结何在,也就是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其实,一篇课文要学些啥,能让学生从中获得些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老师,这就是语文课的教学目标的设定。

前面那位老师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我认为教师就淡化了对文本的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阅读中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我以为这样一节阅读教学课无异一堂政治课。

对于一篇课文,学生自己读后,哪些是自己能读懂的,哪些可能通过努力能解决的,哪些是需要老师点拨的,哪些是学生随着生活经验的增长会明白的,教师要心中有底,只有做到这一点,才不至于事倍功半。阅读教学多处于两种:一是太过,教师把自己知道的语文知识悉数教给学生,可谓知无不言;二是应教的知识没有到位,蜻蜓点水或门外看热闹。真正不越位也不缺位,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不少的同事在教学初中文言文时给学生专题讲解虚词用法,文言句式语法,学生到高中又学啥?这个学段学生能否接受?事实上,在阅读在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考虑两个因素:学生实际,即学生的年龄、已有知识水平、学习习惯、生活阅历等,新版课标提出“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 课标对各个学段要求及教材要求结合,这个学段阅读目标,本册教材目标,单元目标,这些目标分别落实到哪些课文中。如人教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伟大的悲剧》一文,我将目标确定为:(1)学会快速默读的读书方法,概括主要内容,并能复述课文内容。(2)品味重点句子的含义。(3)体会作者及文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并能从中获得精神力量。这样确定目标就是从课标从第四学段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以及本教教材对本单元的目标“学习这个单元,主要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设计了目标(1),课标同时提出“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以及新版课标特别提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确定目标(2)和(3)。这样的目标当然在教学中还要细化,实施起来就有可操作性,接下来这个单元的《在沙漠中心》、《登上地球之巅》、《真正的英雄》中让学生练习巩固目标(1)或(2),这样有序设计目标,把同一目标设计得有梯度,不是重复,而是有层次地巩固。目标确定科学有据,明确且便于可操作,这样教学才会事半功倍。

我一直反对一篇课文教师教的太多太杂,事实上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给学生留有空白,即自己思考的空间,特别是文学作品。

二是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给学生玩笑地说,读书啊,就是把长的文章读短,或者把短小的文章读长。即是说,篇幅长的文章,理清文章的思路,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主旨这就是算是读短了。而短小的精美的文章,要能读出文字以外的内容,要有丰富的想象,体会作者在文字背后的丰富感情或表达的主旨、意境等。这种方法就是纲举目张之妙。我在教学冰心的《谈生命》时,就让学生抓住两个比喻:“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以及结尾的“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若,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让学生理清作者思路,明白主旨。学生一下子就觉得清晰起来。

然而在读诗词及短小意丰的文章时我引导学生要学会挖掘隐含在文字之外的内容,学会多角度地解读文本,多角度地与读者对话。如学习杜甫的《春望》,就让学生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生平经历,这也许是解读本诗较好的方法,接着让学生走近诗人,体会诗人的情感,然后再从语言上去品味诗人如何将这种国伤与家思与个人的情感融在一起,字里行间处处情,让学生品出语言之魅力,感受语言之美,相信这样不少孩子会真正地爱上诗词。课标在课程总目标中提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也为我们的阅读教学在方法作了指引。

当然,学生阅读之法,种类林立。我觉得,语文课堂就是一个语文阅读学习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用自己多年来语文阅读的一些经验给学生做引领,同时,更多的是学生在博取众长后能有自己的发现与独到的方法,这才是终极目标。而这却是一个无尽头的追求。美的东西都是无止境的。

三、阅读的目的是什么,我以为是吸取思想者的智慧,他们在情感、人生等方面的智慧,阅读的过程,就是与作者交流,使我们的心灵获得美的享受,或者是让我们的思想得以升华,因此,阅读就是让我们的心灵、思想得到震撼、感动,进而反省,升华。同时还是通过阅读,得到语言的美感。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凡是好书,必定会在读者心中唤起对真、善、美的向往,这是一切好书所具有的共性。”如此,阅读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读懂作者,然后或是产生共鸣,或者是批判。

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时主要让学生通读,孟子精精深的思想感悟,我觉得更多的让学生随着自己生活经验的积累而不断加深为。

有识之士曾追问:如果没有高考的压力,他们还会学吗?这当然不只是问的语文,可事实上我们的阅读教学是可以让学生在忘记考试之后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的。因为可以通过阅读获得智慧,可以纯洁情感,澎湃心灵,让学生获得美的感受。这种愉悦哪是当下的快餐文化所能相比的呢?

