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式网络平台

2024-09-15

交互式网络平台(精选12篇)

交互式网络平台 第1篇

一、传播模式研究发展综述

在传播学研究领域, 用“模式”来说明问题非常普遍, 其大多数研究成果, 都以“模式”的形态出现, 这主要是因为:传播的各种规律深藏于各种关系之中, 无法看见却可用“模式”表现。可以说, “模式”方法在传播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模式”的导入, 使传播学“结构、过程研究”不断取得进展。美国传播学者D·伯洛从理论上对传播“过程”和“结构”特征这样总结:“传播是一种动态的过程, 无始无终, 没有界限;传播过程的本质是变动, 即各种关系的相互影响和变化”。[1]

(一) 传统传播模式

传统传播学研究领域, 有学者曾整理分析各种模式, 已数以百计, 根据传播的基本结构和过程、以及目前经常参考提及的, 传播模式主要有两类基本模式:线性模式;控制论和社会系统模式。

1. 线性模式

线性模式包括5W模式和申农-韦弗模式。[2]由拉斯韦尔提出的5W模式第一次较为详细、科学地分解了传播的过程, 将传播过程解构出5个要素:传者、讯息、媒介、受者、效果;申农-韦弗模式又称信息论模式, 该模式原本是反映通信过程模式。无论是5W模式, 还是申农-韦弗模式, 都将传播过程看成是一种单向传送信息、呈直线形态的过程。

2. 控制论和社会系统模式

控制论模式在线性传播模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由“单向直线性”为“双向直线性”, 引入反馈机制反映现实的传播过程;社会系统模式, 解决了传播条件问题。[3]在这里, 已经出现了“系统”的概念, 但是这里的系统模式, 仍然是线性结构, 只不过将外部条件作为研究的要素加入模式建构之中。作为构成信息科学理论基础之一的系统论主张:整个世界由无数个大大小小的系统组成, 系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相互依存性、自我调节性等特点。这对于我们研究传播模式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二) 新环境下的传播模式

数字网络技术、特别是Web2.0技术为新环境赋予传统传播模式新的内容。“Web 2.0”这一概念由Tim O’Reilly在2004年正式提出, 他认为“w eb 2.0对电脑工业来说是一种商业革命, 起因于开始把网际网路当成交易平台, 并企图去理解在新的平台上通往成功的规则”;IBM公司的社群网络分析师Dario de Judicibus提出了另外的定义:“Web 2.0是一个架构在知识上的环境, 人与人之间互动而产生出的内容, 经由在服务导向的架构中的程式, 在这个环境被发布, 管理和使用。”[4]换言之, Web 2.0就是一种新的互联网方式, 通过Web 2.0网络应用技术促进了网络上人与人间的信息交换和协同合作, 其模式更加以用户为中心, Web 2.0技术的核心概念就是“交互”。基于Web 2.0新环境的传播模式的特点转变笔者归纳出以下两点。

1. 传播的要素:传者与受者的“交互”

在传统传播学研究中, 给出了传播结构中最基本的要素:传者、受者、信息。在此基础上的模式研究中, 对传播过程中的传者、受者的概念给出了很明确的界定, 无论是线性模式, 还是控制论和社会系统模式, 其中的传者就是传者, 受者就是受者, 即使控制论中的反馈机制, 也主要说明的是受者对传者的信息反馈, 并不是主动传播, 仍然是“被传播”, 两者的角色和地位并没有发生变化, 从信息的角度, 传播模式都属于单向传播模式。

而基于Web2.0技术应用, 颠覆了这一格局模式, 交互式成为在网络媒介背景下的传播模式的显著特征, 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角色不再固定不变, 即传者 (信息源) 从专指定义变成了泛指, 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或组织都可以成为传播者, 都可以获得一定能够范围的话语权, 自主创造、发布信息, 同时对传播的内容又相互的影响和控制, 传者与受者之间的区分逐渐模糊, 甚至消失, 传者可以成为受者, 而受者也可以成为传者, 从信息的角度, 真正实现了“由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传播”。

2. 传播的条件:非线性传播的系统概念

在传统传播模式研究中, 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基本上解决了传播的要素 (内部结构) 问题, 发展至社会系统模式, 则解决了传播条件 (外部结构) 问题。社会系统模式构建的是线性状态的框架, 如赖利夫妇模式。后来的诸多系统模式成果, 都是基于“单向传播”的视野, 在线性的结构下构建传播过程的系统模式。

而基于Web2.0技术应用, 线性传播向非线性传播转变, 传播过程真正实现了“由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传播”, 传统的线性结构下的系统模式须适应新的传播环境的变化, 建立非线性传播的系统模式。

以Web2.0技术为核心的交互式网络信息平台使非线性传播系统模式的实现成为可能;将系统的概念引入交互式网络信息平台, 构建网络交互式平台系统, 实现基于网络交互式平台系统的传播模式。

二、网络交互式平台系统构建

(一) 网络交互式平台系统的价值

1. 平台的思想

平台是基础。平台在这里的所指已不仅仅是物理平台的概念, 而可以解释为:“泛指进行某项工作所需要的环境或条件”, 将外部环境对传播模式的影响放在首位, 同时用平台的概念诠释出非线性结构外在特征。

2. 系统的思想

系统是方法。系统在这里不再单纯的所指构成的条件, 而是更多的表达一种基于平台思想的思维方法。在平台之上, 不再孤立的看待各个要素和主体, 而是考虑各要素和主体之间、以及其与外部的相关联系, 把整个平台看作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3. 共聚的思想

共聚是定位。一个构成有机联系整体的平台系统的构建, 不是“集成”式发展, 而是“共聚”式发展。“集成”与“共聚”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是以彼此的消溶为代价的融合, 而后者则是保持各主体活力为前提的汇聚, 强调的是平台系统各要素间的平等关系。

4. 协同的思想

协同是目标。各要素之间建立平等关系的平台系统, 形成的是协同的运行机制, 平台系统中的各要素的活动都融入到整个平台系统的运作中, 各个主体主动加强彼此之间的协

(二) 网络交互式平台系统构造

根据以上的分析, 笔者建构出网络交互式平台系统, 系统由三个子平台构成:支持平台、传播平台、营销平台。

1. 支持平台

支持平台构成整个网络交互式平台的物质基础。支持平台的构造, 是对基于Web 2.0技术的交互式网络信息平台概念的重大扩展, 交互式已不局限于信息的交互;支持平台具有开放性, 可以将所有基于网络交互式平台传播模式的影响因素纳入进来, 体现出传播过程中的经济性、政治性、社会性与文化性。因此支持平台是构成整个平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成支持平台的要素, 主要包括:客户、受众及用户、所有权者、利益集团、资源、社会组织、管理者、话题、舆论等。具体说明见表1。

2. 传播平台

传播平台是网络交互式平台系统实现“交互”功能的子平台, 传播平台主要构成要素就是媒介和媒介组织, 包括传统媒介和媒介组织, 如报纸、广播、电视等;以及新媒体, 如门户网站、视频网站、移动互联、社会化网络媒体等。而“媒介融合”即是传播平台建构的核心内容。

媒介融合的价值在于:消费者可以用无所不能的终端通过无处不在的网络, 获取各自所需的服务。传播平台的整合功能以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6]

一切皆有可能成为媒介, 成为传播信息的渠道和载体;

信息内容的碎片化和碎片化的消费者。新媒介的不断开发和传统媒介的大肆扩容, 导致信息过剩传播, 媒介信息内容和消费者的分化聚合处于无序和无规则状态, 整个传播体系则处于一种更加失衡的状态;

信息过剩问题。在浩瀚的过剩信息海洋中, 人们对信息始终只能保持在一种浏览状态, 而非深度记忆和关注思考, “受众关注”已成为稀缺资源;

跨媒介功能的开发和应用。在媒介间恶性竞争的情况下, 低端、全业务式的跨媒介功能的开发和大量应用, 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共享和整合, 协同与竞合, 成为媒介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理性目标和必然选择。

3. 营销平台

营销平台位于整个平台系统的核心, 支持平台和传播平台构成对营销平台的支撑, 反映的是整个网络交互式平台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传播思想。营销平台是整个平台系统运作效果的最终体现。

营销平台发挥的是整合营销传播的功能, 营销平台的要素包括:广告、公关、促销、活动推广、视频游戏、社交媒体等一切有关顾客与品牌接触的所有传播渠道。营销平台强调各要素的整合, 网络交互式平台系统的营销平台表达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4C观念得以付诸实现。这里的整合营销传播的概念主要是指围绕网络商务信息流所进行的营销传播整合。

目前, 整合营销传播仍然主要在营销传播手段方面的整合, 未来将扩展整合的范围, 实现企业组织内部部门之间、企业组织之间的整合, 使整合营销传播上升到更高的阶段。而营销平台概念的建立, 有助于相关的研究的开展。[7]

三、基于网络交互式平台系统的传播模式实现

网络交互式平台系统的结构突出了子平台间“物质———媒介———消费者”的交互关系的特点, 突破了以往线性传播模式。子平台之间的交互关系主要有三种类型:子平台内部的网络交互、子平台间的网络交互、传播平台与营销平台融合的特殊网络交互。

(一) 子平台内部的网络交互

本文的第二部分对子平台构造的阐述中对各子平台内部的网络交互特点已做了说明。在这里做一归纳。

1. 支持平台:构造物质基础的网络交互

支持平台中的要素反映的是对传播产生影响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要素。媒介不同于其他产业就在于它依赖于技术的同时, 与经济和政治密切相关, 以及它“在公共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和公共领域有着本质联系”。这一切的特质均来自支持平台的“物质基础”。

2. 传播平台:构造媒介的网络交互

传播平台中各媒介要素的网络交互, 最终实现“媒介融合”的目标, 媒介融合所诞生的新媒体, 具有开放性、交互性、个性化的特点, 消费者可以用无所不能的终端通过无处不在的网络, 获取各自所需的服务。

3. 营销平台:构造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网络交互

营销平台通过发挥整合营销传播功能, 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4C观念付诸实现, 完成消费者在整个价值链中的角色转换。

(二) 子平台间的网络交互

子平台间的网络交互包括:支持平台与传播平台间的网络交互、支持平台与营销平台间的网络交互、支持平台和传播平台共同作为支撑平台与营销平台的网络交互, 子平台间的网络交互中, 实现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在平台系统内的“三流合一”, 使整个平台系统实现了良性运作。[8]

(三) 传播平台与营销平台融合的特殊网络交互

传播平台与营销平台的关系在于“媒介——消费者”, 随着Web2.0技术的应用, 消费者已不再只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 也是信息的创造者、制作者和发布者, 每个参与其中的人或组织都成为“自媒体”, 因此传播平台与营销平台的融合产生了特殊的网络交互状态, 在传播平台与营销平台之间的关系没有用箭头相连以示它们之间的特殊关系。在传播平台与营销平台的特殊网络交互中, 须关注两个主要问题。

1. 消费者的媒介使用状态

当今的消费者同时使用一种以上的媒介已成为常态, 媒介消费习惯发生改变, 也同时改变了消费者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只使用一种媒介的传统消费方式, 在当前消费者自组织传播的环境下, 企业和营销者只能努力去参与、对话和监控, 已很难单方面的控制企业或品牌相关信息的传播, 尤其是在社交网络上。

2. 新媒体的发展与融合

基于Web2.0网络技术的新媒体的发展和融合问题。新媒体的概念也是动态的发展。重点关注基于网络社区和虚拟空间社区这一新媒体形式的整合营销传播模式, 搜索引擎媒体化背景下的搜索门户与垂直网站等网络媒体的整合营销传播模式。

四、结语

网络交互式平台系统的子平台构造以及子平台内部、之间的交互关系实现了在Web 2.0新环境下基于网络交互式平台系统的传播模式。网络交互式平台系统本身是个动态的系统, 它总是处在发展中。传播模式也因此由线性结构发展为非线性结构, 也处在不断的完善与发展中。但是它是具有实际的意义, 正如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言, 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 (信息科技) ”里面的“Information (信息) ”, 而不是“Technology (科技) ”。而Web2.0是能够通过参与者的互动, 使好的产品和服务信息通过一小部分使用者迅速扩大到更广泛的范围。

参考文献

[1]张国良.传播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29-42.

[2]Werner J.Severin.传播理论, 起源、方法与应用[M].郭镇之, 主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0:40-58.

[3]张金海.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140-150.

[4]祁金华.Web2.0环境下企业级产品信息传播方式探讨[J].现代企业文化, 2010 (2) :40-41.

