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术后范文

2024-06-19

肿瘤术后范文(精选10篇)

肿瘤术后 第1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男53例,女7例,年龄45~87岁,平均年龄52岁。单发的膀胱肿瘤42例。多发的膀胱肿瘤18例。均经病理证实为移行细胞癌52例。鳞状细跑癌5例。腺癌3例。44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3例行膀胱部分切除加输尿管移植术。1例膀胱全切加输尿管移植术。除1例膀胱全切输尿管移植外其余59例均进行了膀胱灌洗。

1.2 灌洗的方法.

患者术后1~2周开始行丝裂霉素膀胱灌洗,药物配置:40mg丝裂霉素+0、9%生理盐水40mL,充分溶解。常规消毒后,置导尿管入膀胱,排净尿液后注入灌洗液,患者每15min变换体位一次仰卧、俯卧、左侧卧、右侧卧持续2h后排尿。疗程: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共8次。灌注期间定期复查次血常规、肝肾功能、每3个月查1次膀胱B超或膀胱镜检查。如发现有可疑患者,即行活检以明确有否肿瘤复发。

2 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3-48个月,无肿瘤复发53例(88.3%),5例3~6个月内复发,3个月内复发2例,其中1例复发病例是膀胱巨大肿瘤行输尿管移植,另1例是复发于膀胱鳞状细跑癌。虽然有个别病例在膀胱灌洗期间有膀胱刺激症状,但是经过药物调整后仍可以继续行膀胱灌洗。膀胱全切1年多未见复发(膀胱全切病例是膀胱内均长满肿瘤但是膀胱璧外层未受到侵犯)。在灌洗期间所有病例复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均未见明显异常,无胃肠道反应、膀胱容量缩小病例。

3 讨论

膀胱肿瘤临床常见,易复发,在50~60岁发病率最高。术后6个月内复发率最高。膀胱肿瘤复发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造成,如环境因素,经常接触有毒物质或吸烟,自身因素免疫力下降,膀胱颈口梗阻狭窄等等。即往采用开放手术治疗,但是反复开放手术治疗,不但增加患者痛苦,也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腹壁种植的机会,随着近年来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的发展,我们逐步开展了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膀胱癌手术的方式选择取决于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分级、初发与复发、单发与多发,肿瘤大小,是否侵犯膀胱璧全层,远处有否转移,以及患者的健康状态,合并症、患者的主观意见等因素,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析采用哪一种方法治疗为好。从病理分析来说,膀胱鳞状细胞癌和腺癌比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的概率要高。从分期分级来说,分期分级越高复发的概率也越高。从初发与复发来说,初发肿瘤比复发肿瘤再发生率低。从单发与多发来说,单发比多发其再发生概率低。肿瘤大小与复发无明显关系,但是向膀胱腔内生长肿瘤与向膀胱腔外生长的肿瘤有明显差异。向腔外生长肿瘤复发的概率高。向腔内生长的肿瘤复发概率低。膀胱肿瘤复发的原因众说纷纭,研究结果显示,患者预后不仅与肿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有关,而且与机体的抗肿瘤状态有关。

膀胱部分切除术至今仍是治疗膀胱肿瘤最常用的手术方法它具有不需特珠设备,对患者损伤小,有较高的生存率和较低的复发率为优点。对侵及输尿管口的肿瘤也可同时切除,行输尿管再植或膀胱壁瓣输尿管吻合术。

TURBT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已在国外沿用10年,近十年来国内已普遍应用此项技术,使膀胱肿瘤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发生重大变化。Barhes因为80%的膀胱肿瘤患者均适合采用这种方式。具有损伤小,出血小,患者痛苦小,恢复快,且全部手术过程均在闭合的膀胱内进行,从而避免了开放手术中肿瘤组织向周围组织或器官扩散及肿瘤种植的危险,并可反复进行并保留良好的膀胱功能等优点。TURBT术切除膀胱肿瘤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对较大肿瘤,基底不易暴露,应从肿瘤一侧开始逐层切除,一旦暴露肿瘤基底,即从基底将肿瘤切除,避免在肿瘤表面过多切割而造成更多出血。对于浸润较广的肿瘤应注意切割深度,防止膀胱穿孔。前壁肿瘤切除镜不易接近,可在膀胱不完全充盈状态下由助手在腹部加压,使肿瘤靠近切除镜。对于膀胱侧壁肿瘤,易出现闭孔神经反射,切割时可适当降低高频电流穿入膀胱外组织,造成膀胱穿孔及膀胱外损伤等严重后果。对于输尿管口肿瘤,切割时尽量不使用电凝,以免术后局部形成瘢痕,引起输尿管口狭窄。

丝裂霉素是烷化类细跑抑制剂,具有直接抗肿瘤作用,能减小肿瘤复发、复发间期及肿瘤进展。2~3年内预防效果好,其不良反应仅为轻微尿道刺痛,膀胱刺激症状不如卡介苗严重,俩见因直接从尿道注药药物渗漏接触尿道后造成的尿道过敏反应和尿道狭窄,患者较易接受治疗。鉴于丝裂霉素近期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的优点,多数主张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首选丝裂霉素。

卡介苗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剂,能提高患者的细跑免疫能力,增强抗癌免疫作用。我们认为,膀胱肿瘤好发于全身免疫功能低下时,卡介苗抗肿瘤主要通过提高患者的细跑免疫力,即经过卡介苗刺激后产生免疫应答,不断刺激会产生持久地免疫效应,达到长期抗肿瘤目的,故适当延长疗程,为患者延长无瘤生存期有益无害。

吡柔比星是近年来真对浅表性膀胱肿瘤进行膀胱内化疗的一种新药,它对膀胱肿瘤的敏感性高。能在膀胱上皮内迅速达到有效浓度,而全身吸收小,不良反应小,研究表明,其作用主要机制是进入肿瘤细胞核内迅速嵌入DNA核酸碱基时间,干扰转录过程,阻止mRNA合成,使肿瘤细胞终止于G2期,导致肿瘤细胞凋亡,从而达到很强的杀伤肿瘤细胞作用。同时心脏、骨髓毒性、胃肠道反应均较同类药物明显降低。

总之,我们通过对膀胱肿瘤采出不同的方法治疗,经过临床实践和回顾性分析,我们认为,膀胱肿瘤手术方式的选择大同小异,原则上3cm以内的肿瘤采用电切,超过3cm肿瘤采用开放手术治疗为好。手术方式不是膀胱肿瘤复发的根源,术后的膀胱灌洗确是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重要手段。对于膀胱肿瘤的病理分型,分期分级不同采用行之有的药物进行灌洗治疗。确实对膀胱肿瘤的术后复发起到了枳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阳.吡柔比星膀胱粘膜下注射加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06,26 (3):291-292.

