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饲养范文

2024-05-21

生猪饲养范文(精选10篇)

生猪饲养 第1篇

1.1

猪场应建在无疫区, 其与交通要道、居民区等要保持足够的防疫距离。

1.2

养猪场的生产区和生活区人员、猪只、物料单向流动, 以防疫病传播。

1.3

猪场的空气、土壤及用水质量均应符合《出口猪肉供宰活猪饲养场备案指南》的要求, 并达到NY/T388规定的标准。

1.4

养殖场的建筑材料、饲养设备、饲喂设施、电气设备的安装都应符合出口备案养殖场的要求。

2 饲养管理

2.1 人员管理

对入场人员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入场人员不得患有人畜共患病。

猪场实行封闭式管理, 外出回场的工作人员须经消毒、淋浴、更衣后方可入场。

2.2 饲料使用

进场的各种饲料必须符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的要求。

2.3 兽药使用

兽药使用必须符合《兽药管理条例》的要求。

2.4 疫病监控

养猪场必须对规定的生猪疾病和兽药残留情况进行监测, 并接受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的监督。猪场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

2.5 引种要求

引种时, 种猪的选择、运输和到场后的隔离检疫等操作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要求执行。

3 哺乳仔猪培育

3.1 母猪产前防疫

3.1.1

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弱毒苗, 母猪配种前1周免疫一次。

3.1.2

猪口蹄疫疫苗, 母猪配种前半个月免疫, 用量3m L。

3.1.3 。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 母猪配种前一个月免疫一次。

3.2 产房消毒

分娩舍地面、墙壁、栏杆在母猪进入前7~10 d用大卫立康或洁净消毒。

3.3 仔猪消毒

3.3.1

仔猪出生后, 接产人员一手握住仔猪前肢, 一手用消毒毛巾擦干仔猪身体和口、鼻的黏液, 仔猪呼吸通畅后, 在仔猪脐带近腹端的2~3 cm处涂上碘酒, 并用消毒剪刀剪断脐带, 脐带剪断后再用碘酒充分消毒。

3.3.2

哺乳猪舍每隔一周用大卫立康或洁净消毒。

3.4 尽早吃到初乳

及时采取人工辅助的办法, 让每头仔猪尽快吃到初乳。

3.5 固定乳头

固定乳头小、体质弱的仔猪固定在母猪的前2~3对乳头或中间乳头吸乳, 体重大、强壮的仔猪固定在后面的乳头吸乳。

3.6 保暖

分娩栏内设保育箱, 用保温灯给仔猪保暖, 每隔1~1.5 h哺乳仔猪一次, 4~5 d即可放出仔猪。

3.7 寄养

产仔后母猪缺乳、死亡或仔猪数量超过母猪乳头数时, 可让其他分娩不超过3d的母猪代哺仔猪。

3.8 补铁

出生2~4 d的仔猪肌注牲血素或富铁力, 1 m L/头。

3.9 早期补料

仔猪出生5~7 d补料, 可让其自由采食哺乳仔猪料。

3.1 0 供足饮水

供给仔猪充足、清洁的饮水。一般仔猪出生3 d内补水, 饮水可任其自由饮用。

3.1 1 预防腹泻

加强饲养管理, 保证圈舍温暖、干燥、卫生, 防止仔猪发生腹泻。

3.1 2 免疫接种

仔猪20日龄肌注猪瘟兔化弱毒苗2头份。

4 肥育猪饲养

4.1

仔猪 (20~60 kg仔猪) 培育

4.1.1 仔猪断奶。

通常在仔猪21~42日龄时断奶, 断奶仔猪留原栏, 母猪转栏, 断奶最初3~5 d母猪需回原栏哺乳, 第1 d哺乳3~4次, 第2 d喂2~3次, 第3 d喂1~2次, 以后则完全断乳。

4.1.2 全进全出饲养。

仔猪断奶并在原栏饲养1周后转入保育舍。

4.1.2. 1 保育舍消毒。

仔猪转入保育舍前, 对保育舍进行清扫、冲洗, 并用消毒剂或用高温消毒。4.1.2.2合理分群。一般采取原窝培育, 即剔除个别发育不良的仔猪后, 同窝的其他仔猪饲养在一起。如果同窝仔猪过多或过少, 需重新分群, 可按仔猪体重、强弱分群, 同栏仔猪体重相差不应超过1~2 kg, 以防强夺弱食。可将各栏的弱小仔猪合并成小群进行单独饲养。

4.1.3 饲喂方式

4.1.3. 1 控制喂量。

仔猪断乳后的最初7 d可给予正常喂量的75%~80%的饲料。

4.1.3. 2 不要突然变换饲料。

仔猪断乳初期应继续饲喂哺乳仔猪料15 d, 以后再逐渐变换饲料。

4.1.4、温度控制

4.1.4. 1 防寒保温。

春冬季断乳仔猪要注意防寒保暖, 舍内温度应控制在20~25℃。

4.1.4. 2 防暑降温。

夏季应做好降温工作, 舍温不能超过28℃。4.1.5调教。将猪舍分为饲喂区、趴卧区、排泄区三个区, 通过训练使猪养成在这三个区分别进食、趴卧、排便的习惯。

4.1.6 免疫接种。

仔猪及生长肥育猪防疫。猪瘟兔化弱毒苗免疫, 仔猪20日龄及60~65日龄, 2 m L/头。猪丹毒弱毒冻干苗, 60~65日龄时皮下注射, 1 m L/头。仔猪副伤寒弱毒冻干苗, 50~60日龄时口服1头份。

4.1.7 驱虫、健胃、补硒和去势

4.1.7. 1 驱虫。

伊维菌素皮下注射, 0.3 mg/kg。

4.1.7. 2 健胃。

大黄苏打片, 每2.5 kg体重喂1片。

4.1.7. 3 补硒。

亚硒酸钠维生素E, 2 m L/头, 肌注, 一周后再注一次。

4.1.7. 4 去势。

手术去势。

4.2 肥育猪 (60~100 kg猪) 饲养4.

2.1猪舍消毒

采用水泥地面及水泥墙面的猪舍, 先打扫舍内, 清除污物, 再用水冲洗, 地面、墙面用2%~3%火碱水刷洗, 最后用清水冲洗后, 干燥备用。进猪前猪舍用大卫立康或洁净消毒。不采用水泥地面的猪舍, 先打扫猪舍, 清除污物, 再深翻33.33 cm地面, 边翻边洒生石灰并踏实。进猪前猪舍用大卫立康或洁净消毒。

4.2.2 分群、驱虫、健胃、补硒。

分群等操作可按前述的要求进行。

4.2.3 调教。

按饲喂需要进行调教。

4.2.4 饲喂方式。

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分次饲喂, 饮水方式为自由饮水。

4.2.5 卫生管理

4.2.5. 1

每天早晨、晚上清理一次圈舍, 夏秋两季每日用清水冲洗一次圈舍。

4.2.5. 2

圈舍中的水槽、料槽每天清洗一次, 每2~3 d用大卫立康或洁净消毒一次。其他用具每天清洗并晒干, 每3~5 d用大卫立康或洁净消毒一次。饮水和水箱定期消毒。

4.2.5. 3

污水、粪便、尿液用漂白粉消毒。猪场应有固定的倾倒污物和粪、尿的坑池。7.2.5.4禁止非生产人员进入猪舍, 饲养员进入猪舍应换鞋、更衣。严防猫、狗等动物进入猪舍, 猪场应加强灭蚊、蝇、鼠工作。

4.2.6 温湿度控制

4.2.6. 1

育肥前期的适宜舍温为20~23℃, 后期为15~20℃。夏天可采取搭凉棚、栽树、加强通风、冲洗猪舍等方法降温, 天气炎热时可在猪身上洒温水降温, 但切忌冲洗猪的头部, 同时应适当降低饲养密度。冬天保暖可用塑料布封闭猪舍, 舍内多铺垫草, 并适当增加饲养密度, 同时注意保持圈舍干燥。

4.2.6. 2

育肥猪舍相对湿度保持在50%~80%之间。

4.2.7 避免刺激。

圈舍保持安静, 减少对猪的刺激, 避免换圈、混圈, 防止咬架, 禁止以粗暴的方式对猪。

4.2.8 饲养密度。

以每头猪占地0.8~1.0 m2为宜。本地猪一般每10 m2猪舍夏天饲养8~10头, 冬天饲养12头。

4.2.9 疫病预防

4.2.9. 1

猪发生疫病时应及时诊治, 如病情严重, 要及时上报。

4.2.9. 2

病猪应及时隔离, 猪舍彻底消毒。

4.2.9. 3

各舍使用的器械、设备要分开, 不得混用。

4.2.9. 4

发病猪舍的垫草、废弃物可进行焚烧, 不可燃者浸入火碱液中消毒。

4.2.9. 5

高温季节生猪饲养管理措施 第2篇

近几年来,夏季气温高、持续时间长,常导致猪群发生高热综合征,给养猪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贵州省凤冈县的养猪户在当地畜牧兽医部门的技术指导下,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防制高温天气生猪热应激的有效办法,多措并举,安全越过了夏季高温天气,取得了显著成效,现进行简单介绍,供养殖户参考。

1 科学修建猪舍

养猪是该地区的传统产业,农村养殖户修造的猪舍都是全封闭式的深坑木圈,猪群无法忍受夏季的高温天气。因此,养殖户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气候科学修建猪舍。猪舍应符舍防疫卫生要求,确保舍内冬暖夏凉,向阳透光,通风良好,既坚固耐久,又经济适用,具体作法如下。

1.1 圈舍选址

根据养殖户居住环境条件及养殖规模,选择交通便利、地势高燥、避风向阳、取水方便、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地方修建猪舍。

1.2 猪舍建筑设计

改传统的深坑木圈为向阳干平圈,圈外积肥、干湿分离。猪舍有3种:即单坡式猪舍、双坡式猪舍、平顶式猪舍。

猪舍建筑设计(主要是猪舍的高度、门窗等)直接影响猪舍内的温度、采光及通风。猪舍过矮不利于散热,窗户过小则影响舍内采光。坡式猪舍脊高应不低于3.0m,檐高不低于2.2m;平顶式猪舍檐高不低于2.6m。一般窗户宽度为1.2~1.5m,高度为0.7~1.0m,窗台距地面的距离为1.0~1.2m。猪舍门的尺寸应根据猪舍结构而定,一般门高度为2.0m左右,宽80cm为宜;有通道的猪舍,门宽度应与通道相等;舍内隔栏门宽80cm左右,高度与隔栏高度相等。