[5]李纲, 林翔.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信息服务模式探讨[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2 (6) :33-35.

[6]王晨.走科学发展之路, 推我国网媒建设迈新台阶[EB/OL] (.2010-10-27) [2010-10-28].http://news.sohu.com/20101028/n276679534.shtml.

[7]初广志.美国整合营销传播新动向[J].广告主, 2010 (5) :56-57.

基于网络环境下及语文交互式学习 第2篇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交互式学习

成都列五中学初中部

yoyo

摘要

自计算机和Internet诞生以来,短短几十年间,以计算机和Internet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迅速覆盖了全球范围内几乎各个领域的研究平台。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产方式。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信息时代,如何把握住契机,将信息技术和学校教学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建构基于网络环境的现代教学模式、探索基于网络环境的交互式学习理论,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探索的问题。

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语文教学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够地拓展了语文教学的时空领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初中的语文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运用,打好语文运用的基础;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语文能力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习和积累一定的语文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人格修养教育、健康的审美教育、情感教育,以及有关的意志、态度、心理等非智力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联想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本文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阐述通过在网络环境下有效地开展语文交互式学习活动,并形成相应的语文教学模式。利用基于网络环境的语文交互式学习的平台,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环境,语文教学,交互式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交互式学习

一、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交互式学习的理论依据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构建主义的教学思想越来越受到教育家们的关注,他们发现通过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能够给教学带来新的变革,为传统教育体系注入新的活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及社会文化背景下,与他人进行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

建构主义提倡在老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老师的指导作用,老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与此同时,我们要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在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因此只能理解到事物的不同方面。这样我们应该设计出的教学系统要能够让学生超越自己局限的认识,在社会交往中能够了解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看到事物的不同侧面,从而形成对事物更加丰富的理解,以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尤其是学生在与比自己水平稍高的交往对象的交往中,有利于将潜在的发展去转化为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更大的发展可能。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已成为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交互式学习的理论基础,并给教学模式带来新的变革。

二、网络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传统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老师传授知识,采取以“老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老师以同一种进度、同一种方法对全班不同智力水平、不同学习要求的学生进行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即便老师希望对每一个学生进行适应其能力的个别教育,也是难以实现的。那些不能适应这种教学模式的学生,由于处在不利的学习环境中,不可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采用自下而上的设计方法,即教学是从基本概念学习出发,逐级向上,逐渐学习到高级的知识点。因而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进行教学任务分析,逐级找到应该提前掌握的知识,而后分析学习者既有的水平,确定合适的起点、设计出向学习者传递知识的方案。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交互式学习

网络化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学生主动建构,采取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老师通过适当的教学设计,使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真正实现个别化的教学。如果学习中遇到了问题,可以通过协作学习,通过学生与老师或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得到解决。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是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路线,即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让学习者尝试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习者要自己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首先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各级知识技能,并加以掌握。

三、基于网络环境下交互式语文学习中老师的角色定位

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即老师将自己的知识、经验、技能传授给学生,众多的学生充当着传播对象的角色。教学中常以教师为中心。而在网络环境下,老师本人作为信息源的优势已不再突出,即老师已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信息源,教学以“学生学为中心”。那么,信息技术能否取代老师的地位呢?答案是否定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老师在教学当中不可能被计算机网络所取代,相反老师在这种模式下的重要性更大了,信息技术只是一种信息加工和呈现的工具,老师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扩大知识面,教学组织者需要跨学科的知识结构,需要老师的群体协作,网络化的教学设计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是如何制作教学课件、搜索资源,如何把它们整合成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资源形式。总之,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老师角色定位发生较大变化。具体如下:

老师应该成为教学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者。老师首先应掌握交互式教学系统中的教学信息资源的使用方法;其次,老师应该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将教学资源清单以及使用方法,及时向学生介绍,使学生能随时查阅、复制、学习网络上的教学资源。尤其要结合各种教学资源,指导学生学习知识,娴熟地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逐步习惯自主学习。同时,老师根据教学的需要来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通过信息技术将文本、声音、图像、图表、视频等教学资源融于一体,充分利用人的视觉、听觉乃至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将教学内容立体地多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其能够快速地参与到学习内容的全过程之中,达到全方位、多角度地获取信息,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老师应该成为教学过程的导学者。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帮助其找到完成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交互式学习

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辅导,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组织学生讨论,不片面追求所谓“唯一正确”的结果而抹煞“求真”的科学精神。

四、网络环境下语文交互式学习的教学模式

基于网络的语文教学模式将以信息化为特征,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运用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实施信息化教学。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老师创设的学习环境中,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主动实现知识意义的建构。在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备课必须充分考虑到网络中教学共享资源丰富的特点,注重知识“框架”的研究。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将在老师设计的知识“框架”的引导下,通过老师指定的信息技术工具获取所需知识,并归纳总结得出自己的结论。同时,通过学习论坛将阅读收获的结论与老师或其他同学进行在线交流,相应地,老师也在线对学生进行辅导,从而真正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具体的几种教学模式:

(一)个别式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有更大的个性发展空间,我们可以通过个别式教学模式来加以实现。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设计不同类型的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而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要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学难度和教学重点。在网络环境中,这种教学模式通过网络课件及老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交流互动来进行。

(二)讨论式教学模式

讨论式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广泛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上讨论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已经具备了相当成熟的条件。

(三)探究式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一般由老师根据教学需要拟定某些问题,同时提供问题探索的信息资源,老师给予适当的启发与提示后,让学生自主的在网络中进行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从而掌握知识要点。一般分为六个阶段: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对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交互式学习

老师所拟问题的分析;学生搜集有关解决问题的信息;学生对所获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学生将抽象提炼上升到理论;学生对结论进行反思。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技巧。

(四)协作式教学模式

协作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取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学生们组成若干协作学习小组,在网上进行交互合作,从而使学生个体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达到新的高度。

五、小结

网络交互式小组合作教学方式浅探 第3篇

一、问题的提出

“网络交互式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方式,就是借助信息技术平台,设置交互区,配备学案、网络讨论区、在线习题等检测功能,帮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它将一个班级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若干名学生组成,设置组长,每个组员均可借助网络,在课外对教师给出的探究式学习任务进行回答、沟通。教师则在后台进行监督、批复,及时跟踪学生的学习。

借助这样—个信息交流的区域网络,个体可通过小组各成员之间的网络单干、合作与互助,来完成教师所布置的探究性学习任务。最后,小组长根据组员网络学习的总体情况,给出本小组学习的综合作业展示,由教师在课内组织学生进行组与组的展示、竞争、交流、评价,根据学生的作业来完成某个主题或某个概念的建构,以达到学生互相促进、互相启发、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教学过程

要完成这个类型的教学,需要具备智能环境的教室,并且有Wi-Fi覆盖。此外,还必须处理好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现笔者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5章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为教学内容,谈一些具体做法。

1.课前环节

学案区。教师给出的网络学案,并非是教学内容的简单呈现,而是带有任务性、时间性的学案;所有学案提供的资源,都是教师事先设置并能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信息,便于学习者将注意力集中于主题,而不是漫无目的地在网上搜索。

网络讨论区。本节课设置网络讨论区,上传“森林、草原、蛇岛、湿地、巴拿马生物网”等生态系统视频,以教材P8 9“思考与讨论”的7个问题,作为全班学生分组讨论的思考方向,要求每个学生均要选择其中—个生态系统视频,来回答这7个问题。组长要在设定时间内,将本组讨论区的组员回答情况进行综合处理,给出本组最佳答案。教师课前在网上收集各个小组的综合回答以做成图表,待课中进行展示;以教材P88“问题探讨”,作为学生合作学习后对“生态系统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关系”的实践模型建构。学生对这些问题设置的讨论及回答,均会在这个区域让教师的网络监控到;对于所有学生的在线提问,教师要在线回复,提出更多要求;学生的回答与提出的问题,可以让教师在课前得到充分的思考,便于设计教学亮点,尤其是设计课内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评价环节。

习题测试区。要处理好三个测试区,其中课前自学测试区除了能够测试学生自学效果外,也可用于课内评讲,可通过后台监控有目的地筛选做错的学生,在课内当场进行自我订正、说明理由、教师给予评价等方式来处理教与学环节;课中在线测试区则便于课中当场检测;课后测试区是为了检测学习成果。

2.课中环节

设计思路:案例导入→问题推进→比较分析→图表总结→习题巩固。

教学过程如下。

一是导人环节。教师通过提问以引出生态系统、生物圈、生态系统范围等知识点,导人新课。

二是课前生成材料展示环节。教师播放学生网络讨论区讨论得较好的某类生态系统短片,以学生课前回答的7个问题生成的网络讨论为案例导入;让1-2组学生展示本小组网络讨论情况(P89问题1-7)。教师配合小组展示,播放PPT以及要求学生打开相关网络学习界面。

教学内容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可以培养学生解释、推断、扩展、观察、分析、比较、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生生互评,培养学生应用、评价、总结的能力,在体验的基础上参与探讨,表达感受。

三是问题推进、比较分析环节。教师以某组学生所选择的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为载体,让该组学生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学生代表分析食物链中各生物的组分和营养级的名称;讲述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营养级是否为一成不变,以及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的理由。

教学内容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可以培养学生解释、推断、示范的能力。

四是图表总结环节。教师以教材P88的“问题探讨”切入,评价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有针对性地挑选某个小组,找出关键词,汇报课前作业,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完成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图示模型建构,并且归纳出生态系统的概念,最终构建出本节知识网络。

教学内容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生在初步架构好的生态系统结构模型基础上,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运用概念形成环节“具体—抽象—具体”,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及归纳总结的能力,使其初步形成生态学观点。

五是习题巩固环节。教师运用PPT,展示学生课前自测习题,结合学生完成情况进行互动讲评。

教学内容是课前自测题自我修订;课中在线测试,进行课前、课中教学对比,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课后环节

在每一节交互式课后,教师都要把该节课的设计意图、课内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教师对各组的评价进行归纳与点评,以此激发学生的网络交互式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让这种学习方式逐渐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

本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尤其是教材P88“问题探讨”环节,小组根据问题探讨的内容,设计建构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模型,是概念建构中较难的环节,即使有某几个小组能得出初步结果,也与教材推荐的答案有些落差。教师可以某个小组生成的模型为载体,借助课件将之原汁原味地进行修改展示。这样才能不断推进学生参与网络交互环节的学习。对于课后习题测试,学生可以将其作为作业来完成,以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三、反思总结

传统的“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方式存在以下问题,如课堂开放给学生后不易调控;教学任务在45分钟内完成后不易评估;学生生成的知识点不可知;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也不得而知……所以,今后的教学还需要在软件和硬件方面做更多的探索。

既然“网络交互式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方式,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真正深度融合的体现,故学校的教学要让平板、Wi-Fi、互联网真正与普通教室整合,普通教室内要逐渐呈现出人机交互的情景。要构建人机交互翻转课堂,让师生借助网络空间进行融洽的教学,达到课程与技术的完美整合,使之成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理想载体。今后,教师的核心技能也将从宣讲知识变为组织讨论、个别引导和方法点拨。

构建交互式网络教学学平台的研究 第4篇

近几年, 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关注和使用网络教学系统。在网络教育的开展过程中, 网络教育实施的效果,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构建的网络教育系统是否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个性化学习的需求。网上教学互动含义范围很广, 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如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还包括人与学习内容及学习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1]

网络教学平台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 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式, 不同教育对象, 为开展网络辅助教学提供灵活的、开放的、适合于多层面、多对象及多网络环境的交互式教与学支撑平台。网络教学平台以“课程教学”为核心, 支持课程的长期滚动建设以及教学资源的积累与共享、支持教学过程跟踪统计, 教学过程与评价展示相结合。为教师用户提供了在线备课工具和施教环境, 及充分的师生互动功能, 极大的拓宽了课程教学空间。

1、网络教学平台的体系结构

网络教学平台是一个支持学生、教师、教务管理人员和系统管理员之间的交流, 实现网络教学的开放式平台。按照角色设计的思想, 可将它分为学生、教师、管理员和网络教育资源库管理系统。[2]一个完整的网络教学平台应该由四个系统组成:网上教学支持系统、网上教务管理系统、网上课程开发工具和网上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四个子系统。[3]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内部和远程教学, 创设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 师生共同建立一个突破时间、地域限制, 由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的教学平台, 探索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途径与模式。网络教学平台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1.1 学习支持系统

