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病理学教学

2024-07-09

高职高专病理学教学(精选12篇)

高职高专病理学教学 第1篇

1 教学理念

1.1 理论联系实际

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 增强教学的生动性。高职高专教育一大特色是突出实践教学, 学生对实践性环节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理论课程, 为此, 我们通过加强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

1.2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认识, 激发其学习动机。

1.3 树立因材施教的指导思想

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 不可盲目地照本宣科;教学内容的传授应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接受能力, 超出学生接受能力的教学是没有意义的。

2 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板书教学、启发式教学、病案分析、临床病例导入、换位教学、自学辅导、PBL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活跃课堂气氛, 加强课堂互动,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

2.1 板书教学

板书虽然简洁, 但它既是对讲课内容提纲挈领的概括, 又是学生学习的脉络。板书如同一棵大树的树干, 各个零碎的知识点就如同树上的片片树叶, 学生在看板书时可以将这些知识点串连起来。此外, 学生总有思想开小差的时候, 当学生的思维重新回到课堂时, 一看黑板就知道教师现在讲到什么地方了。教师板书有较大的灵活性, 可以随写随看, 内容还可以增删。

2.2 PBL教学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是基于现实世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4]。PBL教学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 将学习的任务与问题挂钩, 使学生投入问题中;设计真实性任务, 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 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PBL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3 临床病例导入

临床病例导入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 以临床典型病例为引导, 课前提出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使学生对真实病例产生极大的兴趣。通过讨论, 使学生的学习从“只听、只看、只记”变成“去想、去学、去钻”, 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2.4 换位教学

换位教学是指学生课前先预习[5]。教师把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解为一个个的学习任务, 并把学习任务落实到各个学习小组;各小组接受学习任务后, 由教师对本节课内容作简要讲述, 然后组织各小组对学习任务进行讨论, 得出结论, 并由小组成员讲解, 其他人补充。一节课结束后, 教师对各组的合作学习情况作一个小结, 学生之间、小组之间也可以进行评比。换位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教学手段

3.1 多媒体教学

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技术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6], 以其独特的形、声、景拨动学生的心弦;同时多媒体教学可以迅速地把课程资源展现在学生面前, 既可以大量节省教师讲课、板书的时间, 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课堂容量, 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2 图—文比照教学模式

病理学属形态学学科, 涉及大体形态和组织学形态内容较多, 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图—文比照教学模式, 应用图—文比照、图—图比照、正常—异常比照等直观素材, 突出学科特点,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4 教学设计

4.1 课前认真备课

对重点、难点内容用简单、通俗的语言讲解, 注意运用总论知识指导各论的学习, 通过各论的学习, 加深对总论内容的巩固和理解。

4.2 课堂组织

每一章节授课前, 设计典型的临床病例,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章节的学习;或在课后, 及时跟进典型病案或尸检进行讨论。通过病例引导以及教师指导下的课堂讨论、资料查询、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分析、讨论有关病理学问题, 学习病理学知识。讨论中, 引导学生思考和发言,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适时点评。在授课过程中, 也可互换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位置, 对于本章的授课内容先让学生自学, 随后由学生扮演教师角色在讲台上“教授”, 而教师作为学生来“学”, 并及时点评, 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提高“学”的质量。

4.3 充分利用病理实验室资源

充分利用实验室大体标本及病理学组织切片, 培养学生独立观察、综合分析能力。引导学生用整体和发展的观点去分析所观察到的病理变化, 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摘要:针对高职生在学习习惯、方法等方面表现出的明显滞后, 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 学习质量不理想总结教学经验, 就如何保证病理学教学质量作相关探讨。

关键词:高职高专,病理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萍.病理学教学方法改革之探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8 (5) :785-786.

[2]王爽, 赵亮.改革病理学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10 (10) :965-967.

[3]刘淑春.探究病理学教学中的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19) :388-391.

[4]向德兵, 年江洪.PBL教学模式在临床—病理讨论课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6 (9) :455-457.

[5]常敏.浅析换位教学法在军事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军事体育进修学学报, 2012, 31 (1) :9-10.

提高高职高专药理学教学质量 第2篇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指导的一门应用型学科,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药学与医学的桥梁课程。

一、钻研教材并查阅相关教学资料

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依据和母本,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必须对所教学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正确传授,因此我们在教学前就要深入钻研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等相关内容。另外,还可以查阅相关的教学资料,如本学科的新发现,新进展;一些医药相关学科的知识;其他教师的教学心得、经验等,开阔自己的教育视野,从而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

二、精心备课

编写教案是教师备课的结晶,在教案中应明确写出本次课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具,教材,讲授内容及时间的安排。精心设计好各个环节的教学,并且精心设计好各个环节中的过渡问题,使其整个过程环环相扣。根据教案,认真做好多媒体课件,课件要能够以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充分表达出教学的内容。如讲到抗抗心律失常药时要讲心肌正常的电生理和心律失常发生的心肌电生理,可利用flash动画,直观的表现出心肌电生理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对其的影响。也可利用影像资料,让学生对某些疾病有更深认识,更好理解药物的作用和应用。如讲到有机磷中毒及解救时,可放有机磷患者中毒的有关录象,让学生更直观看到中毒的症状及用药物解救后患者的表现,加深对解毒药阿托品和胆碱脂酶复活药的认识。

三、静心想课

高职高专病理学教学 第3篇

摘要:目的:探索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在三年制护理大专病理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以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8级~2012级三年制护理大专62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同年级两班随机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在病理学的授课中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法和PBL教学法,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别比较同年级两班学生病理学期末考试成绩及实验组(n=313)与对照组(n=315)学生自我能力评价。结果:在期末考试中,同年级实验班病理学终结性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班病理学终结性考试成绩逐年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的自我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提高病理学成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值得在专科护理专业教学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PBL教学法 病理学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 实践与探索

为适应现代护理学发展及医学教育改革的需要,达到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能性应用型医学人才”为目标[1],本人结合多年实践教学经验,对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简称PBL)在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进行实践与探索。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8级~2012级护理大专62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女生598名,男生30名,平均年龄18.5岁;将同年级护理专业随机抽取两班分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分6组,10人为一学习小组。将2008级~2012级五个实验班学生归为实验组,五个对照班学生归为对照组。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自制问卷调查表,在随机抽样班级课程结束后,发放问卷调查表,当场收回,共计发出628份,回收628份,有效调查问卷为628份(100%)。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2008级护理1班65人,2009级护理2班59人,2010级护理4班64人,2011级护理6班60人,2012级护理8班67人,共计315人。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计划、要求,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

实验组:2008级护理2班66人,2009级护理3班61人,2010级护理5班56人,2011级护理7班62人,2012级护理9班68人,共计313人。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计划、要求,引入PBL教学方法授课,在授课前先通过讲座,向同学介绍了PBL教学法的学习方法等相关知识,得到了同学的认同,将在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采集到的临床典型病例、预习方案及要求在课前发给实验班的学生。实验班的整个教学设计遵循“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理念。将教学过程分为“问题设计,学生分组与预习查找资料,重点难点讲解,组织汇报与讨论,总结、评价与提高”五步实施。

两组学生年龄、教学课程及学时数无显著差异,期末考同一套试卷,试卷均由本教研室老师通过流水阅卷,两组课程教学均由同一教师承担。

1.3 统计学方法

调查资料采用Excel 软件对数据进行双重录入并逻辑检错,建立数据库,然后导入SPSS16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学生成绩的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学生自我评价结果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病理学成绩比较

