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是一种生活方式

2024-07-27

设计是一种生活方式(精选12篇)

设计是一种生活方式 第1篇

设计是一种追求完美的生活态度, 设计是一种追求品味的生活概念。本案的主题是“雅典与华贵的情话”, 根据原有挑空空间结构的特点, 既考虑到功能设置满足现代贵族优雅奢华的时代需求, 又体现出传统形式理性美得精髓。在整个设计的维度里, 用一些体现法式风格的元素 (雕花、石材、壁纸) , 贯穿其中, 起到“点线面”的全然展现作用。“雅典”、“华贵”宛如空间中的主角, 优雅邂逅, 相互依靠, 相互衬托, 碰撞出不一样的空间态度, 展露出不一样的思想情感。这也是我们最终想要的态度, 真正的“法国式生活艺术”所特有的尊贵优雅风范。

本案的软装整体设计延续了硬装的设计风格, 以唯美的线条, 勾勒出浪漫华贵的居住氛围, 通过光线、色彩、皮质和配饰的完美配合, 营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和视觉美感。室内空间配以豪华厚重而极具特色的家具, 使灯具、画品、饰品等相得益彰、各具美感。以“典雅”“华贵”的姿态, 静静的流淌……

民主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 第2篇

《民主与教育》是作者李镇西继《爱心与教育》之后出版的又一部教育专著。这是作者对教育的继续思考,但相对于《爱心与教育》,本书更具理论建设,更富思想个性。

民主教育理论并不是作者的原创。在卢梭、杜威、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等大家教育的著作以及许多后现代教育理论中,我们都可以读到民主教育的精

彩论述。本书作者继承先辈教育家特别是陶行知民主教育的思想,结合中国当今的社会发展和教育现实,从教育改革与政治进步、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出发,指出了民主教育在当今中国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民主的内涵,并以“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为立论的基点,提出“教育民主是培养学生民主的生活方式,培养民主精神和民主修养的教育”的观点。同时,作者概括了民主教育的特征,然后从“民主教育与教育原理”、“民主教育与民主修养”、“民主教育与教师素质”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论述民主精神在教育上的体现。

本书作者无力也无意就“民主教育”建立严密而宏大的理论体系,只是忠实于自己多年的教育生活,忠实于自己心灵对教育的赤诚之爱,激情而理性地论述自己对民主教育的个性化理解。与一般的纯教育理论家不同,作者的理论探索不是纯书斋式的抽象思辨,而是紧扣中国基础教育实际根植于校园生活进行现象解剖和实例分析;与一般的一线教师不同,作者的实践展示不是就事论事的经验罗列,而是站在一定的历史和时代的高度,透过司空见惯的教育现象进行深层次的`思想追问和精神剖析。

作者的视角是宏大而开阔的――他把民主教育放在中国民主的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全球化的推进这样的大背景下来考察,并追溯梳理了古今中外教育家们的民主教育思想;同时,作者的关注又是细微而具体的――他将民主教育与当前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联系在一起,把民主教育的实践引入校园、引入课堂、引入教师和学生的日常生活。

作者的写法颇具特色。作为一部阐述民主教育理想的论著,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对一些基本概念、观点的分析,对此,作者有着细致而严密的阐释、引证、推导。但是,本书更有着大量的实例分析,作者试图追求一种理性、激情、形象的和谐统一,展现平易朴素的文字风格,行云流水,夹叙夹议。寓思想于实例,给实例以思想,在感染读者的同时引起读者的思考。

总之,本书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有一定的创造性。作者在辨析界定民主教育内涵的基础上,概括了民主教育的八个特征,论证了民主教育的渠道以及在实践中的可行性,提出了“没有民主,便没有创造;没有民主的教育,便没有民族的未来”“树立民主的教师权威”“和学生一道成长”等教育理念和主张。在行文上,作者尝试采用夹叙夹议的散文随笔风格,表达对民主教育的理解。

(《民主与教育》,李镇西著,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xx年4月第一版)

李镇西,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专家,成都市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在中学语文教学一线执教之久,现执教于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结合中学教育实践,长期致力于民主教育和语文人格教育的研究与探索。出版有《李镇西教育文丛》,其中,《爱心与教育》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冰心图书大奖和中国教育学会优秀教育成果一等奖,《走进心灵》获中国图书奖。

美是一种生活方式 第3篇

知名美容外科专家尹林专访

人物简介:尹林

知名美容外科医生,国内第一位研究美容外科的硕士,因为追求艺术,所以倡导医美结合。早年曾游学于日本、西班牙,曾师从于宋儒耀、鬼冢卓弥、Vila,从业30年铸就的“医学+美学+心理”的三位一体的整形美容服务风格深受欢迎。作为将美容作为一种优质生活方式的倡导者,他的新浪微博“尹林儿”表现活跃,在美容和美术的跨界研究上视角独到,并热衷于与粉丝互动分享。

研究美容,给了我更大的探索空间。

我6岁开始学习画画,从素描、水彩到油画,尤其擅长画人物肖像。1978年,我考上了北京医科大学,本科毕业后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在校期间,我就开始了在艺术和整形美容之间寻找契合点的思考。在我刚毕业的时候,美容整形行业在中国几乎相当于一片空白,大家都认为那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也很少有人去钻研。直到1986年,国际美容外科会议在北京的整形医院召开,我了解到他们做一个除皱手术只需要一个小时,而当时整形医院做一个这样的手术三四个小时是很正常的。我就感觉到国内和国外技术差距之大,就特别想出国看看。

两次出国的经历告诉我生活中不能没有思考。

1990年,我被公派往日本昭和大学病院形成外科进修,在日本我见到了很多顶级的美容整形专家,日本人治学的严谨和精细让我受益颇多。回国之后,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我在一本学术刊物上看到西班牙的一篇文章,是关于下颌角手术的术前术后对比,正巧我也做过很多下颌角的手术,我就利用这个话题和他有过两次书信往来,于是就在1993年,我应邀到了西班牙巴塞罗那Dexeus医学美容整形外科进修学习。在巴塞罗那的见闻,为我打开了通向美丽的另一扇窗,使我脑海中原先关于整形美容手术的一些零散和模糊的思考豁然明晰起来。有一次,我接待了一位身患艾滋病的女患者,我没想到她对于病痛完全没有抱怨,那么乐观地还来做美容。这给我的触动非常大:生命的意义在于质量和内容。