膀胱肿瘤患者术后膀胱灌注的护理 第2篇

关键词: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护理;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1-013-01

前言

膀胱肿瘤是泌尿科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有统计显示世界范围内膀胱肿瘤发病率占全身肿瘤的第八位。临床常采取手术治疗为主,但单纯切除术后2-3年内仍有较高的复发率,其中10-30%的复发患者会出现加重、升级的情况。膀胱切除术后保留膀胱的患者,定期进行化疗是避免膀胱肿瘤复发的重要措施。但由于灌注化疗需反复插导尿管、疗程长、费用高,且药物具有严重的不良反应,长期的化疗无疑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影响,从而使得膀胱患者术后灌注化疗依从性降低。因此,对膀胱肿瘤患者术后灌注护理非常关键,尤其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提高治疗依从性具有重大的意义。文章笔者选择2010年2月-2013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对膀胱灌注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护理干预研究,科学、系统、优质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2013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膀胱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40-80岁。所有患者结合症状、体征和相应的辅助检查,均符合WHO膀胱肿瘤诊断标准,其中单发肿瘤56例,多发肿瘤4例,60例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且未避免术后肿瘤复发均进行膀胱灌注化疗。

1.2灌注方法

术后医院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膀胱内药物灌注,将30mg吡柔比星或30mg顺铂加到40ml生理盐水中溶解,并吸入10ml空气;将患者的膀胱排空,通过无菌操作向膀胱插入一次性导尿管,排空残留尿液,将配制好的药物连同空气通过注射器注入膀胱,当药物注射完后拔除尿管;叮嘱并监督患者每隔30分钟更换一次体位,手术后患者的灌注化疗一般分时间,前四周每周灌注1次,之后每月灌注1次。医务人员应嘱咐患者少进水,降低尿液生成对药物浓度的影响。并定期对患者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的检查。

1.3治疗结果

对60例患者跟踪随访12个月,结果显示患者全部痊愈出院,且在随访中发现:半年复发肿瘤患者6例,12个月复发肿瘤4例,复发率仅为10.0%、6.67%。治疗中出现6例轻微膀胱刺激症状和3例肉眼可见的血尿症状,经对症及时处理得到有效缓解和改善。

2护理体会

2.1灌注前的护理

心理护理是膀胱肿瘤患者灌注前护理中心所在。灌注化疗周期长、易反复、且经济成本高,患者对之存在焦虑、恐惧、着急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和患者进行沟通,以和蔼、亲切的姿态取得患者的信任;根据患者的实际问题给予其解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患者认识自身疾病、膀胱灌注的目的和意義,使患者排除情绪干扰,主动配合治疗,并对治疗产生信心,使患者灌注化疗依从性得到提升。

护理人员嘱咐患者将尿液排尽,并少饮水以防患者灌注药物浓度发生变化;灌注前对患者整体情况进行评估,如患者手术后的膀胱粘膜的恢复情况、患者的自觉症状、尿常规检查、感染情况。如若患者尿常规检查正常,且患者的憋尿时间能达2小时左右,可在手术拔管前进行1次灌注;若存在创伤或感染症状,则不宜进行灌注,应向后推延;女性处于经期或泌尿感染时,也亦避开灌注。为预防感染,患者要保持皮肤和阴部干燥、清洁,内着宽松、舒适的棉质内衣物。

2.2灌注中的护理

灌注准备应完全按照医嘱进行药物配制,并放置于无菌治疗盘内,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导尿管;灌注化疗时患者应平卧,两腿向外屈膝,臀部抬高,以免灌注部位错误;灌注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操作轻柔,避免产生刺激引发不适;药物灌注完成后对导尿管清洗时,生理盐水不能过冷、过快,注射速度亦不宜太快,以免刺激患者膀胱引发尿意;要对患者尿道充分、反复的润滑,防止多次插导尿管造成尿道粘膜损伤。

2.3灌注后的护理

叮嘱患者卧床休息,每次药物灌注化疗后保证药物在膀胱内保持2小时,每隔30分钟更换体位,使药物能充分的膀胱粘膜接触,最大限度保证药物的有效性;用药后加强对患者尿量、颜色、有无血尿、尿痛的观察,对血常规进行检查;指导并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健康方式,以保证患者的健康,预防感染的出现;医护人员加强对患者家属的教育,引导家属积极配合患者坚持治疗。

3讨论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该疾病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好,但术后复发率较高,因此常采用术后膀胱灌注化疗防止肿瘤复发。膀胱肿瘤的治疗是长期、持续的过程,能否取得最后的胜利离不开家属、亲人、护理的支持。

膀胱肿瘤术后2年的复发率在30-60%,在众多的预防措施中数膀胱灌注化疗效果最好。本研究60例患者,半年复发率为10%、一年为6.67%,虽然随访期限仅为一年,但复发率降低显著。这与全面、优质的护理干预工作开展时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由于该病灌注周期长、费用高、且病情易反复,给患者心理带来巨大的压力,而心理护理干预的开展,使医患之间形成有效的沟通,让患者切实了解自己的情况,积极主动的配合医院的化疗治疗。

同时,应强化对灌注前患者贮尿训练,因为药物要在膀胱内保持2小时左右,为保证药物药效得到有效发挥,开展对患者贮尿训练,可提高患者括约肌的收缩力,使得患者灌注治疗的耐性有效提升;灌注后患者卧位护理同样重要,尤其更换卧位可使药物和膀胱粘膜充分接触,提高药物效果。

参考文献

[1]梁敏洁.膀胱癌患者术后膀胱灌注护理效果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6):172-173.

[2]倪利萍. 护理干预对提高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依从性的作用[J].中国触及卫生保健,213,27(2):110-111.

[3]于平川.膀胱癌患者术后行膀胱灌注化疗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20): 610-612.

[4]王旭霞.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药效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J].2011,40(11):1176-1177.

肿瘤术后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2009年收治的腹部肿瘤手术患者42例, 其中男性27例, 女性15例, 年龄38~75岁, 平均年龄53.7岁。其中胃癌21例, 结肠癌12例, 直肠癌9例。

2 护理干预措施

2.1 心理干预

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加强心理疏导, 使患者减轻思想压力,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以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手术。

2.2 营养饮食管理[2]

有报道指出, 有52%的肿瘤患者有营养不良现象, 而营养不良对患者术后恢复、免疫能力都有影响, 因此应注意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方法是, 术前应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 能正常进食者, 指导患者合理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及富含维生素的流食或半流质饮食;长期不能进食或只能进流食营养状况不佳者, 必要时提供肠内、外营养。

术后采取肠内营养, 要保证营养供应, 在滴入营养液时, 应注意控制速度, 观察患者有无不适, 观察引流液性状。

2.3 引流管和胃管护理

肿瘤患者术后引流管、心电监护等管理接线较多, 在护理时应妥善固定引流管, 防止受压、扭曲、滑脱及阻塞。定时挤捏皮管, 经常变换体位, 保持引流通畅, 提高引流效果。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若引流液过多, 颜色鲜红或引流液为微黄或暗红色粘糊状、浑浊的稀薄脓液、唾液或乳糜液, 以及引流管脱落等异常情况, 均要及时报告医生。

2.4 压疮风险评估和预防[3]

