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中药范文

2024-09-04

抗肿瘤中药范文(精选10篇)

抗肿瘤中药 第1篇

1 瑞香狼毒的化学成分的研究

60年代初,我国的研究者从瑞香狼毒的根中分离出一种酸性物质,定为狠毒素(chamaejamine),后来确定了其双氢双黄酮的结构。目前瑞香狼毒中已知的成分主要有倍半萜内酯,二萜生物碱、二萜环氧内酯、三萜苷及香豆素等,而且新的化合物还在不断被发现,其中主要有7-甲氧基西瑞香素(命名为异西瑞香素)、西瑞香素、伞形花内酯和胡萝卜苷以及苯丙烯酚糖苷类化合物[3]。从瑞香狼毒的根中还提取出了1,5二苯基-1-戊酮(Ⅰ)、1,5-二苯基地-2烯-1-戊酮(Ⅱ)、对羟基桂皮醇正二十二酯(Ⅲ)和咖啡酸正二十酸(Ⅳ),其中Ⅰ、Ⅱ为新的天然产物,Ⅲ和Ⅳ是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得到的化合物,还有黄酮类化合物,如新狼毒素甲(Ⅰ)、表枇杷素(Ⅱ)、狼毒色原酮(Ⅲ)、mobsenonee(Ⅳ)和芜花醇乙(Ⅴ),其中Ⅱ和Ⅳ为首次瑞香狼毒中得到的黄烷-3-醇类和双黄酮类化合物,Ⅳ为新的狼毒色原酮衍生物[4]。此外,S-(+)-3-羟基-1,5-二苯基-1-戊酮也是从瑞香狼毒分离出的新化合物,还发现了有旋光性的(-)-7-甲氧基狼毒素[5],因其化学成分复杂,新的组分不断被确证,但其中任何一种的抗肿瘤作用还未被确定。

2 瑞香狼毒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2.1 瑞香狼毒水提物(SCLA)的研究

2.1.1 瑞香狼毒水提物体外抗肿瘤的研究

樊氏[6]以小鼠P388为靶细胞,研究瑞香狼毒和狼毒素的体外抗肿瘤作用,MTT比色法观察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观察DNA改变的实验,结果表明,瑞香狼毒水提物(SCLA)显著抑制P388细胞生长且抑制(白血病)P388细胞MTTfomazan生成,抑制率与药物浓度及处理时间呈正相关。

2.1.2 瑞香狼毒水提物体内抗肿瘤的研究

樊氏[7],观察SCLA对小鼠移植肿瘤S180、HePS、Lewis肺癌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其5~20g/Kg体重(相当生药)腹腔注射10天,对S180、HePS、Lewis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6.2~47.8%、20.1~45.8%、10.9~40.6%,并与剂量呈正相关。

2.1.3 瑞香狼毒水提物药物血清抗肿瘤作用

樊氏[8,9]研究观察小鼠药物血清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肝癌BEL-7402及K562细胞的结果显示,药物血清表现出较强的抑制细胞MTT转化、克隆形成的效果,有较强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SCLA小鼠药物血清也可显著抑制[[3]H]TdR掺入L1210细胞DNA[10]。焦效兰等[11]采有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SCLA(瑞香狼毒水提物)对体外培养的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MTT转化率及集落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SCLA药物血清对人胃腺SGC-790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与药物剂量呈正相关。认为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是其抗肿瘤作用的重要机理之一。

2.2 瑞香狼毒醇提物的研究

2.2.1 瑞香狼毒醇提物的体外抗肿瘤研究

樊氏[7]观察醇提物对小鼠移植肿瘤S180、HePS、Lewis肺癌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其2.5~10g/kg体重(相当生药)腹腔注射10天,对S180、HePS、Lewis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1~47.0%、4.9~20.8%、20.1-40.8%,并与剂量呈正相关。冯威健[12,13]等从西藏产瑞香狼毒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6种二萜类活性成分。且发现其中尼地吗啉具有较强的抗癌作用。冯威健等[13,16]用尼地吗啉对体外培养的人胃癌Kato,MKN-28、MKN-45形成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尼地吗琳对以上细胞的细胞增殖抑制浓度均在0.007~0.00012μg/ml范围。且用尼地吗啉与阿霉素作了体外抑制癌细胞增殖的对比研究,结果尼地吗啉对人胃癌Kato-Ⅲ细胞的50%抑制浓度(IC50)在MTT法和克隆形成实验中分别为0.00075mg/L和0.002mg/L,而阿霉素的实验值为0.044mg/L和0.05mg/L,而阿霉素被临床认为是抗癌活性是最强的化疗药物,而尼地吗啉的实验值比阿霉素低,同样结果在L1210白血病细胞中也得到了证实[12]。因此认为尼地吗啉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是瑞香狼毒抗癌作用的主要成分。

2.2.2 瑞香狼毒醇提物的体内抗肿瘤研究

冯威健等[16]将瑞香狼毒提取物尼地吗啉对小鼠腹腔注射0.02~0.03mg/kg,使小鼠白血病P388和L1210腹水型的生命延长70~80%;以0.01~0.02mg/kg体重腹腔注射,可使实体瘤Lewis肺癌,黑色素瘤B16和结肠癌26小鼠的生命延长40%、49%和41%。

2.2.3 瑞香狼毒醇提物药物血清抗肿瘤作用

黄费样等[17]以不同剂量的分子量小于1万的瑞香狼毒乙醇提取物小鼠药物血清处理BEL7402、SCG7901和L1210细胞,结果SCES小鼠药物血清对上述3种细胞的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并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冯威健等[16]将瑞香狼毒提取物分离纯化得到的尼地吗啉对体外培养的人胃癌Kato,MKN28、MKN45形成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尼地吗啉对以上细胞的细胞增殖抑制浓度均在0.007~0.00012μg/ml范围。说明尼地吗啉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是瑞香狼毒抗癌作用的主要成分。但其活性剂量与毒性剂量接近,因而降低了临床应用的价值。

2.3 瑞香狼毒其它提取部位

王彬等[18]以人的肿瘤细胞系:人胃癌SGC-7901,人肝癌细胞BEL-7402和人白血病细胞HL-60为筛选模型,以体外抗肿瘤活性为指标,对瑞香狼毒用系统溶剂法分离得到的提取部位抗肿瘤活性筛选后认为石油醚提取部位抗肿瘤的活性最强,其次为氯仿,正丁醇和甲醇的提取部位的抗肿瘤活性最低。

2.4 瑞香狼毒复方提取物的抗肿瘤研究

邢氏[19]用瑞香狼毒和乌梅,大枣组成复方,再制备成每克相当生药6.6g的水提液浸膏,生理盐水梯度稀释后对小鼠移植肿瘤进行治疗。复方狼毒水提物5~10g/kg腹腔注射8天,对小鼠S180的生长抑制率为33.6%~46.2%。在10g/kg腹腔注射情况下与环磷酰胺的抗肿瘤作用相近。孙志刚等[20]采用狼毒蛋液对小鼠体内的HepA和S180瘤株行抑瘤实验,结果表明,狼毒蛋液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其抑瘤率与剂量呈正相关。狼毒蛋液可单独或协同化疗药物用于某些肿瘤的治疗,提示其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方面是有前途的药物。刘志敏等[21]采用自制的瑞香狼毒复方提取液(瑞香狼毒为主药)对小鼠腋下艾氏腹水癌瘤株行瘤体内注射,结果显示抑瘤效果显著(54.43%),并能延长生存期(70.67%)。

3 瑞香狼毒毒性研究

樊氏等[7]实验表明瑞香狼毒水、醇提取物一次腹腔注射的小鼠LD50为184.3g/kg和132.7g/kg。许多致癌物质对EB病毒有激活作用,对腺病毒转化细胞有促进作用。胡氏等[22]报道,瑞香狼毒醚提取物可促进腺病毒5型转化鼠胚细胞,从而提示瑞香狼毒可能具有潜在的致癌性,这与前述报道不符。杨宝印等[23]研究发现,瑞香狼毒水溶性和挥发物的LD50分别为7.5~12.5g/kg、125~300g/kg。而且还证实醇提物的毒性要略大于水提物的毒性。

4 结论

中药调节肿瘤血管新生现状 第2篇

[关键词] 中药;调节;肿瘤;血管新生

[中图分类号] R7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3-45-03

血管新生是指在原有血管结构基础上,通过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粘附和形成管腔样结构,最终形成功能性新血管的过程。血管新生不仅参与机体正常发育、生殖和组织修复等生理过程,同时参与多种病理过程,如肿瘤复发转移与血管新生密切相关[1]。早在1971年,Folkman[2]教授提出可通过阻断肿瘤新生血管来抑制瘤体生长及转移,而肿瘤血管新生受诸多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调控。研究发现,中药具有调节肿瘤血管新生的作用,目前已经广泛开展了中药调节肿瘤血管新生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1 中医对血管新生认识

中医理论认为,经主气,络主血,气血相生,血脉同源,血管新生与祖国医学祛瘀生络思想颇为相似。祛瘀生络者,祛瘀生新可以生络脉也,该思想立法于《内经》,其萌芽可追溯至秦汉时代,如《素问·离合真邪论》有云:“疾出以攻盛血,而复其真气”。祛瘀生新既是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相当于血液系统的新陈代谢,又是一种因果关系,只有瘀血去,新血才生。中医学在历代文献均有“生脉”“生血”“生肌”等方面的论述,有不少关于“气血互根,脉为血之府”“行气通脉”“活血化瘀”等理论,为中药调节血管新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2 中药与肿瘤血管新生

肿瘤血管新生与血管内皮细胞和多种调控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关系密切,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迁移以及对正性与负性调节因子的调节,是目前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基本策略,中药具有多成分、多环节、多靶点效应的特点,具有良好的调节肿瘤血管新生的作用,目前,中药在调节肿瘤血管新生方面已有初步认识。

2.1 肝癌

肝癌为血管富集性肿瘤,血管新生在其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中药能够有效干扰肿瘤与其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阻断肿瘤血管新生,为治疗肝癌提供新的希望。三氧化二砷(As2O3)为中药砒霜的有效成分,刘琳等[3]研究发现,As2O3能有效抑制肿瘤血管新生。刘琳等[4]通过建立裸鼠肝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研究As2O3联合华蟾素抑制血管新生效果,发现As2O3联合华蟾素能增强下调VEGF和EGFR表达,具有协同抗肝癌血管生成作用,并且对荷瘤裸鼠的肝、肾和造血系统未见