1.3 猪舍房顶建设

养殖户修造的猪舍房顶有3种:即瓦房顶、石棉水泥瓦房顶、水泥预制板(或水泥地板)房顶。瓦房顶和水泥预制板(或水泥地板)房顶造价较高,房顶坚固、耐用。瓦房顶圈舍通风良好,但冬季保温性能差,夏季难抗热。水泥预制板(或水泥地板)圈舍房顶冬季保温性能好,夏季隔热性能强,但采光和通风性能较差。石棉水泥瓦房顶造价低,耐久性差,保温效果较好,但隔热性能差。经过对以上3种房顶猪舍性能综合分析,平顶式猪舍只要增加窗户就能解决采光和通风问题,建议养殖户新修造猪舍选择平顶式猪舍要好。

1.4 猪舍辅助设施建设

(1)地面。猪舍地面用水泥铺设,并做防滑处理,地面要有5~6°的坡度,便于排污。

(2)排污孔。在猪舍地面的最低处靠近墙角设置排污孔,孔的大小和形状以方便排出粪污为宜,排污孔要低于地面最低处,污物污水可自行排出。

(3)安装自动饮水龙头。每间猪舍都要安装1~2个乳头式自动饮水龙头,安装龙头的位置选在靠近排污点的墙壁上,距离地平面高度以70cm为宜。

(4)料槽。在靠近猪舍门(通道)的一侧设置料槽,料槽为长方形,槽底做成“U”字形,长度根据圈舍大小而定,宽度为底宽25~30cm,顶宽40~50cm,高度为前壁高15~22cm,后壁高25~30cm。

(5)隔墙(隔栏)。一般用砖砌成,也有用木板、竹片围成隔栏,隔栏高度以1.0~1.2m为宜。

(6)粪污处理设施。一是修建清粪排污沟。单间或单列式猪舍排污沟设在后墙外面,双列式猪舍中间为喂料通道,排污沟则在两侧墙外均设置排污沟。二是修建沼气池。养殖户可在圈舍旁修建10~15m3的沼气池,要求粪尿经排污沟能直接进入沼气池。三是养殖规模较大的养殖户应修建一个20~30m3的化粪池,一间10~15m2的饲料加工房用来加工和调制饲料,一间8m2的兽医室用于疾病防疫与治疗,一间5m2的紫外杀菌室用于人员和器具消毒。

2 绿化遮阴

夏天太阳辐射热是形成猪舍内高温的主要热源。可以采用绿化遮阴以减轻太阳辐射热,即在猪场周围和栏舍间种植阔叶树木或藤蔓作物,既美化了环境,吸收部分二氧化碳、硫化氢、氨气等有害气体,保持空气新鲜,又给猪舍遮阴,降温效果十分明显。

3 饲养管理

3.1 提供充足清洁的水源

养殖户可自行修建小型蓄水池,保证高温天气蓄水池内水量充足,定期检查水管及水龙头确保能正常使用,定期消毒水线,保证饮水安全卫生。此外,可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以增强猪只抵抗力。

3.2 搞好猪舍清洁卫生和消毒

搞好猪舍环境卫生,定期消毒,及时清理粪便,并用清水冲洗圈舍,其目的是排除粪尿产生的有害气体如硫化氢、氨气、二氧化碳等,确保舍内清洁卫生、空气新鲜。

3.3 加大通风量

夏季高温时,应将猪舍的门、窗全部敞开,以利于空气对流,降温效果很好。若舍内温度很高,单靠自然通风已无法降温,则应开启大功率的电扇,以促进空气流动、加速散热,尽可能地为猪只提供舒适的环境。

3.4 洒水降温

平顶式猪舍可在屋顶蓄水,并注意观察蓄积水情况,随时补充。如遇持续高温天气,当舍内温度升高、猪群活动出现异常时,可用凉水喷洒或冲洗舍内地面,洒水次数应依据猪舍内温度及猪活动状况而定。

3.5 调整饲养密度

正常情况下,饲养密度断奶仔猪以0.5m2/头、每圈10~15头,成年猪1.0m2/头、每圈5~8头为宜。夏季高温天气猪只的饲养密度不能过大,断奶仔猪1.0m2/头,成年猪1.5m2/头,以利于体表散热。

3.6 合理饲喂

炎热季节应对猪只的日粮进行调整,适当减少日粮中能量饲料玉米的比例、增加蛋白质饲料和青绿多汁饲料的供应。体重在35kg以下的猪饲喂量可减少5%,高于35kg的猪饲喂量可减少10%。饲喂时应避开中午最热的时间段,选择早晚气温较凉爽时进行饲喂,可在早上6∶00以前、傍晚7∶00以后,夜间也可补喂1次。

3.7 做好中暑救治

发现生猪中暑时,应立即将病猪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首先在病猪头部及心区用冷水浇灌冲洗或用冰袋冷敷。严重的可采用静脉放血,用针刺破耳静脉以及尾尖血管,一般放血100~200mL。也可用冷盐水内服或反复灌肠,效果显著。此外,配合药物治疗,用30%安乃近注射液10mL、盐酸氯丙嗪注射液50mg肌肉注射,可达到退热、镇静的目的,用樟脑磺酸钠注射液4mL肌肉注射以维护心肺机能。

4 定期开展培训,提高农户养殖技能

夏季生猪饲养注意事项 第3篇

1 猪舍隔热

隔热是阻止舍外热量传到舍内, 其隔热性能的强弱取决于所用建筑材料的热阻值和蓄热性能, 热阻值高、蓄热能力强的外围护结构, 传入舍内的热量少, 外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低, 可减轻内表面对猪的热辐射, 所以, 应选择合适的外围护结构材料和结构, 保证达到理想的隔热效果。夏季强烈的太阳辐射屋顶, 易将辐射热传到舍内。为了提高屋顶的隔热性能, 以防暑为主的地区可采用通风屋顶, 即将屋顶建成两层, 层间的空气晒热变轻, 从排气口排出, 冷空气由进气口流进, 从而减少传至屋顶底层的热量。浅色和光亮表面的反射能力比深色、粗糙面强得多, 故猪舍屋顶和阳面墙采用浅色光平外表面。

2 降温设施

2.1 遮阳与绿化

为了降低猪舍周围环境的温度, 可利用一定的设施遮断太阳辐射, 窗户上可加一水平板以遮挡由窗口上方来的阳光;对于设有运动场的猪舍或日光温室猪舍, 在夏季应设置凉棚或种植藤蔓植物遮阳, 北方加铺遮阳网或加宽屋顶挑檐。

绿化除具有净化空气、改善小气候状况、美化环境等作用外, 还具有缓和太阳辐射、降低环境温度的作用。夏季应通过绿化遮阳尽可能减少太阳辐射热, 当外界环境温度高于舍内时, 周围建筑物也可经辐射使舍内温度升高, 空气可经门窗及通风孔道将热量带入舍内, 植树绿化有助于降低猪舍周围环境温度。树叶面积是树林种植面积的75倍, 草叶面积是草地面积的25~35倍, 这些比绿化面积大几十倍的叶面通过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 大量吸收太阳辐射热, 从而可显著降低空气温度;草可遮挡80%的阳光, 故可使建筑物和地表面温度降低, 植物根部所保持的水分, 也可从地面吸收大量热能而降温。因此, 应加强猪场及周围地区的植树种草, 以降低环境温度, 但高大树木不宜多种, 影响通风, 也能招来野鸟对防疫不利。

2.2 通风

夏季当舍内气温高于舍外时, 通风可以将舍内的热量带出舍外, 还可以加大舍内气流的速度, 当经过猪体时, 带走散发的热量, 同时可促进猪体的蒸发散热。机械通风是北方主要采取的降温措施之一。

地形地形与气流活动关系密切, 场址选择一定要选在地势开阔、通风良好的地方, 切忌选在背风、窝风的场所。

猪舍朝向猪舍朝向对通风降温有一定影响, 在炎热地区除考虑减少太阳辐射和防暴风雨外, 必须同时考虑夏季主风向。

猪场建筑物布局猪场建筑物布局和猪舍间距除考虑防疫、采光等外, 还应注意考虑通风, 布局应合理, 间距不可过小, 一般不低于10m。

2.3 蒸发降温

在高温环境中猪主要依靠蒸发散热, 当环境温度高于皮温时, 机体只能靠蒸发散热来维持体热平衡, 因此, 直接对猪体进行喷淋, 可有效缓解猪的热应激;同时, 地面洒水, 屋顶喷淋, 舍内喷雾等均可起到环境降温的目的。

2.3.1猪体蒸发降温

用滴水器、喷淋器和气雾器将猪体弄湿, 由于水温低于猪的体温, 通过传导对流可加速体热排出, 猪体表水的蒸发吸热也可促进体热的排出。喷淋器和滴水器的运行应间断而频繁, 皮肤上的水要经1h才会蒸发干净, 所以, 持续运转只会徒然增加耗水量和耗电量, 而并不增强降温效果, 一般每隔45min连续喷淋一次。

实际操作中注意水管中应安装滤网以防止喷水嘴被杂物堵塞, 水压不可过高或过低。

生产中还要注意水嘴的安装位置, 避免把地面弄湿了而猪体没有被弄湿。对于群养猪采用喷淋装置, 成本较低廉, 控制也简便;对于限位栏饲养的妊娠母猪, 一般采用滴水器, 其位置应使水滴滴在母猪的颈肩部, 因该处血管丰富, 有利于散热;对于产床上的带仔母猪, 滴水口不易过高, 一般是在产仔栏上方30cm处, 母猪既够不到滴水口, 而滴水口滴出的水又不会溅到仔猪身上, 粪沟位于臀部处的分娩舍, 最好将水滴在母猪的臀部, 虽然滴在臀部的散热效果不如滴在颈部, 但这样可使溅出的水只弄湿产仔栏的后部, 另外仔猪满10日龄后再开始给母猪滴水, 以防对仔猪产生不利影响。

2.3.2环境蒸发降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地面洒水是传统的降温办法, 有一定效果但费水费力, 并且易使地面潮湿和舍内湿度过高。

