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高效课堂

2024-08-21

课堂教学的高效课堂(精选12篇)

课堂教学的高效课堂 第1篇

一、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应彰显学科本色

在学科领域内探索课堂教学的“优效”, 最基本的是对学科基本规律的把握和领悟。就数学学科而言, 课堂教学应该根据数学的发展规律来进行, 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基本概念、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把握数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如教学“小数加减法”时, 可创设生活情境: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08年8月在北京举行, 中国体育健儿在赛场上奋力拼搏, 金牌数和奖牌总数两项指标创下了中国自参加奥运会以来的最高纪录, 特别是在跳水、乒乓球、体操、举重等项目上创造了辉煌的成绩, 我们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下面让我们共同回忆比赛的一些精彩场面, 要求学生仔细看比赛成绩表。

师:你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第一轮射击比赛, 中国队的得分是55.80分, 澳大利亚队的得分是54.90分……

师:你们发现比赛的得分都是用什么数来纪录的?

生:小数。

师:根据刚才观察到的这些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第一轮比赛中国队领先澳大利亚队多少分? 第二轮比赛中国队领先澳大利亚队多少分?前两轮比赛中国队一共是多少分?前两轮比赛澳大利亚队一共是多少分?

师:解决这些问题, 要用到什么知识呢?

生:小数的加减法。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小数加减法。

(师板书课题)

这样的教学情境, 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解决问题的现实意义, 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规律。

二、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应凸显求实风范

叶澜先生认为, 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意义的、扎实的课。在这样的课中, 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 初步的意义是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再进一步是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再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使学生产生了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愿望;再发展一步,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越来越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这就是数学课堂的求实风范。

在教研课中, 我两次执教“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一课, 第一次教学时, 我从对同时同地的人影与身高的关系讨论中引入, 第二次教学时我提供了《跟我学数学》这本书的相关信息, 让学生在感知“单价不变”中引入新课。第一次情境的创设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了人影和身高的关系中, 结果他们回答了一些与教学内容全然无关的话题, 最后还是我自己绕回到课题, 学生显然不知我煞费苦心究竟意欲何为, 也使“比例的意义”的教学显得生搬硬套。而在第二次教学时, 由于教学情境贴近学生生活, 学生马上领悟了由于“单价不变”可以写成一个等式, 也举一反三地说出了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比例现象, 比例意义的教学水到渠成。可见, 情境的创设不能流于形式, 不应只图一时热闹, 而应该扣紧所要呈现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再如, 在教学“猜猜是单还是双”一课时, 我只与学生进行简单的谈话作为课的导入, 但生动有趣的话语,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奇数和偶数的运算规律。老师有特异功能, 你们信吗?

生:不信!

师:不信就试试!下面我们一起做个游戏, 伸出你们的两只手, 在上面写上两个数, 但必须一个是奇数, 一个是偶数。然后左手上的数乘3, 右手上的数乘2, 并把两个得数加起来, 你们只要告诉老师得数, 我就能猜出你们两只手上的数分别是奇数还是偶数。

这个情境创设简洁有效,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只用寥寥数语就激起了思维火花。

三、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要以读懂教材为前提

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知识和线索, 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方略的重要资源。教材把握不好, 或者把握偏了, 教师的教学就会南辕北辙。读懂教材, 不仅要宏观上理清思路、细节上学会推敲, 而且要把握教学内容的本质。教师要深入思考: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这些知识的本质是什么?它与其他知识有怎样的联系?

如四年级下册中的“植树问题”, 在学生理解了植树问题中的间隔数、棵树后, 创设情境, 引出探究的问题:四年级的同学在全长20米的跑道上植树, 每隔5米植一棵。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让学生分组设计植树方案, 并画出模拟植树图。

师:观察设计方案, 你发现植树棵树与间隔数有什么样的关系?结合各自设计的方案说出植树问题的规律。

让学生经历自己动脑设计植树方案、动手画植树图、动口交流植树方案的过程, 从而较全面地了解了植树问题的特征,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探究兴趣, 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鼓舞, 突出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意义。

再如, 在教学“认识几十几”时, 教材上有一道题: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几个五角星。认真钻研教材后, 我决定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数星星, 并想一想怎样数才能数得又对又快。学生兴趣盎然, 方法各异, 有的1个1个地数, 有的2个2个地数, 有的5个5个地数, 有的10个10个地数……在组织学生比较哪一种方法最好的过程中, 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教材只是一个指导性的文本, 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生很难“放之四海而皆准”。因此, 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所反映的实质, 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 创造并生成新鲜的学习资源, 让教材成为教师、学生之间互动探究的载体。

四、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要以读懂学生为基点

读懂学生, 就要读懂学生的经验, 读懂学生的思维, 读懂学生的情感。在以学生为基点的教学中, 教师要不停地叩问:这节课准备把学生带到哪里去?学生现在在哪里?如何带他们到那里?

