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技术措施范文

2024-07-16

研究技术措施范文(精选12篇)

研究技术措施 第1篇

改革开放后, 我国国民经济蓬勃发展、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 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由弱变强。为了保护发展成就, 维护经济快速发展趋势, 面对社会转型加快、刑事犯罪总量攀升、人民内部矛盾凸显特殊时期的工作要求, 抑制多发性、复杂性和智能性的犯罪态势, 我国在1976年文化大革命后, 就明文规定技术侦查可以用于刑事侦查。但由于技术侦查具体的使用情况长期处于高度保密的状态, 其执行部门、操作流程、手段种类、监督约束等问题一直仅有内部人员知晓, 连相关资料也很少外流, 使得公众和法律研究者对技术侦查措施的认识常常是一知半解、朦朦胧胧。这不仅引起了学界对其在实践中广泛使用的合法性的强烈讨论, 也阻碍了对技术侦查措施的相关研究, 造成当前对技术侦查措施概念理解的各种分歧、对技术侦查措施制度规范的种种质疑等, 不利于技术侦查措施的合法化进程。

1 对我国技术侦查内涵的界定

技术侦查, 即技术侦查措施,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已经运用多年, 但对其概念的界定在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意见, 主要为以下三种观点: (1) 从技术性出发, 认为技术侦查指侦查活动中的一切具有技术内涵的调查事实、收集证据、查获犯罪嫌疑人的知识、方法和技术的各种侦查手段的总称, 即广义上的技术侦查; (2) 从秘密性出发, 认为技术侦查是指为了侦查犯罪的需要, 经过严格的审批手续, 采取隐蔽身份使用专门的手段和侦查方法, 在侦查对象不知晓的情况下搜集证据、侦破案件、抓捕犯罪嫌疑的侦查行为。即狭义上的技术侦查; (3) 结合技术性、秘密性的特点, 将技术侦查与秘密侦查进行综合, 得出既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又遵循秘密侦查规则的侦查活动的概念。

针对我国现阶段学界对技术侦查概念研究的不同意见, 对技术侦查涵义的界定, 可以不只单纯的从技术性、秘密性等角度出发。笔者认为, 技术侦查的概念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技术侦查是指在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赋予的权利下, 由公安侦查机关、国家安全侦查机关、军队职能部门运用专门手段, 在工作对象不知晓的情况下从事守卫国家安全、保卫国家利益、维持社会秩序、打击犯罪活动的秘密侦查手段。狭义的技术侦查可定义为:公安机关、安全机关等具有侦查权的国家机关,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于重大案件或者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案件, 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 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 依靠专门手段依法实施的不为当事人知晓的侦查行为。

2 我国法律对技术侦查司法实践影响的现状

技术侦查其实在我国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 侦查机关运用技术侦查所破获的重特大案件也不胜枚举。出于保密的需要, 我国技术侦查长期游离于法律规定之外, 仅有的几部相关法律对技术侦查也仅是对其使用条件的宽泛概述, 并未形成法律意义上的技术侦查规范体系。2012年修改的新《刑事诉讼法》不仅专门设立了一节关于技术侦查的法律条文明确了技术侦查在刑事诉讼活动中的合法地位, 而且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技术侦查的使用主体、程序和范围进行了规定, 在技术侦查的法治化进程中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提升了我国技术侦查在司法实践中的使用和效能。

技术侦查作为我国刑事侦查中长期使用的一种侦查手段, 在新《刑事诉讼法》施行前已大量运用于刑事案件的侦破活动中, 但基于其历史传统而形成的高度保密的工作流程和运行机制却将技术侦查掩盖在公众的视野之下而不为众人所了解, 法律工作者及学者不断争论这种处于法律监管之外的特殊模式能否有效的进行自我约束和纠正, 而不会成为公民权利被轻易侵犯的跳板。由于技术侦查缺乏法律的授权、合法性备受质疑, 技术侦查工作中所获取的材料无法直接当做证据使用, 需要经过重新转换、提前公开化或庭外核实等方式才能使用, 降低了技术侦查的工作效能, 同时也影响了诉讼程序的整体效率, 对打击犯罪增添了一道无形枷锁。

因此, 新《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和通过, 体现了权利法定的原则, 赋予相应侦查机关正当使用技术侦查的权利, 同时提升了技术侦查相关法律的法律效力, 解决了技术侦查合法性的问题。突破了技术侦查只能为刑事侦查工作提供线索和参考依据的限制, 增强了侦查机关打击刑事犯罪的能力, 推动技术侦查从刑事侦查的幕后走到台前, 在法定程序的框架内发挥其侦查利器的特点, 使得侦查机关得以适应犯罪智能化和犯罪率上升的现状, 提升社会安定程度和人民群众安全感。

3 我国技术侦查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技术侦查虽然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 但对技术侦查的法律研究起步较晚, 当前技术侦查相关的法律在司法实践中仍然暴露出不少的问题, 影响了技术侦查在刑事侦查中效能的发挥, 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3.1 增加普通刑事案件破案难度

技术侦查通过秘密地对公民通讯等权力的合法干预和限制, 在当事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可以获取到传统侦查手段无法取得信息, 从而更加准确、高效的打击犯罪分子, 是现代刑事侦查中不可缺少的力量, 对犯罪分子通讯的控制也是侦查机关破获案件的重要途径和保证。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将技术侦查的适用范围限制在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案件及重大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危害国家安全犯罪, 将技术侦查限定在重大案件的侦查上, 是为了避免技术侦查参与到一般刑事案件中、减少技术侦查对社会大众隐私权利的侵犯, 实现保护公民个人权利的目的。但从实际出发, 一方面社会安定程度更多的是从伤害类和侵财类犯罪的发案率得到体现, 因此如将技术侦查的适用范围严格限定于重大案件, 不能为普通刑事案件提供技术支持和辅助, 将造成普通刑事案件的破案周期延长、破案效率下降、破案费用大幅增加, 对犯罪活动打击力度下降导致犯罪活动受不到控制而不断增加, 影响到公众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运行。

3.2 对技术侦查手段暴露的担忧

新法律规定实施, 意味着技术侦查获取的材料可以直接作为证据使用, 技术侦查将在刑事诉讼程序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于此同时, 由于相关保障机制的不健全, 技术侦查手段是否会因法院庭审的质证程序或其他方式而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 从而影响到技术侦查手段以后的使用效果成为了侦查机关极为关心的问题。一些学者认为, 将技术侦查纳入法律轨道后, 只是将技术侦查的法律属性和适用程序加以公布, 并不是将技术侦查的各种侦查机密予以公开, 不会让技术侦查手段暴露丧失其打击犯罪的优势, 可是在司法实践中, 由于技术侦查手段暴露而导致手段不灵的案例不在少数。比如在早些年的打击毒品犯罪的活动中, 很多侦查员由于保密意识不强, 在审讯犯罪嫌疑人或者与朋友交谈的过程中曾透露出是通过监听吸贩毒人员的电话从而掌握毒品交易的详情。一段时间后, 所有的吸贩毒人员则全部都不使用电话进行联系, 即便是使用电话也往往通过暗语进行交流, 对打击毒品犯罪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3.3 侦查机关对新法产生抵触情绪

由于新《刑事诉讼法》关于技术侦查的规定过于简单, 可操作性不强, 无法确切指导技术侦查的司法实践工作, 让部分侦查人员误以为这些规定出台了跟没出台一样, 没有用、也没有约束力, 仍然按照过去传统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开展工作, 对法律规定不以为然, 也不愿意学习和领会法治环境下对技术侦查的新要求新思路, 增加了技术侦查法治化进程的难度。不仅如此, 新《刑事诉讼法》的施行将产生新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要求, 一些新的制度和规章需要学习和适应, 一些侦查员由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不愿耗费精力在学习新规范适应新要求上, 从而内心对新《刑事诉讼法》产生排斥, 认为旧有的体制制度就已经很好了、也够用了, 新《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是没有必要的, 内心滋生不满情绪, 影响了技术侦查工作的开展。

4 对提升技术侦查司法实践效能的建议

任何法律的改进和完善, 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法律的变化与发展也是被动的、滞后的, 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决定了法律不可能穷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因此法律的相对滞后性与僵化性是必然的。可以从以下方面解决司法实践中的几个问题。

4.1 发展多样化侦查措施

除了技术侦查之外, 刑事侦查措施还包括法医技术、毒化检验、痕迹检验、图形侦查、网络侦查、大数据等多种方式方法, 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进步, 还会有更多的高新科技装备和技术可以应用到刑事侦查之中, 侦查机关和侦查员可以拓展思路, 一方面深度挖掘传统侦查手段的潜力, 研究新的技战术、侦查策略和侦查技巧, 加强人才培养, 运用科学设备和先进技术提高侦查效率, 充分发挥传统侦查手段特点;另一方面大力培养新兴侦查措施, 加强相关措施建设, 积极探索侦查应用, 早出成效, 通过多种措施的结合使用有效打击一般刑事犯罪, 使技术侦查在打击重大案件或严重危害社会安全案件中发挥。

4.2 找到手段保密与权力保护的平衡点

技术侦查措施的保密和被告人行使知情权和辩护权是一件不可能让两者都随心如愿的事情, 应遵循适度公开和必要限制的原则。适度公开即对于技术侦查措施的内涵和外延可以在法律规定中进行体现, 但不应涉及到具体的技术实现原理和技术特点;必要限制是指从保护国家权利的意义出发适度限制被告人一些权利, 比如通过庭外审查来对技术侦查获取的材料进行合法性审查, 还可以由技术侦查机关来承担证据材料的合法举证责任, 避免侦查人员被暴露。要找到手段保密与权力保护的平衡点, 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 程序和实体都要重视, 不偏不倚, 才能在保守秘密的同时满足公民权利的需求, 实现刑事诉讼的公平正义。

4.3 发挥组织能力加强队伍管理

要转变侦查人员对新《刑事诉讼法》及技术侦查法律体系的抵触心里, 首先侦查机关要弘扬法治精神, 要在侦查机关和侦查员中形成相信法律、遵守法律、依靠法律、维护法律、执行法律的一种法治思维、法治文化、法治行为, 引导侦查员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其次要强化职业道德的培育, 让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素质修养这些素质通过领导干部、先进同志的自我要求, 感染、带动其他侦查人员共同进步, 形成互相学习、互相监督的良好氛围;最后要落实科学考核机制, 使干的好的有动力、干不好的有压力, 遇到困难能自觉应对, 不从客观找原因。

参考文献

[1]王瑞山.我国技术侦查的法律困境与出路选择[J].犯罪研究, 2011, (1) .

[2]郭永亮.论我国技术侦查的法律规制[J].湖北社会科学, 2010, (3) .

[3]张迪飞.贿赂犯罪案件中特殊侦查运用研究[J].公安大学学报, 2011, (2) .

