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乐章范文

2024-09-15

和谐乐章范文(精选11篇)

和谐乐章 第1篇

一、把爱洒向每个学生

爱, 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一切最高超的教育艺术和教育方法, 都蕴藏在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之中,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要带好学生就要像妈妈一样爱他们, 只有扮演好妈妈这个角色, 班主任才能管理好班级。

每当接一个班级, 我首先对班上的学生进行摸底, 对于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 我更是关怀备至, 使他们得到关爱。那些父母早亡、父母离异的孩子以及留守儿童, 他们往往孤独、无助, 每当遇到这样的学生我都很心疼, 我总是对他们多用一份心思, 让他们感受到班级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古人云:亲其师, 信其道。教师的爱一旦被学生接受, 就会心甘情愿地接受教师对他的教育。

我班上有个学生L, 他沉默寡言, 非常内向, 而且上课老走思, 成绩不理想, 通过调查得知, 他也曾是个活泼爱学的学生, 只是一年前他妈妈在一次车祸中身亡, 对他打击很大, 他才变成现在的样子。此后我让班内学生主动接近他、关心他, 和他做朋友。我也把他当作自己的儿子, 经常和他谈心, 并鼓励他做个坚强的孩子来报答死去的妈妈……现在的L爱说爱笑, 去年年终考试进入我班前十名。面对L的变化我感到无比欣慰。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但都说明同一个道理:孩子们就像一块块未经雕琢的“璞玉”, 如果方法正确, 精雕细琢, 他们一定会成为一块块“美玉”!春风化雨细无声, 我将一路走下去, 播洒我无悔的爱。

二、做个智慧型班主任

现代的教育呼唤智慧型的班主任。做一个智慧型的班主任, 首先要有一颗爱心, 要关心爱护学生, 视学生为自己的儿女和朋友。要学会赏识学生。其次, 要懂得宽容、理解学生、尊重学生, 要有一颗童心。班主任在工作时, 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掌握学生的心理, 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方法, 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时, 一个眼神, 一张纸条, 一个电话, 一次活动, 一次谈话, 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个智慧型的班主任, 也应该是一个爱学习的班主任, 他要在学习中不断前进, 在前进中不断学习, 努力研究班主任工作, 让丰富的理论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 指导自己的实践工作。

三、赏识之外, 莫丢惩戒

“两会”期间, 全国人大代表、石家庄市第二中学校长邵喜珍诉说了当前教师的无奈和焦虑:“由于片面强调赏识、尊重、以人为本的教育, 导致了社会、学校、家庭对孩子形成一种畸形的保护, 学生犯了错误, 老师现在根本就不敢管。”她认为, 作为教育的艺术, 教育惩戒更是一种博大的爱。邵喜珍代表说出了广大教师的心里话。

前几年大兴特兴的“赏识教育”明显矫枉过正, 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结合中小学生成长发育的生理和心理规律, 必要的惩戒必不可少, 这才是真正符合教育的客观规律。其实惩戒教育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是通行的, 他们的法律不仅允许惩戒, 而且详细地规定了惩戒的标准和尺度, 如何让学生的错误得到惩戒, 师生都是有数的, 对教师和学生来说, 都是一种很好的保护措施。而适当、合理的“惩戒”教育就是这样一个外力。我们通过辨别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 尤其对那些十分顽皮的孩子, 适当的惩戒有时候比苦口婆心来得更有效, 更能触动孩子, 使其反思。如今的孩子缺的就是反思, 总认为自己是正确, 是应该被所有人宠的、爱的!建议教育部门, 尤其学校的老师们对学生在犯错的时候给以适当的惩戒。

总之,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艰苦而耐心的工作, 可我却乐在其中。我会用爱奏响班级管理的和谐乐章。

和谐的乐章作文 第2篇

和谐是一杯茶,它芳香四溢,让人回味无穷。

和谐是欢快的乐章,人间祈求和平发展幸福未来, 大地祈求春光明媚鸟语花香。

社会是一个大乐团,而每一个人都是乐团里的成员,人人只有相互尊重,相互关爱,和平共处,才能奏出多姿多彩的乐章。

我的奶奶,她朴素无华,极为平常,唯一的不同就是她有一颗善良的心。奶奶利用小区后面开发商闲置的土地,种了玉米、土豆、萝卜、青菜等许多无公害的蔬菜。每到收获的季节,奶奶每天拎着一袋袋的蔬菜挨家挨户地送上门去。今年过完国庆节,是收获红薯的时期,奶奶一个人忙不过来,我们全家一起去挖红薯、分红薯,整个小区都充溢着欢声笑语。平时奶奶只要是发现楼梯扶手脏了,就会主动拿起抹布,小心翼翼地擦尽扶手上的灰尘;只要发现楼梯走道上堆积了垃圾,就会立马拿起扫把,仔仔细细地打扫干净;只要知道邻居没有时间送小孩,就会主动要求护送,安安全全地将小孩子送到学校。

前几天,奶奶胆结石开刀。真是全楼大动员。楼上的叔叔帮忙联系主刀医生,楼下的王奶奶帮忙烧饭,妈妈守护在奶奶身边,左邻右舍都去医院看望奶奶。同病房的病人都羡慕地对奶奶说:“老人家,你家亲戚真是多!”

听,这就是我们家庭、我们邻里之间奏出的乐章:它温馨,如春日煦风;它强劲,如冬天的松柏;它灿烂,如夏日的朝霞。美妙的音符,来自美妙的心灵;和谐的乐章,来自乐手们的精诚合作。

和谐电力谱写光明乐章 第3篇

光明之梦

神木县共有19个乡镇752个行政村从1976年开始实施通电工程以来,特别是经过“三通”及1998年开始的“网改”后,截至2D08年底,全县仅剩21个自然村未通上电。这21个自然村分散在5个乡镇17个行政村中,共有318户1068人,均在南部大山深处、交通困难、贫穷落后的地区。没有电,造成他们许多“硬伤”:看不上电视新闻和信息,处在一种与世隔离状态,变成了“聋子”、“瞎子”;建不成抽水工程,人畜用水只能靠雨水,或到五六里远的地方用牲畜拉水:养殖等产业项目无法实施;恶劣的自然条件,造成男青年找不下对象,不得不外出打工找对象。没有电,不能发展,导致这些村子人口流失、一穷再穷。

何时才能通上电?成为这318户农家日夜期盼的梦想,成了他们的人生希望。

21个无电自然村,犹如在一片光明中留着数点黑暗。这是一个极不和谐的音符。

为了让和谐电力遍及三秦大地每一个角落,从2007年开始,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公司提出在全省实施“和谐电力进农户”通电工程,彻底解决全省无电村群众的用电问题。至此,消灭无电户工程正式拉开了序幕。

神木县电力局高度认识,积极实施,细致分工,明确责任。搞测量,定方案,主动与地方政府共商通电事宜。局长王志刚同志不止一次地对全体职工说:“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涉及千家万户,和广大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要抓好这项德政工程”。为了加快网改进度,他组织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同时制订岗位责任制,考核办法,落实了工程质量终身制。

