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及措施范文

2024-09-15

预防及措施范文(精选12篇)

预防及措施 第1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接种儿童300例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161例, 女139例;年龄0~14岁。接种疫苗包括:麻疹疫苗、百白破疫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乙型肝炎疫苗、乙型脑炎疫苗等。

1.2 不良反应

(1) 局部反应, 指接种后12h内, 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痛等现象。局部反应大多是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和百白破疫苗导致的。 (2) 偶合反应, 指接种后2d内出现支气管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这是由于在接种时某传染病已潜伏在体内, 而接种前其症状不明显和问诊疏忽导致的偶发反应。 (3) 全身反应, 指在接种后出现体温升高、呕吐、恶心、腹泻、乏力、头痛等症状。 (4) 异常反应, 其临床表现为手足发凉、面色苍白、心跳加快等, 原因可能是儿童的畏惧心理和空腹注射。

1.3 方法

分析我院300例接种儿童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结果

300例接种儿童中出现不良反应10例 (3.33%) 。其中出现局部反应6例 (2.00%) , 偶合反应2例 (0.67%) , 全身反应1例 (0.33%) , 异常反应1例 (0.33%) 。

3讨论

3.1 预防

(1) 医护人员要告知儿童监护人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和可能发生的不适症状, 同时也要掌握疫苗的接种剂量, 做到对儿童的正确接种, 是预防不良反应发生的关键。 (2) 疫苗的冷链管理。疫苗的保管要严格按照贮存温度, 防止疫苗药效的降低, 保证疫苗质量。对儿童的接种部位做好消毒处理, 避免人为因素引发不良反应。 (3) 护理人员应询问家属儿童的过敏史, 告知家属应在儿童身体健康时进行接种, 接种后接种部位勿淋浴冲洗。 (4) 科学使用疫苗。正确掌握疫苗的接种对象和年龄, 熟悉疫苗的使用方法和性能。 (5) 一般接种疫苗后, 儿童要注意遵照医师指示, 严禁食用明令禁止的食物, 医师有其他要求时, 必须参照医师指示, 确保接种疫苗的成功性。

3.2 处理措施

3.2.1 制定和预防接种相关的制度:

以《预防接种操作技术规程》为指导, 医院应对预防接种制定针对性的操作规范, 在接种前对接种人员进行操作和法律培训, 接种人员应严格掌握接种禁忌证, 提高接种人员的技术和责任心, 规范化接种, 实现对儿童的正确、安全接种。

3.2.2 密切观察接种后的不良反应:

接种前, 医护人员要严格执行问诊制度, 仔细询问接种对象的过敏史和健康状况, 避免发生偶合症。密切观测、处理接种后不良反应, 对于存在不良反应者要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 防止不良反应再次发生。

3.2.3 接种前对接种对象进行心理干预:

为避免接种不良反应发生, 我院通过严格规范接种流程, 加强接种知识的宣传, 提高接种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后期保护等, 使家长明确接种的目的、意义、接种禁忌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配合接种工作的进行[3]。由于儿童接种前情绪紧张可能导致接种后出现异常反应, 医护人员在接种前应转移儿童的注意力, 消除其疑虑;在接种时要动作轻柔, 态度和蔼, 接种细心, 尽量消除接种对象的紧张不安情绪, 使儿童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 保证医护人员与儿童配合默契, 增加疫苗接种成功的保障性[4]。

4小结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疫苗接种越来越普及、接种人群的增加, 加之接种后保护意识的淡薄, 致使出现临床不良反应的情况也随之增加。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不仅与疫苗的质量、儿童的体质、接种时间等因素有关, 还与接种操作及疫苗本身特性有关, 因此在接种过程中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手段和处理措施, 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或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制定各种接种相关制度, 加强对接种工作的控制和管理, 提高接种人员的技术和责任心, 严格掌握各种疫苗的禁忌证, 规范化接种, 做好安全注射, 确保疫苗质量是避免发生接种不良反应的关键, 同时接种时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接种程序。并加大对接种的知识宣传和教育工作, 使家长了解疫苗的作用、性质、意义和目的, 家长对儿童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要加强观察, 配合接种工作的进行, 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医院可建立和完善不良反应的监测系统, 以便及时发现新的、罕见的不良反应, 同时控制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 消除不良反应对接种工作产生的负面影响, 增强人们对疫苗接种的信心, 提高接种率, 从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达到远离传染病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解慧丽.对麻疹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儿童的护理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1, 9 (11) :111.

[2]李志爱.儿童免疫接种百日破疫苗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19) :325-326.

[3]聂萍英, 万刚凤, 张志红, 等.儿童接种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及护理23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 (26) :310.

问题及预防措施 第2篇

施工中易出现的问题及预防和处理方法

一、钢筋笼上浮

原因分析:混凝土在进入钢筋笼底部时浇筑速度太快;钢筋笼未采取固定措施

防治措施:当混凝土上升到仅仅钢筋笼下端时,应放慢浇筑速度,减小混凝土面上升的动能作用,以免钢筋笼被顶托而上浮。

当钢筋笼被埋入混凝土中有一定深度时,再提升导管,减少导管埋入深度,使导管下端高出钢筋笼下端有相当距离时再按正常速度浇筑,在通常情况下,可防止钢筋笼上浮。

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将钢筋笼固定在孔位护筒上,也可防止上浮。

二、断桩

断桩是成桩后经探测,桩身局部没有混凝土,存在泥夹层,或截面断裂的现象,是最严重的一种成桩缺陷,直接影响结构基础的承载力。

原因分析:

1、混凝土塌落度太小,骨料太大,运输距离过长,混凝土和易性差,导致导管堵塞,疏通导管再浇筑混凝土时,中间就会形成夹泥层。

2、计算导管埋管深度时出错,或盲目提升导管,使导管脱离混凝土面,再浇筑混凝土时,中间就会形成夹泥层。

3、钢筋笼将导管卡住,强力拔管时,使泥浆混入混凝土中。

4、导管接头处渗漏,泥浆进入管内,混入混凝土中

5、混凝土供应中断,不能连续浇筑,中断时间过长,造成堵管事故。预防措施:

1、混凝土配合比应严格按照有关水下混凝土的规范配置,并经常测试塌落度,防止导管堵塞。

2、严禁不经测算盲目提拔导管,防止导管脱离混凝土面。

3、钢筋笼主筋接头要焊平,以免提升导管时,法兰挂住钢筋笼

4、浇筑混凝土应使用经过检漏和耐压试验的导管

5、浇筑混凝土前应保证混凝土搅拌机能正常运转,必要时应有一台备用搅拌机应急之用。治理方法:

1、当导管堵塞而混凝土尚未初凝时,可吊起导管,再吊起一节钢轨或其他重物在导管内冲击,把堵管的混凝土冲散或迅速提出导管,用高压水冲掉堵管混凝土后,重新放入导管浇筑混凝土。

2、当断桩位置在地下水位以上时,如果桩的直径较大(1m),可抽调桩孔内泥浆,在钢筋笼的保护下,人下到桩孔中,对先前浇筑的混凝土面进行凿毛处理并清洗钢筋,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

3、当断桩位置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可用直径较原桩直径稍小的钻头,在原桩位处钻孔,钻至断桩部位以下适当深度时,重新清孔,并在断桩部位增设一节钢筋笼,笼的下半截埋入新钻的孔中,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

4、当导管被钢筋笼挂住时,如果钢筋笼埋入混凝土中不深,可提起钢筋笼,转动导管,使导管脱离。如果钢筋笼埋入混凝土中很深,只好放弃导管。

5、灌注桩因严重塌方而断桩或导管拨出后中心放入导管时均形成断桩,是否需要原桩外侧补桩,需经检测后与有关单位商定。

三、桩身混凝土质量差

桩身混凝土质量差是指桩身出现蜂窝、空洞、夹泥层或级配不均的现象。原因分析:

1、浇灌混凝土时未边灌边振捣,使桩身混凝土不密实

2、浇灌混凝土时或上部放钢筋笼时,孔壁土坍落在混凝土中,造成桩身夹泥。

3、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掌握不严,下料高度过大,混凝土产生离析,造成桩身级配和强度不均匀。防治措施:

1、浇筑混凝土时,应边灌边浇筑

2、浇灌混凝土时或上部放开钢筋笼时,注意不要碰撞土壁,造成土体坍落。

3、认真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坍落度,浇灌混凝土时设置串筒下料,防止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使混凝土强度均匀。

承台施工(153)

施工中常见的承台吊模缺陷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高桩承台由于在水中或虽在陆上,但离原地面有一段距离,搭支撑架不经济,就采用吊模的办法,常发生吊杆松弛,底模下沉的现象 原因分析:

1、模板设计的安全系数不够,支撑系统不能承受承台混凝土和施工作业的全部重量,产生过量的挠度,甚至模板格栅断裂

2、底模格栅未采用纵横两道与基桩夹紧

3、吊杆紧固不够或电焊强度不足 防治措施:

1、合理的模板设计是确保模板安全使用的关键

2、杆宜与基桩主筋电焊,并确保焊接质量

3、杆的直径与根数应经过计算

悬臂浇筑施工(173-174)施工中易出现的问题及预防措施

一、箱梁腹板出现斜向裂缝

悬臂现浇混凝土箱梁拆模后张拉预应力索,腹板混凝土出现裂缝。一种是有规律地出现于与地板约呈45°的斜裂缝;另一种为沿预应力索管方向的斜向裂缝,往往是靠近锚头处裂缝开展较宽,逐渐变窄而至消失。原因分析:

1、出现与底板呈45°斜裂缝的原因极大可能是该区域的主拉应力超过了该处的预应力索和普通钢筋的抗剪力及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也有可能是混凝土拆模时间过早,混凝土尚未达到其设计抗拉强度。

2、混凝土未达到拆模、张拉的龄期或强度

3、腹板的非预应力普通钢筋网,钢筋间距较大,不能满足抗裂要求

4、施工临时荷载超载或在作用点产生过大的集中应力 预防措施:

悬臂现浇混凝土箱梁腹板斜向裂缝的出现往往是设计、施工、材料、工艺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原因比较复杂。但其中必然有一、二个原因是主要的。

1、布置有弯起预应力筋部位,往往能有效地克服主拉应力。因此在无弯起预应力筋部位应特别注意盐酸该部位的主拉应力,并布置相应的抗裂钢筋。

2、加密普通钢筋间距以增强抗裂性。必要时可在易发生斜向裂缝的区段,加设钢丝网片。

3、在预应力束张拉集中的近猫头区域,增设钢筋网片,提高抗压能力和分散集中力。

4、施工工况、工艺流程必须与设计相符。如有变更应立即与设计单位联系,核算无误后方可施工。

5、混凝土未到龄期或强度,不能拆除模板。未掌握混凝土的实际强度,可在浇筑混凝土时多制作几组混凝土试块,在不同龄期进行试验。

二、箱梁拆模后在腹板与底板承托部位出现空洞、蜂窝、麻面 箱梁浇筑混凝土拆模后,在底板与腹板连接处的承托部位,部分腹板离底板1m高范围内出现空洞、蜂窝、麻面。原因分析

1、箱梁腹板一般较高,厚度较薄,在底板与腹板连接部位钢筋较密,又布置有预应力筋使得腹板混凝土浇筑时不易振实,也有漏振情况,易造成蜂窝

2、若箱梁设置横隔板,一般会设预留入孔,浇筑混凝土时从预留入孔两边同时进料,易造成预留孔下部空气被封堵,形成空洞

3、浇筑混凝土时,若气温较高;混凝土坍落度小,模板湿水不够,局部钢筋太密,振捣困难,易使混凝土出现蜂窝,不密实。

4、箱梁混凝土浇筑量较大,若供料不及时,易造成混凝土振捣困难,出现松散或冷缝。

5、模板支撑不牢固,接缝不密贴,易发生漏浆、跑模,使混凝土产生蜂窝、麻面。

6、施工人员操作不熟练,振捣范围分工不明确,未能严格做到对相邻部位交叉振捣,从而发生漏振情况,使混凝土出现松散、蜂窝。防治措施:

1、箱梁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分离组织和分工,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划分振捣范围、浇筑层次清楚,相互重复振捣长度应取50cm左右,一边下料。

2、对设置横隔板的箱梁,混凝土要轮流冲横隔板洞口一边下料,并从洞口下另一边振出混凝土,避免使空气封堵在洞口下部,这样就不易在洞口下部形成空洞。

3、合理组织混凝土供料,如采用商品混凝土现场宜有临时备用搅拌设备,以便当商品混凝土因运输或其他原因带来供料中断时予以临时供料

4、根据施工气温,合理调整混凝土坍落度和混凝土水灰比,当气温高时,应做好模板湿润工作

5、当箱梁腹板较高时,模板上应预留入孔处,使得振捣棒可达到各部位

6、当箱梁底板与腹板承托处及横隔板预留入孔处,应重点进行监护,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

斜拉桥混凝土主梁施工(187)

为防止合拢梁段施工出现裂缝,应采用以下方法改善受力和施工状况

1、在梁上下底板或两肋端部预埋临时连接构建,或设置临时纵向连接预应力索,或用千斤顶调节合龙口的应力和和龙口长度。

2、合龙两端高程在设计允许范围内时,可视情况进行适当压重

3、观测合龙前连日的昼夜温度场变化与合龙高程及合龙口长度变化的关系,选定适当的合龙浇筑时间

母羊流产原因及预防措施 第3篇

关键词:母羊;流产原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58.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7-67-1

1母羊流产临床症状

流产是指由于胎儿或母体异常,或它们之间的正常生理过程受到扰乱或破坏,而导致妊娠中断,不能按期生产或生产非正常胎儿的临床病理症状。流产的原因极为复杂,可概括为三类:即普通流产、传染性流产和寄生虫性流产。每类流产又可分为自发性流产和症状性流产。根据流产时间和临床症状又可归纳为隐性流产、早产、死产、延期流产。隐性流产和早期死产无明显临床症状,排出时常不易被发现。早产、末期死产临床表现与正常分娩相似,不同程度地表现举动不安,食欲停止,拱腰、屡作排尿姿势,腹痛起卧等现象。延期流产依子宫颈是否张开可分为胎儿干尸化和胎儿浸溶两种,前者胎儿水分被吸收,好像干尸,多数在妊娠期满前后排除,个别长期停留在子宫内,后者子宫颈张开,微生物侵入,胎儿软组织分解,变为难闻液体自母羊阴部流出。

2母羊流产原因探讨

所谓流产,就是指未到妊娠期而中断妊娠。引起流产的原因很多,但大致可区分为传染性流产和非传染性流产两大类。传染性流产主要由布氏杆菌、沙门氏菌、焦虫病等感染引起,在非传染性流产中,又可区分为自发性流产和症状性流产。所谓自发性流产,是指流产的主要原因来自母羊的机体方面,如近亲繁殖、胎死腹中、胎盘坏死、子宫炎症等。所谓症状性流产,是指由外界因素引起的流产,如饲料发霉变质、饲料有毒、饲料中营养不平衡或供应量不足、顶撞跑跳、惊吓、踢打摔碰等情况,注射了不利于保胎的药物和一些疫苗等。

2.1传染性和寄生虫性疾病致流产

很多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都能引起怀孕母羊流产。根据引起流产病原微生物的种类不同,可分为病毒性传染病和细菌性传染病,前者常见的有口蹄疫,后者常见的有布鲁氏菌病、衣原体病等。寄生虫病多数通过通过吸食血液,掠夺羊体营养,破坏组织器官,注入毒素等损害羊体,造成母羊体质虚弱,胎儿死亡,从而引起症状性流产,如血吸虫病、梨形虫病等,少数通过侵害胎盘和胎儿直接引起自发性流产,例如羊弓形虫病。

2.2非传染性疾病致流产

当怀孕母羊患有肝、肾、肺、胃、生殖器官等疾病时,如瘤胃鼓气、疝痛、阴道炎、子宫内膜炎、盆腔肿瘤等易发生流产。再者,遗产因素、生殖激素失调和代谢性疾病,如染色体异常、精卵结合异常、精液活性低、孕激素分泌不足、甲状腺功能降低、妊娠毒血症等也可诱发流产。另外,子宫环境不佳、胎儿生理异常、近亲繁殖、配种时间错误等也可直接、间接诱发流产,如子宫畸形、子宫空间不够、胚胎过多、胎膜及胎盘异常、胚胎发育停滞、胎盘出血、脐带捻转等。

2.3饲养管理不当造成的流产

怀孕期母羊如果饲喂方式错误、饲料品质不佳、营养成分不全,如补喂饮水不及时、饲喂含有冰碴的冷水,饲料不足或精粗饲料比例不合理,饲喂含有有毒植物、农药残留、发霉的饲料,饲料中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元素缺乏或比例不当等均可引发流产,圈舍环境不好、应激因素、精神刺激、医疗性损伤,如饲养密度过大、未按公母和强弱分圈,运输、追赶、惊吓或机械损伤;在治疗时未注意治疗方法及用药量等也可造成孕羊流产。

2.4其他致流产原因

除上述原因外,天气突变、气温下降、雨雪天气也是导致母羊流产的因素之一;在母羊怀孕期进行疫苗免疫,特别是免疫可引起流产的传染性疫苗,易造成免疫孕羊流产;牧区流产率高于农区,主要考虑圈养比放牧饲喂条件好。另外,有文献提出老年羊比青年羊体质差,流产率高。

3预防流产的措施和建议

母羊流产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除病原菌如布氏杆菌等侵入或因病引起流产外,因管理不当造成的怀孕母羊流产比例可能达到80%。那么为防止怀孕母羊流产要做好以下措施。

