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外资范文

2024-05-12

利用外资范文(精选12篇)

利用外资 第1篇

新型信息显示技术是我国信息产业的支撑产业之一,其中以液晶显示器(LCD)为首的各种新型平板显示器件(FPD)近年得到了迅速发展。本文选取我国液晶显示领域巨头上广电集团作为研究对象,借鉴平衡计分卡的思路来分析外资对我国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一、平衡计分卡简介

平衡计分卡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S·卡普兰和全球复兴公司总裁大卫·P·诺顿于1990年提出来的一种业绩评价方法。该方法立足于企业的战略规划,通过对企业创造良好业绩的驱动因素的分析与衡量,从财务、 客户、内部流程以及创新与学习四个方面综合衡量和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本文参照平衡计分卡的思路,从财务绩效、价值链、营销能力以及研发实力四个方面评价外资参股后上广电集团竞争力的变化。

二、上广电集团合资历程

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上广电集团)于1995年成立,是上海仪电控股(集团)(简称上海仪电)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企业,资产总额达8.347亿元,是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最重要的国企。1997年被国资委重组后,上广电集团逐步发展成为光电子显示产品制造商和网络信息服务提供商,旗下有两家上市公司(广电电子、广电信息) 和30多家与国际知名公司建立的合资合作企业。上广电在缺少技术研发积累的情况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平板显示双雄之一。但最终上广电集团因2008年发生巨额亏损,于2009年4月被上海仪电托管。

上广电集团从诞生之初就与日资企业有着密切联系。20世纪70年代末,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上海电视机厂(上广电集团前身)于1978年从日本日立公司引进全国第一条彩电生产线。此后,上广电不断与国际领先电子企业开展合资,从1992年到2006年,上广电的合资对象有JVC、东芝、索尼、西门子、松下、夏普、三星等众多外资巨头,其中尤以日资企业居多。

下图列示了上广电集团与日资企业设立的主要合资公司、合资公司向上广电集团投资所占股份及提供的主要产品。其中由上广电集团、广电电子、广电信息于2003年6月共同出资组建的上海广电光电子有限公司(简称广电光电子),是上广电集团发展液晶产业的核心公司。

三、上广电集团竞争力在合资中的变化

由于上广电集团母公司是非上市公司,其合并报表难以获得,而其核心企业主要是广电电子和广电信息两家上市公司,故以下主要以这两家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上广电集团的发展态势。

1. 上广电集团的经营绩效在合资初期上升,后期出现下滑。1995 ~ 2008年间,广电电子和广电信息在上广电集团1997年重组后发展迅速。两家上市公司资产合计由设立之初的95.05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159.38亿元,10年规模增长了67.67%,年均增长5.3%。之后两家上市公司资产迅速缩水,至2008年托管前又回落到81.24亿元,低于1995年设立之初的资产账面价值。

注:上图数据根据广电电子和广电信息历年年报信息整理得到。图中,小椭圆形反映的是上广电集团与日资企业建立的合 资公司,括号内显示合资公司向上广电集团提供的主要产品;外围圆角方框反映的是与上广电集团合资的日资企业,括号内标 明其所属的日本财团。箭头方向标明投资方向,旁边的百分数系投资所占的股权份额。

两家上市公司的营业总收入在1997年上广电集团重组后保持上升势头至2003年,而后一路下滑,至2008年跌至42.53亿元,比设立之初的营业规模还小。具体见表1。

单位:亿元

表2列示了广电电子和广电信息资产息税前利润率, 从中可看出,相较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来说,广电电子的盈利水平在1999年前勉强还可偿付贷款利息,2000年后则不足以支付利息。广电信息的资产息税前利润率除1997 ~ 2000年略高于5%外,其余均在5%以下,连支付贷款利息都困难,说明两家上市公司盈利水平均不高。

单位:%

2. 上广电集团对价值链的控制力越来越弱。美国著名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了“价值链分析法”,他将企业内外价值增加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基本活动涉及企业生产、销售、供应、发货后勤、售后服务。支持性活动涉及人事、财务、计划、研究与开发、采购等。在上广电核心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都有合资公司参与。20世纪90年代,日资企业与上广电集团的合作形式主要是充当上广电集团的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的供应商,只有少数几家合资企业。而到20世纪末,日资企业不仅仅满足于供应商的地位,为了加强与上广电集团的合作,新建了一系列合资公司。从上面图中可以看出,当合资公司的技术相对先进时,通常日资企业掌握控股权,如旭电子玻璃、索广电子、索广映像、广电住金、硝子广电。少量合资公司是由上广电集团控股,如广电NEC,广电三井、广电富士。但日资企业在这些少量参股公司中通过配合其他方式牢牢控制住这些合资公司的经营和决策权。

如:上广电集团核心企业广电NEC,广电光电子占75%股权,NEC占25%的股权。虽然名义上上广电集团拥有控股权,但是双方协议规定日方拥有合资公司产生的专利权,并且在广电NEC内部,日方人员占居多数技术岗位,并掌握采购权(采购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达70% ~ 80%)。此外,2003年,上广电集团和日本三井物产株式会社合资成立广电三井。虽然上广电集团在广电三井中占60%股权,但广电三井内部从总经理到主要部门的负责人,除了中方国内部门和人事部门以外,全部由日方人员掌控。鉴于日方先进的营销经验,上广电集团还将旗下所属的销售业务转给了广电三井经营。

显然,日方人员通过设立合资公司,将自己由合资企业最初的外部交易者一跃成为上广电集团的重要股东, 并且通过增资扩股,增加股份,深入上广电集团的经营管理层面,控制经营决策权。日方人员还辅之以关键人员委派、控制价值链中的关键环节(如技术、采购物流、销售), 将上广电集团相关价值链的控制力逐步削弱,使其沦落为单纯的加工厂,以为日方企业服务。

3. 上广电集团的营销潜力不足。销售费用可以反映出企业对营销能力培养的投入,虽然销售费用投入多,并不必然导致当期的销售额的明显增加,但不投入则企业的市场影响力很难得到拓展。

如表3所示,广电电子的销售费用率除2005年超过了3%,其他年份基本在3%以下,基本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而广电信息的销售费用率在1995 ~ 1999年先保持上升趋势,但1999年后开始下降,且2001年后其销售费用率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说明两家上市公司销售费用投入不足,反映出上广电集团不重视自身营销能力的培养,其市场竞争力很难得到提升。

4. 上广电集团的研发实力越来越弱。查阅广电电子和广电信息的年报,1995 ~ 2008年间其无形资产构成主要是土地使用权和少量专有技术。而所谓的专有技术均是外方投资入股的无形资产。此外,两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研发支出也一向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广电电子对日资企业的技术依赖程度相当高。同时,外资企业掌控中方企业的能力也越来强,等到时机成熟时,外资方就会加剧对中方企业的盘剥。这也是不少合资企业连年亏损的原因。如2003年上广电集团和日本NEC合资成立广电NEC后,引入日本NEC液晶面板第五代生产线项目。日方不仅获得了一次性45亿日元的技术费,而且按产品净销售价格的3%再向中方收取“技术许可提成费”,即使广电NEC出现亏损,日资企业也稳赚不赔。

此外,合资双方的协议规定日方拥有合资公司产生的专利权,并且广电NEC内部技术岗位多数由日方人员担任,将中方技术人员挤出了研发部门,中方技术人员很难接触到合资企业相对先进的技术,甚至其原有的发展空间也被大大压缩。并且即使合资企业形成了专利技术, 其所有权也归日方,中方要使用时仍需支付高额的技术使用费。这样,上广电集团为广电NEC注入了大量资源, 放弃了自身的诸多权利,不仅没能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反而削弱了原有的研发实力,并且不论合资公司盈亏,只要有销售额,收益的大头就被日资企业拿走。上广电集团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

四、上广电集团合资案例启示

从上广电集团的合资历程可以看出,在合资企业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上广电集团发展的自主权却在逐步丧失,没能借助外资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制造能力和市场影响力,反而使自身原有的实力被削弱。而日资企业借助合资不仅降低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成本和风险,借助中方原有的销售渠道迅速扩大了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攫取了高额利润,而且有效削弱了竞争对手的实力。从此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1. 本土企业要着力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引进外资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外资带来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不必然导致受资的中国企业能力的提升。本土企业对外资依赖越强,自身就越容易产生惰性,逐步丧失自身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那样中国本土企业的竞争能力不仅不会提高,反而会出现衰退。只有将外资这种外因带来的优势通过企业的自主学习,才能内化为企业自身能力的提高。

2. 审慎引进外资,掌握外资发展的主导权。企业引进外资时,针对自身的不足向外方虚心学习是对的,但不能盲目崇拜外资企业,贬低自身价值,那样,在与外资方谈判中就易发生没有底线地退让,必然会损害自身利益。从上广电集团的合资历程上看,上广电集团希望借助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营经验来提升自身的市场影响力,面对强势的外资企业,秉承“市场换技术”策略,在谈判中步步退让,致使日资企业不仅掌握了上广电集团合资企业中绝大部分的话语权,而且深入上广电集团的战略决策层面,最终上广电集团被日资企业成功改造,成为日本财团的一个加工厂,从而失去了独立运作的能力。

可见,如果本土企业盲目迷信外资方的先进性,则在引进外资过程中,不仅不能从外资方取彼之长补己之短, 提升自身能力,反而会被外资方利用,失去有效控制,削弱自身实力和能力,甚至被窒息而死。因此引进外资时, 必须以我为主,将外资的行为控制在对己方发展有利的范围内,否则就不要贸然引进外资。

3. 加强内资企业合作,在产业链上协调发展。上广电集团在与外资进行合资过程中,之所以处处被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内资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处于劣势,以上广电集团风头正盛之时的核心产业——液晶产业为例。 液晶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设备、材料及零组件,(中游) 面板与模块,(下游)笔记本电脑、液晶监视器、液晶电视及手机等终端产品的三部分。在下游,我国大陆是全球最大的液晶终端市场。在中游,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是产业三强,我国大陆厂商是后进入者,实力弱,产能仅占全球5%左右。在上游,少数美、欧厂商在部分设备和基础材料制造上具有较强实力,日本厂商掌握多种关键材料的制造技术和设备;韩、台厂商已有一定市场份额;而我国大陆厂商在设备生产上几乎为零,在多种关键材料及零组件上的生产才刚刚起步。

上广电集团就是借助日资企业全力进入液晶面板生产领域的,并向部分关键材料及零组件生产延伸。而液晶面板行业属资本密集行业,一旦投资,资产专用性强,项目变更成本高。上广电集团作为后进入者,由于设备、技术对日资企业有很高的依赖性,并且缺乏足够的技术积累,加之财力和开创性意识有限,所以在发展中非常被动。每当上广电集团上新项目时,韩台厂商已经先一步开始扩张产能,当上广电集团新项目投产时,就面临产品激增降价、原料和零部件需求大增价格上涨的尴尬境地,致使我国大陆面板生产商始终处于煎熬之中。

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内资企业应该改变各自为战,扎堆进入某一产业或领域,很快造成该产业投资过剩、行业利润率下降的恶性循环局面;而应联合起来,依托广阔的中国大陆消费市场,在产业链上协调发展。如此,不仅可以减少过度竞争,提高资源利用率,而且可以有效抵御外资企业的垄断压榨,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

摘要:随着外资对我国经济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外资并购我国有关行业龙头企业的频率加快,外资对我国企业发展的负面效应逐步显现。本文从企业竞争力视角分析外资企业对上广电集团的经营绩效、价值链、营销能力以及研发实力等产生的影响,揭示我国行业龙头企业如果对引入外资管理不当,会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上广电集团,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金碚.企业竞争力测评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工业经济,2003(3).

汤谷良.高级财务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徐凤霞,宫德红.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培育[J].财会通讯,2014(2).

