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优化分析范文

2024-09-18

教学优化分析范文(精选11篇)

教学优化分析 第1篇

一、识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有关的调查研究和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中小学音乐课堂中让学生感觉最困难、最头痛,甚至造成学生不喜欢音乐课堂的根源就在于识谱教学。虽然很多老师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是由于把握不准教学对象的心理特征、学习规律、认知规律,而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关注学科的知识体系与逻辑,对课程标准把握不准,理解不透,忽视了人的发展这一最重要的根本目标,使得学生不但乐谱没有学会,甚至连基本的音乐能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与发展。根据有关调查统计,目前中小学毕业生的识谱率不足0.5%;高中阶段掌握五线谱的学生不超过15%,掌握简谱的不到35%,而同时掌握五线谱和简谱的学生则不到10%;随着高中课业压力的增强,对于基本乐理知识学习的坚持更加稀少,在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中,认识五线谱的人数不超过5%,认识简谱的人数不超过10%。同时,五线谱与简谱的掌握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异,如有的学生能够流畅地译谱并准确地视唱,有的学生能译谱,会演唱,但是反应较慢,有些则只会译谱,视唱水平则较低,也有的译谱和视唱都出现问题[2,3,4]。

除了以上因素,造成识谱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还包括:虽然根据当前的音乐课程标准,各音乐模块中一般都包含了识谱的内容,但是,由于中小学的毕业考试和高考非艺术类考生不涉及音乐课程考核评价,使得学校不重视音乐课程教学;此外,部分学校的音乐师资力量本身比较薄弱,音乐教学过程也不重视识谱教学;另外,学生学习过程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练习与指导等。下面就中小学阶段如何优化识谱教学过程,提高识谱教学与学习效率,给出一些可能的优化措施及解决方案。

二、优化识谱教学过程,提高识谱教学效率

根据国家义务教学阶段要求和课程标准,音乐教育内容包括了唱歌、欣赏、器乐、识谱等内容。随着教学的改革,强调凸显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人文属性和学生创造性潜能开发的课程价值。但是,如果不了解音乐的要素,看不懂五线谱、简谱,不了解音乐的节拍、节奏等基本的乐理知识,学生就无法理解作曲家深刻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也就无法真正进行艺术实践和音乐欣赏,进而无法真正体现开设音乐课程的价值和意义。

研究表明,低年级是学生节奏感受力和认知能力迅速增长的时期,也是听觉最为敏感的阶段,因此,识谱教学应该抓住这个最佳阶段,强化乐谱教学内容,并在逐步拓展中加强视唱、听音练习,使得每位学生都具备基本的译谱、视唱能力,具有一定的音乐听辨能力,从而为良好的音乐素养的形成打下基础。针对以上目标,提出以下识谱教学与学习的建议与想法。

(一)优化识谱教学内容,采取五线谱与简谱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当前世界上记录音乐的方法主要采用五线谱和简谱,我国的声乐大多采用简谱,器乐常用五线谱。两种记谱方法表现乐曲的内容各有所长。简谱唱名直观明显、识谱快速,音准节奏兼顾,对记录音符视唱带来很大方便,分析调式直观、快捷,容易学习掌握。但纯粹的简谱教学限制了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使得学生对音乐的起伏、和声、音程缺乏直观的认识和感悟,为一些乐器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五线谱是使用各种不同的音符、休止符和其他记号来记载音乐的乐谱。通过五线谱能够直观学习音名、唱名、和声、音程、音区等知识,五线谱的学习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理知识和感悟音乐。但是,由于音乐课程教学时间的限制和离散性,识谱教学如果仅仅依靠五线谱而缺乏简谱的认知,很难迅速唱出唱名和进行视唱练习。因此,只有有效融合五线谱和简谱教学,学生才能在掌握五线谱的节奏后,再将较复杂的调号用简谱标出唱名,从而能够顺利唱出全曲。两种记谱方法的教学融合,不仅降低了识谱的难度,也为学生的乐器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学生也能在识谱教学过程中不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进而有效促进识谱教学的效率的提升[5,6]。

(二)识谱、视谱相结合,提高学生识谱实践能力与水平。识谱作为音乐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具有工具性的实用价值。直观地讲,识谱就是看着陌生的乐谱能把曲谱唱出来或者用乐器吹奏出来,这也是识谱教学的预期目标。识谱教学包括知识学习与技能培养。知识学习即(下接第187页)识谱,包括各种符号的识别,熟知各种记号的名称和用法等;技能培养,即视谱。视谱属于识谱的实践应用,要求通过识谱,能够准确地唱出或者借助于乐器准确演奏出乐谱,特别要准确把握高音和节奏两大基本要素。识谱的主要目标就在于视谱。如果说识谱是唱曲与器乐演奏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那么视谱则是这些知识技能的实践应用。从某种意义上讲,识谱是手段,视谱是目的。通过视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和水平,为以后的独立演奏作品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只有识谱与视谱有效结合,加强唱曲与器乐演奏练习,才能高效完成识谱教学,实现识谱教学目标[1]。

(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音乐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理念和教材都发生了变化。形象生动的图形谱丰富了识谱教学手段,改变了识谱教学方式。形象生动的图形谱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学习[7]。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入,也为图形谱的直观表现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表现方式。在图像、声音、动画等技术的支撑下,识谱教学课堂更加生动、形象,学生的识谱过程更加全面、高效,对音乐的理解、体验和感受更加准确、真实。同时,通过设计、制作丰富的数字化资源,构建一个不受时空限制的在线识谱教学与学习平台,营造一个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主动实践的良好氛围与独立空间,不仅可以有效解决音乐课程教学的不连续性问题,也能让学生在个性化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资源,有效弥补课堂不足,有效提升识谱能力与应用水平。

