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报范文

2024-08-02

数学小报范文(精选12篇)

数学小报 第1篇

教师们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办一份内容丰富的数学小报。数学小报可由学生自己构思, 动手绘画, 再加上生动的文字内容。到了中高年级, 有了电脑制作的经验, 也可用电脑绘制。通过这一活动, 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了发展, 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提升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并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学生不管在知识方面还是能力方面都有所提高。

一、如何制作数学小报

既然是报纸, 就要做出报纸的样子。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创办数学小报, 不管是在内容方面, 还是在版面设计上都要有明确的要求。教师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 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要求,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指导。

(一) 内容的选择

在内容上, 数学小报的范围可以广一些, 内容可以丰富一些, 可以包括一些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定理的发现、一些有趣的数学现象、趣味数学知识、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数学日记等。当然, 始终要贯穿一条主线———抓住知识点。把在学习中觉得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写出来、画出来。比如做题时的巧妙解法, 对于某一问题的深入思考等。这样的小报会更有创意, 更有个性。

比如说, 可以添加奥数专栏。

1. 一个数扩大3倍, 再加4, 乘6, 减4, 除以8, 得出的结果是556, 请问这个数是多少?

2. 小红在做一道算式时, 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6看成了9, 把十位上的8看成了9, 结果是220, 请问正确答案应该是多少?

3. 一个数加7, 减7, 乘7, 除以7, 得110, 请问这个数是多少?

(二) 版面的设计

在形式和版面上可以多种多样, 但要既规范, 又有个性。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小学生之友报》、《小学生数学报》等多家报纸的观察分析, 了解报纸的一般编排形式。但规范不等于千篇一律, 更主张学生的报纸要有自己的个性。首先要给小报起一个个性鲜明、响亮好记的报名。学生开动脑筋, 发挥想象力, 取出了很多精彩的好名字。如:我们爱数学、数学大世界、数学智力快车等。当然, 也可以用刚学过的某一个知识点为专题, 制作一份数学小报。例如, 在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后,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图形的特征, 可以布置学生制作一份小报, 取名为“平面图形小天地”, 主要是让学生们搜集一些关于这些平面图形的小故事和题目。通过这次制作小报, 不仅让制作小报的同学巩固了平面图形的知识, 也让阅读小报的同学对平面图形有了更深地了解。

在版块的设计上,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名字, 比如:奇妙的数学、数学天地、数学乐园、数学智力快车等。此外, 在具体编排上, 让学生设计出属于自己个性和风格的小报。可以自己绘制花边, 涂色, 并画出美丽的图案, 让小报不仅内容好, 而且美观、大方。

二、制作数学小报, 发挥学生才能

制作精美的数学小报, 要求学生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栏目设计、资料收集、编辑排版、绘画技巧等, 对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也可以说是数学课堂的一个课后延伸。从同学们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同学们能结合自身的实际爱好, 选择不同的数学知识、数学日记、身边的数学故事, 有自己编写的数学童话连载, 还有对生活现象进行调查研究的, 他们通过搜集资料, 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精心设计出一份份精美的手抄报, 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设计、创作能力, 还让学生参与到数学的研究中去, 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制作小报让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提高:增强了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力,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也能培养学生的报刊编辑能力和审美能力。

此项活动, 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 展示了自己的知识才华和艺术才能, 制作出的数学小报版面生动活泼, 内容丰富多彩, 形式各具特色, 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通过活动,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彰显了学生的个性, 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审美等素养, 促进了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新课程提倡教材的多样性、趣味性、生活化和情境化, 这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的。因此, 如果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数学小报, 将平时学习到的知识写到小报中, 不仅拓宽了他们的视野, 也张扬了他们的个性。本文谈谈如何指导学生制作数学小报。

一年级数学小报 第2篇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 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四个小朋友比体重。甲比乙重,乙比丙轻,丙比甲重,丁最重。

这四个小朋友的体重顺序是:()>()>()>()。

数学不可比拟的永久性和万能性及他对时间和文化背景的独立行是其本质的直接后果。——埃博

我曾听到有人说我是数学的反对者,是数学的敌人,但没有人比我更尊重数学,因为它完成了我不曾得到其成就的业绩。――哥德

数学的本质在于它的自由。――康托尔 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康托尔

办小报 迎国庆 第3篇

一、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信息渠道广泛收集有关祖国巨变,家乡变化的资料,

二、全班同学自由组合分成几个小组,选择、整理收集到的资料。

[活动操练]

一、调查、了解祖国和家乡的巨大变化

1.全班同学分成几个调查小组,从各个方面收集祖国的建设成就、家乡的发展变化、同学的学习、生活进步等方面的资料。

2.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信息渠道和通过采访调查等方式获取文字、图画、图表、照片等资料,为办小报做好充分准备。

二、办小报

1.起报名。报名要有特色。所谓有特色,就是一要有童真童趣,活发些,亮丽一些;二是不要千篇一律,要有自己的创造性。

2.版面安排。首先要美观大方。当然这个美观大方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审美视角,有的喜欢清新秀美,有的喜欢大红大绿,不要强求一致。其次要图文并茂。可以自己画,也可以剪贴。再次要错落有致。把文、图搭配好,把长文、短文、小诗搭配好。

3,书写要工整,尽量杜绝错别字。

[活动提示]

1.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创意设计。任务分到各小组后进行再分工,有的负责查找资料,有的负责版面设计,有的负责誊抄。在办报的过程中,当同学间的意见不统一时,要虚心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

《立报》小报不小 第4篇

《立报》在中国新闻史上存在时间不长, 且由于过去“左”的思想影响, 恽逸群等同志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学界和业界对《立报》的经验和历史地位很少论及。然而, 《立报》小报不小, 这份成长于战火之中的报纸为中国新闻界还是留下了许多积极的意义。

1. 办报宗旨:大众报纸, 以人为本

“使每一个国民, 都知道本身对国家的关系”是《立报》办报的宗旨。以往报纸的内容总是晦涩难懂, 普通大众即便能够读懂大概意思, 也难以完全明白其中的道理, 而且“所载材料又恒与最大多数国民痛痒无关”。因此《立报》在创刊之初就强调“一定要报纸办的通俗易懂, 刊登的材料要与市民休息相关, 使全国国民能读、必读、爱读, 使他们觉得读报和吃饭一样需要”。

内容上惠及读者。《立报》重视时事政治新闻, 积极报道抗日救亡运动的各种消息, 多次报道和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活动。同时《立报》重视社会问题, 敢于揭露社会的阴暗面。《立报》创刊当天, 就在头版全文加框发表了上海帮会头目之一顾竹轩的案子, 对这件一般报纸不敢提及的事件连续报道直到结案, 广受读者的欢迎。