明显毒性。翟笑枫等[5]采用MTT法测定蜂毒素、去甲斑蝥素、蟾毒灵3种药物在不同浓度、时间对人肝癌细胞ECV304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3种药物对ECV304细胞的生长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且呈浓度和时间的依赖性,进而推测3种药物有明确的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抗血管生成作用。丰俊东等[6]以人肝癌细胞株(Hep G2)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法测定刺五加皂苷对VEGF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一定剂量刺五加皂苷抑制Hep G2细胞株的VEGF mRNA表达量,提示刺五加皂苷(ASS)可以抑制VEGF介导的肿瘤血管新生途径,进而抑制肿瘤的生长与转移。

2.2 胃癌

胃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及转移与血管新生密切相关。梁斌等[7]通过MTT法检测姜黄素对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及人胃腺癌细胞系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发现姜黄素是一种特异性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剂,可显著抑制两者内皮细胞迁移,提示姜黄素可通过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从而抑制血管生成。刘宁宁等[8]研究院内制剂健脾解毒方血清对Hp感染诱导的人胃癌MKN45细胞VEGF和COX2mRNA表达的影响,发现其能抑制VEGF和COX-2 mRNA的表达,并推测其可通过下调COX-2的表达进而下调VEGF的表达。刘宁宁[9]研究发现,健脾解毒方能显著降低H.pylori感染小鼠致癌率,减少小鼠胃黏膜MVD,减少血液供应,也可显著下调H.pylori长期感染小鼠胃黏膜血管新生相关基因VEGF,Ang-2和Tie-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提示这可能是其抑制血管生成的重要作用靶点。雷公藤内酯醇(TL)是从中药雷公藤中提取的一种有效活性成分,Ushiro等[10]研究表明TL具有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和肿瘤毛细血管的形成作用。王国平等[11]提出,TL对人胃癌细胞系SGC790l的生长和增殖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且具有浓度及时间依赖性,实验发现TL可以下调VEGF mRNA及VEGF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TL抑制血管新生的机制之一。

2.3 大肠癌

汉防己甲素是中药粉防己的主要生物碱,钱晓萍等[12]发现汗防己甲素在体外能有效抑制人類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血管生成,推测可能与抑制HUVEC增生、迁移和小管形成,诱导HUVEC凋亡,抑制HUVEC DNA合成相关。体内实验证实,粉防已碱在体内对裸鼠人肠癌LoVo移植瘤的MVD有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小管的形成,起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作用的。丹参酮ⅡA(TanⅡA)是中药丹参的有效活性成分,周立宏等[13]研究发现TanⅡA能够抑制小鼠肠癌微血管生成,并对肠癌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其抗肠癌作用与抑制VEGF、MVD有关。吕赤等[14]探讨槐耳清膏对体外培养人结肠癌SW480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槐耳清膏可抑制SW480细胞生长,其机制可能为槐耳清膏下调SW480细胞内VEGF蛋白表达抑制肿瘤。李敏等[15]观察奥沙利铂(L-OHP)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对HUVEC、人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小剂量L-OHP和复方苦参注射液在体外有抑制细胞生长,在体内具有抑制血管生成作用,两者联合具有协同效应。

2.4 肺癌

康莱特注射液是从传统中药薏苡仁中提取的抗癌活性成分,张爱琴等[16]通过探讨康莱特注射液抗肿瘤转移实验发现,康莱特低、中、高剂量组VEGF-C的阳性细胞数降低,以高剂量组降低最为明显,而VEGF-C蛋白的阳性表达和血管形成正相关。本结果提示康莱特可降低VEGF-C蛋白的阳性表达,减少肿瘤血管形成及肿瘤营养供应,是防止肿瘤复发转移的可能机制靶点。肺岩宁方是龙华医院徐振哗教授经验方,邓海滨等[17]采用新鲜产后脐带分离HUVEC,SD大鼠灌胃肺岩宁方制备肺岩宁方含药血清,采用人肺腺癌细胞A549制备条件培养液,观察肺岩宁方含药血清对HUVEC、人肺腺癌细胞A549和A549细胞条件培养液诱导HUVEC增殖的抑制作用,发现肺岩宁方具有明显的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符慧群等[18]发现,川芎嗪对Lewis肺癌细胞的生长与转移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顺铂联合使用有协同作用,其机制主要是与下调P-选择素的表达及抑制肿瘤内微血管生成有关。冯磊等[19]运用Lewis肺癌转移小鼠模型,观察合欢皮提取物对小鼠Lewis肺癌的疗效,发现合欢皮提取物可明显抑制HMEC细胞的体外增殖,并且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同时合欢皮提取物还能够明显抑制Lewis肺癌肿瘤细胞生长,减少转移病灶,具有明显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可能成为有效的血管生成抑制剂。

2.5 肉瘤

水蛭素活性因子是中药水蛭的活性成分,是一种多肽类蛋白。牟忠祥等[20]探讨水蛭素活性因子对S180荷瘤鼠肿瘤及血管新生的影响,发现水蛭素活性因子大小剂量用药组对S180肿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CAM观察发现,水蛭素活性因子大小剂量用药组血管分布稀疏、间距增大,含药载体周围血管减少,表明水蛭素活性因子对S180肿瘤和CAM新生血管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黄金玲等[21]通过复制小鼠S180移植瘤模型,探讨化痰通瘀解毒方抑制肿瘤微血管生成机制,发现该方能够显著降低肿瘤MVD,抑制VEGF表达,提示其抗肿瘤作用与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刘菲等[22]通过建立移植瘤小鼠S180肉瘤模型,对小鼠肿瘤组织进行细胞凋亡及VEGF、bFGF蛋白的测定,发现壁虎可促进细胞的凋亡,减少VEGF、bFGF蛋白的表达,说明中药壁虎有抗肿瘤活性,其抗肿瘤的部分作用可能通过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来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

2.6 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有30%以上患者死于转移和复发,如何防治乳腺癌转移复发成为临床研究难点。红景天系景天科红景天属多年生的天然药用植物,它具有抗肿瘤、抗衰老、抗病毒等多方面药理作用。戚玮琳等[23]研究发现,乳腺癌细胞和裸鼠移植瘤模型中,红景天抑制血管新生正向作用因子VEGF的表达,增强血管新生抑制因子DARC的表达,同时对移植瘤内血管新生具有抑制作用,推测红景天抑制乳腺癌血管新生可能与下调VEGF和上调DARC的表达有关。刘艳虹等[24]进一步研究红景天提取物对乳腺癌MDA-MB-435细胞株增殖及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影响,发现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存在VEGF的高表达,在红景天不同浓度治疗44 h的时点,观察到VEGF均出现了低表达,进而推测红景天在乳腺癌细胞中降低肿瘤细胞局部VEGF高表达,减少乳腺癌血管新生。另有林晓燕[25]证实,去甲斑蝥索能明显抑制CAM血管新生,同时能抑制人乳腺癌细胞多柔比星敏感株(MCF-7)鸡胚移植肿瘤的血管生成,其抗肿瘤作用与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3 问题与展望

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对血管新生认识高度一致,现代实验技术为中医药研究肿瘤血管新生提供有利条件。但中药在调节血管新生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中药调节血管新生的作用及作用机理还没有充分阐明,随着血管新生研究方法的不断改进及基础理论的不断完善,中药调节肿瘤血管新生将有更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吴学元,马巍,任国文,等.肿瘤血管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09,17(1):121-125.

[2] Folkman J.Tumor angiogenesis:therapeutic implication[J].Nengl J Med,197l,285:1182-1186.

[3] 刘琳,秦叔逵,陈宝安,等.三氧化二砷抗肝癌血管新生的作用[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7(5):330-334.

[4] 刘琳,陈宝安,秦叔逵,等.三氧化二砷联合华蟾素抗裸鼠人肝癌移植瘤血管新生的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l(1):67-72.

[5] 翟笑枫,吕祥,顾伟,等.三种抗肿瘤中药有效成分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7):752-754.

[6] 丰俊东,林代华.刺五加皂苷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抑制作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3):661-662.

[7] 梁斌,黄美健,丁志山,等.姜黄素对血管生成影响的实验研究[J].江西中医药,2009,4(40):73-74.

[8] 刘宁宁,周宁,王炎,等.健脾解毒方通过抑制环氧化酶2下调幽门螺杆菌诱导的人胃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8(10):968-973.

[9] 刘宁宁,王炎,周利红,等.健脾解毒方对幽门螺杆菌诱发胃癌血管新生的抑制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88-95.

[10] Ushiro S,Ono M,Nakayma J,et a1.New nortriterpenoid isolated from anti-rheumatoid arthritic plant, tripteryguim wilfordii,modulates tumor growth and neovascularization[J].Int J Cancer,1997,72(4):657-663.

[11] 王国平,尹成进,欧阳曙明,等.雷公藤内酯醇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及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7-19.

[12] 钱晓萍,刘宝瑞,胡静,等.汉防己甲素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J].癌症,2008,27(10):1050-1055.

[13] 周利红, 刘宣, 王炎,等.丹参酮ⅡA对小鼠肠癌皮下移植瘤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17(31): 3203-3209.

[14] 吕赤,殷红专,徐峰,等.槐耳清膏对结肠癌SW480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6):1264-1267.

[15] 李敏,钱晓萍,刘宝瑞.奥沙利铂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抗血管生成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癌症杂志,2008,18(3):167-171.

[16] 張爱琴,孙在典,马胜林,等.康莱特注射液对Lewis肺癌小鼠VEGF-C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8,8(1):5-6.

[17] 邓海滨,王中奇,徐振晔.肺岩宁方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管腔形成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9,7(3):255-260.

[18] 符慧群,唐雪元,潘宇亮.川芎嗪和顺铂联用对小鼠Lewis肺癌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6:46-49.

[19] 冯磊,花慧,邱丽颖,等.合欢皮提取物抑制血管生成的体内药效学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1,23:328-331.

[20] 牟忠祥,任青华,张博,等.水蛭素活性因子对S180肿瘤及血管新生的影响[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1,40(2):40-42.

[21] 黄金玲,王桐生,王训翠,等.化痰通瘀解毒方对S180小鼠移植瘤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30(2):52-54.

[22] 刘菲,王建刚,席守民,等.中药壁虎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957-959.

[23] 戚玮琳,李勇, 陆洪芬,等.红景天抑制乳腺癌血管新生的作用及其机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7):62-65.

[24] 刘艳虹,蔡敬宙,方建志,等.红景天对乳腺癌治疗的研究[J].中医临床杂志,2010,2(4):1-3.

