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影响力范文

2024-09-19

微博影响力范文(精选12篇)

微博影响力 第1篇

关键词:微博,传播机制,影响力

微博现已是互联网信息传播新兴的、不可忽略的力量。根据新浪微博的LOGO我们就可以看出, “随时随地发现新鲜事”。用户可以通过网页、手机客户端、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 随时随地将自己亲眼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情写成一种简单的言论, 发表出来与大家分享。可以三言两语, 可以一键转发, 可以分享到新浪微博, 聚合有相同爱好或者相同的标签的朋友, 以更加快捷的方式参与交流。基本上还是处于每一领域的应用范畴, 还只注重微博参与教学的介绍还不能揭示微博传播机制的本质特点。还是一个摸索和比较细节化的阶段。我们必须从传播学的角度进行探讨, 对今后微博的发展, 实现新媒体和旧媒体的融合、双赢。

1 微博的兴起及发展

微博是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信息时代, 网络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这个社会。互联网新模式已是大势所趋。新浪微博是一款为大众娱乐休闲生活的信息分享和交流平台。新浪微博于2009年8月开始内测。9月开始正式添加@和私信功能, 另外还可以进行“评论”“转发”“点赞”等功能, 方便了用户的交流。2010年起, 开始推出API开放平台。同年11月, 新浪微博群组功能产品开始内测“QQ群”, 并获得显著成果。2012年11月新浪微博的又一个新功能“悄悄关注”正式上线, 不少网民对此津津乐道。2013年, 新浪微博与最强大的英语翻译软件网易有道达成战略合作, 网易有道将成为新浪微博首家翻译合作伙伴。2014年3月, 2015年, 新浪微博股票上升, 成为中概股的领军队伍。生活中的最新动态和他人的动态, 或者是自己的一个奇思妙想通过短点赞, 还可以分享其他好友。

2 微博的传播机制

传播机制可以分为两块来理解, 一是传播, 而是机制。新浪微博的传播机制首先要从新浪微博的传播要素说起。传播者、受众、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反馈是传播机制的5个必不可少的传播要素。五个要素各司其职, 每个要素的作用不同, 自身带来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新浪微博和其他互联网媒介一样, 都是以人为主题, 职能客户端是工具。传播者经过多种发出各种各样的传播内容, 受众迅速接受传播内容, 并做出回馈。从而形成一种社会效益。每个新浪用户都可以随时随地, 没有任何限制性的发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微博的交互性, 使传播者和受众两者的角色可以互换。每一个受众及时传播内容的接收者, 又是下一个传播信息的开始者。传播内容尤其规定的格式, 要在140个字符以内, 其中140还包括标点。每一条传播内容虽短, 但是每一条传播内容都会不尽相同, 这样传播内容就涵盖了社会中几乎所有的方面。从内容出发, 微博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时效性的新闻, 二是实时搜索。用户一经发布一条消息, 其他的人即可看到。具有其他媒介不具有的东西。微博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广容性、集成性、多媒体性等, 还具有独特的功能, 比如及时交互的功能、意见关注与转发, 各个层次, 多个级别。反馈的多样性体现了微博的多样性。

在最先的传播模式中, 有着直线性、孤立性和忽视反馈环节等局限, 为了解决, 传播学家研究了双向循环模式。微博的传播过程是一个在初级传播中实现分众传播并且扩大为二级传播至多级传播的过程。有分众传播、大众传播、多级传播、3种常见模式。分众传播是指面向一个有清晰特征的受众群众所进行划分的细分化传播。它的特点是细分受众群、动态调整、内容创新。在微博的初级传播过程中, 传播者一般拥有不定数量的粉丝组成的受众群体, 实现了分众传播。以新浪微博为例, 新浪微博里的关注度排行榜, 每个使用微博的明星都有着不同数量的粉丝。粉丝是明星的受众, 具有相同或者相似关注类别的受众成为一个小群体, 实现了分众。大众传播是指以机械化、电子化的大众媒介像报刊、广播、电视等传播方式。大众传播具有最大的规模, 媒介组织向大范围的受众传递大批量信息, 属于面对面的传播模式。传播者与受众在微博传播过程中相互交织, 在完成初级分众的同时, 受众也在开通转发功能, 进行再一次的传播。微博分级传播的起点是初级分众传播, 经初级分众传播完成之后, 再进行大众传播。

3 微博的影响力

微博其不同于其他互联网平台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标志着个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博的原创性不要求群众在微博内容中有着详细的构思或者设计, 即使是平时沉默不语的人也可以在微博上找到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通过微博, 当事人可以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的心情, 分享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 目击第一手资料, 第一时间发送出去, 让关注了自己的人成为第一时间的受众。微博的快捷性体现在一键关注、一键转发、快速点赞回复。没有固定的版面, 没有固定的传播时间, 即可分享。在微博上, 传播者与受众不断地转发、反馈、评论进行的交互, 广泛的影响着社会生活。新浪微博凭借其优越性, 已被广泛用于网络营销平台, 平时我们刷微博可知, 很多朋友在微博上分享出自己代销的产品, 或者是帮别人转发微博。就像是现在很火的淘宝等微商, 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 拓宽了生意市场。并且很多生意人事第一时间晒出最新市场行情, 老板第一时间接收到消息, 这样就能准确有迅速得到第一手市场消息, 在传给其他受众, 达到资源分享的目的。还有更多能赶上互联网潮流的教育人事, 把自己的思想, 每一次教学心得写出来分享给大家。现在更先进的是, 如果写的东西篇幅过长, 可以以图片的形式发表出来, 这样可以展示的内容更多, 更具体。这样就大大方便了学生学习。老师们还可以通过新浪微博进行网上互动, 交流。

4 结论

新浪微博的传播过程, 新浪微博的传播内容, 新浪微博的传播机制, 新浪微博一个新生的东西,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它的各方面的优越性, 将成为无门槛的沟通平台。新浪微博的出现时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我们通过长时间的关注新浪微博, 并逐渐的改变我们的思想, 拓宽我们的视野。凭借手机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发生在世界各个角落的事情, 随时关注着世界的动态。也可以让每个人都关心着我们的国家, 凭借自己微薄的力量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微博传播所使用方法和技术值得我们探讨和学习。对于我们怎么利用微薄, 就像我们利用互联网一样, 把握好其利弊, 发挥其最大的效益, 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尽多的从中学习知识。

参考文献

[1]黄朔.媒介融合视域中微博多级传播模式探究[J].东南传播, 2010 (6) :32.

[2]刘兴亮.微博的传播机制及未来发展思考[J].新闻与写作, 2010 (1) :43.

[3]喻国明.微博具有核裂变式的传播能量[N].北京日报, 2010 (7) :12.

微博影响力 第2篇

文艺界委员开微博最积极 环境问题受热议

人民网3月25日电 今日,人民微博发布《人民微博2013年两会代表、委员微博影响力》报告【点击查看】(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通过对今年两会期间人民微博平台上的代表委员微博分布特征以及微博内容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了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微博概况。另外报告还对代表委员利用微博谈感言、晒提案、听民意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展现了代表委员利用人民微博与民众进行的全方位交流与互动。

北京、云南、湖北三地代表委员微博账号最多

据政务微博导航网站——政务通统计,2013年两会,六大微博平台上活跃着335位代表委员。其中285名代表委员在人民微博开通账号,包括代表183位,委员102位。他们在微博上晒提案、谈感言,就两会热点与网友进行互动交流,使人民微博成为代表委员与民众进行意见沟通的新渠道。

报告对代表委员账号地域分布进行了统计,全国有26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委员在人民微博上开设了账号,来自北京、云南、湖北三个地区的代表、委员微博账号数列于前三位。

基层代表微博账号占三成

代表结构优化是今年两会的重大进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关于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工作情况的报告》指出,本届人大2987名代表中,工人、农民代表401名,占代表总人数的13.4%;而在人民微博上,这些基层代表则异常活跃,他们的微博账号数占代表总账号数的31%。此外,党政干部也通过人民微博听民声集民意,其微博账号数占代表总账号数的21%;少数民族代表参政议政一直备受重视,他们在经济建设、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协调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团结等各个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本次两会期间他们对微博的使用情况也非常积极,账号数占比为13%。

文化艺术界委员开微博最积极 政协委员植根于各个界别,是各个界别的精英和代表人士,充分发挥不同界别政协委员的作用。两会期间共102名政协委员在人民微博上开设账号,他们分别属于13类界别。其中文化艺术界和民主党派的委员开设的微博账号最多。

代表委员与民众微博互动 开放两会提升参与感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在人民微博上发布了近千条微博,从统计数据看来,他们最倾向于利用微博与网友进行互动交流,回答网友关于提案、热点议题的提问。排在第二的是代表、委员们的履职感言,表达了他们对两会的期待、对祖国发展的愿景。排在第三的微博晒提案是今年两会微博的一大特色,代表、委员及时将提案发上微博,一方面能随时了解网友对提案的态度,另一方面也能让两会变得更加开放,提升民众的参与感。

代表、委员直接参与两会,他们也通过微博描述了他们眼中的两会现场,会风转变成为一大关注点。在拟写提案、议案的过程中,更有代表委员微博征集网友意见,让提案集民意,接地气。

从微博内容看来,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问题集中在环境问题、文化建设、食品安全和医疗改革等方面。

百余位代表委员微博聚焦“中国梦”

百名代表、委员共述中国梦:国富民强、民族复兴是最大梦想。人民微博于两会期间推出特别策划“百名代表委员共述中国梦”,截止到3月19日,已有137位来自各行业、各界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人民微博述说自己的“中国梦”,表达对中国发展的愿景与期待。在“中国梦”主题微博中,“国富民强、民族复兴”之梦占比最大,代表委员们的中国梦还涉及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政协委员俞敏洪与网友微博互动:公平之梦从教育开始。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3月5日做客人民网微访谈,以“如何寻找教育公平的平衡点”为主题与网友在线交流,与网友探讨异地高考和高考英语科目改革等问题,他认为,“公平之举是从根子上解决问题,教育跟不上,落后的地区会越来越落后,不仅经济落后,而且观念也会越来越落后。” 政协委员朱永新:一天五会履职忙。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在两会期间共发布49条两会微博,其中13条关于两会现场的微博,从委员的角度,及时将履职情况发布给网友,其中一条微博显示,3月3日,作为政协委员他一共参加了五场会议,被网友称赞“好厉害”。2月24日朱永新微博告知网友自己提案的关注问题,向网友征集意见,收到网友的积极回应。

政协委员巩汉林:农民都过上了好日子,中国梦,才是真的梦圆。3月4日,政协委员,喜剧演员@巩汉林发布微博,表示他今年的提案是“关注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方面的,提案名称是:关爱农民工 从尊重农民工开始 从点滴做起!”,并与网友分享提案原因,他说“让全国的农民都过上了好日子,中国梦,才是真的梦圆!”微博发出后收到了网友的积极回复,其中有71%的网友表示赞同,23%的网友就该提案进行了相关讨论,还有6%的网友对提案的不足之处提出质疑。

2013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活跃在人民微博平台,拉近了民众与代表、委员之间的距离。两者之间的交流互动,让议案、提案和建议更具科学性、针对性,也使两会更加开放、透明。(实习记者 蒋晶晶)

点击下载:人民微博2013年两会代表、委员微博影响力报告(文)

微博影响力 第3篇

今年年初,蒙牛携手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借助新浪平台推出“爱心礼物公益平台”,结合活动主页与微博平台,扩散公益活动的影响力。截至目前该平台官方微博粉丝量已超过6300人,浏览量超过20万,各界爱心人士认领心愿136个。

认领心愿 公益也要精准透明

与常见的公益行动不同,蒙牛不追求集体性、大批量的捐赠相同的物资,而是首先走访需要帮助的孩子们,收集他们的真实愿望。“想要新衣服”、“想要一盒彩笔”、“想要一个篮球”、“想要一本英汉词典”……主办方收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孩子们的心愿,配上孩子们的照片与邮寄地址,发布到“爱心礼物公益平台”。网友通过新浪平台广告或好友微博分享来到活动主页,选择想认领的心愿,便可获取详细信息,邮寄物品到指定地址。

同时,网友也可自发上传贫困学校或需要帮助的孩子的信息,经主办方核实后,便会成为爱心礼物平台的帮助对象。线下线上的真实互动,与一对一的精准公益形式,帮助孩子们实现真实的心愿。