[4]徐美君.侦查权的运行与控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9.

研究技术措施 第2篇

【摘要】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已经涉及了人们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如科技、医学、航天等等,并且在各个领域发挥着及其重要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这个信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的必要性显而易见。在国家教委提出新课改以后,信息技术教学也应当作出相应的调整,无论是在课程内容,课程的教学理念还是在课程的授课方式上,都应以启发式教学为中轴,不断地创新教学。本次论文将重点讲述新形势下的信息技术教学的研究改进措施。【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改进措施;创新

在新世纪新课标中,国家教委强调了素质教育,这表明启发式的教学取缔了填鸭式的

教学,把课堂主人的身份从教师转移到学生,教师所充当的只是一个知识的点拨者,真正的成为一个知识的领路人;而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之后则要自己去探索这些知识发现这些新知识。这要求每一位教师对课程的授课方式要创新,在课堂中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三个能力,问题思考能力,问题分析能力以及问题的解决能力。那如何做到课程创新呢?首先我们来仔细略读国家教委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所提出的教学任务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当前发展情况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科学技术产生的影响。(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促进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的使用信息。

一、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新课程背景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在形式上应该是灵活多样的。信息技术学科本身就是一门集人文与科学相结合的学科,而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强调对实践操作做思辩性考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用“填鸭”式的满堂灌,而是引入新型的授课方式。在这种授课方式下,教师成为问题的点拨者和研究的指导者,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由学生自己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参差不齐。正确的接纳认识这些不足才有利于研究信息技术教学改进措施。

1、在中国,信息技术这一学科以开设多年,但是一直作为副科进行教学。学校以及家长因为升学压力,在信息技术教学领域认识偏差。不少学校在升学压力严重时,信息技术教学以出现形式化现象。

2、教学还是以老师泛讲,学生广听为主。

一、丰富教育方式,提高学习兴趣

在众多科目当中,很难避免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呆板化。信息技术教学亦是如此。如何让学生在这一块变被动为主动?

(1)树立教师个人魅力。魅力不只在于教师外表,更多的是教师自身所散发的吸引人的气质,比如第一堂课就强记忆力的记住班级所有学生的姓名,幽默风趣的言谈举止,自身知识的广泛深厚等等都能引来学生的喜爱与崇敬。(2)教学理论知识形象化。个人认为没有一个年轻人会拒绝音乐与图片带来的听觉视觉上的享受。那么,我们可以把理论知识实际话,以实体出现在学生的课堂中,更加的生动形象,如一段MP3,一段FLASH.刺激到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后,很好的把学生学习的被动型转为主动性。

(3)适当增加课题以外的信息技术知识。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一个词“开小灶”,它的直接目的是学生额外的的倒了老师的辅导,它的间接目的是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课堂中,做外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适当的开一开小灶,从简单来说,如一个复制粘贴的快捷方式,关机的快捷方式等等,再在一定程度上一定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建立好了师生关系。

二、重视能力培养,全方面发展

在以往的教学中,关于能力的培养,大多是书本之后上机操作的练习题,不可否认这在学生操作练习熟悉应用的中很重要,但是在学生掌握的情况下,这样的操作练习将是重复而无意义。

在我们所接触的课堂中,我们大可以将小组讨论,操作观察,自我试验,资料调查,信息收集等方法汇集一起,融入课程。同时我们也可以拟定班级比赛,以学期为比赛时间。如个人博客,以点击回访量为比赛依据,让学生将自己的知识能应用上去,同时也增加了趣味性。如个人设计作品展,以小组为单位,分设程不同的兴趣小组,自我设计完成自己的作品,在期末时办一个小小的作品展。形式还有很多,总之学生的能力目标不只是上机测试和打字速度的考试分数,而是形式多样化的作品展。抛掉成久的分数决定能力体系的包袱,让每一个学生享受这个轻松地能力提升过程吧!让学生体验成功!

三、加强素质教育,提高认知能力

每一样事物都有正反两面,好坏之分。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扮演者及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也不能否认的是,它也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后果,更有甚者为犯罪!所以在教授这一门课程时不可忽视的是情感目标教学。让学生认清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涉及的。要培养学生在这一方面的认知能力,和一定程度的自控能力。

(1)树立榜样。素质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当代学生都有一定的叛逆心理。所以教师在平时授课时的个人素质要时时在意时时树立。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尊心。如今的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带了大量的信息,层次不一,所以在平时课堂中需要适时的开展一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不盗取滥用信息危害国家危害社会;同时也要树立学生自身的自尊心,在不危害别人的同时,自己不要成为被危害的对象,学会保护维护自己的信息权益。

四、总结

建筑电气节能降耗技术措施研究 第3篇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006-01

摘要:

我国电力资源相对紧张,建筑电气系统的节能要求非常迫切。本文对建筑电气的节能技术和措施进行了分析,主要从变配电系统的节能技术、负载系统的节能技术和加强运行管理等三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建筑电气;节能降耗;技术;措施

1 引言

我国资源相对贫乏,必须加强对能源的节约使用和环保使用,电力资源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为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所必须,2011年夏季的电荒给我国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已经为我国电能的使用敲响了警钟。而另一方面,建筑电气则是当前电能的主要消耗路径,据统计,我国单位面积建筑的用电功耗很高,相当于全球平均功耗的2.5倍,因此,对建筑电气进行节能降耗的技术研究和应用,已成为必然趋势。

2 变配电系统的节能技术

2.1 变压器的选择。

变压器是建筑电气的重要设备,其自身的电能消耗也较大,据工程经验估算,变压器的损耗占系统总损耗的5%以上,其中包括铁损和铜损。在变压器的选择使用方面,首先要选择低耗能的产品;其次要通过科学计算,确定恰当的容量和运行模式;此外,在容量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应该尽可能减少变压器的数量;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空调设备的负荷很大,则可以为其单独配备变压器,当温度适宜不需要開空调时,该变压器也可以随之停止使用,从而达到节能目的。

2.2 电缆的选择。

在当代建筑中,电缆种类复杂,应用范围广,使用数量也很多,因此,线缆的损耗也较大,主要是由于流经电流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在用电设备负荷固定时,其损耗与其自身的阻抗成正比。因此,在选择电缆时,出于节能考虑,应该选择电阻率小的电缆,目前,铜芯电缆的使用逐渐增加;在电缆截面的选取上,应该按照电流的密度来选择,可以考虑在理论计算基础上,人为增加2档,这样尽管初始建设成本较高,但在其整个使用期间,能够降低功耗,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明显。

3 负载系统的节能技术

3.1 照明系统

3.1.1照明设备的选择。照明设备需要根据建筑的用途,合理选取功率、寿命、色彩、启动时间等指标,例如普通居民照明优选荧光灯,车站等空间较大的场合以及室外活动照明则优选卤化物灯及高压钠灯等照明设备。

3.1.2照明方式选择。照明方式包括普通照明、混合照明和分区照明三种。在通常情况下,照明应结合周边环境,充分考虑自然光的使用,不能片面追求光照效果,在满足光照质量的条件下,应控制好单位面积的功率,尽可能采取分区照明的方式。

3.1.3镇流器的选用。镇流器要依据使用的照明设备对应选用,比如普通荧光灯选择电子镇流器,高压钠灯等选择节能电感型镇流器。

3.1.4控制方式的选用。每个照明开关不能控制太多灯具,对有些灯具还要实施声音控制、光线控制。展厅、公共区域、商场、停车场等场所应选用监控系统;会议室等场地则应使用智能控制系统。

3.2 空调暖通系统。空调暖通设备及给排水设备是建筑电气中的重要负载,耗电量很大。电机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转换的过程当中会产生大量损耗,一般以热能形式散发出去,主要包括铜损、铁损以及机械损耗。对于级数较少的电机,其机械损耗大,铜损小;级数较多的电机,其铜损相对就大。因此,降低电机损耗一般是从减少机械损耗作为突破口。目前来讲,降低机械损耗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调整电动机的风扇;(2) 减小摩擦;(3) 提高电气系统的功率因数;(4)淘汰老式损耗大的电机, 采用新型节能电机;(5) 装变频器, 采用变频调速是一种重要的节能技术,其施工简单,操作便捷,效果也非常显著。上述几种方法往往会增加建造初期的成本,但以后的使用费用会显著降低。

4 加强运行管理

4.1 调整好高峰时段的用电负荷。

在一般情况下,应尽可能将变压器负荷控制在不超过60%,变压器的损耗相对会低。而在用电的高峰期,就必须优化负载的运营方案,将一些不必要的负荷先行拆除,以保证高峰期的用电稳定,损耗控制在一定范围。

4.2 照明和办公设备的运行管理。

在各级单位,近年来都开展了节约用电的活动。单位办公室中,在不影响正常办公的前提下,尽可能将亮度调低,在不工作时应及时关掉照明设备,装饰类的照明设施只有在特殊条件下开启,平时不应使用。在流动人口少的地方,应尽可能使用声控式等控制方式,以减少照明时间,降低损耗。一些计算机、电气类产品等设施,如果长时间不使用,就应关掉电源,减少不必要的电能浪费。

4.3 空调系统运行管理。

空调在制冷(制热)时,温度每下调(上调)1℃,将会增加约10%的多余损耗。因此,无论在机关单位,还是居民家中,调整好空调的温度设置值,是最有效的节能措施。此外,有条件的还应使用监控系统来加强对空调设备的管理,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修正空调的运行模式,从而降低设备的总功率,即可以保证环境的舒适,还能实现节能目的。

4.4 电梯的运行管理。

电梯的运行主要根据人流量的大小来制定策略,比如在人流量小的时候,可以停运一部分电梯,减少空载运行。而在高峰期,则可以缩减层站,提高运行的速度和效率,从而即起到方便人员的作用,又可以促进节能。

5结论

综合本文的上述分析讨论,建筑电气节能降耗可谓势在必行。通过变配电系统、负载系统的相关设备选型和使用,以及加强建筑电气设备的管理等举措,可以满足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节能目标,为我国的节能降耗战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任立海.浅析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的合理应用[J].企业导报,2009,(06)

[2] 藏铂.浅谈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方法及原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06)

[3] 曾来福.浅谈电气节能技术在民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12).