[25] 林晓燕,宋和平,胡宏.去甲斑螫素对人乳腺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J].中国癌症杂志,2007,17:847.

中药多糖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第3篇

1 对肿瘤细胞的直接作用

1.1 对瘤体细胞膜的作用

细胞膜在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及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药多糖类化合物可改变肿瘤细胞膜的生长特性。茯苓多糖可升高小鼠S180和人白血病K562细胞膜唾液酸的含量, 降低膜磷脂含量, 改变脂肪酸的组成, 从而影响细胞表面特性和膜物质转运, 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茯苓多糖对S180细胞膜磷脂酰肌醇 (PI) 转换的明显抑制效应可能是其抗肿瘤的机制之一[1]。通过多种检测方法研究芦荟多糖对S180小鼠肿瘤细胞膜脂流动性、唾液酸和膜交联蛋白含量的影响, 结果发现芦荟多糖能在各个剂量不同程度降低S180小鼠肿瘤细胞膜上述三个指标的水平, 提示芦荟多糖对S180肿瘤细胞膜功能具有明显抑制作用[2]。女贞子多糖及其沉淀物也能通过降低肿瘤细胞膜表面唾液酸含量, 提高肿瘤细胞抗原性及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肿瘤细胞的能力, 从而发挥抑制肿瘤的作用[3]。

1.2 抗自由基作用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宿主细胞自由基水平及其代谢产物密切相关[4]。实验研究发现仙人掌多糖可显著减低S180荷瘤小鼠脂质过氧化物含量, 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的含量, 提示该多糖可加快自由基的清除及抑制自由基的产生, 其对S180实体瘤小鼠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抗氧化作用实现的[5]。陈美珍等[6]研究经热水提取的龙须菜多糖 (PGL) 对S180肉瘤生长的影响, 结果发现PGL能显著抑制肉瘤生长, 并显著降低荷瘤小鼠肝匀浆中脂质过氧化物含量, PGL具有较强的体外清除自由基活性, 认为该多糖抑瘤活性可能与其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关。

1.3 抑制肿瘤血管形成

肿瘤的生长及转移过程伴随着持续而失控的血管生成, 而血管生成是肿瘤增殖、浸润和转移的重要环节[7], 阻断肿瘤血管形成及其营养供给有望成为抗肿瘤治疗新的靶点。羊栖菜多糖 (SFPS) 可促进正常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但对人肺癌细胞SPC-A-1、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作用可能与其细胞毒性有关[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是最强的血管形成促进因子之一, 其表达与微血管密度 (MVD) 密切相关, 香菇多糖 (LNT) 可明显降低Lewis肺癌小鼠瘤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及MVD, 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 并于西药起协同作用[9]。张芙蓉等[10]报道枸杞多糖能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 降低肝癌细胞HCCLM3的VEGF的表达, 且与枸杞多糖浓度呈正相关, 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 提示枸杞多糖对人肝癌细胞HCCLM3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其机制与VEGF有很大关系。灵芝多糖提取物具有明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抑制血管新生的作用, 研究报道桑黄灵芝UE-1 (灵芝与真菌桑黄提取的多糖复方制剂) 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新生而完成的[11]。

1.4 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

五味子多糖能明显抑制人甲状腺细胞株SW579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 从而诱导SW579细胞凋亡, 具有一定的肿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12]。黄芪多糖可诱导胃癌细胞株MKN45细胞凋亡, 使其停止于G1期, 癌细胞生长受抑、凋亡增加[13,13]。马尾松花粉多糖经修饰后的磷酸酯衍生物 (SPPM60) 能抑制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活性, 其机制可能是降低细胞内Ca2+水平, 使癌细胞周期停滞于G0/G1期, 从而诱导HepG2细胞分化逆转其恶性[13,13]。

1.5 影响核酸和蛋白质合成

李和伟等[14]采用地高辛标记探针原位杂交技术, 可以检测到树舌多糖GF可以明显降低HepA瘤细胞瘤基因N-rasmRNA水平, 提示树舌多糖GF可能通过调节瘤基因N-rasmRNA的表达而抑制HepA瘤细胞的增殖。另外的研究报道树舌多糖GF还可影响小鼠HepA瘤细胞多种可溶性蛋白质组分的表达, 这种影响可能与其抗肿瘤机制有关, 研究还发现在表达差异的可溶性蛋白组分中, 可能存在树舌多糖GF抗肿瘤作用靶点, 靶点之一可能为抑癌基因PTEN[15]。李建军等[16]报道灵芝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瘤细胞核酸及其周期影响与环磷酰胺不同, 灵芝多糖是通过动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瘤细胞RNA和DNA的复制与合成, 干扰肿瘤细胞周期正常运转, 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目的。

2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发挥抗肿瘤作用

2.1 激活巨噬细胞 (Mφ)

激活的巨噬细胞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或通过处理抗原和释放可溶性因子调节宿主免疫功能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许多中药多糖具有明显增强巨噬细胞吞噬的能力。董永杰等[17]报道用枸杞多糖 (LBP) 处理后的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及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功能明显增强, LBP组中巨噬细胞及肿瘤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含量明显升高, 说明其作用可能与LBP促进巨噬细胞分泌TNF-α存在关系, 提示LBP可增强人外周血中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而产生抗肿瘤作用。王金辉等[18]报道不同浓度的阿魏菇多糖 (PFP) 作用于腹腔巨噬细胞24 h, 能显著增强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其作用呈显著的剂量依赖性, 提示PFP抗宫颈癌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来实现的。Schepetkin等[19]研究发现仙人掌多糖能促进反应性活性氧簇、TNF-α、NO、IL-6的产生及激活核因子NF-γB, 从而激活巨噬细胞功能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2.2 提高NK细胞和LAK细胞活性

NK细胞是一种非特异的免疫杀伤细胞, 在宿主免疫监视功能中起重要作用, 是机体抗瘤细胞免疫的关键。石学魁等[20]测定T739小鼠体内NK细胞活性, 结果发现红花多糖 (SPS) 能够部分逆转荷瘤机体NK细胞的抑制状态, 明显提高其细胞毒力, 这可能是SPS发挥抗肿瘤效应的机制之一。灵芝多糖 (GLP) 抗肿瘤作用与NK细胞活性密切相关, 不同浓度GLP加入到培养的NK细胞中能不同程度提高NK细胞活性, 活化后的NK细胞可释放TNF-α、IL-2、干扰素γ (IFN-γ) 而进一步调节巨噬细胞功能, 增强抗肿瘤作用[21]。猴头菇多糖可增强小鼠体内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 (LAK) 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 提高LAN细胞的抗肿瘤作用, 但猴头菇多糖对LAK的活性诱导与剂量不呈正比[22]。

2.3 对树突状细胞 (DC) 的影响

树突状细胞 (DC) 是目前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APC) , 在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者扮演重要角色, 同时DC细胞还能摄取各种抗原, 参与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调控。经LBP刺激后的DC, CD86、、CD83、MHCⅡ分子表达水平升高, 同时DC激活T细胞能力和T细胞增殖能力增强, 提示LBP可诱导DC成熟[23]。LNT在联合DC瘤苗治疗后能明显增强荷瘤小鼠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TL) 和NK细胞活性, 组织学检查证实瘤体及瘤周发生炎性细胞大量浸润, 癌细胞明显坏死, 提示LNT能有效增强DC瘤苗的抗肿瘤免疫反应[24]。黄芪多糖 (APS) 可增强DC抗原提呈作用, 通过诱导DC而显著提高CIK对A549肺腺癌细胞的杀伤能力[25]。

2.4 促进细胞因子分泌

IFN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免疫调节及控制细胞增殖等作用。潘金友等[26]报道LNT可刺激荷瘤小鼠释放IFN、SOD等具有免疫活性的内源性细胞因子, 从而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糖酵解, 造成肿瘤细胞代谢障碍、增殖受抑。黄芪多糖可作为TNF-α的理想增效剂, 增强TNF-α生物活性而发挥TNF-α的抗肿瘤作用。开口箭酸性多糖TCBAPⅡ不仅能显著增强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 还可促进TNF-α的分泌, 明显抑制S180荷瘤小鼠肿瘤生长, 提示TCBAPⅡ可能通过活化或增强巨噬细胞功能、促进TNF-α的分泌而起到抗肿瘤效果[27]。

3 结语与展望

肿瘤患者煎服中药讲究多 第4篇

煎药用具有讲究:在煎药时,应注意尽量使用砂锅、搪瓷、玻璃、不锈钢具为佳,忌用铁、铜器。因为前者理化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药物中的成分发生反应,从而可保证药物的疗效。而铁铜类成分性质较为活泼,易与药物中的成分发生反应,影响疗效。

控制火候有讲究:煎药的火量大小、温度高低,中医称为火候,一般煎药先用武火后用文火,简称“先武后文”,即先用大火、急火将锅烧开后,再用小火、慢火慢慢煎熬,保持微沸状态即可。这样既可使药锅内保持适宜温度,将有效成分煎出,又可避免将药熬焦、熬糊。(注意:熬焦、熬糊药物的药液切不可服用,以免中毒。)

煎药过程有讲究:煎药前,应先将药物放入药锅内,加冷水浸泡药物,泡透以后再行煎煮,由于肿瘤患者临床用药的特殊性,一般煎煮的时间比普通煎药时间长,煮开后,须文火煎煮约60分钟左右,这样既可保证药物有效成分的充分析出,又可减少服用药量,提高临床疗效。 一般情况下,煎药时注意不宜频频打开锅盖,否则气味易失,药效降低。

水量多少有讲究:除处方有特殊规定用水以外,一般药物主要用洁净水,以自来水、甜井水、泉水煎煮即可,但不能用金属离子含量高的矿泉水,因为个别金属离子可以和生物碱、苷类、鞣酸发生化学反应。煎药用水量根据药物的重量、体积、吸水能力和功效主治的不同而异,一般认为以浸泡药物后水面超过药物3厘米〜5厘米为宜。

特殊煎法有讲究:临床中,肿瘤科医生常使用一些性质特别的药物,根据病情,这些药物煎煮前需要特殊处理,医师一般都在处方上注明。

先煎:对于矿石类、动物角甲、贝壳药物、有毒类药物,如生石膏、龟板、乌头等,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具毒性等原因,需在煎煮其他药物之前砸碎,提前煎煮30分钟;如附片超过15克〜30克时最好煎30分钟,而超过30克时,最好先煎1小时,在煎药前放足够冷水,煎药过程中不能加冷水,附子煎好后不能放入冰箱等冷冻地方,服用前要加热,超过60克要分3次〜6次服用。

