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学生喜欢的课堂

2024-05-22

营造学生喜欢的课堂(精选12篇)

营造学生喜欢的课堂 第1篇

一、用幽默风趣的故事导入课文

风趣幽默是教师才华智慧的表现, 是使学生益智的手段。教师要善于用喜剧方式制造幽默, 或一个妙趣横生的典故, 或一个诙谐轻松的笑话, 寓理于风趣幽默之中, 让学生在捧腹大笑时领悟知识的真谛。如讲李白的诗歌时, 可由李白名字的由来引入:李白在七八岁时, 其父为试儿子才华, 出了一联“春风送暖百花开, 迎春绽金他先来”, 李白母亲对了一句“火烧杏林红霞落”, 李白就指着院中盛开的李花, 说:“李花怒放一树白”。李父觉得儿子很有才华, 因此为他起名为“李白”。这样导入, 学生既能得到关于对联的一些知识, 又对李白产生了羡慕之情, 自然就很有兴趣学习他的诗歌了。又如学到欧阳修的作品时, 可用这么一个故事导入:有一次, 欧阳修和两个朋友在街上看见一匹马踏死了一条狗, 便灵机一动, 提议三个人各自把这件事描述出来, 看谁最精练。其中一位朋友说:“有犬卧于通衢, 逸马蹄而死之。”另一位说:“有马逸于通衢, 卧犬遭之而毙。”而欧阳修只用“逸马毙犬于道”六个字, 便准确地讲明了这件事。此故事也可用在评讲“作文要简练”这一内容上。

学生喜欢听一些典故、笑话, 这可以益智又丰富课外知识, 而语文课本上的例子还不够多, 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多作阅读, 扩大知识面, 提升自身知识水平, 使自己的课堂充满欢乐。

二、要以学生为主体

课堂肯定要靠教师的调控, 它的各个环节的设计应体现教师精心准备过的匠心。课前的导入, 问题的提出, 课文的分析、归纳和总结, 都有着完整的、有机的、严谨的时段结构, 也具有符合教材特点和学生认识的逻辑结构。如果没有明确的、单纯的、实实在在左右我们的设计, 不能自觉或自然地控制教学过程的每个细节, 那么课堂教学将是毫无目标的“互动”瞎忙。

但也不能因此说教师整节课都得自己忙碌。语文课堂必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在宽松、愉快、活跃的气氛中学习。学生参与了, 探究了, 经历了, 体验了, 有了收获, 才是快乐的课, 成功的课。

怎么体现学生为主体呢?在教师组织指导下, 学生主动问答, 自主讨论, 自评互判, 这就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如上《送元二使安西》一文, 熟读后教师可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这是在初读古诗, 初感诗意的基础上去发现问题。怎样去解答呢?学生可各抒己见, 教师在学生问答的基础上再归纳出三种“求助”方法:1.查找资料。2.向别人请教。3.联系上下文。学生按方案讨论, 交流, 揣摩诗中重点词句的含意, 教师进一步疏导, 启发, 归结诗意。这就体现了教师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方法, 做到了主体与主导的有机统一。

三、创设激情飞扬的学习情境

语文课更应培养学生爱亲人, 爱家乡, 爱祖国的感情, 情感的激发与交融是营造良好教学气氛的重要条件。教师把积极的感情带进课堂, 融进课本中创设出新的意境, 诱发情感就能使学生进入“触景生情, 含情而欲达”的心理境界。如上述第一点, 用风趣的故事设计一段精彩的导语就能打开学生的情感闸门;或针对学生写议论文就头疼, 不知如何论证的情况, 可让他们展开辩论, 激发情感。如设计《骑车上学好》与《骑车上学有害》或《教师上课该化淡妆》与《教师上课该化浓妆》等观点对立的题目, 让学生摆事实讲道理, 由此学生对是非好恶的辨别能力就会加强。

我在上《慈母情深》时, 首先通过三次读题使学生在上课之初就入情入境, 接着在讲解课文时做到以情感动学生, 让学生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入情”、“动情”以外, 最重要的是“移情”, 也就是通过自己的感受来理解课文中蕴涵的情。我的做法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 使他们原己激起的情感更深化。

知之者莫如好之者, 好之者莫如乐知者。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作为语文教师, 应发挥主导作用, 充分挖掘、利用教材的情感材料, 以情感教学为辅导, 使学生置身于充满爱的氛围和富有情感的色彩的情境当中, 使之进入情感“共振”的境界, 自然而然受到感染和熏陶。

四、复习课中要会串起课文, 疏理成模块

好的复习课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对这门学科有总的整体印象, 又能用更科学的办法把散乱的知识点带成网状加深记忆。

如在复习作文模块时, 可用思路开拓课, 作横向联系, 从课文中找例子, 帮学生梳理成关于人“脸”的描写。也可用写法讲析课, 在回顾课文内容的同时帮学生归纳出记叙文结尾的八大美点:《论雷峰塔的倒掉》的简洁美;《落棋有声》的含蓄美;《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激情美;《海燕》的气势美;《荔枝蜜》的意境美;《枣核》的精警美;《七根火柴》的画面美;《鞋》、《项链》的悬念美。还可帮学生们整理出多篇只使用一种“三部曲”模式写成的说明文。这样, 既复习了所学的基本课文, 又迁移了写作知识, 还整理成一个个模块便于模仿。学生能不喜欢吗?

营造学生喜欢的课堂 第2篇

——美术课改中学生评价的尝试做法

中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是“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并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探索有效的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二十一世纪的美术课程评价体系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作为评价的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又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新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应该从塑造人的角度来探索,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个性发展,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培养开拓精神的创造性思维。我们的美术课堂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大胆尝试,走出了一条适合我校的美术课改实践之路。以往美术评价过程中,学生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自评、互评,对评价结果缺乏深刻地认识,对学习结果的优劣缺乏交流。因此我们重点在课堂评价方面做了新的尝试。

1、学生自评。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内容和课堂要求,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实践活动情况、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自我评定。

2、学生互评。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他人的课堂表现、作业效果进行评价。互评前教师必须对学生讲清:不管是谁,只要有进步,就要肯定和表扬,特别对想法独特、表现形式创新的要重点提出鼓励。

3、师生共评。学生选出互评中发现的有创意的作业进行展示。小组代表先讲理由,由全班学生自由评议,将各人的审美与认知表现出来,教师再根据具体情况因势利导,补充评析,使学生认识优点,发现不足,不断完善。

营造学生喜欢的语文课堂 第3篇

“对话课堂”; “开放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3(B)—0043—01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曾说:“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学生的童年生活大部分是在学校度过的,这段时期对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能力与技能,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营造兴趣盎然的课堂氛围,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一、 营造学生喜欢的“情感课堂”