3.1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母羊营养,采用科学的养殖与饲喂方式,营养均衡,精粗饲料比例合理,禁止饲喂霉烂、变质的饲料、饲草,禁止饮用冰冻水;保持圈舍防寒保暖,阳光充足,通风干燥,定期消毒,清洁卫生;饲养密度合理,保证羊群有足够的运动场所和饲槽,实行公母和强弱分群,怀孕后期母羊单独饲养;放牧妊娠羊时,必须缓慢,不可吆喝、追赶。

3.2加强动物防疫

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提高易感动物抗病能力。做好疫情监控、动物调运监管和检疫工作,避免把疫病带入或带出;按照兽医规程对易感动物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按时开展疫苗免疫、药浴等防疫工作;对于疑似发病的羊,及时隔离,谨慎用药诊治;当发现母羊有流产预兆时,应及时采取保胎措施。做好疫病净化及无害化处理,及流产胎儿、母畜排出物的无害化处理。

3.3优化羊群结构

不断优化羊群结构,通过采用科学的配种方式和逐年淘汰患有疾病、有遗传病史、体质弱、生产性能差的羊只,存优去劣;提高母羊繁殖能力,实现以优配优、全配满怀的目的。

猪场预防用药及保健措施 第4篇

1 仔猪

目前仔猪多为杜洛克、大约克夏、长白等为主多元杂交母猪生产, 具有初生重大、产仔多, 体重均匀等优点。因此, 仔猪的预防用药和保健可根据不同季节、自家仔猪具体实际及使用的饲料具体参考使用。

出生当天, 使用庆大霉素或子痢康每头仔猪每次口服0.5~1.0 m L, 用于防止腹泻。

3日龄补铁, 使用牲血素、富来血等用来补铁;同时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E用于补硒, 起到促生长、提高成活率的作用。

5日龄, 用百球清预防仔猪球虫病;7~10日龄, 对育肥仔公猪去势, 去势时注意器械的消毒和操作的正确;断奶前, 使用电解质、多种维生素等饮水来减少断奶应激;断奶后1周, 使用伊维菌素等药物全群驱虫, 按说明最好拌料, 连用7 d。

2 母猪

空怀和预产前, 进行体内外驱虫, 使用伊维菌素等药物全群驱虫, 按照说明拌料, 连用7 d。

断奶前1周, 使用孕畜灵、强力霉素、克喘素、黄芪多糖拌料, 按照说明连用1个疗程, 可促进母猪发情、多排卵, 控制病菌病毒。

产前2周, 利侬肥素或利高霉素、阿莫西林、氟苯尼考连续拌料1周, 清理胃肠道, 增加母猪采食量。

3 公猪

每年1、5、11月份, 使用通灭驱体内外寄生虫。春3月、秋9月使用黄芪多糖、阿莫西林、氟苯尼考连续拌料1周, 清理胃肠道, 增加抗病力。

利用夏秋季青粗饲料丰富、价格低廉的优势适量饲喂青绿粗饲料;饲喂时注意洁净和适口性, 刚开始可能不吃, 需要打碎拌料或打浆。秋冬季可添加茎块类如胡萝卜等。

4 后备猪

转入后备舍时, 后备猪一般在4~5月龄, 体重50~70 kg;使用通灭驱体内外寄生虫。

转入1周, 使用俐侬肥素、氟苯尼考、强力霉素按说明拌料5~7 d, 由于清理胃肠道, 增强抗病力。

配种前2周, 使用促孕灵, 促进发情、多排卵, 及时配种, 多产仔。

5 育肥猪

5.1 入栏

根据入栏仔猪具体情况, 如果是本场自繁仔猪, 可在饮水中加入电解质和多种维生素 (按使用说明确定添加量) ;如是外购仔猪则根据购入仔猪健康状况确定, 特别是对仔猪免疫情况、日龄要真实了解。健康仔猪刚刚入栏时使用含中药成分如黄芪多糖, 最好再加入能掩盖苦味保持甜味的促生长药物, 按保健量进行。

5.2 入栏1周

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 第5篇

潜在事故危险因素发生条件安全防范及应急救援措施

一、火灾爆炸

1.易燃易爆物质泄漏;

2.压力管道发生物理爆炸; 3.电气火灾。

1.易燃易爆物质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 2.点火源等激发足够能量;

3.易燃易爆物质遇到明火、火花。

1.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加强生产设施的密闭性,增加作业场所的通风,严格控制其制做质量和安装质量,消除泄漏可能性;

2.泄漏后应采取紧急停车或其它相应措施:

(1)查明泄漏源点,切断相关阀门,消除泄漏源;(2)如泄漏量大,应疏散有关人员至安全处;

3.定期检修、维护保养生产设施,保持其处于完好状态;进入设备内检修作业要严格遵守《厂区设备内作业安全规程》,彻底清除残余物料,采取正确的通风等防护措施,并检测其浓度、氧含量,合格后方可作业,要有人现场监护,作业人员要穿戴好防护用具; 4.在特殊场合下(如在现场急救),抢救时要正确佩戴好相应的防护用品,以防抢救时受到伤害;

5.组织管理措施

(1)加强对工作场所检测和对设施的检查,严禁跑、冒、滴、漏现象发生;

(2)教育、培训职工掌握二甲苯、丁醇等危险化学品的燃爆特性、毒性、预防中毒窒息的方法,以及中毒窒息后如何急救;

(3)要求职工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4)设立危险、有毒、窒息等标志。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汇总表

潜在 事故 危险 因素 发生条件 安全防范及应急救援措施

二、中毒 窒息 二甲苯、丁醇等毒物泄漏; 检修等作业时缺氧。1.物料泄漏、挥发,浓度过高; 2.火灾、爆炸事故;

3.职工的安全防护设施不健全; 4.物料摄入体内; 5.缺氧。

1.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加强生产设施的密闭性,增加作业场所的通风,严格控制其制作质量和安装质量,消除泄漏可能性; 2.泄漏后应采取相应措施

(1)查明泄漏源点,切断相关阀门,消除泄漏源;(2)如泄漏量大,应疏散有关人员至安全处; 3.定期检修、维护保养生产设施,保持其处于完好状态;进入设备内检修作业要严格遵守《厂区设备内作业安全规程》,彻底清除残余物料,采取正确的通风等防护措施,并检测其浓度、氧含量,合格后方可作业,要有人现场监护,作业人员要穿戴好防护用具; 4.在特殊场合下(如在现场急救),抢救时要正确佩戴好相应的防护用品,以防抢救时受到伤害;

5.组织管理措施

(1)加强对工作场所检测和对设施的检查,严禁跑、冒、滴、漏现象

(2)教育、培训职工掌握对二甲苯、丁醇等危险化学品的毒性、预防中毒窒息的方法,以及中毒窒息后 如何急救;

(3)要求职工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4)设立危险、有毒、窒息等标志。表 5-5

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

潜在 事故 危险 因素 发生条件安全防范及应急救援措施

三、电伤害 漏电、绝缘损坏、安全距离不够、雷击、静电。1.人体触及带电体;

2.安全距离不够,空气击穿;

3.电流通过人体的时间超过50mA·s。

1.配电装置及线路要严格按有关电气规程,选用合格的电气设备及有关设施;

2.按规定对设备、线路采用与电压相符、与使用环境和运行条件相适应的绝缘材料,并定期检查、维修,保持完好状态;

3.使用有足够机械强度和耐火性能的材料,采用遮拦、护罩(盖)、箱匣等防护装置,采用合理的安全间距,将带电体同外界隔绝开来,防止人体接近或触及带电体; 4.对带电设备做好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 5.要正确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 6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严禁“三违”,严禁非电工进行电气作业,电器、设备检修时悬挂“禁止合闸”等安全标志,检修电器设备前实行验电手续,并做好临时线的管理; 7.对静电接地、防雷装置定期进行检测,保持完好状态;

8.在金属容器内进行检修等作业时,电气设备应采用安全电压,并要有现场监护。9.健全电气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10.对职工进行电气安全培训教育,以及触电急救;

11.做好电器线路和单相电气设备、电动机、临时用电的安全作业和运行。

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

潜在 事故 危险 因素 发生条件 措 施

四、高处坠落及物体打击 进行登高架设、检查、检修等作业 2米以上高度作业时坠落 1.平台按规定设置护栏,对平台、栏杆等要定期检查,确保完好; 2.做好防滑措施;

3.作业人员按规定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 4.照明良好;

5.登高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厂区高处作业安全规程》,执行“十不登高”; 6.登高作业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系挂好安全带,穿好防滑鞋及紧身工作服;

7.高处作业事先搭设脚手架、梯子或安全网,符合安全要求,采取正确的防坠落措施; 8.临边、洞口要做到“有洞必有盖、有边必有栏”,以防坠落。

五、机械 伤害 转动机械设备 有转动设备,且转动设备未安装防护罩等防护设施。1.转动设备应安装防护罩、防护栅栏等安全防护设施;

2.工作时要集中注意力、注意观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消除隐患;

3.按规定佩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女工必须戴好工作帽,头发要压入帽内; 4.严禁用手或工具直接接触转动部件;