人脸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

虽然手术设计时,大多是以主体静态审美为标准的,但是其结果却会影响到整体系统的动态平衡,所以我主张手术设计采用多点微调、显影式的、分期分阶段实施的方案。无论平面的,还是纵深的,都是在考虑动态平衡的基础上来制定手术设计方案的。所以,保留自然表情比去皱纹更重要,维持年轻的表情比维持年轻的容貌更重要。整形美容决不仅仅是简单地在人身体上修修改改,医学手术只是一种手段,是率先通过形象的改变,帮助人们实现对更高生活品质、更良好精神状态的追求。可以说,有整形意愿的这个群体,都是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并对之有更高追求的人。

我们的任务,是把不漂亮的变漂亮,让漂亮的,更有魅力并持久保留。

美容医生的工作很大一部分应该在精神层面,尹林工作室希望做到有文化、有精神内涵。还要让患者了解,如果追求一种健康、愉快的生活方式离不开美容。美丽、魅力、吸引力其实与年龄无关,美是一种讲究的“奢侈的”生活方式,你选择它,美便可伴你一生。漂亮和年轻相对来说比较狭隘,如果能够上升到魅力和吸引力的层次,就可以保持一生。美容医生对于美首先要有感觉,甚至为了美而感动,用心地去尊重美,当有这种心态的时候,就不会对患者轻易动手。在美容设计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彼此的相互尊重、认同的感觉,让患者处于一个爱与被爱的氛围中,医患之间的心理互动会贯穿整个追求美的始终。

美的真谛,在于持续、整体的追求和改变。

我主张在自然美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利用美容手段加以调整。我很反对用针对局部的过度的、夸张的不可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我是外科医生出身,最初不屑于打针之类的方式,但是接触了多种方法之后思维就变了。医生学会的方法越多表达方式越自如,这和画画一样,形式可以充分丰富内容。美术的价值在于创意,不在技法。整形的价值在于设计,不在技巧。

美容是一种生活方式。

3G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 第4篇

但是, 从各地的反映情况来看, 能够看得懂这些广告的人其实并不多, 甚至有人说, 这种广告都是给知道3G的人打的, 而不是给普通老百姓看的。某网络媒体最近的一次调查报告称, 76%以上的人不知道3G是什么。由此看来, 铺天盖地数以亿计的投入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值得怀疑。而真正让许多老百姓看明白的广告似乎只有一个, 就是中国电信的天翼3G广告, “要问3G有多快, 试试中国电信移动宽带”。这个广告词准确把握住了3G移动宽带这个特点, 同时由于我国家庭有线宽带用户的不断提升, 向移动宽带拓展也成了必然的过渡, 而中国电信这种有线和无线结合的宣传思路其实很有吸引力。

上周参加了北京移动举办的一个北京6所高校校园营销策划大赛的活动, 我去做了评委。各参赛选手都从3G的技术、特点、三大运营商的优劣势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调查, 最终做出校园营销方案。但从各个选手的方案看, 强调的仍然是上网速度快及视频通信这样简单的通信方式, 更把3G当作一种时尚来定义。我想, 这些大学生之所以得出这些结论其实也是受三大运营商广告宣传影响。但是, 3G的定义就是这么简单吗?

我个人认为, 3G之所以在全球通信业引起如此强大的连锁效应, 最关键的一点在于3G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它能够带动全社会随之发生变化, 而不是简单的延续。发展3G不应该循规蹈矩, 而应该充分发挥想象力。

对于个人而言, 3G将改变很多生活方式和行为, 比如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将从以往的报纸、电视和有线互联网获取变成随时随地的获取;比如阅读习惯可能从以前的书本变成在线掌中阅读;比如音乐获取将不再是磁带、CD而是在线音乐下载;比如任何时候人们都可以上传自己的照片及随想到网络上与好友共享……

对于企业而言, 可以将自己的管理平台和应用平台向3G延伸, 比如企业的员工将在任何地点都可以登陆到公司的平台, 处理自己与公司相关的事务;企业可以通过SNS及3G构建与客户沟通的新平台, 及时分享公司最新的技术和产品成果, 并与客户始终保持密切的联系……

对于政府及相关服务机构而言, 如何利用3G网络的特点, 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安全的服务将是提升政府信息化水平的一个新考验。厦门TD无线城市模式仅仅是一个开始, 类似的服务项目将有可能拓展到政府所有机构。这种变革将比网络办公替代纸张办公更有挑战性, 需要更多的机构共同开发和利用3G网络来提升效率……

事实上, 通过3G上可以优化传统行业的效率及效益, 下可以拓宽互联网应用、IT制造、传媒业、影视音乐内容提供以及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路径。而通信本身仅仅是其最基本的工作范畴。而我们现在看到的3G广告只是流量、资费、终端、技术术语以及各种新的品牌名称, 这些看上去五花八门的宣传策略其实还没有跳出窄带经营的思路, 更没有跳出技术和通信的范畴。

生活是一种态度 第5篇

对于生活这两个字,也许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感悟.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但是!生活原本就是百态的,百态的生活中自然也就会出现各种在于环境或者意外因素而造成的问题.而重要是什么呢?也许就在于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去理解这些问题。

记得我们小的时候,心态是单纯而简单的,那个时候对于生活的理解肤浅而不自觉.开心了会露出会心的笑容,难过了会落下纯洁的泪水.没有复杂的思维和心计.但是随着岁月的洗练,我们在流逝不停的光阴里慢慢的变的成熟,慢慢的变的懂事.生活的烦琐也从而悄悄的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从前有父母打理,有老师教导,而现在开始了要自己整理了.我们成长的过程有时候就象一棵小树慢慢的历经成长一样,从脆弱到挺拔和坚强.慢慢的,我们在生活的烦琐中开始了对于人生的感悟和体会,也慢慢的,我们开始了理解什么是生活.也开始在摸索中整理自己,整理生活!但是对于生活,我们却同样也开始产生了大量的问题和迷惑,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曾经想过逃避.在遇见诱惑的时候,我们曾经想过沉迷.在孤单的时候,我们曾经伤感,在寂寞的时候,我们曾经渴望更多的依靠.对于生活,我一直都觉得生活原本就是一种态度的问题.生活虽然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人的欲望也是没有止境的.但是如果学会多一份豁达,多一份宽容,少一点吝啬,少一点计较。那么我们的生活应该是充满温暖的颜色的。用快乐的心态坦然的生活相信会是一种最好的生活态度。也许很多人都会说说起来很容易,但是做起来就真的很难。那么我也要说,你去做了吗?如果去做了,那么你尽力了吗?如果你自我感觉自己已经去做的最好了,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力了。那么你也可以坦然了,因为你努力了啊!