品语言之魅力。不少的阅读教学脱离语言本身的美而求其他,这不是缘木求鱼?阅读教学要以文本解读为本,以语言感悟为核心,这才是语文课。这样的语文课才会高效。

其实,我觉得我们的语文教学也要化繁为简,学生才会喜欢,我们的阅读教学才会高效。

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第6篇

一、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我观摩过不少教学公开课、优质课、示范课,总的感觉是许多教师是在尽情表演,表面热闹,实质无效。从教学手段来说,多媒体是必要的;从交流形式来说,分组讨论是要有的;从教学环节来说,“拓展”是必需的,教师才情表演也是要有的,如现场作文、唱歌、朗诵等,都是早早准备好的;从教学创新来说,有让学生表演的,有让学生竞赛的,有让学生辩论的,有让学生汇报研究成果的……最初认为这些老师的教学水平真可谓是炉火纯青,教学步骤多么的有序,教学语言是多么的精练,教态是那么的到位,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曾有一位教师让学生举手发言,学生们先纷纷举手回答,对答如流,老师对回答者赞许,听课的老师们也向该学生投去了赞赏的目光。可当老师问另一问题时,有学生举手:“老师,回答这问题的王某某今天没来上课。”这时我才明白原来这些问答早就是已反复演练、准备充分的了。这样失真的高效语文课堂,真的让人疑惑。

让每节课都精彩是所有教师的美好愿望,但在教学实践中,无论多好的课也会存在遗憾和不足,一堂完美的、让人无懈可击的示范课就真的是高效的吗?高效的语文课堂要“真”,要“实”。

语文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而不局限于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几篇课文,背诵了多少诗文,记住了哪些语文知识。所以我们的课堂应该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探索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自然,学得满意。教学即生活,顺其自然才是真!

既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么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应当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把学生作为认识和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这个主体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把被动接受的“要我学”,转化为主动进行的“我要学”,这才是最有效的教学。

二、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深入研究教材,有的放矢,了解学生

刚工作时,我在教学上存在的主要毛病是:想在一篇课文里解决许多问题,只要是备课时得到的东西,就全部教给学生。不管难易,篇篇嚼碎了讲,一词一句,不通过自己的嘴讲出来就不放心。其实,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于是有了改进。首先,要深入研究文本,明确每一篇教材的目的和基本要求,决定讲解的取舍,做到剪除枝蔓,突出重点。其次,是研究学生,了解他们的读写水平,并有意识地参与他们的活动,听他们讲话,看他们写的东西,了解他们看书时遇到的问题,研究他们的学习方法,进而摸清他们学习语文的具体情况。

2.注重启发引导,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过去上课我认为只要自己讲得系统完整,学生就一定能理解得透,掌握得牢固,课堂因此落入“满堂灌”“一言堂”“填鸭式”的窠臼。阅读《给语文老师101条建议》后,认识到凭主观设想进行教学的危害性。凭主观设想进行教学就是对学生不放心,同时也剥夺了学生思考和练习的机会,更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现在我改变了这种不讲实效的做法,努力把课上得朴素些、实惠些。在授新课之前先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提出要注意的问题,让学生心中有底;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带着问题听讲、学习,就可以积极思维,主动接受。

3.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创设教学情境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集体行为,它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同时它也是一个动态的交流过程,好的教学方法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打磨产生的。因而,创造教学的最佳情境,使学生兴趣盎然,就容易产生教学共鸣。

4.多元思考,适当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宽语文课堂,不仅教学信息的容量大,而且更能丰富课堂的表现力。虽然多媒体有其优势,但使用时很容易步入误区。多媒体优化教学要做到“适当”,就是指多媒体用在“精彩”之处,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之处,用在有利于优化教学内容之处。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潇洒隽秀的板书是为人师者魅力的集中体现,多媒体代替不了教师,只能是辅助手段。

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索 第7篇

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对语文教材有充分的理解,课前做好教学设计,懂得用灵活的方法来处理教材,精心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等方面人手,认真分析课文内容,编制出有效的教学设计,进行课前预设。比如,在讲授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可根据教材的特点来处理课文,抓过渡段,抓中心句,抓首尾呼应的句子。从中间的过渡段入手,先阅读百草园部分,再阅读三味书屋部分,让两者对比着阅读,这样更能突现文章的主旨,学生更易理解,感悟。这样,在吃透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再去思考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并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