后下:对于含挥发性成分如薄荷、青蒿、藿香、细辛等,还有不宜长时间煎煮的如钩藤、杏仁等药,应该在其他药物煎好前10分钟〜15分钟再放入锅内煎煮。

包煎:对于一些花粉种子类如松花粉、蒲黄、葶苈子等,含黏液汁较多的如车前子等,含细小绒毛的如旋复花等,煎煮前须用纱布包好后与其他药物同时煎煮。

烊化:对于阿胶、鹿角胶、蜂蜜等胶类或糖类黏性大的药物要用适量开水溶化,待其他药物煎好后对入药液中服用。

溶化:对于芒硝等易溶化的药物可直接在煎好的药液中溶化。

另煎对入:对于人参、西洋参、鹿茸等贵重药物可以另行煎煮,汁液直接对入其他药液服用。

冲服:对于牛黄粉、三七粉、麝香等可直接用药汤冲下。

肿瘤患者或家属千万要注意医生提示的煎煮法,错误的煎煮法不仅仅影响疗效,更可怕的是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

服中药时间有讲究

古代医学家十分注意掌握中药的服用时间,认为在不同时间里服药,药物疗效差异很大。因此,对于肿瘤患者,根据病情,合理选择服药时间,可以发挥药物的最佳效能。

1.空腹法:空腹服药易使药力得到发挥,东晋时期著名医药学家葛洪说:“未食内虚,令毒势易行”。多用于肿瘤患者偏实证者。

2.饭后服法:适用于肿瘤患者偏虚者及头颈部肿瘤患者。采取先食后服药方法,能使药性留连于上。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即说:“病在胸膈以上者宜先食后服药”。偏于滋补一类的药物,也宜饭后服。如葛洪说:“服治病之药以食前服之,服养身之药以食后服之。”

3.顿服:病情较急者,煎好后立即服下,称为顿服,取急病急治之意。东汉医学家张仲景《金匮要略》载的治急症吐衄的泻心汤、治肠痈的大黄牡丹皮汤等属于此类。目前,一般肿瘤急症,如出血、梗阻等亦采用顿服法。

再一种方法是根据人体自身固有的时间节律,择时用药,以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祖国医学认为:人体自身有各种时间节律,如年节律、月节律,日节律、时节律。以日节律为例:一日中,人体气血在经络中运行有一定规律,清晨之时,气血流注手太阴肺经,次为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等。实验室研究及临床研究资料均表明:某个脏腑的病变,在其经气旺盛之时施治,会大大提高疗效。目前中药服法普遍沿用一日一剂,上下午分服的方法,从时间治疗学看不尽合理。辨证属阴虚的病证,使用补阴药可安排于傍晚一次服药。阳虚病人使用补阳药可考虑在清晨一次服用,以简化给药次数,增强和提高疗效。肺部疾病可在平旦之时服药,肾脏疾病则可考虑下午五时左右用药。

无论饭前或饭后服药都应略有间隔,如饭前或饭后半小时~1小时左右服用,以免影响疗效。与西药最好间隔1小时〜2小时以上。

一般每日一剂中药,煎1次,通常服2次〜3次;胃肠功能较差,特别是化疗后消化道反应较重者,可分多次频服。病重病急的可隔4小时左右服1次,昼夜不停,使药力持续,利于顿挫病势。在应用泻下药时,若药力较强,要注意患者个体差异,一般以泻下为度,适可而止,不必尽剂,以免泻下太过,损伤正气。

抗肿瘤中药 第5篇

1 肿瘤病因、病机

肿瘤在中医中属“积聚”范畴, 历代诸家均有论述。《难经·五十五难》中“故积者, 五脏所生;聚者, 六腑所成。也积者, 阴气也, 其始发有常处, 其病不离其部”;《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中“积者, 脏病也, 终不移;聚者, 腑病也, 发作有时, 展转痛移, 为可治”。

祖国医学认为, 任何疾病的产生都离不开内因和外因, 内因主要是指人体正气虚衰, 脏腑失调, 气血失和以及七情内伤;外因指六淫之邪和疫戾之气, 当人体正气虚衰, 邪气乘虚而入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所谓“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恶性肿瘤的病因病机主要是阴阳失衡、气血不调、五脏之气紊乱, 致使外来邪气乘机而入, 破坏了五脏正常的生理功能, 损耗人体精、气、血、津液等物质基础, 引起气滞、血瘀、痰凝、湿停、毒聚等病理变化, 即气血虚衰、气滞血瘀、痰凝湿聚、热毒内蕴、脏腑失调、经络瘀阻[2]。

2 抗肿瘤中药功效与药理研究

根据恶性肿瘤的病因病机, 中药治疗在辨证论治基础上, 分别施以扶正固本、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理气行滞、清热解毒等不同方法。

2.1 扶正培本与增强免疫

《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曰:“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素问·汗法论》说:“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医宗必读》中提出“积之成也, 正气不足, 而后邪气踞之。”《灵枢·五变》曰:“余闻百疾之始期也, 必生于风雨寒暑, 循毫毛而人腠理?或为留痹, 或为积聚。”《外证医寨》则明确提出“正气虚则成岩”。因此, 扶正培本治疗法则“补之、调之、和之、益之”是防治肿瘤的重要法则。

扶正培本类中药能提高机体免疫, 调节内分泌系统, 从而预防癌症的发生和发展, 并促进造血, 保护骨髓, 减少脏器手术及放化疗等毒副反应, 激发或提高机体自动调节、控制能力[3]。现常用扶正培本的中药有人参、黄芪、白术、枸杞等。人参性甘、微苦、微温, 有大补元气、调营养卫之功效, 人参含皂甙和多糖类等多种抗肿瘤成分。沈玲等[4]从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增加特异性抗体形成、促进淋巴细胞和胸腺细胞增殖、调节天然杀伤细胞—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水平、改善免疫功能与环核苷酸的关系、加强白细胞介素的促转译效应及病毒感染等多方面总结了人参具有增强免疫的作用。人参皂甙能够降低环磷酰胺所致的细胞毒性, 抑制其所诱导的骨髓细胞和外周淋巴细胞凋亡, 从而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这一作用对于抗肿瘤药物副作用的辅助治疗有重要意义[5]。黄芪具有益气养元、扶正祛邪的功效。黄芪多糖对小鼠H22、S180移植性肿瘤均有抑制作用, 能提高荷瘤小鼠的脾指数和胸腺指数, 能提高荷瘤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6、IL-12和TNF-a的水平, 表现出明显的体内抗肿瘤活性[6]。

2.2 软坚散结与抑制肿瘤生长

《灵枢·百病始生篇》云:“凝血蕴里不散, 津液涩渗, 著而不去, 而积皆成也。”华佗认为“疽痈疮肿之作, 皆五脏六腑蓄毒不流。非独荣卫壅塞而发也。”元·滑寿《难经本义》谓:“言血脉不行, 蓄积而成病也。”《内经》中指出:“坚者削之”、“结者散之”、“客者除之”。

软坚散结类药可治疗浊痰、瘀血等结聚而形成的瘢积瘰疬诸证, 通过直接抑制肿瘤增生、促进细胞凋亡而起到消散坚结、抗肿瘤的作用。常用中药有夏枯草、海藻、穿山甲、牡蛎等。夏枯草味苦辛, 性寒, 《本经》中提到其具有治疗瘰疬、鼠瘘、头疮、破症、散瘿结气、脚肿湿痹等散结消肿的功效。现代药理学证明, 夏枯草提取物200mg/kg对淋巴瘤细胞EL-4小鼠具有抑瘤作用, 抑瘤率为67.75%, 能延长荷瘤小鼠的平均生存期[7];马丽萍等[8]研究夏枯草对人食管癌ECal09细胞促凋亡实验中发现, 作用48h后, G0/G1细胞从86.62%下降到68.25%, S期细胞从8.41%上升到14.64%, 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海藻性苦、味寒, 具有软坚、消痰、退肿的功效。海藻提取物A1能呈剂量依赖性抑制肺腺癌GLC-82和肝癌7402细胞增殖, IC50分别为2.261μg/m L和3.005μg/m L[9]。

2.3 活血化瘀与改善血液流变

《血证论》中曰:“瘀血在经络脏腑之间, 则结为瘤瘾, 瘕者或聚或散”, “瘤者常聚不散…或纯是血质, 或血中裹水, 或血积既久…”。王清任《医林改错》中说:“气无形不能结块, 结块者, 必形之血也。”及“凡治血者, 必先以祛瘀为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曰:“血实者宜决之。”

现代医学发现癌症伴有血液粘度升高, 尤其是血行播散, 而活血化瘀药有抗凝、抗纤、降低血液粘稠度的作用, 对防止或减少癌栓形成具重要意义。常见中药有莪术、三七、丹参、当归、赤芍等。莪术辛苦开泄, 能行气破血活血。《医家心法》:“广茂即莪术。凡行气破血, 消积散结, 皆用之。属足厥阴肝轻气分药, 大破气中之血。”《药性解》亦云:“破积聚, 行瘀血。”宋爱莉[10]观察莪术油对乳腺癌癌前病变造模大鼠发现, 能降低大鼠中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还原黏度水平, 升高微循环灌注量至正常水平。莪术油对小鼠S180肉瘤有抑制作用, 能抑制肿瘤血管形成, 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11]。莪术水提液9g/kg连续灌胃7d, 能降低大鼠血小板聚集率及全血粘度, 缩短红细胞电泳时间;1.13g/kg莪术水提醇沉注射液股静脉注射后15min, 能显著抑制大鼠的血栓形成[12]。现代药理表明, 当归味甘平, 性温, 其挥发油成分正丁烯基苯酚和藁本内酯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可通过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及抗血栓相互协调产生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13]。