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自我

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是不可能调动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绝不带着不良情绪走进课堂。教师要把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 ,把课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都要用自己的语言、眼神、动作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激情的自我,陪学生度过每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并努力创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铺路搭桥。 比如,教学《问银河》这篇课文时,教师可搜集银河、天体、宇宙的录像与学生一起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时候,教师可以真切地看到学生渴望了解宇宙、银河的眼神。这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银河还有哪些星球?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属于哪个星系的?……”学生们兴趣盎然,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很活跃。

3.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就是要求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明分善恶 ,细辨美丑。比如,教学《丁丁和牵牛花》时,课文通过描述丁丁实现了奶奶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牵牛花的故事,表现了丁丁对奶奶的一片孝心。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奶奶上了年纪,不能下楼了,她多么想看美丽的牵牛花啊!丁丁真想帮奶奶实现这个愿望,于是……”作者、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感情产生了共鸣,学生的感情得到了升华,思想受到了教育。

二、 营造学生喜欢的“对话课堂”

语文教学是在课堂这个特定的情境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平等沟通、真诚互动。传统教学中,教师因在认知、情感等方面占有优势,就以为自己比学生高明,常常主宰课堂对话;学生中“优势群体”垄断对话,成为课堂交往中的“贵族”,而一大部分学生因为害怕暴露自己的无知和错误,不敢说出自己的所想所感,常常揣摩、迎合教师的需要,沦为课堂交往的“奴隶”。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这样的情形在教学中亟待改变。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要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积极构建“对话课堂”,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发现、研究、探索的舞台,使他们在多层次、多角度、多智慧的阅读对话中深入感悟文本,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三、 营造学生喜欢的“开放课堂”

如何营造学生乐于参与的英语课堂 第4篇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师生关系和谐、融洽, 才能营造出轻松的课堂氛围, 从而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和学习。那我们先要从了解学生做起。前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赞科夫说过: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 学生的欢乐、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其他内心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 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一个教师如果对这些表现熟视无睹, 他就很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我们要努力做学生的贴心人, 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 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 体谅他们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遇到的难处, 尊重学生的思想, 善于激励他们。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都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他们的模仿能力、观察能力等都存在着差异,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尊重学生的思想, 不能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尤其针对学困生, 教师本身的态度尤其要慎重, 对他们要做到不抛弃、不放弃。要努力为他们创造参与课堂, 获得成功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用多媒体把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体育明星、歌星和影视明星的图片, 还有孩子们或教师在生活、学习中的照片, 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再呈现出来。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 英语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了解、课堂与生活的相互渗透的过程。不管是谁, 都有发言的机会;不管是谁, 都有参与课堂的机会;不管是谁, 都有获取成功的机会。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中, 和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这样便可以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学生也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 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学习兴趣越浓,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高, 掌握知识就越快。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光靠讲道理、明确学习目的是远远不够的。这样反而会成为一种说教, 使学生产生一种厌倦的情绪。更重要的是一个激发的过程。那么, 教师在课堂上怎么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 是要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 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决定了他们的个性特点, 他们富于感性, 缺乏理性, 缺少恒心, 甚至随心所欲, 不管不顾。我们还是要先从了解学生做起。可以经常在课间与学生聊聊天、谈谈心, 多创造机会去了解学生的情况, 用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来了解学生的个性, 从而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在课堂因材施教。在课堂上尽量提供他们较感兴趣的内容, 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从而有意识地吸引他们的眼球, 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想讲, 想表现, 我觉得这是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大胆地用英语去说去讲, 自觉操练英语的最有效策略。

三、创设有效的教学任务, 关注各层面学生的课堂表现

针对学生现有的语言能力以及学习方式等各方面存在的差异, 在课堂教学设计时, 不仅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情况, 如个性、学业水平、健康状况等。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 并且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业需求, 才能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通过多种途径, 引导、激励全体学生主动参与。从而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个体差异。在教学设计时, 为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任务, 有简单的、有适中的、当然有时也有困难的, 有一定的挑战性。简单地可以分为难、中、易三个层面的教学任务, 适时地应用到课堂中。“难”, 可以是一些需要思考才能回答的语句训练;“中”可以是一些固定回答的语句训练;“易”可以是一些单词、语句的跟读训练。还可以根据每课时教学内容的不同进行分层设计。如:What would you like you?这个问句, 学生在看卡片回答时, 可以将容易读的单词作为“易”, 不容易读的单词作为“难”。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成就感, 有着不同的意义。教师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要善于将他们引向成功。在学生取得成功时, 更不能吝啬“Yes”, “Good”, “Great”, “Well Done”这些鼓励性的语言。

四、要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 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新课程倡导“面对学生全体, 全面进行教学”的教学理念,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学生人数较多, 无法兼顾全体学生。许多学生经常无法得到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但对于我们目前的英语学习环境来说, 课堂环境几乎是外语学习的唯一场所。我们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积极因素, 避免或消除消极因素呢?

陶行知说过:既要使人明白, 自己便自然而然地格外明白了。要相信学生的能力, 敢于“放手”。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 让小组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教学内容, 教师及时给予提示和帮助。学生在知识交流的过程中, 便存在着一个“教”与“学”的过程, “教”的学生则对所学知识更加地清晰、深刻, “学”的学生也间接地被教师“兼顾”到了。英语是一种语言, 需要不断地操练。许多知识的掌握以及能力的培养不是靠教师“硬教”出来的, 而是靠学生“勤练”出来的。组织学生之间合作学习, 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学生在合作中积极、充分地进行“听、说、读、写”等活动, 从而让学生在英语语言能力各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法国教育家弟斯多惠说:“教育是一种不在于传播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的教学艺术。”一节成功的英语课堂, 应该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与快乐。能够激发继续学习英语的饱满情绪, 能够培养积极投入、主动参与到课堂的习惯, 能享受英语课堂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摘要:一个积极参与课堂的学生, 学习英语就如鱼得水, 得心应手。而一个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学生, 学起英语来则寸步难行, 力不从心。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学习英语, 才是我们设计课堂教学的正确思路。

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第5篇

目前的部分职高学生,只要老师一说起作文,他们就会皱着眉头说:“糟了糟了,又要写作文了”。话语中包含着害怕,甚至讨厌。于是,写文章成了“应付”。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水平乃至整个的语文水平自然很难提高。

究其原因,客观上,作文本身是难。主观上,教师写前指导不得法,批改讲评不及时,缺乏表扬机制等因素,也影响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学生方面,由于不善于观察生活,“无米下锅”便成了写作活动顺利进行的最大障碍,加上他们写作基础普遍较差,迁移能力又弱,“努力为之”却写不出令自己满意的文章来,因此对写作缺乏信心,甚至形成一种畏难情绪。这种情绪抑制作文中感知的积极性,降低思维的活跃性和创造性,若不及时调节和消除,就会形成一种消极的心理定势,严重影响作文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写作氛围,正是消除这种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施之一。