二、重视激励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人的成长进步关键在于自我心智的发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关注怎样才能发挥激励性评价的真正作用,实现多元激励性评价,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课前三分钟的古诗词诵读之后、在课堂朗读课文之后,可先让学生谈谈自己朗读的效果如何、优劣在哪里、还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改进的,然后再让其他同学进一步评议,最后再由我做总结性归纳补充。学生在这种广泛的交流中取长补短、学习他人、认识自我并不断改进自我。

当然,激励性评价也要适时、适度。当一个学生尽其所能地解答了一道疑难的时候,教师就应当堂表扬他;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错了的时侯,教师也应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然后再鼓励他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适时适度的激励表扬,学生就学得专注,也学得开心,课堂教学的效率自然就会提高。

三、多元整合,提高课堂实施的有效性

教学准备工作只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能驾驭课堂,把预设变成精彩的呈现,才是关键所在。教师有效上课,总体要求做到“四有”“五讲”“五不讲”。“四有”:(1)有趣,教师设法激趣,学生学得兴趣盎然;(2)有味,教出语文味道,学科知识意味十足;(3)有情,阅尽人间真情,点燃学生情感世界;(4)有益,增长科学知识,终身发展受益无穷。“五讲”:(1)学生有难点的讲;(2)学生有疑问的讲;(3)与三个维度密切相关的讲;(4)有教师研读文本心得的讲;(5)有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讲。“五讲”:(1)学生懂的教师不讲;(2)学生能讲的教师不讲;(3)支离破碎的教师不讲;(4)学生的年龄层次不能领会的教师不讲;(5)教师暂时没有读懂的不讲。

四、注重作业设置的有效性

1.布置有机智、趣味的作业。在布置作业时,我们应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单一枯燥、读写训练量大这一特点,灵活地、趣味地布置作业,形式上以多样化的题型、多角度的考察,与听、说、读、写、演、画等训练形式全面结合起来,各项并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2.布置开放性的作业。我们在布置语文作业时,也要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力求把课本上的语文转换为学生生活中的语文。内容上扫描多生活领域,尽量涉及学生关心的话题,接近他们的生活内容,吸引学生参与,克服学生对作业心理的压力,尽量避免学生的马虎了事甚至抄袭。做到作业的有效,锻炼学生思维、增长学生智能。如在学了《月亮上的足迹》后,让学生去查找我国最新研制的宇宙飞船,了解最新航空技术,了解我国在世界航天技术上所处地位,说说这种技术的先进之处及强大的威力,人们对月亮的艰难认识历程。感兴趣的同学还可找找国外的最新航空动向,并与国内的作比较。让学生在这样的探究性寻找中真切感悟到航空技术的先进与否,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实力。只有祖国实力强大了,才不会受到外来侵犯。

3.布置作业让学生有成就感。作业的内容要体现复习性,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和巩固。知识需要重复,否则印象太浅,不会在脑中产生记忆效果。这样学生在作业时既检测了自己上课的专心程度,又能高效地完成作业,从而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增强了自己学习的信心,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也就自然地达到了。因此,在学习新内容时,为了巩固旧知识,笔者通常布置作业时选择数量少且比较好的前课中出现亮点的练习题,让学生每天花一定的时间练习,逐渐积累。这样不仅学习了新知识,而且巩固了旧知识,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李忠东.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学科的有效教学.新课程,2009,(0l).

[2]黄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湖南教育,2012,(02).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四策” 第8篇

一、有效的调动课堂气氛

活跃的课堂气氛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我们必须运用一切方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如复习文言文课下注释时, 教师可以点一名学习标兵到讲桌前做考官, 由其考全班同学。然后, 由其指定一名在刚才的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同学到讲桌前代替他做考官。新考官挑一组学生挨个考察问题, 提问者问一个课下的重点注释, 回答者若在三秒之内答不出的话就反过来由回答者在闭书的情况下想一个注释考提问者。继而, 考官再挑一个表现优异者继续上台当考官。如此一来, 学生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尤其是当自己选的注释把学习上的标兵都考倒时, 心中顿生成就之感。全体参与的同学, 为了找到重点和易错的注释, 就会将所有的注释筛选一遍。另因为问题不能重复, 所以学生就会注意听提问者的问题。又因全体参与者都是裁判, 所以学生自然会注意听回答者的答案是否准确。教师在旁适时点评。当活动结束时, 教师应补充学生活动时遗漏的重点并总结, 大力表扬活动中表现抢眼的学生。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对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也有很大帮助。