高效课堂:我们的课堂 第2篇

(二)对中国名校共同体分布在22个省市的近百家核心校,“催生助产”其尽快“破帖”,生成各自具有教学特色的新模式;

(三)探索和推进区域课改合作,为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新的路径;

(四)尽快出台小、初、高三个学段的课改“行业标准”,做好新课改的“实践推手”;

有效的课堂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第3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课堂设计;学生活动;作业梯度

面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不高,并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高低的事实。新课程改革引起了课堂教学改革,但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变化,教学方法手段如何变化,其目标是不能改变的,就是课堂教学必须是有效的,只有有效了,才能高效。

一、要从课堂设计入手,提高有效性

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如果学生不参与,那么课堂将变成一潭死水,枯燥乏味,难以进行,所以你的课堂必须是开放的、合作的、探究性的课堂。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基于这一点,我们课堂教学设计必须营造开放、合作、探究性的课堂氛围,还课堂与学生,使学生个性得到更充分的展现与发展,语文能力得到提升。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了。

教学设计是基于学习的教学。教学的中心是一切为了学生,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达到不同的水平层面,语文教学目标也一样,使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不同的提高。所以学生的学是主要的,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因此教师考虑问题应该是从学生学的角度,教什么内容?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都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与理解能力来确定。

二、要从学生的活动入手,提高有效性

现在课堂上呈现了较多的学生活动,但往往没有实际效果,因而我们要关注它的有效性。首先,我们要让学生乐于活动,获得积极体验,这是提高有效性的前提。然后通过教师循循善诱,要让学生善于活动,这是提高有效性的保证。最后,通过评价激励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相应的发展,这是提高有效性的落脚点。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因而现在课堂上呈现了较多的学生活动。但是,我们要注重其有效性,将活动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上,使学生不仅感受到热火朝天的课堂气氛,而且能够完成教学目标,使他们学有所得。

三、实现课堂作业有效性

课堂作业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同时也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所以课堂作业最好是当堂完成。这样更真实、及时、有效的为教师反馈信息。有效的课堂作业是学生通过训练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所以设计的课堂作业要与学生实际情况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吻合。

首先,要把握好难度及梯度,课堂作业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要让每个学生通过作业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把握好作业的难度,设置好不同的梯度。

其次,有效作业要紧扣文本的,不能脱离文本。以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参照条件,进行精心编制,尤其是现在伪劣材料泛滥的情况下,教师更要明辨优劣,有选择的借鉴吸收,决不能拿来就用。以文本为立足点,让学生练习到应该练习的东西,这样才能确保课堂作业与课堂教学目标的一致性,从而确保课堂作业内容的有效性。

总之,教学有没有效率,是不是高效,不能取决于教师付出多少及认不认真的态度,而取决于课堂上学生有没有收获。我们语文教师要达到语文教学目标,首先要使语文教学达到有效性,归根到底是不是从学生立场出发,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否则是无效课堂,更不用说高效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钱梦龙与导读艺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4.

[2]魏书生.魏书生教育文库.沈阳出版社,2000-09.

[3]刘良华.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05.

课堂教学的高效课堂 第4篇

一、编写好导学案

课堂教学要实现高效, 教师应认真编写出科学、合理、合乎学生实际的导学案, 学生通过基础知识填空的完善、典型例题的学习、课堂同步练习的训练、帮助学生预习新课、解决新课中的大部分简单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课堂上教师要组织使用导学案, 答疑解惑, 化疑解难, 最终实现在有限的时间解决困惑, 在有限的时间开启学生无限的思维。

二、抓好课前预习

以前, 我们在教学中往往遇到学生对这一环节重视不够, 只有要求没有落实, 或流于形式, 甚至根本就没有用到这一环节。而教师往往在布置预习任务时不明确, 没有分解学习任务, 没有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没有对学生的预习能力进行专门的培养。如今, 开展高效课堂必须高度重视这一环节, 要加强对预习环节的具体要求、效果检测等方面的落实, 保证预习的效果。

三、注重课堂实效

1.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 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创设问题情境, 并使这种情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情感性、生活性、参与性, 及时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动摇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 产生疑惑, 激发探索欲望, 唤起学生思维的能动性, 使学生乐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从而使教学过程充满问题互动和活力。在政治教学中,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 1) 用热点问题创设情境

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知识都来源于社会实践, 具有较强的生活性。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创设情境能使学生感到新鲜、有吸引力,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愿望, 从而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展开。例如, 可用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失信、欺诈现象及其危害作为情境, 探讨市场交易原则和经济伦理问题。

( 2) 用艺术作品创设情境

俗话说, 触景生情。呈现真实的情境, 可以唤起人们的感情, 引起共鸣。艺术作品具有形象性、典型性、情感性等特点, 诸如音乐、漫画、视频等形式, 能够渲染气氛、烘托主题、活跃思维,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发学生的思考, 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 3) 用案例或对话创设情境

使用某一情境的时候要注意几个方面: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充分利用反映时代特征的最新素材, 体现学以致用的新课程理念; 注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多让学生参与到这个环节中来。通过创设的各种形式的情景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

2. 积极引导, 拓展问题

把单一问题进行拓展, 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性的思考, 或者通过问题的拓展, 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知识点的思考。对于问题, 有以下的要求: 问题要具有针对性, 必须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相联系; 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探究性, 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启迪思维, 使探究活动顺利展开; 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不拘一格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3. 自主探究, 研究问题

这是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 学生根据对呈现出来的情景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教师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 应着重为其提供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 着眼于锻炼提高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1) 独立思考或同桌讨论

针对情境中的问题, 学生借助原有知识, 自学教学内容, 依靠自己的努力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 2) 小组交流和自我总结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 通过围绕话题的讨论, 激活课堂气氛。此时, 可以把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带入课堂, 使学生充分活动起来, 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 让他们在讨论、争论、交流中提高, 在互学中发展。

( 3) 师生互动及点拨总结

经过以上两轮的探究, 一般性的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 但一些难度高的探究性问题必须借助师生互动的方式才能解决。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先把一些与问题相关的材料展示给学生, 学生再分析, 教师有针对性地点拨和总结, 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学会“如何学习”。

4. 课堂检测, 提升能力

课堂检测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检测, 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及时制定相应的措施予以帮助。那么, 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这既能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 又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从而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预习, 去自主探索, 去拓展知识面。

