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别化培养范文

2024-07-12

差别化培养范文(精选10篇)

差别化培养 第1篇

1 分类培养、分层教学是在当前生源结构多元化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分类培养是在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础上,按照各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需求和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对同专业学生进行分类,进一步细化并设置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按类别实施差别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分层教学指根据学生的知识起点不同和认知水平高低,将其划分为若干层次,分别进行针对性的教学组织与活动,在课程中设置不同的模块;或同一课程分为A、B、C三种不同的课程要求或不同的教学考核方式,学生进行选择性修习。

1.1 生源结构多元化必然要求人才培养模式差别化

研究结果表明:普通录取的高中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基础和较高的素质;普通注册招生和提前单独自主招生、中职注册招生的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严重缺乏自控能力;中职对口单独招生、中高职分段培养的学生具有较高的技能基础,但知识结构不完整,存在学习方法不恰当、缺乏自律性等问题[1]。学生参与的课外社团活动,从参与度和能力来看,自主招生生源最强,普通高考生源最弱,对口单招生源介于两者之间。面对学生在知识结构、文化及技能水平等多方面的巨大差异,传统的自然班级授课制显然无法应对,给教学带来了极大挑战。因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必然要求充分关注生源的差异性,实施分类培养、分层教学。

1.2 差别化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满足学生职业发展多样化的需要

生源结构多元化导致学生职业发展需求的多样化,学生对自身的人生理想、职业期待、发展规划更加现实和多样。人才培养必须在立足社会需求的同时,更加贴近学生职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实施差别化育人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聚集奋发有为的正能量,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课程体系上,在保证基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应当体现出课程的多样性和学习的灵活性,让学生有更多的话语权和选择权,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扩大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因此,实施分类培养、分层教学符合在生源结构多元化背景下学生职业发展多样化的需要。

2 分类培养、分层教学差别化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研究

2.1 差别化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

实施分类培养、分层教学必须从人本主义出发,尊重学生职业的选择权、决定权,明确职业定位和发展目标,系统规划各阶段的任务,科学制订课程体系。

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学生的职业启蒙教育是在进入中专或高校以后,初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严重缺失,导致在学生选择专业时家长包办、盲目跟风,学生入学后出现茫然、厌学的现象。基于这个问题,笔者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了“职业取向培育”阶段任务,目的是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认知和自我认知,从而准确定位职业,规划职业发展,同时也为分类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在学生理性选定职业方向的前提下,实施差别化人才培养更具有现实意义。

为了极大地满足学生多样化职业发展需要,笔者在培养方案中把“职业潜力发掘”提升到与“职业能力培养”同等重要的位置。这个阶段重点发掘学生的自我发展潜能,开设创新创业、素质拓展、跨类选修等课程,课程形式更丰富、更开放、更自由。分类培养、分层教学模式见图1。

2.2 根据生源结构多元化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类

由于高职生源结构多元化,学情复杂,学校应根据新生生源结构、学生的需求、学生自身的特点和爱好做出的选择等多种因素差异,制订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工科学生为例,依据从事工作的技术技能层次,设定三类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即项目工程师类(Ⅰ)、生产工艺管理类(Ⅱ)、操作技师类(Ⅲ)。项目工程师类(Ⅰ)是面向需要升入对口本科院校继续深造或学有余力且有创新潜质的学生,要求系统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有效拓展专业知识面,全面了解工程技术标准及规范,能够独立或主要参与制订工程项目的生产工艺;生产工艺管理类(Ⅱ)面向生产一线从事生产技术和工艺管理的学生,要求其系统掌握本专业工程项目中生产技术规范及工艺要求,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能够应用专业知识独立解决在生产中的技术问题;操作技师类(Ⅲ)主要面向实践操作能力较强,但对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相对困难的学生,主要强化岗位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掌握两个岗位的技能标准,精通对应岗位操作工艺,一般应取得高级工及以上等级资格证书。

2.3 根据生源结构多元化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科学制订课程体系是实施分类培养、分层教学差别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2]。根据高职生源多元化和人才需求多样化的要求,分类培养、分层教学的课程体系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一是课程模块化。在体系中的每门课程都包含若干模块,应满足职业岗位和职业发展需要的特定的知识、技能、素质培养目标,而且能够与其他模块有机衔接。

二是结构层次化。在满足绝大多数高职学生在基本学制期限内完成学业并能顺利就业需要的基础上,构建更高层次的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追求更高层次的职业岗位、拓展就业岗位及其发展的需要。

三是体系科学化。课程体系完整,根据不同岗位群对知识、技能、素质的具体需要搭配不同的课程模块,课程之间内容相互衔接,有明确的先后关系,能满足不同类型学生择业的需要。

根据分类培养、分层教学的特点,构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拓展课程”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中通识课程由学校开设的通识平台课程组成,能满足学生基本素质、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由服务专业的基础模块课程和专业核心模块课程组成,为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必须掌握的课程;拓展课程则由专业拓展课程、实践创新课程(系列实践创新项目或素质拓展训练项目)等组成,专业拓展课程是与三类培养目标相衔接的提升型课程,实践创新课程是以强化应用、辐射专业而开设的如创业创新项目或素质拓展训练项目,为职业迁移和职业发展服务。专业模块课程按照不同类别和层次人才培养需求,采用项目课程、岗位课程和岗证课程等三种课程模式,见图2。

项目课程是以产品设计、加工项目为教学内容的课程;岗位课程是以岗位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的课程;岗证课程是以取得岗位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为教学内容的课程。

3 分类培养、分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3.1 制订差别化人才培养方案,合理分类实施

本校目前主要生源为单独招生、高中普招、高中注册和中职注册四类。根据生源基础素质,在入学时将四类学生进行培养分类:中职注册学生,按操作技师类(Ⅲ)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高中注册和单独招生学生,按生产工艺管理类(Ⅱ)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高中普招学生,按该专业项目工程师类(Ⅰ)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第一学期开设通识课程,其中部分课程按照学生入学成绩和学生类别编制A、B、C三个层次教学班,实行分层教学。在通识课程中新增加了专业导论和职业认知两门独立课程,配合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定位。在第二学期初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需要,提出调整学习的类别或就读专业,实行弹性学分制,打破自然班授课制。

课程体系学分比例的分配:通识课程占15%~25%,专业课程占40%~50%,拓展课程占20%~30%。对各类别专业课程的项目课程、岗位课程和岗证课程的比重进行明确区分,见表1。

%

3.2 围绕学生职业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加强拓展教育

课程体系中的拓展课程应紧贴学生职业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以学生选修为主。在专业拓展课程中根据学生的专业兴趣及分类培养方向不同,分别设置了专业基础提高课程、实践能力课程和职业技能资格认证课程,满足各类别学生对专业技能的要求。差别化的实践创新课程实行“模块化管理、菜单化定制、过程化指导、个性化评价”[3]。以素质拓展教育为例,将原有的素质拓展计划由大类管理进一步细分,形成有机统一的模块化管理;各模块归口管理部门统筹设计素质拓展的项目,每个项目均有导师和助理全程跟踪指导,提高训练活动的实效性。

3.3 细化分类培养、分层教学目标,做到因材施教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合理组织课堂教学与课程考核,针对不同类别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任课教师要深入了解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学生的文化基础和接受能力,以及他们所需要达到的培养目标,合理选择课程模块,因材施教,在教学方法、内容、作业、考试和实习上都要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区别实施。实施分类培养、分层教学模式后,对每门课程不能采用同一标准进行考核评价,应从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出发[4],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判,注重事中差别化课程模块学习的过程评价,减小事后统一考试型评价的比重。根据评价结果反映出来的在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学校要及时采取措施调节教学进度、改善教学条件、改进教学方法。

4 分类培养、分层教学差别化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4.1 学生分类的操作标准是否科学