研究对象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病理学终结性考试总成绩见表1。结果显示,同年级的实验组病理学终结性考试总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理学终结性考试总成绩逐年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则没有变化(P>0.05)。

2.2 两组学生自我能力评价结果比较

研究对象实验组与对照组自我能力评价见表2。结果显示,实验组对各项自我能力提高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

3 讨论

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医学生的培养需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2]。PBL是美国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麦克玛斯特大学医学院首先实行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3],受到医学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该教学模式将学习设置于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以及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教学内容相同。

3.1 PBL教学法适合大专护理病理学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形态科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涉及内容广泛,名称术语多。其内容不仅涉及人体解剖学、组胚学等基础学科,还涵盖临床各科,长期以来教学中存在学习内容多,理论知识记忆难,病理形态复杂多样、难掌握等问题[4]。再加上大专护理病理学课堂教学包括病例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该专业课时又少(54学时),部分学生对基础医学重视程度不够。所以病理学学习成绩一直不太理想。而PBL教学法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具体程序包括教师选择病例→学生查阅资料精心准备→集体讨论→讨论质疑→评价讲解等环节。这种教学法优点在于,可以提高学习热情和自信心,使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学习疾病,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减少死记硬背,学生病理学终结性考试成绩提高。无疑PBL教学法在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教学中起到了传统教学方式起不到的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病理知识,在感知中理解病理知识,在理解中应用病理知识,在应用中探索病理知识。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PBL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3.2 PBL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实践结果表明:使用PBL教学法构建起一种生动、形象、愉快、轻松教学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病理学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会了查找和使用互联网、图书馆数据、工具书等多种资源,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高度参与,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得到极大满足[5]。从而自觉地理解病理学知识,以求学生获得对未知世界探索的热情,从而激发学生对未知医学领域的创新和追求。

3.3 PBL教学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PBL教学,采用问卷让调查实验组学生从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同学老师的交流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实践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大都认为新型教学方式对自己很有帮助,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因使用PBL教学法通过讨论环节训练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迅速整理思维、组织语言、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在PBL教学中,由于所选的问题贴近生活,从而激励学生去思考,学生也会努力地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有利于发挥他们的空间思维和个性发展,利于学习能力和竞争意识的培养。提高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围绕问题将基础内容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整合各学科知识和技术的能力。

通过五年的病理学PBL教学实践表明,该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普遍认为,PBL教学法较传统教学法,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病理学的兴趣及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6],促使他们对各种学习资源加以应用,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理论知识,从而提高病理学的教学质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有效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对增进学生之间的协作、教师之间的交流,都收到很好的效果,并对他们将来实习、工作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PBL教学法为病理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发展方向,值得在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罗琼,王秀琴.案例引入式PBL在产科护理课间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3):273.

[2]胡玲,封玉玲,唐静.改良PBL和LBL教学法在高职高专病理学教学中的比较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3,17(3):123.

[3]曹华,周晓红,黄新莉,等.病例分析在中医专业病理教学中的作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0(2):198.

[4]李玉林.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21-122.

[5]丁敏,杜守洪,马龙,等.基于我国实际对PBL与传统教学结合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2):111.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探索 第4篇

1 重组、更新教材内容, 体现专业特点

现行统编专科病理学教材是供临床专业使用的, 因此它的护理专业特点就不可能体现出来, 该教材重知识传授, 但是缺少与护理专业的相关联系内容, 这对于培养专一性的高护人才颇显欠缺。因此需要科学地重组更新教材内容, 突出重点内容, 紧密结合临床。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1 重点讲解疾病的临床病理联系, 培养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

护理专业的病理学教学应该重点讲解疾病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发生机制、病理变化之间的联系, 用于解释和解决一些护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当其在临床上面对患者的某一症状的时候, 能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此症状, 如何护理?在工作中不是被动执行医嘱, 而会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具有预见性, 能预先开出护理医嘱, 给医生提出合理化建议, 避免病情恶化[1]。

1.2 精简镜下病理特点内容

护理专业学生今后的工作重点不在疾病的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 因此, 对于疾病的镜下特点要重点突出, 简明扼要。一种疾病记住最重要的1~2个病理特征即可, 而具体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等可仅作为了解内容[1]。

1.3 适度补充疾病与临床护理联系方面的知识, 注重知识的横向联系

虽然护理专业的病理学教材重点内容立足于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联系, 但为了使学生早期了解护理知识, 培养专业思想和专业素质, 应在教材中适度补充一些疾病与临床护理联系方面的知识, 将基础护理渗透到病理教学中, 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变知识学习为应用, 为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水平和能力奠定基础[2]。

2 注重素质教育与专业知识教学相结合, 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随着整体护理观念的逐步深入以及社会健康需求的不断变化, 当今社会对护理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应顺时代要求, 转变教育观念, 在向护生传授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 也应该渗透和融入人文素质教育, 既“授业”又“传道”,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3]。

课堂教学目标不仅包括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这样的知识目标, 更重要的是要使护生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 促进身心发展, 也就是要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的中心上。因此在病理学教学中, 为了培养和提高护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堂提问和病例讨论时开展有奖回答法 (自愿回答者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 ;在课堂中, 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和反应, 并尽可能多地进行互动交流, 及时发现护生的心理问题, 并进行辅导;在讲授健康这个概念时, 重点介绍心理健康及护士这种职业人员保持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使护生培养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增强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以及对挫折和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 形成豁达开朗的性格, 使她们进入临床之后始终能保持一种积极、乐观、自信的心境完成每一项工作。

3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不断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

俗话说“教无定法”, 在病理学教学中, 只有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 灵活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使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3.1 注重语言的形象、生动及通俗易懂, 提高课堂讲授法的效果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这种方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知识。但这种方法的弊端与不足也日渐凸显, 如单向传授知识,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能充分发挥, 培养学习记忆能力效果差。国外研究资料表明:讲授15 min, 学生能记住41%的内容, 讲授40 min, 学生只能记住20%[4].再加上在病理学中, 由于一些病变深在机体内部, 而相应病理标本又短缺, 以及一些疾病的发病机制比较抽象, 严重影响到课堂讲授的效果。所以在病理教学中, 根据教学内容及特点必须讲授的时候, 为了减少其弊端与不足, 同时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学生的印象, 要注重语言表述的技能、技巧, 尽量用准确、简练、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或用浅显、常见、具体的事物、道理进行比喻说明。如在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变化中, 提到由于分泌物增多, 支气管黏膜上皮的纤毛往往粘连、倒伏甚至脱失。把这个病变可以与眼睛有炎症时的眼睫毛联系起来, 因为眼睛有炎症时, 眼睛里的分泌物会增多, 尤其在早晨醒来时, 分泌物使眼睫毛粘连并倒伏, 如果强行剥离, 还可使睫毛脱失, 使同学们通过这个常见的、外在的、可见的病变联想到慢性支气管炎时纤毛的病变, 促进学生的理解并加深了印象。