挖掘微博的公益传播力

近来,微博上出现了不少网友们自发组织的公益活动,反响热烈,甚至将其影响力扩散到平面、电视等传统媒体。蒙牛方项目负责人称,微博涌现的自发性公益活动,将最终促成一股社会公益活动的潮流。故而,在此次传播中,蒙牛也特别注意发掘微博的公益传播力。

为让微博发挥更大的传播功效,主办方也进行了相应的传播流程设计:如网友点击未被认领的心愿时,可以选择将该心愿同步到微博,呼吁好友领取;如果网友决定满足一位小朋友的心愿,也可以将这一行动同步到微博,通过自己的行动,让更多的朋友参与进来;同时,主办方设有“爱心礼物行动”官方微博,每一条被认领的心愿都会自动同步,向关注者们报告活动的最新进展,通过分享扩大传播范围。同时,在活动主页的微博爱心墙上,网友可以发表、转发、浏览微博内容,再次增加传播节点,目前,爱心墙已有手机留言1.6万余条。

另外,在此次传播活动中,名人的力量不可小觑。樊少皇、杨幂等名人亲身参与活动,捐赠现场的照片及文字吸引了大量明星粉丝的关注与转发。而活动官网发起的“转发爱心微博,赢取樊少皇签名照”活动,更吸引了超过2500条转发及230条评论。

微博影响力 第4篇

微博作为社交网络与社会化媒体的双重载体, 主要由微博消息、用户以及关系三个基本要素构成。随着微博用户与信息量急剧上升, 及其在公共事件中的作用不断提升, 微博的新媒体属性也日渐突显。越来越多政府组织、社会团体、企业品牌借助这一传媒平台进行政务公开、理念传播或品牌推广[1]。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研究微博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针对“微博”对象的不同含义与属性, 微博影响力的评估角度与评估方式也呈现多样化。传播学、心理学或社会学研究者从微博对受众的社会认知、判断、决策及相关行为等方面的影响定性评估微博影响力[2,3]。搭建在新浪微博开放平台上的两个微博影响力评估系统“微博风云榜”和“喜分分微博影响力”根据关注率、社交网络PR值、互动率、评论数、转发数等指标来定量评估微博影响力。然而, 现存的评估方式存在以下不足: (1) 未将微博在空间上的传播距离纳入评估标准; (2) 忽略微博传播的多层性与核扩散性; (3) 极少从微观角度评估单条微博的影响力。据此,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估方法。鉴于新浪微博开放平台提供了较为完备的API服务, 本文选用新浪微博开放平台作为微博影响力评估模型的具体实现平台。

1、单条微博影响力评价因素

1.1 微博的空间特征

将原创微博位置与转发微博位置之间的距离进行累加, 以距离累加值评估该条微博在地理空间中的影响力范围大小。 (1) 影响力横向递增原则, 即转发微博消息位置与原创微博发布位置距离越远, 原微博影响力越大。 (2) 核扩散原则。微博的传播与扩散是多层次的[4,5], 对一条微博的影响力进行距离评估时, 应考虑多层转发微博之间空间距离的累加。

1.2 微博的时间特征

由转发微博创建时间评估原创微博影响力, 遵循影响力纵向递增原则, 即微博的转发时间与原微博发布时间相距越远, 该条微博影响力越大。

1.3 微博的属性特征

(1) 若转发者与发布者并非双向关注, 则用户相互不认识的可能性大, 该微博消息本身也更具影响力; (2) 转发者粉丝数越多, 原创微博的影响力也就被提升越大; (3) 微博发布者粉丝数量越多, 其发布的微博影响力也将越大; (4) 原创微博发布者粉丝关注的人越多, 则其好友的最新微博更新速度越快, 那么微博发布者发布的微博被有效接收的概率也越低。

2、微博影响力评价因素的计算

2.1 微博单次转发传播距离

通过新浪微博开放平台提供的接口 (简称“新浪API”) statuses/repost_timeline获取微博的发布位置点A, 及其转发微博的发布位置点B。若微博无发布位置信息, 则通过新浪API statuses/repost_timeline, 获取发布者或转发者的注册地点, 并转换成经纬度坐标点, 作为替代。在不考虑地球曲率的情况下, 计算两点之间距离d[6]:

其中, x1, y1分别为微博发布点A的纬度与经度;x2, y2转发位置点B的纬度与经度;R取地球平均半径6 378 000 km。

2.2 微博转发时间间隔

通过新浪API statuses/repost_timeline获取原微博发布时间t1, 转发微博时间t2, 计算转发微博与原微博的发布时间间隔Δt:

根据Δt, 对时间间隔情况T分级, Δt越大, T级别越高 (表1) 。

2.3 双向关注情况

通过新浪API statuses/repost_timeline获取转发微博的发布者账号uid, 通过接口friendships/friends/bilateral/ids获取微博发布者的双向关注用户ID集合I。双向关注情况B的计算公式为:

2.4 粉丝数量级

通过新浪API statuses/repost_timeline获取微博转发者的粉丝数量fB, 根据fB对粉丝数量级别FB分级。通过API users/counts, 获取微博发布者的粉丝数量fA。根据fA, 对粉丝数量级别FA分级, fA越大, FA等级越高。通过API friendships/followers, 获取微博发布者某个粉丝的关注数量a。计算所有粉丝的平均关注数量:

根据, 对平均关注数量级别A分级, 越大, A等级越高 (表1) 。

3、微博影响力定量评估模型

3.1 微博空间传播距离模型

仅考虑单条微博在空间距离上的影响力。首先, 计算单层转发距离累加值Dk:

其中, k为转发层次, 原微博被直接转发为第一转发层, 此时k=1, 依次类推。将各转发层中的原微博与转发微博看作节点, 即原节点与转发节点, 第一层中仅有一个原节点, 其他层的原节点数不一定。n为第k层原节点数;m为第j原节点对应转发节点数;di表示第j个原节点和与它对应的第i个转发节点之间的空间距离。

计算各层传播距离累计值后求和得到微博空间传播距离D:

3.2 微博综合影响力模型

综合考虑微博的空间、时间、属性等多种因素, 对单条微博的影响力进行评估。公式如下:

式中, H1代表原节点的实际影响力, H2代表原节点的潜在影响力。参数k、n、m与微博空间传播距离模型中同名参数含义相同。

其中, di为原节点与转发节点之间的空间距离, Ti表示微博发布时间间隔情况;Bi原微博j发布者与转发微博i发布者的双向关注情况;FBi为第i条转发微博的发布者的粉丝数量级别。di是实际影响力的决定因素;其他因素为辅助性决定因素, 以等级值代入计算。

其中, FAj为原节点用户的粉丝数量级别;Aj为第原节点用户的所有粉丝的平均关注数量级别, 均以等级值代入计算。

当微博的实际影响力数值很大时, 潜在影响力数量级远小于其实际影响力, 几乎对微博的综合影响力没有影响;而假设一条微博未被转发, 其实际影响力为0, 但发布该微博的用户拥有一定数量的粉丝, 那么这条微博就有潜在影响力, 并决定了综合影响力的大小。

计算各层综合影响力后求和得到微博综合影响力P:

4、结论

本文研究分析各种因素对单条微博影响力的评估作用, 并首次提出微博空间传播距离模型、微博综合影响力模型。

存在的问题: (1) 从理论上讲, 本文所述模型需计算所有转发层次, 才能全面评估单条微博影响力。但实现过程中, 空间数据的存储与迭代计算耗费了大量存储空间;转发层次到达一定级别后, 转发数量趋近于0, 可忽略不计。因此, 可依实情, 决定需计算到哪一转发层。 (2) 在新浪未提供模型所需评估因素直接接口的情况下, 要先在本地数据库存储微博数据。由于数据量庞大, 且单条微博影响力将实时变化, 需不断进行数据获取与存储。因此, 本文所提供模型对数据库性能与实现算法都是极大考验。 (3) 微博消息定位存在不确定性, 特别是用户注册位置与实际发布位置可能有较大误差。

摘要:本文将新浪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空间数据源, 基于微博消息的空间特征、时间特征、属性特征, 对原创微博影响力的评价因素进行定量分析。首次将微博的空间传播距离纳入评价因素, 结合微博转发时间间隔、微博用户的关注特征, 建立微博影响力评估模型。

关键词:微博,传播距离,消息,影响力模型

参考文献

[1]郭颖.微博传播的影响力及其发展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 2012, (2) :191-193.

[2]倪琳.微博的传播特性及影响力研究[J].上海商学院学报, 2011, 12 (2) :39-53.

[3]段婷婷.微博影响力的产生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 2011.05.06:14-15.

[4]喻国明.微博影响力发生的技术关键与社会机理[J].新闻与写作, 2011, (10) :64-66.

[5]刘耀庭.社交网络结构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论文, 2008.06.01:10.

微博微信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第5篇

摘要:微博微信作为一种新型信息传播媒介,对大学生受众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它们就像一把双刃剑,便利了学生生活的同时也存在着负面的影响,如何正确运用微博微信功能,从而趋利避害值得我们探究。关键词:微信;微博;大学生;人际交往;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媒介传播途径的多样化,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得到迅猛的发展。微博自2006年在美国出现后,至今己风靡全球。凭着独特的优势,它深远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际方式。在这之中,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颇大。据2013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 N IC)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微博用户数突破3亿,达到3.09亿,而大学生就占总数的78.3%。可见大学生使用微博人数之多。然而微博犹如一把“双刃剑”,如何趋利避害,使其在人际交往中效用发挥到最大化,值得深思与研究。同时腾讯公司自2011年12月推出微信以来,截止2013年1月,注册用户数己经突破3亿,成为目前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微信服务因其移动性、便携性、个性化等特点深受广大用户尤其是大学生的欢迎。微信作为信息技术领域的一项新生事物,对大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日常生活、交流习惯产生重大影响。

一、大学生热衷于微博微信的原因

(一)微博微信简单方便,激发大学生的传播欲望

微博继承了博客自由开发的优点,并在此基础上改良为“微型”。只言片语的“语录体”可以随时随地记录下自己某刻的心情、某一瞬间的感悟,或者某条可供分享和收藏的信息;它能连续写作,比手机发信息的速度更快,还能传播图片和视频。大学生接受的高等教育是对某一领域的专业学习,和老师同学讨论的多是具有一定深度的问题,课余时间他们希望接触相对简单易懂的新事物,微博自然就很受欢迎。微博的另一特点是集成和开放,用户可以通过手机、IM(实时通讯,如MSN , QQ等)软件和外部API接口等途径发布信息,多样简便,这样的即时表述显然更加迎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调查发现,71.6%的大学生表不网络是他们接触信息的主要渠道,大学生的手机拥有率达到80%以上,大学生登陆微博,使用电脑的比例是45.3 %,电脑和手机两者都使用的比例是45.3%。相对其他交流方式,微博对“手不离手、电脑不离身”的大学生来说是如此的贴近。社会群居生活里,人有一种无意识的“传播欲”。新浪微博的口号是:“随时随地分享新鲜事儿”。针对用户的情感释放心理,微博提倡用户与大家分享“事情”---一不管是你的还是别人的,希望通过用户“传播”出去。大学生的身边每时每刻都有新动态,他们迫切希望把当下获取的新资讯或者新发生的事件告诉每个朋友,甚至是不认识的人,有的或许还渴望成为网络某一话题的意见领袖。

微信打破了常规的聊天模式,实现了音频信息与视频信息在移动通信工具上的快捷传播,相比传统呆板的文字通信,信息传递更具人性化、更贴近生活,极大满足了大学生的通讯需求。如微信可以随时随地记录学习生活的点滴,了解并发布相关资讯、关注朋友动态与朋友互动,交流也不再是一条条冰冷的短信,可以通过语音聊天方式成功传递富有感情色彩的声音信息。微信还具有群聊功能,群组可以临时搭建,自由设计主题,如大学生关注的热门话题,群中成员可以摆脱空间上的束缚,随时随地的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和见解,充分交流和互动。

二、微博微信资讯丰富,满足大学生的信息需求

面对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情况,如果大学生还满足于课堂中所获得的知识和信息,己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微博的及时性与迅捷性,不仅缩短了大学生求知的路径和时间,也大大降低了获取知识的成本。此外,大学生作为最敏感的青年群体,希望听到不同的声音、了解不同的文化、接触不同的思想。微博中的每个用户都是信息的生产者,“新、奇、广”的多元内容,能充分满足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对于微博的优势,受访大学生中有77.9%认为从微博里获取资讯多而且快。