学习支持系统主要是针对学生的, 学生选择各科课程的电子教案进行学习, 了解其学习方面的通知, 习题作业通知, 教师的答疑情况。开设电子公告板BBS, 组织热点讨论, 进行网上交流, 引导学生对有关问题进行思考判断, 提供网上测试或网上考试的功能, 以辅助学生在学习时, 能及时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栏目设置课程中心、在线自测、学习资源、讨论交流、个人空间、新闻公告、站内消息。

1.2 教学支持系统

教学支持系统是实施网络教学的主要工具, 教师通过该系统可以针对某一门课程设计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内容、提供教学资源、制作学习课件, 以及编写课程作业、录入考试题目、生产试卷等。这些课程由教师在课前备课过程中完成, 而学习者则可以在课堂中自主学习课程或完成作业、进行考试。

1.3 教学管理系统

教学管理系统包括学生管理、教师管理、管理员管理、课程管理、班级管理、学院管理、专业管理、课程开课信息管理、讨论区管理。这些功能是系统运行的一些初始管理。

1.4 资源管理系统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用于存储媒体素材、试题、课件、案例、文档等教学资源, 包括录入、维护、浏览、下载、注册、预览、日志管理等。

1.5 交互系统的设计

交互系统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过交互式学习, 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网络教学平台的交互设计有:站内短消息、新闻公告、学习论坛、E-mail、即时通信工具 (如QQ、MSN) 、微博客等。

2、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思路

2.1 B/S模式的系统结构

三层B/S结构的设计模式, 即表示层、逻辑层与数据层[4]。如图2所示。表示层:是系统向用户提供与系统的友好访问的客户端, 采用标准的浏览器形式。它的任务是由Web浏览器向网络的Web服务器发出服务请求, Web服务器用HTTP协议把所需的协议传给客户端, 客户机接受传来的主页文件, 并把它显示在浏览器上。这一层接受用户的输入和向用户输出, 而不负责解释;逻辑层:是系统实现业务逻辑与数据操作的核心部门, 它的任务是接受用户的请求, 首先执行扩展的应用程序并与数据库进行链接, 通过SQL方式向数据库服务器提出数据处理申请, 然后等到数据库服务器将数据处理的结果提交给Web服务器, 再由Web服务器将结果传回给客户端。它提供所有的业务逻辑处理功能, 整个系统中对数据库的操作都在这一层中完成;数据层:即数据库服务器, 在数据层中包含系统的数据处理逻辑, 位于数据库的服务器端。它的任务是接受Web服务器向数据库操作的请求, 实现对数据库查询、修改、更新功能, 把运行结果提交给Web服务器。

本系统采用ASP.NET 3.5+SQL 2005技术实现, 页面使用Ext JS来展示界面。开发环境为Visual Studio 2008。

2.2 应用层与数据层连接

在ASP中, 用ADO连接应用SQL Server数据库, 主要有3个对象:Connection类、RecordSe类、和Command类[5]。其中, Connection对象负责打开或连接数据;RecordSet对象负责存取数据表;Command对象负责对数据库执行查询命令。

2.3 系统数据库结构

根据系统的结构, 分别设计了用户类型表 (Teach_UserType) 、用户信息表 (Teach_UserInfo) 、系统资源表 (Teach_Resource) 、测验表 (Teach_SelfTest) 、通知表 (Teach_Notice) 、系统问答表 (Teach_Question、Teach_Answer) 、论坛表 (Teach_BSS) 、消息表 (Teach_News) 、课程表 (Teach_Courseware) 等。

2.4 系统管理平台的实现

系统是给学校的师生提供一个平台, 补充教学环节的薄弱, 增强课下复习的效率, 系统分为前台和后台, 系统界面如图3所示。

3、结束语

网络教学平台已成为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基础性平台, 实现了基于网络的师生间教与学的互动, 作为一种高效的知识传播载体,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师生交互范围和时间。

参考文献

[1].张伟远.以互动为核心的网上教学原理及应用[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09, (5) :10-13.

[2].别文群, 郑远强.基于Web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07, (8) :219-222.

[3].余胜泉, 何克抗.网络教学平台的体系结构与功能[J].中国电化教育, 2001, (8) :60-63.

[4].李永锋, 谷川.基于Web的学科教学服务平台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09, 19 (12) :201-204.

远程交互视频教研平台建设方案 第5篇

北京星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远程交互教研平台

建设方案

北京星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2月

目录

第1章.系统建设要求................................................................................................................................................1 1.1 系统整体要求..............................................................................................................................................1 1.2 MCU功能要求.............................................................................................................................................3 1.3 高清会议终端要求......................................................................................................................................4 1.4 PC软件客户端要求.....................................................................................................................................4 1.5 移动客户端要求..........................................................................................................................................4 第2章.方案设计.......................................................................................................................................................5 2.1 系统简介......................................................................................................................................................5 2.2 方案拓扑图..................................................................................................................................................6 2.3 实际部署......................................................................................................................................................6 2.4 MCU及会场带宽要求.................................................................................................................................8 第3章.方案特点.....................................................................................................................................................10 3.1 优质的视/音频质量...................................................................................................................................10 3.2 良好的网络适用性....................................................................................................................................10 3.3 多种设备多种选择....................................................................................................................................11 3.1 高清、标清混合组网................................................................................................................................11 3.2 MCU级联及统一会管...............................................................................................................................12 3.3 全自动会议召开........................................................................................................................................12 3.4 多种应用扩展融合....................................................................................................................................13 3.5 使用维护简单............................................................................................................................................13 3.6 安全可靠....................................................................................................................................................13 第4章.系统功能介绍..............................................................................................................................................13 4.1 星立方全编全解MCU单元.....................................................................................................................13 4.1.1 简介................................................................................................................................................13 4.1.2 功能特性........................................................................................................................................14 4.1.3 技术参数........................................................................................................................................14 4.2 星立方1080P高清会议终端....................................................................................................................15 4.2.1 简介................................................................................................................................................15 4.2.2 功能特性........................................................................................................................................15 4.2.3 技术参数........................................................................................................................................16 4.3 星立方会控软件........................................................................................................................................17 4.3.1 简介................................................................................................................................................17 4.3.2 功能特性........................................................................................................................................17 4.4 星立方软件会议终端................................................................................................................................18 4.4.1 简介................................................................................................................................................18 4.4.2 功能特性........................................................................................................................................19 4.5 星立方移动会议终端................................................................................................................................19 4.5.1平板电脑........................................................................................................................................19 4.5.2 3G智能手机...................................................................................................................................20 附录二 典型系统架构...............................................................................................................................................21

第1章.系统建设要求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实验小学(原曙光小学)拟建远程交互教研平台,用于学校实时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研,培训、异地同步备课、同步授课、语音文字答疑、观摩课程、远程等日常教学工作。本系统在原视频会议系统基础中,特別为教研方面添加了强大数据操作功能。本系统在满足现有需求的前提下,更具有一定的应用前瞻性和技术领先性。未来三至五年内,在视讯领域内具备持续的领先性,并可根据国家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在应用规模、系统容量、功能的扩展与兼容等方面,满足系统整体上的动态调整、灵活扩容。通过对以上需求的深入了解以及系统的研究分析,本系统应满足但不仅限于如下功能要求:

1.1 系统整体要求

此教研平台应由如下部分组成:MCU集群组、高清会议终端、会议管理端、移动终端组成。方案包含1个远程教研管理平台,1个标准远程教研室,4个分远程教研室,每个远程教研室各部署一台高清终端,其他桌面级采用pc安装软件客户端入会。系统支持日常互动式教研活动的召开,除支持音视频同步即时传送外;更可在音视频通信画面上,划分出虛拟白板,实现主会场与远程教研室的互动操作。本系统支持高清会议终端、PC、笔记本电脑、移动终端等设备的同时接入。

系统完成后可达到如下目标:

1、教育学术交流和远程培训,视频会议拥有的强大数据操作功能:文档共享、共享白板、协同浏览、文件下载、重点标注等功能,可以让各地的教师们共享各种文字、图形、数据、报表等信息,在语音和视频交流的同时对教学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反复修改,从而达到共同提升的最终目的。

2、交换式远程教育,教学观摩,资源共享,网络协同教育等功能,能为教育信息化解决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地域的同步教育问题。

视频会议系统在教育行业具有高度的实用性、易用性、安全性等特点,为远程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运行平台,是一个绿色、高效、网络面对面的教科研平台,让教育信息化真正的做到了无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同步智能化管理,是新时代信息化教育的一个全新的起点。

系统整体要求具备如下特性:

 稳定性

视频会议系统提供的是实时视/音频、数据的交互通信,系统的任何不稳定都会影响通信的质量,因此

稳定性对视频会议终端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此系统应达到电信级运营要求,能7×24小时不间断的工作;具备容灾备份机制,即平台中任何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都能迅速切换至其他冗余/备份服务器,不影响数据的安全性和视频业务的不间断持续性,对前端用户是不可感知的。采用网络带宽自适应处理,随外界环境变化做弹性调整;流量控制和前向纠错编码(FEC)技术能抵抗30%以上的网络丢包率,彻底消除视频马赛克和语音断续现象。

 先进性

由于网络、通讯等技术发展极为迅速,更新换代频繁,为保证系统具有较长的生命力,设计的视频系统方案,不仅考虑现在的需要,而且要充分考虑未来业务发展的需要,使该系统能够在尽可能长的时期内保证应用的需要。本系统基于这一原则,在视频压缩算法上,采用国际领先的 H.264视频压缩算法,512~768Kbps可传送720P,1M可传送1080P,向下兼容MPEG-4,H.263等压缩算法,使得系统兼容性良好的同时,保证技术的领先地位。在系统结构上,支持MCU集群及分布式冗余部署,使得系统随时适应网络结构,规模无限扩大。从而保证系统的先进性。

 安全性

本系统既考虑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更注意信息的保护和隔离,分别针对不同的应用和不同的网络通信环境,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包括系统安全机制、数据存取的权限控制和支持专用网等安全措施,能够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

 易用性

视频会议终端的使用、管理和维护都充分考虑使用者的专业水平。全遥控器操作方式,功能按钮符合人们平常习惯,非常易于掌握和使用,用户实现沟通交流只需一次按键加入会议即可,会议全程都可以由中心会场的会控进行,分会场无需任何操作。

 灵活性

视频会议终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载体,网络存在不同的网络条件、网络结构和网络带宽;计算机存在不同的硬件配置、操作系统;对于视频会议本身的应用要求存在不同。这要求视频会议终端具有非常强得灵活性和适应性。视频会议终端适合于从64kbps~8M的网络环境,适应所有的代理服务器和防火墙,满足不同网络环境需求。除去专用高清会议终端,也可全面兼容现在的PC、笔记本、移动设备、机顶盒。系统提供专业的视频、音频和实时交互性能,全面满足不同级别的应用需求用户不仅使用用于开展视频会议,还可以开展全方面的各种培训、各种讲座、研讨会,及提供在线支持、培训、交流。

 经济性

采用先进的多媒体及网络技术,以灵活的网络带宽占用实现了清晰流畅的视频和音频效果,具有优越的性能;同时该系统支持多播,可大大减少网络主干的带宽占用,充分保护用户的投资。星立方高清视频会议支持高清、标清终端智能混合组网,通过星立方独有的上、下行非并行编解码处理技术,二级会场只

需部署标清会议终端,即可享受全高清视频会议的品质。系统不仅具有先进的性能,而且建设成本相对较低,用途广泛,具有很好的经济性。

 可扩展性

在系统容量方面可通过集群及分布式MCU部署部署,支持无限量扩展。在系统结合方面,该系统留有应用接口,可同其他标准系统或产品相结合,使系统的功能得到扩展和增强。

1.2 MCU功能要求

 支持11个以上1080P高清会议终端同时接入组网,召开会议;

 支持标准H.323协议及SIP协议,可兼容第三方私有协议;兼容目前市场上主流的视频会议终端,如cisco、polycom、华为、中兴等标准H.323协议终端,便于未来系统扩容;  支持标准H.239双流数据;

 支持高清1080P及以上分辨率全编全解;  支持单模板最大16路1080P视频合屏;

 支持智能请求终端不同目标分辨率的视频:如MCU合屏画面中,某1080P终端画面占据的分辨率为704*576,则MCU向高清1080P终端请求704*576分辨率的视频画面,而不是1920*1080分辨率的画面,提升效率,降低网络传输负载;