煤矿井下供电安全技术措施研究 第4篇

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 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安全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不仅要注重提高对井下供电系统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和意识, 而且应该在结合煤矿井下供电系统运行方式的技术要求的前提下, 采取合理有效的煤矿井下安全技术措施, 从而达到提高井下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目的。为了避免发生人身触电事故或者是漏电等事故, 进而使煤矿井下供电安全技术措施研究已经成为煤矿机电工作人员主要的研究内容。

1 关于煤矿井下供电系统运行方式的技术要求

《煤炭安全规程》是由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煤矿安全监察局联合颁发的, 在该规程的第441条和442条中明确规定, 不仅井上的电源是需要采取两回路的供电运行方式技术, 同时井下采区变 (配) 电所中也需要采取两回路供电运行方式技术, 这样才可以确保井下供电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除此之外, 为了确保井下通风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 该规程还要求局部通风机供电的井下变电应该采取的运行方式为分列运行方式。同样采用并列运行方式的还有井下两回路供电电源, 其也是按照一备一用联合分列运行方式达到供电的目的。此外, 根据井下采区供电机电设备的种类、规格以及负荷等级等情况, 科学合理的确定供电方案和运行方式, 进而使矿井的安全生产能力得以提高, 不仅可以保证井下进行作业的安全性、节能经济性以及可靠性, 而且可以使井下作业可以高效稳定地运行。

2 井下供电优化布设方案

井下的供电电源指的是地面的变电所在经过两台升压隔离装置之后, 转向井下采区作业面, 进而达到供电的效果。两台升压隔离装置处于地面上, 其采取的运行方式为一用一备, 也就是说1台装置处于带电备用状态, 另外1台装置处于运行状态, 利用双电源安全可靠地向井下采区作业面上所有用电的设备进行供电, 其中用电设备包括照明设备、电器设备以及动力设备等。双回路电源给予通风系统、给排水系统等的电是由井下变电所馈电盘柜提供。井下动力电压等级的优化布设是按机电设备功率容量, 即6.3 k V、660 V和380 V, 而电气设备的供电是按照127 V进行的, 交流控制回路的供电是按照36 V进行的。井下的供电系统的漏电保护体系应该保证完善、匹配, 所安装的低压漏电保护器馈电开关的作用是避免发生触电事故, 即在漏电时实现漏电保护。按规范要求, 在井下设置完善的接地网和接地级, 并与接地扁钢、铜线以及等电位连接体等, 形成完整的保护接地、工作接地与系统接地, 这些接地设备汇集在井下的主接地极, 使全矿井可靠的接地网构成合理, 使井下供电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得到保证。井下全部选用真空启动器或者是矿用低压磁力启动器对井下的高低压电动机进行控制, 并在电动机的控制箱内装设继电保护系统装置, 综合保护电动机避免发生漏电、过流和短路。在采区掘进工作面上, 为完成瓦斯电和风电等的闭锁工作需要采用完善的继电保护闭锁装置。与此同时, 为了实现瓦斯电的闭锁, 在回采工作面上构建完善的防护系统。井下采用阻燃性电缆供电, 该电缆需带有安全标志, 而且采用符合国家安全技术规程。建立完善的井下供电运行维护措施, 使各个设备系统运行状态良好, 以不断提高井下供电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3 煤矿井下供电安全技术措施

3.1 使井下供电的可靠性提高

如果煤矿井下出现供电中断时, 不仅会损坏设备、伤及工作人员, 使煤矿遭受经济和财产损失, 而且还会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所以, 为了使井下供电安全以及可靠, 每一矿井的供电方式应该为两回电源, 并且对于一类负荷, 比如立井提升系统、排水系统以及通风系统等, 供电方式采取两路互为备用电源。对于井下供电双回电源电路, 须采用不同的变电所或发电厂, 并配置自动切换装置。在工作电源回路发生故障的第一时间, 就可以自动切换至备用电源回路, 迅速恢复供电, 使井下作业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得到保证。为保障井下供电的安全可靠, 单独设置井下的两回电源回路, 不可共用其他负荷。

3.2 合理优化布设, 提高供电安全

煤矿井下作业威胁安全的因素较多, 环境较为恶劣。因此, 为保障长距离供电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合理优化布设, 提高供电安全是极为重要的。在实际的作业中, 通常采取的技术措施包括调节供电方案、增大供电电缆经济截面、装设相敏装置、提高供电电压等级以及分列分段供电等, 与此同时, 结合管理措施, 比如不断维护对井下供电系统运行等, 使井下供电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保障, 确保井下作业的安全。

3.3 完善继电保护设备系统

不断完善井下供电继电保护方案, 不断改善继电保护装置系统, 以及提高供电系统发生故障或者是事故工况下动作的可靠性、速动性和选择性。井下高压控制设备以及高压动力设备等, 都应该按要求设置过负荷、短路、接地和欠压释放等保护功能。煤矿应该结合井下作业的用电负荷的类型、保护等级、分布位置和使用频率等实际情况, 对井下的供电系统继电保护方案进行针对性的优化设计。除此之外, 应该采取先进的设备装置以及技术措施等, 使井下供电达到安全、可靠, 使供电事故以及故障所造成的影响得以降低, 使事故或者故障排除速度得以提升, 保障井下供电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3.4 加大井下供电设施检修维护力度

随着用电设备的性能、功率容量等参数的变化, 煤矿井下供电设施也应该及时做出针对性的调整以及进行合理的升级改造。严格遵守检修维护计划, 认真维护以及检修井下供电设备, 保障井下供电设备长期处于性能较高的水平。在维护与检修的过程中, 如果检测到井下的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出现下降或者是遭到严重破坏等现象, 应该马上对其进行更换, 严禁继续在井下采区作业面上使用该设备。对于那些已经陈旧的机电设备或者是没有达到安全规格的机电设备, 应该及时更换, 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 从而提高井下供电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3.5 引入电气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系统

引入电气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系统, 可对井下的供电设备的实行实时全过程动态管理。对在线监测系统的利用, 不仅可以对井下电器设备和电网的运行工况性能进行检测, 还可以依据此系统所检测到的井下供电系统相关的特性数据, 准确判断井下供电系统所产生的故障或者是事故的特征性质, 使供电故障或者事故所产生的区域、位置得到快速、准确的确定, 从而使相关技术人员能及时地制定措施, 保证处置高效率性以及科学合理性, 快速且准确地对发生故障或者事故的区域的电源进行及时的切断, 保障未发生故障或者事故的区域供电的安全性。

4 结语

总而言之, 对煤矿井下安全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应该从管理措施以及技术措施等方面入手。本文从五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其中包括通过不断提高井下供电的可靠性、合理的进行优化布设以提高供电安全, 对继电保护设备系统进行完善, 不断加大井下供电设施检修维护的力度以及引入电气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系统等方面, 以提高井下供电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摘要:煤矿井下供电安全问题不仅对每一位井下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财产安全有着影响, 而且影响着矿区的煤矿开采是否可顺利进行, 因此, 对井下供电安全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文章阐述了煤矿井下供电系统运行方式的技术要求, 并对井下供电优化布设方案进行探讨, 以期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煤矿,井下供电,供电安全,技术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尊国.煤矿井下供电安全技术措施探讨[J].中国科学纵横, 2013 (14) :75-76.

[2]张栋梁.提高煤矿井下供电安全技术措施探讨[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2 (9) :80-81.

研究技术措施 第5篇

摘要:配电变压器的三相不平衡运行是不可避免的,防止配电变压器三相不平衡运行是节能、提高电能质量的手段之一。本文分析造成配电变压器三相不平衡运行的原因,对配电变压器三相不平衡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技术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止变压器三相不平衡的管理措施

0引言

国标GB50052《变压器运行规程》、《供配电设计规范》中都规定了Y/Yn0接线的配电变压器运行时中线电流不能超过变压器相、线电流的25%,这是由变压器的结构所决定的。一般要求电力变压器低压电流的不平衡度不得超过10%,低压干线及主变支线始端的电流不平衡度不得超过20%。我国农村低压配电网中配电变压器为Y/Yn0接线,并大量采用了三相四线制接线方式,存在很多的单相负载,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配电变压器的三相不平衡运行。作者在分析及了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的原因、定量分析了三相负荷不平衡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止变压器负荷不平衡的措施。1变压器三相不平衡的原因

1.1管理上存在薄弱环节缺乏运行管理具体考核管理办法,对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的运行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带有随 意性,盲目性、导致很多在三相负荷不平衡状态下对配电变压器长期运行。

1.2单项用电设备影响由于单项用电设备的同时使用率较低,线路大多为照明、动力混载,经常会造成对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的不平衡,并给管理带来了难度。

1.3电网格局不合理的影响低压电网结构薄弱,运行时间较长,改造投入不彻底,单相低压线路是台区的主网架问题,一直得不 到有效根治。其次,居民用电大多为单相供电,负荷发展时无序延伸,造成台区三相电流不平衡无法调整。1.4临时用电及季节性用电临时用电及季节性用电都有一定的时间性,用电增容不收费后,大量的单项设备应用较多,而分布极为分散,用电时间不好掌握。同时,由于在管理上未考虑其三相负荷的分配问题,又未能及时监控、调整配电变压器的三相负荷,它的使用和停电,对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的平衡都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单项用电设备容量较大时,影响更大。1.5设备故障影响由于运行维护及管理不当或外力破坏等原因,低压导致断线、变压器缺相运行、修理不及时或现场运行处理,都可能造成某一相长时间甩掉部分负荷,使配电变压器处于不平衡状态下运行。

2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的影响

2.1增加配电变压器的损耗配电变压器的功率损耗包括空载损耗(铁损)和负载损耗(铜损)。在三相负荷不平衡状态下运行时容易在低压侧产生零序电流。Y/Yn0接线的配电变压器采用三铁芯柱结构,其一次侧无零序电流,二次侧有零序电流,因此二次侧的零序电流完全是励磁电流,产生的零序磁通不能在铁芯中闭合,需通过油箱壁闭合,从而在铁箱等附件中发热产生铁损。当铁心柱中的磁通密度为1.4T时,油箱壁中的损耗为铁心中损耗的10%;当铁心柱中的磁通密度增加到1.65T时,油箱壁中的损耗将达到铁心中 损耗的50%以上[1]。

中线电流的增加还会引起配电变压器绕组铜损的增加。

配电变压器三相不平衡运行时三相绕组的总损耗(单位为kW)可计算为:Pf1=(I2 a+I2 b+I2 c)R1×10-3 式中Ia,Ib,Ic为三相负荷电流;R1为变压器二次侧绕组电阻。三 相平衡时每相绕组电流为(I觶a+I觶b+I觶c)/3,三相绕组总损耗为:Pf2=3[(Ia+Ib+Ic)/3]2R1×10-3 三相不平衡是带来的附加损耗为: ΔPf=Pf1-Pf2=(Ia-Ib)2 +(Ia-Ic)2 +(Ib-Ic)2

3·R1×10-3当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状态下运行时,变压器负荷高的

那项时常出现故障,如缺项、接点过热、个别密封胶垫劣化等。同时,附加损耗造成配电变压器散热条件降低,金属构件的温度升高,严重时损坏变压器绝缘,烧坏配电变压器。2.2降低配电变压器的出力配电变压器每相线圈结构性能均是一样的,故其允许最大出力,只能按三相负荷重最大一相不超过额定容量为限。因此,当配电变压器在三相负载不平衡状况下运行时,其出力将受到限制。其出力减少程度与三相负荷的不平衡度有关。三相负荷不平衡度越大,配电变压器出力减少越多。为此,配电变压器在三相负荷不平衡时运行,其输出的容量就无法达到额定值,且备用容量亦相应减少,过载能力降低[2]。例如,若接线电压的单相用电设备的额定电流与三相变压器的额定电流相同,则三相变压器的利用率仅为该变压器额定容量的58%。又如,一台100kVA变压器,其二次侧额定电流为144A。若三相负荷电流分别为144A、72A,则变压器额定容量的利用率就只有67%。