3.2 适当适度使用多媒体技术开展直观教学法

在病理学教学中, 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多渠道获得学习资料, 同时也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学科、时间、空间的限制, 保持了知识的连贯性;多媒体教学表现力强, 能清晰显示大量典型的病理变化, 解决了教学中病理标本缺乏或不典型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感知立体形态和文字描述之间的关系, 从而提高空间想象力;学生在课堂上把视听结合起来, “耳闻目睹”, 大大增强了记忆量和记忆效果。但在使用时, 应注意课件的实用性, 教学过程设计合理, 选好多媒体的切入时机, 根据讲授内容, 在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之间合理取舍, 在现有条件下互相结合, 发挥各自的优势, 扬长避短, 以提高教学效果[5]。

3.3 注重与临床的紧密结合, 将基础护理渗透到病理学教学中

高职护理专业开设病理学, 目标不是培养病理学家或病理医师, 而是为了“学以致用”, 提高护生的临床护理工作水平和能力。所以在病理教学中, 要注重与临床的紧密结合, 将基础护理渗透到病理学教学中。如在介绍血栓形成的条件时, 当形成机制讲述清楚后, 应引导护生掌握临床避免血栓形成的方法, 因为预防疾病的发生比护理疾病更为重要。临床上应避免反复在同一部位静脉穿刺, 以免造成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导致血栓形成;临床上对于长期卧床或大手术后的患者, 应鼓励其早期下床, 促进血液循环, 避免血栓形成;临床上给严重创伤、大手术后或产后大出血等患者输血时, 需注意补充液体, 稀释血液浓度, 对防止血栓形成有积极意义[2]。

总之, 在实施病理学教学中, 要科学地安排课程, 突出重点内容, 紧密结合临床, 注重素质教育, 为临床输送更多、更好、有知识、懂业务的高素质专业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常彬, 庞丽娟, 齐妍.高级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 2007, 15 (4) :697-698.

[2]王凡英.将基础护理渗透到病理学教学中[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26 (5) :100-101.

[3]庄海梅.临床带教中加强护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 20 (10) :87-88.

[4]肖汀, 贺加, 赵先英, 等.几种常见的医学教学方法[J].西北医学教育, 2007, 15 (4) :612-614.

高职高专病理学教学 第5篇

高职《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本文主要分析<旅游心理学>的课程特点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在此基础上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提出<旅游心理学>教学过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作 者:邓君 DENG Jun 作者单位: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湖北,武汉,430073刊 名: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RADIO & TELEVISION UNIVERSITY年,卷(期):29(12)分类号:G71关键词:旅游心理学 课程特点 存在弊端 改革建议

高职高专病理学教学 第6篇

微课应用于高职院校教学中,是教学改革的新趋势,也是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目前,微课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中应用已初见成效。【1】微课是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病理学困难。微课可让学生在线轻松地课前预习,课后自学、复习巩固;课堂上质疑;微课短小精悍,影音画图趣俱全,可随时随地学习,在短时间内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适用于高职院校学生病理学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

一、微课

1.“微课”的基本含义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2.“微课”的组成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及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微课是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3.“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微课”一般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

(2)教学内容精:“微课”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其教学内容精选、讲解精练、教学活动精彩。

(3)资源容量较小:“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可下载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移动学习。

(4)画面生动有趣:微课画面为动态、画面与解说互补,讲解语调、语速适中,场景设计恰当,配音、音效与音乐和谐。

(5)微课教学交互性强、功能强大、应用广泛,便于分享。

4. 制作微课的方法

制作微课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纸笔加手机。即用手机录制用笔在纸上边讲解边画的过程;最常用的是PPT讲解过程的屏幕录像,即录制教师讲解PPT或讲义的过程。最新推出的office2010版本中的Powerpoint,可以将PPT课件另存为通用的视频格式。也可用录屏软件Camtasia等软件录制。

二、微课在病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桥梁学科。病理学专业术语多、内容复杂抽象,学科纵度和深度较大,学生理解记忆困难,学习积极性不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是病理教学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微课可作为病理学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效补充,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1.课前学习微课,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病理学传统方法讲授心血管系统疾病时,教师先带学生复习正常心脏的解剖,再讲解发病机制、病理变化。通过绘图、挂图、模型辅助教学,费时麻烦,内容枯燥,学生理解困难,学习兴趣不高。微课包含图片、文字、声音、动画及录像,可将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表达和观察的病理变化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优良的教育APP软件应用,可让学生观察正常心脏的三维结构、动画演示泵血过程、心脏病患者相关的临床表现,通过微课学习即复习了解剖,组胚等基础知识,丰富了临床知识,又节省了课堂时间,顺利完成知识的过渡衔接,达成了病理学教学目标,是传统教学方法所无法做到的。

教师可在课前把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把重要的知识点及图片制作成微课上传网络,学生观看后把疑问带到课堂,教师通过讲授,带学生学习讨论、交流、点评,最终达成教学目标。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学生的作业、习题、考试等进行点评。即减轻教师工作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微视频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间交流,扩容了课堂知识,增加了学习的深度,较好地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使之得到扩展和延伸。

2.课中学习:导入新课、翻转课堂

好的导课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学习内容上来。微课设计新颖、有趣的特点,可作为导课引入,使课堂教学更形象、更生动。比如讲病理学绪论或某一节重点内容时,制作微课,将学生迅速带进新课题中去。

微课的应用翻转课堂。张金磊老师构建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明确了在将微课应用到翻转课堂中时,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活动情况,如图所示【2】:

翻转课堂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教师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学习更灵活、主动,学生的参与度更强。

3.课后看微课,个性化自主学习

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微课的学习将知识的学习放在课外,知识的内化在课内。授课前教师将学习任务单下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要求学习微课。微课使学生能利用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的微课学习, 为学生充分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学习提供了便利,更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认知习惯。微课短小精悍,微课视频可以反复播放学习。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根据个人的需求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微课“查缺补漏”, 强化、巩固知识, 有更大的学习自主权, 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在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移动设备查找资料、观看视频、同教师交流, 解决疑问。微课学习体现了“微”特色, 短时高效。

微课辅助,使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学生参与意识更强,主动利用网络学习资源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运用微课,分析病例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高职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有机的结合,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是病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开设病例分析教学法是达到上述目的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病理教学方法【3】。传统的高职病理学教学中一般是通过的案例教会学生思考和分析,获得临床思维能力。但由于学生缺少临床知识,在理论上对专业知识还掌握得比较好,实际处理问题时往往过于僵化死板。微课可提高学生的职业操作技能,将职业能力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教师的经验及思维方式传授给学生,如讲到“消化性溃疡”时,课前把病例提前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思考:1.患者可能的诊断是什么?2.病变处的病理变化有哪些?3.用病理学知识解释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让学生带着思考看微课。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微课形式展示,让学生课前对疾病有一定的认识,并查阅资料对疾病进行诊断,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临床病例调动了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分析病例,要求学生分析、综合、判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临床思维。再把病例分析的思路和解析制成微课上传,学生课后巩固学习,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临床思维能力,学生的职业能力迅速提升。

5. 微课在教学效果评价中的作用

微课使教师能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这种评价较以往的听课评价会更客观、及时、广泛。人人参与,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有利于教师教学观念更新、迅速成长。

三、微课的缺点

微课是碎片式【4】【5】的知识点,缺乏系统性,主要是有利于学生利用零碎的时间在线学习。微课是将课程必要的分解,以方便浏览、播放。只有通过课堂教学才能实现课程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因此,微课不适合长期学校教学,而只能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和补充。

结语

微课推进了信息技术与课程建设的融合应用、翻转了课堂,颠覆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病理学微课的应用是为了教育教学改革,在高职院校的病理学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高职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弱,病理学学习困难,适合通过微课学习,让学生理解和强化形成职业能力所需要的病理学知识、技能和临床思维方式,从而达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灵芝.微课在高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4,( 26) :70-72.