三、结语

虽然识谱教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一定的抽象性,但是只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握课程的教学目标,遵循科学的教学计划,优化教学内容,精心进行教学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和表现形式,加强实践指导,相信每位同学都能够熟练掌握五线谱、简谱的基本知识和视唱基本技能,并能在唱曲和器乐表演实践中得到好好表现,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

摘要:本文在分析当前识谱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同行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优化教学内容,融合五线谱与简谱的教学设计;主张采取识谱、视谱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切实提高学生识谱实践能力与水平;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识谱教学过程优化方案。

教学优化分析 第2篇

摘 要: 高中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优化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是如今高中生物教学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 高中生物实验 教学方式 教学评价

高中生物实验是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基础,是学生由感性知识向理性实践转化和升华的重要途径,是加深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印象的重要手段。随着新课改在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实施,传统的高中实验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国家教育的形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改变传统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整合实验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下面我就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及优化改进的措施进行分析,希望以此推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发展。

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1.保守的教学观念无法满足现代素质教育需求。

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将实验作为巩固基础理论知识的附属品,甚至部分教师并未意识到实验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只看重实验最终的结果与结论,忽视实验过程中细节的认知;只看重基础理论要点的巩固,忽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占据实验操作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是盲目地跟从和观察,这不仅严重禁锢了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而且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发展。

2.机械化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无论是何种生物实验操作,学生都是按照教师的规划和指导进行机械化的操作和观察,这种僵化的、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但使得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相脱离,限制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限制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而且阻碍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发挥,使学生逐渐失去参与实验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单一的教学评价无法反映出真实的教学水平。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行为与过程进行反馈的一种教学手段。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评价决定教师教学的主要方向和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传统的高中生物实验评价流于书面形式,只注重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消化水平,未能对学生的在实验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及操作水平进行真实的评价和反馈,导致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低下。

4.低下的教学水平无法适应现代生物实验标准。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改革亦呈现白热化趋势。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然而部分教师由于自身教学水平有限、教学素质低下等原因,因此无法满足现代生物实验教学的发展,使生物实验教学停滞不前。

二、优化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策略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推动生物实验教学新发展。

教育学生、培养人才是一种社会化行为,是全社会、学校、教师的主要责任。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首先要转变社会教育观念,明确生物实验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价值,才能培养优秀的社会型人才;其次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端正学校领导的教学思想,增加生物实验课程投入与时间,为生物教学配备专项设备和教学人员,保证生物实验教学的有序化进行;再次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观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创新能力为实验教学的核心,推动生物实验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验为媒介,创设探究式的教学情境。

新时期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要以新课标理论为改革的主要方向,在实际的生物实验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生物实验操作、制订生物实验计划和方案,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实验转变为主动参与实验,加深学生对实验过程、意义的理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以实验为媒介,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探究式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相互探索、相互求知,从而实现学生个性差异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例如,在高中生物植物细胞有机分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各自带来不同的植物根茎,进行观察、阐述、发现、探究,使植物细胞分裂知识在学生的动手观察操作中得到巩固,提高学生运用生物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以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改进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进行深入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实验结果,而且要对实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进行综合性评价。要以现代化的、科学化的、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测评生物实验教学的始末,测评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操作方法、操作态度,等等。高中生物实验操作能力是综合能力的一种表现、一种形式,只有以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对实验教学进行客观、全面、系统的真实反馈,才能体现出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与弊端,才能及时采取方法进行改进与优化。例如,可以通过对器械的使用、药品的使用等进行操作规范的评价,可以通过观察学生有无想象和创新评价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

4.重培训,养素质,提高生物实验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

教师是高中生物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教学水平决定生物实验课程的质量。新课改背景下,要注重教师的文化理论与实验技能培训,注重教师的文化素质培养,使教师能够跟随科学技术的脚步掌握现代生物实验技能,从而促进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进步和发展。

总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综合途径。高中生物教师要以科学的教学观念为指导,以先进的教学方式为手段,以多元的教学评价为基础,推进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教学优化分析 第3篇

一、鼓励小组之内的单词检验,深化相关单词印象

由于英语单词相比于汉字而言是一个舶来品,学生脑海中没有先天性的文化熏陶,所以就使得一大部分学生对单词记忆颇为头疼。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率地学习英语单词,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式的单词学习。这是因为小组合作的单词教学一方面可以有效消除学生在英语单词学习过程中的惰性,并且小组内成员相互鼓励,可以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在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单词记忆效率,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内的相互检验,从而大大提高每一个小组的核心竞争力,最终达到综合提高学生初中英语素质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了七年级上册Unit 1《This is me》这一单元的相关英语单词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开展相应的小组合作单词学习法。每一个小组内的成员首先共同学习新的英语单词,比如master(主人)、grade(年级)、slim(苗条的)、swimming(游泳)、after(之后)等。然后为了帮助小组内成员增加对这些英语单词的印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互之间的检验,比如其中一位成员向其他成员提问:Could you spell the word“swimming”?(你们可以拼写出“swimming”这个单词吗?)然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抢答,回答正确者积一分,最终分数最高者可以获得“spell star(拼写之星)”的称号。教师所开展的这种小组内部良性的单词学习竞争最终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达到提高自身英语单词记忆效率的目的。

二、设计小组之内的情景对话,提高单词的使用频率

英语单词是组成英语句子与文章的基础,同时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初中英语单词的使用频率,教师在实际的小组合作单词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多多使用新学习过的英语单词,并设计情景对话,从而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目的。同时小组合作的英语单词学习形式也为情景对话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这就使得学生可以在进行英语单词学习的过程中有效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从而多角度地提高自身的英语综合素质水平。例如在学习了七年级上册Unit 4《My day》这一单元的英语单词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英语单词设计情景对话,并且通过小组pk的方式,大大提高初中英语单词的使用频率。以下是这一单元的主要英语词汇,可供小组内成员进行选词参考:hamburger(汉堡包)、vegetable(蔬菜)、energy(能量)、healthy(健康的)、diet(饮食)、carrot(胡萝卜)等。某一英语单词学习小组经过设计与讨论,最终为大家呈现出一场精彩的英语情景对话:

Student 1:Wow,long time no see.What are you doing these days?(好久不见,你最近在研究什么东西呢?)

