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农场范文

2024-05-23

国有农场范文(精选11篇)

国有农场 第1篇

国有农场由于其改革方式多样, 其土地产权制度的现状也各不相同, 主要有以下几种土地产权制度现状。

1.1 实行股份制的国有农场。

在经过合理设置股本后, 国有土地作为农场资产的一部分, 可作为股份成为股份公司的资产, 在此情况下其土地所有权归国家, 土地使用权归股份公司, 其土地权利主体明晰、完整。

1.2 转为有限责任公司的国有农场。

完全转为公司的农场, 其土地可作为资产转入公司, 也可作为国家所有, 由企业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取得土地的使用权。在此情况下其土地所有权归国家, 土地使用归公司所有。

1.3 农场整体出售、整体兼并的农场。

其土地使用权随着出售或兼并已转让给购买单位或兼并的农场, 在此情况下土地使用权变化了, 农场的资产及职工由购买或兼并者处理及安置。

1.4 破产的国有农场。其资产由国家处理, 土地也由国家收回统一处理, 土地产权要在国家经过改革后才可确立。

1.5 转为乡村管理的国有农场。

其土地产权制度现状表现为:土地所有权已由国家所有转变为集体所有, 农场的职工转变为农民, 按照国家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国有农场进行相应的改革, 土地的使用权归转为农民的农场职工所有。

国有农场对于其土地经营方式的改革, 主要有联产承包、建立职工家庭农场、分组承包、土地承租, 另外还有一些土地经营方式, 在此主要对以上几种方式进行分析:

(1) 联产承包、分组承包。这是在1979年后国有农场首先采用的土地改革方式, 此改革是借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成功经验, 在不改变国有土地的所有权及使用权情况下, 打破原有的“大锅饭”形式, 将农场的土地分连队或者是连队内再分成组进行经营, 各承包组独立核算, 自负盈亏。这样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此情况下土地的所有权为国家所有, 使用权为农场所有, 职工并没有土地的使用权。

(2) 职工家庭农场。1984年后, 建立职工家庭农场在国有农场广泛地开展起来, 家庭农场将农场的改革深入了一层, 在此情况下, 土地产权中的土地所有权仍为国家所有, 土地使用权的主体仍是国有农场, 只是农场将土地使用权中的土地经营权转交给了兴办家庭农场了职工, 农场职工没有出租、抵押、转包等其它的权利。并且农场和职工双方就家庭农场的利益分配由合同规定年终核算, 而农业生产的周期性长、风险大的特点又使得双方的利益分配最终会出现各种问题而难以完成。

(3) 多种经营方式共存。也就是在国有农场内采用以上几种方式同时经营, 在以上情况下农场的土地所有权由国家所有, 使用权由企业所有, 农场职工有部分的土地使用权。

2 国有农场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关键

2.1 国有农场土地产权改革要充分考虑国家、农场和职工的利益

从以上分析可见, 农场土地主要是由农场和职工共同使用的, 农场改革的关键就在于权利和利益分配, 主要涉及到国家、农场、职工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国有农场的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农场每年定量上交给国家一定的粮食和上缴税收。国有农场作为国家的一个企业, 不但组织生产活动, 还要承担其社会职能。农场的收益在家庭农场时期与家庭农场分配所得收益, 在土地租赁时期可收取土地租金作为收益。农场职工拥有很少的土地产权, 在利益分配时是弱势群体, 处于被动的地位。农场的改革的关键就是要在合理地体现这三者之间的权利及利益分配。 (1) 要充分考虑国家的利益。国有农场在我国经济体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是维护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因此国有农场在改革时要维持原有的上缴粮食的数量及质量, 要保证国家税收的稳定。有些国有农场还起着维护国家安全、地方安定的作用, 在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农场的各项改革中都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国有农场的体制改革中, 要充分考虑国家的利益。国有农场的体制改革主要就是政企分开。在许多农场成立了社区管理委员会;或者是剥离其社会职能, 将其社会职能交由地方管理。在体制中, 保护国家的利益, 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是非常重要的。 (2) 要充分考虑农场的利益。各地农场的现状是各不相同的, 有很多农场拥用大型的国有企业和商业企业, 国有资产在总资产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在改革中要考虑到保护国家和农场的国有资产, 因此农场改革时要考虑采用逐步推进、统一考虑的改革措施, 在改革国有农场的土地产权制度前要做好改革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对国有工业企业及工商企业的改革, 要处理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工作, 在本着保护国有资产的前提下, 可将国有农场所属的各工业、工商企业进行现代化企业改革, 将其改革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制企业、国有参股企业, 或者是将其转为民营企业。要将农场的社会职能从农场企业中剥离出去, 对农场的社会职能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将其社会职能交由地方管理, 二是在农场中建立社区管理委员会, 管理其社会职能。农场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尤其要注意的是养老制度和医疗制度的改革, 对于农场的养老制度要充分考虑农场职工的切身利益, 国有农场的社会职能剥离后, 可将农场职工的养老和医疗体制转为管理社会职能的机构去管理。国有农场的管理机构改革进行相应的改革, 根据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改革的有关规定, 在现有形势下, 有条件的垦区成建制转为企业集团, 省级农垦机构改组为主要经营国有资产的集团公司, 所属农场和二三产业企业视情况分别改为全资子公司、控股公司、参股公司, 形成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 (3) 要充分考虑农场职工的利益。农场职工的国有农场中是弱势群体, 也是占农场人口中绝大部分的群体, 在改革中农场职工的权利是最需要得到维护的, 也是最容易受到损害的。我们在进行农场的各项改革时, 不论是在股份制改制、整体出售、兼并、破产、建立有限责任公司、转为乡村管理, 都要充分考虑农场职工在改革中的地位及需要维护的权利。

2.2 保持国有农场土地产权完整与统一是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关键

国有农场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保持国有农场土地产权的完整和统一。我国国有农场的土地使用权主体为农场和职工, 二者是企业和个人的关系, 在土地所有权关系上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 关系比较复杂, 在不同时期, 不同的农场经营方式下, 二者的土地使用权的权利地位和利益所得都是不同的, 但有一点是一致的, 就是二者的土地所有权相对来说都是不完整的、不清晰、不统一的。二者在土地产权中的地位也是不同的。因此在农场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中的关键所在就是要保持二者土地产权的完整和统一。这就要从农场的机构改革开始, 建立企业公司, 使公司和农场职工的土地产权地位平等。在此情况下确定农场的土地使用权。

参考文献

[1]深化农场改革规范改制行为[J].中国农垦经济.企业改革类2002, 3, 8.[1]深化农场改革规范改制行为[J].中国农垦经济.企业改革类2002, 3, 8.

[2]国务院批转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办好国有农场的报告》的通知1991, 8, 9.[2]国务院批转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办好国有农场的报告》的通知1991, 8, 9.

为切实减轻国有农场农业职工 第2篇

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开展国有农场税费改

革专项检查的通知

各省辖市财政局、有关县(市)财政局:

为切实减轻国有农场农业职工(以下简称农工)负担,保证财政支出的规范、安全、有效,进一步深化国有农场改革,促进国有农场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国有农场税费改革专项检查的通知‣(国农改办„2012‟2号)文件要求,决定对全省国有农场税费改革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专项检查,结合我省实际,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开展专项检查的必要性

自2006年在全省全面推行国有农场税费改革以来,各地精心组织,积极推进,保证改革顺利实施。但随着国有农场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改革中面临一些新问题:一是一些地方执行政策走样,侵蚀农工利益,个别地方甚至违背改革政策,变相加重农工负担,引发农工上访,影响社会稳定。二是有些地方补助资金落实不到位,挤占、截留、挪用的问题较为严重,致使农场公益道 1

路、优抚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三是农场税费改革是深化国有农场改革的基础,只有进一步巩固税费改革成果,才能为顺利推进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创造条件。

二、检查范围和对象

(一)检查范围。主要是:2009年─2011年国有农场税费改革政策的落实情况及财政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分配、使用情况。

(二)检查对象。主要是:参与2006年税费改革的国有农场及国有农场税费改革财政转移支付补助资金管理单位;因有关原因当时没有参与全省税费改革的监狱农场、国有农牧渔良种场(小三场)、其它后来自行进行税费改革的国有农场等。

三、检查依据和重点

检查政策依据包括:•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的意见‣(国办发[2006]25号)、•财政部关于印发†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减收补助办法‡的通知‣(财预[2006]446号)、•财政部关于下达2008年国有农场税费改革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资金的通知‣(财预[2008]416号)、•国务院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小组关于做好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农改

[2006]4号)、•国务院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关于切实加强国有农场税费改革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管理的通知‣(国农改办[2008]3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实行责任追究的暂行办法‣(中办发[2002]19

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的通知‣(豫政„2006‟89号)等文件。

检查工作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有农场税费改革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补助资金是否足额落实到农场,是否存在挤占、截留、挪用等问题。

(二)国有农场对税费改革财政转移支付补助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是否全部免除农工承担的类似农村“乡镇五项统筹”收费,承包土地的农工是否切实享受到改革的好处。

(三)国有农场是否清理规范了农工承担的各项收费。除农工自身受益的收费外(国家规定应由农工承担的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等“五金”以及职工福利等费用),2009年─2011年每年农工承担的其他费用与2005年比较,实际减负情况;确属必要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是否由职代会讨论通过并报有关部门备案;是否印制农工负担手册或明白卡,凡手册(明白卡)外的收费,农工有权拒付。

(四)是否建立减轻农工负担监管机制,是否实行场务公开、财务公开和涉及农工负担的项目、标准、数额公示制度,防止改革后通过调整承包费、增加管理费等形式变相加重农工负担。