(2) 屋顶喷淋是利用水的蒸发吸热原理, 降低屋面温度, 减弱辐射热向舍内传递, 该法浪费水, 不如屋顶采用隔热材料, 一劳永逸。

(3) 舍内喷雾是通过喷雾时雾滴在空气中汽化而达到降温目的 (一般可降低舍温1~3℃) , 但同时也增加舍内湿度, 故降温的效果很可能被湿度的增加所抵消, 因而该法仅适用于干热地区。

(4) 湿帘在机械通风的进风口处设一不断加水的湿帘, 空气经过湿帘时由于水分蒸发而使空气温度降低, 低温空气进入猪舍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一般可降5℃以上) , 但同时也提高舍内空气湿度, 故该法最适用于干热地区。

3 饲养管理

减小猪群密度炎热夏季种猪场可以考虑把不作种用的提前出栏, 空出栏位放待选种猪来减小猪群密度, 减轻热应激。

饲料里添加抗应激添加剂和电解质或电解多维在饮水中加电解质可减少热应激的不良反应。

热的季节可以在凌晨和晚上饲喂种母猪、种公猪, 也可以在饲料中减少淀粉, 增加油脂的含量, 这样的饲料能够缓解热应激, 一般的油脂添加量在1%~2%左右。高温时猪饮用水在水塔中存储时间不宜过长, 保证新鲜清凉。

4 中暑的处理

盛夏炎热, 极易导致猪机体内外热量交换失去平衡, 散热机制发生障碍, 使机体内蓄热过多而中暑。因此, 做好防暑和中暑的防治工作是确保生猪安全度夏, 提高夏季养猪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

4.1 调整日粮

应降低日粮中能量饲料比例, 相应提高蛋白质水平, 多喂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青绿饲料和果皮如西瓜皮等清凉饲料;在混合料中适当添加咸味、鲜味或香味等调味剂, 以提高饲料适口性, 增加猪的采食量;饲料要新鲜, 忌喂霉变质饲料

4.2 调整饲喂时间

喂猪应避开午间最热的时段。一日喂4次, 凌晨4时、上午10时、下午16时、晚上21时各喂一次。这样可减少猪在最热时段的活动量。每天给猪饮1次0.5%的淡盐水, 供给充足的青绿多汁饲料, 保持食槽内有充足的清凉饮水。

4.3 圈舍内降温

打开猪舍所有通风孔, 及时清除粪尿, 并用凉水喷洒和冲洗圈舍, 最大限度地降低圈舍内的污浊气体, 减少粪便的生物热效应, 给猪创造一个凉爽舒适的生长环境。注意不要用凉水直泼猪体, 以防发生疾患。有条件的养猪场可在圈舍壁安装换气扇或电风扇, 以加速空气流通, 达到降温效果。

4.4 防暑预防用药

可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适量的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的药物。车前草100g, 水煎取汁拌料喂服;绿豆加水煮烂成稀粥, 待凉后喂服;白扁豆20~25g, 水煎取汁喂服;新鲜西瓜皮2000g, 捣烂加白糖100g, 搅拌均匀喂服;醋或酸菜汁250~500m L, 拌入饲料中饲喂, 均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4.5 中暑后的急救

猪中暑后会突然精神沉郁, 步态不稳, 全身出汗, 结膜充血或暗红, 心跳增强, 呼吸急促, 体温升高至41℃~42℃。重症者兴奋不安, 全身颤抖, 痉挛, 虚脱死亡。

4.6 降温

迅速将患猪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 用凉水浇或用冷湿毛巾敷头部, 冷敷心区, 也可以用凉水喷洒全身或进行冷水浴。

4.7 静脉放血

用剪刀将患猪耳尖或尾尖剪破, 或用针刺破放血。根据猪的大小和病情决定放血量, 一般成猪放血100~200m L。放血后, 立即灌服十滴水10~30m L。

4.8 强心输液

注射10%安钠咖10~20m L。根据病情, 静脉注射0.1%氯化钠液1000~2000m L。

4.9 刺激鼻腔

对昏迷的患猪, 用生姜汁或大蒜汁适量, 或氨水少许放置鼻前, 任其自由吸入以刺激鼻腔, 引起打喷嚏, 促其苏醒。同时皮下注射尼可刹米注射液2~4m L。

4.1 0 灌肠

对脱水患畜, 用生理盐水或0.5%凉盐水反复灌肠。也可腹腔注射500~1000m L葡萄糖盐水。一可补充体液, 二可有效降低体内温度。

4.1 1 镇静

对兴奋狂躁不安的患猪, 肌肉注射2.5%氯丙嗪3~5m L或安定注射液6~10m L。

5 结论

生猪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措施 第4篇

本文就生猪疾病防治谈几点措施。

关键词:生猪 疾病防治 制度

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在猪的死因中,因患病致死的约占80%以上,而在猪的所有疾病中,传染病约占70-80%,其中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又占猪传染病的70%。

所以,在猪病防治中,这三种病的防治成为重中之重。

因此了解不同阶段猪病发病特点将对生猪的饲养管理与疾病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

1 仔猪阶段的发病特点与防治

1.1 发病特点

仔猪出生后1-2周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死亡率占整个仔猪阶段(出生至断奶后1―2周)的65%,而仔猪阶段的死亡率占猪一生死亡率的70%,由此可见,仔猪阶段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是十分重要的。

此阶段仔猪常发疾病主要有仔猪红痢、黄痢、白痢、仔猪副伤寒、水肿病等,发生这些病的原因有:①母源抗体滴度低或无母源抗体;②母猪健康状况差;③猪舍卫生条件差;④仔猪未按有关疫病免疫程序预防接种或未进行有关的药物预防;⑤与饲养管理有关。

初生仔猪防寒保暖不当,极易引起仔猪感冒、拉稀,甚至死亡(如仔猪怕冷扎堆引起压死压伤等);补铁、钙不及时可导致仔猪贫血和消化不良等。

1.2 仔猪在不同饲养阶段易发的疾病。

①仔猪红痢:多发生于1周龄内幼猪;②仔猪白痢:出生仔猪发病率高;③仔猪水肿病:多发生于40日龄至70日龄仔猪,10日龄内乳猪很少发生,近来日龄有增大趋势;④猪瘟:从乳猪至断奶前后的仔猪均可感染,年龄越小的病猪死亡越快;⑤猪丹毒:多因母猪发病引起;⑥猪肺疫:乳猪很少发生,断奶后仔猪在流行期可感染发病;⑦猪链球菌:病仔猪易感性高,其中败血性常导致仔猪陕速死亡。

仔猪副伤寒:多发生在2月龄至4月龄未接种疫苗的仔猪,1月龄内仔猪极少发生;⑧猪流感:仔猪发病率低,断奶仔猪发病率增高;⑨猪嗜血杆菌病:常在猪感染流感后继发;⑩仔猪先天性肌肉震颤:在部分地区呈散在发生,常整窝发生,初生猪常被饿死或压死;11猪口蹄疫:幼猪感染后有很高的死亡率。

乳猪感染本病看不到水疱症状,常呈急性胃肠炎或心肌炎而死亡。

传染性胃肠炎:对10日龄内幼猪有高致死率;12猪肺线虫病:断奶前仔猪感染可大批死亡。

13猪蛔虫病:1周龄后的乳猪即可感染;14猪囊虫病:在流行区仔猪可感染,但很少出现临床症状;15仔猪贫血:是2周龄至4周龄哺乳仔猪常见多发病之一,3日龄至10日龄猪发病可突然死亡;16佝偻病(软骨病):由于钙磷缺乏或比例失调引起,其中先天性佝偻病系由母猪营养缺乏导致仔猪胚胎期骨发育不良引起。

1.3 防治措施

仔猪阶段的生长发育速度,尤其是断奶时的成活率及断奶窝重是衡量一个猪舍养殖效益的重要指标。

因此,要加强仔猪阶段的饲养管理,减少仔猪疾病的发生,保证仔猪在生后6h内吃上足够的初乳,以获得大量的母源抗体,减少腹泻以及猪瘟等其他疾病的发生。

母猪产前产后各一周,于饲料中添加支原净100ppm+金霉素400ppm,可明显降低母猪子宫炎,乳房炎和泌乳障碍综合症的发生,降低仔猪腹泻的发生率。

对于后期仔猪呼吸道病严重的,可在开口料中添加支原净150ppm+硫酸粘杆菌素100ppm,连用2周。

4~5日龄仔猪灌服百球清等抗虫药,可以预防由于球虫感染造成的腹泻。

对传染病要按程序搞好免疫接种。

对新购进的断奶仔猪,应认真了解其防疫情况,并进行必要的疫苗(如二联苗、三联苗)补防;对一些季节性发病的传染病,应提前一个月对猪群进行免疫接种;对目前尚无有效疫苗的传染病,应提前15天进行药物预防。

2 育肥猪阶段的发病特点与防治

育肥阶段是猪(商品猪)生长的又一关键阶段。

在这一时期,由于猪以最快速度生长,各种疾病也接踵而至。

生长育肥猪的抵抗力相对保育猪强,正常情况下,发病率、死亡率均很低,但无论是常见多发的传染病、寄生虫病,还是代谢病、中毒病,都是各种规模猪舍必须重视的问题,虽然这些疾病造成的急性损失不大,但由于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降低,最终大幅度增加生产成本。

因此,在育肥猪阶段,各种防治措施必须落到实处。

2.1 发病特点

仔猪阶段的常见多发病中,除了大肠杆菌引起的黄白痢、水肿病,以及副伤寒、仔猪贫血、佝偻病外,其余大多数传染病、寄生虫病、代谢病及中毒病在育肥阶段均可感染或发病,且发病率远远超出仔猪阶段,对养猪业构成极大威胁,因此每个猪舍必须重视疾病防治措施。

2.2 防治措施

控制猪舍的密度,根据猪场的发病情况,在发病前的1周,饲料中添加支原净100ppm,金霉素400ppm或强力霉素150~200ppm,连用7天,可有效预防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的发生、降低胸膜肺炎的发病率,而且也可防治猪痢疾、结肠炎和回肠炎。

为防止饲料霉菌毒素,可于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3kg。

3 总结

猪舍的疾病预防就是在预防猪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猪的慢性寄生虫性、慢性消化道性以及慢性呼吸道性疾病等的基础之上,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季节防治猪的急性传染病如传染性胸膜肺炎、链球菌、副嗜血杆菌、弓形体等。