2.3三相输出电压不平衡配电变压器是按三相负载对称情况进行设计和制造的,故其每相线圈的电阻、漏抗、激磁阻抗基本一样。当三相负载对称时,每相电流大小一样,配电变压器内部压降是相同的,所以,输出电压也是对称的。当配电变压器的三相负载不对称时,由于Y/Yn0接线的变压器一次侧没有零序电流,二次侧有零序电流,因此二次侧的零序电流完全是励磁电流,产生的零序磁通重叠在主磁通上,感应出零序电动势,造成中性点电压偏移,负荷重的相电压降低,负荷轻的相电压上升。偏移严重时单相变压器可能升到线电压。如果线路接地保护不好,中性线电流产生的电压严重危及人生安全。同时,由于变压器绕组压降不同,电流不平衡会造成单相设备不能正常使用,或过电压损坏用户设备[3]。例如,型号为SJ-315kVA,10kV/0.4kV变压器的零序电阻,零序电抗,绕组电阻R0= 0.122Ω,零序电抗X0=0.174Ω,绕组电阻R1=0.00849Ω。Ia=100A,Ib=200A,Ic=300A,cosφa=cosφb=cosφc=0.7。经过计算得到:零序电流I0= 173A;零序电流损耗功率P0=I2 0R=3.65kW;附加铜损ΔPf=0.17kW;总损耗功率ΔP=P0+ΔPf=3.82kW;一年内损耗电量W=3.82×8760kWh=33463kWh;中性点偏移电压E觶0=I觶0·Z觶0=36.6V;Z0=R2 0+X2 0姨=0.212Ω;为零序阻抗。

由上述分析可知,Y/Yn0接线方式的配电变压器不平衡运行带来的损耗与电压偏移不容忽视。

2.4线路损耗增加配电变压器的电流输送时,导线的电阻就 产生功率损耗,其损耗与导线中通过的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当配电变压器以三相四线制线路输送电流时,其有功功率损耗按下式计算:ΔP1=I2 aRa+I2 bRb+I2 cRc+I2 oRo。式中:Io为中性线电流;Ra,Rb,Rc为各 相导线的电阻;

Ro为中性线电阻。当三相负载平衡时Ia=Ib=Ic=I,Io=0,线路损耗为ΔP2=3I2 R。

应用上式试计算三相四线制线路在负载对称与不对称时的功率损耗,通过两种损耗数值对比,表明配电变压器在负载不平衡运行时的线路损耗大于对称时的线路损耗。

2.5电动机效率降低广大农村中大量使用电动机作为动力进行生产加工,当配电变压器处于三相负载不平衡运行时,则会产生输 出电压不平衡,即存在着正序、负序、零序三个电压分量。在通入电动机之后,负序电压就会产生与正序电压相反的旋转磁场,起到一定的制动作用。通常电动机运行中,正序电压磁场要比负序电压旋转磁场大得多,所以电动机仍以正序电压磁场旋转,方向一致。只有在严重不对称电压情况下,负序磁场制动作用,客观上或多或少会导致电动 机输出功率的减少。

其效率是随电压不对称程度的加大而下降的。为此,配电变压器的不对称运行,对电动机是不安全不经济的。

3防止变压器三相不平衡的措施

3.1加强负荷不平衡管理定期进行三相不平衡电流测试,负荷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测量,特殊情况下如负荷变化较大时,可增加测量次数,对负荷状况做到心中有数。掌握配电设计时三相不平衡度的科学计算方法和三相不平衡的采集方法,为配电变压器负荷提供可靠的数据。文献[4]设计的三相不平度采集系统在采集三相电流时,使用以C8051F单片机作为主控制芯的硬件设备挂接在变压器出口端,每隔1h实时采集和存储三相电流,以供计算三相不平衡度

使用。通过通用串行总线

(USB)口,将历史采样数录入后台计算系统便可自行进行完成三相不平衡度的计算。3.2改造配电网,加强对三相负荷分布控制结合农网线路改造,合理设计电网改造方案。配电变压器设置于负荷中心,供电半径不大于500米,主干线、分支干线均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同时制定台区负荷分配接线图,做到任何一个用户的用电改造接入系统,都受三相负荷平衡度的限制,避免改造的随意性。

3.3加强用户管理,确保变压器负荷平衡用电与配电应密切配合,根据不同季节用电的特点和运行参数,合理制定电网、季度运行方式,及时配电变压器的调整运行方式,平衡有功无功功率,改善电能质量,组织定期的负荷实测和理论计算。用电的临时用户,季节性用户,配电变压器运行人员都要及时掌握。尤其对单项设备申请用电,要进行合理搭配。

3.4加强无功补偿,促进三相负荷就地平衡由于单相感性设备增多,三相电流不平衡,导致电压质量下降、零相电流增大[5]。进行就地无功补偿,安排减少无功远距离输送,对线损计算制定合理的补偿方式,不但可以降低零相电流,提高电压质量而且补偿后使得变压器利用率提高。

3.5线损分相管理,保证三相负荷平衡开展线损分项管理的首要条件是保证配电台区的计量总表必须是三只单相电能表分开计量,或安装具备单相电量计量功能的三相四线电能表。然后,按照每条线路出线所带的低压用户进行分类统计,定期定时抄表。通过线损分相报表的三相电量平衡分析,可以及时判定该配电台区三相线路电流平衡情况,结合线损分相报表与该相低压线路日常所带的用户负荷差距参照比情况,分析该台区、该线路运行是否处于最佳状态,及时跟踪、反馈、调整,保证每相线路负荷均衡分布,确保变压器三相负荷平衡。采用线损分相管理,还可以对配电台区电能计量装置的自身故障进行监测。参考文献:

综采工作面收尾安全技术措施研究 第6篇

關键词:综采工作面;收尾;技术措施;安全事项;研究

引言

回采工作面进入收尾阶段后,需要进行系统性的物资回收和采空区处理,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以范各庄矿2120(1)工作面为例进行综采工作面收尾安全技术措施研究。2120(1)综采工作面工作面工程临近末期,需进行收尾工作,为确保收尾工作的安全顺利的进行,必须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

1.技术措施分析

1.1 改变风道超前支护形式

(1)当上超前进入风道120m时,采取在每架棚梁下打单体液压支柱加强支护。

(2)距煤壁10m范围内每架棚梁下打两颗单体液压支柱,10—20m范围内每架棚梁下打一颗单体液压支柱。

(3)超前支护距离不少于20m,所打的单体液压支柱必须迎山有劲并用铅丝拴牢。

1.2 改变运道超前支护形式

(1)当下超前进入运道185m时,在每个棚梁空沿倾向打一块3m大板加强支护,要求一板两柱,且支护距离不少于10m,保证距煤壁10m范围内为双排支护;

(2)运道175m以外,采取在每个棚梁下打一颗单体液压支柱加强支护;

(3)超前支护距离要求不少于20m,所打的单体液压支柱必须迎山有劲并用铅丝拴牢。

(4)打倾向板时要将两腮找平,并用小板、木垛或旧料将大板上顶背实;

(5)打板时需要进入转载机内作业时,必须先将转载机闭锁或停电。

1.3 收尾技术措施

(1)当工作面下机头推进至运道200m时,工作面风、运道按3:1开始找斜子,推移输送机时坚持由下向上推移,并及时调整支架状态及工作面工程质量,使支架不挤不咬。

(2)工作面下机头推进至运道195m时,工作面开始建网,要求沿倾向搭接400mm,沿走向搭接400mm,网扣呈三角形布置,间距不大于200mm,建网期间确保把网铺平整,确保支架托网均匀,若支架托网不好的区域,可用支架带半圆或栏板方法帮助托网。当采面第一联单网被支架托上后,开始联双网,要求沿倾向搭接400mm,沿走向搭接600mm,网扣呈三角形布置,间距不大于200mm,铺网时采面上下端头剩网不少于1.0m。

(3)待工作面双网吃进后开始上绳,要求第一条绳沿着支架前梁下沿上,绳要上直,绳间距要求为600mm,绳搭接处的搭接长度不小于6m,用铅丝拴好。工作面全面收尾上绳不少于12条,绳必须与金属网用网丝固定好,网扣间距不大于400mm。采面上下端头各留2m以上的绳头,同时上下端头的钢丝绳要3.0m大板压实。

(4)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当第一条钢丝绳到达支架后尾梁部落地以后,工作面支架不再前移,随着机组割煤要将支架与前溜连接的十字头或软连接摘开。然后开始用单体柱进行移溜,在此基础上机组再割煤一刀,保证支架前梁到煤壁有14m的宽度。

(5)工作面支架定位后,开始在每组支架上沿工作面走向带3.0板,每组支架两块,板的前端顶到煤壁,后端搭在支架的顶梁上。然后,机组开始割煤,割完之后,将支架上的3.0m板前移,前端顶至煤壁,并将支架升到初撑力。然后将金属网联至工作面底板,在每块3.0板下打好帖帮柱,用铅丝拴好、拴牢,打帮柱时单体柱的柱脚不得踩网。

(6)工作面帮柱打完以后,垂直煤壁打两排锚杆,呈三花眼布置,眼距1.5m,排距1m,锚杆末端使用锚杆盘将金属网压住。

(7)工作面割完最后一刀煤以后,机组下行,将机组上部的面溜用单体柱顶回老塘侧,并将机组行至上机头,确保机组滚筒与帮柱之间有1m以上的距离,便于机组的拆卸。

1.4 爆破技术措施

(1)爆破工作由通风区专职爆破员进行,到达工作现场后,炮机必须锁在炮机箱内。

(2)爆破前应检查爆破地点顶板、煤帮、支架情况,电缆、液压支架、通信、照明设施等要妥善保护好,机组距放炮地点不得小于10m,并关闭响炮点附近支架的主管路。

(3)爆破前,爆破地点20m范围内进行洒水灭尘,瓦斯浓度达到1%时严禁爆破。

(4)爆破前必须在通向爆破地点的各通道设专人截人,由现场班组长负责,负责截人人员必须佩带袖标,并挂好截人牌板,工作面爆破截人距离不小于50m。

(5)爆破现场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度,并执行好“三人连锁”放炮制度及其他有关规定。

(6)装药时必须使用好水炮泥和炮泥,封泥长度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

(7)爆破后,必须由班长、炮工和安全员先验炮,并由班组长检查顶板、煤帮、支架等情况,有不安全因素应立即处理,处理好后再开工。

2.安全注意事项分析

(1)施工人员听从现场班组长指挥,做好工作面的收尾的安全确认工作,并保证好安全和质量。

(2)工作面带板、串板、打板时,高度较大必须搭好牢固的脚手板,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3)采面上板和串板时,要先观察顶板情况。需降架时,必须先和周围人员打好招呼,待人员撤到5m以外架箱中后再操作支架。严禁同时升降相邻的支架,分段进行此项工作时,必须保证有10m以上间距,以保证相互之间不受干扰。

(4)为了防止煤壁片帮,要按规定要求打好帮锚杆,打锚杆眼过程中,操作人员按打眼工操作规程执行,打眼时要扎紧工作服袖口,不许戴手套。开钻时两手要把钻机握紧,以防伤人,打眼中换眼时必须停钻,严禁人身体各部位接近旋转处。

(5)收尾工作完毕后,必须将采面全部清理一遍,面溜必须清出底沿,支架清出架脚,不得有浮煤、浮矸堆积,不用的物料及时运走,保证回撤工作顺利进行。

结语

总上可知,综采工作面的收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期间涉及到顶板处理,设备拆解、回收等诸多的工作,施工周期长、施工内容繁多,必须高度重视并根据综采工作面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安全技术措施,以保障收尾工作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孟召平,刘宏军,冯树国.范各庄矿井地质报告[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09(3).