谈房屋渗漏及预防措施 第6篇

【关键词】房屋渗漏 原因 防治措施

一、造成房屋渗漏的原因

造成渗漏的原因有,一是设计方面的,比如屋面防水工程,有的不重视排水设计,对排水不畅的因素未充分考虑,致使屋面有的局部长期有水浸蚀,加速了防水材料的老化和霉烂,降低了防水的耐久性。再有未能按屋面防水等级确定防水标准,确定设防层数及每层构造厚度与要求、材料的种类与选择、细部节点的构造设计等。二是施工方面的,又如屋面防水工程,有的节点细部与找平层质量差,防水层厚度不够,保护层处理不当等。三是用户任意进行室内改造,改变使用性能,如有的在无防水性能的楼面上设暗沟排水等。

基础渗漏易发生的部位一般有砼基础,如砼不密实、施工缝与变形缝、裂缝,预埋件及管道穿墙(地)部位,水泥砂浆及卷材防水层。

二、砼

1. 不密实处渗漏

由于砼和易性不好,将导致其松散,粘结不良,在施工过程中分层离析,遇水后出现渗漏。因此,防治砼不密实应做到以下几方面:一是合理选择水泥标号,一般是使水泥的标号与砼设计强度等级之比控制在1.3~2.0;二是严格控制计量及砼的坍落度;三是砼浇筑前对模具清理干净并清洗湿润,浇筑时合理分层振捣,对钢筋密集处的采用同强度细石砼,振捣密实,确保砼表面平整光滑、无麻面、蜂窝、孔洞等缺陷。2. 施工缝与变形缝处渗漏

(1)施工缝处渗漏。地下防水砼应连续一次浇筑完毕,防止出现施工缝。但必留施工缝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严格控制砼浇筑的间歇时间,一般控制在150~180分钟,并且已浇筑的砼的抗压强度应不小于1.2牛顿/平方毫米;二是已硬化的砼表面上的水泥薄膜和松动砼应清除,并冲洗干净使之湿润且不得积水;三是浇筑前在施工缝处先铺与砼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一层;四是底板砼必须连续浇筑,严禁留施工缝,而底板与墙体间必留施工缝时,施工缝应设在墙体上且应高出底板面300毫米以上;但留置的施工缝不宜采用平口缝,应尽量采用企口缝,如凸形、凹型、V型、阶梯形缝。

(2)变形缝处渗漏。此处的渗漏一般发生在后浇带或止水带处,前者是已浇筑的砼未认真清理,新老砼结合粘结不牢夹有松散或杂物所致。后者是止水带固定不牢固、位移,止水带破坏,砼包不严,周围杂物未清理干净所致。因此,后浇带的浇筑应注意几点:一是浇筑前应认真清理企口,清理杂物,冲洗干净使之湿润且不得积水;二是浇筑时控制好砼和易性,振捣密实,严禁损伤止水片及底板企口;三是使后浇带槽内保持干燥不得有液体,注意保护和覆盖,防止破裂及损伤防水层。

3. 砼裂缝渗漏

在砼表面出现缩性裂缝、干缩裂缝、温度裂缝、不均匀沉陷裂缝等会导致砼整体性以及防水、抗渗性能差,发生渗漏。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材料的选用上,对厚大砼应采用低热或中热性水泥配制,或者在配制砼中掺入适量粉煤灰,降低水泥用量,以减少水化热量;选用良好的级配骨料,且应严格控制砂、石子含泥量,降低水灰比,提高砼的密实性。 ②配置时,须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粗细骨料级配应准确,减少空隙率。使用外加剂要严格执行配合比中规定品种、技术性能和掺入量。 ③在支模时,模板必须牢固,确保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使地基和模具受力均匀;严防不均匀沉陷;严禁在松软土层和填土未经夯实和加固的地基上浇筑砼底板。

④在浇筑时,砼浇筑量不宜过厚,每层厚度小于300毫米为宜,且要振捣密实。

三、预埋件与管道穿墙(地)处渗漏

(1)预埋件处渗漏。预埋件的安装使砼的浇筑较为困难,振捣不易密实;再者预埋件表面有锈蚀,使埋件与砼难以粘结严密;在外力的作用下,预埋件易产生松动,使砼接触处产生缝隙;另外,暗设管接头不严密或管有缝;以上情况均会产生渗漏。

(2)管道穿墙(地)处渗漏。常温管道,热力管道以及电缆导管穿墙(地)处易与砼脱离,产生裂缝而渗漏。为消除此患应根据各种管道的使用性能而选择不同的防水处理方案。①地下管道,应将管道埋置深度提高到常年地下水位以上。②常温管道穿墙(地)时,可采用在墙中间设置止水片,以延长地下水的渗入距离。③热力管道穿外墙时,应采用橡胶止水套,穿内墙时应采用套管,然后采用柔性防水材料封闭。④电缆穿外墙时,应采用套管,然后用石棉热沥青嵌缝。

四、水泥砂浆防水层的渗漏

水泥砂浆防水层是指以素浆(或水泥浆)和水泥砂浆分层交替抹压均匀密实,与结构层牢固结合的整体抹面,防水层抗渗压力一般为1.5~2兆帕。导致该防水层渗漏的原因有:一是水泥砂浆和易性差,匀质性不良。是由于采用的水泥安定性不合格或混合使用不同品种的水泥;使用细骨料粒度过细,含泥量过大;水灰比不准确,搅拌不均匀;外加剂掺入量不当等。二是施工不当,防水层空鼓、开裂。是由于防水层与基层脱离空鼓或自身脱水开裂,或是阴阳角处素水泥浆刮抹不严或过厚或素浆过软下垂拉开成裂。三是防水层施工缝留搓混乱,层次不清,无法分层接搓,或是留直搓。

防治措施:

(1)消除水泥砂浆的和易性差、匀质性不良。

①材料选用,使用安定性合格的水泥,严禁不同品种、标号的水泥混合使用,应选用颗粒坚硬,粗糙干净的粗砂、粒径应不少于0.5毫米,含泥量不大于3%。②砂浆配制,严禁随意增减水泥用量或改变水灰比,严格执行正确的计量级配,拌合均匀,防止砂浆产生沉淀和泌水现象。另外,拌合素浆掺入20%107胶水,且应拌合均匀,稠度适宜;掺入外加剂严格遵照技术标准。

(2)消除防水层空鼓、开裂。

①基层必须清洗干净,表面去污剁毛,且应湿润。②地面防水层施工前应清扫落地灰、杂物等,后用水洗干净,且不得积水。③结合层施工,素浆层必须反复用力刮抹,确保密实,厚薄一致,其厚度为2毫米。砂浆层应在素浆初凝前软硬适度时进行,且使砂浆层抹压入素浆层的1/4厚,砂浆层厚为4~5毫米,确保素浆层和水泥砂浆层分层交错抹压均匀密实。

五、卷材防水层的渗漏

卷材防水层的渗漏,表现在:一是卷材防水层空鼓破裂。二是卷材防水层转角处因选用的卷材韧性差,转角处未加设附加层,且未按转角轮廓贴严密。三是管道处未清理除锈,方法不当使卷材铺贴不严密。四是卷材搭接处因卷材甩头被沾污损坏(撕破、水浸泡)接头处不密实。

(1)防治空鼓破裂。

①基层用水泥砂浆找平时,抹平收水后应二次压光,并养护不得有酥松、起砂、起皮;基层表面平整、干燥干净;有地下水的应将水位降至垫层以下不少于300毫米,且在垫层上抹1∶2.5水泥砂浆找平层;②贴卷材之前,应提前一、二天喷或刷1~2道冷底子油,铺贴时气温不宜低于5℃。③铺贴的卷材防水层注意保护,防止扎破,撞破及脱落。

(2)卷材搭接、转角、管道处的处理。

①铺贴卷材上下层及相邻两幅卷材应错缝搭接,且应控制一定的搭接宽度。卷材应完整干净,铺贴粘严压平。②基层转角处应做成圆弧形或钝角,应选用强度高、延伸率大,韧性好的卷材,还应增设补助层,贴时按转角轮廓铺实贴严。③穿墙的导管应清除锈蚀和尘垢,管道与墙处找平时抹成直径大于50毫米的圆角,卷材铺实贴严,杜绝出现张口、翘边现象。

结束语

锅炉爆管及预防措施 第7篇

在锅炉运行中管壁发生爆开破裂的现象称为锅炉爆管。之所以引发爆管事故, 是由于多重原因造成的, 对于结构设计而言, 水冷壁所处的位置要承受火焰、烟气的高温辐射冲刷, 管子长时间处于恶劣的外部环境下工作, 它将吸收的热量传递给管内的水, 如果这时水循环不良, 或管内结垢、堵塞就会使热量传递不良, 造成管壁温度过高, 引发胀粗、鼓包形变, 以至于爆管。

1 水冷壁爆管现象

当发生严重爆管时会有明显的爆破声, 蒸汽从破裂处喷出使炉膛成正压, 蒸汽烟气从炉门等处大量喷出。水位、气压和烟气温度明显下降, 炉内火焰发暗, 同时给水流量增加。