对学生进行分类,其操作标准的科学性直接影响教学改革的实施效果。如果仅以高考成绩或生源类别进行分类,缺乏合理性;如果让学生自己选择,又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对专业或打算从事的职业缺乏系统的认识,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有必要实施职业导师制。职业导师制在学生刚入学时就培养他们坚定的职业意识[5],强化其对所学专业和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及相应的岗位有清晰的认识,使学生更合理地规划其自身职业发展,为分类培养奠定基础。职业导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制订学习计划,正确修读课程,缩短学生对学分制的适应期,为学生当好参谋。

4.2 学校的各级管理是否协调

教学工作涉及教学主管部门、各教学单位、学生管理部门等,分类培养、分层教学差别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涉及到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带来了挑战。因此,各管理部门要协调,首先在顶层设计上要制订配套的管理办法,各部门要树立教学中心意识,紧密配合,解决学生走班给学生管理带来的困难。

4.3 各类教学资源利用是否充分

分类培养、分层教学差别化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打破了固有的教学模式,教学班级增多、教学模式多样,对各类教学资源需要大幅度增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各类教学场地、实验实训设施、校外实训基地、信息化教学资源等扎堆使用现象必然会出现,资源紧张局面不可避免。为了有效解决这个新问题,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应当统筹协调资源分配,必要时可以加大信息化手段在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保障现有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在新形势下,学校还要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4.4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否适应

在分类培养、分层教学差别化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中,由于生源多元化,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的把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课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别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研究不同的教学方式,这在无形中加大了教学难度,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学校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以促进教师发展和能力提升,有计划地将专任教师培养成一专多能的人才,同时也能够有效缓解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学习先进教学经验,创新教学手段,深入研究各类人才培养方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形成良性的激励机制,使不同类型学生通过高职阶段的学习,最终达到共同的高职人才培养规格的目标。

摘要:笔者根据生源多样化的高职学生特点,首先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提出了高职院校采用分类培养、分层教学的差别化人才培养模式,并对其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其次分析了在分类培养、分层教学差别化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生源结构多元化,分类培养,分层教学,差别化培养,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谢雪燕,胡晓燕,胡国兵.多元化招生模式对高职教学质量的影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7(10):94-95.

[2]张军侠,潘菊素.高职院校分类培养多样成才问题及解决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5(4):99-102.

[3]吴益峰.生源多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创新实践:以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为例[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26-28.

[4]肖智清,周劲松.高等职业院校“分类培养”教学改革实施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04(6):59-60.

差别化待遇 第2篇

对于小明来说,是一百分与九十八分间的毫厘。

对于小亮来说,是及格与不及格间的跨越。

看似这样的差别化待遇毫无道理,仔细思索却能悟出其间的合理。

人生来不尽相同。自呱呱坠地时起,每一个生命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其属于自身的优秀与价值。生命如此,又怎能以一条统一的刻线、单薄的规矩丈量一个个鲜活而独立的生命呢?(见解全面,整体把握:作者为漫画中的两种做法,找到了异中求同的切入点——因人而异,差别化待遇。)

千年前,圣人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的主张,弟子三千人,有富可敌国的巨贾,有位极人臣的政客,形形色色不一而足。(两两对举:孔子弟子中的巨贾与政客,同是孔子学生,身份也有差别,同样成功。)孔子能准确地把握每一位学生的优劣长短,扬其长补其短,因材施教。正是因为这样的“差别化待遇”,才使每个人都得尽展其能,各得其所。

社会对于每个人,应有不同的要求,正如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既不能缺少轰鸣的马达,也不能小瞧默默无名的一颗小小螺丝钉。(马达与螺丝钉类比对举,作用有差别,同等被需要。)可能对于小亮而言,九十分是他永远无法企及的高度,及格便是其尽其所能的结果。若是我们只是用统一的标杆来评价不一样的人,那世界将会埋没多少奇人与怪才!

是的,我们社会需要差别化待遇!正如航天器的研发需精确到小数点后十多位,而汪洋恣意的草书国画只求神形俱备即可;(善用类比,精密与疏狂对举,要求有差别,同样必要。)正如廉颇以身经百战的显赫战绩位列上将,蔺相如以如莲巧舌精巧说辞拜为上卿;(廉颇与蔺相如历史名人的例证支撑,一文一武两相对举,职务有差别,同样重要。)正如“舌尖上的中国”中一位位能人以食物谱写精致,《我在故宫修文物》中一双双巧手以古物刻写精华……(再用类比,一食物一古物,媒介有差别,同样精彩。)各行各业,各得其所,差别化待遇而实现整体的共赢!(两两对举人物事物,事例论证、类比论证,交相辉映。极其生动有力层层深入地论证了:正是因为这样的“差别化待遇”,才使每个人都得尽展其能,各得其所。若是我们只是用统一的标杆来评价不一样的人,那世界将会埋没多少奇人与怪才!各行各业,各得其所,差别化待遇而实现整体的共赢!)

由此观之,作为肩负着向国家与社会输送人才重任的学校,更应抛弃条条框框,摒弃墨守成规之道,改革创新,因材施教,用一把把不同的刻刀,雕琢出莘莘学子各自的独特形态,以不同的标准,相同的诚意,培养出各有所长的栋梁!(回扣漫画,落脚教育:学校更应因材施教,一视同仁,培养各方面的人才。)

我一直坚信,每一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芳华,每一个存在,都有其独特的意义。而我,愿养我浩然之气,展我独特风采!

差别的待遇,相同的匠心;不同的准则,同样的期许。“差别化待遇”,无差别!

(编辑:于智博)

来华留学研究生差别化培养的思考 第3篇

一、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机遇与现实特点

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起步于新中国成立之初,大发展于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步入新世纪后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1.总体规模迅速扩大。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的统计数据显示,来华留学研究生总数呈快速递增态势。2008年来华留学研究生总数达14281名,其中硕士研究生10373 名,博士研究生3908名;2011年来华留学研究生总数达30376名,其中硕士研究生23453名,博士研究生6923 名;2014年来华留学研究生总数达47990名,其中硕士研究生35876名,博士研究生12114名[1]。

2.生源分布范围更广。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来华留学研究生来自167个国家和地区,2010年来华留学研究生来自173个国家和地区,2013年来华留学研究生来自183个国家和地区[2]。

3.入学前学科背景多样。受中国传统文化持续升温,汉语言学习群体扩大,市场开放步伐加快,招录门槛降低,入学条件相对宽松等因素影响,留学研究生生源入学前学科背景由单一逐步向多元化方向演变,不再一味强调专业的延续性。

4.攻读专业相对扩大。由初期大多选择语言、中医、管理类学科为主,转变为以选择管理、工科、经济、文学、法学、汉语言、西医、教育、理科等学科为主,这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教水平有了长足进步,部分学科建设成效突出,为来华留学研究生提供了更多的专业选择余地。

5.招录渠道更加多元。改革开放前,来华学习的留学生以公派为主,绝大部分享受我国政府奖学金。改革开放后,市场化步伐加快,鼓励高等院校开展自费生教育,招录的留学研究生逐步由单一的公派转变为以自费为主、公派为辅的格局。

随着全球化步伐加快,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若欲分享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果,认同、学习、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已俨然成为一个重要前提,这为留学研究生教育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一是东西方文明交流加快为留学研究生教育营造了良好氛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逐步实施,孔子学院、孔子课堂等一批载体不断拓展联合办学、合作研究的渠道,形成了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二是综合国力持续提升为留学研究生教育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科技实力突飞猛进,年申报发明权利、科技成果转化率、被SI等国际核心期刊收录论文数量均居世界前列。三是对外开放提速为留学研究生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近年来,随着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的交相提升,对外开放出现了新变化,国际合作不断深化,催生出了一带一路战略,助推了上合组织和中国—东盟自贸区、中韩、中澳以及亚投行等政治、经济合作平台的建设。四是日趋完善的政策法规为留学研究生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为鼓励和支持开展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我国先后研究、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涉外政策、制度和举措,内容涵盖了招生就业、教学培养、奖学助学、日常管理等方面内容。

