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产品销售分析

2024-07-09

企业的产品销售分析(精选12篇)

企业的产品销售分析 第1篇

一、亏损产品是否停产的实证分析

亏损产品是否应当停产呢?如果是政策性的亏损产品, 当然就不应停产;如果是营利性的产品, 按照传统的财务会计观点, 既然是亏损产品 (无论是实亏产品还是虚亏损产品) , 就应当毫不犹豫地停止生产。但是, 依照现代管理会计的观点, 针对实亏产品就不应继续生产, 因为这种产品的销售收入低于变动成本, 贡献边际为负数, 生产越多, 亏损就越多, 最后资金链断裂企业破产, 因此应该尽早停产;对于虚亏产品之所以亏本, 是因为提供的贡献边际还不足以弥补其应承担的固定成本, 如果停止生产, 由于固定成本不变, 亏损不仅不能减少, 反而会增加, 因此应当对该种亏损产品进行实证分析后, 再作出决策。

(1) 差量分析法。在管理会计中, 不同的备选方案之间的差别即为差量, 包括差量成本和差量收入。差量成本是两个备选方案预期成本的差异数, 差量收入是两个备选方案预期收入的差异数。差量分析法就是通过对两个备选方案预期的差量收入与差量成本的比较来确定方案的优劣的决策方法。当差量收入大于差量成本时, 前一个方案优于后一方案;反之, 后一个方案优于前一个方案, 当差量收入等于差量成本时, 两方案在经济上是等效的。

例如:某企业2006年6月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 其有关资料如表1。

方案一:不停产丙产品的生产。

方案二:停产丙产品的生产。

差量分析如下:

不停产丙产品的销售收入为4000000元;

停产丙产品的销售收入为2200000元 (即甲产品的销售收入1000000+乙产品的销售收入1200000) 。

差量收入=不停产丙产品的销售收入-停产丙产品的销售收入=4000000-2200000=1800000元

不停产丙产品的总成本=甲、乙、丙三种产品的变动成本之和+甲、乙、丙三种产品固定成本之和= (600000+750000+1400000) + (250000+300000+450000) =3750000

停产丙产品的总成本=甲、乙产品的变动成本+甲、乙、丙三种产品固定成本之和= (600000+750000) + (250000+300000+450000) =2350000

差量成本=不停产丙产品的总成本-停产丙产品的总成本=3750000-2350000=1400000

差量收入-差量成本=1800000-1400000=400000>0即:差量收入大于差量成本。

因此, 应该以不停产丙产品的方案为决策方案, 这样就可以多为企业创造利润400000元, 若停产丙产品, 不仅不能实现300000的目标利润, 反而会使企业减少利润400000元, 造成企业月全面亏损150000元。我们可以从表2分析看出:

(注:固定成本按三种产品的销售收入比例分配)

是什么原因造成企业全面亏损呢?是由于停产了丙产品, 因为即使停止丙产品的生产, 也并不能减少企业的固定成本, 企业的1000000元固定成本照样发生, 它是企业的约束性固定成本, 属于不可避免成本, 是与决策无关的成本, 而且原来由丙产品负担的固定成本450000元也转嫁到甲、乙产品上, 使得甲产品负担的固定成本由原来的250000增加到454545元, 乙产品负担的固定成本由原来的300000增加到545455元, 从而造成甲、乙产品分别亏损54545和95455元。造成整个企业亏损150000元。如果停止丙产品的生产, 就会失去丙产品提供的400000元的贡献边际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 因而使企业的利润减少400000元, 因此, 按照管理会计的观点:只要亏损产品提供的贡献边际大于零且有销路, 就不应轻易停止生产, 否则不但不能减少亏损, 反而还会失去这种产品所提供的贡献边际, 从而使企业利润减少, 甚至造成整个企业的全面亏损。 (如果亏损产品的贡献边际小于或等于零, 那么就应该坚决停止生产) 。如果不停止生产丙产品, 虽然不能实现目标利润300000元, 但企业还是能实现利润250000元 (见损益表1) 。在此种虚亏损状态下, 企业仍可经营故不应停产。

那么, 又怎样才能实现目标利润300000元呢?企业应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分析:

(2) 保本分析法。保本是指总销售收入和成本相符, 既无盈利也不亏损, 正好盈亏平衡的销售量。如果丙产品的销路不受限制, 且有足够的生产能力, 所以只要增产丙产品, 使其达到保本销售量, 企业即可实现目标利润。保本销售量是指企业在一定条件下处于不盈不亏时的销售量, 是固定成本与单位贡献边际的比率。

丙产品的保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450000/90-70=22500件。

也就是说, 只要丙产品的产销量达到达22500件时, 就可实现目标利润300000元。我们可以通过表3予以证明:

(注:固定成本按三种产品的销售收入比例分配)

二、亏损产品是否转产的实证分析

如果亏损产品停产后, 剩余的生产能力可以被充分利用于其他方面, 如转产或出租等, 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是否应转产 (或出租) 呢?本人认为此时不盲目决策, 应采取机会成本分析法进行分析后再作出决策。

机会成本是指在两个不同的备选方案中因选择一个方案而放弃另一个方案时所丧失的潜在收益, 这种被放弃的潜在收益叫做所选方案的机会成本。如果在两个以上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方案, 所选方案的机会成本就是所放弃次优方案的预期收益, 更简单的说, 就是为了从事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的价值。

在实际工作中, 企业有限的资源不能同时用在多个方面, 用在了这一方面, 就不能同时用在另一方面。在决策时, 只有把已失去的“机会”所能产生的收益 (即机会成本) 考虑进去, 才能对所选方案进行全面评价, 作出正确的决策。

例如:如果上例中丙产品停产, 将闲置生产能力转为丁产品。按生产能力看, 可以年生产丁产品300000件, 单价10元, 单位变动成本7元。如果转产丁产品, 每年需要发生专属固定成本150000元。根据市场预测, 生产丁产品销路不成问题。生产丁产品每年可获利的情况分析:销售收入3000000, 变动成本总额2100000, 贡献边际900000, 专属固定成本150000, 收益750000, 机会成本400000, 获利350000, 机会成本是指选择生产丁产品而放弃丙产品的生产所丧失的丙产品的贡献边际400000万元。在决策分析时必须将其考虑进去。

由此可以看出, 转产丁产品, 停止丙产品和生产是可行的, 它比生产丙产品每年可多创造350000元的利润。转产丁产品后, 甲乙产品有关因素不变, 这时, 企业的净收益如表4:

因此丙产品停止生产, 空出的生产能力可用来生产丁产品 (或用于出租) , 只要该产品提供的贡献边际 (或出租取得的租金) 大于丙产品提供的贡献边际, 则停产后转产 (或出租) 是可行的, 从损益表4可以看出, 转产丁产品可使整个企业的税前利润达到600000万元;否则, 停产是不可行的。

综上所述, 从以上的实证分析可以得知:对亏损产品是否停产或转产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 要根据不同的情况, 通过不同的方法分析后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决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关键和核心, 管理的重心在经营, 经营的重心在决策。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盛衰兴亡, 因此, 现代企业应坚持科学发展观, 将传统的财务会计与现代的管理会计结合起来, 使用科学决策系统使之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使企业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少东:《管理会计》,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企业的产品销售分析 第2篇

当前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如时间、资金、人力等)如何有效地达到预期目标(时间、成本、性能等),已经成为衡量每个企业管理效率优劣的尺度。21世纪企业的生产与运作将采用更多的是以项目为主的企业发展模式,因此,不同行业的企业在项目管理方面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管理水平与认识的差异。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防建设装备的需求调整,航空工业作为国家战略高技术产业的地位日益凸显,以大飞机研制为拉动的各种机型项目交替运行,以项目管理为主的研制管理方式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引用项目管理、推动项目管理已不断成为承揽航空新品研制项目企业的必修课。

一、项目管理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航空产品可分为整机、大系统、子系统、成品、零附件、元器件等六个层次。每个层次产品的研发制造均采用型号负责制/项目管理。以本企业为例,主要承担子系统级产品和成品级、零附件级产品的研发与制造,管理上都采用从上到下的型号负责制/项目管理。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深感在项目管理上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项目经理培养滞后

企业一般在项目管理中往往是采用从生产管理岗位抽调一些年龄较大、经验丰富的人员,充实项目经理岗位,而不是从项目经理应该具备什么能力与知识结构去考虑人选。结果是选调的人员往往不具备系统策划实施项目运作的知识与能力,致使项目经理的角色难以在企业中被认可,使企业在面对多个重大研究项目时,往往感到无人可用,充分暴露了企业在项目经理培养上的差距。