为尽量预防猪各个阶段疾病的发生,应严格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3.1 定期进行药物驱虫

寄生虫病对育肥猪危害十分严重,除了肠道寄生虫外,猪囊虫病、弓形体病等均属人畜共患病,其中弓形体病还可造成季节性、地区性流行。

大多数寄生虫病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必须定期通过药物进行驱虫和预防。

对猪舍的粪便应堆积发酵,利用生物热来杀灭虫卵。

3.2 加强饲养管理预防普通病

许多普通病如微量元素缺乏症、维生素缺乏症、中毒病等完全可以通过喂给优质全价配合饲料而加以预防。

因此应加强饲料和饮水的营养和卫生。

3.3 一部分传染病可通过添加药物来预防

目前,预防部分猪传染病尚无有效疫苗,如猪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病、病毒性腹泻、猪痢疾等,目前市场上有一些中草药复方散剂、粉剂,拌料饲喂可用于预防和治疗,有的中药散剂还有促生长作用。

3.4 严格遵守卫生消毒制度

生猪饲养 第5篇

在宁强农村,地震灾后通过畜牧业恢复重建,大力发展年出栏50~200头的生长育肥猪的适度规模养殖户,进行科学饲养,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是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新的现代养殖模式,以此来取代农村现有的散养模式,充分利用自有粮食发展养猪,有利于粮食就地转化增值,带动种植业增产增收,实行自繁自育,降低疫病风险,减轻市场波动对养殖户的冲击,不断延长产业链,提高生猪养殖规模效益和产品附加值,有利于充分调动养殖积极性。

一、合理选择后备母猪

适度规模户要选择具有《种畜禽合格证》的正规种猪场引种,选择母猪时,要求所选的后备母猪身体健康,无遗传性疾病,体型外貌具有品种特征的二元母猪作为后备母猪。在繁殖性状方面要选产仔多、哺乳能力强、断奶窝重大的家系,选择方法上在注重窝选的同时,还要注重个体的选择。

二、适时配种

二元母猪发情征兆没有本地猪明显,一般初配年龄为7.5月龄,体重为100~120公斤,首次发情不配种,待第三次发情方可进行配种。在发情鉴定上采取“一看、二算、三听、四按背、五综合”的方法进行,配种方法上采取二次配种,开始发情后8小时~12小时配第一次,间隔12小时进行复配,发情不明显的猪有必要进行二次复配。对于个别母猪长时间不发情或频繁返情,通过改善饲养管理和用药物催情无效或返情3次以上的母猪应该及时淘汰。对于10胎以上,产仔数降低,且带仔性能明显偏差的母猪应予以淘汰。

三、农村适度规模户促使二元母猪发情的方法

调整饲料配方,改善饲料蛋白质结构,增加蛋白质饲料含量,降低能量饲料,同时喂给一定量的青绿多汁饲料;将不发情的母猪合群,放在一个圈里,任其相互刺激,诱导激素产生;将不发情的母猪与种公猪放在一个群里,让公猪诱导发情;采用乳房按摩,用手指对乳房进行深层次的按摩,以刺激母猪发情;采用孕马血清或PG600肌肉注射激素药物诱导发情。

如上述方法使用后发情,第一次发情不能配种,要在第二次或第三次才能配种。如上述方法使用后仍不发情,就要考虑淘汰。

四、加强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促进发情与排卵

适度规模户空怀母猪的饲养有单栏饲养和小群饲养两种方式。小群饲养的母猪可以自由活动,特别是设有舍外运动场的圈舍,可促进发情。

每天早晚两次观察空怀母猪的发情状况。喂食时观察其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治疗病猪。

提供一个干燥、清洁、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等环境。空怀母猪如果得不到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将影响发情排卵和配种受胎。

五、加强妊娠母猪的管理,做好母猪的接产工作

对于妊娠母猪的管理主要是保证胎儿在母体内得到充分的生长发育,防止流产和死胎的发生达到产仔多、初生体重大,泌乳性能好、膘情适度的目的。

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和栏舍的干燥,注意防寒防暑,有良好的通风换气设备。保持猪舍安静,除喂料和清理卫生外,不应过多骚扰母猪休息。

六、养好哺乳母猪

养好哺乳母猪的工作目标是为仔猪提供质优量多的乳汁,保证仔猪正常生长发育;同时要维持母猪良好的体况,保证断奶后能正常发情配种。

保持良好的环境,粪便要随时清扫,保持清洁干燥和良好的通风,冬季应注意防寒保温。哺乳母猪产房应有取暖设备,防止贼风侵袭。在夏季应注意防暑,增设防暑降温设施,防止母猪中暑。

保护母猪的乳房,特别是头胎母猪,一定要使所有的乳头都能均匀利用。圈地应平坦,特别是产床要去掉突出的尖物,防止剐伤剐掉乳头。

注意观察母猪吃食、粪便、精神状态及仔猪的生长发育,以便判断母猪的健康状态。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兽医检查原因,采取措施。

七、加强疫病防治工作

在疫病的防疫和疾病的治疗上,要建立科学的疫病防疫体系和规范的免疫程序。

严格免疫程序,做好适度规模户种猪的免疫接种工作。在生产中要严格按免疫接种程序做好母猪各个阶段的免疫工作,严防疫病的发生。尤其是对猪瘟、口蹄疫和高致病性蓝耳病等恶性传染病要加强免疫。

作者简介:

杜正明(1961-),男,宁强县巴山镇畜牧站站长。

曹东(1974-),男,宁强县汉源镇畜牧站站长。

生猪饲养规模及其成本效益 第6篇

1 不同生猪养殖规模输出成本的变化

1.1 总成本的变化

汇总资料显示:自2010年至今, 散养、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几种饲养模式中, 生猪每千克增重成本输出逐年都在呈上升态势。分别自2010年的6.80元、6.22元、6.62元、7.55元上升到2014年的13.28元、12.35元、12.40元、12.99元。而规模化养殖, 需要输出的成本增重要明显高于其他几种饲养模式。

1.2 服务成本和人工成本的变化

统计资料, 显示总成本有上升态势。而成本比重的含量主要由生产成本、土地成本两部分组成, 比较而言, 土地成本在生猪规模养殖中的影响比重甚微。由此, 起着绝对性作用的成本因素, 就在于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有物质服务成本和人工成本两部分组成。以这2个指标衡量散养、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四种养殖规模的成本输出, 数据汇总, 这些年物质服务成本、人工成本都有逐年增多的趋向。但是, 比较规模化养殖而言, 物质服务成本和人工成本, 与养殖规模的大小正好呈反向的变化。即养殖规模越大, 单位所占的物质服务成本增加, 而单位所占的人工成本反而降低。由此, 可以清晰看出, 大规模生猪养殖劳动效率较高, 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而同样其物质成本也较高, 必然决定着今后规模养殖的生产走向。相对规模养殖, 散养会消耗更低的物质服务成本, 但是人工成本却高于其他三种养殖模式, 由此而损耗的生产成本和总成本也是较高的。

1.3 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变化

物质服务成本由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构成, 自2010年以来, 生猪养殖损耗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也是逐年呈上升态势的, 且有随着养殖规模的增加而增大的态势。

进一步比较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间接费用这些年有随规模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原因在于单位增重的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有降低趋势。这很大程度上, 说明本地生猪养殖管理水平正在逐年提升。

2 不同生猪养殖规模增重收益的变化

2.1 单位增重的产值

汇总资料显示:2010年-2014年, 散养、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四种养殖模式, 生猪每千克增重总产值总体上呈上升态势, 由2010年的7.31元、7.29元、7.34元、8.07元, 分别增加到2014年的14.25元、13.77元、14.09元、14.39元。

从四种养殖模式来看, 除个别年份, 生猪每千克增重的总产值中规模养殖收益最高。其他3中饲养模式, 差异性不是很明显。

2.2 单位增重的净利润

散养、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四种养殖模式, 自2010年~2014年, 每千克生猪增重的净利润不同年份差异性显著, 上下浮动的幅度不一。四种养殖模式中, 散养生猪波动幅度最大, 其余三种幅度较小。充分说明, 市场对散养户养殖收益的影响还是较大的。换句话说, 散养户养殖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有限。除个别年份之外, 中小规模养殖每千克增重的净利润处于较高值。比较而言, 规模化养殖并无效益优势。由此可见, 地方生猪养殖水平并没有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而有所提高, 值得我们反思思考。

3 建议

针对上面的分析, 可以看出生猪养殖规模大小与每kg增重总成本呈“U”形变化关系, 而与每kg增重净利润呈“倒u”形变化关系, 即中小规模养殖相对大规模养殖具有一定的成本效益优势。这一特征说明地方生猪的养殖水平并未随养殖规模的扩张而得到较大的提高。由此建议如下解决措施, 以供参考借鉴。

3.1 适度经营

目前生猪养殖, 不能单纯追求规模的扩张, 而应该充分挖掘养殖规模优势, 形成更合理的养殖结构。根据地方养殖实情, 建议散养户逐渐向中小规模养殖过渡, 逐渐增加其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大力发展中小规模养殖, 增强其在生猪生产中的主体地位, 并不断提高其生猪生产水平;适度发展大规模养殖, 提升生猪养殖技术与管理水平, 发挥规模优势。

3.2 科技创新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 高科技的渗透将是生猪产业稳定发展, 提高生猪养殖水平的关键所在。今后科技渗透生猪养殖各环节处, 重点加强生猪良种繁育技术、营养与饲料配制技术、健康养殖技术、疫病防控技术、环境工程技术、屠宰加工技术以及智能信息技术的研究, 尤其是规模养殖技术的协同攻关与集成配套研究, 大幅提高生猪规模养殖的技术管理水平, 实现规模经济。

3.3 产业化发展

增强猪场特别是生猪散养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减少猪肉市场的频繁波动, 实现规模经济, 必须通过建立合理有效的联合整合机制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引导有实力的龙头企业, 特别是肉类食品屠宰加工企业, 与生猪养殖户签订生猪生产合同, 以公司+农户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发展一体化经营, 形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 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扶持各种养猪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的发展, 提高生猪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

摘要:就生猪饲养规模及其成本效益做探讨分析, 指出中小规模养殖相对大规模养殖具有一定的成本效益优势。这一特征说明地方生猪的养殖水平并未随养殖规模的扩张而得到较大的提高。针对出现的问题, 提出适度经营、科技创新、产业化发展等可解决策略, 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生猪养殖,成本效益,分析

参考文献

[1]李延山, 雷骁勇, 徐宏策.以标准化畜牧小区为载体实现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J].现代畜牧兽医, 2006, (7) :1-2.