Student 2:Hello,old guys.I am making my healthy diet.(你好,老朋友。我最近在研究一份健康的食谱。)

Student 1:A healthy diet?Sounds funny.Can you share it with me?(食谱?听起来很有趣。可以给我分享一下吗?)

Student 2:Sure.I have a healthy diet.I eat a piece of bread and drink a glass of milk in the morning,because the breakfast can offer to me a lot of energy.Well I to eat a hamburger and some vegetables such as carrots.Although the hamburger belongs to junk food,but which contains a large number of protein is essential to me.(当然,我有一个健康的食谱。我早上吃一片面包并且喝一杯牛奶,这些可以给我提供大量能量。我在中午一般吃一个汉堡包和一些蔬菜比如胡萝卜。虽然汉堡包属于垃圾食品,但是其中所富含的大量蛋白质是我必不可少的。)

三、丰富小组的课余生活,重视体现英语单词学习

学生自身英语单词储备的提升不仅需要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同时还需要课余时间多多开展有利于初中英语单词学习的课外活动,从而达到小组合作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目的。例如学生在其自身的课余生活中可以开展英语辩论的课外活动,从而在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同时英语辩论比赛还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竞争的方式,这也体现了初中英语单词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教师在英语辩论比赛之前可以向双方选手规定主题,并且要求大量使用新学习过的英语单词,从而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英语单词储备,从而最终大大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四、结语

教师在实际的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需要立足于单词教学的实际,开展相对应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同时为了进一步发挥这种新式教学方法的优势,教师还可以鼓励小组内成员参与互助检验、设计情景对话以及英语辩论等教学活动,最终全方位地提高班级学生整体的英语综合水平。

摘要:众所周知,英语单词是初中英语学习的基础,只有学生自身拥有大量的词汇储备,才能够为之后的英语阅读教学以及英语写作教学奠定基础。本文以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为例,着重优化分析小组合作单词教学的优势所在。

关键词:初中英语,单词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李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与改进办法[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下旬).2014(04).

[2]王光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法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32).

教学优化分析 第4篇

【摘要】本文在简要分析几何画板主要优势的同时,重点研究了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当中,应用几何画板的主要方法与优势,望能够引起各方关注与重视.【关键词】几何画板;数学教学;优势;应用

在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期间,通过应用几何画板,能够使整个数学学科的教学过程发挥优势,为传统教学提供动力,并最终促使课堂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本文即主要针对以上相关问题展开探讨.1.几何画板的主要优势分析

(1)几何画板具有动态性特征

在初中数学教学期间,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操作鼠标对图像当中的点、线、面进行拖动,但同时也能够使图像的基本性质以及所对应的几何关系保持在恒定状态下.而这种动态性与固定性的融合也正是应用几何画板的最主要优势之一.借助于对这一特性的应用,使得学生能够在几何图形的运动变化当中把握固定的几何规律,领悟几何的精髓.教师可以将几何画板视作数学教学中一块特殊的、动态的黑板,利用几何画板发挥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优势,凸显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的价值.(2)几何画板具有形象性特征

在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活动开展期间,初中数学教学中经常会涉及这样一种问题,即教师会要求学生在平面当中取任意一点.在没有使用几何画板前,学生大多需要通过发挥三维空间想象力的方式进行取点,即便是教师在黑板上定义了相关的点位,但这些点位仍然基本处于恒定状态下.所谓的任意一点均离不开学生的想象.然而,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应用几何画板的方式,能够操作鼠标实现对任意一点的任意移动,这对于提高学生对于任意一点这一概念的理解度、接受度而言均是至关重要的.(3)几何画板具有操作性特征

在当前的技术条件支持下,几何画板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对于计算机硬件配置、软件设置的要求不高.几何画板的制作也比较简单,相关功能的操作与实践比较易于掌握.根据几何画板所制作的课件也比较短小、精悍,从而使得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对于几何画板的应用非常灵活,这对于提高几何画板的优势而言意义显著.2.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几何画板的应用

(1)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可视、具体

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活动开展过程当中,存在大量的抽象概念,需要调动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这决定了在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展开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无法真正掌握.研究显示,若仍然按照传统的PPT图像显示方法展开这些知识点的教学工作,学生只有通过强化记忆的方式才能够了解概念的内涵,但在实际应用中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以初中阶段“中心对称”知识点的教学为例,中心对称作为相当抽象的数学概念之一,要想让学生在初次接受该概念的情况下即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轮廓,其难度是相当大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几何画板的方式,制作一个能够旋转的风车风轮.经过几何画板制作形成的风车风轮一出现就吸引了全班同学的注意,一些平时上课不专心的学生也对教师所制作的风车风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种直观的几何画板形象下,同学们能够根据风车风轮叶片在旋转过程当中不断重合的现象来理解“中心对称”这一知识点的概念.在教师的引导之上,还可掌握有关旋转中心、旋转角度在内的多种概念,对旋转的性质进行验证.在之后的学习中,能够根据几何画板所构建的这一形象,在脑海中对旋转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复习,达到巩固学习成果的目的.(2)使静态的数学图形变得动态、连续