根据Braden评分表对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 并给予相应的护理预防措施。主要措施包括, 翻身、使用气垫或海绵垫、预防压疮敷料等, 患者身下不可有纽扣、导管等硬物, 加强巡视、交班。

2.5 呼吸道感染预防[4]

根据文献报道和我们的临床经验, 肿瘤患者术后院内感染中呼吸道感染约占50%[5]。因此应有针性地加强呼吸道感染预防, 主要内容包括注意口腔护理, 减少口咽部细菌数量;严格遵守半卧位, 防止胃内容物误吸;鼓励患者每隔3h左右进行咳嗽、深呼吸;对气管插管患者应加强气道管理, 及时吸痰。

3 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 患者感染比率有一定下降, 具体数据见表1。

4 讨论

4.1 利用文献资料, 加强护理的针对性

通过对文献报道和自己工作经验的总结, 导致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住院时间长、身体状况较差、术中出血较多, 有输血、手术时间长、抗菌药物使用史较多等。通过有意识地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和相关危险因素加强观察和护理措施, 可能有效地减少感染地发生。

4.2 加护理工作的规范性

目前护士工作量比较烦重, 要从两个方面提高工作质量, 一是加强操作的规范性, 各项护理操作快速准确, 既达到预期目的, 又不给患者增加痛苦, 更不能增加感染的机会。二是加强制度执行的规范性, 包括巡视、交班制度, 护理记录等。

4.3 加强与医师的沟通

对有特殊情况的患者应及时发现、提醒医生, 对不清楚或不适当的医嘱应积极与医生沟通, 避免机械地执行医嘱。

5 结语

本文针对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有针对性的采取干预, 加强护理工作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能够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加快术后恢复, 减轻患者痛苦, 提高生活质量, 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观察通过护理干预降低肿瘤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肿瘤术后患者42例, 针对术后感染相关因素采取护理干预, 统计患者感染发生率。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 患者术后感染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结论对肿瘤术后感染相关因素进行护理干预, 可明显降低术后感染率。

关键词:肿瘤,术后感染,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张文萍, 张洁, 李辉娥, 等.腹部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的护理[J].现代肿瘤医学, 2005, 13 (2) :287~288.

[2]张磊, 陈莲珍.肠外营养在胃肠道肿瘤患者中的应用进展[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09, 7 (6) :30~32, 58.

[3]谢小燕, 刘寻琴, 李漓.应用Braden量表评估压疮危险因素[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12) :941~942.

[4]高凯霞, 贾珍, 刘桥.护理干预在预防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27) :204~205.

乳腺癌术后肿瘤标志物升高怎么办 第4篇

我妻子去年患乳腺癌,术后经化疗后又放疗,起初一直比较好,可今年3月以后复查肿瘤标志物有升高趋势,接着又化疗4次。现在锁骨淋巴结比以前增大了。请问:面对此种情况,该怎么办?

永丰县?黄××

黄××同志:

你妻子患乳腺癌去年已行手术,并经化疗及内分泌治疗至今一年余,今年检查发现肿瘤标志物CEA,CA15-3升高,又行化疗后有回落。7月份超声探及左锁骨上有1.5×0.8cm回声光团。显然,这表明你妻子的乳腺癌有复发征兆。为此,我建议:①定期(2~3个月)复查肿瘤标志物,注意上升数据多少,一般来说升高数据越高,复发可能性越大。②观察左锁骨上及其他部位淋巴结增大情况。必要时行淋巴结穿刺,了解有无转移;③定期(2~3个月)复查胸片或CT,了解肺、纵膈淋巴结有无肿大;④定期观察患侧胸壁及健侧乳房有无肿块,若一旦发现应及时就诊;⑤定期复查B超,了解肝、肾上腺等的情况;⑥注意全身有无骨骼疼痛,若发现局部疼痛明显,需做骨骼X光片或CT检查,以排除癌细胞转移至骨骼;⑦若出现无其他原因的头痛、头昏或呕吐、行走不稳等情况,需做脑部CT或MRI检查,进一步了解脑部有无转移病变。

肿瘤患者术后化疗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第5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67例, 均为术后化疗的患者。其中男性38例, 占56.7%, 女性29例, 占43.2%, 年龄29~70岁, 其中乳腺癌23例, 肺癌20例, 胃癌10例, 直肠癌8例, 食道癌5例。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 统计结果表明, 患者在进行化疗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见表1。

2 结果

对67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后的调查结果见表2。

3 患者的心理特征

患者在遭受到癌症的诊断和治疗的双重精神压力下, 其心理具有依赖性强、自尊心增强、主观感觉异常、情绪易波动。其突出的心理特征如下。

3.1 恐惧心理

癌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人们都存在恐癌心理。所以, 患者更害怕癌症治不好, 加上已做了手术治疗, 受尽病痛的折磨, 同时化学治疗也存在着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而出现恐惧、忧伤心理。

3.2 焦虑心理

是由紧张、忧虑、担心等感受交织而成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2]。因癌症是一种难治、经济消耗大的疾病。他们当中有的害怕失去职业、地位, 有的害怕失去经济来源, 使相当一部分患者和家庭在精神上、心理上、经济上存在着一定负担, 同时也忧虑化疗的效果与预后。

3.3 抑郁心理

目前抗癌药物特异性不高, 对正常细胞也有杀伤作用, 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一系列毒性反应:骨髓抑制、组织坏死、栓塞性静脉炎、胃肠道反应、毛发脱落等。尤其是胃肠道反应, 患者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减退, 有的出现腹痛、腹泻、黏膜坏死, 甚至穿孔等, 患者很痛苦、自卑, 对治疗缺乏信心, 闷闷不乐。

3.4 求知心理

患者经过各种心理变化后, 能够面对现实, 希望生存下去。因此, 需要懂得更多关于所患癌症的发生、发展、治疗和康复的知识, 乱投医用药, 有的将自己与病情重的患者不加分析的对照或查阅有关书刊, 造成过度紧张, 加重心理负担。

4 护理方法

4.1 做好患者的宣教工作

化疗前做好患者的卫生宣教, 和医生一起讲解癌症的病因、体征、康复、护理及有关化疗的事宜, 提高患者认识水平, 鼓励患者保持乐观情绪, 树立治疗信心, 消除不良心理, 使化疗顺利完成。

4.2 扎实的基础理论, 娴熟的技能与操作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基础

治疗前认真查对医嘱、所用化疗药品、给药途径, 做到准确无误, 了解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对于静脉给药的患者, 要注意对血管的保护, 禁止化疗药物外渗, 引起组织坏死。经常巡视病房和患者交谈, 使患者增加治病的信心。

4.3 做好家属的配合工作

家庭心理关怀是肿瘤患者心理支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化疗时患者都希望得到家属的陪伴和悉心照顾。所以, 做好家属的配合工作是心理护理不可缺少的。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家庭护理指导, 帮助患者家属获得照护患者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同时向家属讲明在治疗时出现的心理反应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说明家属安慰和鼓励患者重要性, 争取家属理解和配合。