二、有效的导入教学

课堂导入是每节课的开始都要做的事情, 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呢?笔者认为应该审时度势, 根据不同的情况改变导入策略。如在时间和空间上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的作品, 有较深隐含意义的作品, 可在导入新课时就介绍背景知识, 如某些古诗词、文言文、中外文学作品等。一堂课的开始在整个导读过程中是最重要的, 设计得巧妙有趣, 能使学生很快地集中注意力, 产生直接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求知愿望。如在教学王之涣的《凉州词》之前,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讲“旗亭画壁”的故事:唐开元年间, 著名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和高适三人有一次到旗亭喝酒, 看到有几个梨园伶官在唱歌, 三人就打赌看谁的诗唱得最多, 谁写的诗就最高明。结果, 最美的一位女郎唱的就是“黄河远上白云间”, 三人抚掌大笑。这样一讲, 既导入了新课, 又使学生在趣味中对作者和诗名增进了了解, 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求知欲望, 为进一步体验文本准备了条件。

三、有效的进行环保教育

初中语文课文中描绘了大量的自然山水、风土人情, 表现了祖国绵绣山河的如诗如画, 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如初一第三单元中的朱自清的《春》描绘了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生机勃发, 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 向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济南的冬天》呈现给读者一幅山青、水秀天蓝地暖的冬景图恰似一幅淡雅的水墨画使人仿佛置身于图画之中。在学生在多读的训练后, 感悟到了课文的景色美、文字美, 受到了美的熏陶。教师要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懂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遵循自然规律。再有《人自然的语言》、《看云识天气》就告诉人们要遵循自然规律, 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 都要受到人自然的惩罚。八年级下册的《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让我们深思:一个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地方变为荒漠, 原本牛马成群, 绿林环绕, 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现在却是一片死寂, 寸草不生, 不见飞鸟, 令人恐怖。类似的悲剧正在青海湖、月牙泉上演, 从而发出呼吁, 警醒世人, 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 爱护自然, 与自然和谐相处, 为提高生态保护发出强烈的呼声。教师引导学生对自然心存感恩, 懂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 培养学生积极的环保意识,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四、有效的课堂提问

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候, 往往是师生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的时候, 那么, 什么样的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呢?如针对课文所学内容作某些有意义的设想, 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例如, 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 可设计这样的问题:“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对鲁迅的童年都具有非凡的影响, 如果你有机会参观这两个地方, 请设想一下你置身此地的情景。

生1:“三味书屋”是一个神圣的地方, 我在那里熏染了一身灵气。

师:那是怎样的一种灵气呢?

生1:是文学家身上的那种灵气, 就是写作的灵感吧。

生2:我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走进“百草园”, 非常仔细地观察了泥墙根一带, 在那里, 我清晰地想像出鲁迅童年时候色彩斑斓的乐园生活, 我的心, 也因此汹涌澎湃, 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众生鼓掌)

…….

设想性提问的实质是促使学生展开独创、新奇和合理想像和联想。经常提出一些“假如”进行设想, 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不仅十分有效, 而且也十分有趣。

五、结语

真正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上, 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很高的。一些有经验的教师非常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是高高在上传经布道, 而是平等的深入到学生的认识之中, 引导并教会学生独立思考, 引导并教会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 引导并激励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有所发现, 在教学中不断的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对他们进行人格教育、价值观教育。希望我们的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和学者能积极探讨更多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共同提高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潘庆玉.语文教育发展论[M].山东: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1.