二、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面临的挑战与差别化培养的必要性

机遇往往和挑战并存。纵观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市场开放加快和法规政策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随着市场化步伐加快,原有的配套政策已不能适应和满足新形势的变化,需要在立法、规划和政策层面有所突破和创新,如在来华留学研究生的“绿卡”申请、奖学助学以及就业创业等方面须尽快制定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二是规模扩大和质量降低之间的矛盾。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在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方面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特别是近年来不少大学不顾自身条件,盲目扩大招生规模,擅自降低招录标准,培养渠道宽进宽出,直接导致生源质量、培养质量双下降。三是教育理念固化和差异培养之间的矛盾。留学研究生生源的入学前背景、学习动机、文化背景、汉语言掌握程度不尽相同,因而在培养过程中需要灵活配备师资、灵活设置课程、灵活使用教材、灵活采用教学方式,坚持因材施教,差别化培养。但目前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仍基本沿用国内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不能完全做到分层次分类别教学,差别化培养。四是主动学习和被动接受之间的矛盾。大部分来华留学研究生自小接受宽松、自由和自主式教育模式,课堂上能够与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课后可依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自主学习,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我国往往采取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满堂灌”方式,学生被动式接受教育,缺少良好的互动性。五是在校培养和离校追踪的矛盾。评判和检验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好坏的主要标准是看就业率和生源所在单位的评价情况。建立毕业生质量评价制度,做好质量追踪调查,开展综合质量评估,对于今后进一步改进培养方式、提高培养质量十分重要。但目前,高校往往只重视人才前期培养,而对人才后续的追踪关注不够。

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具有三重教育特性:从教育内容看,它是一种以中国文化、科学素养和实践为中心的教育;从教育对象看,它以具有一定的汉语表达和沟通能力,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的外国学生为对象,教育过程也以科学和文化交流为特色;从教育层次看,它属于研究生培养层次,其对象应当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其培养目标与该学科的本科相较无论在理论水平还是实践能力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提升来华留学研究生整体培养质量,既不能完全袭用现有国内研究生培养经验,又不能完全照搬西方教育经验,必须按照时代发展的要求树立起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理念,必须重视生源的实际情况、个体差别和不同需求,有的放矢地实施差别化培养,包括制订差别化培养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差别化教学模式。

差别化培养,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因材施教”的实践要求,也是“差异化教学”理论在本论题域中的具体体现。所谓差异化教学,就是在教育体系中,教育者根据兴趣导向以及天赋差别的不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人才培养和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学习,促进学生特殊才能和个人素养迅速提高,具备较高的理论修养、业务知识和道德品质,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3]。在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中引入差异化教学概念,开展差别化培养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差别化培养是打造国际高端人才培养品牌的现实需要。总体而言,当前我国的留学研究生教育处在国际中低端水平,迫切需要加快统筹国内优质教育资源和国外优秀留学生源,学习借鉴国外办学经验,助推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打造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知名品牌,揽纳国际高层次人才服务于国家建设大局。

第二,差别化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特殊教育性质的实践要求。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提高部分,研究性和创新性是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的区别。差别化培养的核心概念即认同差异,引导学生自觉学习,促进学生特殊才能和个人素养迅速提高,这正是研究生教育所期待的。

第三,差别化培养是对来华留学研究生学习需要的基本尊重。来华留学研究生较之国内研究生个体差异明显,突出表现在文化、语言、入学前背景、学习动机等方面,尤其需要依据个体不同情况开展有针对性地培养教育。

总而言之,开展留学研究生差别化培养,有利于发现和广纳全球优秀人才为我国所用;有利于加快高等院校国际化步伐,提升我国在国际留学市场的占有率,释放留学红利;有利于改革我国留学研究生教育模式,推动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有利于减少人口红利消失所引起的生源不足、教育资源利用率下降等问题,实现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最高化、效益最大化。

三、来华留学研究生差别化培养的实践路径和策略

第一,按汉语言基础差异分类培养。入学后组织汉语言知识综合考试,根据考试成绩进行划分,汉语言基础扎实的接受常规教育,参加与专业相符的科研实践活动;基础较差的,第一年重点学习语言,在打牢语言基础后接受常规教育,适度参与科研实践活动,并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

第二,按入学前专业背景差异分层次培养。以入学前有无专业学科背景为依据进行划分,有学科背景的,应加强学习的深度,掌握学科前沿知识,参加与专业相符的科研实践活动;无学科背景的,应加强课程教学,补修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后再进入研究生课程学习,适度参与科研实践活动。

第三,按接受能力差异分类培养。生源入学时年龄跨度较大,从20多岁到50多岁不等。按我国中青年年龄标准划分,对于40岁以下接受能力强、精力充沛的青年学生,培养时既要求学好基础课程,又要多参与科研实践任务;对于40岁以上的中年学生,考虑到年纪较大,接受能力较弱,学习精力有限,应要求在完成一定的基础学习后,适度参与一些科研实践任务,并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

第四,按学习动机差异分类培养。依据兴趣爱好及就业目标来划分:学术型人才主要从事专业教学和科研,侧重于理论知识学习和教学实践的开展,灵活承担一些科学研究任务;专业型人才主要从事技术应用和实践操作,侧重于应用技术和操作技能的学习,兼顾科学研究。

对照上述路径,留学研究生的差别化培养,应按照国际市场人才需求和个体实际需要,紧紧围绕培育国际化高层次人才这一目标,大力推动基础理论、实践技能、科学研究三结合,着重加强七个方面建设:一是完善相应政策措施。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在修订涉及来华留学研究生学习管理、奖学助学、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时,充分肯定部分大学为提高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所作的努力和探索,鼓励大学开展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倡导大学对来华留学研究生开展差别化和个性化培养,并积极为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优秀人才来华学习、工作创造条件。二是充实师资队伍。应按照以全英文授课为主,双语授课为辅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师和导师的遴选标准,加强师资培训、交流、进修和人才引进,加快建立起满足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三是完善课程体系。针对不同学科的不同特点,加强与国际接轨,增加课程设置的柔性和弹性,处理好基础课程与实践技能、科研能力培养的关系,增设文化类、研究类、学科前沿类、科研方法类课程,鼓励大学为每个群体量身定制课程体系。继续强化全英文授课精品课程建设平台的辐射作用,构建来华留学研究生全英文授课课程体系,编制相应的汉英文对照配套教材。四是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积极利用慕课、微课等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程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互动性。五是优化培养方案。建立来华留学研究生数据库,全面掌握他们的学习、培养、科研和就业创业情况,定期开展大数据分析。依据分析结果,进一步优化不同群体的培养方案,并在认同个体差异的前提下充分体现“知识本位”和“兴趣本位”的特点。六是严把关键节点。切实抓好课程学习、文献阅读、学术活动、实践能力、论文质量、考核评价等关键环节,适度调整各个环节的学分比值和学习时间,完全实行弹性学分制,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的“宽进严出”。七是注重人文关怀。针对留学研究生来华之初因不熟悉中国的风俗习惯、饮食文化和思维方式,而在生理心理上产生的无助、迷茫和抵触情绪,即通常所说的“文化休克”现象,突出人性化管理,提供人性化服务,加强文化交流、丰富校园活动、关心业余生活、强化心理疏导,尽可能消除因文化冲突而引起的各种思想困惑,减少对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2]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Z].2008,2010,2011,2013,2014.