 支持数据转发模式会议,即视/音频数据不经过MCU编解码,直接转发到各个会议终端,降低MCU负载和功耗,在同等条件和硬件配置下,可支持更多会议的并发召开;  支持最多5级树状网络架构,MCU自动级联,智能合屏编码;  支持2台以上MCU冗余及负载均衡;  支持自动会议管理和手动会议管理模式;  支持每个会议不少于4个视频排布模板;

 支持每个会议模板设置主码流和子码流,根据接入设备或终端的不同,自动发送不同码流的视频;  支持每个会议模板设置主分辨率和子分辨率,根据接入设备或终端的不同,自动发送不同分辨率的视频;

 支持对所有硬件终端的开机状态监控、远程呼入、一键呼入;  支持对所有硬件终端的远程管理、参数配置;  支持自动响应所有硬件终端的呼入请求;

 支持移动设备Android/iOS系统的手机、平板电脑接入,无需增加服务器;  支持视频融合设备的接入,并与其他视/音频系统互联互通;

1.3 高清会议终端要求

 主会场终端视频采集分辨率要求1080P(1920*1080);  分会场终端视频采集分辨率要求1080P(1920*1080);  支持终端视频接收分辨率为1080P;

 支持标准码流和低码流设置,同一视频可发送不同码流和分辨率视频;

 支持智能响应MCU指定分辨率的视频编码及发送,如:MCU合屏画面中,此1080P终端画面占据的分辨率为704*576,则发送704*576分辨率的视频画面,而不是1920*1080分辨率的画面,提升效率,降低网络传输负载;

 支持标准视频、VGA桌面作为辅流输入,同时支持软件插件方式抓取PC桌面,作为辅流输入;  支持会议录像功能,无需外接任何设备,即可在终端上进行录像管理、导出、回放、点播;  嵌入式系统,全遥控在操作,支持通过U盘直接升级;  内置Web管理,可进入远程管理维护终端;

1.4 PC软件客户端要求

 支持windows XP、win7、win8操作系统;  支持无缝接入硬件终端视频会议;

 支持支持视/音频双向发送和接收1080P分辨率视频数据;  支持接收H.239双流数据;

 支持直接呼叫标准H.323协议会议终端;  支持呼叫SIP语音电话;

 支持单独软件客户端独立组会,不受硬件终端、会控端在线与否的影响;  支持虚拟电子白板、聊天室功能;  支持PC桌面共享功能;

1.5 移动客户端要求

 支持Android/iOS系统的手机和平板电脑;  支持接收720P的视频画面;  支持WiFi/3G网络;

 支持H.264和Mpeg4编码选择,高硬件配置可支持高清1080P编解码;

 支持手机、平板电脑的回声消除;

第2章.方案设计

2.1 系统简介

星立方高清视频会议系统是基于IP网络全高清多方视频会议系统,支持MCU全编全解会议及基于直接流发两种会议模式。支持星立方自有视频会议协议及标准的H.323、SIP协议,可同步兼容已有的各品牌H.323会议终端,并进行统一管理及无缝扩展。

星立方硬件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由:MCU集群组、星立方高清会议终端、会控端、软终端、H.323/SIP会议终端、移动终端及全自动录播系统组成。系统支持日常远程视频教研活动的举行,支持高清会议终端、PC、笔记本电脑、移动终端等硬件设备的同时接入。

星立方硬件视频会议系统使用MCU二次编码合屏方式,将各个终端的视/音频发送到MCU,由单独的二次编解码模块,进行数据解码和再编码,将多路视频和音频合成一路,分发到各个会议终端。此种方式比传统软件会议更加节约MCU和终端的网络带宽,比传统硬件会议更加灵活可控。

MCU部署于教委或学校信息中心,负责接收并转发所有教研视频流;会控端一般置于主教研会场,用于控制整体教研流程,控制主教研室及教研室分会场大屏显示视频,实现对整体教研活动的管理与记录,能够分别管理每台硬件终端;会议终端为所有会场级配置,部署于各会议现场、领导办公室,发送本会场视/音频和接收其它会场视/音频及数据流。

星立方硬件视频会议系统采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最人性化的产品设计,提供最优质的产品性能,提供高清晰、高质量视/音频及各种多媒体应用,以一体机嵌入式的终端为用户的日常工作提供服务。做到多方面资源的利用,进而节约企业资源,减少浪费。

2.2 方案拓扑图

图3-1高清视频会议平台拓扑示意图

说明:

MCU部署于企业中心机房,负责会议过程中数据信息的转发以及开会时网络流量状态的监控;企业会议室部署高清硬件终端和会控终端,通过硬件终端召开会议,会控终端控制整体会议布局及设置;各分公司或办处根据经济情况使用高清硬件终端、标清硬件终端或软终端参与会议,使用硬件终端参与会议的学校可以选择性部署硬件终端辅助控制软件。

2.3 实际部署

主教研室会场:

高清硬件终端:主教研室为最重要的会议室,在整个会议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建议部署一台星立方高清硬件终端作为主会场的终端设备。星立方视频会议终端在原有的会议系统的技术基础上,创新性的首次使用服务器二次编码方式,将各个终端的视/音频发送到MCU端,由单独的二次编解码模块,进行数据解码和再编码,将多路视频和音频合成一路,分发到各个会议终端。

音频输入输出设备:主会场音频设备根据实际办公桌椅的摆放配置全向麦克风或跟踪会议系统。全向麦内置扬声器,拥有高灵敏度的麦克风,会议室任意角度发言都可以良好采音,配置全向麦后,无需配置其他音频设备;跟踪会议系统包含手拉手鹅颈麦以及摄像机自动跟踪系统,鹅颈麦克具有减少啸叫、方向性强的优势,按下麦克,摄像机自动定位到发言者位置,使用鹅颈会议麦的同时为主会场配置高质量的功放、音箱、调音台等设备。

视频输入输出设备:主会场视频输入设备选用1台高端的可遥控的高清摄像机,用于采集主会场主讲人的视频画面,达到清晰流畅的视频效果;主会场输出设备选用大尺寸高清双显大屏,为用户提供逼真、舒适、清晰的视觉效果。

会控软件:企业主会场配有会议控制软件,用于控制整体会议,控制主会场及分会场大屏显示视频,实现对会议整体流程的控制、管理与记录,能够分别管理每台硬件终端。

教研室分会场

配置迷你型高清会议终端,罗技高清摄像头,无线麦克,方便快捷。

桌面级会场

在pc上部署视频会议软件客户端,配置USB摄像头及音箱即可,建议使用定向鹅颈麦克风。移动终端:

在外地出差的领导,可以使用随身携带的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参与会议。安装星立方视频会议系统于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之中,登录视频会议系统,进入会议室便可与其他会场的领导和同事进行交流、互动,无需其他附加设备。

2.4 MCU及会场带宽要求

本视频会议终端所满足的应用级别既有专业的会议室应用,又有视频要求较低的桌面级应用,对视音频的要求较高。在视频会议中,占用网络带宽的主要是视频画面。一路普通视频占用带宽256kbps~500kbps不等,音频占用24kbps。高清格式包括1080P(1920*1080)、1080i,一路高清视频占用768kbps~2Mbps不等。

视频合屏模板可设置两种带宽,分为高码流和低码流,高码流视频分辨率为高清视频(1080i、1080P),低码流视频分辨率为标清或更小分辨率视频(720×576、352×288等)。网络带宽良好的会场选择高码流视频,网络带宽一般的会场选择低码流视频,各会场根据本地带宽自行选择码流,高低码流的设置节约了各会场带宽,为各会场提供了更加符合本地情况的带宽。

720×576(标清)、1280×720(720P高清)、1920×1080(1080P高清)——适用于会场接入点设置,视频输出到大屏电视,视频占用带宽:标清占用256kbps~512kbps;1080P占用768Kbps~1.2Mbps;1080P占用1Mbps~2Mbps。

带宽计算公式: 硬件终端:

其中上行是本地视频所占带宽,下行与MCU合屏采用的模板带宽有关。

上行带宽为:本会场视/音频设置占用带宽 下行带宽为:合屏后视频模板设置带宽 MCU端:

发送带宽为:合屏后视频模板设置带宽×N 接收带宽为:被广播/查看端流量之和 例如: 某会议有1个主会场,20个分会场,5个移动设备参会,主会场视频1Mbps,分会场视频500kbps,移动设备上行384Kbps,将分会场视频与主会场视频做四分屏显示,发送给每个分会场,合屏后视频高码流是1Mbps,低码流是512kbps,各部分占用带宽为:

主会场: 发送:1Mbps(由于终端智能上传视频,故实际上行带宽会根据视频在布局中的位置动态调整,一般都小于本地所设置的视频带宽),接收:1Mbps(合屏模板中设置的带宽)。普通分会场: 发送:500kbps(由于终端智能上传视频,故实际上行小于本地视频),接收:1Mbps(合屏模板中设置的带宽)。移动设备参会: 发送:384kbps,接收:512Kbps(合屏模板中设置的低码流带宽)。MCU: 发送:

1Mbps×21 + 512Kbps×5=23.5Mbps,接收:

500kbps×3+1Mbps=2.5Mbps(由于终端智能上传视频,故MCU实际接收带宽小于2.5 Mbps)

第3章.方案特点

3.1 优质的视/音频质量

星立方视频会议系统使用MCU二次编码方式,将各个终端的视/音频发送到MCU,由单独的二次编解码模块,进行数据解码和再编码,将多路视频和音频合成一路,分发到各个会议终端。可为用户节约MCU和终端的网络带宽,同时,对采集和发送、接收到的视频进行分析处理,彻底消除杂点,色块。音频编码采用G.7xx标准。在较低的带宽占用条件下实现清晰流畅的画面、声音质量,完全可以满足视频会议视频、音频质量的要求。终端内置高质量、全双工回音抑制器,让您享受完全无障碍的实时沟通。

3.2 强大的数据共享功能

3.2.1 电子白板交互系统

支持多页电子矢量白板,与会者可以在主持人授权的情况下,在白板上画图、写字、粘贴图片、粘贴编辑好的图形等,还可以在白板上打开一个文件(支持各种格式的可打印文档),对该文档进行圈点标注,并且所有的人都能看到。会议主持人可以对白板使用权限进行控制,可以允许或禁止其他人使用白板。

3.2.2 演讲稿同步

主持人或当前发言人在本地打开演讲稿,所有与会人员端都会同步显示。

可以事先将要使用的演讲稿文件上传到服务器,开会时直接点击演讲稿名进行调用。支持PPT同步翻页、动画效果同步和FLASH播放同步。

3.2.3 桌面共享、程序共享,会议过程中协同讨论

可以将所有的windows程序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共享给远端参会人员,如Word、Excel、AutoCAD、Photoshop等程序通过程序共享的方式让与会者来协同操作,实现远程协同办公、实时交流。

支持将主持人或发言人的桌面共享给会议室其它与会者,支持使用电子教鞭进行圈点标注,并允许某个与会者远程操作该共享桌面,所有与会者同步观看操作过程。

3.2.4 浏览器同步浏览

提供了浏览器协同浏览功能,主持人或者当前发言人可以在本地打开网页,远端参会者可以远程同步浏览该网页的内容。

3.2.5 媒体文件播放

主持人端在本地播放影音文件,各与会者在本机进行同步接受收看。

支持MP3、VCD、DVD、AVI、WMV、RMVB、FLV、ASF、RM、ACC等各种格式的媒体文件。

3.3 良好的网络适用性

星立方视频会议系统可以使用用户现有的网络资源。终端能够适应任意网络环境,包括城域网、局域网、互联网等各种网络,适合于从56kbps~8Mbps的各种网络环境,适应大多数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代理服务器和防火墙。可以满足不同网络环境需求。

3.4 多种设备多种选择

星立方视频会议系统不仅提供终端之间的会议,还可以结合个人PC、笔记本电脑、移动终端等设备,共同参与会议。与会者可以使用联网的任何一台PC机,甚至在火车上采用笔记本电脑无线接入参加远程视频会议,对于没有网络条件的与会者,系统提供电话接入接口,与会者可以通过电话参与远程视频会议,众多设备为用户提供多种选择。

MCU及终端都内置H.323/SIP等国际标准视频会议协议,在扩容高清视频会议会场时可全面兼容用户现有设备,并能进行统一管理,最大限度的保障用户已投资设备的有效使用效果。

3.1 高清、标清混合组网

星立方高清视频会议支持高清、标清终端智能混合组网,通过星立方独有的上、下行非并行编解码处理技术享受全高清视频会议的品质。系统不仅具有先进的性能,而且建设成本相对较低,用途广泛,具有很好的经济性。