[2]吴格明.逻辑思维与语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第9篇

一、开展和强化学生课堂阅读活动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阅读模式,促使学生真正领悟阅读方法,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并在活动中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有效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例如,开展课前5分钟口语训练以及阅读比赛等活动。其中课前5分钟口语训练,可以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如学生分享自我的阅读心得,或者将平时觉得文章中比较有价值的某一段在课堂上读给其他学生听。 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比赛,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状态,并且在准备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记录和摘抄的好习惯。通过开展不同的阅读活动,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有效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以及检测学生的阅读情况。 此外,在这一环节中,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可给予一定的表扬和鼓励,对于表现一般的学生则应多给予关注并适时教给方法。

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发兴趣是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因此,需要教师根据课本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保持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同时,通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济南的冬天》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正式讲解课文之前,先设置与课文相关的话题来营造良好的氛围,类似让学生描述一下冬天的景象或者概述一下自己喜欢的季节等。随后教师适当转换师生角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认识和掌握学习的内容,还能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保持阅读激情。

三、有效结合多媒体技术,促使学生产生阅读动机

一般来说,学生不热衷于阅读,很多时候是因为文章文字较为晦涩或平面化。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有效结合多媒体技术来展现语言文字的优美,让学生从感官上深刻感受文字的独特魅力。同时,通过多媒体播放图像、图片等辅助手段将文章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背影》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文章语言的魅力和感染力,教师可使用多媒体播放相关图片及视频,并且针对“背影”这一内容进行详细阐述,然后配上相关的文字和音乐,让学生体会作者内心的情感以及体会自己父亲的爱。通过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文字的兴趣,让学生产生良好的阅读动机,从而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有效提高其阅读能力。

四、拓展学生课外阅读活动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需要学生充分掌握课堂内的知识,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训练。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并且坚持“课外求发展”的教学理念,指导学生正确选择阅读书籍。

例如,在进行课外阅读活动时,教师可告知学生具体的阅读要求,并为学生推荐合适的书籍,当然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来选择。通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心得交流会,将自己的读书心得、学到的知识、阅读方法等与同学进行分享,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活动,还能增长学生见识。

总的来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关注阅读教学,并且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摘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以及阅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开展阅读教学,需强化学生的阅读活动,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结合多媒体技术,促使学生产生阅读动机,拓展学生课外阅读活动。

初中语文有效性教学研究 第10篇

兴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语文教师要注意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动态, 不让学生有被冷落的感觉, 当学生只感受到被足够关注时, 才会慢慢热爱上语文学习, 进而产生学习兴趣。

首先, 有效把握教材内容, 深入钻研教材是中学语文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前提。这样做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也能帮助学生很好地去理解课本中的知识点。例如, 我在教学《木兰诗》一文时,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对文中描绘的场景进行合理的想象, 并且引导学生与现实的生活场景进行对比, 同时结合他们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知识的迁移, 让学生对故事发生的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故事的情节串联起来之后, 我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并积极地鼓励学生踊跃表达自己的看法, 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尽情发挥, 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在教学中, 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 我在教授《变色龙》一文时, 设计交流氛围, 让学生们分组进行讨论并分析文章中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形象特点, 然后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初步了解故事的内容。学生通过分析过程很好地培养了学习兴趣。

二、创新课堂导入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中, 我们教师要学习的不单单是课堂教学的外在形式, 更重要的是把握好新课程的新理念, 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 创新教学模式, 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为基准, 让每一堂语文课都绘声绘色, 让学生真正地爱语文、学语文、用语文。

首先, 语言的魅力潜藏在课文中, 教师只有带着学生去发现和挖掘, 才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培养他们的主动性。例如, 在教授《塞翁失马》一课时, 我在进行讲课之前就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用引导式的语言将本堂课的内容导入进之后, 通过语言描述来进行情景渲染, 在层层深入的课文内容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性, 使其有兴趣学、乐于学。

其次, 精彩的导入就像一部电影或戏剧的序幕, 能让观众初步感知某些重要信息, 并使观众充满期待, 迫不及待想看下去。例如, 在教授《在声音的世界里》这篇文章时, 我首先让学生欣赏《命运交响曲》和《二泉映月》来感受一下不同的音乐魅力, 接着在让学生观看一段有关“安塞腰鼓”的录像, 之后进行了讲解, 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高涨了起来, 急不可待要进入课文的学习。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的教学优势促进了初中语文教学的与时俱进, 让课堂教学取得显著的效果。

首先, 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有利于创设情境, 启发学生思维。比如, 在讲解《苏州园林》这一课的时候, 我向学生展示了有关苏州园林的图像, 让学生一边欣赏园林实景一边听课文范读, 这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 启发了学生思维,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也有利于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其次,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增加学生的信息量。如学习《岳阳楼记》一课时, 我从网络了解背景, 以媒体再现情景,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 以诵读促理解, 使学生读而有感, 感而能发, 激发了学生 的兴趣 , 使学习过 程不再枯燥、乏味了, 还增大了课堂密度, 提高了课堂效率,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更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四、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参与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 这就是希望感 到自己是 一个发现 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为出发点, 因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使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关系更为明晰, 这样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会事半功倍。