价格上让利读者。《立报》提出“少抽一支烟, 多看一份报”的口号。每份报纸收四枚铜圆, 订购每月收3角5分, 三个月收1元, 半年1元8角, 全年只要3元4角。对比当时的大报《新闻报》和《申报》每日出版对5大张半至10大张, 每份售大洋四分五厘, 买一份大报的价钱可以买三份小报还多余。除了价格低廉, 《立报》宣称“永远不涨价, 终年不休刊”。成舍我认为:“非万不得已绝不增加读者负担”。从创刊到最后停刊, 从未涨价, 即便在增刊的情况下也信守诺言。

文字上方便读者, 《立报》的新闻报道评论短小精炼, 以事实为根据而说理。追求“文字浅显人人看得懂”“只要略识几百字, 你准看得懂”, 目的是努力让“占最大多数的劳苦大众”也能看得懂。就像《立报发刊要旨》中公开宣布的那样, “文字用语体, 务使人人易解”。

细节上关爱读者。不论是开始时坚持的“不登广告”, 还是后来的“本报刊登的广告, 决不至影响到本报的精神, 决不会变成迁就广告而不顾纸面的报纸”。不论是办好读者来信专栏, 精心回答读者提出的问题, 还是“只要拨个电话就可每早准时送到”的发行服务, 《立报》在各个环节和接触细节都在关怀大众。

2. 编辑排版:精编主义, 技巧活用

“精编主义”即“精编精写”, 目的是为了在很小的篇幅中, 容纳尽可能多的内容, 既“小报大办”。《立报》要求每条新闻一般只用两百字, 对于来自其他通讯社的稿件都要求尽可能精炼改写。这种精编主义的编排方式让《立报》成为了一张内容丰富而且便于携带的小型报, 迎合了市场的需求。“凡所刊载, 均严格之精选。其与最大多数人民无切身关系, 或不感兴趣者, 虽一字亦不浪费, 否则搜本求源, 不厌求详。故篇幅虽仅一张, 可读资科, 实远在日出若干大张者以上。而囡篇幅较简, 携带方便, 在电车公共汽车及短途阅读, 又最为舒适。”

在编排风格上《立报》趋于灵活, 通过运用图片、照片、漫画等方式来吸引读者注意, 并通过大黑体字, 大号字体等标示了新闻的重要性。“图画, 共分新闻照片、讽刺画、连环画、历史画四种, 逐日刊登, 而达到图画与文字并重之原刚。”这样的图文并茂的灵活编排手法大大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满足了大众需求。

3. 经营管理:严管有道, 监控得法

成舍我将西方先进的管理经营模式应用于报业。首先, 他的办报思路清晰务实。“要把办报看成主妇管家, 应该节省时, 粒米寸布, 不许浪费, 不该节省时, 子女教育, 或急病开刀, 几千几万, 也毫无吝惜”。其次, 他通过实行工作日记制度的方式把责任落实到人, 无论是总编辑, 还是职员都要每天写作工作日记, 以便他审核工作。“要把办报看成指挥一支作战的军队。”此外, 在报刊的发行方面, 《立报》以赠阅的方式吸引订户, 他们宣称“十日赠阅”, 凡是在月底前订报的就可以免费赠送十天。而报馆的自行车送报的方式保证了能够以低于批发给报贩的价格把报纸推向市场。依靠先进的管理经营模式, 《立报》在淞沪会战时期达到了每日发行20万份, “打破了我国自有日报以来的最高纪录”。

在中华民族危难的时期, 《立报》积极的投入到了抗日救国的运动当中, 冲破了国民党的舆论压制, 发出了时代的呐喊。作为民国时期一份典型的民营报纸, 其表现出的时代性和民本性, 无论在任何时代, 都是传媒人需要恪守的准则, 都是社会的良心和良知。■

参考文献

[1]成舍我:“我们的宣言”.[N]立报, 1935年9月20日第一版

[2]张友鸾等:世界日报兴衰史.[M], 重庆出版社1982年版, 第155页, 第151页

[3]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通史.[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第573页

[4]成舍我:“纪念弁言”.[N], 立报, 1937年9月20日第六版

方程数学小报资料 第5篇

个人站在岔道口,分别通向A国和B国,这两个国家的人非常奇怪,A国的人总是说实话,B国的人总是说谎话。路口站着一个A国人和一个B国人:甲和乙,但是不知道他们真正的身份,现在那个人要去B国,但不知道应该走哪条路,需要问这两个人。只许问一句。他是怎么判断该走那条路的?

答案:

如果甲是A国人,说的是真话,问甲:“如果我问乙哪条路是安全之路,他会指哪条路?”他指出的乙说的路就是错误的,另一条路就是正确的。

答案2:如果甲是B国人,说的是假话同样的问题问甲,因为乙说真话,甲会和乙的答案相反,那么另一条路就是正确的。

数学的本质在於它的自由。---康扥尔(Cantor)

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康扥尔(Cantor)

没有任何问题可以向无穷那样深深的触动人的情感,很少有别的观念能像无穷那样激励理智产生富有成果的思想,然而也没有任何其他的概念能向无穷那样需要加以阐明。——希尔伯特(Hilbert)

数学是无穷的科学。--赫尔曼外尔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P.R.Halmos

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着生命力,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终止或衰亡。--Hilbert

数学中的一些美丽定理具有这样的特性:它们极易从事实中归纳出来,但证明却隐藏的极深。---高斯

哲学家也要学数学,因为他必须跳出浩如烟海的万变现象而抓住真正的实质。……又因为这是使灵魂过渡到真理和永存的捷径。---柏拉图

生活之友小报 第6篇

加工酸奶:味道越好添加剂越多。酸奶是由鲜牛奶发酵而成的,富含蛋白质、钙和维生素。尤其对那些因乳糖不耐受而无法享用牛奶的人来说,酸奶是个很好的选择。但现在有很多酸奶已经被制成了充满糖分和各种加工水果的“甜点”,而商家正是利用这些“包装”将它伪装成健康食品。因此,在购买时最好选择普通的酸奶,必要时自己加入一些水果。

建议: 所谓果味酸奶,无非是在酸奶中添加了糖精與香料,好一点的会加点不新鲜的水果。与其如此被欺骗,不如在家里制备个酸奶机,再买点新鲜水果,既得了营养,也享受了生活。