四、组织实施方式和时间安排

本次检查采取自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第一阶段为自查阶段(2012年5月底以前),由各省辖市、有关县财政、综改办和相关单位按要求组织实施,总体方式是“自上而下、层层核

实、农场为主、延伸到人”。第二阶段为抽查阶段,自查结束后,省综改办依据各地自查情况,抽取一些市、县及国有农场进行实地检查,同时做好迎接国务院综改办的检查。国务院综改办和省综改革的检查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五、工作要求

(一)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农村综合改革部门负责本地检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要积极汇报、加强沟通,争取领导重视和相关单位的支持配合;要认真组织,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方案,保证检查工作顺利开展,不走过场。

(二)参检人员要认真学习熟悉现行相关政策,提高实际工作能力;要点面结合扎实细致做好核查工作,市县要深入农场和农工开展实地调查,采取查阅账册、召开座谈会、走访农户等工作方式,全面、真实、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检查过程中要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及时核实相关问题,确保检查工作质量。

(三)自查结束后,各省辖市、有关县财政局、综改办要汇总形成检查报告连同调查表(分场表及市、县汇总表),以正式文件(附电子文本)于5月30日前报省财政厅综改办。检查报告应全面体现检查工作重点所涉内容,实事求是反映问题,剖析原因,提出整改意见。对各地在自查阶段自查出来的问题,酌情从轻处理;对抽查阶段查出的问题从重处理。

附件:1.国有农场(农工)负担情况调查表

2.2011年国有农场、监狱农场、国有农牧渔良种场(小三场)未分离办社会情况调查表

3.国有农场、监狱农场、国有农牧渔良种场(小三场)已分离办社会情况调查表

二〇一二年四月一日

联系人及电话:财政厅综改办史素枝0371-65808308 邮箱:cztzgb65808332@126.com

主题词:财政国有 农场税费检查通知 信息公开形式:依申请公开

抄送:河南省农业厅省农场管理局

浅谈国有农场的森林防火工作 第3篇

【关键词】森林防灭火;宣传教育;队伍建设;科技推广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现有110多个国有农场,分布在全省12个地市范围内,拥有森林资源90余万公顷。这些森林资源大部分是与农业耕地交织在一起的农田牧场防护林,即便是集中连片的自然保护区森林或是用材林,其周边也与农业区域相连。农场森林资源与农耕区相邻相连的特殊分布,决定了它们同大农业生产的相互依存关系,也是探讨森林防灭火工作必须重视的影响因素。这些森林资源是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生态防护体系,是粮食稳产、丰产的重要保障。保护好这些森林资源不被森林火灾所损毁,就是保护了国家大粮仓的稳固,这既是工作责任,更是政治任务。国有农场建设的六十多年中,农垦人始终把抓森林防火同大农业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不断总结完善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森林防火措施,使森林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

1.加强森林防灭火宣传教育工作

据统计我国发生的森林火灾中,有93%以上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果老百姓的森林防火意识提高了,相当一部分灾害就可以避免。如何让百姓在脑海深处真正意识到火灾的危害,知道那些会导致森林火灾以及遇到火灾该如何应对等等,这就是森林防灭火宣传教育的目标。

宣传教育形式要新颖有效。传统的宣传教育多是贴标语、发传单、电视讲话等,虽起到一定作用,但大多是“忙活一阵,收效一时”。因此要想使人们对森林防灭火工作刻骨铭心,还真需要在宣传手段、方法、以及心理认知等多技术性问题上予以改进。比如森林防火标语要简洁明了,拍摄及播放一些触目惊心的森林火灾纪实片、编导森林火灾教育电视电影等作品,让人们听过、看过后可牢记长久,甚至一生不忘。

宣传教育范围要扩大。提高广大群众的森林防灭火意识,建立完善的群防群护体系,是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关键。森林防灭火宣传不仅要在林区搞,更需要在林区外的群众中宣传。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是现在农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客观体现。林区人们在常年接受森林防灭火宣传和现实火灾的教训,森林防灭火观念已逐步得到加强,而林区外来人口的防火观念、经验则更显淡薄缺乏,这更是隐患之处。因此森防灭火宣传教育范围要扩大,不仅在林区,还要在农区,在乡镇、城市开展。要贯彻“政策主导,媒体联动,教育渗透,全民参与”的方针,让“护林防火,人人有责”变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2.加强森林防灭火队伍的建设

做好队伍体系的建设。一是建立专业、半专业森林机械扑火队同群众扑火队想结合的森防队伍。各农牧场要建立半专业机械扑火队,配备以风力灭火机具为主的灭火设备和交通车辆,在森林防火期全天待命备战,紧要时期要在林区前沿备战,以便快速出击。这样的队伍是农场森林防灭火的主力,其力量配备标准为即可满足农场一般性火灾的扑救,同时还要有能力外出援助扑救森林火灾。森林资源较多或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的或有较长陆地国境线有森林分布的农牧场,应当建立专业森林机械扑火队伍。靠近林区的农场管理区应建立基干民兵扑火预备队,远离林区的管理区要建立群众扑火预备队,以应对较大森林火灾的扑救。二是建立军民结合的森防组织。周边有边防、森警部队分布的农牧场,要建立军民联防机制,即可有效预防森林火灾发生,又可及时协调妥善处置边境区域的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三是建立场县市联防联动机制,本着“林地有界,防火无界”的原则,同周边市县友邻单位共同做好森林火灾预防和火灾扑救工作,做到“无火共防,有灾共救”,互相支援,互利互助,实现双赢。

森林防火队伍要有充足的物质准备。一是保证森防信息畅通,配备对讲机、手机,二是满足交通需要,做到专业队伍有专车,群众队伍有备勤车。以实现“招之即来”快速出击。不论是专业、半专业机械扑火队还是群众扑火队,都要注重扑火战术、机具使用、安全避险等方面的学习演练,要加强敢打敢拼、吃苦耐劳、热爱岗位的思想教育,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实现“战之能胜”的目标。

3.搞好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火警早发现、火患早排除、火情早处置、火灾早扑灭的前提,是提高森林火灾预防和控制能力的基础。各农场森林资源多少、状况、分布等各有不同,因此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内容、规模也不尽相同,但是普遍的基本建设项目、内容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建立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完善森防物资管理使用制度。建设的规模以拥有森林资源量确定,一般为30㎡-100㎡。储备的物资主要是森防装备、机具、通讯类和医疗、照明、灭火弹等物品。这些物资的采购要本着保质保量、按需储备、专业管理的原则。要建立采购、储备使用、报废更新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做到建的好、管的好、用的好。另外,林地资源多的单位要有大型灭火设备的储备,如铲车、挖掘机以及大型设备运输车辆的储备。这些大型设备,灭火效率高,重特大森林火灾使用效果好,但存在采购价值高,使用频率少的特点,对此建议采取个人或企业单位采购使用,平时在森林防火指挥部登记备案,有火灾需调用时,无条件出动,按工时工量付费。

二是加强防火隔离体系规划和建设。采用具有抗火、耐燃树种,按防火网络总体规划,营造密集且具有阻隔林火蔓延的生物防火林带是防火隔离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这方面要加快规划、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建设标准。另外要依托林区现有公路、林区道路,清除可燃物,扩展防火带宽度,起到工程阻隔带作用。在难种植生物防火带的地段可以开设防火线,构建完整的森林防火阻隔网络体系。

三是逐步建立完善火险预警系统,实现现代化自动化监测。现在还没有农场安装自动化火情监控设备的,垦区瞭望塔的密度也不足以覆盖全区域,加之瞭望塔地处高山密林之中,交通不便利,塔上人员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稍有不慎,就常出现瞭望不到位,发现不及时等问题。地面护林人员所能巡视瞭望监测的面段则更有限。这些火灾常规监测手段已远不能满足现代森林防火监测工作的需要。因此,建设现代化自动火情监控系统已是大势所趋。建设可以分步实施。先依托原有瞭望塔安装放置监测设备,实现局部自动监测。然后再投资建设新的前端观测塔站,实现林区全方位监测。也可考虑购置无人机自动巡航实现对林区全方位监测。只有做到火情早发现,才能实现火灾早处置,使“打早、打小、打了”的目标才能实现。因此要在能够早发现森林火灾的监测预警系统上下功夫。

4.实现科技防火

常规防火措施、防火手段对防控森林火灾,无疑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是,要将森林火灾防控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减少火灾发生,使森林火灾损失降得更低。这就需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冷静思考科技防火之路。因为科技就是生产力。

我国国有农场的形成、作用及现状 第4篇

国有农场的建立是从黑龙江省开始的, 黑龙江农垦事业的发展是从1947年创建国有农场为开端的, 当时人民解放战争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转折点, 为了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新问题全民所有制的社会主义国有农场, 就在“北大荒”这块千年沉睡的土地上诞生了。黑龙江省国有农场的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时期。第一阶段:1947年春天, 中央东北局财经委员会召开会议, 在分析了当时形势以后, 一批公营机械农场先后诞生。第二阶段:1954年1月, 中央军委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二师集体转业, 组成八千官兵的垦荒大军, 从山东广饶北上, 挺进以沼泽地闻名的三江平原。第三阶段:1958年3月, 党中央在祖国西南边城召开了成都会议。毛泽东主席在会上提出了一条完整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这就是: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十万官兵进军北大荒的重大战略决策形成了。短短两三个月时间, 号称“十万”的移民队伍迅速进入荒原腹地。经过这三次大规模的垦荒建设, 黑龙江省的国有农场建立起来。