5. 总结提炼, 解决问题

教师在总结时不仅要让学生巩固已经获取的知识信息、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 更要让总结能够增值, 实现师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各方面的双赢。结尾应具有概括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鼓舞性等, 应注意克服虎头蛇尾、头重脚轻的错误倾向。政治课问题的解决, 不仅表现在学生能够以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导对现实问题加以分析说明, 得出结论, 而且还在于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 通过理论的学习和对现实的分析, 促使其自身内在情感的转化, 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总之, 经过实践, 我觉得高效课堂是给学生一个自己的舞台, 给老师一种新的希望, 给学校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但在开展高效课堂过程中, 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如导学案的编写我自己还有很多困惑的地方; 课堂上一些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具体操作还有很多瑕疵和不足; 一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没有调动起来等, 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探索和改进。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 更是现今我们课改的主阵地。我坚信, 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 冷静思考, 勇于实践, 善于总结, 一定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让高效理念惠及所有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李本松.也谈政治教师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力[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0, (7) .

[2]蒙水群.构建高效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J].西部教育导刊, 2011, (6) .

高效课堂与快乐课堂的博弈 第5篇

w w

w.5 Y K J.Com 1

高效课堂与快乐课堂的博弈

高效课堂是对低效课堂的颠覆,是凸显学生主体的可贵探索,是对传统课堂的尖锐不满后的呐喊。

相对于“满堂灌”,相对于教师“独脚戏”,相对于三个三分之一即:三分之一早就会,三分之一昏昏睡,三分之一学得累来说,提出高效课堂,无疑是及时的正确的。

但是高效课堂是不是课堂的全部意义所在?高效课堂是不是课堂的最高境界?能否反映教育的本真和正态?是不是教育工作者应追求的终极目标?会不会沦为另一种新型的课堂表演?

顾名思义,高效课堂追求的是实效,是能力的生成和知识点的落实,一切以有无效果作为评判依据。

但是教育不仅是可以作为一种工具和途径,以获取文凭和工作,更应该显现它作为一种美好生活而不可或缺,以获取知识,美感,情感体验等。

你可以看到许多人已经拥有了较高的文凭,以及丰厚报酬的工作,却依然走进大学或图书馆,却依然一书在握,津津有味,沉醉其中。

人们显然已忽略了读书的实效和功利,而进入了读书的“虚效”和“非功利化”,后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和享受教育。

作为学生阶段,课堂当然是获取知识能力的主要时段,但同样也是获取美感、情感、归属感、愉悦感等等美好生活的主要时段。

我们不能因为要追求升学率,而把课堂的高效奉为圭臬,捧为至上,视为至境。

适度的闲暇也是一种教育,适度的幽默也是一种教育,适度的“无用”“无效”也是一种教育!

孩子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教师既教给他实实在在的东西,更应该淡化分数和分数背后的势利,和他们一起分享美好的教育生涯,享受生命的欢乐,享受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快乐,开启生命的快乐旅程。

索道缆车将旅游变得高效了,但同时失去了大半欢乐,及过程中的许多看点。

大棚良种将蔬菜变得高效了,但同时失去了本真味道,并败坏了人们的味蕾。

时代呼唤本真,教育呼唤本真,孩子需要本真!由此我们更呼唤绿色课堂,生态课堂,快乐课堂!

快乐课堂才是我们这个时、这个国度最该倡导的新教育新课堂!

文章来 源

w w

初探高效课堂中的课堂引入 第6篇

关键词:课堂引入;音乐;氛围;组织实验;陷阱

课堂引入是指一堂课从开始到展开具体教学的过程,意思是“将学生引入到本堂课的学习中来”。它是课堂教学这门艺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率,同时影响到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兴趣。我国某著名教师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下面将从几个角度谈谈课堂引入的方法,以和读者共飧。

一、营造音乐氛围,让学生的心热起来

音乐可以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它是人类感性的凝集,可以引导身心放松,增强注意力、判断力和记忆力,振奋精神,可以陶冶人的心灵,排解忧郁苦闷的心情,提升创造力,让人的身心都得到适度的发展、解放……

健康向上的音乐可以使人振奋,优美抒情的音乐给人以愉悦,音乐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一种精神的享受,而且对人类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古今中外大量的文献记载及许多具体实例足以证明:音乐对人体身心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当然可能有些同学会陶醉于音乐之中,也有些同学可能会因此而讨论起自己喜欢的歌曲等等,这时就需要教师适时地利用音乐,进行过渡,把学生的思绪拉回到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之中,这是教师掌控课堂的一种技巧。

二、组织实验,让学生的手动起来

化学离不开实验,而有趣的化学实验肯定会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现在很多学校为了追求中考升学率,高考本科率,往往把学生实验改为演示实验,甚至变成了老师讲解实验。因此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现在进入实验室亲手做实验的次数屈指可数,因而学生就失去了很多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其实很多学生都非常喜欢做实验,对化学实验中的瓶瓶罐罐非常感兴趣。每当上化学课,看到老师提着实验仪器框走进教室的时候,学生都表现得异常兴奋,伸起头颈张望老师的仪器框里放的什么仪器,然后打开书本翻到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寻找老师等会将要做的实验。

实验是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教师应该把这种优势转化成胜势,通过实验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喜欢上这门学科。

如在讲《金属钠的性质及应用》这堂课时,可以采用分组实验的教学方式。教师开门见山,让学生思考若将锌粒投入CuSO4溶液中,会看到什么现象?然后让学生分组完成这个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后,比较与他们刚才的假设是否一致。此问题难不倒他们,学生轻而易举地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与实验。此时,教师将话题一转,如果把钠投入CuSO4溶液中,现象将会如何?同学们开始分组讨论,这时每个小组讨论出的结果就五花八门了。有的说有红色的铜析出、有的说有气体生成……教师利用学生产生的疑惑,顺水推舟,那么要想知道正确的实验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会异口同声地说:“做实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