为了保质保量如期完成这项工程,神木县电力局共组建了7个施工队,机关取消了公休日,局领导深入一线督查指导,一场消灭无电村的“大会战”全线展开。

光明之路

运杆和载杆是架设线路中劳动强度最大、危险性最高的工作。许多杆坑不是在陡峭的山坡上,就是在深沟里,要把电杆运到位,有时还先要修出一条便道,几十个人前拉后推,用尽力气,直到筋疲力尽才能把电杆运到位。在山沟里放线也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全靠人力拉着导线一根一根放出去。有的沟不能直接过去,还要绕行,看着不远,却要走好长时间。

施工队伍进到农村,住在老乡家里,自己办灶。为了赶进度,施工人员早上6点多就起来,吃过饭就上工地,中午不休息,下午干到天黑才收工,有时甚至打着矿灯干到9点多。摸黑吃饭,摸黑睡觉,早上醒来,脸上、身上不知被蚊虫跳蚤叮咬起多少红疙瘩。由于地方偏远,交通不便,施工人员一去就是十多天,没带换洗的衣服,更没时间洗衣服,整天汗流浃背,等到完工回到家里,里里外外的衣服都已脏得不成样子。

在马镇合河村,工人们正在杆上收线,天突然下起了阵雨,村支书怕大家淋湿,大声招呼施工人员避避雨,但是,为了不耽误工程进度,工人们还是继续作业,任凭大雨湿透了全身。

梁家洼是白家村的一个村民小组,全村9户人,有两户不在,在家的都是老年居民。由于辅助劳力要全部从白家村其他小组动员,施工人员吃住也要来回跑。早上吃过饭,他们步行3公里才能到达沟底,开始干活。中午只能吃随身带的方便面,开水不够,许多人就干嚼着吃,有时连方便面也不够,就烧几个玉米棒充饥。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施工人员每天在自家村和沟底往返十几里,坚持完成了施工任务。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队员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工作多么紧张,都坚持又好又快地完成施工。电接通了,施工人员把安全用电手册发到农民手中,向他们详细讲解安全用电常识,讲遇到触电如何解救,介绍漏电保护器的性能。

按照供电局的明文规定:每个施工队到村组必须缴纳伙食费,要廉洁施工、文明施工,不能向群众要吃要喝,施工期间不准饮酒,不能刁难村民。施工人员坚持按照这些规定执行,他们的良好作风,赢得了村民的一片赞誉。张家湾村支书说:“我们几十年都没用过电,现在赶上党的好政策,电力局的领导和职工不辞辛苦,一分钱也不收就给我们把电通上,我们的感激之情无法用语言表达。”

光明之歌

“和谐电力进农户”通电工程的实施,为山区无电户送去光明的同时,也让他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万镇乡榆树沟村村民李志忠被三轮车碰伤,双腿落下残疾,只能拄着双拐慢慢行走。他说:“村里一户离一户住得远,我的腿脚不好,天一黑只能憨憨呆在家里,要么就是睡觉。多年来,点煤油灯的日子让我不知摔了多少跤,流了多少泪。现在好了,开关一拉,窑里窑外亮堂堂的,在家能看电视,出门也不怕摔。没有党和政府,没有电力局,我一个残疾人家庭能用上电?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

通电工程的实施,也为当地村民开启了一条脱贫致富的阳光大道。

村民王宝川说:“以前我们就是聋子和瞎子,外面发生了什么事一点也不知道。就是买个手机也不能用,要跑几十里到乡里去充电,我们真是过够了没电的日子。现在闸刀一推,水能流到锅里,不再用驴去沟里驮。国家号召退耕还林,羊不能放了,要圈养,铡草可累人了,现在用粉碎机,省时省力。有电的好处就说不完。”

村支书李买顺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电视,他说:“现在没事了一家人就是看电视,晚上一看就是大半夜,我们这里这么偏远,这样的事情以前想也不敢想。更重要的是,看电视能了解政策,知道政府对农村发展出台了什么扶贫优惠政策,还能了解自己想知道的信息。我们这儿适宜种洋芋,产量高,过去信息不灵,不知道价格,人家上门来收,说多少钱就多少钱。现在从电视上看到洋芋涨价,一斤能卖五六毛。还有羊肉,都能卖上好价钱。村上鼓励农民大力种植各种豆子和洋芋,集中联系向外卖,是一条致富的好门路。”

“和谐电力进农户”通电工程是一项“德政工程”、“惠民工程”,更是一项“富民工程”,为山区农民提供了一个走向繁荣富裕的新起点和过上美好新生活的新希望。

牵手流行歌曲 共奏和谐乐章 第4篇

一、扬“优美旋律”, 寻契合点

普通音乐教育内容的全方位性, 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所重视。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 我们不可能回避这一课题。我们的音乐教育, 无疑应包含中国传统音乐、新音乐、欧洲古典音乐及包括流行歌曲与“新潮音乐”等现代音乐在内的古今中外一切优秀音乐文化成果, 但其中也必须有主次之分。不给流行歌曲一个适当位置不行, 把这个位置摆到不适当的高度也不可取。从这个意义上说将流行音乐纳入教育体系, 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实践的课堂教学中可寻找当代与传统的契合点, 从根本上矫正学生的音乐欣赏习惯。其实这个契合点不难找, 就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旋律”二字, 无论是古是今, 无论是中是外, 也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 都可以通过旋律来寻找与学生的沟通方式。有位老师要上京剧大师梅兰芳一课, 对纯粹的戏曲, 有些同学有抵触情绪, 想到用陶喆的《苏三说》作为课前导入。一上课, 大家听到他们喜欢的偶像歌声, 很兴奋, 学习情绪很高, 就很顺利地带领他们进入本课的教学内容。课中, 还让同学们欣赏了戏曲与流行音乐结合非常好的一些代表作品, 比如周杰伦的《霍元甲》等, 使他们认识到, 京剧也不是很死板的, 它同样可以具有时代的气息, 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正是现代音乐艺术创作的一个源泉。在介绍音乐神童莫扎特的时候, 导入也就从SHE的《不想长大》引入, 因为这首曲子的高潮部分就是运用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旋律。可见好的流行歌曲同样具有潜移默化中净化、呼唤心灵本质的作用, 寻找到合适契合点, 有助课堂乐声和谐同奏。

二、变“重技轻乐”, 树育人观

作为音乐老师, 我们应该明白, 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 而是培养人, 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 能够喜欢音乐、懂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才是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宗旨。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在教学法中强调:“不要求学生对老师所传授的一首歌或一个舞蹈进行不折不扣的模仿, 而是要求师生在一起进行创造性的活动。”这就要求音乐教学必须从单纯的知识与技能训练转化为兴趣、素质、能力、个性的培养。作为“音乐教师”首先是教师, 然后才是音乐。而“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的手段去塑照人、培养人、造就人的教育。所以音乐是手段, 育人才是目的。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兴趣, 打动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愉快地受到教育。教学的意义在于不断地激励、唤醒和鼓舞。于是, 课堂上常给学生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惊喜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语, 乃至夸张地竖起大拇指, 为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热情和信心。如此这般之后, 学生就会在心理上拉近与严肃音乐的距离, 他们会发现“在严肃音乐那张古板的面孔后, 也有许多欢快跳跃的美丽音符”。