新疆的国有农场基本上都是以生产建设兵团为单位存在的。1949年12月25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1950年军队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指示》, 决心在全军立即开展大生产运动, 从根本上解决部队粮饷问题。1952年2月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发布部队整编命令。1953年5月新疆军区根据中央军委和西北军区命令, 将驻新疆部队分别整编为国防军和生产军。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后, 新疆屯垦事业由原军垦农场开始逐渐转变为正规化国有农场, 正式纳入国家经济计划;企业化生产代替原军队自给性生产。截至1956年12月底, 兵团指战员全部办理复员转业手续, 并从1957年7月起实行工资制, 取消供给制, 实现了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转变。

“文化大革命”期间, 兵团事业遭到严重破坏, 生产不断下降。1978年2月, 国务院决定新疆农垦总局改由国务院主管部和自治区双重领导, 国家建设投资和农场所需主要物资由国务院主管部直接供应, 新疆农垦事业渐有起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使新疆农垦得到恢复和发展。

农垦事业开创初期, 正是新中国诞生前后最艰苦的岁月, 国有农场的建设者们在短短几十年间, 拓荒造田近亿亩, 不仅为全国增加了紧缺的耕地, 缓解了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 而且丰富了中西部地区短缺的粮食供应, 使国家不必再远从内地调拨粮食支援西部边疆。这是垦荒大军的一大历史贡献, 也是人类拓荒史上的奇迹。

2 国有农场的作用

国有农场可以说是一边开荒生产、一边建设家园发展起来的, 没有住的地方, 就自己盖房;没有吃的, 就自己建粮油加工厂;有了孩子建托儿所;孩子大了建学校;机器坏了建修造厂。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国有农场自给自足的全面发展 (受当时条件的限制, 如果不自给自足生产就无法发展、生活就无法保障) , 逐渐发展成农、林、牧、副、渔、工、商、运、建、服等各业齐全的农业企业, 同时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 为了维护生产生活秩序, 公、检、法、司、武、文教、卫生等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部门相继建立, 国有农场又形成了各项功能齐全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区域, 这就决定了国有农场具有经济性、社会性、综合性、区域性等特性, 既要搞经济建设, 又要发展社会事业, 还要承担党和国家赋予的各种政治任务。

以新疆为例, 1949年全疆粮食总产8.48亿千克, 人均占有195.7千克, 各族农民除去地租、口粮和种子外, 已所剩无几, 就地解决近20万军队粮响绝无可能, 当时, 新疆军区每月派飞机去北京运一趟银元, 购粮以供军用。鉴于此, 毛泽东高瞻远瞩, 认真分析新疆形势, 借鉴历代屯田戍边经验, 为了西陲边疆长治久安, 决心在新疆大兴屯垦戍边事业。在异常艰苦条件下拓荒创业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有其独特优势:特别能吃苦、集团意识强、长于组织大规模生产建设等。改革开放后兵团作为特大型的经济集团也开始引起国内外企业界的关注, 加上“全兵团已组建企业集团17家, 股份制企业43家, 股份合作制企业122家”。1996年以来, 兵团先后有百花村股份有限公司、天业塑化、新天国际向社会发行股票。三家上市公司共募集社会资金5.32亿元。证券界人士评价, 这是人们对兵团这一边疆经济集团的一种信心与期望。现在兵团已列入国家大型企业试点单位, 为兵团加快发展进步创造了有利条件。经过四十多年的艰苦奋斗、拼搏奉献, 兵团人在万古荒原上创造了人间奇迹, 在祖国边陲铸造了有生命的“界碑”。如今, 兵团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已成为促进新疆经济发展、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保障边疆社会稳定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国有农场建立的目的和作用是很明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a.为了支援战争;b.为了农业将来的发展考虑;c.为了解决粮食供给;d.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e.安置解放后的大批退伍军人;f.为了安置改造战争中起义、投诚、俘虏的国民党官兵;g.为了保障国家边境地区的安全, 民族地区的稳定, 这是新疆国有农场的一个重要的职能。

3 国有农场的现状

至1998年全农垦系统共有农场2000多个, 其中超过5000人的农场有600多个。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下辖9个分局、103个农牧场、现有耕地202万公顷, 是全国耕地面积最大、农业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有农场群, 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拥有百万职工, 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特殊群体。有234万各族职工, 组成14个师局、173个农牧团场以及720多个独立核算企业;有107万公顷耕地, 近200个新型城镇。湖北省共有52个国有农场, 土地面积35万公顷, 其中耕地13万公顷, 总人口127万人, 是全国内地最大垦区。我国国有农场的现状在改革后相互间有了一定的差别, 但总体上来说有以下共同的特点:

a.以农为主, 现我国的国有农场大多采取双层经营体制下的家庭农场和土地租赁经营的特点。国有农场与家庭农场, 在行政上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在经济上是承包关系。b.积极推进企业机制转换、制度创新和集团化改造, 不断增强企业活力、市场竞争力和整体经济实力;以农业为基础, 实行农工商综合经营,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形成适应市场需要的合理的产业结构;现我国大多数的国有农场都采用这种改革方式。c.垦区的管理体制的改变, 有些垦区成建制转为企业集团, 省级农垦机构改组为主要经营国有资产的集团公司, 所属农场和二三产业企业视情况分别改为全资子公司、控股公司、参股公司, 形成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已经转为企业集团的垦区, 要按照《公司法》的要求, 加快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组,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尽快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发挥集团整体优势, 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各地政府对实行集团体制的垦区, 授予集团公司对垦区内国有资产包括土地等资源的经营管理权;集团公司统一缴纳所得税;并根据需要, 将部分国有土地转增国有资本金, 逐步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其他垦区结合现行管理体制和区域特点, 从实际出发,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有利于垦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管理体制。

摘要:国有农场的建设者们在短短几十年间, 拓荒造田近亿亩, 不仅为全国增加了紧缺的耕地, 缓解了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 而且丰富了中西部地区短缺的粮食供应, 使国家不必再远从内地调拨粮食支援西部边疆。这是垦荒大军的一大历史贡献, 也是人类拓荒史上的奇迹。

关键词:国有农场,形成,作用,现状

参考文献

[1]崔然.我国国营农场现状及发展建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5 (7) .

国有农场税费改革促进的浅议 第5篇

1.1 国有农场税费改革的主要内容 全面落实取消农业税政策。20,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和《国务院关于20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4号)的要求,将国有农场纳入取消农业税政策的实施范围。对在土地承包费外由农工自行缴纳的农业税和在土地承包费内由国有农场统一缴纳的农业税均予以取消。

免除农工承担的类似农村“乡镇五项统筹”的收费。从2006年起,对国有农场通过收取土地承包费等形式由农工承担的类似农村“乡镇五项统筹”收费予以免除。国有农场要采取绝大多数农工愿意接受的形式和方法,将免除的类似农村“乡镇五项统筹”收费的好处全部落实给承包土地的农工,严禁通过其他形式变相加重农工负担。

对国有农场税费改革予以补助。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中央直属农垦企业因免除类似农村“乡镇五项统筹”收费而减少的收入,由中央财政予以适当补助;对地方所属的国有农场因免除类似农村“乡镇五项统筹”收费减少的收入,参照农村税费改革财政转移支付有关政策,适当考虑国有农场的历史因素,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予以适当补助。具体补助办法由财政部另行制定。

清理和规范国有农场对农工的其他各种收费。严格控制和清理国有农场面向农工的其他收费项目和标准。确属必要的,应由职代会讨论通过并按隶属关系报国有农场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要印制农工负担手册,凡手册之外的收费,农工均可拒付。清理规范收费工作由农业部会同财政部等有关部门负责。

1.2 国有农场税费改革的配套措施 逐步分离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各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积极创造条件分离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实行政企分开,切实减轻农工负担。对地处边陲、担负屯垦戍边任务的国有农场,要继续加强其履行职责所必要的职能,提高其综合保障能力。

进一步推荐国有农场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要积极调整国有农场(团场)组织结构,减少管理层次和人员,降低管理成本。要推行国有农场(团场)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实行生产经营性与非生产经营性支出分账核算,规范各项支出,严格控制管理费用增长,防止管理费膨胀侵蚀税费改革带给农工的好处。

2 一四九团在国有农场税费改革中取得的历史成就

2.1 一四九团在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取得的成就 一四九团在20农场税费改革工作中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的意见》(国发[]12号)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新党发[203]10号)精神,按照自治区批准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团场税费改革试点方案》的要求,以及师市税改办[2003]4号关于转发《关于做好兵团农牧团场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制定了《一四九团税费改革实施方案》。

一是落实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减轻职工负担。按照国务院、自治区和兵团规定取消按上年人均纯收入一定比例收取的乡村两级办学、计划生育、优抚、民兵训练和修建乡村道路建设费,原由乡统筹开支的范围,改由通过财政预算解决。一四九团取消相似于统筹支出1555万元,使职工负担有所减轻,享受到了中央、自治区和兵团农村税费改革的政策实惠。

二是执行了自治区农村税费改革,调整有关农业特产税、牧业税政策和统一规定的“两工”政策。从20起,职工承担的“两工”由以前30个,递减为20个。

三是取消屠宰税。按自治区农村税费改革同一政策执行,于2003年8月份取消了屠宰环节和收购环节的屠宰税。除国家规定收取的检疫费等合法收费继续保留外,原来随屠宰税附加的其他收费项目也于8月份一并停止征收。

四是实行连队报账制,精简核算体系。按照八师加强财务核算管理,减少核算层次,精简人员,节约开支的精神,于年开始执行连队报账制,将以前设营级管理机构予以撤销,连队财务报团场核算中心统一核算。采取连队报账制后,一方面加强了连队财务管理,另一方面,减少了连队财务人员。连队的财务人员由以前的2人,减少为现在的1人,共计减少支出23万元。

2.2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总结团场改革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兵团党委、兵团“1+3”文件若干政策,制定了《兵团党委、兵团关于进一步完善“1+3”文件若干政策的补充意见》(新兵党发[2006]7号)文件。提出了进一步减轻农业承包职工负担,增加农业承包职工收入。