(二)项目管理组织机构设置不科学、效率较低

目前,企业在项目管理上采用的组织机构多为职能式。由于项目管理部门与职能业务部门各分属不同主管领导,各自工作的重点不同,实际工作中存在部门之间协调比较困难、信息不能及时共享、效率较低等问题。同时,缺乏跨专业、跨系统相互之间协调的责任和流程,导致项目管理部门协调、监控作用难以发挥,协调成本较高。其深层原因是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把项目管理部门统筹纳入大制造流程中,基本上游离于生产制造系统之外。因此,项目管理部门在职权方面不能享有生产制造部门对计划、成本、进度、考核的刚性权力,所以,指挥不灵,对有些部门之间的推诿扯皮往往无力制止。

(三)产品研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产品设计更改多,支付费用大。航空产品的主要特点是:技术要求高、风险大、时间紧。从内部来看,本应在产品设计或工艺设计的前期(即可研与方案阶段),就把工作做深、做细、做透,反复论证与修改,把问题暴露在萌芽状态,以降低研制费用。但实际情况往往是由于研制合同签定的交付时间短,再加之与主机厂(所)在签定技术协议时对其提出的技术标准要求、性能技战指标识别不深交流交底沟通不够,在可研与方案阶段论证工作反而做得较少,转化的`设计任务书质量不高,设计师参照设计时的最优更改点和最迟更改点难以把握,成为摆设。其结果是进入图纸设计阶段、制造试验阶段、交付客户试飞阶段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复更改问题,造成设计费用、制造试验费用、外场维修、保障费用的较大浪费。

从外部来看,客户在拿到产品装机试验试飞后,也存在提出更改产品某些性能指标、接口安装尺寸的要求,此时发生的设计更改一般都将直接报废一些产品或零件。特别是由于设计更改导致产品技术状态的变更,还将直接导致库存成品因技术状态变更而报废。

2.项目研制周期长、费用高,客户时有不满。其原因主要为:一是产品设计更改直接导致产品报废。需要重新投料按更改后图纸要求组织生产,其工作量大,牵涉部门多,极易挤占其它产品正常生产资源,出现多个项目高度交叉,增大管理难度,通常需要加班加点,费用浪费较大。二是项目管理计划网络大纲编制不科学,采用简单的倒排进度节点方式,机械地估略各项工作理论的时限,往往不考虑约束性条件,造成同一时间段上出现多个项目争设备、争人员的情况,进度难以保证,引发客户不满。

3.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架构不完整。目前,企业缺乏如何搞好项目管理的系统知识。因此,在启动、计划、实施、控制、收尾等五大过程中,难以形成对风险管理、沟通管理、人力资源、采购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时间管理、范围管理、集成管理等方面系统、有效、精细的管理能力,不能较好地适应当前的项目管理要求。

二、问题解决的基本对策

(一)加快培养一支优秀的项目经理队伍

目前,航空产业正在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融入区域地方经济圈,从旧的三位一体核心竞争力,即技术、资金、管理向新的三位一体核心竞争力,即品牌价值、商业模式、集成网络转化,大力实施市场化改革、专业化整合、资本化运作、国际化拓展、产业化发展。航空工业在又一个新的十年高速成长期将有大批新机型竞争世界国际市场。因此,这就向每个参与这次产业链拓展、价值链提升的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做好航空产品的项目管理与运作,以系统的能力解决好目前研制中存在的周期长、成本高、设计更改多等管理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不仅需要技术进步、装备上水平,更需要下决心培养一批优秀的项目经理,制订和实施项目经理培训计划,积极与大专院校合作,采用送出去系统培训的方式,在他们身上付出投资与代价,以鲜明的航空特色培养出一支能更好更快地从事项目管理的精英。

(二)科学合理地设置组织机构

要加快企业组织机构改革,从传统的职能型组织向矩阵型组织转变,这符合世界航空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矩阵型组织机构建立是相对于职能型组织机构的一种挑战,必然会涉及一些部门的权力与利益,增加一些对部门能力的要求和工作協调负荷。因此,要科学统筹、引导人们的观念,进一步强化组织流程关系和责任。并结合企业项目管理的实际情况,采取相适应的弱矩阵或平衡矩阵或强矩阵管理。同时,要以制度的形式明确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实现责、权、利相统一,进一步转变体制与机制,不断细化工作流程,达到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减少浪费的目的。

(三)进一步强化项目管理在企业的重要地位

项目管理工作是企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管理工作,即涉及现在,也关系到未来。因此,企业高层一定要充分认识到项目管理对企业生产与运作的重要意义,要从战略的高度思考如何构建项目经理人、组织机构设置、项目管理制度三位一体化。把项目管理统筹纳入到企业大制造流程中,强化项目管理计划网络大纲的严肃性、考核性。通过项目管理计划网络的实施,赋予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各环节的相应职责,特别是在计划、成本、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刚性考核。同时,推行项目全寿命期(4个阶段)和工作量模型管理,实施项目“范围变更”与“成本变更”监控与责任考核,彻底解决因条块分割所带来的管理上的冲突问题。

(四)加快完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构架

要从流程再造的角度对项目启动、计划、实施、控制、收尾五大过程,以企业标准的形式明确规定:在风险管理、沟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采购管理、范围管理、集成管理等过程中,应该做到什么,怎样做,让在整个项目管理过程中所有参与者都能分享到项目管理给企业内部各阶层和各环节所带来的价值共享。

总之,项目管理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管理工作。随着网络经济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科技的飞速进步,企业努力提高自身参与竞争的能力是企业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项目管理正是顺应这一历史要求的体现。

参考文献

[1][美].米尔顿·罗西瑙成功的项目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欧立雄,姜继娇.我国航空企业项目管理应用体系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11).

企业新产品产值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3篇

关键词:企业技术能力;新产品产值;多元回归模型

一、研究背景

第三次技术革命之后,科技事业迅速发展,成为现代国家的重要事业。技术创新也日益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研究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对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国家科学技术实力的提升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指导作用。

由于技术创新是一个综合性和理论性较强的概念,不适于直接定量考察,因此本文分析的侧重点在于企业的技术应用能力。企业的技术应用能力主要作用于企业的生产发展过程,技术力量的最终成果表现为企业的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所以本文选用企业的新产品产值作为考察技术能力的代表性指标。

本文将经济理论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研究影响企业新产品产值的因素,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受研究者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所用模型的限制,本文的研究成果不能全面反映企业技术创新的实际情况,所建立的回归模型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但在实际生产实际中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二、基于技术能力增强通道分析的解释变量选取

傅家骥在主编的《技术创新学》中,总结了弗里德曼、斯蒂华特等人以及世界银行等组织的分析,对技术能力的含义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技术能力由三项能力构成:生产能力、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生产能力指生产系统的效率和产品、工艺的技术水平;吸收能力指企业获得、存储、学习和转化新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指担负着提高技术能力的重任,它的大小可用技术创新对企业业绩的贡献大小衡量。三项能力构成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打造企业声誉产品的资金三角分析 第4篇

1 产品基因分析

企业若要塑造的声誉产品, 就必须拥有塑造声誉产品的基因作为基点, 进行雕饰和培养, 而基因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声誉产品的成败。我们不妨把声誉产品的基因质量按照增长率和市场份额的优劣进行划分, 如下图1:

低市场份额、低增长的产品是“普通基因”。普通产品代表的是企业产品导入和产品导出的两个端点。导入端点是企业不成熟产品推向市场的必然结果, 但大多数普通产品来源于导出端点, 是企业产品生命衰退后退出市场前的末路产品。

低市场份额、高增长的产品是“儿童基因”。此类产品正如其名, 因为他是儿童, 就理所当然需要企业过多的关注和投入;同样还是因为他是儿童, 代表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增长速度, 如果导向正确, 儿童茁壮成长, 先期投入最终获得收益。

高市场份额、高增长的产品是“明星基因”。位于这一象限内的产品是企业长期增长和获利的机会所在, 对于一个预想获得优秀声誉的企业而言, 明星产品理应得到大量投资以保持或加强其主导地位, 为声誉产品的打造提供资金支持和品质保证。

销售增长率与市场占有率既相互影响, 又互为条件:市场引力大, 销售增长率高, 可以显示产品发展的良好前景, 企业也具备相应的适应能力, 实力较强;如果仅有市场引力大, 而没有相应的高销售增长率, 则说明企业尚无足够实力, 则该种产品也无法顺利发展。相反, 企业实力强, 而市场引力小的产品也预示了该产品的市场前景不佳。

因此, 三类基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基因间的相互转换代表声誉产品不同发展过程的成长阶段, 而共同的目标是最终优良产品的诞生, 也就是图1最左下角的象限部分, 即代表高市场份额、低增长率的声誉产品。