首先, 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计划随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调控, 自己执行学习计划和任务, 自主顺利地去完成。

其次, 教师要恰当用导入手法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启示, 并引导学生独立地进行思考, 使学生明白通过自学以及自己努力奋斗的重要性, 并且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语文有效教学的实施能使语文教学更坚实地迈向新台阶。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既是新课程改革、新形势的要求, 也是我们一线教师所努力追求的。因此,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重视起来, 要以学生为主体, 要从学生的学习实践出发, 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为理想的有效教学目的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何福平.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010 (39) .

[2]冯艳艳.浅析初中语文教与学的有效方法[J].读与写, 2013 (05) .

[3]袁润萍.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引全面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成效[J].文理导航:中旬, 2011 (02) .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有效性探究 第11篇

一、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

(1) 学生写作态度不积极。每个学生都有写好作文的愿望,但是学生的生活空间毕竟有限,生活内容较为单调,而且初中学校多为封闭式管理,学生课业负担重,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再加上初中作文多是命题作文,学生的心里话无处倾诉,结果只能是应付了事,写出来的作文嚼之无味,写作态度极不积极。

(2)作文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严重脱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由于初中写作教学常常与生活脱节,作文不能真实的反映生活,生活也不能转化为作文的题材,学生既没有丰富的词汇,又不能熟悉多样的题材,写作时文思枯竭,硬拼强凑,自然文不成篇,写作质量差。

(3)教师的工作态度不够认真。由于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不能得到有效提高,从而导致教师的工作态度不够认真。语文教师在教授写作时一般没有具体的教学计划。在作文教学中存在两种表现:一是走马观花,即写作跟着课文走,学什么课文就写什么作文,话题固定,题材固定;二是没有过渡,目标过高,即在教学中,把写作的基本技巧交给学生,就指望学生写出十全十美的作文来,学生没有切身体验,这对他们而言根本难如登天。

二、提高写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 将写作训练融入听说训练中。要将写作课融入到听说训练中,通过这个方式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比如,我有时候在写作课堂上要求学生们自己一人想一个故事,给每个人两分钟的时间来讲故事,这样不仅提高了他们写作课堂的参与度,也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类似的活动,有助于学生提高见识,扩展思维,积累写作素材。比如,平时也可以组织一些阅读比赛、诗朗诵比赛,让学生多读多说,激发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

(2)将写作训练融入鉴赏训练中。鉴赏和写作是分不开的两个部分,通过鉴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了解文学常识以及一些文学写作技巧。在教育教学中,教者应对文本中的一些好的文章加以引导,从作者的谋篇布局,重点词句上去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鉴赏,让学生体会其中的隐含的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体悟到遣词造句的玄妙之处。现在的语文课除了教学课文之外,都会在书本后面附有名著导读的部分,教者应要求学生结合相关课文去阅读,看应该如何对名著进行分析和鉴赏,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课外针对教科书,阅读相关的名著。比如,在谈到《荷叶》这篇课文时,我会将跟冰心奶奶有关的作品拿出来跟学生一起探讨鉴赏,同时为了鉴赏的时候不枯燥,我会讲解一些冰心老人生平的趣事,以便帮助学生记忆,培养兴趣。

(3)将写作训练融入生活,表现个性自我。写作与真实的生活是密切不可分割的,作文必须要从真实的生活出发,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比如,我有次在作文课堂上要求学生利用周末回家做一次饭,然后把感想写出来。到了周一,果然学生们纷纷把自己的感想交了上来,而且基本上都写出了真情实感,有的写的是对父母的理解和体谅,有的写的是自己做饭的技巧和做事的技巧相互比较带来的心得感悟,有的写的是第一次做饭的心情……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只要学生真正从自己真实的生活出发,就不愁没有东西去写。此外,还要注意学生构筑交流和表现的平台。例如,搞一些学生自己的作文报,在班上一起交流和学习,定期将一些优秀的作文报贴出来,让学生完全拥有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这些无疑可以促进学生对于写