【2】刘桂花.微课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 2014 (6) : 122-124

【3】袁锦玉. 病理学病例分析教学法探讨 .[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2):61.

【4】刘慧霞, 马建伟, 闰秀英等. 微课在高职高专生理学教學中的应用.[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2012,2(4):12-14.

【5】孙万荣.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学习,2014,():170.

高职高专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第7篇

1 高职高专病理学实验教学现状

1.1 教学模式陈旧

目前, 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病理学实验教学是由基础知识回顾 (课件复习理论课讲授内容) 、大体标本的讲解与观察、显微镜切片的讲解与观察3部分构成, 均为传统的“灌输式”或“填鸭式”教学方法。实验课中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的观察也是在实验教师的讲解中进行。这样的授课方法虽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系统而深入地全面复习所教授的理论知识, 但却很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易出现高分低能、知识和能力严重脱节的现象[2]。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 人才培养模式亦由专业型向复合型转变[3], 因此, 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独立思维能力、逻辑判断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以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高职高专教育的重点。

1.2 教育观念滞后

当今教育学界对“教学”赋予了新的内涵, 即“教学生会学”[4]。病理学实验是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具体实践, 通过实验不仅能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理论知识, 更能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独立分析能力。因此, 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1.3 教学设备落后

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由于经费不足, 投入不够, 导致病理学实验教学设备落后。陈旧的显微镜下视野不清或不易观察, 严重影响学生与教师的教学互动。同时, 由于学生数量的增加及大体标本和切片标本制作不及时, 使标本相对不足。新增专业 (如口腔医学、医学美容等) 的实验教学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短缺, 也影响到教学效果。

1.4 实验课学时相对不足

高职高专各专业 (特别是临床医学专业) 病理学实验内容多, 而教学时数相对不足, 使得教师对有些重要疾病只能概要讲解, 大致观察。

1.5 学生人数多, 实验教师少, 分组实验效果不理想

目前很多高职高专院校有些专业的招生人数过多 (如临床医学及护理专业) , 使得分组实验时每组人数过多, 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效果。

2 高职高专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2.1 提高教师的质和量

提高实验教师整体素质, 培养一支高水平、高技能的实验教师队伍是当前高职高专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 只有提高教师素质, 才能为学生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实验教学, 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这就要求实验教师不断加强学习, 提高自身修养, 既有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 又有全面的实验操作技能, 同时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科研能力的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 以适应当前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 可根据各专业学生人数, 调整病理学实验教师的配备, 提高病理学实验教学效果。

2.2 根据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模式

如采用PBL[5]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病理学实验教学采用PBL教学模式, 能促使学生在学习课本理论知识的同时, 查阅相关资料、相互讨论, 这时再辅以教师精讲, 既能确保实验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又能使学生由机械、被动的学习变为灵活、主动的学习, 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2.3 转变教师教育思想, 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首先, 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使其适应当代教育的需要, 充分发挥教育的认识功能、预见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反思功能。其次, 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可采取多种方法, 如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学习某一理论知识, 而后让其对该知识作一个简单、全面的介绍, 锻炼其主动学习能力;或者通过教师精心收集、编写的各种侧重点、考核点不同的病例, 采用PBL教学, 锻炼学生全面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等[6];也可充分利用医院病检标本,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观察, 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当然, 若想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还需要在实践中摸索, 不断总结经验, 逐步完善授课内容及方式。

2.4 改革考试内容, 建立实验课考试制度

目前, 我国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病理学仍只进行理论课考试。应建立实验课考试制度, 把实验课考试成绩作为病理学考试成绩的一部分。实验课考试是对学生操作能力的测试, 实验报告成绩可作为实验课考试的平时成绩。实验课考试形式可根据需要灵活变化, 但需精心设计试题内容, 以考查学生的主动学习、独立思考、逻辑判断、求实创新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 从而真正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及教师的教学水平。

2.5 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 改善病理学实验课教学条件

(1) 充分利用临床病检资料, 收集、补充典型的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 此外还可通过数码照相或图文分析系统, 将制得的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转换为图片格式, 作为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资源。 (2) 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下载病理学相关资料和图片供学生学习。 (3) 将实验教学课件上传至校园局域网, 让学生可以随时上网浏览学习。

2.6 充分利用第二课堂, 开展病理学创新型实验

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协助教师进行尸体解剖, 使学生知晓尸体解剖的整个过程,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真观察尸体各个重要脏器的病变, 并初步分析其死因。让学生参观并了解尸检所取标本的病理切片制作过程, 镜下观察后展开分析讨论, 最后书写尸检报告[7]。我院病理教研中心已开展此项工作, 学生踊跃参加, 积极发言, 锻炼了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全面解决问题能力。

2.7 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 增加学生主动学习机会

坚持实验室全面开放、资源利用最大化原则, 在完成教学计划的实验教学任务后, 每周定时开放病理检验技术室和资料室, 全天开放病理大体标本室和显微镜室, 并安排教师值班辅导, 充分利用现有师资、仪器设备等资源, 为学生提供制作病理切片及脱落细胞玻片的机会, 以弥补学时少的不足, 培养学生操作技能。

总之, 适应当前高职高专医学教育发展形势, 结合实际情况, 改进病理学实验教学方法, 转变教师教育思想, 注重学生创造能力培养, 充分发挥病理学实验教学的优势, 将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紧密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为其以后临床课的学习及临床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是当今病理学实验教学的目的。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方法, 提高病理学实验教学质量是病理学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雷元卫, 刘卫荣, 苏博.注重实验课教学规律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257-258.

[2]王芳亮.高校精品课程后续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 2011 (1) :166-168.

[3]韩慧芝, 王世明.树立现代教学观加快高职高专教学改革[J].职业, 2012 (2) :115-117.

[4]史玉琴.培养引导学生变“学会”为“会学”[J].东方青年·教师, 2010 (8) :236-238.

[5]袁修学, 袁静萍.PBL教学模式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26 (21) :58-59.