[2]孙凡花, 贾永全, 姜明明, 等.利用灰色局势决策研究我国养猪生产适宜规模[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6, (6) :23-24.

生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第7篇

1.1 基础母猪的饲养管理

1.1.1 基础母猪的概念

经过1~2胎检验合格的后备母猪被称为基础母猪,基础母猪是猪场生产种猪和商品猪的基本条件。后备母猪配种妊娠产仔后,经过产仔、哺育、仔猪发育情况等记录,确认符合要求的才可进入基础母猪群,如果头胎产仔情况不符合要求,可检验第2胎,第2胎符合要求,则进入基础母猪群,不合格母猪作育肥猪处理。

1.1.2 基础母猪的年更新率

一般商品猪场的基础母猪的年更新率为33%左右,即每年有1/3的种母猪要淘汰,同时,每年增加占基础母猪数1/3的后备母猪进入基础母猪群。一般规模化猪场的年更新率为25%~40%,更新率高时,基础母猪的更新速度加快,如果能进行有效的选种,更新速度快,则有利于提高种母猪群的质量。

1.1.3 后备母猪的选留

良好的健康状况,优良的品种性能,健壮的四肢,乳头数6~8对且排列整齐、发育均匀良好,高产母猪的后代均可留为后备母猪。

1.1.4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指标

(1)配种时合理体重:125~135 kg;(2)配种时月龄:7~8月龄,不超过10月龄;(3)配种时发情次数:2~3次;(4)配种时背膘厚度:16~18 mm。

1.1.5 后备母猪的营养特点

体重在75 kg左右的后备母猪约4月龄,在配种前既要生长又要发育,需要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比育肥猪高得多,所以不能用肥猪料、妊娠料代替后备母猪专用料。后备母猪日粮应含有15%粗蛋白质、0.95%钙和0.65%磷。

1.1.6 后备母猪的分阶段饲喂

(1)生长育肥前期的饲养管理(30~60 kg):采用生长育肥期饲料,自由采食;(2)生长育肥后期的饲养管理(60~100 kg):采用后备母猪专用饲料,自由采食,要求日龄达145~150 d时,体重达95~100 kg,背膘为12~14 mm;(3)体重100 kg至配种前的饲养管理:饲喂后备母猪料,根据膘情适当限止或增加饲喂量;(4)配种前10~14 d:后备母猪达到初情并准备配种时,可以使用催情补饲的方法来增加卵巢的排卵数量,从而增加约1头窝仔数。

1.2 怀孕母猪的饲养

1.2.1 妊娠母猪饲养管理三个指标

即生产出体大、健壮、数量多的活仔猪。产后母猪乳腺发育正常、产乳多;尽可能地节省饲料,降低初生仔猪生产成本。因此,配种后3 d不要增加饲喂量,因为高能量的饲料会增加受精卵的死亡;配种前后(12~21 d),此时为乳腺细胞大量的增生时期,该阶段高能量饲料会影响乳腺的发育;配种100 d以后如果营养不足则会造成胎儿死亡、生长不良、母猪产仔无力,出现母猪难产。

1.2.2 母猪怀孕期和产前产后易发生的疫病

母猪怀孕期和产前产后很容易发生便秘、厌食、产后热、泌乳量减少或无乳等。最大的危害是便秘,发生率为5%~25%,有的高达40%。特别是妊娠后期母猪和产前产后母猪发生率有的高达50%。保护肠道上皮细胞的完整性才是真正解决的问题。

1.2.3 产前免疫工作

妊娠母猪管理重要之一是产前免疫工作,目的在于保证仔猪通过吮吸母猪的初乳获得母源抗体。一般配种前适合免疫的疫苗主要有猪瘟和伪狂犬基因缺失苗。在产前3~4周适当注射伪狂犬基因缺失苗和多价大肠杆菌苗。

1.2.4 加强妊娠母猪的运动

注意妊娠母猪料中的钙磷比例一般分别不低于0.75%和0.6%,适当增加青贮饲料和阳光下运动。

1.3 仔猪繁育阶段的饲养管理

1.3.1 仔猪的生长和生理特点

(1)生长发育快,出生后7~10 d内体重可增加1倍,30 d内,体重可增加5倍以上。由于生长发育快,体内物质沉积多,对营养物质的数量和质量需求很高,同时对这方面的短缺反应敏感,稍有不慎就会出现问题。(2)消化道生理机能尚不完备,刚出生时,仔猪的胃只有5 g,仅能装25 mL乳汁,胃液、胆汁分泌不够正常,消化酶的分泌不够平衡,对乳汁中的营养吸收尚可,对来自外界补充的营养物质消化吸收能力极差。(3)缺乏先天免疫力而容易患病,出生时尽量让其早吃初乳,以获得母源抗体。(4)体温调节机能差,寒冷季节注意保暖,采用仔猪红外线保温灯,把仔猪统一放入护仔栏内进行保温,夏季多用些口服补液盐或小苏打来降温防暑。

1.3.2 养好仔猪必须抓四食过四关

(1)抓乳食、过好初生关:哺食初乳,固定乳头,仔猪出生后一般都能自由活动,依靠自身的嗅觉寻找乳头,个别体弱的仔猪必须借助于人工辅助,最迟应该在产后2 h内让乳猪吃上初乳。母猪整个分娩过程应有人在场,避免母猪压死小猪,发生意外。(2)抓开食、过好补料关:仔猪出生后第7 d,用全价的颗粒饲料哄吃,实在不吃的猪只,把颗粒料强制塞入小猪嘴内,反复几次,让其觉得有味道,下次才会主动去舔食。仔猪出生第3 d,最好补充电解质水,可以买现成的口服补液盐,也可以自配:葡萄糖45 g、盐8.5 g、柠檬酸0.5 g、甘氨酸6 g、柠檬酸钠120 mL、磷酸二氢钾400 mL,加入2 kg清水中,连饮10~15 d。(3)抓旺食、过好断乳关:30日龄左右仔猪将进入旺食阶段,在此阶段应增加采食量,每天饲喂次数以5~8次为宜,不更换饲料,保证饲料质量的稳定性。(4)抓防病、过好活命关:在乳猪断乳时,仍然将30%母猪料、50%仔猪全价料、20%乳清粉均匀掺在一起饲喂,一直维持到10 d左右,逐步减少母猪料和乳清粉直至全部转为仔猪全价料。此时饲料中可以加些强力霉素或林可霉素等抗菌药,按每500 kg仔猪用20%强力霉素150~200 g/d或者同剂量的林可霉素,连用5 d可以起到预防消化道及呼吸道疾病。

1.3.4 中药复方饲料添加剂的应用

早期断乳仔猪应激产生综合征等问题,从而引发仔猪肠道微生态失调、日粮营养成分不能被正常消化和吸收,进而导致仔猪腹泻、营养不良、生长受阻甚至死亡。可选用三颗针、黄芪和山楂3种中药的粗提物按1∶2∶1比例制成复方中药制剂来替代抗生素应用于断乳仔猪。三颗针提取物有效成分三颗针小檗碱含量为17.34%,黄芪提取物有效成分黄芪多糖含量为56.50%,山楂提取物有效成分为山楂黄酮含量5.8%、有机酸含量6.39%。

1.4 育成猪繁育阶段的饲养管理

1.4.1 环境卫生

场区要每15 d消毒一次,圈舍每周消毒一次,粪便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冬季猪舍要保暖,夏季猪舍要防暑;猪舍通风要合理,干湿度要适中。

1.4.2 免疫接种

动物免疫接种是预防各种动物传染病所采取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中十分关键的环节。因此,应加强猪瘟、猪O型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大肠杆菌病、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等病的免疫接种工作。

1.4.3 生猪驱虫

常用的驱虫药有伊维菌素、左旋咪唑等。伊维菌素为超广谱、长效、高效、低毒低残留驱虫药,内服对体内外寄生虫特别是线虫、节肢昆虫具有良好驱杀作用。混饲:每100 g可拌料200 kg,充分拌匀后供育成猪自由采食,连用5~7 d,驱杀率达98%以上。内服:一次量,每千克体重育成猪使用0.2 g,一般一次即可。左旋咪唑或丙硫咪唑主要用于杀灭线虫、蠕虫类。妊娠母猪配种前用左旋咪唑或丙硫咪唑驱虫一次,仔猪断乳后用左旋咪唑或丙硫咪唑驱虫一次,育肥猪每2个月用左旋咪唑或丙硫咪唑驱虫一次。

1.4.4 适时出栏

适时出栏直接关系到生猪育肥期日增重、料肉比和生产成本。因此,当生猪体重达到90~110 kg时应及时出栏。生猪体重超过110 kg时,食量大但长膘慢,未及时出栏,将增加养殖成本。

1.4.5 优良品种

生猪品种的好坏直接影响生猪的生长,因此,广大养殖户应严格引进种公猪和种母猪。目前,优良的种猪有约克夏、长白、杜洛克和皮特兰,母猪常用太湖、长白。经多次杂交后选用瘦肉型的内三元猪系。

2 生猪饲养过程常出现的病症

2.1 猪流行性腹泻

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不论猪的品种、性别和年龄大小都可感染发病。流行季节为每年的11月至下一年的早春,病死率根据猪的体况不同而有差异。仔猪死亡率高,成年猪不死亡。

2.2 副猪嗜血杆菌(HPS)病

是引起猪发生浆膜炎和关节炎的原凶。在临床和病理学上,患猪以浆液性、纤维蛋白性、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以及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

2.3 传染性胃肠炎(TGE)

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的病毒性传染病,引起2周龄以下仔猪呕吐、严重腹泻和高死亡率(通常为100%)为特征。

2.4 传染性胸膜肺炎

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猪呼吸系统的一种严重的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胸膜肺炎为特征。主要表现肺炎和胸膜炎,最急性型的病变类似类毒素休克:气管和支气管充满泡沫样血色黏液性分泌物;肺充血、出血,肺泡间质水肿,靠近肺门的肺部常见出血性或坏死性肺炎。