比萨饼:你确定它的原料新鲜吗?在意大利,比萨饼甚至受到了法律的保护,规定其必须由全麦面粉、番茄酱、白干酪、橄榄油、罗勒香料等加工而成。比萨饼本来是非常有营养的。现在许多快餐店售卖的比萨饼,使用了防腐剂、便宜的人造黄油、没有营养的罐头水果、可长期冷冻的肉类,还有大量的盐……这些比萨饼热量和钠含量非常高,营养价值却不值一提。

建议: 快餐这种东西生来就是满足人们口味的,从快餐中追求营养,无异于缘木求鱼。要记住,最营养的食物永远出自自家的厨房。像比萨饼之流,偶尔用来解解馋就够了。

绿茶饮料:绿茶包含抗氧化剂和其他有益健康的成分,可以预防癌症、心脏病以及其他与老化相关的疾病。但是现在很多生产商打着健康饮品的幌子到处兜售绿茶饮料。其实,“绿茶”瓶子上的任何一种成分,如糖精、防腐剂等,都让它在健康方面离我们更远。

建议:想喝绿茶还是自己买点茶叶泡吧。“良药苦口”,真正有营养的茶怎么会甜呢?口味与健康,我们有时候总需要取舍。

合成早餐燕麦片:越方便越没营养。小麦、大麦、大米和燕麦等谷类,一直是人类最重要的食物,它们所含的蛋白质、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是其他食物无法比拟的。然而,一些用少量的谷类与大量的淀粉、白砂糖、玉米糖浆、盐、食用色素和防腐剂结合生产出来的“五颜六色”的早餐谷物,使这些谷类的营养成分大大降低。

建议: 去超市买散装的燕麦吧,那才是真正富含维生素与膳食纤维的食物。追求口感细腻,直接去吃白米饭多好,何必要用这种“伪粗粮”来欺骗自己的心和胃呢。

如何让遥控器恢复灵敏

家用电器越来越多,遥控器也越来越多了。遥控器用的时间长了,没准就会因接触不好导致失灵。这些失灵的遥控器还能再度恢复灵敏吗?答案是可以。

制胜法宝:锡箔纸、软毛刷

制胜妙招:先打开遥控器的外盖,用软毛刷轻轻刷去表面的灰尘和污垢。然后准备一张和遥控器大小相同的锡箔纸(最好两面都是锡箔的,如果是单面的,则应该使有锡箔的一面面向电路板)。将锡箔纸铺在按键与电路板之间,再扣好外盖,遥控器就修好了。

大家肯定好奇为啥刷刷灰尘再铺上锡箔纸,就能恢复遥控器的灵敏度呢?

其实,遥控器用的时间长了,里面会掉落灰尘,积存污垢,这些小小的异物挡在遥控器的按键和控制板之间,影响了它们接触,所以遥控器就失灵了。因此,先把遥控器拆开清扫一下,再铺上一层锡箔纸,锡箔纸的金属面增加了按键与控制板的接触面积,遥控器就会变得很好用。

米酒“拯救”夹生饭

发现米饭存在夹生的情况,这时聪明的主妇不应该胡乱翻动夹生饭。正确的做法很简单,只需要均匀加入适量的清水和米酒,接着把锅放回炉子上并且用文火继续焖煮约十分钟后即可食用。这个时候米酒已经基本挥发,米饭的夹生情况也得到有效缓解了。

浅谈语文小报的应用 第7篇

1. 办报与培养兴趣相结合。

“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一种以精神需要为基础的认识兴趣,它表现为对语文学习本身具有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并强烈地倾向于掌握这门艺术。而语文小报恰好能满足小学生对新事物特别感兴趣、求知欲旺盛的心理需求,正好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个人才艺、发表作品的机会,所以能够增强学生对写作、对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办报的同时,应该多鼓励、多找优点、多正面评价;办报所选的主题内容也要尽量活些、广些,让学生有资料查,有内容写;学生办完报后,还要及时作出评价,指出不足的地方,提出好的建议。然后挑选优秀的作品在橱窗、走廊展览,让学生充分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而取得成功的喜悦。

2. 办报与人文环保教育相结合。

每年十月,菊花花会期间,我班就会开展以“光大菊花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题的手抄报评比活动。同学们都会投入极大的热情,认真地、热情地参与其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除了人文教育活动外,我班还重视环保活动。针对我校个别学生浪费水、电、粮食的现象,我们组织了“三节、三保”漫画手抄报活动,“三节”即节水、节电、节约粮食,“三保”即保持个人卫生、保护花草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在这些活动中,我与班干部密切合作,精心组织,并选择了不少优秀作品在学校橱窗内展览。这种活动直观性强,易于理解,高低年级学生都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环保教育和思想情感熏陶,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

3.办报与巩固、考察知识相结合。

比如,学了几个单元知识之后,可以紧跟着办“语文园地”、“语文大全”、“春草碧”等主题形式的小报来总结所学的知识。学生所选用的资料,主要来源于课本内容。除此之外,还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写日记或摘抄一些片断,办日记小报,配以插图、剪贴等。学生在办报时,我并不刻意要求他们一律用语文内容,凡是与学习语文有关的内容都可以拿来使用。学生既从中学到了语文知识,又反映了自己的思想状况,有利于教和学。

经过长期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指导学生办语文小报有以下几点好处: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小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进了同学们的课外阅读,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才干。在办小报时,选用的文章较多,不可能篇篇自己来写,还要适当选用别人的文章,这就要求学生对各种书报刊物进行广泛的阅读,认真分析研究,筛选出适用的信息。坚持办语文手抄报,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又使得学生在美术、写作、书法等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

2. 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运用能力。

一份小报,要有很多内容不同、形式各异的文章,即使是转载别人的文章,也是要花工夫的——有的要缩写,有的要改写,这就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小报是要拿出来给人看的,学生既是作者,又是编者,责任心必然大大加强,对于见报的每一篇文章、每一幅插图,自然要反复推敲、仔细修改。一张手抄报办成,除选摘外,还要求学生自撰、征集、排版、绘图、构思,并进行大量的文字辑录、图画剪贴等,从而充分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3. 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良品质。

“黄花遍中国,汴菊最为名”,前文提到的“光大菊花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主题手抄报评比活动,就能够表达我班学生热爱开封、热爱家乡的美好感情。通过手抄报评比活动的开展,孩子们体会到了菊花傲霜挺立、凌寒不凋的精神,这种精神,一直激励着开封人民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奋进。另外,在“五一”、“十一”黄金周放假期间,我布置的语文家庭作业就是办语文小报。同学们可以以“欢庆劳动节”、“欢庆国庆节”为主题内容,中间可以加入一些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在办报过程中,同学们大量搜集资料,无形中又受到了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这一系列人文活动的开展,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兴趣和欣赏、审美水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良好品质。