随时随地传达信息,为大学生提供移动学习。支持以手机为载体的微信通讯相比传统的网站社交工具,具有鲜明的移动性的特点。微信的消息即时提醒服务,使得讯息接受快捷方便,若用户在线,能够快速接收信息并及时反馈,若用户未登录,也可进行离线消息的接收。高校的教学课堂通常为流动教室,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很少。但在微信公众平台的技术支持下,教师可以将文本、音频、视频等多种适合移动学习的材料发给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随时给教师留言提问。同时,很多高校校园内W IFI免费覆盖,只要学生下载微信软件,就完全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实现与教师的及时交流与沟通。从这些意义上分析,微信公众平台的诞生有助于移动学习的实现。

(二)以独特的方式拓宽了大学生社交范围

一、提高了大学生的人际认知能力

人际认知能力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和交往活动中,通过对自己、他人的认识,及自己与他人、他人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认识,了解彼此的看法、态度,并作出评价的能力。它是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正处于一种渴望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人际认知能力是大学生顺利进行人际交往、促进其自身健康成长成才的必备能力之一。微博作为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网络平台,具有无限开放性和信息海量化的特点。在微博平台上每一个用户都可以随时、随地、随性发布信息和接受其他用户的信息,他们之间的互动又会增加新信息。而这些信息又是开放共享的,这就大大扩大了大学生的信息来源,开阔了大学生眼界,有助于大学生认识社会和认识他人。另外,据研究显示,微博用户使用微博的最直接动机是发布和获取信息,及基于这些即时信息引发人际互动。微博所发布信息带来的大量回复和评论,极易引起舆论的关注。大学生在微博上即时发布自己的所感所想,转发或评论他人的主张观点,引起他人评论与回复,与他人形成多与多的互动和交往,而这些互动与交往,恰是人际交往的真实反映,从而有助于提高大学生人际认知能力,消除人际交往时的认知偏差。扩大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从心理学角度看,大学生正处在渴望友谊、渴求结交更多朋友的年龄段。他们希望在结交朋友中交流更新的信息,接受更多的思想。较之中学生,大学生交往范围大大扩大,由原来的亲缘、朋辈交往转向到更广泛的社会交往。大学生的交往呈现出多元与开放的趋势。

微信极大限度地拓宽社交网范围,微信交友方面,最初的受众是熟人,即QQ好友、手机通讯录中的联系人。对于QQ好友和通讯录中己经相对成熟的社交,大学生可以在微信的沟通中感情粘度进一步增强。除此之外,微信推出了基于地理信息位置和个人信息的“查看附近使用微信”的功能,使得微信用户能够查看地理位置100米以内的使用微信的用户,实现社交圈的拓展。再次,“摇一摇”与“漂流瓶”的功能设定,使得微信用户可以通过匿名的方式,将一些不方便给熟悉人说的小秘密等,发送给随机的接受者,突破地域的限制,达到匿名交友的目的,这些方式很好地拓展了大学生的交友圈。

二、微博微信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微信的使用对于大学生群体的影响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微信的消极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微博微信会使大学生沉迷微信虚拟世界,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大学生使用微信的地点、时间不受限制,使他们在心理上获得很大的自由。调查显示,29.96%的大学生在晚上熄灯后仍然玩微信,对大学生的休息造成影响,22.38%的大学生经常在课堂上玩微信,对大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造成影响。现在大学生中还出现“微信控”“微信控”分为八个等级,即“只看图片和信息不说话”的一级阶段,“遇到自己喜欢的才回复、转发”二级阶段,“休息时间全占用”的三级阶段,“工作时间也在聊微信”四级阶段、“双休日不休息,随时都在发微信”的五级阶段,“熬夜都在玩微信”的六级阶段、“半夜还要刷新朋友圈”七级阶段、‘旧夜颠倒刷微信的‘重症’患者”的八级阶段,从一级至八级,一级高于一级。“微信控”的群体中74%的是20一一30岁的青年人,其中大学生占据640}0。这些数据显示,微信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大学生长期沉迷在微信的虚拟世界中,会形成一种错觉,把网络生活当成现实生活。不论有什么事先到微信上改一下个性签名,或者拍成照片传到好友圈中展示一下心情,或者把写在漂流瓶中扔出去征求虚拟世界中陌生人的意见,而不是在现实世界中寻求解决的方法,长久下去,会造成大学生过度依赖微信来调节内心,忽视现实社会的丰富多彩。

(二)微博微信使大学的道德意识薄弱,与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形成偏差 在微信的虚拟环境中,网友基本以虚拟的身份出现,网络也打破了传统的地域、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约束,可以实现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思想观念、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的交融,但是,微信的使用对大学生的道德形成一定冲击。大学生摆脱传统的校园、家庭的控制,进入一个没人认识的新领域,容易造成他们在微信的虚拟环境中为所欲为,从而使大学生丧失责任感和道德感,如:在微信中发不健康的信息和图片,添加不健康的公共账号等。而现实社会中,大学生则是遵守社会道德和法律,把道德意识、道德观念放在心上,能够起到自我约束的作用。大学生在微信中与网友有较好的关系,能够主动去结交网友,而现实社会中,大学生可能过度依赖网络,与现实社会中的亲戚、朋友关系冷漠。在面对现实社会的种种现实社会时感到紧张,对人冷漠,不能够像在网络中那样非常自如的处理人际关系,形成社交上的障碍。

(三)微博微信使大学生放松警惕,容易上当受骗 大学生长时间使用微信,对微信的信用度逐渐增高,一些居

提升企业微博影响力及其策略探讨 第6篇

2013年7月15日,中国石化中原石油报(新浪、腾讯)微博正式注册开通。结合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精神和新媒体特性,开设了“油海拾珠”“感动中原”“新闻速递”“温馨提醒”“中原语丝”“天气预报”等栏目。截至2014年8月,共有粉丝3.53万个,刊发微博1.3979万条,其中腾讯微博8329条,新浪微博5650条。中原石油报腾讯微博在2013年腾讯微博河南媒体机构中排名第七。在2013年第三季度中排名第二。2014年5月份,中原石油报腾讯微博位居我国媒体机构影响力总榜排名第五十三。

一、以纸媒为基础,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充分展示企业良好形象,不断提升微博的公信力

中原石油报微博以纸媒为基础,强化新媒体与纸媒的充分融合,使传统媒体的专业和资源优势进一步得到充分发挥,传播效果得到进一步放大。同时,微博成为传统媒体传播的新手段,进一步放大了宣传效果。

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傅成玉提出要抓好环保专项整治后,微博编辑通过从报纸上选材、电话约稿、微博征稿等多种途径,收集各行业加强环保建设的先进事例,大打组合拳,从不同角度采编制发了13条环保微博,其中“要油田,更要碧水蓝天”被河南日报微博载入“豫见”栏目,当日转评量达到千余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在中原油田社区女工宋丽萍入选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推荐人名单后,中原石油报微博以《爱的雪球越滚越大》为题,报道她在16年的奉献中找到了人生价值,感动了无数网民。同时,中原石油报微博强化挖掘凡人大爱故事,从石油群体中挖掘出13年不离不弃,用真爱编织人间彩虹的石油人代军,自强不息的“玻璃男孩”李帅,救4条命、助6名贫困儿童的“熊猫大侠”郭承希等人物,均被省级以上新媒体转播。

二、坚守“七条底线”,加强学习,强化融合引导,不断提升舆论引导力

在日常运行中,微博编辑人员按照新闻的“三贴近”原则,加强学习借鉴,不断创新形式内容,通过原创发布、转发点评等多种形式,图片、音视频等多种方式,及时传播时事热点、工作动态、志愿公益、绿色环保、石油石化科普、休闲娱乐、便民服务等信息,受到了油田职工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在油田再就业工作面临难题时,微博编辑多方收集信息、图片,制发微博,通过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和鼓励人,帮助职工改变观念,走出石油庄园,自主创业。

三、运用网络语言,以平等平和的态度与网友互动,不断提升微博的影响力

为进一步贴近网民,精益求精,微博编辑进行会稿,运用网络语言进行新闻宣传,达到语言活泼精练、内容形式多样的目的。“踩出脚印子 留下油窝子”“周末,领导干部在干啥?”“反‘四风’在行动”等微博不仅得到中国石化新闻网、石油壹号网等官方微博的转发,而且这些语言风趣、内容新颖的微博更是得到网宣员及社会网民的好评。

注重在原创和评论质量上下功夫,用生动的事例说话,以小话题引领大主题,以小素材体现大道理,树立中原油田绿色低碳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展现干部职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良好风貌。在全国“最热夏季”时期,制发了“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兄弟姐妹!”“降温神器‘冰背心’你想拥有吗?”通过这种形式,反映石油人战高温、斗酷暑的奉献精神,进一步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爱岗敬业。在精心制作微博的同时,还强化微博推广、互动工作,坚持每条微博即时“出炉”,当即在油田网宣员、通讯员等41余个群中呼吁,为网民第一时间阅读微博提供便利,倡导网民转出风采、评出观点。微博编辑根据网民的评论,随时回复,正确引导,进一步提升了微博的影响力。

四、注重策划提升质量,不断提升微博影响力

中原石油报微博注重在原创和评论质量上下功夫,注重策划提升质量,不断提升微博影响力。同时,创新写作形式,丰富报道内容,提升微博可读性。在筑牢“油海拾珠”“感动中原”主阵地的同时,开设网民喜闻乐见的如“新闻快讯”“天气预报”“早安”“晚安”等子栏目,丰富了报道内容,受到了受众的好评。全年60多条(次)微博被@人民日报、@石化实说、@国资小新、@河南日报等官方微博刊发或转播。

微博影响力 第7篇

随着网络、手机等新媒体飞速发展,人人都有麦克风,民间意见领袖微博迅猛发展,公务员微博数量陡增,这使网络舆论热度达到了新高。 据统计, “ 全国103家微博客网站 的用户账 号总数已 达12亿个,随着微博客用户群体的迅速扩大,产生了一批粉丝数超过10万人的‘大V’账号。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中,拥有10万以上粉丝(听众)的超过1.9万个,100万以上的超过3300个,1000万以上的超过200个 ”[1]。

而公务员代表我国政府机关形象,理应维护主流舆论,但其影响力极其有限,虽然公务员当前开通微博数量猛增,总量已达33321个,但其影响力较低,远远低于民间意见领袖微博。 公务员微博成为名人微博的凤毛麟角,成为网络意见领袖的也极其稀少。 “截至2013年底,新浪平台上的公务人员微博有公职人员微博33321位, 与去年同期相比, 增长率达到了30%。 ”[2]但从新浪公布的“2012年新浪名人微博影响力百强”中,上榜的54%为明星名人,31%是媒体人,而政务人员仅有一位。 针对网络意见领袖的职业身份调查中,公务员微博成为意见领袖的也极其稀少。 新浪微博对300名“意见领袖从事行业及职业身份”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新闻媒体圈人数最多,有83人,占28%;其次为高等院校,有61人,约占20%;再次是企业组织,有42人, 约占14%。 自由职业者有34人,约占11%;研究机构有30人,约占10%;退休人员有11人;从事社会团体与公益事务的有10人 。 其中党政 机构有26人,军方有3人。 ”[3]

从微博的转发量、评论数、关注度等指标看,公务员微博与民间意见领袖微博影响力相差甚大。 以两类微博排行第一者为例,“公务员微博影响力排行第一”的“陈士渠的微博”,转发数和评论数最多的时候仅为9017条和1500条,与“民间意见领袖微博影响力排行第一”的“李开复的微博”相比差距很大, 李开复微博排行第一的转发数和评论数为71657条和13671条 , 是陈士渠微博转发数和评论数的8到9倍。 可见公务员微博的影响力远远低于民间意见领袖的微博,因此公务员微博应该借鉴民间意见领袖微博的长处,提升舆论影响力,为抢占网络舆论引导权奠定基础。

二、从公务员微博与民间意见领袖微博差异看公务员微博影响力式微的原因

(一)公务员微博与民间意见领袖微博的差异

尽管公务员微博与民间意见领袖微博近年来都发展迅速, 地域分布都较多聚集在一线城市,关注内容也有交叉,但二者影响力相差悬殊,原因何在?