(4)博览群书,让书香陶冶学生的性情。纵观古今中外在写作方面有所成就的人,无一不是有着博览群书的积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断积累的同时,书香也能陶冶学生的写作及性情。此外,我也推荐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来阅读有关的名著及文本,比如说对于红楼梦,我推荐学生可以结合 87 版的电视剧《红楼梦》一起看,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名著本身的理解,也能加深对于名著要反映的主题的一些思考。

(5)摘录精华,让笔记凝聚华章妙语。有些好习惯是一生受用的。我培养学生们在平日的阅读中,准备一个精美的小本子,可以将一些优美的句段随手摘抄下来。久而久之,那些平时自己摘录的优美句段成了他们文章中的华章妙语,写作也不再担心没有文采了。传统的写作教学往往是一种僵化的教学方法,过分注重了作文技巧的学习,这些所谓拿作文高分的“技巧”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路,更束缚了学生大胆创新的脚步。而所谓功夫在书外,功夫在课外,也很好的说明了学习写作、提高写作的根本在于自身的积累,如果可以学习到书中的精华,也就达到了阅读的目的了,养成记录的好习惯,随时摘录精华片段,那就让笔记凝聚华章妙语。

(6)巧练多思,多評多论。兴趣和积累都是为最终的写作所服务的,我要求我的学生要巧练习,多用自己的观点去评论,看到一些作品,一些新闻事件要有自己的想法及看法。在写作教学中,我通常会给学生布置仿写任务。仿写是“以读促写”的一种形式,阅读作为写作的基础,不去仔细的品读,是很难领悟到写作中所可以运用的技巧及知识的。我在闲暇之余,把自己所认同的名篇中的一些名句、优美的富有哲理的句段摘录下来,以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进行仿写,在仿写的过程中,学生们能深刻仔细地去品读那些优美的字句,对于句子的机构、段落的结构进行细致的研读,并且能融会贯通地自己进行写作。仿写的工程量不大,也有助于学生迅速的掌握写作方面的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第12篇

一、切实转变教学思想

在优化与改革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创新教学思想是不可缺少的。缺少了创新的思想, 就难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只有具备了正确的指导思想, 才可以顺利地完成任务与实现目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务必要以学生为核心, 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进而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课堂教学上, 教师不可以仅仅讲解语文知识, 还应当为学生创设一种能够激发学习热情的平台, 以学生作为中心环节, 科学地讲解知识。其中, 教师的终极教学目标是“教是为了不教”, 这正是体现了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与引导者, 并非一味地为学生讲解语文知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只有使学生充分地体现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才可以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技巧与方法, 使学生切实体会到语文的吸引力, 这样在潜移默化中能够大大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总之, 只有切实转变教学思想, 立足于学生自身的利益, 才可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应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中, 仅仅是使学生融入到“听”的世界当中, 而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是有效地统一视频、图片、声音等,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让学生体会到有声有色的教学课堂, 如此一来, 能够大大地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处在青春期的初中学生, 其生理与心理都经受着非常大的改变, 这个时期, 初中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好奇心理非常强。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及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与好奇心理。并且, 当教师在多媒体大屏幕上呈现教学课件的时候, 能够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努力打造互动的教学课堂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想要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尤为关键的是体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 自由、合作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变得非常关键。教学实践证实, 可以体现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模式不但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而且跟社会发展的要求与方向相符合。对于当前的初中学生来讲, 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就是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需要借助提问的策略, 让学生具备探讨与沟通的机会。倘若适当地应用提问法, 就能够大大地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并且, 在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的时候, 教师应当启发学生自主地探究, 让学生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这是由于在互动教学的过程中, 活动的主体与真正意义上的建构者是学生, 学生基于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自主地表达情感、思想, 拓展教学知识, 以及根据教材当中给出的信息与知识进行各种各样的有意义的交际活动。当然, 教学互动并非简单化的教学程序, 而是借助有价值的互动塑造人格、交流情感、培养能力、沟通信息等, 互动的过程牵涉到学生的情感、学习兴趣、自信心、学习动机等方面。在进行互动的时候, 学生持续地建构知识、活跃思维、增强能力、体现个性、拓展知识面。与此同时, 学生在应用语言或者是语文知识的过程中, 能持续地完善个性与健全品格以及增强实践技能和创新性思维能力。在结束教学互动之后, 教师应当进行总结, 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总之, 这种互动的教学模式能够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上一篇:绘画模块下一篇:学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