4.4 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在对肿瘤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 有效的社会支持体系能够为患者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 使其得到信息、物质、情感各方面的帮助, 提高其治疗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例如建立咨询热线、组织健康知识讲座等等[3]。同时良好的医德、热情的工作态度, 与患者建立信赖的护患关系, 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 保持病房安静、清洁、舒适, 介绍患者间相互认识、聊聊天、欣赏音乐、看书、看报等, 使患者精神有寄托, 减少忧虑和痛苦。获得社会生活的满足感和尊严感, 有助于其积极配合治疗

5 讨论

针对肿瘤患者化疗的心理特征, 把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个治疗中, 稳定患者的情绪, 同时又要求医护人员耐心地与患者作诚挚地交谈, 听他的倾诉, 减少患者的恐惧、焦虑与抑郁的心理, 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保持乐观、开朗、平稳、安定的心境, 积极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6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化疗的全过程, 证明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 利于疾病的转归和康复, 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效果良好。

摘要:目的 了解肿瘤患者术后化疗的心理状态, 探讨如何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 使患者顺利完成化疗全过程。方法 对67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 统计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 有效56例, 好转8例, 无效3例。结论 67例患者顺利完成化疗全过程, 证明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 利于疾病的转归和康复, 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肿瘤,术后化疗,心理特征,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杜治政.护理机关报信纸[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341-351.

[2]汤盛饮.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1:158.

肿瘤术后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9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妇科肿瘤术后化疗多次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22~78岁, 按照自愿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各22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实验组采用健康与疾病知识教育, 并进行身体放松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采用调查问卷、实例询问等方式,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同时选用健康心理控制源表 (MHLC) 和生理指标相结合的测量方法, 采用仪器定期测量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白蛋白、血红蛋白等生理指标, 进行记录分析。

1.3 干预方式

1.3.1 健康与疾病知识教育

定期开展妇科肿瘤术后健康知识讲座, 转变患者饮食习惯、加强对情绪及活动量的管理, 增强患者对肿瘤术后治疗情况的认识, 帮助其树立康复信心;护理人员对有关问题进行讲解, 让患者掌握术后康复过程中饮食、运动、情绪管理的实施方法。

1.3.2 身体放松训练

除了对患者进行健康与疾病知识教育之外, 加强患者的身体放松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临床护理中积极引导患者进行腹部深呼吸训练, 让患者身体放松躺在床上, 双手置于胸腹部之间, 缓慢地进行深呼吸[6,7,8]。深呼吸时要做到呼吸均匀, 尽量保持身体不动, 以6~7次/min为宜。

1.4 观察指标

(1) 心理状况:应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 和焦虑自评量表 (SAS) 评估。SDS:轻度抑郁53~62分;中度63~72分;重度>72分。SAS:轻度50~59分;中度60~70分;重度>70分。 (2) 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问卷, 总分100分, >80分为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 (%) 表示, 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均好转出院。护理观察组心理状况评分优于对照组 (P<0.05) , 观察组满意度为95.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 (P<0.05) 。见表1。

3 讨论

骶骨肿瘤术后并发症分析及处理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骨科自共收治骶骨肿瘤患者45例, 其中男25例, 女20例;年龄介于16~65岁之间, 平均年龄35岁;肿瘤性质包括原发性恶性肿瘤17例, 原发性良性肿瘤8例, 骶骨转移肿瘤9例, 骨巨细胞肿瘤9例;肿瘤体积最大直径为11 cm, 最小直径为1 cm;24例单纯切除肿瘤或者刮除, 21例肿瘤大块切除;21例同期行腰骶椎后路内固定, 24例为固定。

1.2 治疗方法

后方入路:该院对大部分骶骨肿瘤患者采用后方入路, 对于S2以上高位骶骨且软组织包快巨大, 需要先进行前路手术游离肿块, 再行后路手术。后方入路, 先将双侧的臀肌和竖脊肌向两侧牵开, 触及尾骨尖并将周围的软组织剥离, 然后由下到上依次切断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及梨状肌, 用手指分离骶前筋膜, 这时注意保护直肠, 并用湿纱布塞于直肠与骶骨前方的软组织间隙, 将直肠推向前方。将尾骨、骶骨后方及边缘充分暴露后, 凿去棘突后进入骶管, 显露骶神经, 去除骶骨, 尽量保留双侧S1, 2神经根[1]。

肿瘤切除:对于骨巨细胞肿瘤和原发性良性肿瘤, 采用刮除;对于原发性恶性肿瘤与骶骨转移肿瘤采取大块完整切除。

重建骶骨:根据刮除或切除的范围, 进行下腰椎骨盆内固定重建[2]。

2 结果

45例骶骨肿瘤患者, 术中无一例死亡, 切口不愈合或延迟愈合10例, 占所有患者22%, 切口感染5例, 占所有患者11%, 术后大出血2例, 占所有患者4.4%, 术后胃肠功能减弱23例, 占所有患者51%, 脑脊液漏患者3例, 占所有患者的6.6%。对于术后出现大出血的2例患者, 通过加压包扎、加快输血等介入治疗, 最后病情稳定。对于伤口不愈合或者延迟愈合的患者, 给予医院自制生肌膏进行定期换药, 半年后最终愈合, 避免了深部感染。

3 讨论

骶骨肿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胃肠功能减弱、切口感染、伤口不愈合、术中术后大出血和脑脊液漏等。

3.1 胃肠功能减弱

该组45例骶骨肿瘤患者术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胃肠功能减弱, 较为严重的有23例。主要原因是骶骨肿瘤体积比较大, 压迫肠胃, 切除后对肠胃有所刺激, 再者肿瘤切除后出血较多, 形成大块血肿, 也对肠道有所刺激。针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减弱, 术前3 d应主要进食流食、进行灌肠和服用甲硝唑;术后待排气后方可进流食, 严重者可以服用全胃肠道动力药, 经过上述干预, 45例患者肠道功能均得到明显恢复。

3.2 切口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及伤口感染

切口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及感染是骶骨肿瘤患者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该组的45例患者, 发生切口不愈合或延迟愈合者10例, 占所有患者22%。出现此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有, 肿瘤的体积过大和患者需要进行放疗治或2次手术。因为, 肿瘤体积比较大, 需要手术过程中广泛向两侧分离, 损伤血运较多, 而进行放疗和2次手术的患者皮瓣血供差, 也是容易导致伤口不易愈合的原因。针对上述的并发症, 要求患者术后早期平卧, 术后6~8 h短时间侧卧, 以减轻对伤口的压迫。对于出现皮瓣血供差的患者, 需要定期进行换药, 如果没有明显好转, 需要清创切除没有血运的皮瓣边缘, 清除陈旧肉芽组织, 7号线全层闭合伤口。如果局部伤口张力过大, 不能缝合的患者, 可以选用臀肌转移肌皮瓣覆盖缺损处[3]。