白益民.三井帝国在行动——揭开日本财团的中国布局[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实际利用外资统计口径 第2篇

(讨论稿)

全省实际利用外资包括外商直接投资、外商其它投资和对外借款。

外商直接投资包括:

1、上报商务部数据(统计系统上传数据)。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规定的合同外资部分(现金、实物、技术等)、利润再投资(已办理手续)部分。

统计依据:提交企业设立批文、外汇管理部门有关证明。

2、投资总额内外方股东贷款

统计依据:提交企业设立批文、验资证明、外汇管理部门有关证明

外商投资企业偿还的贷款本息应作为扣减项。

3、外商投资股权溢价部分

统计依据:提交股权转让协议、外汇管理部门有关证明

4、境内外商投资企业再投资的外方所占比例部分 统计依据:提交所设企业营业执照、作为投资方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验资证明

5、从外地迁入的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方实际出资 统计依据:提交企业设立批文、验资证明 迁出企业的撤资应作为扣减项。

6、外商投资企业未分配利润

统计依据:提交企业审计报告(按外方出资额占注册资本比重折算),外汇管理部门有关证明,每统计一次,第二数据在前一数据的基础上加减。留存利润的提取应作为扣减项。

7、在境内注册的企业在国外、境外发行的股票,由境外投资者以外币认购,其单个外国投资者在企业所占股权比例超过10%(含10%)的资金。

统计依据:提交证监会的证明材料

外商其它投资包括:

8、对外发行股票:在境内注册的企业在境内外股票市场公开发行股票,由外国投资者以外币认购所筹集的资金,其单个外国投资者在企业所占股权比例不超过10%的资金。

统计依据:提交证监会的证明材料

9、加工装配:包括来料加工、来件装配等,由外商提供全部或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等,境内企业根据外商的要求进行加工生产、产品交外商销售,境内企业只收取工缴费,这种合作方式一般外商需进口部分机器设备,境内企业可用工缴费偿还。

统计依据:以海关统计数为准

10、国际租赁:境内企业通过签定租赁合同,从租赁公司较长时期租赁进口的机器设备,承租人将其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租赁期满后租赁物所有权一般归承租人。由经营融资租赁业务的外商投资企业和经批准有权对外签定国际租赁合同的单位填报所在市商务部门。这类企业与其它企业发生的转租业务,承租企业不再报送数据。

统计依据:提交租赁合同。

对外借款主要包括:

11、外国政府贷款

统计依据:财政部门、发改委、外汇管理部门数据。

12、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统计依据:财政部门、发改委、外汇管理部门数据。

13、外国商业银行贷款

统计依据:财政部门、发改委、外汇管理部门数据。

利用外资力度必须保持 第3篇

世界经济处于大转型、大调整、大变革的关键时期,要减少世界经济格局变动对我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充分利用好外资在产业升级及经济结构调整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

尽管中国利用外资的表现同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变化和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有关,但把所有问题都归因于外部环境是不科学的,也不利于我们继续改善投资环境,发挥外资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更严重点讲,如果我们不采取措施,扭转外资下滑的趋势,将对我国经济维持较高的增长带来新的压力。

由此,我国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利用外资力度仍是非常必要的,解决好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数量仍是我们应面对的艰巨任务。

保持利用外资稳定增长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8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采取激励措施,加大对外资的吸引力度,外商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外资企业创造了我国35%的工业产值,解决了3000万劳动力就业,我国税收贡献的20%以上是外资企业所提供,外资企业已深度融入了我国经济发展,这既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也是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要支点。因此,保持利用外资的稳定增长,有利于巩固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树立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的良好国际形象。在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方面,关键要解决好认识问题,尤其涉及到对服务业开放的认识以及对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认识。

保持利用外资稳定增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外商投资带来的资金和技术也推动了我国工业化进程,使我国成为“世界工厂”。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加速推进期,虽然东部地区工业化指数已达95左右,而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指数只有45左右,仍然需要利用外资来推动中国工业化进程和劳动生产率水平提升。因此,现阶段仍有必要保持利用外资的增长力度,提升并保持我国制造业加工能力迅速提升并作为“世界工厂”的竞争优势。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英国、美国、日本、德国都经历过“世界工厂或制造业中心”的发展过程,并形成了强大的工业体系及影响力。

保持利用外资稳定增长与保持外贸稳定增长的关系密切。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很大一部分属于投资拉动型,即外商投资项目和加工贸易发展形成的贸易创造效应。2011年,外资企业进出口占我国对外贸易的比重为51.1%,较2010年下降了2.8个百分点。未来一段时间,保增长、调结构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工作,但在国际经济下行周期,在外需减弱对我国出口形成增长压力的同时,若再任由外商投资持续下降,则保持外贸稳定增长的目标将很难实现,最终将反映在就业的压力方面。

宿迁利用外资情况探索 第4篇

2009年上半年, 宿迁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3个, 同比增长44%, 其中投资总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有9个;协议利用外资突破1亿美元, 达10626万美元, 同比增长125%, 增幅连续3个月位居江苏省第一。在研发项目、会展项目、直销项目、文化体育项目上也实现了新的突破, 有力地助推了宿迁市新兴服务业的大发展。

宿迁市利用外资总量较少, 与苏北其他城市利用外资情况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尽管从绝对数值上看, 宿迁实际利用外资仍保持上升势头, 但从横向比较来看, 宿迁的外资引进增速大, 外商投资总量, 与苏北其他城市差距拉大。从江苏省内来看, 宿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还是很低的。从江苏苏北城市的情况来看, 宿迁市与徐州、盐城、淮安、连云港等市相比, 利用外资差距进一步拉大。

制造业仍是外商投资最集中的领域, 但所占比重和项目数开始有所下降, 外商投资的行业结构呈加快调整的趋势, 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额仍占到总量的70%以上, 外商在宿迁投资最多的行业为纺织、建材、玻璃及其他设备制造业, 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以及酿酒业占有相当高的比重。

我国引进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有三种:外商独资经营、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近年来, 宿迁吸引外资的独资项目个数和金额占外资总体比重迅速上升, 宿迁市利用外资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1月至11月份新批外资企业47家, 投资总额5.45亿美元, 同比增长133.9%, 注册资本2.93亿美元, 同比增长94.1%, 合同利用外资21536万美元, 同比增长43.7%, 合同利用外资首次突破2亿美元的大关, 创建市以来的新高。今年1月至7月份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共缴纳涉外税收28611万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52.54%, 外商投资企业缴纳涉外税收增幅连续七个月位居全省第一。比全省平均增幅高45.02%, 比苏南地区平均增幅高44.87%, 比苏中地区平均增幅高43.04%, 比苏北地区平均增幅高50.28%。可以说外商独资企业已经成为跨国公司进人宿迁的主流方式。

2 宿迁利用外资优化产业结构的意义

从大的趋势看,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跨国并购的加剧, 为宿迁更好扩大对外开放, 利用外资提供了新的机会和可能;世界科技革命飞速发展, 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为宿迁更多的引进先进技术, 进一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创造了条件。

从宿迁资源状况看, 宿迁必须以优化产业结构为突破口来打开新局面。宿迁总面积8555平方公里, 人口529万。她是江苏重要和新兴的中心城市, 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城市群中一朵艳丽的新葩, 作为江苏、安徽两省之通衢, 宿迁人杰地灵、资源丰富。全市耕地面积659万亩, 人均占有耕地1.28亩。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 农作物、林木、水产、畜禽种类繁多。宿迁矿产资源丰富, 非金属矿藏储量较大, 目前已经发现、探明并开发利用的矿种主要有:石英砂、蓝晶石、硅石、水晶、磷矿石以及黄砂等。有待探时和开发利用的矿种有云母、金刚石、铜、铁、石油、钾矿石等。

因此, 宿迁要在对外开放竞争中获得新的优势, 必须在调整结构中寻求突破。应重点鼓励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技术手段和现代市场运作方式。这既有利于改善宿迁结构, 提高企业水平, 又可以为宿迁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进而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投入宿迁。

3 宿迁利用外资优化产业结构的建议

3.1 提高引资质量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 应吸收外资中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加强引资项目的后期监督和管理, 尽快完成引资由数量扩张型增长向质量提高型增长模式的转变。以技术进步为动力, 改造传统产业, 提升产品竞争力,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3.2 在外资引进的方法上, 要用足政策, 创新外资引进方法, 拓展引资渠道

一是加大产业开放力度, 积极探索利用外资的新方式。宿迁目前外商投资极少, 我们有必要针对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特点, 加大产业开放宣传力度, 积极探索利用外资的新方式。

二是要拓宽利用外资渠道, 积极尝试国际通行的外商投资方式。对于外商特许权项目、向外商转让所有权和经营权、发行股票等多种方式积极争取进行试点;鼓励企业对外投资, 以“走出去”促进“引进来”。

3.3 形成多元化投资体系

坚持密切接触、长期交往、多点合作、全面发展的工作方针, 扩大宿迁的宣传影响面。确立“全面利用, 重点突破, 实现外资来源多元化”的指导思想, 在巩固和发展同亚洲、美洲等外资渠道的同时, 不失时机地重点开拓欧共体国家的来源渠道, 加大对欧宣传力度, 积极争取来自欧盟国家的投资, 最终形成多元化投资体系。

3.4 在利用外资的策略上, 强化关联效应, 对外资实施嵌入式发展模式

不论是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还是提高创新能力的角度来看, 关联效应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产业之间及其内部, 存在着对产业联动、产业链延伸对接、产业跨越式发展起基础性、带动性、技术和网络支撑性的关联环节。加快这些环节的引资步伐, 对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强化区域服务功能, 有着十分重要的突破性意义, 应当成为当前我们提升利用外资水平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郭克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J].管理世界, 2000 (2) .

[2]付红, 徐田柏.外资并购中国的产业安全分析及对策研究[J].北方经济, 2009 (3) .

[3]全国利用外资统计简表 (2008年1月至12月) [J].国际贸易, 2009 (2) .

全省服务业利用外资情况 第5篇

全省服务业利用外资情况

山东省外经贸厅

二00九年三月

今年以来,全省外经贸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服务业会议和全省对外开放会议精神,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服务业利用外资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二月份我省服务业利用外资指标和增幅迅速增长,首次超过了制造业。特别是外商投资房地产、商务服务业方面增速较快。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利用外资工作的规模与水平,推动我省服务业利用外资的发展,我们对全省服务业利用外资情况进行了调度。

一、服务业利用外资基本情况

截至今年2008底,全省现存服务业外资企业2857家,合同外资额107.9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82.2亿美元。分别占现存外资总量的14.9%、22.7%、21.8%。今年1-2月,共审批服务业外资企业68家,合同外资额3.4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2.4亿美元。分别占外资总量的47.6%、50.2%、29%。随着外资结构的不断优化,自2006年以来,服务业利用外资所占比重和规模逐年加大。服务业比较集中的行业主要有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其项目数、合同外资、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占服务业总量的68.8%、73.8%、68%。

2006年以来服务业利用外资情况表

年 度项目数合同外资实际使用外资

个数占比%金额占比%金额占比%

截至2008年底285714.9107.922.782.221.8

200669417.230.318.713.313.