1. 传播内容不尽相同 。 本研究根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和新浪微博风云榜等相关权威报告, 选取 “民间意见领袖微博影响力排行第一 ”的微博与 “公务员微博影响力排行第一”的微博,进行内容文本的对比,以分析二者传播内容的差异。 根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2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公务员微博排名前三位的是陈士渠、 陈里和王于京的微博, 除了无法得知王于京新浪微博的开设时间之外,陈士渠和陈里的微博日平均发帖量分别为9.25条和11.25条 (见表1)。

根据新浪微博风云榜 《2012年新浪微博影响力名人榜》公布的民间意见领袖微博前三名是李开复、 何炅及谢娜,从微博开通开始,日平均发帖量分别为9.07条、4.59条及4.15条(见表2)。

由上可知,在2012年至2013年期间“民间意见领袖微博影响力排行第一” 的微博是 “李开复的微博”,而“公务员微博影响力排行第一”的微博是“陈士渠的微博”,因此笔者选取了2013年9月20日至10月20日期间李开复和陈士渠的新浪微博为研究样本(见表3)。

从表中可以看出, 民间意见领袖微博和公务员微博先后都发布了休闲生活类话题、自身话题、健康话题和公共话题,而“民间意见领袖微博影响力排行第一”的“李开复的微博”,休闲生活类话题比重最大,占所有话题的42%,随后是自身话题和人生哲理类话题,分别占所有话题的24%和22%。 “公务员微博影响力排行第一”的“陈士渠的微博”最多的是关于对公共话题或公共事件的回应, 占所有话题的37%;其次是打拐类话题,占所有话题的35%。在自身话题上, 李开复的微博内容一般都是关于他生病后的生活点滴, 而陈士渠的自身话题则多数是拍些风景照与公众分享。 可见,民间意见领袖微博更多的是分享休闲生活类话题、自身话题和人生哲理类话题, 而公务员微博则更多倾向于公共话题。 就贴近性而言,民间意见领袖微博更像一个街坊大妈聊家常,或者娱乐大众, 而公务员微博比较突出的特点是利用微博来服务民众,更倾向于公事公办,亲和力不够。

2.转发数、评论数、关注度不同。 仍以“民间意见领袖微博影响力排行第一”的“李开复的微博”与“公务员微博影响力排行第一”的“陈士渠的微博”为例, 2013年9月20日至10月20日期间,李开复和陈士渠微博排名前十位的转发量和关注度, 及微博的主要内容,详见表4、表5。

由表4、表5可见,“民间意见领袖微博影响力排行第一”的“李开复的微博”最高转发数是71657条, 最高评论数是13671条,“公务员微博影响力排行第一”的“陈士渠的微博”最高转发数是9017条,最高评论数是1500条,更多转发数保持在三位数,更多评论数保持在两位数,“民间意见领袖微博影响力排行第一”的“李开复的微博”更多转发数保持在五位数,更多评论数保持在四位数,可见二者在网民中的影响力不同。

3.传播功能上 。 对于公务员来说 ,公务员微博是有力的工作平台, 公务员多在微博上发布与自身职业、自身专业关联度高的信息,发表对公共话题或特殊事件的意见。 公务员开设微博用于上传社情民意、 下达政策精神,倾听民声,排解与政府管理有关的实际问题,具有“公务型”功能。

名人微博可以分成两种: 一种是文体明星开设的微博,他们依托现实中的名人效应,发表的微博更多的是娱乐大众,例如“微博女王”姚晨的微博内容最多的是文娱休闲类和自身类的话题。 另一种是名人通过微博让公众了解他所关注的现实话题, 具有更强的引导意味,名人微博的功能可以归纳为“娱乐型+引导型”。

4.传者心态和接受心态的差异 。 通过文本分析 , 发现二者在传播内容上,转发数、评论数、关注度都不尽相同,而其传播功能、传播心态、接受心态等方面也不尽相同。 从传者角度分析,可以看出公务员传播者在信息编码及传播心态方面, 受体制内影响较大,有的恐惧因传播不当会引发职位风险,因而较少涉及敏感事件和争议事件, 较多关注不痛不痒的公务话题,公众关注度并不高。 从受众接受心态分析, 在充斥着质疑颠覆的网络语境中, 仇官仇富思想盛行,而在现实社会中,因部分地方公务员出现腐败、 失信等行为,导致公务员公信力下降,严重影响了公务员微博在网络中的社会认同,因此在网络语境中, 公务员微博受到的质疑更多,其粉丝和转发量、关注度等影响力指标,就此受到严重影响。

(二)公务员微博与民间意见领袖微博影响力悬殊的原因

1.名人效应。 名人效应是名人的出现所达成的引人注意强化事物、扩大影响的效应,或人们模仿名人的心理现象的统称。名人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熟悉,常常被人们所喜爱或崇拜,因此具有一呼百应的效果的人。 《2012年新浪微博影响力百强名人榜》中, 54%为媒体人,31%为明星名人,14%为知识分子,1% 为公务员。 占了85%的媒体人和明星名人,是在现实社会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名人,凭借其特殊的身份和已有的名气,就能在微博上轻松拥有大量粉丝。

现实中的名人明星,凭借较高的曝光率,强化了在微博上的影响力。 以林志颖为例,《2012年新浪微博影响力百强名人榜》 排名第18位, 在2012年10月之前, 他在新浪微博上的排名几乎未进入过前三名。 《爸爸去哪儿》节目2013年10月11日在湖南卫视播出, 热播后两周内林志颖在新浪微博名人榜的排名都跻身前三名。 相比之下,公务员即使开通了微博,粉丝也多限于同行、朋友、亲人或业务相关人等形成的关系群体,发布的信息传播力、影响力有限。

2.公务员微博缺少营销理念 。 短短几年时间 ,公务员微博从无到有,昭示着微博问政时代的来临。 但很多公务员微博发帖数量较少, 不仅原创发帖数较少,转发发帖和评论发帖也不多,而且大部分公务员微博博主缺少必要的营销理念, 缺少必要的营销手段,结果是公务员微博的粉丝数和关注对象数不足。 发帖数量不足,将会直接导致内容更新不及时,信息量不足,不仅不会吸引更多的微博用户关注,即不会新增微博的粉丝, 而且已经成为其粉丝的用户也会因为其微博没有新的内容而不再关注, 从而造成已有粉丝自然流失。

笔者随机在新浪上选取一公务员———南宁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副支队长边大大的微博作为研究对象,他的微博发帖量为776条,关注为101人,粉丝数量为553人。 截止到2013年10月30日,微博最新的更新日期是8月27日,从2013年7月27日至8月27日期间,边大大仅发微博8条,日发帖量为0.25条,原创微博1条,内容还是关于“新浪微博Android客户端4.0版全新发布”。

3.微博编码缺失话语体系转换与对接 。 在我们现实的政治语境中,言者与听者的关系是,向下是一对多的单向发号与接受, 向上是多对一的言语谨慎和言语恭维。 各级别的特殊权力关系造就了奇特的话语方式,这就是宁虚勿实、宁假勿真,由此催生了一套背书式的话语体系(套话)。 这些话语被不断重复而失去信息含量,却有着内在的安全系数。 无须听众认可的套话说得久了, 就成了一种表态式的默契语言,言者都不约而同地进行“击鼓传花”,并且要尽力做到不走样。

网络语境不同于现实语境。 在现实生活中,公务员的级别越高,说话时得到的掌声也就越多。 但在网络语境里,级别尽管还是话语的扩音器,但已经不是单向扩音器了:话语真实巧妙的,得到的是被放大的喝彩声;话语虚假僵化的,得到的是被放大的喝倒彩声。 网络世界言者与听者之间大多没有权力关系,听者不需要以掌声作为精神贡品, 而匿名性又使听者敢于做出真实甚至过激的反应。 因此,在网络中被热捧的大多是具备基本常识和言语真诚, 同时又善于表达的名人;而那些反常识反言语真诚的公众人物, 需要具备在唾沫海洋中超强的游泳能力才能避免被唾沫淹没。

三、提高公务员微博影响力的路径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要提高公务员微博影响力, 就应该改善传播管理体制,改善传播语境,更注意舆论引导而不是控制,更注重宽容而不是更多的钳制。 传播者应该就事论事,为民众利益服务,不应该有更多的顾虑; 受众应该心态宽容, 对公务员有 更多理解 、 沟通和监督。 就传播渠道而言, 人人都有麦克风, 就应该更好 地接受监 督; 就传播内容而言, 要更多涉及民生, 以民生视角解读新闻事件, 更多关注解读当下政策和突 发事件是 什么,百姓该怎么办, 应该怎么看, 应该怎么反馈等民生视角的话题;就传播方式而言,公务员微博信息编码只有注意受众文化背景、传播语境、接受心理、接受立场、心理预期等接受因素,才会有更好的传播效果。

(一)重视本领域意见领袖的微博

在微博领域,所有用户没有地位、财富和级别的差别,大家一律平等。 在自由、开放的网络上想要成为意见领袖实属不易,这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维护,积极发帖、回帖、参与讨论。 公务员微博要多关注本行业的意见领袖,多转发帖子,多与其沟通、协作,让他们在粉丝范围内尽可能地多宣传公务员微博, 从而间接吸引粉丝前来关注,进而实现公务员微博粉丝数的增加。

(二)制定切实有效的营销手段

首先,要通过公务员微博及时发布准确、完整、 高品质的政务信息。 公务员微博只有准确、高品质地发布政务信息, 才能吸引广大网民前来浏览并成为其粉丝。 如果公务员微博上信息少、品质差、内容陈旧,必然不能吸引网友。 其次,要常与粉丝互动。 公务员微博是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桥梁, 其粉丝必然有许多关于工作、生活方面的问题通过微博向政府咨询, 公务员微博只有及时与网友的诉求互动, 才能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促使全社会更加和谐。

(三)公务员微博的用语机制

由于长期受封建制度的影响,中国的政府部门被称为衙门,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说话的语气、用词、语调明显有官腔官调,霸气十足,这将会严重影响公务员微博的作用和形象, 不仅不能吸引更多网友成为其粉丝,已有的粉丝也会因此离开。所以制定公务员微博的用语机制十分重要, 公务员微博用语应该多用口语、网络用语、生活用语等,要透明、公开、准确、及时回应群众意见,坚持有问必答,实现群众 “问事于政府”与政府 “问计于人民”的有机统一,从而形成政府和百姓 之间的良 性互动。

微博影响力的直觉模糊评价方法 第8篇

1 基于直觉模糊集合的微博模糊评价方法

定义1根据Atanassov在文献[2]中的定义,直觉模糊集合A定义为

其中:0≤μA(xi)+νA(xi)≤1,μA(xi)∈[0,1],表示x隶属于集合A的程度。νA(x)∈[0,1],表示x非隶属于集合A的程度。πA(xi)=1-μA(xi)-νA(xi),πA(xi)∈[0,1],称为直觉模糊指数,表示xi是否隶属或非隶属于A的模糊程度。

定义2设有直觉模糊集合A={xi∈X},则λA={xi,1-(1-μA(xi)λ},(νA(xi))λ},其中λ为任意实数。

定义3设有直觉模糊集A和B,则集合A和集合B的欧式距离可以表示为

根据C.L.Hwang于1981年率先提出的TOPSIS方法,可建立如下进行微博影响力评价过程:

Step1:根据现有的微博评价指标,针对不同的微博设计有效的问卷调查,得出该类微博的评价指标体系,如一般而言微博可以从作者、内容、技术等指标进行评价,而内容主要包括准确性、实时性、新颖性、内涵等多个角度,给出具体的直觉模糊数评价或量化数值。假定共有Ai(i=1,2…,m)个待评价微博,从Cj(j=1,2…,n)个指标进行评价,且具体评价数值可以表示为Aij={μA(iCj)ν,A(iCj)},(i=1,2…,m;j=1,2…,n)。

μStep2:针对不同的指标,可采用问卷调查、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获得指标权重ωj(j=1,2…,n),且ω1+ω2+..ωn=1。计算矩阵Z=(ij,νij)=ωjAij。

Step3:选取每列的最大元素构成正理想解A+,选取每列的最小元素构成负理想解A-,其中A+={Cj,(maxμij,minνij ii},A-={Cj,(minμij,maxνij i i}

Step4:按照定义3分别求解矩阵Z中每个方案Ai与A+和A-的距离分别记作d+和d-。可根据不同的大小生成不同Ai的排序结果。从而得到微博Ai的最终评价。

2 实例分析

现有微博A、B、C影响力进行评价,通过分析分别作者、内容、技术三个层面给出评价,其中作者考虑作者的知名度,内容主要考虑其权威性、价值性两个方面,而技术主要考虑微博的信息传递效率。同时通过专家访谈三个方面所占的权重分别为0.4 0.3、0.3。经过问卷调查,用户数据如表1所示。

按照定义2在权重分别为0.4,0.3和0.3,计算得出得出本例中不同指标加权后的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得出,其正理想解为{(0.601,0.302),(0.382,0.501),(0.303,0.617)},负理想解为{(0.382,0.525),(0.270,0.697),(0.101,0.812)}。

按照定义3,分别计算A、B、C到正负理想解的距离,并根据步骤4计算比值数据分别为:0.37、0.46和0.78。

得出A、B、C三个微博的影响力排名为C>B>A。

3 结论

微博在社会中越来越产生重要影响,而如何对微博影响力进行评价将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该文利用多属性决策领域的重要方法TOPSIS,给出了利用直觉模糊集进行微博影响力评价的实施步骤。实例证明,该方法在已确定微博评价指标,且指标数据已量化,指标相对权重已知的情形下,能够生成微博之间的排序方案。由于微博评价指标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研究如何构建微博评价的指标体系将是后续研究的一个值得深入的课题。

参考文献

[1]Atanassov K T.Intuitionistic fuzzy sets[J].Fuzzy Sets and Systems,1986,20(1):87-96.