图6-1高清标清混合组网视频传输示意图

3.2 MCU级联及统一会管

考虑到用户数量及适应树状网络,都需要进行MCU集群及分级分布式部署。传统的硬件视频会议MCU在支持分布式部署时,需要进行MCU级联并分别配置,召开大规模会议时的实时会议控制难度及大,并不能进行同一画面交叉合屏布局设置,是目前硬件视频会议系统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星立方高清视频会议MCU在底层涉及时充分考虑级联及统一管理,部署时只需设置MCU的层级及编号,整个MCU即可自动进行级联组网,不需要用户进行额外的操作干预。会管端只需登录进要控制的会议,就可以列表形式清晰显示所有在线会场,可以对整个会议进行操作控制,而不需关心哪些会议终端具体是分布在哪台MCU,最大限度减轻了管理员的操作复杂度及现场调度的压力。

3.3 全自动会议召开

星立方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内置自动会管,管理员只需设置好会议布局,在主要布局位置指定成主会场及重点交互会场,再设置会议为语音激励模式,以后开会就会是全自动模式,让客户感受会议自动化带来的前所未有的轻松及智能化体验。

会议在自动会管状态时,画面布局优先排布指定位置视频,保证主要会场的可见性,在语音激励模式下,任意分会场只要发言说话,即会自动激活将视频排布到视频布局上,或者自动替换发言已结束的会场。

3.4 多种应用扩展融合

硬件视频会议终端在与第三方软件结合方面,该系统预留标准的二次开发接口,可同其他标准系统或产品相结合,使系统的功能得到扩展和增强,实现单纯会议系统所不能实现的增值功能。例如可与融合通讯终端整合,与原有的各种通讯系统完美融合;整合监控系统,以供应急指挥使用;整合全自动录播系统,实现师资共享、公开课。

3.5 使用维护简单

硬件视频会议终端,系统部署、升级和维护非常简单。任何新的技术的应用和功能增强都可以即时为用户更新。还提供客户端自动在线升级功能。后台基于Web的方式来进行管理,操作简单界面直观。

3.6 安全可靠

硬件视频会议终端在设计上就考虑到系统的安全性,系统是通过打开防火墙中的一个或几个固定的端口来传输所有的视/音频、数据、控制管理等信息,同时系统的多级身份验证技术和独有数据加密过滤传输技术,使得网络中恶意攻击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系统的安全,用户可以放心使用。

第4章.系统功能介绍

4.1 星立方全编全解MCU单元

图5-1星立方全编全解MCU 4.1.1 简介

全IP接口的会议MCU,支持全编全解的工作模式,将多会场终端的画面进行解码处理,合屏成一路画面转发给不同的终端;同时支持简单的视频转发模式,MCU只做转发,不做画面处理。不同会议可采用不同工作模式,节省MCU资源。同一会议,不同终端可接收不同画面布局的合屏画面、根据本地网络选择

相同布局的不同码流;MCU支持上下级级联,同级别集群服务,支持超大规模会议。

4.1.2 功能特性

 一个平台,统一会管,分级部署,分级授权管理

 支持星立方自有视频会议协议、H.323、SIP视频会议协议,支持监控视频源接入  H.264HP编码,带宽进一步节省  高清视频全编全解,不仅限于转发服务  支持合屏混音,可提供多种合屏布局  合屏后可提供多码流,适应不同网络环境  支持合屏自动布局,随参会人数自动选择

 软硬终端接入都支持,会议室级和桌面级及移动皆满足

 会议分屏合屏工作方式可选择,支持1080P全高清会议,提高MCU资源使用效率  支持自动手工会控,满足自助或受控等大小型会议需求  最大支持5级树状网络,MCU自动级联,智能合屏编码  网络自动适应,支持高达30%网络丢报重传  自动支持MCU冗余及负载均衡

 内置Web管理,可远程维护升级监控设备状态

4.1.3 技术参数

 视频编码:H.263、H.264 baseline、H.264 Main Profile、H.264 High Profile  音频编码:G.723.1、iLBC、CELP、G.723、PCM  合屏最大接入数:16路1080P  最大合屏会议数:4  最大终端接入数:500  最大会议模板数:4  最大子码流:4  物理网络接口:2  级联:支持

4.2 星立方1080P高清会议终端

图5-2星立方高清会议终端

4.2.1 简介

作为高清会场标准配备,一体化嵌入式式硬件设计,高稳定可靠性。适用于企业远程会议,远程培训、远程医疗等场景,支持接入1080P/30fps高清视频,H.264 SVC HP高效视频编解码,可在低流量条件下实现清晰细腻的视频效果;支持24Khz高清晰语音编码;支持高清物理采集电脑输出,也支持软采集,自动搜索同网段内待采集的电脑。一机多用,既是星立方会议终端,也是SIP或H.323的终端。

4.2.2 功能特性

 嵌入式系统,全遥控在操作,支持通过U盘直接升级

 遥控器控制,操作简单,画面布局遥控器多种选择,二分屏,画中画,三分屏或双显数据视频分开输出

 三模终端: 支持星立方自有视频会议协议、H.323、SIP视频会议协议

 一机多用,即可作为星立方会议终端参加会议,也可接入H.323/SIP终端参加会议或通讯终端,极具性价比

 双流支持:支持主视频、辅流;支持接收软终端的电子白板、程序共享  内置6方H.323 MCU  会议合屏模式下,终端根据本地网络情况,接收选择不同码流的合屏,而上传视频智能选择最合适分辨率节省带宽

 双工异步编解码:支持标清视频上行,高清接收,标清终端享受高清品质

 会议分屏模式下,终端可提供高低2种码流,分屏模式下满足其它终端的不同带宽要求

 数据采集支持软硬两种方式,数据流的传输支持H.239协议  支持会商式会议及点名模式

 根据视频所在分屏排布大小,智能优化视频上行码流,降低带宽使用  内置会议录像功能,支持会议录像管理、导出、回放、点播  内置Web管理,辅助软件可进入远程管理维护终端

4.2.3 技术参数

 视频编码:H.263、H.264 baseline、H.264 main profile、H.264 high profile  音频编码:G.723.1、iLBC、CELP、G.723、PCM  视频最高分辨率:1080P/30fps  VGA最高分辨率:1080P/30fps  信令协议:星立方自有视频会议协议、H.323、H.329、SIP  视频接入接口:SDI/HDMI/分量

1路  音频输入接口:line in,3.5mm 1路  数据输入接口:DVI/HDMI/VGA

1路  视频输出接口:HDMI/VGA 2路  音频输出接口:line out,3.5mm 1路  网络接口:10/100/1000M 1路  音质处理:AEC、ANS、AGC、VAD  丢包补偿:FEC、RUDP,最高抗30%丢包  支持网络直连,SOCKS5/Http代理,穿越NAT

4.3 星立方会控软件

图5-4会控软件--点名模式

图5-5会控软件--视频布局

4.3.1 简介

硬件会议视频系统必配软件模块,主要用于手工对会议全程进行控制。会议创建后,默认会议处于自动会控状态,一旦授权的手工会控进入,将自动接管会议的自动会控。手工会控对会议合屏的布局,多码流及分辨率进行动态调整,对终端可指定合屏布局。会前点名,会中发言人的视/音频和数据流控制。

4.3.2 功能特性

 支持会议点名、会场的界面布局控制,终端视/音频及数据流控制等

 支持自动会管,设定规则,会议自动进行

 分点名/会商模式,在点名模式下可以“一键呼入”全体在线成员,也可逐一呼入  在点名的同时,系统自动生成点名考勤记录,方便查询成员出席情况  可指定终端的接收合屏布局,并保存至会议结束  支持多会议、多视频布局、多码流设置  支持会议分屏模式下,硬终端参与的会议场景  支持语音激励控制

 布局可固定发言人窗口,定制轮询窗口,其它可自动轮询  支持自动/手工会控切换

 支持实时手动调整会议分屏、分屏内容,会议横幅字幕控制  会控软件登录特定角色设置,由会管授权管理会议。

4.4 星立方软件会议终端

图5-6软终端主界面

4.4.1 简介

作为桌面级软视频会议客户端,适合公司召开讨论协作型会议,配合企业级即时沟通工具UC,支持随时邀请桌面级伙伴参与到会议中。兼容接收合屏工作模式的会议,作为硬件视频会议的补充扩展延伸,软硬结合开展大型的会议,H.323/SIP终端可加入会议。

4.4.2 功能特性

 内嵌企业即时通讯工具UC,会前沟通协商并随时邀请伙伴加入会议  支持分屏转发工作模式的会议,也兼容接收参与合屏方式的硬件会议  支持WinXP,Win7,Win8和Linux操作系统

 数据流支持文字聊天,文件传输,电子白板,程序/文档等数据共享,支持桌面软硬采集,更适合数据共享协同工作场景

 视频支持高清1080P分辨率,高效H.264HP编码  最多支持36路视频显示,支持双显输出

 主持人助理对会议进行控制,可直呼H.323/SIP终端接入会议,支持H.239双流

4.5 星立方移动会议终端

专为不在电脑旁的使用者设计,利用移动终端iPAD或智能手机,参与视频会议。无论分屏模式的软视频会议,还是合屏为主的硬视频会议,都可通过移动客户端加入。让会议真正随时随地进行,让视讯沟通无限。

 支持iOS/Android,PAD或手机可运行  支持接收分屏和合屏方式的会议  智能选择选择适合本地网络的码流  WiFi/3G网络皆支持

 H.264和Mpeg4编码选择,高硬件配置可支持高清1080P编解码  支持回声消除。

4.5.1平板电脑

视频会议在平板电脑的使用,将为传统的会议模式带来极大的挑战和革命性,该互动突破了传统定点会议的模式。

图5-7 移动终端Pad会议界面示意图

4.5.2 3G智能手机

不仅可以在Android(安卓系统)的手机设备使用,并且可以安装在众所周知的苹果系统(iOS)。用户通过手机3G或WIFI网络连接进入视频会议,与PC版以及硬件终端完美互通。星立方视频会议手机客户端,融入了最新的视频会议软件设计理念和技术,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方便快捷的视频会议新体验。

图5-8移动终端手机会议示意图

附录二 典型系统架构

图8-1会议系统整合平台示意图

图8-2系统部署示意图

培训中心机房:在托管机房部署平台服务器2台,平台服务器组包括主服务器、文件服务器、认证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分服务器、管理服务器和监控服务器7个服务模块。

部署的两台服务器做热备份,这两台服务器同时工作、互相备份,当一台Slaver出现故障,与这台Slaver相连的用户马上通过Master在10秒钟内重新定向连到另外一台Slaver,保证整个系统在服务器出现故障时,不会受到影响。同时,互联网为学生端的视/音频回传提供了可能。

二级分中心:在二级或者直属大型单位部署二级分中心服务器,在机房搭建分服务器,实现二级服务器对所属培训用户的承载。

交互式网络平台 第6篇

【关键词】交互式教学 英语教学 新型网络环境

教育部2007年发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要求》强调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国内英语教学模式的发展变化来看,信息技术一直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我国英语教学在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基础上,相继出现了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教学模式。近年来,我们身处的网络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的兴起,改变了人们以往访问网络和互相交流的方式。由此我们提出,在新的网络环境下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改进英语教学模式?

