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调整范文

2024-07-11

材料调整范文(精选10篇)

材料调整 第1篇

1 材料价差调整的内容

材料价差就是各地(市)、县(工程建设所在地)的建筑市场价格与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的差价部分。材料的种类有三大主材(钢材、水泥、木材)、大宗地方建筑材料(如砖、砂、石)及其他材料(如装饰材料、汽油、柴油、门窗)等。随着建筑市场的放开,建筑材料市场随行就市,材料单价波动频繁,材料单价的变化必然导致价差产生,因此在工程结算中及时、准确地掌握材料价格,对材料价差的计算及控制工程造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材料价格一般是实际采购的市场价,工程结算的材料价格主要由采购材料价、采保费、材料运输费等组成。主要种类有投标价、信息价、市场咨询价、发票价等。根据合同规定,材料价差采用这些价格的不同形式计算。

目前,材料价差的调整大多是根据当地建筑管理部门颁发的材料造价信息中需要调价的材料价格与投标价格的差值计算。但是调整材差是在材料上涨5%以上而且要在合同工期内才允许调整,可调材料价格合同中通常规定,在施工期间,由于非施工单位原因,材料价格增长超出允许的范围内,在结算时,可以调整材料的差价。例如,钢筋投标时市场价格为4 000元/t,施工期钢筋市场价格为4 500元/t。则每t钢筋的材料差价为1×(4 500-4 000×1.05)=300元/t。

1.1 一般性的材料价差调整

一般性的材料价差调整范围包括钢筋、水泥、商砼、砂、石、脚手板、模板木材、石材、瓷砖类、红砖、防水材料、苗木等。这些材料在造价部门定期公布的造价信息上都可以查阅到市场价,信息价定期发布,一般每隔1个月或2个月或1个季度发布1次,由于造价信息报发行到建设方、施工方需要较长时间,往往发布的材料价格已是上个月或几个月前的价格了。与施工时期的材料价格存在一定的时间差。目前,工程造价信息在采集、加工处理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造成了在投标报价时较难直接使用,还需要根据要求不断调整,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市场定价的要求。

1.2 一些特殊材料价格调整

一些特殊材料,比如装修材料中需要拼图案的瓷砖、假山堆砌等,不能在信息报上查找到市场价的,往往采用以下价格。

(1)市场咨询价。投标单位在投标时,施工单位投标的材料价往往会考虑不平衡报价或让利因素,并且还会受材料的进货渠道、供应方式、采购数量、付款方式等因素影响,是投标单位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确定的报价。同一种材料咨询的价格有时还会因材料的材质不同价格相差比较大,引起扯皮的现象。

(2)发票价,顾名思义就是由施工方采购材料,用购物发票标注的价格。发票价格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实际购买价格的反映,但由于目前建筑市场并不完善,虚开发票现象众多,施工采购方直接或间接地与材料供应商发生相互利益关系,材料供应商出具满足施工采购方需要的发票价格。利用发票价计算的材料差价往往对承包方有利。

2 引起工程结算中材料价差调整的原因

2.1 时间差

由于工程从招标、签订合同、施工、结算的整个过程时间跨度长,在此期间,材料市场价格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笔者在进行工程结算审核的过程中,曾遇到这样的情况:码头泊位工程在10月投标,12月份开工,工程要求次年4月份完工,工程混凝土量为50 000 m3,需要中砂量为2.8万m3,为了节省造价,施工采用现浇砼方式。该工程招标合同条款中规定,材料价格的变化幅度超过±5%,单价即可调整。

9月20日建设单位发布招标文件,10月10日开标,造价管理部门发布造价信息:9月中砂信息价为80元/m3,10月中砂信息价85元/m3。承包商投标价为80元/m3;11月中砂价格回落到80元/m3,承包商在11月采用实际定购价为80元/m3购买了主体工程所需的大部分中砂,在12月份工程施工期间,因政策原因,政府对开采河沙进行整顿,中砂价格大幅上涨,12月至4月中砂上涨到120元/m3。

次年5月进行工程结算时,双方发生争议:承包方认为主体工程施工期间,其信息价120元/m3与投标期信息价80元/m3相比,其涨幅超过5%,应按照120元/m3结算,要求按照28 000 m3×(120元/m3-80×1.05元/m3)=1 008 000元调整中砂价差,而建设方认为应按85元/m3调整计算,调整价差为28 000 m3×(120元/m3-85×1.05元/m3)=861 000元,二者相差14.7万元。由于合同条款比较笼统,没有明确规定计算材料价差应按哪个月计算,结算时就很容易引起双方扯皮。

2.2 设计变更的因素

多发生在装修工程的材料变更。装修材料品种繁多,而且由于品级不同,往往价格差异很大。

2.3 甲供材料不按时

比如,工业厂房工程常常需要使用的H型钢,招标时是按甲供方式计算,但由于建设单位不能按时提供,由施工单位自行制作,结算时存在材料价差的调整。如果招标时这项材料没有规定计算方法,且合同中没有可供参考的单价,也会容易出现争议。

3 调整材差的几点建议

在进行工程造价合同的签订时,要加强合同的管理,合理制定材料结算取定价。在工程结算时,材料结算取定价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合理性及结算使用的可操作性。材料结算取定价的选取方式应在合同中(或招标文件中)清楚地明确下来,根据多年的土建工程预结算的编制、审核经验,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方式。

(1)在合同中明确以投标时清单价格作为结算取定价,工程变更也参照清单投标价计算,不管材料价格如何变动,结算不调整;对没有可参考的,按投标计算类似价格计算,或者明确其他方法和让利比例等。这种计算方式有一定的风险,一般适用于工期比较短的工程。

(2)信息价是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发布的,作为第三方价格,通常最具有说服力,对合同双方来说较为公平、合理,对于造价管理部门发布信息价的材料,以信息价作为材料价差的取定价应是最佳选择或首要选择,需在合同中加以明确:以投标时的第几期信息价作为计算的依据,或者以施工期的信息平均价计算材料价差,材料价格变化幅度超过±5%时,超过部分可以调整。

(3)对没有发布信息价的材料,需要在合同细则中约定。发票价如果能为建设单位接受,也可以作为结算取定价,否则应首选经双方认可的市场咨询价。

(4)合同中必须有材料价差的计算公式。由于计算方式的不同,有了统一的规定,也能避免双方扯皮现象的发生。

4 结语

综上所述,材料单价的计算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确定和建设、施工双方的利益,合同条款中如果不对一些细节作出详尽约定,就会导致争议出现。因此,今后在建筑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中,建设、施工双方都应该重视合同管理手段的运用,合同是工程实施过程中双方的最高行为准则,是解决争执的依据,合同管理是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核心和提高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的关键。运用合同管理手段,有效处理价格变化带来的问题,有利于控制工程造价。由于建筑材料品种繁多,单价波动频繁,所以材料的调整是工程结算的重点和难点,它关系到整个工程的造价、招标文件和合同的订立,要严谨、细致、明确、可操作性强,使有限的建设资金发挥更大的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全国招标师职业水平考试辅导教材指导委员会.项目管理与招标采购[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专业动态调整汇材料 第2篇

职业教育与就业密不可分,就业乃民生之本,它关系到中专学校学生的切身利益与学校的声益,从一定意义上说,中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培训;因此,以适应就业市场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当前中等专业技术教育的主要工作,畜牧兽医专业作为我校的主干专业,也应树立适应就业市场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培养一批既掌握理论知识,也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业精神的社会应用型人才。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实现知识和能力,专业与就业的统一呢?专业调整势在必行,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发展农业经济,养殖业又是农业经济的一个龙头产业。因此,培养畜牧兽医专业性的人才具有广阔的前景。