2 课堂写作氛围的含义及作用

《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写着:“氛围,就是周围的气氛和情调。”那么,“写作氛围”就是来自周围的影响写作活动的气氛和情调。“良好的课堂写作氛围”也就指有利于写作活动顺利进行的课堂写作气氛和情调了。

从“氛围”的概念中不难发现,氛围是一定环境中的许多人共同参与的结果。是群体作用下的产物。群体是个体的集合,学生个体的畏难情绪正是直接影响良好写作氛围形成的主要心理障碍。如果说信心、情绪等是制约学生写作活动的个体性非智力因素,那么,写作氛围则是一个制约学生写作活动的群体性非智力因素。

活跃的课堂气氛。是产生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之一,这是教学界人士的共识。同样,良好的写作氛围,则是提高写作教学效果的有利因素,这一点却常常被许多语文教师所忽视。试想,一个缺乏庆贺气氛的生日聚会,能让主宾双方满意吗?一节缺乏写作氛围的作文课,能使班上绝大部分学生乐于作文吗?看来,正视写作氛围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很有必要。

实践证明:良好的课堂写作气氛,能激活学生的脑细胞,诱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接受新知识,并在获得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联想、综合,分析、推理等创造性学习,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师生都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3 营造良好课堂写作氛围的对策

课堂是教师对学生群体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因此,语文教师应把握契机,及时在课堂上“对症下药”,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下面介绍三种具体做法:

3.1 口授作文法

此法主要通过启迪恩维的触发点,解决“无米下锅”问题,适用于记叙文写作教学。

写作课上,教师在理论上的分析、指导完成后,把一篇事先写好的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立意新、构思巧的“下水作文”作为范文口授给因“无米下锅”而“嗷嗷待哺”的学生,并不时地提问“下一步该怎样写”,让学生参与设计“最佳方案”。因为所反映的是学生熟悉的生活,义能进行心灵的对话与情感的交流,他们也就乐于细致地听、认真地想,等口授完了,他们会说:“这样的作文我们也会,只是没想到而已。”有了自信,于是,畏难情绪顿消。“一石激起千层浪”,一种有利于写作活动顺利进行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3.2 比赛作文法

即师生同时握笔写同题作文,然后比谁的得分高。这是一种激将法,针对那些“有米下锅”却缺乏写作冲动、懒于作文的职高学生。主要通过调动写作的兴奋点,刺激他们的神经,激活他们的思维。它适用于各种文体的写作课教学。

第一节作文课开始时,在教师作完理论指导后,先让学生从符合本次文体要求的多个题目中任选其一作为全班统一的作文题,发好人手一份的《课堂作文比赛评分细则》,然后裁判宣布“比赛开始”。

出于好奇与好胜,学生自然乐于“入水求鱼”,与老师一决高下。至此。一种良好的竞争氛围已经形成。由于所要解决的创造性问题像磁石般地吸引着学生,很快,学生就会沉浸在浓厚的写作气氛之中。一旦进入创造性境界,思维活跃,思路清晰,灵感就会如泉之涌出,汨汨而来……

当教师“爬上岸”时,有的学生已带着“战利品”从容走来;有的则不时地从“水中”“钻出脑袋”窥视“敌情”。

一旦裁判宣布“停止写作,评比开始”时,学生就会主动“出击”,向教师那“良莠”并存(故意为之)之作“开刀”,评这论那,说“是”道“非”。那种情绪之高涨、气氛之热烈,也许是不曾下水的语文教师所无法想象的。

在这里,“暴露”教师即兴作文真实水平是“诱饵”,是引发学生写作冲动的兴奋点,更是学生写作灵感的催生剂;而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则是比赛活动有序进行的关键;评比的及时性,尺度的标准化,裁判的“学生化”,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3.3 讨论作文法

即在教师指导下,为写作某一文体的文章,学生通过各抒己见、相互启发、讨论争辩等多向信息交流后进行的一种写作活动。此法的目的是挖掘信心的落脚点。它更适用于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教学。

职高学生中,确有一部分写作实在不行的。假如前两种方法都不适用于这些学生,就让他们在同学的搀扶下“亦步亦趋”,从集体的合作中找到写作的自信。

学写说明文,职高学生常常抓不住事物的特征或不知从哪些方面去说明事物,教师在提前布置观察事物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从形状、性质、构造、功能等方面去思考其特征,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展开讨论,并由专人记录讨论结果,最后,通过整理,以讨论小组为单位,每组集体写出一篇说明文。

小组讨论作文,是合作与探究的有机结合。此法的优点是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化难为易,增强自信。

4 反思

(1)“下水”作文,要求于语文教师的较多,至少,他得是个充满写作激情的、有着较高写作水平的语文教师。

(2)“原型”具有启发作用,但有时,“原型”也制约思维的广阔性。对此,教师应作正确引导,以免学生的思维进入“误区”。“口授作文法”中让学生积极发育,乃是引发多向思维、求异思维的重要环节,必不可少。

(3)解决学生“无米下锅”问题,方法很多,“口授作文法”只不过是一种方法,教师切勿一叶障目。

(4)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所以教师应设法暗示,使公之于众的“良莠”之作无损于自身的形象和威信。

(5)“讨论作文法”只是对前两种方法的补充,最终目的是让写作差的学生找到自信,教师不能把它当作给自己“减负”的手段。

“营造课堂写作氛围”这一做法,尽管缺陷种种,但对消除职高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对提高学生听说能力也太有裨益。

★ 加强校外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 营造良好的教室氛围----班容特色设计

★ 《浅谈如何营造轻松的语文课堂氛围》

★ 营造诗歌氛围,提高人文素养 (人教版综和)

★ 如何“活化”政治课教学

★ 体育课堂教学中情感氛围的创设

★ 政治课教学的灵活性

★ 让儿童在良好的氛围中成长工作总结

★ 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实施方案

如何营造学生喜爱的英语课堂 第6篇

1.善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CAI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搜集并整理图片、动画,视频等素材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接触英语、感知英语、练习英语、运用英语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善用歌曲和简笔画。歌曲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在课前向学生播放一些浅显的英文歌曲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更能实现成为导课。而简笔画线条明快、简洁,学生们很感兴趣,能够快速地调动他们参与英语课堂教学的热情,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并为深入学习知识尊定基础。

3.善用体语。教师应恰如其分地使用好体语,让学生从情感上接受。“非语言”因素在表情达意上有时比语言因素更加淋漓尽致,更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二、以多样的对话演练增趣

1.善用实物对话。中学生由于学习英语资历尚浅,词汇量有限,仅仅靠强化记忆法来提高英语水平确实难度很大。针对初中生的基础单薄,教师可以尝试用实物的形式与学生开展对话交流。

2.善用图象对话。在课前,教师精选与内容息息相关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里的内容用英语进行表达或编写故事,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迁移能力。