一四九团根据师财农[]12号《关于下达农牧收缴承包职工土地承包费限额的通知》和师财农[2007]19号《关于收缴20土地承包费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要求,按照“总体减轻,逐年递减”的原则,深化团场税费改革,将国务院免除职工承担的类似农村乡镇“五统筹”的收费政策,直接全部落实到承包职工身上,不再摊入土地承包制。制定了《一四九团关于收缴2007年土地承包费实施方案》,明确了2007年减负原则和土地承包费上缴标准。

一是按照“谁负担,谁受益;谁上缴,退给谁”的原则,落实中央税费改革,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税费改革补贴473万元,受益人数2177人。二是根据兵团、师市减负精神,全团定额内减负受益人数2928人,减负金额229万元。2006年一减一补合计702万。

2007年,一四九团在2006年基础上减负48.05%,减负总额1935万元,减负后上缴土地承包费2138万元,每亩地减负147.61元,完成了师市下达我团的减负指标。

通过减负政策的落实,一四九团亩均土地承包费由2005年的292.61元下降到2007年的145元,亩均减负147.61元,完成了师市下达我团的减负指标。

国有农场 第6篇

【关键词】国有农场;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我国国有农场的财务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通过财务领域相关研究人员的不断努力,我国国有农场财务管理体系也逐渐走向成熟,并且对我国国有农场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就目前我国国有农场财务管理水平来讲还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再加之我国国有农场原有财务管理方法的渗透,使得当下的国有农场财务管理并没有满足发展的需要。并且如果不对当下的国有农场财务管理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解决和变革,那么对于今后国有农场的发展来讲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本文以国有农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重点。

一、目前国有农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国有农场中财务管理水平虽然在以往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实际的财务管理中吗,却存在着多个方面的问题,其问题总结起来主要体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所依据的会计准则比较陈旧

国有农场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较多,但就笔者看来,最为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所依据的会计准则比较陈旧。无论是在任何一个企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财务管理的工作都是要以财务核算为中心的。而财务核算就要根据会计的准则来进行。而当下的国有农场中,所依据的会计准则较为陈旧,是当下国有农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个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之一。

2.资金管理不善,资金短缺

国有农场的财务管理中资金管理不善以及资金短缺的现象也尤为严重。而造成这一问题存在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由于国有农场规模大,自身的流动资金量就不是很足;其次,国有农场在经营的过程中,由于投资的项目较多,造成资金在多个领域的分散,不利于决策的应用;再次,国有农场在经营的过程中,农产品培育的结构不合理,其农产品的结构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造成农产品的滞销,也会为资金的流动带来严重的问题。

3.机构不健全,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无论是社会上的任何一个行业,人才是工作的主体。而国有农场中从财务管理方面的机构不健全,同时,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水平低下,具有较强的、高端的财务管理水平与经验的人才欠缺,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低下,质量不过关,更是导致国有农场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完善农场财务管理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由上述可知,我国当前的国有农场财务管理中在多个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国有农场财务管理的效用。所以,国有农场的相关部门必须要认真的对待这些问题。本文在此对如何解决当下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国有农场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仅供相关领域的参考。

1.积极推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

要想有效的解决当下国有农场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农场财务管理工作,首先就要积极的推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由于当下经济的发展形势,笔者认为企业的新的会计准则同样适用于国有农场的财务管理。同时,更能使得我国的国有农场不断的向着市场化的经济发展,提高固有农场的竞争能力,为农场经济效益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2.强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农场各级财务部门要把强化资金管理,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作为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贯彻落实到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由于资金的使用周转牵涉到企业内部的方方面面,不单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而是关系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大事,所以要层层落实责任。

3.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构,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完善我国国有农场的财务管理工作,除了要做到以上几点外,还有一点十分重要的就是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构,同时不断的将提高财务管理从业人员的素质作为完善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财务管理机构的健全是能够更好的提高工作的效率,并且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更具有全面性。

当前我国国有农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多个方面的,所以,对于其问题策略的研究就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而以上只是笔者对于國有农场财务管理的几个主要方面的研究,并且由于笔者对于国有农场财务管理方面的研究能力有限,所以以上研究还比较浅显,而仅仅凭借这些研究来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对于国有农场中这一课题的研究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国有农场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当下农场中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同时更有利于提高我国国有农场的财务管理水平。因此,我国政府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国有农场财务管理的重视,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要加强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认真对待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从而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与此同时,财务管理领域的研究人员还要加强对国有农场财务管理的研究,从而研究出更好的方法和措施来提高我国国有农场财务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蕾.浅析国有农场财务管理[J].中国市场,2011(14);

国有农场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第7篇

一、当前国有农场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1.部分国有农场内控制度缺乏科学依据, 部分国有农场虽然建立了相关的内控制度, 但总体看仍缺乏科学依据, 不能正确发挥出制度本身的作用。很多经营管理部门片面地追求利益最大化, 重经营, 轻管理, 没有采取很好的约束机制, 使相关的制度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使内部控制失去效力, 损失较为严重。

2.没有发挥财务部门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作用。会计机构的监督作用是内部控制的保证。会计监督的有效与否直接制约了企业的顺利发展, 关系企业的管理素质和经济效益。有的单位没有严格的复核审批制度, 流于形势。国有农场在资金的使用和营运过程中没有很好的内部体制, 一些资金体外循环, 没有规范资金的收支条件、程序和审批权限, 没有对预算执行情况中的异常问题及时进行妥善处理。

3.国有农场的财务管理者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需要加强。国有农场财务管理者的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 国有农场由于地域偏远和长期以来的发展滞后使财务管理者业务能力综合来讲相对落后。很多业务人员因为水平有限, 不能正确解决实际工作发生的问题, 不能正确判断是非, 违反财经纪律, 违反国家法律, 对个人对企业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和后果。所以, 加强国有农场的财务管理者素质和修养的培训势在必行, 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质量。

4.内部审计弱化。内部审计是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必要途径和手段, 它的发挥离不开企业每一个经营者与员工的支持与配合。然而, 当前我国许多的企业负责人对内部审计缺乏认识, 不够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不少企业负责人片面地认为内部审计就是审查内部的经济问题, 自己给自己挑毛病找麻烦, 认为内部审计势必会导致管理人员的精力分散, 不利于企业内部的团结与稳定。另外, 还有一些企业负责人为了应付上级的规定而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 但只是形式主义, 并未给予重视。因此, 企业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这一问题, 使得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过程中得不到很好的配合并且受到一些阻挠, 影响了审计工作的客观公正与真实性。

二、国有农场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对策

1.加强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会计核算集中化可以有效缓解财务人员编制不足的问题, 对财务工作中出现的预算执行把关不严、原始凭证要素不全以及汇账不及时等问题进行规范, 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合法性。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 会计核算质量需要会计监督作保证, 会计监督需在会计核算的同时进行。要做到准确核算, 必须将内部会计监督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寓于会计核算之中。

2.建立健全考评激励机制。一是健全考评制度, 对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等级评定, 完善考评办法。二是规范考评程序, 在考评中能量化的要全都量化, 不能量化的要有具体的要求。要采取自下而上的方法和民主集中制的形式, 对财务人员进行德、能、勤、绩的综合考评。三是严格实施奖惩制度, 对表现优秀的同志按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表现较差的同志要针对其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批评教育, 对影响工作、造成损失的要严肃处理。

3.确保党的农场政策落实。农场经营管理丁作历来是党的农场丁作的鼋要内容, 是把贯彻落实农场经济政策的工作制度化、经常化。保证党的农场政策落到实处并长期稳定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场建设, 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进一步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 按照“融入全局、立足多予、加大运作、重在实效”的要求, 落实“重在持续, 重在提升, 重在运作, 重在实效”的实践要领, 确保党的方针和农场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农场经营管理工作要围绕党的方针政策, 宣传落实支农惠农政策, 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农场丁人持续增收、农场更加和谐, 确保社会主义新农场建设取得新进展。

4.加强审计人员后期培训,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农场内部审计人员只有通过不断充实审计队伍, 并对现有内部审计人员的进行审计知识更新的培训和业务交流, 使审计人员知识不断更新, 实现审计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的提高, 以适用农场新形式下高质量审计的要求。农场还要逐步将高素质、跨专业的人才引入内部审计队伍中来, 加强审计人员队伍建设。同时, 内部审计人员要积极参加内审协会举办的各种经验交流、人才培训和后续教育等活动, 充分利用资源共享, 学习审计人员的优秀项目, 从而促进新的内部审计业务的开展, 促进内审人员的专业素质的提高。还要重视职业道德素质建设, 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风险意识, 提倡和发扬勤勉敬业、坚守原则和锐意进取的精神。

参考文献

国有农场 第8篇

关键词:国有农场,征地拆迁,人员安置,对策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越来越多地处城乡接合部的国有农场土地被整体征用开发, 南宁市柳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柳沙公司) 是众多被征用的国有农场之一。柳沙公司的前身为南宁市柳沙园艺场, 成立于1963 年, 是由五个自然村连人带地转型组建的国有农场, 占地面积约12000 亩, 位于邕江南北两岸。1998 年柳沙园艺场整体改建为柳沙公司, 现拥有10 家全资子公司和1家控股公司, 经营业务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工业、工程建筑、工程装饰、物业租赁、殡葬服务等行业。目前, 除殡葬服务业运营正常外, 其余处于经营困难或停牌歇业状态。1998 年以来, 在南宁市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中, 柳沙公司土地全面纳入城市规划且90%以上的土地先后被征用。十多年来, 由于征地安置问题未能及时有效解决, 引发职工居民群体上访、聚众闹事等各种不稳定因素和社会问题日益增多, 严重影响和干扰了企业的日常运营, 这种现象如不能及时有效解决, 势必影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失地人员安置问题既是经济问题, 更是一个政治问题, 如何妥善解决征地拆迁人员安置问题, 不仅是实现国有农场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也是推进征地拆迁、重点项目建设以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基础。