通过亲手做实验,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生会对实验现象记忆得非常深刻,并会主动去思考分析产生这种实验现象的原因。这样,课堂活跃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效率自然就得到了提升。

三、设置问题“陷阱”,让“求知欲”激发起来

在引入新课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置一些智慧陷阱,先让学生遭受一些小小的“挫折”,从而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因为对很多学生来说,他们会“越挫越勇”,当他们碰到挫折时,会表现出不服输,并加速思考为什么自己会弄错,当他们得不到答案时,就会把希望放在老师身上。教师在此时加以必要的点拨与讲解的话,学生就会听得非常认真,围绕教师的话展开思考与分析,直至把问题想明白为止。

如在复习到“原电池”内容时,我给出了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让学生判断正负极(学生已经形成思维定式,活泼金属是负极,不活泼金属是正极),好多学生不加思所的回答出Mg是负极、Al是正极,这时,老师将此实验演示给学生看,看到Al片溶解,Mg片上有气泡产生,Al是负极,Mg是正极,和同学们掌握的知识恰好相反,学生们会很诧异,他们的“疑惑”状态正是教师课前故意设置的学习障碍所要达到的效果。

这时,教师无论是引导学生分析还是适时点拨都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学生对新知的渴望一触即发,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这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燃料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它们都是碳棒,我们当初是怎么判断燃料电池的正负极的呢?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与自身的回忆分析,就能自然地得出结论,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不仅与电极材料有关,还与电解质溶液、所通入气体有关。

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很好地融洽师生关系,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探索新知的乐趣。

四、微笑走进课堂,让学生轻松起来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需要必要的威信之外,更重要的还需要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教学的内涵,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艺术、高超的教学手段、典型的例题讲解把知识进行传授;另一方面是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取决于学生的智力水平、教师的传授水平及学生的专注程度等很多方面。其中学生对教师的认可程度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现在很多学生会因为教师的因素而左右他对这门学科的喜爱程度,一位学生喜爱的教师,不仅应具有生动、形象、风趣的语言教学手段,还会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教师愉快地教,学生愉快地学,课堂活跃,其乐融融,不但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更会令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获取新知。

课堂引入是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一门艺术,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学识、智慧和教学水平的综合艺术体现。

参考文献:

[1]薛文莲.利用故事打造化学快乐课堂[J].中学教学参考,2010.

[2]汪云.设置智慧陷阱成就智慧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

课堂教学的高效课堂 第7篇

一、现阶段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待提升的地方

1. 课前教学备课不充分。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一样,初中语文互动学习课堂要求教师摒弃原本按本照宣的教学方式,而是使用生动有趣的案例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然而,根据调查统计的情况看,目前,初中语文课前教学备课的情况远远没有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在备课工作方面表现出两种极端: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中老年语文教师,一直相信沿用多年的教学方案是最有效的,不愿意尝试和接受新的教学方法;较为年轻的语文教师有较高的工作热情,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在备课环节中缺少把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意识,制定的教学策略容易受到挑战。

2. 课堂教学效果不乐观。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需扮演好学生知识的指引者,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还没有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方面表现出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大部分初中语文课堂上,依旧是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为了在预设的时间内实现教学目标,几乎所有教学环节都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渐渐地学生会进入老师预设的套路中,教师只要按照原先的计划进行教学即可;其次,多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理念,表面上看是被引入了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但是实际缺少明确可行的教学策略,只是营造出看似热闹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

3. 课后教学反思不理想。

有效的教学反思是推动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必要因素。初中语文互动高效的教学,强调教师应该学习和掌握课后反思技巧,培养课后反思的教学习惯。然而,从调查统计的情况看,初中语文教师普遍没有进行课堂教学反思的习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课后反思对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作用,大多数教师认为课后反思反而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

二、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对策思考

1. 科学安排,塑造高效课堂。

重视课前预习。充足合理的课堂备课是开展互动高效课堂的有效保证,可见课前备课十分重要。教师应反复多遍地阅读教学内容,对每一章节的知识点都弄清楚弄明白,每一知识点需要使用哪种教学方法应该非常清晰。同时,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有预见性地了解和掌握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疑难困惑,并且能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和处理这些困难,让学生更轻松更容易地掌握学习的要点,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找准课程切入点。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把握内容的切入点,才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营造高效的教学氛围。“灌输式教学”就是把文章的作者、写作背景、生字生词中心思想,平铺直叙地向学生介绍,这样不仅无形中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还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切入点,要求语文教师找出教学内容的重点,介绍文章前,让学生首先明确本次课堂的学习重点,让学生在互动探究中有目的性地进行学习,进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的《从百草堂到三味书屋》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以结合文章细节体验自身的生活经验着手,以正确领悟生活的苦与乐为教学重点,从而对文章开展每章节的学习。

强化课堂训练。无论是巩固旧知识,还是接触新知识,都必须进行相关的课堂练习,教师还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课堂练习的题目。怎样才能挑选设置出好的练习题目呢?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为教学的重点任务,通过课堂训练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最终营造互动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月亮上的足迹》的课堂训练设计中,教师可以提问:“假如登上了月球,你们将会在月球上做什么呢?”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分享想法,培养拓展思维能力。