3.善用动作对话。初中生活泼好动,如果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品表演或情境表演,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英语的运用水平,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感和成功感。

4.善用网络对话。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英语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特别是一些多媒体学生软件如《大嘴英语》《轻轻松松背单词》《英语互动Q学堂》等均适合学生进行英语跟读、复习练习。

语言离不开情景,只有在社会情景中,语言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实现其实际的交际价值。以真实的生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情景中大胆地说英语,从而培养他们运用英语的能力。

三、以好玩的游戏活动增趣

(1)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课前的几分钟进行英语小故事比赛,教学课外可补充一些课外故事。(2)善于开展英语课外阅读竞赛活动。中学生活泼好动,模仿力强,正处于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可丰富学生的词汇,提高語言运用能力。(3)善于以唱歌、游戏、儿歌、表演等形式创设竞赛情景进行教学。对于这种形式,学生往往最感兴趣,查资料、排练,以期达到最佳表演效果。同时,上课时效果较好。快乐、活泼的音乐、朗朗上口的小时、竞争激烈的比赛及永不厌倦的游戏活动都使他们轻松、愉快地学习并巩固了知识点。(4)善于进行课堂分组、组词竞赛。分组找出单词含有某个竟素以及构词法,看谁找得对,找得多,谁就是优胜者。设计各种擂台赛、设计抢答和必答。除开展课本中新提供的游戏外,课改编相似内容的游戏,让学生在愉快中掌握知识。这样既鼓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总之,英语教学要想顺利出色地实现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学生喜爱的英语课堂至关重要。英语教师应积极帮助学生创设英语学习情境,不断增强学生的趣味体验,让学生在乐中收获知识、提高技能。

营造学生喜欢的课堂 第7篇

我们所要营造的有安全感的课堂是一种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在课堂中没有身体和心理上的威胁;在寻求帮助时, 说出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或问题时, 不会招来老师或同学的讥笑;认真提问总能得到仔细的答复;不同寻常的言论不会招至奇怪的目光;在尝试新的技能, 付出努力或创造性解决问题时不用担心被人嘲笑指责, 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被他人所接受, 所尊重的课堂。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会轻松愉悦的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但是, 在现实的课堂中, 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多问题行为, 他们的这些“不良”行为表现形式有很多, 比如学生的恶作剧、学生对其他同学的羞辱、欺负、嘲讽和挖苦等。我这里就有两个这样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一个同学的个人陈述, 她说道“虽然班上还有几个同学父母也离异, 但我还是感到自卑, 不想别人谈到这个话题, 但是有几个同学笑我是没人要的孩子, 是‘小草’, ‘可怜虫’。更有可恶的同学说我爸爸是瞎子, 我以后就是小瞎子。班上还有几个强势的女生还是班委呢, 只知道欺负人, 说我是脏小孩。我没有可爱的公主裙, 身上的衣服也不香, 现在班上很少同学愿意和我玩, 还有讨厌我的, 老师也不怎么喜欢我。有时我怀疑自己不该出世, 不能让自己过得开心又不能让别人幸福, 我该怎么办呢?”

第二个例子是一个班主任所陈述的“本班学生小燕 (化名) , 家境较穷, 学习成绩又是在班上倒数, 她自己性格内向, 不善言辞, 自己有远离集体的倾向, 结果被班上很多同学欺负, 几乎发展到了集体欺负的程度, 因她不善言辞又容易与别人着急, 又加上身上衣服常常不整齐不清洁, 因此经常受到一些同学的嘲笑、讽刺、挖苦。我发现问题后, 及时加以制止, 并对这位同学进行了多次心理辅导, 但小燕几乎还是患上了心理障碍, 几次辍学回家, 不敢上学。”

这两个例子都充分说明了由于班上一些同学的这种不良行为而导致其他学生在课堂上感到害怕、孤独、受威胁、内心缺乏安全感。长此以往, 这些缺乏课堂安全感的学生往往会表现出不自信、因紧张而不能集中注意力于当前的学习内容;害怕被轻视、笑话或怀疑自己的能力而产生影响学习的焦虑情绪;逃避与教师的目光接触;不敢承担应有的学习活动和责任等等, 针对班上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而导致其他学生缺乏课堂安全感的现象, 则需要教师及时的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来抵制, 以保证每一个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生动活泼的学习。

二、抵制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有效措施

1、教师要以身作则, 正确引导“不良”行为学生

学生学习的特点具有向师性,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但是, 现实中, 也不乏有教师会经常忽略班上那些学习成绩不好、性格孤僻的学生。教师的这种行为会引起连锁反应, 导致班上的其他同学也同样的冷落他, 甚至嘲笑、欺辱他。因此, 教师在引导有“不良”行为学生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在教学中,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要对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常被其他同学忽略掉的学生多加关注, 多加“偏爱”, 给予他们更多的爱护和关心。更重要的是, 班上的其他同学看到老师对待这些同学的方式, 他们自己也会效仿老师的行为, 至少不会再去嘲笑、欺负他们。其次, 教师在引导“不良”行为学生的过程中要做到提高学生责任感, 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现在大部分学生由于各种原因都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 只考虑自己的感受, 以至于他们的行为常常在日常生活中屡屡失控。追其原因正是由于缺乏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 才会导致这些学生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不求责任, 不顾及他人的感受。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青少年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责任意识, 要有勇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精神。再次, 要想真正消除学生的“不良”行为, 就要求教师在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时, 大可不必大动干戈, 当着全班的面给予严厉的批评和惩罚。因为这样做极有可能导致师生关系的对立和学生的叛逆心理, 不仅消除不了学生的这些“不良”行为, 反而会越演越烈。所以教师就要采取有效的方法, 给学生提供反省和改正的时间与空间。比如说, 教师可以运用暗示策略, 对那些上课不注意听讲, 打扰他人的学生提供信号, 如突然停顿、走进学生、用眼神暗示等用以提醒和警告学生;教师也可以使用幽默法, 以幽默的语言来提示学生, 这样也有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如果对一些学生用以上方式都不奏效的话, 那么教师可以给予正面教育, 指出学生的缺点, 制止其不良行为。但是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条件。