2 现象分析

2.1 管壁结垢

水的硬度是指水中含有Ca2+、Mg2+的浓度总和。锅炉监察规程对锅炉的用水硬度做出了要求≤0.03mmol/L。为防止结垢, 锅炉在使用前需要对水质进行软化处理, 水处理是一门综合技术, 与离子交换技术、膜分离技术、除氧技术、锅内加药技术、停用保养技术等密切相关[1], 虽然经过采取各种措施, 但是水中依旧会残存微量的HCO3-。因为HCO3-会在水中发生离解, 如下:

虽然 (1) 发生的很微弱, 但由于有 (2) 、 (3) 反应的作用, 生成了难溶的、沉淀, 即水垢, 促进了 (1) 的反应向正向进行, 离解得到加强。

由于提高温度可促进 (1) 反应的正向进行, 使水中的HCO3-加速离解, 而生产运行时锅炉管路中的水温上升, 不可避免的加速了 (1) 的反应, 使得CO32-的浓度增加, CO32-与Ca2+、Mg2+离子的结合便产生了难溶物, 附着在管壁上, 日积月累便形成了结垢。

例如当锅炉内结有3mm的水垢时, 钢材温度会由280℃上升到580℃, 而抗拉强度则由400MPa下降到100MPa, 锅炉受压元件就会在内力作用下发生过热鼓包、变形[2], 同时由于积垢减小了流通截面积, 无形中增加了水在的管内流通阻力, 降低了水的循环流量, 使得管壁热量大量蓄积, 引发事故。结垢还会造成燃料的浪费。当受热面内壁粘结1mm水垢, 就要多消耗燃料约4%;粘结3mm水垢, 多消耗燃料6~10%[2]。 (见图1)

对于受热辐射时的水冷壁温度成梯度分布, 管壁温度会高于管内温度, 当管壁温度达到了饱和温度时, 管内水的温度没达到饱和温度, 当两者温度达到一定的差值时, 管子内壁会形成气泡, 并汽化, 气泡与低温水相遇会冷凝消失, 这种现象叫做过冷沸腾。如果水循环偏低, 过冷沸腾很容易发生在温度较高的水冷壁。这会浓缩水中的盐类物质集结在管子内壁, 加剧了水垢的生成, 造成恶性循环。

2.2 管体超温过热

锅炉运行时管壁平均温度超过设计许用温度叫做超温过热。它会减少锅炉的运行寿命, 并对超温过热部件造成损坏。对于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应判定是长时间还是短时间引发的爆管。

长期超温爆管的主要特征为, 爆管处爆口相对小, 爆口边缘形态钝粗, 伴随有鼓包, 内外壁有多条纵向裂纹, 管外壁存在较厚的氧化皮。显微镜下观察结构组织, 会发现珠光体石墨化, 有时向晶界偏聚, 合金元素由固溶体向碳化物转移, 在晶界处萌生蠕变孔洞, 这会使材料韧性及塑性的能力降低。 (见图2)

短期超温爆管是由于锅炉管道内部堵塞、缺水、水循环破坏或膜态沸腾等原因, 它的主要特征是管子爆裂处厚度较薄, 呈现如刀锋般锐利喇叭状边缘, 爆管处管径变粗, 金相组织变为淬硬组织和铁素体, 硬度相对于自身其他部分较高。 (见图3)

2.3 钢材本身缺陷

由于锅炉制造时对半成本检查不足, 将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管子 (如划痕、缺口) 用于水冷壁材料, 致使长期受压运行时应力集中引发爆管。检查此类爆管, 会在相应位置发现钢材存在的缺陷, 一般破损位置会生成氧化层, 管径变化较小, 且爆管处管壁边较钝。

2.4 直供

对于热水锅炉而言, 有些企业会将锅炉水直接用于供暖, 这使得系统管道与锅炉所处在统一回路系统中, 锅炉又在最低点, 系统水的回流造成了整个循环中的泥土、沙石、铁锈、污垢等杂质流向锅炉。沉积在锅筒和集箱的污垢很容易堵塞水冷壁, 对水循环造成影响, 从而对锅炉安全造成隐患。

3 防治措施

(1) 禁止将井水和自来水作为锅炉供水, 对锅炉水质严格管理, 配备软化水处理设备, 达到标准要求, 即:GB/T 1576-2008《工业锅炉水质》标准。

(2) 系统投入运行前, 彻底对系统进行清洗。可用循环泵或补水泵将水送入采暖系统, 回水直接排入下水道, 主要清洗系统中积存的铁锈、泥沙、油污等。停炉维护时, 打开锅炉, 可在锅筒下部、集箱底部发现沉积的黑红色松散状的二次垢, 也能看到片状水渣粘附在锅筒、前管板、水冷壁、烟管及集箱内壁上, 这些水渣应彻底清除。

(3) 定期对管网系统进行检修及维护保养, 防止管道滴水泄露等情况发生, 以减少锅炉的补水。因为水处理设备的裕量是有限的, 当系统跑水严重时, 水来不及处理便补到系统中, 这也是生成二次垢的一个因素。

(4) 认真做好排污工作。常用的排污方法, 循环泵停运2小时后, 待水中杂质沉淀后打开排污阀见到清水为止。然而此种排污方法效果有限, 因为设置在锅筒及下集箱的排污管无法将远处的沉淀物排放干净。如果采用正常运行时排污则因水速过高杂质将无法沉淀, 其效果也不会好。因此热水锅炉排污的作用是有限的。

(5) 控制炉膛温度, 避免长时间超温运行, 并加强定期检验, 有无磨损、腐蚀、损伤、鼓包、变形、氧化及表面裂纹等情况, 如有宏观裂纹应及时更换。

摘要:锅炉是现今社会人类生产和生活以及各个行业不可或缺的热能动力设备, 文章对锅炉运行中常见的爆管现象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锅炉,爆管,措施

参考文献

[1]魏刚, 熊蓉春.热水锅炉防腐阻垢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奶牛生产瘫痪及预防措施 第8篇

1. 病因

(1) 高产母牛易发病 高产母牛分娩后乳腺组织大量泌乳, 大量钙质进入初乳随乳汁排出。

(2) 体内钙调剂失衡 母牛分娩后大脑皮质处于抑制状态, 从而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动用骨钙的能力降低, 以致不能保持体内钙的平衡。

(3) 肠道吸收钙能量降低 母牛分娩前后从肠道内吸收钙的能力降低, 钙的需要量又不断增加而导致缺钙。

(4) 饲料中钙质不足 不能及时缓解血钙的失衡, 从而引发生产瘫痪。

2. 临床症状

初见病牛有短暂的兴奋不安, 对外界反应迟钝, 继而精神沉郁, 肌肉震颤, 口流清涎, 运步异常, 走路不稳, 左右摇晃, 四肢无力, 若摔倒在地, 则很难起立, 卧倒后四肢屈于胸腹之下, 头颈弯向胸侧, 也有的病牛倒卧后头颈四肢伸直, 不久后进入昏迷, 意识和知觉丧失, 耳、鼻、皮肤、四肢发凉, 呼吸深缓, 伴有痰鸣声, 鼻镜湿润汗不成珠, 有时无汗, 有时磨牙和发出吭吭声, 脉搏微弱, 胃肠蠕动停止, 体温可降至35℃~36℃。严重者后肢张开, 呈麻痹状态, 针刺不敏感, 反射性极差, 大小便失禁, 头颈偏向一侧, 大多患畜似犬卧姿势, 低头、眼闭、耳耷。

3. 预防措施

预防生产瘫痪的措施是在干奶期注重饲料的质量, 给予高磷低钙的饲料, 人为地造成钙、磷负平衡, 饲喂酸性饲料, 同时在干奶期奶牛日粮中可添加含阴离子的添加剂, 如氯化铵、氯化镁和硫酸铵等可以减少本病的发生。在接近分娩头几天, 适当减少精饲料, 保持母牛食欲, 加强饲喂环境的卫生, 给予一定的运动。每次饲喂犊牛的初乳不可挤净, 够吃即可。

(1) 注意产前饲料中钙、磷的合理比例 要使奶牛摄入的钙、磷比例保持在1~1.5∶1, 特别是产前2周, 钙水平不宜过高。

(2) 适量添加碘 根据地域的含碘量高低, 在碘缺乏地区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碘, 可以有效预防生产瘫痪。

(3) 控制精料喂量 要保证蛋白质的供应, 但蛋白质不能过高, 增加多样性粗饲料 (优质干草、苜蓿) 的喂量。为了防止母牛产后能量储备不足或者过肥, 干奶期能量水平不应过高或过低, 对营养良好的母牛, 从产前2周开始减少或停止喂蛋白质饲料, 重点增加优质干草的喂量。

(4) 添加氧化镁 在产前4周至产后1周, 每项天在饲料中添加30 g氧化镁, 可以防止血钙降低时出现抽搐症状, 对低血镁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5) 干奶期管理 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6) 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牛舍清洁卫生和空气流通, 舍饲牛一定要经常日光浴, 以利于维生素D3的合成和促进饲料中钙的吸收, 适当增加妊娠母牛的运动量。