一、交互式教学模式

交互式教学模式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是西方普遍推崇和采用的教学模式。它以交际法为理论基础,注重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它倡导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多边互动实现知识的传播;它强调协作式学习,使不同学习能力和知识结构的学生之间可以互补;它注重营造学习氛围,通过轻松融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新型网络环境特征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和以社交媒体、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型网络应用的普及,我们身处的网络环境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便捷访问。移动智能终端的兴起开启了移动互联网,由于终端携带的便捷性,使得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摆脱了PC互联网时代对设备和场地的限制。同时,由于移动智能终端中摄像头、各类感应器的存在,使得我们可以享受更加便捷丰富和个性化的服务。

2.去中心化。当前,网站资源发布不再由专业网站或特定人群控制,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接收者也是网站内容的生产者,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的信息。同时,人们可以方便地通过社交媒体进行沟通交流、资料传输,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整个信息传输网络更加扁平,去中心化网络特征更为突出。

3.云计算。云计算是继大型计算机、服务器-客户端后的又一大巨变,它是一种使用量付费的模式,提供可用、便捷、按需的网络访问。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效用计算、虚拟化计算、网格计算和Web服务等技术的融合和发展,目前有云教育、云物联、云存储等多种应用。教育活动中不同的参与者——教师、学生、家长、教育部门等可以通过云教育平台进行信息沟通与资源分享,例如录制学校特色教育课程并存储于云服务器,这样不仅各方均能对该课程进行访问,还能有效解决了个人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不足的问题,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中心,实现了不同设备间的数据共享。

总之,当前我们可以轻松地在互联网上与他人进行联系互动、创建自己的内容,也可以不受大小和格式限制将文件上传至互联网,并通过各种智能终端实现随时随地访问。

三、新型网络环境下的交互式教学策略

正如计算机的兴起带来了多媒体教学模式,互联网的普及带来了网络教学模式一样,新型网络环境由于其便捷访问、去中心化等特征,更加适合用于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模式。

1.整合知识载体,构建特色知识库。从形式来看,教材是传统的知识载体,多媒体教学模式兴起后幻灯片课件成为教学活动中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但对实际应用场景更为重要的英语教学来说,仅停留于文字层面的知识载体是远不能达到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教学要求的;从内容来看,教材、幻灯片课件由专家、教师编撰制作,往往只讲解经典的、关键的知识点,缺乏对某一话题的深入阐述,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新型网络环境下,信息分享成为最大的特征,网络上存在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供利用,如百科词条、在线词典、博客、虚拟社区、网络公开课等,可以对某一话题领域进行持续、深入地探讨,同时借助于云存储服务,可以将不同格式的文件(如幻灯片课件、网页、图片、动画、视频等)存储于公共的网络空间,形成该课程的特色知识库,供教师、学生共同使用。

2.利用社交媒体,强化人际互动。交互式教学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知识在人际互动中进行双向流动。目前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仅限于课堂内的问答式交流,这种方式效率低下,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无法解答所有学生问题,且由于是教师发问并点选学生作答,无法代表学生的学习需求。社交媒体提供了一个虚拟、自由的交流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在社交媒体中自由讨论、分享信息,与传统电子邮件交流相比,社交媒体平台多人参与、消息记录公开,教师既可以与学生答疑互动,也可以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互动了解各学生的特点及知识掌握情况,对有价值的讨论还可以转存至知识库中进行分享,实现师生间的协作式学习。

3.利用智能终端,强化人机互动。当前,由于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普及,各高校的英语教学均采用了多媒体、网络视听等教学模式,但由于教学时长有限、教学内容广泛和学生人数众多等限制,多数教师只是设备操纵者,并没有实现教师、学生与媒体的互动。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思路。首先,移动智能终端便携易带,拥有多样的联网机制,能保证随时随地连入互联网,教学活动不再受限于设备及场所;其次,智能终端设备一般提供键盘、语音等多种输入方式及语音、动画等输出方式,这为搭建语言应用场景提供了技术支持;最后,目前已有众多英语类教育移动应用,这类应用提供单词记忆、听力训练、语境对话、英汉互译等功能,基本涵盖了英语教学涉及的所有环节,且提供丰富的人机交互方式,同时为每位使用者建立个人档案,详细记录各人学习情况,并提供在线互动,通过趣味游戏、小组比赛等方式增加了学习过程的趣味性。教师只需在教学中合理设计环节,如课堂互动、分配学习小组等,借助于智能终端及其应用就可完成教学活动,同时还可通过检查个人档案观察每个学生学习变化情况,更加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为制定教学计划与教案提供参考。

四、结语

交互式教学模式已经被证明是现代英语教学的大势所趋和时代的必然。本文主要论述了在新型网络环境下,利用现有信息技术实践于交互式教学的策略,但同时应该看到,教学模式的创新及其实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取并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活动,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毛永泉,高翠英.交互式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9(24):133-134.

[2]鲁华山.交互式教学模式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0(14):164-165.

[3]张鼐.云计算环境下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J].情报科学, 2010(10):1476-1479+1495.

[4]赵崇俊.论视听说课程中网络英语教学与交互式教学的结合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1(11):151-152.

浅谈网络交互式教学 第7篇

1 网络交互教学的概念

正如加里森 (Garrism) 指出的:“教学的质量和教学过程的完整性有待于持续可靠的双向交流”。师生的交流与互动既是远距离教育两大构成要素之一, 又是保障远教质量的重要环节。交互性是影响网络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 没有良好的交互设计就无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网络环境下交互式教学模式是依据现代教学理论, 发挥网络环境的优势, 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从而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质量一种教学模式。

交互是网络教学最突出的特征。与网络初期相比较的单向通信, 现代的网络交互式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双向通信和交互上, 即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同步和异步通信, 使教与学更加开放和灵活、多样化和个性化。

网络教学中的交互, 实现了教师对学生知识的引导, 交互不再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教学模式中的一个要素, 而是代表了教学的一种手段, 通过多种交互行为的实施, 完成对学生、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

2 网络教学交互的特性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 交互是面对面的双方交流, 与之相比, 网络教学中的交互具有以下的特点:

2.1 开放性

在网络环境下, 突破了学习空间和时间的局限, 赋予了现代远程教育开放性特征。学员不受地域的限制, 提供的是师生异地同步教学, 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对象都是开放的, 学习者不受任何限制, 为所有学员提供相同的教育机会, 几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可随时随地与教师及同伴进行信息交互。

2.2 多样性

多样性体现在许多方面。信息形式的多样性, 网络交互可以从一切可由网络传播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获得信息;交互内容的多样性, 网络交互不仅仅单纯是教学内容, 还可以与教师交流与学习相关关的话题;交互手段的多样性, 可以是教学平台、即时通工具 (QQ、微信等) 都可以作为教学信息的传播手段;交互对象的多样性, 教师与学员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或者是其它网络访问者。

2.3 共享性

教师将所有的教学资源传到网络平台, 使得每个学员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可通过网络分享, 大大提高了资源的使用率。使更多的人同时获得更高水平的教育, 提高了教育资源使用效率, 降低了教学成本

2.4 灵活性

在网络教学中, 学员可以选择任何内容采用某种方式与他人进行交互, 随时在网上和教师提出自己问题;现代远程教育能够满足受教育者个性化学习的要求, 给受教育者以更大的自主权。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受教育者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方式去学习, 使被动的接受变成主动的学习, 把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 改变为以“学”为主, 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特点;它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 按最有效的个性化原则来组织学习, 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需要和特点, 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做到因材施教。

2.5 主动性

从学习的被动者到主动者, 从单向传播到双向互动, 从文字内容的互动到语言神情的相互交流无不体现了互动程度的深入。信息在双方交流中传播得更准确, 更易接受, 从而使远距离教学的质量得到保证。

自主学习是网络教学的突出特性。自主学习是开放的概念, 从知识获取角度来说, 教育学家杜威认为, 转变性经验只有通过人们一起以批评性的但却是合作的方式分享思想才能获得。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容易形成也需要一种自主学习的方式。

2.6 导学性

导学是“导”和“学”的组合, “导”的主体是教师, “学”的主体是学。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 在教学中侧重于教学过程的组织,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建议, 并就学习重点、难点和思路方法给予学生指导点拨。师生在网络交流中的平等化和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学习并不代表教师没有任何作用。这种带有对话交往特点的师生关系是双向的, 而不仅仅是单向的和信息性的。这些变化要求教师成为好的倾听者和引导者, 而不再仅仅是好的讲解人。教师的作用不是被淡化了, 而是更加重要了。作为与学生平等的教师的作用得以重新建构, 变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引导者。

摘要:本文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网络交互教学成效研究”的调查问卷分析的基础上, 重点在于论述网络交互式教学的特点。根据网络教学的交互关系, 分析了老师、学员、网络平台三者之间的双向交互关系, 并具体论述了这三者在教学中的特点, 网络交互式教学在现代成人教育是有优势的, 比较适合现代社会要求和现代教育方式。

关键词:网络,交互教学,教学特点

参考文献

[1]张诗亚, 周谊.震荡与变革——20世纪的教育技术[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5.

[2][美]小威廉姆巳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交互式网络平台 第8篇

1 课堂出勤统计模块

考勤是课前必要环节, 以往教师总是通过点名方式对学生出勤情况进行统计, 这样既浪费时间也不利于分析比较。我们在平台上增加了网络签到功能, 并以柱状图的形式进行直观快速的显示, 如图1所示。图1 (a) 所示, 在课堂出勤统计模块下, 教师可以通过点击课时标签按钮右下方的方框 (如图箭头指示) 来控制点名系统。学生签到完成后教师即可查看结果, 图1 (b) 即为单击课时2后显示出的学生出勤情况。此时若点击缺勤柱形图, 平台中即可给出4名缺勤同学的具体名单, 从而可方便教师对学生出勤情况的掌握。

2 课堂测验模块

以往在课堂上教师总是通过询问学生是否听懂来了解学生对当前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而学生的回答又不能准确地衡量其理解程度。我们在平台上增加了“试题设置”模块, 教师只要针对具体知识点从题库选题发布, 学生答题提交后, 如图2所示, 分别是教师选题和学生答题界面, 教师处即可看到学生成绩和对学生成绩分析的各种可视化展示表, 如图3所示。图3 (a) 展示的是学生成绩、排名和每道题对错情况;图3 (b) 展示的是团队的成绩、排名情况[3];图3 (c) 以柱状图显示每道题的答题情况, 单击具体习题在本页面的下半部分会以饼状图的形式展示出该题的正确率, 并在右侧以列表的形式显示答对或答错本题的学生名单。比如第12题, 只有杨英卓和隋立博两位同学答对;图3 (d) 展示的是所选题目对应的知识点掌握情况。习题的数量很多, 但习题对应的知识点是有限的。该页面将测试题按知识点进行归类, 并以知识点为单位统计学生的答题情况, 最终以柱状图的方式显示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有了这些可视化分析图, 教师可以清晰地看到学生对习题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如图3 (c) 中显示第12题的正确率只有8%, 因此教师对此题还需要进行重点讲解。但有些题只有个别学生掌握不好, 这时教师只需单独辅导即可。课堂测验模块使老师可以进行随堂小测验, 既有利于教师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又有助于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5,6]。

3 学生成绩综合评价模块

为了避免学生“上课睡觉, 考前拼命”的应试教育弊端, 激发学生参与平台互动教学的积极性, 我们在平台上设置了综合成绩评价模块, 主要是通过统计全体学生预习测验、课堂测验、课后作业、论坛活跃度、出勤率、微课学习完成度6个指标的平均值, 以雷达图和曲线图的形式展示学生总体学习情况, 如图4所示。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平台上还设有排行榜, 对综合成绩在前三名的同学授予了金银铜牌, 进步最快的学生授予了飞跃勋章[7,8,9]。

4 历届学生数据分析模块

历届学生学习情况对比一直是个难点, 我们在平台中增加了历届学生数据分析模块, 以柱状图和曲线的形式对学生重难点知识点掌握情况和学历届综合评价进行了可视化展示, 近2届学生的对比分析, 如图5所示, 可方便教师了解历届学生的特点。

5 结语

文章搭建的针对大学计算机专业基于网络的交互式平台可以方便教师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情况, 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可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当前, 该平台是针对机房环境研发的, 但是随着手机操作系统的快速发展和完善, 该功能在手机上实现将会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摘要:文章针对困扰教师的课堂出勤统计、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学生综合评价和历届学生综合能力比较等难题, 通过搭建基于网络的交互式教学辅助平台, 从不同角度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和可视化展示。该平台对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状况, 进而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起到重要的作用, 将会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有力助手。

关键词:交互式,教学辅助平台,计算机专业

参考文献

[1]颜廷志, 郭静波.对当前高校教学改革问题的思考[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11, 31 (5/6) :204-207.

[2]李涛.交互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 2008, 22 (4) :34-35.

[3]于姝媞, 唐雪梅, 芙蓉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理论思考及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12 (6) :103-106.

[4]田原嫄, 崔凯, 张海波, 等.计算机数控理论及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与实践[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13 (3) :91.

[5]王欣, 张毅.基于“项目驱动”的新型教学模式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12, 32 (6) :108-110.

[6]罗爱红.对高职高专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J].镇江高专学报, 2010, 23 (2) :98-101.

[7]孙墨杰, 刘海峰, 钟莉, 等.提高大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的方法与对策[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13 (6) :84.

[8]李朝红, 安蕊梅, 牛润明.交互化模式下的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35) :48-49.