2、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生生关系

“学生之间的良好人际关系是必要的, 它有助于共同解决问题, 在课堂里为教学活动创造一个愉快的空间。学业的钻研需要心理上的安全感和保障感, 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学生之间互相认可、互相关爱、互相支持的基础上的。课堂的凝聚力来自于学生之间的良好人际关系。”课堂里同学关系的质量和互相支持的程度会决定学生个人需要满足的程度, 并由此影响到他们是否能有效地参与到学习进程, 并且集体的价值观、规范和行为会对他们的安全感、归属感、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等方面起到重要的影响。要建立良好的生生关系, 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协作学习等教学组织形式, 提高学生的互助合作意识。在这些教学组织形式中, 虽然小组内成员能力不一, 但是因为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他们就会齐心协力的去完成。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学会了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互相体谅, 当小组内成员感受到来自伙伴们的关爱时并通过交流体验到同学的体贴和帮助时, 学生会产生一种安全感、归属感, 并由此了解到自己的重要性和能力, 从而会去尊重他人、热爱他人。同时, 教师在给小组布置任务时, 也要考虑到组内最好成员与最差成员的压力。布置的任务过于简单, 不能促进水平好的成员的发展;布置的任务过于困难, 水平较低的学生会有挫折感, 因此, 教师要把握好任务的难度, 认真挑选任务, 以确保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教师也可以多组织一些让大家可以互相熟悉、增进了解的教育活动。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之间能够更好的去交流、去沟通, 又能调动起班级里那些性格内向、被大家忽略、缺乏安全感的学生的积极性, 增强这些同学在班级里的安全感, 使他们能够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过程当中去。

摘要: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外, 最先渴望得到的最高级需要就是安全的需要。这对于身心还未发展成熟的中小学生来说, 他们对安全需要的渴望更为强烈。为了让学生获得这种安全感, 使他们在课堂上能够基本上不焦虑、不恐惧、不孤独,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抵制学生的“不良”行为, 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安全感,“不良”行为,学生

参考文献

[1]王晓春.营造非胁迫性的课堂气氛——如何创建有安全感的课堂[J].河南教育 (上旬) , 2011 (1) .

[2]孙永莲.营造安全的课堂心理氛围[J].素质教育论坛 (上半月) , 2011 (1) .

[3]刘俊浩.对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思考[J].现代教育化, 2003 (4) .

[4]董晓雅.小学生责任感教育缺失问题刍议[J].中华少年 (研究青少年教育) , 2012 (15) .

如何给学生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第8篇

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比如, 教材的设置、教法的单一、学生的表达能力有限, 但是最主要的还是教师的因素。教师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能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可是, 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发挥呢?

(一) 教师应调整好心态

教师在教学时的心态很重要, 它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不管心情怎么样, 都必须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心态。教师良好的心态既反映了教师自身的素质, 又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艺术。因此, 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保持最佳的教学心态。什么是最佳的教学心态, 又如何保持呢?第一, 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比如, 对教案的把握是否全面、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教学内容是否适度、教学结构是否合理、教学过程是否流畅。只有准备工作做到位, 教师才更容易有最佳的教学心态。第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投入。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够心存杂念, 一旦进入课堂上, 教师就要把其余情绪全部收起来, 全身心地进入到教学过程当中, 用自己全部的热情和爱心来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 将学生的学习状态激发到最佳。教师要用自身的魅力去感召学生, 从而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无比热爱之情。教师还要学会运用适当的肢体语言, 如眼神、手势、神态、动作等, 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目的。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当中, 学生自然就会学得热心、专心、细心, 愉悦的课堂氛围才能逐步形成。第三,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学会随机应变。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 任何的“意外”都有可能发生, 教师如果不能对偶发事件做到随机处理, 就有可能影响教学。所以, 教师在课堂上要能把控好全局, 对突发事件做到妥当处理。

(二)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要融洽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的前提条件。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和谐, 彼此之间就会相互理解, 相互信任, 相互包容。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两者之间相互配合的过程, 只有师生之间真正做到了相互合作、真诚相待,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才会逐步形成。教师讲课时饱含深情, 学生听起来才能津津有味、注意力集中, 师生彼此才会沉浸在欢乐祥和的教学氛围中。相反, 教师如果与学生的关系不融洽, 就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导致教学活动不能很好的进行, 教师教起来不会得心应手, 学生学起来也不会全神贯注、兴趣盎然。整个的教学过程都在一种沉闷、压抑的状态下进行, 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所以,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是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的基础。那么, 怎样才能使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呢?笔者以为, 教师在平日里应该多关心学生的生活, 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多与学生深入交流, 这样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另外, 教师在课堂上要多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 多用鼓励的眼神和热情的话语来启发学生、引导学生, 努力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还要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只有这样, 融洽的师生感情才会真正建立起来。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创设愉悦教学氛围的关键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那么, 如何让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得以发挥呢呢?

(一) 要让学生的学习心态达到最佳状态

学生的心态决定了学习的状态。当学生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学习时, 学习的热情自然就会高涨, 课上注意力集中, 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学习的效果也就会最佳。因此, 教师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努力:第一, 带着微笑走进课堂。微笑是打开心灵沟通的桥梁, 微笑是征服学生心灵的钥匙。当学生上课心不在焉时, 教师的一个微笑能让学生“迷途知返”;当学生受到挫折、一蹶不振时, 教师的一个微笑能让学生迎来又一个“春天”;当学生取得成功的时候, 教师的一个赞许的微笑能让学生信心大增、鼓足勇气。第二, 培养学生的成功意识。不管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学习成绩较差一点的学生, 他们都具有强烈的成功欲望, 所以, 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他们安排不同的作业, 提供不同的获取成功的机会, 让他们都能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快乐, 从而培养学生的成功意识。

(二)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 还要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因此,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这样做:第一, 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小学语文课本中含有大量的生动有趣的小故事, 教师通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 达到促进其学习新知识的教学目的。第二, 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趣味语文”“展示台”“练一练”等丰富多彩的小栏目,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

摘要: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成绩、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兴趣和开发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等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可是, 怎样给学生创设良好的班级教学氛围呢?本文对此进行浅析。

营造学生喜欢的课堂 第9篇

一、尊重学生们的可让主体地位

初中英语课堂气氛的营造除了要学生的积极配合之外, 最为主要的就是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要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的尊崇起来, 让学生能够在潜意识中知道自己是在为自己学习, 而不是单纯的完成任务。要充分的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和感受, 让学生对于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充分的得到印证, 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道路上越走越轻松。

二、选择良好教学方法

在训练过程中, 要变换练习方式, 每种练习都不要练得时间太长, 要经常变换练习方式。随着练习方式的变换, 由简而繁, 由慢而快, 逐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 形成一个自然的发展过程, 以保持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避免出现疲塌现象。训练性的练习做过以后, 要有检查性的练习, 只有教师看到一种练习的目的达到之后, 才进入下一个层次练习。听力训练形式多样,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 说些简单的英语课堂用语。对学生来说, 也是一很好的听力练习。只要坚持有计划地使用课堂用语, 对提高学生的听力一定有很大的帮助。如在要求学生读课文或句型后, 教师说:“Stop reading please.Stop to write down the new words on the blackboard”.学生很容易听懂这些话。通过几次反复, 他们就理解了“Stop doing”and“stop to do”的区别在哪里了。

三、巧设课堂教学环节,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程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设置一些课本剧或者小的情景剧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口语能力, 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程度, 课堂参与程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然会随之提高, 成绩和能力的提高也就自然不在话下。

例如我曾经在一次课堂中就布置了以下的一个情景剧:

Characters:Narrator (N) , Salesman (S) , Dad (D) , Maggie (M) , Alice (A) , Candy (C) , Policeman (P)

Preparation:学校布景, 做糖果用桌及相关材料, 小贩家布景

Scene1 (At Salesman’s home)

N:In a dark dirty house, there lived a small, dirty salesman.He always makes unhealthy candies and sells them to the students.He has a lot of money now.But how does he make the candies?Oh, xu……He is coming!