2. 加强互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初中语文互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言行神态是营造良好氛围,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的桥梁。言行亲切、情绪饱满的教师,更能够以满腔的热情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每一位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不由自主地投入到互动探究学习中。初中语文互动高效课堂应该展现为“以学生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使用引导的方式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技能,让学生享受到语文学科无穷的乐趣。所以,教师应该在深入摸索教材的基础上,提炼和设置出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问题,进而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适时恰当地提出问题。问题提出的实效性也是影响互动、高效教学课堂塑造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能充分发挥提问对课堂教学互动的积极作用,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在最合适的时候,以最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达到良好的师生互动效果,创设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在大概把握文章,理顺文章情节后,向学生提出问题:文章主要描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桃花源里有怎样的景色?生活着怎样的人民?文章最后南阳人刘子骥为什么没有找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呢?这又说明了什么呢?引导学生在全面分析课本塑造的环境的基础上,加深对文章的认识和理解。

3. 做好反思,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课后教学反思,从四大方面着手,包括思效、思得、思失和思改。思效就是对上完课后对本课教学效果作自我评价,例如哪些内容学生掌握得好,哪些部分教学有待提高;思得,课堂教学结束后,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成功经验,并及时记录下来,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思失,课堂教学有得必有失,面对性格各异和学习能力各有不同的学生,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可能会有出入,教师要勇于总结教学工作的不足,认真琢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思改,进行课后反思的根本目的在于深入剖析问题,并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学科教师每个星期集中进行一次课后反思的交流会议,分享自己的看法,学习他人的经验,也是做好课后教学的有效办法。

总体而言,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创设互动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我们要认真观察和反思现阶段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创新思维,改变思路,不断摸索,从而探寻出符合学校实际,符合当今学生需求且可行性强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推动教育事业向高效率、高效益方向快速发展。

摘要:创设互动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但课前教学备课不充分、课堂教学效果不乐观、课后教学反思不理想三大问题影响互动高效课堂的创设。结合多年初中语文教学经验,作者提出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实现师生课堂互动和扎实做好课后反思三大途径,进而提出几点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初中语文,互动高效,策略思考

参考文献

[1]高绍山.论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J].考试周刊,2012(36).

[2]刘玉梅.中职语文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语文天地,2012(10).

有效的课堂管理,打造高效课堂 第8篇

一、对高效课堂的理解

什么是高效课堂?在设定的时间范围内, 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并获得预期效益的最优化, 使学习者与传授者双方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 这就是高效课堂。

二、高效课堂教学的几个误区:

1、老师越“认真”越高效

2、“灌”得越多越高效

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 并不是指教师是否“认真地教完”内容, 而是指学生是否“学到”、“学好”了。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得没有收获, 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 有人认为只要给学生多“灌”一点, 感到课堂教学的效益就高。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 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教师的一番苦心, 往往换来的却是适得其反的学习效果, 更糟糕的是向学生灌得越多, 养成学生越不愿意动脑, 造成恶性循环。

三、课堂管理:决定教学的成败

所谓课堂教学管理, 就是指师生双边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实践全过程中进行的管理, 可以理解为在实施课堂教学中教师与被教对象遵循一定的规则, 有效地处理课堂上影响教学的各种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 使整个课堂教学能够顺利实施, 提高教学效果, 促进学生的发展, 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维持有序的课堂纪律和正确有效地处理好课堂上发生的各种问题都是课堂教学管理的范畴。

四、实施有效的课堂管理,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 做好高效的教学准备环节

1、精心制定教学目标:

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中, 教师要根据“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注意效能”的原则, 探索“以加强双基为前提, 以培养能力为重点,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新的课堂教学目标。要求教师遵循课标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 制定各学科从单元到课时的目标体系, 教师要把教学目标深化与教、学、练的全过程, 以此形成教师为实现目标而教, 学生为形成目标而学。要把教材看作是一个范本, 看作是一个“底线”, 努力做到入乎其内, 吃透教材, 把握重点、难点;同时要把教材看作是一个例子, 不唯教材, 力图出乎其外, 举一反三, 促类旁通。

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要体现能激发求知欲和激发兴趣的课堂导入, 一个好的课堂导入, 应该是自然的, 能迅速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体现能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学法指导, 体现能激发学生思维的课堂提问和随堂练习, 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精心选择和设计课堂练习, 要做到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当堂训练、快速反馈, 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 调动学习积极性。

3、精心选择教学方法

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原则, 改进教学方法, 把“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培养能力, 发展智力”作为改革旧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突破口, 正确处理教与学、讲与练的关系。我们要求各学科教师根据教材思路、认知思路、教学思路的特点, 精心选择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4、精心编制课堂作业

严格控制作业量, 训练求精。一是精选习题, 避免重复练习, 不搞题海战术, 针对学生实际水平和能力布置作业, 不搞一刀切, 基础题人人都做, 较易题照顾差生, 有一定难度的题留给优等生。

(二) 课堂上要关注每位学生, 走到学生中去, 切不可高高在上

在平时的课堂上, 教师更要关注每位学生, 要走到学生中去, 看学生是否在听课?是否在按教师的要求去做?切不可高高在上, 一味地只顾完成教学任务。尽量做到亲切自然、和蔼可亲。老师从学生的眼神中了解真实的东西。老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表情变化中看出自己的教学效果, 辨析学生听讲的状况。如课堂上学生不时地东张西望, 或目光呆滞, 表明他们心猿意马。他们低语暗议, 窃窃私语, 则表明他们发现破绽或老师讲错了。

(三) 有效地巩固和应用知识

我们整堂课是围绕所定的教学目标进行的, 老师的教学是否有效, 学生是否真正学会、会学, 我们最好在每节课进行五分钟左右的目标测试。当堂目标测试的目的是努力化知识为能力。让学生通过紧张的口头或书面练习来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向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深化。为此, 要精心选择供训练用的作业, 可设计为一点多题以强化巩固, 或一题多点以系统巩固, 或一题多解以引导学生标新立异。