无差别化审批的“南海模式” 第4篇

近年来,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积极探索简化、科学的行政审批制度,做群众“服务型政府”的呼声越来越高。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一直是我国行政改革的先锋队,早在2013年4月就启动了行政审批标准化改革,2013年9月成为广东省行政审批标准化试点,改革3周年之际,南海得到省级层面的肯定。今年4月18日,广东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明确将在全省复制推广南海区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标准模板。

从办一张出生证、身份证、社保卡,到注册一家企业、国税地税等,行政审批伴随着一个人的生老病死、一家企业的生死存亡,南海行政审批是如何实现标准化的?

行政审批有了“南海标准”

“到南海行政服务中心办理证照还是比较方便,交税在一楼,海关业务在五楼,房地产项目在四楼,车辆、户籍等在哪个楼层也都很清楚,不用老百姓到处跑,也不用排长长的队伍等候。”佛山市民张欢庆告诉记者。

5月13日上午,《小康》记者在南海行政服务中心发现,虽然这里涉及各种业务,但排队等候的人并不多,工作人员也在有条不紊地收纳着各种文件或发放办结的证照。

在工作人员王洁看来,整个大厅没有“像菜市场一样闹哄哄”,完全是因为南海实行了行政审批标准化,以往办个证,因为找的部门不对或带的材料不齐全,来回跑多次是很正常的事,也因为老百姓与工作人员的沟通不畅,人又多,政务大厅喧哗在所难免。

王洁告诉记者,总体来说,现在的效率提高了很多,老百姓的满意度也有了明显提升。

张欢庆是佛山市德富恒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具体申报经办人,4月29日,她前来为公司某一楼盘报商品房预售核准证、据南海行政服务中心提供的《行政服务中心项目办理表(存根)》显示,5月13日即是承诺办结日期。而张欢庆提前两天就取回了证件、“整个过程非常顺利,也很快!”她满意地表示。

另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办理施工许可证时则并没有那么顺利。因为缺少“缴交工程工人工资保证金证明文件”和“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等多项文件,行政服务中心给经办人王小姐发了一张《行政服务中心项目补办通知单》。尽管这次办理并未成功,但王小姐依然很满意,因为工作人员不仅当场告知她需要补交哪些材料,而且通知单上也罗列得很清楚。

早在2002年,南海区就已经大规模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在广东省全省率先实现了区、镇(街道)、社区三级行政服务中心全覆盖,形成“15分钟行政服务圈”。由于南海区的审批要件标准化梳理基础较好、审批运行管理信息化程度较高,2012年底,佛山市将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交予南海区。2013年9月,广东省编委办批准同意将佛山市南海区列为广东省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试点区。南海区依托政务信息化,将行政审批标准化与政府权力标准化、政务服务标准化相结合。

佛山市南海区政务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高向伟向《小康》记者介绍说,南海区于2013年12月推出广东省首份“负面清单”,并在全国首创“负面清单、准许清单、监管清单”的“三单管理”模式。负面清单属于投资准入管理范畴,列出南海辖区内禁止和限制企业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项目等,共涉及7个领域1046个项目;准许清单属于政府审批服务范畴,包括行政许可、社会服务事项以及鼓励性政策措施,共有1295个行政许可和社会服务事项以及694项鼓励措施;监管清单属于市场监管体系范畴,列明行政部门各类后续监管措施,包括分级分类管理22项,市场监管措施705项。

2014年12月,南海区专门针对企业投资领域编制了新“三单”,据统计,负面清单涉及44个行业大类,共693条管理措施;审批清单涉及119个行业大类,218个审批事项;监管清单涉及244个行业大类,2114条监管措施。企业投资管理三单进一步明确了政府、企业和市场的活动边界,细化和量化了企业投资人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管理要素,建立了企业投资全链条、全流程、全行业的新“三单”管理模式。

今年4月18日,广东省政府召开全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明确南海区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标准模板将在广东全省复制推广。

“我们审批标准化的最重要意义就是让老百姓参照标准条件,对办理的证照有预期,符合条件的一定可以成功办理,而且明确在多少天内可办理,不符合条件的,就肯定办不了。此次标准化改革,意在建立统一规范的‘办事指南’,制定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许可审批(准入)标准,形成统一标准和流程图,通过将准入资格格式化,把审批要求、所需条件罗列清楚,实现‘无差别化审批’。”高向伟称。

“其他相关材料”退出“审批舞台”

企业和群众对于目前行政部门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办事难、办事慢、办事贵。

高向伟向记者讲述了一个他亲自参与协调的投诉案例。几年前,南海籍市民杨小姐要办理出国手续,所有的材料都已经准备齐全之后,最后被要求提供一份父女关系的证明材料。于是,父女俩到公安部门做了DNA检测,公安局也开具了“经DNA检测,两者是父女关系”相关字样的证明,但杨小姐拿着公安局的证明到了公证处之后,公证处认为书写格式不对,要求他回到公安局重新开证明。眼看原定的出国时间就要到了,杨小姐真的是敢怒不敢言。“公安局说他们所有开出的关系证明都是这种格式,而公证处说一定要按照他们的格式”,无奈之下,杨小姐向有关部门进行了投诉。

“表面上来看,公安局和公证处的要求都没有错,都是根据本单位的要求格式书写证明,但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最终成了两单位互相推卸责任和扯皮的理由。”高向伟说,没有标准不仅仅会给群众带来麻烦,也给办事的公务人员带来了麻烦,因为事实上,他们自己也不清楚本单位之外的情况。

nlc202309081406

一种材料、一种格式显得特别重要,然而,在高向伟看来,行政审批标准化最大的好处还不仅仅在于此。“以前,我们办证照时,很多办证指南上写明要提交的材料,最后一项往往都是‘其他相关材料’,而正是这句‘其他相关材料’折腾、难倒了许多人。”他表示,现实工作当中,确实存在一些工作人员有意为难群众的现象,但也有一些其他原因,例如曾经要求提供的‘其他相关材料’,现在不存在了,但又因为审批条件没有及时更新而成为行政审批效率提高的障碍。

南海在制定“三单管理”工作时特别清理了所有审批条件中的“其他相关材料”这一项。南海区政务管理办公室(审改办)主任助理徐婉敏是落实此项工作的具体负责人之一,她告诉《小康》记者,在落实这项工作的时候,每个部门对于其他材料到底是什么都必须标列清楚,而且要提出法律依据,不允许存在模糊概念的条件,否则不予以通过。据徐婉敏介绍,南海区针对隐含在508个事项申请条件及申请材料中的“兜底条款”、“模糊条款”进行了全面的清理,目前已调整明确192项,删除172项,需要上级进一步明确的有179项。

佛山一位做企业投资项目的老板告诉记者,以前,工程报建前必须由发改立项,在立项前就必须经过国土、环保、规划等多个部门接力式审批,需要3到4个月时间。现在立项前的过程基本上一个星期就能解决,而且此后的报建、施工、工程验收等环节的材料审批各个部门都是分阶段联合进行,无形中“抢”回了经济效益。

南海行政服务管理科陈嘉慧对《小康》记者说,企业投资项目从原来的核准制改为备案制,此前各部门“串联”接力式审批流程,改为“同步并联”,系统里列出了每个事项的材料清单,只要收集齐市民的材料就可以申办。

截断权力寻租空间的“三道闸门”

2015年6月30日,南海区行政服务中心全面实施行政审批“一窗通办”新模式,依托“一窗通办”智能审批系统及各部门数据的实时对接,综合受理窗口人员只需一个系统便可受理多个部门事项,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原来需要跑多个窗口的事情,现在一个窗口就能办理,过去要面对多个部门的事情,现在交由行政服务中心内部协调即可。”高向伟说,现在依靠这个标准化系统,避免群众来回跑,多部门跑,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一窗通办”在不打破各部门职能分工的基础上,将各部门审批服务事项的咨询导办、接件受理、进度跟踪、结果发送等前台服务内容剥离出来统一集中到综合受理窗口,将办事者和审批者分离出来,构筑起了一道廉政防火墙,将灰色利益链彻底斩断,使审批行为更加规范透明。