(7) 分娩期管理 母牛分娩3 d内, 不要把初乳挤得太干净, 一般只挤1/3, 以维持乳房内有一定的压力和防止钙的损失过多。

(8) 药物预防 产前3~5 d至分娩后6 d内, 静脉注射20%葡萄糖酸钙25%、葡萄糖溶液各500 m L, 每天一次。产前3 d肌肉注射维生素D3每次150万单位。

4. 治疗

(1) 西药 磷酸地塞米松50 mg, 30%安乃近20 mg, 复方氨基比林60 mg, 氢化可的松50 mg, 维生素B130 mg, 10%葡萄糖酸钙600 mg, 复合维生素B 30 mg, 20%葡萄糖600 mg, 20%安钠咖30 mg, 自制20%磷酸二氢钠400 mg, 静脉滴注给药。此方对肌肉神经损伤性生产瘫痪疗效显著。

(2) 中药 熟地50 g, 红花30 g, 当归60 g, 杜仲45g, 川芎30 g, 防风30 g, 坤草60 g, 西茴30 g, 川楝子30 g, 牛膝30 g, 仲筋草30 g, 穿山龙40 g, 透骨草30 g, 白术40 g, 云苓30 g, 甘草30 g, 川朴30 g, 水煎2次合并待温后加明馏洒200 mg、红糖150 g, 童子便适量, 搅拌均匀, 1次灌服, 每天1剂, 连续服用1~5 d即可痊愈。

(3) 乳房送风疗法

(1) 乳房送风法:送风使用器械为乳房送风器 (或用连续注射器代替) 。送风前金属过滤网内放入消毒纱布或棉花, 过滤空气, 防止感染。打入空气前使牛卧倒, 挤尽乳房内乳汁, 用酒精消毒乳头。四个乳头内均注入空气。打入空气数量以乳房皮肤紧张、乳腺基部边缘清楚并变厚、轻敲乳房产生鼓响音作为标准。打入空气后为防止空气溢出可用手指轻轻捻转乳头肌并拴上一根纱布条, 1 h内去除。一般打入空气后15~30 min即可好转。如病情仍无改善, 3 h后可重复1次。

(2) 乳房送入乳汁法:在乳房内注入健康奶牛的鲜牛奶, 用量大约6 000~2万m L, 一般3 h后恢复健康。

(4) 糖钙疗法 迅速提高血糖血钙浓度。用10%葡萄糖酸钙800~1 000 m L, 50%葡萄糖溶液500~800 m L, 复方氯化钠1 000~1 500 m L, 1次静脉注射。此为特效疗法, 轻症病牛输液后病情立刻缓解, 很快就能站起来, 为巩固疗效, 防止复发, 第2天还可再输1次。病重患牛要持续输液3~5 d。要特别注意钙制剂有刺激性, 输液时针头必须准确刺入血管, 不得有外渗, 否则易引发静脉周围炎。输液顺序是:针头刺入血管后, 先输复方氯化钠, 待下顺后再接输钙、糖, 在输钙制剂时速度不易过快。如果不慎有药液漏出时, 可吸出漏出的药液, 并用25%硫酸钠溶液10~15 mg, 使其形成不溶性硫酸钙, 以缓解对局部的刺激性。

梨树冻害原因及预防措施 第9篇

1 梨树冻害

1.1 生长不充实的枝条易发生冻害

轻微冻伤时只表现为髓部变色, 中等冻害时木质部变色, 严重冻害时才冻伤韧皮部, 待形成层变色时枝条已失去恢复能力。

1.2 多年生枝冻害

常表现为树皮局部冻伤, 受冻部位最初轻微变色下陷, 内部变褐并逐渐干枯死亡, 皮部开裂和脱落。若形成层尚未受伤, 还可以逐渐恢复。

1.3 发芽迟缓

一方面原因:淀粉转化为树胶, 消耗营养;另一方面原因:树胶和单宁物质填充导管与筛管, 影响了水分和有机物质正常运输、枝杈部位受冻后皮层下陷或开裂, 内部变成黑色, 组织死亡, 发芽迟, 叶畸形, 严重时大枝死亡。受冻枝干易感染腐烂病、干腐病。

2 原因

(1) 枝杈部位停止生命活动较晚, 受低温锻炼程度较差, 抗寒力差、主干受冻后常发生冻裂, 冻裂部位多在分枝角度小的分枝处或有伤口的部位。轻者裂缝小, 可以愈合;重者裂缝宽, 深达木质部, 树皮发黑外卷, 不易愈合, 常引发腐烂病。

(2) 香梨树花芽在休眠期能耐-3~-25℃的低温, 在春季发芽时受冻的临界温度花蕾期为-3.9℃, 盛花期为-2.2℃。较轻者, 花序内部部分花原基内部冻死或冻伤, 而另一部分花原基仍可正常开花;受冻轻者, 花原基受冻而叶原基未死, 早春发芽迟, 所发枝条细弱, 叶畸形, 萌发后花器不完全或畸形;严重者, 内部变褐, 外部鳞片松散无光, 干缩枯萎, 春季不萌发, 僵芽脱落。

3 影响冻害的因素

(1) 秋季气温聚降受害严重, 低温持续时间长受害严重, 冬季气温多变受害严重; (2) 风向、地势和土质、受北风或西北风影响, 受害程度比其他方向重, 地处风口地带比非风口地带重, 低洼地比同一山坡下部重; (3) 春季气温回寒受害严重、栽培技术不当引起冻害。

4 预防冻害措施

(1) 树干涂白、树干包草、树干包膜。 (2) 尽快清除树主干及主枝树杈处的积雪, 以防白天太阳直射化雪, 晚上低温又结冰而造成主干因冻融交替裂口并受冻。 (3) 应适当晚修剪, 修剪早伤口易抽干, 香梨修剪适当延长到1月底或2月上旬。 (4) 适当提前早春灌水, 利于缓解冻害并促进枝芽萌发。 (5) 营造防护林。

5 冻害后的补救措施

5.1 保护根系

遭受冻害的果树由于地上部分树体受冻, 打破了地上部和根系的水分、营养物质平衡关系, 造成根系死亡。因此, 早春不宜对受冻的果树施肥, 应在新梢旺长期进行根外追肥。对遭受冻害较轻的树要尽可能少留花果, 对受冻较重的树不留花果, 以减少树体养分消耗, 促进尽早恢复树势。

5.2 补充树体营养

待树体逐渐恢复后再进行地面追肥, 促进生长。

5.3 嫁接更新

在发芽后, 对主干冻害部位利用枝条或根蘖苗或根部栽砧木苗等进行桥接。对受冻严重的香梨树, 应在树干l0~15cm处平茬和更新, 发芽后选留适当的新梢重新嫁接, 重新培养树形。

对受冻害的苗圃, 可在早春观察苗木树皮的颜色, 或剥开皮层看其形成层颜色, 如发现形成层变黑, 表明地上部已经冻死, 可进行平茬, 待砧木苗长出后重新嫁接育苗。

5.4 预防腐烂病

(1) 对冻害较轻的主干, 应在萌芽前喷2次杀菌剂:35%春满春700倍液、梧宁霉素400倍液、40%福美胂100倍液, 彻底铲除各种越冬病源菌; (2) 对冻害程度较重的, 最好在冻害部位外沿, 采用纵割竖条的方法用梧宁霉素5~10倍液、5%菌毒清5~10倍液、843康复剂原液、30%腐烂敌30倍液涂抹1~2次, 果康宝5~10倍液涂刷, 防止病菌侵染。

参考文献

[1]宋素智;柴全喜.梨树冻害的发生及预防[J].山西果树, 2014, (01) :50.