一、畜牧兽医专业的现状与市场需求

1、畜牧兽医的专业现状。中国中等专业学校的畜牧兽医专业、特别是在那些农业省市中为养殖业(或其他行业)培养出了不少人才,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的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为培养适应农村的高素质劳动者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近几年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进入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逐渐减少,而进入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是成绩不理想、不想念书、又不想做事的那一部分学生。与此同时学校在管理和教学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师资水平滞后、教学方式落后、经费投入少、教学设备不足、实习条件差等,这样就造成了恶性循环,使就读学生越来越少;但行业中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养殖业发展很快,培养大量的实用型畜牧兽医人才具有广阔的前景。

2、市场需求。据调查大多数本科院校毕业生与大专生理论知识可以,实际动手能力欠缺,同时不想下基层,中专生虽然要求条件相对较低,但动手能力差,理论知识也非常欠缺。大部分畜牧专业只重视理论教学,甚至就没有进行实践教学。这就是说无论是本科生、大专生、还是中专生的教育,目前都难以培养出满足农村地区实现需要的畜牧兽医人才。

现在基层的一些规模小的养殖场急需大批具有适用技能而又有理论水平的实用技术人才;在基层很多养殖场,其经营者不懂养殖技术,不按常规防疫,一旦出现流行病就束手无策,有的血本无归。另外,大部分饲料和兽药营销人员对疾病的诊疗技术都很欠缺,有的甚至连肌注、皮下注射都不会,更不用说静脉注射了;所以懂技术又能跑业务的人才很受兽药厂和饲料厂的欢迎;这些不要求有很高的学历,但要求有一手过硬的基本诊断技术和诊疗技术。这样一种形势要求为农村地区培养出大量实用型畜牧兽医人才。这也就要求中等专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改革。培养出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实用型人才。

二、当前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当前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着知识老化的现象。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教材虽然经过几次更新,但仍相对落后于行业现状,以教材为依据的实践教学在内容上也相应落后,因所学教材大都是2003年左右出版的,而当今社会是技术革新、创新的社会,科技发达,技术改进,学校的实验设备,实习基地、实践教学,难以满足行业的市场需求。

2、当前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陈旧落后的现象。实践教学的显著特点是突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很显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给学生实践的机会,然而,当前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的实践教学基本上是一个模式,教师示范操作,学生很少有机会自己动手,这样简单的模式是难以培养出一流的实用型技术人才,也直接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

3、当前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注重技能“专才化”的现象。当今社会及产业需要实践能力强且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而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往往只注重以行业技能等级证为标准的训练,这样有目的教学就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技能专才化,而忽视了职业素质的培养,学生毕业时,面向社会,虽有证但综合素质却适应性相对不合格,就很难适应于市场的需求。

三、就业导向呼吁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模式的转变

1、变注重“考证”为注重市场。中等专业学校教育培养目标是使教育者成为适应于生产、服务于农村工作第一线的复合型、实用型高素质人才。虽然中等专业学校按要求使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取得相应的行业技能等级证书,但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还不健全、不完善的当今社会,有些资格证书与实际能力的等值性值得怀疑(因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相对不适应需要),人才市场更注重学生实用的职业能力,以就业为导向的畜牧兽医的实践教学,必须针对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对行业就业市场需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从而正确地、动态地反映出行业就业形势,并通过分析研究,制定出适宜的实践教学方案,以满足社会(行业)就业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规格要求,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优化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使用情况的评价。

2、变强调“形式”为加强实训环节。中等专业学校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畜牧兽医的实践教学必须强调,加强实训环节,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人人将掌握的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使人人都具备动脑、动手能力,但遗憾的是,当今的中等专业学校的畜牧兽医教育中对实训问题解决得不理想,缺乏可适用的校内、外实训场所(主要是供实训的设备、动物),然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给学生有充足的实践机会,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一矛盾呢。一是加强畜牧兽医专业与企业的联合。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学习(而现在的顶岗实习是专业不对口),这样对学校来说,在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的情况下,学生的实训课有了保证,而学生通过在企业里的见习、实习,了解了社会、认识了社会,进而走向了社会。二是加强建设模拟职业岗位的实训基地。当前大多中等专业学校已具备简单的示范操作基地,但要使示范基地的设备仪器、实训动物更完全,以使实训基地的场景更接近实际,学生在这样的基地实际操作、工作才能真正达到教学效果。三是在保证学生正常的实训以外,学校和老师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例如,可以让学生负责几天的动物饲养、接生、育仔等工作,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技能、才艺比赛等活动。四是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可以把实训的要点,部位讲解清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学生有动手的机会。

3、变关注“专才”为关注职业技能的培养。当今的科技发展,需要具有较强职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中等专业学校的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的职业技能是指从事现代畜牧兽医行业的技能,是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在职业活动中的外在综合表现,它是由基本能力、专业技能和关键能力构成。基本能力是指从事社会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通用能力,具有在社会不同职业和岗位之间普遍适用性,通用性和可迁移性等特点,是作为一个现代职业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从业能力,如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计算机的运用能力,最基本的判断和辨别能力、责任感、诚信度等等。专业技能是针对所从事行业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专业岗位知识。工作中知识运用的熟练程度以及本行业技术、技巧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等。关键能力是指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技术创新的能力以及职业素质等,在经济时代,培养和发展能力比获得知识更重要。因此,要求在畜牧兽医实践教学中既要注重专业技能、岗位技能的培养,又注重知识

材料调整 第3篇

一、远近高低,各不相同

1.由“远”及近提供真实材料

一些真实的设备、工具等材料因其具有“真实性、挑战性”而备受幼儿喜爱,然而在实际活动中常常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让老师们都不敢,也不愿去尝试使用,因此,看似离我们很“近”的材料实际却离幼儿很“远”。为了给孩子创设一个大胆尝试的机会与条件,我园在“超市”课程活动中由远及近,努力为幼儿提供真实材料,让他们在真实的体验中获得真实的发展。

如,在“木匠行”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锯子、小榔头、钳子、起子、钉子、螺丝等,在“宝贝厨房”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榨汁机、面包机、小刨刀、水果刀等,在“摄影工坊”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照相机、电脑、相片打印机等,这类材料因真实而激发了幼儿操作、使用的兴趣;因真实而培养了幼儿专注、细心的习惯,真实材料所带来的真实体验也让他们的操作能力、安全意识、合作品质等都得到了发展。

2.切“近”得当提供层次材料

幼儿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因此,不同年龄段、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对材料的需求往往是不同的。在我园的“超市课程”活动时,为满足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同时活动的需求,我们在提供材料时尽可能做到关注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幼儿需要并向他们提出适宜的挑战。

如,在“木匠行”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锯、刨、钉、拧、组装等材料,而同样是锯子我们也做到长短不同,锯齿大小不同,同样是木头也有长短、厚薄、密度的不同,同样是组装材料,也有组装的内容、个数、难度的不同,这样就便于幼儿自主选择,确保不同年龄段及统一年龄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都能选到切“近”自己的材料。孩子们大都会通过比较、判断和尝试操作选择出适合自己操作的材料,而这些层次性材料也让不经意间的“教与学”“相互合作”等交往互动、探究学习过程自然形成。

3.见“高”识远提供安全材料

在“超市”课程材料的投放过程中,“安全”永远是我们考虑的第一要素,因此,在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时,我们强调选择无毒、无味,对幼儿无任何伤害隐患的材料以及提供确保幼儿安全活动的防护材料。