所以!在面对生活和人生的时候,请不要忘记善待自己,善待生活。记得要用好的心态去面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首先重要的依然是你对生活的态度,对人生的态度!生活告诉我,要学会乐观向上!

人,若能战胜自己内心的黑暗和失落,就会永远站在灿烂的阳光中。

然而,人往往被内心的煎熬埋藏,走向自我毁灭。别人打倒你,你可以爬起来,自己打倒自己永远无法爬起来。因为你的信念,意志倒了,你的脊梁也就断了。

生活,就像一条完美的五线普,弹奏出动听的旋律,调味一碟具有特别韵味的小菜,洋溢出酸甜苦辣。犹如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呈现出独特的一角,唱出独有的风格。一首写不完的歌曲,写下了人生的一足一迹!

人一生,就是一个不断求福,求富,求快乐,求美满的过程,就是一生能幸福平安,富贵满堂,吉祥快乐,如意美满,如果一个人一生能集此于一身,那他生前就已经是天堂,又何必祈求死后上天堂!

然而,现实的情形是,大多数人,对生活过于苛求,整天忙忙碌碌,为名利,不懂得快乐,回首,更不懂得在生活的花园里稍稍停留,看一看花开花落,听一听莺歌燕语,以求得一份心灵上的舒展,结果是身心俱累,黯淡了目光,破坏了心情,人生的趣味可谓一塌糊学会理解不要因为几次不愉快的经历而否定所有的人,我们不能一开始就戴上有色眼境,否则就看不清周围人群真正的样子。

中医是一种生活方式 第6篇

◎中医让人由内而外美丽

记者:一说起中医,多数人都会趋向于信任老中医,但您被冠以“美女中医”,从年龄、外貌上来说,都跟人们平时想象的中医大夫不太一样。您与传统的中医有什么不同?

李智:我不算是美女,呵呵,不过话又说回来,谁说美女就不能成为中医呢?谈到“中医”这两个字,很多人都会有一些固有的概念,比如白发苍苍的老者,比如表情严肃、深沉,而很多人第一眼见到我,都很诧异,觉得我与以往印象中的中医不同。我希望自己是健康、时尚的,是阳光、快乐、时刻充满活力的。中医讲究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其中一个喜,就是这个人精神焕发,朝气蓬勃,我想这样的精神状态反而能增加病人对我的信任,给病人带来阳光和希望。另外,西医的学习也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医的治疗方法,西医的分析理论,一直是我从医以来的诊治方式。这样的中西医结合思路是得益于我的恩师叶成亮教授,这位医术高超的针灸大夫实际上是北医西医临床专业毕业的,在他的授课过程中,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思维也让我在耳濡目染中逐渐形成了。

记者:你说过一句话:中医一样可以有趣。你觉得中医有趣的地方在哪里?你是怎么对这个专业产生兴趣的?

李智:中医枯燥,难懂,实际上是因为不容易被理解。现在很多人,他们往往是从武侠小说中获得了一些对中医最古老的,尤其是经络方面的一些遐想,例如金庸写的很多武侠小说,里面有打通任督二脉这类描写。而我理解的中医很多时候都是结合现实生活,结合古诗词,用我熟知的最简单的方式来诠释中医知识,来理解人体的每一个经络穴位。这样理解后,我会觉得中医就在每个人的身边,也因此觉得中医的每个地方都很有趣。所以我说,跟其他领域的学问一样,中医一样可以有趣。

能够进入医生这个行当,是受到家庭的影响。我母亲是医生,哥哥也是学中医药的,耳濡目染,也让我更加坚信一定要学好中医,将中医这条路走下去。

◎医者仁心

记者:您上课时讲到学中医就是在学做人,请李老师为我们解读一下这句话的深意。

李智:中医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所以我说,学医也是在学做人。每一个学中医的人,都要有一颗博爱的心,在为他人健康的服务中,获得快乐和满足,凡是品德医术俱优的医生治病,一定要安定神志,无欲念,无所求,以慈悲同情之心,拯救病人的痛苦。如果有患病苦来求医生救治的,不管他的贵贱贫富,老幼美丑,是愚笨的人还是聪明的人,一律同样看待,都存有对待最亲近的人一样的想法。其实行医的过程就是在修炼一个人的人格,中医可以让一个人由内而外地美丽。

记者:您从业以来一直秉持的理念就是医者仁心吧?

李智:是的,记得从我当上医生的那天起,我父亲就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过一句话,这句话对我产生了深深的影响,我会一辈子都按这句话去做,我父亲说:“李智,今天开始你是一名医生了,你要记得,找你来看病的人,无论他们是权贵还是平民,是富有还是贫穷,在你面前他们都是弱者,需要你的医治和关爱,要以父母之心对待他们。”

在我办公室的抽屉里经常会放一些糖果、小零食、免费艾条之类的东西,我会把这些送给来看病的病人。我觉得这种关怀是自然而然的。我是一个很感性的人,我觉得医生不应该是冰冷的看病,医生应该学会去爱病人。我比较推崇的是‘身心医学’的概念,对待病人应该笑容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当然,任何感情都是相互的,有时候我会因为忙而忘记吃午饭,等回到办公室会发现办公桌上有一些吃的,其实都是病人送来的,这就是相互的一种感情和关怀。还有一个患者亲自缝制了鞋垫,很漂亮,上面都是绣花,我把它当艺术品一样珍藏着,因为这里有患者对我的认可和疼爱。

记者:真的很感动,在您这里不止是医者仁心,是医者父母心!虽然现代人非常注重养生,但从您的角度来看,养生的误区在哪里?最重要的养生应该是什么?而你自己,又借鉴了怎样的中医养生方法?

李智:比如,很多人认为越贵的补药就越好,中医养生就得补。实际上,每个人的体质都不一样,并不是最贵的补药就是最好。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患上风寒的人,阳虚阴盛,表面上显得虚弱无力,认为应该补,但实际上,这个时候应该先去寒邪,再调补。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养生是“辨证论治”,即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养生,应该是遵循自然,不妄作劳,劳而不倦。意思就是不过度操劳,劳逸结合。而在我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在努力遵循这样的自然规律。

◎让中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记者:您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到中医的普及宣传当中,为杂志开专栏、开博客贴网文、上电视做节目等等,那么在您心中您期望中医得到怎样的发展?