2.5 猪链球菌病

是由链球菌引起猪的多种疾病的总称,属国家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其病原体为多种溶血性链球菌,该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根据血清学反应,可分为20个血清群,较重要的有A、B、C、D、E、F、L、R等血清群,其中R、F群既可引起猪发病,也可导致人发病。目前,引起猪链球菌病暴发和流行的链球菌主要有C群、L群(引起败血症和关节炎)、D群(引起脑膜炎、败血症、关节炎、肺炎)和E群(引起淋巴结脓肿)。而E群链球菌引起的淋巴结脓肿最为常见、流行最广;C群引起的败血性链球菌病危害最大、病死率高。

2.6 仔猪副伤寒

又称猪沙门氏菌病,主要由猪霍乱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

2.7 仔猪黄、白痢

是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疾病,以剧烈水泻、迅速死亡为特征。病原一般为溶血性或非溶血性大肠杆菌。

2.8 猪圆环病毒病

主要由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引起,猪圆环病毒是迄今发现的一种最小的动物病毒。现已知PCV有两个血清型,即PCV1和PCV2。PCV1为非致病性病毒、PCV2为致病性病毒。感染后的患猪表现两种主要症状:(1)断乳后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其病原为PCV2。患猪主要表现为被毛粗糙、皮肤苍白、发育迟缓、体重减轻、进行性消瘦、呼吸过速或呼吸困难、嗜睡、腹泻、可视黏膜黄疸,咳嗽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常突然死亡,体表淋巴结,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肿大。(2)猪皮炎与肾炎综合征(PDNS),患猪主要表现为后躯、后肢和腹部皮肤有圆形或不规则隆起,周边呈红色或紫色,中央黑色,以后融合成条带状或斑块,有时可扩展到胸肋或耳部,轻者体温正常,常可自行康复,严重者表现跛行、体温升高、厌食和体重减轻等症状。

2.9 猪感冒

2.9.1 猪流感

猪流行性感冒是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突然发病,迅速蔓延全群。流行性感冒发生初期,患猪表现食欲减退或不食,眼结膜潮红,从鼻中流出黏性分泌物,体温迅速升高(40.5~42.5℃),精神萎靡,咳嗽,呼吸急促,心跳加速,最后严重气喘,呈腹式或犬坐式呼吸。尿少呈黄色,粪干甚至便秘。

2.9.1 猪普通感冒

猪普通感冒多因天气骤变、营养不良、体质瘦弱等引起,单个发病,不传染其他猪和畜禽。患猪表现为食欲减退或不食,精神不振,体温升高至40℃,流清鼻涕,被毛蓬乱无光泽。

3 饲养新技术及添加剂的使用

3.1 洛东生物技术

(1)洛东酵素中的纳豆芽孢杆菌和酵母菌都属于需氧菌,随饲料进入猪消化道后,快速生长繁殖,消耗掉消化道内的氧气,为长期定植在消化道内的厌氧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创造无氧条件,使其得到大量繁殖;同时使需氧的致病菌由于缺氧而无法在肠道中定植,从而形成良好的肠道的微生物菌群结构。(2)饲料中加入了洛东酵素,肠道内的微生物产生有机酸,降低猪肠道内的pH值,增强肠道的蠕动和分泌,促进饲料的消化吸收;益生菌群在肠道内的生长繁殖会产生大量的消化酶,从而提高猪对饲料的转化,促进猪的生长,可节约饲料8%~12%。

3.2 抗菌肽添加剂的使用

3.2.1 抗菌肽

又叫抗生素肽(antimicrobial peptide),是生物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生物活性小肽。这类生物活性小肽是非专一性的免疫应答产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它不仅能抗多种细菌或真菌,而且还抗原虫、病毒或肿瘤细胞。

3.2.2 抗菌肽分类

根据来源不同可分为昆虫抗菌肽、哺乳动物抗菌肽、微生物抗菌肽;根据结构可分为α-螺旋抗菌肽、富含半胱氨酸的抗菌肽、含某种氨基酸的抗菌肽、β-折叠抗菌肽、含稀有氨基酸的抗菌肽。抗菌肽具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寄生虫等生物活性。

3.3 益生菌添加剂的使用

3.3.1 益生菌(probiotics)

是一种含有大量有益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具有维持生猪肠道微生物平衡、提高机体健康水平的活菌添加剂。动物从出生开始,这些细菌就进入胃肠道内,并且在不同的部位,细菌的数量和种类都有所不同,随着年龄增长,营养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胃肠道菌群发生着不同的变化,所以胃肠菌群自身以及与机体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中,肠道菌群的平衡和稳定对机体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其宿主的健康具有深远的影响。

3.3.2 益生菌分类

根据农业部公布的分类有乳酸菌类、酵母菌类、芽孢杆菌类、光合细菌类。其中肠道内益生菌主要包括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乳杆菌(Lactobacillus)、芽孢杆菌(Bacillus)和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肠道益生菌可以通过非免疫调节作用来稳定微生态环境,即通过体内定植、黏附、竞争占位提高内源宿主的防御机制。此外,益生菌还可通过提高机体的体液免疫水平和细胞免疫水平来增强机体的免疫防御机能。

3.4 疫苗免疫的管理

动物免疫接种是预防各种动物传染病所采取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中十分关键的环节。因此,应加强猪瘟、猪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大肠杆菌病、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等病的程序化免疫接种工作。

3.4.1 后备种猪

配种前4~5周(每次注苗时间间隔7 d)接种:(1)猪细小病毒病灭活苗1头份/头,乙型脑炎弱毒苗1头份/头。(2)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弱毒苗(进口苗)1头份/头;另一侧衣原体灭活苗3 mL/头;猪蓝耳病弱毒苗2 mL/头;另一侧传染性胃肠炎4 mL/头。(3)猪瘟脾淋苗2头份/头;另一侧口蹄疫浓缩苗(进口佐剂)2.5 mL/头。

3.4.2 经产公猪

用以上后备种猪的8种疫苗(剂量同上)和链球菌冻干苗4头份/头(每次注苗时间间隔7 d)每年接种3次。

3.4.3 经产母猪

(1)配种后即算,但头胎母猪打过疫苗末超过1个月的不免疫;配种后2个月以上流产或空怀母猪末免疫猪瘟、传染性胃肠炎、蓝耳病、伪狂犬病的必须补免,每年接种3次口蹄疫苗(每次每头2.5 mL)及每年用伊维菌素驱虫4次。(2)产前30 d伪狂犬病基因缺失弱毒苗1头份/头,另一侧链球菌冻干苗4头份/头;产前20 d传染性胃肠炎灭活苗4 mL/头,另一侧蓝耳病弱毒苗2 mL/头;产前15 d仔猪黄白痢基因工程苗2 mL/头,另一侧传染性萎缩性鼻炎苗2 mL/头;产后10 d细小病毒灭活苗1头份/头,乙脑弱毒苗1头份/头;产后15 d衣原体灭活苗3 mL/头。

3.4.4 断乳当天仔猪

刚出生时,猪瘟脾淋苗每头仔猪注射1头份,断乳当天再补注1头份。

3.4.5 仔猪及生长猪

(1)3日龄伪狂犬基因缺失苗滴鼻1 mL/头。(2)17日龄传染性胃肠炎2 mL/头;另一侧蓝耳病弱毒苗2 mL/头。(3)24日龄猪瘟脾淋苗1头份/头。(4)35日龄传染性胃肠炎3 mL/头;另一侧蓝耳病弱毒苗2 mL/头。(5)40日龄注射猪O型口蹄疫苗1 mL/头。(6)55日龄猪瘟脾淋苗1头份/头;另一侧口蹄疫浓缩苗(进口佐剂)1.5 mL/头。(7)70日龄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苗(进口苗)1头份/头;另一侧口蹄疫浓缩苗(进口佐剂)2 mL/头。

摘要:加强生猪科学饲养,提高生猪出栏率,降低养殖业的饲养成本,对增加企业及个人的经济收入意义重大。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养殖成本高、经济效益低,养殖数量多、成品猪出栏率少,养殖规模小、培育环境恶劣。该文介绍了生猪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常见的生猪疫病,通过提高洛东生物发酵技术及中药复方、益生菌、抗菌肽等饲料添加剂合理使用,提高生猪出栏率,降低养殖业的饲养成本,增加了企业及个人的经济收入,意义重大。

夏季高温生猪饲养管理技术 第8篇

1 调整饲料配方

高温时, 猪群采食量减少, 应合理调整饲料配方, 满足猪只营养需要, 特别是要保证重胎及哺乳母猪的营养摄入量不降低。提高饲料粮中维生素的添加量与蛋白质和氨基酸水平, 降低难消化、产热多的粗饲料添加比例, 减少糠麸和草粉用量, 甚至不喂草粉[1]。为提高消化率, 缓解热应激, 也可在饲料中添加酶制剂。针对重胎及哺乳母猪, 可添加2%优质鱼粉、2%~5%脂肪粉、0.1%~0.2%赖氨酸, 确保产前28 d的母猪采食量达到2.5~3.2 kg, 旺乳期母猪采食量应超过6 kg。同时, 夏季怀孕后期母猪和哺乳母猪采食量下降, 容易造成初生重小、分娩乏力、产程过长、死胎和弱仔增多、仔猪易腹泻及断奶体重下降等现象, 建议在怀孕中前期母猪的饲料中添加母猪专用生理调整营养添加剂泌乳进1kg/t, 产前4周母猪和哺乳母猪饲料中添加3 kg/t, 可有效促进母猪泌乳, 初生重大而均匀, 仔猪断奶窝重不下降, 母猪断奶后不掉膘、发情快。

2 改变饲喂方式

一是改变料型。为提高猪只采食量, 夏季尽可能采用湿料喂猪法, 按照水料比为1∶1配制湿拌料。夏季气温高, 为防止湿拌料变馊霉变、酸败变质, 要求现拌现喂;有条件的猪场, 可增加空心菜、西瓜皮等青绿饲料饲喂怀孕母猪。二是调整饲喂时间。夏季中午和下午猪舍温度较高, 猪只食欲不佳, 应尽量避开正午饲喂。因此, 可选择一天中较凉爽的时间进行饲喂, 如清晨和傍晚气温降低, 比较凉爽, 适宜饲喂。夜间气温也低, 可以增加饲喂次数, 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做到早上早喂, 晚上多喂, 夜间不断料。在调节喂食时间时, 不能突然改变, 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 根据温度的变化逐渐调整。另外, 饲喂时少给勤添, 食槽不要有剩料[2]。