[6]白娟.基于病例讨论为导向的CPBL教学方法在中医院校病理学教学改革中的研究与实践[A].2008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

高职高专病理学教学 第8篇

综合教学方法是对既往教学方法的拓展,旨在有效利用临床资源,切实发挥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互补的优势,提高学科整体教学质量。多学科参与的综合实验教学———理论讲解、实验课结合病例讨论,教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为其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1 理论课授课方式多样化,提高学生听课效果

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不活跃、知识接受率低,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可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在Power Point中加入高质量、高清晰的病理图片及动画和影片,利用多媒体集声、像、动画于一体的特点,将人体病变形象、生动地演示给学生,既能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理解记忆[1]。同时,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结合临床教学,开展“临床病理讨论与典型案例分析”的实践课题,将课堂的理论讲授与典型案例分析结合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对学生进行恰当引导,使其充分思考问题。

2 实习课引入互动系统,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病理学实习课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主战场。在实习课中,可将传统引导式教学方法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在每节课开始时先给学生展示一些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图片,教师描述病变特点,启发、引导学生学会用病理学语言描述。此外,引入图像采集分析互动系统。在该系统中,教师和每个学生的显微镜所看到的图像均能被教师电脑显示,教师既可通过投影大屏幕将示教显微镜下找到的典型病变部位展示给学生,又可通过采集窗看到每个学生观察切片的情况,及时指出错误;学生可通过呼叫系统与教师通话,交流观察切片的感受。此互动系统还拥有照相和录像功能,教师和学生可以对自己观察到的典型病变部位进行拍照,为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3 观察病理切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病理切片观察以学生观察为主,教师稍加引导和提示,使学生准确地对病理图片进行描述。事先不告诉学生切片的诊断结果,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找出切片的病变部位,再进行一定的讲解,以便让学生掌握病理学的思维方法。可总结为“一抓二观三步走”:一抓即抓主要病变部位观察;二观即树立发展的观点(疾病是动态变化的,组织切片只能反映疾病发展过程的某一阶段)和对比的观点(将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比较);三步走即第一步分析切片组织来源,第二步寻找病变部位,第三步观察描述病变情况,先观察主要病变部位,再观察次要病变部位,并以主要病变部位的特点作出病理诊断[2]。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无形中锻炼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另外,让学生讲解也可锻炼其表达能力。每节实验课都要求学生从所观察的切片中选取2张绘图,描述其病变特点、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标示清楚,避免了学生不重视观察切片的现象,有利于加深印象。教师给予评议,以了解学生观察情况和理解程度,从而有效保证了实验课的出勤率及实验作业的质量,提高了实验课教学效果。

4 大体标本观察,注意局部联系整体

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用尺子等简单的工具,对所展示的大体标本及其病变特征从来源、外形、大小、重量、色泽、结构、质地、表面及切面等方面进行细致观察,并引导其联系实际,明确疾病的诱发原因、致病因素、发病机理及过程、主要病变特点的肉眼及镜下表现、身体其他部位的变化,最后作出正确诊断。通过大体标本的观察,可使疾病在学生脑海中留下具体而深刻的印象,而联系病因、发病机制、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局部、全身的变化和预后,又可使学生更好地将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为临床课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5 开展病例讨论,注意理论联系临床

在实验课上,引入一个相关的临床病例来讨论,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在临床病例的选择上,应选用比较典型且与病理知识能紧密结合的病例,以激发学生对疾病的产生、发生发展过程和规律的探究兴趣。病例讨论课前,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准备发言提纲。讨论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先选派小组代表发言,然后小组内其他成员补充,最后教师给予正确、全面的分析与讲解,讨论结束后每个学生提交书面的讨论总结,以加深印象。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大大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对疾病整体的分析能力。病例教学与讲授理论知识相结合,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而有吸引力,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4]。

6 开辟第二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课余时间,开辟第二课堂,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由于学生对病理组织取材方法、石蜡切片的制作过程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非常感兴趣,在课余时间,可带领学生观察从医院病理科搜集的具有典型病变特点的手术标本,让学生描述其肉眼观察特点,进行初步推理和诊断,并让学生亲自取材,在技术员带领下完成对所取组织进行固定、石蜡包埋、脱水、切片和染片、封片的整个制作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从显微镜下观察切片的形态学特点,并作出相应镜下诊断。同时,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深入讨论。第二课堂的开辟,使学生对病理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有了进一步了解,对临床病理科的日常工作也有所了解,并有机会运用所学病理学及其他相关知识,在真实的病例中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认真观察、仔细分析作出准确的病理诊断,寻找其治疗方法、判断其预后。这种方式既可使学生认识到病理诊断在临床中的重要性,增加了学习病理学的兴趣,又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积极动脑思考、分析问题,对于提高实习课质量,活跃学习气氛,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有极大的促进作用[5]。

在病理学教学中采用以多媒体技术为辅助手段以及利用教学医院提供的临床标本、病案,开展病例讨论,开辟第二课堂等方式的综合教学方法,弥补了学生学习缺陷和知识盲点,避免了实验与理论脱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使病理学真正起到桥梁的作用。在实践中,这种综合教学方法也增强了教师的教学意识、创新意识,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曾茂森.优化病理学多媒体教学的探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5, 7 (3) :394~395.

[2]石安华.试论如何提高中医院校病理学实习课教学质量[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5, 8 (1) :107~108.

[3]石莺, 黄建军.临床病例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2005, 5 (2) :187~188.

[4]王义, 王伟.结合病例教学激发学习兴趣[J].卫生职业教育, 2003, 7:44.

中专高职护理病理学教学体会 第9篇

1 整合病理学教学内容

中专高职医士病理学教材将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内容融合在一起, 这是近几年病理学教材改革的一个突出特征。其目的是要求教师在讲授中, 把形态学变化与机能代谢的改变统一起来, 两者不能偏重, 这即符合疾病发展中客观规律, 又使学生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更加全面。因此, 组织好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课程就成为病理学教师研究的课题。根据近几年教学实践的探索, 我认为先讲病理解剖学总论内容, 包括损伤与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再介绍病生内容, 包括发热、缺氧、休克等;然后再进行各论的讲解。这样既能照顾到学生学习过程中逻辑思维的连贯性, 又能使讲授者将病理解剖学与病理生理学内容紧密贯通、条理清晰, 达到病理学教学目的。

2 直观形象教学法的研究与应用

2.1 充分利用标本、切片和模型

针对病理学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特点, 充分利用标本, 讲到哪一部分内容, 就展示哪一部分的标本和切片, 或用生活中的例子, 学生边听、边看、边记, 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化, 使繁多的形态结构变得直观化、具体化, 便于学生理解、记忆[1,2]。

2.2 应用临床病例进行形象教学

病理学内容与临床疾病紧密相连, 若单讲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过程而不介绍临床病例, 学生对疾病的理解就不深, 并且枯燥乏味, 学起来没有兴趣。为了使病理学教学生动有趣, 充分发挥教师有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的特长, 在讲课中更多地运用临床病例进行讲解。每次讲到临床实例时, 学生都能集中精力注意听讲, 效果非常好。

2.3 动物实验

为了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病理生理学内容, 尽最大可能实施动物实验, 制作病变动物模型, 使学生从病因、机制及发病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如制作肺水肿和缺氧动物模型实验等, 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 既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又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2.4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阶段性辅导

为了使学生学得扎实、牢固, 及时地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辅导。每一单元讲完后, 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总结性辅导, 将前后内容贯穿起来, 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在辅导的基础上进行单元测试, 测验成绩作为学生的平时考核, 每一章结束后将习题集中相关内容做一遍, 强化知识、加深理解。通过各种手段对病理学知识进行强化, 使学生对这门课学得扎实、有效。

3 教学效果

在现有教学条件下, 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 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法, 适应了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 深受同学的欢迎, 教学效果良好。 (1) 借助标本和组织切片教学,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主动、思路开阔、提出问题多、学习气氛浓郁。 (2) 通过标本、切片及多媒体授课, 使抽象的理论、概念变得通俗易懂, 学生容易接受, 而且印象深、记得牢。 (3) 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形象教学法, 一方面增加了授课内容的趣味性, 活跃了课堂气氛, 学生听课精力集中, 不觉得枯燥单调;另一方面, 学生也感到学有所用, 学得扎实、牢固。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对学好病理学的重要性也有了明确认识。

参考文献

[1]陈晓.病理解剖学的形象思维教学法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9) :60.