如,在“建构行”中,我们提供的各类罐子都是经过严格清洗、消毒后才投入使用,如奶粉罐、饮料罐、薯片罐等,瓶子也大都选用矿泉水、饮料等塑料瓶防摔防破。“木匠行”中我们则为每位幼儿提供头盔、护目镜、防割小手套、围裙等安全防护材料,让幼儿能够安全地去尝试那些他们感兴趣又有挑战性的事情。安全材料的提供既给幼儿创造了安全的环境,又让他们积累了不同的安全认知,学习不同的安全防护方法,获得安全的经历体验与成长。

4.多“低”少高提供低结构材料

低结构材料因其具有原始性、可变性,而相比高结构材料在游戏、操作、探索中更具开放性,更受幼儿的喜爱。因为它们是生活中的、是幼儿熟悉的,能唤醒幼儿的已有经验,并在有效互动中引发新经验。因此,在“超市”课程材料提供时,我们要做到多提供低结构材料,少提供高结构材料。

如,在“逃家小镇”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沙子、树枝、贝壳、泥、麦壳等材料,在“创意集市”中为幼儿提供各类纸盒、纸箱、纸管、罐子、瓶子等材料。这些材料在孩子的眼中是不同的宝贝,他们会对其进行大胆地加工、改造、组合,这一过程凝聚着幼儿无限的想象力、思考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这一过程也培养了幼儿的创造精神、决策能力和求异思维。

二、加减乘除,相得益彰

材料投放后,教师要及时观察幼儿在课程活动中与之互动的情况,发现材料对幼儿的发展与活动的推进是否有促进作用,并据此进行有效调整。

1.增“加”材料赋予活动新内涵

“超市”课程活动无限的生命力依托材料的不断调整,因此,当幼儿对某些材料失去兴趣时,教师就应该适时考虑如何调整了,而“增加”材料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新材料的出现能让幼儿在新的刺激下引发新探索,生发新活动,促成了原有经验向新经验的自然转换,给课程活动赋予了新内涵。

如,在一次“自行车行”活动中,孩子们一如既往有的在组装自行车行,有的在给车轮安装链条,尝试让踏脚的转动带动车轮的滚动。突然有个孩子发现有了两只气筒(老师悄悄提供的新材料),于是孩子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他们开展交流气筒的作用,“这是给轮胎打气用的”。有的孩子说:“那我们来打气。”接下来有的孩子开始研究气筒芯如何夹在轮胎嘴上,怎样辨别轮胎气已经足了……给轮胎打气活动生成了。小小的气筒赋予了活动新的内涵,在探索活动中,孩子们还发现有的轮胎气老是打不饱,也许是轮胎破了吧,接着如何查找漏气的轮胎、发现漏气点系列探究又在不断进行着。

新材料的出现拓宽了幼儿的活动思路,丰富了幼儿的活动内涵,也促进了他们操作、探究、合作、交往等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增加材料不宜一次过多,教师要适时观察材料投放后幼儿的表现,为以后材料的增加提供新依据。

2.删“减”材料赋予活动新挑战

当材料顺应幼儿的发展和需要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使用材料,并在与材料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发展。因此,在“超市“课程活动中随着幼儿经验的丰富、操作的熟练,有时适当“删减”材料能让活动出现新问题,带来新挑战,从而引发幼儿对材料的新思考,使他们重拾活动兴趣。

如,在“玩沙乐”活动中,孩子们突然发现原来挖沙的小铲子不见了。在找了好大一会儿后,孩子们终于接受了今天肯定没有铲子的这个事实,于是有的孩子就用树枝挖,结果不行;又有的孩子用手挖沙,结果时间一长手吃不消了。一个孩子发现用蚌壳挖是个好办法,于是几个孩子就开始模仿起来,没有蚌壳的孩子又开始在装沙的雪碧瓶上想办法,用剪刀减去一片,结果捏着瓶口又能挖沙还能装沙,效果特别好,孩子们从一开始的少了铲子的垂头丧气变得活动开展得热火朝天。

材料的删减有时确实为活动增加了困难,但同时也赋予了活动新的挑战。孩子们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对其他材料的功能有了重新的认识,学会了去变,这时他们的创新思维、求异等能力得到了发展。当然,删减什么材料,如何删减需要老师认真思考才能达到材料少了,但方法多、空间大了的效果。

3.自“乘”材料赋予活动新体验

要提高材料的利用率而不增加工作量,要延长材料的生命力而不更换新材料,很有效的做法就是自“乘”材料。在这里,它指的是将原有的材料自由组合、重新组合,以一种新形式出现在幼儿活动中,让它具有新的价值和意义,由此感受带来的新变化、新体验。

如,在“汽车行”活动中,孩子们的汽车不小心开到了“建构行”,于是“建构行”的孩子乐开了花,“我们的公园停车场营业啦!”一个偶发的现象让两个活动场所的孩子决定材料组合、人员组合开展活动。于是,热闹的马路主题建构活动开始啦,孩子们根据已有经验在马路上还划分了所谓的三个车道,“公交车道”“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不同的车辆在那里“行驶”;十字口设置红绿灯等交通标记,马路旁有公园、小区、商场,里面分别建有停车场。“哎呀,路上太挤了,我们还是再建个高架吧!”新的游戏计划在活动中不断生成着……

材料组合、人员组合让原有的交往空间扩大了,让单一的课程活动丰富了,孩子新活动下的新经验提升了。当然,自“乘”需要掌握有效时机,应时而组,它更多的可能是不同“课程”活动之间材料的组合,以此来推动活动的新发展。

4.去“除”材料赋予活动新转变

在“超市”课程活动初期,我们老师会投放比较丰富多样的材料来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幼儿在活动中这个玩玩、那个试试,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想玩什么,这就是材料信息过多导致的结果。因此,作为教师要学会大胆取舍,去除不需要的材料,让活动获得新转变。

如,在“摄影工坊”活动中,一开始为前来摄影的顾客们提供了很多服装、配饰、道具等,结果孩子们头上戴着鸭舌帽、身上穿着泳装、手里拿着笛子,整个造型另类,缺乏艺术感,最主要的是一会某服装少了,某道具不见了,乱作一团。后来,经过老师和孩子的协商,决定把摄影内容划分为三个套系:沙滩系列、舞台系列、田园系类,摄影分三个背景,所有摄影用的服装、配饰、道具全部按照三类规范,不需要的全部去除。后来,配饰也进行了调整,保留帽子、眼镜、领带(围巾),其余去除,最后“摄影工坊”活动获得新转变,选套系—化妆—摄影—取照,一切活动井然有序,孩子们也玩得不亦乐乎。

去除材料有时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它可以让活动的过程更有序、指向性更明确,孩子在活动中更专一,探究更深入。当然,去除材料时老师更需要的是和幼儿共同来协商,清晰为什么要去除材料,确定应该去除哪些材料?这样才能真正让材料在追随孩子的中推动活动新改变。

我们认为,材料是“超市”课程活动的生命所在,教师要在解读幼儿对材料需求,观察幼儿与材料互动的基础上有效提供、智慧调整,真正让材料焕发追随儿童所带来的无限教育生机!