一、农场失地人员安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安置人数庞大, 人员结构复杂。由自然村合并组建柳沙园艺场后, 原自然村的土地由集体性质转为国有性质, 农民变成了农业工人, 之后自然增长的劳动力由农场内部吸收、自主招聘为职工。1992 年国务院批准南宁市实行沿海开放城市政策后, 为适应市场经济多元化战略发展的需要, 农场停止内部职工子女招工制度, 转由对外大规模引进专业技术骨干、管理人员和熟练工人落户农场。职工来源、农场人员结构变得复杂多样, 农场人员分为职工和非职工人员两大类, 其中:职工又分为本土职工和非本土职工, 非职工人员分为本土非职工人员和非本土非职工人员。据统计:截至2013 年11 月1 日, 柳沙范围征地安置涉及人数达4569 人。其中:职工742 人 (含待岗职工346 人) , 离休人员2 人, 退休人员682 人, 非职工人员共3143 人。

2.母公司与子公司依存度高, 母公司被征地涉及子公司职工安置。柳沙公司作为母公司, 拥有10 家全资子公司和1 家控股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在法律上属独立核算法人单位, 但长期以来母子公司之间职工内部流动性大, 劳动关系边界模糊, 经济往来关系复杂, 实为互相依存难以分割的整体。近年来, 柳沙公司所属全资子公司或控股公司的生产经营举步维艰, 大多靠向母公司借款发放职工工资、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勉强维持下来;已停牌歇业的子公司、兼并改制后的控股公司职工又回到母公司待岗, 由母公司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及发放待岗生活费, 而母公司由于大量土地被征用, 农业退出主业后经营性收入有限, 主要依靠征地安置费维持运营, 而各种费用支出数额巨大, 经济负担沉重, 面临坐吃山空的局面。若通过征地安置解决母公司职工的就业和生活保障问题而不予以考虑子公司职工, 则子公司将处于“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的境地, 容易引发母子公司之间的矛盾, 加上职工与非职工之间、本土人员与非本土人员之间既已存在的矛盾纠纷和利益冲突, 势必增加征地拆迁安置难度, 安置方案将难以通过职代会表决。

3.利益诉求繁多, 价值预期偏高。随着城市化迅速扩展土地被征用, 加之企业多元化投资发展不理想, 待岗失业人员逐年增多, 而大多失业人员文化及技能素质偏低, 缺乏融入城市就业和投资谋生的能力, 以致大量本土人员被边缘化沦为“三无”人员 (务农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 , 生活缺乏保障, 生存发生危机。征地拆迁安置自然就成为部分人当作唯一改变命运、摆脱困境的机会, 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下他们认为:不闹不得、大闹久拖多得。于是, 狮子开大口、漫天要价, 借机通过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理由提出不同的利益要求, 有的人甚至想通过制造群体性事件以期扩大影响, 迫使政府和企业对他们的物质要求作出让步, 名目繁多的利益要求、过高的价值预期、强烈的物质欲望给征地拆迁安置工作设置了巨大的障碍。

4.互相攀比不平衡心态严重, 引发矛盾纠纷和利益冲突。由于柳沙范围征地拆迁安置时间跨度长, 涉及面广, 如安置人数庞大、人员结构多样、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 以致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利益难以兼顾公正均衡、面面俱到;同时由于征地拆迁时间、区域不同, 执行的征地补偿安置政策不同补偿标准不一致, 甚至出现“同类地块同类房屋补偿价格不同”现象, 征地拆迁补偿利益差距太大, 享受的安置政策待遇也有所区别。如住房拆迁回建:江北片区以“划地自建”方式安排占天占地宅基地, 统一建设房屋基础及小区配套设施后, 地上部分由被拆迁户自建, 房屋拆迁补偿价格按照重置价予以补偿, 房屋性质为自建房;江南片区则以“统建公寓房”方式安置, 房屋拆迁补偿价格以“拆一还一”的标准予以补偿, 在缴纳土地出让金后房屋性质为商品房。由于补偿安置待遇不同利益差距太大造成被拆迁户之间互相攀比不平衡心态严重, 引发各种矛盾纠纷和利益冲突, 对立抵触情绪愈演愈烈, 群体上访、聚众闹事等各种不稳定因素和社会问题日益增多, 不仅给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同时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

5. 补偿标准过低以及安置工作滞后, 职工居民的基本生活缺乏保障。由于征地拆迁补偿标准过低、安置工作严重滞后, 拆迁户的利益和基本生活得不到有效保障。如有的拆迁户房屋在上世纪90 年代已被拆除, 十多年后才落实宅基地得以回建, 而近年来人工成本、建筑材料等物价水平已大幅上涨, 导致当年的补偿款已远远无法保证住房回建费用支出, 当年的征地拆迁补偿标准已明显不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另外, 用于解决职工居民就业和生活保障问题的产业用地在上世纪90 年代末已规划预留, 但至今仍然未能办证落实到位, 以致产业项目无法启动, 生活经济来源无着落。由于职工居民得不到及时妥善安置, 基本生活缺乏根本保证, 不仅易于激化社会矛盾, 同时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

6.现行安置政策对国有农场失地人员针对性不强, 安置方案审批涉及不同辖区政府、职能部门。柳沙范围征地拆迁安置涉及国有职工及为数众多的非职工人员 (居民) 。国有职工安置方案由主管单位审核和市国资委审批;非职工人员居住地分散, 户籍分属不同的城区多个派出所管辖, 安置方案的审批涉及两个辖区政府及职能部门。由于国有农场与常规国有企业不同, 农场职工和非职工人员长期以来共同依托“土地”就业和解决生活来源对土地的依赖性强、外出就业、自主创业困难。由于农场的历史背景为自然村, 名为国有企业, 实则集国有企业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农民;与农民和城市居民也不同, 农场下岗职工及非职工人员在下岗待业期间既无地可种也未能享受城镇待业人员就业优惠政策。混杂一体的特殊“小社会”, 农场人员结构为二元结构 (职工、非职工人员) , 征地拆迁人员安置必将遇到各种新问题和政策难点, 如:现行被征地农民安置政策、国有企业改制职工安置政策对国有农场失地人员安置的适用性问题。近年来, 为推进柳沙范围征地拆迁安置工作, 市政府针对失地人员安置涉及的矛盾问题及政策性难点, 组织职能部门召开一系列专题协调会议进行探讨研究, 并形成相关会议纪要。但是, 由于柳沙的历史特殊情况复杂, 问题解决难度大, 单靠企业自身力量显然心有余而力不足, 企业单方执行力对征地拆迁安置难有实质性推进。

二、国有农场失地人员安置的对策建议

由于柳沙公司失地人员安置涉及面广, 任务繁重, 十多年来, 安置工作除住房回建和居民养老保险参保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之外, 职工、居民的就业与生活安置仍然停留在调查研究和制定方案阶段, 安置工作任重道远。总结多年来的实践, 笔者认为推进柳沙征地拆迁安置工作, 应坚持以人为本, 以市场为导向, 以法律法规为依托, 根据国有农场的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征地安置政策以及配套安置方案, 切实维护农场失地人员的合法权益, 确保失地人员失地不失业, 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 长远生计有保障, 使失地人员真正享受到城市建设发展和征地拆迁带来的实惠, 从而实现“要我搬”到“我要搬”转变。

1.强化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政策法规的宣传, 正确引导职工群众进行利益诉求。由于农场失地人员数量庞大, 具有二元结构 (职工、非职工人员均属于失地人员) 特点, 征地安置必将涉及多个不同群体的切身利益, 要协调解决好各方利益关系, 必须充分发挥舆论宣传引导作用, 通过报纸、电视、广播、出版内部简报等多种形式, 广泛开展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引导, 深入征地拆迁一线, 进村入户与拆迁户面对面直接交流谈心、解疑释惑, 使职工群众正确理解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法律、法规和政策, 引导职工群众树立全局意识, 自觉服从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同时妥善地做好信访接待工作, 认真听取和主动关注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 对超出政策规定或者存在认知偏激的利益诉求要耐心细致地解释, 把政策讲清楚, 把道理说明白, 把思想理顺畅, 努力做好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 防止矛盾积累激化;在征地、动迁工作中, 要正确引导职工群众进行利益诉求, 正视征地拆迁利益问题, 畅通职工群众利益诉求渠道, 对职工群众的合理诉求以及历史遗留问题, 要及时向上级政府部门反映和汇报, 由政府牵头组织协调相关职能部门, 妥善解决好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及重点、难点问题, 及时兑现政府的承诺, 切实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消除职工群众的不满和对抗情绪, 赢得职工群众的最大信任、理解和支持。