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的教学探讨 第10篇

1 体现护理专业的特点

高职护理专业的病理学教材内容, 应着重立足于基本病理改变与临床护理之间的联系。因为学生将来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要根据病情变化, 制定出相应的临床护理及预防措施[2], 如过于讲授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等, 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认为学习病理学对本专业用处不大的思想。因此, 教师在授课教案中补充一些疾病与临床护理联系方面的知识或生活中的常见实例, 无疑会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习效果。例如, 在讲授血液循环障碍“血栓形成的条件”时, 启发学生思考, 为什么临床上静脉注射应避免在一处长期反复进针;为什么鼓励长期卧床患者做适当的活动及受压部位的定时按摩, 以此引导学生制定出有效地临床护理措施。随着“心理-社会-生物医学”模式的建立, 根据护理工作的性质, 在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时加大病理生理知识的比重。将教学重点放在如水盐代谢紊乱、休克、缺氧、心衰、肾衰、DIC等领域的介绍, 同时增加与护理实践有关的内容, 将为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成为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技能强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提供很大的帮助。

2 大力加强实践实验教学

2.1 强化病理大体形态实验教学

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总学时数为80, 理论课学时数为58, 实践实验课学时数为22。一般认为, 理论课以教师的讲授为主, 而实验课以学生操作为主, 从而加深、加强对理论课的复习和验证。事实上, 由于课时数少, 而需讲授的内容较多, 实验课时数又少, 内容抽象繁杂, 难以达成理论教学目标和注重实践工作技能的培养。如果模糊理论和实践课的界线, 综合利用课时, 在实验课进行理论课的讲授, 以实验标本、挂图等教具为引导, 往往能很快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对理论描述的直观理解程度。例如:讲授溃疡病时, 拿出胃溃疡病的标本, 学生能够很直观的理解溃疡的概念、形态、大小等病变特点。在此基础上, 再通过显微镜观察镜下的四层病变结构特点, 依次引导学生推出溃疡病的并发症及临床表现, 这样既缩短了理论教学时间, 又达到了实验教学的效果。又比如, 讲授肿瘤的生长方式时, 用子宫平滑肌瘤标本说明膨胀性生长方式;用乳腺癌、胃癌标本说明浸润性生长方式;用膀胱乳头状瘤标本说明外生性生长方式, 由组织病理标本穿插于理论讲授中, 既提高了课时的利用效率, 也达成了教学目标和符合注重实践工作技能的培养。

2.2 淡化微细结构病理实验教学

由于高职护理专业中《组织学》的课时数较少, 学生对正常的微细结构掌握和识别欠佳, 因而学生观察病变组织的微细结构收效较差。限于高职护理专业特点, 相对缩短和淡化微细结构病变是可以的[3], 应少而精, 选取典型的、代表性的、重点示教, 最好配以挂图、多媒体等其他电教手段及正常组织切片加以对照, 方可加深直观理解和记忆, 以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保证。

2.3 增设动物实验和多媒体动物模拟实验

标本和切片是病变组织形态上的改变, 但形态结构的改变与机能代谢障碍有着密切的相互联系, 动物实验可以观察机能和代谢方面的表现,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结合护理专业特点, 尤其为适应责任制护理需要, 应多开设一些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动物实验或多媒体动物模拟实验, 如水肿、休克、缺氧及栓塞等, 由此升华学生的感性认知-理性认知。

2.4 开放实验室,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由于病理学学时有限, 远远不能满足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 因而合理、有效地对学生开放实验室就显得十分必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设计和完成实验, 也可以复习和巩固学过的知识。若在开放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 可以随时请教实验指导老师答疑。因此, 开放实验室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独立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资源也得到了充分利用。

3 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临床病例”为引导, 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病理学基础知识对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有一定难度的典型病例进行分析、讨论, 提出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病理学科的桥梁作用[3], 进一步促进了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在教学中常选择或编写一些典型又较为复杂的病例资料印发给学生, 促使学生思考、翻书、上网查资料, 并写出较详细的发言提纲。讨论时可进行分组, 由各组派代表作中心发言, 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 最后老师做出总结和分析结论。这种“问题”引导式教学法, 达到了刺激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思考问题→得出结论的目的, 虽然讨论结果有时五花八门, 符合率不高, 但学生们善于运用病理知识分析病情变化, 解释临床表现及做出临床诊断和病变组织器官的病理诊断,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

4 利用多媒体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学在形态学科中能将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有机组合, 展示在屏幕上, 将原本抽象的病理学教学内容以音频、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 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 调动其非智力因素, 从而对所学知识获取新的感受[4]。

总之, 上述措施也大大改善了高职护理专业课时紧、病变微细结构略的特点, 即省时、内容丰富及重复性好的优点, 使教法与学法有机的结合, 更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减少了枯燥无味的讲解,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参与意识, 改进了病理学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先娥, 熊蕊.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 2003, 8, 23-25WU XE, XIONG R.A study of teaching reform of advanced oc-cupation nurse subject[J].Education of Hygiene Occupation, 2003, 8:23-25.Chinese

[2]邓明会.病理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3, 4, 51-52DENG MH.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ofpathology[J].China's Higher Medical Science, 2003, 4:51-525.Chinese

[3]裴素霞.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 2007, 13, 108-109PEI SX.Analyzing present situation of pathology teaching of ad-vanced occupation nurse subject[J].Education of Hygiene Occu-pation, 2007, 13:108-1095.Chinese

高职高专病理学教学 第11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 生理学 TBL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C-0150-03

随着现代高职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培养高技能应用型创新人才已然成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已不能完全满足新形势下高职教学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及方法,以充分体现当前广西医药类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贯彻高职教学新理念。

作为医学类高职教育的必修主干课程之一,生理学起着重要的基础和过渡作用。我院该门课程开课稍晚于形态学,使学生对正常人体形态结构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再来学习和掌握有关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发生机制及其活动规律等基本知识,为内容联系紧密的后续课程如病理学、药理学等打下良好基础,从而进一步理解临床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诊疗,以便更好地服务临床岗位工作。在医学类高职院校基础课程改革过程中,需要将巩固基础知识和培养职业能力这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并切实落实在教学实践中的每个环节,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学习模式。而TBL教学法(Team Based Learning,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正是一种值得尝试的主动学习模式,该方法2002年由美国Oklahoma大学的Larry Michaelsen教授等正式提出,不仅被欧美国家普遍接受和采用,目前在我国各大院校也已积极展开实践。本文结合TBL教学法在我院高职生理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提出合理的看法,以便与同样对TBL教学法感兴趣的同仁交流。

一、TBL教学法实践

结合我院实际教学条件和学情,在参考经典TBL教学方法实施步骤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改良,大体实施步骤分为前期准备、课堂实施、教学评价和反馈,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一)前期准备

1.TBL教学方法简介

授课前我们以小讲座形式宣传介绍TBL教学法,使接受这一教学模式的学生充分理解和体会该教学方法的内涵及其具体操作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TBL教学法是一种在团队协作基础上,学生讨论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