3200766724.533.828.819.317.5200853234.827.226.824.329.7

2009(1-2月)6847.63.450.22.429

注:“占比”指占外资总量的比重

截至2008年底服务业主要行业情况表

行 业项目数合同外资实际使用外资

个数比重%金额比重%金额比重%

合 计196668.879.673.855.968

房地产业49617.445.742.429.836.3

批发和零售业89231.28.78.17.49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5612.58.98.24.35.2交运仓储和邮政业2227.816.315.112.7715.5

注:“比重”指占服务业总量的比重

从以上表格中可以看出,服务业利用外资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房地产行业是服务业的重要支柱。从所占服务业

总量的比重看,虽然房地产项目数只占服务业总量的17%,但合同外资额和实际使用外资却分别占到42%、36%。从规模看,房地产单个项目的平均规模为921万美元,比服务业平均规模(380万美元)高出541万美元。总投资5000万美元以上的房地产项目有 65个。总投资排前十位的房地产项目详见下表。

企业名称投资总额合同外资国别(地区)行政

区划

2052758.841027751.0

4和记黄埔地产(青岛)有限公司3992031860香港市北区

山东恒隆地产有限公司2929719648香港历下区

青岛香格里拉大饭店有限公司200007900香港市南区

中海地产(青岛)投资开发(有)1998019980香港市北区

青岛绿城华川置业有限公司13891.6243410.4364维尔京

群岛李沧区

宝龙集团(青岛)置业发展(有)107327968.51香港城阳区

济南世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99989998香港济南市

青岛星狮置业有限公司99805000香港四方区

青岛环发房地产有限公司99207440中国胶州市

山东中海华创地产有限公司99003000香港济南市

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省外商投资房地产项目数自2006年以来,逐年下降。但投资规模逐年扩大。2006年外商投资房地产项目的平均规模为959万美元,2007年为2018万美元,2008年为4476万美元。

2006年以来外商投资房地产业情况表

年 度项目数合同外资实际使用外资

个数同比%金额同比%金额同比%

2006156-4.914.96-5.46.8110

200781-56.816.38.18.517.3200828-59.412.5-12.37.3-

1在投资来源地和项目分布上,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以2008年为例,投资来源主要集中在香港(8家)、韩国(6家)。28个项目分布全部集中在青岛(17家)、济南(4家)等7个东中部城市,而临沂、日照、德州、菏泽、聊城、莱芜、枣庄等10个市2008年在外商房地产投资上出现了空白。(详见2008年房地产审批情况表)

今年1-2月,审批外商投资房地产项目7个,同比增长75%;合同外资额1.6亿美元,同比下降30.5%;实际使用外资9403万美元,同比增长20.5%。1-2月新批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情况如下:

企业类型 及企业(项目)名称项 目 投 资

投资总额注册资本合同外资国别

(地区)

累计数累计数累计数

总 计 73637.5322729.8122130.1

2潍坊森达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99829982698.2110

潍坊森达美置业有限公司299829982698.2110

利曼斯东方(青岛)城建开发(有)***

利曼斯西苑(青岛)城建开发(有)***

利曼斯西部小镇(青岛)城建开

发有限公司***

青岛人民特易购置业有限公司7539.964523.984523.98110

青岛明霞特易购置业有限公司7899.574739.744739.74110

从我省完成备案的外商投资房地产项目数看,与广东、江苏、辽宁等省市存在很大差距。截至今年3月20日主要省市完成备案的外商投资房地产情况如下:‘

今年以来主要省市完成备案的外商投资房地产情况表

省 市项目数占比(%)

全国169100

广东2615.

4江苏2414.

2辽宁1911.2

北京169.

5福建95.

3四川95.3

浙江53

山东63.6

(二)商业利用外资项目数量较多,但规模较小。截止2008年底,我省现存外商投资商业企业892家,合同外资8.7亿美元,实收外资7.4亿美元。2009年1-2月,新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34家,同比持平;合同外资2234万美元,同比下降49%,实收外资944万美元,同比下降86%。926家商业企业占服务业总量的31.7%,但平均规模仅为96万美元。

现存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的投资来源,主要分布在52个国家(地区),位居前五位的国家(地区)是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韩国、日本、新加坡。

进入我省零售市场的世界知名的零售企业品牌有家乐福、佳世客、百安居、易初莲花、大润发、特易购、麦德龙、百盛、乐天等。总投资2000万美元以上的商业企业有 58个,总投资排前十位的商业企业详见下表。

企业名称投资总额合同外资国别(地区)行政

区划

307024.65182883.3

3青岛永旺东泰商业有限公司104092137.5中国市南区

玖龙(中国)资源配送有限公司99893496香港烟台市

青岛第一百盛有限公司8578.221504.0691马来西亚市南区

中国重汽集团山东进出口有限公司7445.3257445.325香港济南市

青岛乐天满意得商业有限公司70003500韩国崂山区

青岛齐润石油化工有限公司5487&nbs

p;1108.0686中国黄岛区

济南人民大润发商业有限公司52501890中国历下区

烟台百佳国际农产品交易有限公司50001050中国栖霞市

青岛九煌思源商贸有限公司49983998.4中国黄岛区

青岛传承国际商贸有限公司49983200香港黄岛区

(二)旅游及商务设施服务业发展较快。总投资2000

万美元以上的商业企业有 118个,总投资排前十位的商务设施服务企业详见下表。

企业名称投资总额合同外资国别(地

区)行政区划

青岛金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79141375香港黄岛区

青岛斯腾商用设施经营管理有限公司78963948香港黄岛区

怡之航(中国)有限公司50002000荷兰黄岛区

青岛美斯特假日旅游开发有限司50002500香港市南区

山东东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40001260中国历下区

青岛优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40002000维尔京群岛四方区

山东鲁峰有限公司30001200英国济南市

泰盛(青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30001200萨摩亚市南区

青岛万汇实业有限公司30001500维尔京群岛平度市

青岛宏桥市场经营有限公司3000600中国黄岛区

二、主要在谈的服务业项目

从调度的情况看,主要在谈的服务业项目有:

1、永旺(威海)购物中心项目(在谈),日本永旺株

拟总投资2800万美元,建设大型购物广场。

2、城市桥梁亚细亚交流中心项目,该项目由韩国城市

桥梁(株)投资3亿美元建设。该项目已经被列入2009年威海市重点项目。

3、三进船业增资设立研发中心项目(在谈),韩国三进株式会社投资,总投资为8800万美元,主要从事船舶制造、船舶检修、船舶配件及其它金属配件的生产、销售,货物和技术进出口。2009年将增资2900万美元设立研发中心。

4、文登老年康复中心项目(在谈),威海海地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美国Golden peach公司合资,目前,双方已签订合作投资意向书。

5、乐购-特易购连锁超市项目(在谈),英国TESCO拟投资1.5亿美元,该项目1月份,方案进入英国董事会讨论;3-4月份前,签订正式合同;6月份前,设计图纸定稿;7月份登记批准;预计9月份前项目开工建设。

6、韩国客商李相洙拟投资设立的泰山香草乐园项目,投资总额638万美元,合同外资638万美元。该项目是一个集种植、加工、旅游、餐饮、购物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和旅游项目,目前正与韩方近一步洽谈。

7、香港亿航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与泰安市天泽利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拟合资设立的观光、旅游休闲及餐饮服务项目,投资总额1948万美元,合同外资1305万美元。目前,双方正在协商项目规划及初步建设计划及融资事宜。

8、济南中海华创地产项目,公司于2008年9月22日注册,投资总额9900万美元,合同外资3000万美元,前期注册资金已全部到位。目前该项目正在商洽增资核准手续,近期将增资外资额3000万美元。

9、法国威立雅水务公司独资滨海新材料园污水处理厂项目。项目总投资5000万美元,合同外资2000万美元。目前,东营开发区管委会正与威立雅水务公司就水价问题进行洽谈,预计下半年有进展。

10、长安大厦项目,长安大厦项目由于受土地政策和房地产形势影响,项目推进缓慢。

11、牟平区的野生动植物园和水上乐园项目,一期投资4980万美元,该项目已于去年10月份签订合作备忘录,中外双方各自成立项目推进班子,目前正在考察项目选址等相关事宜,6月底前将确定项目选址、规划设计和投资方案,8月份可办理项目报批手续。

12、特易购大型购物中心项目,该项目拟投资1亿美元,在烟台市区建设10万平方米大型购物中心。目前项目合作方已通过招投标取得了该地块使用权,正在与特易购公司协商规划调整方案,商讨拆迁等具体工作。

13、日本佳世客公司在拟在临沂市兰山区设立商务区,项目总投资和注册资本皆暂定为2000万美元,由外商独资经营,目前尚处在洽谈阶段。

14、德州黄河明珠大酒店项目,拟由新加坡旺旺控股有限公司独资设立,投资总额500万美元,协议外资500万美元,目前投资方正在进行前期市场调研,近期来实地考察,预计上半年完成审批工作。

15、德州水云间渡假村项目拟由天津澜驰置业有限公司和香港卓越事业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在我市庆云县设立,投资总额3000万美元,注册资本2000万美元,协议外资暂未确定,目前该项目正在处于洽谈阶段。

16、日照台湾物流园项目:台湾国民党立法委员协会秘书长郑逢时先生与山西宝特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拟在岚山区投资6.8亿元人民币设立台湾物流园,主要是利用港口优势开展货物中转、配送业务,目前已完成物流园区的设计规划,正在就投资规模和投资比例等作进一步洽谈。

另外,青岛市在谈服务业项目14个,协议外资3.4亿美元,主要有:英国TESCO集团7000万美元的综合购物中心项目;大连海昌集团、香港达沃斯国际有限公司9800万美元的旅游主题乐园项目;中铁8000万美元的国贸中心项目;新加坡吉宝西格斯集团1000万美元的污水处理中心项目;台湾东元集团拟与崂山区就软件园二期建设进行合作项目;上实集团与佳世客共同投资的超市项目等。

烟台目前在谈的千万美元以上的服务业项目12个,总投资3.7亿美元,协议外资额2.6亿美元。济宁在谈服务业外资项目16个,合同外资9662万美元,预计上半年有望可以促成设立的项目5家。潍坊投资额较大的在谈项目2个。一是美国欧亚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物流项目,二是由香港帝景发展有限公司。淄博投资额较大的在谈在建外商房地产项目6个,总投资25417万美元,合同外资14100万美元,已到位外资2040万美元;投资商业领域项目3个,总投资3740万美元,合同外资1920万美元;个别项目(山东万象置业发展有限公司、佳世客淄博华光路店、威尼斯乐园升级改造项目、青年公园升级改造项目)因土地、规划手续一直没有办理完毕,导致项目进展缓慢,其他项目进展顺利。

三、下一步工作的主要措施及建议

(一)突出重点,全面提升服务业质量和水平。加快引进既有特色服务功能,又有集聚辐射效应的服务业外资项目。重点发展大型房地产、大型商场、大型旅游商务设施,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利用外资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深化产业招商,扩大服务业利用外资领域。围绕服务外包、研发中心、房地产、基础设施、现代物流、批发零售、商务服务、旅游等领域,大力开展对外招商,努力承接服务业产业转移,积极扩大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

(三)优化环境,营造良好氛围。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加速服务业利用外资的重要基础。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提高办事效率,以优良的政务环境和服务效能,为服务业利用外资的加速发展营造好的环境。简化各种申办、审批手续,为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并进一步下放服务业类外商投资企业审批权限。

(四)建立激励机制,出台服务业利用外资奖励政策。建议出台服务业利用外资有关优惠政策和奖励政策,对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的服务业类外资项目从资金、人才、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加大扶持力度,为项目投资创造优良的政策环境;同时加大奖励力度,对积极引进服务业类外商投资项目进行鼓励。

(五)组织有关市到服务业发展较快的广东、江苏、辽宁等省市考察学习。

利用外资发展西部基础教育 第6篇

一、外资教育投资捐资类型

中国利用外资发展西部基础教育,包括多个方面和多种类型。从投资或者资助主体看,外资教育投资捐资组织与机构包括国际组织、政府官方机构、非政府机构与团体,也有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捐资与投资;从外资教育投资的性质看,有金融贷款型,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无偿援助型,如联合国的相关机构;从投资捐资的途径和方式看,包括技术援助型和政策合作型,如亚太经合组织;从政府参与程度看,包括非政府组织援助型,如福特基金会、国际乐施会及其它教育基金会等和政府组织援助型,如世界银行、英国国际发展署等。到目前为止,对西部基础教育影响较大的主要项目有“世界银行教育贷款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其中先后有五个项目,简称“贫困一、二、三、四、五项目”。迄今为止,我国从世界银行得到的教育贷款项目累计16个,贷款金额达15.15亿美元,受益领域遍及基础教育、师范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广播电视教育、高等教育和教材建设等,受益的高等学校463所,中等职业学校156所,中等师范学校21所,中小学10万余所,教材印刷厂57家。此外还有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中国·联合国开发署403项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福特基金会项目、李嘉诚项目、英国国际援助基金项目(阿贡活佛)、美国利众基金和世界宣传会项目,以及一些华人个人捐资项目等。