材料调整 第4篇

益智区———争夺小红旗 ( 自制材料) :

材料:两种颜色的雪花片、骰子、小红旗若干、操作版面一块。

玩法:两位幼儿进行游戏, 轮流掷骰子, 数字几就在格子版面上放几片雪花片, 谁先放满自己的一边就算胜利, 得一面小红旗。游戏再次进行, 最后谁的小红旗最多就是胜利者。

《课程指南》指出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是: 在数量方面, 能自如地数1 ~10。课程目标中明确表示: 中班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敏感, 运用已有经验和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和游戏中的问题。

随着孩子们认识了8以内的数字, 而且从平时的活动中也看出他们对于数数还是有兴趣的, 但是由于练习的机会比较少, 因此数数能力还是比较弱的, 时常会多数或者少数。因此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及班级现有材料制作了“争夺小红旗”的操作材料投放在益智区中, 重点是让孩子们在互相比赛的过程中练习数数, 掌握游戏规则以及激发他们的比赛竞争意识。

初次尝试:

我简单地向孩子们介绍了材料的玩法, 并进行了集体演示。刚投放进益智区后, 每天都会有好几个孩子去选择操作, 而且他们也能够根据骰子的数字正确摆放雪花片。游戏过程中, 两个孩子之间的互动比较好, 一轮一轮进行得较顺利。

碰到的问题:缺乏挑战性, 胜负不明显。

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 孩子就觉得没有挑战性, 选择去玩的幼儿逐渐变少。而且在最后的分享时, 由于都是小红旗颜色, 孩子们经常搞错, 导致最后分不清楚谁是胜利者。

第一次的调整:

1. 将材料进行调整: 原来的小红旗改成红旗和绿旗。

2. 修改骰子上的数字, 由原来的1 ~ 6, 改成比较大的3、4、5、6、7、8。

进行调整后, 我和孩子们一起将这些材料进行解读, 让他们也参与了解具体的调整和作用。大家都觉得小红旗的颜色分开是比较好的, 这样就知道自己是什么颜色了, 胜负明显。但是对于数字变大, 有小部分的孩子表示不同意, 觉得太难了。因此, 将原来的骰子也放在其中, 这样孩子们就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选择, 参与游戏的兴趣也会更加高的。

进行调整后, 幼儿觉得有挑战的难度了, 操作的积极性也一下子提了起来。特别是掷到大数字时, 游戏达到了兴奋的高潮。而且一段时间后孩子们的技能越来越高, 数数能力提高得飞速。

碰到的问题:孩子们都觉得自己是冠军。

每天的区角活动都有孩子们会操作此材料, 分享时都表示自己以多少面小旗战胜了对方, 而其他的幼儿则表示自己曾经的小旗数量更多, 因此在谁是冠军的问题上同伴间产生了分歧。由于没有对大家的胜利做系统的统计, 老师一时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 怕伤害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第二次调整:

1. 将材料进行调整: 增加统计记录本

2. 增加胜利奖牌

这次的调整充分地调动了孩子们的参与操作的热情, 特别是那些竞争意识强烈的男孩们, 每次他们都会认真比赛, 将自己胜利的小旗数量神气地写在格子中, 到周五时就能够分出一周的冠军, 并得到胜利奖牌。

这份操作材料在班中已经投放了将近两月之久, 但是人气始终保持, 每天都会有孩子进行操作, 而且活动兴趣很高。

我的思考:

区域活动是一种人为创设自然情境下的幼儿自愿、自发的游戏, 是目前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方式。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下, 自主地选择各种丰富的材料, 通过摆弄、制作等形式, 掌握各种技能。其中, 区角材料直接影响着幼儿进行区域活动的质量, 幼儿发展的方向和速度是教师投放和调整区角材料的重要依据。

通过这次对于益智区———争夺小红旗操作材料的投放、调整、思考以及再调整, 我认为:

1. 针对幼儿不同年龄段的关键经验, 材料要引发“在玩中学”的趣味

在《课程指南》引领下, 我以中班幼儿“能自如地数1 ~10”的学习经验为中心, 投放了“投骰子摆雪花片”的游戏材料。灵活多变的骰子和鲜艳美观的雪花片富有趣味性, 引起了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 两人合作比赛争夺红旗的玩法富有挑战性, 激起了幼儿不断尝试的欲望。在反复地投掷、数数和摆放的游戏过程中, 幼儿对于10以内数字的数数经验有了更熟练的掌握。

2. 针对幼儿之间的个体发展差异, 材料要体现“由易到难”的层次

标有“1 ~6”数字的骰子是最为普通和常规的, 为了给能力较强的幼儿更大的挑战, 我把骰子上的数字改为“3 ~8”, 但一部分能力较弱的幼儿又会觉得困难。同一年龄段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因此, 为了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发展/速度的幼儿的需要, 我同时投入几种有不同数字标示的骰子供幼儿自主选择, 在由易到难的游戏操作过程中促进幼儿在各自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3. 针对幼儿在游戏不同时期的兴趣点, 材料要进行“循序渐进”的改变

从红色小旗, 到红绿两色小旗, 再到周冠军统计表, 一步步调整的依据都源于幼儿游戏进程中的兴趣和需求。在游戏的初级阶段, 幼儿通过操作得到一两面红色小旗, 就已经获得了足够的成功感。但随着游戏深入开展, 幼儿的竞争意识愈发强烈, 需要有红绿两种颜色醒目的小旗作为标示进行比赛。到了游戏的高级阶段, 幼儿已经不满足于每天重复地去比赛, 而是要获得周冠军的荣誉! 在这一过程中, 老师要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点, 从而循序渐进地、有目的地调整材料, 使材料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材料 第5篇

近年来,***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乡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乡广大人民群众,围绕“三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教育建设、基层组织建设)一调(产业结构调整)一转(转变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于“六抓六促(抓设施建设,促经济发展;抓扶贫攻坚,促农民致富;抓农村教育,促素质提高;抓龙头企业,促结构调整;抓工业发展,促财政增收;抓统筹发展,促社会进步)”和逐步建成“四个中心(水城县南部交通枢纽中心、工业组团中心、农产品交易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的发展思路,本着“产业调特、规模调大、品种调优”的原则,逐步构建“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农民参与、政策扶持、政府服务”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以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为已任,调整优化结构,稳定粮食基础,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后劲,扩大经作比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基本情况

***乡位于水城县西南部,全乡总面积104平方公里,距市心中76公里,平均海拔1200米,年平均温度18.5℃,降雨量1100-1200mm,气候温热,雨量便低,干湿季节明显,属典型亚热带河谷气候,素有“天然温室”之称。耕地面积21210亩,其中水田9810亩,旱地11400亩,人均耕地面积0.7亩。全乡辖15个行政村,154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布依、苗、彝等民族,少数民族占全乡总人口的45%。2008年,全乡生产总值完成86093万元,农业生产总值9183万元,粮食总产量完成10828吨,财政收入完成8371万元,人均占有粮319公斤,人均纯收入2698元,-1-

粮经比35∶65。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情况

***乡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从本乡的实际出发,引导群众抢抓机遇,充分发挥***的区位优势,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种养殖业,走姜、果、蔬、猪、蜂的发展路子。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结构进一步优化,优势产业日益增强,几种支柱产业规模逐步壮大。