该组45例患者出现了伤口感染者切口感染5例, 占所有患者11%。由于骶骨所在的位置, 伤口感染极易引发患者内脏结构损伤, 比如直肠、小肠、膀胱等器官是容易被感染的部位。这是因为进行骶骨肿瘤切除, 如果肠道损伤, 细菌就会直接进入伤口, 导致伤口感染。对于小肠损伤的患者需要进行小肠切除术, 对于直肠膀胱损伤的患者可以通过结肠造瘘后逐渐愈合。

3.3 术中及术后大出血

骶骨肿瘤患者术中或术后大出血是最严重的并发症, 同时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该组的45例患者中, 2例出现了术后大出血。术中级术后大出血的原因主要与肿瘤体积、肿瘤性质、肿瘤所处位置、切除肿瘤的方法等都有关。该次的2例大出血患者均是肿瘤体积>10 cm的骨巨细胞肿瘤患者。骨巨细胞瘤血管丰富, 在刮除肿瘤的过程中, 出血量较大。针对术中或术后大出血的状况, 要及时采取止血措施, 最大限度减小出血量。首先, 在肿瘤切除后, 用止血纱布压迫静脉以止血, 如果术后出现血肿和血压下降等情况, 需要大量输血维持血压, 症状仍无改观者, 需要进行动脉结扎的方法控制出血。

3.4 脑脊液漏

该组的45例骶骨肿瘤患者出现脑脊液漏并发症为3例, 占所有患者的6.6%。引发脑脊液漏的主要原因是二次手术。出现此种并发症的患者会有头晕、头痛等症状。这时需要将患者置于头低位, 同时增加输液量, 用来缓解因为颅内压力降低而引发的症状。伤口加压包扎, 避免残腔形成, 多数脑脊液漏的患者可以自愈。脑脊液持续性漏出, 或患者引流量长时间不减少, 可以进行高位腰大池置管引流, 促进瘘口的愈合[4]。

4 结论

综上所述, 由于骶骨肿瘤所处的位置, 周围有许多血管以及身体各项重要器官, 导致骶骨肿瘤手术难度大, 风险高, 尤其容易出现术中、术后大出血等棘手状况。同时, 也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 如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胃肠功能减弱、切口感染、伤口不愈合、术中术后大出血和脑脊液漏等, 尤其是术中、术后出血更是容易引发患者死亡的重要并发症, 需要我们医务人员认真对待。为了避免上述的并发症, 需要医护人员在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术中认真对待、术后细致护理, 这些措施对缓解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减少死亡率都有重要的作用。该组的45例骶骨肿瘤患者, 术中无一例死亡, 而对于发生切口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切口感染、术后大出血、以及术后胃肠功能减弱、脑脊液漏患者, 经过医护人员及时干预治疗和护理, 症状均得到了缓解, 经过2~3年的恢复, 最终都得到了康复。

摘要:目的 探讨骶骨肿瘤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方法 通过对该院骨科自2008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骶骨肿瘤患者共45例, 术后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骶骨肿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切口感染、伤口不愈合、脑脊液漏、胃肠功能减弱和术中术后大出血。45例骶骨肿瘤患者, 术中无一例死亡, 切口不愈合或延迟愈合10例, 切口感染5例, 术后大出血2例, 术后胃肠功能减弱23例, 脑脊液漏患者3例。结论 骶骨肿瘤术具有较大的风险, 术后积极护理密切观察能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关键词:骶骨肿瘤,术后并发症,护理

参考文献

[1]董军, 孙成良, 李栋.骶骨肿瘤术后并发症分析及处理[J].脊柱外科杂志, 2012, 10 (3) :169-171.

[2]曲华毅, 郭卫, 杨荣利.骶骨肿瘤伤口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0, 18 (3) :212-215.

[3]马亚明.骶骨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1 (5) :64-65.

肿瘤术后 第8篇

1 临床资料

2例副肿瘤性天疱疮病人中男女各1例, 均以疼痛性口腔黏膜糜烂、溃疡为首发症状, 双手掌均出现红斑、破溃、疼痛, 感染严重。男性病人伴结膜充血、分泌物多, 会阴或龟头、肛周等处黏膜糜烂、破溃;女性病人全身红斑样疹、水疱。2 例病人曾被诊断为“天疱疮”“多型红斑白塞病”或“皮肤损伤性质待查”, 采用中等至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 但效果不好, 皮疹加重。来我院皮肤科诊治后, 明确诊断, 实施手术, 在医护人员的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下, 病人皮肤溃烂及感染全部得到有效控制。

2 感染原因

2.1 皮肤感染

病人全身皮肤水疱糜烂, 机械屏障作用破坏, 机体抵抗力低下, 极易合并感染, 严重者可导致病人死亡。

2.2 低蛋白血症

病人皮肤大量的渗出加之进食困难导致低蛋白血症。

2.3 药物副反应

激素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长期应用使病人抵抗力降低, 增加感染机会, 引起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诱发和加重感染。

3 护理

3.1 房间消毒

为预防交叉感染和继发感染, 对病人进行单间隔离, 专人护理, 谢绝探视。工作人员及探视家属一律着隔离衣、戴口罩、帽子等。治疗前、治疗后手消毒, 器械物品和被服专用, 污染的棉球、敷料及时焚烧。隔离衣及病人的被服每日进行高压蒸气消毒。2例病人均具有特殊恶臭味, 为减轻空气污染, 定时开窗通风换气是最简单的方法。如果门窗紧闭, 不仅不能使臭味得到散发, 同时室内温度、湿度的增加更有利于细菌的生长。每日开窗通风2次或3次, 每次 30 min,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室温保持在24 ℃~28 ℃, 床上温度保持在28 ℃~32 ℃, 防止病人受凉。每天用 84消毒液擦拭床头柜、门窗、地板, 并用紫外线照射房间及所有用物, 每天2次。

3.2 心理支持

由于天疱疮皮肤损伤面积大, 导致病人的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 致家人对其产生畏惧、恐惧心理, 继而出现嫌弃心理, 以为是传染性皮肤病, 以至家属不敢接近病人, 因此对家属的情绪变化表示理解, 然后向家属解释病情, 介绍基本疾病知识、治疗、护理方案。副肿瘤性天疱疮皮肤损伤变化与肿瘤的性质有一定的关系, 一般为良性肿瘤, 多数在肿瘤切除后的 6个月~18 个月损害明显改善或完全消除[3]。2 例病人均为良性肿物切除。病人在切除肿瘤后对皮肤损伤的治愈期望值高, 短期内疗效不显著即产生烦躁心理, 不配合治疗, 甚至自行减药或停药。此时, 耐心向病人解释, 做好皮肤护理, 告诉病人副肿瘤性天疱疮若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是可以治愈的[4], 消除病人心理负担, 使其树立信心, 配合治疗。2例病人症状缓解, 1 例出院, 1例转他科继续治疗。