(四) 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课堂管理的顺利进行。隔膜乃至对立的师生情绪会成为课堂管理的严重障碍, 如果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建立起师生关系的肯定情感, 他就会把自觉遵守课堂管理的各种规范, 同时看成是维护师生间友好情感的需要。就以我班的郝润东为例吧。这个学生是各科老师们公认的差生:听课时精神不集中, 常常交头接耳或者搞小动作;课间不是和同学打闹就是和同学斗嘴, 没有一刻安静的时候。同学们对他很反感, 天天告他状。看到这样的现象, 我起先也很生气, 批评、警告、和家长交流, 可是家长除了打能暂时吓唬住他外, 其他的办法几乎不管用。后来我换了赏识的办法, 用心去感受这个学生身上的优点, 用爱的目光去发现他的长处。没想到这个在别人眼中满身缺点的学生上课能够回答问题了;劳动起来不怕苦不怕累。抓住这微小的优点, 我把它无限的放大, 每次一遇到上课他发言我就在全班表扬他;每次遇到他劳动就夸他能干。这个事例中告诉我们, 教师的真情投入, 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课堂教学的高效课堂 第9篇

一、集中培训研修, 明晰诊断理念内涵

1. 现实迷惘

许多教师一直认为, 教育科研只能游离于教学实践之外, 纵有迷人的教育理念, 却不能真正服务于教学实际, 成不了现实的教育生产力。因此, 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没有了有效的科研支撑, 执教多年却“涛声依旧”, 每天都不断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2. 理念搭桥

近几年, 我校极力倡导的“课堂诊断”让教育科研走下了“神坛”, 走进了教学第一线, 给教学实践提供了现实的、具体的指导。赋予原本的“听课评课”以“教育科研”的意义, 它以理论学习为根基, 以现实情境为场域, 以细节把握为切入, 以多向思维为引领, 以智慧增长为目的, 为校本教研提供了极佳的契机。同时, 也为一线教师在提升课堂质效和走向专业发展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

3. 校本研修

学校邀请了多位专家专题介绍课堂诊断的内涵价值、操作要义及成果表达。专家们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的指导、方向性的引领和理论方面的支持, 以及校内多次组织的课堂行为专题研讨、青年教师沙龙活动和听课情况集体点评等, 让我校教师对课堂诊断有了重新认识:“诊断病源”是为了得到“治病良方”———课堂诊断评价绝不是甄别教师上课的优劣, 而是以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为途径, 进行多层次的实践, 引领一线教师对同伴、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作出反思与总结。通过学习, 教师放下了心结, 诊断课堂不是一味地找茬, 而是为了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扬长避短, 真正为教师提高专业化水平服务。

二、磨练科研内功, 提升行政会诊水平

1. 领导先行

我校的“随堂听课”制度已经实施多年, 学校领导每周都必须深入课堂。领导可以对每一堂课“推门”听课, 同样, 教师也可以“推门”听取校长、副校长以及主任们的随堂课。管理层将随堂课作为行政“会诊”的重要载体, 每周议课, 每月发一次教学情况通报或进行集体点评。医生的诊断水平在于不断“充电”, 领导的“话语权”来自于“悟学”“悟教”。为了能让自己对课堂的“诊断”正确, “处方”有效, 管理人员自觉捧起了教育理论书籍, 办公桌上多出了教育杂志。课堂诊断行动让领头羊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2. 系统思考

“随堂听课”制度在一定范围内对学校课堂教学行为起到了良好的调控作用。但被听课的教师总有被检查、监督之“芥蒂”, 加上如果领导的点评稍有疏忽, 很容易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学校利用行政会组织班子成员学习“课堂诊断”的相关理论和操作要义, 并结合所听公开课例共同诊断, 寻找最佳诊断切入点。我们特别强调诊断前的交流, 犹如“望闻问切”中的“问”, 只有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行为有了全面了解、系统思考, 才能“诊”得明白, “断”得准确, 进而让被诊断者心悦诚服, 并有所收获。

3. 激励评价

我校要求每位听课的领导坚持发展性诊断原则, 课堂诊断要有预见性和前瞻性, 善用“糖衣苦药”。在对所听课例进行评价时, 不仅要善于发现和点评课堂中不符合教学规律、不切合学科特点、甚至不自觉地违背课程改革精神的问题, 更要善于发现教师的“闪光点”, 准确点评教师的精湛教学艺术、新颖生动的教学特色、丰富鲜活的教学经验, 切忌就事论事、简单说教。

三、践行模式课堂, 倡导同伴互诊共研

1. 多途并重

我校在推进课堂诊断行动过程中, 实行课堂诊断与课堂观察、课堂观摩多途径并重, 让教师觉得课堂评价更像是一种“体检”, 不只是“诊病”, 更不是“找茬”, 而是互诊共研。课堂评价指向教学中的扬长避短, 真正为教师提高专业化水平服务;指向对学生负责, 诊断“病因”, 给出策略, 提升课堂质效。教师放下了心结, 互诊共研既分享了策略经验, 又增进了同事友谊, 实现共同进步。

2. 多课并举

通过组织新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比武课、骨干教师示范课、获奖教师展示课、教研组内研究课、备课组内优质课、协作区学校会课、日常随堂听课等, 提供了课堂教学诊断的一个个案例, 领导、教师全面参与诊断, 犹如一场“全民健身运动”, 逐步促使全体教师参与“教学健身”, 养成自我反思、自我诊断的习惯, 从而进入一种人人追求优质课堂质效、“清洗”问题课堂行为的理想境界。