2 打造资金持续增长的金三角

由了对产品特性的细分, 我们可以据此分析企业资金的内部运用, 即打造一个企业资金的“金三角”。让我们还是借用波斯顿矩阵的儿童产品说起。

如图2, 儿童产品的特征是低市场份额、高增长速度, 低市场份额可以通过高增长不断扩大, 而高增长只有靠资金的不断投入才可以维持, 因此, 儿童产品是需要不断输血的产品, 即需要的是真金白银的持续投入, 而这些投入主要来自于两种方式:一是企业初始的本金, 企业刚刚导入市场, 成本较大而没有收益或者收益较小, 只有不断靠外界输血;二是企业的扩大再生产, 企业已经实现了利润, 用所得利润再投资, 实现企业内部的输血, 即成为血液循环的一部分。图4中我们可以看到, 儿童产品的内部血源有两个, 一是明星产品, 一是声誉产品。如果我们把血液流量用三角形的边长来表示的话, 从图中可以显然看出, 明星产品供应较少而声誉产品供应较多, 这是和两种产品所处的市场地位和特性相关的。但无论是哪一种, 儿童产品都注定是一种高投入低产出的产品演绎阶段, 而这种“入不敷出”的投入是寄希望于儿童产品未来成长为明星既而成为声誉所带来的巨大收益。

儿童产品的演绎方向是高份额高增长的明星产品。明星产品是塑造声誉产品最佳的基因, 但也是对企业资金考验的最大难关。和儿童产品一样, 为了满足高增长的需要, 企业需要不断的追加资金以扩大规模、提供资源保证, 而与此同时, 为了稳固已有的高市不能懈怠, 那么“双高”必然紧紧伴随着“双紧”, 使明星产品的资金链处于最紧张的状态。可见, 单靠明星产品自身所获取的利润再投入, 还是远远不够的, 况且明星产品还肩负支持儿童产品的义务, 尽管少但也是付出, 因此, 明星产品同样需要声誉产品的资金支持, 企业是用声誉产品的现时利润投入明星产品以保证未来新声誉产品的利润, 无疑是企业最佳的投资方式。

明星产品成长为声誉产品, 高份额低增长的市场特征表示声誉产品相对儿童和明星产品而言, 只需要市场份额的保持和维护支出就能够获得巨额的收入, 利润相当的客观。但请不要忘记, 声誉产品此时的丰厚收入是以前期的巨大投入为代价而获得的, 如果坐享其成, 不再作为, 单单就抱着唯一的声誉产品作为“摇钱树”摇啊摇, 企业终会出现涸泽而渔的困境局面。因此, 企业必须要可持续的发展, 打造声誉产品的阶梯, 使声誉产品层出不穷, 这样就有必要把声誉产品创造的收益投入到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中, 甚至可以包括明星产品的支持中, 为明天的声誉产品注入新鲜血液, 从而启动整个企业血液的循环。

3 避免资金黑三角的三种漩涡

金三角是企业资金运转的核心框架, 但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够构建成功, 就如我们身边总是同时有健康人和病人一样, 有些企业就很不幸误入了一个资金的“黑三角”致病, 甚至有些企业从此一病不起, 退出市场竞争的舞台。

如图3就是“黑三角”之一, 企业由儿童产品升级为明星产品, 明星产品的高市场份额和高销量为企业赢得了第一桶金, 这部分资金企业有两种使用方式, 一是投入扩大再生产, 支持明星升级为声誉产品, 这当然是正常的一种;二是企业判断失误, 把明星产品当成了已经塑造成功的声誉产品而过早的撤资, 转向投入新儿童产品和用于挽救已经走入衰退期的普通产品, 这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无疑是釜底抽薪, 好比从青少年身上抽血以支持儿童和老人的发展, 甚至用儿童的血去维持老人的发展, 虽然短时期可能共荣共存, 但并不是长久之计, 当青少年因营养不良难以维系自身的时候, 也就是这个家庭衰落的开始。

图4是另一种“黑三角”, 企业塑造明星产品之后忽视了儿童产品的研发和推广, 把声誉产品创造的利润投入了明星产品的支持和普通产品的挽救, 但是, 已经进入衰退期的普通产品大多是资金的无底洞, 客观市场演绎的衰退并不是通过主观努力所能挽救和改变的, 大多数普通产品是“扶不起来的阿斗”, 企业需要的是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和产品自身的改造, 而并不是对市场淘汰产品简单的修修补补, 过多的资金投入只能加速资金的枯竭导致企业的“白血症”发生。

图5是第三种“黑三角”, 此种状态下是企业已经成功的塑造了声誉产品, 赢得的大量利润, 在向其他三类产品进行资金投放的时候忽视了明星产品的继续投入, 误认为明星产品已经是声誉产品, 而不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就可以稳获巨额利润, 把资金投向了儿童产品和普通产品, 从而使明星产品“冲刺”力度不足, 在距离声誉产品一步之遥时功亏一篑, 致使企业声誉产品无以为继。儿童产品的投入固不可少, 但对普通产品的投入如同前两种“黑三角”一样收益甚微, 最终改变不了儿童产品、明星产品, 乃至声誉产品向普通产品的转化, 直至最终退出市场的悲惨命运。

当然, 以上三种“黑三角”只是企业发展中的病症特例,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资金在经营中合理流动的重要性, 稍有不甚, 普通产品只能是唯一的归路。

4 结语

综上可知, 产品间资金的转移不但要在转移方向保持正确, 即保持“金三角”的有效运行, 而且同时还要注重转移速度适当。如果转移的速度太快, 对企业提供利润的可能性和持续时间都不会太长, 也会因此而减少对企业总的贡献;如果转移的速度太慢, 该产品就会很快地被市场淘汰, 使企业的资源消耗在没有前途的产品上, 影响企业对有利机会的利用。因此, 对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 资金转移的方向和速度都不可偏废。

参考文献

[1]王双.波士顿矩阵的运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1 (8) :30-31.

[2]菲利普.科特勒等著.科特勒新思维——持续营销模型[M].2004第1版.

[3]易世志.浅析波士顿矩阵法的局限[J].商业研究, 2005 (16) :101-104.

企业的产品销售分析 第5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存在不少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因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造成的有毒食品伤人致残、致死报道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形象。期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也从未停止过与食品安全问题的斗争,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却始终无法根治此类问题。2008年爆发的三聚氰胺污染婴儿乳制品事件,进一步加剧了对包括乳制品行业在内的整个农产品、食品行业的食品质量安全信任危机。暴露出了我国农产品、食品行业生产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重大问题,食品安全形势非常严峻。

而近日,在2006年2月市定期监督检验暴露出严重产品质量问题的10家灯饰生产企业,被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这10家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中山市古镇火柴天堂灯饰厂生产的吊灯在标记、结构、外部接线和内部接线、防触电保护等项目不合格;中山市古镇康利达灯饰厂、中山市古镇汇东灯饰厂和中山市古镇顺源灯饰电器厂生产的吸顶灯在标记、外部接线和内部接线、防触电保护、耐久性试验和热试验、耐热、耐火和耐电痕等项目不合格

食品的安全问题今年来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与身心,在人们为了健康而享用食物的同时却可能陷入危险的境地,而电子产品的质量问题,更加犹如在人们身边安下了一颗不定时炸弹,在人们享受着高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之时,也承受着炸弹随时可能会引燃的危机之中。当前食品和电子产品质量问题愈发严峻,而这一问题与企业社会责任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近年来社会学家一直在研究和谐社会的问题,专家们也一直在呼吁,只有让贫富之间的差距缩小才能保持社会平衡发展。但是实际上,只要有人在的地方,就必然会有贫富差距,只要有官在的地方,就免不了出现贪污受贿等各种行为,再有了商,则随之出现了诈骗、逃税、漏税等黑暗。一个成熟的企业除了具备一定的实力以外,他的对外形象也要深入民心,除了拥有一定财力以外还要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企业离不开政府与人民的支持,从至今以来许多的产品质量事件来看,企业明显存在一定的问题,除了是竞争对手恶意打击以外,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也存在一定的漏洞。

聚科照明是一个成立不久的企业,但在业界已经有一定知名度了,除了他本身的雄厚实力外,还有他本身的社会责任感,作为一个民营企业,责任感是至关重要的,是对企业负责任,对人民安全负责任,消费者购买了企业的产品,本着对企业本身的信任,所以在质量方面一定马虎不得,一定要把消费者摆在首位,聚科在中山古镇的旗舰店里首设“光效体验中心”免费为消费者以及同行检测灯具。企业为消费者提供检测服务比较多见,但是为同行提供服务的还是比较少,聚科同时对外打出的口号是“欢迎同行来公司参观、指导”。