3.3 口腔黏膜护理

口腔黏膜完整性的维持有赖于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腹部肿瘤致自身免疫反应、口腔黏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口腔溃疡发生, 口腔及口唇护理是最重要的临床护理项目。2例病人均有口腔糜烂、感染, 先用过氧化氢液清洗, 再用硼酸水含漱, 每天2次, 过氧化氢不仅杀菌, 而且能清除口腔内糜烂表面覆盖口的坏死组织, 为减轻病人疼痛, 口腔护理前5 min用普鲁卡因含漱。并可用十六角蒙脱石和云南白药涂敷口腔溃疡处, 以促进溃疡尽快愈合[5]。病情好转后用朵贝尔氏液含漱, 每天4次, 一般在进食和睡前进行。嘱病人多饮水, 餐后漱口, 保持口腔清洁。

3.4 皮肤护理

每天观察全身皮疹变化情况, 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记录。因病人皮肤损伤面积大, 易并发感染,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尤其是体温的变化, 及时发现有无感染征象。针对不同皮疹准确使用不同的外用药物, 动作轻柔。1例病人背部皮肤损伤面积较大、渗出多, 将大单、被套浸润。病人颜面、躯干、四肢大片红色丘疹, 有松弛性水疱, 躯干部分皮肤及会阴部有破溃、渗液, 脐部渗液较为严重, 每天予脐部换药, 给予口服地塞米松控制全身皮疹症状。一般小水疱不刺破或抽吸疱液, 外用扑粉, 保持干燥, 促进水疱吸收。大水疱在严格消毒下用注射器抽干疱液, 暴露创面, 保持干燥。糜烂渗液创面用1∶8 000高锰酸钾或 3%的硼酸清洗创面。每次大小便后及时清洗会阴并保持清洁、干燥。皮肤损伤急性期静脉给药, 因此, 保持静脉通道是护理工作重要一环。为避免感染, 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 留置锁骨下静脉插管。每日换药时, 选择对皮肤刺激小的透明贴固定, 揭透明贴时, 动作轻柔。应用防压疮气垫, 防止皮肤受压。

3.5 预防切口感染, 保持引流管通畅

病人术中行腹腔淋巴结清扫, 放置多孔引流管 1条。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随时巡视、观察, 保持胃肠减压持续有效, 腹膜后引流管保持负压状态。挤压引流管保持其通畅, 防止堵塞或引流管受压、扭曲。观察并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 及时倾倒引流液, 每日更换引流袋, 防止逆行感染;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脱落等, 及时更换切口敷料, 保持切口清洁、干燥, 换药、拔引流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3.6 用药护理

按时准确给予大剂量激素及有效抗生素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措施。甲泼尼龙为皮质激素, 严密观察应用药物可能发生的副反应, 长期应用可引起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诱发和加剧消化性溃疡、骨质疏松, 可引起神经、精神异常。用药期间, 监测血糖、血压、体温、电解质的情况。用药过程中指导病人认真遵医嘱服药, 交代服药时间、方法, 认真为病人讲解各种药物的基本药理知识, 嘱病人不可随意丢弃药物, 密切观察病人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经常询问病人有无呕血、黑便、全身无力、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1例病人出现低血钾, 予10%氯化钾口服, 同时静脉补充氯化钾后缓解。另外, 激素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长期应用会导致病人抵抗力降低, 增加感染机会, 所以用药期间应指导病人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以避免感染的发生。

3.7 支持治疗

天疱疮的糜烂面暴露、渗出丢失大量蛋白质、电解质和体液。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使用, 使体内分解代谢加快, 故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水分非常重要。不能进食者除静脉补充足量液体外, 同时输入人血白蛋白、脂肪乳等, 每日液体总入量成人2 500 mL左右, 病情严重者可输新鲜血。2例病人曾输入人血白蛋白、脂肪乳, 1 例输新鲜血。每周复查血常规、血电解质、肝功能、血尿素氮及二氧化碳结合力, 根据各项检验指标调整用药。

3.8 饮食护理

本组2例天疱疮病人均有口腔黏膜损害, 口腔黏膜糜烂和溃疡影响病人进食。由于进食受到影响, 病人体重明显下降, 机体一般状况差[6]。1例病人甚至拒绝进食, 这对病情恢复不利。护士应详细向病人解释进食的重要性, 进食前后应用利多卡因漱口液漱口, 以减轻疼痛;嘱病人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多食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食物。给予流食或少渣半流食, 如鸡汤面片、营养米粥等;避免温度过热或过冷, 减少刺激;鼓励病人少量多餐。由于激素可促进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增加钙、磷的排泄, 促进糖异生, 所以应指导病人多进食富含钙和维生素 D的食物, 补充足量的蛋白质和维生素。长期应用激素的病人可出现水钠潴留及低血钾, 应指导病人进食低盐饮食, 多食含钾丰富的食物, 如香蕉、橙、蔬菜等。避免进食一些辛辣、煎炸、高脂、油腻食物, 以免加重由激素引起的胃肠道刺激反应。少食虾、蟹等易引起变态反应的食物, 以免诱发或加重病情。通过饮食护理, 2例病人坚持进食, 配合输液治疗, 未出现电解质失衡现象。

4 小结

副肿瘤性天疱疮是一种与自身免疫相关的皮肤病, 治愈的前提是肿瘤的完整切除。术后皮肤机械屏障作用破坏、低蛋白血症及药物副反应是造成术后感染的主要原因。通过对2例腹膜后肿瘤伴副肿瘤性天疱疮术后病人的护理, 认为做好心理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消毒隔离及大剂量服用激素副反应的观察是病人术后护理的关键。

摘要:[目的]探讨腹膜后肿瘤伴副肿瘤性天疱疮术后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腹膜后肿瘤伴副肿瘤性天疱疮病人术后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机械屏障作用破坏、低蛋白血症、药物副反应诱发和加重感染。[结论]做好心理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消毒隔离及大剂量服用激素副反应的观察是腹膜后肿瘤伴副肿瘤性天疱疮术后护理的关键。

关键词:腹膜后肿瘤副肿瘤,性天疱疮,感染,护理

参考文献

[1]王爱平, 朱学骏, 涂平, 等.副肿瘤性天疱疮二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0, 33 (12) :392-394.

[2]王光超.皮肤性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196.

[3]耿小凤.10例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的护理要点[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1) :40-41.

[4]闫志敏, 华红.副肿瘤性天疱疮[J].北京口腔医学, 2003, 11 (4) :230-233.

[5]邱娅莉.激素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时预防感染的护理[J].现代护理, 2009, 11 (6) :63.