[2]Gau W L,Buehrer D J.Vague sets[J].IEEE Trans on Systems Man,Cybernetics,1993,23(2):610-614.

[3]Bustince H,Burillo P.Vague sets are intuitionistic fuzzy sets[J].Fuzzy and Systems.1996,79(3):403-405.

[4]K.Atanassov,G.Pasi,R.R.Yager.Intuitionistic fuzzy interpretations of multi-person multi-criteria decision making[J].Proceedings of 2002First International IEEE Symposium"Intelligent Systems",Varna,2002vol(I):115-119.

[5]S.M.Chen,J.M.Tan.Handling multicriteria fuzzy decision-making problems based on vague set theory[J].Fuzzy Sets and Systems,1994,67:163-172.

[6]D.F.Li,C.T.Cheng.New similarity measures of intuitionistic fuzzy sets and application to pattern recognitions[J].Pattern Recognition Let ters,2002(23):221-225.

微博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第9篇

(1) 简短单一性。简短的140字表达使用者瞬时所思所想, 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 巨大的生活压力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人们越来越难以驻足思考, 快餐文化的盛行使人们更倾向于简单快捷的表达方式, 这也是微博受到追捧的原因之一。虽然博客是WEB2.0时代最典型代表, 也辉煌一时但由于其过于冗繁而使人们对博客逐渐疏远。而QQ, MSN又过于依赖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性。而微博所凸显的简单自由的风格, 为我们这一代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交际平台。在微博上我们可以随意看到“高端大气上档次”“李俊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等个人风格突出的精辟句子。“一句话博客”符合了现代人快餐文化的需求, 也使人们参与到互相交流的氛围之中。

(2) 碎片化语境。当前中国社会传播用碎片化来说最为全面, 过去那种新闻媒体一家独大的局面已不复存在。这归根于两个方面, 一是传统媒介的不断衰败, 话语权威和传播效能的不断丧失。二是新媒体的兴起与发展, 人们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的改变使得传统媒体失去竞争力。”[1]在微博的世界里, 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到草根人群短小的嘲讽中, 可以即时了解到从国际事件到名人八卦, 从网络红人到怪异事件的始末, 这也是微博能够在短短几年时间吸引社会各阶层的主要原因之一。

(3) 跟随性。用一句特别形象的话来说, 微博的这个特点那就是“背对脸”。微博强调的不是好友关系, 而是单一的关注某一个人, 而被关注者可以不去关注关注者, 对跟随者的评论可以自主选择。

(4) 媒体把关人的转移及再造。微博用仅仅140字将发布信息范围限制, 要求发布信息的传播要简明扼要, 只能保留新闻信息的最核心要素。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对于微博上的首发者, 必须对最开始的信息员进行过滤, 保留个人认为有价值的内容, 及时进行转发, 从而引起“粉丝”的广泛关注 , 这实际上实现了媒体把关责任向个人的转移。

二、微博带给传统媒体的挑战

伴随着微博秋风扫落叶的气势, 给传统媒体带来了灭顶之灾,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传统媒体地位改变。2009年之前还是传统媒体跺跺脚网络媒体就颤一颤的时代, 而如今, 传统媒体在微博的冲击下地位岌岌可危。现在的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微博的传播方式和表现形式, 更愿意去接受新的传播媒介, 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媒体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2) 广告数量减少。传统媒体离不开广告, 广告却对传统媒体这个老伙伴有些嫌弃。报纸的盈利模式并非是靠第一次销售, 而是靠二次销售中的广告费来盈利。当今社会, 由于微博的出现, 给广告提供了更丰富的平台和展示空间, 很多广告就抛弃了传统媒体转向了新“土豪”——微博, 致使传统媒体上刊登的广告严重缩水。

(3) 信息传播方式不吸引人。依靠自身不断地改变从而为大众提供更多更快更高质量的信息使得微博这个新型媒介赢得了广大人民的认可。网络的功能也发涉及了人们工作生活的每个角落, 提供了完善的服务。而传统报刊、广播依然故步自封, 如何面对日益挑剔的大众?

三、微博带给传统媒体的机遇

(1) 从实践层面带来的机遇。传统报业是传统媒体中所占份额较大的老牌媒介, 严谨深刻权威的内容生产能力和完善的人才管理制度、资金积累, 一旦问鼎新媒介便具有特别强的优势。目前阶段乃至未来的5到10年, 新闻的采编和权威发布都会牢牢地掌握在传统报业之中, 这是传统媒介在传播过程中最重要的优势。在这样的背景下, 传统报业要紧跟时代步伐, 充分发挥原有优势, 同时消除自己与新兴媒介的“隔阂”, 努力汲取新的元素, 保持活力, 这是目前传统媒体解决当下困境最有效的途径。

(2) 从信息资源层面带来的机遇。互联网的传播是给予普通人更多的发言权, 为传统媒体提供一条广泛的新闻线索和信息。传统媒体利用网络能够全面及时地了解老百姓的所见所闻, 发现老百姓最关注的新闻线索, 这无形中能够增强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但是, 网络传播的特点决定了网络信息的多重性, 良莠不齐的信息使传统媒体对网络信息的摘选成了重中之重。如何运用微博等新媒体找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点是当下传统媒体必须解决的问题, 怎样最大范围地发挥传统媒体的引导作用, 成了传统媒体利用网络资源的一个命题。

(3) 盈利层面的机遇。传统报业要想改变现阶段所面临的窘态, 就必须着手改变存在多年的盈利模式, 充分地利用传统媒体的权威发布, 有效与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相结合。改变原有网络媒体无偿转载报纸新闻的现状, 搜罗和培养新一代的媒体人, 最大限度地运用自身优势改变单一的盈利模式。

四、总结

微博客由于其传播特性与这个讯息多元化时代的特质高度吻合, 极大地迎合了现今人们对于讯息简洁﹑及时﹑多元﹑亲民的快餐式需求而迅速发展。另一方面, 传统媒介长时间积累起来的威望与可信度, 在当今社会的作用和影响力依然不容小视;微博传媒是更为年轻的思维模式和运作模式, 微博与传统媒体相碰撞共同构造了一个多元化媒介生态环境。这种格局给我提供了一种思路, 那就是“两强相斗必有一伤”, 为什么不能发挥各自所长整合所有的传媒资源, 更好更快更全面地进行大众传媒?

参考文献

[1]喻国明.“碎片化”语境下传播力量的构建[J].新闻传播, 2006 (4) .

[2]余延冬, 赵蔚, 黄伯平.Web2.0理念与数字化教育资源库的深层次整合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09.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微博影响力 第10篇

政务微博是各级政府、政府部门及某些公职领导和人员在微博上经过认证后, 通过特定方式向广大博友发布有关政府信息, 与博友之间进行在线交流沟通并及时予以回复处置的新兴信息交流媒体[1]。作为Web 2.0时代新媒体传播的一种新范式, 政务微博具有不同于其它新媒介的传播特性。它的信息扩散不再是“一对一”的人际传播、“一对多”的群体传播, “推”、“拉”并存的网络大众传播, 而是基于核裂变式的“链式反应”, 具有基于人际网络之上信任链的病毒性传播特点和典型的多级传播属性。政务微博传播的源头始于话题, 通过网友粉丝之间随时随地的分享转发, 像病毒一样逐步向外延群体扩散, 形成传播声浪。话题在群体传播中持续放大, 最后通过大众传播途径, 使话题呈几何级数式在网络空间中增殖。基于微博的政务传播模型如下图所示。

在应用政务微博进行信息传播的模型中, 信源是政府机构或官员个人, 他们首先需要根据微博的传播特性和传播要求 (140字以内、一幅图片或视频等) , 将包括法律法规、通知公告等欲传播的信息进行信源“编码”, 通过简练的文字、修改成适宜在微博平台上传播的符号系统, 并将其推送到已经注册好的政务官方微博上。当信息被发布在政务官方微博上时, 那些直接关注政务微博的用户 (即该政务官方微博的粉丝) 将作为核心圈受众首先接触到这则信息。因此, 微博的传播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直接关注该微博的用户。核心圈用户接收到微博后, 会产生阅读、理解、筛选、转发评论、留言反馈等行为, 这标志着第一层级传播活动的完成。当核心圈用户接受信息并进行转发后, 第二层级的传播活动开始, 在这一层级中, 核心圈用户由于将该信息通过转发 (或评论转发) 至自己的主页, 因而成为了传播者, 而直接关注核心圈用户的第二级用户, 将成为该信息的受传者。此时第二级用户接收到的不仅是政务官方微博发出的信息, 还有第一级用户对该信息的解读、评论和理解。当第二层级的传播完成后, 将依次进入到第三、第四乃至更多层级的传播中。

从政务微博的传播模型中不难看出, 其传播具有多级、裂变的特点, 加之极强的自媒体性、匿名性和环境的虚拟性, 一旦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在微博的经营上稍有偏差, 谣言、虚假信息丛生、冗余信息泛滥的温床下所催生出传播噪音就会在人际间“秒互动”的推波助澜下, 以超乎以往任何一种媒介的传播速度一个一个层级间呈几何指数扩散开来, 一旦形成消极影响, 将极难在事后进行有效控制, 从而对政府执政公信力和形象造成严重挫伤。综合来看, 无论是信源编码阶段还是信息发布阶段;无论是用户接收信息阶段还是评论转发阶段, 政务微博的传播活动都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噪音对传播效果的消解。

作为新媒体传播方式的一种载体, 政务微博主要遭受着来自传播系统内的传播者 (微博主) 、传播渠道 (即信息环境和技术环境) 、受传者 (即粉丝用户) 三方的噪音干扰。

一、基于传播者的噪音

政务微博基于传播者的传播干扰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政务微博的无序设立、微博的编码失准或信息错误、“睡眠微博”和信息传播的不一致。

(一) 政务微博的无序设立

政府机构的微博名没有规范式名称, 微博名可为机构全称或简称, 公职人员的微博名称更是随心所欲、天马行空, 因而使得官方微博真假难辩, “伪政务微博”现象频频发生。据报道,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微博网站之一新浪微博出现了上千个以杭州“西湖十景”为关键词的用户名, 让杭州西湖景区管委会下属数个单位遭遇政务微博“被抢注”的尴尬[2]。西湖灵隐管理处的办公室负责人王山说:“当我们灵隐管理处注册微博的时候, 发现‘灵隐’、‘灵隐寺’、‘灵隐禅宗’、‘飞来峰’这些关键词, 早已被人注册了, 结果我们的取名就成了‘灵隐禅宗2011’, 连同事都觉得很‘山寨’。”更有甚者, 不少人还抢注政务微博进行行骗, 企图扰乱社会秩序。2011年1月, 海南省三亚广播电视台民生频道发现不但有人抢注了“龙视三亚第一民生”的微博, 还以该栏目负责人的身份套取相关主持人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3]。

权威、严谨和真实理当是政务微博在公众心目中树立的形象, 然而政务微博名称混乱、真假政务微博难辨、虚假政务微博行骗等问题的层出不穷, 使用户在查询搜索的过程中, 需要花费一定精力再筛选、辨识, 对政务微博的权威性产生质疑, 直接影响着政务微博的形象力、权威性。

(二) 官方信息编码失准或信息错误

政务微博的定位是发布政务信息, 与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官民互动, 倘若政务微博上刊登出与政务微博本身定位不相符的内容, 将会对政务微博的形象产生一定的干扰, 稀释政务微博本身的功能定位, 使群众对其所应当发挥的功能产生质疑。2011年11月5日, 《新民晚报》报道了甘肃卫生厅厅长刘维忠因在微博中大肆推广“猪蹄疗法”, 被网友斥为“脑残”, 名其曰“猪蹄厅长”[4]。尽管政务微博的开设者在微博上发布一些与政务无关的“软消息”无可厚非, 但是公众还是更希望政务微博发布的信息更遵循其原本的定位, 否则将难以避免这些“软消息”对政务信息产生的噪音干扰。