杨树病害及预防措施浅析 第10篇

1.1 症状

病菌先侵染嫩根, 逐渐蔓延至粗大的侧根和主根上。病根先失去原有的光泽, 后变为黄褐色, 最后变黑色而腐烂。大根上腐烂的皮层易剥落, 皮层的表面有紫色网状菌索和疏松的颗粒状菌核。菌索扩展到根颈后, 常包围干基形成一圈紫红色的绒毡状菌丝层。

1.2 病原菌

该病由卷担菌属的紫卷担子菌引起, 属于担子菌亚门, 层菌纲, 木耳目。无性阶段为半知菌亚门的紫纹羽丝核菌。菌丝在根表密生成菌丝层, 夏季在紫褐色菌丝层上产生担子与担孢子。担子无色、圆筒形, 向一侧弯曲, 有3个隔膜4个细胞, 背生4个担子小梗, 每个小梗上着生一个担孢子, 担孢子卵形成肾形, 无色, 单孢。

1.3 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索或菌核在病根上或土壤中越冬。次年春季菌索蔓延, 以菌丝侵入幼嫩根皮组织, 使组织腐烂, 后在根表形成菌索及菌核。菌索蔓延至根颈部形成子实体, 产生担孢子。担孢子的传播作用不大。病根上的菌索和菌核可以随苗木运输而传播, 病根和健根接触可直接传播病害。在土壤黏重、排水不良的地方容易发病。

1.4 防治措施

选好圃地, 在无病、排水良好的地方做苗圃。苗木出圃时要进行检疫, 发现病株时要修剪病根, 然后将根部浸于20%石灰水中消毒半小时, 或浸于1%的硫酸铜溶液中消毒1 h。处理后用清水将根冲洗干净后再栽植。发现重病株要及时拔除烧毁, 对周围土壤用硫磺粉进行消毒。轻病株切除病根, 必要时要在病区周围开沟隔离。

2 杨树根癌病

2.1 症状

该病主要发生在根颈部, 有时也发生在主根及侧根上。在感病部位产生大小不等、数量不定、形状各异的癌瘤, 有的甚至成串着生。初生瘤小, 质地柔软, 表面光滑, 以后癌瘤逐渐增大, 质地变硬, 表面粗糙, 并有裂纹, 呈深褐色, 病株生长停滞, 叶枝变黄, 日久则全株枯死。

2.2 病原菌

此病菌为细菌野杆菌属的根癌土壤杆菌。菌体短杆状, 有荚膜, 侧生鞭毛1~4根, 革兰氏阴性兼好气性。

2.3 发病规律。

根癌细菌主要存活于癌瘤的表皮肤层内和随病组织残留在土壤中, 可存活1年以上, 但在2年内若遇不到寄生, 便失去生活力。病菌主要靠灌溉水、营林活动、根部害虫和苗木调运等传播。病菌自伤口侵入, 在寄主薄壁组织中繁殖。薄壁细胞受到刺激后转化为癌瘤细胞, 具有很强的增生能力。5月下旬开始发病, 8月下旬达到高峰。

2.4 防治措施

对发病苗圃应轮作倒茬2年以上;严禁将病苗运往无病地区;对可疑苗木, 在栽植前要用1%硫酸铜溶液浸根5分钟, 用清水冲洗后栽植;及时挖除病株, 彻底清除病残组织, 集中烧毁, 周围土壤用硫磺粉或漂白粉消毒, 用药量每3~10g/m2;尽量减少伤口, 如嫁接伤、虫伤和机械损伤等。药剂治疗:切除病瘤, 用石灰乳、波尔多液 (1∶3∶30) 、0.1%升汞液、5°Be石硫合剂进行伤口消毒。

3 杨树根腐病

3.1 症状

被害树木地上部分叶色变黄、早落, 或叶形变小, 枝叶稀疏, 有时枝条表现干枯死亡。在病根皮层与木质部之间常有白色扇状菌膜存在, 同时在皮层内、病根表面以及病根附近的土壤内可见到深褐色扁圆形菌索。

3.2 病原菌

此病由小蜜环菌属的小蜜环菌引起, 属于担子菌亚门, 层菌纲, 伞菌目。子实体伞状, 菌盖圆形, 中央略突起, 直径5~15 cm, 黄色至黄褐色, 上表面具有淡褐色毛状小鳞片。菌柄实心, 菌褶初为白色, 后略呈褐色。

3.3 发病规律

小蜜环菌广泛分布在林区上壤内, 通常是处在引起树桩腐朽的一种腐生状态。在适宜的条件下, 担孢子萌发, 长出菌丝体, 从树桩向下延伸至根部, 又从根部长出菌索, 在土内扩展延伸, 遇到根部表面的伤口侵入, 病根和健根接触亦能感染。生长健壮的林木能抵抗小蜜环菌的侵染。新采伐的迹地上, 由于有大量新伐根的存在, 为小蜜环菌的滋生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如果营林措施不当, 以后根腐病可能会严重发生。

3.4 防治措施

合理经营, 促进苗木生长健旺, 提高林木对小蜜环菌的抗性;及时进行中耕, 适当灌水, 合理施肥;在新伐区内要及时清理伐桩, 可采取火烧法, 或在采伐前1年, 将要采伐的林木进行环状剥皮;将病株及时清除, 对病根周围土壤用二硫化碳浇灌处理。

摘要:杨树是速生用材树种, 也是“四旁”绿化、农田防护的主要树种, 栽植相当普遍。杨树根部病害主要有杨树紫纹羽病、杨树根癌病和杨树根腐病, 如不及时预防, 会严重影响杨树生长。本文针对杨树根部存在的病害进行分析。

关键词:杨树,根部,病虫害,防治

参考文献

[1] 周艳华, 谷海霞, 张银岭.杨树烂皮病的有效防治措施[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9 (9)

小麦春季冻害原因及预防补救措施 第11篇

一、小麦春季冻害症状及发生原因

1. 冻害症状

①主茎或大分蘖的幼穗冻死,新生蘖滋生,受冻害植株的生长锥和未伸长的新叶干枯,但其他叶片或茎节仍能生长。

②主茎或大分蘖的幼穗部分受冻害后仍能正常抽穗结实,但穗粒数明显减少,有的还形成了畸形穗。

③冻害严重的小麦叶片或叶尖像开水烫过一样,以后变成青枯,茎秆和幼穗皱缩死亡。

2. 发生原因

①气象因素剧变。“立春”后小麦即进入返青、拔节阶段,已先后完成了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的发育,抗寒力降低,随着雌雄蕊的分化,小麦生长进入孕穗阶段,处于含水量较多、组织幼嫩时期,完全失去抗御0℃以下低温的能力,特别是小麦幼穗发育正值四分体形成期前后,要求日平均气温在10~15℃,包在茎顶端的幼穗其分生细胞对低温反应比较敏感,此期如遇低温,幼穗将遭受较重冻害;一般已进入雌雄蕊原基分化期(拔节初期)的易受冻;而处在二棱期(起身期)的幼穗,受冻后仍呈透明晶体状(未被冻死),这就是麦田中出现主茎被冻死、分蘖未被冻死,或一个穗子部分受冻,以及晚播麦比早播麦冻害轻的缘故。一般降温幅度愈大、低温持续时间愈长,危害愈严重。冻后升温快、太阳辐射强烈、湿度小、风速大时,细胞之间的解冻水因细胞来不及吸收而被迅速蒸发掉,植株则因过多失水而出现生理干旱,加剧冻害;反之,细胞可缓慢地吸回解冻水,恢复生命活动,减轻冻害。

②品种使用不当。小麦不同品种抗寒力不同,一般冬性品种抗寒性较强,春性品种抗寒性较差,就同一品种而言,随拔节后天数的增加,抗寒力逐渐减弱,抽穗扬花期对低温更敏感。近几年来,一些农户仅从高产角度选用品种,忽视了品种的抗逆性和稳产性,盲目扩大弱春性品种种植面积,遇到春季寒潮,则易发生冻害。

③栽培管理不当。播种过浅,分蘖节接近地表,没有形成发达的根系,极易发生冻害。播期过早,冬前生长过旺,提前拔节,幼穗分化提前,抗寒能力降低,春季一旦遭遇寒流,极易冻死。施肥、灌水不合理也易使小麦遭受冻害。如氮肥施用量过大、磷肥施用不足、未配合施用钾肥,会导致越冬期小麦植株体内糖分积累少、分蘖生长不壮实,抗寒能力就差;不浇越冬水或灌得过早、过晚,水量过大,冬前未中耕,造成土壤龟裂的麦田,易受冻害。土质不同,受冻害程度也不同。如砂土地持水力差,热容量小,导热率低,白天增温快,夜晚降温快,昼夜温差大,小麦受冻严重;洼地冻害重于高地,冷空气比重大,易在洼地停留,使洼地形成较厚的冷气层,且洼地因辐射散热而形成的较强的低温面,使小麦冻害加重。“风刮屋脊霜打洼”即此道理。

二、预防和补救措施

1. 预防

小麦春季冻害防治重点在于防,笔者根据多年试验,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①因地制宜选用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冬性、半冬性抗寒品种。在我县一般选用周麦22、新麦19、众麦1号、百农160和矮抗58等。

②严格选择适宜播期、播量。根据虞城县气候特点,小麦应尽量避免在寒露(10月8日或9日)以前播种,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在10月中旬播种,播量不可过大,重点培育冬前壮苗,增强抵抗冻害的能力。

③加强田间管理。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氮、磷、钾、微肥配合使用,适时中耕,对旺长麦田进行镇压是预防冻害最简便易行的方法;也可在起身期喷施20%甲·多微乳剂,抑制生长发育、提高抗寒性。

④科学灌水。结合天气,因地因麦苗长势浇好越冬水和早春补墒水,提高近地面和叶面附近的气温,形成小气候。也可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在霜冻来临前立即灌水,使近地层空气中水汽增多,发生凝结时放出潜热,减少地面温度的变幅。一般在霜冻前1~3天灌水效果较好,灌水防冻以选择无风或微风天气效果较好。

⑤熏烟法。在霜冻来临时也可用熏烟法防霜,目前应用最多的是化学烟幕法,以20%沥青、5%废柴油、42%锯末、33%硝铵配制成简易“防霜弹”;也可用硝酸铵、油渣、锯末、红磷等混合制成“防霜烟雾剂”,这种化学发烟剂制作简便、成本低、发烟量大、容易使用、比柴草效果显著。注意到日出一杆(早上8点左右)后再停火。