3. 模式引领

教育科研的核心价值是帮助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育教学行为、提升教育教学质效。我校基于事实上存在相当一部分教师教学质效不佳的情况, 着力打造“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先学后教、悟道明法、合作探究、和谐发展”的“悟学课堂”。帮助教师确立“学生主体”和“提升效率”两个意识, 鼓励教师先求“入格”, 后求“出格”, 逐步实现有效教学、优质课堂。

四、着眼持续发展, 推动诊后行为跟进

1. 课堂复诊

“课堂诊断”之后必然要有被诊断者的行为跟进, 即根据诊断出来的问题和不足, 以及“会诊”的相关对策, 一定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加以改进和落实, 以求进一步改善或优化课堂教学行为, 更好地达到提升课堂教学质效的目的。我们对在课堂诊断中出现问题比较集中的教师, 都要组织二轮、甚至三轮的专题“复诊”, 了解“整改”情况和效果。学校要求全体教师都要自觉运用“课堂诊断”理念和操作方法, 纠正偏差、积累经验、总结规律、提炼特色、扬长避短, 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2. 结对共进

“课堂诊断”之后的学校措施跟进是结对帮扶。为了走实“青蓝工程”的每一步, 学校改变了以往学期初签仪式、学期中查笔记、学期末交总结的重形式、轻效益的做法, 引领师徒依据“课堂诊断”平台进行课例研究。学校确定相关对象结成课堂互诊对子, 相互进入对方课堂, 一方示范, 一方模仿;一方上课, 一方诊治;以师带徒, 以徒促师, 携手发展。

3. 区域协作

我们在与协作区兄弟学校的交流活动中, 有同课异构、合作研讨、资源共享等多种形式, 但似乎还不够丰富和深刻。我们设想, 以后还可以在课堂诊断的区域协作方面多做一点文章, 扩张诊断区域, 拓展诊断思路, 寻求共同发展。“一花独放不是春”, 只有与兄弟学校以更加宽广的胸怀精诚合作、有效研讨, 才能形成地区教育事业的欣欣向荣。

五、结束语

化学课堂实行高效课堂的方法探究 第10篇

我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探究, 来改变我的化学教学模式。

一、改变传统的座位模式为小组模式

我把全班的62名学生分成9组, 每组6~8人, 按学生的成绩进行分组, 每组学生由不同的层次学生组成, 学生的座位是环形的, 每组都选出自己的化学组长, 每组都有自己健康的个性化的名字和奋斗目标。在化学教学和学习中都是以小组为单位, 这样在组内, 学生会互帮互助, 取长补短, 简单的问题在组内就解决了, 而在组间提倡学生进行竞争, 这样就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二、在化学教学中由学案引领教学

我们实行集体备课, 老师们精心准备, 对不同的问题进行探讨, 根据教学参考和考纲进行不同的处理, 最后形成统一的学案。这样就避免了不同能力的教师对教材的不同理解, 大家统一了思想、统一了目标、统一了学案。这样做就形成了合力, 保证了学案的针对性和高效性。这样的学案既有力于学生学习的高效性也避免了教师对教材理解的偏差和不全面性。在学案课堂的引领下学生对教材认知和 知识的理解达到高效性。

三、学生展示与教师的讲解相结合

以前上课更注重教师的讲解, 这样就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经常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听的地位, 这样的授课方式教育效果并不理想。本学年我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展示, 在学案和小组充分交流的基础上, 对学生都会的问题不展示, 对学生有问题的知识点重新梳理, 在课堂上由学生自主展示讲解, 其他学生对展示的问题可以提出质疑和自己的见解,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做适当的点评和补充, 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不同的激励, 并对学生的展示进行必要的补充以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真正地实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这样在化学课堂上真正地实行了高效, 增强了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 调动了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学生更喜欢化学, 对化学也更投入,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

四、积极培养引导学生化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在课堂内外非常注重对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我班学生成立了化学兴趣小组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探究, 进行总结。学生在兴趣中不断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有的小组创办了化学报纸, 收集相关的知识展示给其他学生, 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化学视野, 有的也举办了化学基础知识竞赛。这些活动的组织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我的一些尝试和改进使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到极大的提高, 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做到了高效, 学生的化学成绩和综合素质能力也稳步提高。

摘要: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师的讲解和教师的个人能力, 忽视学生其他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教育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必须实行高效课堂改变教学方法。

高效课堂教学的要素 第11篇

课堂追求的目标是高效,高效的课堂要体现效益、效率和效能。学生学习成就的获得,不能以过多地牺牲学生的体能和身心健康为代价,要考虑时間的付出和加工“产品”的档次和质量。高效课堂要体现全面、全员和全程的高效,教师、学生在课堂的每一分钟都要高效。因此,课堂上师生都要全力以赴、全心投入,从真实、紧张而有序的导、学、引、练中完成教学目标。根据近几年的实践摸索,笔者认为实现高效课堂教学要体现以下要素。

一、有效“导”与“学”

1. 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课堂上学生要清楚学习目标,知道学习的重点、难点;教师引入的话题、问题要新颖有趣,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实际。

2. 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在学习目标的驱动下,先学而后教,要以学定教,以教导学;教师要重视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要能有效地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方案,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掌控不同主题或话题的过渡;课堂要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让学生做到活跃与宁静统一。

3. 坚持鼓励性反馈,让学生看到成长和进步。课堂教学上,教师在三维目标的“监控”下 ,灵活机智地抓住生成信息,通过巧妙处理,创设反馈的问题和情境;课堂效果的反馈采用即时反馈与延迟反馈相结合,个体反馈与集体反馈相结合,使学生学习的兴奋得以延续和强化;对错误的回答或答案,教师要恰当地把握时机,让错误的信息为我所用,并作出富于鼓励的答复;作业和课堂反馈的选题要精,要有目的性、代表性和分层设计,能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二、有效提问与倾听