善待学生的“小报告” 第8篇

这样的“小报告”屡见不鲜, 特别是在水平一和水平二的学生中, 几乎每一节课都会碰到。对于这些“小报告”, 教师必须善待, 要仔细分析学生“小报告”的内容、目的和主要原因, 用正确的行为艺术妥善处理, 让“小报告”的报告人与当事人都能够得到正确的引导, 使学生健康成长。

一、如何合理处理“小报告”

“小报告”行为在小学生, 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当中非常普遍, 当活动内容是游戏时, 学生的“小报告”就特别多。鉴于体育学科教学组织形式的高度开放性, 面对学生的“小报告”, 我们通常是对“被报告者”当场进行简单的处理, 当然也有事后处理的。而这样两种处理方式, 各有优点, 也存在着很大的“隐患”, 稍有不慎, 就会破坏课堂气氛, 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如下表)

对“报告者”的处理很难得当, 如果不理不睬, 容易打消其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如果支持表扬, 就会导致“小报告”的泛滥, 甚至让整个课堂的节奏被“小报告”所打乱。

这些“小报告”让我们体育教师进退两难。处理了影响教学, 不处理更加影响教学。如果对待和处理学生“小报告”时缺乏耐心和教育艺术, 那么就容易伤害学生。在教学实践中, 曾经发现, 对“小报告者”斥责后, 他渐渐出现不爱说话, 甚至连游戏活动也懒得参与, 而那些“被报告者”没有得到教师的及时监管, 变得更加为所欲为的现象。

因此, 对于学生的“小报告”, 我们不但要谨慎处理, 而且必须仔细“阅读”藏在学生“小报告”背后的缘由和心态, 然后科学合理地给予处理, 那样就可以在不影响师生关系的基础上, 对学生进行明辨是非、互相帮助的行为教育。

二、认真分析“小报告”背后的真实情况

学生的“小报告”其实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见到问题就向教师反映”, 其“报告原因”有许多, 细细品味学生的“小报告”, 我们就能够读懂很多学生的真实意愿, 也会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

学生“小报告”所涉及的面很广, 反映的内容也很多, 但是一般说来, 总离不开以下这些“指向”。

学生“小报告”的目的并不能够在上述的这些报告中全部反映出来, 教师平时应注意观察, 与学生建立联系, 认真回味学生“小报告”言语后面的意思, 那么, 教师就能够明白学生“小报告”的复杂目的。

1. 打抱不平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目的, 是学生为了维护体育活动的正确性或游戏内容与过程的规范性而产生的举报行为。这些“报告者”通常都已经具有初步的道德观念, 能分清一般行为的是非好坏, 他们的出发点也是纯真的, 没有明显的目的性, 只是为了反映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不公平性, 求得教师的关爱和帮助, 而并不希望教师批评或惩罚谁。

2. 要求惩罚

这些“报告者”通常是受到别的学生的“欺负”后, 希望教师能够“主持公道”, 批评或惩罚那些在活动过程中侵犯自己利益的人。比如, 自己的小篮球被高个子同学抢走了, 再如应该轮到自己练习时被别人插队丧失了机会等。

3. 寻找安慰

有些学生违反了某些常规受到了教师的“惩罚”, 当别的同学出现类似错误的时候, 他就会及时报告教师。他想要的, 就是想老师也“惩罚”别人, 那样自己就得到了些安慰。如一个学生因随身携带溜溜球到课堂被老师收缴了, 他就会偷偷举报一大批带溜溜球的同学, 希望老师也收缴他们的溜溜球。

4. 跟随起哄

这些“小报告者”并非是第一个发现活动过程异常现象, 并及时反映的学生, 他们只是跟在别人的后面汇报。其实, 有些学生并没有见到事情的真相, 他们瞎起哄的目的可能是为了通过起哄引起老师对自己的注意。

5. 小心试探

这类“小报告者”主要是通过报告来试探老师对某一行为所作出的反应, 从而决定自己的选择。假若教师对此持肯定态度, 那么, 做“小报告”的学生也就会马上做出类似的行为来。假若老师立即制止, 小报告的学生就会“安分守己”。比如在篮球练习中, 有一个爱踢球的学生做“小报告”说别的组有同学拿篮球当足球踢, 如果老师未及时制止的话, 他就一定会效仿。

6. 恶人先告状

这类“小报告”很少出现, 但是却也存在。有些学生自己先违反了活动的规则 (或欺负了同学) , 又怕受到老师的批评, 于是就先到老师面前“恶人先告状”, 以逃避责任。

三、科学规范地处理“小报告”

明确学生“小报告”的主要指向和主要目的后, 教师就能有依据地分析并猜测学生打“小报告”是为了什么, 也就可以制定出一个相对科学的、规范的“小报告”处理方案了。

1. 建立约定, 让“小报告”有法可依

学期初接手体育教学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当同学违反常规 (或破坏游戏规则) 的时候, 应该给与怎么样的处理?”等问题。也可以经过学生的协商和教师的最后定夺, 确立一个简单的“依据”。在学生出现情况被别人做“小报告”时, 就能够“有法可依”了, 那么, 学生也就不会因为被打“小报告”处理而耿耿于怀了。如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 笔者与学生预定, 在运球接力类游戏中, 如果学生违反了约定, 没有在规定的区域完成接力动作 (如传球接力) , 那么, 就在原地罚留5秒。万一有学生被别人做“小报告”了, 就应以此作为判罚的标准。

2. 规定时间, 让“小报告”有时可报

什么时候可以打“小报告”, 这也需要教师来确定。明确地给学生一个打“小报告”的时间, 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段内打“小报告”。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课的教学节奏被“小报告”所打乱。比如, 在体育游戏中, 教师和学生达成一致, 在游戏开始3分钟后——听教师一个命令开始, 再听教师一个命令结束。规定的时间内可以“小报告”, 其他时间一律不受理。这样做既能让“小报告者”报而有时, 也能避免学生一整节课都处于“小报告”的旋涡中。

3. 赋予责任, 让“小报告”操作科学

与学生协商一个“小报告”的处理流程:如“发现——制止——帮助——无效后才报告”。即谁发现了违规者, 首先不是打“小报告”, 而是先行进行制止和帮助, 如果确实没有效果, 那么才上报给教师。这样做可以让学生的“小报告”数逐渐下降, 也能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科学性。