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当中,静态的图形可以通过几何画板的方式加以展现,赋予静态图形以更加丰富的内涵,在这一因素的作用之下,使相关数学问题的本质能够得到彻底的挖掘,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层层递进,揭示与数学概念相关的规律,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实现对课程的良好整合.(3)使固定的数学实验更加智能、多元

研究显示,在初中阶段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对几何画板智能型优势的应用,可以构建科学的数学模型.在引导学生认识相关问题的过程当中,教师对于问题、对于数学概念的构想能够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使得学生在形成数学思维期间的感受更加的真实与具体.从传统意义上的“学数学”转变为“做数学”.同时,几何画板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还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的数学框架,激发学生在研究数学问题中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3.结束语

几何画板与初中阶段数学教学活动的融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主动学习数学的有效平台,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试验和探索,提出并验证自己的猜想,发现并解决问题.即有更多的机会去“做数学”,使数学学习不只是枯燥的推理和论证,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形成全面的数学观,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文章重点探讨了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其相关问题,希望能够引起各方特别关注与重视.【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的优化策略分析 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优化;策略

在当前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初中教育在各个方面也在进行改革,传统教学已慢慢被新型教学方式改变。语文作为一个在课程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要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进行改变,教学观念也应该随之改变。两者的相互结合,才能达到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自身跟不上现代社会的转变

现如今,互联网已越来越普及,知识已呈现出多元化,知识结构已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在各式各样的媒体上,知识以信息流的形式出现,人人都可以共享。这种生活与工作的方式正在改变着我们原有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

新知识的大量涌现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严重不能适应现在学生发展的需求。在知识多元化和共享性的今天,教师的学历知识已不存在优势。教师也有许多不了解的知识,他们掌握的新知识和新理念也许比学生还落后。这会使语文的教与学产生矛盾,教师的教学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想提高学生素质根本就是一句空话。

2.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不高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如果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那么就能帮助学生快速提高学习能力,高效地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质量。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使课堂效率的提高受到制约。

从教师的角度,没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没有秉承以人为本的观念,一味地传授理论知识,不注重激发学生兴趣,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没有针对性的课堂训练,导致课堂效率无法提高。

从学生的角度,没有建立自己的学习计划。许多学生总认为勤能补拙,只靠苦读来提高学习成绩。但如果学生能在课堂上的45分钟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那样是最好的。可学生往往忽略课堂教学,没有计划也浪费了时间,学习效率大大降低。

3.教学内容和方式存在局限性

在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条件下,学生只是在机械地学习记忆,简单地理解应用,被动地接收理论知识。教学内容单一,方式方法局限于口头与板书,导致学生兴趣不高,效率下降。教师过多地注重教學过程的顺利与否,没有注意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悟。语文教学囿于狭窄的课堂,没有课外的延伸,学生不能开拓视野与思维,自然也就无法提高语文素养与实践能力。

二、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

1.改善教师的教学观念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下,教师们应该开始认识到应试教育存在的不足及其片面性,学生的学习成绩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教师首先应确保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知识,然后培养学生其他的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进而促进其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应该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大力弘扬素质教育的理念。教师不仅要传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改变他们的思维观念,要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要实现教学目标,还应达到育人的目标,让学生的思想素质也进一步提高。

2.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其实在课堂中学生是主体,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学才能更加有效的进行。所以首先应该激发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比如,在上课前,先给同学们说说社会上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人和事,再让他们发表自己对于这些事的看法,最后引出这堂课的内容。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主动发言,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使整堂课都以学生的思维为主导。

3.在教学中勇于创新

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各个领域只有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教育更是如此。教师在教学中起引导的作用,教师自身首先应该接受新知识,并更新、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教师可以大胆以网络的方式进行教学。比如,像网上的贴吧一样,教师作为“楼主”先发起一个贴,学生们自由发表言论,用网络上的新词热词都可以,但不能有人身攻击和脏话。这种形式学生们感兴趣,也愿意参与其中,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学到课外的一些新知识。

三、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优化改革势在必行。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许多不足,使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无法顺利完成。所以优化初中语文教学应当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改善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勇于创新,真正使初中语文教学得到优化。

参考文献:

[1]简迎春.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D].上海师范大学,2010

[2]闫学荣.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2011,03:61-62

作者简介:

初中语文教学的优化策略分析 第6篇

1.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和优化策略应用的价值分析

1.1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的重点科目, 也是学生必修的课程内容。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观念的影响,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某些语文教师在教学方式上采用原来的教学方法, 通过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 学生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就处在被动的学习地位, 学习积极主动性得不到有效激发, 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有很大的阻碍[1]。

另外, 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主要以讲述为主, 没有形成现代化的教学模式, 这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有很大的差异, 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不高, 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也不是很好, 这些教学问题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会产生很大影响。

1.2初中语文教学优化策略应用的价值分析

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优化策略有重要的价值体现, 通过优化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兴趣, 对学生的学习动力起到激发作用。 在优化此类的实施下, 开展相应的语文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由地发挥,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相应的策略应用下, 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及写作兴趣能得到有效激发, 在兴趣的基础上, 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效率也会得到大幅提升[2]。 这样就会对学生的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 真正达到学为所用的目的。