2.明确分组

针对14级护理专业同一位授课老师授课的8个班级共约480名学生进行了教学改革实验,其中四个班为实验班,部分教学内容采用TBL教学模式,另外四个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作为对照。为方便自学,实验班以宿舍为单位,约8名学生为一个学习小组,每组设小组长一名,负责组内自学情况的督促与检查,课堂讨论秩序的维护及学员学习情况评分等。

3.布置学习任务

根据护理学专业生理学课程标准,选取与临床联系较多而且相对容易理解的章节来进行TBL授课,例如消化系统、能量代谢与体温、内分泌系统等章节。授课前大约提前一个星期,教师将精心准备的学习要点布置给学生,这些学习要点涵盖了本章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本章学习目标,同时也提供一些参考网站和课外书籍,要求学生提前阅读课本理论知识及进行相关知识准备。

(二)课堂实践

TBL教学课堂实践主要分为自学、自测、案例讨论三个环节,以第六章“消化与吸收”为例,课时分配分别为1学时、1学时和2学时。

自学阶段重点要求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提高课堂自学效率,在前期预习的基础上再次熟悉重点和难点,并做好标记。在生理学最初几次课辅有学习方法介绍,以期提高自学能力,如表格比较法、归纳法、图示法等。

自测题由教师根据知识章节的基础知识点及考点提前制定好,难度适中,主要检测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自测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每题的标准答案,在课本上找到相应知识依据,最后教师公布正确答案,针对有异议的题目还可进行简单的讨论,教师亦可进行小组的个别指导或集体点评讲解。

案例讨论题由教师事先精心准备,既要密切联系临床应用,又要覆盖本章知识要点,数量不宜太多,3-5题即可。例如“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月经期护理应注意哪些问题?”“胃溃疡是怎么形成的,溃疡病患者该如何去护理?”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热烈的讨论,组员根据自学和课外阅读准备的相应资料,在组内积极发言,形成本组共同结论,以抢答方式由小组代表陈述本组观点和结论。教师及时点评和讲解,最后针对本章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实践证明该环节课堂气氛最为活跃,能极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适应今后职业岗位的需求奠定基础。

(三)考评方法

制定相对完善和全面的考评方法,以过程性考核为主。TBL学习情况的小组评价总分由考勤、自学情况、自测成绩、讨论表现四部分构成,学生总成绩由TBL成绩(40%)与期末闭卷考试成绩(60%)两部分组成。打破以往单一闭卷考试衡量学生学习情况的局面。

(四)教学反馈

1.问卷调查及结果

为及时了解TBL教学法的实施效果及学生的主观感受,我们对实验班随机抽取8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参阅相关文献设置了评价内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TBL教学法感兴趣的学生占多数(76.25%),大部分学生认为该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77.50%),88.75%的学生认为采用TBL教学法活跃了课堂氛围,深受学生喜欢。此外,该教学法还大大提高了团队协作意识(87.50%),使得学生主动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80%)。许多同学建议今后多开展这类教学活动。详见表1:

2.采用SPSS对学生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生理学知识共13章,实验班部分章节采取TBL教学,其他为传统讲授法教学。而对照班全部采用传统讲授法教学。考试后对不同班级各章得分率进行比较,采取T检验的方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班各章节得分率无明显差异, P>0.05(见表2)。而实验班TBL授课章节得分率高于传统授课章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同章节的教学中,采用TBL法的实验班得分率亦高于对照班,P<0.01(见表4)。说明TBL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理论知识。

二、TBL教学法应用的几点反思

当前高职教育中教学方法的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实践证明TBL教学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激发学习情趣和潜能,学生通过比较、讨论,不断巩固了知识要点,学会了知识的迁移应用,沟通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得以提高,在高职医学基础课程中值得实施和推广。但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值得探讨和改进的问题。

(一)新授课方法与师资之间的矛盾

与传统讲授法相比较,TBL教学法虽然大大缩减了教师授课时间,但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教师需要有足够的教学经验来把握知识点的遴选,需熟悉生理学知识在护理岗位工作中的应用方能精选出合适的案例讨论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经过反复思考与摸索,我们尝试了以下方法,一是加强集体备课和学科讨论,确定规范各章知识重点难点及考点,二是针对护理岗位工作者和护理专业课程授课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了解护理岗位对生理学知识点的需求程度,三是鼓励任课教师去医院护理岗位跟班实践,直接掌握临床一线相关病例素材与资料,用于教学。实践证明这些做法强化了教师本身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有效拓展和补充了长期从事理论教学教师的临床知识,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职业能力的发展,使教师的课堂授课更生动有趣,更有的放矢。从长远来看也有利于生理学学科的发展,使教学更贴合临床实际应用,体现专业特色。今后我们将继续在师资能力的培养上加大力度,扩大师培覆盖面。

(二)如何解决“后进生”学习难的问题

通过收集了解学生对TBL教学法的意见和建议,发现几乎每个学习组里都有个别学生不愿参与进来,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有畏难情绪。同时也了解到这部分学生大多未能掌握前期教授的生理学学习方法。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考虑在今后的实践中可指定更为详实而具体的实施办法,例如小组讨论发言采取轮流制,尽量照顾到每位小组成员。亦可考虑分组时采取随机的方式,即每次分组后组员都不同,这样或许能增加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加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针对“后进生”开展组内一帮一活动,“先进生”带动“后进生”,争取最大程度上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亦可参与到学生课前的准备工作中去,提供更多相关参考资料,增加师生沟通与交流,从而第一时间掌握学情,学生也有被认同感,增强主动学习的意愿。

(三)如何有效对TBL法进行评价

目前采用了过程性评价的方法,从学生自学情况、课堂讨论表现、自测题成绩等几个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尽管统计分析也显示TBL授课章节得分率高于传统授课,但学生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容易量化评价的方面,如何在TBL评价体系中开展对能力培养的客观有效评价还值得深入探讨。

(四)理性对待TBL教学方法

凡事皆有利弊,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尽管TBL教学有诸多优点,亦深受大部分学生认可,然而我们在实际授课选材过程中发现,某些章节理论性很强,牵涉到的原理机制比较深奥复杂,例如动脉血压的形成原理、尿液的浓缩与稀释原理等,学生自学难度大,多次遇到困难进而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展开持续的自学。另外,学情分析显示我们的学生文科生偏多,逻辑思维能力欠佳,学习依赖性较强。因此,并不是所有章节或所有医学基础学科都适用TBL教学法,例如细胞的基本功能、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章节继续沿用启发式讲授法教学为宜。

总而言之,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化应用型人才。而教学方法的重要作用正是为了推动积极主动学习和认真分析思考,为此教学方法的改革要紧紧围绕上述目标来进行,我们尝试在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展开了上述改良式TBL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收到一定的成效,当然也发现了不少问题,通过后续进一步探索和改进,不断完善,逐步摸索出适合我院高职生的高效实用有活力的生理学教学方法,为培养面向广西基层服务的应用型护理专业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兆华,郑霞霞等.TBL教学法的学生反馈意见调查与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10(12)

[2]张琴,凌斌,张红.TBL 教学法在医药类高职高专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2(5)

[3]魏红蕾.TBL教学法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研究现状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4(7)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4JGA380)

【作者简介】胡婉湘(1978— ),女,湖南常德人,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职教学,肺生理基础研究。

