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地理教学范文

2024-06-24

学生地理教学范文(精选12篇)

学生地理教学 第1篇

作为学习键盘的基础知识课, 这一节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熟悉键盘, 初步认识键盘, 对一些常用的字符能够进行输入, 为学习下一节课《键盘的输入》打好基础。通过实物展示, 可以让学生对各种键盘有感性的认识, 这样的教学安排, 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 又有利于丰富学生探索学习的过程体验。在实际的教学中, 我们遇到一些具体的问题:一是学生主动参与少, “被交流”的情况经常出现;二是由于比较陌生, 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探索的精神, 教学情境不能更好地展现。因此, 如何解决现实教学课堂存在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 获得解决方法并运用, 处理好有关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成为教学的关键。

二、教学实践

(一) 课前谈话

同学们, 大家都认识电脑吗?我们这节课来认识电脑键盘, 看看电脑键盘有哪几个分区, 主键盘区一些功能键的作用, 看看谁能熟练运用这些功能键。

(二) 新授

1. 第一关:认识键盘的分区

老师讲解键盘一般分成四个区, 分别是:主键盘区、功能键区、光标控制区和小键盘区。

出示键盘分区图片 (图略) :

问题:对照大家面前的键盘图, 你能快速指出键盘的分区吗?

在学生指出键盘的主键盘区后, 教师适当评价, 并引导学生理解这就是“主键盘区”。 (板书:主键盘区)

师:看来同学们对键盘的分区已经有所了解, 现在我们继续研究有关“主键盘区”的问题, 马上进入第二关。

2. 第二关:探讨主键盘区的组成部分

问题1:通过阅读课本内容, 你学懂了什么?

学生同桌商议后回答,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展开教学。

生1:我知道了主键盘区主要由字母键、数字键和符号键组成;

生2:我了解了英文字母键有26个, 数字键有10个, 还有许多双字符键。

生3: (补充说) 我知道双字符键共有21个;

生4:我学会了怎样输入双字符键上的“上一个字符”的方法。

同学们说得都很好, 师作适当的表扬。

师:同学们在学习字符键时, 有没有发现主键盘区的其他键?

生:发现了很多。

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吧!

……

教师小结:学习新知识过程中, 我们要多阅读教材内容、多思考, 才会有意外收获。

问题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除了字母键和双字符键, 主键盘区还有没有其他键?这些键分别是什么?

学生同桌合作探究, 教师适时提示, 引导学生认识空格键、回车键Enter、退格键Backspace、大小写字母锁定键CapsLock、上档键Shift、控制键Ctrl、换档键Alt。

3. 第三关:试一试

问题:根据刚刚学习的内容, 你能完成“实践园”练习吗?

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点名回答了一些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组织教学。

4. 第四关:灵活运用

(1) 请同学们打开“写字板”窗口, 按住Shift键不放, 输入G、O、O、D, 看看出现在写字板中的是大写字母还是小写字母;再按住Shift不放, 输入其他字母, 继续观察结果。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讨论、交流, 然后把你得到的结论写入“成果篮”。

生:显示大写字母。

师:嗯, 你的做法是对的!

(2) 独立作业:从下列练习中任选一组输入写字板, 将你在输入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或自己总结出的经验、技巧写入“成果篮”。

(1) 3.1415926 30$11#

Welcome to Liang Yunguang.

(2) 5+2=7 11*11=121 16%

How are you?I am fine.

三、反思

地理教学如何指导学生读图论文 第2篇

关键词:地理;教学;读图

在教学中我采取以下几种做法利用地图进行地理教学:

一、组织学生学习关于地图的知识

七上地理第一章就是地球和地图,而七年级学生还很小,抽象思维能力很差,这就要求教师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并且学会阅读地图。首先,教师要想方设法把抽象地图形象化,如在组织学生学习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时,教师要充分运用地球仪,明确地球是不规则球体而不是圆形,形成立体思维,在学习地球仪时,对经线和纬线的描述要组织学生观察地球仪,描述经纬线定义和特点。而经纬度的划分还要结合板图,指导学生观察纬度和纬线在南北方向的变化,经度在东西方向的变化,从而能准确地描述给定地点的经纬度位置,两点之间的相对方向。对于地球的运动这节课,教师除了运用地球仪进行演示外还需要教师利用肢体语言进行诠释,尤其是在南北极确定方向时,教师可以用自己的拳头演示,学生在正反两侧观察,得出北极逆时针向东、南极顺时针向东,化抽象为形象,同时明确地球自转方向永远是自西向东,但观察角度不同现象不同,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其次,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如一般情况下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经纬地图上确定方向是难点,教师要结合经纬线特点进行讲解。经线上接近南极向南,相反是向北;在纬线上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为东,相反为西。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教师要对学生明确指向标箭头指北,其左侧为西右侧为东。量算距离时要利用比例尺定义进行计算,强调计算结果单位换算为米或千米。再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读地形图,地形图的基础是等高线地形图,而识别山体的不同部位是本节的难点,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制作教具,通过动手制作模型后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再组织学生观察归纳总结,得出等高线地形图不同部位的特点,如山谷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突出,山脊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突出,并且河流在山谷处形成,但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运用的几率大一些(教师一定要强调好地形图与卫星云图的不同之处。如地形图上绿色为平原而卫星云图上绿色是陆地)。最后教会学生看地图图例和注释,会看地图图例和注释,是看懂地图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识别一些图例并记住一些特殊的图例如:铁路、公路、洲界、国界等。