三、挖“课程资源”, 上研讨课

运用新课程理念, 挖掘和开发课程资源就是要让我们的音乐教育从冰冷的理性回归到温暖的人性。因此在实践中就要研究流行音乐, 结合现有的教材进行重组和提升。既然有那么多人喜欢流行音乐, 那么它肯定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其实流行音乐中的精品聚合了欧美古典音乐高度成熟的多声思维和音乐展开手法, 欧美民间音乐活泼的抒情性旋律风格与叙述方式, , 美国黑人音乐中的自成一格的和声语言, 富有弹性的节奏和“随意即成”的表达方式, 以及现代科技文明繁衍的一些“乐音”元素是多种社会文化与音乐艺术共同酿育的结果。如果说, 长期以来以巴赫, 贝多芬们为代表的欧洲专业音乐家们的创作经验、技术, 形式与成果, 堪称音乐“圣经”, 对世界音乐艺术的发展影响至深;那么, , 流行音乐中的精品则勇于突破这一音乐文化模式, 在作曲思维, 表演以及传播方式上, 表现出鲜明的艺术个性。如创作“追求不稳定节奏, 不对称曲式, 不规则旋律, 不规范技法”的艺术效应;演唱常呈“一人主唱”, 嗓音以沙声为美, 唱法自由, 借助歌者靓丽的外形, 通过或亲切宽厚的风度, 或活力四射的青春风采, 或妖艳诱惑的性感姿态的造势, , 使声音、形象、表演三者在“和谐”中求得完美;伴奏强调“电声化”;作品的观赏、传播既有于厅堂广场聆听的实况演出, 又有借唱片、广播、电视甚至计算机网络等现代途径。流行音乐的问世, 聚合了人类现代文化、科技与艺术的诸多成就, 是音乐发展的历史必然, 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 它比严肃音乐更贴近人们的生活和情感世界, 由此学生喜欢流行音乐也就不足为奇了。实践中我们尝试在完成现有教材内容的同时, 挖掘和开发课程资源, 每一单元增加了一课时有关流行音乐的内容。让学生接触到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比如有动感十足的《双节棍》, 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东风破》, 《花田错》, 这两首歌曲虽是流行歌曲, 但是配器很有特色, 在乐曲中能大胆的使用民族乐器, 如二胡、琵琶等, 教师可以将这样的歌曲放入民族乐曲的欣赏课中, 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以及对于民族乐器更广泛的认识。

和谐的乐章作文600字 第5篇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要深入学习胡**主席对八荣八耻的讲述 ,我们应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我们个别同学欺骗家长、欺骗老师等,这都是不诚实守信的具体体现。诚信千年来就是人所具有的美德,诚信是我们处事的根本,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常言道“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中华之诚信,为人的美德!

作为一名小学生,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这也是我们爱国的一种体现,我们中的个别同学,无视学校的校纪校规,这是一种可耻的行为。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自觉守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以文明礼仪为荣,以爱护、美化环境为荣,以随口脏话、随地乱扔垃圾、随口吐痰为耻。现在我们公共环境卫生的保持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有些同学丝毫没有环保意识,在校园内随地乱扔垃圾、纸屑等,这些都是缺乏个人修养、缺乏个人素质的体现。要知道,良好的仪表仪容及个人的卫生习惯是展示我们小学生精神面貌的具体表现,也是我们小学生道德修养、文明程度的表现。

重要的是,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以刻苦读书为荣,以荒废学业为耻。同学们,我们要百倍的努力,学得知识,用自己双手开创一片辉煌的事业。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如此,都能把自己的事业和民族相融,与国家命运相融,那么我们的中华民族将会永远繁荣昌盛!

同学们,爱国,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让我们增强国家兴旺的责任感,励志图强,刻苦努力,共创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协商大格局 和谐大乐章 第6篇

2016年1月23日至27日,云南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在云南海埂会堂隆重举行。会议期间,来自全省各地的605名政协委员,肩负重任,积极参与盛会。他们以重点调研、重点视察、重点提案为抓手、以重要会议活动为平台,积极建言献策、献计出力,构建起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协商格局,谱写着一曲曲协商民主的和谐乐章。这次盛会,委员们继续大力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敢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为云南省实现“三大战略定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云南篇章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雪后初晴,春城显得格外的明媚靓丽。2016年1月27日下午,云南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昆明胜利闭幕。此次会议提出,云南全省各级政协和广大政协委员应认清使命,勇于担当,把为“十三五”规划实施献计出力作为履行职能的主线,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开展工作的主旨,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突出政协优势,发挥政协作用,努力为云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跨越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与党政同频 与时代共振 与人民同行

2016年1月23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昆明海埂会堂隆重开幕。云南省政协主席罗正富代表政协云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

他在报告中说,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中共云南省委的正确领导下,云南省政协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科学认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三大战略定位”,认真履行职能,充分发挥作用,团结动员广大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族各界人士,齐心协力谋发展,尽心竭力惠民生,凝心聚力促和谐,为云南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深刻领会了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始终保持人民政协正确的政治方向;紧紧围绕服务“三大战略定位”和建言“十三五”规划编制履职尽责,全力服务云南省跨越发展;注重发挥大团结大联合优势,积极协助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把创新贯穿于政协工作全过程,不断推进政协履职能力建设,为务实高效履行政协职能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2016年是云南省與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也是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的重要一年。政协常委会全面贯彻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切实贯彻执行中共云南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和省委政协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三大战略定位”,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把推动云南省跨越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首要任务,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主动开展政治协商,扎实稳妥推进民主监督,务实高效进行参政议政,更好地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努力为云南省“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头起好步作出积极贡献。坚持创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全省改革发展大局建言献策;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全力服务云南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为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献计出力;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全面促进云南对外开放;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努力推进幸福云南建设;坚持不懈加强履职能力建设,继续推动政协工作创新发展。

围绕重点 服务大局 为民心民情民智

云南省政协副主席喻顶成受政协云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托,向大会报告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以来的提案工作情况。

云南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以来,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云南省委九届十次、十一次、十二次全会和省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提案质量为重点,增强办理实效为目标,提升服务水平为保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年来,云南省政协共收到提案770件,经审查立案723件。其中,委员提案577件,占79.8%;集体提案146件,占20.2%。不立案的47件,已作其他方式处理。提案送交106个承办单位办理,已全部办结。从办理情况看,提案涉及问题及建议得到较好解决和采纳的A类391件,占54.1%;列入计划逐步解决的B类289件,占40 %;留作参考的C类43件,占5.9%。对主席会议确定的10件重点提案进行了重点督办,选择20件重要提案进行了跟踪督办。评选表彰优秀提案50件。