“我们就是要做到阳光审批,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不要让领导、公务人员犯错误!”高向伟认为南海依靠“标准化、信息化”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无需通过熟人就可以办成事,群众共用一个办事标准,享受到的是均等化的服务。”徐婉敏说,这是南海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应该达到的目的。

为了将“三单”管理的监管落实到位,南海区相关部门各司其职设置了“三道闸门”,截断行政审批权力寻租的源头。

首先,在行政审批管理系统中设置了严格的标准流程管理,对“三单”实行动态管理。不符合条件将不得上系统,涉及法律法规取消的、与相关政策冲突的、区域发展淘汰的项目,会及时撤销;而新增、调整的清单项目则会及时更新公布。

其次,纪检部门专门开发了电子监察综合系统,对每一个审批流程设置监察点,一旦某环节出现问题,系统随即自动报警,纪检部门可及时发现问题,然后按照相关条例进行处理。

最后,所有部门的审批行为全程在网上公布,通过网络接受社会大众监督,规范和完善行政审批行为。同时将“三单”管理纳入对各职能局的绩效考评,各部门各负其责对“三单”进行梳理、审核和上报,行政服务中心负责提供网络平台公布和考核,纪委监察部门全程网上监控,确保“三单”管理工作高质量高标准完成。

此外,企业和群众也可对“三单”审批进行监督,对其中项目或依据有疑问的,可通过互联网、微博、“81812345民声热线电话”及时提出质疑。因此,“三单”改革既是对政府部门审批规范化的倒逼,也是对企业、群众申办事项规范化的倒逼。

“只要没有按照标准审批,系统就会亮灯报警。”这些不正常情况都将影响职能部门的年终绩效考核评分。

标准建设审查专家团队负责人、华南师范大学城市文化学院调研中心主任杨俊凯表示,行政审批标准化要求政府各部门把“抽屉”、“口袋”、“脑袋”里的标准与要求放到“桌面”上,形成统一标准和流程,从而实现真正的“无差别化审批”。

“牵一发而动全身”,南海这场“自我革命”仍将继续。

流域差别化环境管理探讨 第5篇

1 流域差别化环境管理的基础理论分析

基于该应用模式的特殊性, 在实践过程中必须明确理论基础, 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 以下将对流域差别化环境管理的基础理论进行详细的分析。

1.1 经济复合型系统

所谓流域指的是从河流的源头开始到河口结束由分水线所包围的集中区域, 该区域的应用特点趋于多样性, 因此必须对影响因素进行整合性分析。其中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及生物资源等药物, 必须以现有的理论发展基础为目标, 根据系统化的发展理论, 对自然规律进行详细的分析。由于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处于同一个发展界面, 因此为了满足客观发展要求, 需要考虑到地域环境的影响, 并满足自然地理患者的特殊要求, 尊重自然规律, 进而实现差别化管理[1]。

1.2 行为经济学理论

所谓的行为经济学理论是根据流域的水污染问题而引起的, 必须按照流域内的实际情况, 对整个流域范围进行适当的扩充。如果在实践管理中没有兼顾到整体, 则会出现利益相关者的成本差异较大的情况。其次流域环境管理政策和手段是以追求经济效益为基础, 因此在实践中必须按照行为经济学的理论, 进行差别化管理, 必须以最小的经济投入为目标, 不断扩展开发规模, 进而使其和流域范围内的属性相适应[2]。

2 如何实现流域差别化环境管理的有效性

针对流域差别化管理的特殊性, 在应用过程中必须明确其中存在的不足和障碍, 并在其基础上丰富管理形式, 使其顺应环境管理趋势。以下将对如何实现流域差别化环境管理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2.1 明确流域环境的功能区

流域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因此在实践中针对复合型系统的应用, 必须按照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因素的相关要求进行,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 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 使其符合环境管理的要求。在当前我国流域在环境的实际管理中, 必须以市场经济为基础, 按照公平分配的形式进行操作。不同的操作形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因此需要根据流域范围的实际规定, 选择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 使其适应政策的发展需要, 进而满足组合的整体性效应[3]。

2.2 明确管理的实施条件

制度安排是行为驱动的前提, 在实践过程中必须以制度应用方式为保证, 可以借鉴诺斯的环境构成管理理论, 按照既定的发展形势和法律规章制度, 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 并以此为研究标准, 实施各项实践管理活动。流域环境差别化管理体系必须以规章制度为媒介, 按照组织结构和利益相关者行为进行设定。此外在结构及系统的边界过程中, 需要以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管理基础, 并对本区域内的综合规划形式进行合理的分析, 必要时以环境承载力为研究标准, 采取差别化的管理形式, 以应用模式为出发点, 进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3 优化管理手段

针对当前日益明显的环境问题, 在流域环境集中管理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处理方式, 包括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及技术手段等, 在市场环境的影响下, 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基于市场环境体系的特殊性, 必须明确其整体优势。必要时要重视制度安排的合理性, 流域水污染的各种法律法规必须体现出差异化的管理措施, 并根据实际发展需要, 确定实施方式和策略。在实施机制管理过程中, 需要广泛收集信息, 根据信息应用方式和发展措施, 确定下一步发目标, 同时以管理模式为基准点, 结合实际发展现状, 建立广泛的发展平台, 对信息技术进行交流和分析, 并在总体目标上得以体现。

3 结语

基于流域差别化环境管理的特殊性, 在实践中必须明确差别化管理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并以此为基础, 不断完善现有的管理机制。必要时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 对信息进行详细的审核。流域差别化管理涉及到多方面内容, 在应用过程中必须应用程序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 根据实际情况, 确定管理的方式。相关工作人员要明确自身责任, 在应用实践中制定完善的操作框架, 保证差别化管理的针对性。

摘要:由于流动边界范围的不断变化, 水是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 因此在流域范围内对环境资源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提升其整体发展趋势, 需要在实践中明确自然要素和其他在要素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 并在现有的发展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可知, 流域是个特殊的应用范围, 在地理空间上存在本质性的差异, 必须对现有的发展规律有明确的认识, 并在实践中确定下一步应用措施。

关键词:流域差别,环境管理,关联性

参考文献

[1]廖玉芳, 郭庆, 曾向红, 等.中两方城市水资源管理的比较及启示[J].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1, 30 (4) :47-51.

[2]叶亚妮, 施宏伟.国外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演进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2011, (2) 11-16.