二、指导学生学习阅读地图

读图和从地图上归纳地理知识是学习地理最重要的方法。有些学生学习地理忽略了地图的运用,花费了很多时间可效果很差。那么教学中怎么运用地图呢?首先,指导学生看插图下面的图标。地图下面的图标注明了地图的属性,新教材中地图和图片很多,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会找地图,不同地图要表达的主题内容不同。学生只有会看图标才能快速地找到需要阅读的地图,才能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率。其次,组织学生看地图要先看图例和注释。这是指导学生看图的基础,许多学生完成填图时,不是寻找代表该地理事物的图例,而是死记需要填注的地理事物在图中的位置,增加了学习的难度,有时还出现将纬线填注在国家上的问题。这种忽略图例的作用是教学的失败,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厌恶地理,所以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看图例。最后,教学生读教材中的插图,提取需要的地理知识。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读图,要紧扣地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图思考归纳,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归纳总结,还要组织学生描述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适时板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读图、用图、记图能力,并且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利用白板展示课本中插图,指导学生读图

初一学生注意力低,在课堂上有些时候就跟不上教师教学的进度,这时教师可以利用白板展示书中插图,教师可以指图讲解。可以帮助学生迅速地从缤纷的地图中提取需要的地理事物,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用图能力和记图能力。

四、利用板图锻炼学生记图能力

现代教学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很方便,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如果过于依赖多媒体的话,这课堂就会过于五彩缤纷,分散了学生注意力,影响了教学效果。所以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利用板图组织教学。板图的特点是化繁为简,有利于学生速记地图,降低了学习难度。但缺点是因为教师的板图能力弱或板图失真,就会大大影响教学效果。这时我们可以板图和白板结合使用。最终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利用填图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记图能力

地理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第3篇

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与信任

中学生正处在由少年期向青春期的转变时期,而少年期是人生旅途中一个变化十分剧烈的时期,少年常常因为缺乏准备,被突如其来的身心变化搞得惊慌失措。身心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展、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少年时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他们不再愿意做被动的适应者、服从者、模仿者、执行者,而是力求成为生活中主动的探索者、发现者与选择者。作为地理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能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与信任,并按照身心发展规律为个体发展提供多种积极发展的机会,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克服自身存在的影响成长的负面因素,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同时在活动中让他们学会别人优秀的一面,使他们成为自信又谦虚好学的人。

任何时候都要相信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是值得我们尊重、信任的,只要用爱滋养,他们就能健康的成长。小涛是笔者曾带过的班级里的一名问题学生。他爱违反纪律,时常和老师作对,学习成绩也不好。笔者在地理课上批评过他,也教育过他,可效果不明显。后来,笔者改变以往的教育方法,以鼓励为主,尊重并信任他,让他帮笔者完成班级里的一些事务,没想到他完成得很好。再后来,让他任地理课代表,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不仅能出色地完成交给他的任务,还能认真上好课,学习地理了。小涛的例子使笔者更深刻的认识到,只要教师真正用心为学生着想,尊重信任学生,他们就会有所改变,有所发展。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爱是师德的灵魂,爱是教育的需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教师在教学中投入情感,创设师生平等的民主氛围,激发学生探求欲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以爱心换爱心,才能引导学生愉快、积极的学习,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

新型的师生关系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必须以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学生发展为前提。

改变常规的教学方法

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它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力的作用。在地理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开放的教学方式,充分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讨论等各种机会,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学生在主动发展的同时,认识到要为人生的每一次成功而不懈努力。

首先,加强直观教学。直观的教具和形象的语言往往可以把复杂纷繁的地理事物由近及远,由陌生变熟悉,由难于理解变得易于掌握。如讲授亚洲人文环境内容时,先把亚洲各国的生活方式、艺术文化、风俗习惯等内容以问题的方式呈现,然后采用电教手段,将事先准备好的影音资料放映给学生看。丰富的图像、优美的音乐和生动的解说,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看完后学生会纷纷举手,踊跃发言。通过直观教学,师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便能达到教学目的。

其次,注重引进竞争机制。赞可夫说:“教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地理课堂引进竞争机制,可以使学生爱竞争、好分胜负的天性得以满足,同时也是体现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例如在讲授地理选修内容台风灾害时,我把全班分成两大组分别讨论台风的好处和害处,并比一比哪组说的更全面。学生们会热情的讨论并很快将正确答案全部找齐。在讨论交流中,学生们表现自我的同时交换思考所得,品尝到独立思考和学习的乐趣。