4. 违规举证, 让“小报告”没有冤屈

推行“小报告”的举证制度, 可以有效地避免那些起哄学生和“恶人”先打“小报告”者, 如谁想进行“小报告”, 就必须找到2至3名证人同时“报告”, 通过简单了解后进行处理, 这样就能有效地避免学生被“小报告”所冤枉。

识字小报的ABCD面 第9篇

A面——小课本

说识字小报是学生识字的小课本,此话一点也不夸张。在一年级刚刚开始识字的阶段,制作剪贴小报是学习的好办法,小报能带孩子认识生字、复习生字。每到周末老师布置孩子和家长一起做剪贴识字小报,要求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到报纸、说明书、其他课外读物中寻找刚刚认识的生字、新词,并把它们剪下来,贴成一张小报,家长帮助孩子把小报美化起来,然后认一认、读一读。最要强调的是鼓励每个孩子把收集的生字标注上拼音,便于孩子之间交流,当然,也是对拼音复习和巩固;到了学校,老师把优质的识字小报展览出来,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外时间读读小报、认认生字。孩子们在制作小报、寻找生字的环节里情趣盎然地巩固了生字,在阅读丰富多彩的小报中也趣味十足地复习生字,剪贴识字小报就像一本可爱的识字课本。当学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汉字时,手抄小报强调学生自己写写完整的话做识字小报,这样不但巩固已有的生字,而且训练学生的写话能力,有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孩子容易记忆,还可以明白生词的意思,丰富自己的语言。

制作和阅读识字小报还能起积累的作用。贪多嚼不烂,过多的生字会让孩子产生记忆疲劳,即使当时勉强认会了,过几天依然会忘记,所以一张小报可以分散每天收集,一天积累5个,每个星期能巩固三十多个了,持之以恒,一份份小报就是一篇篇生动的识字课文。

B面——快乐园

1.内容有趣

新生刚入学,我制作一张心型自我介绍小卡片,学生很快被小卡片吸引了,认真地听介绍,感受老师的爱心。随后我建议每个小朋友和家人一起做拼音版“我的小名片”。在家长的帮助下,学生的小卡片做得很精美,鲜艳的色彩、奇特的形状、俏皮的介绍,简直让人爱不释手。然后一小组的学生把“我的名片”粘贴成一张“姓名小报”,展示出来让学生看看、拼拼、认认,既促进新生的相互认识又在不知不觉中认识很多姓名中的生字。学完拼音,鼓励学生独立动手做拼音版小报。学了一些汉字,又鼓励学生做汉字版小报。随后把小报交换分发给学生,让他们带回家后把小报上的同学介绍给家人。另外,小组可以合作做小报,让学生把各种动植物画在小报上,并把它们的名称和简介写上去。独立做做“拼音、生字小报”,编编拼音和生字的故事,写写拼音日记等,从而有效复习拼音。还如开展“商标小报识字”活动,目的是让孩子们在生活中主动识字,把认识的商标剪贴下来做成小报,孩子不仅把小报办得漂亮生动并且的确能够认识所收集到的商标上的字,达到了识字的目的。

2.评价有乐

每月评选“最佳小报”的时间又到了。首先商量评选标准:主题突出,构思巧妙,画面有创新性,书写清楚,没有错字,排版合理。然后鼓励学生拿着自己钟情的小报上台发表喜爱之情,评报之说。

C面——展示台

识字小报是学习的小课本,更是一个交流的展示平台,展示小报是每期识字活动课必做的事情。在“小报专栏”里让学生欣赏、学习。开展评选活动,大大激励了全班同学,他们大量翻阅书籍或上网收集资料,制作的小报版面越来越漂亮,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1.说小报

因为小小手抄报大大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在广泛的阅读中获取更多知识。吸引学生的是小报呈现内容多彩、编辑形式灵活,可以小组合作,开展评比竞争,所以每次手抄报完成质量都很高。每次展示活动,孩子们手捧“作品”说开了。我说:“小编辑们,大家辛苦了!精美的识字手抄报终于完成了,祝贺你们!”学生们纷纷鼓掌,欢喜之情洋溢整个教室。我会介绍质量上乘的小报,展示出来:“这张手抄报叫《天南海北》,请你猜猜报纸的主题可能是什么?”有的说是介绍美丽风景;有的说是讲述自己的旅游故事……在学生的猜测中,我把小报粘贴在了黑板上。“哇!”在一片赞叹声中,我请上小报的“主编”说说创作心得,我要求他从几个方面进行简单介绍,分别是:主题、构思、选材、插图以及其中的小插曲等。“小编辑”回忆自己的编辑经历有声有色地描述了自己的创作过程,赢得了阵阵掌声。这边话音刚落,那边的“编辑们”跃跃欲试,很想和大家分享。

2.读小报

在小组里各抒己见。说完小报后,学生迫不及待去享受更多的小报故事。我鼓励每个学生把自己的小小手抄报摆出来,迎接全班同学的观赏,并提醒每个学生心里要藏着一个问题:谁家小报最出色。一时间,全班学生围着小报看一看、读一读、评一评,热闹极了。看着渐渐安静的教室,看着埋头看报的学生,我说:“同学们,有你特别喜欢的报纸吗?。请你说说喜欢的理由。”这样即时、即地交流,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有了汇报展示的机会,使我们的识字活动更贴近生活。学生在交流过程中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丰富了课外知识,激发了他们更自觉地通过阅读来积累语言、积累知识。识字、阅读、表达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D面——小桥梁

识字小报也是一座从课本到生活大世界中识字的桥梁。我们引导学生在识字的时候,搜集街道上的商标广告牌匾,剪贴食品包装袋的文字,制作识字小报,就是让孩子们在身边识字,在生活中运用、积累、使用汉字。能否利用好识字小报这一资源是低年级学生顺利开展课外阅读和识字活动的关键。

因为动手是孩子们的天性,所以制作小报能让孩子们体会到动手的乐趣。制作,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通过制作可以唤醒孩子自主识字的欲望,所以说“制作小报是通向学生自主识字的桥梁”,从而使学生的自主识字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在整个“识字活动”中,学生唱主角,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让他们在制作小报的过程中,想一想、做一做(剪剪、贴贴、画画、叠叠……)、说一说、写一写、问一问、查一查……在学生自主活动基础上,再带到班上交流、互动,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自主识字的目的。