高职高专病理学教学 第12篇

关键词:PBL,高职高专学生,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教学模式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 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 人民生活的不断好转, 对医药高职高专培养的应用型高级医药卫生人才的需求日增。但医药高职高专教育由于学科特殊性, 专业基础知识多, 专业实践性较强, 传统的以教师授课为主体的填鸭式的LBL (lecture based learning) 教学模式, 已不利于培养应用型高级医药卫生人才的需要。为了探索一套适合医药高职高专的教学模式, 在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引入以案例为中心的医学PBL (Problem Based Learning) 教学模式, 并对PBL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 得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结论, 也发现了一些不足。

1 PBL的起源

PBL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Mcmaste大学医学院创立[1]的教学模式, PBL是通过围绕某一医学专题或案例, 以问题为基础, 以学生为主体, 以小组讨论为形式, 在辅导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研究的学习过程[2]。这种医学教育上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在1993年在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中得到了推荐。现已在全世界许多医学院校成功推广。近来年, 我国很多医学院校实施了PBL教学法, 并取得一定教学效果[3]。

2 PBL教学模式在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设计及实施

选择2007级的专科护理1、2班作为研究对象, 1班共55人随机分为5小组并各选组长一名, 采用LBL教学模式;2班共50人随机分为5小组并各选组长一名, 采用PBL教学模式。两班学生年龄、性别比例、成绩、智商等数据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差异性。

2.1 选择个性化案例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和专科护理学生的能力情况, 在理论课后选择典型的、常见的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案例。学生在此之前很少接触临床上各种疾病和病理生理过程, 生活中常见的病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通过PBL教学模式的实施来巩固理论知识的重点、难点。如休克理论课后引出休克案例:某女, 18岁, 因横穿公路导致车祸全身多组织创伤, 并伴有大量出血, 伤后送医院, 经清创手术及输血输液处理后血压一直不回升, 患者渐转入昏迷, 皮肤先苍白后出现大量瘀斑, 最终因抢救无效而死亡。然后布置题目让两班学生在下次实验课时模拟动物失血性休克。

2.2 巧妙设计问题

LBL组 (1班) 采用“以教师为主体”传统教学模式。教师首先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各小组学生实施实验步骤;观察并得出实验结果 (尿量、血压等等) ;教师分析讨论实验结果;最后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PBL组 (2班) 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PBL教学模式。在理论课后实施PBL之前教师应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 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巧妙设计带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车祸患者失血性休克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皮肤瘀斑?在模拟动物急性失血性休克实验中怎样设计、实施实验?可能出现什么实验结果?相应的处理措施如何?

2.3 分组查阅资料, 获得问题的初步解决办法

学生根据问题主动自学, 在教师引导下结合问题、病例去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 并积极与本小组内其他同学交流沟通, 大家同心协力得出初步结论。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花大量的时间来为实验作准备, 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和融会贯通相关的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知识的过程。其中教师的作用在帮助学生适应PBL教学过程过后要慢慢隐退, 仅在关键时刻起到点拨的作用。

2.4 讨论并解决问题

各小组之间讨论交流, 在教师引导下修正先前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在实验具体操作过程中遇见新问题要边思考边讨论解决新问题, 教师在各小组之间巡回, 随时与学生沟通, 指导答疑, 同时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使学生掌握本次实验的知识点。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提出需要注意的问题, 鼓励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促进他们总结所获得的知识和操作技能, 顺利完成实验报告。

2.5 实验结果与教学效果分析

实验结果采用可客观指标和主观问卷调查来进行。

2.5.1 客观指标 (实验报告等级和章节测试) , 见表1和表2。表1实验报告等级

优 (%) 良 (%) 中 (%) 差 (%)

LBL组 (1班, 55人) 10 (18) 24 (44) 15 (27) 6 (11) PBL组 (2班, 50人) 28 (56) 15 (30) 7 (14) 0 (0)

表2章节测试

90以上90~8080~7070~6060以下平均分

LBL组 (1班, 55人) 2 (4) 15 (27) 20 (36) 13 (24) 5 (9) 71PBL组 (2班, 50人) 6 (12) 25 (50) 10 (20) 8 (16) 1 (2) 80

2.5.2 主观指标 (问卷调查) , 见表3。

2.5.3 教学效果分析

无论是客观的指标还是主观的指标, 显示PBL组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LBL组, PBL组学生普遍反应PBL教学效果较好, 能明显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能力, PBL教学模式值得在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推广。

3 分析与讨论

3.1 PBL教学模式的优势

医学高职高专教育主要是培养应用型的高级医药人才, PBL教学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400051) 表3问卷调查结果

评价结果PBL组 (50人, %)

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45 (90) 增加师生互动46 (92) 提高了查阅文献的能力44 (88)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26 (86) 培养学习态度40 (80)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41 (82) 提高独立思考能力43 (86) 引导基础与临床联系39 (78) PBL教学效果38 (72)

模式是直接从临床中常见的病案入手组织的教学, 将知识的学习融合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学以致用, 与高职学生的能力特点相符合, 与传统的LBL教学模式相比有明显的优势。

3.1.1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PBL教学模式将生动的病案引入教学中, 打破了沉闷的传统教学, 易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1.2 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讨论问题的过程中, 实验动手能力、协同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 为今后临床学科的学习和科学研究等打下良好基础。

3.1.3 有利于知识的连贯、系统的复习

PBL教学模式在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需要不断的查阅资料、交流学习, 梳理了相关的知识, 有利于知识的连贯性。

3.1.4 加强了师生的互动和交流

以案例为中心的PBL教学模式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 使其能够自主地、积极地畅所欲言, 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也可以十分容易地获得来自其他同学和老师的信息。

3.2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PBL教学模式虽然具有其他教学模式所不可比拟的优势, 但实际上在我校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

3.2.1 师资配备匮乏和技能有待加强

PBL的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问题和系统课程之间的关系, 要对问题进行良好的设计, 要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和帮助, 这就需要更多的技能和花费更多的精力, 也可能需要更多的指导教师。我校教学设施匮乏、师资力量短缺, 学生理论课学习时间又少, 广泛的推广还有待时日。

3.2.2 学生适应有难度

PBL教学对于习惯于传统填鸭式LBL教学的我校医学生来说, 要求其在极短的时间内转变到高效率地查阅文献并形成自己的分析思路的PBL教学模式, 需要一个适应的时间。可能有些学生喜欢用PBL的方式进行学习, 有的学生会不适应这种学习方式, 尤其对那些典型的被动学习者。

3.2.3 缺乏相应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在现行的中国高校教育体制中, 还没有相应的PBL教学效果的量化标准和评价体系, 因此, 如何建立一个科学量化的PBL教学评价体系对于科学客观地评价PBL教学效果至关重要[4]。

总之, 将以案例为中心的PBL教学模式引入到医药高职高专学生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 其教学效果是肯定的, 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PBL教学有提高。但是由于现阶段PBL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而传统的LBL教学模式传授信息量足, 知识系统性强, 能够进一步弥补高职高专学生知识结构的缺陷。选择在这部分学生中采用PBL结合LBL教学法, 不失为一套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新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Barrows HS.A taxonomy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s[J].Med Educ, 1986, 20 (6) :481-486.

[2]Farmer EA.Faculty development for problem-based learning[J].Eur J Dent Educ, 2004, 8 (2) :59-66.

[3]慕景强.PBL教学法在我国可行性的研究[J].医学教育, 2003 (6) :37-41.

上一篇:水泥动态下一篇:风电机组运行