与“软消息”同样对微博形成噪音干扰的还有未经严格审核就随意发布的错误信息。新闻的生命力在于真实, 而政务微博的信息传播更应如此。在微博上, 信息一经发布, 就有可能被大量的评论转发, 政府部门或官员倘若未经仔细推敲发布失当信息, 极易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2011年6月16日, 四川凉山自治州会理县政府网站发布的一则新闻中使用了合成痕迹明显的相片, 在相片中, 县领导“飘浮”在一条公路的上空, 图片说明称这几位领导在“检查新建成的通乡公路”[5]。微博发出后, 迅速引起了广大网民的“围观”并质疑照片的真假性, 认为是“新闻造假”、“作秀”。尽管会理县事后承认错误并作出道歉声明, 然而在短短时间内, 该消息已呈次方式地被转载, 给会理县及其领导带来了巨大的负面效应。

此外, 信息发布尺度不当也会导致政务微博面临新的噪音干扰。2011年佛山公安微博直播抓捕行动即是典型案例之一。4月10日, 佛山公安对南海大沥“星海豪门”俱乐部突击查毒, 当场抓获数百名“瘾君子”, 而佛山公安对这场行动进行了全程微博直播, 记录了刑警队从集结出发到最后清理现场的全过程[6]。类似的做法也被福州、泉州警方采用。然而不少网友对此产生了质疑, 认为公安部门直播抓捕行动可能导致泄密。这类信息的公开不仅无法树立政府微博公开、透明执政的形象, 反而会被公众贴上缺乏谨慎、冒失的标签。

微博信息的编码仅限于140个字, 并辅以一张图片或一个视频, 某些完整信息的传播需要多次发布、相互组接结合才能实现。不少政务微博所需要传递的信息量较大, 这与微博内容的“微”特性产生了矛盾, 信息往往难以通过一次传播发布, 从而导致政府在信息传递时编码过于精简而导致晦涩难懂, 影响信息接收者的理解, 产生歧义。那些间接转发和截图转发的错误信息会长时间残留在微博的传播空间中发酵, 对政务传播造成很大影响。

(三) “睡眠微博”的负面噪音

开设政务微博的目的是希望形成一个良好的网络问政机制。然而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或公职人员开设微博的动机仅仅是响应上级信息化政府建设的号召, 追赶网络问政的时髦, 却没有明确的思想理念指导微博的运作, 缺乏认真细致的打理和运营, 形式大于实质性功能, 因而缺乏应有的生命力。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曾在2011年对上海市政务微博情况进行调研, 其中微博信息发布数在100条以下的分别占60%与87%, 而发布数量在500条以上的只占8%与1%[7]。正是这种过热发展和盲目跟风的心态, 导致某些政务微博“先天诚意不足, 后天发育不良”的问题。它们应“时髦”之需而建, 不久后即逐渐沉寂, 最终成为“空壳微博”和“睡眠微博”。2011年11月开通的“南京市体育局”, 除了开博一句话, 至今再无博文发布, 粉丝们失望之余纷纷炮轰其“不干实事”[8]。

不少政务微博在开设之后, 采取封闭或不负责任的管理手段, 或对粉丝的提问、反馈乃至质疑采取回避的态度;或对网友提出问题的解决督办乏力;或直接将留言和评论功能关闭, 堵塞微博“上访者”的言路, 仅进行单方面的正面宣传。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许多政务微博中会连篇累牍的回复“您反映的问题我们已经交给相关部门调查了解,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这样高度雷同的内容。更有甚者, 广州公安政务微博曾出现“由于用户设置, 你无法进行评论”的现象。

这些政府不作为所导致的行为, 事实上生成了一种隐形的传播噪音, 这种噪音传递出政府沉寂、敷衍、不作为、态度恶劣的负面形象, 凸显政务微博缺乏网路问政起码的常识和诚意, 加深了用户对政府部门的刻板偏见, 挫伤了用户对“微博问政”的热情, 阻滞了政府有效信息的传播, 最终破坏了微博后续发布信息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四) 信息传播的不一致性

政务微博既包括政府机构设立的官方微博, 也包括一部分政府公职人员设立的个人微博。2011年12月初, 有媒体报道云南红河州宣传部长伍皓在微博上与湖南省纪委干部陆群进行了长达3天的口水战, 起因是对红河州行政中心的建设费用存在较大分歧, 引来了诸多博友的争相关注和国内主流媒体的报道。

官员微博既是个人微博, 又兼备政务微博的属性, 是政务微博的重要组成部分。“官员通过其个人微博所展示出的倾向性、价值观与理念、观点与内涵、人格力与影响力, 在很大程度上强化和带动着公众对其身后政务职能部门的关切、信赖和情绪, 这种综合认知并将最终移转为政府的整体形象”[9]。在这样一个充满民众期待的言论语境里, 官员因为身份的特殊性, 其发布的消息自然会被微博“放大”为官方执政者的理念和观点, 官员言论和政府机构惯常使用的政治语态必须一致, 一旦言论有失偏颇或与政府官方微博表述不一, 就极易产生交互噪音的干扰效应。

二、基于传播渠道的噪音

传播渠道的噪音主要来源于信息在传播通路中的各种干扰性要素, 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媒介所处的技术环境和信息环境。

(一) 信息环境噪音

信息环境噪音主要指政务微博信息在微博空间传播的过程中, 传播渠道内各种其它信息对其产生的干扰和稀释效应。由于微博对用户的发布状态没有过多的限制与要求, 发布成本近乎为零, 因此用户表达随意, 常常发布一些毫无价值和实质的琐碎信息。政务微博作为被用户关注微博中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乃至万分之一, 其信息极有可能被浩如烟海的“噪音”所淹没, 用户还没来得及阅读, 就早已被“刷”到了第二页甚至更远。不仅如此, 新浪微博为一些企业和机构推出了包括“微博时光机”、“皮皮时光机”等在内的微博定时定量群发的业务, 可以在短短几分钟内群发数十条微博, 这表面上增加了企业或机构推送信息的便捷性, 实则对信息泛滥产生了推波助澜之势, 大大缩短了噪音生成的周期。政务微博所发布的信息要想被核心圈的用户有效接收、阅读和理解, 必须有效地打破这些无效信息的淹没效应。

除了无效、冗余信息的干扰外, “网络水军”和“僵尸粉丝”也成为政务微博有效传播、微博用户了解真相的主要信道噪音源。僵尸粉丝, 顾名思义就是背后没有活生生的人, 而纯粹由电脑软件产生的网络ID[10]。一些地方党政机关把“粉丝”多少看作衡量微博推动有效与否的一个标准, 政务微博中出现了“粉丝崇拜”的作秀心理, 故频频出现交易“僵尸粉丝”的行为, 为自己营造了一个虚无飘渺的“权威”形象和“热度”形象, 作为向上级“交差”的业绩。

相较“僵尸粉丝”而言, 危害更大的是“网络水军”的介入。这些“网络水军”的信息操纵, 掩盖了真实的民意, 歪曲了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民意的表达, 使政府和民众无法准确对舆情进行准确判断。“网络水军”抓住社会“仇官”、“仇富”心理, 利用民众的非理性情绪, 就某个社会突发的危机事件在政务微博上发表、转发相关的煽动性评论, 别有用心地攻击政府, 质疑政府和官员的执政能力, 一旦这些谣言大规模积聚, 将诱发群体效应, 吞噬真相, 让人莫辨真伪, 进而催化出一系列的社会矛盾。2010年12月25日, 在新浪微博上出现一则“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蒲岐镇寨桥村原村委会主任钱云会被杀”的消息, 引起众多博友的猜测和讨论。12月25日晚, 乐清市公安部门发布通稿称, 虹南公路寨桥村路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 一辆工程车撞死了寨桥村村民钱云会, 但当时出于社会仇官、仇富等心理, 仍有较多博友认为这是一起谋杀案, 因而在微博上对相关微博进行了“因捍卫百姓权利被谋杀”的转发与评论[11]。这一事件, 突出反映了当前网络水军蓄意制造谣言、鼓动民众骚乱的社会问题, 这些经过扭曲的现实, 犹如毒瘤一般裂变扩散, 掩盖了真实政府声音的表达。

(二) 技术环境噪音

相比于信息环境产生的噪音, 技术环境产生的噪音更接近于工程学关于噪音的定义。技术环境噪音是由于硬件不良等因素带来的传播干扰乃至中断。在微博传播中, 技术环境造成的传播障碍包括网速不佳导致的视频无法播放、微博控件不正常安装导致的信息无法加载、flash未正常安装导致无法观看、特定语言包丢失导致文字显示乱码、微博服务器的防火墙遭受病毒入侵导致平台瘫痪等, 这些都属于微博技术噪音的范畴。

值得一提的是, 计算机病毒和黑客入侵, 会对政务微博具有特殊的杀伤力。2011年初, 大连市西岗公安分局的官方微博有约5000多名关注者 (粉丝) , 但该账户却只关注了一名日本成人电影明星的账户[12], 引起舆论哗然, 尽管事后该分局声称账户遭到黑客入侵, 但负面影响既成, 尴尬已无法挽回。

还有一种强技术噪音来源于微博运营商区隔造成的传播障碍。目前微博运营商主要来源于国内各主流门户网站, 例如新浪、腾讯等, 政务微博在哪个网站上都可以注册, 没有限制。但是特定网站下属的微博之间, 彼此是物理隔离的, 新浪微博用户无法与腾讯微博用户实现互联互通, 这导致政务微博要想全面覆盖微博用户, 就必须在多个门户网站上进行注册, 这既不利于政务微博统一管理和对外提供服务, 也不利于博友的信息共享。

三、基于受传者的传播噪音

受传者是指直接或间接关注政务微博用户所组成的受众群体, 在传播系统中居于非常重要且活跃的地位, 也是政务微博产生传播效果的关键性要素。作为受传者, 微博用户可以有选择地接收信息, 对信息进行解码, 并在转发和评论中加入自己的个人意义和主观态度。基于受传者的传播噪音受文化背景、个人需求和喜好偏见等主观心理机制的影响。

(一) 情绪化反馈噪音

政务微博作为政府形象被置于公众舆论之下, 成为情绪化舆论的靶子。微博传播监管难度大、把关人严重缺失、传播主体的匿名性, 以及用户文化水平良莠不齐等问题, 会催生出一些冲动型、情绪色彩浓厚的言论, 这些个别的、无理的情绪化宣泄交织在一起, 往往会将舆论朝极端的方向推进, 产生冲动型舆论。这种冲动型舆论能够很快传播, 并以滚雪球的方式不断积聚, 迅速波及整个群体, 形成一种“集体幻象”。一旦冲动型舆论进一步扩张、延伸乃至升级, 就会造成整个微博公共舆论中充斥着群体非理性的谩骂、叫嚣、挑衅[13], 甚至会造成大范围的不合理质疑、无理由的揣测, 使得政府部门不能及时掌控、引导舆情, 影响相关工作正常开展, 进一步损害政府公信力, 对整个政务微博体系的和谐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无论是较早使用微博的前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 还是近期登录新浪微博的《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 都无法回避此类尴尬, 微博是强调对话的渠道, 一旦政府机构或官员个人开通账户, 就必须考虑如何直面可能存在的言语攻击[14]。

除了冲动型舆论外, 还有一种反馈噪音也在某种程度上对政务微博形成了骚扰。政务微博之所以备受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是因为它拥有基于政府官方的公信力。不少省级以上政府机构和高级官员的微博账户, 往往被草根阶层视作表达民意的有效途径。不少民众反馈评论时, 根本不考虑发布的内容是否跟主题无关, 盲目进行“在线信访”。于是在政务微博上, 每一则信息下都充斥着大量“信访”性质的内容, 不仅不利于政府进行针对性地管理和解决, 还扰乱了其它用户正常接收政府回复, 造成了比较尴尬的局面。