智能企业网产品分析 第6篇

在HP ProCurve的企业无线网络解决方案中,目前提供了10种以上的无线接入点供用户选择,规格从单基站802.11 a/b/g到三基站802.11 a/b/g/n都有覆盖。这些接入点均可支持多SSID、VLAN划分、本地硬件WPA/WEP加解密等特性,无论功能还是性能都很出色。也正因为如此,部分接入点甚至提供了Web管理界面,可以作为独立的AP使用;一旦接入包含有无线控制器的网络,它们就会自动切换为受控模式,按统一下发的策略进行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无线网络在功能设定上是完全一致的,其性能由所关联的接入点决定。

由于应用模式存在差异,在无线接入点的硬件规格方面,企业级产品与消费级产品有着很大的不同。就以供电方式为例,消费级产品基本都采用外置电源,也不用考虑PoE输出;而对企业级产品而言,大量部署时必须考虑布线与供电难度,PoE几乎是必然之选。本次HP ProCurve送测的3个型号的无线接入点均支持PoE供电,MSM 310、MSM 422虽然也可以使用外置电源,但基本上只有单独部署时才会用到。

对于无线接入点来说,信号的覆盖能力往往比性能更重要。支持802.11a/b/g 接入的MSM 310配备了两根2dBi全向天线,如果这还不能满足需要,用户也可以通过设备内置的两个分集RP-SMA接口连接外置扩展天线,进一步满足诸如定向传输等信号覆盖需求。而支持802.11 a/b/g/n规格的MSM 422在天线扩展方面更加完善,除为802.11a/b/g配备分集天线外,还为802.11n装载了3x3 MIMO天线及额外的连接器,使之可以工作在互不干扰的双基站模式。这种设计,可以使高速的802.11n连接与传统的802.11 a/b/g各自拥有独立的带宽,提升了AP的总体接入效果。

除了这两个在产品形态上相对典型的AP外,本次我们还收到了一款非常特别的产品—MSM 317。从外观上看,该产品是一个标准的墙壁弱电插座,采用上联接口PoE供电的驱动方式。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却集成了802.11b/g无线接入点和5端口百兆以太网交换机,连接方式非常灵活。交换机中有一个端口支持PoE转发特性,用以连接VoIP话机等设备。除此之外,该产品还提供了一个RJ-45规格的直通接口,可以无缝融入传统的程控电话交换网。

MSM 317在产品实现上并没有采用什么高新技术,但在设计理念上无疑是极具创新精神的。它取代了多种传统插座,将交换机和无线AP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以简单、美观的方式实现了有线网络的扩展和无线网络的按需覆盖,对“墙插、地插+吊顶、壁挂AP”这类传统部署方式是个很好的补充,特别适用于酒店及智能楼宇建设等领域。从另一个角度看,全面的集成整合能够大幅简化多种基于IP的服务交付流程,也降低了安装部署和管理维护的成本。用“科技以人为本”来形容MSM 317,一点也不过分。

企业视同销售行为的税务风险分析 第7篇

关键词:视同销售,税务风险,风险管理

一、税法及会计准则对视同销售行为的认定

很多企业的财务会计系统倾向于财务报表工作, 相关人员对这些视同销售的规定研究不够细致, 在工作中经常忽略、或者用错了这些规定, 从而导致了税务风险。在此主要阐述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几个大税种的视同销售行为情况。

(一) 企业所得税的视同销售行为。《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具体规定了以下九种视同销售行为, 即“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 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 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国务院令第512号) 第十三条、《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8]828号) 和《房地3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 (国税发[2009]31号) 第七条等的规定, 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收入按以下顺序确认:企业同类资产同期对外销售价格;当地同期同类资产的市场公允价值, 或者购入时的价格;组成计税价格。

(二) 增值税的视同销售行为。根据2008年《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令第50号) 的规定, 增值税的视同销售行为, 可以理解为是指致使货物无偿转移所有权、或者增值税纳税链中断、或者脱离原主管税务机关管辖的行为。视同销售货物, 按以下顺序确定其增值税计税价格:纳税人同期或近期销售该货物的平均售价;其他纳税人销售该货物的一般售价;组成计税价格。

(三) 营业税的视同销售行为。2008年《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第52号令) 第五条具体规定了营业税视同销售行为:单位或者个人将不动产或者土地使用权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单位或者个人自己新建 (简称自建) 建筑物后销售, 其所发生的自建行为;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第52号令) 第二十条规定, 发生营业税视同销售行为按以下顺序确定其营业额:按纳税人最近时期发生同类应税行为的平均价格核定;按其他纳税人最近时期发生同类应税行为的平均价格核定;没有最近时期价格的按组成计税价格计算。

(四) 消费税的视同销售行为。根据2008年《消费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第51号令) 的规定, 消费税的视同销售行为, 可以理解为是指中断应税消费品生产链但未获得对价收入的行为, 包括:中断应税消费品生产链并无偿转移其所有权属的行为, 如用于馈赠、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等;中断应税消费品生产链但未转移其所有权属的行为, 如用于生产非应税消费品、在建工程、管理部门、非生产机构等。这些情况下要视同销售应税消费品, 于移送时缴纳消费税。《消费税暂行条例》第七条规定, “纳税人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 按照纳税人生产的同类消费品的销售价格计算纳税;没有同类消费品销售价格的, 按照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纳税。”具体办法类似增值税处理。

(五) 企业财务会计的视同销售行为。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商品销售符合收入确认条件时即可确认为商品销售收入。如果企业的活动在业务上 (法律形式上) 并不属于销售行为, 但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 就属于企业财务会计上的视同销售行为, 例如, 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将非货币性资产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以及支付给员工作为福利等。

二、企业视同销售行为税务风险分析

将一些常见的企业行为是否属于视同销售行为的各种税法规定以及财务会计规定, 列表对照如表1所示。此外, , 除纳税人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和发生土地增值税法规定的视同销售房地产行为以外, 企业发生其他税法规定的视同销售行为时, 其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价格 (应税收入、应税营业额) 通常按照以下顺序确定:本企业在同期或最近时期对外销售同类商品 (或资产) 的平均价格;当地同期其他纳税人销售同类商品 (或资产) 的一般价格 (即市场公允价值) ;组成计税价格。

纳税人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 按照纳税人生产的同类消费品的销售价格计算纳税;没有同类消费品销售价格的, 按照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纳税。

纳税人发生视同销售房地产行为, 按下列方法和顺序确认其土地增值税的计税收入:按本企业在同一地区、同一年度销售的同类房地产的平均价格确定;由主管税务机关参照当地当年、同类房地产的市场价格或评估价值确定。企业财务会计的视同销售行为, 应当按照预计现金流量的现值确认其收入。

注:仅限于房地产开发企业。

三、结语

为了防止承受视同销售行为税务风险, 企业应当设置并经常维护类似于表1的《视同销售行为认定表》;企业税务人员要细心研究企业发生的、不符合传统销售或一般销售概念的资产或劳务转移行为, 包括实物转移、所有权转移、转移存放地点、用途转移 (即改变用途) 等, 对照《视同销售行为认定表》判定该资产或劳务转移行为是否属于某种税法所规定的视同销售行为;如果是, 就应按照该税法规定的程序和计价方法等, 做相应的税务处理。

参考文献

[1]盖地.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1, 第5版

[2]曹晓丽.零售企业增值税税务风险评估实证研究[J].财会月刊, 2009, 5:32~88

民营企业生产-销售的数据分析 第8篇

本文针对民营企业湖北鑫宇冶金公司生产、销售的2013~2014年的月度数据, 先用灰关联分析方法, 解析生产原料的用料量与产品销售量的潜在关系, 找到影响产品销售的主要因素, 以这些因素作为BP网络的输入变量, 建立基于BP网络的产品销售预测模型。

1 产品销售影响因子的灰色关联分析

湖北鑫宇冶金公司是湖北咸宁的一家主要经营冶金辅料、建筑材料等产品的民营企业, 原材料主要有:x1小氧化钙, x2新余氧化钙, x3钝化氧化钙, x4低碳石灰, x5镁锭, x6钝化镁粉, x7萤石, x8塑料膜, x9吨袋, x10镁粒。产品主要有:y1氧化钙脱硫剂, y2喷吹氧化钙脱硫剂, y3钝化氧化钙脱硫剂, y4超低碳脱硫剂。数据是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的月度数据。

灰色关联分析的计算分析步骤如下:

(1) 将表2中的产品销售量分别作为参考序列表1中的10种原材料的用料量作为比较因素序列

(3) 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间关联程度的数量表示, 由公式

由表3的第一行, 10种原料对氧化钙脱硫剂的关联度大小, 可知x1氧化钙、x2新余氧化钙对氧化钙脱硫剂的销售量影响最大, 其次是x4低碳石灰和x7萤石。依据表3的第二行, 10种原料对y2喷吹氧化钙脱硫剂的关联度大小, 可知x3钝化氧化钙、x4低碳石灰、x7萤石对喷吹氧化钙脱硫剂的销售量影响最大, 其次是x5镁锭、x6钝化镁粉、x10镁粒。从表3的第三行各原料对y3钝化氧化钙脱硫剂的关联度大小, 可知x3钝化氧化钙、x4低碳石灰、x7萤石对钝化氧化钙脱硫剂的销售量影响最大, 其次是x5镁锭、x6钝化镁粉、x10镁粒。

从表3的最后一行各原料对y4超低碳脱硫剂的关联度大小, 可知x3钝化氧化钙、x4低碳石灰、x5镁锭、x6钝化镁粉、x7萤石、x10镁粒对超低碳脱硫剂的销售量影响大。

2 BP网络的产品销售量短期预测

分别建立四种产品:氧化钙脱硫剂、喷吹氧化钙脱硫剂、钝化氧化钙脱硫剂、超低碳脱硫剂销售量的BP网络预测模型。

根据上文灰关联分析结果, 四个BP网络预测模型的输入变量分别是:对氧化钙脱硫剂、喷吹氧化钙脱硫剂、钝化氧化钙脱硫剂、超低碳脱硫剂销售量影响较大的4个、6个、6个、6个原料指标, 输入样本是与原料指标对应的上一个月用料数据, 分别以氧化钙脱硫剂、喷吹氧化钙脱硫剂、钝化氧化钙脱硫剂、超低碳脱硫剂的下一个月销售量作为网络的输出变量。

BP网络采用三层结构, 隐含层的神经元数目经训练, 使得网络模型稳定且获得较理想结果时确定[3、4], 氧化钙脱硫剂、喷吹氧化钙脱硫剂、钝化氧化钙脱硫剂、超低碳脱硫剂销售量预测的BP网络结构分别是4-6-1、6-8-1、6-8-1、6-9-1, 其他参数设置:“trainlm”为训练函数, “tansig”、“logsig”分别为输入层与隐层、隐含层与输出层之间的传递函数, 网络收敛误差为0.001, 训练次数为200次。

BP网络学习训练样本数据是相应输入变量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归一化的用料数据, 余下的样本作为验证网络模型预测效果的测试样本。将测试样本的网络输出与实际值进行比较。

由表4可知, 测试样本的网络输出接近实际值, 能够用来对该企业的产品销售量作短期预测。

3 结论

本文对湖北鑫宇冶金公司的原料用料、产品销售实际数据, 采用灰色关联方法解析了影响产品销售量的主要因素, 在此基础上, 建立BP网络产品销售的短期预测模型。

(1) 灰色关联分析计算出10个原料指标的影响大小, 为企业合理安排原料的购买、库存提供价值参考。

(2) 利用BP网络较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 寻求企业的原料用料与其产品销售之间隐含的内在机理, 建立产品销售的短期预测模型, 为企业预测销售、合理安排进料、最优化生产提供了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吉刚, 梁娜.基于灰色-PNN网路的创业者素质评价研究[J].中国商贸, 2013 (2) .

[2]张吉刚, 梁娜.基于灰色BP网络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研究[J].中国商贸, 2013 (10) .

[3]董长虹.MATLAB神经网络与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7.

企业的产品销售分析 第9篇

中小企业发展是政府十分关注的问题,但近些年来,由于人们滥用自然资源,环保意识薄弱,造成自然灾害屡次发生,有很多企业在灾害来临时蒙受巨大损失。很多大型企业凭着自身长期积累的资源优势获得自救机会,但对中小企业来说,有可能就是将企业推入绝境的致命一击。此时,财产保险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管理和政府决策者应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贯彻财产保险相关程序和规定,这也是企业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小企业能够在财产保险市场上做到游刃有余,达到自保和发展的积极后备力量,是维持其发展的必备要素。

二、财产保险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对企业来说,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其往往给企业造成不同程度损失。据资料统计:每年都有很多企业因为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而遭到严重破坏。然而这类来源于市场之外的风险因素,通常是不可预测的,正是由于其不可测性,而对资本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更具杀伤力。企业财产保险无疑是解决此类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企业财产保险意义就是企业通过较低的资金投入,换取更多精力集中在企业主营业务上,将企业遇到的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转嫁出去。所以,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企业财产保险也是社会分工的体现。企业仅负责向保险公司投保,保险公司负责聚集资金组织补偿,将个别企业风险分散至所有投保人,与此同时,利用自身防灾防损管理经验,为企业组织安全生产提供专业建议,帮助企业将其资金、人力更好地投入到企业本身擅长的专业生产和经营中,以此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进而提高整个社会效益水平。

三、我国中小企业财产保险市场的现状

中小企业主要是指与所处行业大型企业相比,在人员规模、资产规模和经营规模上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目前,我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所占比例在99%以上,其产值、纳税等经济数额占极大比重。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等原因,运营过程中常遭遇很多风险。其抗风险能力较差,往往不能通过建立自保基金和自保公司抗击风险,这便使得财产保险成为中小企业最为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我国企业财产保险市场虽容量大,但实际参保的企业数量却很少,具体到中小企业,参保数量更是寥寥无几。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自保意识不强,人们往往具有一种侥幸心理,认为最坏运气总不可能降临到自己身上,因此不愿意把自己的资金投入到保险公司;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对于这一险种的开发推广不到位,长期以来把这一对企业十分重要的业务放在次要地位,没有切实履行自己为国民经济保驾护航的责任。就我国中小企业财产保险市场现状来看,财产保险在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安定等应该发挥社会职能功效的地方,还有很大开发空间。

四、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财产保险市场现状的具体原因

1. 从政策角度分析

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财产保险市场现状原因从政策角度大致可分为三个:(1)我国缺乏对中小企业保险的宣传和导向,造成产品供求双方脱节,信息不充分,需求严重无法被供给所满足。中小企业在我国市场上占据绝大多数的地位,但同时也正是因为其数目在我国过于繁多而缺乏国家和社会广泛关注,个别企业因为意外事故或是自然灾害等原因消亡并不会引起注意。因此,造成我国中小企业在财产保险这一块无法得到政府特别照顾;(2)中小企业保险产品缺乏行业政策支持,有些保险产品由于自身局限性,很难在没有政策扶持的情况下充当社会管理工具。中小企业资本是极其有限的,企业经营者往往都试图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因而,在没有一定政策支持下,企业往往很难投入资金在企业财务保险上;(3)保险市场需求者存在诚信问题。我国保险市场当前存在很大一个问题,即参保企业保险行为缺乏有效地管理,参保企业诚信度低,影响了保险产品供给积极性。我国设立了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对全国保险市场进行统一管理,并在保险会下设保险行业协会,来配合保险监管部门工作。这两个部门的保险市场监管职责均侧重于对保险经营主体监督管理。相对而言,缺乏对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管理。在实际生活中,有些企业为谋取自身利益而采用骗保方式来套取保险公司赔偿,由此造成很多保险公司对于中小企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信任感,从而影响保险公司向中小企业推销财产保险的积极性,即影响保险市场供给。

2. 从供给的角度分析

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财产保险市场现状的原因从供给角度看大致可分为四个:(1)保险公司现行产品无法满足企业多样化需求。我国中小企业数量极大,产业形式多种多样。因此,决定了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是多样的,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地理环境和贸易环境都会对企业造成不同风险。然而我国现行保险公司却没有针对各类企业可能遭受到风险而丰富、创新保险产品,以此制约了市场对其的需求;(2)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过多,需求十分复杂,并且单份保单金额又比较低,而保险公司为其付出的人力、物力却并不少,因此便降低了保险公司对其开展业务的积极性;(3)根据以往数据可总结出,中小企业财产保险赔付率较高,而利润率较低,造成保险公司承保的积极性不高。公司成立的目的均在于盈利,因此,对一些自身风险较高,而保额又少的中小企业,保险公司宁愿舍弃,也不愿为挣一点小钱而担上不可预知风险。这也是保险公司一种规避风险的选择;(4)保险公司面临复杂市场环境。我国财产保险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基于此探索快速发展阶段的保险经营主体众多,其主要竞争还在产品价格,这便使原本就不健全的中小企业保险市场受到冲击,想得到持久发展十分困难。

3. 从需求角度分析

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财产保险市场现状的原因从需求角度看大致可分为五个:(1)中小企业资金实力不足,缺乏购买财产保险能力;(2)部分企业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意外总不会降临在自己头上,并且过高估计自保能力,同时过低估计风险存在。因此,往往为节省资金而拒绝参保;(3)缺乏相关中小企业诚信信息以及逆向选择等行为,增加了保险公司市场参与的道德风险;(4)很多中小企业保险观念淡薄,对于保险功能、价格等并没有足够了解;(5)中小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经营状况不稳等,从而使保险公司承保所需要的数据不真实、不准确,造成承保及理赔工作容易产生纠纷。