交互式网络平台 第9篇

关键词:网络教学,互动平台,模型,应用策略,实现技术

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的网络教学平台实现了教学模式的改变, 将教学从传统的课堂环境延伸到网络环境, 通过构建网络教学环境, 形成“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交互式网络平台。本文分析了中职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技术特点, 主要对基于Web技术的交互式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思路、模型和应用策略以及主要技术的实现方法进行了一些探讨。

1 构建交互式网络教学平台的模型设计

一般认为, 在完善的网络学习环境中, 学生应该可以进行一个多元化的学习活动, 包括浏览、评估和互动等三个类型的学习活动:浏览的学习活动, 是指学习者运用浏览器, 根据学习需求, 主动在网络上阅读各种学习资源。评估的学习活动, 学生在学习历程中, 充分运用在线测试, 作业的方式, 来检查自己现阶段的学习效果。互动的学习活动, 是指学生间的协助、讨论、展示、建立不同的兴趣小组等活动。由此, 构造网络教学互动系统的目标是: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 提供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个性化教学辅导及教学互动活动的最基本的多媒体环境、工具, 通过建立网络虚拟空间意义上的个人空间与群体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协同学习情境, 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系列网上教学活动。它应该包括下面几个层面:

⑴它必须是一个多媒体网络互动教学平台, 提供学习环境以及工具。

⑵提供开放的学习资源。

⑶是课堂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等传统教育方式的补充和发展。

⑷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习活动为线索。

在交互式网络教学平台中, 学习资源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受到适合学生个别化的自主学习和适合网络学习特点限制, 因为网络毕竟有网络的特点, 多媒体的特点, 在现阶段虽然网络的带宽是主要的因素, 但是网上的课件跟单机上的课件还是很不一样。要考虑它的传输效率, 安全保护、教学互动等等一些问题。因此, 针对上述情况, 我们设计一个如图1所示的交互式网络教学平台模型。

2 应用交互式网络教学平台的策略

通过交互式网络教学平台模型可以看出, 它主要包括网络教学平台、教师队伍和交互方式三个部分。交互式网络教学平台是将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一般包括选择合适的教材形式、教师的授课方式、讨论形式、作业类型、实践训练、考试方式等。教师队伍包括教师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等。知识结构应该是涵盖整个专业的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的知识;年龄结构应该是呈正态分布的梯队;中青年教师既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又具有创新﹑改革意识, 同时精力体力相对旺盛, 应该是课程的主干教师, 年龄教大的教师应该帮助较年轻教师尽快提高教研业务水平, 在职称结构上应该体现初﹑中﹑高级职称的教师都具备。这样才能形成一个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交互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⑴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应用策略主要有:同步方式即通过文字/白版聊天进行答疑和信息反馈, 异步方式即论坛和邮件。

⑵教师通过教学平台追踪学生学习情况。应用策略有:通过学生对内容的访问情况进行学习态的反馈。或者通过对平台考试结果的数据分析, 生成统计报表。

⑶教师通过教学平台控制/引导学生的学习进程。应用策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硬指标, 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性发布,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避免学生在丰富的教学资源中迷失方向。

3 实现交互式网络教学平台的技术

采用基于XML的B/W/S三层WEB应用模型来实现基于WEB的交互式网络教学平台 (见下图2所示) 是比较常用的一种实现技术。XML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识语言) 以一种开放的自我描述方式定义了数据结构, 从数据处理的角度看, 它足够简单易于阅读, 同时又易于被其它语言或系统所识别, 特别是在内容发布对信息的非结构化信息的处理软件中, XML技术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它作为一种扩展、可自定义的标准, 非常适合在不同的环境下作为非结构化数据与系统之间的一个中介的角色, 帮助交互式网络教学平台管理系统实现对非结构化数据的管理。利用XML构建的数据库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访问方法, 一些系统使用基于COM, CORBA, 或者Java Beans企业版 (EJB) 的专有的API, 而另一些则使用ODBC标准, 提供对网络访问的良好的支持。

在该解决方案中, 客户端采用Microsoft公司任一款操作系统, WEB服务器采用Windows 2000+IIS5.0, 数据库服务器采用Access 2000或SQL server 2000。运用动态网页技术Active Server Page (ASP) 撰写应用程序, 使用Html、Dynamic Html、VBScript、Java Script、PHP等工具语言来编写常用的程序, 利用“网页设计三剑客”来进行快速建立系统原型。系统支持基于WEB的教学信息资源, 能实现多媒体课件的上传和浏览, 实现虚拟的学习环境, 交互性较好。采用SQL Sever 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 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分布式处理。

4 结束语

随着WEB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流行, 在WWW上已经建立了许多风格不同的教学系统, 例如远程合作学习的系统 (Coral) 、同学互评的系统 (Albatross) 、电大在线远程教学平台 (Openedu) 、智能型教育代理人 (Agent) 与虚拟学习同伴的LISA (Learning is Active) 系统, 这些系统极大地推进了网络教学互动系统的发展, 为交互式网络教学平台的实现和推广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学才, 王建峰.基于Web的远程自学型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 2000, 20 (4) .

[2]薛调.E-learning环境下资源与服务的创新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8, (11) .

[3]许桂芳.建设信息化学习环境推进高校教学改革[J].现代商贸工业, 2007, (03) .

[4]邱艳敏, 武晓璐.基于Web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 (11) .

[5]严佟然.基于Web技术的网络多媒体教学平台的构建[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11) .

交互式网络电视商业运营分析 第10篇

交互式网络电视 (IPTV) , 是一种利用宽带IP网络, 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 以电视机或PC机作为接收终端, 向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自2006年以来, 我国的IPTV产业步入提速阶段, 试点区域不断扩大、多种模式百花齐放、技术标准日益明确。IPTV已经在公众中形成一定的知名度, 随着广电IPTV牌照的次第发放, IPTV在三网融合进程中的关键地位越来越强。

1 IPTV电信市场战略分析 (PEST分析)

1.1 政治法律环境 (Political Fators)

我国IPTV产业链牵涉国家广电总局和工信部两部门, 两者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对IPTV业务主导权的矛盾。

广电总局采取许可证形式, 控制对媒体资源引进。IPTV企业能否争取到全网运营权限, 关键在于广电总局IPTV许可证资质等级。因此, 广电总局与电信业务渗透受国家政策制约。

《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尚不完善, 修订中。

1.2 经济环境 (Economic Fators)

随着国内运营商IPTV试商用的地区与规模逐渐扩大, 以及广大消费者对IPTV认知程度的提高, 我国IPTV用户总数已经从2004年的4.6万增长到2007年的120.8万。2008年底, 全国IPTV用户数突破300万, 与上年同比增长超过1.5倍。

另据不完全统计, 国内现有家庭电视拥有量超过3亿台, 固定电话线路2.7亿线, 而家用PC约为3 630万台。对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和设备制造商来说将是一块非常巨大的“蛋糕”。

1.3 社会文化环境 (Sociocultural Fators)

用户在被动看了数十年电视之后, 对于主动式、交互式服务存在一种潜在需求。随着3G时代的到来, 这一需求显露出被满足的可能。平板电视、视频点播、电视电影随地点播成了现代社会人们缓解精神压力的优选方式, 特别在城市地区, 因人口密集, 需求巨大。而对于网络电视, 更适用于各年龄段人群。

1.4 技术环境 (Technological Fators)

IPTV涉及的主要技术包括视频编解码、流媒体、数字版权管理、CDN、组播、电子节目单和中间件技术等, 目前对IPTV业务而言, 最佳的编解码标准是MPEG-4, 随着H.264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将来逐步过渡到H.264。IPTV的网络拓扑图如图1所示。

目前, 电视已经由原来的电子技术扩展到PC、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等领域, 3G技术的到来更是为网络电视扫平了技术障碍。视频编解码技术、流媒体技术、内容分发技术逐渐成熟, 媒体资产管理技术、数字版权管理技术解决了政策牵引、授权管理的问题。

2 商业分析

2.1 IPTV产品描述

IPTV产品是同数字接入电视、互联网视频点播同样流行的, 由高像素彩屏图像设备、图象捕捉接收器、网络视频通信软件等组成, 配合声音, 可通过IP网络、宽带接入, 甚至实现无线网络接收随时随地在视频通信终端接收并播放流媒体的进行多点交互式电视会议和视频通信的网络产品。

2.2 商业模型相关内容

2.2.1 市场规模

据市场调查, 最新公布的报告称, 由于语音、互联网和娱乐服务捆绑发展的激烈竞争, 未来数年内, 预计全球IPTV用户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92.5%, 到2011年IPTV用户将从2006年的390万户增长到1.03亿户;IPTV的收入将增长40倍, 从2006年的9.605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391亿美元。增长趋势图如图2所示。

可预测:在2010年前后, IPTV用户承稳步增长;IPTV投资放缓;IPTV收入随着用户的增加平稳增加。

从电信运行商IPTV设备投资情况, 用于IPTV的基础设备投资于2007年末达到峰值;2009年1.6%与2007 (增长率10.7%) 和2005年8.3%相比逊色很多, 这也是投资放缓的一个原因。

此外, IPTV等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发展还印证了电信业的媒体属性。就电视内容本身而言, 与传统电视相比, IPTV可能并无区别。但是由于网络互动性特征的存在, 让IPTV可以更方便地提供诸如视频点播、互动游戏等交互式增值服务。

2.2.2 多种多样的市场参与者

IPTV产业链可以划分为内容运营及网络运营两大部分。内容运营商负责“内容的集成运营”, 提供牌照、自身的内容以及其他CP的内容。网络运营商提供用户宽带接入服务, 提供承载网络、IPTV内容传送设备。

此外, IPTV市场还少不了提供IPTV系统的电信设备商。IPTV系统既要和广电系统的播控平台对接, 还要和电信的网络与营账等系统对接。这要求设备商对两大行业都要有很好的理解。

2.2.3 内容范围

IPTV传统内容通常是影视唱片公司、有线电视公司、互联网内容提供商和特定服务内容供应商等提供的相应产品, 如音乐、电视、电影、MTV、新闻、天气预报、股票信息等。但随着渠道拓展、牌照发放增加, 个性化的金融理财、电视购物、求医问药等视频服务也被纳入IPTV的内容范围。

2.2.4 主要成本

运营和管理成本主要包括:接入设备制造成本、流媒体授权供应成本、网络接入成本、播放软件购买成本、IP/DSL机顶盒采购成本、内容相关系统建设成本和接入网络升级费用等。

2.2.5 与其他供应商关系

如图3:

IPTV服务提供商需要与网络、软件、媒体、设备等多家供应商建立紧密联系, 同时需要软件商与流媒体供应商的紧密配合, 以及网络服务商与设备供应商的紧密配合。

2.2.6定价方向与策略

1) 价格定制方向

(1) 绑定套餐—按流量收费、按时间收费;

(2) 版权费—按个数收费;

(3) 点播服务费—点播区收费、免费区不收费。

2) 定制策略

最终用户只建立与IPTV供应商的购置与服务资金往来关系, 与其他供应商没有直接往来;略高于现有数字电视、网络宽带收费。其资金流动如图4所示。

3 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3.1 预测误差

预测误差主要来源于以下3个假设:

1) 假设电信的宽带支持各种要求的流媒体带宽, 并准备扩增设备, 但实际上可能不会扩增;

2) 假设广电授权的流媒体是用户喜欢的内容但实际上用户在网络电视中获得的流媒体是过时的;

3) 假设接受设备符合严格质量标准, 但实际上可能设备厂商只重销量, 不重质量。

3.2 竞争

根据波特模型分析, IPTV的替代品很多, 比如数字电视、网络P2P下载、盗版碟等。从内容方面看, IPTV在内容种类上因具有TVOD、VOD等比数字电视强, 但又比网络P2P下载、盗版碟弱;在内容质量上比不上数字电视稳定流畅、高清;方便性方面, 在直播业务上, 数字电视与IPTV相当, 在其他业务方面, 数字电视要变成互动后才与IPTV相当;价格方面, IPTV无疑是最缺乏竞争力。

3.3 规避措施

1) 规避投资风险方法之一, 分散投资风险

“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比如, 在选择设备厂商或网络运营商时不要选择唯一一家, 瞄准的市场也要有宽度和广度, 定价模式也要有多种组合。

2) 规避投资风险方法之二, 转嫁投资风险

指将风险转让给专门承担风险的机构或个人。常用方法有购买保险、设定保证人等。

4 结论

综上所述, IPTV在中国市场潜力很大, 但是网络标准基础环节的成熟度明显不够。IPTV投资与回报在我国这个基础技术层级差异较大的市场内还不能精确预测未来价值。因此, 如果没有政策扶持, 不宜扩大投资规模。一旦基础技术趋于稳定, 广大用户市场将逐渐清晰, 再加大投资份额, 稳步扩展市场, 即便有众多竞争者的参与, 也能在短期内取得良好的效益, 同时也大为降低与供应链上游供应商的合作风险。

参考文献

[1]至顶网.宽带网络新势力IPTV技术详细解说.http://www.ppcn.net/.