提案紧紧围绕云南省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要问题,以及区域协调、民生改善的热点难点问题建言献策,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提案承办单位的认真办理,为推动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年来,从云南实际出发,云南省政协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质量、讲求实效”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实现云南跨越发展和“三个定位”目标献计出力,全面做好提案工作的组织领导、精心选题、调查研究、沟通协商、督办落实等工作,有效促进了提案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是云南省推进“三个定位”战略目标、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政协提案是民心民情民智的集中反映,提案质量的高低决定着人民群众的意愿能否得到真实反映,也直接影响提案的办理实效。提案办理是党和政府倾听群众意见、回应群众呼声、接受群众监督的实践过程。云南省政协的提案工作紧紧围绕推进“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充分调动政协参加单位和政协委员运用提案履行职能的积极性,把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共云南省委九届十二次会议精神与开展提案工作结合起来,自觉用会议精神引领提案工作,将“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提案工作实践中。按照省委政协工作会议要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建言献策,为推动跨越发展、落实扶贫攻坚、增进民生福祉、维护和谐稳定发挥应有作用。

nlc202309012154

瑞雪迎春 东风浩荡 激情如潮

窗外瑞雪纷飞,而设置在云南省政协机关的各个分组审议会场内气氛热烈。出席云南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的委员们,分组审议云南省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来自各个界别的委员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委员们在讨论中认为,过去的2015年,云南省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始终围绕全省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政协优势,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工作亮点纷呈、成效显著。审议中,委员们认为,云南省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总结成绩全面客观、分析问题准确实在、部署工作措施得力,是一个求真务实、开拓奋进的好报告。

委员们表示,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献计出力,大家对此充满期待。在这次会议上和今后工作中,一定要充分履行职能,大力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敢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为云南省实现“三大战略定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云南篇章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审议中,委员们认为,过去一年提案质量明显提高,协商办案显著加强,办理成效逐步提升。新的一年,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以继续提高提案工作质量为主线,以推进提案办理协商为重点,增加协商密度,加大溝通力度,提高共识程度,更好地发挥提案工作在履行职能、服务大局中的作用。

回望5天来,参会的委员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履职热情,认真回顾“十二五”,热切展望“十三五”。未来五年,围绕实现云南“三大战略定位”的目标,如何在新常态下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把握好“五大”发展理念?如何寻找我省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这些热点话题成为政协委员们积极参与讨论的“必答题”。

一件件提案,围绕全省工作大局,注重人民群众关切;一次次发言,紧扣精准扶贫、转型发展、强化基础等,突出重点工作;一场场讨论,广开言路,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是的,十三五规划绘制了云南省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反映了全省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符合实际,催人奋进,委员们对云南省未来五年发展充满信心。

闭幕大会上,“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必须认清使命,勇于担当,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突出政协优势,发挥政协作用,努力为云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跨越发展作出新的贡献。”“要厚植政协人才荟萃的优势,切实把开展政协协商民主这一重要职责担当起来。”“要厚植政协联系广泛的优势,切实把政协团结统战这一重要功能发挥出来。”云南省政协主席罗正富的讲话,赢来了阵阵掌声。

云南省政协十一届四次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胜利闭幕。走出会场,委员们有的相互交流,有的合影留念,大家心潮澎湃,激情满怀。

委员们说,这次大会有很多创新之举,对贪腐问题直言不讳,在“十三五”规划中各项指标都很清晰,为基层工作指明了方向,今后他们将继续关注民生,深入调研,提高建言献策水平,认真履行职能,积极做好参政议政工作。

大会已经闭幕,履职仍在延续。迎着春城冬日的暖阳,委员们表示,一定要把大会精神带回去,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为“十三五”精彩开局助力!

建发展之言,谋民生福祉,获履职硕果,树远航信心。云南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和崇高使命,胜利闭幕了。建言声蕴含着激情与梦想,议政声表达着希望与愿景。这次政协盛会简朴务实、富有成效,是一次议政建言的大会,更是一次提神、鼓劲、给力的大会,达到了聚民意、汇民智,讲大局、议大事,凝心聚力、团结奋进的目的。

群策群力谋发展,携手奋进谱华章。过去的一年,省政协紧紧围绕 “三大战略定位”,认真履行职能,充分发挥作用,团结动员广大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族各界人士,齐心协力谋发展,尽心竭力惠民生,凝心聚力促和谐,为我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会议期间,政协委员们认真听取和审议了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报告,听取和讨论了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委员们认为,云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贯穿“五大发展理念”,注重与国家和邻省规划相衔接,把握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反映了全省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同时,委员们还紧紧围绕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和事关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建诤言,献良策,提出了许多高质量的提案和有价值、有分量的意见建议,体现了政协委员们的政治智慧和协商议政水平。

东风何时至,已绿“三迤”山,又一个五年走进发展的视野。云南“努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明确。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2016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目标任务已有明确的安排和清晰可行的路径。然而,宏伟的目标不仅需要良好的设计,更需要实干家。“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十三五”目标的实现,需要全省人民共同奋斗,需要政协委员发挥“人才库”“智囊团”的作用。

盛会展宏图,宏图感召着委员们;同心书未来,未来激励着委员们。委员们满怀豪情已踏上新征程,挽臂并肩,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勇创新业,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艰苦奋斗,奋发有为,不辱使命,为云南省夺取与全国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谱写中国梦云南篇章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野 海

奏响小学英语教学和谐发展的乐章 第7篇

一、拨动教师的“情”弦

教育家赞科夫说:“课本知识没有经过教师情感的加温, 那么这种知识的传授越多, 你的学生将变得越冷漠。”在教学中, 如果教师上课冷漠, 那么学生听课也必然是冷漠的。教师毫无激情地讲课, 学生必然毫无激情地听课;教师无真情地讲课, 学生必然无表情地听课。没有激情, 课堂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真情, 师生即使面对面, 也会背对背。

(一) 拨动“思想”的“情”弦。

小学英语教学, 看似简单, 但将这些简单的内容转化为学生的需要, 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要在思想上要重视起来, 不能被简单的假象蒙蔽眼睛, 松懈对教育的追求。

小学英语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现代教学技术的使用, 传统的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英语教学已较少出现在英语课堂上了, 但“进化”了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却重复地使用, 实际上也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如在教授牛津小学英语3B Unit4中的数词时, 教师将1至12分阶段地在数物品中进行学习, 并不断更换不同的物品, 学生学习效果很好, 情趣很浓。但教师在复习这些数词时一直使用同样的方法, 最后导致学生兴趣降低, 不能使学习的内容得到很好的巩固, 最终影响到学习效果。如果教师能在后续的复习巩固中采用不同的方法, 如游戏、比赛等, 就会使本节课的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对待英语教学, 除了要在思想上重视外, 最重要的是要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 得出自己独立判断的结果, 有自己的教育思想。

(二) 拨动“智慧”的“情”弦。

智慧不是技巧, 更不是雕虫小技, 有智慧的老师在课堂上拥有可供发挥能动性的自由度, 从而真正做到亲切自然, 游刃有余, 使课堂散发出磁性和魅力。

新课程强调教学要有充分的预设, 但更凸显教学过程中的自然生成。在教学动态过程中生成的教育资源往往蕴含宝贵的教育价值。 如在引出并教授生词“chair”时, 我利用问句“Where is the shirt? ”引出“It’s on the chair.”, 从而学习“chair”这一单词。一名同学仓促地回答:I can see a shirt.老师没有立刻受学生回答的干扰, 而是很自然地对这位同学说:Me too. But where is it now? 让同学重新思考。教师和其他同学未因该同学的走神而受影响。这种教育的现象时常存在于课堂教学 中。只要谨慎应用“小智慧”, 就能成就“大教育”。

有智慧的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是多方面的,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和理解每一位学生, 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给学生情感的支撑, 引导学生进行创新, 达到以灵性启迪学生悟性的境界。