(一)抓春耕生产,促规模发展。在春耕备耕中,农用物资准备方面:进杂交玉米种45000公斤,杂交水稻13000公斤,氮肥800吨,磷肥400吨,复合肥60吨,农膜40吨,农药0.4吨;春播进度方面:完成蔬菜种植13000余亩,占县下达任务8500亩的147%马铃署种植8300亩,占县下达任务8000亩的103%,玉米种植7150亩,占县下达任务7600亩的94%,大豆种植800亩,占县下达任务1300亩的61.53%,杂粮种植400亩,占县下达任务3000亩的13.33%,杂交玉米高产示范基地1个,面积200亩,正在移栽。在工作中主要围绕“五抓”落实春耕生产工作。一是抓“早”。提前安排部署,2008年未召开会议对春耕生产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和部署。提前调运优质良种,确保了种子及农用物资的供应,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农户进行种植规划,推广良种良法。二是抓“巧”。广泛宣传,营造氛围,由分管农业的副乡长带队,组织农业服务中心、农技站及驻村工作人员组成的宣讲组,带政策、带信息深入全乡15个村,千方百计调动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召开村组干部会和群众动员会,向广大种植农户发放《致***乡种植户的一封信》5500余份,在全乡范围内采取悬挂宣传布标、张贴宣传标语、制作宣传牌坊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三是抓“实”。专门成立了由乡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乡长任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春耕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和以乡纪委书记为组长的春耕生产工作督查组,专抓春耕生产工作。乡政府与各单位各村签订责任书,将各项春耕生产工作任务落实到相关单位、村和人头上。督查组一周一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根据各村的农业生产条件,将种植指标落实到村,再由村组分配到户。在技术指导上,定点到人,实行量化考核,与月工资挂钩,确保了种植技术。春耕生产工作做到措施、督查、人员、责任、技术五到位。四是抓“好”。各点上的农技指导员与各挂村工作组、各村齐心协力,从整体规划布局到指标分配、良种选购、种植指导和病虫防治等进行了全程跟踪服务,确保春耕生产指标完成,形成规模,种出实效。五是抓“精”。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注重连片种植,因地制宜,种出特色。以新联村为示范点,规划了3000亩的茄子和辣椒等早春蔬菜基地,切实带动了早春蔬菜的发展。在民主村规划200亩优质玉米高产示范种植基地,在市、县每亩补助3斤良种的基础上,乡政府每亩补助农户地膜50元。目前,地块丈量已结束,种子、农用物资等已调运到位,正组织农户做各项准备工作。

(二)抓产业模式,促结构优化。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初步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二厂五合作社”(金农食品加工厂、生姜脱硫加工厂、四季鲜果蔬专业合作社、横发养蜂专业合作社、永鑫兔业合作社、天合养殖专业合作社、德发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正在形成,精肉渣、蜂蜜产品已打开省内市场,生姜脱硫加工厂已投产,产业化经营的步子在迈进。继续加大“四个基地”的建设力度。一是双井村建黑山羊基地1个,养殖规模500只以上,投资50万元,实行圈养;二是加大大寨村养猪基地建设力度,2011年饲养母猪达3000余头,产仔猪达20000余头,生猪年出栏达2万余头;三是白岩脚村继续实施好种

草养牛基地,有基础母牛160头,计划将规模发展到种草100亩,养牛300头;四是新光村大力发展养蜂基地,已发展4000箱,产值120万元;五是发展万亩蔬菜基地,投入12万元给果蔬协会建常年大棚20个,投入3万元解决民主村500亩辣椒基地的种子地膜,促成基地与金农食品厂签定保护价销售协议,价高随行就市,促进了订单农业的发展。通过资金帮、科技扶、人员带的方式,扶持和鼓励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带动全乡产业结构的发展。

(三)抓区域布局,促农业增效。根据交通、气候、水资源及销路等综合因素,因地制宜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在交通便利的5个低海拔村大力规划蔬菜种植;在4个中海拔的村大力发展生姜种植;在铁路沿线5个村发展经果林种植,在特色村扩大种养殖规模。为确保科学种植,引导好农民选好品种,做到品种调优、规模调大、结构调特,切实增加农业生产效益。在抓好农业工作上,建立健全了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与其他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2008年,投入蔬菜种植经费12万元,在大寨村发展8亩常年蔬菜大棚的建设;投入资金10余万元,建成民主村300亩“百果园”科技示范基地。目前,已建成500亩辣椒基地、500亩弥猴桃基地、500亩杨梅基地、500亩雪莲果基地。为确保农产品能及时进行市场,在小城镇为蔬菜商贩搭建收购摊位20个,卖肉摊位20个,保证了蔬菜和生猪产品的畅销。加大养殖业扶持力度,抓好春秋两防工作,全年W疫苗注射密度达98%以上、猪温注射密度达95%以上,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注射密达98.5%以上。目前全乡母猪存栏8408头,年出栏仔猪4万头,生猪存栏32304头,家禽存栏129336羽。

(四)抓技术推广,促质量提升。为强化技术推广,提高科技含量,不断加强农技科技培训力度,2008年完成农技普及培训

2.5万元人次;完成“绿证”培训6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60人,引导性培训220人。组织各村支书、主任和部分种养殖大户到大寨村四季鲜专业合作社的大棚常年蔬菜基地和养猪基地进行实地参观,由乡农技人员现场作技术示范和讲解;组织农技便民服务队深入各村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群众科学种植;由农业服务中心和兽医站技术人员实行定点指导,为农户提供选种、种植、喂养、防疫等全程管理服务。有力提高了群众的科技意识和技术水平。

(五)抓资源优势,促特色种植。

充分利用***区位和气候资源优势,发展早熟蔬菜种植。2008年完成早熟蔬菜种植11125亩,品种10余个,产量达到16092吨,2011年为全乡种植户补助地膜和种植50万元,发展早春蔬菜13000亩。在蔬菜种植上推行“三不”政策。一是不买单。保证种植规模的基础上鼓励农户发展种植;二是不强求。在种植品种上不强求农户种植单一品种;三是不一刀切。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群众按什么品种价格高种植什么品种的自愿方式进行种植。在政府引导上注重“三性”。一是注重示范性。通过为大寨村示范点在网上购买新品种实行示范种植,成功后再在全乡推广;二是注重引导性。乡农业服务部门在充分分析市场的基础上,再引导农户种植,努力克服供过于求,价贱伤农的问题;三是注重综合性。不要求农户统一种植单一品种,对早熟蔬菜种植进行综合发展。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充分利用***乡气候自然资源丰富的这一大优势,做强优势产业。重点发展经济作物种植产业,进行规范化种植和管理,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业科技水平。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带动产业建设和开发。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做好***优质早

春蔬菜和仔猪养殖两个特色产业的开发,突出打基础、找市场、调结构三个特点,努力培育等支柱产业,实施改革开放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乡战略、特色经济战略和集镇化战略。

(二)以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提高群众的整体素质,加快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地规范化建设,有条件的村大力发展科技示范种植和养植。

(三)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围绕支柱产业,集中力量,突出重点,逐步建成各类经果林、养殖业、无公害优质蔬菜基地等。重点发展无公害蔬菜、农副产品加工、完善小城镇农产品交易市场。

浅谈工程造价中材料价格调整方法 第6篇

关键词:材料价格,调整方法,实例计算

在建设工程项目中, 实际施工时使用的价格, 是不会静止不动的, 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建筑材料将会随着国家政策调整因素、地区差异、时间差异、供求关系等的状况的变化而处于经常的波动状态之中, 无论价格是上涨或下落, 其波动是经常的、绝对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何合理地调整建筑工程的材料价差, 实行建筑材料价格动态管理, 对最终合理地确定工程造价, 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最近两年市场材料价格波动较大, 由此引发的有关材料价格的纠纷也较多。现结合工程实例, 就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与经验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1 建筑工程材料价差调整的方法

在工程实践中, 建设工程材料价差调整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1 按实调整法 (即抽样调整法)

此法是工程项目所在地材料的实际采购价 (甲、乙双方核定后) 按相应材料定额预算价格和定额含量, 抽料抽量进行调整计算价差的一种方法。按下列公式进行:

某种材料单价价差=该种材料实际价格 (或加权平均价格) -定额中的该种材料价格

注:工程材料实际价格的确定: (1) 参照当地造价管理部门定期发布的全部材料信息价格; (2) 建设单位指定或施工单位采购经建设单位认可, 由材料供应部门提供的实际价格。

某种材料加权平均价=∑Xi×Ji÷∑Xi (i=1, 2, …, n)