2.4 理气化滞与改善脾胃功能

张从正说:“忧思郁怒, 气机不和, 日久聚成积。”巢元方说:“此由忧患所至…使塞而噎。”高秉钧《疡科心得集》谓:“细论之, 发于脏者为内因, 不问虚实寒热, 皆由气郁而成。”金·张元素指出:“脾胃怯弱, 气血两衰, 四时有感, 皆能成积。”故疏畅气机、调整脏腑功能、消除气滞对于治疗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肿瘤放化疗症状有恶心、呕吐、胃纳减退、上腹胀痛、腹泻、乏力等, 多属脾胃气虚。李杲《脾胃论》中指出“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理气类药如陈皮、柴胡、青皮、木香等能通过改善脾胃功能而具有抗肿瘤的特殊疗效。陈皮为传统理气中药, 味苦辛、性温, 苦能泄实, 辛能散积, 温能通滞而破痃癖冷气, 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功效。《日华子本草》记载:“消痰止咳, 破癜瘕痃癖。”现代药理表明, 陈皮提取物 (CR) 对小鼠移植性肿瘤S180具有抑制作用;能减少G2-M细胞, 增多G0-G1期细胞, 同时促使癌细胞凋亡[14];陈皮水煎剂能增快小鼠小肠推进运动, 促进小鼠胃排空[15], 缩短绵羊空肠回肠移行性运动复合波 (MMC) 周期, 使MMC由Ⅱ相很快进入Ⅲ相, 提高Ⅲ相的发生率, 诱发小肠的位相性收缩, 从而有效地改善和提高小肠的消化功能[16];陈皮挥发油具有刺激胃肠道的作用, 能促进正常胃液分泌而提高消化[16]。理气药方 (陈皮、柴胡、香附、郁金、枳壳、青皮、八月札) 80g·kg-1能抑制肝癌瘤的大小、瘤重, 抑瘤率高达38%[17]。

2.5 清热解毒与抗炎、抗感染、抗突变

《灵枢痈疽》中说:“大热不止, 热胜则肉腐, 肉腐则为脓, 故名日痈。”《医宗金鉴》有云:“痈疽原是火毒生, 经络阻塞气血凝。”同时, “五志过极, 皆可化火。”热毒内蕴, 灼液成痰, 气血痰浊壅阻经络脏腑遂成肿瘤。“热者寒之”的清热解毒法, 是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基本法则之一。

清热解毒药具有抑菌杀菌作用, 可对抗多种微生物毒素及其它毒素, 抑制炎性渗出或炎性增生, 从而控制或消除肿块及其周围炎症和水肿;又能控制或缩小肿瘤, 改善脏器腔受压或梗阻, 恢复全身或局部气血循环, 从而能缓解症状[18]。常见的清热解毒药物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鱼腥草等。半枝莲味辛, 微苦, 性凉, 常用于治疗疥疮肿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黄疸等症。现代研究证明, 半枝莲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主治原发性肝癌等消化道肿瘤、肺癌及宫颈癌等妇科肿瘤;半枝莲对S180荷瘤小鼠具有抑瘤作用, 能延长其生命存活时间, 同时具有减毒增效的作用[19];半枝莲水溶性提取物可以抗NNK的致突变性, 抑制苯并芘诱发的TA98和TA100回复突变作用[20], 可抗香烟焦油凝聚物对淋巴细胞DNA的损伤, 保护淋巴细胞的DNA[21];半枝莲多糖可抑制小鼠H22肝癌生长, 降低瘤重, 提高荷瘤小鼠T细胞和B细胞刺激指数, 提高脾淋巴细胞增殖、脾细胞分泌IL-2和TNF-α水平[22]。白花蛇舌草有清热解毒之功效, 能使恶性肿瘤渐消缓散, 并防止其复发。复方解毒片 (白花蛇舌草、大青叶、山慈菇等) 可抑制恶性白血病细胞的生长, 诱导白血病细胞的凋亡[23]。高浓度煎剂对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可明显促进免疫作用与抗诱变活性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24]。

3 结语

中医认为, 肿瘤是人体内在、外在致病因素共同作用于人体, 导致机体阴阳失衡、脏腑失调、气血不和、经络阻滞、正气虚衰等一系列病理变化, 从而引起机体气滞血瘀、湿聚痰凝、热毒、虚衰等证, 诸证可以单独发生, 也可相互交错。我们根据中医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 提出肿瘤的主要治则为扶正固本、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理气化滞和清热解毒等, 同时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 国内外学者对中药抗肿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笔者通过探讨抗肿瘤中药功效与现代药理研究之间的关联性, 相继发现了许多抗肿瘤作用确切的中药, 并发现通过增强免疫、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细胞凋亡、改善胃肠功能、抗炎、抗感染等相应机制可起到抗肿瘤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中医药是从多方面、多角度、多靶点来达到防治肿瘤的目的, 很难从单方面治则来进行准确定位, 如中药抗肿瘤都具有增强免疫的功效。随着循证医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对肿瘤的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 这对中医药防治肿瘤的研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摘要:通过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 和维普全文数据库1989—2009年的相关文献, 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 根据肿瘤的病因病机, 对抗肿瘤中药治则进行分型, 探讨抗肿瘤中药功效与现代药理研究之间的关联。相关中药可通过增强免疫、抑制肿瘤增生、改善血流变、促进脾胃功能、抗炎、抗感染、抗突变等机制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与中医抗肿瘤治则研究相吻合。

抗肿瘤中药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提供的2009年1月~2011年12月抗肿瘤中药注射剂的用药数据,包括药品规格、数量、销售金额等基本信息。药品不良反应来源于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系统。

1.2 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和药品金额作为计量单位进行分析。药品DDD值参照中国药典委员会编的《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卷2005版)和药品说明书,并结合临床实际日剂量确定。用药频度DDDs=药品的用量/DDD,DDDs越大,表明用药趋向越大,可以反映该药物的使用动态[2]。

2 结果

2.1 2009~2011年我院抗肿瘤中药注射剂用药总金额及构成比情况

我院2009~2011年抗肿瘤中药注射剂用药总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占全部中药注射剂构成比也逐年上升,依次为56.48%、67.82%、63.21%。见表1。

2.2 2009~2011年我院单品种抗肿瘤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

我院2009~2011年艾迪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DDDs及销售金额均位居前列。见表2。

2.3 抗肿瘤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009~2011年我院抗肿瘤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逐年降低。见表3。

3 讨论

3.1 抗肿瘤中药注射剂用药总金额分析

作为肿瘤专科医院,我院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以抗肿瘤中药注射剂为主,2009~2011年我院抗肿瘤中药注射剂用药金额分别占总中药注射剂的56.48%、67.82%、63.21%。由于中药注射剂得力生的不良反应率发生较高(占中药注射剂的22.8%)以及医生用药习惯问题,2011年暂停使用得力生,因此,2011年抗肿瘤用中药注射剂占总中药注射剂的比例有所下降。

注:-表示因某种原因本品种未购进使用

3.2 抗肿瘤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分析

康莱特注射液耐受性良好,对骨髓造血、心、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3],临床主要用于肺癌、肝癌患者。从表2中可以看出,2009~2011年康莱特注射液每年的销售金额均位居前列。艾迪注射液既有杀灭和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又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减轻化疗引起的毒副作用,可对抗化疗药物对骨髓的抑制作用,同时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主要用于原发性肝癌、肺癌、直肠癌、恶性淋巴瘤、妇科恶性肿瘤等[2]。由表2可见,3年来艾迪注射液用药金额排名较稳定,且位居前3位。苦参的主要成分为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具有明显地升高白细胞作用,对各种因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苦参碱还具有抗癌活性,能改善瘤体压迫引起的疼痛以及出血,提高了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5]。因此,2010~2011年我院复方苦参注射液的用药金额和DDDs增长较快。榄香烯因临床主要用于癌性胸、腹水患者,应用范围较窄[2],2010~2011年我院应用逐年减少。得力生由于不良反应率发生较高以及医生用药习惯问题,2011年暂停使用。康艾、华蟾素、鸦胆子油用量及销售金额较稳定。

3.3 抗肿瘤中药注射剂不良发应发生情况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出,2009~2011年我院抗肿瘤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分别为32、29、28例,占所有药品不良反应的比例逐年降低,依次为27.58%、21.01%、17.28%。我院2009~2011年抗肿瘤中药注射剂的销售总金额逐年增加(580.31万元、803.44万元、1 127.79万元),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反而出现负增长,这是因为我院采取了有效的干预措施,具体为:(1)加强抗肿瘤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合理用药。在临床工作中,医师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严格按照适应证,使用前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过敏史,用法用量严格按照说明书;护理人员在输注过程中时刻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和过敏征象,一旦发生不适情况给予停药等对症处理。(2)我院根据卫生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制订了中药注射剂使用的相关规定,加强了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与宣传。临床药学室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讯及时反馈给临床医务人员,并将我院临床常用的中药注射剂的品种、规格、使用注意事项、使用原则等编辑成册,分发到临床,提高临床医生和护士对中药注射剂使用和不良反应的认识。同时,我院药剂科和医务科共同协作,通过举办中药注射剂相关知识的讲座和培训,更好地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3)临床药学室定期对中药注射剂使用数量、金额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排名,将结果上报药剂科,由药事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药事会议,根据临床需求,将不良反应发生率高、适应证小的药品予以停用。这些干预措施既保证了中药注射剂的安全合理使用,又鼓励了各科人员及时发现、上报药品不良反应。但也不能否认,我院抗肿瘤注射剂不良反应可能存在漏报、瞒报或不报的现象。药品不良反应专职监测人员应在对药品不良反应报表统计分析的同时,定期在临床或病案室收集不良反应信息。自2009~2011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专职监测人员通过查阅病历和患者回访等多种方式,发现漏报或不报ADR共16例(其中抗肿瘤中药注射剂6例),基本确保了不良反应数据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中药注射剂以其快速、高效的特点,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我院医务人员基本能从药理作用出发,重视抗肿瘤中药注射剂的安全使用。同时要意识到,祖国医药博大精深,医师和药师应进一步加强对中医药理论的学习与实践,正确认识中药注射剂的疗效,才能做到辨证施治、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徐晓燕.2010年南京地区抗肿瘤中药注射剂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12):1089-1091.

[2]林静容,郑莹,吴悦义.肿瘤专科医院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0(6):516-518.

[3]金火星,雷招宝.康莱特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建议[J].中成药,2010,32(3):486-488.

[4]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S].卫医政发[2008]71号.