二、弹起学生的“情”弦

(一) 以兴趣为先导,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情”弦。

没有兴趣, 就没有学习, 这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特点。因而, 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其产生内在的学习需要, 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

1.将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教师把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和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联系, 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授牛津小学英语“In a toy shop”一课时, 我要求学生带来自己的玩具, 目的是创设一种真实的交际情境, 让学生感知语言并运用语言。当学生谈论自己熟悉的玩具时, 孩子既学到了语言, 又增进了师生、生生间的相互了解。学生兴奋的样子、自豪的表情, 让我们为之欣慰, 学习已不仅仅局限在课堂小天地中了。

2.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短, 并且以具体活动思维为主, 丰富多彩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活动, 有助于激发兴趣, 促进思维的发展。如在教授各种颜色的时候, 我故意穿一身色彩鲜艳的衣服, 带领学生学习单词。学习完后, 用一首colour song巩固所学的生词, 并给学生呈现不同颜色的物品, 让学生给其配以合适的颜色, 最后自己动手图颜色。整节课围绕颜色来教学, 采用不同的教学活动, 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又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二) 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保障学生主动发展的“情”弦。

所谓课堂氛围, 是指影响学生学习成就和品德的课堂风气或气氛。课堂氛围不仅影响教学的进行, 而且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以, 为了进行有效教学, 需要师生共同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1.情境创设要注重形象, 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要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在情境中展开新内容的教学。如在创设买水果的情境时, 教师课前先布置孩子们和家人一起买水果, 孩子们有了买水果的经历, 课堂上就能轻松自然地运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应用。

2.教学过程要随机调控, 形散而神聚。课堂上的多元互助不意味着任其发展、随意漫谈。教师要在学生难以深入之时, 给学生提供一些方法和思路;要在学生认知发生偏离之时, 机智地调整方向, 聚焦主题;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 使学习活动能够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得以顺畅进行, 放得开、控得稳、收得拢;要及时矫正学生在知识、认知或方法方面的明显错误, 和风细雨地指出其错误的要害、根源, 引导学生认知, 领悟历史教育的真谛, 从而完成课堂教学的最高任务———运用知识培养人。

摘要: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快乐地学英语, 需要拨动教师“思想”、“智慧”和“责任”的“情”弦, 需要弹起学生“兴趣”、“自主”的和弦, 实现教学相长的和谐乐章。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和谐发展,师生情弦

参考文献

[1]有效教学要关注情感的教育.教育导刊, 2011.10.

和谐乐章 第8篇

现代节庆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已经与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品牌紧密相连。现代节庆活动极大地影响和提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成为国家、地区招商引资,提升国家、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现代节庆活动与传统节庆活动既有一脉相承之处,也有明显不同的功能指向,它承载着举办地推介城市形象、加快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和弘扬传统文化等多重功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节庆活动更应以热烈的欢庆氛围、宏大的主题诉求、酣畅的表现形式和广泛的群众参与,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一、现代节庆的开放包容彰显“和谐”的文化气象

和谐社会是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现代节庆活动更应搭设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聚汇相融的平台,以此彰显节庆开放、包容的特性,进而达到保持文化生态平衡的目的。节日期间,既有民族的经典艺术和传统习俗展演,又有现代时尚的大型巡游活动;既有本土的地方特色浓厚的表演活动,又有国内外特色鲜明的表演团队登台献艺;节日以其强大的兼容并蓄之力,铸成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大熔炉。在这个炉中融会的是节庆活动的精髓———和谐的文化气象。从这个意义上说,节庆活动的举办不仅可以传达城市的文化气质,而且有利于保持文化的多样性,提高举办地的开放度和文化生态的平衡。

二、现代节庆的服务管理体现“和谐”的人文精神

服务和管理是节庆活动的“软件”系统,也是节庆活动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从宏观环境的保障方面看,节庆活动的举办需要公交、公安、城管、工商、物价、环卫等部门的配合与协助。公交车要延长线路、增加班次,为人们参节提供方便;公安部门要增加警力、调控交通,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工商和物价部门要区别真伪、平抑物价,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城管和环卫部门要整顿环境、清运垃圾,提供干净整洁的节庆场所……。这些都表明,节日的服务与管理需要各相关方面通力协作,共同构建稳定和谐的办节环境。

细节决定成败,节庆亦不例外,服务与管理的细微之处恰是节日的精妙之点。从导向牌、导游图的设置,到参节指南、工作手册的编制印发;从“游客服务中心”和“青年志愿者服务站”的设立,到为旅游团队开辟参节“绿色通道”;从公交IC卡、银行ATM机进入办节场所,到面向国内外预订返程客票;从多语种的导游服务,到向特殊群体提供赠票;从消费品的层层把关,到垃圾的打扫清运;从多处移动环保公厕的安放,到路边太阳伞和休息椅的设置……无处不以小见大,为参节游客提供便利和舒适。此外,节庆期间的各类易耗物品要么可回收利用,要么使用可降解的环保材料,将节日的物耗和对环境的污染降至最低,以节约型和环保型的办节模式,为和谐社会的构建作出贡献。

三、现代节庆的主题诉求传达“和谐”的旨趣

主题是节庆活动的灵魂,既凝蓄了节庆深刻的内涵,又凸显了节庆张扬的形态。它的设定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所在城市的文化背景、形象特征、产业优势和经济实力。如:青岛啤酒作为世界级的著名啤酒品牌,在国内外享有广泛的声誉,其百年来所形成的特色啤酒文化,已成为青岛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岛国际啤酒节萌生于青岛啤酒百年浸润的沃土,它的创办实质上是从文化的层面上,嫁接了青岛啤酒久负盛名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进而以开阔的视域与世界进行更加爽快和透彻的交流。“青岛与世界干杯”作为青岛国际啤酒节的主题,“干杯”是庆典席间最生动简练的语言和酒类节日中极易盛行的词汇,无需翻译,也不必解读。“与世界干杯”近乎完美地表述了在“地球村”这个宽广的席间,青岛与世界展开的亲密接触,既没有把青岛兀立于世界之外,也没有把世界与青岛遥遥相对,两者的距离被“干杯”的瞬间拉近,宏大却不虚妄,热情而不过分,充分体现了青岛与世界之间和谐共融的关系。

四、现代节庆的时段安排体现“和谐”的节律

节庆活动需要聚集的人气和恢弘的场面,为了营造浓郁的喜庆气氛,吸引人们的踊跃参与,节日多选在适宜户外出行的时节举办。这个时节要结合举办地的实际情况,依照节庆活动的特殊规律进行全面分析,综合平衡,慎重作出最有利的抉择,这个“有利”集中体现的即是和谐的活动安排节奏。比如,青岛作为风光优美,气候宜人的旅游城市,每年吸引国内外游客达2000多万,而这些游客多半选择夏季游览青岛,从而形成青岛旅游鲜明的季节性和典型的旺季特征。据统计,近几届啤酒节对青岛经济的贡献已达到或超过14亿元,相当于“五一”和“十一”两个“黄金周”相加之和。如此丰厚的贡献足以说明,节庆活动时段的选择十分重要,因为它既决定了节庆活动创造自身价值的效用,又关涉到节庆的“和谐”节奏和韵律在社会大舞台上功能的发挥。