3 供足净水

夏季猪对水需求量比较大, 需及时检查饮用水的供应情况, 不能断水。饮水的温度尽量保持凉爽, 直接来自地下深井的水最好, 有利于猪体降温并能刺激采食。增加饮水器的数量, 经常检修饮水器是否存在压力不足、堵塞等故障, 定期检查饮水器的出水量和饮水器水温, 保证猪只具有充足的清凉饮水, 抑制其体温上升。为调节母猪体内电解质平衡, 降低热应激的发生几率, 可以在猪只的饮水中添加0.5%的小苏打或0.1%~0.2%的人工盐[2]。猪只活动场上的饮水供给同样不能够间断, 为避免日光直射升温, 要将饮水器放在比较阴凉的地方。同时关注仔猪的健康, 防止其受高湿和风扇直吹的影响, 降低抵抗力。

4 采取降温措施

一是猪舍隔热。夏季采取措施, 对猪舍的屋顶做隔热处理, 防止顶棚太热。如:在猪舍屋顶下设置隔热层, 材料可选择厚度超过5 cm的白色泡沫板等;使用白色隔热涂料涮白阳光照射较长的猪舍墙壁;在猪舍外面安装遮光网、遮阳凉篷等。二是加大通风。选择吊扇、工业风扇或者鼓风机, 促进猪舍内空气流动, 同时结合地面洒水, 提高降温效果。三是选用湿帘风机。较长的猪舍如配种怀孕舍和育肥舍, 可以选择安装湿帘风机, 但应注意猪舍门窗密封程度、风机和湿帘纸芯质量等因素, 以免影响降温效果。一般厚度为15 cm的1 m2湿帘可使面积为35 m2的环境温度降低8~10℃。四是使用畜禽空调。对于空间不大的单元式分娩猪舍和保育舍, 建议安装环保型畜禽空调。五是直接喷淋猪体。直接对猪体进行喷淋, 可有效缓解猪的热应激[3]。中午高温时, 用水冲洗猪只体表和猪舍地面进行降温, 生长育肥猪可用深井水直接喷淋, 但不能喷淋其头部;公猪每天冲洗2~3次, 但其与母猪配种刚结束的1 h内, 禁止冲淋。对限位栏和产房高位分娩栏母猪实行颈部滴水降温, 即通过在供水管道边临近母猪处连接一截PPR管, 安装1个闸阀, 另一端使用带空的胶塞封住, 通过阀门调节滴水速度。散养户可在猪舍一角建1个浅水池, 让猪只自由浸泡。

5 加强疾病防控

做好日常消毒和定期消毒, 坚持3 d小规模消毒1次、7 d大规模消毒1次的模式;在生猪出栏时对圈舍进行1次彻底消毒。选择百毒杀、碘黄金、大卫、拜尔、季胺盐碘、过氧乙酸、强力消毒王、消毒灵等高效低毒的药品, 轮换使用, 防止产生耐药性[4]。保持圈舍卫生, 每天至少清理粪便2~3次, 及时清除排粪沟、污水沟、圈舍内部粪便;每天清洗食槽和水槽1次。圈舍、饲具3~5 d消毒1次, 周围环境可选用1%来苏儿、10%生石灰乳、2%烧碱等15 d消毒1次, 猪体可用5%石炭酸喷雾消毒。采取有效地除蚊灭蝇工作, 如加盖纱网等, 减少蚊蝇进入, 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做好免疫预防工作, 以猪瘟、口蹄疫、链球菌、蓝耳病等为主要的免疫病种, 种猪场还要做好乙脑、伪狂犬、细小病毒等的免疫工作。在饲料中适量添加药物, 预防疾病的发生。可选择氟苯尼考、林可霉素、黄芪多糖、强力霉素、链霉素、利高霉素、磺胺类等[5,6]。

摘要:从调整饲料配方、改变饲喂方式、供足净水、采取降温措施、加强疾病防控等方面介绍了夏季高温生猪饲养管理技术, 以期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猪,夏季高温,饲养,管理技术

参考文献

[1]杨海成, 韩强, 王俊杰, 等.夏季高温对猪的影响及对策[J].云南畜牧兽医, 2011 (6) :14-15.

[2]夏道伦.夏季减轻生猪热应激的措施[J].中国动物保健, 2011 (9) :54-55.

[3]成宝华.猪场夏季防暑降温措施及管理[J].畜牧兽医杂志, 2011, 30 (3) :100-101.

[4]梅存静, 杭爱芳, 梅存玉.姜堰市夏季生猪高热病发病情况及防治经验[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1) :356-357.

[5]陈磊.夏季猪的常见病及防治[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 30 (2) :197-198.

高温季节生猪的饲养管理措施 第9篇

1 科学修建猪舍

养猪是我县的传统产业, 农村养殖户修造的猪舍大部分都是全封闭式的猪圈, 猪群无法忍受夏季的高温天气。因此, 养殖户要因地制宜, 结合当地气候科学修建猪舍。猪舍应符舍防疫卫生要求, 确保舍内冬暖夏凉, 向阳透光, 通风良好, 既坚固耐久, 又经济适用, 具体作法如下。

1.1 圈舍选址

根据养殖户居住环境条件及养殖规模, 选择交通便利、地势高燥、避风向阳、取水方便、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地方修建猪舍。

1.2 猪舍建筑设计

改传统的深坑木圈为向阳干平圈, 圈外积肥、干湿分离。猪舍有单坡式猪舍、双坡式猪舍、平顶式猪舍3种。猪舍建筑设计 (主要是猪舍的高度、门窗等) 直接影响猪舍内的温度、采光及通风。猪舍过矮不利于散热, 窗户过小则影响舍内采光。坡式猪舍脊高应不低于3.0 m, 檐高不低于2.2 m;平顶式猪舍檐高不低于2.6 m。一般窗户宽度为1.2~1.5 m, 高度为0.7~1.0 m, 窗台距地面的距离为1.0~1.2 m。猪舍门的尺寸应根据猪舍结构而定, 一般门高度为2.0 m左右, 宽80 cm为宜;有通道的猪舍, 门宽度应与通道相等;舍内隔栏门宽80 cm左右, 高度与隔栏高度相等。

1.3 猪舍房顶建设

养殖户修造的猪舍房顶有瓦房顶、石棉水泥瓦房顶、水泥预制板 (或水泥地板) 房顶等。瓦房顶和水泥预制板 (或水泥地板) 房顶造价较高, 房顶坚固、耐用。瓦房顶圈舍通风良好, 但冬季保温性能差, 夏季难抗热。水泥预制板 (或水泥地板) 圈舍房顶冬季保温性能好, 夏季隔热性能强, 但采光和通风性能较差。石棉水泥瓦房顶造价低, 耐久性差, 保温效果较好, 但隔热性能差。由于平顶式猪舍只要增加窗户就能解决采光和通风问题, 建议养殖户新修造猪舍选择平顶式猪舍较好。

1.4 猪舍辅助设施建设

1.4.1 地面:

猪舍地面用水泥铺设, 并做防滑处理, 地面要有5~6°的坡度, 便于排污。

1.4.2 排污孔:

在猪舍地面的最低处靠近墙角设置排污孔, 孔的大小和形状以方便排出粪污为宜, 排污孔要低于地面最低处, 污物污水可自行排出。

1.4.3自动饮水龙头:

每间猪舍都要安装1~2个乳头式自动饮水龙头, 安装龙头的位置选在靠近排污点的墙壁上, 距离地平面高度以70 cm为宜。

1.4.4 料槽:

在靠近猪舍门 (通道) 的一侧设置料槽, 料槽为长方形, 槽底做成“u”字形, 长度根据圈舍大小而定, 宽度为底宽25~30 cm, 顶宽40~50 cm, 高度为前壁高15~22 cm, 后壁高25~30 cm。

1.4.5 隔墙 (隔栏) :

一般用砖砌成, 也有用木板、竹片围成隔栏, 隔栏高度以1.0~1.2 m为宜。

1.4.6 粪污处理设施:

一是修建清粪排污沟, 单间或单列式猪舍排污沟设在后墙外面, 双列式猪舍中间为喂料通道, 排污沟则在两侧墙外设置;二是修建沼气池, 养殖户可在圈舍旁修建10~15 m3的沼气池, 要求粪尿经排污沟能直接进入沼气池;三是养殖规模较大的养殖户应修建一个20~30 m3的化粪池, 一间10~15 m2的饲料加工房用来加工和调制饲料, 一间8 m2的兽医室用于疾病防疫与治疗, 一间5 m2的紫外杀菌室用于人员和器具消毒。

2 绿化遮阴

夏天太阳辐射热是形成猪舍内高温的主要热源。可以采用绿化遮阴以减轻太阳辐射热, 即在猪场周围和栏舍间种植阔叶树木或藤蔓作物, 既美化环境, 吸收部分二氧化碳、硫化氢、氨气等有害气体, 保持空气新鲜, 又给猪舍遮阴, 降温效果十分明显。

3 饲养管理

猪在气温上升到35℃以上时饲料利用率低, 增重慢。高温季节应根据猪的不同类别和猪的不同生理阶段给予不同的饲养管理。

3.1 公猪

每天喂食两次, 中午加喂青饲料或稀料, 配种和运动均在早晚进行, 配种后不要立刻喷洒凉水。每天下午1∶00—3∶00给猪体、地面喷水1次, 光照减到8~10 h, 若配种次数少则应减少精料喂量, 防止过肥, 性欲差。

3.2 怀孕母猪

避开高温季节配种繁殖, 怀孕前期的母猪应以青粗料为主, 适当搭配精料, 降低饲养密度, 每圈养2~3头。怀孕后期及哺乳期实行一猪一圈, 应以精料为主适当搭配青料, 粗料可以不喂, 每天喂3次, 中间加喂稀料, 喷水1次。料中加1%~1.5%小苏打、0.3%食盐。

3.3 临产母猪

夏天产房应选通风良好、并有遮阳设施的产仔栏。母猪临产前2~3 d减少精料, 多喂青料, 精料中麸皮比例要提高, 以清肠防便秘, 防止难产, 避免造成产后不吃食、缺乳。产完仔后喂麸皮温盐水1次。