S:Hello, do you know me?No?Oh, let me tell you.I’m the famous candy salesman at the school gate.My candies are very popular, (展示) , I don’t know why.The foolish students always come here.I’ll be a boss soon!Candy, money, candy, money

……

Oops!It’s time to make candies now. (看表)

First, put the flour on the table.

Then, water, sugar, flour. (边说边做) Now press, press……Oh, my dirty hands!Never mind!Just do it! (满不在意的神情) Press, press……Oh, my god! (鼻涕) Never mind!Just do it!Press, press, the children will not know it, it’s OKNow let me cut it into pieces!One, two, three, four, five…… (用脏菜刀) Wow, everything is ready!糖果钻出来 (跳舞) , 跳完后, 非常难过地说:Oh, I’m so dirty and ugly!What can I do?The students will eat me!And they will be ill!Wuwuwu…

S:Mmmm…It looks dirty, let me give you a nice coat! (给它穿上) Wow!Now it’s so beautiful!Haha……

C:Oh, no!Don’t sell me!I’m dirty! (拖糖果下场)

在这次的情景剧中, 我的学生都积极踊跃的参与其中, 而且还有很多学生对角色进行了很深的了解, 并加入了自己的表演成分, 不但将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课堂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 同时还充分的锻炼了自己的表演能力和创造性。

总而言之, 在初中的英语教学中,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极为关键的, 只有兴趣提高了学生才会由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 也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成绩才能得到充分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周燕.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考试周刊》2011年第38期

营造和谐课堂让学生快乐成才 第10篇

一、转换角色,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前提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亲师”即指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绝大多数的学生喜欢一门学科,都是从喜欢这一学科的老师开始的。所以,我首先让学生喜欢我,进而再崇拜我。

(1)给学生一个轻松的教学交流空间。

保持好心情,才有好气氛。在课堂上,我首先自己先轻松起来。试想,铃声响后,学生看见讲台前的黑着脸的老师,谁还能轻松起来。因此,在课堂上我努力保持微笑,让微笑成为我课堂上的基本面部形态。其次,我不刻意让学生体验学习压力。有的教师喜欢一上课给学生个下马威,先来个背、罚、练……这如何能让学生提起劲呢?数学知识的呈现也要轻松、自然,通过轻松的形式呈现抽象的数学概念,让学生不知不觉进入学习,不仅易懂,而且乐学。

(2)多给学生一些情感与关注。

上课时,多给孩子一点微笑,多给孩子一些关爱,让每个孩子都感到老师喜欢自己,要学好这位老师所教的课。课堂上我根据教材内容,先创设最佳学习环境,然后在一定程度上再现生活。

(3)平易近人,做学生的朋友。

曾经有教师对我说:“孟老师我觉得你花费的时间也不多,对学生也不是很严肃,教学成绩为啥那么好,学生还很喜欢你!这是什么原因呢?”我笑了笑说:“你是怎样认为好老师的。”她说:“我一直以为只要教好书,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上课,耐心辅导学生,就是一位好老师。”我否定了她的看法,和她商讨了一下之后,她就与学生个别谈心,下课后也常常与学生聊聊天,哪个学生的情绪不对头了,就主动询问,与学生拉家常,花了更多的时间在学生沟通上,慢慢地,学生与她的关系亲近了,有什么话也愿意跟她讲了,学习成绩慢慢也有了不小的进步。可见,教师与学生心理距离的缩小,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运用教学艺术,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

(1)展现给学生一个“热情的我”。

赞科夫说过:“智力活动是在情感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情感具有情境性,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感气氛中学习,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因此,在每一节课上,无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多么大的痛苦与挫折,我都调整好自己的心绪,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老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我也以平等、公正的心态对待学生,真心为学生喝彩,表达自己的赞叹与欣赏。

(2)展现给学生一个“幽默的我”。

幽默是一种智慧,它常常给人带来欢乐,并给人以启迪,其主要表现为: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有时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犹如画龙点睛,给学生以启迪和警醒。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心情舒畅,乐于学习,变机械模仿为心领神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如在讲《循环小数》这节课时,学生只知道3.1414…是循环小数,不只在3.14中14头上点两点也是循环小数。于是我就给学生举例:昨天我穿了件白裙子,今天穿了件红上衣,你们就不认识我了吗?真是“薄情寡意”。学生听后久久不忘,在练习中很少再犯这样的错误的。因此,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适时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使教学过程更生动、活泼和有效。有时面对学生的差错,也不必声色俱厉,幽默地纠错更能让学生印象深刻。

(3)展现给学生一个“真诚的我”。

课堂上我允许学生自由发言、自由讨论,提高学生的协作、交流、探究等多种能力。特别是对学困生更要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机会体面地表现自己,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比如我们班的沈同学,是单亲家庭,爷爷奶奶年龄大了,缺少沟通,总觉得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懒洋洋的。我知道这是他不自信的表现,便在课堂上假装不经意地、适时地表扬他两次,又在作业上给他以鼓励,他的精神面貌、学习劲头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可见,往往教师的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赞美,会给学生开辟出另一片天地。

(4)换种方式效果更佳。

教学这么多年,每年都会遇到几个家庭作业完不成的学生,这是让教师最头疼的事!今年我班有两个学生非常特殊,都是没有爸妈,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老人年龄大了,对孩子比较娇惯,生活上照顾得比较好,学习上老人就管不了,因此,两个孩子从二年级开始就经常不完成作业,到五年级后,前几周,每周一上午都不来上课,因为星期天的作业他们没有做。一个孩子是整个上午钻在自家的床下面,爷爷奶奶出去后钻出来看看电视,吃点东西,然后再钻进去;一个孩子是装病,说头疼或肚子疼,让家长请假。开始几周,我信以为真,后来,我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多次找他们谈心,还是没有效果。这学期,我就采取不同的方式去检查家庭作业,按“村”把全班同学分为三个组,一个“村”的同学一组,选一个“村长”负总责,每“村”发一个记录本,每天一个人检查本组的作业,这样依次类推,每人都有机会检查作业,每次把不完成作业的同学记下来,每周总结一次,看哪个“村”不完成作业的多。这样一来,孩子们的学习劲头大了,特别是这两个孩子,如果他们不完成作业,就没有资格检查别人的作业。

三、挖掘教材内容,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和谐美

数学是一门自然学科,相对于语文、美术、音乐等学科来说,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它不像后三者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从而产生美的感受。数学的美只有少量是外显的,多数是隐性的,内含于数学知识之中。这就需要教师的挖掘与展现。

例如在教学《对称图形》一课后,我让每一个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用圆规画出优美的各种图案。经过同学们的努力,他们画出了许多优美的图案,我经过整理后,在学习园地上加以展出,并让学生们共同评论,评出谁最美?谁最有创意?看谁能通过动手实践而得到这个美丽的图案。同时课后布置了课外实践性作业,让学生针对自己的个性爱好,为自己的房间设计一幅对称图案……学生顿时兴趣盎然。这样,学生通过把图形剪、拼、摆等,拼出了许多美丽而简洁的图案,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意识与能力,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和谐美。同时我还深挖教材、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当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把对于教学内容、生活、人生的每一分感悟、每一种情感,用我的语言、我的眼睛、动作等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热情的自我,陪伴学生度过每一段愉快的岁月!