[2]网易科技.中国IPTV市场前景广阔内容是瓶颈.http://www.d1com.com/iptv/market/.

[3]巧巧读书.IPTV业务特点和相关技术.http://www.qqread.com/network-special/.

交互式网络平台 第11篇

社交网络大学英语交互式英语教学环境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英语教学课时不断压缩、班级规模越来越大,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仅能够提供基本的理论教学,没有办法提供良好的实践训练环境。根据《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讨会会议纪要》,大学英语教学应将学生网络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不断推动英语学习朝着立体化、个性化、自主式、交互式学习转变。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交网络为大学生所熟悉和普遍应用,它以其互动性、实效性强的特点,在建立互动学习空间、组织在线学习活动和共享学习资源方面为构建大学英语交互式动态自主学习环境,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手段和途径。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自2007年教育部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来,大学英语改革已经进行了将近十年,但是随着各地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专业课程建设的推进,大学课程的课时不断压缩,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手段主要还停留在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辅助为主。由于班级教学人数不断扩大,教师对与教学监控和管理难度越来越大,没有办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更不能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以学习者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是大学英语教学对师生角色的全新界定。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作为教师,必须为学习者全身心学习创造条件。传统的教学由于缺乏个性化,学习效果因人而异,绝大部分的学习者学习效率偏低,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学习效果还是不理想,投出产出比例严重失衡,也造成了大量学习者厌恶情绪。另一方面,对于学习者来讲,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绝大部分时间都不需要使用英语,从而没有交际需要,就更加缺乏学习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结合起来,积极构建学习者的知识体系,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课堂的参与度,为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创造条件。交互式教学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来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习者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同时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从而真正实现教学信息在教与学之间的双向流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交网络的普及,为大学英语交互式教学环境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手段和途径。

二、社交网络的应用

根据百度百科与维基百科的介绍,社交网络即社交网络服务,源自英文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的翻译,中文直译为社会性网络服务或社会化网络服务,意译为社交网络服务。社交网络是WEB2.0的其中一个代表,而Web2.0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信息的阅读者同时也是信息的提供者,社交网络的出现,让信息传递更加准确,有趣。社交网络为信息的交流与分享提供了新的途径。多数社交网络会提供多种交互方式,实现通过文字、语音或视频聊天、寄信、影音、文件分享、博客、讨论组群等。目前国内大学生使用比较普遍的社交网络软件有:百度贴吧,博客、微博、QQ、微信、人人网、开心网等。由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其载体慢慢由计算机,发展到了手机,使得普遍持有智能手机的大学生们更易于使用各种社交网络服务,而像QQ、微信等即时消息社交软件具有较强的实时性,非常符合大学生追求新鲜事物的心理特点,据统计现在的大学生平均每人至少应用一项社交网络服务,这样就为基于社交网络构建交互式英语教学环境奠定了基础,将社交网络用以辅助大学英语教学是可行的。

三、基于社交网络的交互式大学英语教学环境的构建

1.构建基于社交网络的交互式大学英语教学环境的方式

传统教学与社基于交网络的教学是互补关系。传统教学主要的教学模式主要以理论教学、现场指导和线下交流为主;而基于社交网络的教学主要是以培养学习兴趣、自主学习为主,它为理论教学提供基础、也是理论教学之后的实践应用的重要实现途径。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难以准确判断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手段比较单一,主要通过测验和考试等来实现对学生的评价,学习者本身没有办法客观评价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水平,缺乏数据分析和量化的标准,学习缺乏教师的监督,缺乏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方法指导,学习效率也比较低下。而基于社交网络的大学英语交互式学习环境的构建主要通过以下四点来实现:

(1)教师通过建立学习互动空间,提供各类学习资源,组织各种在线学习活动、发布各种学习任务

(2)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老师提供的各种自己感兴趣的学习资源,通过浏览、阅读资源、参与各种学习活动,训练英语能力

(3)学生自己的学习进度可以在个人的学习互动空间中显示并共享给其他学习伙伴,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学习活动、学习进度(做到相互竞争、相互督促、相互交流和比较)

(4)优秀的学习者也可以共享学习资源,提供学习活动。

2.基于社交网络的交互式大学英语教学环境的优势

在以社交网络为基础构建的交互式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中,学习者是按照兴趣爱好划分自己的人群和自然的组成学习小组,不是按照学校的行政班级划分的,有利于更好的发挥个人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的使用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和模式;在社交网络构建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者既是信息的提供者也是信息的阅读者,学习者按照自己的兴趣将相应的学习内容分享给其他同学,做到了学习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学习者参加的在线活动和讨论区里面,信息可以得到即时的分享和互动,学习者的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记录以及学习者之间的教学游戏、比赛等都可以进行互动,极大的激发了学习者的兴趣;社交网络的数据记录系统会记录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学习行为,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大数据来进行跟踪和评价。

四、结语

基于社交网络的大学英语交互式学习环境的构建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获得丰富的学习材料、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学习,并且从本质上改变了语言教学的方式,使教学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兴趣爱好为导向,以实践为主要形式。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大大的激发,在线交流合作学习的方式极大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与参与度,教师通过适时的跟踪和评价,可以进一步调整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师生情感在不断的交流中得到增强,提高了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基于社交网络的大学英语交互式学习环境的构建对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熟悉使用常见的社交网络软件,也要付出大量的课外时间及时地与学生交流,这也是教师面临的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EB/OL].2007-07-10.

[2]关于印发《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讨会会议纪要》的通知[EB/OL].2009-08-31.

[3]杨琦.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交互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J].菏泽学院学报,2015,(06):105-107.

交互式网络平台 第12篇

1.1 教学平台中的师生活动

网络教学平台是指可供教师和学生使用者利用网络环境开展教学活动的网络支持平台。笔者在电子商务专业《网络营销》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设计中, 结合课程建设基于农产品营销工作过程的开发理念。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包括:教师网络授课, 学生在线学习;教师在线布置任务, 学生实时查看课程任务;学生在线提交各种形式作业, 教师实时查看学生作业, 并在线批阅;师生之间的即时交流, 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及相互点评。师生的主要活动可见图1。

1.2 网络教学平台结构

由于课程实操性较强, 任务形式包括网络调研开展、网络推广、网络广告制作等内容, 学生需提交的作业形式包括Word文档调研报告、PPT演示文稿、在线问卷制作并实时发布、视频、Flash动画、图片等多种媒体形式。基于农产品网络营销工作过程的需要, 教师需展示包含广西区域地图的农产品分布地图, 学生需通过在线的农产品展销系统搜索农产品资源住处并能制作农产品营销信息并发布。为实现多元交互功能, 教师要能在线点评学生作业并能选择性地公布优秀作业及不合格作业, 学生可相到查看作业情况并相互点评。为实现以上功能, 通过设计学习单元、教学文件、校园电子商务平台、在线习题、在线测试平台、作业提交系统、教学资源、教学讨论、区域农产品展销系统、学生作品、教学评价等栏目, 实现各种教学及交互功能。栏目功能如下:

(1) 学习单元。更好地展示课程内容, 本课件在教学内容上按主题把内容逐级划分为合适的学习单元, 每个学习单元主题明确, 段落主题清晰、意义明确, 建立链接的资源在意义上与内容密切相关, 有丰富的和教学内容配合的图片、视频、动画及多媒体案例资源, 有利于学生学习。

(2) 教学文件。将本课程所需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实验大纲、实训指导书等教学相关文件列出, 供师生查阅浏览。

(3) 校园电子商务平台。为实现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本课程组购置网贸校园电子商务平台, 并辅助采用劳动部电子商务师实验室考证与培训软件, 通过平台, 学生可模拟营销过程中供应商、采购商、物流商、CA认证机构、网上银行等多种角色, 进行上传网站、运营推广、信息发布、网络调研等技能训练和实务操作, 使学生对企业网络营销流程了解更详细、更全面, 并可通过实际的网上开店建店, 模拟实现的网络营销的全过程。

(4) 习题。模块按照学习单元进行习题设置, 学生可在线完成相关练习, 习题模块带有自动评判功能及答题后参考答案提示功能, 学生可即时获得评判及提示。

(5) 在线测试平台。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单元测试、模块测试及综合测试, 教师可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在线出题, 学生也可根据自已学习的需要, 自行选择试卷内容进行自测, 在线测试平台带有在线评判功能, 实现教学交互。

(6) 作业提交系统。本课件针对课程内容训练中的实践教学活动设计作业提交系统, 学生可在课程学习单元中要求完成的调研报告PPT演示文稿制作上传、网络调查问卷设计上传、网络广告制作上传等任务, 实现在知识及技能学习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及应用。同时, 作业提交系统可实现教师的在线评阅及点评, 并实现优秀作品及不合格作品展示功能;学生可通过系统进行作业成绩查询, 查看评语及作品互评功能。

(7) 教学资源。本课件制作过程中收集制作了大量的与课程内容相结合的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素材, 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情境再现, 使学生明确课程实训的具体任务要求及背景。为丰富教学内容, 本课件自行开发制作的多媒体案例库运用Flash动画将案例教学与课程内容相结合, 使文字变成生动的动画形式。

(8) 教学讨论。为方便教师与学生课堂内外的交流与互动及资源的共享, 本课件设计了教学讨论模块, 师生可通过教学讨论模块的论坛交流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

(9) 区域农产品展销平台。为丰富教学内容, 将教学内容与项目实训任务相结合, 本课件自主开发设计了区域农产品展销系统。在系统中, 与广西特产网 (www.gx123.com) 、南宁市供销合作社信息服务网站 (www.nncoop.com) 等信息共享, 发动广大师生参与东盟农产品展厅收集第一手农产品营销图片及信息资料, 经过精心整理编辑, 制作了广西各地市农副产品图片、信息, 使得学生在学习完成了相关的知识单元内容之后, 通过该系统能够很好地了解现阶段农副产品资源信息的近况, 培养学生为家乡和地方服务的意识。同时, 可直接将农产品在广西特产网上进行产品的网络营销, 实现将教学内容与现实工作任务产学结合。

(10) 学生作品。将课程中的优秀学生作品进行展示。

(11) 教学评价。不同登录用户, 包括教师、学生、游客均可对教学平台各功能进行评价, 也可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直接在页面上显示, 实现课程教学的有效评价及监督。

2 采用技术

2.1 前台实现

图片处理:Photoshop CS4。

实现技术:Flex Builder 3.2。

本教学平台采用前沿的RIA技术作为课件前台显示模式, Flex Builder 3.2为系统前台开发平台。其支持种类广泛的界面控制元素, 比用Html实现的接口更加稳定, 反应更加灵敏和并具有可视化特性。为用户提供了更加友好、丰富的交互式体验, 同时减少了与服务器的响应时间。用户在访问网络课件过程中, 能时刻感受到它丰富的用户体验, 区域农产品展销系统就是通过其支持的WebService技术与ASP.NET结合起来读取数据库数据, 通过它提供的界面控制显示农产品相关信息。

2.2 后台实现

数据库设计:SQLServer 2005和Access 2003。

在线考试系统和教学讨论都采用了SQLServer 2005作为系统数据库, 作业提交系统模块采用Access 2003。

实现技术:ASP.NET 2.0和AJAX 1.0。

整个教学平台各个模块后台都采用了ASP.NET 2.0作为开发技术, 在数据传输和用户体验方面主要采用了Visual Studio 2005支持的AJAX 1.0开发工具包。

3 结束语

基于Web 2.0的设计理念及计算机前沿技术的网络教学平台, 立足于实际课程教学的需要, 为实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理念提供了基础。同时, 通过多元交互式功能的实现,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利于体现高职教育以实践及技能训练为目标的教学要求, 为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向东.基于Web2.0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7 (7) .

[2]李远航, 秦丹.利用Web2.0技术实现网络课程资源再生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1 (4) .

[3]邱英.Web2.0技术在网络教学平台中的研究与应用[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10

[4]聂竹明.开放共享、社会交互:网络课程中借鉴Web2.0理念的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 2010 (6) .

[5]舒晖.网络课程建设内涵、影响因素及其意义[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0 (12) .

[6]杨爱华.加强互动交流区管理, 促进网络课程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9 (13) .

上一篇:多米诺效应下一篇:多功能相控阵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