[2]姚忠宝.浅埋深复合顶板大架型工作面收尾方式探讨与实施[J].煤矿现代化,2015(03):6-7.

[3]张继兵.锚网绳联合支护在综放工作面收尾中的实践[J].煤,2015(03):36-38.

矿山劳动安全技术措施研究 第7篇

煤矿是受地下水、瓦斯及其它自然条件影响严重的企业, 生产中职业安全危害因素多, 主要有7个方面[1,2,3,4,5,6,7,8]

1.1 瓦斯是矿井生产过程中, 从煤层

或岩层涌出的各种有毒、有害气体的总称, 瓦斯成分主要由CH4、CO2、N2等气体组成, CH4一般占80%-90%, 如果井下巷道因通风设施管理不善, 可能会造成瓦斯浓度超限, 可使人缺氧、窒息, 甚至引起瓦斯爆炸或燃烧, 造成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 也给抢救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1.2 粉尘系矿井煤尘、岩尘等有毒有

害微粒颗粒的总称。作业人员吸入大量的粉尘, 会严重危害其身体健康, 形成多种职业病, 如煤硅肺病等。长期被矿工吸入体内能引起煤硅肺病, 严重危害矿工身体健康, 使矿工丧失劳动能力, 以致缩短寿命。

1.3 煤炭发生自燃与火灾, 将产生大量的有害有毒气体, 致人伤亡, 而且开采过的资源白白被烧掉。

1.4 水患是矿井生产中的一大灾害,

矿井突然涌出大量的水, 将会导致淹井, 甚至威胁工人的生命和损坏井下设备。

1.5 高温导致工人发生热害疾病。高为

热害矿井若散热失效, 轻者导致工人疲劳晕倒, 重者可导致井下工人发生湿疹、关节炎、心动过速或死亡。

1.6 煤层顶板如比较破碎, 可能会发生冒顶, 轻者砸伤人员, 重者导致死亡。

1.7 作业场所的噪声, 如主要通风

机、局部扇风机、凿岩机等产生的噪声对人体会造成一定的职业危害。影响人的正常生活, 降低劳动生产率。

2 矿山劳动安全卫生措施

2.1 瓦斯防治

(1) 各采掘工作面采用分区通风, 机电硐室采用独立通风, 并保证井下所有用风地点获得足够风量, 避免瓦斯聚集。

(2) 按实际供风量核定矿井产量。

(3) 进、回风井之间和主要进、回风之间的联络巷, 砌筑永久性风墙或设置两道双向风门。回风井井口设置防爆门。

(4) 装备矿井安全监测报警仪, 建立并严格执行瓦斯监测和管理制度。在回采工作面配备瓦斯断电仪, 在掘进工作面配备风电瓦斯闭锁装置。

(5) 按规定供电和配备防爆电器设备。

(6) 井下人员配备自救器。

(7) 不用的巷道及报废的采区及时封闭。

2.2 防尘

洒水是捕捉浮游煤、岩尘的最有效方法, 雾状水滴捕捉浮游煤尘, 使其湿润增重后迅速沉降下来, 从而降低煤尘飞扬性。该方法简单方便, 而且有效, 降尘率一般可达30%~60%。掘进工作面和采煤工作面采用湿式凿眼, 水泡泥。回采工作面回风巷设置风流净化水幕装置。合理分配各用风地点风量, 防止煤尘飞扬。配备一定数量的粉尘检测仪器。在规定地点设置隔爆水棚。

2.3 预防井下火灾

(1) 井下设置消防管路系统。

(2) 井上下设消防材料库, 按规定设置防火门或防火栅栏两用门。

(3) 合理留设煤柱, 提高工作面回采率, 减少采空区遗留碎煤。及时封闭采空区, 减少漏风, 防止煤层自然。

(4) 配备防火安全检测仪表红和火灾报警仪。

(5) 在采空区采取预防性黄泥灌浆措施。

2.4 防治水

(1) 注意浅部小煤井采空区积水, 摸清小煤井开采的确切位置和范围, 并留设足够的保安煤柱。对采空区积水采取探访、疏干措施。

(2) 断层、相邻采区、相邻矿井间要按规定留设保安煤柱。

(3) 禁止开采煤层露头的防水煤柱。

(4) 因开采产生的地面裂缝和塌陷地点必须填塞, 填塞工作必须有安全技术措施, 防止人员陷入塌陷坑内。

(5) 在暴风雨或降雨后, 发现有裂缝、老窑陷落和岩溶塌陷等现象, 必须及时处理。

(6) 配备探水钻, 在掘进期和回采生产中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 消除隐患。

2.5 防顶板事故

煤层顶底板岩石特性:以泥岩为主, 泥岩成岩程度差, 结构松软, 深部巷道支护困难。回采工作面采用液压支架支护, 顺槽采用锚杆支护;主要巷道中采用锚喷支护。在施工中应尽量减少巷道与采场的暴漏面积并及时支护, 巷道围岩破碎可采用短掘短砌。

2.6 防地温

本区井田主要煤层IV煤组的煤层埋藏深度一般大于350m, 煤层上覆的泥岩厚度大, 预计地温的危害性较大, 应加强通风安全措施, 并采用人工降温。

2.7 防噪声

地面主要声源是主扇风机, 本矿井远离村庄。而且, 矿井所选的扇风机为高效节能, 低噪音的轴流式风机, 为高效节能, 低噪音的轴流式风机, 70d B, 因此噪音对环境影响不大。井下的主要声源是局部扇风机, 局扇风机安装有消声器, 可有效降低噪声。

2.8 其它

考虑在井口办公室设井口保健站, 井下设急救室, 为井上下工作人员提供可靠地医疗保障。要求对所有作提供可靠地医疗保障。要求对所有作业人员和救护人员进行科学的培训, 使其掌握一定的自救和急救知识, 并配备一定的急救器材和药品, 为事故自救和救护提供有力的保障。

3 结语

通过加强采煤工作面瓦斯防治、防尘、防火、防水、防顶板事故、防高热、防噪声措施的落实, 可有效提高煤矿山劳动安全水平。

摘要:以河南省新密市下辖的各级煤矿山为背景, 以国家现行的矿山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相关的政策为依据, 从矿井瓦斯、粉尘、煤的自然与火灾、水患与地温、顶板事故等几个角度对矿山劳动安全技术措施及对策进行了相关研究, 对新密市矿山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技术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矿山卫生与消防,劳动安全技术

参考文献

[1]张玉卓.深部资源开发造成的上覆岩层移动与破坏规律[C].第175次香山科学会议《深部高应力下的资源开采与地下工程》学术讨论会

[2]杜计平, 苏春景.煤矿神经开采的矿压显现及控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0.

[3]赵生才.深部高应力下的资源开采与地下工程[J].地球科学进展, 2002, (2) :295-297

[4]何国清, 杨伦, 凌娣等, 矿山开采沉陷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4

[5]邹友峰, 邓喀中, 马伟民.矿山开采沉陷工程[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3

[6]赵德深, 范学理, 刘文生.采煤区覆岩与地表沉陷控制技术研究及展望[J].中国安全科学学1988, 8 (3) ;51-54.

[7]郭文兵, 等喀中, 邹友峰.岩层与地表移动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展望[J].中国安全科学报, 2005, 15 (1)

集中供热节能技术措施研究 第8篇

集中供热系统作为能源的直接消耗者和热能的提供者, 煤、水、电不仅是集中供热系统的主要成本, 更是节能控制的关键内容。如果在基本建设和生产运行中不注意节能降耗, 不仅会造成能源和资金的极大浪费, 还直接影响到热用户的切身利益。因此, 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做好集中供热系统的节能降耗工作, 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率, 维护企业和用户的利益。

1 集中供热节能的主体思路

做好集中供热系统的节能工作, 需要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等工作的水平。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需要大力推广新设备, 对补水泵、鼓引风等设备进行改造, 引进先进的设备, 采用先进的工艺和技术, 使设备能够针对供热负荷实时调整工作状态, 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管理方面, 不仅要重视基础计量, 合理安排计量人员和器具, 定期校验计量仪表, 健全计量管理办法, 还要加强动态管理, 在供热前制定合理的能耗指标和相应的奖惩办法, 在生产过程中依据指标和数据进行管理, 做好月考核、奖优罚劣等工作, 消除浪费现象和不合理损耗。另外, 还需要科学调配热源, 有效整合管网, 使热负荷需求更加均衡, 保证热能合理分配。

为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等工作, 必须加强内部职工的培训, 实现技术和行为节能。企业内部的各个环节和岗位都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现象, 例如水质处理环节存在质量问题将导致锅炉结垢, 进而降低供热效率, 使能耗提高。又如如果没有针对气温等因素的变化而及时调节供热量, 可能导致供热浪费或是降低供热质量等问题。因此, 必须加强职工培训, 让职工不仅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技能, 更具备强烈的责任心, 只有增强职工的工作责任心、提升职工专业能力, 才能确保集中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的有效落实。除此之外, 还需要重视对热用户的宣传教育工作, 提高热用户的节能意识, 改变不合理的用热行为, 以科学的保温措施减少耗热量。

2 集中供热节能的技术措施

在掌握节能思路的前提下, 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实现节能目标。节能技术措施的选择需要结合集中供热系统的实际情况, 考虑经济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并采取相应的监督管理手段确保技术措施的有效落实。具体来讲, 集中供热节能的技术措施包括以下内容:

(1) 严格按照规定安装、补齐热工仪表, 确保热工仪表完好、精准。热工仪表是了解集中供热系统工况的重要手段, 只有确保热工仪表能够发挥作用, 才能及时发现系统问题, 并准确分析, 采取正确的应对方法和措施, 保证集中供热系统稳定运行, 提高能源利用率, 降低能耗。

(2) 加装热管, 提高锅炉热效率。热管利用管内液体的变化能够高效传递热量, 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 安装热管能够控制锅炉排烟温度, 提高进水温度, 从而提升热效率。

(3) 针对目前我国许多城市的供热系统多选择链条炉排, 使用混煤作为燃煤的状况, 可以选择分层燃烧技术来提高混煤燃烧状况, 提高热效率。由于混煤着火条件比较差, 锅炉炉膛内温度较低, 混煤燃烧不充分, 产生的煤渣有很高的含碳量, 导致热效率偏低, 分层燃烧技术能够使燃煤更加充分的燃烧, 降低煤渣含碳量, 对提高热效率具有明显的作用。

(4) 如果锅炉选择大型链条炉排, 在用户热负荷大量增加而锅炉无法进一步扩建时, 可以选择复合燃烧技术, 通过在锅炉前或侧段加装磨煤、煤粉喷燃系统, 将燃煤制成煤粉, 并将其吹入炉膛, 在锅炉内部通过室燃和层燃的复合燃烧提高热效率。需要注意的是, 复合燃烧要求具有一定的燃烧空间, 并要做好除尘工作, 方能有效提高热效率。

(5) 利用调速技术实时调节风机和水泵的工作状态, 以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使用调速技术能够及时将设备的流量等参数调整到合适的数值上, 既能避免电能浪费, 还能保证供热质量, 使供热满足热用户的实际需要。由于调速技术可以节电超过30%, 利用调速技术产生的成本能够在一个采暖期内得到回收, 因此采用该技术具有极高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6) 采用煤渣混烧措施来降低煤渣含碳量, 以提高热效率。将煤渣与煤混合, 是一种投资小、效益高的节能措施, 通常以4∶1的比例混合煤、煤渣, 在混合充分后加入锅炉燃烧, 由于煤渣颗粒较大, 能够降低通风阻力以均匀送风, 使煤层具有更好的透气性, 从而提高煤的燃烧稳定性, 降低煤渣含碳量。对于中小型锅炉, 采用混烧法后能有效降低煤渣含碳量3%~8%。

(7) 提高锅炉严密性, 减小过剩空气系数。作为评价燃烧状况的重要参数, 过剩空气系数处于设计值时锅炉才处于最经济的燃烧状况。因此, 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锅炉渗透风, 提高锅炉本体和相关设施的气密性, 通过减小过剩空气系数来增加锅炉出力, 提高热效率。通常对烟道、鼓、炉墙等容易漏风的位置采取水封措施后, 能够使锅炉升温更快, 使煤渣含碳量降低。

(8) 保证锅炉清洁, 避免锅炉结垢而影响热效率。锅炉的空气预热器、水冷壁、省煤器等受热面容易积灰, 由于水垢比钢板热阻高几十倍, 灰垢比钢板热阻高几百倍, 锅炉结垢后热阻大大增加, 严重影响锅炉热效率。因此, 必须建立完善的水质管理制度和除灰制度, 确保水质清洁、受热面清洁, 避免锅炉产生水垢和灰垢, 以提高锅炉使用寿命和热效率。

(9) 借助计算机精确控制燃烧, 以提高燃烧效率。大中型锅炉需要借助微机系统自动控制锅炉燃烧, 只有自动控制才能针对复杂变化的燃烧情况进行及时、准确地调整, 使锅炉热效率最大化。

(10) 加强锅炉房管理, 能够以较小投资换得明显的节能效果。加强锅炉房管理是提高锅炉运行质量的必要途径, 具体措施包括:司炉、水处理等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劳动、技术监督等部门的培训, 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锅炉运行操作规程必须正确、可行、完善;软化水、除氧等水处理设备必须确保水质满足国家标准, 杜绝锅炉使用自来水的现象;定期维修设备, 严格执行停炉保养制度以确保设备完好, 避免滴、跑、漏、冒等问题。

(11) 改变运行方式, 适当提高供水输送效率以及温度。大流量而温差较小的运行方式供热效率较低, 需要加强供热控制, 在解决工况失调的基础上将供水温度保持在设计温度附近, 以提高供热效率, 降低能耗, 为扩展客户提供良好基础。

(12) 采用管道直埋技术减少投资和运行成本。管道直埋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和地沟敷设技术相比, 具有工程投资小、便于施工、节约用地、维护量小等优势, 而且由于使用导热系统小的硬质泡沫塑料, 具有更好的保温效果, 热损失更小。另外, 地沟敷设的管道会在长期运行中出现保温层开裂、地沟泡水等问题, 导致热损失大量提高。因此, 应积极采用管道直埋技术, 在减少成本的同时提高供热效益。

(13) 采用充水保护技术避免管道受到腐蚀。由于我国有些供热系统采用夏季防水、冬季补水的做法, 导致供热系统没有及时补水而有空气进入造成管道被腐蚀, 因此, 应积极采用充水保护技术, 检修后充满水质达标的水, 以节省投运时的准备时间, 避免管内壁受到腐蚀。

(14) 加强热力站管理。在热力站加装监控系统和流量控制设备, 根据实际情况调节供热, 采用手动调节、自力式调节或是计算机调节, 避免一次水系统失调, 合理控制采暖、生活热水、空调系统。

(15) 加强用户端管理。在用户端加装流量控制设备以调节流量分配, 在管路安装平衡阀, 在散热器加装温控阀, 控制流量平衡和室内温度, 在节约能源的基础上为调节室温、计量收费打下基础。

(16) 冬季供暖采取分时供暖的措施, 根据供热需求调整锅炉运行台数, 提高锅炉利用效率, 降低供热参数, 从而达到节能目的。

3 结语

从国家实施节能长远发展战略的角度来看, 必须大力发展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因此, 需要积极采用有效的节能技术措施, 以真正实现集中供热系统的节能目标。

摘要:阐述了集中供热节能的主体思路, 详细介绍了集中供热节能的技术措施, 以完善集中供热系统, 促进集中供热节能技术的发展和研究。

关键词:集中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1]李俊杰, 王宏伟, 王培, 李旭林.集中供热系统节能问题初探[J].中国住宅设施, 2009 (6)

[2]刘金海, 向军, 李娟.集中供热的节能措施及效益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08 (3)

[3]许彦梅.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节能技术探讨[J].科技资讯, 2008 (19)

[4]张丽娟.浅谈集中供热的节能原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11)

[5]方向辉.自动控制技术在集中供热节能方面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11)

建筑施工节能技术措施研究 第9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建筑工程施工中对于节能技术的应用力度逐渐加大, 这对于环境问题的改善有着一定的作用, 但是我国建筑节能施工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因此, 为了能够使建筑工程中节能技术的作用得以充分地发挥, 不仅要将我国的房屋建设成高质量的房屋, 也要将我国的资源进行节省。在最近几年, 我国在房屋建筑工程节能施工技术方面虽然有很大的进步, 但是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2 节能理念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加快, 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国家有关部门也出台了相关的支持措施和优惠政策, 使得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快速发展。

2.1 建筑节能是缓解能源危机的需要

我国是重要的工业大国, 对能源有着极为迫切的需求。但是由于传统能源的不可再生性, 能源问题几乎已经成为全球化的大问题, 我国也不例外。虽然从总量上看我国的能源极为丰富充足, 但是我国人口众多, 这些能源并不能满足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加上我国的能源使用方式粗放, 能源利用率极低, 这也加剧了我国的能源危机。因此将节能理念贯彻到建筑施工过程中是基于我国对能源危机的深刻认识, 缓解我国能源危机的重要举措。

2.2 建筑节能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1) 降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能够进一步减少建筑的修建成本, 这对于我国建筑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 为了进一步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新型的建筑施工技术和材料不断出现, 建筑施工水平也不断提升。 (3) 建筑行业在我国整体的能源消耗中占据着重要作用, 实现建筑施工的节能能够从根本上减少我国能源资源的浪费, 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要求。

2.3 建筑节能是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建筑行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应对这一改变, 满足群众的需求, 建筑施工企业就应该贯彻落实科学的节能理念, 积极运用新型的节能技术,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提高建筑行业的经济效益。客观来说, 节能减排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 如果建筑行业的管理者不能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 那么建筑行业就难以得到进一步发展。

3 房屋建筑工程节能施工的技术

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节能施工技术主要有四个方面, 分别是对墙体保温的节能施工, 对门窗的节能施工、对屋面的节能施工以及地面的节能施工, 下面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下这四种施工的技术:

3.1 墙体保温节能施工技术

对墙体的施工是我们房屋建筑工程中的重点建设的内容, 墙体主要是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的。对于墙体的保温隔热主要有两种, 分别是外保温和内保温, 但是我们比较常用的就是外保温。外保温的主要的作用是能够将房屋的使用寿命增长, 而且能够达到很好的保温效果, 现在有很多的城市在冬季对以前的旧楼进行外保温。

3.2 门窗节能施工技术

在房屋建筑工程当中, 门窗也是我们重点建设的一项内容。在房屋当中, 门窗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将外部的空气阻挡住, 同时也是屋内能源散失的主要部位。我们对于门窗材料的选用, 首先应该选用的是铝窗或者是塑料窗, 因为这两种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很好, 但是随着我们对于节能要求的不断提高, 我们一般选用塑料中空玻璃窗, 这种玻璃窗中有一种惰性的气体, 能够降低中空玻璃的传热系, 能够将外窗的气密性的性能进行提高。

3.3 屋面的节能施工

屋面的建设是房屋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 我们在建设屋面时, 应该注意到防水层与屋面板之间的属性, 我们要使用密度比较低的, 导热系数较小的材料, 使得防水层与屋面板之间能够通过节能技术来达到节能的目的。我们在对进行现场发泡浇筑的泡沫混凝土的材料选用上一般选择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3.4 地面节能技术

要想实现房屋建筑节能的实际需要, 技术人员必须强化地面节能技术的发展。地面节能技术要通过建筑施工人员提升建筑内部地面的保温来达到节能目的。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地面的节能技术要求技术人员满足以下要求:铺设防潮保护层, 房屋建筑的防潮性能十分重要, 建筑施工人员在对保温材料的质量进行确定后, 要最大化的减少地面和湿潮空气的接触面积和时间。建筑人员要对室内地面同房屋建筑室内的空气温度。无论在室内还是室外的建筑地面上的材料选择, 都要以蓄热系数较小并且带有微孔面层的材料为先。

4 建筑中节能施工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4.1 加强建筑中节能施工技术的理论研究