式中:Xi——材料不同渠道采购供应的数量;

Ji——材料不同渠道采购供应的价格。

某种材料价差调整额=该种材料在工程中合计耗用量×材料单价价差

按实调整法的优点是补差准确, 计算合理, 实事求是。由于建筑工程材料存在品种多、渠道广、规格全、数量大的特点, 若全部采用抽量调差法, 其工作量相当大, 费时费力, 繁琐复杂。

1.2 综合系数调差法

此法是直接采用当地工程造价管理部门测算的综合调差系数调整工程材料价差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为:

某种材料调差系数=∑K1× (各种材料价差) K2

式中:K1——各种材料费占工程材料的比重;

K2——各类工程材料占直接费的比重。

单位工程材料价差调整金额=综合价差系数×预算定额直接费

综合系数调差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 快速易行。但这种方法过于依赖造价管理部门对综合系数的测量工作。实际中, 常常会因项目选取的代表性, 材料品种价格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短期价格波动的关系导致工程造价计算误差。

1.3 按实调整与综合系数相结合

据统计, 在材料费中三材价值占68%左右, 而数目众多的地方材料及其他材料仅占材料费32%。而事实上, 对子目中分布面广的材料全面抽量, 也无必要。在有些地方, 根据数理统计的A、B、C分类法原理, 抓住主要矛盾, 对A类材料重点控制, 对B、C类材料作次要处理, 即对三材或主材 (即A类材料) 进行抽量调整, 其他材料 (即B、C类材料) 用辅材系数进行调整, 从而克服了以上两种方法的缺点, 有效地提高工程造价准确性, 将预算编制人员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1.4 价格指数调整法

它是按照当地造价管理部门公布的当期建筑材料价格或价差指数逐一调整工程材料价差的方法。这种方法属于抽量补差, 计算量大且复杂, 常需造价管理部门付出较多的人力和时间。具体做法是先测算当地各种建材的预算价格和市场价格, 然后进行综合整理、定期公布各种建材的价格指数和价差指数。

计算公式为:某种材料的价格指数=该种材料当期预算价÷该种材料定额中的取定价

某种材料的价差指数=该种材料的价格指数-l

价格指数调整办法的优点是能及时反映建材价格的变化, 准确性好, 适应建筑工程动态管理。

2 调价的相关说明

(1) 承包方的投标价格中包含的材料价格风险的幅度 (一般风险包干幅度) 应≯10%。

(2) 当主要建筑材料的价格波动超过投标价格中的风险幅度时的材料价格调整办法:

1) 材料费占单位工程费2%以下的各类材料为非主要建筑材料。材料费占单位工程费2%以上, 10%以内的各类材料为第一类主要建筑材料;材料费占单位工程费10%以上的各类材料为第二类主要建筑材料。

2) 采用固定价格合同形式的。当工程施工期间非主要建筑材料价格上涨或下降的, 其差价均由承包人承担或收益;当工程施工期间第一类主要建筑材料价格上涨或下降幅度在10%以内的, 其差价由承包人承担或受益;超过10%的部分由发包人承担或受益;当工程施工期间第二类主要建筑材料价格上涨或下降幅度在5%以内的, 其差价由承包人承担或受益, 超过5%的部分由发包人承担或受益。

3) 主要建筑材料差价的取定。应以工程所在地造价管理部门发布的材料指导价格为基准 (缺指导价的材料以双方确认的市场信息价为准) 。差价为施工期同类材料加权平均指导价格与合同工程基准期 (招标工程为递交投标文件截止日期前28d) 当月的材料指导价格的差额。

施工期材料加权平均指导价按下列公式计算:

施工期材料加权平均指导价=∑ (每月实际使用量×当月材料指导价) /同类材料总用量

4) 因发包人原因造成工期延误的。延误期间发生的材料价格上涨差额由发包人承担;因承包人原因造成工期延误的, 延误期间发生的材料价格上涨差额由承包人承担。

3 现以某桩基工程为例, 对材料价差的计算详述

该桩基工程自2008年1月开工至2008年10月竣工, 合同价为738.49万元。采用的是固定单价合同, 其中商品混凝土为甲供, 钢筋由承包商供应, 招标量为305.069t, 承包商投标日期为2007年11月20日, 承包商投标时钢筋报价依据当地11月份造价信息指导价, 报价为4350元/t, 后由于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承包商多次与业主交涉, 业主同意按相关文件精神在结算时对材料价格进行调整。现场监理工程师对施工期间每月完成的工程桩的钢筋用量及政府指导价统计见表1。

依据以上信息, 材料价差计算如下:

投标时钢筋总价为:305.069t×4350元/t=132.705万元。

132.705/738.49=17.97%>10%故本工程钢筋应为第二类主要建筑材料, 依据67号文精神“当工程施工期间第二类主要建筑材料价格上涨或下降幅度在5%以内的, 其差价由承包人承担或受益, 超过5%的部分由发包人承担或受益”, 业主应承担施工期同类材料加权平均指导价格与合同工程基准期 (招标工程为递交投标文件截止日期前28d) 当月的材料指导价格的差额的5%以外的费用。

施工期材料加权平均指导价= (2.445×5100+2.444×5500+36.188×5600+33.702×5850+32.931×6 100+65.127×5900+54.637×5850+46.224×5600+23.542×5200+7.829×48001) /305.069=5734.204

钢筋价格差额=305.069× (5734.204-4350) =42.2278万元

由业主承担的差额=42.2278-132.705×0.05=35.59255万元

由此可见, 材料价格调整的计算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关键是平时工作中要重视第一手资料的收集, 如材料进场情况的统计, 每月完成工程量的统计, 以及造价信息的收集工作, 只有这样在业主需要的时候才能及时的提供完整、准确的信息和数据, 为业主当好参谋。

参考文献

[1]苏丽娜.材料价格调整的程序设计[J].中国公路, 2014, 17:100-101.

[2]吕文学, 刘学姣, 游庆磊.国际工程中建筑材料价格的风险管理[J].国际经济合作, 2009, 08:47-50.

材料调整 第7篇

一、调整、凝练专业方向, 突出专业特色

我校材料化学专业自1995年建立至今已有十五年的发展历程, 专业建立时的方向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十几年来, 先后3次对材料化学专业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修订和改革, 基本建立了体现我校“特色+精品”办学理念和“五强”人才培养目标、符合材料学科特点、适应“厚基础、宽口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专业教学实验平台和校外固定实践教学联系基地[1]。这些既是培养材料化学专门人才的重要保障, 也是近年学科建设的突出成果。

随着社会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发展, 学科间的渗透和交叉, 师资队伍结构的变化, 学生就业等诸多因素的变化, 我校材料化学专业方向的进一步凝练和调整势在必行。

材料科学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从均质材料向复合材料发展, 以更大程度的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和应用性能;从结构材料向功能材料、多功能材料并重方向发展;材料的结构尺度向越来越小的尺度发展;从被动材料向智能材料方向发展;通过仿生材料发展新材料等[2]。

材料化学是材料科学与化学交叉而形成一门新兴交叉学科, 是工程、信息、新能源等高技术产业和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 是材料学科和化学学科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 也是能取得突破性成果的热点领域[3,4]。其研究内容包括材料的设计、制备、组成、结构、性能、应用及其相互关系[5]。

我校为地矿类院校, 材料化学专业主要由矿物学、选矿、岩石矿物分析、矿物加工和化学化工类专业组建而成, 因此所研究的材料化学问题主要是从岩石、矿物材料出发, 通过化学的原理和方法加工、改性、合成、制备为各种不同性能、不同类型的矿物材料, 并对其性能和应用进行研究, 即地矿类院校材料化学专业普遍具有的学科特色。[1]