抗肿瘤中药 第7篇

1 调控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1993年, Korsmeyer等[1]就提出Bcl-2/Bax比率是调控细胞死亡的“可变电阻器”, 与细胞的命运息息相关。Bcl-2能抑制细胞凋亡, 而Bax在功能上与Bcl-2相反, 起到促凋亡作用。大量的文献资料证明, 多数肿瘤Bcl-2/Bax比率与正常组织相比是升高的。P53基因和PTEN基因对细胞生长起负调控作用, 而此基因缺失或者突变则对细胞增殖和转化起促进作用, 抑制细胞凋亡, 导致肿瘤的发生。

Wang等[2]报道, 狼毒提取物在体内、外均可以显著地抑制黑色素瘤B16细胞的增殖, 进一步研究发现狼毒提取物可以显著降低B16细胞Bcl-2/Bax的比率, 无论是在体内还是体外。从高良姜、侧柏叶、款冬花、银杏等中提取出的槲皮素, 近年来在抗肿瘤方面研究较深入。研究发现槲皮素在体内、外均可以明显诱导人肺癌细胞A549凋亡, 其分子机制是槲皮素上调了人肺癌细胞A549细胞的Bax基因的表达, 同时下调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3]。华蟾素具有解毒、消肿、止痛之效, 具有广泛的抗肿瘤作用, 近来也发现可以上调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Bax和p53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 而其Bcl-2表达被下调, 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这可能是其抗肿瘤的分子机制之一[4]。三氧化二砷, 俗称“砒霜”, 联合维甲酸可以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分化, 使肿瘤细胞“改邪归正”, 已经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愈成为可能。Redondo等[5]发现, 三氧化二砷联合磷脂酰肌醇3 (PI3K) 蛋白激酶抑制剂可以诱导B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凋亡, 深入研究发现PTEN抑癌基因被上调。

2 影响细胞凋亡信号传导

中医抗肿瘤药物还可以通过影响线粒体或内质网途径, 最终启动一系列级联反应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这也是中医药发挥抗肿瘤作用最重要的机制之一。

苦参作为一味传统中药, 其活性成分在抗肿瘤方面具有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端粒酶活性、阻滞细胞周期等作用, 其中诱导K562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较为显著。Jiang等[6]研究表明, 从苦参中提取的苦参碱可以诱导人类慢性髓性白血病K562细胞的凋亡,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K562细胞周期蛋白E2F-1被上调, 同时细胞色素C的释放增加, Caspase-3和Caspase-9被激活, 表明苦参碱是通过启动线粒体凋亡途径来诱导K562肿瘤细胞凋亡的。目前, 苦参碱注射液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慢性肝炎、肿瘤等疾病, 也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从雷公藤提取的雷公藤红素已经被证明可以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 Pang等[7]首次证明了雷公藤红素在体内、外均可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 作用的靶点和临床常用药雷帕霉素相似, 是通过信号通路AKT/mTOR/P70S6K途径诱导其凋亡。师秀琴等[8]发现, 夏枯草提取物不仅可以明显抑制Raji细胞的生长, 还发现干预组的Akt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 而Caspase-3表达水平增高, 说明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Akt信号转导通路, 继而促使细胞凋亡。

3 阻滞肿瘤细胞增殖周期

目前已有的研究证实, 多数抗癌中药的活性成分均可以通过细胞毒作用杀死肿瘤细胞, 主要的机制是通过阻滞肿瘤生长所必需的RNA、DNA及蛋白质的合成, 使肿瘤细胞增殖周期的一个或几个环节受阻, 最终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从多种中药提取的槲皮素可将人A549肿瘤细胞周期阻断于G2/M期, 从而诱导癌细胞凋亡[9]。灵芝提取物可下调卵巢癌肿瘤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 从而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10]。白术作为一味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中药, 已经发现从白术提取的白术内酯Ⅱ呈剂量依赖性抑制B16肿瘤细胞的增殖, 可阻滞肿瘤细胞在G1期[11]。从姜科中提取的姜黄素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 Ip等[12]分析姜黄素作用后的人舌癌细胞SCC-4的周期时相特点发现:姜黄素可阻滞肿瘤细胞在G2/M期, 进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此外, 临床上已经以制剂形式在使用的紫杉醇、长春花碱及喜树碱均具有细胞毒作用。

4 调节免疫

Fas/FasL系统在肿瘤的免疫逃逸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这在许多研究中均已证明。Hsu等[13,14]在研究柴胡提取物中发现, 其活性成分可以抑制A549肿瘤细胞的增殖, 并能提高非小细胞性肺癌胞A549的Fas与FasL的表达。目前临床已经作为成品制剂的康莱特, 其主要成分薏苡仁油可以上调HepG2细胞的Fas/FasL蛋白和mRNA水平表达,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康莱特注射液抑制肝癌生长, 诱导凋亡, 这可能是通过激活Fas/FasL途径实现的[15]。

张艳琼等[16]利用荷U14小鼠宫颈癌模型, 研究天花粉蛋白对荷小鼠宫颈癌U14的抗肿瘤作用。结果表明:当天花粉蛋白在小鼠体内为0.2mg/kg剂量时, 天花粉蛋白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和增强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黄芪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瘤作用[17], 其可通过下调结肠、直肠癌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等免疫抑制分子, 影响其免疫抑制效应的发挥, 从而逆转肿瘤细胞的免疫抑制, 这可能是黄芪新的抗瘤机制之一[18]。

另外, 在抗肿瘤方面, 中药多糖成分多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状态起到抗肿瘤作用的, 其中香菇多糖、枸杞多糖、刺五加多糖、灵芝多糖等均已被认为可作为淋巴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 (LAK细胞) 活性增强剂。苦瓜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明显抑制小鼠S180肉瘤、H22肝癌肿瘤的生长, 同时能明显增加荷瘤小鼠的脾腺指数和胸腺指数。此外, 苦瓜多糖能显著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 明显提高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吞噬中性红细胞的能力, 明显促进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分泌NO, 因此推测苦瓜多糖具有较强的免疫增强活性, 并可能通过刺激淋巴细胞、增强巨噬细胞的活化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19]。畲药白山毛桃根是毛花猕猴桃的干燥根, 其广泛的抗肿瘤作用在民间已被广泛的应用, 但其抗肿瘤机制一直不清楚, Xu等[20]同样采用S180和H22两种荷瘤小鼠模型, 从白山毛桃根提取的总多糖 (AEP) 及纯化分离的4种多糖化合物 (AEPA、AEPB、AEPC、AEPD) 可以抑制S180和H22两种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 并且治疗后自然杀伤细胞 (NK) 、细胞毒T细胞 (CTL) 杀伤活性显著提高, 白介素-2 (IL-2) 、干扰素γ (IFN-γ) 细胞因子分泌显著增加。进一步的研究发现, 免疫球蛋白IgG、IgG2a、IgG2b的水平也较对照组有显著升高。表明从白山毛桃根提取的多糖不仅能提高细胞免疫, 还能提高体液免疫发挥抗肿瘤作用, 尽管具体的机制还有待于深入研究。Cao等[21]等研究复方抑瘤扶正颗粒干预过的荷瘤小鼠, 不仅外周血CD3+、CD4+及NK细胞显著提高, 而且IL-2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α) 的分泌也显著增加, 可见抑瘤扶正颗粒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另外, 用含抑瘤扶正颗粒的血清培养H22肝癌细胞, 与对照组相比, 肿瘤细胞的增殖被显著抑制, 细胞凋亡率增加。

5 抑制血管生成

新生血管形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重要病理过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 是较强的促血管生成的因子, 并能促进内皮细胞增殖, 增加细胞外基质合成, 促进血管形成, 是肿瘤生长过程中的重要因子[22]。研究证实, 乳腺癌、神经系统肿瘤、肾癌、膀胱癌、胃肠道肿瘤等肿瘤组织中VEGF的mRNA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狼毒提取物在体内外可以下调黑色素瘤B16的VEGF、HGF、OPN (骨桥蛋白) 蛋白水平的表达[2]。

从软坚散结药莪术中提取的莪术油通过抑制血管生成, 抑制小鼠黑色素瘤肺转移模型肿瘤的生长, 而此机制的发挥与肿瘤浸润转移密切相关的基质酶 (MMPs) 相关[23]。清热解毒类中药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是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抗肿瘤药物, Lin等[24]研究发现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成和迁移, 经过白花蛇舌草提取物干预过的人结肠癌细胞HT-29, 其VEGF-A mRNA和蛋白水平被下调, 这是白花蛇舌草抗肿瘤的机制之一。Shiau等[25]研究发现, 半枝莲的活性成分在低氧环境下可以抑制肿瘤组织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进一步的研究发现, 半枝莲是通过抑制低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 的表达, 从而抑制血管生成。活血散瘀类传统中药珍珠梅, 其提取物TTF1能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进一步研究发现与血管生成相关的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KDR) 、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 、环氧化酶-2 (COX-2) 的mRNA及其蛋白水平被显著下调[26]。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经、解毒作用的南蛇藤, 其水提取物治疗小鼠肝癌模型, 和阳性奥沙利铂对照组相比, 效果无显著性差异, 肝癌转移率较低, 瘤组织VEGF表达显著降低, 表明南蛇藤水提取物活性成分可能抑制VEGF的生成, 而发挥抗肿瘤作用[27]。不仅仅单味中药能抑制血管生成, 许多复方中药也同样有明显的效果。Guo等[28]最新研究显示, 十全大补汤可以抑制小鼠移植瘤的生长, 进一步的分子机制研究表明干预组VEGF被显著下调, 而血管抑素 (AS) 和内皮抑素 (ES) 被上调。

当然, 许多中药在抗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与影响凋亡信号密切相关, 传统中药板蓝根有抑制肿瘤生长、抗肿瘤局部炎症作用, 其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其同源药青黛可以抑制前列腺癌血管生成, 其分子机制是通过KDR介导的JAK/STAT3信号通路实现的[29]。

6 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

多药耐药是指癌细胞对一种抗肿瘤药物产生耐药之后, 也对其他不同化学结构、作用机理及靶点的抗肿瘤药物也产生了交叉耐药性, 所以多药耐药是肿瘤化疗失败的最大障碍。中医药配合化疗治疗能提高临床疗效、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期等, 故中医药在抗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机制不可质疑。

张明智等[30]探讨夏枯草活性成分对Raji细胞多药耐药基因 (mdrl) 表达的影响, 发现夏枯草活性成分能部分逆转Raji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性, 其机制可能与调节mdrl基因表达水平有关。从丹参提取的丹参酮ⅡA, 已经证实能够显著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增殖,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此外, 冯玉光等[31]在用丹参酮ⅡA联合5-氟尿嘧啶 (5-FU) 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和凋亡与突变型p53蛋白表达的研究中发现, 丹参酮ⅡA不仅可以诱导SGC7901细胞的凋亡, 而且可以增强5-FU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进一步研究其抗瘤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突变型p53的表达, 进而逆转SGC7901细胞株对5-FU的凋亡抵抗有关。