就现阶段的发展而言, 我国对建筑工程中技术的理论研究在各方的努力下进行的比较顺利, 并且显示出的发展态势也是良好的。并且整体呈现出不断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对建筑中的节能施工技术的理论研究还是雏形, 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研究体系, 这是需要我们加强的地方。建筑中节能施工技术的理论研究要靠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 各个高校的建筑学科专家、教授, 政府相关建筑职能部门的通力配合才能得以发展, 才能使这项工作能达到科学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的完美统一, 这样也能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4.2 重视对节能建筑材料的开发与研制

节能型的建筑材料是建筑中节能施工技术发展的先决条件。现阶段我国建筑上所使用的节能建筑材料很多都是引用国外的技术, 在国内进行加工生产, 施工成本就在这其中提高了。所以应重视对节能建筑材料的开发与研制,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节能施工技术的发展。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 通过努力, 我国很快会出现更多更好的新型节能建筑材料, 进而保证建筑工程节能施工技术的发展, 减少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

4.3 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建筑节能施工技术

总的说来, 节能施工技术在我国的建筑行业应用得比较晚, 相比较而言, 发达国家起步比较早, 并且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我国在加强建筑中节能施工技术的发展中, 闭关锁国的政策显然是很难得到进步的, 我们应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节能施工技术, 然后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创造出符合我国的新型节能施工技术。

4.4 屋顶节能技术的应用

屋顶是一个建筑物中非常重要的围护结构。房顶的保温、隔热处理是建筑物节能是否做好的重要标志。房顶所受的太阳辐射面积是最大的, 这一点在夏季和冬季对顶楼的影响是最为明显的。房顶所采用的多为混凝土浇筑结构, 其性能就是冷热的传导能力强, 保温性能差, 很容易出现冬冷夏热的情况。有的建筑采取尖顶的设计, 为的是以减少太阳光的直射来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但也有不利的方面存在于这种设计中, 那就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屋顶功能的开发。所以很多的建筑物采用的是在房顶设置保温层的方法来隔热保温, 也能更多的使人们体验到屋顶的新功能隔热层的设置一般采用在防水层下填充导热系数小的轻质材料, 如玻璃棉、膨胀珍珠岩等。人类的智慧使屋顶的利用更加宽泛, 也更加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理念, 如将屋顶设计成草坪或花园, 不但能隔热保温, 还更加环保。

4.5 绿色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环保意识的加强使设计者在设计建筑物之时更加关注的是绿色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绿色可再生能源主要是指太阳能、风能、水电能、地热能等。水电能也属于无污染的能源, 但是因其利用较为广泛, 缺口比较大, 不宜过多利用。太阳能主要以太阳能热水器的应用为主, 利用太阳能发电所需要的成本过高, 推广普及率比较低。太阳能热水器能够满人们日常对热水的基本要求, 减少了其他能源的消耗。地热是一种较为清洁廉价的资源, 也正是这种优势, 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和重视。只要使用地源热泵将地壳深层的热水抽取上来, 就能够在冬季采暖、夏季制冷。在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背景下, 绿色能源在建筑施工的应用将更加显著。

5 结语

总而言之,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用节能技术对于降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能耗, 实现资源的节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使节能技术更好地应用在建筑施工过程中, 不仅需要对先进的建筑节能施工技术进行积极地引进与借鉴, 而且还需要加大对相关理论的研究力度, 并对节能材料的开发与研制进行重视, 从而使节能施工技术得以不断的提高, 实现建筑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摘要: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发展与进步, 建筑行业也不例外, 而且在建筑行业中, 对于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与提高, 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 因此, 其对于建筑节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对节能理念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概述, 同时, 对建筑工程中的节能技术进行了分析, 并对建筑中节能施工技术的发展与创新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节能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1]汪允争.房屋建筑工程节能施工技术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5 (10) :4125~4126.

[2]王佳.谈房屋建筑施工中的节能技术[J].山西建筑, 2015 (09) :201~202.

农村低电压治理的技术措施研究 第10篇

关键词:变压器,农村低电压,治理技术,应用

1 出现农村低电压现象的主要原因

1.1 配电容量过小

目前农村的配电变压器容量远不及城市的配电容量,但随着农村经济在不断的增长,农村居民对大功率电器,例如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的需求也更多,变压器过负荷情况较为严重,存在小马拉大车的现象,导致在一些用电高峰期农村供电能力不足,碾米机等大功率电器无法正常使用。

1.2 电网结构不合理

部分农村电网变电站并不是按照一乡一站的格局分布的,并且还存在个别变电站分布状况不合理的现象,导致低压线路的供电半径过长,供电半径超过2.5公里较多,甚至最长供电半径3公里多,不符合标准的比例。因此造成农村线路的末端电压过低,对电力损耗也过大。

1.3 线径过小

目前低电压台区大部分0.4KV主线为LGJ-25的钢芯铝绞线、支线为LGJ-6的钢芯铝绞线,部分台区还存在支线LGJ-16的导线为农网改造利旧的导线。

1.4 无功补偿能力过小

农村电网本身是处在电力系统的末端位置,因此无功电源的供应一开始就不能够满足对无功电源需求过大的农村电网。又由于农村电网对无功电源的大量消耗,导致最终农村电网中无功电源的极其缺乏。同时因为人们缺乏对无功电源的全面认知,因此普遍存在着农村供电所重有功轻无功的现象。并且在一些存在严重的低电压现象的配电台区里的无功电源补偿能力不足,要么是配电装置太简陋甚至是没有,要么就是无功补偿电容器被损坏或只是摆设,并没有运行。

2 农村低电压调查

我公司选择某低电压问题较严重的台区作为试点,制定《低电压调查表》。

第一步:收集相关资料,包括所属变电站情况、无功补偿容量、台区所属10kV线路长度、配变容量、当前档位、台区历史改造情况、供电半径、主线型号、支线型号、几相供电、三相不平衡度、负荷情况、台区总户数、低电压户数、投诉情况。

第二步:通过营销集抄系统查看历史电压情况,选择低电压较严重的时间点安排现场实测,一般为用电高峰期(12:00-13:00,18:00-19:00)。

第三步:在用电高峰期进行现场实测,测量台区首端电压及投入大功率电器时的压降,判断首端是否存在低电压情况及变压器质量有无问题。第四步:根据供电所普测情况,选择存在低电压问题的用户进行现场实测。具体实测数据见表1。

从实测数据来看,变电站电容器投入后台区电压提升了16-18V,能煮熟饭,电压合格。低电压原因除供电半径过长、线径过小等常见原因外,还存在配变档位不正确(低电压台区应为3档,而数据显示该台区是1档),无功补偿不及时,变电站母线电压低于10kV时应及时投入电容器,10KV母线电压合格范围是10-10.7kV。公司按照此方法梳理所辖的低电压台区,系统分析,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如无功补偿、配变档位调整、三相不平衡调整、调整配变位置、提倡错峰用电等方式提升电压质量,其余可逐步通过农网改造、大修技改、农维项目等综合治理。

3 农村低电压治理研究

3.1 完善监测和调压手段

借助GPRS、配变数据上传、TTU、智能电表、移动式电压监测仪、LED显示等技术,建立健全“低电压”监测网络,完善监测手段。开展变电站、配变和低压用户电压联调管理。借助GPRS技术,实现低电压用户电压信息反馈,参与变电站、配变调压和无功投切判据,建立联调机制,完善调压手段。

3.2 加强线路设备改造

根据“容量小,分布密,半径短和绝缘化”这一原则来对农村配电变压器进行改造,同时创建更多的配电变压器来缩小低压线路的供电半径。对不同情况的线路进行改造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其一,通过增加配电变压器的布点或增大容量来改造那些一直存在负荷过载问题的台区以及部分低压线路,提升半径大于510米并且电压过低的低压线路的电压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布点后的老变压器需根据最优供电半径进行优化调整。其二,通过增大导线的线径以及将一定负荷调整到附近台区的方法来改造低压线路中线径较小和负荷过载的配电台区。

3.3 降低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度

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载的不平衡,导致中心点的电压位置发生变化,最终负载相对轻的一相反而电压偏高,而负载相对重的一相电压却偏低。所以为了降低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的不平衡度,首先要建立无功电源设备的运行制度,着重对线路设备的负荷管理,以及农村对侧用电的需求管理。

3.4 加强柱上变压器负荷管理

要加强对柱上变压器的负荷管理,不仅是做好季节性负荷的日测工作,还要分析那些通过负荷测录仪器测量出来的每一时刻的电流以及电压数据,计算电量,无功电源,有功电源和负载率等相关数据,并且及时的应用这些数据。尤其要重点分析那些超负荷的柱上变压器。从而确保不会出现老化的低压电网和柱上变压器从而影响到电网的运行质量,保证低压电网的设备质量和正常运行。

3.5 加强10kV线路电压治理以及无功补偿能力建设

对10kV线路电压进行治理,利用调压器来调节15km以上的10kV线路的末端电压,从而提高线路末端的电压质量。一般对于动力负荷而言,其配电功率因素在0.75左右,满负荷设计状态下其功率因素能提升至0.9。假设配变容量为S,补偿前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功率因数角分别为P1、Q1、和,补偿后分别为P2、Q2、2,Qb则为需补偿的容量。由此可得补偿容量为:

补偿百分比为:

根据农村电网运行经验可以看出,补偿容量为一般变压器额定容量的20%~30%左右。

参考文献

[1]黄芷定.如何解决农村配电网低电压问题的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10(10).