园林绿化工程差别化管理探讨 第6篇

1.1 缺乏科学化规划的指导系统

目前, 我国城市的绿化建设投资呈现出了多元化的模式, 部分绿化工程项目政府部门很难把握。比如一些绿化建设单位盲目追求其景观效果, 且对植物生长习性不是很了解, 没有按照植物的生长规律进行合适的种植, 这样造成了大片树木的死亡, 带来了很大损失, 反而没有带来一点景观效果。再者, 有些房地产开发商为了提高其房价, 为其楼盘打着“生态”牌, 不得不进行相应的绿化, 但是为了节约成本, 工程没有经过正规设计单位进行完整的设计, 随便请一些非专业的个体户, 胡乱地铺上点草坪, 随便种上几棵树, 以便蒙混过关。其景观效果相当之差, 品位低下。

1.2 缺乏专业、高效的绿化监理团队

我国目前大部分的绿化施工监理都是由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兼任, 再加上《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 缺少相应的强制性规范, 其结果是:不管什么样的土壤条件, 能栽就行;不管有没有加有基肥, 不死就行。没有对土壤、基肥、放样、树坑规格等进行相应的规范, 只看重最后的景观效果。结果导致许多树木生长不好, 给后期的维护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从而很难达到很好的景观效果。

1.3 绿化施工主体能力良莠不齐

绿化工程与建筑工程有很大的不同, 它没有像建筑工程那样要求很高严谨性和技术性, 所以很多人就以为绿化施工是一件相当简单的事情, 就是简单的铺个草坪, 植个树。可是实际上, 园林绿化是一个操作性较强的工作。要想完成一个有创意的设计, 一支专业的施工队伍师必须的, 一个良好的景观工程更是需要我们的设计者与施工者一起来完成。而总体来说, 我国的现阶段园林绿化, 这两者分离很严重, 导致了最后的整体景观效果达不到设计的要求。

2 园林绿化工程实行差别化管理的基础

园林绿化工程管理模式和运行程序实行的是从项目报建到施工许可证的申领一门式的闭合管理。同时制订了适应“一门式”服务管理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规则, 对项目实施了分类管理。

实行工程管理信息公开。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 上海园林绿化工程管理实行工程流程信息公开, 从招标公示、中标公示到安全质量监督, 从业绩登记到竣工备案均可以在上海绿化工程信息网上查询, 尽可能使工程管理做到公开透明。

3 园林绿化工程差别化管理的主要措施

3.1 将园林绿化工程合理分类分级

3.1.1 A类工程:

(1) 列入城市重点规划工程的项目, (2) 改建、扩建以及新建的公园项目; (3) 工程造价≥800万元或绿化面积≥8万m2的公共绿地工程项目。

3.1.2 B类工程:

(1) 工程造价≥100万元的住宅配套绿化项目; (2) 工程造价≥800万元且绿化面积≥8万m2的景观道路和景观河道绿化项目; (3) 有园林土建且影响安全使用的项目。

3.1.3 C类工程:除A、B类工程以外的绿化工程项目。

3.2 重点管好重大项目, 同时兼顾一般项目

对列入A类项目或公共财政投资项目实行项目报建—施工招投标监管—合同备案—报监—施工许可证—竣工备案的全过程管理。对列入B类项目和私有资金投资但具有一定社会影响、涉及社会和民众安全的项目实行程序管理、阶段验收管理和企业诚信管理。对C类项目和私有资金投资的一般项目实行简易程序管理、委托管理和企业诚信管理。

3.3 开发应用园林绿化管理信息系统

为了更好地提高园林绿化市场管理的信息化程度的建设, 我们首先通过信息化手段, 并相应地结合电脑程序对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分级, 确定工程管理目标, 提高工作效能, 突出专业化的服务水平, 努力实现园林绿化市场管理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 整合原信息管理平台, 开发和应用新的绿化工程管理信息管理系统。

3.4 强化招标文件备案管理

(1) 严格审查评标办法, 计分标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要求、是否体现公平、公正原则。 (2) 审查废标条款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定。要求废标条款必须在招标文件专项废标条目中全部列出并予以明确, 除招标文件规定的废标条目以外, 不得另行增设废标条款。 (3) 执行两阶段评标方法, 对商务部分强化回标分析, 并请经济专家对其进行评定, 防止产生人为倾向因素影响评标的公平、公正性。

4 结语

园林绿化工程管理它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 在当前行业迅速发展, 而缺乏相应的管理人员的情况下, 我们采用信息化的手段, 实施差别化的管理模式,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使我们的管理效率, 确保管理质量, 节约管理资源, 同时也存在管理深度不够, 覆盖面不全等问题, 还需要加强调查研究, 充分听取意见, 使园林绿化工程管理工作更具可行性、有效性, 踏实地推进园林绿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采用差别化管理方式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园林绿化,差别化,工程管理

参考文献

[1] 李建明.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7 (1)

[2] 雷燕峰, 王所.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新产品, 2010 (13)

从传统元素谈我国服装设计差别化 第7篇

伴随着纺织贸易全球化, 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品牌竞争实力, 占据纺织高新科技的制高点, 主导着纺织服装业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发展并牢牢控制着世界纺织服装市场的主动权。而发展中国家的纺织服装业, 近年来虽发展迅猛, 但在纺织配额逐步取消、出口量逐年递增的同时, 产品价格却呈下滑趋势并屡屡遭受西方国家“特别保护条款”的施压和“反倾销案”等其它非关税壁垒的威胁, 这种国际竞争引发的rr马太效应’’并没有因w TO的到来而日趋淡化, 中国的纺织服装产业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可见, 单纯通过扩大规模和数量求得经济的高速增长已难以为继, 中国的服装业的发展必须优化产业结构, 增加技术含量, 提高产品附加值, 实施品牌文化战略, 坚持走“差别化”发展之路。

二、“差别化”创意引领世界时尚潮流

曾经有国内著名机构分析认为:意大利服装业屡创佳绩、长期制胜的理由在于意大利文化中历久常新的“文艺复兴效应”已经渗透在意大利人的美学标准及对优美事物的渴求上。意大利著名品牌PRADA2004发布的春夏、秋冬时尚女装, 也将扎染与绣花、珠片、皱褶等工艺元素作为重要的设计语言进行独具匠心的综合创造, 并推出了大量的“艺术染整”工艺女装系列, 掀起了一股手工怀旧工艺风, 再度领潮高级工艺女装市场而备受时尚界关注。当然, 意大利纺织服装产品始终处于世界顶级水平, 先进的纺机、纺织和制衣产业链与创新网络, 是其重要的体制背景和技术支撑。但是, “文艺复兴效应”在铸就意大利享誉世界‘‘工艺品牌”的利剑中无疑起着“灵魂”作用, 这就足以说明视觉艺术的“美力”和传统文化的巨大力量!在欧洲时尚之巅, 被称为“无风无浪”优势产业的意大利时装业的崛起, 不仅始发于他们对民族文化艺术的自觉传承和“泛工艺化”自由采撷设计思想的解放, 还受益于他们没有重复法国高级时装产业发展路径的清晰定位。

三、“艺术染整”开创我国服装设计新天地

类比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效应”,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明和丰厚的民间工艺文化积淀, 扎染、蜡染、蓝印等原生态的优秀传统工艺, 都曾是驰誉中外的“国粹”精品;“三染”博大精深的“防染”技艺, 清新优美的图案构成, 可视觉感悟但妙不可言的东方意境, 恰是服装设计“差别化”的工艺瑰宝。

今天, 当我们迈步入世, 在与世界纺织服装业同台竞技之际, “艺术染整”挟全球休闲化流行风潮, 集东西自然造化, 汇工艺历史源流, 以面料和服装图形创意、设计和生产一体化工艺的独特优势, 将时尚与速度、设计与流行、需求与生产完美地整合在一条充满柔性的产业链上, 为我国设计师直面市场的快速反应和天才创意提供了一个全新、自由的设计空间。

四、“艺术染整”理应成为服装设计师的创新利器

在纺织服装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今天, 我国服装设计师应当借鉴国际成功典范的经验, 敏锐地抓住“民族化”遭遇“国际化”引发“泛工艺化流行”的历史机遇, 以本土文化做支点, 用国际化眼光望未来, 从服装设计语言创新入手, 正确导入“艺术染整”设计概念, 及时把握和正确运用民族“工艺品牌”之利器, 形成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