二、外资教育投资捐资内容

外资教育项目开展的角度各不相同,使得西部基础教育从不同的侧面得到了发展,项目具体内容包括:

1、土建工程

包括新建项目学校、改建项目学校、扩建项目学校,以及中小学校单项土建工程等。

2、设备购置

包括学校教学用、生活用仪器设备、图书资料、课桌椅、取暖火炉、音体美器材,以及项目工作用交通工具等。

3、人员培训

包括校长培训、教师培训;公办教师培训、民办教师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培训、学历达标培训;项目管理人员培训,包括项目负责人、采购人员、财务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培训。培训方式多种多样,有国家级培训、省级培训、地区和县级培训,长期、中期、短期培训。

4、教材开发

包括配合校长、教师培训的系列培训教材以及学生的辅助读物等。教材的开发,不仅使项目的最初目标得以实现,也为项目的持续开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5、科研课题

主要研究项目所在县、乡的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各项目省区县均有外资和国家外资项目管理部门提供的各种教育改革经费。

6、学生就学资助

直接对贫困学生提供一定的学费资助、生活补助等,比如提供免费课本、免费午餐和生活补助金等。

三、外资教育投资效益

1、总体效益分析

据统计,中国西部地区利用多种外资教育投资渠道,吸纳了一定数量的发展教育资金,仅世界银行教育贷款资金就约为10亿美元,其中用于基础教育的总额约为5.15亿美元,国内配套资金约为58亿元人民币。资金的绝大部分用于中国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包括除西藏外所有西部省区市,具体为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陕西、四川、重庆、广西、贵州、云南等,覆盖了578个县(旗),使10万余所中小学校得到资助,直接受益的学生约为4000万人,直接受益的校长、教师约150万人。这样就大大加快了西部基础教育的发展,直接推動了西部地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进程。

2、土建工程和仪器设备购置效益分析

在利用外资教育投资捐资发展西部基础教育项目中,用于土建工程和仪器设备购置的资金,约占到总投资捐资的30%至50%,其中有些用于专项土建工程,或专项仪器设备购置。正因为有了多年来中国政府的财政支持和外资的引进,西部地区中小学校危房率大大下降,有的项目地区基本消灭了危房,一些项目学校成为当地的最好学校,有许多项目学校达到完全标准化的学校要求。西部地区中小学校仪器设备水平方面得到很大改观,其主要表现为:其一,基本做到学生人人有课桌椅,消灭了土台子、土凳子、自带桌椅的现象;其二,一些学校基本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实验设备标准要求、操场设备标准要求、生均图书册数比例要求,以及音体美课程基本设备要求,这就大大改善了西部地区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

3、校长教师培训效益分析

在外资教育投资捐资项目中,比较大的项目都列有关于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内容。以世行教育贷款为例,其效益主要表现为:其一,西部地区利用外资通过国家级、省市区级以及县级培训,约使150万名校长教师受益,其中专业教师约20万人,并且初步形成了多级校长教师培训网络和培训基地;其二,利用外资在中国西部地区重点培训中小学校里的民办教师,改变了其民办教师身份,提高他们的学历水平和业务水平提供了很大帮助;其三,中国西部地区在培训中小学校长教师工作中,建立起了一套培训质量检测指标体系,为提高培训质量起到保证作用,也为我国在培训中小学校长教师及保证培训质量方面,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宝贵的经验。世界银行官员曾做出这样的评价:“中国是世界银行借贷国中项目执行结果最好的国家,而中国的教育项目又是中国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中执行质量最高的,尤其是教育项目培训为项目的顺利执行起到了基础性作用。”

4、改革课题效益分析

外资教育投资捐资项目中一些较大的教育改革课题由项目地区承担,有些与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直接有关的课题均由项目学校承担。仅世界银行教育贷款“中国西部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基础教育项目”即“贫困二项目”就列有上百个教育改革和科研课题。这些科研课题大都能按时完成,有的课题研究成果还获得省市区以及县级、教育部优秀成果奖,并且大大提高了广大校长和教师的办学与教学的积极性。由于大部分课题都能结合本地区和本校实际,因此研究成果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为学校发展带来了活力,激发了西部地区中小学校的教育改革和教学改革,从而也推动了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

5、外资教育投资捐资外溢效益分析

利用外资教育投资捐资发展西部基础教育,还具有社会外溢效益,或称间接效益。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窗口”效应。西部地区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校长和教师通过外资项目这个“窗口”,获取了许多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新理念、宝贵经验和大量信息。二是“带动”效应。大部分外资教育投资捐资项目都要求省市区县提供相应配套资金,这样就带动了中国各级政府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教育投资力度,也带动了西部地区广大农牧民对本地区、本县、本乡村学校的关心和支持,有的出资,有的出力,有的出物,增加了教育投入,改善了办学条件,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发展。三是“辐射”效应。外资教育投资捐资项目地区、项目校所取得的显著效果与发展,给周边的非项目地区和非项目校带来了很大的辐射作用、带动作用、示范效应。四是“开发”效应。一些比较大的外资教育投资捐资项目,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需要培训省区市县级项目管理人员。以世界银行教育贷款为例,在其实施的五个基础教育项目中,共培训约5000名项目管理人员,并先后派出30余名项目管理人员和教师出国培训或考察,这就大大提高了项目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增强了西部地区各级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外资教育项目管理人才,为今后进一步利用外资发展中国教育,特别是西部基础教育,培养和储备了大量的项目管理人才。

以上的这些外资教育项目效益最终体现在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些具体指标上,因此项目的最终成果表现为:项目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吸引了更多的孩子就学;贫困儿童、女童和少数民族儿童入学机会增多,提高了入学率;教師的教育教学方式得到改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培训机构的能力得到了加强,方法有了改进;教育教学管理得到改进,形成了以学校发展计划为核心的新型管理模式;学校和社区的关系得到改善,学校发展紧密结合了社区需求。

四、利用外资发展西部基础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通过对利用外资教育投资捐资发展西部基础教育的概述,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

1、世界银行教育贷款项目给我们的启示

(1)积极引进和利用教育外资贷款是推动西部地区教育普及与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中国西部地区教育普及和发展的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短期内很难高质量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通过利用世行教育外资贷款,可以使中国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快速发展,其具体效益突出表现在:其一,大力促进了我国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推进了西部地区普及义务教育的进程,使部分西部地区在2000年实现了普及六年义务教育,部分地区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其二,多数项目学校为乡镇中心小学,由于中心小学管辖若干教学点,因此项目学校对教学点起到了重要的辐射作用;其三,项目学校大多都搞了“农科教”三结合示范点,对于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改进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农业耕作方法、发展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这三方面成效对于西部地区教育的普及与进一步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2)积极引进和充分利用教育外资贷款,应建构具体的教育效益指标。世界银行为了使教育贷款真正发挥社会和经济效益,制定了具体可操作性的项目效益指标。这套指标体系分小学部分、初中部分,分年度进展指标和项目完成及汇总指标。小学部分和初中部分设项目效益指标,具体指标如下:

小学部分:①校舍中危房数及比例(%);②教学仪器设备达标数及比例(%);③一年级女童净入学率(%);④一年级学生重读率(%);⑤完成一二年级的学生比例(%);⑥完成一二年级的女学生比例(%);⑦15周岁儿童小学完成率(%);⑧小学毕业生升学率(%);⑨小学毕业生女童升学率(%);⑩师生比;(11)教师中学历合格与专业考核数及比例(%);(12)接受继续教育培训教师数及比例(%);(13)接受双语教育培训教师数及比例(%);(14)校长接受培训的数量及比例(%);(15)得到免费教材的学生数及比例(%);(16)得到免费教材的女童数及比例(%)。

初中部分:①校舍中危房数及比例(%);②教学仪器设备达标数及比例(%);③实验课开课率(%);④一年级学生净入学率(%);⑤一年级女童净入学率(%);⑥教师中学历合格与专业合格数及比例(%);⑦接受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师数及比例(%);⑧参加培训的校长数及比例(%)。

(3)外资教育贷款管理模式值得推广借鉴。世界银行外资教育贷款经过多年实践,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较为成熟的项目管理模式。诸如资金实施“回补报账制”的管理模式,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项资金均在垫资完成后,才能拨付贷款资金;土建工程、设备采购采用招标模式,即招标承包管理,管理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凭证和可靠的竞争原则;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有的文件、资料、报表等均归档管理。概括起来讲,世行实行的是“封闭型并加强过程管理”的项目管理模式。这套管理办法规范、严格、实用,保证了整个项目顺利实施、按时完工。这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教育贷款项目管理经验。我国后来实施的“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项目,就采用和借鉴了世行这套管理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外资教育贷款硬件和软件同步立项、协调发展。世界银行外资教育贷款为了充分发挥项目贷款资金的作用,从各项目地区和项目学校立项伊始,就特别注重硬件与软件同步建设和协调发展。硬件建设包括土建工程、教学仪器设备采购、课桌椅和图书资料购置等;软件建设包括人员培训、教育教学改革科研课题等。由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人们往往重视项目硬件建设与发展,忽视软件建设与发展,进而影响到硬件的利用效果。所以在软件建设特别是人员培训,包括项目管理人员培训、校长培训和专任教师、教辅人员培训中,世行官员协同中方专家拟订了人员培训质量检测指标体系,便于对人员培训质量进行检测,保证人员培训质量符合要求。由于对各类人员进行严格培训,明显提高了各类人员素质,使得外资教育贷款项目能按照规范要求顺利实施和完成,使得各类硬件建设设施得以充分利用,并产生应有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总之,在项目设计和构建培训效益评估指标体系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的东西不少。

2、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及其他项目的经验与启示

(1)开拓西部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新思路。“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把合作创新、探索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新思路作为项目的内在意义和价值追求。例如,学校发展计划,参与式教学的内容已经被大

多数教师、教育官员和当地群众掌握,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实施。通过各个项目的大量培训,当地教师和教育行政官员的教育理念和态度,以及相应的教育规划和发展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包括:①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关系的变化。通过项目学校建设,学校有了发展目标和自主权。他们发现很多困难其实可以在当地得到解决。教育行政部门鼓励学校发挥自己的潜能,并且通过向学校拨款的方式支持学校的发展。校长培训则提高了校长的管理水平。②学校与社区关系的变化。通过项目学校建设使得学校与乡村的联系更加紧密。通过参与学校投资捐资,村民们开始感觉到学校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校长在提高贫困学生入学率等方面做出的努力需要得到农民的支持,这些也有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有不少例子显示,乡村群众出力出钱主动帮助有需要的学生,关注教育公平總是优先考虑最贫困的人群的需要,这个项目原则深入到了乡村群众心中。③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变化。通过项目科研课题研究。教师在教学中开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并从已开发的教学材料中学习运用新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支持系统将在较长时期内帮助教师们发展和巩固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日常教学水平。同时,项目通过“特殊教育需要”部分强调全纳教育,让老师们知道如何面对不同的学习者,包括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全新的教学方式指引下,学生不再畏惧学习,而能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敢于向老师和同学求助,学习成绩得到了普遍提高。

(2)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社会公平和教育公平。在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中,追求教育效率并不一定要以牺牲公平为代价。救助弱势群体,追求公平的教育财政拨款也是有效率的。各外资教育投资项目提倡在发放助学金、奖学金方面,以公开和透明的方式,优先考虑最为贫困和处境不利的学生,这是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3)项目实施过程中强调地方能力的培养。积极培养地方教育能力,提高地方教育积极性,这是实现各个外资教育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只要有了一批接受新理念的校长和教师,改革势头就会在最基层得到持续发展。因此,在项目执行中,重视项目实施地方和单位能力的培养,克服上级主管部门管得太多、太死的官僚作风,使项目单位保持发展活力,是项目发展并取得好的效果的重要方法和有益经验。