通过优化策略的应用, 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及水平能得到有效提升, 这就能够为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优化策略的应用, 老师能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对教学方案进行科学的调整, 这样整个课堂教学的效率能得到有效提高。 通过策略的应用, 教师能对学生有更深的了解, 这些都对实际教学有积极的作用。 在优化策略的应用下, 学生受到语文知识的熏陶, 提升自身的素养, 并积极地将语文知识和其他学科进行联系等, 提高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效率。

2.初中语文教学优化策略的应用方法探究

对初中语文教学的优化策略应用, 要从多方面着手, 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指导,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现出来, 并注重教师自身主导作用的发挥。 在老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的学习技能和能力得到优化, 在教学中要将教学方法综合地加以运用, 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学生只有在兴趣的基础上, 才能将学习潜力充分发挥。 这就需要老师巧设问题, 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 在课堂导入环节充分重视, 这是教学的关键环节。 只有在这一环节对学生的兴趣进行了积极培养, 才能真正保证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老师要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 因材施教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充分有效的激发[3]。

优化策略的运用可从外部环境进行有效营造, 通过先进的媒体进行宣传, 让学生有良好的读书氛围。 通过学校的广播及文化走廊等, 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 在传统文化的学习方面要得到充分重视, 并积极营造学习氛围, 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进入语文知识的学习氛围中。 还要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有效激发,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优化, 这样就能保证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的应用, 要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 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上展现[4]。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学生的课外知识进行补充,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例如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将中国的优秀文学作品进行动态化的展现, 吸引学生的目光,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对于《红楼梦》及《水浒传》等诸多的优秀作品, 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将名家讲堂搬到课堂中, 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3.结语

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 要通过优化策略的应用不断升级, 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到更多有趣的语文知识, 这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有积极的意义。 以上主要从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及优化策略的应用价值和策略等方面重点进行分析, 希望有助于实际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百良.刍议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思路[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 (08) .

[2]王丽丽.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改善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19) .

[3]沙阿平.山区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以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04) .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优化的要素分析 第7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对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普遍认为,在教学中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走入数学的知识殿堂,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综合能力,对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情境的种类

①类比教学情境:这种情境要求教师能充分地整合数学知识,将未知的数学知识与已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比较,从而引导学生从已知的知识中,通过对比,了解到未知知识的大概内容。在这种教学情境中,教师要注意进行类比的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与可比性。②探究教学情境:小学数学教学常常会出现学生听懂却不会做题的情况,其实是学生将听懂与学会混淆,认为听懂就是会做题了,其实不然。在学生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就要创设探究式的教学情境,以学生的参与为主要活动内容,教师进行组织、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探究,独立思考问题,主动发现数学知识与解题技巧。这种方法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独立性与创新思维。③应用教学情境:学习数学最重要的目的是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也可以创设应用教学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锻炼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④实验教学情境: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计算机普及的速度越来越快,多媒体的引入将课堂数学教学带到一个新的高度,创设实验教学情境则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在实验教学情境中,教师准备多种教学用具,将知识分解到对实物的操作、制作等活动中,让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观察中,唤起内在的好奇心,完成知识从抽象到具体、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的过渡,完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理解。

二、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情境的优化手段比比皆是,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将知识性、趣味性的材料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1)优化目标。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学会释放学生的天性,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首位,适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将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效率的提高。所以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情境,首先要优化教学目标,制定分层目标,达到每个学生都达到发展的目的。在讲解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的“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妈妈在超市一共买了50个苹果,每10个苹果是一斤,那么妈妈一共买了多少斤呢?”教师提问:用数学算式怎么表示呢?可以用小棒代替苹果,自己动手摆一摆得出答案。学生对动手操作以及苹果很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主动探索答案,达到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释放学生张扬的个性。

(2)优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引入,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教学情境,创造了一个多彩、愉悦的课堂气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讲解“观察正方体摆成的物体”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flash动画,将观察正方体摆成的物体多方向旋转,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找出物体是由多少个正方体组成的,能辨认多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不同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所看到的形状,体会物体与它相应的平面视图的转换与联系,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3)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关系到教学的成败,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获得解题技巧,锻炼创造性思维的途径。在讲解“条形统计图”时,教师将数据表格提供给学生,讲解基本的统计技巧,分组让学生讨论条形统计图的画法,同时通过看图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并且试着解答。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进一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还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分析 第8篇

一、巧用历史事实, 带领学生评判事件与人物

在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指出, 有些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因而我们需要实事求是、正确地予以评价与叙述。如一些历史反面人物, 我们也需分析批判。其次, 历史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事件。而在历史考试说明中也指出, 学生应具备评价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能力。因此,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教师可巧妙利用历史事实, 引导学生客观地评判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 让学生学会表述自己的看法。在历史进程中, 历史事实是不可变化的。然而, 阶级不同、时代不同, 因而不同人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则是千变万化的。因此, 在评价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时, 教师应允许学生的不同见解, 使其各抒己见, 主动参与到历史评判活动之中, 而不是以编者视角、历史教师眼光来看待历史, 扼杀学生的积极认知思维。

如评价左宗棠这一历史人物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这一历史人物的相关历史事件, 如收复新疆、创办洋务、参与镇压太平军等, 而后要求学生谈谈自己对左宗棠的认识。根据历史事实, 学生会多角度、多方位地评判左宗棠, 而不是孤立而主观地看待这一人物, 不会因他曾参与镇压太平军而全盘否定其历史功绩, 也不会因其收复新疆而全盘肯定。教师应引导学生客观地评判左宗棠, 并学会利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评判历史人物及历史事实。这样, 将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有机联系起来, 由人物评价复习相关历史事件, 学会由历史事实客观地评判历史人物, 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习效率。