课堂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发散性);提问要有较恰当的难度,准备的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程度相吻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让学生都能参与提问和对提问给予回应;要善于大面积、广泛倾听,将学生的回应进行整合,灵活、机智地把学生在课堂反馈的信息转化为教学资源,再巧妙牵引,抛砖引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让课堂进程的单一、游离的信息,能够深入丰富、发散或聚敛。

三、有效激励

教师要常带微笑,有热情,关心学生;富有表现力的教师,对学生有很强的亲和力,课堂上教师要有激情,有活力,精力充沛;在语言、表情、姿势上要表示出对学生充满期望、信任与接纳,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有丰富的学识以满足学生的期待,感染学生的人格;要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受到激励。

总之,要实现课堂的高效,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表演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先学、暴露问题而后教,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进行高效的导、学、引、练,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打仗中学会打仗”的道理,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课堂的和谐与高效。

课堂教学的高效课堂 第12篇

一、知识与技能———从生活中的案例到生物课堂的深入

高中生物教学“三维目标”中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提高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是高中生物教学的基础环节, 如果将整个高中生物教学比喻成一座大厦, 那么基础的坚实与否, 直接影响到大厦的稳固与否。因此, 笔者认为知识与技能是基础环节, 也是需要切实重视的。

那么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呢?传统的生物教学课堂, 不少教师都是急切地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 不顾及学生的接受情况, 吸收、消化与否, 甚至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住相关的知识点。久而久之, 学生对于生物学习就会失去兴趣和信心。其实, 生物学科作为一门与我们的生活、生存环境密切相关的学科, 在教学中, 教师完全可以通过生活中的案例, 引导学生透过生活现象看到本质, 学习到内在的生物知识。

在教学“基因的本质”这一小节内容的时候, 我就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导入教学内容。“同学们, 大家肯定听说过亲子鉴定吧, 大家看到电视剧里古代人要想鉴定孩子是否与自己有血缘关系, 一般用父子的各一滴血放在水中看是否凝结到一起。当然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到了现代, 科技已经很发达, 可以通过科学数据来证明亲子关系。比如, 我们时常听到的DNA亲子鉴定。这个鉴定的背后是怎样的生物学原理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基因的性质。学完了这一课, 大家就能找到答案了。”

通过这样的课堂导入方法, 学生能够联系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案例。一般来说, 生活中的案例让人非常容易去理解, 但是课堂上的一些科学原理、知识点却不容易被学生所掌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生活中的案例, 让生物课堂的导入自然、顺畅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生物课堂与我们生存的环境、生活的实际紧密相连。从知识与技能的角度出发, 结合生活中的案例, 更能为教学创设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情境, 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课堂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生物知识的学习重在过程与方法。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 笔者主张教师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生物思维能力, 在科学的生物思维能力的指引下, 完成教学目标。一般来说, 由于学科之间内在的联系性和紧密性, 学科与学科之间可以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运用多种课堂模式来培养学生的生物思维能力, 让学生更加擅长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那么如何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呢?笔者认为重在方法, 重在对于生物思维能力的培养,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快乐、高效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笔者积极探索了多种生物课堂的教学模式。比如, 小组合作学习法、自主互动学习法等。其中自主互动学习模式自开展以来,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注入了动力。比如在学习“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这一小节内容的时候, 我就开展了自主互动的学习模式, 要求学生利用小组形式一起讨论。首先是对所要教学的新课做好预习工作, 再次通过课堂上的自主学习模式,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在每一个小组学生的自主互动的合作学习中, 鼓励他们发挥出每一个人自身的优势。小组长不仅在课堂上的小组合作中发挥管理作用, 更要在课后发挥监督作用。比如, 针对复习中某个小组成员的疑惑点、难点进行答疑, 并且定期向教师汇报小组自主学习的情况。对于“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的学习, 学生们通过小组自主互动学习, 逐渐深入, 并且从传统意义上死气沉沉的课堂, 转变为向上、和谐、充满乐趣和紧张氛围的课堂, 学生们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积极提出疑问, 在课堂中精彩地互动, 又在精彩中收获无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忧患意识

近年来, 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各个学科都开始注重学科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学。教师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下, 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如何鼓舞学生, 如何通过改善评价或者利用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加以完善。基于生物学科的特殊性, 我认为生物学科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应该有所升华, 即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渗透忧患意识。通过学生对生活环境的深入理解, 灵活运用生物知识, 产生保护环境的理念, 并且始终保持一种忧患意识。要充分利用学习的知识点, 在实践中加以灵活运用。在学习中也是如此。如果说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可以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 那么忧患意识则对于学生起到一种鞭策的价值。学生在忧患意识的鞭策之下, 懂得珍惜时间, 懂得珍惜眼下的生活, 懂得去做一个善于思考和行动的人。

比如, 针对目前市场上很多的转基因食品, 我要求学生们具备敏锐的嗅觉, 对类似这样的转基因食品提出自己的见解。运用高中生物教学中所学习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详细的分析。还有结合最近的“多美滋奶粉问题”等, 让学生们通过运用自己所学的生物学方面的知识点, 去解决和看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所谓学以致用, 在分析现状和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有了更多的感悟, 有了更多对环境、对生存的忧患意识。

笔者的教学实践证明了基于“三维目标”的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能够充分实现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鸿.浅谈高中生物新课程三维目标的三维层次结构划分[J].新课程学习:综合, 2011 (7) .

上一篇:回采探索下一篇:航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