五、现代节庆的场地选择和规划体现“和谐”的意蕴

场地是节庆活动的载体,办节场地的选择和规划是节日能否顺利举办的重要前提之一。

从宏观布局上看,合理的节庆活动场地应选在距市中心远近适宜的地点设置,既不能紧邻繁华之地,对市区交通、治安、环保等造成压力,也不能地处偏远之所,不利于人气的聚集和氛围的营造。同时,节庆举办场所还应有包括道路、绿地、餐饮设施、停车场等在内的公共活动空间。与之相衔接的是便捷的交通——便于大量人流、车流的聚集和疏散;良好的周边环境———优美的自然风光起到烘托办节场所的作用。

现代节庆场所的具体规划也要体现和谐的主旨。一是要把握整体布局的合理性和超前性,处理好为节日短期服务和场地长期经营的关系。二是要考虑在节日期间提供通透敞亮的参节环境,让人们置身其中感到宽松舒适,没有封闭和局促感。三是功能区划和项目设置要科学合理,让展演、娱乐、游玩、观赏、消费、休憩各得其所。

六、现代节庆的终极目标在于服务和谐社会

社会是矛盾的集合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作为影响面广、参与性强的社会活动,不管承办者的意愿如何,节庆本身即承担着缓释情绪、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的责任和使命。虽然现代节庆承载了诸多功能,但其终极目标却是为公众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和优渥的精神土壤,进而保持社会稳定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实现上述目标的过程中,现代节庆活动以其“释放”、“教化”和“融合”功能,提升社会的和谐度。

首先是释放功能。研究表明,与物质需求相比,人的精神需求有更明显的多元化倾向;人的情绪变化曲线受外界影响而波动,往往很难做到自我调整与修复。现实中忙碌的工作状态和紧张的生活节奏,容易使人们产生焦虑心理和厌烦情绪。现代节庆作为“体验旅游”的一种,既是欢娱汇聚之所,也是情绪宣泄之地,投身这种体验,参与娱乐之中,能够在不知不觉中释放压力、消除紧张、抛却烦恼。

其次是教化功能。节庆活动彰显的特色文化和艺术魅力,是举办地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人们通过参节了解相关知识,感受多样文化,融入欢快氛围,无形中形成了现代节庆特有的教化功能。

最后是融合功能。节日以民众为参与主体,在这个特定的公共活动空间里,没有等级之分、没有主次之别,人们平等地分享快乐。这对于消除等级观念,模糊贫富差距,营造与民同乐的情景,甚至消弥可能的对立情绪都大有裨益。

节庆活动是当今中国社会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面对景观的日益红火,创造者更应谱写和谐的旋律,因为欣赏者们期待聆听和谐的音韵。这个景观若想长久地上演灿烂,离不开演奏者们厚实的精神功底和强硕的文化质地。只有具备了丰沛的创造力和坚韧的耐久力,现代节庆活动才能以时代希求的优美节奏,奏响社会进步的和谐乐章。

摘要:现代节庆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已经与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品牌紧密相连。文章指出,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 节庆活动更应以热烈的欢庆氛围、宏大的主题诉求、酣畅的表现形式和广泛的群众参与, 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和谐乐章 第9篇

企业员工是企业的生产经营任务完成的建设者和参与者,也是工会组织维权的主体,要想打造企业和谐的发展氛围,当好“穿针引线”的中介角色,工会工作就必须首先“定好调、找准音、拨好弦”。

一、“定好调”就是强身固体,加强自身建设

企业工会要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应该认真研究和思考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促成“三个转变”。

一是要健全完善工会领导组织体系。企业工会要坚持双重领导、各有侧重、便于发挥作用的原则,以形成任务明确、各负其责、自主高效、协调运转的科学组织领导体系。二是要不断提高工会干部自身素质面对企业工会职能拓展,任务加重,难度加大的客观现实。工会干部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准确把握形势的能力。三是要建立、健全工会工作机制。要建立民主管理机制。不断丰富和充实职代会内容,创新职代会组织形式。要建立职工经济权益保障机制。把好与职工关心的经济利益紧密相关的环节。要建立宏观参与机制。参与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制定,使工会与行政的沟通渠道更加畅通,最终实现宏观维护的目的。

适应新形势还必须完成“三个转变”即:从工作作风上转变。努力发扬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施工一线调查研究,与职工群众交心交友的优良传统。从工作方法上转变。在活动范围上要讲求广泛性、代表性,在活动内容上要突出喜闻乐见,丰富多彩,在活动形式上不搞一刀切,提倡多样化。从自身管理上转变。积级探索和理顺企业改制后各种关系,理直气壮地争取工会在企业新体制中的位置,抓住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深层的热点问题,依法做好维护工作,从而将工会组织切实建设成为职工群众依赖的名副其实的“职工之家”。

二、“找准音”就是找准工作对象和工作重心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要履行好这一基本指责必须把工作对象搞准确,把职工的“声音”听清楚。既要从宏观上把握职工群体的变化趋势,又要从微观上关注职工个体的具体情况;既要关心他们不同的经济利益,又要关心他们共同的政治权利。

目前,企业职工队伍分化为不同的职工群体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由于政治待遇、经济分配的差异,不同职工群体间时常产生矛盾,主要表现在:不同的就业群体。一是经营管理者群体。主要是管理人员,执行的是岗位薪酬的分配方式;二是技术员工群体。主要是科技人员、工人技师。他们的职称也作为分配要素参与分配;三是普通职工群体。他们是企业从事具体生产劳动的一线职工,他们要通过自己掌握的技能来取得工资。不同的就业方式。随着国有企业内部不断重组改制,所有制结构呈多元化发展,使得企业劳动关系出现复杂、多变的趋势。一是内退和协解职工,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要减员,而职工为了生存要岗位,这对矛盾越来越突出;二是企业群体性劳动争议和特殊性事件(工伤、职业病等)日渐增多。

工会要积极协调不同职工群体间的利益关系,帮助企业化解内部矛盾、理顺职工情绪,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企业的发展,特别是要把一线职工作为主要工作对象,把低收入职工、困难职工作为突出维护职能的重点。只有把这部分职工的利益维护好,工会的职责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工会组织才能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找准位置,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拨好弦”就是讲求方法,维护企业和职工的权益

职工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新的变化,社会生活多样化,使社会分解出多种利益群体,各种思(下转220页)(上接218页)想,文化相互激荡,使职工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复杂的特点。工会要把职工的“想、需、求”了如指掌,真正做职工的贴心人。

转变、创新工会工作方法。在新的时期,企业工会只有彻底摆脱旧的工作模式,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开展工作,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一是工会工作要“求变”。在复杂的客观环境中,以变应变,找准位置,寻求最佳结合点,要学会根据企业的不同类型,确立工会的工作内容、活动方式、工作重点,体现出针对性、特色性、灵活性和实效性。二是工会工作要“做专”。比如,代表职工与行政协商谈判,签订集体合同,劳动法律法规的监督等工作,涉及的领域广,专业知识强,工会要加快工会干部队伍专业化进程,更好地把握工作的主动性,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三是工会工作要“依法”。工会干部要把有关法律知识学深、学透,成为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专家。