二、妙用个人观点, 帮助学生联结历史与现实

对于高中生而言, 其身心都趋向成熟, 对事物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与观点。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 若教师只是简单地教授教材现有知识, 照本宣科, 学生则会感到枯燥乏味, 缺乏课堂参与性, 学习不积极, 因而课堂死气沉沉, 这就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因此, 在历史教学中, 若想激活课堂教学, 教师则需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 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琐碎繁杂的史实中另寻方法。如将历史事实归于个人观点, 让学生以观点来弄清史实, 让他们在“陈迹”过程中发掘历史事实中对当今社会有着现实意义与价值的东西, 使其在分析、探究、理解与比较过程中体会到历史知识的历史性与时代感, 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热情, 并学会创造性学习。

如教学必修1第四单元中的《鸦片战争》, 当教师分析林则徐对禁烟所采取的措施以及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时, 若教师仅仅是讲解历史教材中的现成观点, 如致使大量白银外流, 加剧了中国的贫弱;严重削弱了军队战斗力;整个社会一片萧条委顿, 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严重灾难等。那么学生则感觉平淡乏味, 因为这些历史与学生实际生活距离较远, 学生难以真正体会, 难以形成观点。而若教师联系实际, 如引导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实地参观禁毒展览等, 然后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同时谈谈自己对当前中国政府禁毒措施的看法。于是学生踊跃发言, 表述了多种观点, 如毒品不但危害人体和身心, 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伤痛与危害;毒品泛滥使民穷财尽、国势险危;开展禁毒教育, 加强宣传力度, 提高人们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全世界携手推进禁毒事业的发展, 等等。由此可见, 学生进行了积极思索。课堂上, 对于学生的合理观点, 教师应予以肯定与鼓励。这样就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 激活了课堂教学氛围。

三、善用活动课,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论证

高中历史新教材中安排了不少探究活动课, 如黑暗的西欧中世纪———历史素材的阅读与研讨, 改革成败的机遇与条件等。在探究活动课中, 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知识与技能的运用;注重学生全体参与, 增强感悟与体验。这有助于发挥学生个性特长,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教学实践表明, 学生对活动课兴趣较浓, 积极性较高, 敢于表述不同见解, 敢于激烈讨论与辩论, 深化知识, 升华情感。

优化民间舞蹈教学的探索与分析 第9篇

由于民间舞蹈艺术具有很强的实践, 所以民间舞蹈富有成效的基础训练成为教育者的最根本的任务, 而且在教学的全部过程中都牢牢抓住这个环节。在舞蹈课教学中, 教师往往在有限的课时里只能抓学生的形体协条姿态美及各民间舞蹈的动律开泛儿和基础组合, 学生对于各民间舞蹈的文化了解的太少了。民间舞蹈课堂教学只注重口传身教和学生的模仿练习, 而这些对于全面培养学生素质教育是远远不够的, 怎样有效地使民间舞蹈文化与民间舞蹈课堂教学横向沟通并纵向延伸呢?这正是从事并热爱舞蹈教育事业的人必须要探索的问题, 下面具体谈谈个人的一些观点:

1. 科学的课时安排

民间舞蹈文化课与民间舞蹈实践课堂有机地结合, 起到相辅相承的教学成效。在课时安排上根据学生的特点第一年着重培养学生的模仿力, 表现力、动作的准确性、规范性, 以训练性和实践性为主要课程, 同时溶入一些舞蹈理论知识。第二年第一学期安排藏族、汉族民间舞, 第二学期安排维族、蒙古族民间舞蹈的学习。第三年第一学期安排傣族 (或云南花灯) 。第四年第一学期安排朝鲜族舞蹈的学习。在每开设一个民族民间舞时, 先上舞蹈文化理论课, 介绍该民族的地

理位置、风俗人情、歌舞形式及教材内容, 体态动律特点分析及动作剖析。把民间舞蹈文化及民间舞蹈音乐等溶入课程。利用有限的课时充分地开发、创造出有价值的教学效益。

2. 民间舞蹈文化有机融入民间舞课堂教学和探讨

民间舞的课堂教学同其它学科的共同之处都是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的。在教学中教师的讲解不只是一般的讲授, 而要结合动作深入浅出地讲述动作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渊源及动作的规范要求, 启发学生的理解力。

另一点要阐述的是, 在民间舞蹈课堂中, 教师可以根据民间舞蹈文化并以此角度来进行对比的教学方法, 从而加深对特定民间舞风格动律的准确把握。在民间舞课堂中, 教师运用民间舞蹈文化进行比较, 对学生在风格韵律的掌握上有很大的帮助。启发学生联想, 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让学生在模仿舞蹈基本形态的过程中受到更深层次的感染, 逐步认识民间舞蹈的神韵之所在, 学会形神兼备。

3. 优化教学的探索与分析

在我们的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呆板的教学模式, 如:在过去的舞蹈教学中, 每个民族民间舞的开泛儿学习都有所谓的“规定组合”, 一教就是十几年, 连音乐都不改变, 学生毕业十年了, 回校看看摇头说还是那几个组合, 这种现象一是现行教材的老化, 二是教师思想陈旧不能主动去发生变化成形教材, 在这种思维与教学定势下, 学生只会简单的模仿, 四肢发达的跳舞, 才会出现对民间舞蹈文化知之甚少的现象。同时也给学生造成强烈的逆反心理, 对学习舞蹈不感兴趣, 使学生丧失创造力, 形成思想上的依赖, 思维上的凝固;使学生对舞蹈失去新鲜感、失去积极性、失去追求的欲望, 造成教什么, 学什么的思想。这种单纯的注入式的教学方法, 按系统, 求规范, 你教我学, 只是一遍遍地灌输同样的东西, 学生只是在默默地接受着指导和纠正, 逐渐被拉到一个标准上, 准确无误全班一个模样, 这样下去学生的创造思维只能逐步被窒息而死。因此, 我们应该灵活地运用当代教育及其方式方法, 全力启发学生的艺术灵感, 达到事半功倍的优化效应。这种教学模式, 重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重点不在于你教给学生多少个组合, 而在于你是否在教学中开发并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想象、思维能力, 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很扎实, 富于生命力。民间舞教学模式应该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一个在不断地改革中完善、提高, 永远充满活力和机制。