肿瘤术后 第9篇

岩斜区肿瘤是指发生在颅底岩骨及斜坡区,累及岩上、下窦之间的岩骨斜坡裂的肿瘤。颅底显微神经外科的发展,手术器械的改进,使在尽量保护好神经组织、保留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全切肿瘤并获良好效果成为可能[1,2]。严密周到的护理对改善患者预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科2008年7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岩斜区肿瘤62例,现将术后护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2例病人术前均经CT及/或MRI证实为岩斜区肿瘤,男性21例、女性41例,年龄12~71岁,平均42.2±4.7岁,其中脑膜瘤46例,脊索瘤14例,软骨瘤1例,黏液瘤1例。肿瘤直径1.6~7.0cm。8例并存高血压,6例并存糖尿病。

1.2手术方法。本组124例均在全身麻醉下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根据肿瘤生长方式,决定手术入路。其中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36例,颞下经小脑幕入路13例,经乙状窦后入路7例,额颞经中颅窝底入路3例,经乙状窦前后入路4例。

1.3术后观察与护理。

1.3.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和意识变化手术后颅内出血为重点观察的内容。术后给予24h心电监护,持续吸氧3L/min,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病人的意识状况,瞳孔对光反射情况。注意病人呼吸情况,以防术中因麻醉插管时间过长病人咽喉部出现反应性水肿。加强巡视,多呼唤病人,以防因沉睡而加重缺氧,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随时做好护理记录。

1.3.2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3.2.1颅内血肿的观察。术后48h内为血肿发生的高峰期[3],为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情况,带引流管的患者观察引流液的色、量、性质,引流是否通畅。本组1例术后26h出现精神衰弱、血压升高至150/100mmHg、脉搏57次/min、呼吸变慢至10次/min、瘤腔引流液由原来的淡黄色变为血性,立即行CT检查发现颅内血肿,即刻行血肿清除术,术后病情稳定。1例斜坡脊索瘤患者,由于肿瘤与脑干组织和基底动脉粘连紧密,分离困难,手术时间长达12h,术后患者出现脑梗死,神志昏迷,呼吸困难,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经抗感染、脱水、止血、激素等治疗,护理上加强翻身、叩背、吸痰,但病情未见好转,术后第8天因呼吸、循环衰竭抢救无效死亡。

1.3.2.2脑脊液漏的观察与护理。脑脊液漏是颅底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组有3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15°~30°,保持局部清洁,头部垫无菌小巾并及时更换,用生理盐水擦拭鼻腔血迹及漏出液。嘱患者禁用手掏或阻塞鼻腔和耳道,尽量避免咳嗽、打喷嚏等动作。多食富含粗纤维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起床活动后动作应缓慢,同样需要减少增加颅压的动作[4]。经上述处理,脑脊液漏治愈。

1.3.2.3吞咽困难的护理。本组19例表现为吞咽困难。指导患者进行吞咽功能的锻炼,有意识地做空口吞咽练习,每天200~300次。让患者张口,闭唇,收拢口唇发“u”音,横开口唇发“i”、“e”音。用吸管吸水或饮料进行吸吮训练,每日3~4次,有一定功能后给予少量的苹果泥或香蕉泥,能咽下且无呛咳后给予糊状半流食或软食,少量多餐,细嚼慢咽,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1.3.2.4偏瘫的护理。岩斜区手术因容易损伤脑干和大脑中动脉等重要颅内动脉而引起偏瘫[5]。本组9例出现偏瘫,护理时应向患者强调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指导患者能主动活动的肢体尽量主动活动,不能主动运动者协助其在床上进行被动运动。活动以小关节到大关节,幅度由小到大,力度适宜,每次15~20min,每日3~4次。每2小时翻身1次,保持肢体功能位,按摩受压部位皮肤。协助患者穿弹力袜,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抬高患肢,防止足下垂,行肢体按摩,每日3~4次,每次15~20min。本组患者术后住院15~32d,出院时偏瘫无明显改善或恶化。

1.3.2.5动眼神经部分麻痹病人的护理。本组6例发生动眼神经部分麻痹。护理时注意观察角膜和結膜,注意询问患者视力变化及有无眼部不适。日间戴太阳镜或眼罩保护眼睛,以防阳光和异物伤害,夜间睡眠时可用干净的湿纱布覆盖,以免眼睛干燥。流泪时,禁用手揉擦或触摸眼睛。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及眼氨肽滴眼液每30min交替滴眼,每日4~5次。指导患者掌握面部康复训练的方法,每日2~3次,每次10~15min;并辅以肌肉运动、针灸等物理疗法。同时给予营养神经药腺苷钴胺1.5mg肌内注射,日1次。6例患者出院时面瘫无明显变化。

2结果

62例患者手术经过顺利,手术时间6~14.3h,平均7.8h。其中肿瘤完全切除和次全切除52例(83.9%),大部分切除9例(14.5%)。术后6~72h38例发生并发症:1例颅内血肿;6例面瘫;9例吞咽困难患者,其中7例行鼻饲;4例由于后组颅神经受损,咳嗽反射差,痰多不易排出行气管切开;3例发生脑脊液漏;9例动眼神经部分麻痹。经对症处理,75例好转,仅1例斜坡脊索瘤患者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61例康复出院,住院时间12~41d,平均19.3d。

3讨论

岩斜区肿瘤多数与脑干相邻,且部分肿瘤包膜与脑干粘连紧密,手术难度大,残余肿瘤待术后行放射治疗或伽玛刀治疗[6]。为提高手术效果,应加强围手术后护理,严密监护生命体征变化,以保证各项监测及时、准确[7]。根据肿瘤的部位,所累及的周围组织,手术入路、临床表现等情况综合分析,对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进行预见性的观察及针对性的护理,能最大限度减少或控制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提高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张俊廷,王忠诚.斜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60例报告)[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0,16(5):292-294

[2]张俊廷,吴震,贾桂军,等.颅底脊索瘤的显微外科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6,22(1):29-31

[3]刘运生,欧阳珊.神经系统病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604

[4]金惠兰,孔福仙.鼻内镜和显微镜结合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J].护理研究,2005,19(12B):2679

[5]Leslie K, Troedel S, Irwin K, et al.Quality of recovery from anesthesia in neurosurgical patients[J].Anesthesiology,2003,99(5):1158-1165

[6]倪明,赵继宗.颞枕下经岩骨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例报告[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5,26(4):412

肿瘤术后 第10篇

1 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理念的更新

1.1 恶性肿瘤是慢性病

在妇科恶性肿瘤中, 经历了以手术为主, 并期望通过彻底的肿瘤切除手术来提高患者生存的阶段。上个世纪后半期, 随着肿瘤内科的发展、新的化疗药物的不断出现, 特别是铂类及紫杉醇等抗癌药物的出现, 大大提高了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循证医学资料提示癌症不是不治之症。2006年WHO提出了恶性肿瘤属于慢性病的理念。这种理念提示临床肿瘤医师不能单纯追求彻底切除病灶, 追求患者的无瘤生存。应该采用综合治疗方法, 在提高总生存率 (overall survival, OS) 、无进展生存率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的同时, 重视晚期复发患者的带瘤生存, 予以姑息治疗, 并注意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 重视并研究手术作为初始治疗后的辅助治疗更为重要。