李智:我期望中医走向大众,走向世界,更希望中医成为一種生活方式。其实每个人都很关心自己的健康问题,特别希望能有人告诉自己身体出现的状况到底是怎么回事,而医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把病人身上的病讲明白,这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当然也是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所以,我在工作之余努力做一些事情,让更多的人掌握医学常识,了解自己的身体,希望他们都能成为自己的救命郎中。

很欣慰,随着医学知识的逐渐普及,人们在家里翻着我们的书、听着养生讲座、看着电视节目,就可以知道养生、健康就在每天的一勺盐、一滴油当中。

◎养生小妙招

记者:很多时候我在意养生,却不知道如何做是最佳的,请李老师为读者指点一下平常生活中养生小妙招。

nlc202309021539

李智:好的,我为大家介绍几个生活养生小窍门。

喝鸡汤不如吃鸡肉

在传统的养生之道里,喝汤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喝鸡汤养生,这是绝大多数人都公认的事实,其实鸡汤里拥有的物质很有限,即便经过了长时间的文火烧炖的过程,但是鸡汤里却只含有一些水溶性小分子物质,除此之外就是油和热量,嘌呤的含量也很大,客观上来说并不营养。所以鸡肉本身就是一种健康的食物,里面含有大量的蛋白质,食用鸡肉比光喝汤要实惠得多。

自来水煮饭会损失营养

洗完米放进电饭锅,再接一点自来水,插上电煮饭,这是很多人都会采用的煮饭方法。不过,其实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自来水中会溶解有一定量的氯气,如果直接用生冷的自来水煮饭,在烧饭过程中,它会大量破坏粮食中所含的人体不可缺少的维生素B1。如果用烧开的熟水烧饭,维生素B1就可以免受损失,因为烧开后的熟水,氯气已经随水气蒸发掉了。

多少油、盐才健康

我们的食用油量严重超标,正常人一天应该吃的油量不超过25克才算健康,大概不超过我们平时喝酸奶的塑料杯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而我们在看电视休闲时吃的瓜子或者花生均含有较多量的油,如果过多食入也会造成油脂超标。中医讲究“道法自然”,凡事都要有个度,超过这个度,很多东西就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不利的影响。

盐虽然对身体有用,但食用过多流入血管之中会使血压升高,还对身体产生很多其他的害处。我们平时吃的食物含有太多的盐,香肠、咸菜、甜面酱、酱油,这些无形的盐总量加起来要比健康标准高出不知多少倍。那么一个人每天吃的多少盐才算健康呢?以啤酒瓶盖为例,去掉里面的皮垫,盛满一个啤酒盖就是一天的用盐量,大约为5-6克左右。

均衡食物最健康

《黄帝内经》中对“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进行了详细讲解。

“五谷为养”强调了主食的重要性,很多喝酒的人往往不吃主食,对身体伤害非常大。主食补充的是碳水化合物,维持我们的生命。那么每天应该吃多少主食才算合理呢?我教给大家一个计算主食量的方法,即用5乘以自己的体重(公斤)得到的数字就是。我举一个例子,一个人体重120斤,也就是60公斤,用5乘以60,得到300(克),大概为6两,这就是他一天应吃的主食量。

“五果为助”告诉大家不能靠吃水果活着,尤其对减肥的人来说,光吃水果也不行。水果是辅助吃的,正常每天吃二三个水果对补充维生素十分有益。“五畜为益”要大家注重补充蛋白质,每天吃2两左右的肉类。“五菜为充”鼓励大家多吃蔬菜,可以促进肠道运动,一天应该吃8两到1斤左右的蔬菜。特别提醒大家,在饮食中应注意少吃油炸、高糖的食物,多吃纤维、新鲜的食物(水果、蔬菜、粮食),掌握好粮食、蛋白质、脂肪三者之间的比例,与此同时还要做适量的运动,并且要有规律的去做运动。

抗衰老=除自由基

我们都知道,土豆削了皮之后很快会变黑,这是氧化的作用。我们人也一样,每日在不断衰老着,日常生活中过度的照射紫外线、电脑辐射、巨大的精神压力等,产生了大量导致衰老的物质——自由基,“自由基”产生的越多就会越破坏我们人体内部系统的稳定,防止自由基过多,就是抗衰老(抗氧化)的过程。

小穴位中的大健康

大家都听说过“头痛医脚”,这是因为经络的巡行遍布全身,某个穴位在主管着某个身体部位的功能。李智将各个重要穴位、作用和如何找穴位、认穴位进行了介绍。生活中有用的穴位,内关穴,便秘可以死人,很多老人因为便秘突发性脑溢血非常多。合谷穴,也叫虎口穴,促进肠胃蠕动,治疗疼痛、肌肉酸痛,头疼……

找准穴位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中医有一句话叫“离穴不离经”,其实,经络、穴位是双向调理的,有病治病,无病防身,是中医保健常用的有效方法。

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按摩、刮痧、针灸等各种方法来刺激穴位,是能够起到防病治病效果的。因为经络是中医治病的核心,所有的方法都是作用于经络的。

后记:采访过程中,李智老师接听了一个电話,过后她抱歉地说是一个患者打来的,不接怕患者着急。她告诉我这个患者是一个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老师,平时一个人带好几个班,工作很辛苦,身体也不好,总去她那里看病,刚才的电话是患者在诉说最近的身体不适,而李老师说这是更年期的反应,她告诉患者需要买一些药来调理,而这些药加起来超不过几元钱,她希望患者花最少的钱来调养身体。

那一刻,我被深深的感动了,网络上说李智老师是“最美女中医”,是的,她真的很美,而这种美早已超越了外表的靓丽,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

快乐女声是一种真实的生活方式 第7篇

其实担忧还是有的。我们往年报名人数最高峰达15万人, 今年若有5万我就满足了。当全国18家地面电视频道、6家门户网站决定参与其中时, 我坚定了原先5万人的预计。前天, 全国报名预选结束, 据不完全统计, 报名人数居然接近2005年,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 当然我并没有指望超过李宇春那一届, 那可是被朱大可教授称之为中国娱乐元年的一年。

然而总编室同事忧心忡忡地来告知, 说有的选秀活动声称报名人数超百万之巨, 我们的这数字是否太寒碜了一点?我想大笑, 因为这是一个可乐的问题, 我又不想笑, 因为这是一个貌似严肃的问题。

我从1999年办选秀活动起, 认为成功的基本游戏规则就是玩儿真的, 别弄假的, 这是最简单的规则, 又是最困难的规则。我们60年代出生的人都还知道一点当年放卫星的故事, 红薯长到脸盆大, 耕牛昨晚说了话, 结果大家都知道, 近30年科技光速一样发展, 红薯也就转了一下基因, 耕牛也就多了几个杂交品种。

快乐也好超级也罢, 真实才是不二法门。

我检讨了早先自己的误判, 对快乐女声的认识也提高了点。我们的主要玩家是80、90后, 他们对真实的推崇超越历代年轻人, 其时代背景就是30年的改革开放。反过来, 她们又以自己真实、自由、民主的生活态度, 感染着这个时代。

西安79岁的吴白玮教授参加快女时说的一席话诠释了这一切:我感激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今天我这个老太婆能到这里来唱歌, 体现这个时代的进步和文明, 体现我老太太的快乐和幸福。

谁忍心在吴教授参与的游戏中掺入额外的商业激素呢?