(4)加强学校与乡村的联系。调动多方面力量的办学积极性。进行大力、有效地宣传,使外资教育投资捐资项目中好的教育理念走进广大西部地区,改变过去完全依靠上级拨款办学的方式,让广大县乡村人士能积极地投入到学校各方面建设中去。例如在中英教育项目中,通过参与式的方法使以往很少有机会发表意见的成员,比如最贫困的人群、文盲、妇女和儿童在决策过程中获得了说话的机会;鼓励学校自己制定计划,并将其作为在当地解决问题的一个办法。这一调动地方多方面办学积极性的经验值得借鉴。

(5)项目立项及实施过程的科学化决策。中英甘肃教育项目及其它外资教育投资捐资项目,从项目立项到具体实施过程的各个环节,始终以客观性、科学性为依据,听取大量专家意见,利用科学的计算方法,降低非技术人员的干预,以一种透明、高效的方式进行各项活动。同时,更加强调决策过程中政府官员、社区群众、家长等的积极参与,提高决策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宁波利用外资“量质齐升” 第7篇

由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全资子公司丰树集团投资的宁波江北谢家滨江商业综合体项目日前完成公司注册,首期到位外资8500万美元。今后,丰树集团将按照“一区多园、错位发展、组团规划、分步推进”原则,在宁波全力打造现代创新产业基地,这是宁波在利用外资方面的又一次新突破。

来自宁波市外经贸局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宁波新批外商投资项目468个,总投资135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70.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0.3亿美元,合同外资、实际外资同比分别增长21%和23%。其中,去年新批总投资5000万美元以上项目53个,投资总额达85.1亿美元。

受益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利好,以及大力推进城市国际化的契机,去年宁波引进外资步伐加快,利用外资方面“量质齐升”。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首先,外资“块头”变大。以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为特征的“三大”外资项目,向重点开发区域集聚。数据显示,去年,宁波重点开发区域实到外资25亿美元,占全市外资总额的62%。上海大众投资190亿元的中级轿车整车二期项目,在杭州湾新区全面启动;总投资超500亿元的深宝能综合旅游服务业项目落户奉化开发区,计划近期开工建设。

其次,现代服务业吸收外资额度大幅增长。特别是金融业,去年宁波新批融资租赁业外商投资项目12个,总投资3.8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3.2亿美元,同比增长133.3%。截至目前,该市已累计批准融资租赁业外商投资项目38个,总投资11.8亿美元。

最后,跨境并购正在成为宁波利用外资的新途径。2014年3月9日,联合利华宣布以18.216亿元人民币(约合3.005亿美元)现金收购宁波沁园集团55%的股份,该投资是联合利华在中国十几年来最大的一个并购项目。2014年10月初,美国宝洁梯瓦医疗健康有限责任合伙公司认购了位于余姚的宁波万生医药有限公司股权,在余姚设立了宝洁梯瓦医疗健康(浙江)有限公司,总投资316万美元。美国摩根大通和荷兰路易达孚在宁波保税区投资设立公司后,2014年以境外股东贷款的方式注资3200万美元。

除了“引进来”,还有“走出去”。宁波均胜集团2011年收购了德国普瑞公司,一年后通过增发的方式将德国普瑞注入在上交所上市的均胜电子,2014年7月初,再次公告,其子公司德国普瑞以1430万欧元购买瑞士Feintool公司持有的IMA公司100%股权和相关知识产权,后者为业内领先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公司。宁波华翔、建新赵氏、一舟集团等宁波民营企业,如今也已在国际并购市场上崭露头角。

来自宁波市外经贸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市新批外资并购项目22个,其中并购一方为世界500强企业的就有5个。

当前宁波正处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借鉴发达国家的引资经验,通过外资并购方式吸收更多的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对宁波来说,可谓是一个明智之举。这表明,宁波的民营企业正在走向成熟,它们开始以国际化思维来谋求企业的长远发展。而且,这也是宁波在国际招商引资过程中不断创新后,所乐意见到的。

当然,宁波利用外资增幅较快,一定程度上也有之前基数相对较低的原因。而且,在引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产业间资金分布不合理,制造业引资占比较大,房地产业、邮政业、计算机软件业等服务类产业,合同利用外资下降明显;香港等宁波传统的外资来源地,引资相对乏力等等。

新时期利用外资战略探析 第8篇

一、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利用外资基本概况

对外开放以来, 中国利用外资的形式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可分为四个阶段:萌芽试探阶段 (1979-1984年) , 资金来源以港澳台地区为主, 投资规模偏小, 中国初步试水对外开放;初步投资阶段 (1985-1991年) , 资金来源仍以港澳台地区为主, 但已有少量欧美日公司来华投资;快速成长阶段 (1992-2001年) , 以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为标志, 外商直接投资自此开始大量涌入中国;稳定发展阶段 (2002年至今) , 进入21世纪, 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和投资环境的日趋完善, 为外商投资提供了可持续发展条件, 中国利用外资总体呈上升趋势, 并进入一个成熟稳定的全新发展时期。2001年底, 中国加入WTO之后, 认真履行加入WTO承诺, 进一步增强了外商投资者的信心。海外投资者十分看好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和投资环境, 外商直接投资的合同金额和实际使用金额均呈持续增长态势, 特别是实际到资额屡破历史记录, 截至2007年底,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7471亿美元, 连续16年成为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三十年的引资历程使我国从一个微不足道的国际投资东道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资东道国、发展中国家第一大外商直接投资东道国, 在就业、投资、产出、税收、国际收支等方面, 外资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发挥了重大作用。

二、我国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

(一) 利用外资过程中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引进外资不只是一定数量的外来资本, 更重要的是它所包含的技术、知识、管理技能、以及有效组织这些资源的方式。但在利用外资的过程中, 不少企业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技术引进, 最终掉进了技术依赖的陷阱。技术引进可以有两种模式选择:一种就是仅为了使用而引进;第二种就是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而引进。由于我们在改革过程中, 企业机制上的落后,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企业在技术引进上肯于花钱, 因为它的效益立竿见影。而对消化、吸收却吝啬于投入, 似乎是远水不解近渴。横向上, 多家企业重复购买同一技术;纵向上, 第一轮引进之后就是第二轮引进, 结果是技术费用总量并不少, 并没有完成技术学习的过程, 也没有培育出自己的技术创新力量, 从而形成“引进, 引进, 再引进”的怪圈, 造成对外商技术依赖和自主创新能力退化萎缩。

(二) 外商投资的区域与产业流向不均衡

首先是区域流向不平衡。多年来, 中国外资区域分布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开放地区。有数字统计, 2007年1—6月, 我国东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284.59亿美元, 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比重89.25%。外商直接投资高度集中在东部地区, 有力地促进了东部地区的资本形成、产品出口和经济增长, 由此加剧了地区差距特别是东西差距的扩大趋势。其次, 外商投资的产业分布也不合理, 主要体现在:制造业过重, 农业、服务业过轻。2007年, 我国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08.6亿美元, 占全部实际利用外资额的54.65%, 虽比上年减少4.6%, 但仍占绝对主体地位。正是这种制造业外资流向偏重的状况, 成为中国形成“全球制造中心”国际形象的主要根由之一。

(三) 外资跨国并购的兴起对我国产业安全造成威胁

随着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 外资进入的限制将逐渐解除。因此, 国内并购环境的完善为大型投资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和机会。自2000年以来, 跨国公司直接并购中国企业, 尤其是行业龙头企业的案例开始逐步增多, 外资己经不再满足于合资与参股, 谋求企业控制权的欲望开始逐步显露。目前世界企业500强中已有四百多家在华进行了投资。外资企业越来越注重对中国大中型企业的并购与重组, 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合资控股和直接购买产权。外企并购中国的企业大多是一些行业、地区的龙头企业和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企业。一些以吞并竞争对手为目的的并购活动增加了市场垄断的风险, 如何妥善解决并购后的品牌保护、人员安置和社区相关者的利益问题等仍然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管和执行机制。

(四) 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在利用外资发展经济的迫切愿望下, 一些地区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盲目性, 对项目审批把关不严, 缺乏对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考虑, 给发达国家转移污染产业和夕阳产业提供了机会。更重要的是, 由于环保标准的缺失或较低, 发达国家有可能将不符合本国环境保护要求的产业与生产技术转移到中国, 造成环境污染, 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如钢铁、有色金属、电力、建材、造纸和化工六大产业作为高耗能产业, 外资在这六大产业中所占比重持续增长。2005年, 六大高耗能外资占我国利用外资的11.28%, 占制造业外资的17.9%。外商直接投资于制造业的接近20%的比例是分布于高耗能产业的。

三、我国利用外资的战略措施

(一)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 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技术进步的核心是技术创新, 而技术创新是提高资本使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经验表明, 许多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败因往往不是因为资本不足, 而是资本使用效率低, 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因此, 在积极引进我国需要的先进技术的同时, 加强对技术的消化吸收, 建立起面向市场、自主经营、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 使之具有技术创新的紧迫性和主动性, 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从而全面提高我国技术的总体水平。走出一条从国外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并建立新的出口产业—出口倍增—引进更为先进的技术并自主开发应用技术, 扩大输出的道路, 提高外资的质量与效益。

(二) 实行差别化的引资政策, 引导东、中、西部地区发展优势产业

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 发挥地区经济的比较优势。积极引导东部地区重点吸引资金和技术密集度高的外商投资项目, 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外向型经济, 扩大商业、电信、金融、保险等服务贸易的开放, 更多地吸引跨国公司投资, 争创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中部地区将重点选择开放条件较好的中心城市和开放地区, 集中抓好一批有资金、人才、技术基础的重点产业, 发展一批具有明显带动作用的外商投资企业;西部地区将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努力改善投资环境, 集中支持那些有资源优势、竞争优势的产业;积极支持外商投资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 发挥老工业基地基础雄厚、人才聚集的优势。

(三) 调整产业结构, 合理引导外资流向

有效地吸收外资的关键在于不断调整产业结构, 促进外商投资结构的优化, 将市场开放、产业政策问题同其他相关政策措施结合为一体, 形成我国新的竞争机制。首先要改造和提升第二产业, 提高产业竞争力;其次要加速服务业的开放, 促进外资向现代服务业流动。抓住国际服务业转移加快的机遇, 合理引导外资进入服务业。政府应尽快制定相关发展战略, 加大服务业所需的人力资源的培育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促使外资向知识型现代服务业流动;同时, 鼓励外资投向现代农业。加大政策向农业的倾斜力度。对于农业的外资投入, 特别是高新技术的投资, 可以实行幅度较大的税收减免和优惠, 政府可以给予较高的信贷优惠, 放宽外资政策的限制。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在鼓励外资向农业投入资金、先进技术设备的同时, 也要积极借鉴世界跨国公司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 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四) 完善法律环境, 加强对外资的监督与管理

外资并购最大的负面效应在于他可能导致行业垄断, 跨国公司利用资本运营控股并购我国企业后, 凭借其雄厚实力逐步占领较大的市场份额, 逐渐控制我国产业尤其是战略性产业, 进而垄断或图谋垄断国内一些产业。有鉴于此, 必须加强政策引导, 建立完善的企业并购立法体系。2007年, 《反垄断法》在经过了十多年酝酿讨论之后终于获得通过。《反垄断法》进一步细化了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敏感性行业的政策, 完善外资产业准入制度, 加强对外资并购涉及国家安全的敏感行业重点企业的审查和监管, 确保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战略行业、重点企业的控制力和发展主导权;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商务部等部委联合发布的外资并购新规投入实施。这些法规与政策的颁布与实施, 对于规范和约束跨国公司对境内企业的并购行为, 以及外商投资企业的市场竞争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 针对利用外资引发的环保问题, 也要通过立法的形式, 在保障积极引进外资的同时使环境得到有效保护。首先, 应在引资方面的法律中明确规定外资的导向问题, 禁止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项目引资上马, 鼓励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 以提高我国的综合竞争能力。同时在政策上也应偏重于高新技术的投资。最好把政策法律化, 稳定的投资环境更能吸引外资。其次, 在环保方面不仅要加强国内立法, 更要参与国际立法, 参加环境保护国际条约。我国的环境立法不仅要制定好国内法, 更要参加国际环保条约, 承担起我国应尽的义务,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不仅有利于环保, 也有利于树立国家的良好形象, 为进一步吸引外资打好基础。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吸引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它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在深刻剖析我国利用外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的基础上, 要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实行差别化的引资政策, 调整产业结构, 完善法律环境, 来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

关键词:利用外资,质量效益,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1]王晓红.利用外资与中国经济新跨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2]康君, 赵喜仓.中国经济发展外商投资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5.