(二) 理解偏差性噪音

作为信息接收者, 微博受众会根据自身的文化、地位、身份、阅历和偏见, 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主观意识和态度, 这一过程集中地表现为接受性理解和创造性理解。接受性理解, 可能是信息的还原, 也可能是信息的歪曲, 对信息的歪曲必然产生噪音。即使再传播者准确传播的情况下, 接收者也可能出现理解上的失误。创造性理解, 则是对于同一信息, 处于不同环境、身份、地位、阅历不同的人, 从中得出不同的解读。接受性理解是创造性理解的基础。接受性理解错误, 必然产生创造性理解的错误。温州动车事件、中石油天价酒、故宫博物院丑闻、中国红十字会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使得某些政府执政的公信力遭到了质疑, 结合当下的仇官、仇富心理, 公众在面对社会群体危机事件时, 对官员、富豪和强势人群带有敌意, 赋予弱势人群更多的同情心态使得信息出现理解性的偏差, 使政务微博在社会危机事件的传播中处于劣势地位。

微博毕竟只是一个工具, 庞大的使用群体文化素养参差不齐, 法制和道德观念强弱有别, 对事物的认知水平也有所差异, 在如何理性地使用微博方面的素养整体缺失, 存在着许多滥用“公共领域”的现象, 这都导致了不负责任的、未经核实的信息泛滥, 再通过几何次的评论转发、阐释和解读, 原信息很可能会产生传播者无法预想的畸变。

(三) 心理抵触性噪音

用户在接收微博信息的时候, 受特定时间、空间以及个人情绪、状态的影响, 一般只关心牵涉到自身需求或是个人感兴趣的信息并进行转发评论, 而对那些短期内不需要关注或是与自身需求不符的信息, 则会进行选择性滤除, 对那些空泛、没有实际内容以及那些不掌握推送时间点频繁刷屏推送的垃圾信息, 用户会产生抵触、怀疑、默然等消极情绪, 激发出强烈的抗拒心理, 轻则采取避而不受的态度, 重则导致直接取消关注。政务微博信息的推送需要粉丝们的共同努力, 倘若取消关注, 将直接掐断信息流向下一个传播群体。

当前一些政府微博发送微博信息的积极性很高, 每天可能发送几条甚至数十条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领导活动宣传、工作成绩汇报、展示工作内容、网民安全教育、问题征集、地方特产宣传等, 基本上是将政府微博作为媒体进行新闻播报。与上文提及的“空壳微博”相比, 这些微博则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政府大量发布微博, 希冀能以信息轰炸的方式保持并提高自己在用户层面的关注度和曝光率, 然而这些信息的推送可能极不科学, 发布的内容与官方文件完全雷同, 只是简单的新闻公告, 未能根据微博的特性进行编写, 使得政务微博成为缩减版的政府门户网站, 这些枯燥而缺乏实用性的内容到了受众粉丝那里, “刷屏”式的政务信息极易造成粉丝的阅读疲劳和心理抵触情绪。粉丝们很可能会因为这种另类的“灌水”行为而取消对政务微博的关注, 一旦这样的行为发生, 将形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四、结语

尽管微博传播噪音具有不可避免性、干扰性、无序性等特点, 但是在基于对微博传播噪音来源的研究与分析下, 将有利于针对噪音的生成与干扰形成策略对其进行控制, 最大限度地减小噪音对传播过程的干扰和危害, 提高政务微博传播的有效性。在碎片化、分众化、自由化的微博传播环境里, 受众具有选择微博进行关注的权力, 越能贴近他们的需求, 被选中的几率就越大, 越是有用的、简洁的信息就越能留住他们。《人民日报》曾在2005年发表重要评论员文章《论三贴近》, 其中“贴近群众”即指“说群众想说的话、想听的话”。“天凉了, 在平房生炉子取暖一定要注意安全, 南方来的朋友, 没有生炉子的经验, 一定请房东或邻居帮忙看一下。”这是“平安北京”发布的一条微博, 相比“入冬需警惕平房生炉引发火灾”的刻板口吻, 前者更为温暖、贴心, 富于人情味, 该条微博也因符合百姓话语风格而具有高粘合性。没有粘合性的官方微博是没有粉丝、没有听众的空壳, 无力在危急时刻获得民众的情感认同, 也就无力发挥凝聚人心、众志成城的作用[15]。这预示着政务微博从开设之初就应当进行明确地规划, 这要建立在民意征集、民众调查的基础上, 建立时不能一味求大求全, 需要根据不同公众的需求进行定位, 利用功能细分将传播渠道收窄, 从传统的“广播”变为富有针对性的“窄播”, 通过精准化传播最大限度地消除信息环境噪音。

摘要:“微博问政”已成为政府发布信息、了解民意、为民服务的新载体。然而微博传播系统中海量的干扰因素也正对政务传播的公信力和政府的形象发起新一轮的挑战。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切入, 基于传播者、传播渠道、受传者等层面, 对政务微博信息传播噪音的成因和表现进行探讨, 在剖析其表现机制的基础上, 促进对政务微博传播噪音的研究。

微博影响力 第11篇

關键词:微博 广播媒体 意见领袖

一、微博的发展——广播媒体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截至2010年底,全国广播电台广播频率达到2700多套,覆盖人口接近13亿,综合人口覆盖率96.78%,中国成为世界上广播覆盖人口最多的国家。①在经历了电视、互联网发展带来的冲击之后,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广播传播的快捷性和接收的可伴随性逐步成为其后发优势。近年来,尤其是在重大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发生时,在人们以电视、网络、报纸为中心的媒介依赖结构被彻底打乱的情况下,广播媒体充分发挥了快捷的传播特点,成为突发事件发生后公众获取信息、寻求帮助的首选媒体。由此,广播媒体重新建构了人们对广播媒介的依赖关系。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在新的媒体传播背景下,在常态的传播环境中,广播媒体目前仍然面临大规模覆盖率与传播影响力不成正比、议题设置和话题召集能力弱、互动性差等问题。

传媒品牌形象是受众对传媒品牌的各种感知,而品级指数是从消费者认知的角度建立的对品牌形象的互动体验式评价体系。根据最新出版的《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道2011》公布的中国媒体品级指数总排行榜来看,排在前五位的分别为湖南卫视、《广州日报》、《新京报》、《南方都市报》和《北京青年报》。总体来看,报纸的品牌形象高于卫视台,卫视台高于期刊,期刊高于广播电台。而在不同类型媒体品级指数排行榜中,广播电台位列这些媒体类型的最后一位。②

随着媒介融合步伐的加快,当代媒体的发展呈现出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依存度越来越强,媒体的内容在生产的时候就被制作者赋予了可在多种平台上播放的可能性。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网站(中国广播网)早在1998年就已开通,在十几年的发展变革中,一方面探索新老媒体融合互动,符合互联网传播规律的发展之路,不断提高网站在网民中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不断丰富新媒体形态,推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媒体新闻机构转型。如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已形成“台网一体”的融合发展趋势。中国广播网与母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融合不仅仅体现在工具性“重播”或平移,而且是新媒体全程参与到广播传播活动的整体策划中,传统媒体也全面参与到新媒体的传播互动活动中。当前,中国主要的新媒体形式都在向网络化、移动化、即时化、融合化、社交化方向拓展,微博的兴起正是顺应了新媒体发展的趋势。

2012年1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已达到2.5亿,较上一年底增长296.0%,网民使用率为48.7%。而据另一项市场研究机构Synovate调查,微博是最受中国15岁至44岁消费者欢迎的数字活动之一,尤其是在大城市。同时,微博在小城市年轻消费者当中的受欢迎程度也有所上升。微博在香港、上海、北京等中国一线城市的使用率达到24%,紧追杂志(32%),已经超过无线电广播(20%)和电影(11%)。③微博的出现为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提供了新的载体和契机。在“微博”传播时代,广播媒体必须尽可能变相对闭合的行政管理思维为开放的新媒体管理思维,改变原来固有的以宣传为主要功能的传播理念,实现微博平台传播主流化,传播内容多元化,传播过程互动化,传播效果集成化。广播媒体要依托微博平台,建立电台的官方微博,名记者、名主持人的微博,通过链接大力拓展广播在微博空间的视听节目服务,通过议题设置和对公共话题的参与,争夺广播媒体在微博空间的话语领导权,提升自身所在媒体的影响力。

在国内诸多的微博网站中,新浪微博具有很大的品牌优势。喻国明教授认为,新浪微博是一个高收入、高学历群体聚集的网络环境,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很多用户的使用行为较为积极,部分用户已经形成了对新浪微博的媒介依赖。同用作社交工具相比,用户目前更多地将新浪微博用作获取、发布信息的独特信息渠道。以“金正日逝世”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新浪微博共有46万多条微博。由此也论证了新浪微博在网民中的认可度和传播的影响力。从整体上看,在新浪微博上注册的传统媒体以报纸和杂志居多,如中国新闻周刊、经济观察报、南方都市报、财经等,在微博空间都比较活跃。广播电视媒体作为国家媒体,更多承担了宣传的功能,因此在微博上的表现不算特别活跃。目前在新浪微博上比较活跃的广播媒体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代表,中国之声、经济之声在新浪微博的粉丝量都已经破100万。在传统的广播媒体流失大量年轻受众的背景下,微博为广播媒体扩大自己的传播范围、提升自身的传播影响力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径。

二、微博空间的“意见领袖”与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提升

“意见领袖”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传播学家拉扎斯菲尔德·贝雷尔森和哥迪特在《人民的选择》(1948年)一书中提出的。意见领袖一般是指在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的思想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微博由于其自身的技术特点和用户结构,同时具备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性质,其最大的优点在于信息、观点的生产和传播具有相对宽松的自由空间。而且,微博空间的即时互动、与日俱增的访问率和粉丝的转发率,都吸引了大量现实生活中“意见领袖”的加盟。在新浪微博的名人堂中聚集的报纸总编就有500多人。意见领袖的观点通过微博的原点爆发,加上论坛、门户网站和传统媒体的接力放大,极大提升了所在媒体的影响力。培育广播媒体在微博空间的“意见领袖”,提升所在媒体的影响力,是广播媒体在微博传播时代面临的新的挑战。

在微博空间,信息的流动遵循“核心——边缘”的传播模式,处于传播核心的一般为“意见领袖”。武汉大学舆情分析专家沈阳教授发布的《微博意见活跃群体分析报告》称,微博已成为承载民意表达和网络舆论的最大平台,给予草根阶层广阔自由的发言空间。但公共事件中的微博话语权依然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在微博发言最活跃、影响力最大的175个用户中,从事媒体及其相关行业的超过一半,包括一线骨干记者、资深编辑、电视节目主持人、时事评论员、新闻网站和新闻媒体官方微博等;他们的影响力除了与自身的微博言论质量有关外,还与所在媒体的影响力相关。④

在微博空间的意见领袖,因为其活跃程度和影响力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级别特征:一级意见领袖本身就是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精英、意见领袖,其言行均被国内外媒体和海量粉丝关注,处于意见轴心,联动威力巨大,如韩寒等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属于一级意见领袖。二级意见领袖经常卷入网络事件,转发量常能达到数百,对各类事件表态迅速。二级意见领袖一般以传统媒体的知名记者、名主持人、时事评论员为代表,如张泉灵、李承鹏、王克勤、邓飞等。三线意见领袖偶尔卷入网络事件,但在其专业领域影响很大,只是由于网络形象不鲜明而较少为网友跨域关注,但仍有较大媒体影响力。这部分意见领袖以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知名学者为代表。

根据沈阳教授主导的网络舆情监测团队发布的报告,2011年三季度意见活跃群体中有24个稳定身份(ID):头条新闻、新浪评论、新浪财经、猫扑、南方都市报、南都周刊、创业家杂志、财经网、新周刊、21世紀经济报道、时代报、新闻晨报、中国红十字会、时事周刊、张泉灵、李承鹏、贺卫方、韩志国、胡锡进等。在这24个稳定ID中,没有一个来自广播媒体。广播媒体的缺位意味着广播媒体在微博空间话语权的缺失和影响力的削弱。尤其是在公共事件中,“传统”的意见领袖在信息的二级传播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2011年,以王克勤、邓飞为代表的媒体人转身公益事业的案例在网络上下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王克勤和邓飞作为传统报刊媒体的名记者,以良好的专业素养赢得较广泛的知名度,因大量扎实有力的新闻作品获得良好的社会公信力,有广泛的人脉资源,掌握媒体传播的方法和技能,微博中发布的内容主题集中,多围绕公共事件展开,话题召集能力强,微博内容被较多粉丝转发。王克勤、邓飞作为有责任的“媒体知识分子”的代表,通过对公共事件的参与迅速成为微博空间的意见领袖,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所在媒体的影响力,这对广播媒体通过培育自己的意见领袖来提升影响力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三、广播媒体微博影响力调查研究