3.4 商品大猪

高温季节难养, 常出现倒槽不吃食, 影响生长。一般在高温季节未到之前将肥猪出售, 若不出售, 应降低饲养密度, 每圈少养几头, 每头猪占圈面积1~1.2 m2。喷水降温, 早晚喂料, 中午加喂青料或稀料, 料中加小苏打1.5%、盐0.3%。

3.5 哺乳仔猪及小猪

喜卧阴湿地面, 注意天气变化以防着凉拉白痢或拉稀。保持圈面干燥, 供清洁饮水, 常消毒。预防可用每千克饲料加120 mg土霉素喂几天停几天, 治疗时每千克饲料加土霉素200 mg。

4 中暑防治

首先将患猪移至凉爽通风的地方并用凉水喷洒头部、全身, 剪尾剪耳朵放血, 同时进行药物治疗, 可用以下措施。

4.1 氯丙嗪2~3 m L加安乃近2~6 m L/ (kg体重) , 混合后肌肉注射3次/d。

4.2 樟脑磺酸钠5~10 m L, 或安钠加2~10 m L, 一次肌肉注射。

4.3 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50~500 m L, 并用生理盐水灌肠。

高温对生猪饲养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第10篇

在猪的正常生理活动中, 体内生理代谢源源不断产生热量, 通过皮肤、呼吸和排泄等途径散发出去, 维持体热平衡和体温恒定。当环境温度适宜时, 猪的产热和散热均最少, 猪的生产性能发挥到最佳水平。当环境温度升高时, 猪机体神经和体液系统调控, 机体外周血管舒张、血流加快、皮温升高、肢体伸展、被毛舒展等, 来调节皮温、皮肤散热面积和体表水份蒸发, 这种体热调节方式称为物理性调节, 包括传导、对流、辐射和蒸发四种散热方式。传导、对流、辐射三种散热方式统称为非蒸发散热, 散热量多少与猪皮温同环境温度之差成正比, 而蒸发散热则与蒸发表面 (皮肤、呼吸道等) 同环境水汽压差和蒸发表面积成正比。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猪皮温, 机体只能靠蒸发散热来维持体热平衡。当环境温度过高时, 机体通过物理性调节散热仍不能维持体热平衡, 必须同时通过调整机体分解代谢的化学性调节机能, 减少体内产热, 维持体热平衡。

2 高温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猪的最适宜生长环境温度为15-25℃, 随着夏季高温天气的到来, 猪的生理机能和生产性能均发生较大变化, 以适应高温高热环境。但持续高温应激对生猪饲养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1) 对机体健康的影响。 (1) 对生理代谢的影响夏季持续的高温应激, 使机体呼吸频率和血液循环加快, 生理代谢加强, 体温升高, 体内脂肪蛋白质分解加快, 一方面使体内代谢产热增加, 增加了体热平衡调节的负担, 另一方面由于呼吸供氧不足, 导致体内未完全氧化的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 (2) 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高温导致甲状腺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 血浆中抗热应激糖皮质激素水平升高, 母猪促性腺激素分泌功能降低, 孕酮、促黄体素生成不足, 进一步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 (3) 对免疫机能的影响。高温环境降低了机体正常生理机能和免疫力, 呼吸道、消化道粘膜抵抗力及肝脏解毒功能减弱。同时大量出汗, 造成严重程度的脱水和体液平衡紊乱, 进而诱发多种疾病, 特别是当猪群健康状况不良或处于亚健康状态下, 疫病爆发的可能性就更大。 (4) 热射病, 体热平衡长期受到破坏, 体温升高, 猪只昏迷, 产生热射病, 严重时中枢神经系统失调, 心血管系统负担过重, 心力衰竭而死。

(2) 对生长性能的影响。 (1) 对采食和消化生理的影响。高温引起摄食中枢兴奋性降低, 使猪只食欲降低, 采食量减少, 消化道蠕动减慢, 胃肠液、胰液的分泌及肝糖原生成等受到破坏, 胃肠消化酶的作用减弱。 (2) 对肉猪生产肥育性能的影响。热应激改变了机体内分泌的正常活动, 导致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调节物质代谢的激素分泌紊乱, 从而引起机体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活动降低, 继而降低猪的日增重速度。同时为适应高温应激, 机体营养用于抗热应激维持需要所占比例相对增加, 用于生产需要的比例减少, 使猪的增重减缓, 生长肥育性能进一步下降。

(3) 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1) 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持续高温应激改变了内分泌机能正常状态, 使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 甲状腺功能异常, 促甲状腺素分泌量改变, 血浆中促肾上腺皮质素显著增加, 间接地影响卵巢机能, 诱发性机能减退, 繁殖受阻, 出现小母猪初情期推迟, 经产母猪常出现断奶后发情延迟、无行为发情而排卵、发情周期延长等情况。母猪配种前3周、配种后3周及分娩前3周对高温应激特别敏感。配种前和配种后1-3周内遭受热应激的母猪, 其受胎率明显降低, 出现胚胎早期吸收和死亡, 因而产仔数和活产仔数明显降低。妊娠后期的高温应激使猪体温升高, 猪的生理发生一系列变化, 黄体生成素和孕酮的分泌减少, 最终导致母猪流产。同时妊娠后期也是胎儿体重增加的关键时期, 高温使母猪采食量减少, 营养不足, 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 这样就造成胎儿出生体重小, 出生后生长缓慢, 免疫力差。 (2) 对公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公猪睾丸温度比深部体温低几度, 这是其维持正常机能所必需的, 当环境温度高于33℃或公猪深部体温高于40℃时, 则会导致睾丸温度升高。睾丸对热非常敏感, 精液品质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表现精液中精子数减少, 活力降低, 畸形率升高, 从而导致母猪受胎率下降, 产仔数减少。高温应激还会使公猪性欲降低。

3 高温控制措施

发展现代畜牧业, 就要用现代发展理念推进畜牧业, 用现代管理方式经营养猪业, 综合多种途径加强高温控制, 提高生猪科学饲养水平。

(1) 加强对流通风降温。 (1) 猪场选址。猪场一定要选在开阔、通风良好的地方, 切忌选在背风、窝风的场所。 (2) 猪舍朝向。猪舍朝向对猪舍通风降温有一定影响。猪舍朝向除考虑减少太阳辐射外, 须考虑朝向夏季主风向。 (3) 猪舍布局。猪舍布局和间距除与防疫、采光有关外, 也可影响通风, 故必须遵守总体布局原则。猪舍前后行左右错开, 或左右行前后错开, 呈品字形排列, 保证顺气流方向逐行后错开一定距离, 有利通风。 (4) 猪舍高度。猪舍高度也和通风有关, 一般猪舍保持3m以上的净高有利。 (5) 舍内对流通风。借助空气的流动以驱散舍内猪体排出的体热及其他热, 防止热在舍内蓄积, 而导致舍温升高, 同时在畜体周围形成适宜的气流, 以促进畜体对流散热与蒸发散热。利用自然风实现对流降温既经济, 又节能, 当风小或无风时, 可用风机实行机械强制通风。

(2) 猪舍隔热设计。通过隔热设计在于防止或削弱太阳辐射热和高气温综合效应对猪舍内温热环境的影响。 (1) 屋顶的隔热。通常修建多层结构屋顶, 综合几种材料的特点而形成较大的热阻, 来求得良好的隔热效果。修建多层结构屋顶取材的原则是:在屋面的最下层, 铺设导热系数小的材料, 如雨布、棚布、塑料膜等, 以加强隔热, 其上是蓄热系数比较大的材料, 如草席、泡沐和石棉等, 再上是导热系数大的材料, 如石棉瓦、砖瓦等, 既能防水又能散热。 (2) 墙壁的隔热。墙壁的隔热对开放式和半开放式猪舍没有实际意义, 而对全封闭、纵向通风和水帘降温的猪舍, 则应按屋顶隔热原则进行设计, 特别是受到太阳强烈照射的墙壁。

(3) 遮阳绿化防太阳辐射。遮阳可以遮挡太阳辐射, 防止猪舍内过热。通常通过遮挡窗户、加宽挑檐、挂竹帘、搭凉棚以及植树和棚架攀缘植物等行之有效的遮阳措施。绿化除具有净化空气、防风、改善小气候状况、美化环境等作用外, 还具有缓和太阳辐射、降低环境温度的重要意义。绿化的降温作用有以下三点: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 吸收太阳辐射热以降低气温;通过遮阳降低辐射;通过植物根部所保持的水分, 也可以从地面吸收大量热能而降温。由于绿化的上述降温作用, 使空气“冷却”, 同时使地表面温度降低, 从而使辐射到外墙、屋面和门窗的热量减少, 并通过树木遮阳挡住阳光透入舍内, 降低了舍内气温。

(4) 蒸发喷淋降温。利用汽化吸热原理使猪体散热或使空气降温的办法, 分为猪体蒸发降温与环境蒸发降温两种方式: (1) 猪体蒸发降温。包括向猪体表面洒水、喷淋及猪体水浴等。 (2) 环境蒸发降温。包括向屋顶、地面洒水或喷淋, 舍内喷雾, 或利用蒸发垫 (水帘) 降温。蒸发垫 (水帘) 也叫水帘通风系统, 是一种使进入舍内的空气预先借蒸发降温的办法, 可达到降温2-4度的效果。

(5) 加强饲养管理。 (1) 调整日粮。选择适口性好、新鲜质优的原料配合饲料, 适当降低粗纤维原料配比, 增加饲料中粗蛋白含量, 可在饲料中添加5%以内的油脂。 (2) 添加药物。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200-500mg/㎏维生素C, 增强抗热应激能力, 适量添加碳酸氢钠 (250mg/㎏) 和微量元素钾的含量, 也可缓解热应激对猪的不利影响。 (3) 调整饲喂方式。在早晚凉爽时让猪吃好、吃饱。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生猪饲养】相关文章:

夏季生猪饲养06-30

生猪的饲养管理05-19

生猪价格06-11

绿色生猪06-14

生猪养殖废水07-21

生猪保险监管论文05-05

生猪订购合同范文06-06

生猪采购合同范文06-07

当前生猪生产形势07-07

当前生猪生产现状07-07

上一篇:工期分析下一篇:问题意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