我一向不喜欢诸葛亮的装神弄鬼。其神化形象的极致便是空城计。司马懿提15万大军杀到城下, 却被一把鹅毛扇吓到屁滚尿流, 我认为这是罗贯中骗小孩的把戏。一味玩假的虚的, 最终结果不免五丈原孤灯覆灭, 这也是他一辈子热衷虚假欺诈的合理结局。

所以我认为不要把快乐女声当作一个比赛, 也不要去做无谓的攀比, 老老实实、诚诚恳恳比较好, 因为它是一个推广真实生活方式、表达真情实感的平台。

设计是一种生活方式 第8篇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

中国有句古语:“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当今, 我以为此语该为“人之患在不好读书”。人生活在文化中, 生活在语言中, 生活在历史中。观今宜鉴古, 无古不成今。今天的一切, 来自于昨天的尝试与积累, 昨天的宝贵经验与惨痛教训, 都存在于浩若烟海的书籍之中, 没有昨天就没有今天, 更不会有明天。柳斌讲:“在现代社会里, 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缺乏获取知识能力、缺乏发展潜能的学生, 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文化内涵浅薄的平庸家庭, 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呆板沉滞的令人窒息的学校, 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必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人民日报》曾公布过关于国人阅读的一组数字, 颇为触目惊心:1990年我国年人均阅读量为5.2册, 2009年为5.6册, 20年我们的经济飞速发展, 而阅读量只增加了半本, 同期俄罗斯的人均年阅读量为55本, 美国为50本, 世界上许多国家开展了“全民阅读活动”, 而对于有五千年文明史、几乎人人都会背几句唐诗的中国, 书香能否历久弥新、浸润国人心灵呢?将中外读书状况作一番比较, 我们发现:在以课业负担重闻名的中国, 孩子们也鲜有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精力, 一项调查显示, 中国儿童能够独立阅读的年龄比美国儿童晚4年, 阅读量仅为美国同龄儿童的六分之一。功利性阅读, 正在影响着孩子们的阅读品位, 甚至造成他们对读书的反感。遗憾之余, 我们必须正视, 正是我们过于强调“苦学”而忽视了“乐学”, 过于强调“正襟危坐”而忽视了“随性阅读”, 过于强调读书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功能性”。致使阅读难以融入到我们的血液中, 难以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而过于浓烈的功利色彩也将知识庸俗化, 将读书引入歧途。

学校是人类传播、传递文明的主要场所, 而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是文明、文化的传播者, 教育工作者的行为示范作用, 不仅支撑了国家、民族的未来, 同时也可给子女成长树立了典范, 筑就了书香家风。学校是读书的地方, 是读书人培养读书人的地方, 我们要构建书香校园, 首先让教育工作者成为读书人, 然后引领学生们成为读书人。“曾经沧海难为水”, 笔者作为管理干部履次“横刀立马”, 为使干部教师读书软硬兼施、威逼利诱、十八般武艺尽遣———选书增读、有奖书感、搭台博论、考评逼学, 等等, 其目的在于唤醒, 因为人成年以后“谁也改变不了谁”, 便成了定论, 重塑心的文化, 需要人自身的觉醒, 自己认识到生命真正的价值。唤醒是外在的, 而觉醒才是发自内心的, 教育工作者的觉醒在于改变从自己开始、从阅读开始, 做一个读书人。

什么是“读书人”?读书人就是一辈子爱读书的人, 以读书为生活方式的人。人是要一辈子读书的, 而能否养成读书的习惯和品位, 基础教育阶段最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曾精辟论述:“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一本好书开始的, 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个精神宝藏, 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的一二百好书;如果少年时没有品尝过阅读激动人心的快乐, 没有自己心爱的书和喜爱的作家, 其全面发展是不可设想的。”从中我们可以感悟, 对学生而言, 任何教育都不能取代经典好书的阅读, 办学应从阅读开始, 没有阅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既然基础教育阶段是养成读书习惯和品位的关键时期, 那么能够引领学生读好书的教育工作者, 是关键中的关键。“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教育工作者自己应该是爱读书、会读书的真正读书人, 才能把学生也熏染成爱读书、会读书的读书人。周国平说: “好教师一辈子只做两件事———读书和教书, 读书利己, 教书利人, 教师的幸福在于二者是完全统一的。”

我一直坚信, 读书不仅仅是一种行为, 它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是一种具有美感的人生态度。

读书真的很幸福

有一个道理, 大家都能懂得, 那就是人类的生存不仅仅是为了工作, 工作只是手段, 目的是生活幸福。工作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而幸福来自于闲暇之余你所从事的。有的人醉心于于功利, 有的人忙于推杯换盏, 有的人沉迷于麻将, 这些人明知阅读的意义, 却禁不住物质与金钱、享乐的诱惑, 不去亲近图书, 这是一种主动放弃的堕落, 着实可怜;有些人为功利而读,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 虽孜孜不倦, 但读来读去, 难脱俗气, 也品味不到阅读的快意。我一向反对读书的唯一目的是“学以致用”, 试想如果我每天的阅读都是为了明天的赶考, 一生都在应考, 苦不堪言, 何谈读书之乐, 读书之幸福?