最后,积极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新时期的地理教师,一定要更新观念,更新教法,破除对学生的控制欲和权威感,努力积极地给学生提供“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例如,在讲地理选修内容地震灾害时,先不直接给学生讲授各种防震方法,而是让学生把平时看到的或听到的防震方法给其他同学讲讲。爱表现的学生会争着把自己知道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学生敞开思想,畅所欲言,在愉悦的心理状态下参与学习的过程,主动掌握知识,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有益于中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还有很多,作为教师一定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的摸索、总结、尝试,以适应学生们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教师要以师德为先,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为人师表,自尊自律,以个人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第4篇

一、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 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这就是说,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 使学生自强不息, 奋发向上。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说过:“没有任何兴趣, 而被迫进行的学习, 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学习, 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才能切实发挥的主观能动性。比如, 在教学时, 我充分抓住“旅游”是现代社会时尚的休闲活动之一, 同学们都很喜欢旅游活动, 旅游业也是我省重要产业的特点, 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旅游游戏。在游戏之前, 我先让学生收集省内旅游景点和名胜古迹的有关资料, 然后让学生当导游员来为同学进行讲解导游, 引领大家去观赏。在学生收集资料的同时我也收集了许多省内外著名的旅游景点和名胜古迹的图片和录像资料, 在学生讲解时, 我同时进行播放。听着同学有声有色的讲演, 看着那些风光秀丽的图片, 同学们兴趣盎然, 个个情绪高涨。图片不但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还唤起了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激发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

二、地理教学也要重视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地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但要注意知识的传授和教学, 使学生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也应该在地理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给学生独立探求、获取知识的方法,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一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在地理学科的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地理知识的教学, 也要注重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地理事物事象的分布、运动及变化, 虽说千变万化, 但也有着一定规律可循。教师要引导学生构建学科主干知识体系, 理清知识的层次脉络, 分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这不但是学好地理课程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其过程更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多种能力的形成过程。

其二是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读图是地理学习的一大特色。地理课本中的各种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都是学生应该学习的重要内容, 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 在教学中加强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学好地理极为重要。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不但要注意利用读图帮助学生消化解释教材内容, 还应当培养学生从地图中发现问题、应用地图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三是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地理是一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得比较紧密的学科,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 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 培养地理学习能力, 鼓励积极探究, 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 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因此, 在教学中, 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把地理课程的教学与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联系起来讲, 要引导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 尤其是涉及环境、资源、人口、可持续发展等的重大事件和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例如可针对报载海口市出租车司机抱怨排队一二个小时还加不上气并影响了生意, 及近年来一些省市频发“油荒”事件, 让学生从能源、政治、经济、气候及全球战略等方面分析“气荒”、“油荒”产生的原因及实质,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 运用地理视角去观察和分析生活、生产和社会现实中各类有关地理问题, 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

三、更新教育理念,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第5篇

一、本课题实施的意义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含有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知识的基础,也是地理教学的基本工具。地图是学生汲取地理知识的一个源泉,又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的基本手段。新课程要求学习“对生活又用的、对终身有用”地理,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学会阅读地图、使用地图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古人用“左书右图”来说明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地图中包藏了众多的知识点,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新课程理念的目标取向是“使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对初中学生而言,教会他们读图、用图,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是本人确定的研究小课题,我计划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二、正确认识学生初步利用地图的困难性

地理对初一学生是一门新开设的课程,内容又是从整体开始,学生在学习时有很大的难度。地图对学生而言又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从认识、了解,到会看、会用需要师生付出艰辛的努力。

在开学初,我将在教室后面悬挂了《世界地形图》和《世界政区图》,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地图。在讲解《地图》一章时,意识到学生接受地图的难度,我会放慢讲课的速度,每一个知识点都落实到地图上,先指导学生看不同版本、不同图幅的《世界地形图》和《世界政区图》,再看各大洲图、地区图,城市图,通过反复地翻阅,比例尺、方向和图例这三大要素,逐渐在同学们的脑海里清晰起来,同学们对地图也就有进一步的认识。我还将并结合《敦化旅游图》,引导学生找寻各个旅游景点的位置及周围的乘车路线,并找出最近的路线。把地图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无形中会拉近书本与生活的距离。

三、努力培养学生观察地图的兴趣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老师要引导学生,促使他们喜爱地图,对地图产生兴趣。为此,我会适时提出一些能激发同学阅读地图兴趣的问题,如在绪言课上让同学看地图册找出,亚洲在东西半球中的哪个半球,中国在亚洲的哪一部分,中国的形状象什么,是否能够找出我们的家乡——敦化。这些简单的查阅,拉近了地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意在引起同学们阅读地图的兴趣。在学完“等高线地形图”一节后,我将出示一张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在图中标出爬山的路线、攀岩的路线、野炊的地点和可能形成瀑布的地方,学生兴致会很高涨。