营造学生喜欢的课堂 第11篇

关键词:做游戏;多媒体;幽默;小组合作;作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034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布鲁纳也说:“学习的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可见,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求知探索的内驱力。语文教学尤其应该如此。如何在课堂上变“教师灌输”为“学生自主”,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兴趣的激发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那么,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笔者谈几点自己的见解。

一、做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兴趣

小学生天性好玩、贪玩,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因此,教师将学与游戏结合,学生对喜欢的东西学得就快,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让他们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

记得在学习《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时,笔者就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法。课文中有一段对闰土的外貌描写:“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心愿,用圈子将他套住了。”针对这段,我们玩了一个“猜猜他是谁”的游戏。学生先思考,抓住人物的特点,用几句话描述本班学生的外貌。想好后站起来在课堂上说,别的学生听完后就猜他是谁。这个游戏既活跃了课堂了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让他们明白了在进行外貌描写时一定要抓住人物特点。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活跃气氛,激发兴趣

多媒体在辅助教学的活动中,通过图像、声音、动画、游戏等形式,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新鲜的视听感受,对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学生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结合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必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播放“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壮烈场面。学生全神贯注地看着一幅幅悲壮的画面,完全沉浸在五壮士那感人的事迹中。总之,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启学生的兴趣阀门,促进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

三、教师风趣幽默的课堂语言能活跃气氛,激发兴趣

许多教学实践已经证明:教师与学生之间彼此“陌生”,没有认同感,教学效果自然会很差。面对这种情况时,教师如果能恰当运用幽默的开场白或导入语,往往能缓解这种紧张的气氛,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教师的亲和力倍增,从而及时消除学生的畏惧感,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和蔼可亲,进而认同教师的所作所为,心甘情愿地和教师互动学习。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

有一次,钱梦龙先生去广东讲公开课,由于有很多教师来听课,所以教室就安排在了很大的礼堂。当时,很多教师与学生都是第一次和他见面,所以一开始课堂气氛有些紧张。于是,钱梦龙便面带笑容地说:“我想先请大家猜个谜语。这个谜语的谜面是‘虽然已经发了财,但还夜夜都想成才’,请打一人名。”谜语一出,就如一块石子投向平静的湖面,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每个人都积极思考。过了一会儿,一位学生举手回答说:“钱梦龙。”会场上随之报以热烈的掌声。就这样,学生顿时就觉得钱梦龙是一位风趣幽默的老师,课堂气氛马上就活跃了。

四、小组合作课堂互动,活跃气氛,激发兴趣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不同,因此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语文课堂上运用好小组合作,也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的角色将发生改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和过程的管理者转化为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合作学习时,要真诚地走进学生,与学生合作,共同创造一种新的课堂文化。教师走进小组与学生共同讨论问题、发表见解,共同动手操作、探索规律,既有利于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又有利于了解学生的思维活动情况,同时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小组讨论能使学生逐渐进入乐学、会学、善学的境界。

五、自由选择作业形式,活跃气氛,激发兴趣

在关于作业问题上,不论是何种作业形式,过量的作业或罚抄、罚写,只会使学生不堪重负,挫伤其学习积极性,从而产生反感和厌学情绪,最终使得课堂生态被破坏,教学环境被人为地恶化。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变强制性的布置作业为商量式的推荐作业,根据所授内容在一定范围内,指定一些数量或难度有所不同的题目由学生自由选做。这样,可使学生在不感到负担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如在学习《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时,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以下作业:1. 如果你喜欢积累,那就积累文中描写海鸥的优美句段吧,最好是积累在脑海中。 2. 如果你喜欢读课外书,那就从课外书上再找一些反映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文章读一读。 3. 如果你也喜欢小动物,那就用本课学到的表达方法写写你与小动物之间是怎样相处的。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感觉做作业不再是负担,对学习有了极大兴趣。

总之,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有效的互动活动,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取得最大的效果。如果课堂气氛不适宜,呈现消极、沉闷的局面,学生的思维就感到压抑,窒息了智慧的火花,也就没有了学习的热情。反之,学生学习情绪高昂,智力活动呈最佳状态,那么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方法有很多,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去发现和总结。笔者相信这样的教学能把孩子们引入学习的自由天地,让他们快乐地邀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营造学生喜欢的课堂 第12篇

一、对和谐课堂的理解

和谐是事物的最佳状态, 是人们的追求, 也是现代教育的要求。所谓“和谐课堂”, 就是和睦、协调、融洽的课堂, 是课堂各要素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相辅相成、互促互向、共生共长的课堂生成状态。“和谐课堂”不仅是课堂生成的理想状态, 同样也是课堂重建的追求目标。

(一) 和谐课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要求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是中国现代化社会的最高价值核心和最高社会境界, 不仅体现了科学的发展观, 而且还充分反映了党和中央政府执政为民, 追求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和追求。创建和谐社会是当今时代的最强音, 而这个和谐社会的主体是人, 因此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就是高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和谐课堂是培养这种人才的主阵地。要构建和谐社会, 必须打造“和谐教育”, 而要打造“和谐教育”, 必须在教育的最微观层面——课堂, 创建“和谐课堂”。

(二) 和谐课堂的原则和特征

和谐课堂教学以民主、平等和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使教育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实现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和学生知识技能习得、精神愉悦、审美享受、潜能开发的过程。和谐课堂教学应具有如下一些原则和特征:

1. 和谐课堂的四大原则:

(1) 内化原则。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内因才是事物变化的根本, 内化原则是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情绪中获取知识, 培养能力, 不是表面上的一团和气, 和稀泥; (2) 激励原则。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 (3) 民主原则。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有自主意识和自主精神; (4) 协同原则。各种教育因素达到最协调的结合, 实现整体优化, 注重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2. 和谐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

(l) 井然有序, 充满活力; (2) 积极主动, 优质高效; (3) 民主公平, 尊重差异。

二、和谐课堂的营造

在德育课教学中, 要使学生在获得基本政治理论知识的同时, 享受德育课学习的乐趣, 感受德育课堂的魅力, 德育课教学就必须最大限度的接近和谐, 焕发出德育教学的生命活力。