我以为书是可以这样读的:“数间茅屋闲临水, 一盏秋灯夜读书。”工余之晚, 不论外面春日细雨, 夏日蝉鸣, 秋日落叶, 冬日北风, 给自己泡杯茶, 曲卷于沙发中, 漫漫岁月, 文字便成为最好的朋友。杨绛先生曾说:“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 不必事先打招呼求见, 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 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 而且可以经常去, 时刻去, 如果不得要领, 还可以不辞而别, 或者另找高明, 和他对质。”读书其实就是面对面谈话, 读一本适合你的好书, 便是你与作者、书中主人公进行了一次情投意合的谈话, 你会产生收获的幸福感。在这样的谈话里, 有时你种下一缕思绪能收获一个灵感, 种下一个“眼神”能收获一串笑声, 种下一个疑问能收获一句至理名言。读书养人, 养人的气韵、养人的信念、养人的心智, 更养人的境界。

书还可以这样读:“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余秋雨先生给青少年警示:应避免陷入信息海洋和虚拟世界的游乐场, 要张开双臂去拥抱广阔的现实世界, 走出书斋, 走向自然。这固然好, 但我们的现实世界, 除了外在的高山、湖泊、草原、大海……物质世界, 还有丰富的内在精神世界, 我们可以遍游世界, 但很难“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为了旅游而旅游, 换来的只是身心疲惫, 除匆匆行走、疯狂购物、视觉观感、到此留念, 怕再也找不出什么了, 绝无什么体验, 更难谈发现、反思、创造。这样的行走, 看的再多, 走的再远, 获得的只是一大堆粗浅的感受, 很难培养理性的洞察力, 难以开启生命的智慧。王阳明说“心外无物, 心外无事, 心外无理, 心外无学也”, 我们“身”在游历, 实际上是“心”在体验、在创造, 而阅读是基础, 是唯一可以帮助我们走入精神世界的大门。具有丰富精神世界的人, 才能享受高一级的物质世界, 体味现实世界带给人类的快乐和幸福。

阅读是一种习惯, 一种愉悦, 一个享受, 一种境界。明代诗人于谦在《观书》中写道:“书卷多情似故人, 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 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 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 未信我庐别有春。”经常阅读, 自有一股缭绕身心的别致“书香”, 就像不会枯竭的丰盛水源、盛开不败的鲜花。因此, 阅读不能有太多的功利, 它是心灵的一种需要, 是充实生活、引导灵魂前行的一种方式。阅读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 特别讲究刨根问底;阅读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 有些书是需要反复精读的;阅读是一辈子的事情, 是一种长期的没有终点和没有止境的“自我教育”。不论我们从事何种教育工作, 只要我们经常阅读, 将其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便是一个幸福的人。书香弥漫的人生岁月, 能在有限的生命时间欣赏无限的生命美景, 使我们活得更加丰富与智慧、充实与从容, 人生也因此而精彩。

“好书悟后三更月, 良友来时四座秀。”读书吧, 让我们少一些功利, 多一些闲暇;少一些负担, 多一些乐趣;少一些宏大, 多一些平凡与真实;让读书放下高贵的身段, 成为一种寻常的生活状态;让我们以“玩”的心态, 享受和品味读书吧。

推荐书目

《傅雷家书》, 傅雷著, 三联书店

《顺生论》, 张中行著, 中华书局

《鲁迅的彷徨与呐喊》, 陈静著, 东方出版社

《哲学与人生》, 傅佩荣著, 三联书店

数学实验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第9篇

关键词:数学实验,教学方式,注意的问题,遵循的原则

“数学实验法”是计算机技术引入数学后出现的新生事物, 它有别于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 是一种强调以学生动手为主的数学学习方式。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去认识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数学实验中, 由于计算机的引入和数学软件包的应用, 为数学的思想与方法注入了更多、更广泛的内容, 使学生摆脱了繁重的、乏味的数学演算和数值计算, 促进了数学同其他学科之间的结合, 从而使学生有时间去做更多的创造性工作。

数学实验课不直接把现成的结论教给学生, 而是根据数学思想发展脉络, 创造问题情境, 充分利用有关工具 (如纸、拼图、作图工具和使用一些测量工具以及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的某些软件) 进行折纸、拼图、作图和实验, 引导学生对某一数学知识进行探究, 从而引入, 猜想, 归纳和验证及理论证明, 从而使学生亲历数学建构过程逐步掌握认识事物, 发现真理的方式和方法, 培养创造能力, 提高数学素养。

一、数学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

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认识不够, 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满足于定义、性质等方面的讲解, 还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 提供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 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 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帮助学生形成教学概念。

例如, 在“圆的定义”教学中, 让学生来做这样的实验:取一根绳子, 把它的一端用图钉固定在画板上, 另一端系一支铅笔, 然后拉紧绳子, 并使它绕固定的一端旋转一周, 那么铅笔在画板上也会画出一个圆来, 通过实验, 学生明白了数学中的圆指的是一条封闭的曲线, 而不是生活中的一个圆面, 从而加深了对圆的定义的理解。

二、数学实验有助于学生猜想结论

数学教学是一种“过程教学”, 它包括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过程, 也包括人的思维过程。而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 教师对数学原理的教学大都是直接展示给学生, 而忽略了知识的来龙去脉, 淡化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因而, 学生一知半解, 似懂非懂, 造成感知与概括之间的思维断层, 学生只是记着教师讲的公式、性质, 然后简单套用, 完全处于一种被动地位, 谈不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教师应创设情景, 让学生通过实验猜想出数学知识中某一性质 (或规律) , 从而学习科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如在讲授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时, 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做实验并得出实验结果。

(1) 作出斜△ABC及其∠A的平分线, BC边的垂直平分线和中线。

(2) 拖动点A, 并注意观察此时△A B C的形状和“三线”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3) 此时△A B C和“三线”的关系是否发生了变化?

(4) 在移动的过程中, “三线”会重合吗?

(5) △ABC是什么形状时, “三线”重合?

通过实验可以看出, 当A B=A C时, 三条线重合, 因而, 学生可猜想出, 等腰三角线“三线”合一性质, 教师也摆脱了难以将性质描述清楚的窘境, 使得这一性质不言自明。

三、数学实验有助于学生探究数学规律

教师设计参与性好, 探究性强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实现认知开发的重要保证。教师设计好教学过程, 通过数学实验这一形式, 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 发展过程, 自己探究, 发现知识, 使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如在教学多边形内角和时, 教师首先给予探究性问题;“多边形内角和与多边形的边数有什么关系?”然后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从多边形内部任取一点并与各顶点连接引导学生观察所分三角形的个数与多边形的边数, 因此多边形的内角和应该是这些三角形的内角和减去一个周角, 即n×180°-2×180°;最终是 (n-2) 180°。

四、数学实验有助于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常常会碰到学生解题时因为找不到突破口而困惑, 此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实验来发现规律, 从而获得解题途径。