无论灌水防霜或是熏烟防霜,均要对易发生霜冻的重点麦田和易受冻的品种进行优先安排。

2. 补救措施

①补肥与浇水。霜冻发生后,气温回升快,会造成细胞间结冰迅速融化,水分来不及被细胞吸收就大量蒸发,使小麦受害而加速死亡,因此应抢时浇水,且要灌足灌透,以促进茎叶快速生长,防止幼穗脱水死亡,力争多成穗。对幼穗已受冻的,结合浇水,亩施尿素5~7.5千克,喷施芸薹素内酯、赤霉素等生长调节剂,加快细胞分裂,加速茎蘖生长,尽量降低损失。

②割棵法挽救技术。对麦田总茎数受害率在60%以上、幼穗冻死而叶片仍正常生长的麦田,进行霜冻后割棵。幼穗受冻后,叶片和茎秆并未停止生长,会与再生新蘖争营养、光照,不利于新蘖的生长发育。割去受冻植株,使再生新蘖有足够的营养面积和充足的营养物质,有利于再生蘖多成穗、成大穗,但要注意:不要挨地割,离地面15厘米剪割,以不过分危害未受冻的小蘖为度,割后立即施肥浇水。但茎叶冻死或冻害率在80%以上的不割,小麦进入孕穗挑旗阶段不割。

(作者联系地址:河南省虞城县庐山路农业局 邮编:476300)

浅谈铆接缺陷及预防措施 第12篇

(1) 铆钉

铆钉杆直径的大小是由被铆件所承受的实际载荷决定的。然而, 就金属板材的铆接来说, 铆钉杆直径与被铆件的厚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铆钉与被铆件是同一种材料, 铆钉杆的直径应是1.4 T (T为最厚板材厚度) 。若铆钉杆直径大于此值, 将造成铆接困难, 而且由于钉孔的增大而削弱铆接部件的强度;若铆钉杆直径太小, 铆接时则可能造成铆钉杆的弯曲。当被铆件很厚 (见图1) 时, 过长的铆钉杆将会承受弯曲载荷。在这种情况下, 较为合理的方法是在被铆件上为铆钉头加工沉头孔, 以便用较短的铆钉完成铆接。

为防止劣质铆接, 保证铆钉头的成形质量, 必须保证铆钉杆长度适宜, 需要充分运用铆钉杆长度的计算公式:L=1.4d+1.1B (L为铆钉杆全长, B为板料总厚度, d为铆钉直径) 。如果铆钉杆过长, 在铆接过程中就会产生弯曲变形, 见图2。即使能够形成勉强过得去的铆钉头, 也会在形成铆钉头的过程中多次镦压而造成损伤。另一方面, 如果铆钉杆太短, 就不可能形成完整的铆钉头, 见图2b;而且, 在铆接过程中还可能损伤被铆件, 见图2c。就沉头平面铆接来说, 铆钉杆料不足会使铆接部件变成次品, 见图3。

(2) 孔径

铆钉在钉孔中不能间隙太大。钉孔直径比铆钉杆直径约大5%~7%。如果间隙太大, 即使形成外观良好的铆钉头, 铆钉杆仍可能是弯曲的, 铆接强度将会削弱, 见图4。

(3) 孔位

钉孔距任何一个被铆件外缘既不能太近, 也不能太远。如图5所示, 尺寸“a”应至少是被铆件厚度的1.5倍或铆钉杆直径“d”的2倍, 甚至更多, 但其最大值不得超过被铆件厚度的8倍。在实际铆接过程中, 不能将钉孔设置得与被铆件弯曲处太近。合理的距离应以铆具的空间尺寸来确定, 否则可能会对被铆件造成损伤, 见图6。

(4) 铆接位置设计

铆接位置的设计原则是, 尽可能使铆钉承受剪切载荷, 尽量避免出现弯曲载荷和拉伸载荷, 见图7。在铆接不同厚度的板材时, 应将预制铆钉头安置在较薄板材的一边。这样, 在铆钉杆被镦铆时, 主要冲击载荷就由较厚、强度较高的板材承受。当铆接易损、易碎和低硬度的材料时, 为防止损坏被铆件, 建议在铆钉头和被铆件表面之间设置钢垫圈, 见图8。

(5) 钉孔的加工

钉孔的加工方法对铆接的成功与否有着很大的影响。在钉孔的两种主要加工方法中, 冲孔优于钻孔。不论是冲孔, 还是钻孔, 在加工中易出现下述常见缺陷。

a.所钻钉孔中心线倾斜, 会产生劣铆接部件, 见图9。这种缺陷在冲孔中不会出现。

b.铆钉头与被铆件表面贴合不到位。在铆钉头的形成过程中, 钉头与钉杆的接合处总会产生一个较小的过渡圆角。因此, 钉孔必须具有相应的倒角或小沉头孔 (例如:斯太尔铆接结构车架纵梁上的铆钉孔位均有1×45°的倒角) 。否则, 铆钉头就不能很好地与被铆接件表面贴合, 从而产生劣质铆接部件。

c.钉孔之间两层板料内侧有毛刺或变形。此种毛刺及变形对铆接的紧密度有很大的影响, 见图10。

(6) 铆钉模

铆钉模分为动铆钉模和静铆钉模, 分别安装在活塞杆和铆钳体上。一般铆钉模的设计按图11及表1进行, 否则铆钉模就不能沿铆钉杆轴线均匀施力, 同时会出现铆钉头变形或铆钉模压入被铆件表面的危险情况。铆钉模腔尺寸E太小将导致铆接后铆钉头周围有帽缘, 见图12a;铆钉模腔尺寸E太大将导致铆接后工件表面出现铆钉模压痕, 见图12b。

mm

(7) 铆接操作

即使最完美的铆接位置设计, 再加上最合理的铆钉型号和铆钉模规格, 如果铆接时不按正确的铆接工艺和步骤去执行, 仍然不可能生产出好产品。要想生产出无缺陷的优质铆接部件, 就必须对铆接操作的每个步骤和细节加以重视。斯太尔车架的铆接操作的技术条件主要基于N05168标准。

a.孔的直线度。被铆件上钉孔的直线度是很重要的, 如果不能保证就会出现铆钉倾斜、弯曲等不良情况。因此, 两被铆件上的铆钉孔最好一次同时加工完成。在车架的铆接过程中, 由于是多种零部件的装配铆接, 难免会出现铆钉孔不能满足同轴度的要求, 这就要求零部件的孔位加工必须相当精确。装配过程中对孔中心偏移的, 要进行铰孔修正。铰孔时要注意将铆接铰刀顺着外侧孔和零件面垂直铰入, 铆接铰刀不能歪斜, 以防将外孔铰坏, 使孔失去定位精度。铰孔应先铰无螺栓的, 铰好后上螺栓, 再铰原上好螺栓的孔。

b.工装直线度。铆接设备、铆钉模中心线与铆钉轴心线必须成一直线。如果做不到这一点, 形成的铆钉头将会偏离铆钉中心或与铆钉杆成一角度。还会出现的另一种情况是铆钉模啃伤被铆件表面。

c.工件的夹紧。如果被铆接的板材在铆接的整个过程中没有完全夹紧, 或板材之间夹有铁屑等异物, 就可能出现铆钉膨胀现象, 板材之间还会出现缝隙或伞形凸起等情况, 造成铆接装配的失败, 见图13a。另一方面, 工件夹紧力也不能太大。否则, 铆钉孔周围板材局部受挤压, 形成材料的间隔性凸起, 见图13b。

d.铆接压力。显然, 铆接压力必须合适, 既不能太大, 也不能太小。斯太尔载重车架上铆钉铆接压力的确定按经验公式F=20d2 (d为钉杆直径) 进行计算。同样, 为形成铆钉头而进行的冲击次数也不能太多。过高的铆接压力会形成扁平铆钉头或产生与工件夹紧力过大的同样后果, 当铆接压力太低时, 就不能形成良好的铆钉头。当铆钉模太短或工作压力太低, 在铆接装配时就会增加冲击次数以形成铆钉头。这种情况在工作中容易造成铆钉头的硬化和碎裂。

e.复杂铆接。在一条直线上装配众多铆钉时, 建议采用“跳跃法”。首先, 每装几个铆钉后, 空1~2个钉孔。当两块板材完全压合且成一平面时, 再将所有剩余孔装上铆钉并进行铆接。如果不按此方法进行, 被铆板材可能会发生窜动或变形, 也就无法保证两块板材的平面度。

2 缺陷铆钉的剔除方法

拆除半圆头铆钉时, 先把铆钉头的圆顶磨平, 找正中心, 再用略小于铆钉直径的钻头在铆钉头上钻孔, 钻到铆钉头的平面为止, 然后再用大锤将铆钉剩下的残余部分敲掉。

3 结束语

上一篇:新生代时期下一篇:录音器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