2.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以法律法规为依托, 根据国有农场的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政策以及配套安置方案。由于名为国有企业、实则集国有企业、农村及国有职工、城市居民甚至农民混杂一体, 属特殊“小社会”, 征地安置牵涉到国有职工身份置换以及为数众多的非职工人员 (居民) , 而现行失地农民征地安置政策、国有企业改制职工安置政策对农场失地人员安置针对性不强, 安置方案审批涉及不同辖区政府及职能部门。因此, 需要政府本着以人为本, 以市场为导向, 以法律法规为依托, 统筹协调相关城区政府及职能部门, 根据国有农场的实际情况, 给予农场失地人员优惠安置政策扶持, 有针对性地制定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政策, 制定切实可行的安置方案, 以妥善安置农场失地人员, 推进征地拆迁和重点项目建设。政府在出台拆迁补偿安置政策和制定配套安置方案时, 一要整体考虑母、子公司职工和非职工人员 (居民) 的安置, 统筹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 协调平衡各方利益关系;二要充分考虑农场失地人员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解决好失地人员临时过渡生活、居住、子女上学等问题, 将安置工作视为造福百姓的解困工程和民心工程, 为解决失地人员的就业和生活保障问题留下必要的政策空间;三要以市场为导向, 根据经济发展情况、物价上涨水平以及未来生存发展的实际需要, 调整和完善征地拆迁补偿政策, 确定合理的征地拆迁补偿标准, 保证住房拆迁补偿能满足回建费用支出或选购同一地段相同面积的商品房, 保证征地拆迁不仅没有让职工群众蒙受损失降低生活水平, 反而让职工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3.积极探索“土地入股”安置模式, 以产业用地使用权作价入股组建股份公司, 搭建经济发展平台, 提供长远生计来源。早期 (改革开放初期) 征地拆迁主要以货币安置模式 (即“给钱不管人”) 对失地人员进行安置, 短期内因满足失地人员的即期现金消费需求, 深受百姓的拥护。但随着就业市场化的加快, 大多失地人员在劳动力市场属弱势群体难以就业, 这种“只授人以鱼, 未授人以渔”的安置方式, 将导致失地人员坐吃山空、生活陷入困境, 加上社保无份, 不能给失地人员带来归属感, 由起初盼征地促发展变为拒拆迁到抵触, 容易诱发社会问题。因此, 征地安置既要考虑失地人员的眼前需求, 更要解决长远生活保障问题, 要转变一次性货币安置为主的做法, 采取多渠道和多种安置方式:加强失地人员职业技能培训, 拓宽就业渠道;支持失地人员自主择业, 自主创业;走“土地换保障”的路子, 探索“土地入股”安置模式, 为失地人员安排产业用地, 以产业用地使用权作价入股组建股份公司, 将产业用地折股量化作为股份公司的启动资本, 结合柳沙公司职工居民住地分布特点, 根据属地管理原则, 以邕江为轴线由符合安置条件的人员分别组建江南、江北股份公司, 搭建“安置”平台, 实行统一安置和公司化管理。组建股份公司后产业用地由“共同共有”变为“按股共有”, 同股同利、同权同责、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通过设立股份公司, 建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科学规范企业经营运作, 实行企业资产经营收益股份化“按股分红”的收益分配原则, 减少经济利益分配矛盾, 将有利于调动投资持股者作为股东参与发展企业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有利于促进企业经营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 科学开发与经营管理产业用地, 实现产业用地经营效益最大化, 实现企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确保失地人员长远生计有来源有保障。

4.加大统筹协调力度, 着力解决失地人员安置的关键性问题。

(1) 确定安置基准日及安置对象范围。由于柳沙公司人员结构复杂、南北两岸征地时间不同、征地时间跨度长等多种原因, 安置基准日及安置对象范围的确定成为失地人员安置最关键的问题, 也是失地人员最关注、内部争议最多的焦点、热点问题, 政府对此应有明确的态度, 应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抽调征地安置工作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干部成立工作专班, 就安置基准日及安置对象范围问题展开充分论证, 并组织召开被安置人员听证会, 综合征求意见后, 以文件形式明确安置基准日及安置对象范围。安置对象范围除职工外应充分考虑农场成立的历史背景即由自然村组建而成, 原自然村自然增长的人口且户口现在在本土, 符合血缘自然属性关系并健在的居民[含户口不在本土的在校学生、尚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服役军人 (已提干的除外) 、服刑人员]都应属于安置对象, 其他人员 (含职工的配偶、子女) 因户籍、就业情况不一, 应予以充分考虑与甄别。对符合安置条件的人员名单按规定进行公示确认, 做到不偏不倚, 体现公平、公正原则, 以“一个标准、一把尺子”执行到底, 标准透明, 过程公开, 阳光操作。

(2) 解决好过渡期间失地人员的生活保障问题。在没有先安置后拆迁的条件下, 安置工作又要立足长远和保护被拆迁户的权益, 被拆迁人员难免过渡期之苦, 顾虑重重。为减少安置过程中的矛盾和阻力, 在加快建立长远安置的同时, 也应关注过渡期的现实需求, 要充分考虑当地当前的物价水平和失地人员正常的生产生活需要, 合理确定过渡期的生活保障标准和过渡期限, 因为安置没着落、生活还得继续。健全完善过渡生活保障兑现和资金直接拨付的监管制度, 避免陷入“大闹大解决, 不闹不解决”的怪圈, 以消除不稳定因素。

(3) 原国有企业壳及资产处置问题。由于历史原因, 柳沙公司及其所属子公司、控股公司的债权债务关系复杂、部分资产产权不清晰、企业对外债务及抵押关系在短期内难以理顺, 难以套用现行政策按常规国有企业依法按程序进行改制, 公司改制应重点考虑人员安置;在此基础上, 聘请具有资产评估资质的资产评估中介结构对所属企业的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进行清点核查登记, 核准资产权属, 评估资产价值, 产权清晰的资产按“国退民进”依法转让给新组建的股份公司;公司及其余资产则委托主管部门代管, 研究解决处理办法。

(4) 建立就业扶持机制, 有效解决就业问题。由于留地安置项目建设尚需时间且就业岗位有限, 难以满足失地人员就业需要, 就业形势严峻, 特别是其中的弱势群体和青壮年人员, 就业问题突出, 极易引发社会问题。政府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建立完善就业扶持机制, 拓宽就业渠道, 建议采取多渠道、多种形式为失地人员搭建专场就业服务平台, 由政府或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牵头并提供失地人员转移就业一站式服务体系, 如:政策咨询、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组织招聘劳务集市、跟踪就业状况等全程服务;同时, 政府应加大就业技能培训专项基金扶持力度, 加强舆论宣传, 开展技能培训, 引导失地人员更新择业观念, 强化技能培训, 提高失地人员就业竞争能力和就业信心, 实现失地不失业目标, 确保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盖静.土地征用拆迁安置工作面临的新问题[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5 (3)

[2]尹良春.钱从哪里来人往何处去.天府新论, 2006 (6)

新时期国有农场党建工作新举措 第9篇

1 新时期国有立新农场党建工作现状

1.1 不够重视基层党建工作

目前,国有立新农场党政领导对于基层党建工作的认识还不全面,重视程度不够,这也是我国很多国有农场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有农场改革的深入进行,使得现代国有农场经济布局和结构都发生了变化,而国有立新农场的领导还是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经济促党建”的原则,完全没有意识到农场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对于农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更没有想到如何利用基层党建工作去调动国有农场的其他工作,形成重经济、轻党建的错误思想。一味地将农场经济效益摆在国有农场整体工作的第一位,将农场基层党建工作放在次要位置,使农场党组织工作过于形式化,造成党员积极性和个人执行力的下降。

1.2 党建队伍人才匮乏

在目前的情况下,由于国有立新农场过于重视经济的发展,基层党组织工作人员待遇和职业发展生涯都不是很好,导致农场员工对党建工作提不起兴趣,更不能吸引专业的党建工作人才投入到加强农场党组织建设队伍的行列中。农场的党建队伍中很少有新鲜血液,缺乏从事党建工作的专职干部,一般都是兼职人员,加之有些年龄偏大,造成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专业素质不高,难以跟上农场改革发展和时代进步的步伐。最终造成农场党建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与国有农场的中心工作的结合程度还不够,没有活力,同时也缺乏创新性,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要求。

1.3 党建工作方式落后

目前,农场在开展党建工作时存在盲目性,不考虑农场的实际情况,导致党建工作效果不理想,甚至与单位实际发展情况脱节。此外,党组织活动不够丰富也是导致党建工作开展不顺利的重要原因。由于对党建工作不重视,相关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使得党组织活动形式单一,甚至还采取传统的、落后的说教方式进行党建宣传教育,缺乏创新性,甚至沦落为面子工程,使得农场员工失去参与党组织活动的热情,不利于党建工作效率的提升。

1.4 开展党建工作的积极性不够

相对于农场生产经营工作来说,党建工作是国有农场的薄弱环节,不能有效地发挥党建工作的能动性。首先,在日常的工作中,缺乏应有的党建高度,不能有效地把农场的经营发展与党建工作相结合,对党建工作只是停留在口头宣传上。其次,农场领导对党建工作的支持和指导力度不够,没有认识到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很少能从党建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党建工作开展的积极性不够,没有把党建当作重点工作来抓,最终导致国有农场党建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1.5 政工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学历不合理

目前,有些从事政工工作的人员,从职称和学历上来看,还不能适应农场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要求。从农场的实际情况来看,专职政工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志是“半路出家”,欠缺良好的“专业背景”,理论水平相对较低,文字功底和口头表达能力较弱,知识结构不够合理,有的没有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组织能力不强,缺乏做群众工作的耐心和细心,在做组织宣传工作时往往显得非常吃力,效果也打了折扣。

2 创新国有立新农场党建工作的举措

2.1 创新理念,深化对国有农场党建工作的认识

(1)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为主的方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把学习内容纳入中心组学习、党员干部培训、党课教育内容之中。通过学习,统一思想,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立足本职多做贡献。

(2)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一是农场领导班子召开会议,学习中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和方法步骤开展周密部署。二是制订《广西农垦国有立新农场开展“三严三实”的实施方案》并下发到各个党支部,要求各支部按照方案要求进行学习讨论。三是党委带头学习,组织各党支部书记、部室负责人、纪委委员进行学习,对“三严三实”进行解读学习。四是查找农场中存在的办事不执着、不认真;当面听了、背后忘了;向落后看齐;做事做人两面性,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该做的事不做、该讲的话不讲等五条“不严不实”的现象。五是对查找出来的“不严不实”的现象进行整改。通过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引导党员领导干部自觉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加强党性修养、改进工作作风,争做良好政治生态建设中的维护者。