如下图, 把直角三角板A B C的斜边A B放在定直线L上, 按顺时针方向在L上翻滚两次, 使它翻滚到△A″B'C'的位置, 设B C=1, A C=2, 求顶点A运动到A″位置时, 点A经过的路线与直线L所围成的面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常常会碰到学生解题时因为找不到突破口而困惑, 此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实验来发现规律, 从而获得解题途径。要解决这个问题, 可让学生进行实验, 用三角板动手操作后, 学生会发现动点A运动的路线与直线L所围成的面积是由两个扇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面积合成的, 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让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搞清了一个数学问题并明白了结论是怎样形成的, 使学生在一个充满探索的过程中读懂了数学, 从中感受到数学创造的乐趣, 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数学实验有助于学生验证数学知识正确与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往往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 它遵循着学科的逻辑程序, 一般是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因而学生对知识缺少体验, 而体验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 与个体的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 体验不仅对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帮助, 而且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和动机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数学实验能提供给学生体验知识的机会, 它是通过对知识结论的验证知道其或正或否, 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另一方面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数学实验有助于学生拓展知识

现代教育观告诉我们, 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不应该是死水一潭, 而是随时可激活的知识。因此, 教师在练习的安排上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做一些开放型、拓展型的习题, 以此来激活学生的思维, 达到培养创新能力之目的。因此, 教师应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原题进行变式, 拓宽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牢固更能融会贯通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实验形象直观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 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的是真正的数学经验, 而不仅仅是一些抽象的数学结论, 数学实验让学生有效地掌握了数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品质和探索精神, 有利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

七、数学实验教学, 有助于调动学生全员参与

教育的本质在于参与, 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中去, 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 主动的获取知识。而使所有的学生的智能得到充分发展, 是每个家庭的期盼, 老师的希望, 社会的需要。数学实验教学则能够提供使每个学生达到他们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平的学习条件。在数学实验教学中, 让每个学生玩自己手中的学具, 看你有什么发现, 提到玩, 每个学生都感兴趣, 无论他发现的结论是浅显, 还是深刻, 都是他最真实的体验和感受, 都已充分调动了他的参与性和探究性。再者, 有的学生理论知识不足, 但动手能力较强。在实验过程中, 他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 得到鼓励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消除“数学难、学不好”的恐惧心理, 萌发要学好数学的愿望, 引发学习动机, 使他们以学为乐, 主动进取, 提高学习效果。

八、开设数学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数学实验的载体是问题, 做实验是从问题出发进行探索研究的, 故选准选好实验课题就显得十分重要, 我们选择实验课题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 量力性:

适合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 在实验时不需要补充大量的知识就可入手。

2. 实用性:

要有一定的实际背景和意义, 选择这种实际问题, 可以使学生从实验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提高学习数学的自觉性。

3. 趣味性:

饶有趣味的问题, 能吸引学生思考, 启迪学生思维, 开阔学生眼界,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 能体现计算机的作用:

实验课题的解决需要借助和通过计算机的计算和模拟功能。这是时代的要求, 也是数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克敏, 浅谈数学实验教学[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9, 8

[2]周春荔.建模与中学数学教育[J].数学教育学报, 1996, 5 (2) :2~5

[3]张景斌, 王尚志.中学数学建模活动为中学生创造发展空间[J].数学教育学报, 2001, 1

[4]唐安华.开展中学数学建模论文写作活动的认识和实践[J].数学教育学报, 2001, 4

[5]林夏水.数学本质·认识论·数学观—简评“对数学本质的认识”[J].数学教育学报, 2002, 2

[6]袁碧云.数学教育学[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市值是一种企业生存方式和成长机制 第10篇

市值是企业家经营能力和职业声誉的最高指标, 在现代市场经济下, 利润已经不是核心指标, 利润最大化已经不再是考核一个经营班子或企业家团队的关键指标, 无论是股东还是资本市场的投资者, 都将依据市值最大化标准来评价企业家团队的经营能力, 做好市值管理是保障经营层的必然要求。

市值是品牌声誉和公司信誉的要求。如果一家公司一直市值很低, 至少在几千万股民眼里, 这家公司是很没形象的, 有可能怨声载道, 骂声不绝。产品营销、品牌传播利用股票市场投资者的热情是最好的。人是有感情的, 所以股票市场上的这种声誉、这估值水平, 跟产品营销是影响非常大的。几千万股民渗透到社会每一个角落, 什么广告能比这个效果更好?

市值是产业竞争的要求。中国大多数产业还处在产业分散状态, 产业集中是大多数公司的总体形式, 在此形式下, 厂商之间将展开不断的并购筹组和整合, 在这场竞争中, 上市地位和优势将是竞争的两大法宝, 对公司展开未来十年的产业竞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单身是一种生活方式 第11篇

选择单身,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你的生活中心就是自己,想什么时候起床就什么时候起床,想什么时候吃饭就什么时候吃饭,不用考虑别人的感受,只做对自己有好处的事。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最人性化的生活方式。当然,这一切都是有代价的,你要一个人应对生活中所有的事,大到生病、调职,小到换保险丝、倒垃圾,事必躬亲,没人帮你。如果人生需要十分坚强,单身则需要五十分,不仅要有坚强的神经,还要有强健的体魄和过硬的本领,你得是生活的全能选手,否则还是趁早嫁掉。

当然,没有人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很多人看我现在一副悠然自得、从容不迫的样子,都很羡慕,殊不知刚开始单身生活时,我也很狼狈,连往墙上钉个钉子都不会,一到下雨打雷就用手捂住耳朵往被子里钻。一次正逢阴雨天,我回家按下开关,灯闪了几下,忽然灭了,一检查,是保险丝断了。我急了,怎么办?单身生活快一年了,这种事还是第一次遇到,又是这种鬼天气,看来身边没有男人就是不行啊!我有些沮丧。无奈,只好硬着头皮去敲邻居家的门。邻家女人很热情,叫丈夫来帮忙,不到五分钟就换好了。

第二天,好友来电话,我随口说起这事,话一出口就有些后悔。我知道她肯定会攻击我。果然,她幸灾乐祸地说:“怎么样,还是我说的对吧?上帝创造了男人和女人,就是让他们结合的。还是结婚嫁人吧!否则,保险丝断了都没人换。”

我叹口气道:“你说的没错,昨晚我也这么想过,还是嫁人算了,可是又一想,不行啊。保险丝一年才断一次,如果为此而嫁人,其他时间让他干什么?这样资产闲置,不是太浪费了吗?”

虽是句玩笑话,却透着几分真意。我是经历过婚姻的人,与过去的婚姻生活比,我更喜欢现在的单身生活。每天写作、读书占去大量时间,赚的稿费足够自己花,寂寞了有朋友聊天,除了保险丝断了需要男人来换,真不知道还有什么事情需要他。想来想去,还是不要嫁掉的好。如果保险丝再断,就学着自己换,最多再借用一下别人的丈夫好了,反正只用一会儿。不过,这已经成为历史。住了两年出租屋后,我买了房子,新居装有自动保险装置,电压超负荷,上面的开关会自动跳起,用手轻轻一按,合上就行了,根本不用换什么保险丝。

当然,这都是些生活琐事,做一次就会了,用不着担惊受怕。真正让人担惊受怕的是生病。平时活蹦乱跳的,身边有人没人都无所谓,一旦生病躺在床上,怎么办?这的确是个很现实的问题,也是单身者常被问起的两个问题之一,另一个是:你老了怎么办?