除了以上途径外, 中药还可以通过抗肿瘤细胞突变及影响端粒酶的活性起到抗肿瘤作用;当然, 许多中药抗肿瘤也不仅仅是通过影响上述其中一种机制, 而是通过影响多种机制起到抗肿瘤作用。Dung等[32]在体内、外研究香叶木苷作用于人肝癌细胞株HA22T, 发现香叶木苷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不仅将癌细胞阻滞在G2/M期, 还激活了p53基因和抑制了PI3K-AKT-MDM2蛋白信号通路。以黄芪、当归、白英、龙葵等主要成分的紫金龙片, 已经作为一种新的抗癌药物应用于临床, 其抗癌机制已有研究证实是通过多种途径诱导细胞凋亡的, 包括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APK) 级联途径[33], 充分体现了中药抗肿瘤的多靶点作用。

7 中医药抗肿瘤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医药研究的过程中, 目前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 中药成分复杂, 加之中药治疗多以复方给药及中药的多靶点作用, 给研究带来很多困难, 一时很难搞清楚具体机制。 (2) 试验方法和体系不完善, 加之中医药在基础研究方面起步晚, 涉及很多的方法不成熟。虽然目前在某些领域对中医药的研究已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但是没有起到丰富、阐明中医基础理论的作用。如何解决这些不足之处, 发展中医药, 值得深思。 (3) 当前的抗癌中药的抗癌强度不够, 无论是复方还是单体, 都没有成为临床的一线用药、首选用药, 所以中医药在抗肿瘤研究的道路上任重道远。

抗肿瘤中药 第8篇

1 细胞凋亡调控基因

最早1972年Kerr从鼠肝实验提出凋亡的概念,原意指树叶凋谢。20世纪80年代末起,细胞凋亡成为新的医学研究热点。细胞凋亡是细胞遵循自身程序结束其生命的主动死亡的过程,对机体的正常运行和体内稳态有重要作用。细胞凋亡一旦受到抑制,很可能导致肿瘤发生[6]。其调控是有多种基因及蛋白参与,目前研究较为集中的是引起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

1.1 P53、Bcl-2基因家族、c-myc与细胞凋亡

P53是抑癌基因,正常细胞内存在的野生型P53对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P53是在DNA损伤的情况下诱导细胞凋亡的关键因子,它通过一种依赖损伤调控的自噬调节剂(damage-regulated autophagy modulator,DRAM)诱导细胞自我吞噬[7]。

Bcl-2和Bcl-x、Bax、Bad、Bak等共同组成了Bcl-2基因家族。Bcl-2家族成员主要定位在核膜的胞质面、内质网及线粒体外膜上,与膜的结合对于其发挥功能是极其重要的[8]。Bcl-2蛋白通过阻止细胞皱缩及DNA裂解的发生,抑制多种组织细胞的凋亡和延长细胞寿命,故将其称为凋亡抑制基因[9]。

c-myc属于原癌基因,不但能参与细胞的增生转化,还可诱导或促进细胞凋亡的发生。目前研究认为c-myc具有这两种功能是由于myc蛋白中促进细胞凋亡的活性区、转化区及自身调节区是在同一区域。它的表达只是提供一个启动细胞增殖与转化或细胞凋亡的信号,只有在第二个生长信号刺激后才能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

1.2 Fas与细胞凋亡

死亡受体(Fas)和Fas配体(Fas L)相互作用是引起细胞凋亡的主要途径。两者结合后,经特殊胞内蛋白介导,直接激活凋亡基因产物,诱导Fas蛋白所在的细胞凋亡。目前有研究人员发现,激活T细胞可以导致Fas配体在其细胞膜上表达,并且与表达有Fas受体的靶细胞结合,从而杀死靶细胞[10]。

2 中药单体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近年来,随着现代生命科学理论的发展,以及实验性肿瘤治疗新方法的深入探索,中医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日益被人类所重视。很多实验结果都已证明中药单体能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类。

2.1 莪术醇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

莪术醇是姜科植物莪术的提取物,为无色针状结晶,目前研究发现莪术醇具有杀伤肿瘤细胞,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11],并能构建自体瘤苗治疗肿瘤[12,13,14]。杜小燕等[15]研究发现,莪术醇作用SW1116细胞48 h和72 h后Caspase 3酶活性显著增强;同时,莪术醇处理SW1116细胞后,Bcl-2和Bcl-XL蛋白表达下调,说明莪术醇可抑制人结肠癌SW1116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机制可能与调节Caspase-3、Bcl-2/Bcl-XL表达水平有关。

2.2 苦参碱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胃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所有恶性肿瘤的首位。王中林等[16]用不同浓度的苦参碱作用于胃癌细胞NCI-N87后,细胞凋亡百分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Bcl-2蛋白则随之下降,说明苦参碱可能是通过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改变Bcl-2/Bax的比例,增加细胞对凋亡信号的易感性,最终诱导胃癌NCI-N87细胞发生凋亡。

2.3 姜黄素诱导宫颈癌细胞凋亡

姜黄素是从姜科姜黄属植物姜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酚性色素,是中药姜黄的主要成分。余俚瑶等[17]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乙酰化组蛋白H3、乙酰化P53以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姜黄素通过上调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促进肿瘤抑制因子P53的活化与表达来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这种作用机制有望开发姜黄素治疗宫颈癌。

2.4 白毛藤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

中药白毛藤具有清热利湿、消肿解毒的功效,其水提物有较强的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杨旭东等[18]用不同浓度的白毛藤作用于人食管癌细胞Ec-9706时发现,白毛藤能诱导人食管癌Ec-9706细胞凋亡,并且可以上调Fas基因、降低Bcl-2基因的表达,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白毛藤具有促进人食管癌Ec-9706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Fas基因、抑制Bcl-2基因表达有关。

3 中药单体联合西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临床上,抗肿瘤西药单独应用疗效总是有限的,提高剂量强度或剂量密度可能会增加毒副作用。利用中药毒副反应低、提高免疫功能、保护重要脏器等优点,若将中药和西药联用,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目前已有研究证明,某些中药单体与西药联用,抗肿瘤效果较单一药物更佳。目前研究比较集中,结论也较为可靠的有以下几类联合。

3.1 川芎嗪联合顺铂诱导肺癌细胞凋亡

川芎嗪是中药川芎的有效成分,对新生肿瘤血管有抑制作用[19];顺铂是细胞周期非特异性抗癌药物,为临床一线抗癌化疗药,但易产生耐药性。黄波等[20]在研究川芎嗪、顺铂对小细胞肺癌NCI-H446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时,将对数生长期的NCI-H446细胞分为A、B、C、D组。A组常规培养,B组加入川芎嗪培养液100μg/m L,C组加入顺铂培养液2μg/m L,D组加入上述浓度的川芎嗪及顺铂培养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的Bcl-2、P53蛋白。实验结果显示,B、C、D组与A组相比,细胞凋亡率明显上升,D组较B、C组上升,这说明川芎嗪与顺铂联合应用,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单独用药,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小细胞肺癌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增强P53蛋白表达有关。

3.2 丹参酮ⅡA联合5-Fu诱导人乳腺癌细胞凋亡

现今,乳腺癌的发病率在女性肿瘤中呈上升趋势,其浸润和转移程度较高。丹参酮ⅡA是从中药丹参中提取的脂溶性物质,已有实验研究发现丹参酮ⅡA能够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对其细胞生长增殖产生抑制作用[21]。5-Fu对消化道肿瘤及其他实体瘤有良好疗效,在肿瘤内科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学者将丹参酮ⅡA与5-Fu联合作用于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丹参酮ⅡA实验组浓度为0.062 5、0.125、0.25、0.5、1.0μg/m L;5-Fu实验组浓度为5、10、20、40μg/m L;联合实验组浓度为0.125、0.25、0.5、1.0μg/m L丹参酮ⅡA与5、10、20μg/m L 5-Fu。应用MTT法分析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其细胞周期和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蛋白的表达。实验结果显示,丹参酮ⅡA与5-Fu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均有增殖抑制作用,并且当此两药联用时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更明显,呈剂量-时间依赖关系。这表明丹参酮ⅡA与5-Fu联合具有协同作用,能增强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凋亡。经Western Blot检测,两药均可使Bcl-2蛋白表达下调及Bax蛋白表达上调,当两药联合时这种作用更明显。

3.3 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硼替佐米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

砷是一种类金属,砷及其化合物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剧毒物质,并具有致癌、致畸作用。As2O3是砷的提取物,由于口服剧毒性质及各种毒性反应而极大地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不过现在已有研究表明,注射液As2O3对减轻癌性疼痛、改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疗效突出。硼替佐米是哺乳动物细胞中26S蛋白酶体糜蛋白酶样活性的可逆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核因子(NF-κB)诱导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包括耐药细胞)凋亡,下调MM细胞与基质细胞表达的黏附分子,进而减少细胞因子的分泌,抑制耐药[22]。葛群芳等[23]将As2O3与硼替佐米共同作用于多发性骨髓瘤KM3细胞,As2O3浓度设定为0、1、2、3、4、5、6、7、8、9、10、11、12、13、14、15μmol/L、硼替佐米浓度设定0、0.1、0.2、0.3、0.4、0.5、0.6、0.7、0.8、0.9、1、2、3、4、5μmol/L,联合组加入上述浓度的As2O3与硼替佐米,经过MTT、流式细胞术、RT-PCR等检测后发现,As2O3与硼替佐米联用对多发性骨髓瘤KM3细胞的生长抑制高于As2O3及硼替佐米单用,联合用药组KM3细胞早期及晚期凋亡率均较单药组明显增高,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Bcl-XL的m RNA表达,诱导Caspase-3和BIM m RNA表达的途径增强凋亡作用。

3.4 苦参素联合顺铂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苦参素,主要从豆科植物苦参、苦豆子及广豆根中提取,是一类含有氧化苦参碱和极少量氧化槐果碱的混合物。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其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和功效,如抗菌、抗炎、抗风湿、抗肿瘤、免疫及生物反应调节作用等[24]。顺铂大剂量应用可以引起不可逆性的肾功能损害及严重的胃肠道反应,临床上一般主张联合用药。黄赞松等[25]将苦参素与顺铂联合作用于肝癌SMMC-7721细胞,分为苦参素组:浓度设定为1.5 mg/m L,顺铂组:浓度设定为2 mg/L,联合用药组:苦参素1.5 mg/m L+顺铂2 mg/L。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方法检测Fas和Caspase-3基因m RNA表达水平。实验结果显示,与单药组相比,联合用药组对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增高,细胞凋亡率也显著增高,并有明显的协同作用,细胞的Fas和Caspase-3基因m R-NA表达水平明显上升。通过此实验可得出结论:苦参素与顺铂联合应用能明显诱导肝癌SMMC-772l细胞凋亡并有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细胞Fas和Caspase-3基因表达有关。