我认为在舞蹈教学改革中, 应采取一种逆向的思路, 即沿着前辈们走过的再走回去, 但决不是简单的重复, 而更高一级层面的回归, 借“演绎法”推求, 汲取更新的知识, 民间舞教材教法应当是一块“海绵”, 它应该具有极大的含金量与极大的伸缩性, 如果你不去认真地开发、扩充变化, 那么你将无法上好符合时代需求的民间舞蹈课。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0

[2]吕艺生.舞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1993

[3]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文舞相融[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

分析高中数学教学的优化策略 第10篇

关键词:优化;课堂提问;练习

【中图分类号】G633.6

高中数学是一门知识点多、难度系数大的科目,是为了让学生有意义的去进行探索发现,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为了让学生有自我的学习态度、意识以及自我的数学价值观的建立。教师在数学的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创造性提起重视,也就需要对教学方法和课堂提问进行优化。

一、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进

1、培养学生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是学生去理解掌握基础知识、方法和技能的关键的过程,那么,什么才是完美的学习过程?课前能够仔细预习,上课认真听讲,知道哪重要哪不重要,哪需要细看哪需要一掠而过,哪需要记录下来,而不是把老师的板书全抄下来,耽误了听课。

课后及时的复习是对提高学习效率很重要的。学生课后反复的翻阅教材查看资料,能够对基础概念和知识体系加强记忆和理解,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和以前学过的知识串联起来,融会贯通,并把复习的东西及时的整理到专门的笔记本上,方便以后复习,使得对知识理解的更深透。

学生在独立做练习时,总会遇到一些很难解决的题,可能是知识的不透彻,也可能是思维受到了阻碍,老师在这时要及时的点拨一下。老师需要培养学生能够把不会的题在重做一遍,发挥锲而不舍的精神,再把题抄写在专门的错题本上,方便以后经常的查阅,把获得的知识变成自己的。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探索的好习惯

在数学的探究式教学当中,老师要把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转化为一个个问题情景。老师设计数学的问题情景有很多的方法,而且要使问题显得准而能思、生动有趣,营造出一种宽松的探究问题的环境。例如,在教授一些数学概念和定理时,可以向学生展示这些定理概念是怎么形成的,因为这些数学定理公式都是前人在很长时间的探索实践中发现而来的,老师由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但能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又能了解到前人的辛苦,知道这些定理的来之不易。

3、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很多老师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毫无保留的、不厌其烦的给学生讲解知识,不但手把手的交给了学生,甚至连标准答案到替学生解答出来。表面上学生是知道怎么作了,对老师的教学感到十分的好,但等到自己做题时,又不会了。这是因为在这整个教学的过程当中主角是老师,配角是学生,学生只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积极的去参与整个思维过程,也没有自己去独立思考的机会,更没有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体。因此老师在学生提问时,巧妙地设计一个个问题从深到浅的提问回去,对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启发。学生在回答的过程当中不但解决了当前的问题,慢慢的掌握了学习的内容,而且提高了学生对新问题的解决能力,培养了学生能够习惯性的独立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辨析错误问题的能力

在科学的整个发展史当中,很多伟大的科学成果是通过批判旧理论而得到的。学生的学习当中难免出现对问题错误的理解和解答。老师要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能善于抓住学生的这些错误,及时的指导学生检查纠正,也可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故意设计问题的错误的解法,让学生发现指正,这样不但对学生的思维批判性和深刻性有利,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能够自我反思的精神以及不怕失败的品质。

老师的教是为了以后的不教,在数学教学当中要对学生的个性的发展给予尊重,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予鼓励,始终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当主体。

二、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优化

老师一般设置课堂提问是为了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得到提高,加强学生对问题的充分的理解分析,对学生的学习效率起到促进作用。所以,老师在设置课堂提问时,要能够对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进行调动,要充分认识到课堂的主体是学生。

在课堂上互动的提问当中,老师们存在一种不放心学生的心里。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制的,老师为了对教学内容进行完成,经常在很多学生还在进行问题的思考时,就让已经完成的同学回答问题,这样做只能调动了一小部分同学的积极性,让另一部分同学仍处在似懂非懂、一知半解中。而且有的学生的表达能力是比较差的,回答问题时可能会表达不清,有的老师便会打断学生,让别的学生进行回答,或老师直接把答案说出,这样做容易对回答问题的同学造成自卑心理,还会使其他想回答的学生不敢回答。因此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充分给予信任,对学生的表述认真听,使学生感到老师还是尊重他的。

人认知的水平有三个阶段,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老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着眼于教材,根据学生实际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在已知区和最近发展区设立问题,这样不但对学生巩固原有认知结构有所帮助,而且还对新知识的同化有益处,使学生认知的结构更加的巩固完善的了。老师不能对课堂提问停留在未知区和已知区,而要更多的着眼于最近发展区。问题的提问不要太过简单,否则学生调不起积极性;问题的提问不要过于难,否则很容易使学生丧失自信心,失去提问的价值。

老师要准备充足,题目一定要再三考虑,考虑到课堂上什么时候问问题,问什么,问题要提在关键点上,在提问重点难点问题时,要考虑怎样才能围绕着这些重难点题问问题。另外,老师在提出问题后,要给予学生足够长时间去思考,不要马上对问题进行重复或提问少数会的同学;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也要等待一段时间,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使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来对问题进行补充说明和修改,这样能使学生的回答比较系统和完善,也不会对学生的的思路进行打断。

总结:相对来说,优化也就是效率,我们教师如果能用心的选择、安排、组织和优化教学的每一个过程,重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那么教师的教学的思想和学生的学习的方法都能够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负担也会大大的减轻,学生的素质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尚志.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J].数学教育学报.