此外,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郊游,观察山川地貌取得感性认识,促使学生把地理事物和地图描述联系起来。使同学们感到地图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很有用的,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有利工具,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得力助手。把地理知识和地图结合起来,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之一。兴趣的源泉在于知识的运用,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把所学知识成功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兴趣十足。

四、注重训练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综合认知能力

“光看不练,功夫不硬”。地图能力的培养必须“善用地图”,进行恰当、适度的填图训练,“一图多填”是不错的方法。比如,学习(复习)俄罗斯时,我将先在黑板上勾画出俄罗斯的空白图,从位置入手,在黑板上填注周围的洋、海和邻国,然后填写亚欧两洲的分界线,再填写地形区、河流、矿产地、工业区、城市、交通线、港口等。填注地图时也要注意方法,有规律地按照一定顺序填写,效果会最好。

这样,只一张地图可以反复填写,一图多填,一方面提高了地图本身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增加了填图的乐趣,增强了记忆的效果;同时,因为各知识点之间所具有的关联性,还有利于我们培养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养成广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处理地理信息的习惯,提高综合记忆、综合理解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做到“既见树木,也见森林”。

五、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地图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它表达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信息的相互关系,以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时可先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图》,同学们很易看出:亚洲东部、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地区人口稠密。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呢?这时先提出人的生活工作受哪些环境因素影响大?同学们各抒己见,但总结起来不外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这时可让学生回顾五带分布图,得出人口稠密区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一部分位于热带。回顾地形图观察出大部分位于平原广阔的近海地区。也可与耕地分布图比较,得出人口稠密区也是耕地的主要分布区。各要素明了后再综合总结不难得出:人口稠密区是自然条件较好的温暖湿润的平原地区。

适时引导学生得出,这些地区农业发达,工业、交通、城市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人口稠密区。同时可利用魏格纳通过观察地图,发现各大洲形状特点从而得到启发,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例子,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地图,深入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努力学习。

教会学生读图、用图,学会分析地图中隐含的地理要素,是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最直接反映,它贯穿于整个初中地理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是每个地理教师都应重点研发的课题。

六、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研究的探索性和操作性,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做到总结成果和推广运用相结合。

七、实验策略或方法

(一)主要措施

1.加强认识地图重要性的思想教育

初一学生刚接触地理这门新的课程,这时候对学生进行地图教育,认识地图的重要性是非常必要的。

2.平常地理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和使用地图

地图读图的方法需要融入每一堂课、每一幅图,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很好的使用。

高中地理教学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第6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问题意识;意义

1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1.1有利于学生质疑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问题意识是思维运转的时间的基点,它活跃了大脑的发展。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调节学生学习的思维模式。打破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创造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改变了学生盲目从众的心态,让学生能够在质疑、探究的过程中解决文艺。问题是一起事物发展的动机,只有具备了问题的意识才能更好的发挥和创造。正是这样牛顿通过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1.2有利于转变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有了问题意识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能力去解决问题,并且深入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的探究和创造。学生问题意识的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来学习,让赋予学生快乐学习特点,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且成为学习的思考者和探索者。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能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去,通过老师的辅助作用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此来提高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让学生与师生一起进步,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教师能够更好的教学。

1.3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活跃的课堂气氛对于教师与学生来说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为学生营造了善于提问发言的学习氛围,让更多的学生带着积极的学习态度来学习。在师生共同配合的环境下,学生能够通过问题意识来提升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的目标。部分教师会选择在课堂教学中穿插着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但是,频繁的使用故事学生开阔的思维能力进行了阻碍,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问题意识,能够让问题题的学生激发其他学生的积极的进行思考,让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不同个体思想的碰撞,让学生充分的发挥了自己的主管能动性。促进了整个班级体学生的进步。

2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2.1运用地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地图在地理课的教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运用地图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空间概念的形成,并且根据地图上事物分布的规律发现地理课的学习的特点。从地图的展示中将事物的具体的信息一一的展现,同时也能直观的反映出问题。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将地图作为直观的教学工具,它是特殊的语言表达,是集合了符号、色彩、图形、图像等为一体的地理教学的工具。它形象的展示了地理事物的发生、变化、空间分布与结构特征。

运用地图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通过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创造适合的问题情境,比如利用图片、图像、影片等来为创造。通过这些问题的情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未知的知识的探究。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地图来进行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从直观的图形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问题的意识,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究形式,来寻找问题的突破点。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积极的发现问题,并且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2.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问题思维。教师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将地理教材中静态的知识点转化为动态的问题探究,使得学生能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疑惑。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板书、实验等方式将探究性内容展示出来,将疑点以合适的形式展现给学生。问题情境的呈现需要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等。当问题呈现的知觉方式与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越接近,问题也就越容易解决;相反,如果问题呈现的知觉方式与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相差很远,问题解决起来就困难。[29]问题情境不一定要是最好的、最新的,但一定要是最适合授课班级的。问题情境的呈现最好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学生在培养自己问题意识的同时,能够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是动手的过程其实也是留时间给学生去反思问题去激发自身的问题意识的过程。对于后面黄赤交角部分,教师可以问学生黄赤交角变大对热带、温带、寒带的范围是如何影响的呢?可能该问题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较难,教师问完后学生回答不上来教师应该及时给予指导。以上两个例子的这种反向的提问更能启发学生思考,更能够在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3构建良好的提问环境。首先教师应该通过实际行动去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并能积极地提出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自己的仪态、仪表,合适的行为、适当的鼓励与支持使得学生敢问。教师需要用宽容地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提问环境中明白自己是课堂中主体,从而帮助学生消除提问的障碍。