五、推动我国中小企业财产保险市场发展的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财产保险市场发展不健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经济学中市场失灵概念。根据相关经济学理论,当有效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市场在较低水平徘徊时,往往是市场供给出现了问题。在此发展阶段,政府对中小企业财产保险的政策干预是十分必要的,政府政策对于保险经营性质、产品发展方向以及市场竞争状态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以国家财政扶持推动中小企业财产保险市场发展

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资产数量多、分布区域广、气候条件多样、抗风险能力低下以及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其社会产值巨大,为社会提供了非常多的就业岗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政府应当运用相关财政政策来支持中小企业财产保险市场开发,促进中小企业财产保险市场健康发展。下面针对财政政策提出几点建议:

(1)选择适当的政策扶持方式

针对国家财政对于中小企业财产保险的扶持方式,可借鉴近年来我国对于火灾公众责任保险的扶持工作。在此扶持项目中,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很大一部分企业没有能够全面了解到保险工具重要性,并且保险公司在成本因素和市场偏好因素作用下,没有动力开拓中小企业市场业务。因此,在中小企业财产保险的扶持政策上,仅简单要求政府各部门给予配合是绝对不能够达到目的的。为此,建议政府可出台鼓励供求双方参保的其他非强制性政策工具来推动其发展。例如,在指定企业购买指定保险产品时给予一定的保险费用补贴、对于保险经营主体在经营指定产品时给予一定的费用补贴,还可利用税收政策,对于指定的保险行业、地区、产品以及参保对象给予一定比例的税收优惠。此外,地方政府也应针对不同行业采取不同扶持策略。利用财政来扶持中小企业财产保险市场的发展,需要相关部门支持,实质上还是要降低市场供求双方的交易成本,才能够刺激市场发展。国家财政政策的有效扶持,无论是对保险经营主体,还是参保企业发展都有很大促进作用。一方面,保险经营主体在政策扶持下降低了发展成本,利润空间得到提升,从而更有动力扩大其在宣传上的投入;另一方面,企业政策扶持降低了购买保险成本,从而提高其购买保险产品的能力。保险经营主体和参保企业的双方面发展促进市场交易规模扩大,促进供求双方平衡发展。

(2)建立统一的保险行业信用平台

建立统一的保险行业信用平台,有助于使参与保险市场主体信息透明化,从而促使供求双方信息更加对称。建立统一的信用平台,有助于促进保险公司提升自身服务质量,改善自身服务内容,同时有助于帮助参保企业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使其能够科学应对各种风险。我国保监局及保险行业为避免更多类似于价格战的恶性竞争,使保险经营主体可在市场竞争中采取理智行为,对保险经营主体的监管采取了信息披露制度,并且确保其在经营中可做到较大程度的诚信。对参保企业来说,同样应具有一套评价各企业信用情况的系统,以此来降低保险经营主体在核实企业信用状况上浪费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建立统一的保险行业信用平台可分为三步进行,第一步,应当确定企业保险信用信息平台执行主体,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由保险行业协会来担任企业保险信用信息平台的搭建者和管理者最为合适;第二步,应当确定企业保险信用信息平台的具体内容,具体包括:企业基本信息、管理状况、历年投保财产保险情况及赔付状况、在中国人民银行和工商行政管理局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及生产经营市场环境状况;第三步,企业保险信用信息平台管理者应充当好保险经营主体和参保企业之间的桥梁角色。

六、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必须清醒认识到财产保险的重要性,配合政府做好企业财产保险申报、信用制度建设,共同致力于维护中小企业的共同利益。保险公司也应迎合中小企业实际情况,丰富创新保险产品和服务,并且应放下对中小企业的固有成见,切实为中小企业着想,推出有针对性的行业财产保险规划,扩大保险范围、提升自身实力,优化对中小企业和就业者的服务。我国中小企业财产保险发展可借鉴发达国家优秀经验,并结合我国现实情况作出创新和发展。

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中小企业财产保险作为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能否充分发挥应有的风险保障作用,直接影响中小企业和我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财产保险市场现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产保险,现状对策,发展状况

参考文献

[1]邓亚妮.武汉市中小企业发展的保险支持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4(12):17-18.

[2]李松青,霍雪喜.借鉴美日经验构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J].社会科学,2015(3):77-79.

[3]许谨良.财产保险原理和事务[J].财务保险,2014(7):35-45.

[4]孔建国.论我国企业财产保险的发展[J].保险研究,2014(10):24-32.

企业的产品销售分析 第10篇

1 基本假设

1.1 博弈论分析的基本假设

博弈论有2个基本假设:第一,个体是理性的,即当事人在进行决策时,能充分考虑到他所面临的情形,并能充分考虑对弈者之间行为的相互作用及可能影响,进而做出理性选择;第二,对弈者最大化自己的目标函数,选择使其效益最大化的策略[5]。从现实社会生活来看,这2个假设是比较合理的。因为在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各行为主体都有自己的收益或目标函数,都面临做出有利于自身利益的选择问题。现实生活中,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或一致具有普遍性,因而几乎所有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决策问题都可以在博弈论的框架内进行分析。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是指博弈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准确地了解其他参与人的特征、战略空间以及支付函数等信息。但参与人必须同时进行选择,或者不是同时选择,但后选择者并不知道先行动者采取了什么样的行动。不完全信息博弈分析将现实生活中不同参与人之间各种复杂的行为关系高度抽象为不同参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或一致,进而通过构建经济行为模型,来分析不同参与人的策略选择。它强调各参与人之间行为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即某一方的收益或效用函数不仅取决于自己的选择,而且还依赖对方的行为选择。通过不完全信息博弈分析,可以知道在一定的信息结构下,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均衡结果。整个分析过程并不包含任何主观意识上的判断,分析的结果只反映出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制度的激励导向,因而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1.2 产品质量监督博弈的基本假设

首先,假设产品质量监督博弈的当事人有2个,即质监部门和制造企业。双方都了解博弈的结构和自己的收益或支付。其次,质监部门有责任对制造企业进行产品质量监督(如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质量抽查或其他措施),质监部门的纯策略为检查或不检查。第三,制作企业有产品造假的内在利益动机,其纯策略是选择产品造假或不造假。

结合产品造假行为的实际发生情况,本文进一步假设:(1)企业进行产品造假所得收益为E(E>0),如原材料掺假引致的暴利等。企业不造假时所得收益为-E,类似机会收益的丧失。(2)企业如果产品造假,被查出后遭受的处罚是F(F>0)。(3)质监部门的监督检查成本为C(C>0),是指质监部门计划并实施了监督所发生的一切费用,而且一旦发现问题还要继续追查等。质监部门如果不监督则节约成本C,类似机会成本的含义。(4)若企业进行产品造假,而质监部门不对其进行监督,则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有人举报或案发牵连,使企业造假行为被曝光(这时造假行为尚未被核实,也没有对企业实施处罚),这时质监部门将被追究责任,引致数量为L的损失(L>0);二是,无人举报,企业造假行为不被发现,则质监部门无得无失。(5)企业产品造假行为发生后,质监部门虽然进行了监督检查,但由于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等原因,没有发现问题,则企业得到造假收益E,质监部门发生了监督成本C。

2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与分析

2.1 博弈模型及分析

依据上述假设,给出产品质量监管博弈的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矩阵,如表1所示。

a)由于假设为静态博弈,所以当企业不造假而质监部门检查发现造假时,企业在一次博弈中的收益是-E,质监部门的收益也是-C;无需考虑检查“出差错”后企业申诉和质监部门重查而产生的成本问题。

b)当企业不造假、质监部门不检查而有人因诬陷等原因举报企业时,企业在一次博弈中的收益是-E,质监部门收益是C;而无需考虑后续质监部门检查而产生的成本C。

表中圆括号中的第1个数字代表企业的收益,第2个数字为质监部门的收益。该博弈显然不存在占优策略均衡,也不存在纯策略的纳什均衡。由于假设该博弈为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所以,可求解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因而,需要做出更接近于实际情况的假设:即企业是否产品造假、质监部门是否监督、质监部门检查时能否发现问题、是否有人举报等都是不确定的。具体假设企业产品造假的概率为P1,不造假的概率为l-P1;质监部门进行检查的概率为P2,不检查的概率为l-P2;质监部门检查时发现问题的概率为P3,没发现问题的概率为l-P3;质监部门不检查而有人举报的概率为P4,没人举报的概率为1-P4。由此,可得到质监部门的期望收益为