研究技术措施 第11篇

关键词:路基施工;山区公路;质保措施;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 U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4-163-2

0 引言

山区公路是山区人们出行的重要通道,对改善山区居民的生活条件和发展山区经济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山区的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比较高,人们经济水平较低,公路建设的难度比较大,因此提高山区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变得非常必要。山区公路的路基工程施工成本高,工期相对较长,技术难度和风险也比较高。路基工程的质量对公路的质量和寿命有直接的影响。作为公路建设相关部门必须严把公路建设质量关,施工部门要不断改进公路路基施工关键技术,提出针对性的质量保证措施,为山区公路的建设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 山区公路路基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

1.1 公路整体稳定性良好

山区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公路路基施工如果缺乏整体的稳定性,公路受到整体破坏的可能性比较大。山区公路路基工程建设施工会造成一系列的灾害和问题。针对此类实际情况,提高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是关键,提高路基工程施工技术对公路的整体稳定性有重要作用,否则会对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1.2 路基的刚度和强度符合要求

路基重力、车辆重量和公路路面重量对路基和路面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果路基的刚度和强度不符合要求就会造成公路路基和路面严重变形。因此,在路基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采用相关的技术手段保证路基的刚度和强度。保证路基和路面的质量不受影响。

1.3 水温稳定性能良好

水流的变化和四季交替的温度不同都会对路基的稳定性产生严重不利影响。水流会冲刷腐蚀路基,温度变化会使路基出现胀裂的可能性。温度与水综合作用也会对路基的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保证水和温度的稳定性是非常必要的。

2 山区公路路基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2.1 施工前的预备工作

山区公路路基施工工期长、施工难度大。因此,做好山区公路路基施工准备工作对路基顺利施工有重要意义,施工预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组织预备。在组织预备阶段主要是进行施工管理机制的安排工作、施工任务的具体划分工作及队伍的人员配备工作和相关的完善工作。

②技术预备。技术准备工作是建立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做好施工组织文件的编写整理工作,做好路基的清理和放样工作,做好工程中临时工程的预备工作,测量工作一定要落到实处。

③物料准备工作和后勤供应工作。物料是进行路基施工的基础和保障,后勤工作是进行正常施工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在施工预备阶段一定要做好这两项基本工作。

2.2 山区公路路堤施工的具体工作

山区公路路堤施工的具体工作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路基基底一定要处理到位。当地面的横坡较缓时,必须要做好基底的垃圾和杂草的清理工作。清理完毕后,在地基上进行基底施工,基底的宽度应保持在1m以上,形状为阶梯状,基底的内侧呈倾斜斜坡状。如遇地质不良土体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对土体进行处理。

②路基回填要符合相关要求。路基回填主要是要把握回填土的强度、含水率、液塑限等具体问题。回填土的液限应控制在50%以上,塑性指数不应大于26。另外,在回填的过程中不能使用软土和冻土。总而言之,回填土一定要符合相关质量要求。

③在修筑填石路基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把握石料粒径的大小。石料的粒径最好控制在50mm以内。铺筑的层面厚度应该小于65%。在低于路床深度40cm以下的部分填石的粒径相对较大,不超过150mm即可。当回填工作完毕后要采用机械进行路基压实工作,压实工作完成后要对压实度进行测量。如果压实检测结果符合要求则进行路堤表面平整工作。

④土坑方位合理。土坑方位的设置需建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如果路基的天然横度在10%以上的情况下,土坑设置在路堤上方是最合理的。路基护坡的密实度和平整度一定要符合相关要求,其表面还需设置1.5%的横坡。取、弃土的位置一定要有一定的距离间隔,不能放置在同一位置。

⑤路基如采用分层压实的方法,必须保证每一层的压实度符合相关要求。山区公路路基分层压实的具体标准如表1所示。

⑥在路基的修筑过程中还应该做好排水沟等排水设施的防渗漏处理工作。

2.3 山区公路路堑具体施工要求

首先,在进行路堑施工之前应该做好路堑施工的排水设施工作,防止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水流突涌现象。其次,在开挖的过程中,路床土的含水量较高时要及时采用防渗和换填的方式进行相应处理。最后,在土质路堑开挖过程中必须采用分台阶法进行具体的开挖工作。

2.4 挖填结合路基施工的具体操作流程

挖填结合在山区公路路基施工中比较常见,但是挖填结合的方式在挖填结合处会出现裂缝现象,对路面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交界处的处理应特别关注。

①在软土土质地带修筑路基时,地基必须进行相应的处理。在采用固结施工方法时必须等待涵洞和桥台沉降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如路基具体条件不达标可采用砂桩处理。砂桩处理完毕后应符合相关标准,如表2所示。

②在各交界面形成台阶的基础上分层压实,防止错台、裂缝现象。

3 结束语

山区地形复杂,公路建设的难度大,技术要求高。路基时公路正常发挥作用的基础。本文主要阐述了山区路基建设的具体要求和相关的关键技术研究工作,并提出了相关的质保措施。旨在提高山区公路质量,延长公路寿命,为山区的建设发展做贡献。

参 考 文 献

[1] 程剑钧,季晗盛.山区公路路基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6(68).

[2] 冯江华.山区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中国城市经济,2011(15).

[3] 邹小平.山区公路路基施工关键技术及质保措施研究[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6(03).

[4] 曾昭蓉.山区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J].信息化建设,2016(02).

华隆林区青海云杉育苗技术措施研究 第12篇

1 华隆林区自然基本情况

华隆林区地处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中南部,祁连山东端,界于东经102027′~103°08′,北纬36°54′~37°21′之间,所辖范围东至永登县,西靠青海省,南与古城自然保护站相连,北与哈溪自然保护站毗邻。东南至西北大约80km,东北至西南宽约19km,总面积88330k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48206.2km2,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2000km2,疏林地335.8km2,灌木林地45706.5km2,其他用地160km2。地貌类型为高中山高原地貌,海拔2350~4400m,气候属冷凉半干旱气候和寒冷高寒气候区,气温低、生长期短,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0.2℃,1月温度最低-12℃,7月温度最高11.3℃,年降水量350~600mm,全年无霜期90d。土壤以山地灰竭土为主,植被分布有明显的坡向性和垂直变化,乔木以祁连圆柏为主,其次为青海云杉,灌木林分布范围广,主要树种以小叶杜鹃、高山柳为主。全林区呈现灌木林面积大约占94%,乔木林面积小约占5%左右,目前华隆林区现有宜林荒山和乡镇退耕还林造林地5326km2,青海云杉又是祁连山区的乡土主要造林树种,加快青海云杉种苗培育,提高造林质量,扩大森林资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青海云杉当年育苗技术

2.1 采种

要想育好苗,种子质量高。在祁连山天然林区,青海云杉种子多在白露前7~10d成熟,采种母树最好选择50~80年生、生长健壮、干形优良、无病虫害的母树。但由于天然林区采种任务大,往往用向群众收购种子的方法,对于选择优良母树很难掌握,要得到理想的良种,必须建立母树林、种子园,在其中采种最好。

采回后的球果,应立即在晒种场晒干,用叉抖落种子,经风选,去杂物,将纯净种子凉干,装入麻袋,放置在阴凉、干燥的贮藏室内。

2.2 育苗

云杉在其分布区内,是迹地更新的主要树种,多在森林苗圃或林间山地苗圃培育苗木。

2.2.1 苗圃地选择

苗圃地应设在造林地附近,交通方便,有劳力来源,地形开阔,排灌水良好的平地或是1°~3°的缓坡地最好,土壤质地是选择苗圃的重要条件,一般以肥力较高的沙壤土为宜,禁忌在寒流汇集,积水洼地,闭光峪谷,山风口等处设置苗圃。

2.2.2 整地施肥

在播种前一年的雨季杂草未结籽前进行深翻一次,秋季再翻耙平,拣去草根以备明年春季作床。播种前必须细致整地,做到平、松、匀、细。床面宽3m,长10~20m,步道30~40cm,床向以南北为宜,以防苗木受日灼。结合整地施足基肥,以过磷酸钙、腐熟羊粪、磷二铵为宜。

2.2.3 播种

一般在4月底至5月初播种,10~15d即可出土。一般种子需要在播种前10~15d进行催芽处理,用0.5%的硫酸铜溶液浸泡30min后,再用清水浸泡24h,和湿沙堆放,沙种比3∶1,每天翻动1~2次,保温保湿待大部分种子露白,即可播种。一般采用条播,播幅10~15cm,行距10~12cm,覆沙1cm。播种量225~300kg/hm2。播后立即轻镇压,及时洒水。用0.5%硫酸亚铁消毒的覆盖物覆盖,保暖保温。

2.2.4 幼苗抚育管理

要达到培育壮苗丰产的目的,播种后要加强管理,其主要项目为遮荫、防病、洒水、松土、除草、施肥、防寒等。

1)搭荫篷

采取上方遮荫,待苗木大部分出土,即打桩绑架,用竹帘搭在架上。荫篷离地1.3m。用塑料遮荫网时离地1.5~1.8m,透光度10%~50%为宜。

2)洒水

播种后如遇天气干旱或床面干燥,要经常洒水保持床面湿润以防干芽。待苗木顶土时停止洒水。

3)防病

青海云杉苗易染立枯病,故苗木60%出土后,立即喷药防治。每7~10d喷洒一次等量式波尔多液或0.3%~0.5%硫酸亚铁溶液。持续2~3个月。

4)除草

一年生的青海云杉苗,幼嫩细弱,除草是很关键的一环,只要苗床上发现有杂草,应及时拔除,做到除早、除小、除了。(1)每亩用量50~100mL;(2)使用时间:播后苗前,以及苗期;(3)使用方法:播种后出苗前每公顷兑水675L均匀喷雾,苗期于出苗6周后750mL/hm2兑水茎叶喷雾。(4)土壤条件:土壤表面要湿润,干旱时需泅水;(5)混配使用:苗期处理可与拿扑净、盖草能混用;(6)注意事项:无风或微风时施药。同时要保护好苗木,不得使根系受损。除步道外,苗床严禁人畜践踏。

5)防寒

如夏季管理较好,到秋季苗木木质化程度高。越冬比较容易,但均需冬季防寒,即立冬时用0.5%硫酸亚铁消毒后将麦草、竹帘或草帘一并盖在苗床上,厚度3~5cm,翌年4月中上旬,野草返青时,揭帘去草。应先揭帘4~5d后,再分2次揭去草,2次去草宁迟勿早,以防春寒。

6)技术档案

新育苗要及时建立技术档案,有专人负责管理,认真细致填写各个时期育苗技术环节和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和步骤。记载要完整、真实、准确。为以后总结当地育苗经验,分析不足提供科学依据。

3 留床青海云杉苗后期管理技术

3.1 松土除草

2年生以上青海云杉苗除草要与松土相结合,但特别应注意不能伤根和拔草带出苗木,经常保持床面干净。

3.2 浇水施肥

浇水要及时适量,确保苗床不积水。灌溉宜在早晚进行,切忌中午大水浸灌。苗木要及时追肥,第一次追肥应在苗木大部分开始抽穗时追肥最适宜;第二次追肥距第一次15d为宜。

3.3 间苗与补苗

云杉留床苗一般不间苗,3年生云杉苗对过稠处可适当间苗,对缺苗断垄处进行补苗,做到随间随栽随浇水。

3.4 防霜

青海云杉苗田的防霜主要以开始抽穗15d内最关键,此时苗木组织木质化极小,极易受到冻害。祁连山区小地形气候差异大,建议认真收听收看天气预报。防霜主要采用灌水和烟熏两种方法。也可采用晚盖早揭的覆盖防霜方式。

3.5 病虫害防治

及时做好各种病虫害的观察。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发现病虫鼠害或苗木异常,对症下药,立即防治。

3.6 越冬管理

1)苗木越冬前要灌足冬水,以防出现生理干旱。注意防治鸟兽危害,翌春及时培土,弥补冻拔造成的损失,并及时灌水防旱促生长。

2)苗木第2年可全光育苗,5~6年出圃。产苗270~300万株/hm2。追肥以硝酸胺、尿素较好。特殊地段第2年过冬还需覆盖。

3)苗木也可以第3年换床培育,换床后3~4年出圃,产苗150万株/hm2。

4 起苗与运输管理

上一篇: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下一篇:预防食物嵌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