同时教师应该抓住利于学生问题意识发展的探究性材料,给学生抛出了一个问题,比如,一个国家的双胞胎姐妹中,姐姐却比妹妹小一天,这是为什么呢?问题一抛出班级便热闹起来。这个时候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回头看刚才学过的内容,并积极思考、探究。并且不同的学生给出不同的观点,虽然很多错了但教师需要耐心地听她们不同的观点,直到有人答到点子上或者点子附近,然后再加以引导。这个问题的提出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问题意识,而且在下次上课复习该知识点时再问学生关于国际日界线两侧日期的变化学生基本都能回答上来。

结语:新课改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发现式学习转变,突出了学生在地理课堂中以及在课下的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彰显了问题意识在学生地理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曹书铭.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地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雷声迅.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0:213-214.

[3]朱琳.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时代教育,2013,08:92.

[4]燕晓锋.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学周刊,2014,33:193.

创新地理教学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第7篇

一、在讲授新课中, 加强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1. 执果索因, 讲解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

在地理教学中, 我们既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正向思维去获得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也可以挖掘教材中的某些探索性内容, 执果索因, 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去掌握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例如, 在讲授“海底扩张学说”这一原理时, 首先可引导学生阅读“太平洋洋底地层年龄分布图”然后利用学生读图所得的结论提出问题: (1) 为什么海底岩石离海岭愈近, 年龄愈年轻, 并在海岭两侧呈对称分布呢? (2) 为什么大洋地壳岩石年龄都不超过二亿年?接着引导学生阅读“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 让学生自己表述大洋地壳的生成、移动、消亡的原理, 最后由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得出这一理论:啧出—生成—推移—俯冲—消亡—循环。通过执果索因启发学生自己去猜想、推理、判断、验证这一学说, 启迪了学生逆向思维的思路。

2. 反向逆推, 探讨某些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

探讨某些命题的逆命题真假, 是研究地理科学的方法之一, 也是学生学习地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学完“流水沉积物的颗粒由大到小, 循序排列, 分远性较好”这一特点后, 可以引导学生反向逆推:分选性较好的沉积物走否一定是流水沉积物呢? (否, 风力沉职物分选性亦较好) 。象这样的反问, 学生可能一时答不出来, 但只要教师略加点拔, 学生就可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正解答案。通过反向逆推, 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去发问、发现, 可以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深化和升华所学的课本知识。

3. 辩证分析, 从矛盾的对立面丢思考问题。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如果我们从矛盾的不同方面去引导学生逆向思维, 往往能认识事物更多的方而。在学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时, 我们既要阐述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气温升高产生“温室效应”, 又要说明大气污染使尘埃增多, 可能使气温下降, 产生“阳伞效应”这样讲解, 可以提高学生辫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运用“反证”证明地理事实和结论的正确性。

反证法是正向逻辑思维的逆过程是一种典型的逆向思维, 反证法是指首先假设与已知地理事买和结论相反的结果成立, 然后推出一系列和客观地理事实、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相矛盾的结果, 进而导致否足原来的假设, 从而更加有力地证明已知地理事实和结论的正确性。例如当我们讲解“地球的公转”时不少学生对地球公转的特征及其产生的意义感到理解困难, 一些空间想象力差的同学更是如此。为此我在讲究有关内容后, 提出一个假设:“如果黄赤交角为0, 地球公转的特征及意义如何?”在学生思考议论的基拙上, 再由教师演示讲解, 学生的疑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在正面讲解某些内容比较困难时, 反证法不仅可以起到化难为易、事半功倍之效, 而且培养了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二、在习题教学中, 强化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

1. 例题示范, 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在习题教学中, 教师有意识地讲解一些与学生原有认知相冲突的范例, 可以打破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开拓学生逆向思维的思路。例如近年来科学家在青藏高原的一些高寒地区发现了十分发育的喀斯特地形, 试解释这种现象。由于学生一般都知道落斯特地形发育的两个基本条件, 即首先要有范围广大的可浓性岩石。其次必须具有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现在的青藏高原气候高寒不具备上述条件, 这样的思维定势元疑会使学生感到求解无路。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从青藏高原发展历史寻求答案, 则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效:青藏高原在地质史上曾是一片海洋, 沉积了巨厚的石灰旁, 后来地壳上升, 在上升的初期高度不大, 气候高温多雨, 发育了喀斯特地形。青藏高原急剧抬升后, 喀斯特地形亦随之上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道题既锻炼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又串联了有关知识, 使学生以其所知解决其未知的新问题。