我校从事材料化学专业教学和科研的教师目前共有25余名, 均为博士学历, 主要来自国内著名高校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吉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 , 58%的教师有出国学习和学术交流的经历, 是一只将化学、矿物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融为一体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见图1) 。

调研、走访国内外10多所著名高校, 搜集国内36所重点高校的材料化学及相关专业培养方案和相关教学资料, 了解、分析国内外不同层次的高校材料化学专业的方向、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情况;同时调研、了解我校材料化学专业学生近几年就业、深造和社会对学生的需求情况。最后, 组织从事材料化学专业教学和科研的全体教师, 在多次分析、讨论和研究的基础上, 进一步凝练、明确了我校材料化学专业方向为聚合物/矿物复合材料, 其特色为矿物粉体材料加工、制备、改性及在聚合物材料中的应用。

二、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构建、修订和优化培养方案的依据, 是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与规格的核心所在, 对未来人才素质的培养起关键作用。我校为研究教学型高校, 作为地学延伸学科的材料化学专业其培养目标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 较系统掌握材料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 具有运用所学理论和所掌握技术进行探索性的思考、研究、实验、总结、改进的研发能力和创新品质, 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研究、教学、科技开发和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方案的优化与完善

课程体系是培养方案的具体体现, 知识结构是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要依据, 根据培养目标, 优化设计知识结构, 构建课程体系。

我校材料化学知识结构大致可分为五个层次:通用性知识、学科门类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主干知识和专业方向知识、自主教育知识。其中, 第一个层次, 通识教育层是培养方案的重点, 由学校统一进行课程体系的设计;第二个层次, 学科门类基础知识是学科门类所要求的公共基础的理论与实践课程, 由学校按文科、理科、工科等学科门类统一设计, 各学科门类对号入座, 选择学科门类基础课程;第三个层次, 专业基础知识是为专业所要求的、必要的、最基础的知识和能力而设置的理论与实践课程, 由专业教研室设计;第四个层次, 专业主干知识和专业方向知识, 分专业主修与专业特色教育两部分内容, 由专业教研室设计;第五个层次, 自主教育知识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增加教学计划的柔性, 给学生更多的选课自主权的需要而设计的公共选修课程, 是人才培养基本框架的补充。由学校统一设置100门有关文、理、工、医、农、军等学科的公共选修课程, 供学生选取240学时的课程。

其中, 专业基础知识、专业主干知识和专业方向知识的课程设置是本次培养方案修订的重点与关键, 我们在对材料化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方向、专业特色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对教学的要求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 综合、提炼、设计能充分体现专业素质教育与专业特色教育相结合的课程及教学内容 (见表2) 。

修订后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专业方向明确, 专业特色突出, 加强学科基础, 强化实践课程、拓展知识领域;同时将总课时由原来的2600学时, 精简至2420学时。

加强学科基础, 在原有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增开4门专业基础课 (高分子物理、材料物理、化工原理及工艺、晶体化学基础) , 使专业基础知识体系更加完整、系统。

突出专业特色, 增开“矿物加工工程”课程, 与原有的工业矿物与岩石、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及工艺课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矿物/聚合物复合材料的课程体系。

强化实践环节, 在原有实验课时的基础上增加1门综合实验课 (材料制备实验) 、整合1门研究性实验课程 (材料化学综合实验) 。其中, 材料制备实验课程的设置目的在于在老师的指导下, 学生们运用所学过的知识, 通过亲自动手完成材料的合成、制备 (或加工) 、改性及分析表征等实验过程, 系统的学习、了解合成、制备 (加工) 、分析表征材料的方法、原理和实验技能, 是研究方法的学习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而材料化学综合实验课程的设置, 目的在于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程内容包括四个环节, (1) 给出实验内容和条件:给出实验的题目、实验室能提供的所有原材料、仪器、设备和环境; (2) 提出要求:要求学生按题目的内容和实验室条件设计实验方案 (包括:原料的处理、材料的合成、制备、加工、分析和表征) 、实验方法和操作流程; (3) 审核指导:将制定的实验方案和实验内容提交指导老师审核、修改、通过; (4) 动手实验, 学生通过系列实验独立完成课程内容。

拓展知识, 学校为学生提供100门公选课程, 给学生更多的选课空间, 以最大程度拓展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为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了科技创新实践活动选修课, 并为学生提供选修科技创新实践课程的空间和经费。

四、更新教学内容, 编写、修订新教学大纲

据新的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 按课程体系设计的课程, 新编、调整、重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方向课程的结构和教学内容, 编写、修订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的修订依据科学性、思想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 参照国家教育部各课程指导委员会拟订的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总结我专业长期积累的教学经验, 结合材料化学专业的实际情况, 在前后课程协调的基础上, 立足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去除陈旧的内容, 补充该领域新技术、新理论及前沿知识。为此, 组织材料化学专业全体教师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重新讨论、商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和要求, 然后由各课程负责人组织相关老师编写教学大纲框架, 提交教研室再次对各门课程审核、讨论、完善、通过;最后由课程负责人组织相关老师编写教学大纲;提交学院学术委员会讨论通过。重新编写的教学大纲, 在保证教学内容完整性的基础上, 突出、强化了重点内容, 更新了专业课内容。

参考文献

[1]周凤山, 张以河.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材料化学专业建设特色[J].中国地质教育.2010, 1:86-89.

[2]王欣, 张杰.浅谈材料科学的发展趋势及进展[J].港行论坛.2006, 2:36-38

[3]徐如人, 庞文琴, 霍启升.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 (上) [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Gersten J I, Smith F W.The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Materials[M].New York:Wily-Interscience, 2001.

材料调整 第8篇

2011年12月21日, 安徽省蚌埠市墙改办在市经信委大会议室召开全市35户新型墙体材料企业负责人会议, 会议主要围绕全市及三县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升级工作, 部署相关政策和文件。会议由市墙改办主任主持, 学习贯彻了省经信委《印发关于加快我省墙体材料产业调整升级的工作意见的通知》 (皖经信节能[2011]56号) 文件精神, 布置了2012年的工作重点。

一是加强新墙材产品的监管, 市墙改办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墙体材料质量管理的通知》、《关于规范新型墙体材料产品标识管理的通知》 (蚌墙办[2011]08号) , 通知规定由市墙改办牵头, 每年组织产品抽检一次。同时要求充分利用化验室检测设备和手段, 跟踪产品质量。从2012年开始安徽省蚌埠市新型墙材产品必须进行标识管理, 无标识的产品不得销售, 不返退墙改基金。二是对建筑工地墙材产品进行抽检, 培育企业上档次, 提高新墙材产品的内材、外观、质量。对外来新型墙材产品实行备案制度, 下发了《关于对外地新型墙材产品进入我市实行登记备案制度的通知》严把新型墙材产品质量关。三是继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工作, 加强对新墙材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宣传, 在“十二五”期间, 坚决按照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提升产品档次, 提高产品质量, 按照新型墙材产品准入条件要求对产品进行初审。

材料调整 第9篇

本次峰会紧密结合当下热点, 聚焦国际化工新材料产业的新理念、新技术, 邀请到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李勇武会长、德国化学工程与生物技术协会会展部经理托马斯·修林、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主席周博世、中国化工集团副总经理范小森、成都市市长葛红林、成都市委常委刘超等出席峰会开幕式。来自中国大陆、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士、日本、沙特、台湾、香港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 如陶氏化学、道康宁、日本东丽株式会社、杜邦、拜耳、朗盛化学、赢创工业集团、美国JM集团公司、瓦克化学、亨斯迈、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德国汉高、法液空、德国伍德公司等近20余家化工新材料领域跨国公司出席峰会并作发言。