如果结婚就是为了生病时有人照顧,这样的婚姻开始就动机不纯,质量也肯定高不到哪里去。而且,小病不需要照顾,大病一治就是数月甚至数年,他就是有心也无力,最终还得花钱雇人来照顾你,不如自己多存点儿钱,到时候请一个专职陪护来护理,肯定耐心周到。

至于年老——的确,婚姻看上去更像是为晚年准备的,没有人愿意孤独地走向生命的终点,即使是我,也希望在通往墓地的路上能有人相伴。但是,死神不喜欢成双成对,总是独来独往。通常情况下,女人比男人长寿,就算结婚,也保不准最后还是孤身一人。如果有幸先被上帝召回,又会死不瞑目。试想,我怎么忍心把我爱的人一个人留在这世上呢!

所以你看,没有一种生活方式是完美的,无论是单身还是结婚,选择了其中的一种,就意味着你在接受它带给你舒适和快乐的同时,也要接受它固有的缺陷。

可持续设计是一种风格或流派吗? 第12篇

从《辞海》的解释可以看出,所谓的风格或者流派,主要是从人或事物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格调或艺术个性为出发点的,用在设计领域,则多与设计作品的外在表现(或形式)直接关联。任何一种风格或流派,其流行的范围都是有限的,其流行的时代、流行时间的长短也是不同的,有长达几个世纪的,但也有短至只有几年的。如建筑设计中的哥特风格主要流行于12—15世纪的欧洲,而典雅主义(Formalism)建筑则主要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的美国,前后不过十余年的时间。仔细考察一下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各种设计风格,不难发现,进入近现代以后,每一种风格的流行时间呈现越来越短的趋势,或者可以说,这些风格的时尚性越来越强。

由于风格或者流派通常只是某些人在艺术或设计表现方面所呈现出来的个性化主张,因此,其对社会的总体影响都是十分有限的,其对整个人类发展的影响更不可能是举足轻重的。举凡一种风格或者流派,它都不可能对人们的艺术或设计行为有强制性的约束力;对于某种风格或者流派,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喜好程度。对于某种风格,人们完全可以凭自己的意志加以趋从或者反对,你可以是某种风格的超级“粉丝”,但也可以是这种风格的坚决反对者,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但是,对于可持续设计,却完全无法用上述概念来加以套用或考察,它既是科学的生物观、普遍的伦理观和博大的共享观在艺术或设计中的体现,也可以说是对设计师的生态智慧的最直观、最富有成效的一种展示。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主席、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1987年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明确给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即“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对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不构成损害的发展”。可见所谓“可持续”,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要求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使用,使得自然资源能够自然得到补充,从而持续承受人类的延续。

和以往讲究形式、风格的传统设计观念不同,可持续设计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前提下,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自然的可再生资源,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减少对地球环境的破坏,同时创造出更为舒适的居住生活与工作环境。这就要求设计师从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生态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而不仅仅从美观、从形象出发进行设计。因此,可持续设计观是一种整体设计观。相对于传统设计观来讲,可持续设计观直接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两方面内容:一是强调发展,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与文化水平,包括人的生活水平;二是强调持续,做到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使用以及对可再生资源不断增殖、永续利用。

艺术设计的发展必须以可持续战略作为根本指针,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设计观反映了未来设计领域发展趋势的观念变革,它必须成为人们设计思维的主导。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直到环境问题完全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才意识到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意义,这其实已经是亡羊补牢之举,但只要大家确实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时依然未晚。

可持续设计崇尚自然、尊重自然,而不再像以前的某些设计那样,旨在于战胜自然、征服自然的基础上为人创造一种所谓的“赏心悦目”。可持续设计愿意以保持生态平衡的方式,与大自然、与其他生物保持和平友好的共生共荣关系,人类的一切营建、生产活动都不得超出自然所给予的范围,都不允许为了满足自己的扩张欲望而侵害了其它物种的生存权利。可持续设计观表现了人类对于自然、对于地球上的其它生物从未有过的自觉的宽容,体现了人类一种全新的精神境界。

对于生态美学,我们很难用像对待诸如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抑或其它什么主义之类的方法来加以评价,它不同于哥特式、巴洛克、现代主义以及以往任何一种设计风格或流派,可持续设计与形式、风格没有本质上的内在关系,可持续设计可以采取古典的形式,也可以采取现代主义甚或后现代主义等任何形式。

将可持续设计归结为某种风格或者流派,将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带来巨大的危害,因为作为一种风格或流派,任何人只要不喜欢或者不愿意,就可以弃之不顾,它对人们的设计行为不存在任何约束力。而且任何一种风格或流派,只要其赖以生存的土壤发生了改变,那么这种风格也就再也没有了生存的可能与必要,最多只能作为人们猎奇的对象而偶尔出现,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的任何风格其生命力都十分有限的主要原因。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风格或流派截然不同,作为当下人们对自己过去行为的一种觉醒和反思,将是一种永恒的探求,只要人类存在一天,只要人类希望自己能够在地球上多存在一天,那么这种理念就永远不应该消失。而且作为人类未来生存的必要条件,保护自然将是人类一种强制性的基本义务,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不喜欢”或者“不愿意”为借口而置之不理或加以反对。因此,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战略,是我国乃至全球未来发展的根本战略,它不像以往出现过的任何一种风格或流派那样,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可有可无、可信可不信的一种突发奇想,而是一场关乎人类生存的设计伦理上的革命。

在探讨可持续设计理论与实践的过程中,除了要遵循一般的社会伦理规范之外,更应考虑人类必须承担的生态伦理的义务和责任。但是,如果把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设计看成是一种风格或流派,那么它就根本不存在上述伦理上的意义,也不可能通过任何法律方式,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国家强制力作后盾,来规范人们在建筑和产品的设计、建造、生产、使用等所有过程的活动,限制那些破坏环境、损害他人和全人类利益的非绿色行为。如果把可持续思想仅仅看成是一种新的风格或者流派,那么,当下人们正在进行的这一正本清源的行动就会遭到严重的误导,人类设计思想上的第一次实质性革命就会面临流产的危险!

上一篇:公开档案下一篇:专制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