2. 正逆互用, 促进正逆双向思维的联结。

有些题目, 我们既可以引导学生用正向思维去解答, 也可以从所求的结论出发, 反向推理。寻找所需的已知条件、概念、原理和规律, 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来解题:这样做, 培养了学生从正逆两个方向去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从而悦进了正逆向思维的联结, 使两者相互检验、相互补充进而产生良好的交叉效应。

学生地理教学 第8篇

关键词:面向全体学生,教育观念,机会平等

一、更新教育观念, 实施尊重平等教育

1. 在世界教育史上, 卢梭、杜威等教育家都提出过要尊重学生的理论。

可是, 从我国的传统教育看, 儒家文化也提倡尊重、平等教育理论。所以, 我们很需要践行“尊重平等教育理论”。

2. 平等对待全体学生、给学生平等机会

我们学校开展了广泛地能顺应或激发学生需要, 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能的课外活动, 学校举办了运动会;周周开班会, 科任老师参与班级管理, 与学生心连心。

3. 尊重学习困难的学生

新课标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老子说:“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一样, 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所以, 在教学中, 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就要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

二、面向全体学生, 开展教学教研活动

1. 学校在各个备课组中开展提升教师素质的读、盘、练活动。

读“三书”即:中外教育理论文章, 成功的教育经验和有特色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盘“三课”即:新教师的入门课, 入门教师达标课, 达标教师的优质课;练“六功”即:普通话、规范字、优秀教案、优质课、优秀论文、优质课件。

2. 教师争相外出听优质课;

珍惜学校请进来的示范课;不论四十岁还是五十岁, 人人参与讲课大比武, 课内比教学的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调研考试新题型的归纳;整合考试答题方法与技巧等。

3. 教研成果从年轻教师到中年教师再到老年教师, 个个都追

求进步, 从讲课、教学设计、导学案、讲学稿, 到电子备课、电子课件, 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三、打造高效课堂,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 在学校领导的引领下, 备课突出“三维度”, 讲课分成“三板块”, 辅导播撒“三爱心”, 考试严格“三要求”。

2. 教师指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学习、分组讨论学习、一帮一学习小组等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互相接纳的团队精神。

3. 教师大胆创造性地开发并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搜集与书本相关的乡土材料, 拍摄照相, 制作教学课件。

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多元智能 第9篇

一、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理论基础与思路

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结构是多方面的, 在每个人的智能结构中都包含言语—语言智能、音乐—节奏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自知—自省智能、交往—交流智能等, 同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 因而都有某方面的发展潜能和发展机会。

我国对多元智能的学习和实践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力求创造一个开放的教育系统, 促进人类智能全面充分地发展。并非每个人都要成为伟大的艺术家、音乐家或作家, 但是通过开发多种类型的智能, 尽可能地发掘每一个人的潜在能力, 当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挖掘自身的潜能而高效地学习时, 他们必将在认知、情绪、社会甚至生理等各方面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变化。

二、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具体方法

在地理学科的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多种智能。例如, 对《徐霞客游记》、《梦溪笔谈》中涉及的地理现象进行解读, 可以将文学和地理相融, 培养言语—语言智能;对《长江之歌》等赞美地理事物的音乐、歌曲的学习, 使学生将音乐与地理画面、知识结合起来, 培养音乐—节奏智能;对《地图投影》的学习, 可以训练视觉—空间智能等。

如何把多元智能理论观点恰如其分地应用到地理教学当中呢?下面就地理教学各环节做些探讨。

1.备课

在地理教学当中, 我们往往在开展教学之前, 事先要做好备课工作。如何备好一节课, 这里就有一个抉择的问题。理想的情况是, 备课应是在基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特点、当前可用课程资源而进行可行性最优化教学设计即教案设计。在这里面, 有一首要任务就是如何科学全面确定三维目标。这个三维目标要考虑学生多种智能的培养和唤醒, 如语言表达形式设计, 是单纯介绍还是讲地理故事或相声;如地理空间差异知觉训练设计, 是空白填图还是电脑游戏拖放……尽可能让原有智能生长, 又要考虑目标本身的多元化、多层次化, 让每个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2.教学活动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地理教学活动。主要有三步。

第一步是活动准备。让学生在充分明确把握学习主题的情况下,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表达对活动的理解和认识, 初步让可能智能得到唤醒或强化。在这个准备活动中, 教师只要积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去准备, 相信在这个准备活动当中, 各种智能都会得到有效的培养。