宋代小报新闻性探析 第10篇

一、宋代小报新闻性的表现

宋代赵昇在《朝野类要》中有如下记载:“其有所谓内探、省探、街探之类, 皆私衷小报, 率有泄漏之禁, 故隐而号之曰新闻。”这是我国新闻史第一次把报纸和新闻相提并论, 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宋代小报和“新闻”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报纸又称新闻纸, 没有新闻, 报纸将无以为继, 缺乏新闻性的报纸更是难以生存。相对于经过官方层层审核的邸报而言, 新闻性在无拘无制的小报上得以更充分的表现。

(一) 宋代小报所报内容相对真实

“小报的发行人包括邸吏 (进奏官) 、使臣 (地方各州郡临时派驻首都的官员) 、在省寺监司等政府机关内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和从事书籍印刷工作的‘书肆之家’, 应‘小报’发行者的请托, 在各处访录朝廷信息的, 有所谓的‘内探’、‘省探’和‘街探’。”[2]这些人都身处官僚机构内部, 能探得具有权威性的信息, 以此为基础而发布的小报, 内容的真实性能得以保障。小报的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谕旨诏令、朝廷的任免消息、以及“朝廷大臣的奏议、台谏之章疏、内外之封事”等之类的时事性政治材料, 同邸报大抵相同, 但在另一层面上, 由于小报无都进奏院和定本制度的约束, 小报还能刊登邸报不能刊载的人们迫切想要了解的时政消息, 或是邸报报人认为不重要却能反映民声的消息, 如边境战事的进展等。

宋周麟之认为小报“往往以虚为实, 以无为有”, 更有官僚指控小报“疑悟群听, 为害非细”、“肆毁时政, 摇动众情, 传惑天下”, 显然, 这些宋朝的官吏们认为小报歪曲事实, 祸国殃民。但现在看来, 应意识到官吏们的阶级局限性, 他们只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而忽视了问题的另一方面。虽然, 小报也刊载“飞短流长”、“矫装御笔”的内容, 但也要看到它在反映世情上积极真实的一面。既然, 现代报纸都存在假新闻的现象, 我们无法要求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小报做到内容的完全真实。

(二) 宋代小报受众面广公共性强

有学者依据南宋汪藻《靖康要录》中“凌晨, 有卖朝报者……”的相关记载, 认为朝报 (即邸报) 在宋朝已广泛出售。但笔者更认同朱传誉先生的观点, 他认为汪藻所记的“朝报”“一定是民营报纸, 不会是官报, 因为官报不会出卖, 正如今天的政府公报, 只分给各类机关参考一样。”[3]宋代小报“印卖都市, 任何人, 只要付费, 即可获知朝廷最新的政事, 小报的读者不局限于朝廷地方官员和士大夫知识分子, 还包括社会上任何关心政事活动消息的人。“新闻意味着告诉大众, 意味着广而告之。”一则新闻, 传播范围愈广, 接触到的受众愈多, 它的作用就愈大。只有面向市场, 受众广泛, 才有言及新闻性的可能。

范长江曾经说过新闻要告之“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宋代小报在这一点上贡献突出, 为宋朝社会信息的上下通达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小报报人注重反映舆情, 倾听民众的呼声, 更加接近民众的意愿。为应当时人们对边疆国防信息的需求, 小报刊登过不少抗金保国的新闻, 这类新闻, 邸报是不可能刊载的。

(三) 宋代小报传达新闻新鲜及时

“新闻的新闻性,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新闻所反映的事实要新鲜, 要‘活鱼’;二是指新闻对新的事实的反映要及时, 要快。”[4]小报报人非常注重所传消息的新鲜性。“命令未行, 差除未定”, 小报已“即时誊播”, 更有甚者, “每遇批旨差除, 朝殿未退已传播”。人事调令甫一公布, 小报报人就已将新闻传出, 以便于宋人及时获悉朝廷最新的动向。同时对自己的行动做出相应调整。新闻是“易碎品”, 只有及时传播才能实现其价值。由于没有都进奏院、定本制度等的制约, 小报能以最快的速度“边机文字, 镂刻鬻买, 流布于外”, 不难理解, 当时社会上会出现“皆以小报为先, 以朝报为常”的现象。

再则, 小报要面向市场, 若小报的信息传布速度滞后于邸报, 读者也就不会购买了, 而实际上宋代的小报屡禁不止, 由此可知, 宋代小报在新鲜性上具有相当的优势。

二、宋代小报注重新闻性的缘由

宋自开国, 战火不灭, 社会动荡。乱世更凸显信息通达的重要性, 而邸报受禁颇多, 无力担此重任。需求相促, 小报奋勇而出, 信息量大, 新鲜及时, 开中国新闻史上的新篇章。由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宋代小报报人给予了小报新闻性更多的关注, 新闻性在小报中的大显身手, 才使得宋代小报在封建统治的严酷压制下仍能存其血脉、顽强发展。

(一) 宋代社会环境的剧变

宋朝是一个内外矛盾交错复杂的朝代, 外有对辽、夏、金的长期战争, 内有多次农民起义。统治集团内部对外有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斗争, 对内有改革派和保守派的争论。至南宋, 朝廷偏安一隅, 各类矛盾更是频发。社会的动荡, 凸显出信息流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此时的邸报, 已只是朝廷当权派的传声筒, 根本负不起社会信息互通的担子。小报则大胆破禁, 报邸报未刊之“新闻”, 同时注重“新闻”的公开及时, 让社会对朝廷各方面的信息有更透彻的了解。

宋朝的商业文明日益发达, 至北宋中期市坊制 (市———商业区, 坊———居住区) 已彻底瓦解, 从此, 城市里所有的街道小巷都成了市场。同时, 宋朝的城市文明也日益兴盛, 两宋三百多年间, 汴梁和临安的人口高峰都已过百万。商业的发达, 城市的兴盛, 人口的聚集, 以致对各路信息的需求渐长。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朝廷的某类政事政策变动都可能触及某一行业的商业利益, 鉴于此, 小报“飞报远近”, 传各路消息, 让有需者速闻。

(二) 宋代对邸报的严格限制

宋太宗赵匡义于太平兴国六年 (981年) 设立都进奏院, 统一管理各地方进奏院, 统一发报, 各地方进奏院再无各自发报的权利, 邸报从唐发展至此权威性大为增强。宋真宗咸平二年 (999年) 开始实行定本制度, 先由进奏院把编好的官报样本送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审查, 然后再将邸报定本发给进奏院传布四方。定本制度的制定和执行, 使得邸报的内容完全官方化, 只为宣传贯彻朝廷当权者的意图。