[2]马复.设计合理的数学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贺怀春.浅谈数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J].高中数学教与学,2005(3)

教学优化分析 第11篇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现状,优化

一、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1. 学校和教师忽视对信息技术的教学。在应试教育下, 中学老师偏重追求语数英的高分和高升学率, 而信息技术科目在整个中学教育体系中似乎可有可无, 学校和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都不重视。如在中学期间, 初三和高三的学生, 学校为了升学率, 常常把信息技术课程时间换成主课科目上, 信息技术课原本一周仅有一两节, 被主课占用后, 信息技术的教学时间就更少了。

2. 担任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 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普遍不强。如在某些中学, 学校配备上信息技术科的教师不是计算机专业毕业, 甚至出现教数学的老师去上信息技术课。

3. 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 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枯燥单一, 没有激发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 且教学中理论教学时间要比上机实战练习的时间多, 学生缺乏动手能力, 自然而然对信息技术知识掌握的不牢固。

二、优化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

为了能提高中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热情, 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精心准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努力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下面, 笔者列举部分示例内容进行阐述。

1. 设置问题, 自主学习

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依靠教师, 而实践操作却很大部分需要学生自行解决, 在教学中设置相关任务, 通过自主操作、集体讨论, 解决问题, 这是信息技术课教学常用的方法。跟其它学科相比, 软件的操作变化多端, 而且这些操作之间常常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所以如果仅仅单独地罗列这些基本操作会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如果教师通过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来把这些操作串接起来讲解学生就容易接受和掌握, 在实际操作中碰到类似的问题就能自己去分析解决。例如, 在Word文字处理综合练习时, 教师可以提出事先打印分发一篇文章, 设置相关问题, 如标题的排版, 文字的修改, 段落的连接、分段、段落调整、段落排版、调整字间距和行间距, 设置打印页面等问题。让学生通过上机, 依靠集体力量, 自行讨论解决任务。也可以采用这样一种方法, 如拿一张已排版好的较为复杂的文章或表格, 让学生尽量做到与模板一致, 通过自主完成的作业就是自己的一件作品, 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和喜悦感, 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电脑的兴趣。这种方法更能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 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观察对象, 培养能力

对象的方法与理论在计算机科学中有着非常巨大应用, 它被认为是计算机科学中的最重要方法之一。其实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是通过对一个个对象的认识来实现的。如动物、植物、有形物体和无形物体, 他的不同性质决定着不同用途在教学中, 通过对Windows中不同元素进行类似的处理, 有利于学生统一认识各种操作对象, 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例如, 在文件类型教学中可以把文件比作不同种类的动物或植物不同动物的属科不同, 秉性不同, 文件也可以看成一个对象, 它有文件名、文件类型、大小、最后修改的日期时间、图标、打开的应用程序、只读、存档、隐藏等属性, 不同植物生物的环境不同, 不同类型的文件也要有相对应的应用程序窗口才能打开。在教学中, 多让学生仔细观察, 发现不同文件类型的图标和扩展名不同, 它的内容也不同, 教师再通过打开应用程序窗口, 让学生完全明白不同文件的处理对象是不同的, 使学生对不同对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培养了学生循序渐进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重保护和引导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学生对于新鲜事物都有着十分强烈的好奇心, 所以老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 要利用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理, 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同时在指导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过程中, 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提升学生运用计算机的水平。如老师在进行Power Point课程的教学时, 就可以先给学生利用Power Point制作一些比较有趣的生日卡片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老师在学生了解制作的过程后, 让学生尝试制作风格不同的作品, 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另外, 老师也可以给学生讲解Power Point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让学生了解到掌握这些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这样学生学习的欲望就更加强烈, 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

4. 新课改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要更新教学观念

世界各国都在不停地、积极地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我国政府已经真正意识到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所具有的重要性, 所以, 我国教育部决定在全国的中小学实施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 这对于我国教育发展、社会发展以及学生个体发展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近些年来, 我国不断实施新课程改革,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的教育人员, 必须要将这一契机抓好, 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观念进行更新, 在有限的空间里面以及时间里面, 对学生自身学习效率进行提升, 努力达到良好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目标。因此, 要求新课改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 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 信息技术课程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设计一种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课程结构的形式, 从本质上针对学生自身身体以及心理发展的特征实施课程内容的设置,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要设立于人文素养培养相互融合的课程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支持下, 必须要对学生潜能进行充分挖掘, 营造出良好的信息技术课堂的氛围, 增强中学生参与的意识、学生兴趣以及实践意识, 使得学生能够充分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 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教师在自身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对学生生理特点以及心理特点进行重视, 对学生自身情感进行尊重, 对学生学习体会以及学习经验进行尊重。在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 要求教师必须要强调中学生实施自我设计以及自主选择, 通过对于课程内容实施合理组合以及合理安排, 对学生内在潜力进行充分挖掘, 使得中学生能够得到共同的提升, 实现中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进而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 有效提升中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上一篇:科技和体育融合发展下一篇:教育心理学发展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