制造企业的期望收益为

质监部门和企业预期收益最大化的一阶条件是

由此,可得该监督博弈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解为

即,在既定的制度安排下,为了最大化自己的收益,企业以P1*的概率选择进行产品造假,而质监部门以P2*的概率选择进行监督检查。

2.2 主要结论

对于企业而言:(1)在其他因素不变时,加大对产品造假的惩罚F,则其造假行为发生的概率P1将降低;反之,若减小对造假行为的惩罚,则企业造假的概率会加大。因而惩罚对企业是一种有效威胁。(2)企业产品造假时,加大质监部门检查时发现造假的概率P3,即提高检查质量和水平时,企业产品造假的概率P1也会降低。反之,如果质监部门检查发现问题的概率P3下降,如检查技术不高或职业道德水平差等,企业造假的概率P1就会上升。(3)即使质监部门不对企业进行检查,如果其产品造假行为被举报的概率P4增加,则企业产品造假的概率P1也会降低。这意味着企业员工和公众媒体也能对企业的造假行为发挥有效监督作用。(4)如果提高对质监部门的惩罚L,提高其对企业进行有效检查的压力,则企业产品造假的概率也会降低,即对质监部门的再监管会降低企业造假的概率。(5)质监部门的监督成本C增大时,会使企业造假的概率上升,很明显,P1是C的增函数,因为较高的C会降低质监部门检查的积极性。

对质监部门而言:(1)加大对企业造假行为的惩罚力度F时,其监督检查的概率P2降低,不进行检查的概率1-P2则增大,在这种情形下质监部门可能存在偷懒或搭便车心理。(2)企业造假的所得收益E越大,质监部门进行检查的概率P2越大,因为此时企业造假的动机和概率都很大,因而质监部门的监督责任也更大。(3)质监部门提高检查时发现造假行为的概率P3,即提升检查水平时,质监部门检查的概率P2会减小,不检查的概率1-P2相应上升,这可能是由于质检水平提高而产生的威慑作用,随之企业产品造假的概率P1会降低。

3 主要启示及政策建议

3.1 对我国制造企业产品质量监管的启示

首先,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降低经营成本、扩大市场份额、牟取暴利等)具有产品质量造假的内在动机,为防止和减少其造假行为,政府的各级监管机构应该加大对造假企业的惩罚力度,而且越严厉威慑效果越明显;其次,国家和省、市、区人大应建立常规化的问责制度,加强对工商行政、质检和卫生等质监部门履责情况的经常性再监督和检查,并且监管的力度要强,降低甚至杜绝其与企业合谋的动机;第三,提高监管部门特别是质检部门的业务水平,提高有关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从技术上提升对企业造假的识别能力;第四,发挥公共媒体的监督作用,积极提倡、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如鼓励广大消费者、新闻媒体和企业内部人员等积极参与监督;第五,政府管理部门对造假企业和违规的质量监管机构,一定要树立可信的威胁,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第六,加强和完善产品质量监督的制度建设,从博弈分析角度看,制度安排就是博弈的规则,有什么样的规则安排,行为主体就有对应的策略,随之产生相应的均衡结果。制度安排既能对当事人发挥激励作用,又能对其行为起到约束作用。同时,制度安排又是博弈的结果,不合理的或不完善的制度安排会在不断进行的动态博弈中不断演进和完善,最终达到一种新的均衡。制度的设计者和执行者之间存在动态博弈,一个好的制度安排应该不断完善。

3.2 对加强我国制造企业产品质量监管的政策建议

首先,进一步完善关于制造企业产品质量监管的法律和法规,并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在《产品质量法》中明确并理顺有关产品质量监管的条款。其次,改变对制造企业产品质量的多头监管模式,目前各级质监、工商行政管理、卫生等部门都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产品质量进行监管。对制造企业的产品质量监管应主要由各级质监部门来执行和完成。同时,加强对质监部门的监督和惩罚。通过制度安排,不断提高质检人员的水平、职业道德素质,加强质检人员的行业自律性。第三,成立一个独立于质监部门之外、专门负责对质检人员进行监督和处罚的机构。并建立严格的失检责任追究机制。第四,结合我国国情、人民生活水平和商品市场实际,加强和完善市场制度建设,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在制度创新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制度安排,既让质监部门的质量监督检查不至于成为企业的负担(如毫无必要的重复检查);还要让质量监督检查不至于成为企业寻租的工具;最后,要让质监部门的监督检查成为制造企业产品造假的致命威胁。

参考文献

[1]邢丽卿,孙绍荣.探析假冒伪劣顽症的产生机理与防范措施[J].企业经济,2008(8):179-182.

[2]吕启祥.用制度创新治理假冒伪劣[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8(2):56-57.

[3]吴建明.从社会诚信体系构建看假冒伪劣商品的治理[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9(3):46-48.

[4]刘根荣.面对假冒伪劣:不同市场主体行为分析[J].中国经济问题,2005(2):21-26.

企业的产品销售分析 第11篇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销售;收款业务

在我国所有的企业中,内部控制属于一些非常重要的工作,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内部控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制造业企业中,强化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是决定经营收入的重要环节,是企业扩大销售和加强资金回收的重要保障。只有建立并完善了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才能让制造业企业合法的进行商品销售与收款活动,才能使企业经营的资金得以正常周转。

一、制造业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一个企业要想长久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做好销售与收款业务内部控制工作。制造业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内部控制作用有很多,下面就来具体说下都包含哪些方面:第一,销售与收款业务内部控制是深化企业内部管理的必然要求。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制造业企业积累了很多的内部控制管理措施。企业凭借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实现自身经济的不断增长。从长远角度来讲,如果企业内部各部门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体系,各部门之间互相取长补短,那么就能直接促使企业管理登上一个崭新的台阶,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第二,是防范和发现企业内部和外部欺诈行为的工具。为了从整体上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避免在企业内部出现欺诈行为,就必须对企业内部进行有效控制。在实际的工作中,一些工作人员为了一己私利,凭借自己做财务的便利经常从中谋取暴利,同时,一些单位为了达到转移国家资产、偷逃税收等非法目的,也常常会教唆一些员工进行违法行为,甚至采用欺诈性手段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给很多的信息使用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二、制造业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给客户制造虚假信息。在制造业企业的销售中,一般的潜在客户都是很有开发价值的,但是,从目前我国的销售市场来看,对潜在客户的开发管理力度还不够,有的甚至对已经开发了的客户资源缺乏合理的管理。一些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也会常常给客户制造虚假信息,完全没有信用可言。另外,一些销售人员对客户资料缺乏科学的维护手段,通常认为已经在自己手中成单的客户会一直与自己合作,不会对老客户进行很好的维护和服务,这样就为销售管理的收款累计埋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一些销售人员为了达到企业给自己安排的任务,一心只为了追求销售指标,忽视放宽赊销的范围和额度,这样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

(二)对销售人员和销售合同的缺乏管理。对于一些企业来说,一般只是为了追求每个月定制的业绩,不会在乎销售人员的管理,认为只要能拉到客户成单就是一个好的销售人员。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销售人员单单为了一个客户就会大大出手,这样不仅损害了自身的形象,更会给企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另外,销售人员在与客户签订合同的时候,要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能随意的对合同内容进行篡改牟利,因此,为了避免出现欺诈行为,就应该加强对销售人员和销售合同的管理。

(三)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管理不规范。在我国企业中有一个相关的《公司法》制度规范着每一个企业的生产运行,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按照《公司法》的相关规定进行生产。但是从目前来看,很多公司的组织结构管理并不规范,这样就直接导致了企业的产权不清晰、权责不明确。如果一个企业自身的组织结构管理不完善,就会给企业资金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三、制造业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措施

为了从根本上达到制造业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的目的,就必须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有效解决。

(一)建立并完善绩效评估评价和奖励惩罚机制。企业要想能够长久稳定的发展下去,风险导航非常重要。在企业中建立并完善绩效评估评价和奖励惩罚机制,把销售人员的销售业绩与回款考核结合起来,对于销售业绩好的员工,企业就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于销售懒散业绩不佳的员工,企业就要适当的给予惩罚。采取这样的政策,不仅能够提高销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而且能够从根本上把企业的经济效益带上一个全新的台阶。与此同时,企业还可以把相应的信访工作具体化,对成单的客户采取不定期的回访,从客户口中询问销售人员的表现,对销售服务好与不好的员工分别进行奖惩。

(二)强化企业的信用和客户开发能力。我们都知道,销售是一个非常挣钱的行业,对销售业务的拓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市场的经济效益。在企业中,要适当的建立信用销售制度,选择不同的合法销售手段进行销售,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要把企业立于不败之地。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加大对客户的开发,成了单的客户要进行良好的维护,潜在客户要进行深度挖掘,同时,对客户的付款情况进行监控,明确双方的合法权益,并建立一个合理的客户信用等级方案,强化相关权限的审批。

(三)加强企业的应收账款的管理。在制造企业中,销售和收款业务是密不可分的,为了做好销售和收款业务,就必须加大对企业内部的控制,并对收款行为进行实时的监控。企业各个业务要想能够顺利的开展,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非常重要。在强化销售和收款业务管理中,不仅要提高销售人员的销售业务和销售业务指标的考核,更要重点考虑企业的风险和成本效益。只有从根本上降低企业经济成本,才算是达到了经营风险规划的目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制造业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对制造业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进行控制时,一定要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要加强企业销售款项和资金流通的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效率,从而有效的保证企业能够稳定长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洪亮.论制造业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J].经济师,2012,02:162-164.