第二步主要是活动展示。在展示过程当中, 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表达。这样, 不仅形式上多样化, 内容上也不单一, 会极大地促进学生多种智能的发挥。如在组织学生学习中国的南北区域差异时, 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很积极踊跃, 不仅从各个方面介绍了相关区域情况, 有的还带来了相关区域的歌曲, 带来了诗词, 带来了舞蹈, 带来了小品, 带来了当地的物产等;形式上有个人的, 也有集体合作完成的, 如代表南方区的几位同学把巴山舞的味道展现得淋漓尽致, 代表北方区的同学“扭秧歌”也扭得味道十足……这从不同方面极大丰富了课堂, 激活了学生的智能。通过这些学生个性化的交流与表达, 个性的张扬与流露, 我相信, 上面提到的多种智能都得到了培养。

第三步是活动总结。总结意味着提高, 这里, 不仅是意味着以后活动经验水平的不断提高, 还有学生进行充分的自我反省、自我教育。

总之, 坚持开放性教学, 实现地理教学中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和开放性教学的统一, 这是地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探索。

参考文献

[1]加德纳.智能的结构[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0.

[2]白学军.智力心理学的研究进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6.

[3]David Lazear.多元智能教学艺术:八种教学方式[M].吕良环等, 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地理教学中如何唤起学生的兴趣 第10篇

教学方法是受教育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制约的, 并为实现教育目的和传授教学内容服务。教学方法的种类多样, 但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必须以一定的教学思想作指导。启发式教学是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启发式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善于思索、善于使用自己的思维器官。

启发式教学具有多种功能, 通过启发教学, 能激励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而使学生切实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促进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以及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不论使用何种教学方法, 都必须符合启发式教学的基本要求, 这是我们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地理教材的教学工作, 我认为常用的教学方法应是“讲读练”。即指“讲、读、练综合运用”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在于可以将“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阅读指导法”、“练习法”等各种教学方法的功能分别发挥到讲、读、练各个环节中去, 发挥出它们的综合效力。这种方法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口、手、脑等感觉或思维器官, 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及兴趣,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 进而有效地达到教育目的。

“讲读练”由三大环节组成:一是“讲”。即教师的精讲, 它是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的。通过启发诱导, 控制布局重点, 巧妙突破难点, 对全课起到穿针引线的主导作用。二是“读”。它包括在教师指导下阅读教材的文字内容, 即阅读重点教材、读感性材料;读教材的图象内容;读教师精选或精绘的挂图、图片、板画和板图。三是“练”。指导学生完成教材中的“想一想”、“议一议’、“算一算”、“做一做”以及在课堂完成相应的作业。根据教材的需要可以把练的内容分散安排。若安排在一节课的开始, 多是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安排在一节课的中间, 则多是有利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掌握或运用, 以及对难点知识的突破;安排在一节课的最后阶段, 则即有小结之意图, 又有复习巩固之功能。

2 运用直接形象的语言和教具

在教学中, 经常运用直观形象的语言, 结合地理模型、图表、图片、幻灯片等多种教具, 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运用直观形象的语言和教具, 紧扣学生的心理状态,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去思维、去感受。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 既掌握了地理知识, 又感觉到地理的亲近。

3 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所谓教学手段是指“为了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教师和学生用来进行教学活动, 作用于教学的教育对象的信息的、精神的、物质的形态和力量的总和”。按形态特征不同把教学手段相对地分为教学信息手段、教学精神手段、教学物质手段。我们在教学中从狭义的含义上看, 一般说教学手段常常是指的教学物质手段。

在地理教学中为什么要借助大量的教学手段?这是由于受地理学科特点所决定的。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的科学, 而地理学科是取材于地理科学, 因而地理教学的内容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地理教材中有的比较抽象, 还有大量的内容无法让学生直接感知。所以, 在地理教学中, 根据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利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引导学生去感知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过程, 就能帮助学生形成具体的空间概念, 建立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形象观念, 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教材、掌握教材, 从而提高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

地理直观教学手段主要有:地图的运用、地理略图的描绘、地理图片的运用、地理标本和模型的利用、地理素描和漫画及地理图表的绘制, 还有现代教学手段中的幻灯、电视片、电影片等。

4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任何一种兴趣都是因为获得了某方面的知识, 或者参与了某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在教学中, 可组织学生到社会的大课堂去学习地理知识。例如学生在学习水资源及环境保护时, 可带领学生参观固原市的山山水水和城市用水。同学们可以发现近年来, 随着人口的增加, 用水的无节制, 以及人们素质的问题, 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昔日的清水河, 如今变成了季节性排污河。根据现场情景, 可启发学生要注意保护环境。

另外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展课外活动, 开阔学生视野, 增强能力, 看到自己的成果, 体验到知识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悦, 以增强自信心, 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地理教学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 改进方法 优化过程 审美观念

地理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不但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教师要把审美观念渗透到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崇高的审美情操,使学生爱学、好学、学好地理。用地理学科美的观念、美的规律、美的内容、美的力量去感染、熏陶学生,纯洁学生的心灵,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学生为保护环境、美化环境做出不懈的努力。