公平、公正做好维权工作。切实提高企业工会的维权能力,第一,要坚持建机制与强实效相结合,抓住规范运作这个关键环节,积极推行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抓住群众监督这个关键环节,推行厂务公开控制程序,切实做到真公开、全公开、常公开。抓住督促整改这个关键环节,切实增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的工作实效。抓住预防预警这个关键环节,有效地发挥企业工会作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第一道防线”的作用。第二,要坚持提高工会组织维权能力与提高职工自我维权能力相结合。做好工会维权工作,必须提高两个方面的维权能力。一方面,从建立评价考核机制和维权保障机制入手,另一方面,从提高职工法律和政策水平入手。第三,要坚持企业工会维权与地方工会维权相结合。首先抓好法律服务。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法律援助队伍,及时为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通过争取政府有关部门支持、借助新闻媒体监督、提供直接法律援助等办法促使问题及时解决。

尽职、真诚落实好三个服务。工会组织要发挥双赢的服务职能,对待企业要忠诚,对待职工要真诚,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一是服务大局,不仅要把搞好企业的工作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还必须,从落实依靠方针、推进民主管理上切入。二是服务一线,要把工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放在生产一线。活动重点应放在以“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基本功训练”为主要内容的“三基建设”上来。另外,还要利用节假日等休闲时间,组织一些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调整职工情绪,带给职工欢乐。三是服务职工,在建家活动中履行职责。基层工会应当根据“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的要求,更加关爱员工的身心健康,更加关注员工的生活和工作状况,切实把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保护起来,发挥出来。

工会组织是企业和员工沟通连接的桥梁,工会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巨,与企业的发展、与职工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的系统工程。如何把企业和员工服务好、把利益和权益协调好、把生产和生活调剂好是衡量工会工作的一个重要尺度,只要工会组织能在工作中“定好调、找准音、拨好弦”,定会弹奏出企业发展和谐之音。

摘要:企业工会组织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就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群众切身利益,就要做好“穿针引线”的中介角色,“定好调、找准音、拨好弦”,始终把企业和员工服务好、把利益和权益协调好、把生产和生活调剂好,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企业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

和谐乐章 第10篇

1 教学资源生活化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绝对的资源。长期以来,“以本为本、吃透教材”早已是思想品德课的制胜宝典,这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严重地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渐渐地失去了学习兴趣,按部就班,从不质疑和反思,更没有创造性的见解和运用,如果学习就是“你说、我划;你说、我背”,这是一种没有张力的教学方式,久而久之,必会走向教学的“死胡同”。而事实上,课程教学资源十分丰富,有显性的,也有隐形的;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有理性的,也有感性的。学生的学习世界、生活世界、感受体验等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

人教版《世界文化之旅》一课中,课前,先请同学们收集不同国家或民族的文化资料,请同学们把以前旅游时拍的照片或相关的纪念品带过来,然后有选择的选了几张学生的照片制作成课件。上课时,用课件展示学生的照片,并请同学讲述这个地方或民族的文化特色,让鲜活的生活现实和抽象的教材知识结合成一体。例如小张同学讲述了自己暑期去云南旅游的历程,介绍了他感受到的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有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节日习俗、语言文字等等,通过学生自己的介绍,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这一教学目标事半功倍的得到了实现。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同学带来了内蒙古的马奶酒,马奶酒特殊的酒器造型一下子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他给我们介绍了在蒙古族朋友家作客的经历,奶酪、奶茶、风干肉等等说的大家垂涎三尺,同学们也强烈的感受到了蒙古族的热情好客。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文化存在差异,各有千秋,也感受到了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有其自由生存发展的权利,更感受到了如果这些文化上的差异不复存在,世界将变得单调而毫无生气,甚至连抽象难懂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同学们都能理解,这样对待不同国家或民族文化的态度也就深入浅出了。

由于笔者的教学设计采用了学生的生活经历,就使教材内容和同学的生活架起了一条无形的通道,起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这种教学资源的生活化包括了课前的资料搜集,课上的材料解读,课后的情感共鸣,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还培养了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真正的拨动了学生的心弦,达到了由智育到德育的目的。

2 教学方式生活化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感情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说话也是一门艺术,同一语言可以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包括肢体语言;同一语言也可以由不同的人来讲,包括学生本人。这些可以使人们有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也会产生出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传统的师生关系是“我讲你听、我说你做”,这种不对等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中很压抑和被动。尤其是进入青春期之后的中学生,他们强烈的渴望民主、平等,崇尚自由,新型师生关系就贴合了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而不再是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强调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而学生的品德形成、能力提升、个性发展、价值观念等许多方面都可以借助各种各样的的主体活动来得以实现。

人教版《礼貌显魅力》一课中,笔者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与教材统一起来。在“新华书店买书”这个情景中,我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由此进行衍生,让学生根据这一事例,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再设置几个学习、生活中类似的情景。同学们反映极为热烈,列举了许多相关案例,有关于自己的,也有关于他人的,这些事例很大一部分都是同学们的真实写照,对他们的触动很大。通过学生自己举例,很快的就理解了讲礼貌的重要性,并明确了礼貌的具体要求。这样的教学方式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不再是被动消极的接受者,也不是充当知识的容器,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了教学之中,是知识的探索者,完全变成了课堂的主人,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性互动,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将深奥的内容通俗化,将枯燥的内容生动化,优化了教学方式,达到了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目的。

3 教学课堂生活化

走出课堂、无处不是课堂,生活是一个大课堂,它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只有将课堂融入到生活之中才能与时俱进,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教学应从教材内容影响到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甚至社会生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在实践中体验真理,在体验中丰富知识。

人教版《学会合理消费》一课中,通过课前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的消费结构很不合理,83%的同学没有精神消费,所有的零用钱全部用于购买零食,仅有17%的同学有存钱的习惯;95%的同学出门购物没有带购物袋的习惯,都是向超市购买,认为只有几毛钱,这样的消费理念不仅不环保,也是一种浪费。要改变这一状况,仅仅靠课上的说理是没用的。于是,笔者发动了学校的学生会和宣传部,开展了“向不良消费习惯说byebye”的行动。带领学生在学校出相关的主题黑板报、设置宣传窗;在大街小巷开展绿色消费、合理消费的公益宣传活动。在这些走出教材,回归生活的实践活动下,学生们的消费习惯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课后的问卷调查显示,79%的学生开始关注精神消费,并且消费的形式也十分多样化——购买学习资料,音像制品,还养成了存钱的习惯;90%的学生注重节俭,崇尚环保,做到了合理消费,绿色消费。课外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4 教学评价生活化

思想品德课不同与其他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门智育课,更是一门德育课,因此我们在对学生作出评价的时候不应该仅仅从一个方面去考量,而应该综合评定,甚至更侧重于学生的德育方面。品德教育不应该急功近利,而应该细心呵护;不应该要求教学效果立竿见影,而应该细水长流,无声胜有声。

总之,思想品德课生活化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现了快乐学习,更快的进步。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走向生活,将二者有机的统一起来,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学会反思、领悟真理、指导言行。让思想品德课真正成为一门有效的、高效的、长效的学科。