当前,业界和学界普遍认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呈现出一种功能上的互补关系。对于微博,传统媒体如何与之开展密切的互动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是一项更为重要的课题。北京电台节目制作中心的陈佳宁认为:“对传统媒体来说,仅仅将微博当成手机短信的网络互动版,节目内容的通告栏或者简单地将新闻粘贴复制是远远不够的。在与微博用户的融合中,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主持人都应该充分利用微博,了解受众的需求,适应从大众传播向分众传播的转换。”⑤

笔者以新浪微博中中国之声实名认证粉丝量排名前五位的微博为例,来分析中国之声微博发布信息的特点。

1.官方微博粉丝量大,转发和评论量小,话题召集能力不强

在微博上,粉丝量类似于传统媒体的覆盖率。中国之声的官方微博,粉丝量达到了165万,说明其在网民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品牌公信力。话题召集能力体现在微博的转发及评论量上。“转发数的大小反映了消息的扩散程度,评论数的大小则反映了消息在扩散过程中所引发的反响程度,也即影响力。微博用户对某条微博进行转发表示认同其内容,而进行评论则表示对话题或发表话题者感兴趣。” ⑥

中国之声官方微博的内容主要以节目预告、新闻发布、与听众互动为主,一般以电台节目名作为微博的标题,语言风格比较严谨,形式上以文字为主,辅以少量的图片。根据笔者对中国之声官方微博的跟踪观察,除了少数微博转发量、评论量能达到100以上,大量微博的转发量和评论量都低于100,有的只有几次。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12月29日23:02发布的一条预告央广夜新闻内容的微博,评论数达到565条。这条微博的内容涉及的是近期的热点话题“密码泄露事件导致互联网信息安全危机”和“信任危机下的国产乳业”。这说明公众在微博上关注的不仅仅是传统电台新闻内容的重复再现,而是有选择性的。为此,中国之声官方微博可以作如下一些改进:(1)在微博内容的编辑和发布中要有重点突出的内容,要有凝练、醒目的微博标题,不要仅仅把微博作为电台内容重复传播的载体。(2)从议题设置的角度看,中国之声官方微博不要单纯追求微博发布的数量,而应该把重点放在每天焦点话题的选择和设置上,予以重点推荐以引发网民的关注和互动。(3)微博的版面和形式可以图文并茂,语言风格也可以再亲和些,以贴近网民心理。此外,中国之声也可以借鉴凤凰卫视的做法,在官方微博相关节目的预告中,插入名记者、名主持人的介绍和图片,以提升他们的知名度。

微博影响力的提升主要依靠内容被转发、被评论后成倍放大的“裂变”式传播,因此,广播媒体的官方微博要重视并研究微博传播的规律和微博使用者的心理特点,把微博作为一个媒体来经营和管理,微博作为传统媒体品牌宣传的平台,决不是对传统广播电台形式、内容的简单复制。

2.个人微博主题分散,对公共事件关注程度不高

在新浪微博以中国之声实名认证粉丝量排名前五位的微博中,除中国之声是官方微博外,其他四个都是个人微博。作为广播媒体的一员,电台频率总监、记者、主持人的微博兼具个人性和公共性的特征。如闾丘露薇认为自己应坚守“媒体知识分子的责任”。媒体知识分子是新媒体环境下公共知识分子的代表,对社会公共事业保持较高的参与热情,他们主要以媒体作为公共平台介入社会批判。在互联网传播信息泛滥的时代,意见的整合和独特观点的发布对提升媒体的影响力尤为重要。因此广播媒体如何培育自己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争夺微博空间的话语引导权是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

对此,笔者有如下一些建议:(1)电台的名记者、名主持人要更多关注公共事件,所在媒体可赋予他们一些言论表达的自由空间。(2)名记者、名主持人要尽可能在微博上发布有质量的内容,以引发网民的关注和转发。(3)博主发布的微博主题要相对集中,这样有利于内容传播规模效应的形成和关注力的延续性。微博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有益于群体共识的达成,有助于构建社会成员间互有勾连的圈子,消解群体极化现象。不同的人共同关注、了解某一话题,如同样的兴趣爱好、相近的职业背景,或者相似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等,为微博互动提供了长久的动力。如中国之声夜间情感节目主持人青音微博上发布的多为情感生活类话题,活泼生动的页面,富有亲和力的语言,丰富多彩的情感生活类箴言和富有个性化的人生感悟,都吸引了大量网民对其微博的关注、转发和评论。以2011年12月18日青音发布的微博为例,虽只有四条微博,但平均转发率为219条,平均评论数为373条。

传播学者尼尔·波兹曼认为,一种信息传播的新方式所带来的社会变迁,绝不止于它所传递的内容,其更大的意义在于,它本身定义了某种信息的象征方式、传播速度、信息的来源、传播数量以及信息存在的语境。这会在更深刻的层面上影响着特定时空中的社会关系、结构和文化。⑦微博的出现,为广播媒体的新媒介化传播转型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而微博节点传播的特性,则进一步推进了意见领袖在微博空间信息发布和影响力扩散的速度。如何在微博时代实现成功突围,是广播媒体必须面对的问题。

(本文编辑:莫玉玲)

注 释

①广电总局副局长李伟在2011全球华语广播网年度会议上的讲话,中国广播网,http://www.cnr.cn/hygb/2010huayu/2011qqhygbnh/zxbd/201109/t20110907_508468614.html。

②喻国明主编 《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1》,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年版,第213页~220页。

③调查称中国一线城市微博渗透率超广播电影,http://www.cnr.cn/advertising/gnggxx/201112/t20111214_508924890.html。

④沈阳 “研究发现名人及媒介人士掌握微博话语权”,http://news.163.com/11/0831/04/7COR81O700014AED.html。

⑤陈佳宁 《微博:传统媒体与互联网融合的新载体》,载《中国广播》,2010年第5期。

⑥桑亮 許正林 《微博意见领袖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载《当代传播》,2011年第3期。

微博对公民新闻发展的影响 第12篇

1 公民新闻的概述

1.1 公民新闻的定义

公民新闻理论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由英国学者提出, 公民新闻又称参与式新闻, 是指由没有经受过新闻专业训练的受众进行新闻信息传递, 主要依靠现代化传媒工具进行传播, 受众既是公民新闻的信息报道者, 同时也是公民新闻的信息获取者[1]。公民新闻传递的新闻信息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与社会价值, 有利于引导公众舆论。

1.2 公民新闻的特点

1) 主体非专业性。

公民新闻作为一种大众化的传播模式, 主要表现在新闻传播主体的大众性及非专业性。公民新闻的传播主体是“公民记者”, 他们对于新闻信息的传递存在一定的自发性, 大多数人并不具备专业的新闻素质, 新闻来源呈现多元化趋势。

2) 传播渠道多元化。

公民新闻的传播主要依靠微信、微博等现代化传媒工具, 信息传播的门槛较低, “公民记者”可以根据手机等电子产品快速有效地记录和传递新闻信息。这种传播特点一方面提高了新闻传播的互动性, 另一方面实现了传播渠道的多元化。

3) 传播内容自由化。

在公民新闻的制作过程中, “把关人”机制较为松散, 信息传播较为自由。“公民记者”既是信息的报道者, 也是信息的获取者, 可以根据自身兴趣报道新闻信息, 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公民的话语自由。

2 微博对公民新闻发展的正面影响

2.1 扩大了公民新闻的影响范围

较之于纸媒等传统媒介, 微博等自媒体的新闻信息传递具有相当的广泛性, 这主要是微博传播途径的独特性导致的。在微博上受众不但可以利用自身的微博账号发布新闻信息, 使其他微博用户关注自身的微博成为粉丝, 同时可以对受众自身感兴趣的博主进行关注, 进行新闻信息的获取。通过微博的评论、转发等功能可以使微博上的新闻信息传播开来, 这种嵌套式的新闻传播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最大程度的新闻扩散, 扩大公民新闻的影响范围。

2.2“公民记者”扩充了新闻报道团队

例如报社、电视台等新闻记者虽然受到过系统的新闻培训, 具有相当程度的新闻素养, 然而新闻媒体记者的人数毕竟有限, 在采访过程中受到时间与空间的制约, 难以在第一时间赶到新闻现场。而“公民记者”这一群体的出现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微博等多媒体信息软件的使用门槛较低, 只要有一定程度的手机操作能力与自媒体使用能力, 就可以成为微博的使用用户, 成为公民新闻的报道者。“公民记者”可以在新闻发生的第一时间在现场拍摄记录相关新闻信息, 可以从多角度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 满足了新闻时效性的要求。

2.3 实现了公民新闻的多样性

由于新闻媒体记者的人数有限, 导致记者在进行新闻线索采集、新闻内容撰写、以及选取新闻角度等工作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微博等自媒体的广泛运用, 越来越多的受众参与到新闻报道中来, 成为“公民记者”, 由于这些人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 所从事的职业不同, 这就导致了新闻视角的多样性, 极大程度地丰富了公民新闻的新闻内容。微博作为“公民记者”报道新闻的重要载体, 一方面为公民新闻信息的传递提供了平台, 另一方面也拓宽了新闻素材采集的途径, 实现了公民新闻的多样性。

2.4 降低了公民新闻的发布成本

与传统新闻发布方式不同, 以微博为载体的公民新闻仅仅需要借助手机、电脑等信息技术工具即可完成新闻发布, 不需要记者采写新闻, 编辑审核排版等复杂的操作流程。“公民记者”集记者、编辑于一身, 仅仅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与互联网网络就可以实现新闻报道工作, 不但大幅节省了人力物力, 而且节省了新闻发布的时间, 在降低公民新闻发布成本的同时实现了新闻发布的及时性。

3 微博对公民新闻发展的负面影响

3.1 虚假新闻使公民新闻的公信力受损

由于微博中发布新闻信息存在匿名性, 导致微博中发布的新闻信息存在着相当比例的虚假新闻, 谣言更是屡见不鲜[2]。由于“公民记者”群体较为广泛, 在新闻信息发布的过程中, 微博运营商难以对新闻一一进行审核, 导致新闻监管力度不足, 谣言及虚假新闻滋生, 公民新闻的公信力受损。以微博为载体的公民新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受众对于新闻时效性的需求, 满足受众的新闻求知欲, 然而其新闻真实性却依然无法同传统报刊、电视台等媒介媲美。

3.2 公民新闻占有比重较小, 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微博的广泛应用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公民新闻的发展, 满足了公民新闻采集、新闻撰写的多样性需求, 但是微博的根本用途依然在于进行娱乐休闲消遣, 公民新闻在微博中占有比重仍然有限, 难以形成效益规模。受众对于微博的日常使用大多在于对日常生活的记录, 以及同朋友、粉丝进行沟通与交流, 此类信息发布的便捷性, 往往会造成公民新闻的传播堵塞, 从而转移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注意力。

3.3 言论情绪化滋生网络暴力

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打破了传统新闻媒介对于新闻信息传播的垄断地位, 在微博等虚拟平台上, 受众获得了极大的自由话语权。由于虚拟平台的匿名性, “公民记者”在发布新闻信息时别人往往难以得知其真实身份, 因此一部分人将微博等自媒体载体当成了发泄情绪的渠道。微博高互动性与高便捷性为此类受众的发泄需求提供了可能, 部分微博用户言论存在着相当程度的情绪化现象, 导致网络暴力的滋生, 极大地影响了新闻秩序与社会秩序, 损害了公民新闻的客观性与公信力, 导致公民新闻的新闻价值大打折扣。

4 结论

随着微博的自媒体的普及, 我国公民新闻得到了蓬勃发展, 不但拓宽了新闻采集的工作思路, 而且在全媒体时代下促进了新媒体与旧媒体的融合。然而较之于国外已经相对成熟的公民新闻事业来说, 我国的公民新闻事业仍处于起步阶段, 在发展过程中如新闻内容浅表化、新闻传播私语化、新闻信息虚假化等问题不容忽视。因此在公民新闻的发展过程中, 我们一方面应该看到其优势, 另一方面也应该正视其局限性, 做到在发展过程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实现公民新闻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微博等自媒体的出现, 传统媒介新闻传播与新闻生产的方式逐渐被改变, 公民新闻逐渐发展起来, 本文基于这一现象从公民新闻的概述入手, 简要分析了微博对公民新闻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微博,公民新闻,发展,影响

参考文献

[1]刘聚荣, 胡锦博.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公民新闻的发展——以微博为例[J].新闻世界, 2010, 7:210-211.

上一篇:根尖周炎下一篇:安全城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