都进奏院的设立和定本制度的执行, 改变了邸报的发行制度。“在严格的管理下, 邸报的权威性虽然提高了, 时效性却下降了, 内容的限制也多了。于是出现了‘邸吏辄先期报下, 或矫为家书以入邮置’一类现象, 为小报的发展让出了空间。”[5]宋代邸报从内容到发行范围都有局限, 已不能满足社会对朝廷政事和各方面的信息的需求, 在正常的信息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 邸吏、使臣等开始私传小报。由于小报无所禁忌, 往往邸报未发, 小报已先至, 消息已传。由于读者对市政信息的渴求, 小报所刊载的大多是尚未公开的“朝廷机事”, 或是“朝报未报之事”, 新闻性非常强, 以致在社会上形成“以小报为先, 朝报为常”的观念。

(三) 小报自身的商业属性

小报的出现, 使报纸成为一种商品。不同于统治阶层为巩固己身而发行的邸报, 小报以盈利为目的, 读者要付一定的费用才能看到。小报“京城印行, 绕街叫卖”, “印行”的小报能否售出, 完全凭借其信息内容是否能吸引读者, 小报信息新鲜及时, 读者就会更愿意购买, 小报的经营者也会赚取更多的利润。反之, 小报的经营者无利可图, 小报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根基。

小报在自身商业属性的驱动下, 为争取读者, 谋求商业利润, 必要注重报道内容的快捷性以及信息量。

三、宋代小报注重新闻性的影响

(一) 宋代小报注重新闻性对元明清民间新闻传播的影响

宋终元继, 由于元代历时较短, 体制不完备, 未能建立起统一发布政府官报的制度, 邸报不行。而小报 (元称之为“小本”) 却沿袭下来了。“这种‘小本’, 从内容、形式和发行方式看, 都很类似于宋代的小报。”[6]可见, 元代“小本”在报道内容、传送速度等方面, 一样注重新闻性在其中的作用。“小本”在邸报不传的元代, 对于社会信息的互通影响重大。明清两代的民间报房, 在朝廷的严酷压制下依然顽强发展, 深得民心, 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民间报房对消息新鲜及时传播的追求。

“古代的小报终于没有成长为现代报纸的鼻祖, ‘小报’这一名称也随着古代小报的夭折而淹没于历史的滚滚尘埃中。”[7]古代小报对社会信息的及时梳理以及迅传天下, 使得小报虽屡遭查禁, 但它仍然在夹缝中求生存, 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同最广泛的受众见面, 推进了封建社会的民主进程, 保证了社会信息的相对畅通, 知政才能参政。

(二) 宋代小报注重新闻性对现代新闻传播的影响

小报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历史必然性, 它为我们辩证地观察社会和新闻文化提供了另外的向度。[8]宋代小报从另一个向度对宋代的社会新闻信息予以报道, 对后世的新闻报道有着重要影响。

宋代小报所报内容相对真实, 这表明宋代小报的编纂者们已经关注到了“真实”———这一新闻最本质的要求。甘昔分教授曾经说道:新闻事业的生命是什么?真实。事实是第一性的!所有的新闻报道都必须以事实为依据, 真实客观是新闻报道的第一原则。新闻传播必须以真实为基础, 准确客观地反映出事物的本来面目。如果新闻报道的仅仅是报道者自己的主观想像和臆造, 那么, 新闻也就不成其为新闻了。新闻的真实性在新闻传播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关系到社会舆论导向和媒体的公信力。新闻媒体对新闻报道真实性的不懈追求, 是引导社会舆论、赢得公信力的基础。

宋代小报受众面广公共性强, 与邸报相较, 始开新闻传播中把普通民众纳入受众范围的先河, 更加注重新闻传播的公共性。就现代大众传播媒体而言, 面向最广泛的受众是其基本特征之一, 也是其追求的目标。任何一种媒体都想把自己所传播的内容让尽量多的受众周知, 这样, 媒体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才能显现出来。媒体的受众面愈是广泛, 一方面媒体的影响力愈是深远, 社会效益能够发挥;另一方面媒体的经济收入愈是增加, 经济效益能够提高。

宋代小报传达新闻新鲜及时, 迅捷传递了当时重要的社会信息。在现代, 新闻的新鲜及时已经成了新闻工作者认同的新闻价值之一。所谓新闻就贵在一个“新”字, 陆定一先生对新闻的定义为: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强调“新近”, 即新闻的新鲜及时。对新闻媒体而言, 新闻是“易碎品”,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 新闻的新鲜及时能提高媒体自身的竞争力, 抢先发布第一手的新闻才能留住受众。对新闻受众而言, 新鲜及时的新闻才有关注的可能性, 否则, “过时了”也就失去了关注的必要。

参考文献

[1]杨师群.中国新闻传播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2]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3]朱传誉.中国新闻事业研究论集[C].台北:商务印书馆, 1988.

[4]陈霖.新闻学概论[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1997.

[5]丁淦林.中国新闻事业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6]方汉奇, 张之华.中国新闻事业简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5.

[7]李楠.晚清、民国时期上海小报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云穿衣小报 第11篇

这时,传来一阵脚步声,是云裳叔叔家的儿子周天骄跑来了。他矮矮的个子,才念一年级,却已经感觉自己是家里的权威人士。周天骄从太婆婆种兰花的大花盆里捡到一块卵石,拿在手上一看,马上就说:“周天骄首次找宝,这是世界上没人发现的八彩石。”他吹着牛的时候,手里拿的“八彩石”掉了下去。只听“砰”的一声,太婆婆的花盆被打碎了。

“你看,你看,你闖祸了吧!”云裳着急地说。

周天骄鼓起眼睛,说:“呜,八彩石是自己落下去的,我说的话就是真理。”

他作案后也不要八彩石了,缩着脖子逃离现场,回自己家了。这周天骄真糟糕!太婆婆过95岁大寿的这天,他竟捅出了这样的娄子。云裳又不能大叫大嚷,只能去把碎花盆收拾了一番,换上新的花盆。表姐毛毛也来帮忙了,这让周天骄知道后很生气。

周天骄特别不喜欢小姑的女儿毛毛。云裳的小报上清清楚楚地记载着毛毛和周天骄成为冤家对头的经过。在毛毛很小的时候,有个小偷半夜爬进了毛毛家,这件事情让毛毛至今都忘不掉,觉得很恐怖。可是周天骄听人说起后非要追问毛毛,叫她回忆被小偷偷东西是什么滋味。

毛毛气极了,过了几天,周天骄最喜欢的变形玩具找不到了,大家都说是让小偷拿走了,周天骄急得哇哇直哭。原来,是毛毛故意把周天骄的宝贝藏起来了,也让他体验一回那种遭遇小偷的倒霉滋味。