(3)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展党风廉政专题教育活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开展。按照农垦纪工委的部署和要求,2015年10月20日上午,农场纪委召开了有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各支部书记参加的专题学习会议。会上纪委组织学习了农垦纪工委会议精神,布置在全场范围内开展查处发生在身边的“四风”问题。并下发了《立新农场关于查处“四风”问题的实施方案》。农场党委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查摆和整改“四风”问题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全场干部进行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对推进国有农场改革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创造了舆论氛围,提供了精神动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深化了思想认识。领导干部通过查摆“四风”问题,密切了干群关系,坚持开门搞活动,做到了每个步骤都有职工群众广泛参与,通过深入调研、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多种形式,干群之间增进了了解和信任。

二是整肃了国有农场风气,有效地解决了公务接待、文风会海、奢侈浪费等问题。

三是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有了较大提高。通过查摆“四风”问题,领导干部从思想深处进行了自我反思和自我剖析,对如何履职尽责进行了理性思考和准确定位;管理人员队伍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了宗旨意识,改进了工作作风,增强了工作责任心。

四是坚决查处身边的违纪违规行为。2015年4月,我们对群众反映违纪情节轻微的1名管理人员下发了《廉政谈话通知书》,让其说明情况,限期改正,起到了较好的警示和教育的作用,为农场挽回经济损失21.9万元;对一名违反自治区纪委颁布的《关于坚决整治党员干部纵酒行为的通知》的中层管理人员,进行了通报批评,促进了管理人员工作作风的转变。

2.2 创新机制,改进国有农场党建工作的方式

2015年年初,场党委针对农场特点,制订了全年党建工作计划,对党建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把工作任务下达到各党支部,由党群办负责检查督促,形成目标与任务的逐步落实,有效地推动落实全年党建工作的有序开展。各支部在总结过去党建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场党委下达的党建工作目标和任务及本单位工作的实际情况把目标任务细化,形成了上下贯通的责任体系,构建起了上下齐心共抓党建的良好机制。

2.3 创新方法,提高国有农场党建工作的实效

为持久保持农场“自治区精神文明单位”的荣誉,场党委根据自治区文明委的通知要求,在全场范围内广泛开展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一是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2015年3月,组织全场管理人员观看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副所长、教授戴木才《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辅导报告》专题教育视频,到场的40名管理人员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同时利用墙报、板报、“立新家园”报刊、网络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据不完传统计,全年场务公开16期,全年上传网站新闻信息335篇,出版“立新家园”12期,相关宣传墙报20版,宣传横幅60条,向外投稿120篇。印发农场国有农场宣传画册300多份。

二是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从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眼于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着眼于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出发,在全场开展了以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中,推荐出职工群众公认的一名学雷锋先进人物上报区文明办。通过开展学雷锋活动在农场形成了践行雷锋精神、争当先进模范的生动局面,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推动了立新农场各项工作的进展。

三是积极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继续与富阳镇党委开展结对共建帮扶活动,在开展技术讲座时,邀请富阳镇附近果农参加,提供技术支持。2015年,农场举办生产技术等各种培训班8期,参加人数达500人次,特别是农场场长、书记唐仙寿同志不辞劳苦到处上技术课,为推广果树栽培、管理技术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加大与地方政府的交流、沟通力度,进一步扩大农村果农培训范围,到农村果农果场召开现场会,使更多的群众掌握果树种植技术,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家庭收入。

四是积极为农村果农家庭提供帮助,组织志愿者为其进行果树修剪,进行技术指导。据不完全统计,农场组织的修剪队就有12组共114人。在农场收果期间,富阳镇附近农村村民也组织收果队到农场帮助采收水果,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局面。

五是开展党员扶贫帮扶活动。对困难职工进行结对帮扶,全场党员有76名党员参与。帮助困难职工杀虫、抹芽、修剪,为困难职工解决生产、生活费用,解决困难职工的生活困难。

六是在元旦、春节、“七一”、“八一”期间,开展慰问老干部、老党员、军转干部、困难党员、职工活动,对全场33户慰问对象进行了慰问,慰问金额达18 300元。

七是成功举办了农垦工委、农垦局到农场举行的“送文艺、送法律、送科技”三下乡文艺晚会和第十届“桂源新丰”运动会,丰富了职工文化生活。

2.4 创新作风,突出国有农场党建工作的落脚点

根据党要管党的原则,一年来,场党委始终把夯实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推动农场各项工作开展的助推器。场党委专门安排一名副书记负责抓党建工作,形成书记抓,抓书记,党群部门具体抓,支部书记切实抓,班子成员分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一是健全党支部班子,配齐党支部书记,把年富力强,有文化、有能力的年轻同志充实到支部书记岗位上,同时对基层支部书记进行培训,举办基层党支部书记专题培训班。培训会分别围绕如何做好党务工作,如何提高党务工作者的素质,组织生活的基本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制度,仲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及仲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仲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仲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支部书记的业务工作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二是加强党员队伍的建设。场党委实施“党员发展源头工程”,注重从大中专毕业生、种果能手,共青团员、青年职工中培养和发展党员,不断壮大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的力量。

三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提倡重品德、重实干、重创新、重结果、重廉洁的用人导向,注重选拔默默无闻、扎根基层、埋头苦干的老实人,敢于重用充满激情、具有改革精神的开拓者,经过竞聘上岗,实行票决制、公示制,从机制上对暗箱操作和用人不正之风起到了预防和免疫作用;一批优秀干部被提拔到中层管理岗位;干部学习意识和能力不断加强。同时注重基层队伍建设。一方面通过选派基层管理人员到区局等地举办的干部培训班进行学习,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场机关各部室下到各队挂点指导工作的方式,加强基层组织队伍的力量。

四是规范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管理。结合农场实际,针对党组织建立、换届改选、党员组织关系、党费收缴使用等问题,及时下发文件进一步规范管理,理顺组织关系,完善党员信息库。按照仲国共产党党内统计规定》完成年度党内统计工作。同时,按照上级要求和软件使用条件配置了专用计算机,制定了信息库审核、维护、使用和专人管理的保密制度;对党员基础数据进行核实完善,严格基础数据管理。

五是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规定,对申请入党的同志进行考核,发放外调材料,多方面地考察入党积极分子,推动基层组织建设。

3 结语

新时期,国有立新农场内部党建工作应围绕科学发展观,依据农场发展及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大胆改革,勇于探索,使农场内部党建工作制度创新、形式创新及观念创新目标有效实现。唯有这样,才能提升国有立新农场员工的整体素质,促进农场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

摘要:国有农场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有农场中加强党建工作,有利于稳定国有农场,团结广大职工。同时,也有益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在全球经济化的大潮中,更要做好国有农场的党建工作,维护广大职工的权益。国有农场在开展党建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不足之处。文章结合国有立新农场党建工作现状,探讨新时期创新国有农场党建工作的举措。

关键词:国有农场,党建工作,理念,机制,方法,创新

参考文献

[1]陈长治.学习贯彻党章与促进党的先进性建设[J].兵团党校学报,2006(3).

[2]赵景辉,周东滨,金荣.认真学习贯彻党章,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3]韦乃扬,梁丕桓.用高校教师党员的模范作用去体现党的先进性[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6).

[4]虞云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关系[J].党政干部文摘,2005(8).

[5]刘玉,郭常花.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路径新探[J].南昌高专学报,2009(2).

国有农场征地拆迁工作的困难及对策 第10篇

1 国有农场征地拆迁的概述

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 我国又是农业和人口大国, 土地资源对于我国的发展和人们的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在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对于土地资源的需求也是日益增长, 城市的建设用地的殆尽, 迫使着城市开发者占用农民的耕地, 越来越多的农民正在或者是已经失去了大部分的土地[2]。大量的农业人口也迅速的转化为非农业人口, 大量的人口也随着发展涌入到了城市。但是, 相当一部分的人员没有得到相对的补偿或者安置, 所以, 近年来围绕着拆迁问题引起的信访和暴力事件不断的发生, 严重的威胁着国家的安全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建设, 严重的阻碍了小康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拆迁问题也就不只是经济问题了, 上升为关系社会和谐建设的政治问题。

2 国有农场征地拆迁工作的困难

2.1 失地人员的安置问题

由于农场的人员大多是务农的人员, 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时往往带有相当的抵触情绪, 同时, 由于城市建设所需要的农用土地较多, 所涉及的失地人员就是一个大群体。失地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和房屋, 如果对于失地人员的安置和赔偿问题没有合理的协商, 那么就会极易引发社会矛盾。如何正确的认识相对的利益关系, 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是当前拆迁过程行进的主要困难[3]。

2.2 政府拆迁市场的混乱

现阶段, 我国的拆迁政策还不够完善, 市场监管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 政策的制定也是没有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利益, 对于一方或者是两方利益的分配没有做到合理的分配。同时有些地方政府不顾及国家所制定的相关政策, 在拆迁地区实行强拆政策, 严重的损害了当地人民的利益, 激发了当地的社会矛盾。还有就是, 在拆迁时没有充分考虑某些种粮大户的群体, 没有充分考虑这一特殊群体的利益就会造成纠纷。

3 国有农场征地拆迁工作的困难的相关对策

3.1 制定公平合理的征地拆迁法律体系

在拆迁工作中, 对于拆迁户来说, 他们都是弱势群体, 对于国家和政府的相关拆迁安排, 他们只能接受。就目前而言, 众多拆迁矛盾和纠纷的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条例, 没有在法律层面上给予被拆迁者相关的保护, 使得被拆迁者成为了整个拆迁过程中最大的受害者。因此, 我国的相关部门应该结合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和拆迁工作的进度来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条例, 最限度的保护被拆迁人员的利益。