一、引入电教媒体,催生学生情感,在激情引思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策略,才能不断提高地理教学的质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改的深入,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学设备已广泛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在影音播放、动画模拟等方面有其独特优势,直观形象、快捷生动的特点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不但可以有效突破时间、空间限制,而且把学生所学的知识具体形象、生动活泼、新颖而有趣地表现出来,为学生感知、理解、记忆创造条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诱发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涉及到许多内容,有些地理素材覆盖的地理区域较广,多数学生没有切身接触过,学生对学习内容缺乏直观感知,学习、探究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演示,让学生在直观形象中感知教学内容,将有助于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地理学科特有的形象材料,是地理学科的骨架,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现象、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智慧。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好高中地理是知识的关键。教师要采用电教手段,利用幻灯投影方法增加图的用量和文字的输入量,根据需要还可以使图形由小变大、由虚变实,从简到繁,由远到近,提高图的清晰度、透明度和区分度,有利于学生读图、填图、图文转换,提高认识,发展思维,少花时间,多学知识。

二、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在师生互动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改进地理教学方法,优化地理教学过程,树立“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坚持“主体性、启发性、激励性”原则,优化教学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围绕学生的需求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让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开动脑筋,集聚群体智慧,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的地理知识掌握更牢,形成的地理能力更久。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将答案直接教给学生,要通过点拨、引导、启发的方法,让学生在逐层深入中获得知识、积极思维、提高能力。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借助电教媒体向学生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探索性和趣味性的重要问题,让学生集中观察、积极思维、相互探讨、作出反馈。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帮助识记、理解。笔者在教学“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内容时,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课文中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理清矿物、岩石、矿产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利用矿物、岩石标本让学生来熟悉常见的矿物和岩石;在此基础上,我运用图示法、综合分析法来讲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培养学生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以不断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对于学生的独特思维、新颖答案,都要及时地给予鼓励与肯定,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创新性。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积极主动地进行深入探究。

三、整合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在放大效用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第12篇

一、运用地图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教学《气温和降水》“世界气温的分布”时主要让学生掌握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及隐含在图中的等温线的概念, 让学生掌握读图、分析问题的方法。这部分内容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很好切入点。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时, 指导学生读图、描图、析图, 创造条件, 采用发现法教学, 由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展开讨论、质疑、探究。A.观察从低纬度向两极等温线的数值变化, 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数值变小。) (总结规律一: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降低。) B.自左向右描出北半球20℃等温线, 你发现了什么? (等温线不是平直的, 有明显的弯曲。) 观察弯曲的位置, 你又发现了什么? (海陆交界处弯曲特别明显。) 这说明了什么? (总结规律二: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气温不相同。) C.自左向右描出10℃等温线, 你又发现了什么? (亚洲陆地上有巨大的弯曲, 在10℃等温线穿过的地方, 出现了0℃等温线。) 在世界地形图上, 你发现该处0℃等温线在哪里? (青藏高原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 (总结规律三:同纬度的陆地, 海拔高处气温较周围低。) 师生共同总结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由此可见, 运用地图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二、运用地图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时, 我出示教材P91“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比较曲线”图, 先引导学生找出中国经济增长率曲线、世界平均经济增长率曲线、美国经济增长率曲线, 再引导学生比较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与美国的、世界平均的经济增长率相比, 哪个增长速度快? (中国。)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按这样的增长速度发展, 中国与美国之间的经济差距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经济差距将不断缩小。) 以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为祖国经济建设应努力付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 激发起学生对改革开放的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又如在讲《中国的河流》“滚滚长江”时, 关于长江三峡工程, 阅读教材“长江三峡工程”, 让学生读“三峡工程效果图”、“长江水系”图, 了解三峡工程的建设进度, 讨论三峡工程带来的综合效益, 了解三峡水电站完工后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在讲“滔滔黄河”时, 说明修建水利工程也是治理黄河的一项重要措施, 让学生读“小浪底水利工程”图、“黄河水系”图、“龙羊峡电站”图, 然后指导学生在黄河水系图上画出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三门峡、小浪底等一系列水利枢纽工程, 指出它们在防洪、发电、灌溉、减淤等方面的作用。通过讲述我国在长江、黄河水利建设上取得的成就,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运用地图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基于有的学生认为地理知识枯燥而不愿学习的原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运用地图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天气和气候》中“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时, 可采用“在游戏中学习地理”的方法。天气预报的符号又多又不好记, 怎样快速有效地记住呢?同学之间不妨试一试、比一比, 看谁记得快、认得准。教学中教师先出示“主要天气符号”图, 指导学生逐一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然后指导学生短时间快速记忆常用天气符号, 并制作卡片, 正面画天气符号, 反面写符号含义, 采取看图识记抢答的形式, 活跃课堂气氛。最后读教材P58“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图, 把学生分组 (4人为1组) , 各小组任意挑选城市, 发布天气预报。比一比、看一看, 谁的天气预报报得最快、最准确。通过这一游戏激发起学生学习气候的积极性, 还培养学生阅读天气预报图和使用天气预报图的能力。

上一篇:经济学的伦理反思下一篇: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