云裳正想继续编她的《云穿衣小报》时,忽然听到从太婆婆的房间里传出一阵哭闹声,云裳飞快地跑过去看看,又回来接着写:周天骄真可怜,他感冒了,太婆婆舍不得让他去医院打针,说对付感冒她有办法。太婆婆在他的鼻子里插葱,说要稍粗一点的葱条,不然他会吸进去。

后来周天骄不哭叫了,好像认了,过了一会儿他还跑出来了。嗬,他鼻子里插着葱,真像一只大象啊!云裳不由得笑了起来。

其实,云裳知道很多周天骄的丑事。有一次他去公园,非要爬铁栅栏进去,结果裤子被刮破了,露出来半个屁股,只能用一片芭蕉树的大叶子遮羞。还有几次,他学有武功的人往前冲,结果却慌慌张张地撞进丽丽婶婶的怀里,把丽丽婶婶撞翻了,自己脑袋上也多出来一个包。

不过,这些事情,云裳都没有记在《云穿衣小报》里,因为周天骄最要面子,云裳不想让他难过、伤心,毕竟他是家里的小弟弟呀。

张晓玛摘自《云裳》

小报也能有大作为 第12篇

国内唯一的老年类日报《老年日报》2004年起开始评选中国十大老年新闻人物, 以积极的人生态度, 感人肺腑的事迹展示了老年群体的精神风貌, 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到老年群体作为社会宝贵财富的价值。老年日报在成功主办了首届中国老年新闻人物评选后, 总结经验, 在其后又相继组织了二、三、四届老年新闻人物评选, 评选过程中注重科学性和权威性, 还增加了读者票选的环节。候选人陆续推出后, 即引起了广大读者和社会的广泛注意, 许多人来电来函提出意见和建议, 进入投票阶段后, 选票像雪片一样飞向编辑部。有的干脆亲自来到编辑部, 将自己庄严的一票送到工作人员手中, 首届十大老年新闻人物也纷纷来电、来信或是发来电子邮件。

这个评选活动在各种新闻媒体众多的年终岁尾评选点评中是有特殊意义的, 它所关注的是不太为媒体所注意的群体———老年人, 老年日报编辑部评选全国十大老年新闻人物, 一方面彰显了当代老年人的精神风貌, 弘扬了老有所为、无私奉献的精神, 另一方面促进了全社会对老年群体和老年问题的关注和对长者的尊重。建设和谐社会就不能不重视占全国人口十分之一的老年群体, 老年日报开展这项评选活动是一个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老年日报这一策划的推出, 报纸迅速有了亮点, 引来了众多读者参与热点讨论。角度立在全国, 虽然它是一张地方报纸, 但是却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老年类报纸;虽然只是一张小报纸, 但是却有着大作为。

报纸的内容对一张报纸而言固然重要, 但是言论也绝对必不可少, 一张报纸的犀利言论, 代表着这张报纸的态度和观点, 这也是提升报纸社会地位, 彰显报纸气质的很重要的一方面。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国人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体育等信息的需求量膨胀迅速。定位于一个发展潜力巨大、发展速度惊人的细分市场并占据远远领先的地位, 环球时报的成功有了坚实的基础和可能。而且他现在世界各地都派有记者, 会就一些新闻大事首先传回自己的独家报道。随着新华社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开始开发他们的垄断闲置资源, 环球时报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严峻的形势迫使他们不能沾沾自喜, 需要在创新上下大功夫, 才能保住国际新闻纸质媒介第一的宝座, 于是环球时报推出了社评。

说《环球时报》的社评是这份报纸的核心也不为过。《环球时报》社评的特殊贡献, 在于它敢于在敏感问题上发声, 又努力把握分寸, 避免走政治极端或人身攻击。这需要兼备勇气、智慧及雅量。更重要的是, 中国要成为自尊而受人尊重的大国, 这样的舆论空间对社会环境和国民心态都是不可或缺的。《环球时报》要成为世界大报, 就要世界级的评论版, 以及培养世界级的评论大师。两年来, 《环球时报》社评敢于直面中国问题, 在不回避、不隐讳的前提下提出解决思路;在介绍外国时, 坚持中国立场。不模仿西方, 也不理想化。它正在向世界级大报迈开坚实的步伐。

能与环球时报抗衡的国际新闻报纸其实有很多很多, 但是环球时报的这一特色社评的出现, 立即让环球时报非常地与众不同, 虽然它称不上一张多么大的报纸, 但是它给出的声音却是很响亮的。

由于受某种限制, 一些小报可能对于某个新闻事件做不到权威发布, 没有大报可能有的便利手段, 所以小报可能会依靠网络, 把网络上的东西没有分辨地传播给受众。可这一跟着网络走, 就显得太小家子气了。为什么不去自己求证新闻呢?

现如今, 由于网络媒体十分发达, 很多小报由于没有资源优势, 难免会跟着网媒走, 这是很危险的。我们办报纸要有自己的声音, 真有一天没有网络了, 难道我们就不办报了吗?而且网上的新闻是有真也有假。

那么现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下, 小报纸如何对网上的信息进行甄别?又如何对不良的论调进行引导?

在这点上, 《南京晨报》就做得很好。它有两个板块, 一个是“求证新闻”, 一个是“实验新闻。这些都是以一些争议事件和热点为主题, 让记者去做翔实的调查之后做验证, 然后请一些专业权威人士进行解读, 对事实真相进行揭露, 提升报纸在百姓中的威信。

《老年日报》作为黑龙江的一份老年专业类报纸, 虽然没有驻全国各地的记者, 但是它依然本着对读者负责的态度, 通过各种方式对各地发生的某个热点新闻事件的真相进行求证, 并不是只信网络, 把网络上的东西搬给读者看。

2007年11月, 重庆垫江县高峰镇石丰村1组的村妇周安会成了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名人。这是因为, 她的丈夫去世前告诉她欠着信用社一千元贷款, 一定要还。她答应了丈夫。为了这个承诺, 她开始了漫长屈辱的生活。她双目失明, 只能爬着走。从此, 她“走”上为夫还贷之路。无奈, 她只能匍匐行乞。她说不能欠国家的钱。8年多, 她受尽屈辱, 历经辛酸, 终于还清了贷款。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数学小报】相关文章:

航天小报科技小报07-16

雷锋小报07-24

科学小报内容05-10

电子小报英文05-14

科学小报教案05-17

清明小报背景05-26

小学寒假小报05-26

读书书目小报06-23

北京精神小报07-05

电子小报教案07-13

上一篇:学校教育与体育下一篇:点燃学生学习语文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