[3]高一格.我国利用外资的新思考[J].财经中国, 2005 (6) .

[4]张少峰.我国利用外资策略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5 (4) .

杭州利用外资现状及对策研究 第9篇

杭州2010年批准外商直接投资545项, 合同利用外资77.09亿美元, 比2009年增长10.7%;实际到位外资43.56亿美元, 增长8.5%。全市新批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47个, 总投资84.32亿美元, 合同外资54.15亿美元, 分别占全市总额的71%和70.2%。十一五期间, 杭州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67.39亿美元, 年均增长20%以上, 是2006年以前全市利用外资总额的1.92倍, 总投资额5000万美元以上项目91个、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429个、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538个, 引进世界500强企业82家项目130个, 其中2010年新引进世界500强项目13个。这些项目的引进为杭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与杭州城市品位的提升, 注入了新鲜血液, 提供了强大动力, 有效地推进了杭州经济的转型升级。自己与自己比, 杭州利用外资的增幅还是比较大的, 但与利用内资相比、与周边城市利用外资发展速度相比, 杭州利用外资这个短腿仍然非常明显。2010年, 苏州市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537个, 增长7.8%, 新增注册外资169.2亿美元, 增长6.8%。实际利用外资85.35亿美元, 同比增长3.8%。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38家落户苏州。同样作为长江三角洲中经济领先发展的城市, 杭州在利用外资的规模上明显落后于苏州。

与我国其他地区一样, 杭州的开发区也是招商引资的主平台, 但各开发区在利用外资方面的情况并不平衡。2010年, 杭州的国家级开发区合同外资达25.96亿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15.84亿美元, 同比增长分别为4.14%和2.5%。其中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 合同外资与实际到资增长最快, 同比增长14.01%和13.54%;其次为杭州高新 (滨江) 技术产业开发区, 同比分别增长11.08%, 3.91%;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合同外资和实际到资均比2009年同期略有增长。各省级开发区利用外资的情况则有很大差异, 临江工业园区、临安经济开发区和桐庐经济开发区合同外资和实际到资均比2009年同期有较大的增长。临江工业园区完成合同外资1.54亿, 为2009年同期的5倍, 实际到资同比增长71.42%;临安经济开发区合同外资、实际到资同比增长分别为65.33%和55.97%;桐庐经济开发区比2009年同期也有较大增长, 分别增长45.95%和48.63%。但是, 余杭经济开发区、淳安经济开发区2010年合同外资、实际到资均比2009年同期有所下降, 同比分别下降了21.66%、15.51%和18.42%、44.48%。富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合同外资同比下降6.72%, 钱江经济开发区实际到资同比减少42.23%。建德经济开发区合同外资和实际到资额仍未实现零的突破。

二、杭州利用外资的空间及潜力

其实, 杭州在引进外资方面的优势很多。杭州是浙江省的省会、杭州湾的重要城市, 接轨上海的一个重要阵地, 长江三角洲中最具发展潜力、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杭州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众多的高校, 人才储备及科研力量十分具有吸引力。杭州的民营经济发展迅速, 极具活力。国家吸引外资的政策, 杭州不折不扣的在执行, 还有许多地方优惠。杭州在资本引力上的差距主要是发展模式的差距。杭州的自然资源并不丰富, 土地储备也很紧张, 在许多方面缺乏出台更优惠政策的条件, 如果硬要攀比, 会大大提高引资成本;更重要的是, 单纯的模仿是不可能超越他人的。打“民营经济牌”, “以民引外, 以外促民”才是杭州独特而又现实的选择。杭州应整合民营经济的优势, 结合自身的产业特色, 充分发挥优势, 灵活制定政策, 加大利用外资力度。

利用外资, 不仅要研究自己的空间及潜力, 更重要的是研究和把握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目前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参与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发达国家继续把劳动密集型和部分资本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以腾出资金和物力开发高新技术产品, 全球范围内产业垂直转移在加快。表现在, 一是国际的产业转移从原来的单个项目、单个企业, 或者说是单个产业, 现在转变为产业链式;二是国际产业转移的层次在提高, 原来主要是劳动密集型, 现在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也纷纷加入;三是产业转移从单纯的制造业向制造业、服务业和研发业转移, 领域更宽、更大。结合国际产业的转移趋势, 考虑到杭州经济目前正处于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的重要时期, 今后一个时期, 杭州利用外资的空间及潜力主要在:

(一) 信息、软件、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

杭州不论是高新技术的基础产业还是应用产业, 都具有较大潜力, 这些领域要大力鼓励国外公司与国内高技术企业在科研和技术开发方面进行合作, 设立高水平的外商投资技术研发中心。如2010年, 坐落于余杭经济开发区的浙江天元药业与瑞士医药巨头诺华制药达成收购协议, 目前合作双方在生产、研究、销售上实现全面对接, 并已成功开拓南美市场。除诺华外, 还有赛诺菲、默沙东制药等一批世界500强药业进驻杭州, 成为杭州医药产业的支柱企业, 提升了杭州医药产业的整体水平。

(二) 传统产业的改造

机械、轻工、化工、纺织、食品等是杭州的传统产业。近几年, 世界产业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调整和转移, 杭州要抓住这一机遇, 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和管理改造杭州的传统产业, 主动围绕外资企业加快发展的时机, 针对核心产品的生产, 形成相对完整的配套生产体系, 增强外商投资企业对市内企业的带动效应, 提高市内产业的技术和水平、质量及配套能力、竞争能力。

(三) 能源、交通、城建环保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引资

加入世贸后, 我国放宽了城市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等对外商投资的限制, 允许外商参与投资甚至控股城市基础设施与环境保护项目。允许具备条件的基础设施与环境保护项目采用BOT方式吸引外资。杭州能源、交通、城建环保历来是利用外资的薄弱环节, 应充分利用国家放宽对外商投资的限制, 吸引外商的资金、管理经验、人才等参与杭州的城市基础设施, 促进基础设施投资来源的多元化。

(四) 服务贸易领域

根据入世的承诺, 我国开放程度最大的将是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开放。杭州应积极吸引外商在商业、旅游、教育、科学、卫生事业等方面的投资, 重点引进国外先进的经营方式、管理经验和人才, 促进杭州服务业总体水平的提高。服务业引资的重点主要在:

(1) 商业领域吸引外资应继续发展。以引进国外先进分销手段, 营销网络和服务体系为重点, 争取适当增加外商投资商业零售企业的数量, 有序发展外商投资商业批发企业、大型连锁商店、配送中心。国内商业企业可以在重组、改制的基础上, 探索引入外资优化结构。 (2) 旅游业。杭州作为国际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 旅游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2010年, 杭州接待入境旅游者275.71万人次, 比2009年增长19.7%;接待国内游客6304.89万人次, 增长23.8%。旅游总收入达到1025.7亿元, 增长27.7%, 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6.9亿美元, 增长22.5%。市民出境旅游人数为70万人次, 比2009年增长67.9%。“十一五”时期, 杭州市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7.1%。在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项目的建设、旅行社的经营管理、旅游人才的培养等方面, 杭州利用外资还几乎是空白。随着中外合资旅行社试点的深入, 可以考虑与外商合办面对国内外旅游市场的旅游公司, 从旅游的软硬件着手, 促进杭州市旅游业向国际连锁经营规模发展, 利用国际旅游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模式来推动杭州旅游业在体制、管理和用人机制等诸多方面的进一步完善, 从而促进杭州市旅游业进入国际网络, 打出“游”在杭州的旅游品牌。 (3) 医疗、教育产业。与打响“住在杭州”的城市品牌相配套, 积极探索吸引外资发展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 鼓励发展中外合资合作的医疗机构和教育机构。 (4) 中介服务业。中介服务业历来是杭州的薄弱产业。上海现在已拥有不少世界上著名的中介服务机构, 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楼等机构。杭州在这些方面还很欠缺, 中介服务业的引资空间非常巨大。如果没有规范、权威的中介机构, 不能做到按国际惯例办事, 在引资、用资、对外投资等各种国际经济合作中都会出现很多问题。所以引进国际著名的中介服务机构, 对于推动杭州服务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杭州利用外资的对策建议

(一) 明确引进重点, 集中力量各个突破

(1) 明确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首先, 政府要明确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根据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 确定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对于产业上已形成一定规模和特色的开发区, 要引导企业加强研究开发和创新, 延长产业链, 建立企业网络, 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对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不明确, 产业集聚程度低的开发区, 则必须对开发区产业进行梳理, 出台政策引导资源向主导产业集聚, 每个园区都要做专、做深、做强一条产业链。 (2) 确定引进外资的重点。根据主导产业, 围绕提高杭州的产业层次和产业集聚程度, 确定引进外资的重点。建议国家级开发区把着力点放在跨国公司及其研发机构、设计机构和物流、现代中介服务业项目的引进, 积极承接跨国公司的外包服务;省级开发区则要围绕做专、做深、做强特色产业链, 把引资的着力点放在相关产业的制造、研发、服务项目上, 并尽量和国家级开发区产业进行整合, 形成协同效应。 (3) 建立完善的生产服务系统。充分重视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引进, 建立完善的生产服务系统。将金融、物流、研发、设计开发、质量检测、咨询、法律等生产服务项目作为引进外资的重要部分, 以完善的生产服务吸引优质外资。

(二) 依托综合资源优势引进优质外资

(1) 充分利用杭州丰富的旅游资源。把开发区作为一个旅游项目进行开发, 可以考虑在工业园区内建立开发区博物馆, 和国际旅行社合作开通“杭州观光考察游”, 引导游客到园区参观考察。如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可以与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进行结合, 借鉴硅谷的经验, 通过西博会、休博会等机会, 扩大各开发区的知名度。发挥旅游业的宣传作用, 介绍投资环境、引资政策、为有意向投资的旅客牵线搭桥, 变单纯的推介地方景致为全方位区域营销。 (2) 整合民营企业资源。民营企业联合起来与优质外资企业进行合作。民营企业缺乏的是关键技术、高级人才、国际销售渠道和科技创新能力, 而跨国企业能够提供这些。可以突出块状经济龙头企业在利用外资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作用, 推动特色产品向高附加值、品牌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对于初具规模的民营龙头企业, 可以采用联盟、合资等形式与跨国企业合作;对于尚处于发展中的民营企业, 可以首先采用为跨国企业配套的方式, 逐渐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 走从OEM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到ODM (owndesign&manufacturing) 的道路。 (3) 整合高校资源。利用浙江大学和大学城中的众多高校, 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 构筑产学研合作平台, 吸引国外的研发机构来杭州落户。

摘要:作为长江三角洲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之一, 杭州利用外资的规模也出现了迅速的增长, 外商直接投资有力地推动了杭州经济的发展。本文对杭州利用外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剖析了杭州利用外资的空间及潜力, 并对杭州引进和利用外资的战略制定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外资,杭州,对策

参考文献

[1]李大伟.中国外商直接投资预测、绩效分析与国际比较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8.

[2]傅元海.中国外商直接投资质量问题研究[1].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

[3]张津津.外资与产业安全若干问题分析与思考[J].国际贸易, 2011, (1) .