摘要: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既是一门智育课,又是一门德育课,肩负教会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处事、学会共处的德育重任。但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存在着诸多的弊端故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枯燥乏味、生硬难懂、缺乏学习热情,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加上思想品德课在中考所占的分值少,学生从心理上就不够重视,如果思想品德课堂再缺乏课堂魅力的话,只会使思品课走向死胡同。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是一个大课堂,要让学生回归生活,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大课堂。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生活,教学

参考文献

[1]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李耀新.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赵永亮:用道德和爱心书写和谐乐章 第11篇

赵永亮是内蒙古快速发展的民营企业领军人物,1991年他创建了内蒙古东达羊绒制品有限公司,在发展企业、创造社会财富和帮助百姓脱贫的过程中,一直把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作为己任,先后投入巨资建设“东达生态扶贫移民村”,同时每年出资60万元救助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等,他的这些举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2006年12月20日, 在第二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表彰大会上,获得了“优秀建设者”称号,同时,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唯一提名人。他用实际行动和爱心书写了一曲时代的和谐乐章。

百姓心中的好儿子

1957年,赵永亮出生在西北一个小山村里,在贫穷的家境中长大。初中毕业后,赵永亮到家乡的供销社干上了赶猪送羊的差事。因为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辛苦,比别人更精通业务,不久后他被调到伊克昭盟羊绒衫厂(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前身)从事原料采购工作,并很快升任公司副总经理兼原料部长。

1988年,赵永亮的奶奶去世,当时正赶上过春节,因为过春节找不到鼓乐班子搞丧葬仪式,赵永亮想给奶奶放放哀乐送送行,表达对亲人的哀思。音响借来了,但哀乐还是放不出来,因为村里没有电。最后赵永亮只好用汽车蓄电池带动音响给奶奶放了一夜哀乐。面对家乡的如此贫困落后状况,他便立志要做一番自己的事业。随后他辞去了原单位职务,投入到改革开放的洪流中来。

1996年,赵永亮创建了内蒙古东达蒙古王集团,而且生意越做越大。在事业步入了迅速发展的快行线时,他仍然将老百姓放在心上。特别是每到逢年过节,他总要回家乡慰问乡亲们,送上一些钱和食物。家乡村民们的赤裸裸的贫困生活状态深深地刺痛他的心。如何帮助家乡的老百姓迅速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成了赵永亮长期思考的问题。

改变家乡面貌,做时代的楷模

赵永亮的家乡,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各种基础设施不配套。由于土壤贫瘠,百姓常年靠天吃饭,很多时候部分村民连生存都相当困难。多年来,西部沙区农牧民脱贫致富和恢复生态问题,是上至各级政府领导、下至普通百姓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对于典型的广种薄收的贫困家乡,赵永亮有一段非常形象的顺口溜:“春天满满种了一坡,秋天收割了一车,最后打了一笸箩,煮了一锅,吃了一顿,剩的不多”。

2004年赵永亮再次回乡慰问时候,突然萌发了整村迁移的想法,为什么不能整个村庄都移到有生存条件的地方去生活呢?在回城的路上,他看到盐店北部有一大片较平坦的土地,方圆十几里无村庄。他问附近的村民得知,这里叫“风干圪梁”,因风多风大无水而得名。他问村民这里能否生活,村民说这里的土质还不错,就是没水,只要有水,肯定可以生活。赵永亮回来后,咨询了旗水利部门及有关水利专家,决定出资500万元实施将距离十几里远的哈什拉川提水上梁的截伏流工程。赵永亮将自己的构想向旗乡两级政府汇报,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与全力的支持,旗市区三级扶贫部门更是欣喜,认为扶贫是政府行为,企业扶贫是新思维。构想逐步明确,规划逐步完善,从生态移民解决水、电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到产业拉动移民进得来、住得住、富起来,特别是党中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移民扶贫思想得到了升华。经讨论最后定位为: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中心、以建设集镇为总体布局、以建设产业园区为致富链条,打造能容纳4万人的大型集镇蜒东达蒙古王新农村。赵永亮非常坚定自己的想法:把“风干圪梁”变成“风水梁”,打造出中国西部第一村。

投资建设中的新村,为养殖户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兔种供应、饲料采购、养殖防疫、兔皮肉加工和产品销售等全部由东达蒙古王集团成立的配套服务公司来完成,獭兔养殖户只需养殖獭兔即可,因此,养殖獭兔对养殖户来说几乎没有任何风险,甚至中老年人和妇女都可以在移民村进行獭兔养殖工作。据“东达生态扶贫移民村”的村长王海清介绍,“东达生态扶贫移民村”一期工程全部完工后,届时,这里将成为中国的“獭兔航空母舰”。

2005年,新村建设已完成投资2100万元,平整土地5000亩,完成了哈什拉川输水管道截伏流工程和水、电、路配套工程。建成移民住宅带养殖棚圈28处,商业网点2000平米。2006年便完成四大园区全部基础设施建设。按规划,未来的移民村全部建成后,将成为拥有工业加工、畜牧业养殖、蔬菜种植、生态旅游、综合服务和文化卫生等产业布局的新型城镇。那时候的东达蒙古王新村将会成为一个繁荣人间天堂,真正体现出西部新一村的特质:城乡互动,成果共享。赵永亮再次用实际行动,去履行他爱民,助民的使命。

许多新农村和生态问题专家学者前来参观考察后一直认为,“东达生态扶贫移民村”可以实现农牧民脱贫致富、恢复生态和企业发展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意义。因为它培养了人们生存的造血功能,这样扶贫才能算真正扶贫!

献爱心给社会,创造大财富

赵永亮不仅在事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社会福利方面,也不断地努力。2006年春节,赵永亮在回乡看望村民并发放慰问金的时候,得知一个叫邬九女的女村民,患先天性心脏病多年,家庭生活十分贫困。因为邬九女的儿子即将高考,所以邬九女虽然已经生命垂危,却毅然决定放弃治疗,把家里有限的钱留给儿子上大学使用。赵永亮了解情况后当即表示帮助这个伟大的母亲做手术治病。春节过后,赵永亮用自己专车将邬九女送到呼和浩特,在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为邬九女做了手术,并承担了全部治疗费用5万元,帮助邬九女恢复了健康。

在医院,赵永亮了解到,内蒙古有很多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因为无钱治疗而过早死去,但是这种病本来是可以治愈的。考虑到每拯救一名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就是保留一个劳动力,挽救一个家庭,他当时就与院方协商,由东达蒙古王集团每年出资60万元,与医院合作,两家共同成立一个专门救助内蒙古农牧区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促进会,通过促进会挽救患先天性心脏病的贫困患儿的生命。同时,通过促进会动员更多的企业家奉献爱心,共同救助贫困儿童。从2006年4月促进会成立以来,已有15位区内外企业家加入“爱心团队”,成功救助32名先天性心脏病儿童。

“伦理道德创造大财富”,赵永亮用他的人生格言诠释着他的行为。同时,他的善举在事业和家庭上得到了丰厚的回报。由于受赵永亮的影响,2006年8月,他的两个儿子回国探亲时,各出资1.5万元分别救助了一名先天性心脏病儿童,这大概就是榜样的力量吧。

上一篇:城市数字化下一篇:中药教学中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