[2]姜君娣.工业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的方法研究[J].会计师,2015,19:57-58.

[3]戚晓怡.浅谈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内部控制制度设计[J].时代金融,2014,17:144+146.

企业销售工作改善措施分析 第12篇

销售工作是每个企业运作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获得利润最直接的环节,很多企业的销售部门由总经理直接管理或者由执行副总管理就能够说明销售工作的重要性。销售工作直接面对市场和客户,而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往往是企业改善和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销售工作的改进牵动了整个企业的管理改进。

1 量

1.1 销量直接提升

销量直接提升就是通过客户渠道的开发、营销手段的推广等方法提升产品的销量,必要时采取一定的折让,以取得整体销量的提升,但这需要结合企业发展的规划做综合考量。

1.2 新产品研发推广

竞争激烈的市场犹如红海,各个企业均会围绕价格、服务等拼得你死我活,但是另一方面,新产品的市场往往因为其产品的特性以及市场普及度等还处于蓝海阶段,所以每个企业都应该时刻了解市场状况,顺应甚至是引导或创造客户的需求,并研发相应的新产品,为自己的企业赢得更多的利润。

1.3 提升市场占有率

市场占有率能准确反映某个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的份额,为企业的后续发展及战略规划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另一方面,企业在提升销量的同时也要关注市场占有率的提升。

1.4 环保、安全、认证、倾销以及补贴等技术壁垒突破

中国加入WTO以后,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注重环保问题,并且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准的提高,购买者(消费者)也越来越注重安全和环保。同时,国际贸易会遇到更多诸如反倾销、反补贴等形式的技术壁垒,所以企业的销量要获得提升,在环保、安全、各类体系认证以及反倾销、反补贴等方面也要时刻关注,并结合自身企业的行业和市场特点不断改进,最终解决这些问题。

2 价

2.1 提升销售价格

一般而言,价格由市场决定,但很多时候企业可以结合自身产品的品牌价值、市场占有率以及配套的服务等,对价格起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企业应该对自身的产品做深入细致的分析,并结合市场淡旺季等因素适时对产品售价做合理的调整,进而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效果。另一方面,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也要特别关注汇率问题,因为同样的价格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会因为汇率的变化产生很大的差异。

2.2 提升高盈利产品占比

企业要清楚了解自己各类产品的获利能力,并结合企业和市场的状况将重点放在获利能力较高的产品,提出配套的营销服务手段,这样即使在总销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也能为企业赢得更多的收益。

2.3 增加直销

从销售对象的角度来讲,可以是通过经销商,也可以是直接客户,因为到直接客户减少了中间环节,一般会获得较高的利润,但是也会增加配套的服务等工作环节。企业要结合所在行业的特点及产品的特性,对经销和直销做出科学合理的分析,选择最合理的经销和直销比例,以达到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2.4 异常品管控

精益生产是每个企业的追求,但是要达到100%A级品的水准目前不少国内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异常品的价格往往与A级品相差很大,并且最终会影响到企业的整体效益,销售部门有责任和义务对异常品的价格、数量等做科学的分析,并结合企业生产以及市场状况不断的改进。

3 款

3.1 缩短账期

企业应该关注收款账期的长短,因为资金如果不能及时回笼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销售价格的折让,并且账期过长也有很大的风险变成坏账烂账。销售部门要在签订销售合同时明确回款要求,并在配套的销售服务特别是追款工作上安排专人管理考核追踪,以持续缩短收款的账期。当然,如果个别客户在销售价格等方面有其他的条款,可以在账期上给予适当的放长,但是要以企业的整体利益为前提。

3.2 配套财务手段

不同客户的资金状况各不相同,有时候为了促进客户确定订单或者加大订单的额度,可以协助客户在融资方面做相应的工作。但是这些配套的财务手段也有一定的成本投入和风险性,企业事先要充分的验证和分析。

3.3 销售费用的管控

销售费用是指为了实现销售工作而产生的运费、返利或佣金、宣传费、咨询服务费等。这类款项必须合理管控,不能一味降低,也不能无限制增加,而是应该结合销售实际需要合理管控。

4 客

4.1 提升客户服务

企业应该针对自身的客户服务工作建立一套完整的服务体系,包括售前、售中和售后,甚至是未有实际交易的客户,同时针对VIP大客户要有专人或专门的团队负责,这样一方面可以体现企业完整的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企业在生产、销售、技术等方面的管理提升。

4.2 降低客诉

客诉率是反映产品品质及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根据产品性质及客户使用周期的不同,客诉的发生往往比销售日期有一定的滞后,企业要结合自身的状况及销售接单的模式,充分收集客诉的相关数据并科学分析,力争做到有前瞻性和预警性的客诉管理。

4.3 新客户开发及老客户保有

新客户可以是新出现的潜在客户,也可以是目前使用竞争对手产品的客户,企业要结合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营销策略。此外,在新客户不断开发的同时,也要注意老客户的保有。

4.4 丢失客户的挽回

对于丢失的客户和订单,企业要认真分析原因并找到应对措施,积极与客户保持联系和沟通,在向客户表示抱歉的同时针对问题主动改善并将结果告知客户,在获得其理解和认可的基础上再通过新品的试用等一系列工作去挽回客户的信任。

5 管理及其他

5.1集团内协作

企业在注重自身销量及利润成绩的同时,也要关注与集团其他工厂间的协作,做好产品结构配套工作以更好地服务于客户。另外这往往也需要总部制定相关的规则或成立专案进行推动。

5.2 库存管理

企业的销售必须结合自身产品的特点以及客户的不同需求准备合理数量的库存,少了不能满足客户需要的数量及交期要求,多了也会造成公司资金的积压和管理上的困扰。重要的指标有库存周转天数、高库龄产品(6个月以上或9个月以上,与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相关联)数量等,这些可以直接反应企业对于库存管理的水平,持续改进这些指标可以提升企业的库存管理水平,同时也可以带动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5.3 排程与开单作业

企业的生产排程能够反映出销售部门与生产部门的协调能力,也是服务客户能力的综合反映。销售工作中注重下单出货的均衡十分重要,否则“闲时太闲,忙时太忙”,这对于设备机具、人员作业等都会产生诸多不良影响。

5.4 送样及宣传

客户需求要转给生产技术部门配合,在合适时安排客户试用,然后积极跟踪客户的试用情况,并根据其反馈意见做妥当的应对,最终是希望满足客户的使用需求并获得新的订单。而宣传工作也必不可少,国际和国内的展会,各种宣传推广的渠道也要有专人负责关注并配套相应的措施。

5.5 系统管理及优化

目前ERP系统已经被各行业的企业所广泛使用,我们经常看到的有SAP、Oracle、用友、金蝶等。这些系统对于销售作业均有专门的作业模块,企业应结合实际状况及管理规划合理的开发并使用相关的模块,以提升销售系统作业的水平。另外,返利作业在很多企业均会涉及,企业应尽可能的采用系统E化作业,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使返利作业流程更加规范。

5.6 电子商务平台

目前电子商务平台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运用,企业应该结合自身产品特点、客户状况以及所能提供的相关服务等情况,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这个先进的模式,进而提升销量和企业的总效益。

5.7 物流方式优化

不同的运输方式会对成本有直接的影响。企业要结合客户的需求以及自身协调的能力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以最低的物流成本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除了运输方式以外,包装方式也是企业可以持续改进的方面。

5.8 其他作业优化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产品和作业的特点,合理提升“直发”作业的比例,科学有效地提升管理水平降低产品成本。此外,如果有外销以及保税作业的企业,在信用证、出口通关、保税作业时效以及精准率等方面也需要持续改进,这样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提升销售管理水平。

摘要:销售工作是每个企业运作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获得利润最直接的环节,不管是处于卖方市场还是买方市场的行业,也不管是目前盈利还是暂时亏损的企业,都必须重视销售工作的持续改善,并且在各个方面落实到位,才能在整体行业景气时获得更多的收益,或者在整体行业状况不佳时获得超过竞争对手的利润。

上一篇:平面设计作品论文下一篇:复杂建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