樊纲教授指出:“对一些传统产业的品牌, 我们强调民族性是对的, 没有民族性, 就没有国际性。但是只强调民族性, 而没有现代化, 那么也不可能有国际化。人们对品牌的认知也是一种文化的认同, 把传统的与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与需求融合起来, 这才能够称得上是完整意义上的品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面对E时代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的巨变所带来的服装个性化消费新需求, 能否以科学求实的精神和开放自信的心态改造和扬弃民族传统工艺?在西方强势流行文化与东方历史文明遭遇、碰撞和交融并汇的“信息爆炸”时代, “综合就是创造”的科学设计观, 是否应该再度引起服装学界和设计师们足够的重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技术与艺术、手工与科技、功能与形式, 太多的“综合”命题亟待我们去研究、探索和解读。笔者以为:“民族的”工艺文化精神真正融入“世界的”主流时尚的设计探索, 是一个以国际化宏阔视野“东寻西找”用九死无悔的执著坚韧精神“水陆兼程”的长期、艰苦的求索历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时下那种对“民族的, 就是世界的”设计经典常作简单、片面和浅层理解的阿Q精神, 那种将承载着历史文化积淀、蕴含着远古先民伟大创造精神的“图腾设计”庸俗化甚而止步于简单的“描龙绣凤”, 那种目光短浅、不思进取、夜郎自大并在玩味“盛世唐装”湮灭的辉煌中自我陶醉、自鸣得意的笨伯们, 是难当时代赋予的设计大任的!一个志存高远并以振兴中华服装“民族品牌”为己任的中国服装设计师, 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处于“未来时速”生态竞争下的中国服装设计师们, 当你们在漫漫的时尚之路上下求索, 当你们在市场采风中进发出顿悟式的灵感火花并激活了独具个性化的天才创意, “艺术染整’’独特的视觉创新工艺和工艺柔性化技术将带给你们真正意义上的设计自由。在振兴中华、打造品牌、挑战竞争、发挥优势、引领潮流和追求服装面料视觉艺术化、审美个性化、工艺差别化创新的市场国际化征程中, 具有中国原创意义的“艺术染整”工艺, 理应成为我国服装设计师手中的一柄崭新利器。

参考文献

[1]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会长、著名决策学专家张顺江教授首次提出“美力经济学, , 新概念。[1]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会长、著名决策学专家张顺江教授首次提出“美力经济学, , 新概念。

[2]《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 日/朝仓直已著, 吕清夫译[2]《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 日/朝仓直已著, 吕清夫译

煤制油行业应实行差别化财税政策 第8篇

借鉴国际、国内对新兴产业扶持的惯例。如南非曾大力扶持煤制油行业发展, Sasol公司在不同时期均享受了国家财政补贴及税收上的优惠政策;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美国对页岩气的扶持, 丹麦对风电的扶持, 巴西对乙醇燃料的扶持等;从国内看, 国家对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生物质能、煤层气及页岩气开发等新兴产业均给予了大力扶持。但对于包括煤制油在内的同样为新兴产业、且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现代煤化工, 国家扶持的力度并不高。即便如此, 现代煤化工产业还是掌握了煤直接液化、煤中低温间接液化、煤高温间接液化、煤焦油加氢、煤经甲醇制汽油等多项核心技术。煤制油作为高技术产业, 在我国仍处于发展期, 属于幼稚产业, 需要政府借鉴发达国家对于煤制油技术产业提供的财政、税收和金融扶持政策, 建立制定煤制油产品价格调节基金, 当国际原油低位运行时, 向煤制油企业进行补贴;当国际原油高位运行时, 向煤制油企业收取基金, 以利于煤制油行业的发展。

对煤制油行业实行差别化的消费税政策。煤制油原料煤炭价格与原油价格不联动, 煤制油油品的成本主要为装置投资建设费用, 因此煤制油油品成本与原油价格的波动影响较小。原油价格暴跌, 煤制油企业不仅不能受益, 还因成品油价格的下调和消费税的上调, 导致产品成本上升。因此, 建议借鉴《石油价格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七条对石油炼制行业的保护政策, 对煤制油行业也实行不同的消费税税率, 对煤制油行业实行保护。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每桶80 美元, 对煤制油行业实行低税率政策;当原油价格高于每桶80 美元, 低于130 美元, 按照兼顾国家和企业的利益, 采用中间消费税税率;当原油价格高于130 美元, 完全考虑国家的财政税收稳定, 弥补炼油行业的消费税缺口, 同时为遏制煤制油行业的过度发展, 对煤制油行业征收高消费税税率, 平衡煤制油行业的发展。

国家应重视对煤化工项目的环保补偿问题。如, 电厂脱硫脱硝在电价上享受国家补贴, 而目前煤化工企业的热电厂与燃煤电厂以同样的标准进行脱硫脱硝, 投资较大但没有政策补贴, 这些问题都应得到关注, 需要通过政策法规逐步完善。如果不能在环保方面得到一些补偿, 很多煤化工企业为了降低成本, 而冒险降低环保设施投入, 降低环保标准, 最终损害脆弱的环境。

差别化教学——初中体育课模式探讨 第9篇

一、综合身体差别化,确定各组教学目标

因为身体的原因,有的学生跑得比别人慢、跳得比别人近、甚至连动作掌握都没有别人到位。体育教师要做到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的采用差别化教学,面向全体,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材施教,既重视身体素质优、体育技能高的学生的体育发展,也重视体育基础薄弱、技能水平低的学生的体育发展,进行合理分层,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的侧重点,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应有的进步。

每到新学年开始的第一节课,笔者首先按照七、八、九年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身高体重、肺活量、两公斤实心球前抛、男女生中长跑”等项目的成绩,接着按测试项总成绩的结果将每个班的男女生各分成ABC三组:A为身体素质最好的学生,其学习目标应高于课程标准,重点掌握专业体育技能;B为身体素质一般的学生,与课程标准同步,重点巩固体育基础知识;C为身体素质差、弱、病的且对体育不感兴趣的学生,适当降低动作要求或降低教材内容,重点掌握基础体育知识和培养学习兴趣。

确定差别化的教学目标,可以让每个学生能够定位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找到自我,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与体育运动的效果。

二、正视能力差别化,灵活进行分组施教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笔者依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先“合”后“分”的方法分组施教:“合”,即课始教师先大组几种,将本课的基础知识内容予以分解、讲解和示范,带领全体学生一起实现基本目标;“分”,即对ABC三组分组集中讲解、答疑、自主练习、个别指导,动静结合。在先和后分、一动一静的反复交替中,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的进步,整体水平能够普遍提高。

例如,学习跨栏跑时,要求A组学生栏间跑三步就过栏;要求B组学生栏间跑五步能过栏,而C组的学生则要求先过栏,对于栏间跑的步数不作限定,再逐步过渡到栏间跑七步。这样的差别化分组实施教学,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进步。

再比如,在篮球教学中,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学生的篮球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首先进行第一阶段的分组教学:运用比赛的方式,加强A组学生对篮球技能的学习;运用两人一组抢球的方式,巩固B组学生的投篮技术;运用原地运球的方法,加深C组学生对篮球运动的认识,增强球感,掌握基本的篮球知识。在经过充分的讲解与自主联系后,接着进行第二阶段的分组教学:A组运球快速跑练习、B组从中线运球上篮、C组则原地起三步上篮练习。

实践表明,教师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教学任务分解成多个步骤,并引导学生逐步完成,这样的教学既能有效克服了A组学生“吃不饱”,又促进B组学生“跳一跳摘桃子”,同时避免了C组学生“吃不下”的现象。可以激发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也可以增强他们学习体育的信心。

三、面对发展差别化,课后练习分层布置

课后的体育锻炼是课堂的补充和提高,督促学生课后锻炼也是差别化教学的一个环节。因为不同的学生在体育上的发展水平也不同,所以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1.锻炼内容的针对性原则:即根据三组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布置不同的增强体能的练习。如A组练习引体向上、B组就练习加速跑、C组则练习跳绳等,这样的课后练习内容简单易操作,对场地要求不高,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2.锻炼要求的层次性原则:即课后训练的运动量与强度的布置上,应区别对待ABC三组学生。让A组的学生超越自我,让B组的学生奋力追赶,让C组的学生有所收获。如,在1000米跑耐力跑中,让C组学生站在800米的起跑线上练习,B组学生站在900米起跑线上,而A组站在1000米起跑线上进行,使三组中的学生可能同时到达终点线,以增强他们的信心。