(一) 分析教育对象, 增强和谐课堂的实效性

我校招生对象以初中毕业生和部分高考成绩不太理想的高中毕业生为主, 这部分学生中考、高考成绩分数较低, 加之“普高热”的日益升温, 使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锐减。为了维持生存, 各中等职业学校面临“饥不择食”的境地, 只要有人报名, 就被录取入校。生源素质参差不齐, 整体素质差, 生源的特殊性导致进入我校就读的学生暴露出的问题也相对比较复杂, 仅思想品德这一块其问题就比较多。如:“对学习缺乏兴趣;对自我没有信心, 混日子;对未来没有明确目标;行为习惯较差, 不能控制自己;对父母、学校或老师有抵触情绪;对同学没有友好的态度”等。要营造和谐课堂, 必须正视这些问题的存在, 既不能放弃既定的德育目标, 也不能好高骛远、脱离实际, 应充分利用有限的、和谐的课堂教学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一堂堂课堂实践, 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逐步完成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教育的目标。

(二)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的基础

美国教育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和谐的课堂就是要追求自然、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 营造一种能促进学生自由、自主、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 创设一个动态、活生生的师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交流、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园地。

1. 注重“德”“识”, 培养和谐的情感

教育实践证明: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品德和渊博的学识, 才能让学生“敬其师”而“信其道”。首先教师要具备“德”, 以德育德, 通过自己的奉献精神、诚实正直、宽以待人、个性特点和生活细节, 诠释师德师爱, 为人师表。其次要学识渊博, 以才培才, 准确把握教材, 研究教法和学法, 广泛阅读有关书籍, 精选材料充实教学内容, 拓展学生视野思维, 掌握教学的主动权, 把知识讲透、讲生动, 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使教学得心应手, 行之有效。爱岗敬业的师德, 温文而雅的仪表, 深厚渊博的学识, 善良正直的品性, 灵活多变教法更会增添教师的人格魅力, 使学生打心里敬佩老师, 愿意和老师分享自己的快乐与痛苦, 建立真正和谐的师生关系, 进而营造和谐课堂。

2. 关爱全体, 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课堂是师生间沟通、交流、互动、发展的平台, 情感是联系师生的纽带。在课堂上如果对学生热情、尊重、信任、耐心、宽容, 学生会把这种情感转换成对本课程的兴趣, 进而会心悦诚服的接受老师的教育。因此要加大课堂对学生情感的投入, 关爱学生, 把爱心奉献给学生, 把微笑带给学生, 把耐心留给学生, 置学生于平等的地位, 消除学生交流中的畏惧紧张心理;置身于学生之中, 对学生的创见充分鼓励, 学生的意见尊重理解, 学生的误见宽容引导, 带给学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和成就感;和学生一起参与、一起体验、一起交流, 倾听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当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 我就给他机会让他选择班上的同学帮助他解决, 这样既让不会的学生掌握了知识, 又可以给其他的学生提供帮助同学的机会, 促进同学的友谊, 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 多渠道、多形式实践是营造和谐课堂的途径

1. 激发兴趣, 为和谐课堂营造气氛

兴趣是一个人为了探索知识和认识事物的意识倾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动机才会有学习的行动, 才会有与教师的配合, 才会有出现和谐课堂的可能, 因此在课堂中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讲到《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价值规律一节, 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 导入时我用多媒体先展示了几幅漫画:一个养鸡场——鸡蛋每斤7元人们都争相抢购, 再到无数个养鸡场——鸡蛋每斤3元却无人问津, 最后鸡场难以维持而卖鸡杀鸡直至倒闭。在学生的笑声中我问学生:一些鸡场倒闭后鸡蛋的价格会怎么变?鸡蛋价格的变化又会引发什么?想不想知道这个现象背后所隐藏的实质性东西?学生情绪高涨, 七嘴八舌已开始探讨起来, 由于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 营造一种宽松气氛,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贴近生活, 在课堂中放大和谐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在德育课堂教学中, 把生活带进课堂, 让小课堂变成大社会, 让学生在小课堂中领悟观点, 转变思想, 升华情感, 促进师生教与学的联动与和谐。在讲《树立合理的消费观》一框时, 我提前要求学生调查自己父母的劳动收入, 罗列出自己的各项消费支出, 课堂上给学生讲了由真实故事改编的电视剧《父子》的情节, 再让每位学生写出一篇200字左右关于消费观的短文, 并挑选几篇有代表性的在课堂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上感悟生活, 在感悟中放大和谐。

3. 运用灵活教法, 为和谐课堂添彩

方法是为内容服务的。如果有整合好的教学内容, 没有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 方法没有为内容服务, 或者内容与方法不和谐, 课堂气氛似死水一般, 那么和谐的课堂就是一句空话, 所以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教法, 求得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和谐。例如“改革的目的和实质”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不易理解。我用了一个鞋和脚的比喻:鞋子大了、小了都会让脚感到不舒服, 脚不能变, 而鞋可以根据需要改变, 通过变让鞋和脚相适应, 脚会舒服些, 走路的步子会迈的更大些。同理, 我们的改革, 不能抛弃社会主义制度, 而是通过改革使这个制度更加完善, 更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正所谓“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通过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增加了知识的容量, 使得教与学, 教法和学法有机统一, 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四) 让学生“动”起来, 把和谐落到实处

和谐的课堂需要师生互动, 也需要生生互动,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 有所收获就是和谐。在讲《法律基础知识》民法时, 利用学生之间的“好争辩”心理促使他们互动起来, 先展示案例, 让学生自由组成原告及律师团、被告及律师团, 我“煽风点火”地让他们就案例中疑点、难点进行辩论。通过辩论:理, 越辩越明;是非, 越辩越清, 在辩中明白、掌握知识。

单纯的讲解行业职业道德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没有针对性。在教学中, 把学生组成四个学习小组, 实行组长负责制, 把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小组, 提出四个不同行业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 自己亲身去体验, 在收集资料, 在体验中感受知识、生成知识, 协作完成行业职业道德的规范, 达到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共识。使教学达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践证明:在和谐的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 情绪是高涨的, 思维是活跃的, 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智力地发展是高效的。让我们以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和前提, 贴近生活, 激发兴趣,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营造融洽愉快的课堂氛围, 让和谐的德育课堂, 弥漫着民主自由的空气, 培植适宜学生快乐、和谐的土壤, 散发出生命成长的气息!

摘要:和谐社会有赖于和谐教育, 和谐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和谐课堂。一堂课的美在于教与学、师与生等教学因素的和谐。和谐的教育、和谐的课堂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活动的效益和效率, 使学生个体获得最佳发展。

上一篇:葶苈子大枣汤下一篇:男士化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