3.2 完善拆迁补偿制度

由于我国的小农思想的根深蒂固还有我国的现阶段的发展现状, 再加上拆迁行为的不对等性和强制性, 使得被拆迁人员有相当大的抵制, 因此, 政府在制定补偿政策时应该充分的考虑农民的利益[4]。当前, 大部分的拆迁政策只是考虑到了对农民现在财产的补偿, 往往忽略了在拆迁完成后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因此, 在制定补偿政策时, 应该制定一种市场经济形势下, 政府和农民都能够接受的合理的政策, 例如, 将拆迁的所得款部分入股, 完善失地农民的医疗和养老保险体系。

3.3 加强征地拆迁市场的规范和监管

现阶段的参与拆迁工作的人员大都没有经过培训和合理的管理, 因此政府应当加强对于拆迁人的规范和监管, 制定相关的制度, 规范拆迁人员的拆迁行为, 严禁出现强拆强占的现象, 避免损害被拆迁热的合法权益的行为的发生。具体的要求包括:加强对于拆迁人员的上岗培训, 加强对于拆迁人员的上岗前的教育;设立对于拆迁工作的监管的专门的工作部门, 实行拆迁报备政策, 对于拆迁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解决, 对于拆迁人员进行严密的监管;积极的要求拆迁人将拆迁的安置房及时的交付给失地的农民, 保证农民能够在拆迁过程中有合理的安置。

3.4 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平台

拆迁开始前, 应该将拆迁的工作安排, 拆迁工作的后续安置工作以及拆迁资金的分配等信息都透明的公布给相关的人员和被拆迁户, 确保每个被拆迁人能够及时的了解相关的拆迁安排和拆迁政策, 能够尽可能的让每个被拆迁人明白相关政策及优惠。同时, 政府应该加强接受投诉机构的建设, 对于被拆迁人员的相关投诉, 积极的解决, 使政府能够及时有效的获取农民对于拆迁工作的看法, 从而积极的改进拆迁工作, 而且, 政府应该加强对于拆迁工作的调研, 能够全方位的了解拆迁工作的进度, 了解当地农民对于拆迁工作的看法和要求, 能够保证接下来的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保证当地的城市化的建设和和谐社会的发展。

4 总结

拆迁工作是当今社会工作的热点, 是当代农民关注的重点, 合理的安排拆迁工作, 积极的协调政府, 开发商和被拆迁户的关系, 最大化的保证被拆迁人的利益是当前拆迁工作的重点, 也是发展和谐社会, 保证我国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重点。制定公平合理的征地拆迁法律体系、加强征地拆迁市场的规范和监管、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平台这些手段将能够积极的改善现阶段我国对于国有农场征地拆迁工作中纠纷和矛盾不断发生的现状, 积极的促进我国对于国有农场征地的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参考文献

[1]陈云霞.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完善.农村经济, 2007年第10期, 75.

[2]孙立平.断裂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国有农场 第11篇

优秀的企业文化必定融合了民族文化和历史人文精神的精华,必定注重吸收传统文化的营养来充实、丰富、发展自己的企业文化。基于企业倡导、职工认同并为社会公众所理解的有特色、有个性的企业精神形成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支柱,具有无限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优秀的企业必然有优秀企业文化的强力支撑,因此优秀的农场必然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支撑,其企业文化作用是不可代替的。

1.1 企业文化建设能为国有农场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柱

农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需要顽强拼搏、不懈奋斗、风雨同舟、患难共济的精神。这种精神能将农场的领导、干部和职工的心紧紧连在一起,让他们积极奉献,努力工作,为农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尽最大努力,投入最大的热情。有了这种精神,再大的自然灾害,再困难的市场环境,再萧条的经济氛围,也不能阻止一个农场的发展和复兴。

1.2 企业文化建设能够提升国有农场各项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和执行力

农场的各项规章制度的科学制定和有效执行是农场正常运行和有序发展的前提,规章制度是否科学、合理影响着农场的发展方向,也决定着它能否被广大干部职工认可并积极执行。而企业文化建设能够促使农场形成科学、有效、合理的规章制度,并且能够获得广大干部职工认同和遵守,因为这些规章制度里面凝聚着农场最广泛群体的价值和理念。

1.3 企业文化建设能够促进国有农场人力资源的优化

企业文化建设能够促使广大干部职工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能够促使他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同时能促使他们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从而促进了农场人力资源的优化。

2 国有农场企业文化建设发展中需要应对的问题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持久的战略任务,涉及面很广。综合分析国有农场企业文化建设的典型案例,一些国有农场在实施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区。

2.1 过分夸大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有的单位把企业文化的作用无限夸大,以为只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的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事实上,企业文化只是一个具体的企业管理理论,企业文化不是也不可能“包治百病”。任何夸大企业文化作用的认识都是错误的。企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的管理涉及方方面面,需要众多管理理论的支撑。

2.2 企业文化建设中缺乏恒久的执行力

企业价值观或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但是,有的企业把这些理念当做文字性和表象性的东西,仅仅是纸上谈兵,不能一以贯之地从制度和行动上加以落实;精心归纳提炼的企业价值、经营理念、企业精神只有在行动上加以实施,才能称得上是企业共同遵循的价值观。

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不能只是热衷于追求理念表述的完整性、震撼力和永久化,而是要坚持适应原则和相对优化原则,提炼出真正能吸引员工、打动员工、激励员工的理念系统。

3 选准着力点,实现农垦精神的传承和创新

从广西农垦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经过几十年的改革与发展,农垦企业已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国有农场也由原来的只管生产,不管市场,转为既要生产又要找市场,进入了真正的市场竞争的局面。近年来,广西农垦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进行了几次重大的改革,给广西农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不断得到增强。但是,由于体制和诸多的历史原因,农垦农场基础设施、职工生产生活条件较差,职工困难面还比较大。农场自然灾害频繁,比如作物病虫害、干旱、山体滑坡等,还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农垦的主产品谷物价格下滑,产品积压,经济利润大幅缩减。面对冲击,企业和职工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一方面经济收入减少,一方面又要抗灾自救,加大生产投入,尽快恢复生产。这种复杂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必将给企业文化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3.1 凝聚力量,破解难题

广西农垦以责任、奉献为核心价值观,谋求社会发展,提升自身实力。而“中国梦”的提出,为广西农垦践行核心价值观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农场应当借助“中国梦”的势,积极组织开展弘扬企业文化,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活动。以“中国梦”学习为契机,加强核心价值观建设推动企业的发展。

围绕企业文化建设,广西农垦领导班子统一思想,团结协作,团结带领广大职工,抗灾自救,恢复生产。各党支部和全体共产党员,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在困难面前,共产党员挺身而出,深入职工家庭和生产一线,积极安抚职工思想,对生产、生活特别困难的职工,给予经济上支持,扶贫帮困,充分利用好地方政府的低保政策,解决职工群众“两节”期间的实际困难。由于贴近职工,关注职工困难,增强了党组织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广大职工群众也增强了战胜困难的信心。

同时,大部分国有农场的工作环境艰苦、危险,而保证个人、企业安全,让人民生活幸福是“中国梦”的根本,不可以出现丝毫的差错。因此,可以将企业的安全生产、优质服务、基础建设等问题融入到“中国梦”的学习中来,融入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来,借此提高国有农场内在的执行力、外在的公信力。

3.2 构建和谐,确保稳定

企业文化以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为出发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己任。企业可以通过不同层次、多样化的企业文化活动来丰富员工的精神生活,激发员工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近年来,农场党委领导班子在抓好谷物主导产业的同时,积极抓好企业文化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充足动力和坚强保障,创造出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经济建设相互推动、相辉相映的局面。

农场党委领导班子致力于企业文化建设和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发扬农垦“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企业精神,倡导遵循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团结友善,和睦相处,注重协调各种矛盾,调处各种纠纷,将一些不稳定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为确保农场各项改革的顺利推进,主要领导经常深入生产一线和职工家庭,做到“五必访”:在职工生产遇到灾害时必访;在职工经济遇到困难时必访;在职工有思想问题和家庭出现矛盾时必访;在职工生病住院时必访;在职工及亲属病故时必访。由于维稳工作做得细致扎实,确保了农场场区的社会稳定,人心不散,队伍不乱,未出现职工群体上访事件。

3.3 场务公开,阳光管理

民主管理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推进民主管理的各项工作,农场高度重视场务公开工作,除了在职工代表大会上公开各种管理方案、业务招待费开支情况外,还制作永久性的宣传专栏,将应该公开的内容全部公开。农场的各项管理工作公开透明,把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真正落到实处,调动了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消除了隔阂,减少了误会,同时也融洽了干群关系,提高了干部的威信,增强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农垦企业经营的特殊性,就是企业不断生产新的物质产品,其生产过程即是顾客的消费过程,生产和消费同时发生。农垦企业一切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向社会提供更多的、满意的产品,其产品的好坏体现在生产质量和技术水平上。

4 结语

国有农场是国家大农业的载体,在长期的艰苦创业中,形成农垦人能吃苦、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在这样一个经济迅速发展和融合的时期,企业文化建设成为国有农场之间软实力竞争的关键所在,也是提升农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国有农场需要不断从形式和内涵等角度,充分发挥员工的主体性,完善企业文化的建设。国有农场企业文化等软环境,不仅事关农场形象,而且事关农场人心向背,不仅事关农场当前,而且事关农场长远。为了农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农场应该更加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让优秀的企业文化帮助农场走出一条自成风格、独具特色的复兴与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张政.新时期下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4).

[2]曹海云.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3).

[3]肖成祖.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4).

上一篇:快速代谢下一篇:一致性检验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