3.锻炼督促的经常性原则:即体育教师要亲自或指派学生代表每天检查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以保证学生按时按量完成体育运动任务,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能,为学生的整体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4.体育锻炼的全员性原则:即体育锻炼不仅是全体学生的事情,而且要取得学校和班主任老师的支持,共同关心每个学生体能训练。班主任老师督促并考勤每天早晨的学生长跑,同时将身体素质的测验成绩计入学生每月一考的总成绩中,使家长和老师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四、依据接受差别化,给予恰当区别评价

差别化教学除了上述步骤,还应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评价方式的差别化上。我们的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的激励往往针对那些体育水平较高的的学生,而忽视了对身体素质差、体育水平低的学生的鼓励。笔者认为,体育教学的评价也应体现差别化:不仅立足于学生的现有水平,更要以发展的眼光,挖掘学生“亮点”,调动学生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1.对A组学生的评价:以情绪表现与合作精神为主,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坚持严要求、高标准,采用竞争评价的方法,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同时督促他们能够主动地向更高水平迈进,培养探究精神。

2.对B组学生的评价:则终于评价这部分学生对运动知识的掌握及运动技能的运用中;不仅能指出他们在体育运动上的不足,还要能指出其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养成向A组学生追赶、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

3.对C组学生的评价:表扬为主,侧重于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态度以及体育技能水平的进步程度,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督促他们自觉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尽可能的提高自身的体育水平。使这部分学生亦能品尝在体育上的成功给他们带来的喜悦。

总而言之,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而开展的初中体育差别化教学,有利于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有利于因材施教“抓两头促中间”,有利于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加强学生体育意识、自律能力和合作精神,直至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差别化培养 第10篇

1 时间差别化停车收费的含义、定价依据

时间差别化停车收费是根据停车需求随时间的周期性变化, 在需求高峰期和非高峰期 (平峰期) 采取不同的停车收费原则和方法确定收费价格, 以期影响机动车的出行, 控制停车供给, 缓解交通高峰期拥堵情况, 加快停车设施的周转率, 优化停车资源使用效率。定价依据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虑:地价级差、经营成本、边际社会成本、支付能力、停车需求特征。

2 收费泊位在不同时间段的使用率的调查

影响停车收费价格制定的因素错综复杂, 本文将着重考虑停车收费的价格与时间变化的关系, 以该地区为例, 研究停车需求高峰期与非高峰期的泊位使用率, 对影响停车收费价格制定因素的重要性进行评价, 改善其在高峰与非高峰期统一收费 (4元/h) 的不合理性。

通过对实地进行调查观测, 该地区有路内停车位90个, 路内停车收费费率全天候为4元/h。从图1, 图2可以看出, 在高峰时段泊位饱和度 (指某一时段实际停放的车辆数与车位容量之比) 由于其包含了停放在泊位线以外的违章停放车辆数所以都大于100%, 最高达到120%, 说明此时段泊位停车需求大, 供不应求, 主要是停放时段影响了停车资源的周转;非高峰时段泊位饱和度小于15%, 停车资源充足, 可通过停放时长改善泊位收费来吸引停车量。

3 运用层次分析法 (AHP) 模型评价停车收费制定影响因素

收费泊位的使用情况在全天之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参照停车价格因素的关注程度[5], 可知在不同时间段影响收费价格因素的侧重点也不同, 停车收费的价格也应随之变化, 本文将利用层次分析法 (AHP) 对其进行研究。

3.1 建立层次递阶结构模型

利用AHP对停车收费价格制定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进行评价分析, 第一步就是要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模型分为三层, 目标层为停车收费价格制定影响因素重要性评价;准则层包括停车供给方与停车需求方两个方面以及包括各影响因素的因素层。根据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构建三层次结构模型, 如图3所示。

3.2 构造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表示的是针对上一层次因素, 本层次各有关影响因素之间相对重要性的比较, 它是AHP的基本信息, 通过对判断矩阵的评价分析, 便可得出在不同停车需求时段, 影响停车收费价格制定的重要性因素[6]。结合该地区各影响因素之间相对重要性的实际情况和收费泊位调查的结果, 构造出在不同停车需求时段停车收费价格制定的影响因素评价层次结构模型的判断矩阵表见表2~表7所示。

3.3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利用求和法以及表2~表4的判断矩阵, 可得停车需求高峰期时的各特征参数如表8所示。

利用求和法以及表5~7的判断矩阵, 可得停车需求非高峰期时的各特征参数如表9所示。

通过上表8, 表9可以看出:构造的各个判断矩阵随机一致性比率C.R均小于0.1, 通过一致性检验, 说明权数分配是合理的。

3.4 层次权重分配以及评价分析

得出层次的权重向量后, 便可知各层次所占权重比例, 即为此因素影响停车收费价格制定的重要程度, 以此来合理制定停车收费价格, 如图4所示。

图4的结果显示, 在停车收费价格制定中的这些因素的权重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因素对停车收费价格的重要性程度或正相关性。如, 在停车需求高峰期C7数值最大为30%, 表示停放时段对停车价格制定的比重为30%;在停车需求非高峰期C6数值最大为28%, 表示停放时长对停车价格制定的比重为28%。其次停车场区位和停车经营成本也在影响停车收费价格的制定中占相对较高的权重。结合该地区区位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 在停车需求高峰期由于泊位利用率相对紧张, 停车资源的使用比较集中, 所以在改善公共资源的前提下, 停放时段对价格制定起主导作用;在停车需求平峰期泊位利用率相对较低, 停车资源供大于求, 停车价格的制定主要受停车时长、停车场区位和停车经营成本的影响。

4 研究结论

1) 通过对该地区进行实地调查, 得出在不同停车需求时段, 影响停车资源的因素不同, 高峰时段主要是停车时段影响费率, 平峰时段主要是停车时长影响费率。

2)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必须通过判断一致性比率是否小于1, 以此得出的权重向量作为影响因素的比重程度才可以接受, 高峰时段停车需求方为主要影响因素, 平峰时段停车供应方为主要影响因素。

3) 本文着重从影响停车收费价格制定各因素的权重进行研究, 以此来作为价格制定的依据, 得出价格制定的公式如下:

可见, 在已知任意影响因素ci所决定的单位泊位收费费率后, 就可以得出此收费泊位总的收费费率。

摘要: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区停车收费价格制定的理论依据与原则还不尽完善, 对于全天候收费价格不变的现象还比较严重。本文结合重庆市南岸区某地区 (以下简称该地区) 路内停车现状, 按停车需求高峰期与非高峰期分层原则, 利用层次分析法 (AHP) 模型, 研究讨论在不同时间段影响停车收费价格制定因素的重要性程度, 以此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向量, 建立收费价格定价方程, 为我国停车收费价格的制定提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停车收费,停车需求,层次分析法,权重向量

参考文献

[1]Donald C Shoup.The trouble with minimum parking requirements[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 1999 (3) :549-574.

[2]吴涛, 晏克非, 李枫.城市公共停车收费定价的研究[J].上海铁道大学学报, 1999, 20 (12) :16-20.

[3]安实, 马天超, 尹缙瑞.我国城市停车收费定价模型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0, 32 (2) :65-69.

[4]安实, 王健.企业管理模式下的中国城市路边停车定价方法与应用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 2000, 15 (4) :113-116.

[5]LI W, ZHANG X Y, PAPACOSTAS C S.Analysis of parking fee effect on travel behavior in a downtown district[C]//Proceedings of Transportation and Development Innovative.Beijing:[s.n.], 2008:319-412.

上一篇: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下一篇:怎样成为合格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