利用外资政策的回顾与反思 第10篇

关键词:外资,阿根廷,泰国,日本

利用外资作为对外开放秉持的基本国策之一, 在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外资金通过独资、合资创办企业, 投资房地产、股市等途径融入中国的经济, 为中国的发展提供资金、管理、智力等生产要素。根据西方经济学中的“双缺口”理论, 发展中国家在初级阶段会遇到国内资金短缺的问题, 而利用外部资金填补缺口便成为了必然。

一、建国以来中国一直积极引入外资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 毛泽东就曾经表示“在中国, 工业化只有通过自由企业和在外国资本的帮助之下才能做到。”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 世界处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时期, 我们只有从苏联、东欧方面得到援助。50年代初, 中国从苏联获得约14亿美元的贷款, 引进156项成套设备, 打下了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初步基础。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后, 中国又从西方国家引进了一批急需的石油、化工、冶金、电子等技术设备。但总体来说, 改革开放前我国基本处于封闭时期, 与外界经贸活动不多, 以自力更生为主, 未能充分有效的利用外部资金。

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以各种形式吸引外资

改革开放以后, 为了实现中国的快速发展, 中央政府首先在思想上破除禁锢, 承认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地位, 设立经济特区并逐步扩大试点, 放开计划指导价格, 交还给市场定价, 降低行业的准入门槛, 为吸引外资来华投资创造有吸引力的外部环境。并且还对外资企业给以土地批租、税收优惠等最优待遇。优厚的条件吸引外资大量涌入, 2000年, 全年利用外资420.9亿美元, 2011年达到1176亿美元, 增长2倍多。截止2010年, 我国22%的税收、28%的工业增加值、55%的进出口、50%的技术引进、约4500万人的就业, 都来自外资企业。我国已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9.8万家, 实际使用外资1.05万亿美元。

外资的引入给中国带来了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本和先进的技术、管理要素, 中国的GDP连年以接近10%的速度高速前进, 利用外资政策居功至伟。但我们也应该看到, 与此同时, 由于资本天然的逐利性、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政策配套的不完整不健全、以及政治意识形态的阻挠等等负面因素的作用, 我们的利用外资政策还没有完全实现当初的目标, 在执行的过程中也带来了相当严重的问题。

利用外资的目标有二, 一是填补资金缺口, 二是获得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在发展的前期填补资金缺口是第一要务, 也是实现第二目标的前提, 但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 第二目标的重要性将凌驾于第一目标之上, 它关系到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能否更进一步, 中国能否跻身于世界强国, 而不是永远委身于发达国家的原材料供给国和低端产品的加工国之列。就现状而言, 第二目标并没有实现, 拿中国的飞机举例, 80年代初中国的超大飞机已经定型试飞, 很快就可以进入商用。但改革开放后中央决定“运十”下马, 取而代之的是从欧美进口波音、空客, 结果是中国丧失了大型飞机的制造能力, 现在只能从头再来。汽车制造业也是同样的命运。另外的一个问题是产业的低端化, 为了充分发挥中国劳动力廉价的优势, 吸引外资向东南沿海地区倾斜, 优惠政策向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倾斜, 大量的内地农民工赴沿海地区打工, 源源不断提供低廉的劳力, 东南沿海的快速腾飞即得益于此。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这种模式在开放的初期是合时宜的, 三五人的一个小厂, 就可以生产出便宜的日用商品, 出口销往发达国家, 赚取利润, 然后扩大规模, 国家同时得到宝贵的外汇。一段时期内, 如不能有效的实现产业升级, 提高生产效率, 就会陷入低端加工业的误区。对外国外的产业资本对中国的出口行业形成绝对的谈判优势, 打压价格, 对内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 出口企业两头难, 遇到大风险容易形成全行业的崩盘, 这个现象我们已经逐步看到。另外中国作为世界政治强国, 不能完全依赖加工业立国, 要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 建立完备的工业制造链条。再有一点, 我国的金融安全和粮食安全,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放开, 国际热钱流入中国, 会扰乱国内金融资本市场。当前房地产等市场已经积累了泡沫, 一旦破裂, 会对实体经济造成重大的冲击, 另外中国的粮食种子相当程度已经依赖进口。引进外资时在这些关系国家命脉的问题上要格外小心, 必要时设置防火墙和行业保护。

三、其他国家的前车之鉴

上个世纪, 随着国际贸易全球化趋势加剧和跨国公司的兴盛, 很多国家也采用了吸引外资促进本国发展的方式, 分析和总结它们的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参考和指导。

阿根廷

2001年阿根廷爆发了历史上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 给阿经济、政治和社会带来巨大震荡和损失。究其原因在于20世纪80年代末, 梅内姆当选总统后采取的“新自由主义经济”。1989年执政后, 梅内姆对国内经济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包括推行大规模的私有化, 大举借债, 无条件开放本国市场以及实行高财政赤字的经济政策等。这些以私有化为核心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为阿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力条件, 1991-1998年阿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均增长率达到6%, 一度成为全球化的样板。但到了20年代90年代后期, 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多年积淀下来的负面效应开始显露。固定汇率无法真正反映国内的经济状况, 降低了阿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 金融体系的过度开放, 外资可以自由进出, 以及巨额的债务负担, 在1999年阿经济开始衰退后, 终于全面爆发经济危机, 进而演化成政治危机。

泰国

作为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风暴的发源地, 泰国政府也采用了吸引外资的办法来发展经济。从1974年到1985年, 泰铢贬值, 泰国出口高速发展, GDP年增接近10%。90年代泰国政府鼓励外资进入泰国, 至1996年资本项目完全开放, 外资可以随意买卖股票和房地产。大量外资的涌入, 引起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的飞涨, 1993年, 外资投资泰国的股票是30亿美元, 1995年增长了一倍。固定投资占GDP比重也从1989年之前的低于25%, 上上到1996年之后的42.5%。1997年8月, 国际评级机构认为泰国的贷款当众有25%没有办法付息, 外资全面撤离。1996年5月到1997年5月, 泰国的股指下跌了60%, 楼市也同样狂泻, 泰国经济崩盘, 从而引发了金融危机。

日本

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初连续赶超意大利、法国、英国和德国, 成为世界第二大强国, 经济实力达到美国一半, 外汇储备超过4000亿美元, 占世界外汇储备的50%。1985年9月, 美国逼迫日本签订《广场协议》, 强迫日元升值。日元在1987年升值了一倍多。日元的升值彻底打击了出口制造业。资金开始转向楼市、股市, 泡沫开始出现。随后, 美国要求日本降低利率, 进一步加重楼市和股市的泡沫。1985年以后的4年时间中, 东京地区商业土地价格猛涨了2被, 大阪地区猛涨了8倍。1985到1988年日本股市市值增长了177%, 1989年底日经指数达到历史最高点近39000点。随后资本开始撤离日本, 海外资本同时做空日本股市, 日本股市楼市同时暴跌, 陷入长达二十几年的衰退。

四、现阶段的反思与出路

通过总结我国和其他国家引用外资的经历, 可以看出对待外资要辩证的看。一方面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外资, 另一方面又需要提放制约资本逐利的天性, 甚至外资背后的政治图谋。

1、目前资金缺口已经不是问题, 外资的超国民待遇应逐步取消。

2008年《中国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正式实施, 取消外资企业特殊的税收优惠政策, 给予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同等国民待遇。但目前外资企业仍然可以享受过渡期办法, 和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现在中国已经拥有大量的外汇储备, 牺牲国内企业吸引外资的方法已经不合时宜, 因此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也应该尽早退出。而反过来应积极扶植本国企业, 尤其是高新技术型企业, 培养本国产业资本, 引导技术升级, 建立外资企业和本国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关系。

2、立足于自力更生下的技术引进。

简单的“以市场换技术”已经表明并不能带来我们需要的高端制造和管理技术, 而在很长一段改革实践期内, 很多有研发能力的企业、事业单位, 大量的技术人才反而都流失了。将来的指导思想应该是核心技术立足于自己研发, 培养本土优秀的科技、管理人才。利用外储收购兼并海外高科技公司和专利产品, 内部进行消化吸收, 转化成中国自己的技术。而未来在引入外资的过程中, 应加强获得技术或管理等软资金的谈判力度。

参考文献

[1]邹容.邓小平利用外资思想浅析[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2]刁东平.外资税收优惠政策的得失和未来[J].中国新时代.2011

[3]刘桂荣.阿根廷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启示[J].上海经济研究.2002

环保服务业如何有效利用外资 第11篇

对于快速成长中的我国环保服务业而言,有效利用外资不仅可以缓解融资瓶颈,而且可以借助外资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构建联结世界市场的重要平台,塑造更具成长性和更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环保服务业。2015年4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联合公布修订后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鼓励外商投资环保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领域。我国环保服务业起步晚,如何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促进我国环保服务业发展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东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东江环保公司”)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一、东江环保公司利用外资的具体做法概述

(一)成立合资公司引入外资

东江环保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被中国证监会归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的环保服务业类上市公司。2003年,东江环保公司与北美最大的环保集团美国华瑞集团公司成立合资公司深圳东江华瑞科技有限公司(即“东江华瑞”),利用国际最先进的线路板废液回收技术共同开展TBCC项目。项目产品于2007年2月荣获得国家农业部的“新产品证书”,内销于全国各地,外销于美国、韩国、泰国、越南等多个国家。东江华瑞也于2007年9月被评为“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1月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并荣获多个国家专利。年度报告显示,东江华瑞公司2014年注册资本为2500万元,总资产达到14782.6万元,营业收入9660.9万元,净利润达到595.4万元;2015年上半年报告显示,注册资本6000万元,上半年净利润已达338.7万元。另外,2009年11月东江环保公司与世界500强全球性电力公司AES中国公司、重庆能投旗下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签约,三方共同组建合资公司重庆东江松藻再生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总投资5000万元在渝投资运行煤炭乏风瓦斯项目,每年可助重庆綦江的打通煤矿减排二氧化碳17.28万吨。

(二)合作运营项目引入外资

东江环保公司于2005年与广东省环保厅签署30年特许经营权协议,采用BOT形式负责广东省危险废物综合处理示范中心首期工程的投资、建设、运营和维护。为了更好地运作这一项目,东江环保公司和国际知名的法国威立雅环境集团于2005年共同组建了惠州东江威立雅环境服务有限公司(即“东江威立雅”)进行“示范中心”的具体运作,并于2010年正式取得由国家环境保护部颁发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项目用地24.8公顷,总投资约5.4亿元,危险废物物化处理量3.3万吨/年、焚烧处置量1万吨/年、稳定化/固化处理量2.8吨/年、填埋处置量4万吨/年,废水处理量7.29万吨/年。2014年技改后技改扩建后,危险废物焚烧处置量从1万吨/年提升至2万吨/年。该项目的功能和设计体现了国内外处理处置工业危险废物的先进技术水平,2008年至2014年节约标准煤约3万吨,相当于二氧化碳减排9.7万吨,而且成为广东省的危险废物技术研发和培训中心,并在社区中担当着教育和宣传中心的角色。2015年上半年年度报告显示,东江威立雅实现营业利润4236.469322万元,净利润达到3583.987963万元。另外,2009年6月,东江环保公司与德国E.ON能源集团就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建立合作伙伴关系;E.ON集团出资购买了东江环保公司在运营垃圾沼气发电项目中产生的碳减排量,并向东江环保公司提供收集垃圾填埋气及燃烧发电的技术支持。再有,2009年11月成立的合资公司东江松藻公司也是基于在渝投资运行煤炭乏风瓦斯项目成立的;该项目是中美清洁能源合作计划的一部分,是中国首个大规模商业运营的煤炭乏风瓦斯项目,每年可助重庆綦江的打通煤矿减排二氧化碳17.28万吨。

(三)境外上市获取海外融资

东江环保公司于2003年1月28日以配售方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创业板向全球公开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并于发行完成后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民营环保企业。该次向全球公开发行的境外上市外资股为每股面值0.10元的普通股,发行量为177900000股,发行价格为每股港币0.338元。公司于2003年6月2日办理了工商注册变更登记,变更后的股本增加到62738187.20元。公司于2010年8月9日和2010年9月16日分别获得中国证监会和香港交易所批准由创业板转往主板。2008年,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东江环保(香港)有限公司全资收购力信服务有限公司,进入香港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市场。2013年11月,东江环保公司为力信服务公司相关融资行为提供连带责任担保,使力信服务公司获得香港永隆银行有限公司贷款。2014年6月,东江环保公司再次担保下,全资子公司力信服务有限公司向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申请人民币1700万元整的等值贷款。2015年1月,东江环保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香港东江通过提供债权提供连带责任担保,再使其全资子公司力信服务有限公司向相关境外银行申请补充流动资金和租购车辆贷款,融资额度折合人民币2000万元。通过境外上市,东江环保公司不仅获得了有效融资,而且在海外并购和全球产业链延伸方面迈出重要步伐,从公司管理、财务、治理、成长性等各方面锤炼了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提升了公司成长实力。