4 展望

抗肿瘤中药 第9篇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69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36-01

痰热清注射液是由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等组成的,具有抑菌、清热解毒、化痰之功效。其中黄芩、金银花近年来被许多中药研究者证明有抗菌、抗病毒及加强免疫的作用,我科自2007年3月至2010年9月采用痰热清注射液配合中医辩证治疗26例恶性肿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收到了较好療效,现报告如下:

本组病例应用痰热清配合中医辩证治疗各种肿瘤合并肺部感染者,在临床症状的改善,体征及影像学恢复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具有起效快、无反弹、退热中无不适等特点,亦不会造成耐药及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且在一定程度上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6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30-73岁,平均58.8岁;26例均为恶性肿瘤患者,其肝癌12例,胃癌6例,肺癌4例,结肠癌2例,卵巢癌2例。临床表现为发热20例(76.92%),咳嗽18例(69.23%),呼吸困难17例(65.38%),咳黄痰15例(57.69%),胸痛13例(50.00%),19例患者同时合并两种以上症状。肺部可闻及湿啰音者18例,肺纹理增粗5例(19.23%),肺不张4例(15.38%);白细胞总数>1.0.x109/L16例(61.53%)。26例均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

1.2 治疗方法 予痰热清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滴,每日1次,疗程14天。并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基本方为:黄芩20克、桔梗20克、杏仁10克、川贝母10克、银花10克、连翘25克、陈皮15克、半夏10克、鱼腥草15克、生甘草6克,治疗结束后复查血常规、胸片等相关检查。

1.3 治疗标准 痊愈:症状或体征消失;显效:症状或体征明显好转;有效:症状或体征好转;无效:症状或体征无变化或加重者。

2 结 果

患者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咳黄痰、胸痛等症状基本上得到了改善,仅有5例无效,治疗效果显著。

2.1 总疗效 26例中痊愈3例(11.53%),显效13例(50.00%),有效5例(19.23%),无效5例(19.23%),总有效率达到80.76%。

2.2 副作用 1例因输液速度过快导致局部静脉疼痛,减慢滴速后症状消失;其余患者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3 讨 论

由于恶性肿瘤所致的免疫功能低下和某些患者生理屏障的损伤使患者感染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当<0.5x109/L时,几乎100%合并感染。恶性肿瘤多见于老年患者,老年人肺弹性回缩力下降,晚期癌症患者全身衰竭致咳嗽无力导致肺内感染。有文献报告,上呼吸道感染占27.4%,肺炎占33.6%。感染严重威胁肿瘤患者的生命,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至关重要。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肺炎的有效率为92.83%,本组治疗肺部感染的有效率为80.76%,恶性肿瘤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致病微生物有细菌、病毒、真菌等,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可导致二重感染,抗生素对病毒感染无明显疗效,而痰热清注射液中含有金银花、连翘等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的作用,则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抗感染药物再配合上中医辨证治疗治疗,使临床疗效明显提高。

痰热清注射液有较好的解热作用,本组患者发热20例(76.92%),静脉点滴痰热清注射液后5-7d,平均6d,体温恢复正常。其治疗发热有效率为100%,而且无解热镇痛药退热后大量出汗的副作用。痰热清注射液有较好的退热作用。本组有2例肝癌患者,肺部感染、咳嗽、发热1周,用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效果不明显,体温波动在37.5-38.5℃,予痰热清注射液每日30ml,3d后体温恢复正常。据本组病例观察,应用痰热清注射液未发现其它明显的副作用。

抗肿瘤中药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7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肿瘤晚期便秘病人174例, 男112例, 女62例;年龄49岁~73岁 (63.9岁±11.8岁) ;其中肺癌65例, 乳腺癌54例, 胃癌27例, 其他癌症2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7例, 观察组男55例, 女32例;年龄50岁~73岁 (64.8岁±12.5岁) 。对照组男57例, 女30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灌肠方法

对照组仅应用大量不保留灌肠法进行护理缓解, 灌肠液为生理盐水, 病人取左侧卧位后, 双腿弯曲以充分露出臀部。护理人员将一次性灌肠设备放于架上, 高度距病人50cm, 肛管润滑后进行排气并将肛管夹紧。然后将肛管轻缓插入病人肛门7cm~10cm再松开夹子, 注入灌肠液500mL。注入受阻时可适当移一下肛管, 并保留10 min左右, 以病人所能承受为宜。观察组采用中药直肠滴入灌肠并且在此基础上口服同种中药加以调节, 并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实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健康宣传等。 (1) 加强心理护理。在操作前需要耐心向病人讲解灌肠可能带来的痛苦, 让病人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以降低其紧张感。 (2) 给予药物干预护理。口服中药护理:据病人病情由本院中医科会诊后开出处方, 主要由槟榔、厚朴、山楂、麻仁、大黄以及枳壳等中药组成。由我院中药房煎药机煎药制成袋装中药, 每袋200mL, 可口服也可做灌肠使用, 病人每日早饭后口服1次, 每次1袋。灌肠法:中药直肠滴入保留灌肠, 灌肠液为同种中药。病人取左侧卧位后, 双腿弯曲以充分露出臀部。一次性灌肠袋高度距病人30cm, 肛管润滑排气后将肛管轻缓插入病患肛门15cm左右再松开夹子, 滴注速度为60gtt/min~80gtt/min, 注入灌肠液200 mL, 保留1h以上, 灌肠工作在病人每晚睡前2h左右进行。 (3) 饮食护理:肿瘤晚期便秘病人需要多食富含纤维、水分且易易消化的食物, 如水果、蔬菜等。并在病情较好的情况下, 饭后尽量进行适当的运动以助消化。 (4) 健康宣教:肿瘤晚期出现便秘病人不在少数, 病人应采取积极治疗的态度。只有配合治疗才能降低病痛, 提高生活质量。

1.3 疗效评价[4,5]

(1) 便秘症状标准:护理后排便间隔大于3d, 大便干结甚至带有血丝, 并且排便时间大于20min。 (2) 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评分卷给病人评价护理效果, 包含对灌肠法实施结果、护理情况综合评价等20个条目。得到赞成的条目总数大于18个记为非常满意、10个~18个记为一般满意, 小于10个表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比例+一般满意比例。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 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实施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例 (%)

例 (%)

3 讨论

肿瘤晚期出现便秘的几率不仅受化疗等外界因素影响, 而且受饮食、药物服用情况等内在因素影响。大多数肿瘤病人长期卧床, 引起排便乏力。日积月累的大便吸收更多的水分, 从而引发便秘。在日常生活中病人多进食富含纤维的水果蔬菜能增加肠道蠕动性的刺激, 水的饮用也能降低大便的干结程度[6,7]。临床治疗中常采用大量不保留灌肠法缓解便秘, 以减少便秘给病人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而大量不保留灌肠法是通过肛管给病人肛门注入灌肠液以起到软化且清除大便的方法, 并且能降温、排出胀气以及清理肠道内有害物质[8]。因为其功能的多样性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包括肠道的简单清理、治疗肠道感染以及肠道手术的术前清理准备。灌肠液则根据病人症状使用, 一般清理或者降温只需要生理盐水或者0.1%的肥皂水, 需保证灌肠液温度在39℃~41℃, 灌肠液进入肠道后会刺激肠壁, 导致病人有排便意识。但灌肠法对病人肛门有伤害, 易污染床单位和病人衣裤, 实施有一定的困难。

本文通过对比口服中药联合中药直肠滴注保留灌肠法和单纯大量不保留灌肠法对肿瘤晚期病人便秘的缓解作用, 得到结果:观察组病人对护理满意度达到95.40% (83/87) , 较对照组的73.56% (64/87) 明显更高。并且观察组在护理后排便间隔和排便时间均减少, 比对照组缓解更有效。符合周淑凤等[9]的报道。表明口服中药联合中药直肠滴注保留灌肠法能高效满足病人需求的, 而且能从根本改善排便效果、降低排便时间, 从而缓解便秘。这是由于肿瘤晚期病人肛门肌肉松弛, 如采用大量不保留灌肠, 受灌肠液刺激明显, 每次灌肠未结束即出现排便现象, 导致灌肠终止。为保证灌肠效果则需要增加灌肠次数, 这将直接导致肠道黏膜破坏, 引起黏膜水肿等严重症状。只能控制灌肠次数以减少对病人的伤害, 同时降低了对便秘治疗效果。而观察组通过联合口服中药加以护理, 不仅能减少灌肠次数, 也增加了护理效果, 所以更符合病人要求。此外, 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护理干预后出现四肢乏力、腹胀等其他症状也少于对照组。与王德钦等[10]报道相似。所用中药主要由槟榔、厚朴、山楂、麻仁、大黄以及枳壳等中药组成。其中大黄是主要刺激物, 具有使肠道兴奋和抑制的双重作用[11,12]。枳壳是通过缩短肠胃消化周期复全肌电图期来促进肠胃蠕动, 增加肠道平滑肌的张力使得肠道更有规律地排便。类似作用的槟榔也能刺激肠道蠕动。厚朴、山楂、麻仁等成分能带动气流循环, 减少胀气等症状发生的几率。另外, 中药由我院中医科针对每例病人病情因人而异处置, 疗效准确, 由中药房制成分次袋装, 方便病人服用和护士操作[13]。因此, 口服中药联合灌肠法能有效促进肿瘤晚期病人有规律排便, 缓解便秘带来的其他不适症状。

综上所述, 口服中药兼灌肠对肿瘤晚期病人便秘症状的缓解作用比单用大量不保留灌肠法效果更好。这样能大幅度减少肛管对病人造成的伤害, 还能增加对肠道的刺激作用。两者相互促进, 高效缓解便秘。

摘要:[目的]观察口服中药联合灌肠法对肿瘤晚期便秘病人的干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肿瘤晚期便秘病人174例, 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7例, 对照组单纯使用大量不保留灌肠法, 观察组使用中药直肠滴入保留灌肠法并且增加同种中药口服。对比两组病人对护理满意度情况, 以及记录护理后便秘及其他症状出现的频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达95.4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6%。并且观察组护理后出现便秘症状比例仅为12.64%, 远小于对照组的37.93%,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口服中药联合中药直肠滴入保留灌肠能有效缓解肿瘤晚期病人便秘, 护理效果显著, 病人满意度高。

上一篇:中式建筑下一篇:广播旅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