在25日的全体大会上, 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李勇武会长指出, 新材料行业需要把握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大方向, 牢牢把握“十二五”规划的主线, 以市场为导向, 紧紧围绕国家重大工程建设, 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发展行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峰会组委会主席、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范晓森先生指出:未来的中国求新、求变、求质, 将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对于以创新为灵魂的化工新材料产业, 物质基础、人才基础、市场需求、国家政策等利好正在兑现。因此, 这是一个化工新材料产业的美好时代。成都市市委常委刘超先生与大家分享了成都在发展新材料产业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指出成都新材料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在规划建设成渝经济区和天府新区重大产业机遇面前, 成都多措并举, 努力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

结合当前产业发展新趋势, 峰会设立“能源·材料·跨越”专场、“环境·材料·生活”专场及“人才·创新·发展”专场等三个专题会议。业内各有关行业的翘楚们, 包括各位顶尖的科学家、专家与企业家在峰会期间一起分享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 展望化工新材料在各重要领域的应用前景, 深入研讨化工新材料产业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能源问题一直是材料届人士关注的热点, 峰会设立的“能源·材料·跨越”专场吸引了众多嘉宾、代表的眼球, 来自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专家分析了国内外能源发展的新趋势与存在的问题, 指出清洁化和低碳化是能源发展的方向, 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顾问提到, 由于新兴经济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将使全球对石油资源的争夺更为激烈, 也将使石油价格在高位动荡。应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 通过煤油化一体化发展模式, 寻求资源多元化, 开发可再生能源, 实现可持续发展。利用我国煤炭资源的优势, 适度有序发展煤化工、煤制油, 是今后我国石化行业的一个重要补充。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分析了世界锂离子电池的的市场发展概况, 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很大, 但主要以手机市场为主, 对电池一致性要求很高的笔记本电脑和电动工具市场份额有限。动力电池市场未来需求巨大, 但短期内电池性能与汽车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十二五”期间主要以公交、出租等公用车示范运行为主, 民用电动汽车市场发展较慢。

“环境·材料·生活”专场围绕现代社会人类面临的一些问题, 如环境污染、工业及家庭生活废水的处理, 采用先进的材料与技术寻求解决之道。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 很多国家都在因缺水而烦恼。今后, 水问题将会更加严重, 同时这也为膜工业发展带来一次机遇, 因此膜产业化水平或膜工程化的支撑能力成为发展关键。包括工业废水和市政污水的处理、再生水回用, 是膜技术今后的重要应用领域。目前中国膜材料市场需求高达280亿~350亿元, 今后中国膜材料市场还将以每年25%~30%的速度增长, 未来5年中国膜产业产值有望突破1000亿元。膜材料产业将迎来产值可观的“黄金十年”。它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产值总量, 更是不可估量。

“人才·创新·发展”专场特别邀请了不同体制的国内外代表共同探讨了中国新材料技术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话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的专家指出新材料的创新导向需要满足五重价值:满足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材料产业技术创新、建设德才兼备人才队伍、保障国家安全战略威慑、构筑创新高效运行体系。围绕着培养创新型人才, 教育界专家介绍了教育部为培养化工新材料人才所做的工作, 来自企业界的人士畅谈了企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定义。和氏璧化工总裁助理题为“化工新‘才’料”的演讲, 阐述了中国高等教育的缺陷, 企业对化工新材料高等教育的期望等。大会采用嘉宾发言与访谈交流相互接合的方式进行, 各位嘉宾的精彩演讲后, 引发了企业界和教育界的思想激烈碰撞。大家围绕着“如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早日达到科技发展中企业与高校的双赢”的主题各抒己见, 就中国科研界的“产·学·研”合作发展新思路展开交流与沟通。

此外, 本届峰会中还设有“成都市新材料产业功能区考察”、“成都市新材料产业功能区项目签约仪式”和“国际化学年摄影大赛展示及颁奖典礼”等活动, 彰显了化工产业和新材料行业可喜的成就和成果。

材料调整 第10篇

1 改进工艺, 更替原料, 实现产品替代

墙材革新的一个重要内容, 就是利用替代资源发展新型墙体材料, 减少对耕地的破坏。新型墙体材料并非完全是非粘土产品, 也不摒弃烧结制品。页岩烧结砖作为新型墙体材料, 已经列入国家产品目录。

仙居县是浙江省的经济欠发达县, 辖区总面积为2 000 km2, 其中耕地面积1.47万公顷, 林地面积13.31万公顷, 内陆水域面积0.72万公顷, 属“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地理环境, 有着丰富的页岩资源。总人口为47.4万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4.7万人。2007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44.05亿元, 财政总收入8.12亿元。低层建筑和多层建筑占到总量的近百分之百, 高层建筑比例可以忽略不计, 轻质填充墙材的需求基本没有市场。现有20门以上的烧结砖生产企业15家, 经过屡拆屡建的小立窑还存68座 (门) 。对此, 我们组织力量, 新建以页岩为原料的隧道窑和节能环保型轮窑企业各1家, 并对原有的13家粘土砖生产企业轮窑工艺进行技术改造, 以页岩原料替代粘土生产页岩烧结砖。

2 因地制宜,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仙居县内的页岩资源大多数是裸露的, 一般以丘陵低山形态赋存, 山林树木稀疏, 不能生产粮农作物, 矿产价值低廉, 又便于露天开采加工, 是替代粘土生产烧结砖的良好原料。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 对这些低丘缓坡的页岩山进行开矿取料, 既是对页岩的开发利用, 解决了粘土砖企业的生产原料, 又保护了宝贵耕地, 还能在后期实现新造耕地, 增加地方经济收入。

页岩砖强度高, 而且是具有与粘土砖外观色泽相同的烧结产品, 能满足多层建筑结构体系的承重功能要求, 同时因产品材质稳定、收缩率小、成本低、价格实惠, 有很强的竞争力, 深受市场欢迎。仙居利用页岩资源实施烧结砖产业技术改造, 既加快了淘汰粘土砖, 又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益;既实现了原料更替, 又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 是一条实现节能减排、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因地制宜, 一举多得。

3 统筹规划, 合理布局

坚决贯彻实施国家产业政策, 在浙江省政府整治粘土砖业的统一布置下, 坚决淘汰18门以下粘土砖瓦轮窑及土 (立) 窑、无顶轮窑、马蹄窑, 在相对集中产能、提高企业规模的基础上, 通过扶持优势企业, 在形成龙头企业的同时, 科学规划好适度发展非粘土的烧结砖, 做到合理布局、有序发展。仙居县淘汰了18门以下粘土砖瓦轮窑2座;3年来累计拆除小土窑285座 (门) , 现正在组织再次拆除。大部分现有烧结砖生产企业年产量在1000万块~3000万块标砖, 企业自然分布, 未作统一规划。因此, 在整合布局时, 首先既要尊重历史、尊重现实, 又要坚持在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轮窑、土窑的前提下, 优胜劣汰, 引导企业兼并整合;其次, 充分考虑烧结砖是廉价商品, 合理的运输半径一般在30 km内, 是以属地资源开发、属地销售为主的商品, 不强制要求企业在短期内达到规定的生产规模, 而是在适当时机, 通过技术改造加以实现;再次, 在发展烧结制品中大力发展节约能源、节约资源的空心化产品和装饰多孔砖、普通多孔砖等轻质、高强、保温、隔热、隔音、吸音等良好的、多功能的新型墙体材料, 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实现烧结砖产品升级换代。

4 加强执法检查, 促进技术改造

上一篇:护理形象下一篇:智能建筑节能技术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