1.2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中应遵循规范化、个体化和人性化的原则。以上几点原则中应特别重视个体化治疗的原则, 即在严格遵守临床治疗规范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治疗。个体化治疗理念, 要求临床医师不仅由单一肿瘤疾病出发, 还要从患者整体出发制定治疗策略。例如, 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 在制定辅助治疗时, 需要全面分析患者的状况, 包括关注患者自身状况 (年龄、体质、有无内科合并症等) , 生存状况 (经济条件、家庭环境、有无生育要求等) , 肿瘤及治疗状况 (肿瘤的组织类型、病理学细胞分化、化疗药物对治疗肿瘤的疗效、患者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等) , 全面制定患者的治疗策略和生存策略。当前, 随着转化医学的推广应用, 有不少学者提出了应在分子水平上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 即根据患者个体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制定在分子水平上特异性的治疗策略。要实现分子水平的个体化治疗, 需要对每个个体的肿瘤进行复杂、系统的生物学特性分析;需要通过循证医学确认患者可能的获益。

1.3 保护卵巢的储备功能

随着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年轻化趋势, 对于早期年轻患者, 根据肿瘤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原则, 可以在手术中保留子宫和卵巢。但是, 在术后化疗中如何保护卵巢功能, 在治疗结束后能否实现生育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由于化疗药物对卵巢功能的影响主要为损伤原始卵泡的卵母细胞和前颗粒细胞, 损耗原始卵泡和 (或) 干扰卵泡的成熟。化疗造成对所有原始卵泡破坏将是不可逆的, 可导致卵巢早衰或永久性闭经。这样, 尽管手术保留了卵巢, 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没有意义的。因此, 在化疗中应重视对年轻患者卵巢功能的保护, 特别是保护卵巢的储备功能。

目前, 妇科肿瘤患者化疗时对卵巢的防护有以下方法:①激素疗法: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GnRH-a) , 使卵巢处于静止状态, 阻止卵泡进入化疗敏感期, 保护更多的始基卵泡。该疗法是当前比较成熟的方法。一般在每次化疗前10~14天使用长效GnRH-a。化疗结束后1~3月即可恢复月经周期。②卵子及胚胎冷冻保存:肿瘤治疗前冻存卵母细胞、受精卵或胚胎。目前此项技术虽已成熟, 但因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多为未婚青年, 使得卵子及胚胎冷冻的保存应用有局限性。③卵巢皮质切片的冻存与移植:化疗前冷冻其卵巢组织, 待患者化疗后恢复健康, 再将卵巢组织移植体内。因卵巢组织移植有可能引起癌症复发, 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应在冻存前经病理检查证实阴性方可进行。④卵巢皮质组织体外成熟培养等, 也在研究之中。

2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的辅助治疗

2.1 化疗

化疗是手术后辅助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化疗起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始于血液和部分肿瘤, 经过60余年的临床探讨, 现在已经成为恶性肿瘤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化疗的应用, 提高了生存率。随着不断有新的化疗药物问世, 大大提高了疗效, 延长了生存时间, 推动了妇科肿瘤治疗的发展。

2.1.1 卵巢癌的术后化疗

除早期卵巢癌 (IAG1) 外, 几乎所有卵巢癌患者均需在术后接受化疗。卵巢癌的术后化疗已成为卵巢癌治疗的重要手段, 也是当前全球研究最多、最深入, 并且具有最成熟的治疗方案的一类肿瘤。当前对卵巢癌化疗方案、化疗疗程和化疗中的监测都已有成熟的规范。由于卵巢癌多药耐药的特点, 目前研究焦点集中在铂类耐药复发患者的诊断标准, 以及再治疗时使用的化疗方案。当前越来越多的新化疗药物用于铂类耐药患者;并且注重再化疗时采用无铂类化疗方案, 或者延长无铂类治疗间歇时间, 来逆转部分耐药患者对化疗的敏感性, 延长她们的肿瘤无进展期。

2.1.2 子宫内膜癌的术后化疗

由于子宫内膜癌75%为早期癌, 生存率可达75%以上, 目前临床上基本以子宫内膜癌高、低危型的临床分型决定术后是否进行化疗和放疗。对临床高危型的子宫内膜癌 (特殊组织类型、细胞分化差、侵入深肌层>1/2、脉管有癌栓灶、盆腔及/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术后进行化疗。其化疗方案也基本同卵巢癌, 但在化疗疗程上比较一致的看法可给予4~6疗程的治疗。

2.1.3 宫颈癌的术后化疗

随着化疗疗效的提高, 宫颈癌的术后化疗日益得到重视。国内外治疗指南均提出, 对于细胞分化差、局部晚期宫颈癌, 术后需要化疗。化疗方案主要仍应用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不少临床资料证实, 化疗对于淋巴转移、以及防止远处复发转移有效。特别对年轻患者避免了放疗带来的卵巢功能损伤和阴道狭窄、萎缩。当前另一主要争论在术前新辅助治疗是否有意义。NCCN认为不应使患者经受多重治疗 (术前化疗、手术、术后放化疗等) 。鉴于我国国情:尚未建立专科医师制度, 缺乏专科肿瘤医师;缺乏大宗的放疗设备;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局部晚期患者多等原因, 不少患者在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后得以接受手术治疗, 避免了因缺乏放疗设备而失去治疗机会。这种新辅助治疗是否可以使患者生存获益, 需要大样本的循证医学资料深入研究。

2.2 放疗

随着放射性元素镭的发现, 并应用于宫颈癌的治疗已有近100年的历史。放疗至今在妇科恶性肿瘤中, 特别是对宫颈癌有非常成熟的治疗方案。任何期别的宫颈癌均可通过放射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放疗包括体外照射和腔内放疗, 治疗中应注意给予足够的放疗剂量, 并且要注意膀胱和直肠的保护。对于高危型子宫内膜癌, 术后也应加以放疗。但是, 无论是宫颈癌, 还是子宫内膜癌, 放疗对防止盆腔局部和阴道断端肿瘤复发有效, 不能防止肿瘤的全身远处部位转移, 因此对于高危型肿瘤, 还需经过化疗预防全身的转移。放疗的另一并发症是放疗后, 盆腔组织纤维化, 常呈冰冻骨盆, 阴道也变狭窄, 严重影响了女性性功能。为防止阴道粘连, 患者终生需要阴道冲洗。卵巢癌由于对放疗不敏感, 应用不多。

2.3 内分泌治疗

有关方面的研究不多, 关于子宫内膜癌的内分泌治疗 (大剂量孕激素治疗) , 比较一致的意见是用于晚期复发癌, 而对早期癌术后应用意义不大。但国内王志启报道应用大剂量孕激素1年以上可提高生存率。因此, 如何进一步鉴别早期子宫内膜癌中的“高危型”, 以及更准确地对该部分患者予以内分泌治疗, 需要继续做深入的研究。

2.4 靶向治疗

目前在卵巢癌进行的Ⅱ期临床资料显示, 贝伐单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 与化疗药物 (环磷酰胺、紫杉醇) 联合应用于复发性卵巢癌, 总缓解率8%~28%, 因此, NCCN专家组认为贝伐单抗用于一线治疗和维持治疗是有一定临床意义的。对子宫内膜癌阻断PI3K/PTEN通路抑制剂已研发并用于临床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 将会有更多的靶向治疗药物问世。

上一篇:投融资项目管理下一篇:皮肤性病学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