(四)融资租赁引廉价境外资金

东江环保公司于2014年5月28日发布《关于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的公告》,以银行承兑汇票质押的方式在中信银行开立以境外银行为受益人、租赁公司为被担保人的融资性保函;该境外银行收到保函后,向租赁公司提供跨境贷款;租赁公司再以融资租赁形式将该笔贷款投放给公司。公司与迈石资本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简称“迈石租赁”)签订相关售后回租合同,将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拥有的部分生产设备以“售后回租”方式与迈石租赁开展融资租赁交易,融资金额为人民币9890万元,融资期限为1年;东江环保按季支付租赁利息约为191万元,到期一次性偿还租赁本金。2014年7月22日东江环保公司再次发布公告,以提供保证金方式向招商银行深圳景田支行申请开立以境外银行为受益人、租赁公司为被担保人的融资性保函;该境外银行收到保函后,向租赁公司提供跨境贷款;租赁公司再以融资租赁形式将该笔贷款投放给公司。同时,公司与深圳市前海花样年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简称“花样年”)签订相关售后回租合同,将公司及全资子公司拥有的部分生产设备以“售后回租”方式与花样年开展融资租赁交易,融资金额为人民币2亿元,融资期限为2年。在租赁期内,公司按期向花样年支付租金,继续保持对该部分生产设备的管理权和运营权。租赁期满,公司以留购价人民币1.00元回购此融资租赁资产所有权。东江环保每季度支付租赁利息约人民币337万元,其一年期静态利率仅6.74%;而一般企业获得贷款的成本需要在一年期基准利率6%基础上上浮两成。因此,公司既盘活了存量资产又获得了成本较低的跨境资金。

二、环保公司利用外资有效推动环保发展的经验分析

(一)利用境外合资充分凝聚企业优势能量

合资公司东江华瑞成立后,充分借鉴外资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凝聚了大批专业技术力量,重视内部职能管理与专业素质提升,加强同行业的横向交流与学习,使企业管理更规范,工作效率更高。同时积极引进了美国先进的技术进行本土化生产,利用国际最先进的线路板废液回收技术共同开展TBCC项目。TBCC除部分采取直销的方式销售给国内终端客户外,其余部分则根据公司与东江华瑞外资股东Heritage Technologies, LLC签署的协议,以产品当期市场价格,销售给Heritage Technologies, LLC或其关联方。东江环保公司通过利用外资不断凝聚能量实现了管理能力、技术水平和产品销售的全方位提升。

(二)利用境外项目合作搭建企业环保业的国际化平台

环保项目为东江环保公司搭建了十分有利的国际合作平台。我国和地方政府对环保工作越来越重视,设立了多个环保建设项目推进环保工作。东江环保公司负责建设运营的广东省危险废物综合处理示范中心正是《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的31个综合性危险废物处置中心项目之一,是《广东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和《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止规划》中的重点项目之一,是广东省环保厅筹建的第一个较大规模示范性环保项目,也是广东省环保局2005年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中的重点项目。东江环保公司充分利用这一项目平台,积极引进国际知名的法国威立雅环境集团,从管理、资金和技术等方面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开展。包括与与德国E.ON能源集团就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的合作,与美国AES 公司进行矿井乏风利用项目的合作,这都体现了东江环保公司利用环保项目开展国际合作的成功举措,也为企业环保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利用境外上市拓展企业环保业发展的空间

境外上市是环保企业更深入地融入全球市场、利用境外资源、引进国外技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加速全球产业链整合的重要路径。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政府对环保的重视力度加大,东江环保公司业务发展很快,决定寻找在管理、资金、资源等方面能够给企业以支持的战略合作伙伴,遴选了三家国内知名的投资公司:上海联创投资有限公司、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服务有限公司。三家风险投资公司不仅在资金上,而且在经营管理、信息收集和业务开拓上更是不遗余力。2002年4月,东江环保正式开始为境外上市做准备;7月,公司由技术公司改制为股份公司;9月,向中国证监会提出上市申请;11月证监会回复无异议函,同时香港联交所正式受理上市申请;2003年1月聆讯开始,东江环保的上市得到了深圳市政府及环保、工商、经贸、体改办等多个有关部门的支持。有了地方政府的支持,加上与几家投资商的密切沟通和合作,东江环保公司境外上市工作迅速开展,于2003年1月28日,东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香港创业板挂牌上市。东江环保此次成功融资6000余万港币,为企业环保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四)利用境外融资租赁盘活了企业环保业的整体竞争力

东江环保的境外融资租赁方式采用的是“内保外贷”的形式,即国内企业通过境内银行向境外金融机构开立保函,再通过有外债额度的租赁公司获得境外融资。东江环保公司通过融资租赁模式进行跨境融资的成功原因有三:一是在于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外债额度的运用,按照规定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外债额度,最高可接近净资产总额的10倍,由此可以通过外资融资租赁公司的境外借款10倍杠杆来实现盘活存量资产。二是售后回租本身是一种租赁公司一种经营方式,可以极大节省财务成本,其实质上更多是境外融资成本低于境内融资成本,而非租赁业务本身。三是央行严控银行资金流动性,银行为客户放贷的规模受限,而银行人民币对外担保不纳入担保余额指标,银行为境内企业开具保函授信,企业借道境外机构融资不占用银行资金,银行为客户开保函,占用自己的授信额度,但是不占用资金规模,同时也增加了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东江环保公司利用境外融资租赁,不单盘活了存量资产,降低了融资成本,而且拓宽了国际融资渠道,更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环保业的整体竞争力。

三、环保服务业有效利用外资的几种途径

东江环保公司有效利用外资的成功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基于以上分析,提出环保服务业有效利用外资的对策建议。

(一)促进成立中外合资环保公司

对于成立中外合资环保环保公司,国家层面是重视和鼓励的,而且申报条件和手续也比较简单,外资对我国环保产业也具有良好的发展预期。那么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一是地方政府要加大推进力度,创造良好的外商投资环境,政府的优惠政策和服务要到位,硬件设施要配套,各部门支持配合,通过体制优势、环境优势、管理优势和服务优势来吸引外资。二是内资企业自身要炼硬内功,打造与外商合资的良好基础;特别是加快国有环保企业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兼并重组、技术升级、商业模式创新等手段提升企业国际合作能力。三是解决信息不对称,在环保各领域建立与外资企业信息沟通的桥梁纽带,积极探索建立中外合资环保企业的方式方法。四是成立中外合资环保公司之后,要充分利用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和国际通道优势,提高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和水平。

(二)积极建设环保项目合作平台

为了切实推进环境保护工作,我国各级政府设立了诸多环保建设与运营项目,比如《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设立的31个综合性危险废物处置中心项目、各级地方政府项目、国际组织项目乃至企业自行设立的项目等等。特别是,随着BOT模式(建设-运营-转让)、PPP项目(公私合作)和环保服务业第三方治理项目的兴起,外资的参与热情高涨。这些环保项目目标明确、内容具体、运营规范,可以成为引进外资企业共同开展项目合作的引资平台。一是积极谋划环保项目。紧密结合“十三五”规划和专项规划的制订,对全国和本地区环保投资与环保工程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分析,积极谋划重点领域环保工程项目,建立健全环保项目库,充实内容、精心包装,并纳入财政环保专项资金项目库。二是多渠道开展环保项目宣传推介、招商引资。各地按届举办的环保产业博览会招商引资方式依然十分重要;同时要对日益多样化的环保博览会进一步整合、规范和提升档次。另一方面,大力推进“互联网+环保”的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强化环保项目的推介工作。

(三)有效推进环保企业境外上市

2013年起,中国证监会简化了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的申报文件和审批程序,进一步鼓励企业境外上市。在有效推进环保企业境外上市方面,一是组织政府和环保企业相关人员学习境外上市知识,掌握境外上市基本程序,培养一批能够从事企业境外上市工作的专业人才;组织环保企业到境外上市工作开展好的地方,学习境外上市经验。二是与境外证券交易所有关组织举办环保企业境外上市推介会,为企业境外上市及投资指点迷津、牵线搭桥;特别是进一步深化与香港金融交流合作,充分利用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优势,促进境内环保企业境外上市。三是优化环保企业境外上市的财政扶持政策,建立健全上市后备企业储备库,有针对性地做好境外上市服务工作,帮助企业顺利走进走好境外上市之路;根据资产、效益、规范程度等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制定具体的推进上市实施计划,形成持续推进的良好势头。四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指导和帮助环保企业在机构、人员、财产、业务、财务等方面与控股股东完全分开,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在公司改制、项目论证、资产评估、股权设置等重点环节上,认真做好环保企业上市的协调、指导和服务,鼓励企业采取境外直接上市、间接上市等多种形式实现境外上市。

(四)善用融资租赁开展跨境融资

新常态下利用外资更看重质量 第12篇

商务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1月份,全国吸收外资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当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266家,同比增长31.8%;合同外资金额达到332.1亿美元,同比增长126.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139.2亿美元,同比增长29.4%。具体来看,金融服务业吸收外资大幅增长、高端制造业领域外商投资活跃、主要国家地区对华投资增长以及外资并购交易规模提高等因素是促使1月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增长的主要原因。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2014年中国外资流入量首次成为全球第一,这一方面体现中国发展潜力巨大,基础设施完备,产业配套能力强,投资环境能力良好,综合竞争仍然有优势,对跨国公司保持较高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说明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懈努力有了比较好的结果。目前中国政府正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大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这些都是我国吸收外资规模一直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的重要原因。

沈丹阳预计,2015年全国吸收外资规模还将保持稳定。商务部将进一步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促进投资环境透明化和便利化。与此同时,还将修订并发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大幅度缩减外商投资的准入限制,推动各领域进一步扩大开放,一系列的措施都将明显有利于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有利于外商来华投资。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96亿美元,同年我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1160亿美元。加上第三地融资再投资,2014年我国对外投资规模在1400亿美元左右,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资本净输出国是否还需要外资”,成为不少人的疑问。

“虽然目前我国已经是净资本输出国,但毫无疑问我们还是需要外资,尤其是高水平、高质量的外资。”沈丹阳说,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高水平、高质量的外资带来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需要外资没有改变,但需求方向却在变化。“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利用外资领域也将出现一些趋势性变化。”沈丹阳说,这些变化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吸引力更加强调“软环境”。过去,我国吸引外资,主要在“硬环境”方面做文章:靠低成本劳动力,拼资源、拼优惠,给外资超国民待遇……今后,我国利用外资将更多依靠法律、制度、政策、人才等“软环境”方面的优势。

二是“兴奋点”向国内市场转变。过去,很多外商来华投资都是集中在加工贸易行业,产品主要是出口国际市场。今后,随着我国内需潜力凸显,外资投资的“兴奋点”将向国内市场转变,更加看重国内消费市场这块“蛋糕”。

三是服务性行业将唱主角。过去,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今后,随着我国服务业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外商投资将更加注重在服务市场寻找机会,服务性行业利用外资占比超过制造业将成为新常态。

四是高端制造业机会更多。以前,制造业利用外资集中在低端制造业。今后,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一些外商投资企业低端生产环节可能更多从中国迁离,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潜力有待挖掘。

“总之,新常态下,我们除了要看外资增长有多快,更要看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是否提高,利用外资的结构是否优化,以及利用外资对经济、社会总体效益的带动是否有提高。”沈丹阳说,从这个角度出发,利用外资可以发挥更大作用,推动“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取得新进展。

1196

上一篇:环保理论下一篇:有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